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操作学: 利率、汇率对股价的影响 - 股票操作学
利率究竟对股价有何影响?利率调整幅度高低对股市影响程度多大?我们姑且不谈,先看从1972年起台湾“中央银行”宣布利率提高或降低对股市短期与长期影响。 (1)1972年7月1日“中央银行”宣布 降低银行存款利率,股价呈小幅升高 ,加权指数自165.70点涨至172.85点,随后缓跌,8月18日跌至155.16点,自此之后便一路涨升,年底已至228.03点。 (2)1973年7月26日“中央银行”宣布 提高贴放利率及银行存放款利率,加权指数自394.92点下跌,10个交易天内跌至357.49点。 表示投资人对利率升高对股市影响有进一步的体验。同年12月13日“中央银行”再度宣布提高利率,股价自506.43点下跌,适逢石油危机发生,经济不景气,1974年5月底跌至323.44点。 (3)1974年9月19日 宣布降低利率,加权指数自290.16点上涨,八天涨至302.53点 。影响程度小之原因是持续不景气状态,同年12月21日出现最低点188.74点,随即进人大多头市场。 (4)1975年2月22日“中央银行”宣布 全面降低银行存放款利率,重贴现率及再融通利率。由于当时投资人对利率消息颇敏感,做手亦借市场传出调整利率之利多消息先行炒做,加权指数自2月初244.44点即开始上涨,21日涨至280.84点 ,消息上报后,股价反而回落。同年4月20日政府再度宣布全面降低利率,仍旧依样划葫芦,宣布前股价先涨,宣布后股价反跌。但是此次跌幅很浅,自283.12点下跌,6天内跌至268.69点,随即大幅上升,6月9日加权指数涨至429.02点,两个月内涨了160点。 (5)1976年10月22日 降低对银行业贴放利率及存款利率,加权指数自268.31点上升,12天内涨至317.05点 。涨幅超过百分之十五以上。同年12月14日中央银行再度降低银行利率,加权指数一路上升,自319.06点涨起,二十一个交易天后指数为389.80点。 (6)1977年4月1日宣布调整 降低利率幅度为百分之零点七五,这次出人意料地,股价在宣布前未上涨,宣布后反而下跌十几点,这与当时股市正在盘大底有关。因此6月12日再度宣布调整降低存放利率百分之零点五时,股市加权指数虽从328.97点涨至358.90点,但是7月下旬又跌回317.12点,完成底部,股价一路上升至1978年10月初涨至688点。 (7)1978年虽然没有调整利率,但曾宣布两项收缩措施,7月1日 宣布银行流动准备率最低标准提高7%。股价继续上扬。 另一次是11月21日“中央银行”规定各银行活期及支票存款准备率各提高5%,正好遇上股市大跌后之反弹行情,加权指数自568.92点升至607.25点。 虽然影响股价涨跌因素很多,但综合上述几年股价变动确实与利率调整有密切关系,这并不是域内单独的现象,就美国言,近几年美国各银行纷纷提高放款利率,有的高达百分之十九,收缩信用,应付严重通货膨胀问题,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曾跌破800点,更有专家预测将回至700点附近。 介绍1972年至1978年利率调整前后加权股价指数变动之情形,读者可以发现利率上升,在三个月内之股价变动,确是下跌趋势。而当利率宣布降低后,通常会有一段上升行情。 下面从理论观点来剖析利率对股价影响,同时也顺便提及汇率对股价影响。利率调整是一般投资人注目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从两方面来探讨: 一方面是公司营利。利率水准对企业营利有直接影响,因为台湾证券市场股票上市公司只有少数公司营业外净额是正数。绝大多数公司营业费用项目都有营业外支出,而营业外支出多半都是利息支出。也就是说,自有资本率高的公司不多,大部分都是向银行借款,甚或吸收民间高利做为周转金。因此,利率水准对财务成本影响自然很重,利率上升,公司成本负担加重,相对地,利润自然降低,可配股利亦相对减少。 利率降低则可使公司成本负担减轻,盈利数字相对增加,每股股利亦可提高,对公司自然有利。 目前,许多发行公司每年利息负担都极为沉重,有些公司仅支付利息就超出一亿元,因此利率提高或降低对于盈利有极大的影响。从另一角度看,若公司每年在经营上须付出如此庞大利息费用,如果不是大景气年,纯益率无法提高,极可能每年所赚的只够付利息,甚至还不够,而造成亏损状态。 另一方面是利息对股价影响。利息降低,一般投资人对于原本偏低的银行利息更无好感,认为每年年息尚不及通货膨胀率,钱若放在银行,无形中就在贬值,因此多不愿存在银行,部分资金流人股市,在需求增加情形下,股价自然容易上升。以1983年为例,自1982年初起,政府体恤工商业劳动困难,曾三度降低存放款利率,刺激投资意愿增加。此时银行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不到9%,存款者见利率过低,乃另谋投人资金方向,选择购买股票者为数不少,致使股价指数从1983年2月初的430点上升,短短三个月,指数上涨300余点。 利息升高时,一般营利事业投资报酬率降低,各行业面临危机,投资人不愿负担额外风险,将钱存人银行领取固定利息,使原本吃紧的工商业在资金调度困难下更加窒息。 汇率亦是一种金融措施。政府调整汇率的主要依据是对外贸易出超,外汇存底增加或减少。简单地说,对外贸易畅旺,“中央银行”外汇存底继续增加,此时币值升值对本身极不利,但是升值压力大,直接减少兑换新台币数字。相反地,若对外贸易人超,外汇存底减少,此时多采贬值,刺激出口,压抑进口,平衡贸易逆差。 外汇汇率变动,就进口而言,影响产品成本,就出口而言,影响产品售价。目前台湾两大贸易伙伴是日本与美国。日本与台湾贸易逆差极大,因此双方若用日元交易,日元贬值,同数额台币可以买到较多日本商品,进口成本降低。就出口厂商言,他们出售产品所得便减少。反过来说,若美元升值,出口厂商可换台币自是有利,对于进口商言,须付出较多台币才可买到相同数量产品。目前上市公司多以外销为主要业务,虽然产品原料及设备仰赖进口,但因仅占成本之一小部分,故外币升值或台币贬值时,就多数发行公司而言,出口较为有利,对企业盈利助益很大,股价上涨希望大。若外币贬值或台币升值,使发行公司削弱竞争能力,产品不易销售,直接影响收益,股价自会下跌。不过汇率的变动对股价的关系,并非是绝对的,需要当时台湾内外政、经情势而定。 第五节 本益(利)比对股价影响 本益比(PRICE—EARNINGS RATIOS,简称P/E,香港称市盈率)是国际证券市场用来衡量股价高低的指标之一,“本”是股价,也是投资人买进股票的本钱,“益”是股票上市公司一个年度的每股税后纯益,本益比就是股价除以每股税后纯益所得的数字。公式为:本益比P/E=股价/每股税后纯益。 以台塑1992年损益为例,当年度税后纯益为2933700千元,每股税后纯益3.25元。如台塑股价为80元则计算其本益比为:80/3.25=24.6。 对于初人股市的投资人而言,他们对数以百计的股票很难有一客观的评论概念,只有从报刊杂志的报道或分析人员的研究报告中,获得一些资料。而各种衡量股价高低的方法中,“本益比”被采用率最高,因为计算本益比比较简单,只要获得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或年度营运报告等资料,就可以计算以上年度每股税后纯益为基础的本益比,或者以预估当年度上市公司的每股税后纯益为基础的本益比。但是虽然可以取得上市公司的每股税后纯益资料,不过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并非仅看到很简单的财务报表,就可以肯定的。同时一个年度的财务报表,以台湾而言,最快也要到第二年的三月间才公布。因此就算在三月份取得每股税后纯益的资料,也只有每年三月到六月之间(即除息与除权之前),才可以获得比较有根据的本益比。而过了此段时间,若要用当年度的每股税后纯益来计算本益比,只有预测该上市公司当年度的营运情况,预估大约可获得的每股纯益,来计算本益比。 各国证券市场,包括证券主管机关、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上市公司、投资顾问公司、分析师,对本益比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原因就是上述所说的年度财务报表资料取得不易。如此就衍生出以下机种取材方法:①以上年度的财务报表为准。②以过去四季的财务报表为基准。如若时处5月,前四委的财务报表可能包括当年度第一季,及上年度第二至第四季的资料。如处于10月,即前四季的财务报表包括当年度第一至第三季及以上年度的第四季(台湾证券交易所就采用此方法)。③以预估的方式来计算本益比。这种方式被证券公司、投资顾问公司、分析师等采用。他们收集上市公司的各种营运资料、行业景气资料、经济景气资料等,来预计上市公司当年度的盈利,然后计算其本益比。 由此可知,本益比的计算因人而异。收集的资料有所不同,所得出来的数字当然有所出人。跟别的资料一样,投资人对证券市场上的各种公开资料,虽然不能全然不信,但也不能尽信,只能当作是一些概念式的东西来参考。如要真正去评估,只能自己下更多的功夫收集与研判资料。 事实上,股市变化莫测,如单从本益比这一项资料作为进出股票的依据,也易失之偏颇。但无可讳言,本益比是一种最简单明白的资料,让投资人在数秒钟之间,就可以获得股价高低的概念。 如何运用本益比?这跟计算本益比一样很难有一客观标准。不过大体而言,在多头市场,应将本益比酌予提高,在空头市场应酌予降低。至于应参考那种数据作为衡量本益比高或低的标准?一般而言,宜参考银行存款利率。如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为10%,则存十万元,一年后可获一万元的利息收入。我们将十万元当作“本”,一万元当作“益”,则本益比为十。60—70年代,台湾银行利率长期处于10%左右,俗称一分利,台湾股市分析人员经常以一分利来衡量股价的高低。但到了80年代后期,台湾股市空前热络,本益比的倍数随股价大幅提升,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本益比,在那个时期经常出现。因此在那个时候跟台湾的股友谈本益比,是对牛弹琴,甚至被人轰出去。台湾股市不少人天天追求“明牌”,“只要会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管它是积优股还是烂股票”,本益比不被重视,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股票一旦回档,而且是由多头市场反转为空头市场的大回档与大整理盘,本益比的观念才会逐渐出现在投资人的脑海里;而本益比的倍数也自然随股市的回档而下降。 衡量本益比的客观条件为:①当时的经济环境;②当时的利率水准;③当时的股市状况;④当地的社会民情。前面三项不必解释了,很容易了解,因为如经济景气好,利率不很高,股市处在多头市场,本益比的倍数自然要调高,才能配合股市的节奏。因为如墨守一种本益比数据,则很容易在多头市场中,造成过早出货少赚钱,或者是融券做空头被轧的结果。至于当地社会民情这一项,也是衡量本益比倍数很重要的项目。中国人生性好赌,买股票好像买彩券,不问内容只问涨跌,这种情况以台湾地区为最。台湾股市很多股友称交易单位为“支”,如一千股为一个成交单位,为一“支”,买八千股为“八支XX股票”。如跟这一类朋友谈本益比,岂不是对牛弹琴?但是台湾股市也不尽全都是这一号人物,也有很多潜心研究基本因素的投资人。所以中和起来看,台湾股市若处在多头市场,合适的本益比都在20—40倍之间。如在空头市场,应在10—20倍之间(以上这两项数据不包含纯投机股)。 至于香港股市的本益比,跟台湾股市应有不同的标准。香港是一个国际性的股市,香港政府对股市的管理比较认真,法院审理股市违法舞弊似乎也没有什么人情在内,所以股市比较有理性。笔者认为在多头市场时,香港股市合适的本益比约在15—30倍之间,如在空头市场本益比约在8—15倍之间。 大陆股市目前谈不上本益比,因为大陆上市公司的制度还未建立,更谈不上很健全,其财业及营运的资料也很闭塞,跟大陆的投资人谈本益比,比对台湾投资人更吃力。但是虽然如此,笔者认为还是需要有一客观的标准,起码要以台湾的标准来衡量。 但是一个国家股市本益比的数据,往往因投人的数据不同,产生不同的本益比。如美国、香港等地通用的本益比,是以指数股来计算的,但指数股只占整个股市的一部分而已。以香港股市为例,香港恒生指数股一共33家,资本额为17520亿港币;而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公司有809家,总资本额为25539亿港币。恒生指数股的家数占总上市股票家数4%。恒生指数股资本额占香港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资本额的68.6%。所以代表性不是全面的,其本益比自然也不是全面的。台湾证券交易所的股价指数是将全部上市公司均算在内,其本益比也比较有代表性。但是在计算上墨守过去上市公司四季的财务报表,没有以预估的方法来研判,使本益比数据的参考性降低不少。尽管如此,无论香港、台湾、美国、日本,在本益比的计算上均有不周到之处,但总是一项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能给予投资人概略性的体认。只是投资人自己需要衡量当时情况,作一些修正,获得自己认可的本益比数据,作为进出股票的参考资料之一。在股市中最易失败的是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散户,所以如何培养自己的研究本领,以及果断行事的性格,是在股市出人头地不可缺少的要件。 本利比,是以股价除以股利(包括现金股利及配股)。在欧美地区股市,比较重视公司实质内容,公司能赚多少钱,比公司能配发多少股利给股东来得重要,本益比的参考价值高于本利比。不过在台湾等极投机的市场,本利比的重要性高于本益比。投资人在运用这些资料时,要注意因地而异的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