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 -> 正文阅读

[股市论谈]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第13页]

作者: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161005中报节选
    4.4.1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今年上半年,实体经济在去年疫情的低基数上强劲复苏。    上半年货币政策一直维持宽松,同时海外供应链尚未恢复,国内出口大超预期。    高景气度行业的公司在年初大幅波动后,走势分化。    优中选优,增长强劲的公司估值中枢继续抬高。    前期市场关注度较低的公司估值相对合理,其中部分有显著阿尔法能力的公司,在基本面数据得到持续印证后,股价表现出色。    
    我们需要做好长期和新冠病毒共存的思想准备。    后疫情的投资影响错综复杂。    投资者可能需要用更长远的现金流贴现视角来评估优秀企业才能过滤掉太多的短期波动。    本基金上半年保持了较高的仓位,组合偏向经营稳健、质地优良的股票上,行业、风格配置均衡。    
    4.5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下半年,实体经济将面临的挑战增大。    国内的信用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宏观信号。    中美之间的政策博弈有再次加剧的可能,科技领域、产业政策或许是博弈的焦点。    今年上半年的市场风格演绎很极致,处于高景气行业的公司估值大幅抬升,市场的结构化差异继续拉大。    除了甄选优质的公司之外,估值考量变得更加重要。    个股选择层面,本基金偏好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优秀的企业。    分享企业自身增长带来的资本市场收益是成长型基金取得收益的最佳途径。    
    换不成的好基,也要提前关注。    
    就像好股票,耐心等待,总会有建仓的机会。    
    但了解不够,可能把握不住机会。    
    目前正在配置的基金经理任职年数及年化回报
    何帅,6.18年,24.43%
    杨浩,6.08年,20.14%
    王崇,6.89年,26.84%
    谢治宇,8.62年,26.83%
    张清华,7.72年,15.18%
    王克玉,10.76年,30.51%
    周蔚文,10.99年,19.38%

    50封闭组合
    何帅14万,王崇、谢治宇、张清华、王克玉、周蔚文各12万
    加权年化收益23.88%

    30存转组合和储备组合
    杨浩17万,何帅、王崇、谢治宇各6万
    加权年化收益23.17%

    整体年化收益率23.65%
    今年截止目前,尽管YH业绩差,但由于HS业绩好,总体还是不亏不赚。    
    如果按照计划的配置计算,今年赚3%左右,相差不大。    
    不过,仓位集中始终是我的一大心病;
    只是觉得,拿不住筹码是更大的毛病,必须先练耐心。    
    现在,感觉耐心已经不是问题;
    519772换经理,又给了调整的契机。    

    分散持基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向定投君学习的结果。    
    人家那么懂基,也没有偏投任何一支,而是稳稳追求平均数。    
    多投几支,每个都偏稳,总体走稳的概率低不到哪去。    
    转换过程中,心情很平静。    
    看重长期业绩,就会看淡短期表现。    
    忽略短期,是今年心态训练的最大收获。    
    最新停限售信息
    007120,停售
    110011,1000
    163406,3000
    519736,10000
    161005,10000
    001216,100万
    001256,不限
    166002,不限
    去年2月以来,戒掉了一键满仓一键清仓的老毛病。    
    价值十一年买或卖股票,都是分批操作,拉开价差;
    何帅自家的钱买自管的基金,分10次定投。    
    高人们的操作,背后是有道理可循的。    
    既然不能保证买在最低点或卖在最高点,
    那就避免一次性买在最高点或卖在最低点,
    这是求稳的内在要求。    

    基金转换,是卖出的同时买入。    
    最理想的情况是,卖出的净值在高点,买入的净值在低点;
    最糟糕的情况是,卖出的净值在低点,买入的净值在高点。    
    分10次以上转完,可以避开这两种情况,是中庸之道。    

    中庸稳健行事,长期复利获益。    
    侯安扬说近期该跌不跌,应该看涨;
    趋势奶爸说上涨趋势明显;
    缘近感觉大钱压境,哈哈。    
    洪灏去年的预测是今年2900-3600;
    还说不要当图纸使,要当指南针用。    
    咱该信谁呢?
    都信,也都不信,因为咱没打算今年兑现。    
    涨了,账户数字好看些;
    跌了,账户数字难看些。    
    仅此而已,不看也罢。    
    咱看长期。    
    书中自有黄金屋;数中也有黄金屋?
    高位接盘基民的骂声,从一开始针对YH、ZK等人,现在基本变成普骂现象。    
    人性就这样,身边的人,大概率也这样。    
    从自己找原因,反人性。    
    转机,不远了?
    不管它,接着转换。    
    池子中加入一位女经理袁芳。    
    其实,18年6月刚入市时,我就持有过001713,当时看中工银瑞信的大牌子。    
    结果,后来被震得下车,错过了几乎全市场第一的牛基。    
    如果继续持有当时只看基金公司牌子挑选的25支基,平均数早就翻倍了。    
    可是,既然无知,怎能拿得住它们?
    且学且珍惜。    
    001714中报节选
    4.4.1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一季度春节后,市场在高估值,海外市场波动和担心国内货币政策收紧的三重压力下,出现了较快的大幅度调整。    二季度,随着基本面推动的估值切换,海外市场稳定和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背景下,出现了强力的反弹。    反弹中,市场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在短期高成长,中小盘的风格标签上形成了合力,并且开始风格泡沫化。    
    4.4.2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报告期内,本基金 A 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54%,本基金 C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18%,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63%。    
    4.5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下半年市场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可以把握,但是风格上或有变数。    相对更加关注因为短期基本面不景气而明显跑输的板块,尤其是长期空间和趋势确定的板块,如消费、计算机。    这些板块的优质公司已经进入高性价比区间,而且长期趋势确定,短期趋势也在改善中。    
    已确定9(人)组合加少量养老基,仓位比例也已确定,稳步转换中。    
    预计11月份全部转完。    
    期间,始终满仓。    
    商务部消息,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赌国运的又一利好。    
    HD事件,大概率确认房市周期拐点。    
    每场泡沫,大概率都有头部公司作祭品。    
    金融市场如此,房地产市场大概率不例外。    
    富人们新增的钱,大概率会改变流向。    
    我的押注,大概率是对的;
    这需要耐心,大概率不止一两年、三五年或八九年。    
    努力保养好身心,避免在完全财务自由前,人先挂了。    
    Nature Index
    份额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中国 +1.1% +15.5% +15.9% +12.9% +8.2%
    美国 -1.3% -4.4% -3.6% -1.5% -1.2%
    一直以来,在组合成分基的仓位分配上,没能形成确念。    
    根本原因是,虽然一直求稳,但不确定如何才能做到稳。    
    回撤低是稳,可是如果基金数目少,单基业绩失常会导致高回撤。    
    从定投君学到平均收益目标的思想后,对稳有了新的认识。    
    要想取得公募混合股基的平均收益,所持基金必须达到一定数目;
    从统计学上讲,样本足够大且分散,才有代表性。    
    这次调仓,不论是兑本2组合还是50封闭组合,各7、8支基平均持仓。    
    平均收益,只能依靠代表平均值的组合实现。    
    按照最新配比,
    2020年50组合收益60.56%,接近当年混基平均收益59.57%;
    同年兑本组合收益54.76%,也偏离平均收益不远。    
    要平均数,就得采取得平均数的办法——多基平均持仓。    
    解决方案是7家基金公司的9支基金,按基平均配仓。    
    长期以来的又一个心结,终于得解。    
    公募混基历年平均收益
    2020年 59.57%
    2019年 32.04%
    2018年 -14.19%
    2017年 10.20%
    2016年 -7.07%
    2015年 42.93%
    2014年 20.82%

    如果2016-20年一直持仓不动,5年平均收益85.15%;
    如果2014-20年一直持仓不动,7年平均收益219.74%。    
    够香!
    投资的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低风险、流动性。    
    开放式公募基金,流动性不是问题;
    意味着,高收益和低风险不可兼得。    
    不承受高风险,就得不到高收益;
    但承受了高风险,也不一定得到高收益。    
    资产质量高,价格一般不低,投资获利通常不高;
    资产质量差,一般价格低,但可能更低,投资可能亏损。    
    这决定了,投资获利,注定很难,不是我等凡人能做好的事情。    
    优秀基金经理,能够发现价格合理甚至低估的资产;
    买入后持有,等到价格高估时卖出,以此获利。    
    买基金,是支付管理费,换取专业服务。    
    老婆一初中同学,是HD北方某省的员工。    
    半年多前,他在朋友圈上传本公司理财广告,利息在7-10%之间;
    老婆私信他注意风险,得到回复是公司内部理财,感觉挺靠谱。    
    我当时感觉HD要出问题,至少验证了资产质地不高的判断;
    主业不清,治理混乱,行业增长空间不大,已经无法在公开市场融资。    
    农行给我的信用贷年息4.35%,为何不以7-10%的利息,放抵押贷款给HD?
    它为何不在公开市场增发股票或债券?
    合理的解释是,机构(专业人士)对它的资产质量已无信心。    
    HAY去年就说,HD属于看财报5分钟(后来改成1分钟)就排除的股票,结果被投诉。    
    专业和业余,不是一个字的差别。    
    自信超越专业人士之前,老老实实依靠专业人士,是理性的。    
    我确信这辈子没有机会超越,所以会一直老老实实。    
    海外华人版块的帖主说,日本一年期存款利率0.002%(十万分之二),有图有真相。    
    就这样,日本家庭金融资产当中,现金存款仍占78%。    
    经历30年前泡沫洗礼,日本人对风险唯恐避之不及。    
    @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2021-09-18 08:08:40
    公募混基历年平均收益
    2020年 59.57%
    2019年 32.04%
    2018年 -14.19%
    2017年 10.20%
    2016年 -7.07%
    2015年 42.93%
    2014年 20.82%
    如果2016-20年一直持仓不动,5年平均收益85.15%;
    如果2014-20年一直持仓不动,7年平均收益219.74%。    
    够香!
    -----------------------------
    如果7年股市周期存在,且公募混基在周期内平均回报大致稳定,可以反推接下来几年公募混基收益如下:
    2021年 20.82%
    2021-22两年 72.69%
    2021-23三年 60.48%
    2021-24四年 76.85%
    2021-25五年 51.75%
    2021-26六年 100.37%
    2021-27七年 219.74%

    虽然,历史不是未来;
    但是,历史会重复相同的韵脚。    
    2027年以后,重复2007年的故事,以1年收入买1套房,很可能,不是妄想。    
    中证全指的估值处于近7年50.38%的分位,不上不下,估值合理。    但是结构明显分化。    
    沪深300的PE处于近7年64.30%的分位,估值偏高。    
    中证500的PE处于近7年12.41%分位,估值极低。    
    中证1000的PE处于近7年27.97%分位,估值较低。    

    作者:网叔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09162824
    来源:知乎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多位高人声称地产时代已经结束。    
    不过,此时的解读,可能意义不大。    
    大胆走在多数人前面,耐心等待,投资获利才有保障。    
    即使像趋势奶爸那样靠趋势赚钱,也必须有能力预判趋势。    
    WC说的逆向投资,是职业人士利用人性弱点获利的策略之一;
    我相信,其他优秀基金经理也精通这点,所以能长期跑赢市场。    
    刘鹤在2008年撰写《我感到了真正的危机,中国要建一道防火墙!》,结论是
    “在全球化曲折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确要建立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这就是真正扩大内需,稳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加强教育,推动城市化的有序发展,使中国成为市场规模巨大的创新型国家。    这不是门罗主义或孤立主义,而是在开放前提下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性选择。    ”

    回头看,过去十年国内的很多经济政策,比如去杠杆去产能、产业升级、教育公平、调整城市化布局等等,都在十年前就已酝酿。    
    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可能是负担,也可能是财富。    
    按照计划的配比,50封闭组合、兑本两组合及混基历史平均收益
    项目/年份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近5年 近7年
    50组合 60.65% 55.95% -13.55% 21.52% 0.06% 62.82% 37.70% 163.35% 490.45%
    混基平均 59.57% 32.04% -14.19% 10.20% -7.07% 42.93% 20.82% 85.15% 219.74%
    兑本组合 54.76% 53.46% -11.10% 21.32% 0.01% 60.00% 38.33% 156.17% 466.98%

    *2014-15年数据,组合成分基有的没成立,取已有基金平均数,样本质量有所降低。    
    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经常对市场短期表现期望过高,而对市场长期表现想象力不足。    
    ……
    目前时期,很明显更适合埋头播种,而不是追求收获。    所以,现在并不是盯收益率的时候,更重要是为未来做好布局。    
    说来说去就是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做到、做到、做到。    
    要学会抓大放小,不要太在意细节。    精准的底部、顶部,精准的风格切换,赶上了就赶上了,赶不上其实也没关系。    

    ——致谢:趋势交易的奶爸
    163406已经开放申购,莫非XZY认为市场风格即将转换?
    不懂,不管,只是按照至少分10次的标准,加大每日转入金额。    
    由于163406不再限购,转换速度加快,可能在10月甚至节前完成。    
    看到正在转入的基金一片绿油油,不仅不担心,反而有赚便宜的感觉。    
    经常看看打印放在桌面上的N年复利表、周天王的长期预测文章、缘近h的万点预测帖。    
    微信上常看收藏的趋势奶爸的三-五年预测、十年预测文章,定投君的数学逻辑文章。    
    书桌上一抬头就是李录和洪灏的书,看到书名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2019-09-24,《做多中国》
    2019-10-20,《未来3年最好的机会在股市》
    2020-04-22,《未来10年A股预测(收藏验证》
    趋势交易的奶爸这3篇公众号文章,我是认真对待的;
    他的预测,我是当作指南针,认真用的。    
    未来3年、8年、10年、20年甚至30年,都在股市机遇期;
    如果嫌未来太长,至少要抓住未来3-5年最近的机遇。    
    文章发表以来,已经过去2年左右,第1轮最多还有3年。    
    50组合满仓21个月,浮盈45%,算是开了好头;
    兑本组合加权持仓时间14个月,浮盈10%,也不错。    
    现在看,再赌3年兑本的勇气,不是问题。    
    重要的事情,不嫌重复。    
    复利3要素:本金+收益率+时间。    
    个人可以绝对掌握的是本金和时间,
    保证这2项的前提下,不必刻意追求收益率。    
    混基平均数,大概率可持续。    
    今年以来,精选池9支基金收益率
    519712 9.71%
    519732 -12.70%
    519736 -0.83%
    163406 -3.61%
    166022 -0.34%
    161005 -4.45%
    001216 7.57%
    001256 4.72%
    001714 3.17%
    平均 0.36%
    HD事件,催生大量讨论房产业前景的财经文章。    
    有人持谨慎乐观态度,理由是大量改善需求仍在。    
    我不认同这点,因为需求不等于有效需求;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的需求。    
    目前的房价,是靠投资(机)需求维持的;
    投资的动力,来自赚钱效应。    
    居住需求,被投资需求绑架;
    根本原因,是社会贫富分化。    

    投资者收入高,并且容易获得金融资源;
    TA们的投资需求,客观上推高了总体的房价。    
    普通工薪族,永远是跟风随大流的,但支付能力更容易碰上天花板。    
    目前的房价,大概率到了工薪族支付能力的天花板。    
    不谈价格,只谈需求,没有意义。    
    我也想改善居住,但付出的成本太高,实际上降低生活质量;
    毕竟,生活不只是居住,还需要配些诗和远方。    
    价值十一年,今年截至上周末浮亏17.79%;
    同走价投路线的腾腾爸,同期浮亏26.19%,就这样,人家还加杠杆。    
    相比之下,519732今年浮亏12.70%,不算什么,我的格局还能架得住。    
    估计是高位入场的基民们的骂声,让YH的上级撑不住了。    
    不知道,精选池里的519732,YH还能管多久。    
    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很多,只能且行且珍惜。    
    精选池基金经理任期年化回报
    朱少醒 20.27%
    谢治宇 24.85%
    周蔚文 18.60%
    王克玉 29.37%
    何帅 23.81%
    杨浩 19.46%
    王崇 25.25%
    袁芳 26.68%
    张清华 14.85%
    平均 22.57%

    平均持仓,组合年化回报就是上面的平均数22.57%,不同持仓年数的预期收益
    1年 22.57%
    2年 50.23%
    3年 84.14%
    4年 125.70%
    5年 176.64%
    6年 239.08%
    7年 315.61%
    8年 409.42%
    9年 524.39%
    10年 665.32%
    11年 838.05%
    12年 1049.77%
    13年 1309.27%
    14年 1627.34%
    15年 2017.20%

    15年20倍,是朱少醒已经实现的业绩。    
    先画这个饼,慢慢看实际表现如何。    
    MWZ回国,很可能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    
    美国妥协背后,是两国相对实力的转变。    
    美国从单边无所顾忌,转向有所顾忌。    
    但离真正平等,应该还有相当距离。    
    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    
    西方内里的优越感,需要时间慢慢消磨。    
    房观又有人因为七剑争吵甚至互骂起来。    
    焦点还是房价走势,是短期还是长期?
    参与这种讨论的人,内里可能对自己的选择不自信。    
    持房的,盼上涨;没买的,盼下跌。    
    各按自己的确念,做出买或不买的选择,多简单。    
    只所以还争论,是因为没有确念。    
    对于投资,争论无益,成年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拿出真金白银下注,愿赌服输就是。    
    除了七剑,当年还有人以道士自居,依据易经论证房价必崩;
    另有一帮自称某名校研究生群,发明了一套预测各国各领域的万能公式,预测房价必崩。    
    几年后的今天,TA们都早已消失,成为房多们的笑柄和反面证据。    
    我一直潜水,没有理论自信,但我相信价值规律,没有什么东西价格只涨不跌。    
    现在房价仍在高位,更可能印证洪灏的说法:
    泡沫的存在,和泡沫何时爆破,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我相信,我没有能力驾驭泡沫。    
    我享受,14年前以1年收入买下的蜗居。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    
    悲观,始终对风险有清醒的认识,避免追高;
    乐观,敢逆势投资,始终在场,不错失机会。    
    职业理财人士定投从零开始公开了自己3个一次性买入基金组合的收益情况
    他的定投组合是6基组合,估计这3个一次性买入组合是差不多的结构
    截至昨天(2021-09-27),
    2019-11-04成立的养鸡场1号,累计收益51.61%,今年收益-1.54%
    2020-08-07成立的养鸡场2号,累计收益4.48%,今年收益-3.94%

    我的50封闭组合,2020-01-08满仓,累计收益38.45%,今年收益-2.79%
    比上面的养鸡场1号晚2个月,累计收益低13.16%,今年收益高1.15%
    毕竟咱不专业,先后大调3轮,分仓1次,能这样,该知足

    我的30存转组合,2020-09-01建仓,累计收益-0.03%,今年收益-5.75%
    比上面的养鸡场2号晚1个月,累计收益低4.51%,今年收益低1.81%
    2个指标都跑输高手,正常,毕竟YH占了2/3的仓位哈

    我是今年刚接触到定投从零开始的公众号
    在此之前,自己盲学,感觉成绩及格
    继续努力,争取缩小和高手的差距
    519772正在转出,刚被支付宝优选剔除
    519732锁仓不动,还是支付宝优选基金
    001714正在转入,但被支付宝优选剔除
    咋办?我选择坚持自己的标准
    定投君4个公开组合,分别在2019-10-22、2019-11-04、2020-08-07、2021-02-18等额建仓或定投,累计收益率18.16%。    
    我在2020-01-08和2020-09-01分别投入50万和29.4万满仓,累计收益率27.60%。    
    累计收益率近10%的差距,主要是加权持仓时间决定的。    
    买的早和买的低,都重要,在理。    
    519732昨天增加了1位经理,YH离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该着手考虑转换了。    
    今年上半年还如日中天,
    半年多的功夫变成这样,
    人生如梦啊。    
    开始执行兑本组合B计划
    换掉519732,增加001714、163402,8基平均配仓
    组合历史年化收益率=8位经理任期年化回报平均值22.20%
    目前基金持仓总成本808301.74,兑本组合总资产338026.30
    实现兑本,组合需收益139.12%,按历史业绩计算,需要4.07年
    当然,收益不是线性的,快了可能明后年兑本,慢了可能再等5年以上




    50组合也是8基组合,历史收益率=8经理平均值22.84%,3.08年翻倍
    50组合和兑本组合,都搭配3位老一代+3位中生代+2位新生代经理
    唯一区别是50组合有朱少醒无董承非,兑本组合有董承非无朱少醒

    只要做事情,就可能出错。    
    犯错,不是不做事的理由,
    但要,尽量减少低级错误,
    也要,少犯不犯相同错误。    
    最好,规划留足容错空间。    
    调整后,
    50组合8混基1养老基,
    8位混基经理分属7家公司,
    每位混基经理仓位在11-13%之间,
    明年3月养老基解封后可进一步平衡。    

    兑本组合8混基5养老基,
    8位混基经理分属6家公司,
    每位混基经理仓位12%左右,
    后年2月养老基解封后可进一步平衡。    

    整个持仓,
    9位混基经理分属7家公司,
    单个混基经理仓位不超13%。    
    中庸稳健行事,长期复利获益。    
    持仓普通基金中,
    001714是股票基金
    001256、161005、163406、519712、519736是偏股混合基金
    001216、163402、166022、519697是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
    养老基金中,
    006290、006305、006321是偏股混合基金
    007059是平衡型混合基金
    006295是偏债混合基金
    朱少醒、周蔚文、董承非3位经理经历过2轮牛熊。    
    在2016-20这最近的5个完整年度,
    他们的业绩分别是103.46%、117.37%、114.67%,
    年化分别是15%、17%、16%。    
    他们的职业生涯年化回报分别是20.26%、18.13%、15.13%,
    跟这5年的年化回报分别相差5.26%、1.13%、-0.87%,
    输出都很稳定。    

    王克玉虽然任职超过11年,但只经历1轮完整牛熊。    
    在2016-20这最近的5个完整年度,
    他的业绩是101.84%,年化15%,接近上面的3位元老。    
    但是,他的职业生涯年化高达28.59%,
    高出这5年年化回报13.59%,
    落差特别突出。    

    谢治宇、张清华、王崇3位经理经历过1轮牛熊。    
    在2016-20这最近的5个完整年度,
    他们的业绩分别是151.00%、343.49%、183.57%,
    年化分别是20%、35%、23%。    
    他们的职业生涯年化回报分别是26.47%、14.81%、24.83%,
    分别高出这5年年化回报6.47%、-20.19%、1.83%。    
    张清华的巨大落差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主做债基,
    二是他的在管混基规模目前仍不足百亿。    

    何帅和袁芳任职分别超过5年和6年,但都没经历过完整的1轮牛熊。    
    在2016-20这最近的5个完整年度,
    TA们的业绩分别是142.38%、274.40%,
    年化分别是19%、30%。    
    TA们的职业生涯年化回报分别是22.97%、26.68%,
    分别高出这5年年化回报3.97%、-3.32%。    
    这2位新生代牛基经理,冲劲挺足。    

    2016-20年5个完整年度,
    4元老年化回报15%、15%、16%、17%,都达到或超过5年翻倍水平;
    5位年轻经理回报19%、20%、23%、30%、35%,平均25.4%,达到3年翻倍水平;
    按照仓位加权,整体年化回报22%左右,3.5年翻倍。    
    满仓锁仓,拿到这个收益,即使再低些,也满足。    
    以50组合为例,根据完整年度数据,分析收益分布的时间规律。    
    截至2021-09-30,8位经理任职平均复合年化收益22.84%。    
    最近5年(2016-20),8位连续管理同一基金,平均收益177.19%,年化22%+;
    最近6年(2015-20),4位连续管理同一基金,平均收益305.73%,年化26%+;
    最近7年(2014-20),3位连续管理同一基金,平均收益400.62%,年化25%+。    
    但是,
    近5年收益177.19%中,2019-20两年占150.85%,其余3年占26.34%;
    近6年收益305.73%中,2019-20和2015三年占333.07%,其余3年占-27.34%;
    近7年收益400.62%中,2019-20和2014-15四年占474.65%,其余3年占-74.03%。    
    可以认为,
    如果在中低位入市,7年牛熊周期持续满仓持有组合基金,有可能获4倍收益;
    但是,如果牛市高位入场且没挺过后来的熊市,大概率亏钱,被割韭菜。    
    如果在熊年空仓,只在牛年满仓,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长期收益;
    但是,前提是有能力准确判断牛熊行情,并准时满仓和清仓。    
    如果没能力预测行情,中低位持续满仓锁仓,是理性选择。    
    我反复计算过逃顶得失,结论是大概率得不偿失。    
    成功逃顶,
    首先,要求基民准确预测牛市大顶,以清仓逃离,我没这能力;
    其次,要求基民准确预测后来的熊市大底,以重新满仓,我也没这能力;
    最后,要求基民操作绝对灵活仓位的逃顶能力,超过基金经理操作基金合同股票限制仓位的逃顶能力,我仍然没有这个信心。    

    中低位满仓并持续锁仓,
    安心只赚基金本身的收益,
    是符合自己能力的务实选择。    
    2010年来收入构成

    分项 兼职 本职 理财 合计
    2010 62314 36119 98433
    2011 56986 53115 110101
    2012 55853 58190 114043
    2013 54447 69537 123984
    2014 53321 91346 144667
    2015 49085 126702 175787
    2016 44196 116513 160709
    2017 42901 111789 154690
    2018 40927 138627 -6072 173482
    2019 29163 159301 266515 454979
    2020 4305 132198 252727 389230
    合计 493498 1094337 513171 2100106

    劳动收入已见顶,财产收入刚起色。    
    2019-20连续2年理财收入超过劳动收入。    
    虽然今年的理财收入有可能是负数,
    但2019-2021连续3年理财总收入,
    仍有可能超过同期劳动总收入。    
    财产收入稳定超过支出两倍,是我心中财务自由的最低标准。    
    稳定超出,要求至少连续5年平均超出;
    考虑到股市周期,7年平均超出更稳妥。    
    三四线城市凡人,不必千万上亿才自由。    
    持续40多天过万亿的成交,
    在节前暂时降到万亿以下,
    表明短线心态者数量可观。    
    有人预言疯牛会永远消失,
    但洪灏的观点似乎更可信。    
    内置于基因中的贪婪人性,
    短期内不会发生实质改变。    
    只要流动性充裕,
    贪性就会被激发。    
    为房而疯的人,
    还会为股而疯。    
    和贪婪一样,
    恐惧心理也内置于基因,
    都放大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
    导致市场波幅远高于实体经济增速的波幅。    
    优秀基金经理作为成熟职业人士,
    肯定比我更能克服自己的本能,
    利用人性弱点赚取贝塔收益。    
    1999年大学毕业后,第1份国企工作试用期每月300,单位有集体宿舍,勉强温饱;
    报到当天,就知道干不长,没等到转正后每月500,3个月内就离职了。    
    当时的平均工资,在500-600之间。    
    辞职前多次尝试换工作,限于个人条件和大环境,没找到满意的工作。    
    无奈之下,借钱做生活费,突击考研究生;
    只有3个月准备期,幸运考中专业全国第一的院校。    
    考完试在私企做到9月份开学,还了借的生活费。    
    但要解决读研的学费和生活,还得借助学贷款。    
    好在帝都打工的机会多,入学第1个月就做起了时薪近100的工作。    
    3年读研期间的兼职收入,差不多是第1份正式工作的10倍。    
    所以,年轻时提高学力,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毕竟,出身工商家境,从小就有机会习商的人,比例很小。    
    40岁前,从没想过主要靠理财或者钱生钱过日子。    
    读研期间兼职收入10多万,能买当时北五环半套房;
    但都花掉了,连助学贷款都没还。    
    翻修老家农宅,用去三分之一。    
    校内租房,接当时女友(现老婆)同住,号称陪读;
    失去了她每年2万的外企工资,多花每年超1万的房租。    
    经常吃饭店,市内出门就打车,在外住每晚300的酒店;
    现在偶尔提起来,老婆还说当年两人真能挥霍。    
    没办法,谁让咱没继承财商,也没培养出财商。    
    不过话说回来,挥霍也可理解成享受,钱花出去才有价值。    
    只是,得长期有钱可花才行。    
    毕业后,生活稳定下来。    
    这时候,才认真思考想要什么生活,如何实现这种生活。    
    两人都认定,对于花钱买到的吃喝玩乐,兴趣已经不大;
    更享受安静、自在、平和,轻松有闲的生活才值得过。    
    单位建新房的时候,选择了老破小,没贷款买新好大;
    其实老破小更适合我们居住,绿树成荫,地面停车便利,运动场近在百米以内;
    我在意安全,知道这房建在唐山震后不久,基本不存在私人建筑公司的偷工减料。    
    关键是它只需要我当时1年的收入,连轻度房奴都不必做,属于可以不勒腰带的那种。    
    平日骑骑车,打打羽毛球,户外闲逛逛,假期外地多遛遛;
    挥霍时光,比挥霍金钱,压力小多了。    
    我一人工作不坐班,回家有热饭,出外有家人陪,接近零社交。    
    老婆持家之余,读读拍拍写写,公众号发表,知乎答疑;
    偶尔报纸投稿,不求赚钱,只图高兴,自称随兴。    
    这是我少时的理想生活,只是从田园搬到城市。    
    2010-20年总收入210万,每年不到20万。    
    还余下一半,这一半的一半是理财收益。    
    理财收益,主要是近两三年赚的。    
    控制风险,节制支出,很重要;
    需要学习,也需要练习。    
    谦逊地低估自己的能力,最差少赚钱,但有学习的动力;
    自负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可能多亏钱,且容易怨天尤人。    
    自己没能力,可以借助TA人的能力;
    不过,这又要求识人的能力,毕竟运气一般不长远。    
    做老板,需要用可靠的员工;
    当雇员,需要傍有能的老板;
    即便家庭生活,也需要好伴侣。    
    所有这些关系,都要求挑选对方;
    挑选对方时,对自己的认知是第一位的。    
    如果自己不高富帅能,凭什么要求伴侣柔美贤惠?
    如果自己能力一般,就不该抱怨老板拘门;
    不然,可以选择随时跳槽,或者自立门户。    
    以我自己的有限经历,
    以及亲见的他人经历,
    抱怨更多地会制造问题,
    而不能改善自己的境遇。    
    人世和仙界,鸿沟难越!
    中学时,我到市里参加过奥赛。    
    因为没见过课本之外的学科资料,
    我这个农业县选手,连题目都看不懂。    
    大学第一堂英语课,
    省外语学校毕业的同班女生流利纯正的英语,
    把我这个县里单科第一的哑巴英语高手摄服。    
    受到这番刺激,
    我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把这个曾经的优势科目,训练到了能够兼职谋生的程度。    
    帝都读研期间,
    我曾到清北校园实地考察他们的生活,
    当时就确信找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原因——勤奋。    
    先不说家庭出身、小时基础这些外在因素,
    单单勤奋这一点,我已经确信不能超越他们。    
    张坤、张清华、王崇、谢治宇、何帅、袁芳等等,
    这些人出身顶尖名校,不是偶然;
    我投资能力超越不了TA们,几乎是必然。    
    2003年研究生毕业求职时,
    多个单位拒绝我的理由——本科不是985也不是211,
    很合理,没毛病——起点低的人,大概率走不高。    
    这个社会,专治各种不服;
    投资,也不例外。    
    不信,试试?
    我不敢!
    基金经理不是神,
    我大学同班同宿舍同学,
    就有一位在上海管理百亿级私募。    
    外人只知他赚钱多,不知他有多辛苦。    
    仅拿学位来说,就让我望而却步。    
    大学毕业后,
    读了专业全国第一的硕士;
    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后,
    又读了专业世界第一的硕士;
    境外工作一段时间后,
    又读了国内顶尖的金融工程博士。    
    这个世界上,没有仅凭幸运,能长远赚到的钱。    
    赌国运,内含周期和价值两种投资方法论。    
    这里的周期,是大周期,体现世界历史的大趋势;
    这里的价值,是国家整体作为世界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力或者内在价值。    
    借道基金,是为了弥补个人选股操盘能力的缺失;
    选主动基金,因为现阶段它们的长期收益普遍显著超越指数基金;
    选平衡型主动基金,因为它们波动小,有利于长期拿住,收获复利;
    分散持有优质基金,是为了进一步分散风险,获取更稳定的平均收益。    

    自由可以增进社会成员的创造力,自治基础上的竞争彰显社会活力;
    但自由也可能降低社会的凝聚力,缺乏共识的各自为政加大摩擦力。    
    个体自由对应的创造力,分散用力的摩擦成本,共同决定国家总体竞争力。    
    处于追赶期的低阶经济体,创造力的重要性,小于稳定性和规模。    
    @dfdwei 2021-10-08 16:17:05
    一直每天在看你的帖子,想和你一样买基金。    现在买合适吗?请把你买的各基金占总资金的比例告知我,谢谢!
    -----------------------------
    真诚地建议这位朋友,如果你认可某个观点,最好把TA的思路看清楚、想明白,然后做出让自己信服的决定。    
    你可能没看全我的帖子,或者没有这份耐心。    这种情况下,和我一样买,需要慎重。    
    因为你可能不明白我这么做的理由,也就是说你的操作没有自己的体系,不利于坚持。    例如你可能没有想好自己持有的时间,是否止盈、何时止盈。    
    另外,我能做到继续满仓锁仓,有个重要原因是我已经积累了总体30%以上的浮盈,并且是从50%以上的浮盈回落的结果。    所以,我既有收益安全垫,也经历过从收益高点大幅回撤的心态训练。    坦白地说,没有这两个支撑,我很可能坚持不到现在。    
    不论本论谈的长青帖主,
    还是价值十一年、腾腾爸等散户高手,
    或者趋势奶爸等私募高手和王崇等公募高手,
    TA们都有自己的体系并且坚守自己的这个体系。    
    受此启发,我尝试建立和坚持真理自己的投资体系。    
    这个体系很简单——低位满仓基金锁仓长持,
    后来稍做改进——分散持仓,追求平均收益。    

    低位,是运用周期理论,追求高确定性的长期贝塔收益。    
    满仓,是确保足够高的本金——复利三要素之一。    
    基金,是利用优秀公募基金的专业优势,确保高收益率——复利三要素之二。    
    锁仓,是确保各基金自身的体系持续得到发挥,尽量消弥短中期无序波动的影响。    
    长持,是确保投资时间够长——复利三要素之三。    
    分散,是平衡个基风险,减少整个投资体系的赌性。    
    追求平均收益,是通过降低贪欲,避免仓位过度集中在短期高回报基金上面。    

    通过3年多训练,我对下跌的恐惧心理的免疫力显著增强,已有信心继续满仓长持。    
    今天完成转换,可以更安心地等待。    
    本次调仓,最大理由是分散个基风险。    
    跟去年12月上次调仓相比,更接近谋定而后动。    
    只有实操,才能训练出心态。    
    2021-02-10创下收益高点后,整整过去8个月。    
    目前距高点回撤11.80%,资产回撤14万,貌似挺惨。    
    另一方面,满仓21个月,收益尚余26万,其实还不错。    
    主要原因,是低位入市,而且主账户收获了去年一波上涨。    
    向前看,7年股市周期顶部越来越近,明后年大牛的概率不低。    
    即使大牛不来,就按慢牛走法,也只是快赚慢赚多赚少赚的区别。    

    今年以来,收益-2.35%。    
    519772和519732合计占比超过40%,今年分别收益-19.96%、-14.13%。    
    519712和519697合计占比超过50%,今年分别收益8.68%、8.03%。    
    何帅上涨没拖住杨浩下跌,总体亏损,不过,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只依赖两位经理的持仓结构,已经调整,几个月的心结,已解。    
    选择傻呆,是出于无奈。    
    反复掂量能力圈,就那可怜的一小点。    
    谁不想快速发大财?
    谁又想过才要配财?
    越着急,越贪心,结果越悲哀。    
    短短三年,被市场训成好乖乖。    
    板子在那,敢出圈,是欠挨!
    过去很长时间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银行存款利率远远低于实际通胀。    
    存银行保本不亏钱,但长期来看,存在贬值的风险,这几乎是确定的。    
    如果不愿面对投资是不确定的波动风险,就得接受确定的贬值风险。    
    风险无处不在,无法避免,只可选择。    

    致谢:定投从零开始
    投资视界千万不能以月或周、更不能以天计。    
    时间越短越窘迫,时间越长越从容。    
    股市的任何一天都是普通的一天。    
    ——腾腾爸
    从高手到普通散户,那么多人期望打新获利;
    股票打新,竟然成为一些人主要的获利途径。    
    一上市就会大涨,说明制度供给是多么不足。    
    这是多么不成熟的市场。    
    对于成熟的操盘手,这是超额获利的地方;
    对于不得法的凡人,这是大把亏钱的坟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到底是何等稀缺,或者是何等暴利,
    引得那么多人,为期房或楼花疯狂?
    签字画押,奉上身家,脊背不凉?

    不论股房,投资(机)人性,一个样。    
    如果管不住手,买封闭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我买的养老基都有3年封闭期,
    持有最长1支31个月,收益50%,年化19%;
    其他5支持有20个月,收益40%,年化24%,快赶上自己折腾了。    
    @dfdwei 2021-10-12 16:51:31
    你持有的养老基金适合我,请问你都买的啥?
    -----------------------------
    006290、006305、006321、007059、006295
    请慎重考虑,不是推荐哈。    
    我是在疫情后的黄金坑买入的,所以基本没亏过。    
    519772和519732,很长时间里是我的爱基。    
    2019年开始持有,去年开始重仓。    
    因为更换经理,今天完成清仓。    
    虽然今年业绩差,但杨浩累计帮我赚了2万多。    
    感谢杨经理,祝他早日康复!
    这次8基平均配仓后,心里踏实了许多。    
    去年12月清仓519736变成2经理组合后,一直后悔仓位太集中。    
    但为了训练耐心,愣是咬着牙,宁肯重亏也要管住手贱的毛病。    
    现在,终于可以安心等待兑本时机到来。    
    基本,2年内可以不做调整。    
    投资越做到后面越是减法,背后是原因的。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对于不熟悉的领域,看起来是机会,实际上是不是真的机会,不一定的。    
    ——趋势投资的奶爸
    现在总体估值依然不高,大概率处在周期上升段。    
    到顶还有距离,所以还需时间。    
    想想2018年可怜的成交额,
    惊心动魄的千股跌停,
    那才是真正的底部啊;
    可惜那时知识不够,
    没敢大买拿住。    
    今年的震荡简直是和风细雨,
    小菜一碟,
    不足惧。    
    新组合里最老的基是2005-11-03成立的163402,累计收益2450.20%。    
    第二老的基是2005-11-16成立的161005,累计收益2010.23%。    
    163402换过经理,161005没换过经理,但年化相差不大,都超20%。    
    16年赚20倍,时间和管理能力共同成就佳绩。    
    一共配12万,到2037年,能变成252万吗?
    那时,我刚过60岁,还不算太老。    
    不试,任何结果,都和我无关。    
    试了,总不至于跑输存款吧。    
    最近央行水龙头拧得紧了些,
    零钱通收益达到2.3%,
    9月M2增速8.3%。    
    房价涨跌看水量,
    股市行情也看水量。    
    又发现一个天涯宝帖《一个20年股票职业投资者的自说自话》。    
    楼主草堂股客和价值十一年一样,水平高、涵养高,真诚分享理念。    
    已收藏帖子,准备好好向这位高人学习。    
    调仓结束,继续充电。    
    做股票可谓千人千法,每个人看到的市场和操作的买卖点都有差异,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情、天资、客观条件、买卖动机和交易系统的不同造成的,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股票交易者。    
    ——草堂股客
    股票是一个辛苦的行当,远没有外面人看起来的那么轻松自在,像苦行僧一般的自律与修行,十年如一日的枯燥积累,最后才可能凝结为那看似潇洒的一买一卖。    
    ——草堂股客
    宁要确定性高的一倍,不要确定性低的三倍,这是我做这么多年股票最大的感悟。    任何一个不能稳定复利的交易系统赚再多都是没有意义的,正所谓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大家一定要向着这个方向去打造修正自己的交易系统。     ???
    ——草堂股客
    熊市看书,牛市捂股。    在新一轮上升的初期,切勿频繁跑动,要沉得住气,不要在大涨中轻易抛出珍贵的筹码,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草堂股客
    做投资(股票)每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战略思想,其次才是战术。    我个人一直秉承的指导思想就是下面这句话:结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那么,有了战略思想,你的交易体系如何搭建,怎么修正,就有了方向。    走得慢不怕,就怕方向反了,南辕北辙,功亏一篑。    
    ——草堂股客
    我这么多年做投资,从来有两个原则:1、流动性不好不投;2、大量分散投资,绝不重仓一处。    投资,只有先保证活着,你才有赚钱的机会。    
    ——草堂股客
    投资股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天赋吗?是技术吗?是消息吗?都不是。    长期来看,凡是在股票投资中取得大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心态。    
    ——草堂股客
    我们做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    很多人都是在付出巨大代价(包括时间和金钱)之后,才弄清了自己的能力圈边界,而有些幸运儿只是付出了极小的成本,就弄清了自己的能力圈范围,这既是一种悟性也是一种运气。    
    ——草堂股客
    ……只有自己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最终实现稳定复利的唯一办法,而且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不一定有最好的交易系统,但一定有最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我们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把它“找”出来。    
    但在做这件事之前,我们一定要首先确定方向,一定要先了解自己,你的性格、你的精力、你的时间、你的需求,你所处的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明确适合自己的方向,否则你让一个性子急的人去做长线,让一个性子慢的人去做短线,这都是不行的。    就像天下武功流派从少林到武当,林林总总,多不胜数,每种武功都能出大家,并非哪种武功一定就天下第一,关键还是要与练这种武功的人心性相合,才能为己所用、有所建树。    
    后来,当我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之后,我提出了一句话:交易系统是对人性弱点的补强。    
    ——草堂股客
    不知道早上开盘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恐慌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割肉割在地板上就在所难免,但是好心态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恐惧是人性的一部分,能够战胜恐惧的,是一套你所信赖的、持续有效的交易系统。    
    ——草堂股客
    投资理念上的东西,刚开始学习和感悟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不像获得一个股票代码,是涨是跌结果立现,但是如果你认同投资将会是伴随我们现代人一生的事情,你就应该明白,你不可能仅仅依靠获得一些代码就能过好这一生,因为如果你赚的钱没有坚实的底层逻辑作为支撑,不是你自己真实投资能力的变现,那么怎么赚来的就会怎么还回去。    
    ——草堂股客
    很多朋友都是怀揣着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而踏入股市,希望在这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输多赢少,心力憔悴,实现了“财务不自由”,为何?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各行各业都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有经验的人挣没有经验的人的钱,专业的人挣业余的人的钱。    
    而要成为有经验的人、专业的人,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    
    20世纪的美国著名炒家朱尔有句名言:“股票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    ”
    华尔街也有句话: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你如果熬了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你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退休的时候,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    
    由此看来,每一个踏入股市的参与者能否尽快找到一套正确的投资方法和理念,在股市中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立锥之地,首先确保能活着,再求能活好,是最终能否杀出重围的关键。    
    ——草堂股客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开贴讲缠论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3:58:02  更:2021-10-15 12:12:03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