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设计艺术 -> 戏曲界有什么著名梗? -> 正文阅读

[设计艺术]戏曲界有什么著名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戏曲小白纯图个乐呵,外号解释、名角轶事之类的都行,有详细的解释更好
谭派的大佬谭富英,在天津演《四郎探母》,结果有次小番没叫上去。人天津到底是业内专精,第二天的演出票直接卖爆了,加价都有人买,甚至上了不少加座,就是想看看这回上不上得去,全场静得针掉地上都听得见。
结果由于过于紧张当天仍然没叫上去。
据说自此谭富英也再没在天津演过《坐宫》。
感谢评论里大家的科普,才晓得原来“三块三,叫小番”已经成了戏曲界的顺口溜~
当年西安的易俗社上演秦腔《王宝钏》,演王宝钏的演员在表演挖野菜的时候,一甩水袖,露出了腕子上明铮铮的手表。第二天,有好事的观众在剧场门口贴了一张纸,写道“王宝钏,实可怜,戴着手表把野菜剜。”
破200赞了,整理一下
首先说说京剧皇族谭家:
第一代谭志道工老旦,其嗓音高亢嘹亮,人称“谭叫天”,斯人年代久远,相关轶事不得而知。
第二代伶界大王谭鑫培人称“小叫天”,后来也有人称他为“谭叫天”。京剧鼻祖程长庚逝世前断言谭鑫培必定大红,也评价谭鑫培的唱腔过于柔靡,乃“亡国之音”。之后谭鑫培果然成为家喻户晓的伶界大王,慈禧太后御赐其黄马甲。谭鑫培的传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属徒弟余叔岩、女婿王又宸、儿子谭小培,谭鑫培评价这三个人“子不如婿,婿不如徒”
谭家第三代是谭小培,此人专业水准不及其父谭鑫培和其子谭富英,父亲红的时候花父亲的钱,父亲过世后又把儿子捧红了花儿子的钱,当时有一幅漫画,谭小培一只手指着其父谭鑫培说:你儿子不如我儿子,另一只手指着谭富英说:你父亲不如我父亲。而且谭小培此人对其子十分苛刻,零花钱给的极少,汪曾祺先生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谭富英有一次练功的时候跑到谭小培面前摔个硬抢背,那意思就是:你不给我零花钱我就摔你儿子!谭小培会意,忙说:儿子你起来,有话好说!
谭家第四代谭富英是后四大须生之一,此人除了和他父亲的故事比较出名外,我再挑两个说说。第一个就是谭先生嗓子条件极好,所以在其它方面不是很讲究,比如经常脱板(可以去B站上听听他《御碑亭》流水一段),念白不规范等等,当时有一句调侃谭富英和杨宝森的话这么说:杨宝森不会笑,谭富英哇哇叫。第二个是抗美援朝的时候,马连良和谭富英两位先生去慰问部队,当时军队首长问他们有什么需求,马先生的意思就是唱戏拿钱,谭先生就要一碗蛋炒饭,结果部队费了好一阵功夫才给谭先生找来鸡蛋,后来某江姓女子经常在某特殊时期拿这事儿挤兑谭先生。
谭家第五代是谭元寿,老先生拜的李少春,应该是目前京剧界在世的辈分最高的人了(2020年10月9日,谭元寿先生与世长辞)。这里再插一则王琴生先生讲过轶事:谭元寿在富连成被打了通堂,就是别人犯了错谭元寿先生被牵连挨打,谭富英先生知道这事儿后冬天夜里拿着匕首要去找教习叶盛章:你敢打我儿子我就和你拼命!
谭家第六代是谭孝曾,现在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之一。
谭家第七代是谭正岩,谭正岩的嗓子先天条件不适合老生,黑粉称之为“梅派老生”或是“谭派青衣”。
谭不离裘,裘家影响力最大的是裘盛戎,今日“十净九裘”之裘便是此公。在裘先生之前,花脸演员的模范是金少山先生那种“天神下凡”式的唱法。裘先生独辟蹊径,在当时被视作离经叛道,黑粉称之为“妹妹花脸”。
说几个旦角的梗
梅兰芳知名度高,我就不赘述了
程砚秋,特别能吃,钟爱大肘子等一干油腻食物
张君秋,特别能吃,钟爱饺子,其他人皆是饱吹饿唱,张君秋先生常常在后台正吃着饺子一抹嘴上场唱戏。
尚小云,唱戏前喝开水润嗓子(真的狠)
荀慧生,唱河北梆子出身,因此荀派的唱腔里有梆子味
再说几个老生的梗
言菊朋,前四大须生之一,他唱戏从不倒字,人送外号“五方元音”,平素看不起马连良,说他贫腔俗调满嘴倒字,极所不齿。然而其子言少朋却酷爱马派,学马派也颇得三昧,人称“马连良的背影儿”,这事儿一直令老言难以释怀:学谁不行,偏偏学倒字儿最多的马大舌头!其女言慧珠也是京剧圈里的名角儿,然而私生活十分不检点,言菊朋颇觉脸上无光,便去上海唱戏躲躲,谁知女儿也去上海和他打起了擂台,而且比言菊朋还红,言菊朋因此逃到了南京,一生郁郁不得志。
高庆奎,此公是前四大和后四大七个人中唯一不以谭派为宗的人,且此公不但贴老生戏,也唱老旦、花脸。由于此公路数很杂,有人觉得他不够纯正,呼之“高杂拌”
杨宝森杨三爷,人称“杨失伍”,取自杨宝森三出代表作:杨家将、失街亭、伍子胥。(话说杨宝森不会笑这个说法确实不无道理,三出戏哪一出不是苦情戏?杨老令公碰碑,伍子胥被灭门……)
杨宝森长兄杨宝忠,败嗓后转行为琴师,此公造诣极高,杨宝森先生能跻身后四大,杨大爷的胡琴功不可没,而且杨宝忠还擅长西洋乐器,用小提琴给尚小云伴过奏
前后四大须生代表作:
余叔岩:十八张半,俱是精品,老生的法帖
言菊朋:让徐州、汾河湾。其中《汾河湾》让余叔岩和张伯驹都击节称赞,自叹不如
高庆奎:三斩一碰:斩黄袍、辕门斩子、斩马谡、碰碑
马连良:人称活诸葛
谭富英:人称活鲁肃。最出名的还是定军山,每到一个新地方演出,第一出必贴定军山,定军山又名一战成功,也算讨个口彩
杨宝森:杨失伍
奚啸伯:范进中举
老先生的坑我慢慢填,说几个当代演员吧。(以黑为主,粉丝慎入)
于魁智,体制内的门面人物,别名于白水(于院长唱戏没味被广大戏迷诟病不已)
李军,上京最大流量,别名准叔(此公忘词是一绝,三家店全程高能,武家坡要钱不要钱,数太保擒虎豹……)
王蓉蓉,自创一派“吼派”(唱戏基本靠吼)
康万生,老爷子年纪大了,两颗门牙掉了,B站经常有人戏称是见罗城咬坏的(《锁五龙》单雄信有一句“见罗城把我牙咬坏”)。老爷子不算科班出身,身上各种碎动作比较多,勾脸随心所欲,这点很受诟病。
孟广禄,洒狗血,不解释
袁慧琴,此人工老旦但是没有老旦应该有的苍音,因此人称大嗓青衣
胡文阁,此人是个焦点人物,貌似是梅葆玖先生唯一的男弟子,在各种节目中多次表现出自己身为梅派男旦唯一传人的优越感,谭元寿先生在梅葆玖先生刚刚逝世时曾对他说过:“梅派大旗由你来扛了”,此人深以为然,且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此事,黑粉称之为“胡大旗”。比较讽刺的是以梅派大旗自居的胡文阁在19年春晚唱了个“今日同饮庆功酒”,也是一言难尽……
王珮瑜,坤生。此人毁誉参半,不少人就是听了她入了京剧的坑,可以说她对京剧的普及是有相当贡献的。而且出道初期在同侪中算得上出色,谭元寿先生称其为“小冬皇”。但是近几年业务水平有肉眼可见的下降,被广大票友诟病不已
更新
可以看看b站这条视频的评论区,里面也介绍了很多梗https://b23.tv/dhZazh
名优逸事
——汪曾祺
萧长华
萧先生八十多岁时身体还很好。腿脚利落,腰板不塌。他的长寿之道有三:饮食清淡,经常步行,问心无愧。
萧先生从不坐车。上哪儿去,都是地下走。早年在“宫里”当差,上颐和园去唱戏,也都是走着去,走着回来,从城里到颐和园,少说也有三十里。北京人说:走为百练之祖,是一点不错的。
萧老自奉甚薄。他到天津去演戏,自备伙食。一棵白菜,两刀切四爿,一顿吃四分之一。餐餐如此:窝头,熬白菜。他上女婿家去看女儿,问:“今儿吃什么呀?”—— “芝麻酱拌面,炸点花椒油。”“芝麻酱拌面,还浇花椒油呀?!”
萧先生偶尔吃一顿好的:包饺子。他吃饺子还不蘸醋。四十个饺子,装在一个盘子里,浇一点醋,特喽特喽,就给 “开”了。
萧先生不是不懂得吃。有人看见,在酒席上,清汤鱼翅上来了,他照样扁着筷子夹了一大块往嘴里送。
懂得吃而不吃,这是真的节俭。
萧先生一辈子挣的钱不少,都为别人花了。他买了几处 “义地”,是专为死后没有葬身之所的穷苦的同行预备的。有唱戏的 “苦哈哈”,死了老人,办不了事,到萧先生那儿,磕一个头报丧,萧先生问:“你估摸着,大概其得多少钱,才能把事办了哇?”一面就开箱子取钱。
三、五反的时候,一个演员被打成了 “老虎”,在台上挨斗,斗到热火燎辣的时候,萧先生在台下喊 “XX ,你承认得了,这钱,我给你拿!”
赞曰:
窝头白菜,寡欲步行,
问心无愧,人间寿星。
姜妙香
姜先生真是温柔敦厚到了家了。
他的学生上他家去,他总是站起来,双手当胸捏着扇子,微微躬着身子:“您来啦!”临走时,一定送出大门。
他从不生气。有一回陪梅兰芳唱《奇双会》,他的赵宠。穿好了靴子,总觉得不大得劲。 “唔,今儿是怎样搞的,怎么总觉得一脚高一脚低的?我的腿有毛病啦?”伸出脚来看看,两只靴子的厚底一只厚二寸,一只二寸二。他的跟包叫申四。他把申四叫过来:“老四哎,咱们今儿的靴子拿错了吧?”你猜申四说什么?—— “你凑合着穿吧!”
姜先生从不争戏。向来梅先生演《奇双会》,都是他的赵宠。偶尔俞振飞也陪梅先生唱,赵宠就是俞的。管事的说:“姜先生,您来个保童。”——“哎,好好好。”有时叶盛兰也陪梅先生唱。“姜先生,您来个保童。——“哎,好好好。”
姜先生有一次遇见了劫道的,就是琉璃厂西边北柳巷那儿。那是敌伪的时候。姜先生拿了“戏份儿”回家。那会唱戏都是当天开份儿。戏打住了,管事的就把份儿分好了。姜先生这天赶了两 “包”,华乐和长安。冬天,他坐在洋车里,前面挂着棉布帘。“站住!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他也不知道里面是谁。姜先生不慌不忙地下了车,从左边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 ,从右边又掏出了一沓。 “这是我今儿的戏份儿。这是华乐的,这是长安的。都在这儿,一个不少。您点点。”
那位不知点了没有。想来大概是没有。
在上海也遇见过那么一回。“站住,把身浪厢值钿(钱)格物事(东西)才(都)拿出来!”此公把姜先生身上搜刮一空,扬长而去。姜先生在后面喊:“回来,回来!我这还有一块表哪,您要不要?”
事后,熟人问姜先生:“您真是!他走都走了,您干嘛还叫他回来?他把您什么都抄走了,您还问‘我这还有一块表哪,您要不要?'”
姜妙香答道:“他也不容易。”
姜先生有一次似乎是生气了。“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上姜先生家去抄家,抄出一双尖头皮鞋,当场把鞋尖给他剁了。姜先生把这双剁了尖、张着大嘴的鞋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有人来的时候,就指指,摇头。
赞曰:
温柔敦厚,有何不好?
“文革”英雄,愧对此老。
贯盛吉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 “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 “哏”是淡淡的,不是北京人所谓 “胳肢人”,上海人所谓 “硬滑稽”。他的笑料,在使人哄然一笑之后,还能想想,还能回味。有人问他:“你怎么这么逗呀?”他说:“我没有逗呀,我说的都是实话。”“说实话”,是丑角艺术的不二法门。说实话而使人笑,才是一个真正的丑角。喜剧的灵魂,是生活,是真实。
不但在台上,在生活里,贯盛吉也是那么逗。临死了,还逗。
他死的时候,才四十岁,太可惜了。
他死于心脏病,病了很长时间。家里人知道他的病不治了,已经为他准备了后事,买了“装裹”——即寿衣。他有一天叫家里人给他穿戴起来。都穿齐全了,说:“给我拿个镜子来。”他照照镜子:“唔,就这德行呀!”
有-天,他让家里给他请一台和尚,在他的面前给他放一台焰口。
他跟朋友说:“活着,听焰口,有谁这么干过没有?——没有。”
有一天,他很不好了,家里忙着,怕他今天过不去。他瓮声瓮气地说:“你们别忙。今儿我不走。今儿外面下雨,我没有伞。”
一个人病危的时候还能保持生气盎然的幽默感,能够拿死来 “开逗”,真是不容易。这是一个真正的丑角,一生一世都是丑角。
赞曰: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
虽东方朔,无此优容。
郝寿臣
郝老受聘为北京市戏校校长。就职的那天,对学生讲话。他拿着秘书替他写好的稿子,讲了一气。讲到要知道旧社会的苦,才知道新社会的甜。旧社会的梨园行,不养小,不养老。多少艺人,唱了一辈子戏,临了是倒卧街头,冻饿而死。说到这里,郝校长非常激动,一手高举讲稿,一手指着讲稿,说:
“同学们!他说得真对呀!”
这件事,大家都当笑话传。细想一下,这有什么可笑呢?本来嘛,讲稿是秘书捉刀,这是明摆着的事。自己戳穿,有什么丢人?倒是“他说得真对呀”,才真是本人说出的一句实话。这没有什么可笑。这正是前辈的不可及处:老老实实,不装门面。
许多大干部作大报告,在台上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其实都应该学学郝老,在适当的时候,用手指指秘书所拟讲稿,说:
“同志们!他说得真对呀!”
赞曰:
人为立言,己不居功。
老老实实,古道可风。
更:我妈退休后跟老年大学学跳舞 也不怎么就搭上了一个谭派票友旅行团,组团去看七世演出,演完六世还特地来他们下榻地方互动 孽缘啊 孽缘
读本科时谭六世来我们学校讲座,讲座完了难免唱两句,六世也很敞亮,让大伙随便点
刚听戏没几年的我牟足了劲儿一嗓子“叫小番!”
“叫小番???”谭六世满脸震惊和疑惑,比我能高仨调门
后来才知道有三块三的梗。。。
六世会不会以为我在找茬
传闻吧......
当年抗战时期,马连良先生和梅兰芳先生等一众名角去慰问战士。
当时条件简陋,就在露天的空地上演出
演出的时候下起了雨,于是就安排了一个士兵站在旁边给先生们打伞,马先生站在伞底下演完了节目。
梅先生演节目的时候,士兵刚想上去打伞,梅先生一摆手说:“战士们淋着我也不能打伞”
马先生在一旁看了不禁自嘲道:“怪不得人梅先生是大师!咱咋就不会呢?”
——————————分割线————————————
其实梅先生真的可以称作“一代完人”,唱戏做人,都无可挑剔,是当时中国的君子脊梁。
而马先生的一生更令人唏嘘,动乱时期被迫害,抄家,晚年郁郁而终。
看戏看角。一出戏不光主角硬,配角也得硬才好看。
但是配角太硬了也不行。
杨小楼的长坂坡无出其右,可他最头痛的就是和梅老板来这出戏,崇林社上这出戏必定满座,可只要梅老板跳了井,台下观众必定开闸,台上赵云也就没了精气神。
当时的评论——以后长坂坡改名《跳井》得了。
好玩儿的逸闻蛮多,想起哪桩写哪桩,写着玩。
【人活三十古来稀】某演员练功疏懒,怠惰因循,贪安图逸,谭公富英闻之尝摇头叹息。此公曰:“我老了,翻不动了!”富英公对曰:“对!人生三十古来稀,你是老了!”
【富贵衣】言菊朋素喜阿芙蓉,烧烟时尝手执烟签,挥舞说戏,故烟膏泥垢星星点点,遍染衣裳,所幸菊朋常着黑大褂,故不显眼尔。桑多罗,京中名律师也,家有好烟膏。菊朋每诣桑宅,尝大加蹭吸。一日,桑不悦,匿烟膏,菊朋寻而未果,顾烟灯而愀然。倏尔,见袖口有膏泥,大喜,左抠右抓,搓为烟丸,遂大吸之。桑多罗笑之曰:“此黑大褂,富贵衣也!”
【松子酪】言菊朋最喜门框胡同奶茶铺之松子酪,尝于开戏前痛饮一气,怡然自乐,笑曰:“喝了松子酪,自己也平添了几分仙气,到了台上胡琴高半个调门,咱也卯得上去!”
【言五子】言菊朋敬慕老谭,唱工身段、举止动作,亦多描摹。谭喜闻鼻烟,言三亦效之,故每于后台扮戏,必先洗鼻。梨园讥之曰“言五子”。“五子”者何?宽脸子、短胡子、薄靴子、洗鼻子、装孙子也。话虽近谑,却亦实情也。
【谢一句】谢宝云,名老旦也。其声响遏行云,唯其性偎慵堕懒,凡演一戏,仅一句卖力,若演《探母》,满工满调者,仅一句“一见娇儿泪满腮”尔。故时人称之曰“谢一句”。
【澡堂吊嗓】李多奎,老旦翘楚也,嗓音高亢有炸音,唯患深度近视,视力极差,台上献唱,闭眼摇头,尽情而唱,故得一诨号曰“李瞎子”。李公特嗜泡澡堂,一日不洗,如犯烟瘾,终日惶惶,故除唱戏以外,终日沐浴池中,且沐浴且吊嗓,凭借水音,嗓音直冲云霄。每欲至外埠献艺,必问澡堂何处,若无,纵千金相聘,亦敬谢不敏也。
【“痰迷”与“杨梅毒”】民元以来,京畿近辅鼓乐喧天,皮黄大盛。或有喜听谭鑫培者,人皆呼之曰“痰迷”;喜听杨小楼、梅兰芳者,人皆呼之曰“中杨梅毒”。唐鲁孙以为,此种外号,固显刻薄,然戏迷举止,废寝忘食、迷迷瞪瞪,竟类中毒也。
【揪辫子】谭鑫培,伶界大王也。百代公司特约其灌制唱片,然白璧有瑕,《战太平》语句颠倒,《碰碑》未唱完,《洪羊洞》漏句。人皆不解,老谭一代宗师也,何以如此?坊间或曰:“老谭录的时候,让洋鬼子揪了一把辫子,心里不痛快,没好好录。”虽是巷议,亦有道理。
【梨园三怪】孟鸿寿,名丑也,然先天不足,蹇病跛足,唯擅扬长避短,苦学丑行,终自成一家;双阔亭,须生名票也,后患疾瞽目,然孜孜不辍,量步于心,故虽全盲,仍可粉墨登场,泰然自若;王益芳,名武花脸也,先天失语,不能发声,故于武戏中精益求精,灵动刚劲,成一时绝技也。此三子者,或跛、或瞽、或哑,身有废疾,犹未尝言弃,终成一家,人尝言勤能补拙,诚不我欺也。
【吐面老生】杨宝忠,名须生杨宝森长兄也,工京胡,早年亦粉墨登台。宝忠嗜炸酱面,遇之必大啖,会一日食大碗面毕,腹胀且饱,即登台,出演《南天门》,唱至“虎口里逃出两只羊”,“两只羊”才出,便呜嗷大吐,面尽呕出,满堂哄然。时人笑之,谑宝忠曰“吐面老生”。
【君秋饱唱】张公君秋,四小名旦翘楚也。公素不信“饱吹饿唱”之说,常曰:“干咱们这行儿,是力气活儿,吃饱了才能干活儿。”故每登台献艺,必先饕餮。会一日出演《玉堂春》,粉墨已施,犹大啖饺子者四十余,旋即抹嘴登台,一声“苦哇”,满堂喝彩。其潇洒自如可见一斑也。
【齐如老不哼唱】高阳齐如山,戏剧民俗专家也,学贯中西,笔走龙蛇。于诸名伶中,独爱梅畹华,每言之必褒扬,而余者若老谭、叔岩、小楼等,虽皆大家,如老亦月旦臧否,语多贬讽,其言或亦太苛也。因故后人揶揄云:“齐如老的话也不能全信,怹研究了一辈子京剧,可从来没张嘴哼过一句。”
【叔岩愿访印】民元后,名伶远游泰西之风大盛。故梅畹华巡演于美、苏、日,得博士学位,程艳秋巡演于法。余公叔岩,须生魁首,名震一时,未尝远游域外,时人大不解。或有询问,叔岩戏答曰:“吾国乃中华大国,而出演皆系男扮女装,未免少失国体。美、法、日、苏吾不再去,唯印度可商量耳。”人问其何以愿访印也?叔岩笑曰:“印度有大土,我可过瘾也。”此事载于《红毹纪梦诗注》,足见余公烟瘾之深也。
麒派的创始人麒麟童周信芳先生 ,本来艺名是七龄童,因为他七岁登台演出。后来在汉口演出的时候,写海报的老先生写错了名字,把七龄童写成了麒麟童。戏院发现名字写错后改了回来,但是这场演出效果非凡,好多人慕名过来 来听麒麟童,并不买七龄童的账,甚至喊退票。我们是来听麒麟童的不是这个七龄童!!!这句我猜的没准儿就是这么喊的。后来干脆就叫麒麟童了。
2024.5.27更新,竟然过了整一年,好多观众老爷催更,您先看着,今天写的多了点,权当是赔罪
本次更新杨小楼(盖叫天),王凤卿,荀慧生,裘盛戎
2023.5.27更新了,实在抱歉诸位观众老爷 本次回答更新,何桂山,穆凤山,金少山,俞振飞,刘鸿升
泻药
更新了更新了,1.18更新的,都回来看啊
著名梗大家也不用在我这看,底下全是,我这里给大家来点冷门的
有人发现我这篇回答和上一篇一样,没错因为我懒()
上世纪的京剧艺人八卦可多了去了,我会在下面少写一些保证真实性的趣闻,基本全是从书里或访谈中看到的。
上世纪一二代京剧艺术家实在太多了,先写这些吧
一,老生篇
1,谭鑫培,谭派老生创始人,当时号称无腔不学谭,影响力可见一斑。
老谭灌制的唱片共七张半,但只有洪羊洞的二黄快三眼“自那日罢朝归”和卖马西皮慢板“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一张半唱片是和梅雨田合作出的精品,其余均为其子谭嘉瑞伴奏。谭嘉瑞拉琴出了名的燥,27653232过门能直接钻人大脑。或曰老谭抠门,舍不得花钱请梅雨田;或曰老谭录唱片前被洋人揪了辫子,一时传为笑谈。(简谱大家凑合着看吧)
还是老谭,老谭派是老谭的唱,梅雨田的琴,李奎林的鼓共同组成。此三公皆为京剧翘楚,对唱腔均有自己的看法,同时还皆具一身傲骨。当时三人创作,都呆在老谭家里的一个小屋中,到关键时分,三人便会大吵一通,谁也不服软。三位都明白谁的建议更有理,不过拉不下来面子服输,故而往往僵持不定,最后总是有一位用委婉的语气说出“咱们要是这地方这么这么唱,应该能成”后便不欢而散。结果第二天上台演出了,到了前一日争吵的地方,三人果然都按着共同认为最好的方式演出,唱完了台下是叫好不绝。最妙的是,老谭在台上经常自己发挥,每到不同处,梅雨田和李五都能随着老谭的腔体转过来,从无失误,一时传为美谈。
老谭南下上海演过一场盗魂铃,到猪八戒跳桌子了,老谭寻思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想多活几年,就冲台下摇摇头,做个鬼脸,从桌子上走下来了,台下登时一片倒彩。谭鑫培回到家中越想越气,自己这么大个须生领袖,在外行聚集的上海被人喝了倒彩,此仇不报枉为人啊。于是拉着自己俩黄金搭档再次南下,只演自己拿手好戏,一连几天珠帘寨,卖马,打渔杀家场场爆满,一时惊艳上海滩。


老谭先说这么几个(老谭逸闻实在太多了)
2,余叔岩,余派创始人,留下十八张半唱片可谓须生法贴。
余祖作为老谭的得意弟子,在老谭去世后一直标榜自己为谭派正宗,同时经常指谪老谭另几位传人票友出身的谭姑爷王又宸和私淑老谭的言派创始人言菊朋身上不行,说人家一个腆胸一个叠肚,在一块唱戏就有意思了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是余叔岩的徒弟,张先生为人及其狂傲,在他眼中,唱京剧的老谭第一,余祖第二,他老人家第三。在张公子写的红芼诗注里还记载了他过四十大寿,余叔岩给唱了段空城计。
杜月笙堂会,这个基本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细写了。杜老大要邀请余叔岩来唱堂会,余祖提的要求是用八抬大轿请他,结果杜月笙真雇来了八抬大轿,吓的余叔岩只好托病在家


年轻的余叔岩真俊啊,不在他徒弟李少春之下
3,王又宸,原名国栋,字痴公,号幼臣,名票,谭鑫培姑爷,在老谭的评价中,王又宸比五子谭小培唱得好。
王又宸灌制的三本金钱豹,彩楼配中反串旦角,最后还唱了段小曲(我只听京剧和昆曲,不知道这段是不是二人转)
王姑爷灌制的空城计和其他老生不太一样,正常的老生都是自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起,到散板“听我抚琴”止,有的会加上后面的二六。可我们的王又宸老板灌制的第一张空城计只录了二六,从“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开始到司马退兵后散板(当然人王老板后来又录了一板正经的空城计慢板);王姑爷的反二黄特点十分明显,尤其是碰碑中垛板转原板的那句“眼见的我这老残生就难以还朝”还带有天津口音,问题是王姑爷可是山东人啊。


4,谭小培,谭鑫培五子,谭富英之父。
要说谭小培的唱,有人说只不过比不过余叔岩罢了,人可是三小一白之一,但谭富英干女儿,台湾梅兰芳,顾正秋同学说他老人家唱的实在不怎么样,嗓子干巴巴的;但要说五爷唱的不好吧,余叔岩录唱片前还专门找来小培的唱片听。对于谭五爷的唱,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唱的绝对没有他父亲和他儿子好。当时报纸上登的笑话讽刺他,“你爸爸不如我爸爸,你儿子不如我儿子”
谭小培最出名的就是抠门,上半辈子有爹养着,下半辈子有儿子养着,还限制给儿子的零花钱。有关五爷抠门的事实在太多了,我就先写三个:有一次小谭祖跟朋友去北海公园玩,朋友都说那天谭富英高兴得像个孩子,回家以后谭小培却骂了富英一顿,说出去玩还不是花你的钱?;据元寿老回忆,小谭祖都不敢跟谭小培要零花钱每次都让他去要,进了爷爷的屋,元寿老就说,家里没钱了。五爷便拿出个小盒,从里面掏出点钱,给自己的大孙子,说“省着点花,下个月不到几号别来要钱”;建国初,富英公一月挣1650元,其时主席一月才400元,再加上谭鑫培一辈子的积蓄,大家可想而知谭家当时多有钱。然而有一天,小谭祖在街边吃了一碗5分钱的面条,回家又挨了骂,谭小培骂道“照你这么花钱,你有多少钱够你花啊”
要说八卦,谭小培和王姑爷不对付,但自己又没有妹夫唱得好,于是咱们的五爷就利用自己经纪人的职务之便,安排小谭祖跟他姑丈打擂台,能跟谭富英打擂台的历史上就那么几个,王姑爷毫无悬念的输了。


5,言菊朋,言派老生创始人
清陆军学堂的高材生,毕业后为政府工作,因“请假唱戏,不成体统”被上司开除,遂正式下海唱戏,自诩为梨园友,故名菊朋。
老言与其传人奚啸伯念白是一绝,正宗的中州韵,从不倒字。梅先生教育魏连芳曾说“言先生与奚先生念白是知其所以然”。然后就是著名的言少朋与马少良的故事了,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老言嗜福寿膏,经常边抽烟边给学生讲戏,讲到兴奋处挥舞烟枪,溅得长衫上全是鸦片膏。后来老言曾在衣服上搓下来烟膏吸食,美其名曰“富贵衣”(这个故事知乎上应该有人讲过,所以给老言就破个例,再讲一个)
言菊朋的女儿是言慧珠,言二小姐,梅派二代弟子保五争三。言菊朋因为马少良(狗头)之事跑去了上海,结果二小姐也追去了上海,就要跟老爹打擂台。其时老言已经败嗓了,自然比不过当红的梅派弟子,遂跑到南京,郁郁而终。


冷知识:老言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白衣少年,而是气质奇葩喜欢大烟的中年大叔,还有点驼背(张斌老师珍藏的杜月笙堂会视频,我发现好多人分不清刘宗杨和老言,人刘宗杨是杨小楼的外孙子,气质儒雅)
6,谭富英,小谭祖,后四大须生之一
散块散,叫小番;馕子;摔儿子;唱戏划水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来几个少见的
谭富英喜油炸的东西,喜鸡蛋,喜酒,用他的话说叫欢喜炒鸡蛋。有一次和张君秋演桑园会,小谭祖脸上略微摸了摸胭脂就上台了,因为和酒已经喝得满脸通红课了。
小谭祖和奚祖关系非常好,奚啸伯认为谭富英是他一辈子的大哥。奚啸伯丧偶以后,谭富英天天给他介绍名门闺秀,但奚先生因为子女始终不肯续弦,急得富英公大叫“18的姑娘你不要你还要什么样的”
小谭祖也再补一个,谁教我是谭吹呢。
翁偶虹先生有一次发现富英公在宾馆的床上偷偷唱程派戏(好像是荒山泪,不过我记不清了),唱得你别说,还真是得了程派的真谛,那叫一个幽咽婉转,扣人心弦。被翁先生发现后,小谭祖还蛮不好意思的,说他认为程先生的艺术很高。


看我小谭多帅,六爷七大少怎么就长残了呢
7,刘鸿昇,字子余,因跛脚被称拐子刘,刘派创始人(上世纪初四大派之一,谭刘汪孙),调门极高
刘祖唱斩黄袍超绝,传世的唱片有两段:天作保来地作保流水和孤王酒醉在桃花宫二六,那音哪直透天灵盖。袁世凯作大总统时作了一套九龙黄袍,直接送给了刘祖(原因众说纷纭,现在主流说法是袁嫌这件龙袍龙气太散,于是换了件九团龙袍),于是乎,我们的刘祖就穿上了这件古往今来独一件的龙袍戏服。
刘鸿升(他名字有好多写法)当年与老谭打擂,唱洪洋洞,老谭带了几个人在台下偷听。刘祖的调门响遏行云,著名的洪三段刚唱了一半,老谭就在台下跟别人奚落他:“我看他一会怎么死”
刘先生刚开始是票戏,而且票的是净,后来在穆凤山老先生(划重点,一会要重点强调)指点下拜师政正式票戏,文物生净不当


8,王凤卿,凤二爷,老汪派创始人汪桂芬最有代表性的传人。
实话说,老汪派失传了是真的可惜,听着汪大头和凤二爷的唱片,那股子脑后音!嘿!别提让人多提神了!最有名的汪派唱段当属去成都,“听说是一声要践行”绝对听的您鼻子都通了(老汪和高派的高还不是一种,等哪天咱说高庆奎的时候好好说说)
之前说余祖的时候提过一嘴张伯驹,不知您还记得吗。张先生五十大寿,自己去诸葛亮,余叔岩去王平,王凤卿去赵云,如此神仙阵容简直可比杜月笙堂会和建国后的群英会借东风。据说本来是有录像存世的,但是我等没那个眼福喽。插个张伯驹先生大寿写的诗,民国四公子名不虚传“羽扇纶巾饰卧龙,帐前四将镇威风。惊人一曲空城计,直到高天尺五峰。”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张公子的《红毹纪梦诗注》狂妄确实狂妄,文采和趣味也确实不低。
再说我后四大中最喜欢的小谭,怹嗓子是真好,技巧上绝对也是奎派老汪余派都有,这才造就了后无来者的谭富英。朱砂痣您指定听过,就那句“借灯光看娇娘”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演员能来。您当全是嗓子的事吗?我k觉得技术也有两成


二,旦角篇
第一名的位置必须留给我大梅祖。
1,梅兰芳,字畹华,师从吴菱仙,与通天教主王瑶卿亦师亦友,弟子共115人(其中包含豫剧 川剧学生)
梅先生和孟小冬那些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本梅吹给大家来几个冷门的。
梅祖小时“言不出众,貌不惊人”,家里请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来教戏,无非是一些《三娘教子》《二进宫》之类的基础戏,可是教了几遍梅祖还没学会,朱先生一气之下,扔了句“祖师爷没赏饭给你吃”就走了。好多年以后,梅祖在后台又遇见了朱先生,朱先生给梅祖弯腰赔罪,说他当时有眼不识泰山,梅祖立刻躬身道“哪里哪里,畹华从朱先生身上获益匪浅”
解放后,梅祖刚到北京时组织上还没安排好梅先生的演出表。梅祖一时兴起就在大众剧场公演了一场霸王别姬,买到票的观众固是欢喜到了天上,没买到票的观众就不干了,拥在剧院门口要剧院给个说法。经理在询问过梅先生以后向大家保证几天以后梅先生还公演三场,群众这才离开。等到了说好的演出第一天,却下起了大雪,梅党之一许姬传给剧院打电话,担心大雪会影响上座率,结果得到回复“观众半夜两点钟就在剧院门口排好了队,穿着棉衣,打着伞等着卖票。到早上排队的群众全都排到大街另一头了,刚开始卖票不到两个小时票就卖光了”
梅祖夫妇晚年喜欢猫,在上海的寓所里养了一只白猫,非常可爱,梅祖破例让小家伙住在自己卧室里。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小猫开始茶饭不思,最后躺在地上看着梅先生,就去世了。梅先生夫妻当时都悲痛万分。
再补一个梅祖轶事吧,谁教我是梅吹呢
还是许姬传先生,他有一天跟着梅祖去探望完老夫人,出了门梅祖拉着他去吃饭。到了饭馆,厨师一看梅先生来了,好家伙,拿出自己全身的武艺来整治这桌子菜。许先生吃完后表示比自己来的时候好吃多了。




补一张梅祖照片,巅峰刺虎
梅祖的昆曲水平更高,要是有朋友感兴趣,我再写一写梅祖成名前学艺的故事
2,陈德霖,清末民初著名青衣,陈派创始人,与王瑶卿,孙怡云,荣蝶仙齐名,人称老夫子,曾在升平署当差
陈先生的女婿是余叔岩,儿子是陈少霖,余派老生
陈德霖进宫后模仿慈禧太后的神态,创造了《雁门关》萧太后这一形象


陈老就这么一张照片传世。其实我写陈老没有啥八卦,这张照片才是我写他的初衷
3,雪艳琴,丈夫为清皇室成员溥侊,儿子为黄世骧,妹妹是雪艳舫,侯玉兰和李少春夫妇管雪先生叫六姨。四大坤伶之首,梨园回族三杰之一
雪艳琴和尚小云走的都是张采林的路子,但鄙人愚见,雪艳琴要高于尚小云,尚祖的粉丝在骂我之前请听一下雪艳琴的《盘丝洞》
雪艳琴刚出名后,溥侊十分钟意这位美人,经常在茶楼宣扬雪艳琴唱功了得。雪艳琴对这位皇室成员说“要想成亲可以,一,你须得先休了你的妻子,我不作福晋,只作正室;二,你须得入回教。”溥侊立刻答应,二人成亲,生下一子黄世骧


4,章遏云,四大坤伶之一,私淑程派,号珠尘馆主
章老板最出名的事就是每月给程砚秋的琴师穆铁芬300银元,聘请穆琴师教她程派戏。她的《棋盘山》所显露出的程派功底要强于新艳秋
章遏云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天津跟尚小云,筱翠花打了一次对台,唱雁门关竟然和两位祖师打了个平手(梅尚程荀,碧翠珠黄)


5,程砚秋
肘子祖的饭量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说了
来说个奇事。程祖会打太极拳,打得还相当好。抗战时期,程祖没有接受日本的招徕,鬼子在火车站要给他点颜色瞧瞧。于是乎,三名鬼子带着刺刀踏上了不归路。若干年后,这位日本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一定会想起程祖的白鹤亮翅(雾)。程先生在火车站把三名鬼子痛揍了一顿,后带着翁先生扬长而去。
锁麟囊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里面最出名的春秋亭二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翁偶虹先生在《梨园鸿雪录》中记载,最初的锁麟囊剧本,春秋亭外风雨暴是南梆子而非西皮二六。在程祖的坚持下才改成二六的,果然成为经典。


5,杜近芳,养父杜菊初,生母孟小冬,生父疑似梅祖(我认为就是梅先生的女儿,杜先生长得比七奶奶还像梅祖)。解放后国家京剧院四大头牌之一,与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三位艺术家并列。
有一天杜先生去问梅祖,说:“师父,我看您杨贵妃和洛神上场的步子不一样啊,我上场的时候脚底下究竟拧不拧花啊”。梅祖笑着会一句:“又考我来了。”接着便细心的给杜近芳讲解了每个人物步伐的区别。然后我杜神拿个棉大衣铺在后台地上生生把梅祖所有步伐都记了下来。4月13日杜先生与世长辞,这梅派艺术光辉的一章就此失传。
京剧白蛇传是梅派著名曲目,但梅祖从来没有演过唱过这出戏(梅先生唱的是昆曲断桥),这出戏是田汉先生专门为杜先生作的。杜先生从王瑶卿那取经取了一句“小青妹你慢举龙泉宝剑”唱嘎调,从梅先生那取经取了一句后响锣。当年在长安大戏院首映的时候,群众是人山人海,为了方便排队,杜先生就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在群众的身上用粉笔画上数字,画着画着竟然画到了李先念副总理。
欧洲第二届戏剧节邀请了中国代表团,周总理指派国家京剧院四大头牌同去。在罗马的四全剧院演出了杜神的代表作霸王别姬,白蛇传(这两出戏都各有几分钟的录像存世,可以说是稀世珍宝)。演出霸王别姬虞姬自刎时,台下观众大声喊叫,喊的什么杜先生也听不懂,下台后问翻译,翻译说他们喊的是“皇后,别死”


多像啊
6,荀慧生,四大名旦里唯一的花旦,也是唯一一位没留下影像资料的四大。当年闯上海时为三小一白中的一白。
荀派花旦是谈论花旦是绝绕不开的一环,不同于筱翠花于连泉那种粉,荀先生是娇憨中含着勾人。晚年唱红娘,嗓子因抽大烟已经彻底败了,就靠身段和眼神就能让底下观众炸锅,演绎能力可见一斑。
荀先生倒也不是没有影像资料存世,有一段几秒的超模糊钗头凤,据说还有私人珍藏的红娘电影,前几年主人海专门让孙毓敏老师和宋长荣先生观看了恩师的风范。
话说关于荀先生的料我实在是太多了,但是能打出来的显然一个都没有,各位您多担待


三,小生篇
1,叶盛兰,叶派小生创始人,京剧大师,其父叶春善,其子叶少兰,杨派老生叶蓬
叶四爷在罗马戏剧节表演的时候,因为观众一听小生的声音就笑,于是四爷一气之下让李少春跟杜近芳唱白蛇传,这就有了大嗓许仙。
叶四爷唱小生全用假音,调子非常高,是叶派的特色之一。但是唱昆曲,就麻烦了,昆曲生要真假嗓切换,反切比较复杂,叶四爷一唱昆曲就被行家笑话。


叶四爷太帅了
四爷的罗成叫关真的绝了,让人听了以后除了脏话什么也说不出来,就是震撼
诸位请看音配像,四爷基本都与杜近芳杜先生合作,两位那叫一个珠联璧合,风华绝代
2,俞振飞,俞五爷,俞派创始人,昆乱不当,其父为著名昆曲小生俞粟庐
俞老的婚姻史比较富有传奇色彩,第一任夫人是言慧珠,著名梅派青衣,言二小姐自尽后,俞先生又与程派青衣李蔷华结婚(蔷华老第一任丈夫是关正明,儿子是关怀,至于老邪与蔷华老离婚原因我就不写了,大家懂得都懂哈)
俞先生昆剧出身,书卷气无人可敌,曾跟随父亲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打擂台


四,花脸
1,穆凤山,花脸两大路“何路”“穆路”之一“穆路”创始人(照应伏笔doge)
非常遗憾穆先生没有唱片传世,当年穆先生在升平署得罪了一大人物,被清廷通缉,被迫逃到了香港,一度改名换姓,没有唱片公司敢找他,后来12年清政府倒台,穆先生却在同年离世,可叹哪!
穆先生的传人刘鸿升的唱片能充分体现穆路鼻音的特点


我是真没办法了诸位,谁有穆先生的相片请私信我
2,何桂山,“何路”创始人,清末花脸三山之一(另一山为金秀山,金霸王之父),特点厚实宽宏,因行九被称何九
何先生架子铜锤皆精,尤擅昆曲,被称“昆净第一”,勾脸一绝,被称为“净行的程长庚”,早年搭程长庚,晚年搭谭鑫培


这张相片可值了银子了,何老板的御果园
3,金少山,十全大净,民国净行执牛耳者,金秀山之子,天赋强于其父,传说一嗓能吼坏唱片机
金三爷从小由谭五爷及其夫人带大,逢年过节三爷便去给五爷上门见礼,有一次带了个猴,小培就说:“少山呐,这是你给我拜年还是猴给我拜年啊”(貌似有人说过这个)
接上一个,由于小培对三爷照拂颇多,金霸王在小谭年轻的时候提携他,与富英合作唱片鼎盛春秋,那段简直了,空前绝后的小谭,天下无双的金三爷!(注:那段是姜子牙无事垂吊溪,是一七辙,还不是小谭最擅长的)
金霸王有多厉害?给您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当年三爷闯北平,与梅祖合作霸王别姬,观众竟然拿他跟杨小楼比,最后的结论是人物处理上没有杨小楼细致,唱腔比杨小楼洪亮。诸位,这什么评价?那可是国剧宗师啊!


那张便装带眼镜地中海的图片太常见了,咱来个窦尔敦换换口味
4,裘盛戎
提完了金三爷,咱可不能落下裘祖,当年余马连良谭富英并列的北京京剧院五大头牌,裘派创始人
大家应该记得我之前说过,旧时候号称“千生万旦,一净难求”说的就是花脸演员要求天赋特别高,须得是黄钟大吕。裘先生天赋不如诸位前辈,龙虎音有时都不全,于是另辟蹊径,将花脸腔改的婉转了些,让花脸演员的门槛低了很多。此事功过属实难评,说功吧,连青衣演员都能唱华联桥(大家应该知道我说的是谁Doge);说过吧,要是一直像三爷那样选花脸,这个行当指不定就没了……
下面就是大家最喜欢的金裘论武,本人坚定金党,认为在唱方面,裘先生真不是个。咱这么说,建国以后北京京剧院去香港演过回出,裘先生在香港没有了顾忌,福寿膏,吗啡轮番来,上台之前嗓子熏得透透的,来了段锁五龙,真响遏行云。但就算这样,那段锁五龙也不过是三爷中上水准的发挥,毕竟民国花脸第一人的天赋在那摆着,不服不行啊
裘先生的孙子那些事咱就不提了,属实糟心,他大姑,裘芸,可是名票。有时候咱不得不感叹基因的力量,裘大姑天生嗓子好,一出铡美案惊煞多少英雄。据大姑说,裘先生外号裘傻子()


五,武生
1,杨小楼(附盖叫天)
为杨公我得开个特例,咱不写3件事,主要写写大伙对杨老板的评价,争取让没仔细嚼过怹唱片的新朋友明白何为国剧宗师。
杨公乃国剧宗师,三大贤之一,民国时期内行心中的神话。梅先生曾言道,杨公与老谭是他无法评价的高度。鄙人愚见,自打有国剧以来,所有行当一起排,老谭第一,杨公第二,纵是梅余与此二公相较都可称得上差距颇大,后面诸位与这四位间那简直是断层。
接下来咱说说《霸王别姬》,大家伙可能觉得这是正宗的老戏,可实际上在民国时期这算是新戏(相较连环套金钱豹等),当时吴小如先生照着杨祖的做派,定下了这出戏里的楚霸王。(这里插句题外话,感谢长城公司老板叶庸方先生,吾侪才得以听得梅杨二人近乎全本的霸王别姬。1931年,杨祖可是从坐帐开唱,现已几乎绝迹的前半场,正是由于叶老板这一壮举,才得以留存)。好了,给大家说完31年长城这套录音多值钱后,咱可以开始咂摸咂摸里面的滋味了。用梅祖的画说,杨小楼的戏“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寻欢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这特点在长城录音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就一句“如此,酒来!”隔着近100年的时空,隔着一台唱片机,您就能直接在眼前看见西楚霸王;咱再比如说,您都知道,霸王别姬中项羽有三处“哇呀呀”,杨祖技巧上嘎调混着楼上楼,情感上穷途末路,气冲斗牛,人物上一个傲……总之,您听了就知道什么是“有古大将之风”。
霸王别姬咱就多说点,我是真喜欢这戏,可惜现在是真没人能演好。前面说了,录音上杨梅二祖可是留下了全本唱念;身段上,梅祖和金霸王有过录像存世。其时梅祖正值盛年,一段剑舞媚意与英气并存,虽无声,但极度震撼。但就金霸王与杨祖谁霸王来的好这事上,架已经吵了近一百年了,我一家之言哈,杨小楼强于金少山至少三成。当年京城的观众耳朵眼睛都被杨小楼养刁了,等大名鼎鼎的金少山打上海闯京城时,好多人觉得金霸王身段上不够杨小楼稳,不够杨小楼细腻;唱腔上仗着自己黄钟大吕,直接奔着正宫调开口,情感不如杨小楼;再加上金霸王演楚霸王时身上加了好多架子的动作,以致内行们普遍认为,金少山与杨小楼无法相提并论。当然,金三爷的戏迷您可别生气,武生加花脸里,唯一一位能被拿出来同杨小楼比的,那也就是金霸王了。(有句话太损了,记不得哪位说的了,三爷上场,那就是楚霸王,袁世海上场,那就是霸王的厨子)。
我们以梅祖为标准,品评一下这些霸王的演员——杨小楼,对京戏大师来说都高不可攀,二位一个是贵气与情意共存的虞姬,一位是王气与傲气并重的霸王,这一对上戏,那就是观众的福分;金少山,三爷是杨祖之后找有的能让梅祖出七成功力以上的霸王,但与巅峰梅祖搭戏,的确逊色几分,在那几十秒的黑白录像里,梅祖放开了演,整个舞台都在怹身上;刘连荣,这位您应该了解,梅祖舞台电影中霸王扮演者,面对暮年梅祖,气场上被稳稳压住(多句嘴,梅先生一生的艺术理念是逐步演变,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年轻时有年轻的演法,上岁数有上岁数的演法。就剑舞一段,现在活跃的梅派演员,走的都是晚年老梅省力演法)粉墨春秋里一句话相当经典“梅先生跟刘连荣演敢出全力吗?使出三分力霸王就死了,除了杨小楼别人跟梅先生演就是虞姬爱霸王,霸王不爱虞姬了”。
严格来说,杨小楼的第一件事这才说完
咱来说第二个,杨小楼的身段。我们能有幸看到的杨先生影像资料有一段极其不清楚的骆马湖,一段赵云。赵云就一个动作,右手扶额,双目微绻,一个活生生的忠心英勇心细的子龙将军就活过来了。其实我真想看杨先生的挑滑车和恶虎村(杨先生艺术理念中武生最重要的四处戏,这两个加铁笼山骆马湖)。张幼麟的高宠都已这个地步,张世麟高盛麟等人得什么样子,盖叫天孙毓堃延玉哲又得多么惊艳,最后那杨小楼又得是什么天人程度?
咱再顺便提一下盖叫天先生,还是粉墨春秋哈,相信您都能背下来了,里面说盖叫天因为身高被杨小楼盖了一头,对此实际上我并不赞同的。先说结论,盖叫天的确不如杨小楼,但是鼎鼎大名的盖派创始人还不至于因为身子矮而向他人服输。对于盖祖的艺术,我本人是十分钟意的,尤其是那一套电影存世,更是让你我l瞥到了京昆盛年的一角(再说句废话,盖祖故居就在西湖边上,大家有时间可以去逛逛)。那场天雷对地火的演出,我不在现场,听到的都是现场观众的回忆。但是根据我从武松和盖老舞台艺术中的感觉,我狂妄的说一嘴,盖先生是输在了气度上,输在了俾倪天下,纵横俾阖那股子气上。
这里简单写一下盖叫天先生吧,由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没法专门给怹开一章。盖先生原名张英杰,短打武生之魁首,人送外号“江南活武松”,田汉有诗赞之曰“正看江南活武松,须眉如雪气犹龙。鸳鸯楼上横刀立,不许人间有大虫”。张先生断腿的故事我真没办法说,大家可以自己度娘一下。


杨小楼先生绝对没有写完,这应该是我写的最多的一位,以后还有
未完待续
胡文阁胡大旗,梅派老生
李胜素有自己的知名曲目——洛神散花
程大肘子
摇头狮子李世济
钟荣:这也是老天爷一番碎嘴
无敌风火轮迟小秋
著名水袖表演艺术家张火丁
邪魅狂狷皇太后李海燕
美声刀马旦李佩红
德艺双馨刘桂娟,又名刘点翠
荀派全是可爱多
凌珂:我只有琴童人一个
袁世海:对不起,我勒头
李军李没准儿。名场面之一:被程大肘子再世的国静吓得要钱不要钱;名场面之二:全家擒虎豹;名场面之三:溜琴师的三家店
把牙咬坏康万生,别号牙爷
徐孟珂:最苗条的荀派花旦
孟广禄别号梦露
程派小生宋小川
—————————手动分隔线————————
评论补充:专业对花枪袁慧琴,著名大嗓青衣。
吼派王蓉蓉,(张派塌中的概率太大了,一把年纪还是少演出吧,晾晾嗓子)
嘴姨赵秀君
架子青衣杨赤,哈哈哈他跟李国静和程祖能连号了
提起架子青衣就不能不提起咱们的铜锤青衣安平,(我预感再补充下去这即将成为戏迷家庭的反串盘点)
时隔一年再补一个:抻面老旦吕昕(其实我都已经在纠结是叫她老旦还是老生了)
大半夜看到她的《滑油山》看得胃疼,说真的,她和兰大姑当年到底怎么回事我没听个实在也不敢妄言,可这一通乱抹的做派和嘴里塞袜子的腔你也有脸踩兰大姑说自己中国第一老旦?我现在耳边还回荡着她aaa……enenen的乱嚎,胃更疼了!
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陕西演出团下榻在西苑饭庄,俞振飞和言慧珠来拜访秦腔大家刘毓中先生。适逢演出团全体人员赴机场迎接乌兰诺娃,只留冬娃(易俗社字幕师刘冬生,小名冬娃)一人留守。俞、言先生说明来意,冬娃回答说:都没在,都到机场接谁的娃去了。 ?
我也是孤陋寡闻小白哈哈哈,蹲戏迷群里看老戏迷聊天,获得了好多梗hhhhh
(以下的梗我也不全懂,根据我的理解讲一下,欢迎补充纠正 )


一开始是因为这个视频


我把这个截图发到群里,然后……
谭富英在天津唱叫小番(嘎调)没上去,后来每回都车祸,他不想再演四郎探母结果观众非要听他唱不可,戏票一度卖到三块三。这个梗一般是调侃车祸,也可以体现出天津观众很懂行很严格。
准叔大家都知道哈哈哈哈上京顶流李军,代表作《擒虎豹》《要钱不要钱》《博料头》等等,B站搜准叔能搜到一大堆。


以前学戏的很苦,师父打学生很普遍。有一回叶盛章打谭元寿,谭富英知道了拿着攮子(匕首)冲出去找叶盛章,意思就你打我儿子我跟你拼命。
(对了强推纪录片《粉墨春秋》!B站有,萌新入门很多故事可以从那里面知道)
谭正岩emmmmm风评不佳的谭家第七代
不过这里说的应该是谭富英,B站有元寿老配像的御碑亭流水剪辑,掉板比较明显。
康万生唱戏唱到一半假牙掉了QAQ好笑也有点心酸,评论也有说是“见罗成把我牙咬坏”唱多了把牙咬坏的(惊)


胡文阁的事情是玖爷去世之后,有一次直播吧,元寿老看着屏幕说“梅派的大旗就给他了”(也可能是在念弹幕,不好说),后来胡文阁就比较当回事,被人嘲讽(现在梅派主要的其实还是他师姐们)
大少就是谭正岩啦,有人说他唱戏咩咩叫
杨宝森他哥杨宝忠,京胡名家,俩人一直合作


关正明!老邪!去B站看看他视频吧!贼上头,这里大概是说他吃髯口?()
杨宝森演文昭关的时候本来要佩一把剑,结果管道具的给挂成刀了,于是杨祖当场把戏词改了,言前辙变摇条辙,算是随机应变的典范了
(别的都不懂QAQ)


麒派从周信芳开始祖传忘词()


张克唱群借华的时候话筒没声音了,到处借别人的话筒。


张克碰碑摔僵尸,年纪大了不好硬摔,整了个大厚垫子。
还是克爷,“不杀平王我的心怎甘”,“不杀平王”唱完底下撕心裂肺的“好”
言派祖师爷言菊朋的儿子言少朋后来拜师马连良,学马派(俩人墓地还搁一块呢)
言少朋:我爸有什么好听的?我给你听马连良吧(doge)


凌珂有一次《空城计》,两个琴童有一个晕了(是低血糖加生理期?心疼QAQ),然后凌老板就把“我只有琴童人两个”改成“人一个”(剩下的琴童:我不笑我不笑)
还有一次《击鼓骂曹》鼓锤耍飞了一个,又从手边抽出一个继续耍(鼓锤:我们分头行动)B站有车祸视频,后面的黑蟒戏很多hhhh
再说几个我知道的……
钟荣的碎嘴老天爷笑没了,《锁麟囊》“一霎时”那段鬼打墙,“早悟兰因”后面“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再来一遍,吓得字幕打出74岁高龄。
还有感人肺腑张君秋()大概是说音配像吧,张君秋看完直接“还tm不如我呢tm我自个儿上去呢”“都tm给我重新去xiáo”,后来这段放在一个纪念的视频里,旁白:张君秋先生一段感人肺腑的讲话。真tm感人肺腑(doge)
或许绿马也可以算梗了?就是锁麟囊里那个小孩子“要绿马要绿马!”然后今年戏曲春晚的时候,一个小品,徐孟轲进小区被要绿码,然后“ǎi,he马be马倒有,哪里来的lu马呀~”(跟迟团学的吧hhhhh)
马连良《断臂说书》,应该是断左臂结果演成了断右臂。我记得好像群里还聊到了“马连良找不到王佐的胳膊了”,大概没截到
(持续更新大概?当自己的笔记了)
感谢题主哈哈哈哈从这个问题里我又知道了好多梗
2022.3.26 把评论里朋友们补充的加进去了~
2022.3.27 突然发现不对!文昭关宝剑挂成刀那个好像是谭鑫培,不是杨祖
2022.5.21 想起来一些梨园爆料小能手素素,B站有视频总结的。
大概就是素素杨赤他们当年上学,缺英文本子,杨赤说要去买,老师就让他一起带回来。结果(素素:)英文本子到现在还没买回来,他自己跑去练功了。后来他们演《龙凤呈祥》,张飞孙尚香见面的时候弹幕就在“嫂夫人:英文本子买回来了吗?”
还有(大脑粘连)无方向感于院,回家走反方向,跑收费站去了
再放个群号,欢迎加入~(别吞救命)
305815375
应该是被吞了,请想进群的朋友B站搜“活连良”(因为我们群主会模仿马连良哈哈哈哈),应该是能找到群号的。
另:进去了请不要提及我的知乎号谢谢!群里有三次元认识的人,给我留个马甲呜呜
李军老师粉丝们戏称“准叔” 特别是准叔的数太保 还有就是京剧界的于谦 。啥也不说了上图。还有准叔可有才了,真的!啥都会,也会拉京胡也会打快板的!




以下图片随意使用。
合着我做的准叔的图这么火,怎么都在用嘿。 那我再贴两张。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设计艺术 最新文章
知乎里对当代京剧演员的评价为什么很低?
相声演员刘伟视频里说,让曹云金别太倔,回
地铁图为什么不按照真实比例画?
电影《普罗米修斯》里,为什么外星人的墙上
我想做一个麻将版的《小丑牌》,有前途吗?
戏曲界有什么著名梗?
著名的设计失败的汽车有哪些?
阿里表示淘天集团的问题在于忽视用户体验,
翻身做甲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外国网友为美国自焚军人Aaron Bush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09 10:55:03  更:2025-01-09 11:24:0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