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 -> 正文阅读

[股市论谈]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第8页]

作者: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满仓股基14个月,12个月正收益,月均4%,超过长期存款利率10倍。    
    大概,这就是牛市。    
    大概,会有后半段。    
    卖飞痛苦吗?
    例如年前清仓的519736,卖出后至今大涨,WC任期回报目前也高于HS和YH?
    答案是,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这跟我的第一波股基获利有类似的地方。    
    2018年底收集到便宜筹码(成本2650上下),但这是人生第1次投资浮亏,实在难捱。    
    终于在2019年初2950上下清仓,获利10%左右,但后来沪指一路涨到3200以上。    
    当时的想法是落袋为安。    连续浮亏半年多,我太需要确定性地赚到第1笔钱安慰自己。    
    指数近谷底,股票要长持,国运大趋势,这些道理,都抵不过对短期浮亏的恐惧。    

    这次卖完后,行情继续涨,出于贪婪,追高再次买回,回调时又清仓,把收益还回去。    
    不敢再追高,于是想求稳——满仓债基,好歹拿到年底,又有了10000多的收益。    
    19年底20年初再次满仓股基,并且基本拿住,是因为有操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加持。    

    最近这次清仓519736,主要目的是保住收益——人生第1次投资获利近50%。    
    高人们大多认为春季有一波行情,我却最在意洪灏预测的2900的低点。    
    我宁愿错过这波行情,也要尽量减少回撤——20%的幅度不是闹着玩的。    
    2018年的地狱行情中,519736回撤15.99%,HS总体回撤0%,YH8%。    
    但是这次长了经验,清仓519736,但大部分换成HS,小部分换成YH。    
    操作的思路是大跌能保底,大涨能获益。    
    毕竟,理财的第一原则是不亏或少亏,而不是大赚。    

    等到总收益高到一定水平,承受能力增强,或者2900阴影消散,会考虑买回519736。    
    日常账户改名战略储备账户,基本就是给519736预留的。    
    先确定地保本存利,再徐图大赚。    
    在市场面前,早已不敢贪婪。    
    浮盈100%前,很可能控制不好,心狂跳。    
    避开高收益但高回撤的基金,或许是好招。    
    用确定的收益投这些基,纯赚复利,甚妙?
    挺不过当下,未来再美好,终归飘渺。    
    一般来说,市场趋势一旦开始,就将沿着一定的轨迹,在一定的时空里运行到极致,然后再反转。    

    洪灏著《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预测》第5页
    失去估值的锚,在一个流动性充足的市场里,预期将离基本面越来越远,最终泡沫化。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市场并非像央行官员所说的那样是不存在泡沫的。    只要人性贪婪、未来不确定、流动性充足这三个假设条件成立,那么最终市场必然泡沫化。    在市场泡沫化的最后阶段,市场参与者必须不断地衡量保持仓位的预期风险和潜在收益。    由于在泡沫化的后期阶段,价格严重脱离价值,更高的市场价格出现的概率在迅速下降,所以市场价格也必须不断上涨,甚至直线飙升,来补偿市场参与者留在市场里要承担的风险——直到泡沫最终破灭。    这就是我们在2015年6月观察到的中国A股市场泡沫化最后阶段的情景和交易逻辑。    可以看到,上述市场泡沫化的三个假设条件是很容易成立的,因此,市场必然泡沫化。    与理性预期学派的结论相反,市场的泡沫是可以预测的。    

    ——洪灏著《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预测》第16页
    2021-02-02,30存转组合(2020-09-01建仓),跑赢存款首超10%。    
    已过战略亏损期?反正要傻呆,但心理验证期已结束。    

    行稳致远,勿惧勿贪。    
    重要节点,记录留念。    
    在牛市中采用保守的投资策略看起来是不明智的,这会让短期业绩不那么精彩。    但是如果将这种策略深入骨髓的坚持,那么因为回撤极少,最终收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战争拼到最后比的不是进攻的犀利而是防守的严密,投资亦然……

    ——价值十一年
    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做投资?很好,问这个问题本身就代表离成功投资的终点走近了一步,尽管可能终点在很遥远的地方。    我经常这样回答: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其实就是八个字: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但这八个字要做到却并不容易,做到即意味着你可能成为那4%拥有优势的人。    

    ——价值十一年
    @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2021-02-03 19:09:44
    在牛市中采用保守的投资策略看起来是不明智的,这会让短期业绩不那么精彩。    但是如果将这种策略深入骨髓的坚持,那么因为回撤极少,最终收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战争拼到最后比的不是进攻的犀利而是防守的严密,投资亦然……
    ——价值十一年
    -----------------------------
    在我眼里,HS是我持仓的最保守的明星基金经理。    
    由于疫情爆发后降低总仓位并持续重仓地产,去年的业绩远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代表基金评级在支付宝平台降成4星,在微信平台降成4星半,去年是他的受挫之年。    
    我反而更加看好他,把WC仓位主要调给了他,就是看重他重视回撤控制的保守性格。    
    我不在乎短期的高业绩,况且519712去年37.23%的收益,在我看来已经是够高了。    
    又稳又快,本就是一对矛盾。    因为必须有取舍,我选择稳健。    

    媒体信息和评级标准,是针对大众口味的,短期博眼球,是它们的第一追求。    
    越是大众化的媒体,越是标题党,越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越会抓住大众(散户)心理。    
    自己搜集信息,放长眼光,争取看够一个股市周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敢独立思考,能独立思考,据说很重要,所以值得尝试。    
    泡沫的存在,和泡沫何时破灭,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股市周期循环的大致过程是:高点——>平地——>谷底——>平地——>高点。    
    一个完整周期,有2个低估期(1个向下1个向上)和2个泡沫期(1个向上1个向下)。    
    如果我理解正确,洪灏认为我们处于周期之末,也就是最后一个——>的位置。    
    这么说来,我是在第二个——>位置入市,在第三个——>位置清仓又满仓。    
    大概,是幸运的。    
    因为,虽然傻呆策略不看重择时,但在不同点位入市,对新手承受力的要求大不相同。    
    如果在第一个——>位置入市,很可能早就承受不了大幅浮亏,最终彻底退出股市。    
    如果在第三或第四个——>入市,很可能一直获利,得不到适当教训,结果未必好。    
    上面的周期大致7年一个轮回,在上行阶段满仓,比在下行阶段满仓,获利概率高很多。    
    相应地,依据这个周期跨度进行趋势投资,确定性较高。    
    最多等待半个周期,也就是3.5年,只做上行期,成功率更高。    
    这个思路,可能更适合指数基金。    

    当然,周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轮回。    
    国运大周期上行的趋势中,7年股市周期的底部大概率是不断抬升的。    
    有优秀主动基金经理选股控仓,在7年周期的下行段,也可能少亏甚至获利。    
    傻呆策略,对主动股基的可行性,大概高于指数基金。    

    可以说,
    指数基金只做宏观,必须考虑宏观;
    主动基金依据宏观趋势选择入市时机,可增加中期获利确定性。    
    或者说,
    指数基金重在择时,
    主动基金重在挑基,择时是加分项。    
    如果能坚持7年定投,则都不必考虑择时,但收益会被拉平。    
    但一个严酷的现实,或经济学里的第三条逻辑,就是一个转型中的经济体即便可以做到在较短时间里就把传统产业的资本转到新兴产业里去,却无法做到把传统产业里淘汰的人力资源很快转到新兴产业里去。    事实上,由于很多社会因素(在美国,比如白人男性的高傲心理,公立学校的教育失败,以及青少年中间的厌学风气),旧产业的人力资源大体上是转不到新产业去的。    

    这就是美国的一个情况:一方面传统大工业,或单纯以大机器为基础的制造业将不复存在,造成蓝领工人大批失业,失去稳定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又不得不依靠外国移民或其他来源补充新兴产业聚集的东西海岸大城市的服务业的人力资源。    

    这样美国就有了社会认同、谋生方式、生存态度,甚至党派归属上截然不同的两拨穷人。    

    一个国家,两拨穷人,无疑是一场资本的盛宴。    

    它可以叫第一拨穷人(以前的白人蓝领)继续“消费”他们的优越感、正统感、归属感以及相关的福利,而拒绝接受任何带“社会主义”色彩(或自上而下式组织的)的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它也可以叫第二拨穷人因为缺乏优越感、正统感、归属感而接受全社会最低的薪酬待遇,在身份不全、社保不全、医保不全、社会圈子边缘化的状态下奋斗终生。    这一拨人如果想闹一闹平等,很容易就被另一拨扣上“社会主义”的帽子。    

    http://zhangxiaogang.blog.caixin.com/archives/241848
    2021-02-06
    总资产1159880.73
    总收益344982.38
    收益率42.33%
    盈亏平衡点2456.50

    沪指跌到2456.50前,大概率不出现浮亏。    
    50封闭组合(2020-01-08满仓)
    资产 779562.87
    收益 281562.86
    收益率 56.31%
    盈亏平衡点 2236.79

    30存转组合(2020-09-01建仓)
    资产 325355.55
    收益 36683.68
    跑赢存款 8.45%
    2021年业绩
    收益 59812.27
    收益率 5.54%
    年化收益率 56.17%

    沪指涨幅 0.67%
    跑赢沪指 4.87%
    年化跑赢 49.38%
    储备账户中去年2月7日买完的5支养老基,每支2000,一共投入本金10000。    
    现在正好持满1年,收益42.18%。    

    顺应趋势,真得很重要!
    没有所谓“基本面牛”,只有“情绪牛”“杠杆牛”“水牛”。    只要流动性状况有利,市场价格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偏离基本面。    2015年泡沫中的经历很好地教育了我们。    凯恩斯曾说,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可以比一个人保持偿债能力的时间更长。    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更加正确了。    许多人期待的“慢牛”,其实是没有数据证据支持的。    

    ——洪灏著《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预测》第178-179页
    美国类现金货币供应的增长在2018年末和2019年接近历史最低点,而这一低点曾与A股历史上的重要拐点相对应,也与美国的经济增长峰值相对应。    美联储在2019年下半年不得不放弃之前的缩表政策,否则美国经济将面临严重的通缩压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因此,美联储不太可能很快再次收紧货币政策,除非美国通胀率高得令人无法承受。    美国流动性状况的宽松,在过去往往有利于中国股市,时间上也与当时中国股市重要的转折点吻合。    这次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洪灏著《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预测》第179-180页
    价值投资原理,是长期复利的宽心丸。    
    周期趋势知识,帮助理解市场的中长期波动规律。    
    我是慢性子,要绝对避免短期思维。    
    展望未来,非生产性消费阶层的存在将继续为通胀和利率下降预留空间,一直到利率变成零为止。    虽然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但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因分配不均而导致的一批非生产性消费阶层,美联储无底线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全球指数权重的增加带来的外国资金流入等因素,将成为未来引发新的上升趋势的必要因素。    目前,850天移动均线仍然是上证指数运行的重要趋势线。    毕竟,即便是2015年夏天那个5000点的泡沫,也没有让这条移动均线突破3200点。    要形成一个新的趋势,上证指数的850天移动均线必须决定性地突破3200点——这也是迄今这条长期趋势线的历史高峰。    
    ——洪灏著《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预测》第247页

    注:上面的“目前”是2020年6月。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高明的投资目标应该是去击败那些制约我们未来发展的时间和无知的黑暗力量。    但从私人的角度来看,所谓最高明的投资,却是“抢跑”,正如美国民众充分表现出来的那样,要智胜众人,还要把坏的、贬值的残破皇冠抛给接盘侠。    

    ——洪灏著《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预测》第249页,转引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要保本,得知道自己下了多大的本。    
    目前总计投入85万,已兑出4.2万(收益1.2万),还余82万本金。    
    50封闭组合本金50万,没有兑现计划。    
    30存转组合本金30万,牛疯之前,计划至少拿到2024年1月。    
    战略储备账户名义投入7.24万,由于2.24万来自50组合早期收益,实际净本金5万,计划生活需要或牛疯时兑现,直至清仓,然后作为50组合的第3个分账户。    
    从论谈发言看,打新股还能赚钱,并且赚不少钱,说明股市还是供不应求?
    已经上市的很多股票不涨反跌,是不是说明它们不值那个钱,该退市,或成仙?
    自己没答案,要让基金经理把关,才心安。    
    2020年,GDP产出的流量明显小于还息流量。    
    不包括中央政府和民营非金融且非房企债务,还本付息规模就达46.13万亿元。    按上年底国民经济总债务以低水平5%利息率计算,仅付息规模就为12.8万亿元。    
    地方政府还本付息规模在6.78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包括卖地收入)的40%以上。    
    国有非房、非金融企业还本付息规模若按照到期率10%和利率5%计算,总还本付息规模在14.18万亿元。    
    房地产企业若按照8%的利率和20%的到期率,需要还本付息21.84万亿元。    
    居民房地产贷款按照5%利率和到期率5%计算,需要3.33万亿元。    
    以上任何一项都明显大于2020年GDP对比2019年的增加额约为2.5万亿元。    
    而且这种情形将在今后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的区间成为常态。    社融增量(或者M2增量)亦会长期远高于GDP增量。    

    有涯友可能会疑惑,全民苦干了几十年,为何政府、企业、居民各部门如今都负债累累?财富究竟到哪去了?
    实际上除了相当一部分资金外流以外,就是因为寅吃卯粮。    
    以日本为例,当年几乎所有国民都曾经坚信日本房价(或者至少是东京房价)永不倒,几乎瞬间就有钱爆买全世界并且民族自信高昂。    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透支了之后几十年的财富,而瞬间集中到那个高光时刻!
    可惜没有人在意当时表面的繁华仅是泡影!没有人在意当年畸高的股票、房产市值并不是真实财富!资产崩盘之后,所谓“失去的三十年”就是全体勒紧裤腰带还债之时。    由以前轰轰烈烈的全民借贷(过度通货膨胀),变成全民还债,必然造成通货紧缩;国民经济怎么可能再有好的发展呢?
    好容易苦熬到债务基本还完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还债阶段的同时,爆发了严重的老龄化叠加少子化危机。    债务的偿还没准还有尽头,可是人口的偿还期限可能会无穷无尽!

    http://bbs.tianya.cn/post-house-784684-3.shtml
    政府卖地,1次性收取70年的费。    
    政府花钱,1年花完70年的地钱。    
    这样的节奏,能撑到何年?
    大不了,借新钱还旧钱?
    老的借,少的还?
    利息也难还?
    印钱!

    出来混,总要还。    
    怎么还?谁来还?何时还?

    20多年前,竞争行业的国企,基本玩完。    
    留下天大的烂债,记在银行头上。    
    银行是公家的,债务剥给资产管理公司,当然也是公家的。    
    刚被执行死刑的籁氏,就曾主管这样的公司,可想而知,得多烂。    
    该死的银行没死,近些年反而赚个盆满钵满。    
    当年它们甩掉的包袱,可是好几年的央税钱,当然这是公钱。    
    当年总理说出地雷阵那样的绝话,是壮士断腕,也是没办法。    

    目前体量下,房价大跌,按揭必烂,银行注定完蛋。    
    政府想兜底,比上次兜国企的底,会难上加难。    
    为什么调控只能稳?
    因为涨了更难办,跌了也够残。    
    大概想着,以时间换空间,用通胀慢慢消化房价。    
    八成寄望小民们,别再跟风贷房款,背上重负。    
    小民炒炒股,买买基,大都不知道用杠杆,亏不死。    
    至于大款们,炒房炒股,政府不必考虑。    
    人家脑子好使,一般大赚,偶尔大亏,也承受得起。    

    其实,当领导很难,哈哈
    《21世纪》:你刚刚多次提到泡沫,那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泡沫的阶段吗?

    洪灏:绝对不是。    我们中国哪里有泡沫?沪深300、上证50、恒生国企指数的估值才十几倍。    尽管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估值在30倍左右,但也不贵,跟美股不太一样。    
    ……

    《21世纪》:如果我们抛开指数不看的话,你怎么看待今年A股的走势?

    洪灏:A股将呈上涨的趋势。    因为整个交易曲线正在抬升,所以股市也将走高。    一般来说,如果有人说将呈震荡的趋势,其实就说明他对股市也没有特别多的想法。    

    我刚才已经提到,整个市场重心正往上走,整个交易区间是在往上走,那么A股的指数应该也会是这个方向。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2-03/doc-ikftpnny3505071.shtml
    提醒自己,不要预测,也不要太在意预测。    
    关注高人看法,是为了增强持基信心和耐心。    
    拿住,拿稳,心在远方。    
    2021-02-09,总收益创新高,首超38万。    

    行稳致远,勿惧勿贪。    
    2021-02-09,50组合收益创新高,首超60%。    

    重要节点,记录留念。    
    去年12月初调仓后,2个月时间总收益增加15%左右。    
    由于复利效应,50组合累计收益从40%区间来到60%区间。    
    这当中,HS大约贡献1/3,YH贡献2/3,基本符合他们在组合中的角色定位。    
    涨这么多,可能又要调整一阵子,也可能再涨之后大调。    
    那就颠吧,已经习惯了,抗拒不了,就当享受呗。    
    不管怎么说,咱的坐垫又增厚了一层。    
    尽管明天才能看到今天的收益,但总收益应该能过40万这道槛。    
    而一年前的今天,总收益是4万。    
    傻呆策略,继续收效。    
    出口高点就在1-2月,房地产遭遇强力调控,因此不可持续。    我们猜测,1月高增的社融是最后的繁荣,不可持续。    中国的外需与内需在1-2月见顶,因此经济的顶点在1-2月,经济环比增速随后将明显回落。    为此,股债商品汇率等大类资产可能在1-2个月之内迎来拐点。    
    由于1-2月比较特殊,属于数据的空窗期,拐点的确认需要等到3月甚至到4月。    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市场仍然会延续之前的逻辑:股市和商品相对较强,债市相对较弱。    然而,从现在开始,我们建议对股市和商品要开始战略性防守,对债市特别是长债要开始战略性进攻。    随着数据的一步步确认,市场的拐点会进一步清晰。    

    http://weizhichao.blog.caixin.com/archives/242086


    2021-02-10,总收益401,033.30创新高,首超40万。    

    重要节点,记录留念。    
    总资产 1,217,931.65
    总收益 401,033.30
    收益率 49.09%
    盈亏平衡点 2451.60

    沪指跌到2451.60前,大概率不出现浮亏。    
    50封闭组合(2020-01-08满仓)
    资产 821,227.19
    收益 321,227.18
    收益率 64.25%
    盈亏平衡点 2225.32

    30存转组合(2020-09-01建仓)
    资产 339,465.02
    收益 50,793.15
    跑赢存款 13.16%
    去岁除夕,因为疫情,担心困在苏州,初二一早启程,驾车狂奔一天回家。    
    今年此时,傻呆在家,数数钱,吃吃饭,闲转转,只图平安。    
    账算完,迎牛年。    
    愿天佑中华,新岁平安;
    祝各位涯友,心遂所愿,牛年大发!
    依据可得数据,粗略反算一下519712非地产持仓收益情况。    

    近一年基金收益率35.32%。    
    近3份季报中,地产仓位分别是23.65%、24.76%和24.43%,平均24.28%;
    股票仓位分别是77.10%、88.99%和91.53%,平均85.87%。    
    其中地产仓位中,
    WK仓位分别是9.11%、9.62%、9.26%,平均9.33%;
    BL仓位分别是5.54%、5.95%、6.19%,平均5.89%;
    JD仓位分别是5.04%、4.90%、3.49%,平均4.48%;
    ZN仓位分别是0%、4.29%、5.49%,平均3.26%。    
    这4支地产股近一年涨幅分别是-1.1%、-8.71%、-31.84%、-17.00%,
    根据它们的仓位加权,合计涨幅为-0.10%-0.51%-1.43%-0.55=-2.59%,
    它们给整个持仓的贡献为-2.73%。    
    由此可算出,非地产仓位的收益贡献为35.32+2.73%=38.05%,
    除以非地产股票仓位即85.87%-24.28%=61.59%,得出非地产股票收益为61.78%,
    再乘以股票总仓位85.87%,得出剔除地产后的近一年收益为53.05%。    
    这是大致反算的结果。    
    事实上,由于股票仓位的中位数大概率高于平均数,剔除地产的“正常”收益大概率高于53.05%,属于正常水平。    

    重仓握有低估地产股,退可保底,进可大赚,挺好。    
    相反,如果HS追风换掉地产股,我会改变对他的看好。    
    依据可得数据,粗略反算一下519712非地产持仓收益情况。    

    近一年基金收益率35.32%。    
    近3份季报中,地产仓位分别是23.65%、24.76%和24.43%,平均24.28%;
    股票仓位分别是77.10%、88.99%和91.53%,平均85.87%。    
    其中地产仓位中,
    WK仓位分别是9.11%、9.62%、9.26%,平均9.33%;
    BL仓位分别是5.54%、5.95%、6.19%,平均5.89%;
    JD仓位分别是5.04%、4.90%、3.49%,平均4.48%;
    ZN仓位分别是0%、4.29%、5.49%,平均3.26%。    
    这4支地产股近一年涨幅分别是-1.1%、-8.71%、-31.84%、-17.00%,
    根据它们的仓位加权,合计涨幅为-0.10%-0.51%-1.43%-0.55=-2.59%,
    它们给整个持仓的贡献为-2.73%。    
    由此可算出,非地产仓位的收益贡献为35.32+2.73%=38.05%,
    除以非地产股票仓位即85.87%-24.28%=61.59%,得出非地产股票收益为61.78%,
    再乘以股票总仓位85.87%,得出剔除地产后的近一年收益为53.05%。    
    这是大致反算的结果。    
    事实上,由于股票仓位的中位数大概率高于平均数,剔除地产的“正常”收益大概率高于53.05%,属于正常水平。    

    重仓握有低估地产股,退可保底,进可大赚,挺好。    
    相反,如果HS追风换掉地产股,我会改变对他的看好。    
    牛年第一天,完善一下将来操作预案。    

    第一种情况:疯牛出现
    先清空储备账户,资金转入微信账户灵钱通和债基;
    然后赎回30组合本金(先519697后519732),资金转入微信账户灵钱通和债基;
    最后赎回50组合本金,2个分账户各留至少50万,本金转入储备账户,定投519736,作为第3个分账户;
    50组合3个分账户任何一个资产超100万后,超出部分转入30组合,买成519732。    

    第二种情况:疯牛不出现
    储备账户达到10万,清空账户,资金转入微信账户灵钱通和债基;
    30组合达到100万,赎回本金(先519697后519732),转入微信账户灵钱通和债基;
    50组合2个分账户任何一个达到100万,超出部分转入储备账户,买成519736,作为第3个分账户;
    50组合3个分账户任何一个资产超100万后,超出部分转入30组合,买成519732。    

    两种情况下,30组合最后都只保留519732,改名日常灵用账户,每月强制赎回金额超过工资,可考虑辞职。    
    这几天,又翻看了自己发的帖子、日记、收藏的文章和网络摘录。    
    内心再次确认,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复利,这要求精心选定之后的耐心持有。    
    短期收益率不重要,因为即使保持平均水平(年化15%),也可5年翻倍,已经够香!
    HS和YH都没经历过完整一轮牛市,但任期收益分别是25%和30%,不到3年翻倍。    
    回撤极低的情况下,这样的业绩,实属难得。    
    而且我幸运地撞上牛市,开了好头。    

    经过反复演算,得出上面的预案。    
    接下来要做的是执行——不折不扣的执行。    
    不需要关注大盘涨跌,也不需要关注收益的短期变动。    
    复利的三要素——本金、收益率和时间三者中,我只差时间。    
    所以,我只需要等待!
    多么痛的领悟……
    我打印的缘近H关于大盘预测的内容,仔细读了n遍。    
    多处细节跟洪灏的大盘预测非常一致。    
    某些逻辑跟15年前周金涛的逻辑相符。    
    经济发展阶段,依次经历实体经济繁荣=》房地产繁荣(城市化)=》证券繁荣。    
    股市扩容后,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可能改变股市剧烈波动的状况。    
    趋势奶爸所说的可能的最后一次股市疯狂,大致对应散户时代的最后一轮大泡沫。    

    周金涛所说的证券大繁荣的3个条件——实体经济大发展(5G、新能源?)、乐观情绪蔓延和股市财富效应显现——得到满足后,一个繁荣周期可能持续10年。    
    在此之前,处于大繁荣的起点阶段。    
    只看宏观,微观由基金经理操办。    
    只考虑长期,短期的确定性太不确定。    

    
    牛散和牛基近期的业绩分化,会长期持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自己永远操作不好股票。    
    缘近H全仓证券等大牛,一等4年多,目标赚15倍不带盖。    
    往事如风去年7月大赚后清仓,现在进场,要割新茬韭菜。    
    价值十一年一如既往地稳健,正减持2014年囤好的茅台。    
    能发大财的,都是大才,不论散户或机构,无一例外。    
    照镜子瞧自己,终觉,能紧抱基金吃平均数,就不赖。    
    就这点才,只能等待复等待。    
    学生时代结束后,经过近10年时间,2012年全职收入第1次超越兼职收入。    
    去年疫情期间,彻底停掉兼职工作,2020年理财收入第1次超越工作收入。    
    到2022年,理财收入能否稳定(5年平均数)超越工作收入?
    2018年小额练手,理财不足整年;
    2019年中额尝试,没敢大额满仓;
    2020年初50万满仓,后追加30万。    
    2020年,算是基本执行策略;
    2021年,才是完全执行元年。    
    长远规划,一定要长期执行。    
    理财和工作不同,等待就成。    
    而且,必须耐心等待。    
    初步规划2025年底辞职,
    不满50岁,还能到处玩?
    届时完全执行策略满5年,
    投基经验累计达到7年半,
    一整个股市周期基本走完。    
    2021-02-20
    4支主基当年收益分别是5.05%、14.04%、10.34%、4.80%,
    年化分别是36.87%、102.49%、75.48%、35.04%,
    还是牛市的节奏。    

    HS一前一后防守,YH居中冲锋,兼顾防守。    
    2900阴影消散或者收益翻倍前,WC先休息。    
    总资产1,182,388.74,总收益365,490.39(44.74%)。    
    当年收益82320.28(7.48%),年化收益率54.57%。    
    50封闭组合
    资产796,765.67,收益296,765.66(59.35%)
    当年收益56826.15(7.68%),年化收益率56.06%

    @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2021-02-20 08:51:28
    总资产1,182,388.74,总收益365,490.39(44.74%)。    
    当年收益82320.28(7.48%),年化收益率54.57%。    
    -----------------------------
    看错,更正如下:
    总资产1,195,153.13,总收益378,254.78(46.30%)。    
    当年收益95084.67(8.64%),年化收益率63.04%。    
    @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2021-02-20 08:57:26
    50封闭组合
    资产796,765.67,收益296,765.66(59.35%)
    当年收益56826.15(7.68%),年化收益率56.06%
    -----------------------------
    看错,更正如下:
    50封闭组合
    资产805,916.48,收益305,916.47(61.18%)
    当年收益65976.96(8.92%),年化收益率65.09%
    30存转组合
    资产332,022.65,收益43,350.78(14.75%)
    当年收益25509.71(8.29%),年化收益率60.54%
    累计跑赢存款10.67%
    优秀基金经理中,历史最大回撤40%以上的,不算太少。    这个回撤会让67%的收益归零。    
    WC、HS、YH的最大回撤分别是43.4%、26.69%、25.62%。    
    WC任期完整经历2015年泡沫破裂,HS和YH没有完整经历,所以这个数据不代表全部。    
    最大回撤通常发生在严重泡沫破裂之后。    
    目前,市场离大顶应该还有相当距离。    

    他们在2018年谷底业绩-15.99%、-0.42%、-11.04%,基本反映各自的回撤控制能力。    
    现在的周期位置,离下一个谷底似乎更远。    

    尽管两种极端回撤概率都不高,但我还是想求稳,所以让WC下场休息。    
    从2016年至今,是3人任期完全重合的阶段,业绩具有可比性。    
    用可得数据计算2016-2020年5年的业绩,WC年化23.2%,HS年化23.5%。    如果考虑风险收益比,当然HS更胜一筹。    
    YH同期年化27.3%,收益优势基本可以抵消回撤控制的不足,跟HS扯平。    
    比较完全重合的任期阶段回报,会更有意义。    
    WC比HS任期回报高,但WC比HS早任职1年多,而这1年多恰好是大牛市,导致二人回报水平显著拉开。    
    倒是YH与HS起任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任期回报明显高于HS,大概率体现更高一筹的操盘能力。    
    数据有价值,但完全看明白数据,费工夫。    
    自己算,和看别人算的,会少一层理解度。    
    若干年后,美国人会醒悟到,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新产业革命,却没有来得及为这场产业革命造就足够多的人力资源;也许,他们中间那些玩政治的人还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说自己本来是新产业创造者,但新产业带来的无数好机会,却被其他国家的人不声不响地“偷走”了。    
    ………………
    美国政治家乐于自诩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但它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不断发明,并不断将新的发明投入商业应用,它就会变老了。    

    http://zhangxiaogang.blog.caixin.com/archives/242504
    比如说大家都在上网,但上网如果只是社交,或参与某一些自己认同的群体,那么网络对社会团结与经济繁荣就不会有什么促进作用;网络仅仅是一块新的游戏(或打斗)场地。    
    或者,如果上网只是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不能用以扩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思想,那么上网者终其一生,所浪费的机会又将如何计算?

    http://zhangxiaogang.blog.caixin.com/archives/242504
    昨天回撤超3%,表明基金里白马多,据高人说长期看挺好。    
    好事多磨,好股也少不了回调,安慰住自己就好。    
    今年还剩6万收益,总共还剩34万,耐调。    
    连续3天总回撤6万(5%+),放在我开帖记录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不算极端。    
    不过,通过学习和训练,心态好了很多。    
    若不是老婆记录时惊叫,我没太在意。    
    靠选股赚钱,叫阿尔法;凭择时获利,叫贝塔。    
    价值投资重阿尔法,轻贝塔;趋势投资,大体是相反的玩法。    
    虽然三杰都主打阿尔法,但HS看重估值和长线,YH倾向价值观和商业模式,WC擅长周期和成长。    相应地,业绩波动性依次升高。    

    当红一哥ZK,偏向选好股卧倒。    
    真是狗有狗招,猫有猫道。    
    凡人,跟紧高人,就好。    
    2020-12-12调仓后,第一重仓基519712和第二重仓基519772表现如下:
    最大回撤分别是3.66%和7.40%;
    最高收益分别是10.19%和25.73%;
    当前收益分别是6.15%和16.42%。    

    稳健和高产,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那就求稳,不亏才有未来的复利。    
    宁做厚壳慢爬的乌龟,不做裸奔快跑的兔子。    
    当然,跟同行比起来,HS可以说是金甲快龟,YH算得上银甲玉兔。    
    2020-12-12分账调仓后,给他俩配的仓位是:
    519712,40万,单账户;
    519772,27万,单账户;
    519732(20万)和519697(10万)共账户。    
    想法是,HS前后重甲藏锋,YH居中轻甲长矛,组成全装甲队列,直到收益翻倍或者单一账户达到100万,再考虑WC入队。    
    即使100%收益,看似很高,回撤50%,就会归零。    
    想要复利,就得走稳。    
    目前的本金,只要拿稳,平均收益即可超过工资收入。    
    只要拿住一个股市周期(5-7年),收益即可超过2倍工资。    
    昨天又回撤2万多,心情倒挺平静。    
    今年两个月没过完,收益3万挂零。    
    比去年这时候,更是多出了30万。    
    赎回之前,所有一切都是浮亏浮盈。    
    高买低卖,做差价,行不行?
    也曾试过,已证明,没那能。    
    现在沪指3564,离洪灏预测的2900远着呢?
    不打算短期卖出,就别浪费感情。    
    准备启程,赴山宅,赏雨听风。    
    回来后,还得劳动把钱挣。    
    直到,理财目标达成。    
    即使今年出现2900的低点,也未必是灾难。    
    相较前年的2400和去年的2600,底部仍在抬升。    
    以底部计算,年化收益仍然大幅跑赢存款;
    若考虑基金超额收益,大概率更加划算。    
    揣着这个底限,适当戒除贪念,有利心安。    

    放长远看,向上的大趋势,并没被打断。    
    很多人担心少数票高估,多数票在冷宫,远非周期顶部的沸腾模样。    
    奶爸说,牛市上半场还没走完。    
    说不定,未来空间很考验想像力。    
    缘近H的12500以上,或许不那么遥不可及。    
    我不希望那一天到来时,欢庆的场子里,没有自己。    
    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本月交易结束,2个主账户都到重要时间节点。    
    2020-02-28,50封闭账户开始锁仓,当日收益8%;1年后,收益50%以上。    
    2020-09-01,30存转账户开始锁仓,当时跑赢存款-2%;半年后,跑赢4%以上。    

    如果满仓锁仓5年或10年,又会咋样?
    我相信时间的力量,也相信专业的力量。    
    2021-02-27
    总资产1,121,249.33,累计收益305,416.61,累计收益率37.44%。    
    50封闭组合资产754,424.61,收益254,424.60,收益率50.88%;
    30存转组合资产312,630.73,收益25,024.49,跑赢存款4.21%。    

    当年收益22246.6,收益率2.02%,年化收益率12.12%。    
    本月收益-42081.21,为2020年1月满仓以来的第3个浮亏月份。    
    近期出现满仓以来最大回撤金额96682.29。    
    但由于资产总量增大,回撤幅度9.94%,尚低于去年3月和9月的回撤。    
    循序渐进,随着收益扩大加仓,有助于稳住心神。    
    如果一把梭120万储蓄,一下子亏掉全年工资,很可能杀跌离场。    
    总体盈亏平衡点2553.17,安全垫厚度955.91个沪指点位;
    50封闭组合盈亏平衡点2325.74,安全垫厚度1183.34个沪指点位。    
    即便沪指跌到2900,总体还会有13.59%的浮盈,跟存款比仍然够香;
    在此极端情况下,50封闭组合浮盈24.69%,依然灰常满足。    
    30存转组合在3450点建仓,还需要50组合扶持,年内能结束战略亏损期,就算不错。    
    向上的大趋势下,最大的风险是踏空。    
    本论谈超级散户又见小包子,实盘记录了2016-01-01以来的收益情况。    
    我算了一下,迄今5年零2个月,他在动用融资(加杠杆)的情况下,收益184.09%(从177.3万增值到503.7万)。    
    同期,我看好的基金收益如下:
    519712 141.45%;519732 185.79%; 519736 210.73%;
    519772 143.3%(2016-11-11成立)。    
    此间,经理均未更换。    

    时间自由最大化的稳健高效理财,优秀股基是不二选择;
    本金达到一定数额,可以实现财务自由(收益稳定超越2倍支出)。    
    本论谈《记录一个1996年入股市的新疆人的股市财富故事》帖主,1996年入市,2016年1月1日起记录收益情况,截至昨天,资产从233万增值到700万。    
    假如中间没有加投,5年零2个月,收益200.43%。    
    记录期间跟上帖相同,收益大体相当于交银三杰平均数。    
    上帖中的又见小包子,至少2006年就已入市。    
    即便我天赋不亚于这两位散户高手,但我怎么学,也难能在几年内追上他们的收益水平。    
    等我学个差不多了,几年的时间成本已经搭上,届时人老珠黄,估计连勇气也会下降。    
    幸好有基金可用,可以不太费力,及早开始获取不明显低于散户高手的稳健收益。    
    这意味着,货币宽松的敏感度已经发生了质变——由大放水的量变带来的质变。    放水带来的通胀预期效应已经超过了需求刺激效应,也就是放水越多,由于通胀预期这个“心魔”引发的焦虑,投资者不仅不买长端国债,还会抛售国债,进一步引发长期国债利率攀升。    而攀升的利率又进一步提高了通胀预期。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正反馈过程。    

    这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http://zhaojian.blog.caixin.com/archives/242715
    下周开学,尝试远离市场,等到暑假再看账户。    
    只是,不知道这次尝试能否成功。    
    但不尝试,永远不会有答案。    
    手上110万左右的基金,满仓锁仓未动的金额:
    2年以上的,3万;
    1年以上的,29万(另有23万分账,可视为锁仓未动);
    6个月以上,22万;
    3个月以上,34万。    

    满仓不易,锁仓更难;
    只因为,无知、恐惧伴贪婪。    
    虽已稳步加仓和分账,
    心中偶尔,仍起波澜。    
    行稳致远,且学且练。    
    定要把上面的时间,逐个长延!
    最近多次反思年前清仓519736的操作。    
    我纠结于2018它15.99%的回撤,是否过于苛刻?
    扳回这个回撤所需的正收益是18.91%,看起来不很过分。    
    综合看来,WC做周期和平衡的能力挺强,高回撤的原因是长期高仓位。    
    然而,长期高仓位,就是少择时,重阿尔法轻贝塔,似乎是长期高收益的不二法门。    
    这次清仓,出发点是调入519712保收益,应对可能的2900点阴影。    
    其实,这违背了不择时即满仓锁仓的策略,是严重的原则性错误。    
    那么,如何改正这个错误?
    如果现在买回519736,则构成频繁调仓,也是违背满仓锁仓策略的严重错误。    
    难不成要以新的错误,去更正旧的错误?
    合理的操作,似乎是在切实证据表明519712基本面出问题之前,继续锁仓不动。    
    一直等到预案中的节点出现,再接回519736,好像更契合满仓锁仓策略。    

    频繁操作是大忌。    
    短期接回519736,会进一步提高操作频率,是大大忌,错上加错。    

    严格执行策略,才能收获预期的结果。    
    策略就是满仓锁仓,必须严守。    
    硬寨已经结好,只欠傻呆静待。    
    投基时间越长,越体会到管住手的意义。    
    小聪明就是小聪明,甚至不如一傻到底。    
    就要基金收益,只要基金收益,应是投基最高境地;
    就甭想通过择时或调仓,获取超出基金本身的收益。    
    为何不想透,跟基金经理比,自己是老几?
    年化20-30%,甚至更高收益,还要咋的?
    管住手,就能赚,就能躺赚。    
    多么痛的领悟!
    今年以来,4支主基收益-0.61%、4.18%、3.35%、-0.27%,年化-3.37%、23.12%、18.53%、-1.49%。    
    表现弱于长期业绩水平。    
    电脑上收藏交银网页,点鼠标即可看到数据,不必打开手机账户,挺方便。    
    4支基的长期年化收益率21.73%、32.91%、26.73%、22.17%。    
    考虑它们的仓位,整体加权年化收益率25.89%。    
    照此计算,到第二、三、四、五年累计收益率58.48%、99.51%、151.17%、216.20%。    
    在复利的作用下,10年10倍。    
    哪怕只做到50封闭组合满仓锁仓,2030年底就可能增值到750万。    
    当然,每年收益率会波动,学会承受就是了。    

    傻呆版金融工程
    市场已涨两年多,最差的沪指也涨40%以上,周围人关注股票的在增多。    
    上午聊天的一位股民/基民,尽管比我新很多,但自信心很强。    她看了理财视频课后,就敢于自选股票,而且对自己的选择很确信,反复说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如果市场保持上行趋势(大概率),赚钱效应进一步显现,疯牛到来的可能性,不容小觑!
    个人感觉,有周期律配上人性,疯牛不会灭绝。    
    一位要好的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一直从事餐饮业20多年,从饭店学徒到承包人、合伙人,最后单干,购房多套,豪车2辆。    
    前年转行,与人合伙做建筑承包。    尽管一如既往地勤劳,起早贪黑,仍然在一年内亏掉100多万,最终放弃,重新做起餐饮。    
    不经过学习和训练的信心,是没有基础的。    
    挑战职业人士的饭碗,往往不会有好结果。    
    10000学时,似乎是难以绕过的门槛。    
    对大盘短期走势的关注,越来越少。    
    节后回撤10万+,竟然没影响情绪。    
    要知道,一年基本工资,不到这数。    
    两年前,千八百块波动,都影响睡眠。    
    通过训练,完成蜕变,是心愿。    
    本金越多,越追求确定性;
    守住不亏底限,才会坦然。    
    学习越多,越感觉自己无知。    
    真正可作为操作依据的知识,少之又少;
    只有长期历史数据,可作为模糊的参考。    
    越是如此,越要依靠专业技能,减少折腾。    
    复利之路,简单到只需把握三要素:
    本金,110万持续满仓;
    收益,已确定3人4基;
    时间,不设限长期持有。    

    最大的变数,是调仓的冲动;
    这也是一年多来的训练方向。    
    去年初首次满仓,坚持了50天;
    去年2月底调仓锁仓,坚持了270天。    
    去年12月初分账调仓再锁仓,迄今90天;
    这次锁仓,最大改变,是制定了详细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上次调仓,虽有预案,但不详细;
    也是因为,学时不够,没有谦逊到不去择时;
    多多少少,也跟首次大额获利后,心理准备不足有关。    
    当前的预案,综合考虑长期收益、股市周期、基金配置;
    同时兼顾生活需要、日常现金流和心理承受力,更有利于坚定执行。    

    预案是细化的策略,且看能执行到何种地步。    
    单日回撤40033.64(3.58%),近期累计最大回撤140477.53(11.53%)。    
    50封闭组合累计收益222842.49(44.57%),盈亏平衡点沪指2366.61;
    总合收益261621.40(32.07%),盈亏平衡点沪指2590.60。    

    这就是市场,能大跌,也能暴涨;
    按年算,指数远在去年底部上方。    
    这就是好基,长期会涨,还能跑赢市场;
    50封闭组合建仓成本2900左右,14个月仍然跑赢沪指500点;
    如果不手贱,会更多赚,甚至多到手痒。    

    上行周期的假摔?
    净瞎猜。    
    寨够硬,继续呆。    
    今天估计回撤2万,节后累计回撤16万,挺练人。    
    沪指离洪灏首席预测的2900还差不少,需要继续挺着。    
    去年3月23号,收益跌成近两年唯一的负数,也挺过来了。    
    如果当时没挺住,就没机会在去年7月单月收益8万(14%),
    也不会连涨5个月突破20万,更不会2021-02-10达到40万高点。    
    哪怕40万+只维持了1天,在不久的未来,也会再被超越,成为低点。    
    按我的算法,如果沪指跌到2900,将进一步回撤15万左右,收益剩余10万左右。    
    仍然比存银行强很多,关键是手里攥着筹码,不会踏空行情。    
    股票代表的优秀公司还在那,内心已不再被市场情绪左右。    
    昨天阶段回撤果然超16万,额度和幅度都创开帖以来新高。    
    这是复利效应的反面——资产多了,同样的幅度,涨得金额多,跌的金额也多。    
    但从长期趋势看,收益的底部或顶部,都在上升,在周期上行阶段,会更加明显。    
    就拿50封闭组合来说,同样满仓运行(努力锁仓),
    去年股市底部对应收益底-0.3%,今年收益跌到这个数,对应沪指2400,可能性接近0;
    去年股市顶部对应浮盈24万,今年才过2个多月,股市顶对应的收益顶已超65%。    

    中期无忧,长期更踏实。    
    预案是资产翻倍前,零操作。    
    反正是闲钱,可等2年,3年……
    今年以来,4支主基
    收益-5.25%、0.27%、0.49%、-4.22%,
    年化-26.61%、1.37%、2.48%、-21.39%。    
    1522年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全面开启大航海时代,是西方人眼里近代史的开端。    
    1523年,明朝实施全面海禁,中华帝国从汉唐至宋元的开放时代结束,走向闭关锁国。    
    现在是2021年,500年的里程碑即将到来,想想挺有意思。    
    基于历史数据,所选基金,持有满2年,将不会再亏损。    
    这就意味着,任何时点的收益,都将低于2年后的低点。    
    照此推算,50组合2023-02-10及之后的收益,不低于2021-02-10的64.25%。    
    也就是说,50组合到2023-02-10的年化收益,大概率锁定在18%上方。    
    这个水平的5年收益是129%,10年收益是523%。    
    未来2-3年,大概率是牛市,长期收益会更可观。    
    底算好,心更安,拿住是关键。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开贴讲缠论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3:58:02  更:2021-08-01 08:25:32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