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股市论谈 -> 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 -> 正文阅读

[股市论谈]借基投股:傻呆理财实录[第10页]

作者:真诚谦逊有容乃大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1949年以来人口首降?人口第一大国即将成为历史?

    2020年,深圳的小学入学人数是下滑的!而且,2019年也是下滑的,其实已经下滑了两年。    
    在2020年入学的小孩,大概是2013-2014年生的。    我查了历年深圳的出生数据,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解释就是深圳的人口流失了。    
    而且还有其他数据为证:深圳的房租已经下滑两年多了,地铁人流量也少了,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用户数都在下降。    
    不论在富饶还是贫瘠地带,动植物分布密度总有限度。    
    人也是一种动物,不能完全脱离自然规律。    
    最难的事情:什么事情都不做。    
    最差的结果:唯一的坚持,只剩什么都没坚持。    
    满仓锁仓,一如既往。    
    在定投君公众号(定投从零开始)学习后,对去年底清仓519736又有了反思:
    长期投资的收益兑现,起码应当在牛市近顶部执行。    
    即使洪灏预测的低点2900到来,也只是阶段性回调。    
    为此清仓精选的优秀基金,严重违背满仓锁仓策略。    
    这不是收益兑现,而是学时不足,恐惧心理还很重;
    不过恐惧原因不是亏损,而是第一次收获的高收益。    

    只所以纠结于是否及早买回519736,是出于贪婪;
    是因为清仓后,519736表现继续优于调入的标的;
    其实,是想在杀高之后,再去追高。    

    收益是认知的兑现。    
    贪婪和恐惧,暴露认知缺陷。    
    满仓锁仓,收益的底限是基金长期收益。    
    违背原则轻举妄动,大概率降低底限;
    因为自己的认知,不可能高于基金经理。    
    目前持仓长期收益率25%,股基平均15%;
    想超越这2个底限,是出于无知的贪婪;
    要收获这样的收益,必须克服对波动的恐惧。    
    无论如何,先拿满2年,作为自己的操作底限。    
    重复一遍:至少2年。    
    今年以来,4支主基收益-1.48%、0.58%、0.70%、-0.92%。    

    总资产1094690.75,累计收益280989.29(34.53%),盈亏平衡点2562(沪指)。    
    50封闭组合资产737253.37,收益237253.36(47.45%),盈亏平衡点2338(沪指)。    
    30存转组合资产303874.02,收益18399.04,跑赢存款1.29%。    
    按03-31季报仓位算,近1个月,HS、YH、WC代表基收益2.95%、1.45%、3.32%。    
    HS看起来已恢复正常功力。    
    满仓16个月,12个月正收益。    
    中国公募股基平均收益是年化15%。    
    100万本金,10%、15%、20%年化收益对应的期末资产:
    第1年 110万 115万 120万
    第2年 121万 132万 144万
    第3年 133万 152万 173万
    第4年 146万 175万 207万
    第5年 161万 201万 249万
    第6年 177万 231万 299万
    第7年 195万 266万 358万
    第8年 214万 306万 430万
    第9年 236万 352万 516万
    第10年 259万 405万 619万

    复利三要素时间、收益率和本金,决定长期投资结果。    
    这当中,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能否坚持的问题;
    收益率可通过挑选基金实现,经过努力,有50%概率达到平均收益;
    100万本金对于许多城市家庭不是遥不可及,只不过更多地投在房产上面。    
    2021年是详细记录投基情况的第1个完整年份,也是完全执行满仓锁仓策略的第1年。    
    50封闭组合完全封闭运行,始终满仓锁仓,追求最大限度的长期(10年以上)复利。    
    30存转组合以收获本轮行情为目标,计划在高点附近分批清仓,作为生活备用金;
    清仓后,转入微信账号,货基、债基和股基(519732)搭配,可随时取用。    
    只有50封闭组合,适合严格按照N年复利表跟踪收益情况。    
    从今年起,每年底对照复利表,记录50组合实际表现。    
    争取50组合收益达到股基平均水平。    
    50组合目前47%的收益,是满仓16个月(1.33年)的结果。    
    5年存款利率4.2625%,是单利,需要11年。    
    5%是不错的稳健债基收益,需要8年。    
    从这个意义上讲,50组合绝对跑赢存款和债券,已是事实。    

    47%对应的收益率(复利)和期限如下:
    5% 8年
    8% 5年
    10% 4年
    14% 3年
    21% 2年

    今年不再涨,到年底属于优秀股基收益水平(2年年化20%);
    今明两年都不涨,到明年底属于一般股基收益水平(3年年化15%)。    
    未来两年,大趋势大概率是向上的,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踏空的风险。    
    对短期收益的关注,继续减少。    
    关注大趋势,争取赚确定的钱。    
    没能力,不贪多,达到平均数就知足。    
    坚持一轮周期,平均每年收益超越支出甚至工作收入,大概不是问题。    
    坚持两轮周期,平均每年收益超越两倍支出甚至工作收入,可能不是幻想。    
    Among the 30 institutions in Asia Pacific that have achieved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their Nature Index Share since 2015, the first 29 are in China;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 is 30th.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665-0

    成功投资有三条原则,第一和第二条是尽可能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条是牢记第一条和第二条。    
    但风险不等于波动,只有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才是风险。    
    低波动的货币类资产,长期贬值的风险反而是最高的。    
    货币基金和低风险债券基金,只适合作为备用现金。    
    合理价格买入的好股票,才是最佳投资标的。    
    优秀基金最可能帮助普通人做好这项工作。    

    划重点:波动不是风险。    
    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常常令人惋惜。    200多年前的苏格兰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泰特勒爵士(Sir Alexander Fraser Tytler)说过:“民主制无法成为一种行之久远的政治制度。    总有一天,公众会发现他们可以通过投票选出让自己从国库中得到实惠的候选人,那时民主制就终结了。    大多数选民会永远投票给许诺从公共财政里给予他们最多好处的候选人,这就造成了民主制因为松弛的财政政策而崩溃……”世界上最伟大的(民主制)文明,平均年龄是200年。    这些国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奴役到精神信仰;从精神信仰到伟大的勇气;从勇气到自由;从自由到富足;从富足到自私;从自私到冷漠;从冷漠到依赖;从依赖到奴役。    

    处在历史之中的人们,往往看不清自己的时代,看不清身处文明循环中的哪个阶段。    也许,多年以后回望这一年,人类终于会明白,自己身处的这个瞬间,历史正在发生巨变。    谁知道呢,大危机大萧条前的1929年,华尔街一片歌舞升平,而魏玛共和国的人民正陶醉在光怪陆离的前卫艺术创作之中。    

    http://www.eeo.com.cn/2021/0506/487197.shtml
    近1个月的表现,HS已超WC,在三杰中领先。    
    高手的反思和学习能力,大概率超越凡人。    
    对波动的免疫力,需要训练。    
    波动包括总收益波动,也包括单支基金收益波动。    
    去年经历10%+回撤,今年经历15%+回撤,都幸运地挺住了。    
    将来肯定会经历更大的回撤,这些都得接受。    
    每次挺过之后,免疫力或承受力都得到提升。    
    某种程度上,收益是对时间耐受力和风险承受力的奖励。    
    持续满仓锁仓,又满5个月,期间经历个人最大回撤。    
    但是浮盈始终20万+,所以比去年02-28起锁仓后曾转浮亏的头5个月,要容易多了。    
    收益安全垫,作用很明显。    
    因此,要坚持稳健原则。    
    回头看,50组合收益50%后就分成2基2账,还是操之过急。    
    如果按照原计划等到收益翻倍再分账,会更合理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学时不够,定力太弱。    
    下次分账配给519736,一定要等到50组合收益翻倍,或者分出的519712持仓满2年。    
    今年以来,4支主基收益-3.68%、-2.75%、-1.89%、-2.96%。    
    继续调整的节奏。    
    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自寻烦恼,不如出去寻花问草。    
    触摸过60%+浮盈,兑现过40%+收益后,对倍数以下的收益,已经兴趣不大。    
    反正没买在高位,甚至买在了低位,本金已无风险。    
    那就等着,就赚时间的钱。    
    总资产1,067,844.56,累计收益254,143.10(31.23%),盈亏平衡点2605(沪指)。    
    50封闭组合资产718,460.73,收益218,460.72(43.69%),盈亏平衡点2379(沪指)。    
    30存转组合资产296,711.63,收益11,236.65,跑赢存款-1.10%。    
    50组合在目前基础上实现资产翻倍,需要上涨39%,对应沪指4752。    
    在02-10高点基础上实现资产翻倍,只需上涨22%。    
    可能很远,也可能很近,瞎猜无益。    
    不同风格的基金,在周期的不同时段期表现各益。    
    不能指望通过主动调仓,在每个时段都踏准节奏。    
    只能通过拉长时间,取得优秀基金经理的长期回报。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519712在现经理任职的2016-20年5个完整年度,百分比排名分别是23%、23%、16%、14%、39%,每年都在中位数以上。    
    今年大概率不会跌到中位数以下。    
    长期收益大概率超过中位数(15%)。    
    519772在现经理任职的2016-20年5个完整年度,百分比排名分别是37%(519732数据)、14%、33%、10%、18%,每年都在中位数以上。    
    519732在现经理任职的2016-20年5个完整年度,百分比排名分别是37%、4%、27%、21%、27%,每年都在中位数以上。    
    519697在现经理任职的2016-20年5个完整年度,百分比排名分别是11%、28%、15%、24%、40%,每年都在中位数以上。    
    519736在现经理任职的2015-20年6个完整年度,百分比排名分别是17%、24%、4%、41%、10%、24%,每年都在中位数以上。    
    持有上面这几支基,始终满仓锁仓,收益超越股基中位数(15%)是极大概率的事情。    
    关键是不折腾,也就是不减仓,不乱调仓。    
    收益是脉冲式的,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很大比例的收益。    
    50组合满仓16个月, 收益18万+,仅去年6、7月12万+,10%的时间产生60%的收益。    
    30组合满仓8个月,几乎没有产生超出存款的收益。    
    低位建仓持续满仓,才能赶上脉冲式爆发,赚到贝塔收益。    
    长期锁仓,更多地是为了获得阿尔法收益。    
    006295,2019-03-07开始锁仓,当时沪指点位3106,累计持有26月即2.17年,目前持有收益率49.15%(折合存款年息单利22.65%)。    
    007059、006290、006295、006305、006321,2020-02-07开始锁仓,当时沪指点位2876,累计持有15月即1.25年,目前持有收益率42.84%、37.36%、36.46%、32.07%、31.42%,平均持有收益率35.61%(折合存款年息单利28.49%)。    

    养老基是基中基,也就是股基搭配债基,所以股票仓位较低。    
    就这样,还能单利年息22.65%和28.49%,够不够香?
    相信大趋势向上,大胆重仓长持基金,就这逻辑。    
    敢下注——>判断趋势
    少下注——>精选标的
    下重注——>舍得本金
    管清友:南怀瑾先生讲,中国国运200年,当然这不可能有具体的、精准的时间。    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对中国的信心其实越来越足。    
    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只见??树叶不见森林,??或者说批判的意识占据了你主体的意识。    ??中国现在,我们不讲GDP这么宏大的问题,你就去看看这个??世界,能像中国人这么拼命工作、追求财富,??然后??从政府到企业?到市场,??都??在高效运转的,??其实不??多。    ??我们太能干。    
    当然我们经历了100多年的曲折历史,也经历了几十年特别苦的日子,穷怕了。    ??这批人,从60后到90前,??这30年的??这批人,现在干劲十足,停不下来。    
    ……
    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虽然处于一个所谓的减速期,??机会确实不如以前那么多了。    ??但相比于全球的其他经济体,中国的机会还是最多的。    ??所以,不敢说风景这边独好吧,风景这边挺好。    
    你还是可以继续在这里搞,而且整个氛围??在带动你,虽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同方式,但你是停不下来的。    ??我们仍然处于一个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主体合力往上走的??状态之中。    ??虽然我们遇到很多困难、很多挑战,自身也有很多问题,但总体势头还是在往上走。    

    https://wuxiaobo.blog.caixin.com/archives/245771
    今天的英国人,在任何方面都过着好于帝国鼎盛时期(1850前后)的生活。    
    但英国国家的地位,如今已沦为与其人口和经济规模相称的中等国家。    
    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如同个人在社会的地位,永远是相对概念。    
    中国面临问题,美国也有麻烦。    
    关键是谁更有资源、战略回旋空间和政治意愿解决问题,克服麻烦。    
    或者说,这取决于两国各自所处的国运趋势。    
    现状似乎是,一个在上升,一个在下降。    
    趋势反转,至少需要一二十年。    
    切尼众议员的境遇,是灯塔国体制自我纠错的契机,还是走向蜕变的又一个节点?
    从她的演讲中,能看得出真诚和政治良知,但她把共产主义这个词套用在苏联和中国上面,好像暴露出知识的缺陷。    此共产非彼共产,她真不晓得?
    2600多万中国人到过美国,100多万美国人到过中国,双方可能存在认知差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古谚,能否应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方向——>投股
    方法——>借基
    目标——>中位收益
    路径——>满仓锁仓

    最近跟定投君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是以股基中位收益作为理财目标。    
    受过专业训练又有从业经验的人士,才抱这样的目标。    
    身为凡人,就不应该有更多奢望。    
    中位收益,对应投基平常心。    
    降低贪欲,有利行稳致远。    
    看了下老婆记录的数据,昨天总收益又回到去年8月份的水平。    
    越来越无感,本来就有涨有跌,至少要以年为跨度思考结果。    
    现在的关注点,不是收益,而是自己的耐力。    
    下一个具体目标是锁仓到2022-02-28。    
    即便那时,也只可调整已满2年的仓位。    
    任何仓位,不满2年,绝不动手。    
    满2年后, 动不动手,是后话。    
    收益,得慢慢赚;
    定力,要慢慢练。    
    20天后,投基经验满3年,现在处在幼升小阶段。    
    2018年中开始投基前,抱着一心抄底的想法入市。    回头看,这是正确的思路。    
    但是,真正持有基金(股票)后,总盼涨怕跌,于是开始关注各种消息。    
    反而把低买高卖这个唯一赚钱的路子,给忘了,分分钟盯着指数和基金成分股的涨跌。    
    扛住了头半年的浮亏,却没能扛住第一波浮盈,在收益10%时下车,美其名曰止盈。    
    下车后指数继续冲高,心有不甘再次上车,但没扛住接下来的回调,又下车,美其名曰止损,把10%的收益还了回去。    
    行话的说法是,凭运气赚的钱,最终会凭实力还掉。    
    自己头一年半的投基经历,活生生地进行了验证。    

    于是继续各种脑补。    
    价值投资、趋势投资、周期理论、金融史、股市数据、基金数据……
    在天涯经坛和股谈看帖,在财新网看博客,了解各路高人的成功之道。    
    希望找到自己能懂,确定性高,而且适合自己的路子。    
    去年初,策略产生;3月,策略成型;7月份确定,录在本帖开头。    
    实际执行起来,仍然极度难熬。    

    说个底,这个策略很简单——坚守能力圈。    
    就是承认自己不会选股,不懂行情。    
    承认不会选股,是一开始入市就明确的,的确也做到了,至今连股票账户都没开。    
    但是承认自己不懂行情,却不是那么自然;
    给出的说辞是,自己不懂,可以按专家的判断行事嘛,其实这是假他人名义自行判断,因为有那么多预测,需要挑选——当然会挑选自己想要的预测。    
    去年底清仓519716,是依据洪灏的预测——最符合我保住已有收益的心理需要。    

    从数据和道理看,基民越傻越能赚。    
    可是承认自己傻,确实违背人性。    
    提高傻度,需要十分努力。    
    满仓锁仓,每增加一天,就更傻一层楼。    
    从去年初开始,虽然一直满仓,但锁仓更难。    
    第一波傻了2个月,最后调了40%。    
    第二波傻了9个月,最后调了30%。    
    最近这波傻性训练,又超过了5个月;希望傻的成色更高——金额高+回撤大+时间长。    
    每天更傻一层楼。    

    挺顺口,好记!
    总资产1,054,921.45,总收益241,219.99。    
    50封闭组合资产709,016.29,收益209,016.28,收益率41.80%。    
    30存转组合资产294,064.24,收益8,589.26,跑赢存款-1.98%。    
    50组合去年跑赢沪指20多个百分点,今年4个多月跑输3个多百分点。    
    拉长时间看,这样的输赢分布,是规律或者常态。    
    现在已经能做到不怎么担心涨跌,蛮有一段时间不记得股指点位。    
    但是,还不能长时间忘掉账户。    
    到2022-02-28操作节点前不去想账户,是很好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估计得练很多年——现在是第3年。    


    看了巴菲特之道淡定无比。    这是短期损失厌恶。    跟股市下跌一样,93%的时间股市没回报,所以人就损失厌恶,不愿长期持股,了解了这种损失厌恶。    无视它就行了。    
    http://bbs.tianya.cn/post-stocks-1510146-8.shtml,702楼

    作者爱睡觉的木头熊,是96年入市的工薪族,资产已破700万。    
    这样的高手的观点,我给的份量很高。    
    没有去年疫情后的大跌,哪来7月份的爆发。    
    同样可以安慰自己,没有近10个月的震荡,哪来下一次爆发。    
    拥抱损失的阿Q心态,可能适合吾等基民。    
    向长期成功者学习,向学得来的成功者学习。    
    高手们的方法,我都学不来,连作业都不敢抄。    
    已届中年,劳动赚钱能力,碰到了天花板。    
    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也碰到了天花板,这是自然规律。    
    想增加收入,甚至解放自我,可依仗的只有存量资产。    
    变现老破小房,又投入存款,接近全部的家底。    
    期待它们增值,必须要稳,所以才选有高手把关的基金,才选择股基中的稳基。    
    重要的是亏或不亏,亏多少,而不是短期赚多少。    

    如此钟情于HS,就是看中他的稳,不单看他的收益率;
    有HS作为第一重仓,就是以他作为回撤中枢——18年零回撤,诱惑力不要太大。    
    50组合收益翻倍后,随着WC回归,YH将成为第一重仓;
    此时回撤承受力增大,以YH作为回撤中枢纽,可兼顾稳健与收益。    
    50组合资产增至3倍后,计划让三杰仓位均等,进一步提高回撤中枢;
    这时兑现30组合本金,里面翻倍后的519732提供可观的现金流。    
    再往后,会考虑30组合资金转入微信,作为生活账户;
    30组合引入ZK,接纳三杰账户超出50万的部分。    
    目前只幻想到这一步。    
    报告统计,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2018年至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    预计至2021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近300万,拥有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超过90万亿元。    
    报告显示,2021年高净值人群年轻化趋势凸显,年轻群体创富速率加快,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成为中坚力量,占比升至42%。    其中,“创富一代”企业家占比缩减,董监高、职业经理人(非董监高)、专业人士群体规模首次超越“创富一代”企业家群体,占比升至43%;新经济群体涌现,从总人数占比16%上升至20%。    40岁以下的高净值人群成中坚力量,其比例从2019年的29%上升至2021年的42%,这背后是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占比提升,新经济人群大部分通过股权实现财富快速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5-19/doc-ikmyaawc6118791.shtml
    提高财务自由度有两个办法,增加收入和减少消费。    

    收入分为劳动收入和投资收入。    
    保持劳动收入平稳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投资收入。    
    2019年处置房产,投资收入(但是被动投资)第一次超越劳动收入。    
    2020年满仓股基,投资收入(主动投资)再次超越劳动收入。    
    接下来连续观察5年,看平均每年投资收入能否超越劳动收入。    

    消费方面,最大限度减少住房消费,5年内继续执行不买房战略;
    仔细算过,以自己的收入,只要不添购房产,财务方面就很宽松。    
    目前最大开支是旅行,汽车折旧、使用成本和住宿费用,占开支过半;
    自由旅行是最大爱好,合适的车辆和满意的住宿条件是个人刚需,无意缩减。    
    收入有限,消费方面必须有取舍;
    目前最大消费是时间,享受闲暇。    
    从去年8月到现在,9个月过去了。    收益在春节前翻倍,又回去了,像被调戏了一圈。    
    从历史数据看,市场就是这样;将来,它一定还会是这个样子。    
    除了低位大胆重仓长持,或者咬牙坚持长期定投,没有更好的办法稳定获益。    

    2018年中开始投基时,不知道该信谁的,即使抄到底也没有确念,缴械是必然的。    
    2019年底开始满仓,是听了侯安扬的,当时感觉他说的靠谱。    
    2020年底清仓519736,是基于洪灏的预测,那时认为他权威。    
    2021年至今浮亏,继续锁仓不动,是第一次坚持了自己的判断。    

    近期学习定投君的公众号,发现他的观点和我总结的大体一致。    
    他的积少成多组合,去年3支混合基竟有2支和我选的相同。    
    去年底,我调出了519736,加仓了519712;
    前不久,他调出了519712,保留了519736;
    结果,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重合的基金。    
    我不习惯抄作业,我对数感有自信。    

    他一次买入持有最久的组合,2019年10月满仓,目前收益50%+;
    我满仓锁仓的50封闭组合,2020年1月满仓,目前收益40%+。    
    考虑持仓时段和行情,两个组合收益水平半斤八两。    
    他是职业人士,目前是我最可学习的榜样。    
    按计划,30存转组合转出1065.625,这是第9笔。    
    像5年期存款一样,每月收获现金流。    
    长期年化收益20%+,很香。    
    总资产1072188.34,总收益259552.51。    
    50封闭账户资产721777.64,收益221777.63,收益率44.36%;
    30存转账户资产297698.56,收益13289.21,跑赢存款-0.77%;
    战略储备账户资产52172.14,收益24485.67。    
    2007年买入现住房产,用了当时一年的收入。    
    下次买房时,还能有这种机会吗?
    相信会有,不过需要多等几年。    
    目测我住的城市,房产过剩迟早会来。    
    反转节点,是房价超过潜在客户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不一样。    
    预期房价大涨,6个钱包掏空也心甘情愿;
    预期房价滞涨甚至下跌,1个钱包都得捂紧。    
    拐点还远吗?说不准。    
    毕竟洪首席说了,泡沫的存在和泡沫何时破裂,是两码事。    
    目前收益距离前高差14万,创新高需要涨13%。    
    行情来了,不太难;去年7月份,单月涨幅14%。    
    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趋势向上。    
    傻呆策略,专治踏空。    
    周末户外旅行,开启夏令模式。    
    下午出门,第二天或第三天上午返回,避开中午的太阳。    
    带上帐篷,可露营也可住民宿,享受晚早夏凉;
    拉上自行车,傻呆、徒步之外,还可骑车拉风。    

    
    After growing 15.5% from 2018 to 2019, China’s adjusted Share in the Nature Index slowed to a 1.1% increase from 2019 to 2020, by far its slowest growth since at least 2015.

    But in the competition to publish in high-quality journals, China’s losses were other countries’ gains: seven other countries among the ten global leaders in the Nature Index recorded either slower declines or a turnaround to positive growth in 2020.
    今年收益再次转正。    
    保留的基金,同期收益都低于去年清仓的基金。    
    后悔吗?有用吗?
    纪律高于技术!
    继续傻呆,至少以年为单位审视收益。    
    除非现有基金连续2年收益低于中位数,
    50封闭组合翻倍前,所有账户继续锁仓;
    50封闭组合翻倍后,兑现储备账户,改名50倍增账户;
    50封闭组合各账户(元初或复利账户)超出50万的部分,分到倍增账户配给519736;
    50倍增账户满50万,即50封闭组合增为3倍后,兑现30存转账户,改名50续增账户;
    元初、复利、倍增账户超出50万的部分,转到续增账户,配给005827;
    续增账户超50万,即50封闭组合增为4倍后,兑到微信账户,配给519732;
    微信账户519732超过100万,复利账户的519772转为163406;
    微信账户519732超过200万,考虑辞职。    
    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收益不倍增,账户不变动。    
    有兑现,有续投,无视收益波动。    
    无视波动,是因为没有能力预判波动。    
    具体来说,是没有能力预判短期波动。    
    任何投资,都有投机或赌博属性,差别只是胜率高低。    
    傻呆策略,或者说满仓锁仓,是通过拉长时间提高胜率。    
    这种赌,最短的是赌股市周期——7年1轮牛熊;
    往长了说,是赌国运或者世界大势——百年盛衰轮回。    
    不能急,不能贪,只需选对方向,顺应趋势。    
    总收益再上30万,50组合收益率再超50%。    
    持有好基金,就是持有好股票,有职业高手选股、调仓。    
    职业高手段位,相当于竞技体育中的国家一队主力级别。    
    专业人士的投资能力,至少超过我自己。    
    总资产1106926.57,总收益294290.74。    
    50封闭账户资产746916.02,收益246916.01,收益率49.38%;
    30存转账户资产305323.00,收益20913.65,跑赢存款1.78%;
    战略储备账户资产54687.55,收益26461.08。    
    跟林奇学到一个知识点,感觉符合我对基金收益规律的认知。    
    满仓长持,人们通常担心市场下行产生损失的风险,而忽视行情上行导致踏空的风险。    
    从股市和基金收益的历史数据看,只要持有期间超过长期收益目标对应的时长,持续满仓的损失风险大概率低于踏空的风险。    
    如果以基金的5年历史收益作为投资目标,那么在目标实现之前,持有不足5年即减仓或清仓,踏空的风险大概率高于亏损的风险。    
    具体到50封闭组合的仓位配置,5年历史收益对应的2025年底资产是210万,牛市高点资产超过200万时,可以考虑在2025年底前兑现本金。    如果提前兑现,踏空的风险超过持续满仓的损失风险。    
    如果规划的持仓期间市场总体上行,那么对于贝他收益,持续满仓策略优于其他策略。    
    当然,这一切都以持基者的行情判断能力为零或负数为前提。    
    满仓17个月,13个月正收益。    
    投基时间,差2天满3年。    
    迄今结果如下:
    50元初组合 455606.60 231515.11
    50复利组合 295092.38 19183.86
    50组合小计 750698.98 250698.97
    30存转组合 306044.65 21635.30
    战略储备组合 55075.38 26848.91
    合 计 1111819.01 299183.18

    战略高于战术,纪律高于技术。    
    借基投股,是战略;挑选基金,是战术。    
    满仓锁仓,是纪律;仓位配置,是技术。    
    孰轻孰重?
    训练方向
    纪律:满仓锁仓——每支基金至少持有2年,直到系统性高度泡沫化
    技术:仓位配置——每次资产倍增后,扩充基金数量,直到5账户5基(5经理)
    近1月 近3月 今年来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HS 3.09% 1.88% 1.54% 37.23% 52.07% -0.35% 13.51% 2.68%
    YH 0.06% -3.96% 0.64% 63.15% 57.74% -11.04% 46.67% 0.05%(519732)
    WC 1.71% 0.35% 9.91% 55.98% 58.20% -15.99% 33.53% 2.44%
    ZK 3.51% 2.73% 1.81% 84.34% 65.76% -14.30% 46.82% 8.30%
    XZY 0.65% 1.40% 7.75% 75.16% 62.87% -25.54% 27.74% -7.50%
    平均 3.39% 3.89% 4.94% 41.00% 33.57% -13.93% 10.54% -7.23%

    以2年作为调仓最小间隔,从统计规律上看,可以较好地兼顾稳妥与灵活。    
    可能从风格上看,HS擅长做下跌市。    
    但我是新基民,更在乎能否拿住低成本筹码。    
    50组合资产翻倍后渐次调仓,更利于执行傻呆策略。    


    学习理财,好像需要温故知新。    
    这个帖子里记录了好多个人心得体会和知识点,感觉定期温习很有必要。    
    不然,就像狗熊掰棒子,得了新的丢了旧的,没有积累知识,进步不大。    
    学而时习之,老祖宗的古训不过时。    

    学习其他知识或技能也是这个道理。    
    我的大多数学生,可能受中小学应试题海战术的影响,基本功很差。    
    TA们很少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即使好学的,也经常表述不清自己提出的专业问题。    
    基础或原理很重要,否则可能不得要领。    
    今天用骑了10年的大行Speed 8,置换了Speed TR,和老婆骑了10年的Ciao P8同色。    
    4+2出行模式,4轮车跑大路,2轮车骑绿道,发挥各自优势,安全和舒适兼得。    
    城南城北各有几十公里绿道,城东城西有湿地公园和山地公园绿道,得更好地利用起来。    
    山里有些道路,出于护林防火目的,不让汽车进入,简直成了我们骑车专用道。    
    计划以后到外地旅行,也带上自行车,边骑边走式的漫游,比单纯徒步更灵活一些。    
    2018-06-03开始投基,今天刚好满3年。    
    当时啥也不懂,只想抄底,但有风险意识。    
    同时定投不同公司的25支基,每支每天投10元,想法是分散择时风险和个基风险。    
    随着对基金的了解增多,逐渐减少基金数目,到年底只留下HS和YH。    
    后来也投过WC、ZK、LJN等,但最终还是只保留了HS和YH,WC作为第一备选。    
    仓位如此集中,是不是过于感情用事,不够客观理性?
    经过2年多的折腾之后,短期大赚的贪欲,渐渐随风飘散。    
    既然一开始就求稳,说明这是我的性格,HS和YH适合这种性格。    
    根据我查到的数据,他俩是任职5年以上的高收益基金经理中,年度回撤最低的。    
    只要不连续2年业绩低于中位数,就守着老相好踏踏实实过日子,按步就班配置仓位。    
    “投资理财最重要的就是稳,敢重仓,拿得住是赚钱的核心。    
    定投君的这个说法,符合复利公式,是用白话讲的专业意见。    
    目前,大体挺过初期的震荡考验,获得了第一笔可观的浮盈。    
    接下来还会面临更大的考验:
    资产倍增后,能否继续挺住?
    熊市到来后,还敢傻呆吗?
    没办法,唯有继续修行。    
    记数和算数,是我的一个兴趣。    
    按我的记录,2011-20连续10年的全职工作收入一共1057381。    
    今年初持有基金总额1101134.09,已经超过近10年工资收入。    
    按照定投君的专业标准,这是很多的钱,属于重仓。    
    从这层意义上讲,稳赚追求年化15%的中位收益,已经超过工作收入。    
    坚持5年以上,大概率超过2倍工资,达不到,就再投5年。    
    最需要避免的,是贪多蚀本,违背保本的最基本理财原则。    
    2011-20年:
    全职收入1057381
    兼职收入 431184
    投资收入 513170

    投资收入几乎都产生在2019-20两年间。    
    这是否激发了贪欲,让我变懒,想躺赚?
    或许,人性如此,剖析自己很难。    
    要保持警惕,避免未富过懒。    
    凡事,得想点长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    
    理论和实践,就是知和行;两相协调,需要长期磨合。    
    琢磨预案,反思操作;想的越来越多,做的越来越少。    
    三年,就这样过来了。    
    近期知识点复习
    1、以股基中位收益为目标。    
    2、满仓长持,规避踏空风险。    
    3、能承受的波动不是风险,本金永久消蚀才是风险。    

    本金消蚀,包括缓慢贬值,所以不要持有大量现金和债券,满足日常和紧急需要即可。    
    将来兑现储备组合和30组合后,考虑以定投方式再次投入。    
    把兑现资金分5年按日等额定投,前2-3年持有可观现金,后2-3年持有可观正收益基金;
    前期遇市场大跌,定投金额可加1倍,但确保定投周期不短于3.5年。    
    总资产1108766.31,总收益296130.48,持有收益率36.44%。    
    50封闭组合资产748419.23,收益248419.22,收益率49.68%;
    30存转组合资产305357.92,收益20948.57,跑赢存款1.78%;
    战略储备组合资产54989.16,收益26762.59,持有收益率94.81%。    
    @金帝臣75 2021-06-05 11:00:02
    买基金稳定盈利前提是:基民对大盘是牛市、熊市和震荡市。    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行。    这一点连股民都很难做到。    何况是基民。    
    -----------------------------
    这说的是能力圈啊。    
    我自己的经验是,每次假装懂去折腾,都比不折腾少赚。    
    所以,越往后越老实,越不敢动了。    
    号称傻呆,不是装傻,是真傻——不懂股票,不懂行情。    
    就按照自己对基金收益历史规律的理解,先拿住再说。    
    @金塔金塔 2021-06-05 13:25:47
    交银的基金今年的表现真是不太好,我买的519732,阳历新年买的,到今天居然还是亏损的。    
    -----------------------------
    这位朋友持有519732的目标是什么?是5个月赚多少吗?如果目标不是这个,现在评判可能偏早。    
    我现在也持有20%仓位的519732,是去年9月买的,当时沪指3450,属于高位建仓。    
    我的最低目标是3年跑赢存款,也就是每年4%,现在年化收益超过这个数,到2024年初验证。    
    我的中位目标是股基中位收益,也就是年化15%,但给5年验证期;为了防止这基走得太坏耽误赚钱,如果连续2年收益低于股基中位数,就把它换了。    今年是第1个完整持仓年度,到年底进行第1次年度考核。    
    我的最高目标是这基的历史平均收益率20%+,也给5年验证期。    
    过去3年,我每次调换都是少赚,现在干脆不动或少动,至少隔2年。    
    心态上,越来越倾向于把基金当银行存款。    
    不过,存款是固定收益,基金是脉冲收益;存款有法定保险本金无忧,基金可能亏本。    
    但是,只要不买在高位,并且拿2-3年,基金收益超越存款,是概率很大的事情。    
    如果低位买入基金,并且长持2-3年以上,资金翻倍,概率也不低。    
    满仓进入第18个月,本轮锁仓满6个月,计划至少锁到2022-02-28或50组合翻倍。    
    今年来4基收益1.23%、0.24%、0.58%、1.70%,全部跑输沪指3.42%的涨幅。    
    只不过,现在YH代替HS,接过拖后腿的一棒。    
    这样的风水轮流转,情何以堪。    
    烦不烦?
    说实话,不烦。    不敢烦,也不必烦,情绪多了被打脸,是经验。    
    进行各种比较,增加各种焦虑的症状,正在脉冲式减少。    
    50组合翻倍和连续2年收益低于中位数的调仓条件,
    第1次变得很轻淡,不再需要咬牙坚持。    
    既然傻了,就傻到底吧。    
    这能力,呆住就不错。    
    30组合去年9月初高位建仓,运行280天;虽然经过中度折腾,目前年化收益9.29%。    
    相比之下,5年存款年率4.2625%;而且,在股市上行期拿住了筹码。    
    多对照N年收益表算算未来,少在意短期涨跌,因为那不是目标。    
    行稳致远,勿惧勿贪。    
    算算数,鼓鼓气
    基金 持仓金额 年化收益 5年后 10年后
    519712 40万 21.32% 105万 276万
    519772 30万 29.74% 110万 405万
    519732 20万 25.30% 62万 191万
    519697 10万 21.78% 27万 72万
    合计 100万 24.91% 304万 944万

    画饼充饥的故事,傻呆版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股市论谈 最新文章
低位割肉,高位抢筹重复的小散命运!
11月,我是亏货,还是赢家?
我的短线成功率在80%以上。。。
如何用易经预测股市!百分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股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股市小白个人记录
我想放弃上学,做一个职业炒股人,现在很迷
仅仅记录一下自己,有时间的朋友也坐下来可
开贴讲缠论
请在这轮牛市中总资金翻了超过十倍的同学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31 23:58:02  更:2021-08-01 08:25:37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