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首页 -> 淘股吧 -> 一些语录 -> 正文阅读 |
[淘股吧]一些语录[第3页] |
作者:黑背犬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悟道之后是淡然,没有惊喜,没有兴奋,反而略有一丝遗憾,遗憾自己曾经的鲁莽。 因为没有一种悟道不是经过反复试错,调整总结,再尝试。所以悟道反而是铁杵磨成针,那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你会对必然的结果感到兴奋吗? 唯有释怀罢了 |
谢谢分享 |
关注我的都知道我,很早我就开了证券账户,那个时候家里父母都是炒股的,所以我刚满18就给我开了账户。现在就回过头能走炒股这条路,绝对也是家里的影响。 [淘股吧] 因为父母都是股民,我上了大学之后家里觉得我很闲,就鼓捣让我学炒股,那个时候父母让我炒股还给我奖励,说是给我拿钱,大学生活那个时候一个人一个月生活费就那么1两千块钱,没事还要跟对象出去吃吃喝喝,看个电影啥的,不是很够。那我当时肯定就答应了,找了几本炒股的书来看,全是k线,图形技术分析的,当时真是硬着头皮去背这个东西,实操下来基本无用。大家可能也有类似的经历,学了很多技术分析,感觉明白了不少,可依然亏钱。后来随着对市场慢慢的理解,技术图形的背后的核心绝不是图形,更进一步来讲是筹码,揣摩多空双方的力量对决,最终还是要结合当下市场的题材,周期去做决定。 毕业那阵赶上牛市家里资助了10万块,最高3个月翻了两倍,当时觉得已经很快了,其实都是错觉,只是拿到了主流个股运气而已。没过多久就迎来了熔断打击,20多万最后剩了6万退出了,剩了点钱做中长线,毕竟那个时候也是刚工作,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直到后来去了券商工作,才有时间看盘。 毕业后除了做了半年的本专业工作,后面均与投资相关,从券商投顾到二级私募市场的募投管退都参与过,终在一家知名的私募做了操盘手结束了自己打工生涯。 在券商的时候结识了我现在的师父,这个我提过很多次,之前从来没有打过板,没有追过强势股。打涨停的手法就是得益于他,而且从他身上学到过最有用的东西就是临盘,逻辑是否得到验证就是盘中涨停确认。 自此我就踏上了超短打板这条路,开始就是拿着5w块,很快就亏没了,然后开始找问题,学,在论坛里面知道了情绪周期,量价,超短的一些技巧,继续找家里接资金来炒作,16年的时候已经可以靠打板赚钱了,当然不够稳定,经常大亏大赚,父母不理解涨停追高,说过多次依然没法沟通,最后心态爆炸,亏了钱之后就把账户还给父母了。 因为知道了短线炒作分周期阶段,经过一年,那个时候已经可以逐渐控制回撤了,这个其实要感谢那些远古大神们留下的来的珍贵文字,直到我现在都会看。就又拿了媳妇家里先后给的10w块钱操作,媳妇家里一直是都比较富裕,就是跟我好了之后才开始中落,但是就这么一个女儿又不能不疼,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即使没赚钱,但是生活都还还不错,我一直专研股票也没什么压力。 学会了所有的这些炒作规律之后,我信心爆棚,不过没过多久又腰斩再腰斩,后来我分析原因就是因为觉得自己牛逼能够战胜市场,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即使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也硬要上仓位,又不够知行合一。 直到我学会了空仓,通过空仓来调整节奏,空仓也让我的心态上发生了变化,真正明白了慢就是快。 18年之前我还是一个亏货,亏损的速度是大多数人都不曾经历的,爆仓过几次,一两个月就腰斩的那种,但我一直坚信着这种超短的模式,因为我师父已经给我打了样,我没有做好肯定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后来终于还是走出了那段不堪的日子,于我来说值得骄傲的事我是在18年单边下跌的逆势中走出来的,这给了我以后在市场上行走极大的自信。 18年是妖股大年,也是运气好,也可能是上天眷顾,只做龙头让我抓到几个大妖股,东方通信等 19年7月15日第一次上龙虎榜,虽然这票现在已经变成st了。 第一个一千万是去年的创业板。 其实很多人都好奇或者会问道,到底是怎么走出来的,这个没见过谁说的清楚,即使你问那些大佬,他们也只几句话带过,就是循序渐进,你要经历所有的这些阶段才能够有机会蜕变,就好比人是怎么变得成熟,是怎么从一个婴儿成长为成人,过程不知不觉,但所有都经历过一样。中间这段时间经历的东西取决你以后未来的成就。 我承认我的炒股起点比很多人要高,高不是高在资金体量或者是有人指点,是高在我媳妇儿一直在支持我,这可能大多数家庭都不太一样。所以说我很感谢她。交易注定是孤独的,有一个人陪伴真的很好。我写这个号的目的,也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可以交流的地方。 从我决定把炒股当成一生的事业开始,我就一直有一个梦想,我想成为一方游资,所以给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柚子,柚子=游资,以此标榜自己,渴望能够在涨停板上和大佬们博弈。 其实我分享我的想法和经验真不见得能够帮助大部分人,但是能够帮助某个人悟道或者帮助一些做短线的人走上正确的路就够了。不经历没办法理解,经历不总结照样没用,这是一个不进步必然会被淘汰的市场。 我认为我脾气是很好的,这么些年,炒股已经够让我孤独痛苦了,再没有什么能够比炒股更折磨我了,有时候有人说我吹票,还说我今天买明天卖的影子都看不到,以此借口来喷我,你都不了解我,那我必须回喷,永远不要尝试和一个没文化的东北人互喷,我喷回去还能拉黑,这就是的好处,我喷完了你,你又不能回喷,你说这得有多难受。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以后我的分享更多的是站在投机里面更大的视角,和分享更多生活中的点滴。希望能够某些迷茫人一些启发:如何看待市场,如何认清自己,如何能把自己和市场链接的更加密切。 以上三个问题,亦是我与粉丝一同探讨的主题,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思考带给各位。 最后,在迷茫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学会看远方。等你跨过去,再回头看时,曾经以为难以跨越的槛,也不过如此。 5年330倍,冲击下一门槛5000万! |
周末在家思考人生,我以前说过,炒股和人生一样,自知之明是最难的知识。 [淘股吧] 人的认知分为四重境界,第一种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都是在初入市赚了钱的时候,觉得炒股原来这么容易,直到第一次吃屎,有的可能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有的可能就被股市劝退了,特别是现在的95后。 第二种就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时候对自己还是充满希望的,通过研究学能够说的头头是道,也相信市场是存在某种规律的,相信所谓的什么各种战法,希望能够通过所谓的术,来让自己蜕变。 但不久你就会发现,不管用了,是真的不管用了么?不,是市场变了,然后你就会产生怀疑,怀疑战法,然后再去寻找其他的战法以求适应市场。 我每周都会写不少的干货,很多时候市场机会来了,我会告诉大家该如何参与,比如300赚钱效应好的时候去做创业板首板,比如主流题材亏钱的时候要去找低位新题材。 但没过几天,你就又发现这种方法不好用了, 市场又变了, 回想一下最近半年为啥看不到人普及龙头战法了?因为龙头都变猪头了。 很多时候,你学会了一个方法,战法,会迫不及待的去试验,可能刚开始是赚钱的,第三把,第四把都亏钱了,然后就说这个方法垃圾,放弃。你有没有想什么样的阶段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也就是我经常跟大家说的市场阶段划分的重要意义。 第三种就是知道自己知道,这个阶段会把自己所有前面所积累的东西,融会贯通,洞悉了资金博弈的本质。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意识知行合一,知道自己对在哪,也知道自己错在哪,不再会迷惑。 第四种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所谓的人剑合一?我感觉我有的时候能够窥探的这个领域,盘中买的时候说不上来原因,盘后总能有个456个原因佐证自己。 市场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把我从原来的知道自己知道,变成了知道自己不知道了,知道市场在变化,需要跟上市场的变化,但是自己不知道转型的变化能否跟的上市场的变化。 好比我从细节上从原来的接力弱转强,变成现在只做预期差的分歧板,原来弱转强多好,第二天基本开盘就是5个点的大肉,现在呢,直接平开按深水。 我周四买的华林证券,按照超预期买的,但这个超预期和原来的一致加速还有区别,周五自身的走势对于板块来讲也是超预期的,也就是说在板块没有加持的情况下,上午依然能够模板,而且全天分时很强势,周五打板再次买回,这买的也是个预期差。果然周末出消息利好券商。 如何去判断是否超预期,还是低于预期,是否有预期差,这都是常年的积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021-12-14 21:06 只看该作者(-1) 打赏 赞(0)举报 [淘股吧] 我是比较反感说周期的,或者就说是一个方向的持续性更好, 我个人认为理解为主流抱团,就是一类形态走出持续性,干掉了老抱团,卡住了主流和情绪,其他的分支,补涨和套利都由此延伸。 因为盘中思考更多的还是日K和资金博弈是否还能持续。 |
一个人气票必然有引导主力,你要搞懂他到底要干嘛,然后与他同进退 |
原创于 2021-12-14 21:30 只看该作者(-1) 打赏 赞(0)举报 [淘股吧] 强势股=强的逻辑+强的趋势+强的主力。 我们最为忽略的就是操盘主力。反而这个是最为重要的。我现在感受越来越明显。 很多股试仓进去发现主力不行,或者完全没有意愿做,只想跟风出货的,只能出 我现在才明白,所谓试仓其实就是进去陪主力走走看,看到底主力行不行。 比如一些股,你认为很强,但主力估计不知道哪里吃了很多货,不断砸,那搞毛。 但有些主力,该洗的时候洗,该冲的时候冲,绝不犹豫,关键时刻亮牌绝不手软,这就要重点关注下了 |
原创于 2021-12-14 21:39 只看该作者(-1) 打赏 赞(0)举报 没有强势主力或好的筹码整理过的个股,一旦板块冲锋,就算先冲起来,也容易被后面的超过,时间不等人啊。 然后失去强度回落,第二天低开低走。尤其是那种涨了一段或一直不涨的 |
一瞬流光 原创于 2021-12-18 11:40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8780/86 打赏收藏48赞274详情加油券 1/1 [淘股吧] 本轮行情最大的总结就是。 情绪不佳的时候疯狂出手导致行情火爆时候不敢去赌,怕扩大亏损。 炒股最大的本事还是在于对水温的判断,收和放。 无需讲得复杂,大道至简。 市场低迷要忍得住,切忌自大,觉得自己聪明。大智若愚。 市场火爆时,一定要把自己当傻子,随大流,滚滚洪流无法阻挡。 连板,或者,趋势,五厘米,到20厘米,不用局限,哪里好往那边里挤就是了。 在趋势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之前,切勿猜顶底。 投机本质在于此,越简单越明了 |
首先要分清楚「概率性机会」和「确定性机会」 [淘股吧] 比如创业、做自媒体网红、职业投资都是非常明显的低概率机会,这个和努力没有关系,在同样努力的人当中,可能成功的人不会超过百分之一 而确定性机会就是自己努力基本大概率就会有获得的机会,比如持续撸铁三个月,就一定有这三个月的收获,认真精读10本书几门好课,就会有确定性的成长,职场里认真做事,大概率两三年会有一个职位提升 小白要首先抓「确定性机会」,这个部分持续几年稳定会有升阶 在「确定性机会」累积到一定阶段,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再结合一些时代和资源的杠杆,可以去把握一些「概率性机会」 「概率性机会」一定是属于曾经的「确定性机会」的获得者 小白容易有的问题是确定性机会看不上,愿意去搞概率性机会 结果就成了时代的炮灰 所以说,分清楚自己的战场,在合适的地方努力很重要 |
一年又快过去了。这一年你技术变好了吗? 炒股这种事自己是需要走很多的弯路的。而别人告诉你的都是有所保留的。如果是这条路要走十年,只有1年是自己要走的。而另外的9年取决于别人告诉你。 但是也可以自己顿悟,然后让那9年的路两三年内走完。这就是为什么股神的儿子或者女儿,很快就很厉害了。因为他掌握了太多她父辈最精华的内容。 其实炒股这种事是可以传承的。如果你坚定要把股市成为你的提款机。那么很多的战你都要去打。用电影《长津湖》台词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这一战你不打,你的后代就得打。 如果总舵主的儿子来做股票肯定比90%的人都厉害。只要他爹觉得他能,他就能。人民的名义现在不让播了,因为有人总结。电视剧里唯一被抓的那个主角最接近没有任何后台背景的人民。 所以很多东西在出生那一瞬就决定了。二代的江山靠自己打,一代的江山可以靠父辈。如果你父辈在这一领域没有特别的优势,那么你只能靠自己。 在靠自己的路上,1靠运气,2靠你的性格会吸引什么样的人,3靠自己的努力与天赋与品性。或者倒过来,321。 无论哪一行业,我们都会听到有人说,这一行没有前途。这一行走出来的人说。所有人都能发财的事情,肯定是没有的。 少数人能发财,那才是能发财,这是定律,就是越难出头的如果出头,往往回报越高。并不绝对,也差不多。如果没有传承,也没有高人指点,那如何快速自己走出这条九死一生的路呢。 1是借鉴他人的智慧,但是并不借鉴他人的结果。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用别人的模式,但是并不要依赖他人给票,特别是短线。 2:保持独立的思考,验证出自己理解的逻辑正在符合这个市场。一切以赚钱为准则。以概率为参考。 不追求绝对。不寻求真理。真理如果不能让你赚钱,那真理可能是错误的,就跟一法籍华人作家说的,我相信真理,真理却欺骗了我,我相信爱情,爱情却将毁灭。 你也许看过这样一个笑话。一群教授与专家在群里讨论,水从天空掉下来,会不会砸死人。用了所有的公式力学都是能砸死人的。 然后一个农民说,难道你们没有见过下雨吗?结果被踢出了群。所以,先放弃寻求真理。先能保守赚钱再说。 3:一招鲜是不持久的。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当然不乏一招鲜赚到钱的人。但是市场是动态变化的。你只会一两招,当没有目标需要你等待的时候会影响你的心态与节奏。 4超过一百万的时候就可以实验资金管理的了。资金管理牛逼的是,无论市场如何动态变幻,通过你的动态调整都让概率永远站在你这边。 5人会翻倍很多次,也会迷茫很多次,要空杯心态。比尔盖茨告诉自己,如果29天没有干好,微软可能就会消失。 期货市场也有新闻,一个人从一两万到到20个亿用了好多年。又从20亿到欠一身债只用了几个月。 6一辈子只富一次就不要让自己再穷。也就是你有10个亿,有一个亿时坚持不赌,用来做后备的。或者你赌到最后一个亿的时候,无条件退出,小资金来玩。 人要控制自己很难。有些人本金五万就要贷款杠杆跟人玩几十万的。这需要很强的技术支持,同时又要制度,怎么感应到技术无法驾驭的时候能够理性推出。输家被情绪控制。赢家利用情绪。 7炒股无非就是选股,买股与卖股三件事。围绕离这三点最近的地方去深化细节。技术无非围绕这形态。关联逻辑,内核动力去做选择。只要能完成卖点大于买点,在概率上又赚钱多。那么就是合理的。 总得来说你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标准。技术、心态与风险控制与成长计划。缺一不可。但是任何一个计划,都不如,明天就把钱赚起来。让自己每天收盘一看发现。 又是赚钱的一天。每天醒来打开电脑就知道,又是大概率赚钱的一天。只要让明天更大概率赚钱,更小概率遭遇风险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不要去推算未来。你只需保持理性与X惯。 赚钱成为一种XI惯,而孤独会成为一种常态。努力去探索是一种爱好。不知不觉你就走到了水到渠成,不知不觉你就走到了很多年前就想象会成为的样子。 你自然会高兴,但是仍然会悲伤,任然会难过,这一路你走得辛苦也值得。也明白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你的努力还在继续。你的爱好也在延续。除了钱多了一点,你的生活似乎仍然一切没有发生变化。 也许很多年回想起今天,你发现,又过几年还是一样。所以你炒股的过程也可以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 阅读,旅游,度假,写作,喝茶。恋爱。因为你除了炒股,不需要工作,也没有需要钱的困惑,你有更多的主动。 个人自由又承担了自己所有角色需要的时间与责任。这也就是大多人坚持炒股的意义。 |
CD超哥 原创于 2017-06-09 13:26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1205/10 打赏收藏8赞4详情加油券 0/0一转眼八年多过去了,从无知的我,到现在略懂一二。炒股到底是靠什么做大的呢?出色的选股,出色的操作方法,出色的进攻,,其实都是,为独有一样最核心,那就是出色的防守,没有它,无论你短暂多么辉煌最终还是会倒下。世上没有百分之百赚钱的模式,亏损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效的控制亏损,将亏损控制到最低,毕竟,炒股本身是靠概率赚钱的,我们不怕慢,就怕回撤的快。有些人会说回撤很正常,那我们来说说回撤的恐怖之处。假如你10000亏百分之20就是8000,那8000赚回10000需要百分之20吗,不,是百分之25。假如10000亏百分之50就是5000,那5000赚回10000需要百分之50吗,不,是百分之百。假如10000亏百分之90就是1000,那1000赚回10000需要百分之90吗,不,是百分之1000,是整整十倍。这道理应该够明确了吧,亏损的速度远远高于赚钱的速度,我们还敢随随便便的亏吗?主要是我们真的亏不起了,亏的代价太惨重了。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持续不亏,当我们第一步做好后,第2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持续盈利。第2步做到了,接下来就是第3步,耐得住寂寞,坚持前2步,你就走向了财务自由了,甚至大成。持续盈利怎么可能让我们大赚呢?这里涉及到第2个核心复利,每月百分之3,一年是盈利是百分之40多,每月百分之5,一年是百分之80,每月百分之10,一年是百分之300,算着算着是多么激动人心啊。没错,几乎所有的大佬都是靠复利做大的,他们出众之处在于他们始终如一的坚持。很多人看见什么模式暴利就去做其他的模式,要么就不断提升成功率,想干到百分之百,都认为自己是全能的,一次行情都不放过,可能吗,,就说顶级的游资都不敢说百分之百,就算顶级的大佬都不敢说只赚不亏,那我们自己何必强求自己当神呢,由此就会出现死循环,不断研究不断学不断亏损,反正死不认输,哪怕弱市也要单挑一把,才能显示自己的实力,最终结果亏个百分之50 60 ,70,,请问你能还能做回本吗,亏的越多回本的差距越大,到最后绝望,到最后就被市场消灭。谁消灭自己,其实就是自己,频繁的操作,浮躁的内心,和幻想。不防大家回忆回忆过去,是不是这种情况。庆幸的是,我们还年轻,我们还算醒悟的还早,我们还有机会,脚踏实地重新开始,时间能证明一切。放低预期,不要想着天天暴利,月月暴利,预期越高,如果行情不好,很容易让自己情绪化交易。对于一直亏的,先做到持续不亏吧,每月不亏吧,对于有定盈利的,每月3点或者4点吧,毕竟现在是熊市,放低预期,生活也轻松的多,也不会那么累,人生股市不是全部,让我们放低姿态,稳步前行,慢即是快。巴菲特的年盈利也才百分之20左右,算下来每月才2个点不到,他的牛逼之处在于持续稳定盈利了50多年,虽然小小的每月2点,却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世界首富的神话,这应该是最好的证明了吧,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不能不信已经出现过的历史吧。还是那句话,靠复利做大,,,,放低预期,先持续不亏,然后持续小赢,最后就是执着的坚持,成功就这么简单。成功是属于持之以恒者,不要气馁,我们都有机会,好好把握吧,说给你们听,也是说给我们自己听。资金就是生命,保住本金就是保住生命,股票和人一样,保命才是第一要务,其他都是扯蛋。稳健复利,把眼光放长远点,慢即是快,资金复利在第6次叠加资金就会出现质变,在第12次叠加资金就会出现飞跃,在第18次叠加资金就好出现让你惊讶,,不要放弃不要气馁,让我们默默的坚持,静待我们人生第一次的飞跃。大家一起加油 |
管手剁 |
|
2021总结... 淘股吧: 收割的韭菜 原创于 2021-12-31 15:56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5955/22 打赏收藏4赞70详情加油券 0/0几个字形容下2021年的操作。菜,贪,赌。菜今年是真的菜,机会很多没抓住。贪今年也是真的贪,听着别人谁谁上亿了。一听感觉脑子就发热,就喜欢乱干乱玩无奈都是爆炸。赌今年也是真的赌。明知道有些地方是转折选方向,就觉得自己水平好肯定能赌到,可惜今年就没赌到过。今年其实被外面影响太大了,主要想赚快钱,听到谁谁赚了几千万谁谁谁上亿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波澜。2022年不跟别人交流收益,安心做好自己的收益。股票下手前要谨慎,不能抱有赌性。也希望大家都能多多吃肉。 |
|
winzhenghao |
|
借势为王 原创于 2022-01-02 20:07 只看该作者(-1) 打赏 |
|
芸浩浩 原创于 2022-01-02 19:35 只看该作者(-1) 打赏 赞(2)举报 [淘股吧] 高位带动低位的涨,我一般都会要,比如前几天我为啥做顺灏股份,为啥我总结这几天没做医药是自己的偏见影响了自己的判断。还有前面我做的edr,低位的涨起来要敢于要筹码。 包括我这几天做的内蒙新华,也是同样的逻辑的。 |
作手新一语录第一句就是:1,围着主线做,多研究龙头,研究涨停,不断积累,总结,反思等待进阶的到来。 [淘股吧] 我以前一直对这句话的理解有些问题,为什么要多研究龙头,研究涨停,因为我复盘很喜欢研究人气股,哪怕是缩量的人气股,我把人气放在第一位。所以很多时候,我做的都是人气股的反抽,要么不抽,要么抽因为有人气,所以大多还是能赚钱。但这样的问题在于,人气股调整的几天怎么办?其实反过来说,一个方向人气股的持续调整,其实必然市场已经出现新的方向的持续性。 而要及时捕捉到这种异常,这种异常一定在量和情绪上会有体现,而最好的载体就是板块和龙头,龙头尤其是有量的,板块就是不断有涨停有连板的,所以多研究涨停和龙头,你才能去捕捉这种市场的变化。当日冲高回落和当日涨停隔日继续涨停,完全是两码事,只有后者才能打出赚钱效应,赚钱效应能够激发更多资金参与。 高度和赚钱效应是两码事,有些首板成交几个亿,后面直接顶一字的,是有高度,但没赚钱效应,虽然可能存在开发赚钱效应。赚钱效应一定是伴随着量的放大以及持续的价格往上导致赚钱,也就是换手高度,这样的才能激发人气。 所以围绕主线,多研究龙头,多研究涨停,基本上也就站在了主流资金的最前沿。 |
lqy1985 原创于 2022-01-03 15:37 只看该作者(-1) 打赏 |
|
那么纯粹 |
|
我和股市的进化史 淘股吧: 更上两层楼 原创于 2022-02-12 23:17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4418/94 打赏收藏37赞132详情加油券 4/4年纪大了,最近常常陷入回忆。 [淘股吧] 吐槽一下,这些年,我和股市的进化史。 2015年2月入市,当时牛市,随意买入都赚了点小钱,以为股市就是取款机。还以为自己天赋很好,经常喜欢和别人谈论股票。 2015年5月,次新股打开后连拉13个涨停。其中就有著名的暴风集团和江苏有线。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眼红,天天觉得马上要跌了,风险很大,不敢买。 2015年6月19日,股灾开始,当天便吃到天地板,第一次股灾腰斩。连续几日千股跌停。 2015年8月,喊了救市一个月出现了千股涨停的壮观,军工板块大幅领涨。但是自己买的深圳华强停牌躲股灾,完美错过千股涨停。复盘后几次买入,又碰到第二次股灾。又腰斩。 2015年10月,入市以来见到第一只妖股特力A。一次没买,天天都想着涨这么多,马上要开始跌了。 2016年1月开始实行熔断。开盘10几分钟就收盘了。天天大跌,没几天又腰斩了。 同年开始接触淘股吧。当时传道的是@著名刺客 。刺客兄是龙头战法的爱好者。当时实盘50万个把月就翻倍了。跟他学了不少。 2016年的行情还是可以的。波澜不惊,这一年没什么印象,事情都忘记了。当时学着刺客用打板赚了一点钱。还是很感谢的, 桃县有几代传道者贡献很大的, 从asking到炒股养家, 从龙飞虎到著名刺客, 从著名刺客到涅盘重升再到现在的北京炒家。 有些人是有一些贡献,但是不好说真假。或者影响对我来说没那么大。 2016年底,不知道是加钱了还是赚了,当时也不会计算收益。好像从10万到年底变成了30万。这一年我关注了涅盘重升,当时也没太在意他,就是偶尔看看他的帖子。当时他做的也一般。 2017年年初随意买卖,当时新手哪里有什么纪律。没有几天就从30万变到15万了。 2017年是价值投资的牛市,大盘股涨涨涨。年底变成了50万。 2018年1月,当时用的是东莞证券,迫不及待的跑去杭州开了融资融券,当时以为这东西就是能资金翻倍买股。开了以后才知道局限性很大,很多股都没法买。而且容易使心态和交易变形。到2018年2月,短短10几天就腰斩到了16万。 2018年春节前两天实在懊恼,跑到山里呐喊。我气自己来来回回大开大合,守不住,这么多年的付出又白费了,告诉自己再也不会这样! 这是炒股的第一个阶段,经常赚了点前就自以为天才。 2018年春节完走狗屎运,买了贵州燃气,当时第三波了。在融资的杠杆下,3月初就从16万变成了72万。。这收益是实在的,比较清楚没加钱。 当时回了厦门,就决定不再工作,职业炒股了。 2018年吐血的一年,第一年职业炒股就碰到市场经济的熊市,这熊市和2015的那种不同,天天阴跌,市场环境非常差,很多公司都快经营不下去了。在这一年职业,选择的时机非常不好。加上第一次拥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极度不自律。天天熬夜玩游戏,看电视。不知道腰斩了多少次。年底变成了2万块。是的。72万变成了2万。。。。。从支付宝和信用卡套了10万出来。共计12万再战江湖。 2018年灯心人大火,大肆宣扬核按钮。一时间风头无两,5万块打出5千万的效果,买的股第二天必核,不少游资纷纷亏钱,都偷偷的私聊警告他,纵横15年之久的打板生态从此开始恶化。 2019年,3年结构性牛市开始,来来回回开始成长,翻了3倍,年底剩下盈利50%。这一年@北京炒家 刚刚成长起来。 2020年,疫情催发全民炒股,运气好翻了26倍。可转债最辉煌年。3月,8月,10月,3波可转债牛市轰轰烈烈,你所能知道的可转债大神全是这波成长起来的。这一年@涅盘重升过亿了。。 2021年两大首板客北京炒家和创世纪的实盘粉丝越来越多,他们多渠道布道首板,让桃县不少信仰的龙头战法的接力板客开始动摇尝试首板。9月初华鑫分写出首板代码,大家不知所以,还是奇怪,为什么一个板块一天就能30多只涨停,为什么第二天又一点溢价都没有。 2021年9月26日,华鑫分量化打板被宣传,大家纷纷科普。 打板生态极度恶化。从人与人博弈变成人和机器人博弈。 在相互亏损了2个月后,华鑫分修改了止损代码,不再实行核按钮。打板稍微好转,但是已经走入末法时代。 从2021年9月开始,打板环境本质上开始变难。不扫板已经很难买到板了,动不动出现几十万封单。但是一有人卖马上就撤单的局面。第二天溢价也不太好猜测。 好在,2022.2月在职业整整4年后,我也破了千万。。 |
简单一句话:一个超出股票交易范畴的,且事态发展难以预期的超级大事降维影响了资本市场。 该如何理解这个定性?有几个层面。 我知道,发生越大的事情,大家越喜欢预测,预判走势,以试图有参与感,如果最后的事情走向和自己猜测的结果一致,更会有无与伦比的正确感。(你看,我说的对吧???) 但是,回到交易层面,你要记住,我们只是一个炒股的普通人。 哪怕你现在随便找一群所谓的军事,国际政治专家来分析这件事情。都会给你一大堆解释。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专业分析与你瞎拍脑袋的分析,并没有什么区别。 别说是旁观者,哪怕是身处其中的俄乌两方的最高首领在此时此刻也很难说清这事儿最终的走向会是如何。里面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和国际各方利益的权衡与博弈。 因为最为关键的是:它刚刚发生。 还有大量的信息变量会持续发酵,改变事态走向,而每一点信息的变量传出都会扰动市场。且市场处于对这个事情极大的影响共振之中。 因此,此时此刻这件大事对于市场走势的一切判断,都是无效的。 无效的事情,不要做,尽可能的避开,是最佳选择。 1950年10月,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坚定的认为感恩节前,他们就能凯旋。哪怕当时他们已经占领了平壤,但是主角还未登场。后来?没有人在当时能预判到是另一个后来。这就是所谓的超级大事,不可预判。事态随时变化。 那么什么时候,市场能够回归可有效判断? 大多数能够影响此事的国际各个力量阵营纷纷出手,表明应对策略和介入程度之后。(所谓的不可预判在于,你说老美会介入到什么程度,联合国会介入到什么程度。以及你懂得。) 等到这些力量表态差不多了,市场获得了足够的信息之后,交易市场才能重归自身逻辑里。 你接受这个观点,就能把这么大的事情简单处理。而你如果不接受这个观点,选择去预判某种结果,那么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无尽的纠结与对错的反复考验。 在调整初期,出手去做弱转强,不是不能成功,而是考验代价太大。一旦出错,就是套在最高点。明白这意思吧? 西部证券曾经做过一个详尽复盘,关于历史上几场大型战争对于股市的影响。 基本结论就是:从全局来看,战争对于资本市场只有阶段性影响,并没有长远影响。影响最大的,就是开战前期,(也就是当下),随着战事的进行,市场就回归自身的走势,该涨涨,该跌跌。影响力越来越弱。 记住一句话:资本市场怕的不是战争,怕的是不可预知的变量。 所以普通人,别做高级预判,这不是你能做得了的,耐心等待结果即可。开场戏虽然很高潮,但是真正的主角还没登场呢。 这是一个样本案例,以后任何一件超出股票交易范畴的,且事态发展难以预期的超级大事降维影响资本市场的时候,第一时间躲开,然后等到信息事态发酵得差不多了,再回来去做分析判断。 |
再来讨论一个救命的话题。 我发现,现在互联网信息化影响了很多普通人的财富观,进而影响了他们追求财富的手法,最后害惨了他们。 很普遍一点,我发现很多人,无论是月薪5000还是月薪10000,说起100万,往往带着见惯不惯的不屑感。 无论账户上的资金是5万还是10万。一说起在市场目标,都是要成为亿万富翁。没做到上亿,都是屌丝。如果被人批评,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我一年10倍,等我出头人地,等我。。。。。 虽然,今天的标题叫一个亿是什么概念。但是我想换个角度去看它。 我只想告诉你,哪怕北上深被人诟病的高房价,总价超过2000万就定义为豪宅了。这是任何一个高端房产中介的基础标准。 最近很火的谷爱凌的自由滑雪,哪怕被人说是贵族运动,其实从小培养到她夺冠,有人算了一笔账,比较奢侈宽松的参与,十年花费400万顶天了。 以上举的例子,都是多数人心中难以企及的奢侈事物的花费;在一个亿面前,也显得那么微小。 所以,如果你觉得在北上深买豪宅很难,从小培养孩子系统深度学贵族运动很难,但为啥偏偏觉得赚一个亿好像没那么难? 回到交易上,财富观念的变形,导致了很多人交易理念的变形。 比如,你看见有人用十万本金上十倍杠杆,发财了。于是你也用你的十万本金上杠杆。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人家的十万本金可能只是他财富的一部分,而你的十万本金是东凑西凑来的。 注意,东凑西凑十万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它仅仅说明你当下财务状况不是很宽裕,但是,也正因此,你要更珍惜这十万,对别人来说,十万是钱,对当下的你,可能是命。 人要是惜命的。 而且,人家的杠杆可能是针对一个交易机会,或者一个时间段。而你却把杠杆误当成交易常态。 最后,哪怕爆仓,人家可能就是肉痛一番,而你可能面临绝望境地。 把自己最珍贵的全部财产,拥有的时候,当成随意抵押随意赌博的筹码,直到失去之后,才知道这是自己当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为什么我今天会来讲5万,10万这种例子,听惯了千万上亿的段子之后,你是不是觉得这例子很屌丝? 原因是,从去年到现在,我专门数了一下,我已经收到了6个,因为上杠杆爆仓,欠债30万以内,感觉自己人生完蛋了的案例。 当我看到这不那么大的数额,但是匹配的却是字里行间的深深绝望。我才明白,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他们大多都是毕业不久,没有太多人生阅历的农村孩子,看着网上到处谁又10万起家,几年几万倍;谁又几十万上超级杠杆,一战成神;谁又拿着千万实盘,每天波动几十万上百万,云淡风轻。 这些看上去励志,其实内有复杂乾坤的案例成了这些年轻孩子的畸形的价值观支柱:哦,你看他们一天亏上百万都没事,我就十万,没啥好纠结的,梭哈一把完事。 这个世界,衡量痛苦的不是金额,是当下的容错能力。 容错能力暂时不一样,谈钱多钱少都是耍流氓。 钱不是虚拟的,钱是现实的。所以看待钱,也请回到现实。如果你现在有5万积蓄,那么如果你通过理财,赚到7万,那就是莫大成功,赚到10万,就是天大好事。你别管别人有几千万,几个亿,这跟你无关。 你要做的,1,是保住这10万;2,是谨慎考虑能不能可持续的赚的更多。 至于100万,它离你现在还比较遥远,你要耐心做到自己当下该做的事情,不要去畅想。该来的,它总会来,但是它强求不来。 最后,我想来一个针对,今天这个话题,也许会引起你的不悦,但是我认为我有责任去刺破一个事实: 你细想一下,如果你现在打电话,找你任何一个朋友,亲人,马上借到20万(马上到账),如果你找不到这样的人,那么今天的话题以及话题涉及的金额,对你是适用的。 如果你20万都不能马上借到,(别扯什么钱在股票里,钱在理财等等)说明你的财务状态还停留在这个数字内,网上那些千万亿万的话题,少看为妙。 踏踏实实赚钱,无论是工作还是理财。步子迈太大,绝对扯着蛋。 最后,在简单说一下杠杆问题。 杠杆是值得的使用的,人生难得几回搏,越是普通背景,越要搏。但是使用杠杆,必须有限制。当你务必笃定的时候,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放手一搏,输赢都认。而非常态使用杠杆。 上一个常态使用杠杆的,是一个身价几百亿美金的韩国人,他长期高杠杆持有优质中概股,然后一夜破产了。 ...... |
葵花宝典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江湖阴谋 特工 冰糖葫芦 金庸的小说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常读常新,古龙不行,古龙大多数小说写的乱七八糟。 笑傲江湖里最大的权力争夺者,不是东方不败,也不是岳不群和左冷禅,而是少林寺。 一切的江湖纷争,少林寺才是始作俑者,并且最后成功了。 和老牌的霸权少林武当相比,五岳剑派和日月神教都属于新秀,新秀就是资历浅,积淀不够,缺乏传承,但表现得都很上进,有共同的职业发展目标——一统江湖。 像极了如今的年轻一代。 笑傲江湖里有个非常吊诡的事情,也是整个武林发展史中最大的未解之谜——少林寺的长盛不衰。 天下第一帮派是丐帮,天下第一教派是明教,天下第一门派是少林。 天龙时期,丐帮和少林并立,发展到倚天,少林没落,武当的横空出世和明教在中原的发展,都抑制了少林在武林中的话语权。 但到了笑傲江湖,所有的老牌门派要么把自己发展没了,要么即将没了。 比如武当,少室山中任我行评价冲虚,武当太极剑精妙绝伦独步天下,但偏偏后继无人,所以佩服一半,一语中的。 少林寺的兴盛有三个方面: 第一投身门槛低,少林寺的社会基础极其广泛,有剃度弟子还有俗家弟子,除了明教五行旗鱼龙混杂,无人能出少林,保证足够的新生血液。 第二顶尖武学传承,少林顶级武功,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加上三分之一的九阳神功,并且少林把研究成果全都记载成文,研究成果书面化,很多绝技对于门人是开放性的,是门人都可以练,至于把自己练废了还是练成了,全看造化,所以武功传承上有保证。 烧火烧出一个火工头陀,挑水挑出一个九阳觉远,少林的学术氛围可见一斑。 第三吸纳别派高手,扫地僧降伏慕容博和萧远山,金毛狮王出家为僧,都极大程度提升了少林寺武力水平。 倚天时期少林没落就是明教争夺了少林的人口基础,群众发现加入起义军对抗暴元比念经更有发展前途,武当出了个超级大外挂张三丰,一己之力荡平江湖七十余载,自创太极功超一流武学,并世无双,但哪怕是这种情况下,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还是得少林出面挑头。 其他门派的兴盛模式都是超一流天才引领型,比如张无忌,比如张三丰,比如乔峰,全真派曾经最有希望成为少林,但王重阳没做传承储备,先天功后继无人,甚至最后还刻下了非常荒谬的一句话: 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 天下第一的王真人,你特么直接把练九阴真经的研究成果写下来发表在你们全真派的内部交流群不就可以?古墓派也不能个个林朝英水平吧?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整个武林漫长发展史中,只有少林的水平是长期恒定的,那么少林寺的危机来自于,只要江湖不出现超一流强外挂选手想来挑战,那么少林就不会有危机,事实上也是如此。 偏偏诞生绝顶高手坐镇门派又是新秀的唯一道路,因为没传承,只能靠超级精英硬刚老牌势力,所以才导致五岳派和日月教都希望拿到超级功法短期提升武力整编新生势力东灭少林西挑武当。 笑傲江湖里的绝顶武功有五个,而葵花宝典可能是最特别的那个......。 少林的易筋经,武当的太极功,任我行的吸功大法,风清扬的独孤九剑,然后是葵花宝典/僻邪剑谱。 孤独九剑根本就是不需要自宫版本的辟邪剑法,同样的短期内极大提升实战水平,同样的以招式取胜,不拿剑的令狐冲跟废柴无异。 易筋经,太极功,吸功大法没人敢打主意,至于独孤九剑,江湖上压根没听过,剑宗后人封不平见到令狐冲使这路剑法,都觉得活见鬼。 能认出独孤九剑的,哪些人? 方正,冲虚,任我行!明白了吧,只有坐拥四大绝顶武学的超一流高手才认得出独孤九剑。 任我行和风清扬打过,平手,所以任我行得知令狐冲是风清扬弟子才极为看重,盛赞风清扬剑术通神,冲虚是没打过,少室山上说破不了风清扬剑法,方正一定没打,但方正不一定保证能打过风清扬。 所以威胁整个武林现存秩序的超一流强者有两个,日月神教的教主任我行,华山风清扬,并且这两个人绝对能打过冲虚,方正慌了。 这种情况下,葵花宝典的存在对于整个武林来说简直就是无上之选,毕竟独孤九剑这种东西还得看天分,令狐冲的记忆力之强令人发指,葵花宝典就不需要,眼睛一闭,一咬牙一跺脚,无太大硬性门槛,举剑向明月,胯下血两行,神功自成。 但葵花宝典本身,可能并不是一门武功,这是一门由太监创立的武学,一个太监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我斗胆推测,葵花宝典的真正身份,是一门可以让残缺的男人彻底转变为女人的秘术。 东方不败练成之后无心教务,不仅音容相貌大改,而且对杨莲亭爱之极深,甚至最后殉情,这不是妥妥的痴情女是什么? 由此再回溯葵花宝典是怎么传到江湖上,少林的谋划便一清二楚。 少林派放出这本绝顶功法的消息,引得华山蔡,岳二人抄经,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上一个在少林寺抄经的还是姑苏慕容博,蔡,岳何德何能可以从少林寺把经带走?这武功分明就是故意放到江湖上,引得华山分立为剑气二宗,风清扬在火并中遭遇宗门设计,名声尽毁不得不从此遁世。 这时候葵花宝典还仅是华山内部的争夺,毕竟没有范例效果怎样不知道,直到渡元和尚自宫练剑,林远图横空出世,一手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名震江湖,这才挑起了整个江湖纷争,引发五岳派和日月教的大火并,这场火并的结果就是双方经营多年的顶尖战力基本上一战而尽,并且功法失传。 这里有一个完美的悖论,真正的葵花宝典是能打赢其他四本的,东方不败武功高到了令人惊骇的地步,任我行也不得不钦佩是天下第一,但速成版的辟邪剑谱不行,岳不群打不过令狐冲。 但葵花宝典真正的大成是成为彻头彻尾的女人,女人,是不会想统一江湖的(至在金庸的世界观里),灭绝这样的心理变态除外。 令狐冲和风清扬是不同的人,令狐冲是真浪子,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这样的人不会有权力野心,风清扬被设计之后就隐遁于世,其人势必性情极端,也绝不可能是淡泊名利之辈,这种人如果天赋惊人,那就是举世罕见的大天才。 像谁? 年轻时候的张三丰。 少林是不愿意看见再多一个武当的。 |
beyondkurt |
|
原创于 淘股吧:2018-04-15 18:19 |
|
2021-12-18 08:41《大时代》里很经典的台词:“股票是什么?是人的游戏,股票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的对手是人。”股票是有规律可循,是什么规律?技术派的按图索骥?当然不是,其中的规律是围绕着人性。人性不会轻易改变,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市场里战胜真正战胜人性。所以,你会发现研究股票的本质就是在研究人性,只要对于人性的研究到了极致,并且对自己的弱点加以克制,那么你就会战胜绝大部分人。 [淘股吧] 弱点一,贪婪。像我这周半仓买了三羊马,躺了一周一直涨停,内心深处却并不满足,总有一个声音在说,如果当初满仓进去就好了,现在资金就快翻倍了,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记得去年注册制20厘米火热的时候,打板了一支庄股科信技术二板,当天炸板回落10几个点,第二天低开10个点,一天亏损了5万,心痛懊悔技术不行还满仓操作打板,这就是典型的贪婪,买对的时候就后悔没有全仓,买错的时候后悔没有轻仓参与。你要知道你自己的每一笔交易是不是按自己的模式最确定的买点操作,是不是执行交易计划分仓,等待合适的买点做T或者加仓,克服贪婪。 弱点二,不自信。人为什么会恐惧,是对未来的未知不确定,反映到股市里就是买点和卖点的不确定,买的时候犹豫,打板下单慢,等大单封死了又懊悔没有早一点进,龙头分歧炸板了给机会不敢进。持仓卖的时候很慌乱,盘中一个下杀震荡就洗出去了,然后拉起来封板又追入,传说中的S.B战法。还有很多买了龙头吃了一个涨停就走了,后面三四个涨停没吃到,这都是不自信的表现。怎样能克服这些,那就是把交易做纯粹,只做确定性胜率最高的买点,买入提前扫不犹豫,如果做龙头,要相信自己的龙头,提前做好高度预判,卖点可以格局一下。做交易一定要自信! 弱点三,浮躁。某段行情踏空后看别人赚的盆满钵满,自己就不管什么模式了看到涨停就想买,做错了一笔交易后,急于翻本又半路追高另一支,连续两三笔错误的交易就把前期的利润吃没了。这就是常说的控制回撤,怎样能控制,学会空仓,把你的心沉下来,戒骄戒躁,忘记前一笔交易的对错。 这篇帖子是我自己一年多时间的交易心得,希望以后的交易可以克服战胜这些弱点,慢慢爬出坑来,加油吧。 |
唐史主任司马迁 20220313 [淘股吧] 既往总结的经验里,有一条很重要,叫“摸着石头过河”。向别人发展史上的间接经验学,这样成本最低。但是再往前走,前面已经没有石头了。没有石头摸,就要小成本试错,快速纠错,靠直接经验和科学辩证前进。步入这个历史阶段后,增速会下降,暴露的问题会更多,因为我们要靠暴露问题来解决问题。 常年在这扎堆的朋友里头,有些懒得在网上和人抬杠,但在生活和工作周边都极具影响力。我们人到中年(25)了,见过人见过鬼,正面的看得懂,负面的也看得清,所谓四十不惑。 在当前的社会状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去抱怨,去愤怒。也可以选择把愤怒转化为动力去做建设性的事情,至少发出正确的声音,影响那些我们关心的人。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多岁看得清了,便有了选择。选择和负面的一起,会中年固化,满腹牢骚。选择阳光的一面,有未来的一面,也会找到自己于自己以外的,于家庭、于社交圈、于社会的价值。最终知天命而行天命,成为更好的自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与君共勉 |
周末最大的两个消息面,一个是疫情另外一个是俄乌出现了曙光,俄乌这个早就脱敏了,完全不用管,对指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了,疫情这边则是刷屏了热搜,前20全是疫情相关,这里重点说这个题材: [淘股吧]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就能预判到检测板块会起爆了,是不是提前知道内幕消息了? 大哥,成熟理性一点好不好,我真要有这本事,岂不是要上天揽月,下地捉鳖,纯粹就是预判到的,其实A股也是符合马洛斯需求的: |
|
原创于 淘股吧:2020-10-17 20:51转:曾有人在美国知乎Quora上提问,“我怎样才能与比尔·盖茨、乔布斯、埃隆·马斯克一样了不起?” [淘股吧] 马斯克的前妻贾斯汀,写了这样的回答:极端的成功源于极端的性格,这是以许多其他事情为代价的。这些人和常人的世界格格不入,最终沦为别人眼中的怪咖。 同样的回答也适用于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很多马克,但是中国没有马斯克? 因为,我们不能接受极端的性格,如今名人稍微有一点点越界的言行,都会被上纲上线,扣大帽子,直到社会性死亡。 罗翔是少见的安分守己的法学老师,作为教学者的创新,在网上用通俗幽默的视频讲解艰涩专业的法学知识。怎么看,这都是一件极好的事。但是,因为一条分享读书感想的微博,被扣上“屁股坐歪了”,最终退出微博。 用这样的标准数数“钢铁侠”马斯克,那可不是“爱你三千遍”,该是鞭尸三千遍。 年轻人赚了钱就高调提车迈凯伦F1,用500支玫瑰花求爱,这难道不是铺张浪费? 因为插足婚姻,被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加勒比海盗)骂“Mollusk"(无脊椎动物,和Musk的名字很像),这难道不该全网封杀? 马斯克因为压力太大,有一次在直播节目上接过了主持人递过来的大麻(当时加州已经合法化)。我的天啊!最后,利用总统施压,却不和建国同志的中央保持队形,立马去中国设厂,眼里只有自己的企业利益!马斯克何止是屁股坐歪了,简直是XXXXX。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所有的企业家都逐渐被逼成同一个模样,他们不能表现爱财,时刻强调自己的质朴节俭,言行保守刻板,向暴戾的网络民意低眉顺从,小心翼翼维护好一个爱国的慈善家形象。 当所有人被按压进同一个模子,曾经的想象力、野心、愿景和冲动就统统没有了。马斯克不是好东西,但是一生都在战斗。反观我见过的很多的中国企业家,从成功的第一天起,就阳痿了。 没有对创新型人格的宽容和鼓励,光有对世俗成功的崇拜。等于鼓励大家去做简单的赚快钱的事。比特世界的创新,比原子世界的创新容易太多。尤其是这两年,正如马克·安德森的预言,数据成为了生产力,算法和数据正在互相喂养,依靠平台优势互联网巨头足以坐享其成。 于是,你我成了被囚禁在算法和系统里的人。 周鸿祎说过,与其说马斯克是企业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梦想家。 什么是梦想家?梦想是和现实是对立的,梦想家是要向现实的一切开战的。 因为觉得NASA订单竞标不公正,马斯克2004年就把NASA告了。因为觉得空军或者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在资金分配和订单竞争上不合理,马斯克动不动把联邦政府告上法庭。 李奥纳多的《飞行家》可以帮你读懂马斯克。但是,李奥纳多的另一部电影《好莱坞往事》,可以帮你读懂中国。 《好莱坞往事》有一段戏,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打败了李小龙。李小龙的女儿很不高兴,不想让这部电影上映。在美国,这位小姐只能努力在社交网络发声,但是没有赢得支持,电影正常上映。 但是在中国,这位小姐告到了“有关部门”,说电影“辱华”。由于昆汀(Quentin Tarantino)拒绝删减,最终《好莱坞往事》这部当届奥斯卡最有趣味的电影,没有在中国上映。 其实,昆汀一生都是李小龙的超级粉丝。电影的改编基于事实,看过电影的人会发现,李小龙被打败,无伤大雅,不影响他的成就,和“辱华”更是没有一丁点关系。 再者,李小龙和李小龙的女儿都是美籍华人。想来真是奇怪,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控诉一个美国白人的电影侮辱了另一个美国人。于是,中国人失去了看一部好电影的机会。 一个高度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环境是很不利于创新的,这和断供华为芯片一样,是西方尝试扼住中国咽喉的方式 |
叶子阿猪原创于 淘股吧:2021-01-30 21:27张坤:全球机场佼佼者上海机场投资逻辑摘录 [淘股吧] 上海机场和中国国旅都有免税概念,但机场是重资产,旅游是轻资产,你怎么选? 张坤:我没买你说的相关旅游股。还是要看议价能力。买一个公司,一定要看在谈判过程当中,谁是敢掀桌子的那边,谁更不依赖谁,谁更不怕这个合同做不成,谁更难找到替代者。机场是流量方,它不依赖于别人,只需要找一个变现方而已。旅游公司可以做变现方,但是离了流量方,非常艰难。从海外的经验来说,流量方最终拿走了利润的大部分,变现方拿到的很有限。在行业景气周期当中,你可能看不出议价能力强弱的差别。但一个企业会遇到顺利的时候,也会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议价能力会保证它在困难的时候,稳定性会高很多 中国的好生意聚焦在哪里? 你认为,在中国,好生意主要聚焦在哪些行业?有没有某个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坏的生意模式,在你的负面清单上? 张坤:中国大部分重资产公司的生意模式都不太行。不是说重资产不行,这是两码事,重资产也有好的产品,我也有机场这种重资产公司。但中国大量的重资产公司都有一个问题,它们没有拿到跟自身重资产相匹配的净利率。资产和成本费用从本质上具有类似性,而且资产是现金流前置的,更加不利于企业自由现金流的积累。你要知道,可能一个重资产公司拿到30%、40%的净利率,才相当于一个轻资产公司拿到10%、20%的净利率。例如,台积电的净利率有35%,但ROE(净资产收益率)只有20%出头,上海机场的净利率有45%,但ROE只有16%。这都是顶级的重资产公司了,但ROE水平也就和一些比较优秀的轻资产公司类似。因为资产投下去之后,如果没有那么强的上下游的议价能力,最后就变成资本杀手。 你现在是重资产基本都不投吗? 张坤:除非能够获得很高的利润率,我也重仓了重资产的机场股,净利率大概有40%多。它的资产已经在这里了,随着免税额往上走,多出来的全是利润。 市场很容易关注一、两年的业绩,不太关注企业经营的永续性。 但是作为二级市场投资,你还是需要考虑,涨到什么程度会卖它? 张坤:对于像茅台这种盈利几乎全是自由现金流的公司,比如说30倍之内,都是非常简单的决策,根本不用考虑它是不是被高估了。30倍之后你可能需要考虑一下,它的股价对于成长性是不是有过高的预期。 有人说,从很长的历史来看,任何时间卖茅台都是错的。但也有基金经理说,这个观点不对,从2012年到2015年,持有它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你怎么看? 张坤:这取决于你的持有期限是多长,投资期限不同,做出相反的决策是完全合理的。你的持有期限如果是一年,可能你在这个时间卖掉是合理的。但如果持有期限是五年或者十年,那在这个时间卖掉是不合理的。持有期限越长,估值显示出的作用就会越小,企业本身的价值积累就会显得越重要。最后,高估部分会在整个过程当中平摊掉。 你看多久呢?你是打算做永续投资吗? 张坤:我的出发点是希望能跟这个企业长期走下去,但是很多时候中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我在买一个企业的时候,至少是以3到5年的视角去看它。 茅台当时的塑化剂事件,现在都知道只是一个风波,但在当时是看不清楚的? 张坤:茅台在2013年遇到的问题是需求侧的断崖,但在供给侧并没有人替代它。它还是中国白酒的第一品牌,这件事是没有变的,很多人没想过这一点。大家想的是,三公需求占一半,这种需求没有了。如果只看一年,这是对的,是核心矛盾。但如果看十年,这就不是核心矛盾,东西好不好才是核心矛盾。 A股里全球最好的公司 你比过之后,中国有没有比全球最好的公司还好的公司? 张坤:在食品饮料这个行业,茅台就是全球最好的公司,没有之一。机场里面,上海机场也是全球机场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 这批公司已经涨不少了,你现在会不会担心估值会跌下来,有没有考虑调结构? 张坤:需要跟踪公司的逻辑。如果是需求的周期问题,我不会在意,需求侧的问题我不担心,包括去年经济下滑白酒跌很多,我并不在意,它是经济下滑带来的需求侧变化。我只要确定供给侧永远是这几个玩家在,需求侧只是一个周期的波动,长期仍然是波动向上的,而不是一个结构性下去的变化,就行了。 比方说,经济危机的时候,LVMH股价也会跌很多,也跌50%,没关系,2009年、2010年全涨回去了,涨得更高,现在可能比2007年的高点又涨了五倍了。周期判断不是我擅长的事情,如果我确定了这个股票的长期逻辑没错,它应该是一轮一轮波动起来创新高的,如果一轮一轮波动下来没有创新高,那说明我的判断是有问题的 最成功的投资:关于机场的商业模式——上海机场 你认为自己最成功的投资是什么? 张坤:应该还是上海机场,2016年我在研究互联网,一下就想明白它的商业模式了。当时,大家还觉得它是一个公用事业股。但我认为,它本质就是一个微信,把所有的基础设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变现,变现的形式可以是商业,也可以是广告。 第一,它的流量是独享的,没有人跟它竞争。 第二,它的流量是零成本的,甚至是负成本的。 第三,它的流量价值巨大,因为它的流量是被筛选过的,而且是在封闭的空间之内,乘客没法走,它的流量变现的单客价值是很大的。这种流量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变现方都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 你把它当作最成功的投资,是因为它赚钱最多,还是因为你最早看到了趋势。 张坤:因为当时我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一个好东西。(笑)这东西很好,但是市场主流并没有意识到它很好,好东西很多时候在公允价值买,已经有很高的回报了。但是你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它的价格跟全球资产比都是非常便宜,又重仓持有,能够前瞻性地看到这一点,这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它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吗? 张坤:取决于中国的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出境游这件事是最确定的,因为有形的物质需求有限,你一定会去体验更好的东西,要去不同的环境看,这种体验的消费、旅游的消费看不到任何天花板。中国有护照的人口才一亿人,随着出境游发展,中国最主要的几个国际枢纽机场会收益。 它变相成了一个收费桥梁? 张坤:类似,而且它的免税店确实经营得也好。 免税店可能是一个雪足够厚的行业,但是可能坡不一定够长?政策一旦没了,红利就没有了? 张坤:政策的影响没有那么大。香港是全港免税的,但是香港机场的销售依然非常大,而且每年都在增长,为什么?任何人在一个封闭无聊的环境,都容易产生很强的购物冲动。多少商家想把客人引流在自己这里,让客户不要走。机场零成本就可以做到这件事,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它的价值。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商业销售额非常大,变现能力都很强。而全球像中国免税价格差异这么大的国家是不多的。 这是从上市公司来看的。从投资人来看,你认为大部分人存在哪些谬误? 张坤:大家很看重最近几个季度的增速,这是我不看重的,我看中的是公司的永续性 机场区域垄断的基础设施性质发生变化了吗? 一般来说,机场的盈利对于竞争、大宗商品价格或者主权风险并不敏感。机场在一个区域享有绝对垄断地位,人们对于乘坐飞机的地点选择是极其被动并且有限的。但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首都机场由于大兴机场的替代,导致未来预期客流总量和客流质量(国际旅客)都将出现下降。民航局预测北京地区未来旅客吞吐需求量长期会达到2亿人次,现在首都机场已经达到1亿人次。北京地区的航空旅客增长潜力被大兴机场所替代,首都机场完全区域垄断的逻辑和未来的增长预期被打破,股价也是一落千丈,未来可能变成一只增长极其缓慢的类固收的股票,所以选择投资机场的时候需要先想明白周围有没有新的机场加入竞争。反观上海机场,虽然虹桥机场不在上市公司体系内,但是浦东机场的定位就是国际枢纽,虹桥机场定位则为国内航班为主。高价值的客户大多都在浦东机场也就是上市公司体系内。还有一个例子,由于三亚凤凰机场的产能也早就达到了上限,但是因为选址的问题现在10年内无法扩产,所以整个海南岛未来绝大部分旅客增量都会落在海口美兰机场。 垄断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机场的区域垄断性质并不会因为疫情发生变化,更应该关注的是区域内的机场竞争而不是疫情。 客流量是否可以回到原来的水平,是否有继续增长的潜力? 机场的收入结构非常简单,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收入。航空性收入通常是按每位乘客收取的费用和或根据飞机的大小起降架次收取的费用,这种航空收入通常受经济法规的约束。随着机场投资航站楼和机场设施比如新登机口、航站楼扩建、跑道拓宽或改善、飞机停车位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乘客需求,收入也会增加。非航空性收入主要包括了商业租赁、广告等。这部分收入其实也和客流量直接挂钩,客流越多广告价值越大,商业租赁的价格也越高。所以本质上说机场就是一个流量变现的生意,任何一个城市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机场客流量更大、客流量更固定的商场,这就是机场能够客流量变现的资本,所以可以把机场看做一个拥有固定的巨大人流量的商业中心。 全球机场免税销售额大约400亿美金,占全球免税销售额700亿美金的58%左右。机场由于天然的垄断属性和庞大的客流量,一直都是免税运营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泰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客数量自2004年上市以来达到8.5%的符合增速,非典之后,2004 年同比增速 24%,金融危机后,10-11 年连续两年超 15%,14 年泰国政治危机后 15 年增速 22%。 高价值的国际旅客比例一直维持在60%左右的高位,国际旅客达到了8000万人次,这就是泰国机场最核心的资产。国际旅客高价值的原因就在于只有国际旅客才有购买免税品的资格。 机场的免税收入=购买人数*客单价*扣点率(免税运营商给机场的提成比例)。泰国机场长牛走势的秘密就在于这三个因素都在不断提升,购买人数随着泰国整体游客数量提升,客单价随着免税品类丰富和通货膨胀而上升,扣点率也从原来的15%出头提升到20%多,二十年以来这三重因素共振向上,造就了泰国机场的长牛。 未来客流量变现的能力是否受到新冠疫情影响? 上海机场2017年至2019年涨幅惊人,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T2的扣点率从25%提升到42.5%。但是目前传统出入境机场免税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疫情导致的国际客流消失以外,还有在高扣点的情况下,免税商的利率非常薄,并且目前海南离岛免税额度放开品类放开,也分流了一些原本在出入境机场购买免税品的客流。之前签订的保底协议由于疫情的原因,免税运营商和机场也在重新磋商,由于疫情期间日上免税直邮业务发展迅速,免税运营商弥补了部分亏损,但是机场是否能顺利收到保底收益目前也是不确定的。 但是一家公司的价值主要是永续部分的估值来决定的,疫情如果造成了一两年的亏损本质上说不影响内在价值。所以只要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客流量一定会恢复原来的水平,并且飞机依旧是人类的长距离旅行主要交通工具,那么机场的的流量价值就不可替代,变现能力也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上海机场作为传统的核心资产,在疫情受损的情况下今年表现疲软。但是如果我们展望未来,当前浦东机场的四期工程也已经开始建设,T3航站楼将在2023年投入使用。根据浦东机场总体规划,2030年有望达到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年复合增速达到5%。 从客流价值角度考虑,上海机场也是全中国出境旅客最多的机场。首都机场虽然国际客流量很大,但是由于治理结构的原因,实际扣点率远远不如上海机场。白云机场虽然出入境游客有接近2000万,但是由于目的地大多都不是跨洲际的旅行,消费力自然也要差一些。美兰空港的旅客组成中大部分是商旅度假为主,消费意愿比较强。所以从总体客流价值考虑,上海机场 >首都和大兴机场>美兰空港>白云机场。 总结来说,双循环新格局发展背景下,机场渠道作为免税销售的必争之地,只要投资者相信未来疫情会逐渐缓解,人们的生活可以恢复正常,那么机场天然垄断的商业变现价值就不会受到威胁,仍旧是值得配置的核心资产。从大格局上看,中国2019年民航运输旅客6.6亿人次,实际上中国还有超过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2019年中国出境游人数1.55亿人次,并且大部分都是港澳旅客。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民航业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国家。眼光放长远一些,疫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停留而已,当我国民航业从疫情中恢复,当我国逐渐步入高收入国家,未来出境游客继续增长甚至翻番以后,我国的核心机场资产依然是一台永动印钞机,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
叶子阿猪只看TA(-1)打赏 |
|
叶子阿猪只看TA(-1)打赏 |
|
原创于 淘股吧:2020-02-25 20:15约翰?梅里韦瑟、艾瑞克?罗森菲尔德、拉里?希利布兰德、格雷格?霍金斯、维克多?哈格哈尼,还有两位诺贝尔奖桂冠得主罗伯特?默顿和迈伦?舒尔兹,把他们这 16 个人加起来,他们的智商该多高,随便从哪家公司挑 16 个人出来,包括微软,都没法和他们比。 [淘股吧] 第一,他们的智商高得不得了。 第二,他们这 16 个人都是投资领域的老手。他们不是倒卖服装发的家,然后来搞证券的。他们这 16 个人加起来,有三四百年的经验了,一直都在投资这行摸爬滚打。 第三,他们大多数人都几乎把自己的整个身家财产都投入到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们把自己的钱也投进去了。他们自己投了几亿的钱,而且智商高超,经验老道,结果却破产了。真是让人感慨。 要让我写一本书的话,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聪明人怎么做蠢事》,我的合伙人说我的自传可以叫这个名字。 但是,我们从长期资本这件事能得到很多启发。长期资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们。当我在所罗门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帮过我。他们根本不是坏人。 但是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把自己手里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 比 1,还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这样的事。 假设你递给我一把枪,里面有 1000 个弹仓、100 万个弹仓,其中只有一个弹仓里有一颗子弹,你说:“把枪对准你的太阳穴,扣一下扳机,你要多少钱?”我不干。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 要是我赢了,我不需要那些钱;要是我输了,结果不用说了。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领域,人们经常做这样的事,都不经过大脑。 |
原创于 淘股吧:2020-02-22 11:35巴菲特一生最经典的演讲 [淘股吧] 来源:聪明投资者 翻译:RanRan 1998年,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做了一个超有内涵的演讲。 有读者说,这是巴菲特最经典的演讲,没有之一~ “请各位提问时一定要钻。你们问的问题越难,才越好玩。” 巴菲特在演讲之前是这样要求的,但他自己提的问题就有够钻, “假如可以从认识的人中选一个,买入他今后一生10% 的收入,你会选谁?” 以下是演讲原文,经典值得珍藏,欢迎转发分享。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 1998年10月15日 巴菲特:(手持麦克风)测试,1 百万、2 百万、3 百万。 我先简单说几句,把大部分时间留下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我想聊聊大家关心的话题。 请各位提问的时候一定要钻。你们问的问题越难,才越好玩。什么都可以问,就是不能问上个月我交了多少税,这个问题我无可奉告。 各位同学,你们毕业之后未来会怎样?我简单说说我的想法。各位在这所大学能学到大量关于投资的知识,你们将拥有成功所需的知识。 既然各位能坐在这里,你们也拥有成功所需的智商,你们还有成功所需的拼劲。你们大多数人都会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最后你到底能否成功,不只取决于你的头脑和勤奋。我简单讲一下这个道理。 奥马哈有个叫彼得?基威特的人,他说他招人的时候看三点:品行、头脑和勤奋。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聪明、勤奋努力,但品行不好,肯定是个祸害。品行不端的人,最好又懒又蠢。 我知道各位都头脑聪明、勤奋努力,所以我今天只讲品行。为了更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一起做个游戏。 各位都是 MBA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很了解自己周围的同学了。假设现在你可以选一个同学,买入他今后一生之内 10% 的收入。 你不能选富二代,只能选靠自己奋斗的人。请各位仔细想一下,你会选班里的哪位同学,买入他今后一生之内 10% 的收入。 你会给所有同学做个智商测试,选智商最高的吗?未必。你会选考试成绩最高的吗?未必。你会选最有拼劲的吗?不一定。因为大家都很聪明,也都很努力,我觉得你会主要考虑定性方面的因素。 好好想想,你会把赌注压在谁的身上?也许你会选你最有认同感的那个人,那个拥有领导能力,能把别人组织起来的人。 这样的人应该是慷慨大方的、诚实正直的,他们自己做了贡献,却说是别人的功劳。我觉得让你做出决定的应该是这样的品质。 找到了你最钦佩的这位同学之后,想一想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拿一张纸,把这些品质写在纸的左边。 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为了拥有这位同学今后一生 10% 的收入,你还要同时做空另一位同学今后一生 10% 的收入,这个更好玩。 想想你会做空谁?你不会选智商最低的。你会想到那些招人烦的人,他们可能学成绩优秀,但你就是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不但你烦他们,别人也烦他们。 为什么有人会招人烦?原因很多,这样的人可能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投机取巧或者弄虚作假。类似这样的品质,你想想还有什么,请把它们写在刚才那张纸的右边。 看看左右两边分别列出来的品质,你发现了吗?这些品质不是把橄榄球扔出 60 米,不是 10 秒钟跑完 100 米,不是相貌在全班最出众。左边的这些品质,你真想拥有的话,你可以有。 这些是关于行为、脾气和性格的品质,是能培养出来的。在座的各位,只要你想要获得这些品质,没一个是你得不到的。 再看一下右边的那些品质,那些令人生厌的品质,没一个是你非有不可的,你身上要是有,想改的话,可以改掉。 大多数行为都是惯成自然。我已经老了,但你们还年轻,想摆脱恶,你们年轻人做起来更容易。 常言道,惯的枷锁,开始的时候轻的难以察觉,到后来却重的无法摆脱。这话特别在理。 我在生活中见过一些人,他们有的和我年纪差不多,有的比我年轻十几二十几岁,但是他们染上了一些坏性,把自己毁了,改也改不掉,走到哪都招人烦。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但是惯成自然,积累到一定程度,根本改不了了。 你们还年轻,想养成什么惯、想形成什么品格,都可以,就看你自己怎么想了。 本?格雷厄姆,还有他之前的本?富兰克林,他们都这么做过。 本?格雷厄姆十几岁的时候就观察自己周围那些令人敬佩的人,他对自己说:“我也想成为一个被别人敬佩的人,我要向他们学。”格雷厄姆发现学他敬佩的人,像他们一样为人处世,是完全做得到的。 他同样观察周围遭人厌恶的人,摆脱他们身上的缺点。我建议大家把这些品质写下来,好好想想,把好品质养成惯,最后你想买谁 10% 的收入,就会变成他。 你已经确定拥有自己 100% 的收入,再有别人的 10%,这多好。你选择了谁,你都可以学得像他一样。 Q1:有传言说您是救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买家之一,到底发生了什么,能给我们讲讲吗? 巴菲特:这件事非常耐人寻味。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由来,相信在座的大多人都知道,实在太令人感慨了。 约翰?梅里韦瑟、艾瑞克?罗森菲尔德、拉里?希利布兰德、格雷格?霍金斯、维克多?哈格哈尼,还有两位诺贝尔奖桂冠得主罗伯特?默顿和迈伦?舒尔兹,把他们这 16 个人加起来,他们的智商该多高,随便从哪家公司挑 16 个人出来,包括微软,都没法和他们比。 第一,他们的智商高得不得了。 第二,他们这 16 个人都是投资领域的老手。他们不是倒卖服装发的家,然后来搞证券的。他们这 16 个人加起来,有三四百年的经验了,一直都在投资这行摸爬滚打。 第三,他们大多数人都几乎把自己的整个身家财产都投入到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们把自己的钱也投进去了。他们自己投了几亿的钱,而且智商高超,经验老道,结果却破产了。真是让人感慨。 要让我写一本书的话,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聪明人怎么做蠢事》,我的合伙人说我的自传可以叫这个名字。 但是,我们从长期资本这件事能得到很多启发。长期资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们。当我在所罗门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帮过我。他们根本不是坏人。 但是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把自己手里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 比 1,还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这样的事。 假设你递给我一把枪,里面有 1000 个弹仓、100 万个弹仓,其中只有一个弹仓里有一颗子弹,你说:“把枪对准你的太阳穴,扣一下扳机,你要多少钱?”我不干。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 要是我赢了,我不需要那些钱;要是我输了,结果不用说了。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领域,人们经常做这样的事,都不经过大脑。 有一本很好的书,不是书好,是书名好。这是一本烂书,但是书名起得很好,是沃尔特?古特曼写的,书名是《一生只需富一次》。这个道理难道不是很简单吗? 假设年初你有 1 亿美元,如果不上杠杆,能赚 10%,上杠杆的成功率是 99%,能赚 20%,年末时你有 1.1 亿美元,还是 1.2 亿美元,有区别吗?没一点区别。 要是年末你死了,写讣告的人可能有个笔误,虽然你有 1.2 亿,但他写成了 1.1 亿。多赚的钱有什么用?一点用没有。对你、对你的家人,对别人,都没用。 要是亏钱了的话,特别是给别人管钱,亏的不但是钱,而且颜面扫地、无地自容,把朋友的钱都亏了,没脸见人。 我真理解不了,怎么有人会像这 16 个人一样,智商很高、人品也好,却做这样的事,一定是疯了。他们吃到了苦果,因为他们太依赖外物了。 我临时掌管所罗门的时候,他们和我说,六西格玛的事件、七西格玛的事件伤不着他们。他们错了。只看过去的情况,无法确定未来金融事件发生的概率。 他们太依赖数学了,以为知道了一只股票的贝塔系数,就知道了这只股票的风险。要我说,贝塔系数和股票的风险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 会计算西格玛,不代表你就知道破产的风险。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现在他们是不是也这么想了。说真的,我都不愿意以长期资本为例。我们都有一定的概率会摊上类似的事,我们都有盲点,或许是因为我们了解了太多的细枝末节,把最关键的地方忽略了。 亨利?考夫曼说过一句话:“破产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是什么都知道的。”说起来,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同学们,引以为戒。我们基本上没借过钱,当然我们的保险公司里有浮存金。但是我压根没借过钱。 我只有 1 万块钱的时候都不借钱,不借钱不一样吗?我钱少的时候做投资也很开心。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 1 万、10 万,还是 100 万。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钱。 当年我钱很少,但我也没盼着以后钱多了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从衣食住行来看,你我之间有什么差别吗?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我们都能喝天赐的可口可乐,我们都能吃上麦当劳,还有更美味的 DQ 冰淇淋,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大屏幕上看橄榄球赛。你在大电视上看,我也在大电视上看。我们的生活完全一样,没多大差别。 要是你生了大病,会得到良好的治疗。如果我得了大病,也会得到良好的治疗。我们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出行的方式不同。 我有一架小飞机,可以飞来飞去,我特别喜欢这架飞机,这是要花钱的。除了我们出行的方式不同,你说有什么是我能做,但你做不了的吗? 我有一份我热爱的工作,但我一直都在做我喜欢的工作。当年我觉得赚 1000 美元是一大笔钱的时候,我就喜欢我的工作。 同学们,做你们喜欢的工作。要是你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只是为了让简历上的工作经历更漂亮,那你真是糊涂了。 有一次,我去做一个演讲,来接我的是一个 28 岁的哈佛大学的学生。我听他讲完了他的工作经历,觉得他很了不起。 我问他:“以后你有什么打算?”他说:“等我 MBA 毕业后,可能先进一家咨询公司,这样能给简历增加一些分量。” 我说:“你才 28 岁,已经有这么漂亮的工作经历了,你的简历比一般人的漂亮 10 倍。你还接着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觉得有点像年轻的时候把性生活省下来,留到岁数大的时候再用吗? 或早或晚,你们都应该开始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我觉得我说的话,大家都听明白了。各位毕业之后,挑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别为了让自己的简历更漂亮而工作,要做自己真心喜欢的。 时间久了,你的喜好可能会变,但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早晨你会从床上跳起来。 我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希望立刻为格雷厄姆工作。我说我不要工资,格雷厄姆说我要的薪水太高了。我一直骚扰他。回到奥马哈后,我做了三年股票经纪人,一直给格雷厄姆写信,告诉他我发现的投资机会。 最后,我终于得到了机会,在他手下工作了一两年。那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总之,我做的工作始终都是我喜欢的。 你财富自由之后想做什么工作,现在就该做什么工作,这样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做这样的工作,你会很开心,能学到东西,能充满激情。每天会从床上跳起来,一天不工作都不行。 或许以后你喜欢的东西会变,但是现在做你喜欢的工作,你会收获很多。我根本不在乎工资是多少。不知怎么,扯得有点远了。 总之,如果你现在有1块钱,以为将来有2块钱的时候,自己能比现在过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错了。你应该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投入地去做。 别以为赚10倍或20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带到沟里去。 在不该借钱的时候借钱,或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做自己不该做的事,将来都没地方买后悔药。 Q2:您喜欢什么样的公司? 巴菲特:我喜欢我能看懂的生意。先从能不能看懂开始,我用这一条筛选,90% 的公司都被过滤掉了。 我不懂的东西很多,好在我懂的东西足够用了。世界如此之大,几乎所有公司都是公众持股的。所有的美国公司,随便挑。首先,有些东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不能做。 有些东西是你能看懂的。可口可乐,是我们都能看懂的,谁都能看懂。可口可乐这个产品从 1886 年起基本没变过。可口可乐的生意很简单,但是不容易。 我不喜欢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会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 有的生意,我看不出来十年后会怎样,我不买。一只股票,假设从明天起纽约股票交易所关门五年,我就不愿意持有了,这样的股票,我不买。 我买一家农场,五年里没人给我的农场报价,只要农场的生意好,我就开心。我买一个房子,五年里没人给我的房子报价,只要房子的回报率达到了我的预期,我就开心。 人们买完股票后,第二天一早就盯着股价,看股价决定自己的投资做得好不好。糊涂到家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格雷厄姆教给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买的不是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买的价格不是高得离谱,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资股票就这么简单。要买你能看懂的公司,就像买农场,你肯定买自己觉得合适的。没什么复杂的。 这个思想不是我发明的,都是格雷厄姆提出来的。我特别走运。19 岁的时候,我有幸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我六七岁的时候就对股票感兴趣,11 岁时第一次买股票。我一直都在自己摸索,看走势图、看成交量,做各种技术分析的计算,什么路子都试过。 后来,我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书里说,买股票,买的不是代码,不是上蹿下跳的报价,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转变到这种思维方式以后,一切都理顺了。道理很简单。所以说,我们买我们能看懂的公司。 在座的各位,没有看不懂可口可乐公司的,但是某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呢,我敢说,在座的各位,没一个能看懂的。 今年在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我说要是我在商学院教课,期末考试时,我会出这样的题目,告诉学生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信息,让他们给这家公司估值。哪个学生给出了估值,我就给他不及格。(笑)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好投资。必须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们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们都能看懂。 Q3:能否讲讲您在商业中犯的错误? 巴菲特:对于我和我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来说,我们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该做的没做。 在这些错误中,我们对生意很了解,本来应该行动,但不知道怎么了,我们就在那犹豫来犹豫去,什么都没做。 有些东西我们不明白就算了,但有些东西是我们能看明白的,本来可以赚几十亿、几百亿的,却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了。 我本来可以买微软赚几十亿,但这不算数,因为我一直搞不懂微软。但是医药股,我本来是可以赚到几十亿的,这些钱是我该赚到的,我却没赚到。 当克林顿当局提出医疗改革方案后,所有的医药股都崩盘了。我们本来可以买入医药股大赚特赚的,因为我能看懂医药股,我却没做这笔投资。 至于各位能看到的错误,几年前我买入美国航空优先股是个错误。当时我手里闲钱很多。手里一有闲钱,我就容易犯错。 查理让我去酒吧喝酒去,别在办公室里待着。但我还是留在办公室,兜里有钱,就做了傻事。每次都这样。当时我买了美国航空的优先股。没人逼我,是我自己要买的。 现在我有一个 800 热线电话,每次我一想买航空股,就打这个电话。电话那边的人会安抚我。我说:“我是沃伦,又犯了想买航空公司的老毛病。”他们说:“继续讲,别停下,别挂电话,别冲动。”最后那股劲就过去了。 我买了美国航空以后,差点把所有钱都亏进去,真是差一点全亏了。我活该亏钱。 我买入美国航空,是因为它是一只很合适的证券,但它的生意不好。对所罗门的投资也一样。我根本不想买它的生意,只是觉得它的证券便宜。这也算是一种错误。 本来不太喜欢公司的生意,却因为喜欢证券的条款而买了。这样的错误我过去犯过,将来可能还会犯。最大的错误还是该做的没做。 我想告诉大家,人们总说通过错误学,我觉得最好是尽量从别人的错误里学。不过,在伯克希尔,我们的处事原则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我有个合伙人,查理?芒格,我们一起合作 40 年了,我们从来没红过脸。我们对很多东西看法不一样,但是我们不争不吵。 我们从来不想已经过去的事。我们觉得未来有那么多值得期待的,何必对过去耿耿于怀。不纠结过去的事,纠结也没用。人生只能向前看。 你们从错误里或许能学到东西,但最重要的是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生意。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样,跳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听别人的消息买了自己毫不了解的股票,犯了这样的错,你需要反省,要记得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 你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就应该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我要用每股 55 美元的价格买入 100 股通用汽车,理由是……”自己要买什么,得对自己负责。一定要有个理由,说不出来理由,别买。 是因为别人在和你闲聊时告诉你这只股票能涨吗?这个理由不行。是因为成交量异动或者走势图发出了信号吗?这样的理由不行。你的理由,一定是你为什么要买这个生意。我们恪守这个原则,这是本?格雷厄姆教我的。 Q4:和身处华尔街相比,住在偏远的小城市有什么好处? 巴菲特:我在华尔街工作过一两年,我在东西海岸都有朋友。我喜欢拜访他们。每次和他们见面,都能得到一些灵感。 思考投资的最佳方法还是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想。要是这样不行,别的办法也都没用。 在任何类似市场的环境中,你都很容易受到影响,做出过激的反应,华尔街是个典型的市场环境。在华尔街,你觉得每天不做点什么都不行。 钱德勒家族花了 2000 美元买下了可口可乐公司,选中了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了,该做的事就是不做别的。1919 年都不应该卖,但是钱德勒家族后来把他们的股票卖了。 你该怎么做呢?一年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机会,然后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在一个人们每五分钟就来回喊报价的环境里,在一个别人总把各种报告塞到你面前的环境里,很难做到持有不动。华尔街靠折腾赚钱。你靠不折腾赚钱。 要是在座的各位每天都相互交易自己的投资组合,所有人最后都会破产,所有的钱最后都会进到中间商的口袋里。 换个做法,你们都持有一般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50 年里你们都一动不动,最后你们都会很有钱,你们的券商会破产。 券商像这样一个医生,他让你换药的次数越多,他赚的越多。他要是给你一种药,把你的病根治了,他只能做成一笔买卖,一笔交易,然后就没了。如果他能让你相信每天换各种药吃对健康有益,这对他有好处,对卖药的有好处,你会亏很多钱。你的身体好不了,还会破财。 任何刺激你瞎折腾的环境,都要远离。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环境。 我回到奥马哈之后,每半年都去大城市一次。我每次都列一个清单,把自己要做的事写下来,比如要调研的公司等等。这些路费都没白花,该做完的事,做完了,我就回到奥马哈思考。 Q5:请讲讲您对分散投资的看法? 巴菲特:这个要看情况了。如果不是职业投资者,不追求通过管理资金实现超额收益率的目标,我觉得应该高度分散。 我认为 98% 到 99% 的投资者应该高度分散,但不能频繁交易,他们的投资应该和成本极低的指数型基金差不多。只要持有美国的一部分就可以了,这样投资,是相信持有美国的一部分会得到很好的回报,我对这样的做法毫无异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么投资是正路。 如果想积极参与投资活动,研究公司并主动做投资决策,那就不一样了。 既然你走上研究公司这条路,既然你决定投入时间和精力把投资做好,我觉得分散投资是大错特错的。那天我在 SunTrust 的时候,说到过这个问题。要是你真能看懂生意,你拥有的生意不应该超过六个。 要是你能找到六个好生意,就已经足够分散了,用不着再分散了,而且你能赚很多钱。 我敢保证,你不把钱投到你最看好的那个生意,而是再去做第七个生意,肯定会掉到沟里。靠第七个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少,靠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多。 所以,我说任何人,在资金量一般的情况下,要是对自己要投资的生意确实了解,六个就很多了,换了是我的话,我可能就选三个我最看好的。 我本人不搞分散。我认识的投资比较成功的人,都不搞分散,沃尔特?施洛斯是个例外,沃尔特的投资非常分散,他什么东西都买一点,我说他是挪亚,什么东西都来两个。 Q6:如果能重新活一次,为了让生活更幸福,您会怎么做? 巴菲特:希望我的回答,大家听了不会觉得不舒服。要是我重新活一次的话,我只想做一件事,选能活到 120 岁的基因。 我其实是非常幸运的。我经常举一个例子,觉得可能会对各位有启发,所以花两分钟时间讲讲。 假设现在是你出生前 24 小时,一个神仙出现了,他说:“孩子,我看你前途无量,我现在手里有个难题,我得设计你出生后生活的世界,我觉得太难了,你来设计吧。 你有 24 小时的时间,社会规则、经济规则、政府规则,这些都给你设计,你还有你的子孙后代都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生活。” 你问了:“我什么都能设计?”神仙说:“对,什么都能设计。”你说:“没什么附加条件?” 神仙说:“有一个附加条件。你不知道自己出生后是黑人还是白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身体健壮还是体弱多病,是聪明过人还是头脑迟钝。你知道的就一点,你要从一个装着 58 亿个球的桶里选一个球。” 我把这个叫娘胎彩票。你要从这 58 亿个球里选一个,这是你一生之中最重大的决定,它会决定你是出生在美国还是阿富汗,智商是 130 还是 70。选出来之后,很多东西都注定了。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觉得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看待社会问题。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选到哪个球,所以在设计世界的时候,你会希望这个世界能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你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你会希望这个世界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将来你的子孙后代能越过越好。 在希望世界能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有的人手气太差,拿到的球不好,天生不适合这个世界的体系,你希望他们不会被这个世界抛弃。 我天生非常适合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我一生下来就具备了分配资金的天赋。这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我们都被困在荒岛上,永远回不来,我们所有人里,谁最会种地,谁最有本事。我再怎么说我多擅长分配资金,你们也不会理我。 我赶上了好时候。盖茨说,要是我生在几百万年前,早成了动物的盘中餐。他说:“你跑不快,也不会爬树,什么都不行,刚生下来就得被吃了。你生在今天是走运。” 既然我运气这么好,我就要把自己的天分发挥出来,一辈子都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人。只和自己喜欢的人共事。 要是有个人让我倒胃口,但是和他走到一起,我能赚 1 亿美元,我会断然拒绝,要不和为了钱结婚有什么两样?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为了钱结婚,要是已经很有钱了,更不能这样了,你们说是不是?我不为了钱结婚。 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生活,只是不想再买美国航空了! 谢谢 作者:村长有话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原创于 淘股吧:2020-02-04 15:22 [淘股吧] 研究的四个层次:信息、经验、逻辑、思维。 从低到高可分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经验、逻辑、思维。 1、信息层面:无论买卖方,写的很多所谓的深度报告,仍停留在信息层面,只是百科式的报告。这样的报告,经常从一两百年前开始助跑,恨不得从工业革命开始讲起,用于科普还行,用来指导投资就太勉强了。 2、经验层面:经验是一些偶发性的规律,是全部规律中的一部分,被偶然发现了,属于局部的规律,利用这些经验进行的预测,在部分情形下可能会有效果,有时也无效,但预测的人是不知道为什么对了,即使错了,预测者也不知道为什么错了。 多数卖方的报告尤其是策略报告,是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比如拿过去的大盘、风格,跟当时的经济、国际形势来关联,得到一些推测,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行业研究员则拿上一轮景气周期,来论证这一轮周期如何如何,这也是经验主义。 3、逻辑层面:逻辑是基于理论分析,试图找出所有的规律,或者规律在所有状态下的情形,找出的规律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跟经验层面相比,逻辑层面的特点全局性、整体性、必然性,经验层面的特点是局部性、片面性、偶发性。 逻辑层面的报告,行业研究员写的不多,比如郑武对航空的分析,还有赵晓光写过一些电子股的方法论总结,以及众多优秀卖方写过的方法论,多数是这个层面的。 4、思维层面:是基于方法论层面,有了这些方法论,就能不断找到新的规律,相比第三个逻辑层面的区别是,逻辑层面的规律是静态的,而思维层面是动态的,是一种不断找出更多规律的能力,是识别规律对错的能力。 思维层面的报告,多见于高博的报告,比如他写过的“光线是可以弯曲的”,论述相关性与因果性。具体见附件。比如存量与增量思维、边际思维、总量思维等。 信息与经验层面的研究,拼的是勤奋,但逻辑和思维层面,拼的就不是勤奋了,是方法论。如果不把研究从信息、经验层面,升级到逻辑与思维层面,以后自己做投资,拿什么跟人拼?靠拼体力显然是不现实的。 水平的提高,不是对不同板块的覆盖度扩展可以实现的,不是所谓的研究过消费、周期、科技就对A股全懂了。不是研究过汽车,就好象以后就肯定能赚到汽车股的钱,大多数汽车研究员,仍旧停留在信息与经验层面,相信这些人日后想在汽车股上赚钱是很难的,绝对不是研究过几年汽车就是所谓的专家,就懂了,这种懂,只是片面的,静态的 作者:肖志刚 来源:XX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原创于 淘股吧:2019-07-24 10:36冯柳:我喜欢去找共识,什么叫共识?一只股票为什么会波动?研究半天才找到理由的是争议性的而非共识性的,你到软件上和论坛上扫一眼,五分钟就知道理由的才是共识性的。所以,越不花时间的研究越高效,我很少做深度研究,因为你要花这么多功夫才能理解的东西,一定不是共识,结果你可能付出很多,还没有收获。 [淘股吧] 当然,找到共识,也不见得值得参与,共识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我们还需要找到常识,常识是不需要论证的。我会在共识跟常识不一致的时候做逆向,共识跟常识一致时做顺向,找到共识依靠常识,在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逆向,在不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顺向。 另外,有的风险单独看可能很难被论证,但从大数角度却可以被化解。就像夫妻吵架,吵得天翻地覆,所有人都忧心忡忡,觉得不可能过下去了,但大部分情况下吵完了就能好,这是一个常识。我不会去纠结,他们这次会不会离婚,我看中的是一个整体,不纠结于单次的对错。 关于这次科创板超短群体一致性不参与的共识?那常识是什么呢?结果看这次大众应该是出错了,科创普遍低位介入是能赚钱,而且难度不大。 |
原创于 淘股吧:2019-06-17 12:30高毅资产冯柳再谈投资方法:寻找共识 依靠常识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来自高毅资产管理的**原创专栏 [淘股吧] 来源中国基金报 记者 杨波 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为人所知的价值投资者之一,他对市场及投资方法有较多独到见解和创造性认识。日前,冯柳接受了中国基金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他对投资的深入思考。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在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投资框架和体系,今天能否谈谈具体流程和方法。 冯柳:我是定性研究辅以定量分析,通常机构的做法是研究员向基金经理推荐公司,我这样做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太理想。因为一般研究员注意到一个票总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可能会导致价格被部分体现,而到他敢于或急于推荐可能又会经历一个被再坚定的过程,这些都可能使得机会被很大程度体现。所以后来我就重塑了流程,除非是确定无疑的大逻辑,否则我一般不要求他们主动给我推荐股票,而是采取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先是定量用数据初筛出一个可能的机会名单,再由研究员在其中按相应的要求挑选,之后由我确认哪些符合框架值得进一步讨论,最后就是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和集中讨论共同决策。我们的流程非常快,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做出决定。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初筛股票的标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冯柳:标准是我“闭门造车”的成果,在进入股市的初期我就做了几个模型以帮助选择,当时先做的是财务数据模型,在网上也披露过很多年,跟现在用的差别不大。后来又陆续设计了几个非财务的模型来结合,主要是为了丰富层次,避免陷入一个锤子解决所有问题的局限中去。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早期的模型,为什么会长期有效?它的核心是什么? 冯柳:我总是去想这个世界应该怎样,有什么特征,在什么情况下机会可能出现,我崇尚先验逻辑、喜欢“闭门造车”。股市无常,如果是后验逻辑就很容易被牵引反复,会陷入幻像与错觉中去。 股市有很多阶段性认识造成的幻像,一旦有意外发生,就容易被改变。想要不被市场和信息牵引,最重要的是回到自己内心,回到逻辑和常识里去。我很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不那么在意事实,因为事实是需要证据的,它容易被改变。 我也不在乎结果。一个正确的逻辑,可以有不正确的结果,善缘恶果很正常,但还是要秉持善去对待这个世界。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曾说过,你的投资体系是弱者体系,但你却获得很好的超额收益,这怎么理解? 冯柳:从逻辑上来说我这个体系不应有超额收益,因为我强调的是防御而不是进取,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也许不会有特别大的不可逆损失,但不一定有持续的超额收益。我总是假定自己一定会犯错,假定自己无法把握最好的那一类机遇,所以我放弃了做优等生,只想保全自己活下来而已。如果说有的时候会有超额收益产生,那可能只是阶段性的偶然,恰好碰到了这个市场上的聪明人在犯错,要知道市场的波动很大、得失很大,所谓利令智昏、利欲熏心,在大得失面前,聪明人也可能会丧失心智。就像生活中有一些很肤浅的骗局能够成功,被欺骗者事后往往会自责悔恨,想不明白当时怎会如此愚蠢,因为有东西牵引住了他,令其迷失了心性。 所以我会找风险点,找大得失的所在,找能够把聪明人吓傻的时候。我不要求自己很高明,因为要做高明的判断太难了,我只是尽量让自己不被得失牵引,做个局外的旁观者。 一个公司再好,如果没有风险点、担忧点,我都很少去介入。我希望去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我没有能力挣智力跟水平的钱,但我愿意承担风险,聪明人太多,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不多。 当然,承担风险的前提是风险被充分暴露与定价,我愿意去承担现实风险,但会回避理论风险。当风险已成为现实,大家都在担忧的时候,我会去积极承担它,理论风险是在逻辑上、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但大家认为它暂时不会发生。 中国基金报记者:什么时候聪明人会做傻事? 冯柳:大得失大事件吸引控制了人注意力的时候。 中国基金报记者:聪明人做傻事意味着市场在犯错? 冯柳:我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当它错的时候,那就不是市场。什么是市场?我跟你两个人的交易是市场吗?不是,真正的市场是多元的,很多参与主体在里面交换,这才是市场。当市场被一个观点所主宰,大部分人都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市场就丧失了其多样性,那就不是真正的市场。 当市场是多元构成的时候它是不可测的,而当其主要矛盾减少到足以被认知的时候,它就变得容易判断和确定,这个时候它就不是一个稳定状态了。所以我会在它很容易判断的状态下去思考逆向的可能性,因为这往往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怎么判断市场已不是市场?怎么判断风险被充分定价? 冯柳:我喜欢去找共识,什么叫共识?一只股票为什么会波动?研究半天才找到理由的是争议性的而非共识性的,你到软件上和论坛上扫一眼,五分钟就知道理由的才是共识性的。所以,越不花时间的研究越高效,我很少做深度研究,因为你要花这么多功夫才能理解的东西,一定不是共识,结果你可能付出很多,还没有收获。 当然,找到共识,也不见得值得参与,共识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我们还需要找到常识,常识是不需要论证的。我会在共识跟常识不一致的时候做逆向,共识跟常识一致时做顺向,找到共识依靠常识,在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逆向,在不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顺向。 另外,有的风险单独看可能很难被论证,但从大数角度却可以被化解。就像夫妻吵架,吵得天翻地覆,所有人都忧心忡忡,觉得不可能过下去了,但大部分情况下吵完了就能好,这是一个常识。我不会去纠结,他们这次会不会离婚,我看中的是一个整体,不纠结于单次的对错。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一般看什么论坛? 冯柳:就看普通论坛,门槛越低越好,门槛越低,证明这个故事传播越广,这叫简单呈现。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强调,要在市场共识变得确定的时候投资。能举几个案例吗? 冯柳:2015年11月底,我在高毅管理的第一只产品成立,当时,A股刚经历了一轮大牛市之后的下跌,跌了半年,但我觉得市场还没形成共识,虽然有结构机会但我觉得不太好把握,我决定到更悲观的港股里寻找机会。 那时候,大家认为港股已被边缘化,我判断这是一个可以被改变的共识。当时,我刚发产品,大家都很关心,说你以前只做过A股,港股跟A股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态,两个市场的估值体系不一样,对公司的偏好不一样,提醒我要慎重。 但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风格选手,不存在风格依赖。两个市场特征虽然不同,但人性是一样的。大家当时对港股的各种担忧及合理化的解释,都表明那有可能是一个更简单清晰的市场。所以,产品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绝大部分的仓位都是港股。 这个选择,对我过去几年的投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去年下半年,我判断A股比港股更清晰更为共识所支配,所以又大力度回流A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再举几个近期的案例。 冯柳:一个是空调制造业的公司。它参股的那块业务做得很好,属于有很强锐度的优质供给,但自身的其他业务只能排到前三名之后,前者我判断是一个好共识,后者则是个可被阶段性改变的坏共识。那么在股价足够低的时候,坏共识在估值中得以体现,我便左侧买入等待好共识的展现,之后由于政策及经营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坏共识变成一个边际改善的共识,我就在右侧加仓。 还有一个是生产强管控药品的医药公司,也是一个有着长期成长逻辑的好资产加上一大堆不那么清晰的坏资产,当股价跌到仅凭好资产就可以有数倍空间的时候,我觉得公司应该会有反省和触动,使得坏共识改变。 再说一个2016年的非A股案例,当时,一个方便食品生产商的一季报数据很差,同时各方反馈中报会更确定性的加速下滑,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清晰的落败及衰退共识。但我们研究了韩日台等其它国家和地区,发现还没有方便食品老大被取代的先例;而且,也都没有出现经济波动和人口结构导致该行业增速有大幅下滑的历史。于是我判断,之前的市场共识与常识相悖,就在大家对企业中期经营确定性下滑的判断中逆势买入,以长期常识对抗中期共识。结果戏剧性的是,数据如大家所料大幅度下滑后,股价却短时间上涨了50%,之后一年更是上涨了近3倍之多。 当然,共识只是我们研究企业的抓手,而不是与之较真的操作点。关键是判断共识能否被改变,在不可被改变的地方只能做顺向,在可被改变的地方才可以逆向。像我还有个很失败的投资,当时以8倍PE买入了一个双位数增长的细分行业全球龙头,也是非A股的公司,认为随着数据的持续向好市场会改变该产业被绕开的共识从而实现双击,结果无论数据如何持续增长,市场定性始终不为其改变,最终我只能以更低的6倍PE卖出。像这类失败案例我过去几年碰到了非常多,比如现金就远超过市值的纺织服装公司以及重估资产五倍于市值的制造业公司等等,大部分都是以某几个局部的点出发去对抗一个无法被证伪的长期共识,然后死去活来地深陷泥潭不得不认错低头,所以,如果确定性的共识是在较长维度下得出的,我们一定要加入并顺从于它,万不可与其对抗。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在香港买过消费娱乐股,判断准确,请讲讲当时的过程。 冯柳:只是判断对了,但结果很不成功。 当时,这个板块被我的数据模型初筛选出。港股里面这个行业大部分公司都跌了70%到80%,但有一个东南亚的公司只跌了四十多个点,估值也很便宜且业绩一直有增长。我们判断,它是被板块带下来的,于是决定买入,成为了前三大的重仓股,一直持有了一年多。直到后来它推出了一个不利于小股东的方案,我们就杀跌出局,放弃了。因为,在港股,我们的原则是只要有老千嫌疑就无条件放弃。所以,很可惜,割在了最低区域。但后来该方案因有人举报而没有实施,更改提案后股价立刻暴涨,后面两年涨了四倍,也是这个板块里表现最好的股票。 虽然操作上很不成功,但是在判断和选择上对了。只是回想起来还是有点遗憾,毕竟是个很重要的仓位且拿了很长的时间又在最低区域放弃。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你管理的产品持有的A股在不断增多,你什么时候开始回归A股? 冯柳:2018年下半年开始加速回流,到2019年1月份超过港股比重,之前我的数据模型初筛在A股选出的股票很少,2018年开始逐季增多,到10月份,选出了1700只股票。当时被我的助理非议,说这还叫选股,你干脆把整个市场都列出来让我们研究吧,现在回头来看,整个市场的选出其实是一种更强烈的选出。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第三方披露的信息看,去年下半年你管理的产品回撤比较大,为什么? 冯柳:去年下半年我在向A股转移,边买边跌,净值回落不少。有朋友说,现在是熊市,等一天就可以便宜三五个点,为什么不等等再买。我说那不是我的风格,我是心动即行动,我不会去猜到底会跌到多少,而是我能接受即可。当然,你事后来看是可以便宜20%,但这重要吗?你只看到这一次买贵了20个点,但还有很多次你会比等待犹豫的人买便宜了20%,拉长时间来看,可能都差不多,但是可以减少你80%的工作量和等待。 想找到一个更好的时点,其实是一种贪婪。经常有人来问我,怎么择时,我说最好的择时就是不择时,只要是我能接受的价格就可以。这样会减少大量的焦虑和纠结,也不会给未来留下工作量。如果看好一只股票,认为在8-12块钱之间都可以买,现在是10块钱,有的人会想,现在正在下跌,下个月还有不好的消息可能会跌到8块,等它跌到8块钱再买,这实际上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日后需要解决的工作。市场是很复杂的,它可能没跌到8块,却涨到了11块,你买不买?可能它还会到12块,你耗费的心力就会非常多,而且在等待与观测的过程中会增加很多心理需求,这些需求未来都可能会牵引和误导自己。从大样本的角度来说,如果时间足够长,交易足够多,这次等到了8块,下次可能被迫在12块买,结果是差不多的。我很少从单个行为去考虑操作方式,更多是从系统的角度去看怎样是最省事最持续的工作方式。 很多股票我买了都会跌、卖了还会涨,但我不纠结,因为我把自己从难题里解放出来,不给未来积累矛盾和工作。当下就立刻解决,不想要的票就立刻卖,不去等反弹或更好的卖点,即便这样会吃点亏,但会在其它方面补偿你,让你始终保持一个很轻松的心力状态,不让自己陷入看不见的麻烦中去。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的组合倾向集中还是分散? 冯柳:我的体系是一个赔率优先体系,不是概率优先,概率优先体系是集中投资,比如深度研究就是概率优先,强调能力圈,要看到未来五年、十年。赔率优先不在意单只股票做对做错,只在意是否遵循了自己的系统。 当然我有时也会很集中,因为在开始买的时候,可能只是框架分析,但在持有的过程中,可能会慢慢了解,变成了深度研究。这个时候如果出现概率赔率统一的情况我就加仓集中,但因为是个容错体系,总假定自己一定会错,所以内心是有分散倾向的。 当我是弱者的时候,我一定是分散的,当我感觉是强者的时候会集中。一只股票持有很久之后,我可能变成强者,这时候可以去做真正的逆向,去做观点的交换,而弱者做的只是假逆向而已。 中国基金报记者:假逆向是什么意思? 冯柳:就是内心认为交易对手是正确的,对方认为它不好,我也同意,我只是去期待变化,只是因为其风险暴露了,可以不被伤害的去等待改变,这就是弱者体系。 强者体系是你说差,但我认为好,你觉得贵但我觉得便宜,这才是真正的逆向,针锋相对的观点交换,有主见做大分歧。而弱者体系在大是大非的分歧面前,是要回避的,只能是寻找达成共识以后的改变契机而已。 中国基金报记者:逆向买入,是因为买的便宜,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好公司与好价格哪个更重要? 冯柳:我十几年前的MSN签名上是“好的公司比好的价格更重要”,当时还在论坛上论证过以很夸张的高估值买入高成长公司之后,再以很夸张的低估值卖出,结果还能有很丰厚的回报。但后来我放弃了这个表述,因为不接地气,脱离了我们一定会犯错的现实环境,虽然从超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线性推算,买得贵的确不是大问题,但一旦错了却足以彻底摧毁你的投资生涯。我们强调买的便宜并不是为了提高回报,而是为了保留修正的权利,因为优秀可以在过程中判断,伟大却只能是事后的总结,它需要机缘和一些意外因素。事后的确定在事前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通过进程中的不断观察来验证,这就需要一个维持和修正的过程,而过高的价格从一开始就剥夺了你修正的权利。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一直保持高仓位操作,为什么? 冯柳:高仓位是股票与股票之间的比较,每次调整都在上次的标准之上进行,而仓位选择需要在现金与股票之间切换,是股票与现金的比较,每次都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前者的持仓结构在优化、在迭代,可以形成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优化的机制,符合复利原则,后者则是单利原则。 2015年底,我刚进入港股时,买的也不全是好公司和好价格,但因为组合在不停地优化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去年回流A股时,刚开始的持仓结构我也不喜欢,很多股票并不是我最想要的,但我要满足回流A股以及长时间高仓位的战略,所以觉得差不多就买,之后再通过换股去优化。你们看到过去几个季度我部分披露的持仓变化比较大,就是这个原因,我的组合需要一个优化迭代和沉淀的过程。 另外,有些时候看上去多其实并不多,一般市场下跌30%已经不小,你提前卖掉一半已经算是很充分的应对了,那可以回避15%的下跌。但你不是神,不可能每次都对,有70%的成功率已经非常牛了,7次做对抵掉3次做错,就是做对4次,再考虑交易成本,可能最终做对的就是3次,平均下来只能回避4个多点的下跌。而指数下跌30%的年份并不多,再平均下来,可能就只有1、2个点左右。为了减少这一点点的回撤,你要冒着牛市踏空的风险、要付出过程中的纠结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还得冒着把注意力从个股研究转移到其它方面,而导致的投资逻辑不纯粹的风险,这实在太得不偿失了。并且这前面所有的假设都是你有70%的胜率,事实是这很难做到,就我个人来说基本都是反的,因为你只要去参与就必然会被牵引,必然会输给自己的人性。 中国基金报记者:所以,在市场最悲观的时候你也在买卖股票,优化组合。 冯柳:始终保持高仓位,会让你的情绪波动最小。很多人问,你为什么敢在低位买股票?我说如果你是现金买股票那肯定会不敢,但如果一直满仓只是换股,就不存在敢不敢的问题,因为你是从更恐惧的换到次恐惧的里面去,这是机制推动,不是胆识推动。不要说,有人艺高人胆大不存在这个问题,一只股票正在下跌,明天还可能继续跌,你只要是人就一定会被人性所误,但是对我来说,这只股票会跌,其他的也会跌,在哪死都是一回事,那为什么不在更心仪的上面死呢。大家恐惧的时候我一样恐惧,人性都是相通的,所以我才把自己交给机制和纪律。 大家看公开披露的信息,会说我在低点买进了某只股票,但请记住,我是始终高仓位的,所以当我在低点买进一只股票,也同样意味着在低点卖出了另一只,反过来也一样,谈不上比别人勇敢或胆怯,只是换仓而已。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果遇上2008年这样的暴跌行情,怎么办? 冯柳:我2008年亏损很大,但摊到这么多年看,其实也没什么,不影响长期收益率,但如果我总是担忧它的发生,有可能其它年份就无法正常盈利了。我入市16年,用1年的亏损换取了15年的轻松从容,这很划得来,就把它当作一张入场的门票,当作良好生活方式与工作状态的成本支出,我不担忧它也不去额外预防它,来了就坦然面对,这是系统里必然要面对的一环。很多人接受不了系统性的崩溃,想尽一切办法去预防躲避,然后把正常的工作生活方式给毁了,这不值当。我觉得对那种可以重建的系统,你只需要保证自己能跟随系统重建,不加杠杆不做会被迫退出的行为,平时也不做急于求成的事情,尽量让自己处于可恢复和可重建的状态即可。 而对于那种不能被重建的系统风险,我的意见也是不逃离,因为我们就是系统中的一员,我们的命运必然和系统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应该接受的宿命。就像地球毁灭时你一个人坐飞船离开的意义在哪里呢,有些问题不是我们应该去面对和思考的,我们得界定好自己与系统的边界在哪,不要因无能为力的方面而影响了可以有作为的那一面,这是杞人忧天。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说过不做深度研究,为什么? 冯柳:对我来说深度研究太需要机缘了,可能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一家公司,最终觉得并不值得投资,或者一些值得投资的公司又不在你的机缘里,视野会受限。像我的产品今年还投资了菲律宾和印尼的资产,这些都只能通过感受和框架进行,不具备深度研究的条件。 另外,深度研究需要很严密的论证,我更喜欢通过感受而非论证,就像一处美景你可以感受出它的美,因为美是那么简单的呈现在你面前。如果要论证和描述出为什么美其实是蛮难的,投资的好处是你可以搭便车,可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果公司出来了一个不利的信息,你不跟踪,不知道,怎么办? 冯柳:公开信息还是能知道的,我们只是不去挖掘而已,我喜欢不容易被信息影响投资逻辑的公司。像一家公司业绩一直不好,但估值很高,涨了五六倍始终没有业绩,它上涨的原因是大家认为它一定会成为最终赢家,而终局的市值空间又很大,当这个逻辑非常强的时候现在的业绩和信息就都不重要了,这就是不可被改变的共识。由于支持这种共识的逻辑都是框架性的、常识性的,跟中短期的信息都无关,那你在持有的过程中跟不跟公司交流调研、有没有第一手信息就都不重要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会研究个股的K线图? 冯柳:我会辅以看图,但不是根据图形来判断未来,而是借助图形理解基本面,我的看图更多是做历史归因分析,去界定它在过去是一家什么样性质的公司。市场的历史走势会告诉你一家公司是否容易被意外干扰,像历史上每次利空出来股价不跌或者下跌后很快被收复,就叫做不可被改变的逻辑;如果利空出来后迅速大跌,直到出现一个反向信息才能够收复,这就叫可被改变的逻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帮手,要学会聆听市场的声音。 2017年,我建仓了一只已经涨了3倍的股票,因为这个行业我数据初筛选出了两三家公司,都跌得很凶,我想看看是谁把他们整得这么惨,结果发现整个行业都在跌,但有一只股票却涨了好几年,因为赢家通吃。再看它的历史走势,无论出现什么信息,上涨的趋势都没被改变,说明这是家不可被改变的公司。大多数人希望从图表中看出未来走势,我从不在图表中看未来,我只是看过去。 有人说图表分析是看后视镜开车,但我觉得后视镜里是一条泥路,你大概率就是在一条泥路上,后视镜里是高速公路,你自然也大概率在高速公路上。当你没有前视能力的时候,后视镜也不能轻易放弃。 中国基金报记者:买的股票如果不涨或下跌,你会不会忐忑懊恼?像2017年上半年,蓝筹股大涨,产品却没怎么赚钱,当时会不会压力比较大? 冯柳:之前听过一段话我觉得很适用于投资,“把自己当别人是无我、把别人当自己是慈悲、把别人当别人是智慧、把自己当自己是自在”。 把自己当别人,就可以不被自身的需求所牵引,不会陷入得失与欲望中去,旁观自己的内心理解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把别人当自己,就是要我们跳出自己的主观和局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如此可以破除自己的执念与褊狭。 把别人当别人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独立性,不受外界影响,我理解你、充分的理解你,但我不跟着你走,不去追逐市场、不被变化的幻像所牵引支配。 把自己当自己,接受自己的各种不完美,放下贪念,原谅自己的错误,学会与自己和解,找到轻松和可持续的状态。当你不自在的时候,你觉得累、不轻松、容易自责,这些感受会慢慢累积,到最后,要不你的意志垮了,要不你的身体垮了,要不你周围的伙伴垮了,这些都是不自在的状态。 所以我是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和可能的失败,很少会有特别高的自我要求,2015年底我去港股时,有人说大家对你期望很高,你又是第一次做港股,不如收一点以免不如意让大家失望。我说如果大家因此失望,那真正该失望的是我,因为他们对我寄予了不应该有的期望,我本来就是个普通人,按照我思考过、而且觉得是长期OK的体系去做。我不在意那样做会带来的影响、不去计较短期得失,我接受自己的缺点,也接受了这个体系可能带来的遗憾。在市场上承受损失是必然会经历的,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2017年上半年,我的产品业绩不理想,主要因为这之前做错了几笔,所以上半年一直在调仓,既然错了那自然是边跌边卖,而买的股票也都不是蓝筹,又是左侧进入一买就跌,所以调仓时净值会回落。我那时面临的选择是要不要加入蓝筹牛市,跟上市场,摆脱那个阶段的焦虑。但当时蓝筹股处于牛市中间状态,属于会被信息和资金偏好改变走势的类型,需要有很高的敏感度,而那不是我所擅长的,所以我决定还是遵循自己的体系,虽然上半年没怎么赚钱,但下半年倒也补上了,就是有半年时间跑输大家,不是太好看。但就压力来说确实不大,因为每个人都有低谷,都有艰难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客观规律,也一直有心理准备。跑输市场的时候我可能也会反省多一点,看看自己哪里有犯错,如果错了就去改变,但很多时候只是节奏错开了,不是真的错了,那就会坦然些。加上我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大部分都比较稳定也很信赖我,所以也没感受到外部的压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有一个公司你去年一直在加仓,今年一季报减持后,这只股票一度又涨了不少,算不算是操作失误? 冯柳:我去年买的时候是觉得它长期逻辑比较清楚简单,主要产品价格在长期低位,即使产品价格再跌,业绩负增长,股价也不怎么会下跌了,因为市场会认可一个低位逻辑,但产品价格一旦上涨,股价肯定会涨。我买了之后,产品价格没涨反跌,但股价在去年大幅跑赢指数,这在当时就是一个不会被信息改变的故事,是熊市里的防御品种。而今年市场好了,我觉得机会成本变大了,不想错过别的机会,所以就换进了别的股票。我的产品是大几十只股票的组合,不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不关心卖了之后它会涨会跌,只是觉得有更简单的要去买,后验的事情不能作为行动参考。 我喜欢条件简单的公司,但由于高仓位的需要,有时也会持有不符合标准的公司,这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我的思考点是:哪个的假设条件更少。有可能我会从一个涨幅空间100%的股票换成一只涨幅空间只有50%的股票,只是因为它条件更少,更简单。我的重点是哪个更舒服、更令人放心。 有很多人会研究我的持仓,但季报披露的只是一部分,公开信息是不完整的,不要过度解读。还有一些股票,我可能挺看好的,但也会减持,因为我是高仓位操作,账上经常没钱,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要投一只股票临时需要用钱,所以很多时候买卖增减并不完全代表观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做投资要面对股市的起起落落,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冯柳:有情绪有煎熬是好事,它会引动你的思考,不要去对抗和控制自己的人性。你已经很不舒服了,却告诉自己,不要不舒服,要坚持,这是不对的。因为市场有无数种方式去放大它,且一定会有你无法承受的时候,所以不但不要对抗和回避,还得主动放大它,履霜坚冰至,要告诉自己,我不舒服了,肯定有哪里不对,得立刻去解决它,别等到失去理智去被动处理的时候。要利用好自己的情绪,这会让你更关注这只股票,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所以,别人都先研究再买,我是先买再研究,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过去,把情绪代进去。觉得它好就先买,感觉不够就加,一直加到自己害怕再减,千万不要积累自己的需求,而是快速满足它,这样你才能越过自己的需求去体会,而非欲念牵引。很多人说我买卖股票很随意,我是先参与再研究,这就是我的体系。 我以前说做投资要聆听三个声音:聆听企业的声音,聆听市场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已经无关事实了,这个企业好不好、未来会不会涨,跟你是不是要拿住它是两码事。当你不舒服又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可以放弃它,未来哪怕会涨十倍,现在也要放弃,因为它现在都已经让你不舒服了,未来一定还会有更考验的时候。 当然,舒服不舒服跟你的了解很相关。一个人对你恶言以对肯定会不舒服,但是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理解了,就没那么不舒服了。所以,我焦虑的时候就会不断审视检讨,到底是哪个地方让我焦虑了,什么东西让我不安,我能不能理解,如果我能理解且能合理解释,就加仓,不能理解,就剁掉,这跟事实无关,跟我内心感受和能力圈有关。 中国基金报记者:管理产品的规模增大,对你的投资会否带来挑战? 冯柳:虽然我们规模不小,但工作量并不大,因为我不是被信息驱动的体系,我也希望我的团队成员降低对信息的依赖,大部分人的工作量都是在跟踪处理信息,如果只是跟框架和逻辑的话工作量就会小很多。 我的体系对规模的吞吐量理论上会比较大,首先我不追求深度研究,也没有风格偏好,加上自建模型筛选覆盖面自然会更广些;其次我很逆向也够独立,同一只股票我买卖的量可以比旁人大很多,因为你足够独立,没有同向的买家或卖家,可以拿到的量是最大的;再次我是赔率优先体系,规模大、持仓股票多才不容易陷入意外。当然,规模大肯定会影响集中度,会阻止你在熟悉的股票上的占比提升,不利于业绩的爆发,但这是利弊相随的,不算是挑战。这么多年我经历过各种量级的变动,好像从来没有在规模上有一点点不适,倒是总有不够的感觉。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您所管理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直销客户,为什么? 冯柳:我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公司直销认购,主要是对我的投资风格比较熟悉和认可的投资人,他们的锁定期都很长,最高八年锁定且没有清仓止损线,好处是我们和投资人有良好的信任基础、关系非常稳定,产品业绩有波动的时候,投资人不但不会非议甚至还会主动追加资金。我比较喜欢现在这种投资人结构,投资人会去研究你、主动来了解你,没有外部的渲染和误导,信任感更强,规模的积累更接近于复利,细水长流,也不会出现突然的规模变动。因此,在管理规模允许的范围内,我对于可以接受我的投资风格、接受较长锁定期的长期投资者还是欢迎的。 花无百日好,我们做资产管理,肯定会有低谷或节奏不匹配的时候,所以,我不太愿意去做主动的营销,不希望对方是在我的推动下进来的。我能传递给对方的只有诚实和善意,很多通行的做法都没有在我的产品设计里,哪怕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和便利,只因为它有可能损害公平或诱发猜疑,我认为想要和一群人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长时间结伴同行,要靠真正的善意和极彻底的信任,一时的得失并不重要。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怎么评价自己?你投资成功是因为天赋还是性格? 冯柳:很多人以为我天赋很好,其实恰相反。这不是谦虚,因为我们在人群中会有个很自然的相互比较和自我认识。只是天赋越高的人,碰到的问题就会越少,那他构建的体系,很可能越不完备,越不适用于他人。诗必穷而后工,天赋低的人会碰到足够多的问题,才有可能构建更完整的体系。 芒格说,知道自己会在哪死就不去那里。所以我给自己划了很多框框,让自己尽可能躲在里面,而天赋高的人去哪都活得很好,那他给自己的各种限制自然就会少很多。 很多人犯错并不是他看不见,实在是艺高人胆大,相信自己一定能早于市场感知和行动,但世事变幻,市场总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和复杂来惩罚,人不可胜天,所以,天赋太高未必就是好事。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的心态很好,是天生如此,还是在投资过程中修炼出来的? 冯柳:我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好学生,也从来没有要求自己要排在前面,我始终是一个很自在的人,很多人会说我不够进取。其实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自己的平庸,但进入股市就会改变,因为股市给了他们幻像与欲念。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现在名气很大,关注度很高,你怎么看待这些? 冯柳:不安吧,有种名不副实的不安感。投资者应该对一切泡沫的事物怀有警惕,泡沫化的声誉也是一样。当然我能理解这种关注的由来,因为弱者理论给人一种落后也能如愿的错觉,满足了走捷径的心理需求,但它真的不是什么更先进的理论,只是一种自我认识和定位,弱者是不可能轻易战胜强者的,否则不成了反智主义,那不科学。深入的研究肯定会产生巨大的优势,如果我有那个研究能力与机缘,我必定义无反顾地加入那个行列之中。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受访者于受访当时的分析、推测与判断,所依据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不保证其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高毅资产的投资实例 作者:高毅资产管理 来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原创于 淘股吧:2018-12-19 12:07冯柳:我眼中的股市游戏冯柳:我眼中的股市游戏来源:上海证券报--高毅资产冯柳访谈节选 [淘股吧] 对大部分股票来说,股市就是一场游戏,明白玩法往往比其他什么更重要。而趋势、预期还有参与者的交易行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趋势和预期决定中长线、交易行为决定短线,它们互相影响并相互强化和改变,大部分时候你分不清楚谁更重要或更占据主导地位,但有的时候,一方演化的足够强大就可以改变另一方并最终影响自己,对这样的循环与反馈进行理解将会对我们的游戏参与带来莫大的帮助。 为方便逻辑阐述,下面会用简单化的数据来表达,但这不代表该比方具备现实的适用性,因为不同股票的评价方法会有很大出入,所以声明下以免误导。 先谈趋势和预期,一般来说,趋势是由预期决定,但预期可以由趋势强化并反过来再影响到趋势上,形成正反馈直至极限。在形成期,预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演变强化期,趋势是最关键的方面,而转折期,则往往是双方极限值共振的结果,考虑到趋势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特征,预期极限值的作用会更大也更容易判断一点。 在我看来,#技术分析#主要是找出趋势和预期同向运动并强化的机会,价值分析则可以在反向运动但最终会被预期改变的机会上下注。另外,不管是预期还是趋势,它都应包含自身和环境两方面的衡量,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大盘不好不做个股的道理,因为大制小、小印大,个体一般都会受整体的压制和影响,并在大部分时候会最终服从于整体,当然有些先于整体走好的个体则说明其静态预期就已足以抵消整体的压制,若环境压制不进一步加强则比较容易先走出行情来。 举例来讲,比如业绩在1 元、增长率在不同条件设定下可以有正负20%甚至极限到50%的股票,考虑到事实的显现有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在这期间决定增长预期的选择除了基本面还有就是市场的阶段性情绪。我过去曾经说过,对股票买卖区域的设定一定要考虑牛熊市的前提,比如20 元是这个票在不考虑条件值变化下的合理估算的话,牛市应该在20 之上买入,熊市应该在20 之下卖出,因为牛市中大家会往好的方向想,总认为未来会更好,这样往往等不到合理估值区域就应该买入,而熊市中如果20 是合理的话,这个价格反而是卖点,因为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坏,这样合理估值点就容易成顶部。然后再考虑到条件值选择导致的增长预期变化,那么买卖范围就可以扩大到75 到10 元上下,也就是说75 以上买乃至10 以下卖都有其合理性的解释。 在阶段性投机中,有两种机会,一是涨出来的、一是跌出来的,就我个人的偏好来说,我不太喜欢后者,因为空间是由跌出来的幅度决定,相对有限。而前者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种越涨越低估的股票,因为在20 进入的时候,我们的预期是不到20%的增长,这样的目标价一般在30 元,也就是50 个点不到的空间,而一旦涨到30 以上的时候,由于趋势加强导致对预期的更乐观推动,市场开始憧憬50%的增长速度,估值定价往往可以到75 乃至100 以上,这样就变成了原先50 个点的利润目标在涨了以后反而扩大到2 到3 倍以上,而且由于趋势与预期的加强和明朗,后期目标的实现往往比前期更迅速快捷。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个极限值,在75 目标实现后,理智的人会发现,如果说20%到50%增长率在理论上有实现可能的话,超过50%的增长则是很难预期的,这样在没有新增预期来推动趋势继续加强的情况下,趋势就会变的相对平缓,从而在技术上呈现顶部特征,继而引发重新思考和趋势与预期的反向共振,负反馈就开始发生。 所以说,能否产生新增的更高预期来维持趋势进一步强化是我们参与游戏的关键。就像前段时间有朋友对我说,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他也想入市保值,我回复说,你过去已经犯了不入市的错误,现在就别再犯入市的错误了,因为当全世界都想通过股市来对抗通货膨胀的时候,也许拿着现金让其自然贬值会是更好的选择,除非你能找到明确的新增预期,否则凭什么指望别人以更高的价钱来购买已经给他人提供过保值机会的资产呢。当然,如果你选择的企业足够好,能够用时间换来更高的预期则另当别论,但这和之前信奉的理由又是两回事了。 再谈下参与者的交易行为,这是比较容易影响人持仓或空仓心态的方面,很多朋友对我说,自己是真的看多或看空,但有的时候看见无数坚决的买单或卖盘的时候就总受影响以至无法坚持,否则为什么那么多资金在坚决地做和自己判断相反的事情呢。我觉得不断审视并随时准备修正自己是非常好的惯,但为了让自己不过于敏感就必须把短期行为放到大情景下去理解,牛市里的卖出是为了更好的买入,熊市中的买入是为了更好的卖出,牛市的阻力位与熊市的支撑位都是最容易坑害人的陷阱,同样行为后面的动机和后续补救是完全不同的,你只看到了他买的时候坚决,也许之后卖的会更坚决呢,所谓看大势挣大钱、辨别牛熊再投资是非常正确的经验之谈,这样可以不为细节所遮蔽。 当然,有人会说牛熊的判断才是最难的方面,其实只要看这个市场大部分股票是否已透支其极限预期就好了,不过这样需要对整个市场都有良好的认识,如果不具备这样能力的话,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只关注确定性高成长的票,它们在牛熊中都不会有太坏的预期,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成长率和时间,与市场估值关系不大,这样比较省心但要考虑错判后的风险承受问题。 我认为,资产就是金钱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属性,本质就是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进行交换,买入是用现在换未来,卖出则是把未来换现在。关键要想明白未来和现在谁更值钱就好了,牛熊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判断依据,当然,对极少数的优异公司来说,未来总是会强过现在的,这就是比牛熊大势更大的大势。 |
原创于 淘股吧:2018-10-25 13:43巴菲特的成功建议:无论婚姻还是商业,斤斤计较都是大毛病!彭小东 原创 | 2018-09-12 13:32 | [淘股吧] “如果是职业投资者、如果对自己有信心,我建议高度集中。对于其他普通人,如果不懂投资,我建议高度分散。”“用好生意构筑的城堡周围环绕着宽广的护城河,我们就找这样的投资机会。”“找到好伴侣,就成功了一大半。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在商业上,斤斤计较都是个大毛病。”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后悔的事是什么?他最看重的经理人品质是什么?虽然巴菲特公开了自己的投资方法,但很少能有人模仿成功的原因又是为何?在巴菲特眼中,需要哪些努力才能配得上成功? 2008年2月,巴菲特在为Emory 与 Austin 大学商学院的学生答疑解惑时将上面的问题一一揭开谜底。以下为最精彩的10个问答。 巴菲特答 Emory 与 Austin 大学商学院学生问 2008 年 2 月 25 日 Emory oizueta Business School 和 McCombs School of Business at UT Austin 的学生拜访了巴菲特先生,并与巴菲特先生进行了一系列问答。 职业投资者应高度集中,普通人要高度分散问1:随着“财富公式”(Fortune‘s Formula)、凯利公式的流行,投资界产生了许多关于分散与集中的争论。我知道您支持哪一方,但是我想问的是,您能否详细告诉我们,您如何分配仓位、如何摊低成本? 巴菲特:关于分散,我有两个观点。如果是职业投资者、如果对自己有信心,我建议高度集中。对于其他普通人,如果不懂投资,我建议高度分散。 从长期来看,经济一定越来越好。普通人只是要注意一点,别在价格太贵或者不该买的时候买。大多数人应该购买低手续费的指数基金,长期定投。你是个普通人,还想耍点小聪明,每个星期花一小时研究研究投资,最后你很可能后悔自己太傻。 如果投资是你的专长,分散不符合逻辑。不把资金投到第 1 位的机会,非要投到第 20 位的机会,不合理。以勒布朗·詹姆斯为例,球队里有勒布朗·詹姆斯,一定要让他上场,不能把他换下来,让他给别的球员让位。你要是有 40 个女人的后宫,没一个女人你能懂。 查理和我主要投资的就是 5 只股票。假如我管理 5000 万美元、1 亿美元或 2 亿美元的资金,我将用 80% 的仓位集中投资 5 只股票,并把 25% 的仓位分配给第一重仓股。 1964 年,我找到了一个好机会,值得下重注,我愿意用高达 40% 的仓位投资。我告诉自己的投资者,他们需要的话,可以把自己的钱撤回去。没一个人撤资。我找到的这个机会是卷入色拉油丑闻的美国运通 (American Express)。 1951 年,我几乎把自己的所有资产都投进去了,买了 GEICO 的股票。1998 年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陷入了困境。当时新旧国债的价差拉大,我愿意把我个人账户中 75% 的资金拿出来,投资这个机会。 有一些时候,甚至在过去几年也出现过这样的机会,我愿意用高达 75% 的仓位去做一笔投资。如果你知道怎么玩,如果你真懂生意,你可以重仓。 在过去 50-60 年里,查理和我两个人,我们做了那么多笔投资,最终让我们亏损超过个人总资产 2% 的投资,一笔都没有。我们只是承受过股价波动带来的账面损失,一笔投资账面亏损 50% 的时候也遇到过。所以,我们总是说,不借钱。我们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 什么东西大甩卖,人们都抢着买。只有股票大甩卖,人们不高兴。看好一家公司,30 买了,跌到 20,应该再买才对。麦当劳的汉堡降价了,这不是好事吗? 问2:如今,面对市场中的众多机构投资者和对冲基金,个人投资者自己分析证券,还能有机会吗? 巴菲特:我觉得现在市场上被忽略的机会不多。问题是,我只能看那些规模比较大的投资机会,这样一来,你们和我相比,其实有比较优势。 几年前,一位朋友推荐我看一下韩国股市。我们买了市盈率只有三四倍的 Posco 公司。我找到了 20 多家基本面稳健,市盈率只有两三倍的公司。我做了个组合分散投资,因为我不太熟悉韩国股市。 我们一直在寻找特别异常的机会。有时候,在证券市场中,能出现异常的机会。我喜欢开枪打桶里的鱼,而且最好是桶里没水了再开枪。 几年前,在 30 年期和 29.5 年期国债中出现了这样的机会。由于流动性较差,旧国债的价格低 30 个基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开始是在相差 10 个基点时入场的,但他们杠杆太高,最后爆仓了。 大多数时候,大多数证券,市场的定价都是有效的。定价错误的机会,没人告诉你。 CNBC 中没有,券商报告中也没有,只能自己找。 1951 年,我刚毕业,我翻阅《穆迪手册》和《标普手册》,寻找投资机会。我一页一页地翻。就好像一个篮球教练,在找身高 2 米以上的球员。除了足够高,我还得看协调性如何等等。要是一个 1 米 5 的人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你先看看我的球技吧。”我说:“不了,谢谢。” 在《穆迪手册》的第 1443 页,我找到了西部保险证券 (Western Insurance Securities)。它前两年的每股盈利分别是 21.66 美元和 29.09 美元,它的股价在 3 美元到 13 美元之间。然后,我做了该做的调研工作,研究它的盈利是否真实。 市场最后一定能把错误纠正过来。机会是有的,用不着找到太多,一生能找到 10 个,足够你发达了。只是不能犯大错,一个零都不能有。再大的数,乘以零,结果都是零。千万别一夜回到解放前。 巴菲特最看重的经理人品质问3:请问哪个行业在 21 世纪最具成长性?为什么? 巴菲特:我们不这么考虑问题。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1930 年代,那时候,没一个人能预测到汽车和飞机给世界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时有 2000 家生产汽车的公司,现在美国只剩下 3 家了,而且都只能勉强活下去。这些公司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贡献,却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痛苦。买这样的公司,投资者不但要选对公司,还要选对时机。 自从 Orville Wright 发明飞机以来,航空公司给投资者带来的财富总和接近零。当莱特兄弟试飞的时候,哪位资本家当场把他们击落就好了,那就算给我们后世这些投资者造福了。 再以生产电视机的公司为例。电视机厂商也曾经遍地都是,RCA 和 GE 都生产过电视机,现在你在美国根本找不到一家电视机厂商。 什么样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可口可乐是好生意。它的产品始终没变,从它诞生起到 122 年后的今天,可口可乐每天卖出 15 亿瓶。可口可乐拥有护城河。你掌握了一座城堡,总有人来争夺。 吉列占剃须刀 70% 的市场份额,毛利率为 80%,产品始终是那个产品。男人不善变,刮胡子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打扮。 士力架在过去 40 年里始终占据糖果第一的宝座。如果你给我 10 亿美元,让我打倒士力架,我做不到。好生意经得起这样的检验。可口可乐、吉列,是打不倒的。 Richard Branson 是一位营销天才,他搞出了一个维珍可乐,到底也没能撼动可口可乐。用好生意构筑的城堡周围环绕着宽广的护城河,我们就找这样的投资机会。 成长性当然好,但我们更喜欢好生意。在今年的年报中,有一部分内容的标题是“The Great, the Good, and the Gruesome”,我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问4:在众多的经理人之中,有一些最终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请问这样的经理人具备哪些品质?您认为他们身上具有哪些“软”技能和“硬”技能? 巴菲特:伯克希尔有 45 位经理人。我们和这些经理人,有的是一年交流一次、有的是一个月交流一次,有的是每天都交流。我一般每个月都和 Blumkins 一家吃饭,我们也一起出去度假,因为我们是朋友。 我们选择经理人,主要看他们是否热爱自己的生意。一般是经理人自己来找我们。我从来没买过别人转手倒卖的公司。我们没办法亲自打理生意,我希望经理人不辜负我们的托付。 我们几乎不和经理人签什么合同。经理人把生意卖给我,我开出支票以后,希望他们仍然像以前一样管理生意。我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有了 5 亿美元之后,这位经理人是否还能早上 6 点钟起来去工作,把赚来的钱都送到奥马哈。 我要盯着他们的眼睛,看他们爱的是生意,还是金钱。爱钱没关系,但是他们要更爱自己的生意。我为什么每天早上 7 点就到公司上班,急着开始工作,因为我可以自由地创作自己的作品,而且我也喜欢听到别人的掌声。 我收购了一家珠宝商,Ben Bridge。这家公司已经传到第四代了,有 100 多家分店。他们只想卖给伯克希尔。创始家族和员工都不想把公司卖给别人,只选伯克希尔。 在伯克希尔旗下的 Borsheims,我们有一位经理人来自津巴布韦,她根本没读过 MBA。我们不看学历、分数或 HR 推荐,我们看的是对生意的热爱。我们也提供公平合理的薪酬,我们不愿经理人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有怨言。 (接着讲了 Forest River 的 Pete,还有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 B 夫人。)…… 这样的人,是开多高的薪水,都请不来的。我们很荣幸,从 1965 年到现在,我们没有一个经理人转投竞争对手。有的经理人退休了、有的被辞退了。总之,我们把画布交给经理人,让他们有自由施展的天地。 投资生涯中最后悔的事问5:在您的投资生涯中,您是否有受过诱惑,偏离了您的投资策略?如果有,您是如何处理的? 巴菲特:我不是那种自制力超强的人。我天生只想做符合逻辑的事。我在私人生活中也一样,我不在乎其他富人怎么生活。 我不会因为别人有一艘 400 英尺长的豪华游艇,我就要搞一艘 405 英尺的。我的一些朋友有豪华游艇。在他们的豪华游艇上,55 个服务人员伺候 14 个人。在这 55 个人里,有偷鸡摸狗的,有互相乱搞关系的,我可不想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反正我朋友有豪华游艇,我能免费坐,多好。 我也不需要好几处大别墅。如果我想做一些发疯发狂的事,我可以做,可惜 Anna Nicole Smith 已经不在人间了。我想起一个段子,有个 60 岁的老头,娶了一个 25 岁的姑娘。这个老头的朋友问他,你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和她说我 90 了。” 问6:请问您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您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巴菲特:我们犯过很多错,错了就错了,我不纠结。我们没什么后悔的。投资的过程,就是做大量决策的过程,不犯错不可能。我们有些该做的投资,却没做,少赚了 100 亿美元,这样的错误不会显示在财务报表中,是别人看不出来的。 1994 年,我们支付伯克希尔的股票,收购了一家鞋业公司。这家鞋业公司现在的价值是零,当年我们支付的伯克希尔股票现在值 35 亿美元。现在,伯克希尔股票跌下来,我倒是能开心些。跌下来的时候,我当年因犯错而付出的代价就没那么大了。 1973 年,汤姆·墨菲推荐为以 3500 万美元收购 NBC,我们拒绝了。该做的没做,这是大错。 就我个人的生活而言,总有些事,我本来可以换一种做法。在我的生活中,太多的好事眷顾了我,为不开心的事耿耿于怀,不值得。 找到好伴侣,就成功了一大半。只要你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一辈子一定能过得很好。没被哈佛商学院录取是我最幸运的事之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走向成功的建议:千万别斤斤计较问7:虽然您公开了自己的投资方法,但很少有人能模仿您取得成功,请问这是为什么? 巴菲特:我问过格雷厄姆同样的问题。很多人都去哥伦比亚大学听他讲课。他用当时的股票作为例子讲课。听完一学期的课,用格雷厄姆讲的例子,学生们都能做出一个肯定赚钱的投资组合了。 格雷厄姆的一生是分享的一生。因为他分享,或许他聚集的财富少了,但是他活得更幸福。钱只不过是纸面上的一串数字,一个人去世时拥有 8600 万还是 4200 万,没多大区别。在听过格雷厄姆讲课的学生中,最后 90% 都干别的去了。 我从 11 岁开始投资,第一次买股票买了 3 股 Cities Service 的优先股。我把奥马哈图书馆所有关于投资的书都读了。我开始的时候研究走势图、学技术分析。我很痴迷技术分析,但用技术分析根本没赚到钱。 19 岁的时候,我读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我读了这本书,格雷厄姆是不是有什么损失呢?或许吧,我们在投资中相互竞争,格雷厄姆因此赚得钱少了,但是格雷厄姆不在乎。 格雷厄姆讲的理念,能听进去的人,一听就听进去了;听不进去的人,怎么给他讲都没用。归根结底在于人们性格的差异。人人都想要赚钱快,钱不是这么赚的。 许多人想要的东西,格雷厄姆讲的理念给不了他们。按格雷厄姆讲的,投资者做不到能掐会算,只是坚守自己的能力圈,等待明显的好机会。与赌股票第二天的涨跌相比,格雷厄姆的方法不够刺激。 大多数买互联网公司的人,连市值多少都不清楚。他们买,是因为自己觉得能涨。你让他们写下来,“我买市值 60 亿美元的 XYZ 公司,是因为……”,他们根本写不出来。 还是龟兔赛跑的道理,最后一定是乌龟胜利。查理和我两个人讲怎么投资,我们是培养了竞争对手。然而,大多数人不和我们竞争。有和我们竞争的,也没关系,我们的钱早就花不完了。 问8:在去年的 Wesco 年会上,查理说:“获得成功的最佳途径是让自己配得上成功”。请您根据您的经历谈一谈,您做了哪些努力让自己配得上成功?请您给我提供一些建议,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配得上成功? 巴菲特:最主要的是,行得正坐得端。我刚一毕业,就向格雷厄姆提出免费为他打工,他说我免费都太贵了。我一直没放弃,始终希望能为格雷厄姆做些什么,始终在格雷厄姆眼前出现。我一直为格雷厄姆提供股票线索,一直与他保持联系。 做好事总能得好报。在生活中,千万别斤斤计较。汤姆·墨菲从来不算计。他总是为我做很多事,我根本回报不了。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在商业上,斤斤计较都是个大毛病。我总是换位思考。大多数人都知恩图报。你为别人做一件事,别人能为你做两件事。 在午饭时加班,早晨第一个上班,这样的人很少。多出一份力,别人一定能注意到你。不求别人的表扬和回报,总是愿意主动出一份力。 1959 年,查理和我开始合伙做投资。我们经常各执己见。我们有分歧,但从来不争吵。出了什么错,我们从来不往对方头上算。推荐各位读《穷查理宝典》。 巴菲特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的秘诀问9:您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大量财富、是一位名人,您为什么能仍然如此平易近人、不骄不躁?请问您在人生中遇到的哪些人或经历的哪些事对您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最大? 巴菲特:我很幸运,有正确的榜样引导我。告诉我你的榜样是谁,我就知道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养育儿女。学校教的知识再多,都不如子女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多。我的父亲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后来格雷厄姆也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我的榜样从来没让我失望。 我能取得今时今日的成就,和我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我父亲是一位股票经纪人,大崩盘之后,他没事可做了。 我出生在 1930 年的美国,出生在美国最严重的一场资本市场危机之中。我一生下来,天生就有资产配置的能力。我生在了我的天赋大有用武之地的时代。性格是我的天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天生善于做投资,后来又通过实践,完善了自己的这种能力。我没什么好骄傲的。盖茨说过,如果我出生在原始社会,早成了野兽的盘中餐。我跑不快、爬不高。我给野兽讲资产配置,它们只能把我吃了。在座的所有人,你们都赢了娘胎彩票。 我从来没捐过可能影响我生活的一分钱。有些人真是为捐款而在生活上做出了牺牲。他们因为给教堂捐款,或者在别的地方捐了钱,而放弃外出就餐,或放弃带孩子去迪斯尼游玩。有些东西不是自己掌控的,有什么理由自我膨胀。 问10:有人说,您能获得成功,一部分原因是您住在奥马哈,远离了华尔街的喧嚣。请问您认为工作和生活哪个更重要,您如何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巴菲特:我工作特别开心,工作对我来说不是工作,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妻子负责带小孩。我们两个人都接受这样的安排,这也符合亚当·斯密讲的“分工”。女人的选择有限,男女的地位不是那么平等。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根本不参与自己不喜欢的社交活动或会议。在我的事业走上正轨以后,我从来不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做取舍。我的消遣很简单,每周在网上打 12 个小时的桥牌。我和比尔一起打,他叫“chalengr”,我叫“tbone”。 有一次,我在哈佛大学演讲,我告诉学生们,给自己最欣赏的人打工。学生们听了,都自己做老板去了。找工作,一定要找自己欣赏的老板、自己欣赏的公司。男人一般很少面对工作和生活二者之间难以取舍的问题,女人经常面对这样的取舍 * |
原创于 淘股吧:2018-09-11 10:50文科量化男:赚你赚不到的钱 原创: 不觉春晓 交易门 [淘股吧] 昨天2014年,基金经理雷闻经历了做量化投资以来最大的一次亏损。当时他在上海S私募基金工作,管理接近2个亿规模的组合。1月到9月,雷闻亏掉3000万人民币。 雷闻刚刚硕士毕业两年。S基金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老板是一位资深的老期货人,他坚信好的基金经理一定是用钱试出来的,鼓励新人走出自己的风格。雷闻到岗后,不到半年时间就开发出第一个模型,开始跑实盘。在S公司,他第一次在CTA策略中用到了机器学算法。 2013年期货市场CTA策略(CTA策略:针对期货、以趋势追踪为主的自动化交易策略)总体表现很差。雷闻的模型和传统的CTA策略截然不同,因此跑得很顺利。老板也不断给他加钱。雷闻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谁知到了2014年,模型似乎失效了。雷闻开始亏钱。他深深陷入对自己能力、策略,甚至对行业的质疑中。 亏几千万对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油条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当时还是小鲜肉,并且刚刚开始职业生涯不久的雷闻来讲,不啻一万点暴击。 痛苦之中,雷闻打电话给他妈妈诉苦。谁知妈妈很淡定地说: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雷闻挂了电话。他想想,妈妈的话的确有道理。2014年最后三个月,雷闻把亏的3000万追了回来,又额外赚了3000万。 我问雷闻,触到谷底时,他是如何走出来的。 “但其实啥都不用做,就可以走出来。”他说。 什么?我本以为他要回答自己多么拼,做了什么努力,却没料到他的回答如此简洁。 “金融市场就是这样子的,并不是你做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很有可能你什么也不用做,装死、不动。坚信你的模型有效、它就会回来。” 雷闻的说法和交易门主角李骧的看法一致。李骧告诉我,他们团队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今年2月初遭遇回撤时,(过年前)把所有产品的仓位减半。“否则我们业绩会好很多。” 文艺复兴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也曾经表达过类似观点。“不要去干预程序。”这听上去容易,做起来其实挺难。 雷闻告诉我,交易就是反人性的。 也许是刚出道时经历“先赚后亏”,让雷闻建立足够的信心。“童年比较幸福的小朋友长大了会更乐观一些。” 在后来的交易生涯中,雷闻再遭遇净值下滑时,往往思考得更多,并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模型有信心。他认为一个经过严谨测试的量化模型,有可能短期失效,但永远不赚钱了,“可能性非常小”。 文科生的路 ◆ ◆ ◆ 什么是量化投资?在外人看来,量化投资就是一群具有数理教育背景的人,用电脑程序分析大量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数据进行投资。他们还特别喜欢在展示业绩的时候,用到大量的风险收益指标:Sharpe Ratio、Max Draw Down Duration等。 但雷闻认为,量化投资的本质并非“量化”。他举了一个量化策略的例子:“当公司发出回购公司股票的公告时,买入并持有这只股票2天。”这个策略就没有用到数量。 而另一方面,一些用到数量的策略,通常不被认为是量化投资。比如“判断螺纹钢期货走出第3浪时,买入螺纹钢期货。” 因此,在他看来量化投资本质是更“科学”的投资方法。所谓科学,具体是指量化模型做出的解释和预测是可以检验的。而历史测试,则是量化模型检验工具。 坐在我面前的雷闻皮肤黢黑,镜片下眼神坚毅,单单从外表,看不出来他是位天天与数据和市场打交道的“宅男”。 量化投资领域集中了数理化专业最聪明的脑瓜。雷闻大学本科读经济学,是不折不扣的文科生,然而他对数学和写程序并没有任何恐惧。 “我觉得理科生可以做,我也可以做。”他说。 雷闻的父母都是工科生,却对文科感冒。也许家庭的跨界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 本科毕业后,雷闻离开家乡四川,前往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深造。学校在风景优美的普罗旺斯。 从本来就相当悠闲的成都,来到风景如画的普罗旺斯,雷闻的神经却丝毫没有放松。他选择攻读艰深的金融工程专业硕士。 学校的课程设置偏向于把学生培养成基金经理,英美高校更偏向培养做定价的Q Quant。Q Quant重模型而轻数据,P Quant则重数据而轻模型。这正好合他心意。 他很欣赏法国人的特立独行。“他们很自信,认为自己独特的东西很好,并且愿意跟主流英美文化保持一定距离。” 2012年年末,雷闻学成归国。他丢了一圈简历,发现上海给的Offer最多,就这么来到了魔都。 文科生做量化在这个行业不多见,雷闻发现自己思考的很多问题,理科生不会去想。 比如理科生可能可以更专、高效率把模型做出来;文科生更擅长发散和深入思考。他会思考为什么做这个模型、怎么做、交易什么,数据从哪里来等。 “我擅长去想他们想不到的东西,赚他们赚不到的钱。” 量化交易对雷闻来说很有吸引力,因为有了新思想,他可以立即在市场上进行检验。正确与否立即就可以得到回馈。 2014年12月,对于许多做Alpha策略(Alpha策略:选择能跑赢大盘的股票组合,同时卖空期指)的量化基金来说是灾难性的一个月,很多基金在那一个月亏掉了全年的收益。雷闻惊讶地发现,X私募基金在那个月居然没有亏损。 少走弯路 ◆ ◆ ◆ 雷闻感觉X和S正好是象限上的两头:一家做CTA策略,一家做Alpha策略;一家聚集实打实的本土精英,一家吸引海归人才,模型也做得更精更复杂。X基金最顶峰时,管理规模做到了100亿。 X给雷闻发来Offer。抱着学的心态,雷闻离开了S基金,欣然加入了X。 在X基金的两年,雷闻对整个量化投资,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思考的源泉,始于现实中的困惑。 比如大家都一致认可,模型不要太复杂,防止过度优化。但雷闻在公司内外看到很多人,把模型越搭越复杂。“我觉得看不惯,又不知道怎么去劝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对不对。”他说。 很早前,雷闻对量化研究有懵懂的认识:做量化需要从行情、历史中寻找规律。但人们并不知道这种规律未来会不会有效——这就是著名的“休谟问题”。 带着交易中的问题,许久没有啃书本的雷闻开始阅读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它关注科学的基础、方法和含义。代表哲学家包括卡尔·波普。 波普批判经典的观测-归纳法,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评判标准。他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真伪不对称性”,即“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 研读科学哲学时,雷闻找到了它和量化交易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哲学家笛卡尔在《谈谈方法论》中提出了四句箴言,告诉人们如何去获得知识。这启发他想通了股票多因子模型框架的优越性,进而用“怀疑”、“细分”、“由易到难”、“遍历”四个角度来细分多因子模型。 “怀疑”是量化投资的态度。 “细分”呢?“因为笛卡尔告诉我们,要对问题进行细分和拆解。将影响股票的因素拆分成财务、估值、一致预期等等各方面。所以是多因子。” “遍历”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要考察这么多的因子? 雷闻说:“遍历不直接带来过度优化。对于遍历的错误使用才带来过度优化。而不遍历,会带来无知。” 雷闻进一步总结出避免策略过度优化的办法: 第一,不要追求过高的风险收益比;第二,多开发策略,对每个策略保持怀疑的态度,淘汰掉不赚钱的策略;第三,跳出历史回测和PnL,看看策略本身。 “最佳说明推理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过度优化的策略通常是简单的,是定量的,有内在逻辑支撑,能够在大量品种、周期和市场上有效。”他总结说。 雷闻不但重新开始阅读,还捡起了笔杆子,把自己的思考逐一记录下来,形成比较系统的框架。 “如果想有实质性的创新,研发新的策略框架,哲学会让你更有方向感,少走弯路。” 火锅给不了的满足感 ◆ ◆ ◆ 雷闻疯狂地热爱量化交易这行。市场每天的行情都是崭新的,给他不同的刺激。他对开发模型,从0到1的创造却乐此不疲。 在大公司工作这几年,他慢慢坚定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创业能够进一步缩短从投资想法到交易盈利的过程。如果在一家成熟的公司,要去跟老板沟通,跟同事商量,会比较啰嗦。”他解释说。 今年3月,雷闻加入了一个新平台,负责量化交易部门。他搭建了10人左右的交易团队。2018年CTA策略整体表现不错,雷闻研发怎么样把Alpha策略运用在CTA上。他每天都在研究新模型,测试新数据。最近他在量化基本面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挖掘上都有可喜的发现。 “主观交易者需要盯盘,因此每天至少四个小时必须活在当下,而我们一直活在未来。” 策略总会面临失效,Alpha也无可避免地会Beta化。雷闻认为投资人有两种选择,“一是你就去承受这种Alpha变Beta,回撤时扛一扛就过来了;或者你持续地找新Alpha。” 雷闻说自己属于后者。 他认为Beta收益的风险收益比较低,资金方不会为Beta收益付出高昂的管理费和业绩提成的。而提供Beta和Smart Beta是公募基金的工作。私募基金只有提供Alpha这一条路。 我问雷闻,如何找到Alpha?特别是现在,大多数量化研发人员只是在成熟的策略框架下做挖掘,不同模型产出的信号相差不会很大,新策略和老策略相关性很高,创新效率非常低。 他说:“必须不断创新,要研发新的策略框架,交易新的对象,用新的模型和数据。” 在量化圈子里,雷闻的背景很特殊,这给了他可以跳出框架思考问题的优势。 最开始做投资时,雷闻发现自己24小时都在想策略研究,晚上都睡不好。后来他觉得这样不太健康,慢慢地就把工作外的自己抽离出来,回家就放空,陪老婆带娃。 除了工作和居家生活,他很少参加量化圈子的活动。他把这部分归因于自己的个性,部分归因于量化研究的本质。 “量化研究要检验一个想法对不对很清晰,做回测;基本面必须通过跟人交流,才能有新的想法,找到新的方向。” 雷闻的手腕上戴着一串佛珠。他姥姥之前常捏着这串珠子念佛。现在雷闻把这当护身符。 他说交易员工作不确定性大,可能会更迷信一点。说到这,他顺便分享了一个“迷信的鸽子”的理论。 “你把鸽子放到一个笼子里,随机丢食物。结果发现一只鸽子总在箱子中逆时针转圈。一只鸽子总是用头撞箱子的某一个固定的地方。为什么呢?可能刚好喂食的时候鸽子在转圈,它觉得有联系,慢慢就迷信了。” 市场和策略的不确定性,让雷闻每天都不断去适应、高效率演进,进行新的思考,这是其它工作无法带给他的成就感。 某次雷闻曾偶尔读到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宇航员登月时的一个演讲。肯尼迪说:“我们做这件事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困难。” 这句话让雷闻深深认同。雷闻说,自己选择做量化,因为他需要挑战,只有这样的挑战才能给他满足感。 “这满足感是吃火锅给不了的。 |
原创于 淘股吧:2018-07-03 00:10· 原创: 钓牛娃 2018-07-02 22:16 只看楼主(-1) 浏览/回复1134/8 ·打赏直呼Ta收藏10赞0详情加油券 0/0 从6月15日至今,人民币已经十三连跌; [淘股吧] 短短十三个交易日,人民币就贬值了4.51%; 要知道,人民币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社会总财富; 也就是说,这十三个交易日里,社会的总财富贬值了约4.51%;但是老百姓是体会不到,油盐柴米酱醋茶的价格没怎么变化,房价还是那么高… 是不是现在没感受到就代表真的没亏损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 当然,人民币短期的升贬值的突发性因素可能较大,人民币是否长期具备贬值的可能性?如果长期具备贬值的可能性,老百姓才会真的亏。 一、人民币是否具备长期贬值的可能? 先说汇率,汇率就是货币之间转换的一个比例,这个比例的高低代表着升值还是贬值。 而这个比例,参考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货币总量这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一个经济体原来的货币总量是1,汇率是1;货币之间的比例是1:1; 假设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这个经济体大量的增发 货币,货币大放水,货币总量变成了2,那么汇率又该说多少呢?理论上还是应该1,因为社会财富并没有改变。两国之间的比例就变成了2:1,汇率贬值50%; 而我国的货币总量情况是什么情况?都知道大放水了,到底这个放水情况如何? 这里引进一个数据——广义货币——货币供应量M2, 广义货币(M2)=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也就是全社会所有的“可变现金”; 根据央行的数据,黑云的统计; 在2007年的时候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5.42万亿美元 美国的货币供应量(M2)=7.51万亿美元 欧元区货币供应量(M2)=10.75万亿美元 日本的货币供应量(M2)=8.06万亿美元 但是到了,2018年3月份,我国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173.99万亿,按照当月的汇率,兑换成美元是27.67万亿美元; 在2018年3月: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27.67万亿美元; 美国的货币供应量(M2)=13.92万亿美元; 欧元区货币供应量(M2)=13.74万亿美元; 英国的货币供应量(M2)=3.27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2018年3月,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美国+欧元区; 牛不牛!!!水不水??? 对比2007年和2018年世界五大经济体货币供应量(M2)的变化,就知道现在我国的货币体量是个什么情况了: 2007至2018年,约10年的时间过去了,英国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0.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5% 日本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2.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欧元区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2.9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8%; 美国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6.4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5.3%; 中国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22.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10.5%;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10年的时间,超发的数量和速度,简直是惊人的! 再把GDP(国内生产总值)和M2结合来看: 美国: GDP=19.36万亿美元 M2=13.92万亿美元 每万亿GDP对应的M2:13.92/19.36,即0.719万亿美元 按美国标准,中国应发行M2: 12.24×0.719=8.8万亿美元 实际发行173.99万亿人民币,如果相当于8.8万亿美元的话,即: 173.99/8.8=19.77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份财富; 我国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是美国的19.77倍; 这个数据一出来,就理解为什么国际资金会看空人民币了!因为虚啊,放水的速度的体量太大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80年代一万元的购买力,放到今天需要二百多万的原因了。 二、人民币贬值 对老百姓的影响 短期影响很简单,汇率短短13个交易日贬值了4.51%;那么留学生学费压力就增大了;根据中央财经的数据,留学所有的费用大约是30万美金左右;至6月13日人民币贬值后,会因为汇率贬值增加约9万元的成本; 当然,这些短期的影响,普通老百姓感受很少的。关键还是长期影响; 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 我在6月下旬的时候就分享过其中的逻辑;《房价大利空,汇率和棚户权限形成戴维斯双杀》 核心的意思,本轮三四线城市房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央妈通过棚改 户货币安置,向楼市投放了两万多亿的资金,如下图 但是棚改户政策即将改变,货币安置转向实物安置,以房换房; 那么,吹涨泡沫的动力就大幅降低; 就像开车,以前棚户改货币安置,给房价提供了100码的动力,现在转变成实物安置,动力大幅降低至20码。但这20码还需要抵消房价造成房价下跌的各种因素(阻力),其中人民币贬值,造成社会总财富贬值,楼市跟着也会贬值。同时今明两年三四线城市会有很多楼盘新开出来,供给增加,房价的阻力就会再次加大。这20码的动力,能让房价不拐头,都算是谢天谢地了。 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只是在惯性上冲而已,随时汇率贬值,国际资金流出;新开楼盘增多,卖压增强,需求降低,迟早会回头的。而且在2020年之前,房地产税这颗重磅炸就该有动作了。 房地产税肯定会来,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楚通告了的。 |
现在发现,其实拒绝并不一定是坏事,尤其是亲近的人之间: 第一是夫妻父母子女之间,如果有个开明的父母,或者开明有见识不偏执的伴侣,能在一些关键时刻,帮你提建议,甚至否定掉一些选择,当时可能会很生气,事后看,可能会感谢。 毕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因为年轻见识少,或者性别差异带来的误判,更是如此。此时有个魏征在旁边,肯定好很多。古代朝廷还需要有人平衡皇权呢。 人容易天生逆反,比如逆反父母,逆反伴侣,或者觉得自我感觉好,很容易否定亲人意见,而且没有皇权制度去约束。 而且往往也越是年轻,越是无知,越容易自以为是,这就需要对方有更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 所以这种高质量的沟通博弈这太难了,对夫妻亲人的素质要求太高了,需要知识面,价值观,甚至性格,情商等等。 很多情况下,都是差距大,彼此越来远,最后自己走的很累。如果有个能有效沟通的父母,或者伴侣,那就庆幸吧。 第二就是父母和婴幼儿之间,婴幼儿需要完全依赖父母的衣食住行,没有任何反对和博弈父母的可能,所以天然无法拒绝。 没有拒绝的能力,一切交给父母。这时候父母的反思和尺度把握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代替孩子决策,甚至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如果遇到一个开明的父母还好,懂得进退,其乐融融。 如果遇到一个偏执的,自以为是的,不会反思的,也没太多见识的,只看还珠格格长大的,很容易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都是为你好,然后代替孩子决策,强逼孩子,带来孩子一辈子的痛苦。 所以伴侣之间,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一些豪门望族后代更容易成才,可能也和选妻子的标准有关系,更在乎才和人品,降低长相诉求,长相由小妾代替了。 或者说古代选妻,自己决定不了,都是父母选的,父母选的在德才方面,毕竟父母见多识广,大概率比自己选的要好。 现在能把握好才和貌的男人太少了,容易被荷尔蒙驱动,找好看的,相爱的,忽略了后面相处甚至子女教育的严重问题。 |
Stkking只看楼主(-1)浏览286 · 评论4 · 赞6 · 加油 0/0详情打赏原创于 淘股吧:2022-05-14 09:07一、迷信“伪专家”:伪专家最大的特点是模棱两可和马后炮,盘前各种模棱两可的分析预测,结合盘后马后炮的解释,一般对股市没有深刻认知和较强的独立思辨能力的人,很容易”着道“! [淘股吧] 二、迷信“炒股软件”:如果靠炒股软件能赚钱,那么具有更强资金实力的机构游资是不是就可以买更贵更好的软件,那么你买的软件是不是还是干不过人家?如果炒股软件能赚钱,那么卖软件的公司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软件在股市赚大钱,而是靠卖给你软件赚那么点小钱? 三、迷信“消息”:消息确实能引起股价的波动,但是散户很难靠消息赚钱,因为散户看到的消息都是滞后的,甚至是主力资金想让你看到的,所以靠消息炒股大概率会沦为接盘的工具,就算真实的消息也只有大资金认可时才能引导股价波动,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消息,但是只有极少数被大资金看好并合力买入的板块才能出来赚钱效应! 四、迷信“逻辑”:股票短线唯一上涨的逻辑就是资金合力上涨,没有股票因为“逻辑”上涨,但是所有股票上涨都有”逻辑“。所以逻辑不是股票上涨的动力,但是逻辑可以解释股票上涨的 理由 ! 五、迷信“题材”:A股短线以炒题材为主,甚至炒业绩也是把出年报、季报时间窗口当题材来炒;但是题材离开了好的市场环境什么都不是,比如说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统一大市场题材,生不逢时,诞生于指数趋势下跌,情绪衰退的时间窗口,所以基本就是昙花一现;而最近与指数情绪共振走出来的湖南发展,主属性是绿色电力,可是硬是被人为的划到基建,其实绿色电力根本没人炒,但是湖南发展因为诞生的时机好而成为市场总龙;当然这个时间很多不起眼的股票都受益于时机而非题材而大涨! 六、迷信“技术指标”:所有技术指标都能给股票的涨跌甚至大盘的涨跌做出合理的解释,但是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是在个股走出来之后才画出来的,所以所有指标都是滞后的,滞后的东西可以帮助解释个股走势的合理性,但是作为预测和操作股票的依据显然是荒谬的! 七、迷信“基本面”:每天都有很多人抱怨垃圾股涨上天,“我的股票”业绩这么好为什么就是不涨;没有任何企业基本面是短线形成的,基本面的转折点是长线投资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买入卖出的依据,作为持仓通常超不过三天的超短选手迷信基本面是不是有点不上道呢!当然避开基本面重大利空则是超短的一个必修课! 八、迷信“机构”:A股既有真机构,也有打着机构席位招牌的“假机构”,但是不管真机构和假机构参与短线都不能逆势逆天;一支强势的龙头股不会因为机构的卖出而转跌,甚至大股东减持都打不倒,一支弱势的冷门股不会因为机构的介入而成为热门龙头;“势”才是关键! 九、迷信“我的股票”:很多人总是主观上过于希望自己的持仓能大涨甚至连板;每天论坛里都有很多人为了哪支股票是龙头争论的不可开交,甚至不惜互相攻击;其实无非就是自己持仓了某支股票而已;最关键的是有些人吹票吹的自己都信了,以至于明明指数情绪都走弱了,板块也没有强效应,自己持仓股票一路下跌,还在YY自己的股票是好股而不及时止损陷于深套,岂不悲哉 结语:破除“九大迷信”,深入理解市场,客观看待市场和自己的持仓,知行合一才是短线正途!与各位短线股友共共勉 |
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即如果我们无法在现有的已知范围内得知一个确定性的答案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测那些有可能得知答案的人的行为来反推出他们比我们自己掌握的多出来的那一部分确定性是在哪里。 [淘股吧] 可能暂时没有能够得知确定的答案,但我可以通过观测那些比我掌握的资讯更多更全面的人他们所做出的行为和决策,来反推他们是否是在得知一个确定结果之后做出了那些行为。 我观察到了各种计划加速,那么我会反问:为什么要加速?他们因为知道了什么我不知道的,才决定加速? 很多时候人性就是这样,人们往往期待在那种不可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消息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很容易忽略掉那些切切实实发生的,在公开渠道可以得知东西。 |
这是短期风格资金偏好的问题,没有谁想和钱过不去,都是哪里容易赚钱,哪里就更容易吸引资金。短期大概率赚钱效应好的方向,就是主流。 而且中通出来的预期现在也不明朗了,那这些补涨到位后转弱的股 继续往上干的预期就更不明了。 所以现在情绪投机要回归,除了要超跌人气个股,抱团个股自己争气以外,还需要盘面趋势股出现明显的转折才行。估计资金也在等中通复牌后的表现再做计划了。 大资金实力资金需要的是流动性和确定性,既然盘面存在上涨态势良好的可以躺着稳稳的赚钱方向和标的,那又何必来情绪投机股厮杀呢?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尾页[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淘股吧 最新文章 |
走势的当下 |
11.4日盘前金股603212 |
11.4日复盘 |
日常记录和交流 |
今天开始发布每天的虚拟盘操作 |
6万挑战 |
闲聊贴 |
关于证券股 |
佛系实盘记录,翻倍封贴 |
4万实盘到10万的目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