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 -> 正文阅读

[股市论谈]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第16页]

作者: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年,新起点

    总资产1115409.20,总收益307009.20(37.98%),盈亏平衡点2638(沪指)
    50封闭组合收益率52.06%,盈亏平衡点2392(沪指)
    兑本组合收益率15.14%,兑本点位8286(沪指)
    今年操作计划:全年零操作;如达到兑本条件,可兑现本金。    
    极简主义,可以为财务自由提供一种思路。    
    攒够25年生活费,然后不工作,只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    
    攒这笔钱,需要开源,更重要的是节流,避免不必要的开销。    
    25年生活费的本金,每年投资收益达到4%,即可持续提供生活来源。    
    按照这个思路,我需要攒够250万,然后每年底从基金中扣除4%作为生活费。    
    由于基金平均收益远高于4%,所以每年扣除4%后,大概率会继续增值。    
    可以多工作几年,把储蓄金额进一步提高,增加财务冗余度。    
    目前,在投的8位基金经理中,任职最短的袁芳已满6年。    
    备选池中的4位基金经理,任职最短的黄兴亮已满7年。    
    在投的8支基金近6年(2016-21)的收益
    001714 313.11%
    001216 288.06%
    519735 193.97%
    519712 190.71%
    163406 166.86%
    166002 124.74%
    001256 123.13%
    161005 104.54%
    平均:188.14%
    年化:19.26%
    备选池4支基金近6年(2016-21)收益
    161903 506.56%
    162605 260.73%
    110011 260.63%
    519068 114.12%
    平均: 285.51%
    年化:25.24%
    备选池3支基金近6年(2016-21)收益
    161903 506.56%
    162605 260.73%
    110011 260.63%
    平均:342.64%
    年化:28.1%
    在投8基2021年表现
    519712 19.94%
    001216 12.98%
    001714 10.34%
    001256 9.99%
    163406 6.32%
    519736 3.67%
    166002 3.39%
    161005 0.53%
    平均: 8.40%
    接下来要真正呆住,进一步远离市场。    
    把更多时间投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快乐才有意义,自在才有价值。    
    每一个在股海中搏击沉浮的人,自然都免不了要面对输赢亏赚,但不同的人可能对输赢亏赚的定义也并不相同。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亏和赚就是一年到头账户资金的增减,其实这条看似正确的标准可能有些狭隘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你今年赚的钱是认知之外的钱,仅仅是因为运气使然而非实力的变现,那么这个“赚”可能会为你未来的“亏”埋下伏笔;反之,如果你今年的亏带来的是经验的积累、认知的提升,那么这个“亏”可能就是未来你通向“赚”的阶梯。    
    所以无论你是刚入市的新手小白,还是已经历练多年的老手,比简单看待账户资金涨跌更有意义的,是更深一层地透过现象去审视其背后的本质。    明明白白的亏远好过稀里糊涂的赚。    
    股票投资是一个伴随我们终身的长跑,一时的亏赚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更不需要去与谁争个高低。    特别是投资这个领域,成功更多是与自己的较量,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成长,哪怕每天前进一小步,只要最终能够抵达终点就是属于自己的胜利!
    ——草堂股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每个在市场中赚钱的“高手”,都是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付出和奋斗,并通过无数次的摸索和尝试,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不断将之打磨精进之后,才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功,其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难非亲历者不可语。    
    股票投资之难在于市场在不同的投资者眼中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    ”哪怕是同一个人,在其不同的投资时期,可能对市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只有站在先贤大家的肩膀上,寻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投资之路,才是最终能在诡谲多变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唯一方法。    
    ——草堂股客
    明明白白地亏钱或少赚,好过稀里糊涂地大赚。    
    金融市场本身不生产财富,只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财富转移的平台。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财富被转移的一方,了解和掌握一些交易常识十分必要。    
    其实这些常识并不复杂,很好理解,但真正做起来会远比我们想象的难。    
    我们还得通过适当训练,来帮助自己执行。    
    ——趋势交易的奶爸
    不管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中短期做市场预测,都是赌博。    
    因为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没人能准确预测中短期。    
    顶级投资人告诉我们:对于预测短期趋势行为,我们避之而不及。    
    统计常识告诉我们:一两次赌赢,只要不下牌桌,长期也会在“均值回归”中输光底裤。    
    ——网叔(知乎)
    坚定在相对低估区域,定投好基金,好赛道。    
    很多人告诉网叔,定投效率太低,是小白干的事情。    
    然后这些聪明人重仓进去,最后市场波动中拿不住,骂骂咧咧,狼狈割肉。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没人能一次次地准确猜顶和猜底。    
    运气好一次的代价,往往是在错误的方法不断重复中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网叔不主张定投定投质量不高的基金,或者赛道。    
    也不主张在泡沫大的时候定投。    
    但是估值合理,或者偏下的时候,优质赛道,尽量定投,一步步推进。    
    ——网叔(知乎)
    简单的体系,简单的坚持。    
    聪明实无益,傻呆或有理。    
    装聪明,扮高深,是大忌。    
    蒙别人不易,那就骗自己?
    最底层的真诚,是对自己。    
    先问自己:懂否?懂多少?
    开第一个帖子以来,已近两年。    
    多位曾给我提建议的涯友,已经消失在天涯,原因不明。    
    多位涯友向我征求过建议,我没有信心提供,不知TA们赚钱否。    
    支付宝和微信,还有银行职员,不停地提各种理财建议,TA们是持证的。    
    各平台不停地给你做测评,告诉你这有问题,那会更好。    
    你少赚或亏钱,人家收入一分不减,甚至增加。    
    这世界涉及钱的地方,底色是冷冰冰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真理。    
    想多赚,最终还得靠自己。    
    开年两个交易日,净值减少近3万。    
    我心中没有一丝波动,感觉很正常。    
    如果放在两年前,焦虑几乎不可避免。    
    我猜,这是认知增长和实操训练的结果。    
    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境界,好像沾了点边。    

    
    长持的理由
    上面图中的股基收益,我赚到的不足1/3。    
    遗憾是难免的。    
    但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收益契合我当时的认知水平。    
    今天是50组合满仓2周年的日子。    
    2年中,50组合基本做到始终满仓;
    只有1天,出于恐惧清仓后,当天又满上,说来可笑。    
    但是,锁仓方面还有进步空间;
    对分散持基降低风险的认知,是在实操中进化的。    
    从一开始3机构5基,
    到2个月后1机构3基,
    再到11个月后1机构2基,
    最后是22个月后7机构9基,
    并且现在还有明确的调仓计划。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加权收益率(定投从零开始公众号)
    2021年 4.56%
    2020年 51.91%

    本人基金收益率
    2021年 2.16%
    2020年 39.49%

    跑输基金平均数
    2021年 2.40%
    2020年 12.42%

    有进步,给自己加油!
    目前持仓中,
    519697和001216是唯二连续6年正收益的基;
    519712作为519697的姊妹基,只在2018年微跌0.35%;
    001714在2018年只跌10.16%。    
    熊市不跌或少跌,长期还能快涨,是我喜欢的类型。    
    何帅、张清华和袁芳,
    在组合中有相当高的地位。    
    总资产1077758.35,总收益269358.35(33.32%),盈亏平衡点2685(沪指)
    今年收益-37650.85(-3.38%)

    兑本组合收益率11.21%,兑本点位8437(沪指)
    50封闭组合收益率46.96%,盈亏平衡点2436(沪指)
    开年黑,不算什么。    
    短期涨跌不定,是股市本色。    
    年、季、月、周,
    本身只是计算时长的单位,
    不过人们赋予它们太多的含义。    
    不然,写手们写什么?
    粉丝们讨论什么?

    有意义的,
    是自己心中的周期,
    可以是股市中周期,
    投资者的生命周期,
    世界范围的国运大周期,
    投资者的目标兑现周期……
    老了吗?
    基金经理/基金 近5年业绩 同类平均
    朱少醒(161005) 130.24% 102.75%
    周蔚文(166002) 122.25% 89.62%
    王克玉(001256) 111.56% 102.75%
    平均 121.35% 98.37%
    中生代,还行吗?
    基金经理/基金 近5年业绩 同类平均
    谢治宇(163406) 175.90% 102.75%
    张清华(001216) 254.33% 89.62%
    王 崇(519736) 182.40% 102.75%
    平均 204.21% 98.37%
    新生代,还能冲劲否?
    基金经理/基金 近5年业绩 同类平均
    何帅(519712) 178.96% 102.75%
    袁芳(001714) 243.67% 109.68%
    平均 211.35% 106.21%
    8人组合,5年业绩最差的也超过同类。    
    TA们未来的平均表现,大概率也超同类。    
    我的长期目标,是超越权益基金平均业绩。    
    如果保持组合中所有经理长期业绩都超同类,
    这个长期目标大概率能实现。    
    以年为单位,
    每年算一算,
    换掉业绩落伍的,
    应该是我的理性操作。    
    其余时间里,应当远离市场,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2021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38.61万亿元,同比增长9.3%。    
    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9.3%。    
    2021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    

    2021年内地三股市融资总额17711亿元。    
    包括,IPO融资5487亿元,再融资12233亿元。    

    关注重点:
    去年净流入股市资金,占存款增量的比重:17711/196800=9%;
    去年增加的存款,是净流入股市资金的11倍。    
    去年净流入股市资金,占存款总量的比重:17711/2386100=0.74%;
    去年底存款总量,是去年净流入股市资金的135倍。    

    经济低迷,
    存款增加,
    房市不振,
    利率下调……
    天量存款,
    何处安放?
    2021年全国新房销售额(预估)18.7万亿元,
    是股市融资额17711亿的10倍多。    
    房产存量400万亿,
    股票市值100万亿。    
    如果房股市场情绪逆转,
    加上200多万亿存款助力,
    将会出现何种景象?
    这个逆转,
    大概率已在进行。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2015年超级杠杆牛市,两融余额在6月达到2.27万亿峰值,把市场推到极顶。    
    2.27万亿,不足目前存款总量的1%。    
    其实,股市起伏,对我国总体影响不大。    
    执政者更关注的是就业民生等基本面。    
    涌入股市的资金,
    在社会存量财富中占比微小,
    且都来自衣食无忧的中上层,
    几乎不产生政治震荡。    
    剧烈如2015年股灾,
    据算只发生了2500亿左右的财富转移,
    社会影响极小。    
    住房是否刚需,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这里的需应当是生活(存)之需;
    如果以住房为信仰,则不适合作为财经问题探讨,
    因为信仰无价,无价的东西属于哲学命题。    
    其次,住房需求应当进一步明确:
    对产权的需求,和居住空间的需求,是两码事。    
    满足两个需求的方法,分别是买房和租房。    
    刚需是生存之需,肯定是用成本低的方法来满足。    
    如果买房的成本数倍于租房,
    买房就谈不上是为了满足刚需。    

    就好像不买15一斤的普通猪肉,
    而去买40一斤的散养黑猪肉,
    然后把黑猪肉说成是刚需。    
    这不是哭穷,更像凡尔赛;
    或者是给参与投机找借口。    
    当然,做决定需要用数学。    
    熟人当中有一位理工博士。    
    TA买京房和本地房的理由是:
    房租少,但交给别人,自己啥都不剩;
    房(贷)款多,但交完,就永远有房了。    
    TA没有用时间量化成本的概念。    
    产权有是代价的,
    并且可能极高。    
    不考虑代价,
    就是信仰。    
    本地碧桂园对过的近郊房,
    紧邻已上楼的村庄,
    本地房企开发,
    现价7000。    
    最小户型需要100万,
    还不算装修和家具,
    折合我8年工资收入,
    或者接近20年积蓄。    
    可能是我收入不够高,
    或者心理承受力太弱,
    感觉100万是个超级大数,
    一辈子就为了那堆水泥砖头。    
    边上精装房年租不到2万,
    全国大房企碧桂园的作品,
    物业管理在我眼里很上档,
    不香吗?
    要知道,
    市中心的两居三居,
    很多租金1000上下,
    不划算吗?
    对我来说,
    把100万投在那,
    是太危险的赌局。    
    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这可以理解成全社会总负债314.13万亿,人均20多万。    

    300万亿融资存量中,
    包括我欠的35万贷款,
    综合资金成本每年5-6%,
    其中汽车抵押贷款余额15万(8%左右),
    作为生活备用金的消费贷款20万(4.35%)。    

    2016-19年,用消费贷买过学区房,利率4.5%。    
    还刷过信用卡分期,实际利率12%以上,以后尽量避免。    

    近年使用贷款,主要有三笔。    
    一是5年前买学区房,租金加涨价,处置后每年净收益5%。    
    二是前年全额贷款换车,余下的钱投入基金,目前已收回全部利息,再涨就是获利。    
    三是去年消费贷款,避免提前兑现投资收益,可增加锁仓资金10-20万。    
    其实,
    对我来说,
    收益最高的是助学贷款。    
    读研期间贷款3.6万,
    毕业后在4年内还清。    
    这笔钱,
    帮我拿到学位,
    收入倍增,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所以,
    我对国家是感恩的,
    纳税是心甘情愿的。    
    单位劝募,
    我都参与,
    算是回报。    
    昨个天气晴好,
    老婆想去水库看鸟,
    这是她的最大爱好。    
    午饭后,开车去了。    
    走沿河绿道旁车道,
    时速30自适应巡航,
    天窗透着阳光,
    车里放着她喜欢的老歌。    
    到后,
    观鸟,
    慢跑,
    轻聊。    
    晚高峰前返家,
    消费时光4小时,
    汽油20元。    
    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
    有闲最重要,
    少花不是事。    
    总资产1060149.62,总收益251749.62(31.15%),盈亏平衡点2685(沪指)
    今年收益-55259.58(-4.95%)

    兑本组合收益率9.22%,兑本点位8451(沪指)
    50封闭组合收益率44.66%,盈亏平衡点2434(沪指)
    单户持基平均净值(2021-06-30)
    001216 3.28万
    001256 5.69万
    001714 1.10万
    161005 1.24万
    163046 0.90万
    166002 1.06万
    519712 2.04万
    519736 1.16万
    平均:2.06万

    坚守纪律,很难。    
    虽然越来越看淡短期涨跌,
    但我知道自己的弱点。    
    我可能扛得住下跌,
    但可能扛不住将来的大涨。    
    所以,空闲时不断进行心理建设。    
    将来的操作很简单:持续满仓。    
    唯一例外是满足兑本条件后,
    最多兑现本金,
    不多兑一分。    
    越简单,
    越利于执行。    

    进步目标:简单体系,冷血执行。    
    各路高手自有一套,
    但没有一套完全适合自己。    
    趋势交易的奶爸,
    是趋势交易高手,
    认为价值投资不适合散户。    
    价值十一年,
    是价投高手,
    不相信仅凭趋势判断能稳定盈利。    
    至少,
    两位高手关于价值和趋势投资的观点,
    相互打脸。    
    在投8位基金经理,
    虽然都稳健平衡,
    但风格存在明显差异。    

    袁芳交易员出身,
    选股能力不被看好,
    但人家在过去6年里,
    业绩排在组合第一,
    年度回撤排第三。    
    连续5年业绩处于同类前1/4;
    去年最差,也超过同类1/2。    

    张清华靠债基成名,
    管理股基同样出色。    
    过去6年,
    业绩在组合排第二。    
    连续6年无回撤,
    每年都优于同类1/2。    
    何帅是我的最爱,
    连续6年几乎无回撤,
    但收益却不逊于多数高手。    
    他通过估值控制安全边际,
    并且有明显的时倾向。    

    相比之下,
    朱少醒淡化择时,
    也能取得15年20倍的绝顶业绩。    
    一定要遏制冲动,
    一定要依赖专业,
    一定要恪守能力圈。    
    这个圈就俩字:傻呆。    
    城投和地产是上轮信用扩张的主力,自然也会是这轮信用收缩的灾区。    
    ……
    涨是跌的原因,收缩是扩张的结果。    每一轮扩张,最终迎来的都是随后的收缩。    由此,每一轮扩张的主力,大概率都会成为后续收缩的灾区。    
    https://suli.blog.caixin.com/archives/253560
    工资收入,已连降3年。    
    今年续减,已成定局。    
    如果背负大额房贷,
    心情可想而知。    
    开不了源,
    今天,
    和老婆市内徒步20多公里,
    只消费时光和简单午餐,
    连汽油费都省了。    
    今天徒步,
    收获颇丰。    
    走了新区滨水公园带,
    崭新宽敞的步道,
    沿河水景步道。    
    这些设施,
    得感谢买房者,
    TA们是间接出资人。    
    今天还走过多个小区。    
    印象最深的,
    是独栋别墅群,
    不仅有护城河,
    还带私家泳池,
    央企开发,
    本市唯一。    
    不过,
    竟然有贴封条的。    

    作为地面行走爱好者,
    我给老婆现场讲解,
    比如15年前的高档楼房,
    10年前的双拼别墅群,
    现在的市级公务员小区,
    环绕公务员聚居的企业主小区,
    还有普通工薪小区,
    洗脚上楼的农民房。    
    这些房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果,
    是国人财富的主要承载体。    
    现在这轮锁仓,是第5轮。    
    总体感觉,定力渐次增强。    
    目前这轮,情绪几乎没有波动。    
    这得感谢草堂股客分享的理念。    
    他的极度分散和随机漫步理论,
    对我这个喜欢数学的人很有说服力。    

    持基分散必然导致持股分散,
    个基和个股风险都得到分散,
    有利于稳定情绪,安心持有。    
    8位经理所管产品,
    每天收益都有差异,
    但平均表现均衡很多,
    符合本人求稳的性格。    

    股市总体和个股表现,
    在短期接近布朗运动。    
    承认这种随机性,
    就是承认短期涨跌不可预测。    
    对短期涨跌的期待和恐惧,
    就没有数理基础。    
    随机漫步理论,
    帮我看淡短期盈亏。    
    洪灏微博404,应该是触雷了。    
    以前以为是言论ZY大问题;
    现在感觉,这不算什么事。    
    年轻的时候,很反感一切都是ZZ操控的舆论环境;
    后来见多听多了外边的事情,感觉一切都由资本控制,未必就好。    
    这个世界,少不了控制与被控制,只是谁被谁控制的问题。    
    尽量看明白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多些自主。    
    能力一般,
    勇气一般,
    毅力一般……
    如果选择过一般的生活,
    满足程度,大概率一般。    
    赚的少,
    不一定是问题;
    赚的比花的少,
    更可能是问题。    
    但凡热门的东西,
    必是价格被推高的,
    一般人需要付出不成比例的代价,
    相当于给不一般的人送去超额收益。    
    消费品如此,
    房产股票如此,
    哪怕伴侣也不例外。    
    避开热门,
    享受孤独,
    是解放自我的手段。    
    尽管不出彩,
    甚至很无奈,
    总好过,
    为了些许金钱,
    把太多时光出卖。    
    少了自由,
    日子有何过头?
    3天后,3年10万存款到期,利息共计11550,差不多1个月的工资收入。    
    按照这个年率3.85%计算,需要36张10万存单,才能每月多出1份工资的收入。    
    靠工资攒这笔钱,这辈子没戏了;而且3.85%的利率,大概率今生不会再有了。    
    想多出1份工资的收入,靠存款这条路,走不通了。    

    借基投股的路子,目前看还有门。    
    2020年初确立体系,2021年全年满仓。    
    2年累计收益28万,平均每年1份工资的收入。    
    随着复利增多,说不定会超越工资收入,盼着吧。    
    这10万现金怎么办?
    计划提前还农行贷款(4.35%);
    好借好还,维护信用,再借不难。    
    有工资和保险,留20万准现金备用,足够。    
    招行5.18%的闪电贷,需要时可以用。    
    再不济,20万信用卡,临时应急。    

    为什么不加仓呢?因为违背不借钱投基的纪律。    
    这笔贷款的原本用途是生活备用金,不违纪。    
    高人都说要用3年以上闲钱,我不敢不信。    

    为何不在3年前把这10万投基呢?
    如果满仓拿到现在,差不多翻倍了。    
    3年前没这个胆,或者说认知不够。    
    能拿住存款没追高买基,算不错了。    
    否则,恐怕连这1万的利息都保不住。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投资要用3年不用的自有闲钱,我有亲身体会。    
    2020-09-01,取出30万存款,建立30存转账户。    
    目标不高,收益跑赢存款利息就满足。    
    目前为止,17个月,比存款少赚2.4万(超2个月工资)。    
    如果不是在50账户已经浮盈40%+的时候建仓,
    如果不是自有存款,
    而是要付息的贷款,
    尽管收益目标保守,
    我也难以撑到现在。    
    2021年四季报(001216)
    4.4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权益市场方面,国庆后市场整体处于偏强势状态,新能源领涨,金融、消费股在预期消费回暖和地产政策缓和下企稳回升。    进入11月,市场热点轮动加速,军工、TMT(未来(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元宇宙交替表现,新能源板块尤其光伏产业链调整,同时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行业因下游产品涨价而有所修复。    在流动性充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维稳的基调下,内需相关行业情绪有所修复,指数级别的行情一直持续到 12 月中旬。    年末市场整体有所降温,指数在震荡中结束 2021 年的行情。    综合来看,在稳增长、宽信用等预期下,四季度市场情绪改善,整体小幅上涨,行业分化依然明显,成长价值呈现较快反复轮动的状态。    
    债券市场方面,四季度收益率先上后下。    十月以来,海外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国内在限电限产政策的影响下煤炭价格持续高涨,PPI(生产价格指数)的抬升及基本面下行压力的增加引发市场“类滞涨”担忧。    同时央行自 7 月降准之后并未有进一步宽松政策,也使得市场的乐观预期有所修正,债券市场调整,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到3.04%。    自 10 月下旬开始,在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下,煤炭价格快速回落至合理区间,通胀压力缓解,市场关注点重回经济增长情况。    多重压力下制造业 PMI(采购经理指数)快速回落,同时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幅度也超出市场预期,基本面压力加大,收益率重回下行趋势。    随着 12 月二次降准的提前落地,市场持续交易宽松预期,在配置资金的推动下,债市保持牛市行情直到年底。    综合来看,四季度债券市场在经历了国庆节后两周左右的调整之后,整体处于牛市环境,收益率收至全年最低点附近,1 年和 10 年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 9bp 和 10bp。    信用债方面,全季度演绎结构性资产荒行情,1 年和 5 年 AAA 信用债收益率分别下行 10bp 和 25bp,信用利差持续压缩;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等溢价品种在经历了 9-10 月理财整改的事件性冲击后,利差再次显著压缩,收益率下行至全年最低点。    
    报告期内,市场情绪小幅回暖但仍然延续板块分化、风格轮动迅速的特征,组合仍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思路并保持灵活操作,一方面对部分前期涨幅较多、估值偏贵的个股兑现收益,置换为短期回调但不改变中长期配置逻辑的品种,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定增来增厚组合收益。    截至季末权益仓位有小幅上升,行业配置仍以医药、光伏、电子和化工为主。    
    4.5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净值为3.909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3.8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0.89%;C 类基金份额净值为 3.807 元,本报
    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3.7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0.89%。    
    2021年四季报(001256)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A股市场在经过前期的休整之后继续反弹,万得全A 在四季度上涨4.58%,但市场风格分化明显,中证1000指数增幅达到8.17%,而沪深300指数涨幅只有1.52%。    从行业层面看,三季度涨幅领先的上游周期行业在四季度出现剧烈回调,领涨的主要是传媒、通信和军工等。    最终2021全年万得全A 涨幅为9.17%,表现最好的指数为中证500和中证1000,大盘股为主的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5.20%;各行业指数分化显著。    
    在四季度我们针对未来一个阶段的经济运行状况和企业盈利两个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相应的对组合进行了小幅调整,减持的主要是部分静态估值相对较高但增长预期不明确的标的,增持的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稳增长和“专精特新”三个方向上。    
    市场经过快速的扩容之后,投资标的非常丰富。    从过去几年的市场运行状况来看,在市场主要指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结构性的机会非常突出,既有2017-2020年连续几年的大盘成长的显著的超额收益的机会,也有2021年供需错配带来的短期盈利快速增长带来的机会。    作为投资管理人需要在企业竞争力、企业盈利和估值水平之间做好权衡才能够应对市场的挑战。    在2022年我们会重点关注具有长期产业竞争力的成长行业,比如在未来的主导产业像汽车、半导体等行业中,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技术升级的背景下企业的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使得我们对产业链内公司的长期发展更加乐观。    其次在众多细分领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公司不断突破技术和工艺上的瓶颈,在补足产业链短板的同时也有机会创造非常好的经济收益。    另一方面,在长期需求稳定、预期集中度会有明显提升的行业(比如建材、交运、地产等)中,部分优秀公司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4.5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报告期末泓德优选成长混合基金份额净值为1.8963元,本报告期内,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0%。    
    2021年四季报(519712)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1 年四季度市场机会较为分散,并没有明显“主线”。    我们分析原因在于不少未来基本面预期较高的行业,个股估值普遍较高;而其他与宏观经济相关的行业,市场又对 2022 年经济增速有一定担忧。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们发现三季度起经济指标开始趋弱,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速度很难呈现出 2021 年上半年的较高增速。    
    在四季度,我们除了聚焦于挖掘能够独立成长的公司以外,同时我们还买入了一些回调较多的高景气度行业,比如新能源车及医疗服务行业。    在经历了四季度的回调以后,我们认为往后看两到三年其估值水平快进入可投资的区域,但仍不具备价格优势,所以只能少量参与。    
    我们希望致力于深度研究,为持有人带来长期可持续的超额收益,也希望通过追求较好的持有体验,力求使得基金业绩能够最大幅度的转化为持有人收益。    
    2021年四季报(519736)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1 年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速继续回落,PPI 同比略有回落但仍维持高位,利率水平总体平稳。    A 股市场在四季度的走势总体平稳,各风格板块总体表现均衡。    
    本基金在四季度提高权益配置仓位,行业个股配置层面减持食品饮料、计算机、物业以及化工行业部分个股,加仓电子、医药、电力设备新能源等行业内优质公司股票,从四季度整体来看,本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四季度宏观经济增速进入衰退中后期,利率水平进入下行通道但总体下行空间有限,大类资产配置的指针有望逐渐转向权益资产。    尽管宏观经济下行仍旧持续给市场带来盈利下修的压力,但宏观政策已经开始逐渐转向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在 2022 年值得期待。    拉长投资视角,目前震荡阶段可能给中长期投资人提供非常好的布局机会。    目前本基金主要持仓非热门行业公司股票,以三四年的视角这些公司竞争优势明显,其股票估值水平也并未明显透支未来几年业绩预期,这些估值合理或偏低的公司股票未来几年有望实现不错的年化收益率,目前时间点我们继续充满信心。    展望 2022 年一季度,本基金将继续坚守能力圈,在广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精选未来三四年企业竞争力强,竞争格局较好、估值处于合理或偏低的优质公司股票做中期布局。    我们将坚持行业分散,个股精选、逆向投资、努力控制回撤,尽力为基金持有人创造稳健回报。    
    总资产1056576.76,总收益245176.76(30.33%),盈亏平衡点2703(沪指)
    今年收益-61832.44(-5.54%)

    兑本组合收益率8.50%,兑本点位8510(沪指)
    50封闭组合收益率43.79%,盈亏平衡点2450(沪指)
    斗胆瞎猜,聊以壮胆
    本轮牛市2019年初起步
    2019年小试牛刀(错过大头)
    2020年中第1波主升浪(赚到大头)
    2021年全年震荡洗盘(全程满仓在场)
    2022-2023年关键期(计划全程锁仓,直到登顶)
    2021年四季报(001714)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1 年四季度对组合进行了相对平衡的调整,一方面增加了托底经济的传统行业配置,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22年经济“稳”的重要性;一方面对于21年涨幅过大的热门赛道适当降低仓位,考虑到市场过于乐观的预期线性外推,在估值过高的状态下可能导致的调整。    研究储备上仍然是中长线思路投入研究精力,在符合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上深入研究产业链机会。    宏观经济环境方面,2022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考虑到需求侧政策的发力和结构性政策的优化,国内经济增长或将逐渐企稳。    预计2022 年国内PPI 较2021年明显回落,CPI 温和回升,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端发力幅度较 2021 年上行。    经济增长动力和转型方面,从中长期维度,预计新基建是稳增长政策首选,科技与绿色或将是两大主线。    市场方面,预计2022年A股将处于盈利下行期,指数难有较大表现,市场行情还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短期稳增长类的投资性价比或将上升,而就全年来看景气趋势和困境修复仍是一年维度内的主要投资决定因素。    重点关注领域包括汽车车智能化、汽车零配件跟随国产车崛起;碳纤维、半导体材料;医药制造业上游设备和耗材;VR/AR 等。    
    4.5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报告期内,本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76%,本基金A份额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36%,本基金C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62%,本基金C份额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36%。    
    2021年四季报(166002)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回顾四季度,宏观经济走弱延续,但社融和新增贷款呈现企稳态势,消费增长依然较为乏力,地产信用事件继续发酵但信贷已转向放松。    政府对拉闸限电进行纠偏,周期板块出现剧烈跌幅。    PPI向CPI传导,白酒、调味品等食品饮料公司纷纷上调产品价格,板块呈现一定反弹格局。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稳增长预期加码,市场逐步转向受益于此的相关行业,景气赛道的估值到达相对高位后则出现一定幅度调整。    
    本基金净值在报告期内取得良好的收益,主要原因是规避了部分高估值的赛道股,而前期左侧布局的一些基本面反转且低估值个股开始有较好的表现。    
    综合考虑经济、资金、股市估值三大因素来看,A股市场未来一年有结构性机会。    全球疫情好转的概率在提高,宏观经济会保持一定的增长。    中国经济因地产新开工、国外供应链可能逐步恢复、去库存等原因,增长率在缓慢下降。    与经济增长趋势相对应的是国外低利率环境将会改变,物价上涨,美联储未来将回收流动性。    中国在处理疫情过程中一直比较主动,央行的政策更具前瞻性,在宏观经济增长预期不高的背景下,货币会相对宽松,对降低股市波动有利。    目前A股经过两年结构性牛市,整体估值不低,有部分结构性泡沫,也有估值合理或低估的板块,还存在结构性机会。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未来将沿着“好行业选Alpha,困境反转行业选Beta”的主线寻找两类投资机会:一是未来多年景气持续向好的行业,例如新能源、光伏、军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大部分估值偏贵,但其中细分板块的基本面将出现分化,我们将挑选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的细分板块进行配置;第二类是困境反转行业,这些行业股价处于低位,短期经营有不确定性,但以两年左右的维度看,大概率经营会恢复正常,甚至比历史上景气年份更好,代表行业有养殖、餐饮旅游、传媒、地产等。    我们将根据相关产业未来利润增长率、估值情况动态调整板块配置比例。    
    4.5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本报告期内,A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3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4%;E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3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4%;C类份额净值 增长率为4.1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4%。    
    2021年四季报(161005)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四季度沪深300指数上涨1.52%,创业板指上涨2.4%,市场整体平稳。    
    四季度实体经济增速承压。    下游消费持续不振,房地产水温快速下降,上游资源品价格有所回调。    信用风险显现,货币政策回暖趋势。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们将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质地,希望投资标的生产经营有更强的鲁棒性。    有利的方面是核心资产中,部分优质标的前期股价有较大幅度的回撤,估值吸引力是有所上升的。    未来我们依然会致力于在优质股票里寻找价值,去翻更多的“石头”。    我们并不具备精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的可靠能力,而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远大前景的优秀公司,等待公司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和市场情绪的周期性回归。    个股选择层面,本基金偏好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优秀的企业。    我们认为此类企业,有更大的概率能在未来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分享企业自身增长带来的资本市场收益是成长型基金获取回报的最佳途径。    
    4.5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本报告期,本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 A/B 级为3.64%,C级为3.4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A/B级为1.26%,C级为1.26%。    
    2021年四季报(163406)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四季度国内经济运行保持了一定的韧劲,工业生产和出口较为不错,房地产等部门仍然有一定压力。    海外方面美国通胀保持在高位,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渐偏鹰。    
    上证指数在四季度上涨 2.01%,深证成指上涨 3.83%,创业板指上涨 2.40%。    表现较好的行业主要有传媒、军工、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板块,煤炭、石化、钢铁等板块表现较弱。    
    本基金报告期内股票仓位较为稳定,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操作理念,主要关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平衡好公司短期估值与长期价值。    我们将不断寻找具有良好性价比的投资标的,同时关注长期发展方向上的优秀公司。    
    4.5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2.1233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9.41%,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3%。    
    2021年四季报(163402)
    4.4 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随着宏观经济伴随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疲软的信号,四季度市场结构性分化进一步加剧。    对于经济走势的预期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政策修正,都使得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结构分化。    
    本产品在基金经理更换后,四季度又经历了大额分红,因此四季度组合的主要工作在于股票调整。    组合的仓位也从之前的 60%左右提升至 85%左右。    截至四季度末,组合已经基本完成了调仓。    
    组合按照逆周期调节与中长期成长两个角度对组合持仓进行了调整。    在经济结构转型、能源结构大调整、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生活电子化这些中长期的大背景下,存在一些行业会在未来几年确定性的受益于这个趋势,涌现出很多大级别的投资机会,这类资产受到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压力相对较小,在逆周期调节过程中流动性环境反而有利于股票市场的估值体系稳定,因此对于这一类的成长股我们会站在更长期的角度持续看好。    我们相信 2022 年的更多超额受益来自于自下而上的股票挖掘。    
    4.5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0.8773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 6.4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1.44%。    
    昨天股市总值94万亿,跌去2万亿多。    
    本人借基持股90多万,跌去2万多。    
    本人持股占股市总值亿分之一。    
    4亿家庭,平均每家4亿分之一。    
    照此计算,本人超配4倍。    
    全国房产400万亿,户均100万。    
    本人持有40万,占比10亿之一。    
    照此计算,本人低配60%。    
    股高房低,放大配比差异。    

    微观上的股票交易,一窃不通。    
    宏观上的大类资产,似乎懂点。    
    即便中心城市房产还有配置价值,
    手头这点资金没有任何操作空间。    
    但股票可以按份持有,
    基金最低可以买10块,
    借基金经理之手持股,
    避高就低赚资产差价,
    是我能想到的小伎俩。    
    昨天净值一下抹掉3个月工资。    
    投基3年多,这种情况不少见。    
    高仓位,多次体验,就习惯了。    
    只要不卖出,公司都在那好好的,怕啥。    
    说不定,基金经理能趁机帮咱拣些被丢掉的好股。    
    疫情后第1个交易日跌7%,不耽误半年后赚40%。    
    只要大趋势在,就不要离场,而且寸步不离。    
    老家临村,30多岁男子轻生。    
    工资高时,贷款买房,分期还款。    
    现在失业,贷款还得还,压力太大。    
    怎么说呢?
    赚得少,未必是问题。    
    赚得比花得少,肯定出问题。    
    超出稳定收入和积蓄的借贷消费,
    很容易让人成为金钱的奴隶。    
    金钱,本应是美好生活的保障。    
    本人每月稳定实发不到9000,
    买车5年贷款每月还3400,
    老婆社保缴费每月1500,
    贴补老人每月1000,
    商业保险每月700,
    每月剩2000左右。    
    没有积蓄,肯定不能维持;
    没有稳健投资收益,积蓄早晚耗光。    
    稳,不代表没有波动。    
    但波动的幅度和时间,
    应该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    
    波动幅度和时间范围,
    历史数据里可以找到。    
    照葫芦画瓢,
    再加些冗余空间,
    大体能算出承受范围。    
    161005是老基,
    2005年成立后没换经理。    
    它的最大回撤是2008年47.27%。    
    但那是2007年超级牛市后的表现。    
    该基2006-07两年收益370.68%,
    如果2006年初满仓锁仓,
    到2008年底收益还剩148.19%;
    如果继续锁仓到2009底,
    收益进一步增加到336.32%。    
    163402也是老基,
    2005年成立后换了好几波经理。    
    它的最大回撤是2008年40.69%。    
    但那是2007年超级牛市后的表现。    
    该基2006-07两年收益560.18%,
    如果2006年初满仓锁仓,
    到2008年底收益还剩291.55%;
    如果继续锁仓到2009底,
    收益进一步增加到565.95%。    
    161005和163402两支老基,2006-21共16年赚20倍左右。    
    2006-07两年分别收益370.68%和560.18%,
    其余14年两基分别收益350%和250%左右,
    也就是说其余14年赚的没有06-07两年多。    
    2014-15两年分别收益112.18%和95.03%。    
    除掉2006-07和2014-15年两轮牛市,
    两基其余12年分别收益100%和80%左右。    
    2019-20两年分别收益157.32%和111.12%。    
    除掉2006-07、2014-15和2019-20三轮牛市,
    两基其余10年分别收益-25%和-15%左右。    
    牛市满仓熊市空仓,
    涨时大赚跌时不赔,
    多香啊?
    这路子,
    适合能准确预测牛熊的高手。    
    我没这本事。    
    不太贵时,
    能重仓拿稳,
    避免早期大亏,
    已经算烧高香了。    
    攒出够厚实的收益安全垫,
    兑现初始本金后,
    坚决不减仓,
    才适合我。    
    省奖不发了,
    单位自筹补发2万,
    意外之喜。    
    加上补发绩效2万多,
    单位全年实发15万。    

    20年前研究生毕业时,
    同学当中没人看上这种工作,
    TA们大多选择党政机关和国企。    
    我看重自由时间多,
    实际时薪高出很多。    
    两个假期工资照发,
    每天工作约2小时,
    很少有加班的时候,
    避开早晚高峰通勤,
    很少直接面对上司,
    适合我的散漫性格。    
    总资产1011539.49,总收益203139.49(25.13%),盈亏平衡点2686(沪指)
    今年收益-103869.71(-9.31%)

    兑本组合收益率4.18%,兑本点位8458(沪指)
    50封闭组合收益率38.05%,盈亏平衡点2435(沪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利不同。    
    去年除夕,收益401033.30,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点;
    今年除夕,收益203139.49,是2020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    
    对这两组数据,可以悲观,也可以乐观。    
    悲观来看,1年下来,赚钱少了20万;
    乐观来看,满仓25个月,竟然还赚20万。    
    我选择乐观,
    因为我的目标在未来,
    所以不必为现在悲哀。    
    只要不清仓卖出,
    获利都是浮盈,
    亏损都是浮亏,
    控制心情就行。    
    我选择乐观,
    还因为我的筹码还在。    
    而且,
    虽然浮盈减少,
    但筹码成本线没有抬高。    
    低成本筹码,
    才是未来复利的关键。    
    百万筹码,
    沪指2686的成本线,
    足以让我安心过年。    
    事实上,
    我已经告别恐惧和贪婪,
    每天都像是在轻松过年。    
    2021年美国房价中位数346900美元(2237500人民币),
    同年美国(二季度)房租中位数1228美元(7920人民币)。    
    据此算得,
    美国中位数房价相当于282个月(24年)租金,
    美国房产投资回报率中位数是年化4.2%。    
    本单位住宅区,
    挂出的待售房源,
    按12元/平/月租金计算,
    最新房源挂牌价的租金倍数:
    122平2000年76万——519倍;
    69平1996年41万——495倍;
    91平1997年60万——549倍;
    133平2000年120万——752倍。    
    上面房价对应PE如下:
    122平2000年76万——43
    69平1996年41万——41
    91平1997年60万——46
    133平2000年120万——63

    4套房产平均PE超48倍,
    当前沪指PE低于12倍。    
    2007-10-16大牛市,
    沪指PE是50倍。    



    买不起房的人,
    不敢再买房的人,
    积蓄会不断增加,
    直至出现赚钱效应,
    把它们引到新的出口。    
    股市K线,
    横有多长,
    竖有多高,
    有它的道理。    
    我要做的,
    是增强耐力。    
    微信生活账户,
    8月底买入3万001216和2万519697,
    目前分别浮亏5065.86和691.32,
    合计浮亏5757.18(-11.51%),
    年化收益率-27.63%。    
    幅度挺吓人,
    但金额不伤身,
    仓位控制须当真。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近些年来的房市,
    按照租售比算估值,
    其实属于超级泡沫,
    堪比2007年的股市。    
    疯狂迹象无处不在。    
    人人谈房色变,
    基本可分成两类,
    踏空的望房兴叹,
    持房的踌躇满志。    
    早前本人幼稚,
    曾劝好友变现房产,
    收获的满是不屑眼光,
    因为是TA们眼中的蜗居失败者。    
    TA们相信房价永远上涨,
    不能想像或接受房价下跌。    
    后来我明白了,
    投资理财不适合熟人交流,
    真金白银血汗钱,
    不可能按TA人想法管。    
    往大了说,
    成人世界里,
    不要指望说服谁。    
    只管做自己,
    愿赌服输就好。    
    泡沫的最重要标志,
    是资产持有人的心态。    
    不论身边的熟人,
    还是网上的涯友,
    很少有人考虑房租收益。    
    典型说法是,
    谁看得上那点房租;
    这话的正解是,
    咱看重的是高价转卖。    
    这是典型的投机心态,
    而且是普遍的心态,
    是超级泡沫的心理基础。    
    超级泡沫的外在表现是普涨,
    不论新房还是二手房,
    不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
    不论市中心还是远郊,
    不论住宅还是商用房,
    统统都涨,
    就像海水涨潮时,
    看不见一处暗礁。    
    现在,
    退潮迹象可见,
    先知先觉者完成变现。    
    等追随者意识到前景不妙,
    可能已无路可逃。    
    如此巨量的抛盘,
    难免发生价格海啸。    
    当局强调稳房价,
    应该是担心海啸。    
    结果如何,
    谁知道?
    反观股市,
    总体上没有泡沫,
    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低估。    
    从熟人圈的心态看,
    目前离泡沫也很远。    
    普遍说法是,
    买股票就是当韭菜被人收割,
    周围炒股的都是败家货色,
    自己也吃过亏;
    还是买房踏实,
    起码没见过赔钱的。    
    房和股,
    到底哪个踏实?
    现在的股市,
    给人的感觉是到处有暗礁。    
    这恰恰表明还没涨潮,
    一小部分刚涨高,
    又跌落了,
    所谓结构牛。    
    在指数没大涨的前提下,
    有结构牛,
    就有结构熊,
    相当数量的股价在2440以下的水平。    
    再考虑到周期阶段,
    至少系统性大跌风险很小。    
    具体到自己,
    尚有25%的收益安全垫,
    更应无所担忧。    
    就算是,
    年终总结。    
    地级市财政局2021年公开数据,
    预算收入增长14.75%为368.98亿,
    预算支出增长2.58%为520.67亿。    
    照此计算,2021年赤字151.69亿,赤字率41.11%。    
    150亿,只是城区在建的一条环线高架路的投入。    
    这还是大力开源,尽力节流的结果。    
    财政部2021年公开数据
    一般预算收入202539亿元,同比增长10.7%;
    一般预算支出246322亿元,同比增长0.3%。    
    据此计算,一般预算赤字率21.62%。    
    基金预算收入98024亿元,同比增长4.8%;
    基金预算支出113661亿元,同比下降3.7%。    
    据此计算,基金预算赤字率15.95%。    
    综合来看,全国赤字率19.77%。    



    但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状况冰火两重天。    
    中央盈余率59.97%,地方赤字率56.93%。    
    美国联邦政府
    2021年收入4万亿增18.3%,支出6.8万亿增4.1%,赤字率70%
    美国国债突破30万亿,如果年率2%,每年利息6000亿,占收入15%

    说是竞争,其实靠撑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开贴讲缠论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3:58:02  更:2022-02-04 11:27:27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