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 -> 正文阅读 |
|
[股市论谈]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第15页] |
作者: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累计收益35.26%,今年收益也暂时转正。 2个8经理组合,接替2经理组合,已满月。 期待TA们接下来的表现。 |
去年9月1日,取出存款建立30组合。 14个半月,比存款少赚1.5万(5%)。 亏钱坚守,不那么简单。 |
4个账户,符合满仓锁仓时间越长,累计收益越高的规律。 储备账户,满仓22个月,持续锁仓,收益50%+ 50元初账户,满仓22个月,调仓3轮,收益40%+ 30存转账户,满仓14个月,调仓2轮,收益3% 50复利账户,满仓11个月,调仓1轮,收益-12% 同是满仓,收益差距取决于是否赶上去年中的大行情。 不知道下一波行情何时到来,所以只能满仓锁仓等待。 知道不知道, 好歹胜过, 不知道不知道。 傻呆, 因无能, 而无奈。 |
复利=本金*收益率*时间 本金——>下重注 收益率——>选好基 时间——>满仓长持 |
养老基006295,2018-10-31成立,本人2019-03-07买入。 成立以来收益56.99%,本人持有收益51.87%。 这是满仓长持,只要基金本身收益的最好实例。 只不过,这是封闭式基金强制锁仓的结果。 锁仓长持,同样适合开放式基金。 |
储备账户中的519712,去年初买入后持续锁仓。 上月转换时,收益53%,吃到同期的全部收益。 迄今为止,这是本人开放式基金满仓锁仓的最高收益。 同是519712,同样的持仓时间,在元初账户中经历过加减仓,目前收益只有37%。 好基拿不住,少赚甚至亏钱,是大概率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 在行情把握上, 我不可能胜过优秀基金经理。 |
优秀基金公司的优秀基金,长期收益差距可能不会太大。 去年2月7日开始锁仓的5支养老基金, 分属银华、汇添富、中欧、工银、南方5家基金公司, 目前收益38.79%、38.84%、38.95%、42.2%、48.70%,平均41.51%。 48.70%高出,只因它的退休目标是2040年,比其他4支2035年的更激进。 个人经验,养基赚钱,拿得住比选得好更重要。 |
持有收益率=累计收益/(当前资产-累计收益),是我计算盈亏平衡点的依据。 4个账户目前的持有收益率和盈亏平衡点(沪指) 50元初账户:124.82%,1574点(低位建仓,高位部分兑现) 50复利账户:-12.36%,4038点(高位建仓,短期持仓) 50封闭组合合计:49.13%,2373点(低位建仓,持续满仓) 30存转组合:2.57%,3450点(高位建仓,每月少量兑现) 战略储备组合:114.07%,1653点(低位建仓,高位部分兑现) 兑本组合合计:12.79%,3138点(低位轻注,高位重注) 总体:35.26%,2617点 |
上证14.35倍PE,离泡沫还有距离,离顶部更远。 价值规律,配上周期律,可以提供宽心丸。 资金向价格洼地流动,应该是规律。 房和股,哪个贵?不难判断。 房和股,哪个蓄能多?也不难判断。 房和股之间,会不会发生大级别的趋势转换? 起码,概率不低。 |
满仓锁仓,目标是只赚基金本身的钱。 组合历史业绩22%,翻倍需要3年半; 权益基金平均15%,翻倍也只需5年。 对于我,这样的结果,够香,也够甜。 可是,为何,频频手贱? 因为,历史不是未来,未来从未到来。 心里只有赚钱梦想,还没形成确念。 从高人们的经验看, 确念需要知识的沉淀, 也需要长期操作的训练。 赚钱,从来,不简单; 咱,接着学,继续练! |
洪灏预测,2021-11起12个月内,沪指上限在今年高点附近,下限略低于今年低点。 如果像去年那么准确,很可能得再耗一年。 好在,我已分散持基,应该更抗颠。 其实,基金大概率跑赢沪指; 所以,明年大概率会赚些钱。 即使,明年继续跑输沪指; 最差,也亏不了多少钱; 3年平均,年化还超10%。 何况,傻呆,不止于明年。 |
今年少赚,主要原因是基金组合设计问题。 配给杨浩近一半的仓位,类似于股票踩雷。 如果按照目前的分散平均持仓策略, 今年以来收益5.7%,远超存款利率。 可是投资的世界没有如果, 我不可能赚到超出自己认知的钱。 能用更重的何帅仓位进行对冲, 取得盈亏平衡的当前结果, 和我的认知更配。 组合设计属于战术层面的问题。 在满仓锁仓的战略层面, 还是要肯定自己。 |
过去22个月,满仓,得到彻底执行。 锁仓,执行力也在增强。 第1轮,不到2个月; 第2轮,超过8个月; 第3轮,接近10个月。 目前是第4轮锁仓,希望更进一步。 |
调仓后, 1个月时间, 组合跑赢沪指100点。 市场风格已转换? 其实, 对于我这样, 不懂行情的人, 转换还是不转换, 跟赚钱还是赔钱, 没有一毛钱的关联。 相反, 越心动手痒, 越容易多亏或少赚。 委身基金经理的大镰刀下, 才能赚,而且越躺,越能赚。 |
目前,50元初组合和储备组合浮赢基本稳定在50%以上。 这意味着,基金净值每增加1%,本金收益增加1.5%。 复利的魅力,隐约可见。 |
微信生活账户, 8月30日买入3万001216和和2万519697,收益已经转正; 这俩基年度无回撤,拿1年以上,大概率不亏钱只赚钱。 日定投200混合债基217011,收益也已转正; 回撤控制好,持有60日以上,买入卖出都无手续费。 上周买入1万中短债基007515,打算每月投1万; 回撤超低,买入手续费0.04%,30日后无卖出手续费。 其他闲钱放在零钱通,近期年化收益1.9-2.3%。 综合测算,收益中值6-7%,大概率跑赢借款利率4.35%。 |
单位本部居住区2000年108平1楼, 2021-01-20报价135万(1.25万/平), 2021-10-10改成价格面谈。 不知业主是何心路历程? |
总资产1099576.12,总收益291176.12(36.02%),盈亏平衡点2618(沪指)。 今年收益8006.01(0.73%),第7次转正,也是调仓后第2次转正。 |
18年单边下跌,投了个位数,拿住了,但亏钱了。 19年先涨后跌,颠下去爬上来又被颠下去,好歹赚了点。 20年先跌后涨,全年咬牙满仓,三轮调仓,赚到两年工资。 21年反复震荡,大震加小震,全程满仓,一轮调仓,基本白忙。 该经历的曲折,真的一点都不能少? 不论如何思考计算,还是要简单。 简单不容易,但已不那么难。 |
想要五谷丰登,就得捂股疯等。 |
距离年初的收益高点,还差10%。 今年不新高,很可能; 明年不新高,也正常; 不跌只涨,是痴心妄想。 既然走长期路线, 就不要太注重眼前。 让经理们好好干活吧, 我得多花时间调理自己。 钱,永远赚不完; 美好生活,却过一天少一天。 应该把有限的精力, 更多地投向游玩消闲。 |
为啥要多玩呢? 因为这符合恪守能力圈的投资基本原则。 我自己没有投资能力,也懒得再去学习投资。 我喜欢算数,以算数为乐,经常算基金收益和相关历史数据。 我算得越多,越确信自己挑选的基金经理,能实现我的最低期待。 借用专业人士的能力,就能稳妥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何必费力亲为。 大头的积蓄,买成股基,尽可能长期多赚钱; 日常的零钱,货基债基股基搭配,兼顾安全性、流动性,适当对冲通货膨胀。 |
最大的奢侈,是摆脱焦虑,消费闲暇。 无压况态下,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是享受。 已经年近半百,受够了年轻时代的财务高压。 儿时理想的田园牧歌,成年后明白那是镜花水月。 只要不摆脱赚钱压力,人生都是苟且,只是程度有差。 不住贵房,不开贵车,不买贵货,不去贵地,不羡贵人。 徜徉野地,远离人声,有流水淙淙,冬日暖阳,尽消磨时光。 见过他起高楼,见过她财满八斗,也见过TA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也见过他病入膏肓,也见过她家破人亡,也见过TA们高压下碌碌忙忙。 都是世上走一趟,何不漫浪? |
房产税5年试点,很多人做出了不同解读。 我感觉,财政可持续,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土地出让金,或者说卖地收入,是地方最大的财政收入。 土地一次性出让70年使用权,但所得作为当期收入安排支出。 住宅存量增多,有效需求减少,新房对应的卖地收入注定越来越少。 甚至房产税5年试点期结束前,地方财政危机就会到来,或者已经到来。 财政平衡路径,要么增收,要么减支。 增收路径,也是两条。 第一条是继续依赖最大来源房地产, 只不过从一次收取的70土地使用金(间接税), 改成每年收取的房产税(直接税)。 试点文件使用“房”产税而不是房“地”产税的说法, 因为“地”已收过税,再对”房“收税,表面上不是重复征收。 但5年后才推开的话,可能无法维持财政持续。 第二条是印票子, 200万亿存款,每年贬5%,就是10万亿隐性征税。 钝刀子,慢割肉,无形当中完成收割。 但这需要严格掌握节奏, 高通胀是政权稳定的克星,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殷鉴并不遥远。 实在不行,还可以卖国企股份,但会伤及国本。 减支,很痛苦,但可能不得不做。 体制的运行成本很高,经济高增长时期可以支撑,中低速增长阶段可能被迫瘦身。 比如,压缩公务员和准公务员待遇,把更多的人推向市场自谋生路。 其实,上世纪80、90年代的下海潮,根本原因是体制内收入实在微薄。 当年,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有勇气下海经商,得面临多大内在压力。 现在公务员极少离职,说到底还是待遇不错且稳定,其实背后有土地财政支撑。 单位获得省奖,本来连发4年,18-19两年已发人均两万,11月初就领到手; 去年减到一万以下,今年直接晚发,据传得等到年底,肯定是财政吃紧。 钱少了,谁都会少花,政府也是一样。 所以,吃财政饭的美好时代,可能已接近尾声。 作为凡人,未雨绸缪,节支自保,生活方能长远安好。 |
组合各基金近5年收益率及相应年化收益率 001216 273.62% 30% 001256 110.76% 16% 001714 239.91% 27% 161005 132.48% 18% 163402 109.84% 16% 163406 167.27% 22% 166002 119.25% 17% 519712 170.38% 22% 519736 178.14% 23% 假如历史重演, 按照基金仓位加权, 组合未来5年收益率173.08%,年化22% 基于经理历史业绩,加权年化收益率也是22% 都意味着3.5年翻倍,7年4倍,10.5年8倍,14年16倍 |
对我来说,年化22%很高。 前年出手的老破小房, 12年4倍,年化12%, 已经让我细思恐极, 极度投入地思考财生财的方法。 07年投入13万, 接下来的12年里, 竟然平均每年获利3万多。 如果当时投入更多呢? 不过,现实世界,没有如果。 那么,将来呢? 房产时代已结束, 还有其他路子吗? 我已做出选择, 并在记录过程。 |
持有收益率最高的基 竟然是支偏债养老基 只因,低位买入长持 |
储备组合圈养的一窝小基,综合收益44.18% |
50元初组合累计收益,这是主账户,用来守本 |
50元初组合当前持仓 |
50元初组合收益明细,3年半,走过很多弯路 |
50复利组合累计收益、当前持仓、收益明细 |
30存转组合累计收益、收益明细、当前持仓 |
储备组合当前持仓、收益明细 |
50元初和50复利账户,作为整体统称50封闭组合。 两个账户虽然都是攻守平衡,但定位有所不同; 元初账户主守,复利账户主攻。 计划持续锁仓。 30存转账户和储备账户,作为整体统称兑本组合。 计划持续锁仓,直至组合资产达到全部投基成本; 达到之后,分批兑现,补充生活备用金。 |
50封闭组合净投入50万, 兑本组合净投入30.84万, 投基净成本合计80.84万。 兑本,需要再涨130%。 不着急,慢慢等着吧。 |
持仓的5支养老FOF阶段收益 代码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006290 7.25% 33.69% 15.69% 006295 4.94% 35.95% 11.46% 006305 5.70% 33.68% 12.09% 006321 8.05% 30.41% 18.54% 007059 6.26% 42.56% —— |
总资产1096250.91,总收益287850.91(35.61%),盈亏平衡点2628(沪指)。 今年收益4608.80(0.43%)。 |
单位本部居住区,本周挂出2套250平复式大户型。 15年前,副高(处)以上级别才能排得上号挑选。 当时毛坯1600/平,如按现价卖出,1套赚200万。 当然,前提是能卖出去,而且卖方还有其他住处。 3年前,我曾建议熟人大房换小房100万差价买基。 但这位熟人表示,进了小房就感觉憋屈。 此人为了供180平的新宅, 曾经每月只剩200生活费, 为了多赚工时费累得晕倒; 还完贷款后买了辆手动车, 但仍然每天骑车上下班, 继续省吃俭用, 想再买房; 怕失业, 主动申请坐班工作。 一个人只能看到自己心中的世界。 这话,我信。 |
有人视房如命根, 因为是TA拿命换来的。 有人把房价永涨当信仰, 因为TA眼里只见过上涨。 资产价格,有无标准可衡量? 收益创造能力,代表投资价值; 高价转手潜力,代表投机价值。 价值投资,看重投资价值; 趋势投资,看重投机价值; 运用得好的高手,都能赚钱。 价格围绕价值周期性波动,似乎是规律; 如果价格永远上涨,永动机就不是空想。 租售比,是房产投资价值之锚,如同股票的净资本收益率。 周期趋势,是房产投机价值之锚,就像技术高手眼里的K线。 只有租售比明显高于长期利率, 抵消折旧、管理费和流动性不足, 房产才有投资价值,才有安全边际。 否则, 就是在投机, 就是在豪赌, 凡人大概率玩砸。 |
贝壳数据,海滨度假房片区 不限条件,102套待售;仅搜精装,56套待售。 度假房,没装修就要卖的,接近一半。 业主心里,怎么想的? |
从贝壳房源家具装修实图, 能看出业主或住户的收入。 很多大几十上百万的房价, 跟里面寒酸装修很不相称, 表明房价和住户收入脱节。 哪个偏虚?不言自明。 全国退休职工养老金, 平均每人每月3000多, 不到本人单位的一半, 大多数人也就2000多。 莫非有,铁做的泡沫? |
A股平均市盈率不到20倍,相当于年化回报超5%。 5年存款,小行最高4%多点,大行都在4%以下。 跟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10倍相比,还得跌50%; 跟2015年牛市顶部的30倍相比,还可以涨50%; 跟2007年牛市顶部的70倍相比,还可以涨250%。 向下可跌,向上可涨,关键是大趋势走向。 向上的空间,远比向下更值得想像。 持基待涨,可能不必等到地老天荒。 |
总资产1105364.91,总收益296964.91(36.73%),盈亏平衡点2638(沪指) 今年收益13794.80(1.25%) 50封闭组合收益率50.89%,盈亏平衡点2391(沪指) 兑本组合收益率13.78%,兑本点位8312(沪指) |
市场速冻之后,兑现将极其困难。 因为房市急转直下,流动性枯竭; 即使前首富想还债,也难以兑现。 投基也要注意类似问题。 除非是绝对长期持仓, 应该学习香港李首富, 在高点适度兑现收益, 不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
看好的海滨房产,有些已接近或进入预设的价格范围——1年收入。 但是,租售比仍然低于合理收益率。 不急,让基们多长长个,等房价再脱脱水。 理想状况是,前年处置的老破小,至少能换5套海滨房; 届时,租住或买下,财务上的合理性差别不大,只看喜好。 总之,坚决不过手紧的日子。 |
回头看,如果2个月前不调仓,今年收益会多出4万。 那么,应该为此后悔吗? 不调仓,即便短期多赚,也有悖稳健; 分散持仓,即使短期少赚,但利于控制风险。 这个论坛中,全仓单股导致重亏的例子,不少见。 杨浩亏的,被何帅补上,更多是幸运,而幸运不常现。 虽然短期少赚,但体系得到完善,更能行稳致远。 控制风险,保护本金,就该是头号重点。 |
贝壳找房数据 本地近郊碧桂园90平精装二手房 出售报价65万,出租每月1200 租售比2.215%,这是毛收益率 45年收回成本 所在区县非私营(体制内)单位职工 2020年平均工资73262,折合每月6105 数中似有黄金屋 |
当前沪指3607,12.65倍PE 上面房产45倍PE,对应的沪指是12831点 也就是说,如果股市达到本地郊区房产的泡沫程度,沪指将上涨256% 沪深300目前12.45倍PE,与沪指情况基本一致 还可以反算 沪指12.65倍市盈率,对应的上面房价是18万,折合每平2000 房和股,作为投资标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度差距如此之大,违背规律 房产总值400万亿,股市总值100万亿,资金迟早会流向价格洼地 同是中国人,能为房疯,大概率也会为股狂 上证万点,可能没那么遥远 |
前些日子跟前后买过8套房的同事兼球友聊天 说起我那老破小12年赚3倍的事情 TA的原话是“所以还是得买房啊” 这是人家的第一反应 我在当时没说什么 但心里想了很多 我信 洪灏说的 泡沫的存在 和泡沫何时破灭 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
再来看看帝都的房市 海淀电信小区54.22平 报价540万,月租5700 租售比1.27%,79年收回成本 相同收益率,对应沪指22526,得涨525% 房地产是最大的灰犀牛,这是监管首长的定调 理性的监管者,肯定会为此脊背发凉 一直强调稳房价,关键是如何稳?稳在哪? 放水,但引向别处,降低房产泡沫的外压,似乎是要走的路 不放水,休克疗法,大概率稳不住房价跌势 水往哪放? 这些年一直在扩建的池子,挺适合 君不见,每天都有公司上市,多蓄水,还不至于早疯 池子大了,承接房市溢流减压,为新企业融资,产业转换且升级? 祈祷吧 |
近期梳理出收益风险比很高的几支基金放入备选池, 计划等50组合翻倍或兑本组合达到50万资产时买入。 具体操作方案是, 50复利账户变为5基金组合, 战略储备账户换成2支新基金, 使50组合和兑本组合都成为10基组合, 但2个组合的基金构成不变且都平均持仓。 目的是进一步分散基金仓位, 同时提高组合基金的总体质量。 |
总资产1122767.85,总收益314367.85(38.89%),盈亏平衡点2640(沪指) 今年收益31197.74(2.83%) 50封闭组合收益率53.28%,盈亏平衡点2392(沪指) 兑本组合收益率15.55%,兑本点位8317(沪指) |
50组合和兑本组合, 基金构成相差很小, 所以每周涨幅基本接近。 但是跟上周相比, 总体收益率从36.73%来到38.89%,增幅2.16%; 50组合收益率从50.89%来到53.28%,增幅2.39%; 兑本组合收益率从13.78%来到15.55%,增幅1.77%。 组合涨幅相同,收益率增幅差距显著,为什么? 因为各组合的累计收益率存在巨大差距, 导致它们的复利效应相差很大。 所以一定要握牢筹码, 在股市上升期多积累收益, 为几何级复利效应打下基础。 |
还有15个交易日,2021年就要结束。 去年此时,刚刚完成满仓后第3次调仓。 3人组合变成2人组合,本来以为会更稳; 但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了自己认知的缺陷。 519772配27万,最高赚7万,最低亏4万,至今负2万; 这趟过山车,让我深深明白,历史不是未来,未来从未到来。 风险无法避免,只能通过分散持仓,加以控制。 但又不甘心重蹈频繁操作的覆辙, 一直撑到杨浩失去基金主导权, 才开始转换成目前的9人组合。 知不易,行也难; 知行合一,靠学,也靠练。 |
去年3轮调仓, 今年只调1轮, 耐心训练,效果明显。 重仓基金经理人数, 去年5变3又变2, 今年2变9, 虽有反复,心态已变。 稳健内涵,只能慢慢体悟实践。 |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 在半信半疑中成长, 在憧憬中成熟, 在希望中毁灭! |
沪指估值12.87倍PE,历史百分位24.03%。 12.87倍PE,代表7.77%的年化预期收益率。 尽管沪指从2440升到3666,股票总体不贵。 就7年周期趋势而言,股市还处在上行区间。 距离上轮牛市过去了6.49年,必须捂股待涨。 |
今年1-11月,全国土地出让收入67625亿;按12个月折算,相当于一年收入73773亿。 如果以房产税代替卖地收入,假如房产当前总值400万亿,并且对房产进行全口径征税,对应的税率是每年1.844%。 真的征收,是什么概念呢? 帝都均价6万的80平住宅,每年缴6*80*1.844%=8.85万。 假如房产贬值,或者按套数或面积豁免,税率更得大幅提高才能弥补财税缺口。 征收难度很大,但是不征的话,财政压力一时难解。 城市周边成片的新建住宅,每个水泥方格都是百万级的吸金怪兽。 如果这些怪兽因吸金已尽而无金可吸,会是什么景象? 这幅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
避免追高,是安全边际的保障。 个股如此,股市整体也是如此。 不同的大类资产,比如房和股之间,也存在总体上哪类更安全的问题。 高处不胜寒,如果没有先前积累的收益安全垫,寒意会更明显。 最好不要等到风起了,浪来了,再想着避险。 |
总资产1105878.07,总收益297478.07(36.80%),盈亏平衡点2655(沪指) 今年收益14307.96(1.30%) 50封闭组合收益率50.93%,盈亏平衡点2407(沪指) 兑本组合收益率13.89%,兑本点位8360(沪指) |
刚把001938放入备选池,经理就从周应波换成了周蔚文。 咋办?只好把它从备选池移除。 因为,选基金就是选经理。 虽然周蔚文是优秀元老级经理,但组合已有他管的166002。 将来再买入001938的话,配给他的仓位过重,有违分散持基原则。 长期高手都说原则和纪律是用来坚守的,我不敢不信。 |
10月份刚调入163402,经理就从董承非换成了谢治宇。 加上组合已持有163406,使谢治宇成为第一重仓,超过15%。 当时,又一次面临分散和长持两个原则打架的局面。 我选择了长持——因为满仓锁仓是战略,仓位配置是战术。 163402至少先拿1年,到明年底再考虑是否调换。 |
3个月前调仓时,还面临是否保留519772和519732的问题。 最终选择清仓,首先是自己看好的经理失去管理主导权。 也考虑过继续持有1年,看看两位新经理的表现。 但是,组合中已有交银的何帅和王崇, 如果保留519772和519732, 交银的总仓位接近40%, 明显过重。 |
中证全指18.69倍PE,近7年百分位54.03%,处于合理区间。 如果7年股市周期存在,目前趋势应是低估向泡沫过渡。 上个顶部是2015-6-12,下一个还远吗? |
洪灏说,从来没有慢牛,只有疯牛,情绪牛,水牛。 从周围人对房产的态度看,我信。 只要赚钱,拦不住人群入场疯抢。 只要亏钱,挡不住人群抛售割肉。 |
目前池中12支基金,今年平均收益4.74%; 本人今年收益1.30%,跑输3.44%,还可以。 去年这些基金平均收益63.23%, 本人去年收益39.49%,跑输23.74%。 今年是傻呆第二年,比第一年有进步。 明年的计划是全年锁仓,一动不动。 希望能做到! |
拿得住,和选得好,同样重要。 尽管519772今年大跌13.92%, 并且经历过基金经理更换, 如果从去年买入一直拿着, 到现在收益还在40%以上, 年化接近20%,仍然够香。 如果过去5年一直拿住不动, 收益187.46%,年化超23%, 这个表现依然属于顶流水平, 不低于目前组合基金平均数。 |
当年收益,只剩下50块钱; 险些见证,年内第9次转负。 名符其实动荡市,半点不含糊。 涨涨跌跌之间,量能却没有明显衰减; 放长了看,日均交易额呈现上升趋势。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此等境界,尚待修炼。 必竟, 一轮牛熊周期, 经历未曾过半。 |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持续一生,但只是顺带为之。 我们需要花时间的是去理解公司本身,而不是股票涨跌。 战略上要重视,因为有了投资这个战略纵深,就相当于人生往后越来越有保障,相当于有一张一直没动的底牌,虽然你不动,但是却给了你定海神针的心态。 但是战术上我们忽视它,没必要整天盯着,该干嘛干嘛。 去做点本质的事情,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投资是让你的心态更差,而不是更好,那你是搞反了。 投资应该是让你的人生更加淡定自若,更加有耐心的去做本质的事情,更加休闲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才是投资的意义。 公众号:梁孝永康 |
目前资金量和组合历史收益率, 再考虑目前的股市点位和趋势, 长期持有,收益大概率超出工资。 目前的工资收入,可涵盖生活支出。 只要不辞职,即可一直执行傻呆战略。 第一个周期,只在高点兑现本金; 第二个周期,或有忽略短期涨跌的底气。 |
上证50指数,包含了A股规模最牛逼的50家公司,平均年化收益是6.86%; 沪深300指数,包含了A股最牛逼的300家公司,平均年化收益是6.89%; 中证500指数,包含了A股最牛逼的500家中型企业,平均年化收益也是6.89%;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做到长期年化10%,长期来看,就能稳稳跑赢大盘了。 A股从业10年以上最牛逼的一批基金经理,平均生涯年化也就在10%-15%左右。 同样是10%的年化收益率,能赚多少钱完全由你的本金决定。 如果你本金只有10万,每年最多赚1万,换一台iphone就没了; 但如果你本金是100万,每年就能赚10万,基本上抵得上大多数人一年的工资了; 当你本金达到1000万时,年入百万也就不是梦了,还打什么工,光靠投资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作者:网叔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47577711 来源:知乎 |
As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s Senior Director for Technology and National Security Tarun Chhabra and the Center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have recognized, "The United States is no longer the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hegemon." 美国智库本月研究报告结论,美国失去科技霸权。 个人感觉,这只是长期趋势的一个节点。 科研,美国存量占优,中国增量占优。 两国在经济上,也是这种关系。 |
总资产1104340.99,总收益296040.99(36.62%),盈亏平衡点2648(沪指) 今年收益12870.88(1.17%) 50封闭组合收益率50.60%,盈亏平衡点2402(沪指) 兑本组合收益率13.96%,兑本点位8322(沪指) |
今年新股上市500多支,平均每个交易日超过2支; 新股募资5000多亿,平均每个交易日吸金20多亿。 这是在加速扩容,也就是加建货币蓄水池子。 股指还涨,至少说明,资金入市量能可观。 扩容有尽头,行情可期待? 猜着玩,傻呆是认真的。 |
荷花定律: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 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你知道什么时候荷花开了一半么?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第十五天,然而并非如此!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 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 同时,最后一步的执行是最关键的!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个定律最初是由马云提出的,马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成功学主题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第一次把这个定律分享给听众,他希望听众在听完他这个定律之后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他的成功不仅仅是靠运气,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念和恒心。 ——江心微语:本谈《白马不死,牛市不来!》楼主 |
如果你的格局放足够大,对于很多个股而言,都处于历史性大底部,既然是底部,对于还在上班的散户来说,不能充分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功力不够,容易把波段做反,那么唯一的上上之策就是,在底部坚持一个操作小跌小买大跌大买,在保障自己生活自己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把自己捡垃圾省下的两个小钱,换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凭证。 想想自己,不这样做,你存下的那两个钱还跑不赢通胀,还是穷人一个,永远处于社会金字塔的底层。 把零散的小钱换成凭证,集腋成裘,如果成功,也许从此改写了人生命运,如果失败,大不了还是穷人一个。 在这一数学模式下,最佳选择是显而易见的,你说呢?股市里的涨跌就像电影里的正面角色和反派人物,都是必然的存在,不要老是喜欢涨,什么时候喜欢上匍匐前进的姿势了,小学就算毕业了,说明你已经明白什么是常识了。 亲们,晚安! ——江心微语 |
2018-06-03入市至今,每天每夜都在思基想基。 多少次反反复复,才拿住目前的筹码和收益。 多少次回算数据,多少次考虑各种可能? 想赚钱,拎不清,似乎不太行。 第一年,投个位数,最大浮亏6000,已经影响睡眠。 第二年,学会了谨慎,由亏转赢,但错过行情,只赚3万。 第三年,才敢大投80万,赚25万,关键是,最大浮亏不到2000。 今年是第四年马上过完,基本不亏不赚,心里却更加坦然。 |
我的筹码成本在沪指2648,接近1000点的收益安全垫,本金基本安全无忧。 即便明年市场跌到洪灏预测的低点3300附近,还有20%的浮盈。 如果撑过泡沫泛滥前的震荡阶段,多年工资的收益,可期。 |
价值十一年说要敢下注,少下注,下重注; 定投君说敢重仓,拿得住,才能大赚。 可是,心里没底就重仓,属于莽撞。 所以才说,收益是认知的兑现。 仓位高于认知,会亏; 仓位低于认知,少赚。 我相信,小心行得万年船; 我选择宁肯少赚,不愿多亏。 我知道, 仓位匹配认知, 所谓知行合一, 挺难。 |
价值高手说,目前估值不高; 趋势高手说,大行情在前方不远处; 缠论高手说,大牛只需再等一两年; 基金高手说,很多人身在牛市不知牛。 但TA们都说, 这不代表高潮前, 没有震荡甚至大跌。 如果自认能力一般, 据说最稳健的做法, 是多囤优质股或优质基, 耐心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所谓的捂股(基)疯等。 19年初沪指2440, 大概率既是估值低点, 也是周期性趋势低点, 还是新一轮牛市起点。 19年以来的上涨, 很可能只是前戏。 我信,而且照做。 明年,完全锁仓。 傻呆,不闹腾。 |
今年现收益1.17%。 关注的实盘高手中, 跑赢偏价值风格的价值十一年(-8.25%); 跑平偏蓝筹风格的又见小包子(0.90%); 跑输波段高手往事如风983(10+%)。 虽然经历杨浩30%的回撤,还算幸运。 |
去年收益, 本人39.49%, 价值十一年34.60%, 又见小包子12.37%, 往事如风22.5%。 |
两年累计收益, 本人41.12%, 价值十一年23.50%, 又见小包子13.38%, 往事如风约36.00%。 也是幸运跑赢散户高手。 |
明年, 如果我完全锁仓傻呆, 等于完全依赖职业高手。 8人机构团队组合, 与散户高手对决, 结果如何? 拭目以待! |
今年工资加绩效实发121955.41,2018年来新低。 虽说跟我干活少有关,但工资总体不涨,是真的。 连省奖都减少、推迟,不知今年还发不发。 财政肯定紧张,如果土地持续难卖,后果? 股市短中期趋势,和经济走势,不一定合拍。 决定股价当前表现的,除了预期利润,还有流动性。 |
虽是省属大学文科院系,也有年薪制人才,年薪50万起。 在理工院系,年薪百万以上的,不算稀罕。 经费总体不涨的情况下,更多收入分配给了高端人才和科研骨干。 在科技兴国的大背景下,这无可厚非。 有同事抱怨管理层旱涝保收,可人家确实工作辛苦。 真羡慕的话,可以竞聘管理岗。 放长时间看,体制进化明显。 单位小社会,能看到大社会。 特权仍有,滥权未绝。 但,治理改善是趋势,贤能分量越来越重。 |
见证历史! 截至中午收盘,A股今年交易量突破254.5万亿元,超过2015年牛市,创下历史新高! |
年底只剩下两个交易日,A股年度成交额,就已经突破历史新高超越255万亿元,新一轮牛市到底还有多远? 业内人士认为,跨年行情将会延续,更乐观的则认为A股有望开启新一轮牛市,未来单日成交额也有望超越2015年5月28日2.37万亿元的水平,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就是新一轮全面牛市的确认。 截至12月29日收盘,A股2021年成交金额约为255万亿元。 超越2015年的253.3万亿元。 今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额显著放大,年内已有近150个交易日成交超过万亿元。 然而上证指数一直没有突破春节后2月18日3731.69点的高位,单日成交远没有到2015年5月和6月多个单日过两万亿元的状态。 |
2008年底和2014年下半年开始,A股和地产市场一起大幅反弹,并且都开启了新一轮全面牛市,A股成交额分别高点出现在2009年7月29日和2015年5月28日。 其中,2015年牛市的起步确认来自于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后,11月24日周一两市单日成交逼近5800亿元,全面超越2009年7月29日4350亿元的水平,也超越了2007年5月30日4113亿元的水平。 2014年这一次牛市确认开启,距离上一次2007年10月16日6124点刚好七年。 11月底成交突破历史新高,当时标志着新一轮牛市全面开启,券商股掀起的一轮蓝筹股上涨行情,2月开始则由中小创全面上涨接棒,A股单日成交最高纪录在这一轮牛市末期的2015年5月28日,高达23673亿元, 这个记录什么时候可以刷新?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5178点的新高,现在距离当时的新高已经过去了六年半。 |
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31.09万亿,每月增加1万多亿。 A股流通市值,目前70万亿左右。 带动股价上涨的,不是净流入金额,而是边际净增量。 也就是说,200多万亿存款只要有1-2个百分点流向股市,就可能引爆行情。 降息可能是起爆器,经济状况低迷可能是导火索。 昨天的故事,还会重复吗? |
供求平衡的情况下,需求增量的小幅变动,就可能导致价格大幅上涨。 比如菜价涨一倍,不是因为需求增大了一倍,居民胃口不可能爆增一倍; 而是因为供给相对需求哪怕出现小缺口,在供求重新平衡的过程中,投机力量大大增强。 投机带动大众的恐慌或贪婪情绪,迅速推高价格。 |
房地产、互联网、教培行业,风暴不小; 疫情没失控,但连绵不绝,此起彼伏; 除出口以外,经济总体低迷; 全年,央行没怎么放水…… 成交和股指,却上涨。 元芳,你怎么看? |
去年奖金,比前年减半,但时间没推迟太多。 今年奖金,至今分文没见。 一叶落,而知下天秋? |
昨天一个熟人讲了TA买基金的经历。 18年开始买了几十支,最少的10块; 没有挑选标准,但一直持有不卖出。 目前收益50%,不过只投了2万块。 TA手上的现金,够省城买房的首付。 赚了收益率,只是收益额不太可观。 但是TA守住了懂多少投多少的底限。 |
有位同事买基金也挺有意思。 人家20年前就开了股票账户。 后来不敢买股票,改买基金。 每次只买10万,收益10%就卖掉; 然后再买10万,重复前面的动作。 这种方法没亏过钱,但也没赚大钱。 |
我本人属于谨慎型性格。 尽管晓得可利用周期从股市赚钱, 而且认识到18年股市可能是底部, 但仍然不敢直接买卖股票, 而始终通过基金间接持股。 即便如此, 开始的时候也不敢多投, 选了25支名头大的基金公司产品, 每天每支定投10块钱。 当时的理由是既控制本金的量, 又通过基金数目分散个基风险, 还通过定投分散择时风险。 就这样,都没坚持几个月。 怕亏的情绪,挥之不去。 一年多后, 了解多了, 经历多了, 才敢加量, 才敢长持。 股市赚钱, 好难。 |
以前没想到, 我这么胆小的人, 竟然敢持有10年工资的股基, 一天上万的涨跌,已经看惯。 通过学习和训练, 可以改变一个人。 |
学费总是要交的。 学费的形式, 可以是亏掉的钱, 也可以是少赚的钱。 目前来看, 我错过了大底以来的一半行情, 也可以理解成幸运地赚了一半行情。 盼望自己将来继续好幸, 同时减少对运气的依赖。 感谢,这个世界! |
2021年收益23839.09,收益率2.16%。 |
|
首页 上一页[14] 本页[15] 下一页[16]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
开贴讲缠论 |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