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价值投资修炼记录 -> 正文阅读

[股市论谈]价值投资修炼记录[第3页]

作者:xiaoxjy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企业未来经营态势的预测非常关键,要使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全要素全流程的实景模拟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思维工具,有的像对着模型或者地图做战争的模拟推演,或者在墙上贴上各种人物的照片,然后寻找人物关系等线索的蛛丝马迹一样
    思考不能停滞,可以歇一阵子,然后继续聚焦,很多时候会有新的发现,直到对某个企业的认知超越大部分市场参与者
    生意模式相对于商业前景和竞争优势而言更关键,因为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生意模式,才能更好的了解商业前景和竞争优势,而理解生意模式的难度相对而言也是最高的,因为生意模式就是一个完整的商业系统
    只有看不清或者不确信什么是最优选择的时候才需要坚持,如果真的知道目前的就是最佳选择,不管多困难,自然就会坚守,而知道最优选择实际是很困难的,必须要对各种其他选择以及导致的必然结果都已经心中有数,所以真正的坚守,必然曾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先考虑概率再考虑赔率,高概率就是高确定性,就是低不确定性,低风险,这个部分只能模糊的定性分析,很难精确的定量分析,只能追求模糊的正确,估值属于定量分析,是建立在这种对概率的模糊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的,这是估值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客观上很难拥有确定性的行业和个股,很容易被排除到能力圈外,高概率的事情就是以企业盈利为根本,以价格为基础的体系概率从本质上来说不如以企业盈利为基础的体系,生意模式和竞争优势都是用来评估和衡量概率、确定性、风险的,最终的目标是要找到一个低风险的机会,低风险不是无风险,所以还是要有组合,避免黑天鹅事件的打击
    如果找到了一批低风险的目标,接着就是看绝对空间和赔率,首先不看市价,只评估当前价值和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后,价值提升空间有多少倍,几倍量级的,是十年五倍,还是十年十倍,这个要研究商业前景,行业空间,接着看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高估会降低收益率,低估会增加收益率
    最终的目标是找到低风险,高收益的一个组合
    高正确率不代表着低风险,所以用高概率来替代低风险肯定是不行的,低风险是即使受到伤害,也只是很小的伤害,不会致命,而高正确率只是收益的可能性极大,但是还是有极少的可能性受致命伤害,在投资领域生存的第一原则是低风险,使用止损控制风险必然要使用轻仓,而轻仓限制了绝对收益率,只有从品质和价格双重控制风险,才能更好的降低风险,从而实现高绝对收益,但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这种低风险高收益模式必须以高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时间作为代价,而时间就是生命,要消耗人生最宝贵的资源来换
    只有低风险才能睡得着,只有长期缓慢复利高收益才能真正快乐起来
    生意模式、发展阶段等定性分析以及结合关键财务数据可以将目标快速的排除掉,因为最终是优中选优,要的是皇冠上的明珠,所以有瑕疵的,可以快速排除掉,比如没有自主品牌只是做代工的,基本可以排除掉,当然有可能自己建立品牌,但是那是很不确定的事情,或者是个销售额和净资产很小的公司的,虽然净资产收益率,营收和利润增长速度很快,但是这样的公司最好不要考虑,不确定性很高,没有进入最佳区间就放弃
    市场很喧嚣,每天的消息都感觉很重要,好像都会掀起市场的巨浪,热点此起彼伏,但回顾一下一两年前,甚至半年前的那些消息和热点,很多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有理由相信目前的这些消息,热点其实没有那么有影响力,过一段时间也会平淡,审美疲劳,甚至淡忘,市场的一个特点就是波动,伴随着的就是各种消息,事件,然后引起市场情绪走向乐观或者悲观,乐观的时候大家注意的好消息比较多,悲观的时候大家注意的坏消息比较多,通过这些很容易感受到市场氛围的变化,然而对投资者而言,最好保持清醒,了解市场的情绪,但是不要沉浸于市场情绪,被市场情绪所影响,乐观以后就会悲观,悲观以后就会乐观,这种情绪的转换就像一年四季的变化一样,亘古不变,投资者要做的就是控制风险,远离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穿越周期,就像海面上波涛汹涌,但海面之下依旧静水深流!
    生意模式要好,但是好的商业模式未必适合投资,另外一个要求是要能看懂,生意模式要好,最好是创新的新物种,更有优势的商业系统,比如创新的产品,新能源汽车,苹果创造智能手机时代,或者新的生产方式,比如小米的OEM模式,或者新的渠道模式,比如苏宁曾经的大卖场模式替代百货,京东的电商模式对传统渠道的替代,只有面临这种生意模式的创新和更替,才是值得了解和参与的大机会,像农林牧副鱼这些传统行业,没有创新,那么业绩是很难爆发式增长的,比如牧原股份,实际是生产模式的一种创新,就是集中化对分散化的替代,所以好的生意模式的一个标准,就是这种生意模式是不是一种创新,一种革命
    面对一个陌生的股票不可能一开始就很详细的研究,没有这么多精力,所以要有一套核心的简化的判断体系,先检查几个关键问题和指标,就能判断出这个股票是不是合格,这样能迅速提高选股的效率,问题和指标,一个是定性,一个是定量,定性就要抓住关键点,然后在这个关键点上通过定量的指标来筛选,比如价值投资的基石是看重企业的经营业绩,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个关键点对应的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必须
    多年大于10%以上,最好是近几年保持在15%以上,又比如说看一个公司的成长空间,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看营收和利润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如果是很高的成长速度,一般来说很可能处于少年期,不确定性强,如果已经是很低的速度,可能处于成熟期,确定性强,但增长乏力,空间不大,如果增速连续保持在15%-25%,可能处于最佳的黄金期,如果营收和盈利不稳定,几年赚几年亏,有可能是周期性行业或者一些随产业环境波动的行业
    能力圈就是选自己能看懂的企业,观察一些关键指标比如营收和利润的稳定性和增速就能很快排除掉一些股票,如果指标什么的还算可以,就要想通数据背后的逻辑,逻辑和数字对上了,就能比较好的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能看懂企业现在的经营策略
    投资企业要看懂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怎么样,对应成长型价值投资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未来能不能持续的保持成长,这个问题可以变为未来的成长逻辑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这种成长?哪些是正面的促进因素,哪些是负面的抑制因素?
    投资或者投资股票简单点可以用实际的按时间先后次序的环节将整个理论操作体系给串起来,投资主要就是资本,眼光、机遇、时间,其中眼光是个主观可以修炼的软件系统,其他三样都是客观的,眼光这个东西,可以再分解为寻找、比较、选择这三个步骤,买入、持有、卖出是交易的语言,不是投资的语言,投资的语言可以放弃买入、持有、卖出这种说法,采用寻找、比较、选择这种说法,投资就是要把资金放到性价比更高的资产上面,如果把现金也看成一种资产的话,买入的动作必然对应着一个卖出的动作,所以用置换这个词更准确,投资这个软件系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资产,然后做一个置换的动作,买入就是找到了更好性价比的资产,然后选择这种更优的资产,卖出是这个置换的另外一端,买入优质资产必然伴随着性价比差一点资产的卖出,而持有只是一个中间状态,就是暂时没有找到比手上持有的更好的优质资产而已,而寻找,比较,选择这套流程是始终不会变的,而且也不能停下来,是一直要循环运行到生命终结的,对于股票而言,就是寻找、比较、选择出最好性价比的股票,首先不看价格先看品质的话,就是看生意模式、商业前景和竞争优势这三个大的视角和维度,然后根据估值来看目前的性价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几个形成组合
    企业文化,管理层这些可以归于竞争优势这个维度,如果把企业类比成一个人的话,就要看这个人的德和能,德主要看境界,是主要为了赚钱,还是有一种超越金钱的理想和抱负,能主要看头脑和身体的执行力,头脑主要看理性的路径规划能力以及知道哪些是正确的道路,哪些是错误的道路,身体的执行力主要看实现这些规划和想法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不会被记录在财务报表中的,当然好的灵魂和头脑最终必然表现在财务数字上,由财务数字来证明
    学习企业的过程,实际也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因为我们做投资本质上也是做企业,好企业的标准也适合我们自己
    投资者平时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完善方法,二是运用方法,完善方法花的时间最多,在投资这个财富游戏中,如果方法很容易获得的话,那么整个系统也不可能稳定和存在,这个财富游戏就是一个迷宫,要找到真正的出口,需要很多的时间和方向感,很多人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但是没有纠错能力,一直在错误的方向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快几年就过去了,还在原地踏步,真正找到了通往财富的道路后,其结果是不断正反馈的,而最迷惑人的是,有时候错误的方法在一段时间能也有好的结果,这让人相信导致这种结果的方法是正确的,所以最终还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想透各种方法,各条道路的优劣和问题,哪条道路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身在投资这个财富游戏中,即使钱放银行也一样,寻找到一条更好的财富增长之路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经常回头看看,会发现自己已经跋涉过这么路程了,站的更高,视野更开阔了,也能看到同样在跋涉的同伴,同时也能理解这些同伴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因为这些都是自己曾经遇到和经历过的,不经意间会有一种自豪感,庆幸自己没有停下探索和攀登的脚步
    前人只能留下路标,路都得自己走,苦也要自己吃,没有人可以替代,你没办法让你的儿子迅速的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他照样需要自己探索、碰壁,艰难的攀登,你也没法告诉你儿子一个财富代码,因为他守不住,财富代码背后是对应的认知和能力,他不具备就不行,财富很神奇,好像只能被真有有能力的吸引和聚拢,没有吸引力的人,你可以给他财富,但是最终会消散
    穷爸爸富爸爸中对资产的定义有局限性,真正的资产就是有生产力的组织的所有权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房产和股票是统一的,没有本质的区别,资产不只是产生正现金流这么明显,要看透视盈余
    人性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一旦享受到一个程度,很难再回去,所以观察有些企业的角度就是这个企业是不是占领了高端市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消费升级是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会由价格敏感走向追求品质,而一旦享受到了更高的品质的商品就很难再回过头去消费品质差一点的商品了,所以头部企业客户会越来越多,市场会越来越大,所以同一个行业,龙头除了看规模,从内在素质看,就是谁能占领品质高地
    另外一个法则是吸引力法则,好的企业必然会吸引好的用户,好的供应商,好的管理层,好的人才,好的投资人
    食品饮料行业研发的比重要比医药、科技行业少很多,在产品方面主要是对于供应商的管理能力,新品拓展能力,而重点还是在于品牌营销,市场和渠道的拓展,一般看财务报表的费用占比也可以看出企业把资源主要投向了哪里,品牌消费企业在营销费用上一般都很舍得花钱
    企业的核心逻辑实际是提供了哪些独特的核心价值,为客户提供了什么,为供应商提供了什么等等
    看懂某个企业的股票,说的就是能力圈,能力圈包含了2个圈,外面的大圈之外的东西是客观上任何人都无法真正有能力看清楚的,寻找的时候可以很容易通过这个能力圈淘汰很大一部分股票,大圈中有个小圈,才是自己真正的能力圈,小圈和大圈中间的部分,可以通过学习逐渐的转换到自己的能力圈内,从而可以寻找到更丰富的资产目标,从而有更大机会找到更优质的资产,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比较然后选择持有目前最好的资产,然后通过学习拓展能力圈寻找到更多的优质资产,然后再次比较和选择
    最外层能力圈外的是那些确定可以排除掉的行业和公司,一种是关键因素无法把握,所以对未来无法把握,必须被排除掉,比如主要成本依赖大宗商品的行业,比如航空业,未来三五年后,油价到底处于什么区间,很难预测,从而也很难预测三五年后,航空公司的业绩表现,还有一种是商业模式比较差,必然要被排除掉的行业,比如某些同质化行业,又没有资金和技术壁垒,进入门槛低,就很难产生规模化效应,行业格局长期分散,很难产生集中化的行业龙头,对这种行业变化的跟踪主要看是否有新产品或者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来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
    能力圈之间的部分就是灰色地带,通过学习,要么纳入自己的能力圈,要么被放到最外层的能力圈外
    生意模式就是要搞懂这个生意能发展壮大的本质原理,核心逻辑是什么
    投资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知识需要学习,最基础和底层的,主要是理念的知识,比如投机和投资的区别,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理念层面的知识,学好了这些知识基本就及格了,可以进入赚钱的行列了,投资工具主要是一些长期的指数基金什么的,第二个层次的知识就是怎么分析和理解企业这个赚钱机器,商业系统,第三个层次的指数主要是定量方面的,财务知识,指标什么的,最关键的还是第二个层次的知识,第三层次的指数是基础也是锦上添花的,主要还是为了辅助第二个层次的知识,既然企业是个赚钱机器,就要理解这个赚钱机器运作的原理,这个原理和学习其他系统的原理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有悟性善于思考和总结,因为赚钱的知识很少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多少书本会真的来教
    投机游戏刺激好玩,但是长期赚大钱的不多,一旦由投机转变成投资,就要考虑几条路线问题,看哪条适合自己,如果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变得很专业,就走长期投资者这条路,只要把理念层面的知识弄懂,投资个综合指数基金,追求个平均收益就行了,如果想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有两条路,一条是传统的价值投资体系,主要研究财务数据,眼见为实,相对简单,容易实行,大部分悟性没有那么高的,适合这条路,注重安全边际和分散,注重现在,另外一条路就是做成长股价值投资,这条路很难,必须悟性非常好才行,因为主要研究的是未来,研究的是更深更本质的东西,财务数字眼睛可以看到,数字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不是那么容易可以看到,所以相对更难,只适合极少数人,注重未来,一般集中持有,越厉害,越自信的人,越集中,这条路一旦走对,当然成就也是最高的,当然盲目自信,风险也很高
    企业家和投资者侧重点不一样,企业家需要设计,创建商业系统,并且不断完善,而投资者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理解各种商业系统,然后做比较和选择,企业家造船,投资者买船票
    洞察力、判断力、眼光等说的其实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知能力,这个是第三层知识之上的灵魂,也是走第三条路,成长股价值投资的核心壁垒,核心竞争力,说到底就是在比谁看得深,看得远,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靠短短几年的修炼就能获得,是一生的修炼获得的,所以壁垒是非常非常高的,抗战期间,为什么只有毛 这样的少数人才能提前看出结局,写出了《持久论》,因为真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有这种认知能力,人与人的核心差别之一也就在这里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辆车的话,可以分为驱动力和阻力两部分,驱动力和阻力中又可以区分出最大和影响最持久的部分,车是前进还是后退,以什么速度前进,就是这些作用因素或者作用力的分析,如果某些最大的作用力是不确定的,那么车的方向和速度就很难预测,这种车最好还是不要坐上去
    市场缺乏理性的时候,经常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到当前反应,有时候乐观和悲观都能表达到极致,市场也有理性的时候,不过这种理性,相对而言比较现实和短视,一般而言都要眼见为实,看到比较明确的业绩,或者当前短期比较确定的因素,才会反应出来,所以市场价格大部分时间是围绕当前价值做波动的,价格就是市场的看法,而价值是少数理性投资者的看法
    进一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就是企业分析体系的专业化,这种分析体系最好的简单易懂,符合逻辑的,需要有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流程和体系,比较特殊的问题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分析体系肯定还是以财务体系为基础骨架,因为企业盈利系统从财务角度看结构都是类似的,比如收入、成本、费用影响着利润,而收入是最重要因素,收入的关键就看市场供需,供需的话最重要还是看需求,看需求可以从粗到细,粗的话,看目前处于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市场占有率,市场空间什么的,供的话,看在产业链的位置,越靠近需求的位置越有话语权,定价权,能吃到更多的肉,然后看竞争格局,竞争优势越强的,就能获得更多的收入,通过这种庖丁解牛式的分析,可以很好的掌握未来营收和利润变化的趋势,所以分析要抓住关键点,思维沉浸在一些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并不能增强判断未来趋势的能力
    生意模式、商业前景、竞争优势这三个维度在更基础的系统中可以被看做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的一种,从更系统化的角度看,没有必要区分出来,主要区分哪些是驱动因素,哪些是阻碍因素,然后辨别哪些因素是关键因素
    模糊的正确就是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就是用一些区间来衡量,定性分析还是有相应的数字对应的,财务数字都是和这些定性的因素相关的,比如不同的需求阶段,营收增速会落在不同的区间,初期阶段增速可能连续几年50%以上,成长期20-30%左右等等
    对应生意系统来说,各个方面的定性分析的因素基本是确定的,分析的时候只要根据资料将对应的关键信息对应进去即可,然后再判断其区间和力量大小,财务数字都对应了这些因素,过去连续的财务报表就是这些因素的历史变化,只有从整个系统演变的角度才能对未来这些因素的变化以及财务数字的变化有更好的把握和预测
    现有的一些理论比如波特五力等,都可以在新的基础系统中找到合理的位置和解释,这样分析系统就活了,而不是线性的僵硬的教条的
    同样的企业,不同的人目的不一样,看到的系统和关注点是不一样的,经营者主要的关注点是如何提升业绩,投资者主要判断生意系统怎么赚钱,未来能不能赚钱,能不赚更多的钱
    系统分析的骨架还是以杜邦分析为工具,最终观察的指标不是利润而是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向下分解,可以把各种重要的财务指标关联进来,但是其中影响整个系统的重要的财务指标比如营业收入未来的趋势,需要使用到波特五力模型
    对于市场除了感知情绪化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市场的看法,市场的目光受情绪支配,乐观的时候会关注有利的信息,忽略不利的信息,比如乐观的时候,可能把几十年后的赚到的钱都算到现在来了,这个就是目光太远视,有时候一个好公司,长期看必然赚大钱,但只看到短期的不利因素,这就是目标太近视,当然市场大部分时间是聪明的,当市场情绪化起来,目光变得近视或者远视的时候,这个不理性导致的偏移,是超额收益产生的源泉
    规模效应和壁垒一般发生在低利润高周转行业,需要高效经营的行业,也是比较辛苦的行业,这种行业差异化程度比起高利润低周转行业要低,定价权相对也没有那么强,但是也容易形成集中化趋势,规模化能很好的阻挡新入行的竞争对手,越大越有优势,根据差异化程度,差异化程度最小的,定价权也越小,基本同质化化竞争,打价格战,成本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规模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比如格力电器,格力空调销量很大,固定成本被分摊的更多,成本就下降了,这也大幅提高了整个行业的门槛,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销量才有价格竞争力,才能盈利,所以这个壁垒让很多新的潜在竞争对手很难逾越,只好放弃,差异化程度好一点的,就把钱砸到品牌建设或者研发创新中,规模越大可以砸的钱越多,品牌就越强,研发出的成果也更多,比如伊利,每年投放到营销的费用,营收那么大,只要一点点比例,就够很多小品牌一年的中利润了,所以这种行业就容易出现寡头
    对于高利润低周转行业主要是差异化壁垒,规模化壁垒是其次的,比如茅台,主要以品牌制胜,躺着就能赚钱
    ROE高的稳定的一般都具有某种竞争优势,如果ROE高不稳定,那么可能是产业景气度引起的,只是外部环境好的时候营收和利润表现出色,并不是靠本身的内在竞争优势获得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历史业绩的ROE是不是稳定
    ROE通过看分解后三大指标的贡献度,大概就能知道这个竞争优势主要在哪里,高杠杆类型的基础还是在前面的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如果前两项竞争优势不扎实,风险就很大,尤其是第一项净利润率是基础,对于高杠杆类型来说,一旦净利润率变成亏损,因为加了杠杆反而会亏的更多
    高净利润率低周转类型一般是差异化高,定价权强的行业,比如医药医疗行业,差异化高也意味着客户群体只是一部分,所以总资产周转率会低一点,这些行业的关注点就是这个净利润率的走向,导致这种高净利润的竞争优势的因素是什么,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
    低利润高周转模式,一般差异化程度没有那么高,不够龙头相对而言有品牌溢价,净利润率会比同行高一点,差异化程度还是有,比如格力空调的品质相对其他空调要好一点,所以净利率要稍高一点,这种模式销量和营收是关键,或多或多要靠成本优势,品牌优势,研发优势,走量的话,市场空间和占有率就非常关键了,如果市占率过高,未来发展潜力就不多了
    总之ROE是用来寻找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指标,找到后来分析这种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然后持续观察和思考未来这种竞争优势是会加强还是削弱
    股票投资主要分三个层次的知识,初级的理念方面的基础知识,中级的有形资产的财务报表知识,高级的隐形资产的系统知识,不同的阶段的具体投资方法都不一样,获得收益率水准也不一样
    对能力圈原则的进一步细化可以发展出能力金字塔和自我定位的理论,只讲确定的稳定的复利能力,最基础的是银行理财级别,年复合收益率大约5%左右,这个对能力要求比较低
    再高一级是投资宽基指数基金,这个对能力的要求已经很高了,必须对投资的本质等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占到整个投资体系的60%左右,这部分属于投资理念方面的知识,是整个投资大厦的根基,根基扎实,就能彻底的摆脱投机进入投资这个正确的方向,也基本进入了必赢和长期复利向上的阵营,这个级别的长期年复合收益率大概在10%左右
    再高一层次就是自己选股形成组合,这个必须在上面说的投资理念比较成熟的时候才能达到,需要学习财务知识,企业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体系等专业的投资知识,这个级别的长期年复合收益率在15%-25%左右,这个也是金字塔的塔尖,巴菲特,优秀的基金经理和极少数的个人投资者可以达到这个级别
    投机和买公募基金或者私募基金可能短期的收益率会更高,也有部分人可能做的更好,但是对个人投资者自己而言,这种结果没有必然性,很可能会浪费时间这个最大的机会成本,而金字塔能力体系中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后的结果是必然的确定的,当然对自己的能力定位要有清晰的认知,不要轻易跨越级别,或者尝试跨越的时候,可以投入少量资金尝试
    知识体系其实都是可以学习和提升的,这些知识底层的支撑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包括性格等,性格中最重要的是理性,不偏执,思维有弹性,懂得自我反省,辩证思维等等,所以整个投资的知识体系的内核还是人的综合素质,这个是人与人从小就开始产生差异的地方,也是人更本质和核心的竞争力
    去散户是个伪命题,基金就是个大散户,由此可以推论,理性慢牛基本不可能,至少在大部分个股上不可能,趋势跟踪这种技术手段还将长期有效,牛熊不断转换还将继续,也就是利用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还会有很多
    投资者的能力体系,最基础的就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包括性格、思维方式等,在这之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知识体系需要学习和完善,一、投资理念 二、企业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系统 三、市场知识
    其中二可以分为财务知识、定性分析知识、估值方法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核心认知系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属于核心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还有怎么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怎么达成目标等等,有人把这些归为心灵鸡汤,认为心灵鸡汤没什么用,实际上这个核心认知系统健全优秀的人到任何领域都能成为佼佼者,比如羊皮卷的内容应该是属于这种核心系统的一部分,虽然读了羊皮卷离真正的成功还差很远,但是却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个核心认知系统会影响上层衍生的其他认知系统,要在投资这行中做到优秀,这种核心认知系统的完善和修炼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专注,坚持不懈等等都要好好的培养
    有钱抄底这不是常态,也不是投资获胜的法门,即使这一次正好有闲钱抄底,因为长期投资,下次依然会遇到这种恐慌式下跌,不期望买在最低点,只要持有业绩不断向上的股票,短期的非理性下跌,根本影响不了什么,当这种中短期负面因素扭转后,市场会迅速找到公司本身的业绩之锚,回过头看,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而且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撤对于五年十年的长度来看,基本就是个小波动,一个股票现在10元,跌到7元6元,波动很大了吧,在当时看来好像遇到了天大的事情,但是五到十年后,股票业绩涨了5倍,股价现在是50元了,当年的大波动,现在研究一个跌停之内了,我们要的是长期的不断复利的投资获利体系,能不能有钱抄到大底,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可能就是速度短期稍微快了点,但对于长期来看,这点速度其实影响不大
    所以也不用借钱加杠杆,如果你不了解投资,最好不要借钱,如果你了解投资,你知道你迟早会很有钱,也不需要借钱,也不许要杠杆,也不需要要像神一样抄到大底
    投机和投资实际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后面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但投资也不是要当长期股东,只是要赚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钱,并不需要真的把自己当成企业一辈子的股东,投资和投机在道德上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赚钱的方法不同而已,投机更符合人性,因为大部分人不喜欢延迟满足,而投资看经营的话,至少三五年才能有点稍大的变化,所以同样的一份股票,人们对待它的态度和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一部分股票在大股东手里,可能这就是他的事业,不管怎么样都不离不弃,还有一部分在投资者手里,如果企业长期逻辑出现问题就会离去,剩下一部分在投机者手里,他们来来回回跑进跑出,寻找股价波动的时机低买高卖获利,这两个完全是不同的游戏,投资者一群人看着投机者这个群体因为各种短期因素影响而涨涨跌跌,其实和他们关系并不大,因为他们更加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经营的趋势好坏
    炒股其实和写诗一样,功夫在诗外,以前只注意学习和炒股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人推荐看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于是也买了一本,翻了几页就没兴趣了,里面大部分是扯闲篇,和投资好像没什么大关系,最近才逐渐意识到这是本好书,因为炒股常常是反人性的,而这本书就是探讨人性,如果我们不了解人性,就容易被它控制,从而做出符合人性的自然的选择和反应,所谓人性其实可以看做基因或者先天,在我们生下来就已经存在的一些选择和决策机制,这些机制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大部分人受这些机制的控制和影响而不知道,比如延迟满足,人性就是要即时满足,因为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所以即时满足才是合理的,这部分机制被深刻在基因中而遗传下来,但是现代社会的环境已经越来越安全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幅提升,这种即时满足的先天机制不一定适合现代人,很多时候要为长远做打算,即使现在忍受一些不满足,这就是延迟满足,懂得延迟满足的人会选择投资,被即时满足控制的人很多会选择赌博,因为是输是赢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也有部分专业投机者,操作周期会长一点,而在赌博、投机、投资这些重大方向上的选择,对行为和结果的影响就会有天壤之别,即时满足是先天的人性,延时满足是训练出来的,要转变首先得认识自己,了解替我们做决定的这套预装的底层操作系统,然后再加入一套我们自己后天训练出来的延时满足的过滤系统来覆盖它,当面对市场疯狂下跌时,我们的本能会恐惧,这是基因在起作用,很难真正消灭,但是如果我们看的是一个企业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态势,那么目前的下跌其实意义不大,这时在恐惧至上又有理性在起作用,最终有些人被恐惧支配,在底部割肉,有些人被理性支配,继续拿着好企业的股票,等待情绪的恢复和形势的好转!
    一、基本的心理倾向和思维方式
    二、投资理念
    三、企业内在价值分析
    1、财务定量分析
    2、定性分析
    3、估值
    四、市场分析
    五、各种操作行为、持仓、心态,结果等

    基本的心理倾向和思维方式是最底层的,会极大的影响上面的投资理念,投资理念是最难进入的大门,进入以后就可以登堂入室,水到渠成,之所以难就是基本的心理倾向和思维方式中有很多偏见会导致走向歧路,三和四是并列的,在二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五就是最外层展示出来的选股、持仓、最终的收益曲线等等,
    成熟投资者之所以能获得很好的投资结果,有其内在的认知体系在支撑和输出,这种认知体系的锤炼成熟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各个层面都会有很多偏见,这些偏见会影响结果的输出
    成熟投资者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套成熟的认知体系,而一般投资者不具备,所以即使模仿外在的行为,比如和高手一起买卖和持有一些组合,因为不具备高手内在的认知系统,导致心态和动作会变形,很难获得同样好的结果

    如果股票投资水平有一个成熟标准作为终点的话,那么每个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这个起点就是基本的心理倾向,思维模式,人生经验等这些人底层的认知和心理系统,这中间有天赋,有后天形成的,用宗教的话说就是根器有利有钝,为什么但斌一开始就能选择基本面分析,对技术分析毫无兴趣?这个和他工作经历是对企业资产进行分析有很大关系,巴菲特悟性很高,但是在少年时期也学习了好多年技术分析,最后遇到格雷厄姆才开窍的,而林园更是无师自通,这些人的起点就很高,可以很早的领悟投资大道,而很多人本身在自己的领域内就不算优秀,根本不具备成功者的素质和思维模式,然后还期望在股票市场能成功,其实他们的起点是比较低的,内心中存在很多错误的认知和心理习惯,要在此基础上达到成熟标准,那就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大部分人是走不到终点的
    高智商在投资这行是优势,但不是必须条件,牛顿的智商应该是顶尖的了,但炒股还是遭遇了失败,因为投资不仅仅要看外在的事物的运作原理,更重要还是要了解自己,要能突破自我的很多固有的偏见,这个不是只有高智商就一定行的,要会自省才行,而且高智商可能只是硬件非常好,具体到投资这套软件系统,需要反复调试升级的
    市场由投资者和投机者组成,投资者按内在价值定价,比较理性,投机者情绪化,或者趋势化,一会儿近视一会儿远视会形成低估和高估,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器,投机者占比多,波动大,活力足,容易形成高估,反之波动小,活力差,容易形成折价,香港市场就长期比内地市场估值低不少,所以市场确实是投资要考虑的很重要的因素
    投资者理性状态就是超越市场,就像黑客帝国中尼尔看到飞过来的子弹就是一堆数字代码而已,即使知道买入后市场将关闭十年,或者被困在孤岛上十年,依然敢于买入,就是真的对企业有信心了,这时市场的短期状态就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投资者理想状态就是超越市场,就像黑客帝国中尼尔看到飞过来的子弹就是一堆数字代码一样,即使知道买入后市场将关闭十年,或者被困在孤岛上十年,依然敢于买入,就是真的对企业有信心了,这时市场的短期状态就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初学价值投资,耐心还是不够,在品质和组合的安全边际中做的还可以,但是价格安全边际做的不好,因为当时太担心会高估以后再高估了,当时第一笔买的是70倍左右的市盈率,当时也不大会估值,不知道合理价格是多少,其实当时的合理估值应该是30倍左右,但是因为当时普遍高估,急于配置,怕踏空,所以买入了第一笔,不过在品质和组合的安全边际上做的还不错,以后价格安全边际一定要准守,没有好的价格就拿着现金等待,当然如果是合理价格可以买入一点,也不需要太占市场的便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市场普遍略微高估,但是长期收益率明显是要跑赢长期国债2倍的,这个时候一直拿着现金其实也是很焦虑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业绩增长能消化高估泡沫,而现金持有时间越长,被通胀吞噬的越厉害,而之前的操作也有这部分的原因在,市场高估低估极度高估极度低估的真实路径是很难预测的,如果品质上乘是可以略微放宽价格安全边际的,因为从三五年或者十年的角度看,略微高估一点是可以被业绩增长消化的,就看自己心里怎么觉得舒服了,如果更怕错失好股,就稍微牺牲一点价格上的安全边际,如果更怕回撤,那么就耐心一点等待合理价格,当然也可能这个合理价格很长时间不出现
    在价值投资高光的时候开始学习,然后实践,吃肉的时候不在,挨打的时候却在,大脑中偶尔会冒出按以前的交易系统是不会有多大的回撤的想法,但细想,每种策略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不可能同时享受两种策略的优势,比如交易系统的持续性,确定性是不如投资系统的,但交易系统控制回撤的能力会好一点,而且使用一种系统就像不断锻炼肌肉一样,不可能一直使用交易系统,突然就使用投资系统了,两者的核心理念是不兼容的,而且现在也不可能再切换回去了,就像从打工切换到投资,刚开始那几年会怀念打工的优势和美好一样,当下继续坚守,熬过冬天,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在漫长的持股过程中,只要是可能发生的风险,基本上一定会发生,这时市值必然会被打下来,但是核心逻辑也就是树根不能受损,只要核心逻辑没变,那些外在的短中期风险会随着时间消失,所以巴菲特说他只会去一门心思的琢磨这个生意是不是未来是个越来越赚钱的好生意,至于今年会怎么样,甚至明年会怎么样,都不太关心,只要持有的好生意就一定能赚大钱
    市场在低估、合理、高估之间的摇摆路径是不可预测的,高估了可能走向极度高估,或者高估后走向低估甚至极度低估,投资策略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在合理或者低估的区间买入,然后一直持有知道出现高估或者极度高估,如果没有出现,业绩的缓慢提升也能极大的提升内在价值,积累内在价值,一旦风来了,出现高估和泡沫,就是收获的时候,其他时间一直是等待,风什么时候来不知道,但风一定回来,就像冬天以后一定有春天一样必然
    商业前景除了很重要的发展空间之外,更基础和优先考察的是存续期的长短级别,是永续经营还是可能存在10年,或者三五年后是否存在都无法确定,一般社会运行的基础行业存续期会很长,比如银行是百业之母,几乎是永续经营,或者一些公共事业行业,比如自来水公司,能源类公司,但这些公司一般会被价格管制,很难有很高的利润,食品饮料行业确实存续期也可以很久,而且很多还有定价权,所以是价值投资很好的一个牛股集中营,还有医疗行业,也拥有滚雪球很长的坡,但医疗很大一部分涉及民生,集采后也会部分的失去定价权,但相对于公共事业是要好不少,不过雪的湿度厚度肯定要弱下来了,最终还是要综合评价,有些行业存续期可能没有那么长,但是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那么这时关键因素就是发展空间,存续期的重要性可能就弱化一点了
    手中有锤子的人,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钉子,这是芒格的名言,实际上我不是很理解这句话,这种比喻没有觉得太贴切,可能是文化差异或者翻译的问题,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信中,很多比喻,完全没有那种心领神会,不过这句话的基本思想是不错的,就我看来,在一个程序员的眼中,所有的事务都是一个程序,我目前只对和投资相关的各种事物或者程序比较关注,比如说社会其实就是一个运作复杂的系统,银行,自来水公司,电信运营商都是社会运作的基础架构,包括互联网电商目前也在演化为社会的基础服务,而具体产品中,涉及民生的住房、医疗、教育都会涉及调控等等,研究这些系统的运作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基础认知系统
    二、投资理念系统
    三、企业评估系统
    四、市场评估系统

    最基础和底层的是基础认知系统,这个是任何人都具备的,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经验形成的,只是每个人差异性很大,少部分人通过后天努力形成了一些适合成功的认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从事任何的领域都能做到比较优秀的水平,反过来说一个在某个领域很优秀的人,必然有和这个优秀匹配的基础认知系统,所以一般在某个领域很优秀的人,如果换个领域在优秀的基础认知系统的加持下,很大概率能依然保持优秀,这就是人与人的现实差距,就投资而言,适合投资的性格品质,思维模式都是有差距的,人和人的起点就是不一样,很多人的问题其实不是后面的三个系统不足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这个基础认知系统的地基不稳,在这之上建立的其他系统必然不够稳固
    基础认知系统上可以建立很多系统,比如具体的专业领域,就投资而言就是投资理念系统,不同的基础认知系统,决定了投资理念系统的差异
    在投资理念系统上,如果选择的投资这条路,那么还有2个子系统,就是企业评估系统
    和市场评估系统
    企业评估系统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总的需求,这个可以用土壤、地图、蛋糕来比喻,这是一切生物或者企业系统生存的基础环境,对这个环境的考察和趋势判断非常重要,比如生存环境是否稳定,有的行业的生存环境波动特别大,有时候极寒有时候极热,而且持续多久很难判断,这个在投资里面称为周期性行业,而有的行业相对稳定,相对可以预期,除了环境的整体变化,还要看环境的当前承载力,投资术语就是市占率,如果刚发现了美洲大陆,那么后期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如果一个金矿已经被开采了大部分了,未来盈利空间就很有限了
    第二个部分是企业系统本身,一般又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下游客户,一个是上游供应链,最重要的是企业自己内部的价值创造系统,总的来说是利用上游资源,经过企业自身的转化创造系统,产生了新的附加值,然后提供给下游客户,这个基本模型需要把财务的三张表作为观察模型,套上去,首先看资产负债表,看看资产和负债的比例,资产和负债的组成已经相应占比,刚开始只要看到比较初略的轮廓就可以了,资产主要看现金、固定资产、库存的比例,和下游客户相关的被占用的资产主要是应收,负债主要看和上游供应商相关的应付无息负债和其他有息负债的组合和比例,然后再看利润表,从营收开始,看看上游供应商所占的成本,内部的管理费用,以及对下游客户的销售费用等的占比,再观察一下毛利和净利润,最后看一下现金流量表,看看利润的含金量,主要看利润在哪个环节可能被占用和消耗,从而导致血脉不畅,血脉不畅整个企业系统就会失血虚弱,然后生病,一般占用现金的可能是被上游占用形成应收,应收有坏账风险,或者被库存占用,库存有贬值风险,特殊的高端白酒例外,应收和库存都比不上现金,都需要打折,计提坏账,真实价值要小于现金,还有重资产行业,现金流很大一部分就不自由,必须为下次更新设备等准备一大笔现金
    第三部分是看竞争优势,看看对新入行的竞争者有没有先发优势,规模优势等,是不是能够构筑壁垒,阻止新入行者的竞争,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新入行者如果有很多钱,能不能把现有龙头的护城河给填平了,不能够被钱填平的护城河才是真正的护城河,再看当前的同行竞争者以及竞争格局,和其他同行比,当前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系在哪些方面,有没有财务数字来佐证,最后看,会不会被替代,会不会被降维打击,会不会被跨界入侵
    以前说的商业前景还是改为行业供需,行业供需的未来即是商业前景,行业供需情况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线演变,都基于行业供需的特性,供需中需是主体和决定性因素
    需求最好是稳定的,排除周期性波动巨大的行业
    需求的差异化程度以及供应的标准化程度决定了行业是否可以集中化从而出现寡头,排除掉很难集中化的行业
    差异化程度太低,就是同质化竞争,因为行业门槛低,在开始阶段就会一哄而上,此时需求巨大,蛋糕足够大,虽然玩家很多,但是大家都有奶酪吃,一旦玩家越来越多,就会出现拥挤,蛋糕不够分了,就会出现惨烈的价格战,此时所有玩家都会面临业绩止步甚至下滑的困境,环境持续恶化,很多玩家开始退出消失,此时就看有没有优秀的玩家最终脱颖而出,惨烈的价格战的致胜法宝就是规模化从而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从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差异化程度太高而对应的供应就很难标准化,差异化程度高,客户粘性就强,不利于集中化,还有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不容易标准化,就很难复制,比如服务行业,主要依赖人,那么所提供的服务就很难标准化,就很难形成规模化的巨头,比如餐饮行业,如果非常依赖厨师就很难标准化,同样一道菜,在这个分店是这个味道,换到另外一个分店就不一定是这个味道了,所以餐饮业中加工制作过程简单的品类相对容易标准化,从而形成连锁化,规模化,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的炸鸡,星巴克、瑞幸咖啡,海底捞火锅,还有一些类似晋家门、外婆家等轻奢类餐饮,菜品简单,标准,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配送,门店简单加工,而理发行业就很难标准化,因为主要依赖人,而人的服务很难标准化
    还要排除需求衰退的行业,这个一般是需求可能被替代导致的
    排除掉了需求衰退、需求不稳定,供应很难集中化的行业,那么就可以使用行业生命周期来观察和选择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需求扩张或者行业空间还很大,供应也增长迅速,这是行业发展初期,和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初期,谁能最终胜出很难判断,高风险高收益,此时曹操、刘备并没有那么耀眼,只是众多诸侯中的并不显眼的存在,当时可能更多人更看好袁术、吕布甚至刘表
    第二阶段需求扩张或者行业空间还很大、供应减少,这是投资的黄金时期,众多玩家中已经出现了几个实力玩家,竞争优势开始越发明显,这个时候曹操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孙氏经营江东,拥有国险而民富的地利优势,刘备拥有皇叔的血统,手下人才济济,拥有人和的优势,这时投资确定性很强,收益率也还很高
    第三阶段需求稳定或者增速趋缓,行业空间不大了,供应继续减少,这时投资的白银时期,这个时候还有部分小玩家的地盘没有肃清,行业虽然没有大的空间,但是通过肃清这些小玩家,大玩家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比如前几年的格力电器,但这一时期因为行业空间的担忧,在估值上不会再乐观,所以看着格力电器虽然业绩很好,但是估值始终只有十几倍
    第四个阶段就是成熟期,需求稳定,增长缓慢,行业空间也不大出,供应保持稳定,比如现在的银行,这个时期业绩很难高速增长,这时候分红率比较高,接近于债券,按市盈率估值会比较低
    对于成长型风格主要选择第二阶段的目标来投资,但是这种目标极为稀少,所以巴菲特说一生之中只要抓住几个大机会就行了
    通过对行业供需的一些列定性分析,其实就已经排除了很多的目标了,行业供需和竞争优势都要根据生意模式、生意特性来思考,生意模式是基础,只有深刻的理解了生意模式才能更好的理解行业供需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生意模式的优劣是客观存在的,有些生意就天生有着某些优势,比如高端白酒的库存不仅不会贬值,甚至会升值,或者同样的行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也不一样,更靠近普通用户的相对而言更可能拥有品牌和定价权等优势,如果其他情况相差不大,那么我们肯定选择生意模式更好的行业或者企业
    通过行业供需和生意模式进行一些列的筛选,最后就是看同一行业中谁最具有竞争优势了,通过生意模式各个环节的财务和逻辑的思考和比较,就能发现优势最强的企业,再一轮筛选就能找出心仪的目标了,不过这时不能马上投资,还要看一下价格安全边际以及组合安全边际


    任何行业都是差异化的,差异化画出了行业的边界,决定了行业空间的大小,决定了生意能做到多大,通常认为医药是差异化很大的行业,实际上对应医药行业的每个细分领域都是一个独立的行业空间,研究企业的时候首先需要确定其行业边界,差异化来自于行业的生意特性,这些生意特性就像山川河流一样,画出了这个行业的生存发展总的地图,清楚的知道了这个边界,才能知道会不会被跨界入侵,比如蒙古草原,各个部落互相竞争,大致范围就在草原这个边界之内,因为生产方式主要是游牧,而中原地区主要是农耕,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很难同化,也不太感兴趣,这里生产方式这个特性就决定了整个生存发展的边界,边界清晰了,再看边界中的竞争者的竞争格局,有没有产生新的优势生物,颠覆当前的格局,比如新能源车对传统车的替代,还有以前家电连锁对百货商场的替代,电商渠道对实体渠道的替代等等,对新入竞争者有没有很高的门槛和壁垒,对于当前的竞争对手有没有竞争优势,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竞争不可避免,兴亡成败都源于竞争,只是竞争的层面,大小不一样而已
    分析行业和企业时一定要抓住生意特征,生意特征是逻辑的起点和支点,每种生意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海螺水泥,水泥的这个产品的重要特点就是重,从而影响了运输成本,从而形成了区域成本优势,在自己辐射区域内,自己规模最大,所以相对于本区域内其他小规模企业拥有成本优势,对于区域外的其他企业因为运输成本低,也相对拥有成本优势,所以总体而言拥有了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的逻辑起点和支点就在于产品的特性,有时候一些关键要素的改变就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本来中国有大海这个屏障,外敌很难通过海上入侵,但是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导致八国联军从海上杀过来了,生意特征很多,要抓影响趋势的关键特征,比如抗战时候的论持久战,就抓住了日本小而强,中国大而弱的特点,从而推演出初期战略防御,中期战略持久,后期战略进攻的必然性,所以生意模式是关键,思考每个生意的关键特征,然后做逻辑推演,思考这个生意的变化趋势和致胜的关键点在哪里至关重要
    投资如果比作企业,最重要的是信息研发能力,基本的原材料是各种行业和企业信息,然后通过自身的研究,开发出的产品是这些行业和企业的未来趋势,原材料现在互联网发达获取不是难事,但是对这些信息的解读,获得对未来相对准确的预见,这个就不是很容易了,目前分析体系基本建立,但是要在实践中完善,通过分析各种行业和企业,加深对企业分析理论的理解
    看企业不能光看目前企业的利润,要看企业的未来的利润,有些企业是成本费用前置,收益后置的,前期投入大产出少,但是构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后,收入就能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企业前期烧钱很多,一旦建立垄断地位,后期盈利就很厉害,当然这里面不确定性和风险还是有的,还有一些企业利润是稳定增长的,但目前看着报表没有那么靓丽,但是相对于同行构筑起了长远的领先的竞争优势,报表一般的时候,市场一般不会给予很高的估值,这时如果真正看明白了未来趋势,买入就是良机
    如果说要给一个买入股票的终极指标,不是ROE,不是营收利润复合增长率,而是十年后这个企业的营收增长量级,比如说这个企业目前营收100亿,十年后营收如果能达到500亿到1000亿,也就是5到10倍级别,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换算下来,15%复合增长率,大概5年一倍,10年大概4-5倍左右,这是一个最低增长率区间,20%是4年一倍,10年营收增长大概6-7倍,如果25%,3年一倍,10年大概就是10倍,短期按季度甚至按年的营收和盈利预测是很难的,即使企业高管也经常出错,但是长期来看,对行业趋势和空间以及企业竞争优势判断的相对短期营收预测更容易一点
    但这个指标的判断是个最终的判断,逻辑判断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主要涉及行业趋势和企业趋势两个关键部分的判断
    行业就是生存环境,企业就是环境中的生物,遵循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每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竞争格局都不一样,但各行各业都是建立在更大的基础系统之上的,受经济周期,国家形势等系统性影响
    在股票市场这个生存环境中,能够始终适应环境,活得长久的生物,奉行价值投资的如巴菲特这样的应该算一类,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决定了,环境好的时候,各类生物都能获得足够的事物,都能繁衍壮大,但是一旦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了,就开始优胜劣汰,甚至种族灭绝了,最后都可能影响到整个股票市场的基础生态系统,比如最近科创板新股破发率创出新高,在生存环境好的时候,储备了足够多的食物才能熬过这个冬天
    以前说的生意模式、商业前景、竞争优势,这三者关系,不是平行的,生意模式就是行业的具体特点,就是行业生存的具体环境,以生物生存环境来比喻,比如海洋、池塘、河流、天空、高原、山区、沙漠等等,不同环境中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商业前景就是生存空间还有多大,种群还能发展到多大,生命周期理论还是决定于生存空间的大小,接着就是看哪个种群能适应环境,发展壮大,也就是谁更有竞争优势,比如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却生存了下来,蚊子、苍蝇、老鼠或者病毒一直生存了下来,都是有其绝招或者竞争优势才行的,段永平所说的企业文化,只是企业竞争优势中的一种而已,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种,而巴菲特说最重要的生意模式,只是生意模式是整个生物环境系统的基础,其模式或者特点决定了后面两者的发展形式和内容
    企业评估系统应该把关键要素首先理清楚,粗线条轮廓,宏观要素弄明白,先在比较大的层面把理论体系弄扎实了,先高出一个自己彻底理解和能灵活运用的粗糙的版本,不管看上去多捡漏,也是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如果太注重细节,那么很可能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一本书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包含了众多细节,如果都去纠结,就会陷在书中出不来,不如财务分析,就可以先弄个简化版本,比如资产负债表,只要知道几个大概念就可以了,比如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库存、应收、现金就差不多了,负债分为应付和有息负债,然后看一下负债占比,各类资产占比多少,结合业务特征看看能不能和财务特征互相印证,然后看你利润表中几个重要概念 营收、成本,对应的毛利,三大费用,净利润和对应的净利润率,感受一下各自占比和业务特征的关系,接着看现金流量表,看看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净额的比值,如果比较低,应该是利润被库存或者应收给占用了,最后把三张表联系起来看,比如杜邦分析,看利润表本身的净利润率,然后看利润表营收和总资产的比值,也就是总资产周转率,引申出应收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实际都是在看创造营收的资产质量,显然同样的营收,应收和库存越少越好,最后看看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和资产的比值,也就是总的杠杆率,现金流量中的筹资无非是增加权益和借债,增加权益类似自己招聘员工,借债类似请外包,最终都是要干活输出的,这些筹资产生的收入如果大于成本那么就是好主意,否则这种筹资就是做亏本生意,投资无非是投主业扩大生产,增加对研发、品牌推广、渠道建设,招兵买马等投入,一般这种投资都有个滞后器,先投入过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收益,在投入期我们会看到营收增长,但是因为费用的增长,净利润率和ROE会下降,随着投入逐渐转换为产出,净利润率和ROE会恢复增长
    更微观的视角或者细节要不要弄明白,肯定越明白越专业,但是当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时候就先彻底弄明白这些大的,粗线条的理论体系,有时间和精力再在粗糙版本上进一步细化,丰富起来,但是两者权重是不一样的
    toB的企业要注意这些B是不是一些市场化程度弱的客户,比如一些公共事业单位,或者国企什么的,这些客户采购不完全是按照产品质量来进行的,如果本身产品的技术壁垒不是很强,一般来说,大部分产品不会只有一家能生产,产品技术基本不会成为太大的壁垒,所以对于这类公司看着市场很大,其实只是一种幻觉,比如新天科技,卖智能表的,下游客户主要是自来水,电力公司什么的,虽然技术上有一定优势,但是也领先不了多少,而且下游客户并非完全市场化的,所以这种企业拓展市场会比较困难,当然在智能表替代传统表初期,即使搞定本地一批,业绩也可以发展的很好,但是一旦本地市占率饱和,再想攻占其它市场,就很难了,这也是新天科技股价近好多年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
    toB的企业的命运重要决定于最终面向消费者的行业或者中断品牌公司,比如过去十几年最大的时代红利之一就是房地产,而做防水的东方雨虹,做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广联达,都是依赖房地产的巨大红利,从而实现了几十倍的涨幅,如果识别了房地产的大趋势,那不如直接买房地产龙头,比如万科,上百倍的涨幅,其确定性和收益空间还要高于这两个公司,ToB就生意模式一般而言是劣于ToC的,买苹果供应链不如买苹果,要买就买龙头中的龙头,仓位尽量集中在各方面最优的股票上面
    生意模式、商业前景、竞争优势都是作为定性的淘汰和排除的要素,但是这些要素也不是孤立和片面的,有适合需要综合来看,整体权衡,有时候生意模式是关键,生意模式决定了商业前景比如新天科技,有时候生意模式有瑕疵但是商业前景非常好,比如十年前的东方雨虹和万科,总之综合比较过以后,要优中选优,但是优中选优也不能极端,不能孤注一掷,也需要组合,因为始终存在黑天鹅和不确定性
    商业前景最好看社会的主流趋势,看大航道,一些次级趋势,小航道最好少碰,也不需要太深入的研究,很多财务造假都出现在这些比较差的行业中,要避免和一般的人或者坏人打交道,只和最好和最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能避免很多问题,巴菲特也说过,如果厨房里面发现了一只蟑螂,那里面肯定不止一只,财务造假的蛛丝马迹固然要研究,技多不压身,但最好从源头上避免,只参与主流大趋势,只和最优秀的企业在一起,让财务造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个取决于对手,而对手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我发现很多高手,甚至前期的巴菲特也犯过这种类似的错误,比如巴菲特收购的某个品牌鞋厂,最终败在性价比和成本更低的中国鞋子上,其实鞋子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吗?还有一些现在看来肯定是高手的,比如李杰,在2015年出版的投资案例中选择了很多生意模式很差的企业作为研究的例子,还有写《价值投资应具备的思维方式》的蒋炜,策略是多去翻一些不是很主流的石头,试图找到一些被市场忽略的金子,然后看他买了一堆不是很主流,而且质地也不是最优的股票,这一轮大跌,公众号都好久没更新了,而我们看段永平,他就只买苹果,伯克希尔,还有腾讯,都是最优质最主流最上乘的企业,而巴菲特主要仓位也在苹果上面,能力越强越集中,当然我们比不上这些人,但是也要优中选优,找最好的行业和最强的企业,找时代的最强音
    分析一个企业有一些关键步骤,
    一、首先分析生意模式,这个主要是根据这个企业历年的关键财务指标形成一个表格,然后根据这些财务特征结合具体业务,通过财务数字这个定量,给业务特征做个定性,财务数字是事实,业务特征是逻辑,数字背后是逻辑,逻辑需要数字来证明,定性需要多看各种行业和企业的报表,才能在经验上有个指标是高是低的感觉,以财务分析为基础,从三张表的资产负债表开始,逐一看看各项关键数据有没有什么特点,分析其中的逻辑
    二、分析行业空间和竞争格局
    三、分析具体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分析短中期业绩变化趋势
    这个主要结合财务系统看,营收的增长趋势,成本的变动趋势,费用的变动趋势, 产能的变化等等
    五、分析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营收增速较快,而利润增速跟不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速高于营收,一般来说,企业正处于一种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如果未来营收上升空间还比较大,那么估值上会给的比较高,一旦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营收空间和增速也下来了,而此时费用率却下降更多,利润率随之上升,此时估值反而会拉下来
    企业的经营形势和经营质量会综合的反映到ROE这个指标上,ROE的波动和市值波动高度贴近,分析ROE的变动趋势对短中期企业市值起落的研判非常重要,而ROE分解后可以找到哪些变量提升的潜力有限,哪些变量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而结合业务来看,哪些方向是有利于提升这些有潜力空间的变量的,所以财务分析做得好,就能有的放矢,就有方向感,就能看懂企业的战略方向
    有时候销售渠道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毛利率,比如有的企业以线下自建门店为主,毛利率较高,但是现在扩展了线上渠道,线上渠道毛利率会低一点,然后看到最终的毛利率下来了,其实这种渠道结构变动引起的毛利率下降并不是坏事情,不能孤立的看毛利率,线上渠道毛利率低,但是销售费用也低,所以当整体毛利率下来的时候,销售费用也下来了,类似的还有原来以线上为主的,现在扩展到线下经销网络,反而是线下经销网络的毛利率比线上平台更低,类似的也要看到,虽然毛利率下来了,但是线下经销网络的销售费用也会降下来,整体净利率不会因为渠道结构变动降低多少,但是营收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增加了不少
    以前对商业前景这个要素只是看重长期的增长空间和潜力,这些都是行业的客观环境,还有不能忽视的是,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就是企业怎么去实现的,怎么把这种潜力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流的,这个就是和商业前景匹配的成长驱动,商业前景是客观的,远期的,必然的,成长驱动是主体的,短中期的,有策略的,成长驱动的核心是提升ROE,然后提升ROE进行分解会出现不同的途径,比如提升净利润率,增加营收规模等,根据企业的三种基本经营特性,从业务角度来分析,哪个要素的提升有潜力,比如提升净利润率,可以提价,或者降低成本,降低费用等手段来达成,而增加营收规模,可以通过提升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开发和提升新的渠道和市场来完成,如果是低利润高周转类型的企业,因为差异化程度低,提价空间就很小,所以重点还是在于扩大营收,扩大总资产周转率
    所以商业前景应该重点分为成长空间和成长驱动两部分来考察,一个是上的来,一个是下得去,一个高屋建瓴,一个见微知著
    大众消费品企业成长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商业逻辑走通、商业模式打造成型,拥有了全国扩张的基因,第二个阶段全国扩张,最重要的特征增量红利,渠道扩张,供应链打造,此时营收持续增长,但由于高投入导致利润增速小于营收增速,第三个阶段属于价格红利,初期在不改变零售价的情况下凭借规模优势增强供应链议价权,凭借品牌价值提升渠道议价权,价格承接需求推动增速企稳,这个阶段营收增长趋缓,但利润增长速度开始高于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成本和费用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竞争烈度减小,寡头格局慢慢成型,第四阶段存量破局,龙头通过量、价收割,通过收割供应、 渠道和竞争者利润后步入增量困境,此时一般会有三种途径步入新的增长区间,推新、外延和出海,难度依次上升
    这四个阶段也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吻合,只是从企业成长的具体驱动要素这个角度来观察的,通过以上的划分能够在定性上很好的判断企业所处的价值创造阶段,能够更好的给企业定性和估值
    行情又回到2018年了,2018之后采用分散大规模建仓是一定会赚钱的,而且回撤不大,但是整体受益比例也不会太高,因为跟随趋势,一般股票从低点上来至少百分之三五十左右才跟得上去,而趋势走坏也已经跌了百分之二三十了,而且需要比较大的指数行情才会有稍微大点的收获,重仓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回撤会非常厉害,但是一旦行情好转,恢复起来也很快,没有完美的策略,看哪种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策略,如果考虑三五年翻一倍这种目标的,就要接受比较大的波动和回撤
    水平差的时候可以学习各种大V写的书,这些书在初期确实有帮助,但是千万不要迷信,也不要相信这些大V的水平真的有多高,很多写书的,其实真正实力一般,很多在投资理念方面写的还可以,但是投资理念都比较雷同,自己发挥一下感悟就能写出来,真正的核心能力还是分析企业和选股,而这方面不同的大V水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还是要独立思考,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受任何大V在具体选股方面的影响,自己能力不断提升,就能看出大V们的弱点在什么地方,自己能力不过,永远看不出比自己高一层次人的水准和问题,现在绝大部分大V在理念方面精熟的不少,但在选股实战中真正厉害的不多,包括很多成名的基金经理
    企业评估的核心就是聚焦成长逻辑,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生意模式、商业前景、竞争优势这三个关键点也将在成长逻辑中被融汇贯通,财务数字主要也是关注背后的成长逻辑,虽然从财务角度看成长逻辑都有规律和讨论,但是不同的生意,还是有自己生意上的特殊性的,要具体业务具体分析,商业前景也只是长期的供需驱动,只是成长逻辑的一种,竞争优势更深成长逻辑的一部分,品牌、渠道、供应链、高效管理、管理层、供需形势、竞争对手等都是提供了成长逻辑的不同的角度和要素,而这些要素形成了统一的逻辑机体,从成长逻辑来观察企业就看到了企业的本质,评估企业就能灵活运用,万变不离其中
    企业评估的核心就是聚焦成长逻辑,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生意模式、商业前景、竞争优势这三个关键点也将在成长逻辑中被融汇贯通,财务数字主要也是关注背后的成长逻辑,虽然从财务角度看成长逻辑都有规律和套路,但是不同的生意,还是有自己生意上的特殊性的,要具体业务具体分析,商业前景也只是长期的供需驱动,只是成长逻辑的一种,竞争优势更是成长逻辑的一部分,品牌、渠道、供应链、高效管理、管理层、供需形势、竞争对手等都是提供了成长逻辑的不同的角度和要素,而这些要素形成了统一的逻辑机体,从成长逻辑来观察企业就看到了企业的本质,评估企业就能灵活运用,万变不离其宗
    进一步拓展企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持有的企业进一步加深研究,提炼方法论,对于各行各业的龙头,以及一些代表了新的社会趋势的企业开始初略研究,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不放弃价格系统的跟踪和研究,比如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等
    企业评估是个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信息处理过程,由信息收集、数字定性、提炼逻辑几个步骤组成,信息收集可能涉及几千上万的文字信息,最终提炼出来的逻辑可能就一两句话,信息收集类似拼图,有个基本的业务模型(包括涉及的一般性角色,比如供应商、客户、渠道等,以及这些角色的关系,流程等),事先有了这个拼图的图样,就能按图索骥的很快的收集到相应的关键信息,而不会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然后利用财务数字给这些模型中涉及的要素定性,财务数字就是用来给业务关键对象定性的,业务对象就是皮,而财务数字是毛,财务数字是事实,一切定性都要根据事实说话,否则容易臆断,财务数字定性是为提炼逻辑做准备的,逻辑具有贯穿整体的特点,财务数字看似局部和片面,但是在逻辑的贯通下,财务数字不再是局部片面的,而是相互印证,浑然一体的,所有的工作到最后就是为了获得短短几句话的逻辑,而逻辑需要之前收集到的信息和财务数字来支撑
    现代世界的核心还是商业,而代表各行各业顶尖水平的正是上市公司,研究和熟悉这些公司的商业运作和趋势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整个商业世界的运作,这对于喜欢研究原理和规则的人来说是非常有趣的,所以投资不会无聊,大量的时间不要浪费,要利用这些时间构筑起核心竞争优势,并且乐在其中
    主要参考基本面而不是价格作为买卖依据的方法都可以成为价值投资,但价值投资风格众多,高瓴的张磊偏风险投资,主要是上市前投资,所以分散,所投公司众多,一般投资未来前景广阔的公司,不确定性和风险高,但收益也高,但斌和林园理念符合巴菲特的基本思路,但主要资金属性属于私募基金,要考虑客户对价格波动的忍受程度,所以操作方法上不是完全能按照巴菲特的思路来,公募基金能践行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也是极少数,张坤理念上应该和巴菲特一致的,但是公募基金的年度考核排名机制,会极大的扭曲公募基金长线价值投资的意愿,巴菲特的优势除了理念还有资金属性,主要资金来源于保险浮存金,资金成本小,而且属于长期资金,作为个人投资者而言,资金属性也至关重要,只有闲钱投资,才能有比较好的长期复利的心态,这也是个人投资者相对于机构的优势之一
    股市很多人说是牛短熊长,但是在我经验里面是牛长熊短,牛市缓慢一般两年,熊市快速一般一年,这个可能和人性中损失厌恶倾向有关系,人在获得一万和损失一万的内在感受是不一样的,损失一万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一万的快乐,所以一旦熊市亏钱效应会迅速的放大成群体情绪反应,从而大跌特跌,一轮熊市,很多个股都可以跌掉80%,甚至90%,而牛市是缓慢的,因为刚开始很多人的情绪需要修复,将信将疑,所以第一年都是缓慢上升的,直到赚钱效应扩散,从而引发最后的疯狂上涨
    我经历过了好几轮这种两牛一熊,第一轮是2006-2008,2006,2007两年是历史上的大牛市,当时是股市小白,属于启蒙阶段,刚开始就在马钢股份上一个星期赚了30%,然后就卖了,之后马钢股份两个星期翻倍,让自己后悔不已,但新手的问题就是在牛市中拿不住,格局不够,总觉得已经赚到一笔巨款了,不能贪,要落袋为安,大不了换只股票,之后这种事情发生了好几次,有一次买了中金黄金,当时好像还是启动阶段,也赚了百分之几十就跑了,后来隔了半年来看,居然已经涨了10倍左右了,新手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浪费了很多获利空间,越到后面空间越小,风险就越大了,中间还有一些投机获利,但是仓位不大,当时学只铁的追涨停,看技术图形,追到杭萧钢构,进去后就停盘,然后出消息说获得了安哥拉的一笔大订单,复盘后连续七八个涨停,直接翻倍,那个真是很爽,但这种投机不敢全仓的,所以最终收获也不大,还有一次买认购权证,放了5000进去,睡了一个午觉起来就涨了一倍多了,大牛市就是这样,钱好像来的很容易,后面发生了5.30,很多股票连续跌停,我当时抄底了,可惜后面又吃了两个跌停,我记得是最低点割肉的,人性的恐惧在我身上演绎的非常到位,那天正好开会,没想到股市就反转了,错过再次买回的机会,只能捶胸顿足了,5.30后还有一波最后的牛市,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可以到8000点,我当时也满仓了,2006年最初的入市资金只有3万左右,到2007牛市顶点附近,赚的钱和追加的资金总市值达到了10万左右,一天波动就几千块,而当时一个月工资也就几千,后来市场转熊,记得就一个星期,连续几个跌停,直接将10万腰斩,算算投入进去的资金,最终还倒亏一万,牛市混了个寂寞,新手就是这样,刚开始小投入,到了牛市后期还贪,反而仓位很重,只要转熊后,短短几天,就能将前期一两年的利润给亏完了

    2006-2008这一轮过后,很长时间没有去看股市,也躲过了后面很长时间的熊市,知道2014年开始又开始关注股市,之后经历2014-2015这一轮历史上的有一次大牛市,这一次牛市好像起于券商可以融资融券加杠杆了,很多人抓住了这波杠杆资金推动牛,这次牛市来的非常猛烈,一直上涨到5000多点,差一点突破07大牛市的6000点,最终国家查配资导致牛市轰然倒塌,很多玩配资的,多年财富,一朝清零,2014年的时候我玩的是网格交易法,高抛低吸,这个好像是受了论坛中一个数字哥交易记录的启发,然后想到的,找了一只冷门股江苏阳光,在这个股票上高抛低吸赚赚了30%,当时投入也少,只放了3万,随着牛市的深入,大家都知道牛市来了,但发现很多股票都涨了几倍了,不敢买,于是翻了一遍股票找一找还在低位的,其实牛市中都是好股,优质股,最有性价比的先涨,最后才涨的,一般是人家看不上的,没什么吸引力的,我但是找到了山河智能,看着好像是个圆弧底,这会我吸取了上一轮牛市的教训,投入重金大概20万在这个股票上,不管其他的股票怎么涨,我就抱着这个股票,不涨不走,这个股票真的很让人着急,涨的非常缓慢,但在牛市末期也突然爆发了,短时间内涨了一倍,这次我20万资金翻到了40万,这个时候好像牛市还有一段,我继续寻找比较低位的,发现券商好像涨了一波以后,一直在高位盘整,幻想着再吃一波券商,但事与愿违,很快国家查配资,市场转熊,市场从5000点跌到了4000点,很多这一轮才进来的股市小白都觉得这次只是技术调整,还是会奔着8000点去的,但我有了上一轮的经验,知道止损逃命的重要性,关键当时已经领悟到了,如果头部海量套牢盘超过一两周,这些套牢盘就会凝固成为巨大的上升阻力,形成头部的概率就非常高了,然后那是提倡为国接盘,国家也开始出政策救市,股指都能几乎连续跌停,然后一救市,那天记得很清楚,机会所有股票开盘全部涨停,然后有些股票支持不住开始打开涨停,打开的越来越多,我看着不妙,在自己的股票快打开涨停的时候,全部轻仓,然后决定退出股市,这次结局比上次好,20万本金,还有10万的利润,当时和同事说,赶紧走吧,股市要走熊了,当时他们还不相信,后面股市从4000多点,再一路跌到了1800点
    上面1800点写错了,从2015年6月的5178点一直跌到2016年2月的2600点,半年多时间指数腰斩,然后开启了一轮结构性牛市,主要是代表50指数的大块头,从2016年2月一直涨了2年直到2018年2,原因无非是上一轮牛市,这些股票涨幅不大,从股市中退出的资金需要找到新的投资对象,上证50性价比高,处于低位,再次期间代表散户的中证500和创业板几乎不涨甚至还下跌了,形成了所谓的机构跑团50的一九现象,机构抱团的少部分股票上涨,其他股票继续跌跌不休,股市的一个特点就是资金高低切换,上一轮比较牛的股票,在下一轮一般表现不好,而上一轮没怎么表现的,在下一轮有很大可能会再次辉煌,单一轮风格的切换可能需要5年左右,然后到2018年,上证50也涨到头了,导致几乎所有的股票在2018年年头跌到了年尾,2016-2018结构性牛熊结束
    这一轮我开始全职炒股,系统的学习了各种技术分析,开始的时候还是使用上一轮的成功经验高抛低吸,后面发现刚开始是赚钱的,但是只要股市进入一次中级调整,之前赚的都要退回去而且还亏点,这一次加强了技术图形的选股条件的设置,然后为了减少个股风险,分散到了三五只股票,结局还是不妙,其中一大半赚的钱,不如某只不好的股票亏损的,在2018年这种方法进化到了指数基金,让我扛过了2018年,因为指数比个股风险小多了,指数有底,个股不一定的,而且指数的交易手续费低
    这一轮高抛低吸方法效果不好,继续前进,此时对各派理论都有涉及额,其中看到了一本通过K线分析来研究主力行为的,从作者的描述看来好像结果不错,于是下功夫研究,所谓的裸k,量价关系,主力意图什么的,居然也学着重仓搞了一只股票,天和防务,刚进去的时候肯定是赚钱的,想翻个倍再走的,没想到最终跌破成本线15%,心里开始没底,因为止损是当时的铁律,止损走了,这次损失还是打击到我了,事后看,如果不止损,后面还要腰斩,当然再果断时间,这个股票在2019年那轮牛市涨了6倍,之后总结经验,以后坚决不重仓,分散多只股票,这样止损不心疼,而且想通了,资金管理的方法结合趋势跟踪的思想,在2018年时,我已经想通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操作体系,但是记得当时小批量介入,过一阵子就被市场踢出来了,整个市场几千只股票,满足技术买入条件的只有几十只
    2016-2018年那段,因为股市没有多少收益,想想看能不能去做做期货,于是开了期货账户,因为感觉期货风险大,采用了日内交易,发现日内交易需要紧张的操作,于是利用自己开发的程序实现了自动交易,和量化策略的编写,测试,最终系统成熟上线了,也是一上来效果不错,一个月就赚50%,量化模型的测试数据只有三五年在某个品种上效果不错,但是在某些品种上效果不行,而且对波动幅度和手续费要求很高,对资金量也有要求,不能太多,不然滑点太大,终于在后面机构月产生了亏损,因为在内心中也没有真正确信这种方法一定能挣钱的逻辑,还有这种方法对品种和资金量的限制,后面就放弃了,这时2018年股市跌得很低了,于是目光有转向股市,觉得股市赚钱的确定性要强很多,于是总结了之前各种交易经验,形成了以趋势跟踪为内核,以资金管理为要点的新的技术操作体系
    现在想来2014-2015那轮牛熊属于大牛市,然后2016-2018这一轮其实还是熊市背景中少数机构资金导致的抱团结构牛市,其实赚钱效应不高的,直到2019-2022这轮牛市才是真正的一轮全面上涨的小牛市,赚钱效应爆棚,2019年这一轮是以价值投资为倡导的各种核心资产的牛市,外资也在这一轮不断买入,据说美的集团都被外资买到上限,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各种茅轮番上涨,贵州茅台从500多涨了四五倍,一直涨到2600左右,随着贵州茅台在2021年2月到顶,沪深300指数基金跌到现在,总回撤达到35左右,接近2018年回撤,期间涨幅最大的还是创业板指数,从1200点一直涨到了3500点,接近2倍的涨幅,而上证指数只是从2400点涨到了3700点,只有50%的涨幅,严重落后于创业板,创业板这么牛主要是出现了宁德时代这样的超级大牛股,最好宁德时代市值超越了茅台成为了宁王,2019年这一轮上证指数涨幅不大,很多银行一直在低位,所以最多算一轮小牛市,之后2021年到现在就是一轮小熊市,很多价值投资者因为没有出现全面泡沫基本很少有清仓离场的,历史容易总结,未来总是在迷雾之中,也许新一轮的牛市真正酝酿之中
    在这轮牛市中,前一轮总结的技术体系发挥了效果,2019年整体收益14%,2020年整体收益40%,如果一致坚持这套体系,2021到现在回撤估计不会很大,这套方法需要比较大面积上涨趋势,才能奏效,而2019、2020就符合这种特征,2019指数涨了很多,14严重落后于指数,主要还是趋势跟踪要涨一段才跟上去,很多价值投资或者基金2019年收益率很高,是因为2018年时候其实也一直在里面,亏损也很严重,算上2018年的亏损,其实2019年收益不会很高
    关键是这个时候我也注意到了这套技术体系的一个关键弱点就是持续性比较差,比较依赖牛市,下一次牛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此时因为茅台的高光表现,价值投资被封神了,但斌,张磊,林园,张坤等都引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于是一批股市新小白,借道基金,开始了疯狂基金抱团操作,终于把核心资产炒出了很大的泡沫,当时我为了解决持续性问题,开始学习价值投资,看着当时很高的估值实在下不去手,我好像是2020年10月左右开始决定改变风格的,当时正好是一轮价值投资的顶点附近,刚开始学必然会犯很多错,而且是这么大的风格切换,但是后面投资的时间还有很长,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获得了投资的可持续的信念,希望这一轮牛熊好好总结些,让自己的体系更加完善,在下一轮牛市中能有很好的收获
    市场整体牛熊状态对于投资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就是时机对于投资非常重要,最重要的当然是选择到正确的股票,但是买卖时机非常重要,绝大部分股票都会收到市场整体牛熊的系统性影响,系统性的风险和系统性机会产生的信号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当然这种信号是几年一次的大的信号,看整体估值是个基础,看各个板块的趋势发展虽然属于技术层面但是却很有用,所以技术投资中必然包含了投机成分,因为有个时机选择问题
    正确的对象和正确的时机的占比中正确的对象至少占6-8成,不同的市场背景下,采用的策略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整体估值在低位,也就是熊市区间的时候要倾向于投资为主,价值投资为主,主要看股票的品质,因为此时估值比较低,好股票,好价格同时具备,要重仓,集中持有,长期化,整体估值到了高位,也就是泡沫区间,从价值投资个股中逐步兑现出来的资金要分散扩大趋势跟踪策略的比例,分散化,短期化,因为随着系统风险的积累,随时面临着系统性下跌风险,趋势跟踪策略在逃顶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如果市场估值向更高方向的泡沫反正,趋势跟踪依旧可以吃到一波红利,最坏的情况,也可以保本出局,退出的资金,再次介入主要看个股估值,如果估值还是不够便宜,但有少许趋势性机会,可以少量参与
    所以比较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就是3-5年,也就是一轮系统性的牛熊区间,在熊市低估区域按价值投资以基本面为重点选股,选股的时候考虑的是这个企业十年的发展情况,第四轮牛熊(2019-2022)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在泡沫区间切换到了价值投资策略,虽然不是泡沫的顶点,也是在泡沫区间,当时还是应该以趋势跟踪策略为主,目前到了低估区域,其实就应该以价值投资为主,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人擅长做纯做好一种风格,把一种风格演绎到极致,自己还是采用两种风格混合的模式,也就是价值投机,以价值投资为主的模式,其实价值投资中逃不开时机的选择,比如巴菲特的别人恐惧时候贪婪,价格安全边际什么的,既然已经有擅长的技术系统了,没有理由自废武功,应该可以融合起来,取长补短
    价值投资善于抄底,趋势跟踪善于逃顶,当然这种逃顶不是个股的逃顶,个股逃顶没什么好办法,这里逃顶是系统性风险的逃顶,而且是几年大的系统性风险的逃顶
    就算是这种逃顶,持有的价值投资个股也可能最终逃不了顶部,但高估兑现的资金,不能轻易的再使用价值投资策略了,如果价值投资个股最终剩下的部分没有逃脱就只能一直拿下去了,类似巴菲特的可口可乐
    股市的竞争非常激烈,要胜出只有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一般擅长基本面的,再采用技术面的比较少,而采用技术面的,大部分都没有动力去深研基本面分析,但最终的市值公式是每股收益*估值倍数*数量,每股收益靠基本面分析,这个是基础,是最重要的,而估值倍数不能忽视,即使是同一个股票,估值波动的范围可以非常大,足以影响整个投资结果,而数量就是资金管理,在前两者做好的基础上,资金管理做的不好,最终结果也会差很多,这三者虽然都不能做到一流,但是做到80分以上就可以了,这种全面也是一种竞争优势,竞争就要差异化,既注重基本面分析,也注重技术面分析,还注重资金管理的运用,这才是综合全面的一条独特的道路
    本轮牛熊策略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策略切换的时机不对,切早了,当时在整体高估区域是不能切换到价值投资的,而是应该以防范风险为主的趋势跟踪为主,不过不提前,在底部区域也没有能力施行价值投资策略,下一轮牛熊应该能做的更好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开贴讲缠论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08 11:05:32  更:2022-05-12 16:49:13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