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构建框架并填充内容 经过上面的三步我想至少我们会形成一个基本框架。随着我们不断的数据收集,然后贴到对应的分析点下(如果常分析公司的话其实就已经能大体判断公司的好坏了) 最重要的就需要填充这些内容了,换句话说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根据量化数据来得出定性结论了(这些都是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的)特别要关注那些个别年份数据巨变的情况,比如一家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一直都是正数,突然某一年变为负数,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到对应的年报来找到为什么?(小技巧:点开一篇年报的时候先用“trl+f”快捷键搜索关键词,直击要点)或者通过同行业的对比,你就会知道公司在整个行业所处的情况。 对于这一步我的建议是:先一个分析点一个分析点的去“填充”,比如我分析护城河,那么我就只看对应的数据即可,只思考护城河的相关内容,但是得出的结论先用红字打出来,因为这时候你的分析肯定是片面的,只有当我们把公司全部的分析点摸清楚你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那时我们在回顾当时的红字,看看有没有出入,千万不要这儿抓一下那抓一下,最后哪个方面都分析不好,就顺着框架一点一点填充,当你走过这一路你就会发现,公司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你对他也越来越了解了。最后你在从头(最开始)到尾的审视一遍文章的内容。 这一步就是“深入”了解公司的关键步骤,也是整个分析文章的“重头戏”。通过这一步我们可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公司。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这家公司有一个自己的客观的认识,根本不需要别人告诉你怎么做,因为这时候你自己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五.估值 一家公司的好坏,从第三步收集数据其实你就已经能看出来了,既然你走到了这一步,说明至少证明这家公司不差,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估值,之所以在最后谈论估值,是因为我们只有对公司有客观的认识才能更加理性的去估值,哪怕最后我们估出值是高估,但是通过我们分析这家公司确实还可以(事实上如果不好的公司我们往往会在第三步就放弃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加入我们的备选股票池。市场总是周期波动的,总有我们入手的机会,当机会来临之时,我们是有准备的。 六.预判 如果说前五步是站在过去,那么第六步就是面向未来。完整的分析文章是需要对未来做一个预判的。但是大多数分析文章的“预判”我更愿意叫成“预测”,他们往往希望精准的预测短期股价/走势,这其实就很难,一家公司“一年翻倍”和“十年翻十倍”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容错的几率必须要小,稍有不慎就达不到。但是后者呢?我们只是加了“十年”这个“过滤器”就过滤掉了很多偶然因素,时间其实就是天然的“安全边际”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而我说的“预判”,比上面的还要简单,就是判断公司未来比现在好还是坏。事实上“偶然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公司只要大的方向上没有错我们就应该心安。 就拿杜邦分析来举例,根据拆解,我们知道ROE=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通过各个指标的判断或者企业的某些动态,很容易得出未来ROE会不会增长?他的增长点在哪?公司做哪些决策会影响ROE的上升/下降?再比如某公司本来就处于同质化严重且高度竞争的行业,因此很难通过提价去获得超高的利润,这时候公司的成本端逐年下降,这会不会是一个好的讯号?我们说的“大方向”其实就是在判断公司是否做正确的事。 总结 分析公司的框架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最后只需要大家从头到尾的在梳理一遍,把当初“稚嫩”的想法(也就是红字)换成比较客观结论,一篇完整的报告就出来了。 未来大家完全可以用这个步骤来分析公司,比如说我们分析杜邦分析的时候既放到成长能力,又可以放到盈利能力下。而上下游分析,我们也可以放在运营能力下,这些都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背离大的框架,而是在这个框架下注入“血肉”,这样我们才能研究好一家公司。天天财富(360Lib)你的股票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