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设计艺术 -> 知乎里对当代京剧演员的评价为什么很低? -> 正文阅读

[设计艺术]知乎里对当代京剧演员的评价为什么很低?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以于魁智为代表,往后的孟广禄、杜镇杰这一代人在知乎上几乎没有什么高评价。而言,每次提到他们一定是说他们多不好,所以诚心请教,以于为例既然这么多人说不好…
2012年北京大雨。有人在路上捡被冲掉的车牌,把照片和联系方式发到微博,认领一个收费200元(并不是固定死的,有的可以商量,近的可以送过去;总之就是尽量别让牌子丢失,并给帮忙的人以适当报酬)。
我评论了几句,说这符合经济学(因为不能要求人人当雷锋,耗费自己的时间去帮别人免费捡车牌。如果没人捡,这海量的车牌就被遗弃了。而失主去补一个车牌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不止200元)。
然后,几个知名青年京剧演员怀着巨大的悲愤和正义感,公开威胁要弄死我……
击鼓骂曹,我听过于魁智的,可以说,是于院巅峰状态了,嗓子的确好,不过……仔细一听,不是祢衡。
有人不服气:不就是祢衡正值年轻气傲的时候吗?于院表现的不对吗?
注意:祢衡当时什么境况?找不着工作,揣着北大的文凭,没人赏识,啥感觉?
憋屈。
曹操找他来,他有脾气,要骂人。
那怎么能是杨子荣一腔热血忠于党的感觉呢?
那怎么能有那么昂扬呢?
于院唱得很兴奋啊……
应该是什么样?首先,内心有火的,甚至说,很憋。要表现出来这种憋。还有对曹操的不满,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杨宝森先生就表现的特别好特别好,啥感情,都有了。如果再品一品,能感觉出来一股狷介之气。
这股狷介之气就是大师的境界了。
就不是现代演员有的了。就不是一个“挂味”形容得尽的了。
克爷、准叔,我们可以说,“有味道”了;
杨乃彭,言兴朋,我们可以说,“很挂味儿”了。
但是,还有一股气,只能在余言高马谭杨奚麒里头找到。
谭鑫培老祖,卖马“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啧啧啧,什么是英雄末路,我没法形容,自己去听。李军不错了吧?他唱这一句,和珠帘寨“贤弟抬头来观瞧”一个感情。没有深的东西。当初慈禧老佛爷接见公使夫人,让谭祖来场《乌盆记》,老佛爷问公使夫人,他唱的什么?夫人说听不懂,不过感觉是一个鬼魂在哭诉。
言菊朋,让徐州,陶谦的心虚、恳求、落魄、忧愁、担心,全都唱出来。
余叔岩,搜孤救孤,程婴的无奈、激愤、歉意、左右为难,在那忍心与不忍心之间,那叫悲壮。
高庆奎,逍遥津,刚烈的激愤与软弱的悲痛结合,天衣无缝,再用鹤唳九霄的呼号表达出来。
马连良,赵氏孤儿,人老了,心里的委屈、无奈、一腔愤慨、对亲生骨肉的思念与愧疚,回忆起来,泪流满面。唱到“亲儿性命……我的儿啊……!”,已是声泪俱下。这也是悲壮。
谭富英,正气歌,文天祥,身经万死志不变,可以说视死如归,“臣心一片铁磁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胆忠心,只有在谭老板那底气充沛的声音中才能听出来。
杨宝森,击鼓骂曹,说过了。洪羊洞,为国家的操劳,对亡父的痛悼,对死去两将的惋惜与愧疚,对自己身世的嗟叹,身染重病的憔悴沧桑,都有,都有。
奚啸伯,范进中举,想去,去不了,想去,去不了,想去,去不了,这反反复复的犹豫与无奈,微妙。多么凄惨萧瑟。中举了,疯了。那种疯,一般人表现不了。那是一种癫狂,源自于极度的惊吓与极度的喜悦。
周信芳,四进士,公堂之上上了刑,委屈啊!老了!人老了,为打抱不平,挨板子,发配充军,善良的人还再不再相信善良?“可叹我年迈人离乡井……谁是披麻戴孝人?!”这种感情,只有周先生的沧桑而悲惨的嗓音能表现。
这就叫大师。
当年现场观看元寿老的《打金砖》,先是鼓掌,到太庙那场,鼓掌是来不及了,直接喊好。全场的喊好声嗡嗡作响,声震屋瓦,久久不停。
散戏后离场上车,发现手己肿胀僵硬,开门不便。上车后几人聊戏,全都嗓音嘶哑,无一人幸免,盖因观剧时鼓掌喊好所致。元寿老这出戏成为余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场景之一,至今不能忘怀。
于魁智的十八张半下面曾经有一条评论
“拜了杨派的师傅,用鼻芯子的发音,耍着奚派的花腔唱余派戏,唱出了自己独特的白开水味”
挺贴切的。
我们不谈跟谁比,就谈硬指标。
戏曲、戏剧演员都是剧场来现的,没有ng,他们的成熟有个共同的必要条件。
那就是你得在一个比较繁荣的市场环境下,天天演戏、一场一场的积累演出经验和翻不到头的剧目。在这个过程里学会控制自己每一块肌肉来精确地调整发声、表情、肢体、舞蹈动作,把师父教的运用到实际表演中,学会应付自己的可能出现的不佳身体状况和一切临时的、突发的大小问题。最后他们可以在生病发烧、打雷下雨、舞台停电、观众席突然开闪光灯甚至吵架中不受干扰地完成演出,能够接的住同伴忘词、错步、黄腔,环境好坏都不影响他们游刃有余的发挥,一张嘴一起范儿就带你进入角色,成为在两小时里左右你情绪的粉墨王侯。
而且这个大量演出的过程必须在十几岁出科到三十多这二十年的黄金期里完成,当然现在大学毕业都二十多了,那也最多说到四十。超过这岁数你身体气力不济就错过了,永远达不到那个高度了。
凡是没有这个过程,说破天你也是白扯。
这帮人不管主观客观因素,有这个过程吗?
没有这个过程,他好得了吗?
可能岁数稍大点儿的年轻时候还在八十年代,赶上几年演出多的日子,再后面的连基本演出量都达不到。所以他们常常四十多了还觉得自己是青年演员,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师父看着。
不管这个演出量不够是怎么造成的,反正没有达到他是客观事实。不够,就是不灵。
观众又不是文化部部长,评价你好不好还得考虑来龙去脉对你负责?不好就是不好。怎么不好怎么解决,那你自己想辙,是你要靠唱戏吃饭,不是我靠看戏活着。
京剧完了这个话我们不能随便乱说,
但是,
红生泰斗李洪春先生在80年代就说京剧现在一个宝盖一个元——完了。
花旦名家陈永玲先生临终前说,京剧现在惨不忍睹。
谭元寿先生说,京剧现在什么样?我过去挂四牌现在都是艺术家了,你说什么样?
京剧是舞台艺术,不是影视艺术。
京剧是表演艺术,不是演唱艺术。
如果明白这两点,就明白为什么现在很多京剧演员的评价两极分化很厉害了。
知乎是文字平台,上知乎写回答的,能说的头头是道的,很少有只看过网上几个片段粉上京剧的,很多都进过戏院看过演出,再不济也在社团或者广场听过戏或者自己唱过戏。他们是把京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来喜欢的,评价标准自然是舞台艺术的评价标准。
而现在很大一批京剧爱好者,其实都是影视化的京剧爱好者。他们被京剧吸引,可能是在春晚上听谁唱了某一段觉得很带劲儿,可能是在b站看了很多戏曲片段,甚至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热爱不亚于上一类人。只是,他们一没看过现场演出,二没把京剧当成现场艺术。
硬要说谁对谁错的话,其实也很难讲。一来,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名角的现场演出。二来,京剧要想发展和普及,自然是离不开那些镜头感极好、能脱离剧情吸引观众的演员。
举个例子,什么叫脱离剧情吸引观众。我小时候听更多的是地方戏,第一次喜欢京剧是从有一年春晚的京剧节目《同光十三绝》被吸引的。京剧爱好者大多都知道这个节目,不管你对其中的演员评价如何,都不会否认这个节目是个非常精良的节目。
其中,于魁智唱的《定军山》选段,我当时也觉得非常好听非常舒畅,堪称经典,于魁智就是男神级人物。过了几年之后,你再让我评价于魁智的那段表演,我只能说,有点讨好没怎么听过戏的电视观众了。为什么呢?《定军山》的剧情里,黄忠是个老将,他的请战被诸葛亮用激将法激了几次,故意嫌他年纪大,他是带着怒气立了军令状的。黄忠是怎样的人?首先他是个须发皆白的六十多岁的老将,其次他是个非常自信甚至自负但被诸葛亮激得有点怒气的将军,再然后他得到了一个可以一举打败夏侯渊的绝佳的天赐良机。他的老当益壮、骄傲自矜、求功心切以及得到天赐良机的大喜心态,在这段唱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于魁智的唱法,是完全脱离了剧情以及黄忠的人物形象的。他唱得没有老将的味道,不够骄傲,多了铿锵少了了然于胸的自信,更像是八路军出征前整顿军纪,而不是老黄忠安排布阵。
为什么能被于魁智吸引,是因为你不把他当成《定军山》里的黄忠,就把这段唱词单拎出来唱出铿锵唱出气势,再加上长得挺帅,扮相很好,那他唱得确实还不错。但同样的,于魁智的薛平贵不能当作薛平贵,杨延辉不能当作杨延辉。你说那他唱样板戏总该有样板戏的味儿吧,然而他的刁德一也不能当作刁德一。他经常和李胜素搭戏,李胜素比他入戏多了,对比一下就很明显。
这是人物情绪拿捏不够的唱法,还有人物情绪太过火的唱法。
镜头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一方面镜头很吃表演,另一方面镜头又放大了很多细节。而且还有个收音问题,如果是现场录音的话,可能还能保留点现场的感觉;但戏剧收音基本都靠演员胸前小蜜蜂,可以说是彻底将声音脱离了舞台表现。你声音入麦,电视机前的观众听起来还行,但不代表台下的观众听起来效果好。
所以短视频京剧爱好者和传统戏迷就产生了很大的代沟。b站京剧点播量其实有点惊人,至少远高于普遍认为的年轻人对京剧的关注度,尤其是一些经典西皮流水快板合集,点播量几十万、破百万的都有。然而,同样在b站,你看那些2个钟头左右的整本京剧的点击量,都非常非常低,破万的都不多。也就是说,京剧有很大一部分年轻爱好者,都不只是视频爱好者了,而是短视频京剧爱好者。他们很多人即使听了很多的京剧,自以为对京剧很了解,但别说线下听戏,很多压根连一整出戏的视频都没看过。
他们对京剧的欣赏,自然和传统的京剧爱好者不一样。短视频京剧,要的是这几分钟的抓人、上头,最好酣畅淋漓;是声音入麦,近景表情动作到位。这些和舞台艺术的关注点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分歧。
你在b站上看到粉丝众多、好评不断的京剧演员,在知乎上对他们的评价可能更多是基于传统舞台艺术评价的老戏迷,二者都没错,只是听戏方式和评价角度不同。
京剧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以前的京剧是怎么适应麦克风、录音机的,现在也要怎么适应短视频和新的媒介。
厚古薄今也谈不上,谭富英马连良的影像作品又不是找不到,如果真的想知道为什么题主列举的这些演员评价不太行,找来他们的整出戏看看,然后对比对比,而不是只听那些十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京剧。
因为今天菜啊。
您找个从不看戏的朋友,给他看谭元寿《打金砖》,这戏都是毯子功,欣赏起来没啥门槛。等他看完了谭元寿的,再让他看今天演员的《打金砖》,随便谁都行,不论是言兴朋、于魁智,还是蓝天、杨洋。
这位朋友只要长眼睛,他就能看出来谭元寿比别人好。
今人和谭元寿差距太大了,那两下水袖,多简单的东西,但就没一个干净利落的。
今天唱《打金砖》的老生,不得有一二十个啊,没一个赶得上60岁的谭元寿。还怪网友厚古薄今吗?
没人让你赶上李少春,没让你赶上余叔岩,没让你赶上谭鑫培。让你赶上谭元寿,还是60岁的谭元寿。但你就赶不上,还差一大截儿。
这能怪戏迷对今天演员评价低吗?
看到一个三年前的回答,也许
@山诺
同志已经忘了这个回答,但我还是要纠正一下。


1,马连良唱的戏河北人听不懂吗?
我觉得不是。因为马连良在建国前一直待在香港,建国以后恰恰是周总理将他请回大陆。
那么周恩来对于这样一个在香港唱过戏的人,问他能不能让河北人听懂,我怎么这么不相信呢……
2,周恩来对于传统戏曲什么看法?
周恩来总理对于传统戏曲的看法,在文艺座谈会上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上海人喜爱评弹、淮剧、越剧,要你北京人去批准干什么?
可以看出来,周恩来对于传统戏曲的特色是保护的。上海人喜欢听评弹,和你北京人没有关系,用不得北京人批准。
那么,周恩来总理会为了让河北人听懂而让马连良把京剧从湖广韵改成普通话?我怎么还是这么不信呢?
顺便,周恩来最爱听的是新凤霞的评戏,曾经说过“三天不喝茶,不能不听新凤霞”。
难不成,这新凤霞和赵丽蓉,单为总理录了一段没有河北味的评戏?
因为你说的“当代演员”,很多不是京剧演员,而是样板戏演员。传统戏他们根本没从小学。
他们的集体特征是:今年基本不到六十岁,六十年代初出生,五十五岁左右的居多;十岁左右,也就是七十年代初进入专业学校学习,学习训练耳濡目染的都是样板戏;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学成出科,但政策变了,不排样板戏了,演传统戏又没学过,都轰回家又糟践了。
怎么办呢,现学传统戏,现钻锅。这时候他们就赶紧拜一些当时还活着的艺术家,学没学东西咱不知道,不过现在以这个来标榜某派传人的,不在少数。
这里边都有谁,我给你算算:于魁智,孟广禄,杨赤,杜镇杰,朱强,迟小秋,赵葆秀,陈俊杰·······等等等等。
如今出名的这几位,属于天赋还不错的,但根本没赶上老先生的时代,连老戏什么样都不知道(再加上他们学戏那阵没有网络,录像都是稀罕物,连参照都没有)。你指望他们的水平能赶上老先生?
最后一拨见过老先生的演员,年纪最少也快七十岁了,有些位已经去世。比如张学津先生、杨乃彭先生、康万生邓沐玮先生等等,他们虽然也不幸遭遇了那个时代,但毕竟见过老先生什么样。马连良杨宝忠的末尾,他们赶上了,知道了大师什么样,所以他们不敢胡来。这也是我们对他们评价较高的原因。
我记得有个女京剧演员沾沾自喜地把点翠头饰发在微博上,说是老物件,价格xx万。
翠鸟因为这种撒比都要绝种了。
戏油子太多了
建议大家先爱上京剧,再去评判好坏。
实际上不同风格的京剧演员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每个人口味是不一样的!
新爱上京剧的朋友,建议大家不要因为戏油子的否认而简单的去否决某个演员。
当你真正看的戏足够多的时候,相信你自己由判断力会去分别谁好谁坏,好在哪里。
首先,现在的京剧演员,没有坐科模式的训练,学戏道路更加多样化,功底不深,唱念做打俱全的更少,与老一辈演员有所差距。
其次,我一再强调,戏曲正处于由大众艺术向小众艺术的转变期。因而有不少人是为了让自己“小众”个性化而看京戏的。
有些人看戏,京剧对他们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票戏”。觉得自己是梨园名票,世家公子,坐在里边儿一副戏游子派头,这个动作不到位,那句唱腔差口气儿。动辄与民国时期的大师相提并论,这个不如程砚秋,那个差点马连良。黄马褂是泰山北斗,见着祖宗牌子恨不得磕个头拜三拜。不喷几个当代演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京剧”。
答题人见过戏曲社团,此风习承继已久,唱一段戏曲,学得像模像样,连旧唱片的卡带子也学进去了,实在讽刺。
有品位有素质的票友不是没有,懂得尊重新人提点意见,戏油子和票友的区别在于有品位而无素质。
个人一直提倡,京剧是用来欣赏的,首先他是一种娱乐方式,太过于明确“懂”和“不懂”会影响京剧的传播。京剧纵然是“小众艺术”但起码也要让大家觉得是“娱乐方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能只给看门道的人看,然后处处都是门道。很多人把戏曲当成是展览品,我喜欢把它当做是日用品。
戏曲艺术,是大家的艺术,是大众的艺术,任何人都能欣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角度与方式。艺术本身就是文无第一的。不是你拿来证明自己和他人不同的跟由。
最近南京几波大戏请来不少大名气的角,正好想起来把这个评价更新点。
上周有牟元笛的绿珠坠楼,常东的未央宫,当代群英荟萃版的群借华,张建峰李国静唐元才卢松的大探二。昨天(指22日)的红鬃烈马,朱强魏海敏的武家坡,黄炳强李海燕的大登殿,今天(23日)李海燕的梅妃,魏海敏的武家坡。
先说群借华吧,这场是真的好,阵容豪华演员也卖力气场子也热。李宏图的周瑜,朱世慧的蒋干,唐元才的黄盖,周恩旭的甘宁,范永亮朱宝光的诸葛亮,陈少云的鲁肃,刘金泉舒桐的曹操,常东的老爷。基本是当今京剧舞台上能拿出来的最好阵容之一了。
唐元才老爷子真是我今年见过最惊喜的演员没有之一了,真真是声如洪钟不绝如缕,而且是很有老派花脸的风格,没有现在那些花脸很重的鼻音,现场听过最好的花脸没有之一了。
常东我总觉得他的老爷,太过毛躁了,没有老爷那种端庄稳重的感觉。
朱强我对他的评价要下调至少两个等级了,武家坡上来那个闷帘导板都唱不好,整场戏都瘟掉了,现在我对他的评价要改成“不知道从张学津那学到的几分东西也全交回去了”
魏海敏是真的好,大师姐名不虚传。一句话,听她的唱,看她的做,我能看到梅先生的影子。可以说她是当今最规矩的老梅派了。她的唱没有现在那种女旦那种刺耳的音色,反而是比较接近男旦那种温润的音色,不刺耳非常舒服,昨天的武家坡今天的贵妃醉酒都是,哪怕是高音都没有那种刺入大脑的感觉,这是别的旦角给不了的体验。
李海燕,嗯真漂亮啊。
哦,我现在评价最高的程派五小可能是桂娟了。
剩下的评价想起来再写。
这一代演员目前来看,能称得上好老生的,只有卢松一个。对卢松只有一句话评价,这就是当今老生的法帖,老生就该是卢松这个样子。
张克年轻时候好,现在年龄大了上不去了,上次那乌盆记,一句随老丈转回家来头都晃成什么样了,气力不足了。年轻时候的大保国、文昭关多好啊。
于魁智年轻时候其实也就那样,那个鼻音,李少春的风格太重。印象中调寇审潘的叹五更他唱得很不错。但是对于魁智,客观地说,他毫无疑问是最适合新人入门了解的老生。成也白开水败也白开水,正是因为白开才适合新人去了解,入门了再去接触醇醪美酒。
拿打金砖这戏来说,于魁智在当今活着的演员中已经算是翘楚了,但是你把于跟谭元寿60岁那一场太庙比比?云泥之别,高下立现。就光导板以后刘秀出来的吊毛抢背接甩发,你见过几个演得像谭元寿那么连贯的?哪怕是于魁智这种打金砖是拿手戏的,都是抢背完背对观众理完髯口然后再转过身来接甩发。看完了谭元寿的太庙,你还看得进去于魁智以及其他人的太庙?
杜镇杰最大的问题在于嘴里不干净,以及学岳父太过,亦步亦趋了。杜镇杰你听他的快板就会觉得很难受,他的吐字是一顿一顿的,每个字的字尾断得很突然,就像豌豆射手吐豌豆一样,一粒一粒地出来。他学岳父也是一个大问题,有一回珠帘寨,看过马长礼的都知道,“一马踏入唐世界,万里乾坤扭转来”这里马长礼是一个开扇转身甩髯口一气呵成的,杜镇杰学马长礼这个演法,甩髯口没甩成功,脖子一挺才把髯口给送上去。杜有一个优点,会的戏多。当今老生可以说他是会的最多的之一了。
孟广禄不多说了,他的问题是先天条件不行,嗓子太薄了。不说跟金裘比,听听邓康二位,就知道什么叫花脸嗓子了。孟跟他师傅倒是如出一辙的动静,反正我是不喜欢方荣翔的花脸的——我金派以及老派听得多裘盛戎的花脸听着都感觉差点意思在。裘派二代里李欣跟长春都比方好,可惜方更出名。
因为京剧观众圈是装B犯最多的领域之一,不装活不下去。
所有脱离历史背景去对任何人或事做评价都是耍流氓!
长者不是说了: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京剧这行总得是先打基础(基本功)加学习(模仿)师父,到了火候才能出山,想成角儿?光靠用功不行,祖师爷得多少赏点饭吃(模样身体嗓子都得好)千辛万苦有点名气,算是坐住了个位置,还要拾柴添火不能丢了根本,多年以后有了积淀,甚至入木三分了,才能凭着天分、灵气和胆量去创新乃至最后开宗立派成为现在戏迷所说的大师。
现在这批京剧演员本就成长在大师所剩无几的环境中,就算全心学戏甚至不疯魔不成活又能如何呢?没有足够多的大师去教,中间断了一代人,却又要被按照大师的标准去审视。
再者以前的大师都是成长在唱戏就是下九流的年代,唱戏虽是个饭碗,也是个唱不好就要砸的饭碗,哪个大师不是从多少小戏班下九流戏子里摸爬滚打千里挑一出来的呢,凭的都是真功夫,一口气提在腰间,挺住唱完、唱好了就是招牌,就还是那个角儿,一口气没顶住名声就蒙了尘,饭碗就进了灰,有哪个敢懈怠?
而所谓当代京剧演员又出生在什么环境呢?从底层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角度,这个环境也许更好一些。但在这个环境里很容易养成的价值观,也许并不利于日后他们把心用在钻研艺术上。别忘了京剧是童子功,也就是说很多演员都是被父母送去学戏的,并不是自愿,自然背负着父母的期待,而父母的期待到底是什么很重要。而这一代的父母经历了建国以后的种种,“”为祖国奉献“”、“”铁饭碗“”、“”组织关系“”之类的那些东西(不好形容,你懂的)很容易就能让京剧演员成名后有了“”年少吃足了苦,如今坐进了清水衙门“”之类的想法,毕竟是给劳动人民唱戏,吃着公家的饭。这种想法一定都多少会有一些,因为本质上他们缺乏相互之间足够的竞争所带来的艺术上的动力。
打了这么多字有点思绪凌乱,但还有三点很重要的东西必须要提:
1.他们在生理和艺术的成长期经历了文革;
2.样板戏对传统京剧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时至今日没有散去,且没有人敢拿上台面说;
3.演员是人观众也是人,大家都在同一个时空流下,经历了同样的时代变迁。所以:大师逐渐消失,懂戏的观众亦然。最终消失的不是大师和懂戏的观众,而是京剧的大环境。
很多年轻的新戏迷比如才二十四岁的我,也是偶然接触到京剧之后才去决定主动了解一下,而之前的我对于京剧是既尊重又避而远之,京剧?国粹啊(发自内心的尊重)!听一下?算了吧....而在我的同龄人里还有另一种态度则是嫌弃且避而远之,这两种态度哪种占上风?我只能用我在宿舍带着耳机听戏还被舍友整天调侃来回答了。恕我资质愚钝,偶然接触到京剧并决定多了解之后,我在做电子实训的时候挂着耳机听了一个礼拜的MP3版同光十三绝音频来磨耳朵,才终于记住了全部的旋律并且听出了其中的味道,才明白“”京剧是有好听之处的、有门道的“”。之后才去主动的进一步了解,简单的恶补之后迟小秋和程派很快让我着迷,我才真正接受并喜欢上了京剧,这个过程在我这样“成长环境比较有代表性”的年轻人中发生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再说下一层:让我这样的新戏迷懂戏需要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安静地从程派、青衣开始,渐渐自己去听梅派荀派张派、老生花脸小生。喜欢不喜欢靠直觉,对演员实力的判断则靠自己对艺术本身而不是京剧的理解,不懂的查一查都未必查得到,来网上一搜,却基本都是无尽的撕逼和倚老卖老却不点出个所以然。而京剧的门道又何其多?从各大门派到不同剧目再到我还不了解的武戏乃至戏服道具,远不是我有限的精力所能去对付的。所以如今我深知一点:我这样的新戏迷永远不可能真正懂戏,而我却已经下了够多的精力去了解。原因简而言之:资源有限,缺乏高人指点,环境衰微,而我生活的平淡安逸,就算喜爱且愿意付出也很难有那么夸张的动力去疯狂钻研。为什么总结出划线的这段话?因为这些被老戏迷们检视着批评着的的现代京剧演员们,某种程度上和我面对的这种情况有那么点像,难道不是吗....所以演员水平逐渐降低和观众水平降低是有共同内在的相互作用的因素的。
最后冷静的讲:京剧的衰微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形式上的绝对灭亡则是不可能的。 而如今的部分优秀现代京剧演员也都势必会越来越有曲高和寡的感觉,毕竟“和者愈寡”,而京剧被尊为国粹之后意外同时获得的“高雅艺术”的帽子已经是摘不掉了,“曲高”也就说得上了(我本觉得京剧明明应该是群众艺术呢......何况京剧从没有自诩高雅,也一直很接地气,但事实就是很多年轻人已经是这样认为的:国粹,高雅艺术,听不懂,不想听。)总之:远离了真正的多数群众,只有被群众孤立和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所以,在日渐没落的大环境下,放下大师级的鉴赏标准,多去欣赏部分优秀现代京剧演员“”也还算有模有样有味道“”的表演未必不可,至少将来的一批不会比这批更优秀。反正我听着迟团这段二黄四平调“怕流水年华春去渺”打完了这篇自己对京剧式微看法的文字,不仅心情有点小悲凉,居然还听出了长歌当哭的感觉......
因为确实在退步。
靠颜值的越来越多,努力练功那么久,还是没啥戏可演,兼职外快钱更多,嗓子坏了的演员依旧养着,一些演员佛系了。。。
对上京比较熟悉,听的现场多,就拿上京演员来举例。
没见过老先生
1、中老年演员们
且不提老资料,比如老唱片们,有时候失真比较厉害,还有噪音不易入耳。就说题干里提到的几位,确实已经是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中的佼佼者了。听了他们的,您再去本地剧场听那些没啥名气的演员的戏,就会觉得哪怕是公认的白开水于院,各方面平均下来也还是相当不错的了。
2、青年演员们
迷妹一大把,但是更多是冲着颜值来的,唱作咋样完全不care。
上京余派2位男老生,比题干里的几位年轻十几二十岁,嗓子还不错,但是歌味严重得多,小腔总感觉少了什么,听完就忘,没味道。然而这两位已经是青年演员里比较好的了。对比之下,鲁肃、于同辉、陈圣杰这些也上过几次央视的就要比这两位还差一些,何况叫不上名的演员还有很多很多。
本来觉得杨东虎、董洪松挺好,听过康万生、唐元才才知道啥叫震撼,震得脑子里嗡嗡的,真·余音绕梁。郭睿玥、董雪平这群青衣就甭提了,那嗓子跟倒了似的。某经常跟某人搭档的青衣,高音是挺高,但是多人表示好似指甲刮黑板,听了耳朵疼,加上一脸凶相啧啧啧。郭威嘛,本来指望他作为塌中的金喜全的替代,然而武的不行,文的一般,就靠一张脸吸引迷妹。某喜欢的花旦,一年就几次半小时的折子戏,基本上边缘化了。
就拿秦香莲-杀庙一折来举例,李军在方荣翔、薛亚萍版本的秦香莲里演韩琪,身上自不必说,唱的时候真是充满感情,真的是让人感受到那种紧张、纠结又痛苦万分的情绪,韩琪自杀的时候真想跟着哭啊。再看现在上京年轻演员的版本呢,仿佛机器人一样机械地把剧本的内容展现出来,就完了,关键我还是现场看的南派的版本,看的时候没啥特别的情绪起伏,就好像不入戏,很冷静客观地在演。
3、戏校学生们
再去听戏校(大学即将毕业)的演出,虽然也有好的,但是总体只能说药丸。声音堪比蚊子哼的,穿厚底走路都晃的都上台了,不造咋教的,也可能是管也管不了吧。
再回去看老视频,画质差,老先生们扮相也不好了,但是耐心看会儿发现让你忘记他们是老头老太太,仿佛真成了戏里的人物。
列几个上京现在比较好的演员:
老生:陈少云、李军(声音不如年轻时润,味道在,做工好,脸上有戏,扮相佳)、王珮瑜(可以听),郭毅(麒派年轻一代就看他),蓝天和傅希如(文武老生戏可以看,文的就算了)、吴响军(文武老生)
有几个二路觉得比某些头路好:徐建忠(汪派+高派)、范永亮、齐宝玉
武生:赵宏运(嗓子好,气息非常稳,有望发展成文武老生)、王玺龙、郝帅、刘潇、陈麟
文丑:虞伟
武丑:严庆谷、郝杰、李泽鹏
青衣:李国静(瘦点了,唱得非常好)、史依弘(刀马旦可以看看)、炼雯晴
花旦:杨扬、李文文
武旦:冯蕴、杨亚男
老旦:胡璇
小生:杨楠、孙亚军(文武小生,身上不错),金喜全(去戏校了,塌中了,做工好,武戏非常强)
花脸:尚长荣、唐元才、任广平、安平、杨东虎、董洪松
武花脸:不记得是谁了,常出来的几位都还行
听唱片欣赏艺术,听现场感受气氛。
有些不那么大红大紫的当代演员,其实很耐听,尤其是现场。
杨乃彭、张克、邓沐玮、康万生、卢松……
如果说我现场听过的老生里,我觉得杨乃彭最好。
甚至有些刚出戏校的小朋友,虽然稚嫩,但碰上合胃口的,我也会常去看。
比如帅气的李特。
当然了,要是能一睹老前辈们的英姿自然好,只可惜没生在那个时候。
现在这些人都比不上前辈的先生,别不服气。
我只能说于魁智,孟广禄,杜镇杰这些人已经是你能买到票里的唱的最好的了。
我第一次听完一整出戏就是杜镇杰的珠帘寨,极有生活。
我还看过谭正岩的定军山,说一句不怕别人骂的,我觉得也不错,不要说和他爷爷谭元寿比,连他爸爸谭孝曾都不如,可我确实是觉得谭正岩那一场不错。
程派有句戏言叫,程砚秋是最不像程派的。
我还见过骂尚长荣霸王唱的不好的呢。
没必要厚古薄今,本来就是消遣,无所谓的。
就这么说吧
今年青京会参赛演员的年龄,放到二三十年前应该坐到评委席
如今的状况是,很大一部分京剧演员水平不行,可是由于把持着京剧界有限的资源,好的演员上不去,于是就那样式的艺术家一大堆,却卖不出去票。
前面国乐joker先生说没赶上老先生的时代,于是这些演员没水平,余不以为然。看过余叔岩的有几个?看过老谭的呢?不一定非得得到大师级艺术家本人的传授才能学好戏,不然最开始的大师打哪儿来的呢?
重点是,要学到前面的真玩意儿,而不是形式。跟张学津、谭元寿、王金璐这一伐的老先生,也能学到艺术。学会了还要去进行艺术实践,这是至关重要的,有人看了一辈子老谭的戏,最多,也就是位谭派戏曲评论家。京剧这东西,不去练,不去下死功夫,永远出不来艺术家,其实哪行不是这样呢?余叔岩成就那么高是因为他看了老谭那么多戏吗?当然不全是!谭小培的外部条件比他好得多了,可是结果呢?老谭都说谭小培守着自己不学。
努力方向错了的,越努力破坏性越大。奔朝着狗血新编戏去的,谁也救不了你。
有人说梅先生不是也搞新编戏吗?那您说提到梅先生的艺术,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不还是老戏嘛。而且在我看来,很多艺人不具备艺术自觉性,知道怎么演才好,但未必知道为什么这样演才好,一代代口传心授,并没有太多规范的理论化的东西。
我从来不反对创新,但是我绝对反对挂创新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即使要创新,首先也得传承,先把先前的东西弄明白搞清楚是什么再谈创新。你连麦子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敢谈《如何创新水调面团的调制技术》,简直得就是excuse me???
其次,创新不是胡来,还是要按照京剧的基本法~啊呸~基本艺术规律。梅、余乃至后来的张学津、谭元寿们,都尊重这个规律。我们所评价为不好的演员,最根本的错误就是违背了这个规律,诸如前面提到的把布景搬到京剧舞台上的种种棒槌行为。这些实景化只是他们破坏京剧原生艺术性的一个方面,此外,在唱腔的处理、人物的表演、对大师的曲解等各种方面都在乐此不疲地毁人不倦,能对他们评价好了吗?
您问道,京剧是不是药丸,我不好回答。京剧的衰落,很大一部分是随着传统文化没落的脚步。现代文明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物化,艺术性的东西越来越多的面临窘境。抱个悲观的看法,京剧不过是我们的文化里头要融化的冰山一角,面对时代的滚滚洪流对人的利用、重构与破坏,你我毫无招架之力。
————————————
想到哪写到哪了,比交混乱,可能还有许多纰漏,仅供您参考吧。
对比
不比,你就不知道好坏
你听老前辈唱的怎么样,
再听听现在的,
哪也不怪你说什么孟狗血于白开。
但你可以跟别的比比,
你去听听郭老师唱戏
那你回来怎么不得爱称一个梦露,尊称一个于院儿
菜是原罪,李衍茂就没几个人喷,都是担心他唱的太猛以后,让他注意保养嗓子的。
谭元寿50岁打金砖,抢背甩发接唱一气呵成,你看现在的演员甩完都要先捋头发再唱,不捋头发的一个都没有!
对,就是完蛋了。
武戏尚有可观,文戏多半诈骗。
就我个人的感觉
荀派能听入耳的只有宋长荣先生一支,宋长荣啊朱俊好啊张佳春啊都不错,还有黄少华先生一支,刘淑云等等,其他人唱得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整一魔音灌脑恐惧尖啸。。
黄派好听啊,就是没多少人,当初听黄桂秋先生简直惊为天人,他的嫡传张敏智老师现在嗓子塌了,但是张敏智老师的弟子李慧小姐姐嗓子很好,黄派味道也足,但是另一个自称黄派的刘子微就emm。。。也有人说她走的是小杨月楼的路子,具体我也不清楚
尚派嘛,算比较惨淡了,尚小云先生长孙女尚慧敏,家传的好嗓子不用说,孙明珠老师得了真传可也是迟暮,年轻的一辈里,王艳越来越梅,查思娜和李国静还不错,周利有好转,其他的不是身段不行就是嗓子软绵绵的,也是,尚派戏文武并重,难。
梅派,人挺多,发展也挺好,李胜素嘛史依弘嘛,还有就是感觉对胡文阁争议挺大的
程派,人好像也挺多?但是唱腔逐渐魔幻。。。像是在咯痰哈哈,怎么说,程祖倒变成了最不像程派的,迟小秋,张火丁唱得是不错,但是年纪大了嗓子确实也快不行了,刘桂娟李佩泓逐渐放飞自我不说了。
我个人喜欢小流派,黄桂秋黄派,徐碧云徐派,还有徐派大佬毕谷云也很好,筱翠花的筱派,还有一些吹腔戏,柳枝腔,像是陈永玲先生的小上坟,力荐
先多说一句。
有的网友认为,因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演员是没见过老先生,从小唱样板戏,所以才敢瞎唱。
我觉着不是。
不说别人,只说这杜近芳,刚开始唱得不错吧,见得老先生不少吧,被老先生栽培的也不少吧,运气太好了。可自从唱了样板戏,七八十年代往后再唱传统戏您听听是什么味儿啊?一股子我要跟敌人同归于尽的革命气息啊,怎么改都改不回来了。您要说是她没见过老先生吗?她没听过好的传统戏怎么唱吗?都不是。
她这就是被样板戏的审美带跑偏了。见过老先生也白搭。
现在演员为什么次,原因还是多方面的,文革是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戏曲的变化,主要原因永远是观众。
-分割线-
不就是觉得现在人对演员评价过低么,好,不说别的,咱拿出来一段唱,有影像有声音,真刀真枪的比比好不好?
我挑的这段唱是段流水,听着绝对不会不耐烦,而且很短,但很好听,所幸的是,三代叶派都有影像资料,不懂唱,您就看身上,这总行吧。
京剧 白蛇传 叶盛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4MTcxMjU2.html
京剧 白蛇传 叶少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xODQ2OTA4.html
京剧 白蛇传 李宏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MTc3Mjg1Ng==.html
(18分钟处开始)
我挑的这仨人都是不同时期公认的叶派代表,算得上公正。
首先您看叶盛兰先生这段唱,嗓音甜润,换气巧妙,十分流畅。仔细听【卑人心中似箭穿,小沙弥行方便】这两句十分连贯,与后二人有明显不同。动作细腻,入情入景,唱作结合,可谓炉火纯青。
然后,您再看叶少兰先生这段唱,叶少兰先生虎音偏重,不如其父甜润,动作幅度也偏大,明显火候过头,唱作皆与其父差之远亦。但我不得不告诉您,叶少兰先生这已经是在世的叶派小生里表演最好的了。
最后,这李宏图,嗯,其实没什么好看的,听着就躁,这是小生唱戏最忌讳的一点。叶少兰先生虽然过,但还有情在,他这就丁点没有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被推出来的,兴许赶鸭子上架。
但您要觉着这仨人里头就李宏图好,那我无话可说。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设计艺术 最新文章
知乎里对当代京剧演员的评价为什么很低?
相声演员刘伟视频里说,让曹云金别太倔,回
地铁图为什么不按照真实比例画?
电影《普罗米修斯》里,为什么外星人的墙上
我想做一个麻将版的《小丑牌》,有前途吗?
戏曲界有什么著名梗?
著名的设计失败的汽车有哪些?
阿里表示淘天集团的问题在于忽视用户体验,
翻身做甲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外国网友为美国自焚军人Aaron Bush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09 10:55:03  更:2025-01-09 11:28:28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