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设计艺术 -> 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没有供人晒太阳的大草坪? -> 正文阅读

[设计艺术]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没有供人晒太阳的大草坪?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时隔四个月 苏杭实习结束 才发现自己通过文字和图片认识的园林实在是肤浅。有空再写具体的感受~有机会一定要去凑够四时之景。 --- 时隔两个月再回顾此问…
因为中国古典文化里,大草坪属于龙鸣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空间内的情趣密度,所谓移步换景。随便去一个知名园林,十步之内,妙处五步之内,眼前的景色一定有变化。哪怕同一功能区内,路总是斜的,沿途以步计程,或树、或石、或池、或小品,必有变数。
这样才有品味,风雅,超脱于凡夫俗子。
你搞个大草坪,客人来了,哥俩席地而坐,跟村口放羊娃有什么区别?
现在你是在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呆惯了,觉得大草坪采光良好晒晒太阳很舒服。但是古代别说很多庄园本来就在乡下,就算城里也有许多空地,随便一个草庐一个破庙都自带一圈野生草坪。你身为土豪把家里装修得和流浪汉宿处一个风格像话嘛?文人墨客还怎么过来玩耍?
当然晒太阳的需求也是要解决的,但凡有点名气的园林都有类似天井的地方。一般是这样的,在某处轩外到另一处墙之间,隔出一块稍开阔的全采光空间,旁边凿个鱼池或者砌个小品,对面种一棵小树或者贴墙蔓藤之类。你就可以在这里晒太阳,还能看看树看看鱼不会无聊,晒得烦了随时回到轩内纳凉。你去找好了,都有这种地方。
这里阳光也很好嘛!


或者沿水长廊凸出一个阳角,你可以在那个角上接受三个侧面的阳光又不被直射,旁边还有水汽不会很热。
注意阿姨坐的地方,防紫外线晒太阳法


古代有钱人很会享受,不至于晒个太阳都想不到。面积倒确实不大,晒太阳本来也不需要很大地方。老外把草坪搞得那么大,仅就日照而言其实没啥必要。我总怀疑和中世纪骑士要遛马有点关系。
因为东亚季风气候下,一年中大部分时候,晒太阳就是个伪需求。有其是南方。
中国的亚热带带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在园林文化盛行的南方,春秋又多雨、多寒潮,夏季首要需求的避暑。只有冬季需要晒太阳(北京冬天太阳就是个冰箱灯,不晒也罢)。
这种四季分明,同时天气又变化多端的的环境,使得中国人对园林公共空间的诉求也变得复杂起来。
首先南方多雨,户外活动空间遮雨功能少不了。你铺个草坪,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无法使用的。
其次是遮阳。南方地界,一年四季有三季阳光都很猛烈。晒太阳只有在冬季才是刚需,其他三季都是遮阳需求更大。中国人就喜欢呆在阴凉处,看周围春光明媚、秋高气爽……你看现在亲近自然露营党们,来到野外第一件事就是支个天幕,搭个帐篷,先把阳光遮住再说。
第三是赏景。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这就要求,人在户外,身处的空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跟外面的世界有所关联。分而不分,隔而不隔。
再往下才是晒太阳,而且是在上下午阳光不那么猛烈的时候晒。南方冬天天气好的时候,中午能给你晒出一身汗来。
另一方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受限于土地,面积比较小,在设计上当然会尽量考虑空间的使用率。晒太阳这种低频需求,根本就不值得单独拿一块地出来。
中国人的解决方式是建筑。
所以中国园林,第一是叠山理水,第二是亭台楼阁、山庄水榭,第三是植花栽木,即使是植物,也是有实用的空间功能的。
1、凉亭
遮阳遮雨,冬暖夏凉,通风透气,视野开阔。夏天挂上纱幔苇帘,遮阳效果拉满,同时通风透气。冬季太阳斜射,加之水面开阔,晒太阳妥妥的。
亭子里的空间,可以对坐清谈,可以弹琴赏月,可以对酒当歌,可以煮雪烹茶;
亭子外的空间,春季观花闻鸟,夏季荷叶田田,秋天红叶听雨,冬天快雪时晴。


拙政园


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
2、水榭
一般架在水边或水上,这是针对夏季纳凉需求设计的,空间相对大一些,四面敞开可以让空间更为开阔,办个小型party宴会什么的,够了。《红楼梦》里,海棠诗社第二次聚会,就是在藕香榭:
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得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口里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贾母喜得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
水面温度比较低。同时可以欣赏水景,种上荷花、菱角、香蒲一类水生植物,再养上几条锦鲤。不仅视觉上审美及其丰富,而且这些植物都有一股清香,屋子在养上一盆茉莉,岸边种上腊梅、桂花,一年四季的嗅觉的审美也是很丰满的。


水榭也是可以住人的。《红楼梦》里惜春住的就是藕香榭。想一想夏季溽热,水榭的房子装上纱窗,凉风习习,听虫鸣蛙声,伴着荷花清香入眠……


3、楼阁
可登高望远,凭栏远眺,院外风光尽收眼底。需要的时候,把隔扇一拆就可以晒太阳。


胡雪岩故居
4、堂馆斋阁
这些建筑类型大概是依据屋宇位置、功能、大小决定的。机关全在细节里。
比如这种隔扇窗:既是门,也是窗,还是墙。平时关着不影响通风采光;夏季敞开加大通风,想要空间开阔可以全部拆掉;冬季用毡子围起来就是保暖墙。


屋子根据需要东西南北全都开窗。北边的窗户平时关着,夏天打开,南北通透,凉风穿堂而过。冬季需要阳光的时候,下午打开西面窗户,承接西晒,就很暖和。
大一点的堂、馆建筑,多用于待客、聚会之类,讲究前有庭院,后有楼阁,廊庑宽敞到可举行宴会的程度。这个在《红楼梦》大小宴会里也有描述。


西泠印社
5、走廊
很多走廊设计都考虑到休憩功能,除了普通栏杆外,还有带凳子功能的鹅颈栏杆、坐凳栏杆,随时能坐下来晒太阳。




6、花木
园林常见的,梧桐、黄杨、国槐、银杏等等落叶植物,都是夏季遮阴好手,秋冬叶子掉了,阳光又可随意洒落,人类好朋友。最妙的是苏州园林,喜欢在高出品台种上柿子树,树下有石桌石凳,秋冬树叶掉了,枝子上挂满红彤可爱的小果子,树下摆上点心茶酒,打打牌,闲聊天,简直快乐似神仙。


文震亨的《长物志》对园林构造有一段精辟的描述:“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需门庭雅洁,室庐清靓……另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蕴隆则飒然而寒,凛冽则煦然而燠。”
中国私家园林,因为多为士大夫退隐乐园,从设计之初,就更在意居住体验,除了满足日常起居、社交、娱乐需求之外,审美上更在意视听嗅玩的综合性的体验,不光是四时风光变化,还有在什么样的风景里,主人可以做什么事情。
中国人不用草坪,是因为这些可封闭、可开放的建筑空间方案更加优秀。
另外草坪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返潮,藏匿蛇虫鼠蚁,现代城市有野餐垫隔水,生物多样性也破坏殆尽,这才显出草坪的好处来。
中国也不是种不出以本土植物为主优秀的草坪,纯粹是,没那必要而已。
我小时候家乡的河堤两岸,就长着成片的松软草甸。那片河堤还是我妈小时候生产队组织修筑的,纯土夯的,一年大部分时间裸露在外面,被厚厚的草甸覆盖。只有夏季十来天河水暴涨的时候才在看得出价值来。草就比较类似这种,但品种不一样:


另外,中国也是有自己的原生草甸的。


武功山高山草甸


我老家的木兰草原
只要是有山的城市,海拔高的地方找一找,一定能找到天然草甸。
只要中国的园艺师傅愿意,也可以养出本土植物的人工草坪来,只是没那个必要罢了。
现代人觉得草坪是个好东西,但放到古代,草坪就绝对是个噩梦。
我们家有亲戚就是做草坪、苗木生意的。草坪的草虽然说不上金贵,但要伺候好也不容易。
首先,草坪的草必须得选对品种,并且加以培育——这就需要现代的育苗和育种技术。
第二,草坪需要定期修剪,这需要机械化的工具——人工修剪是否会破坏草坪不谈,关键是很难把草坪修剪成型(比如草的高度不一致)。面积越大,修剪过程就越麻烦。
第三,草坪还需要控制好杂草。比如你种的草高度都是5cm,但你们家经常会飘进来一些其他草的种子,这些草可能会长15cm,甚至还有一些野花什么的。这看起来就非常不和谐。对于大面积的草坪来说,只能通过特定的除草剂来杀灭杂草——而研制这样的除草剂,显然又是在工业社会才能完成。
第四,草坪长得好,还需要水。草坪灌溉必须要保证均匀(否则草的长度会不一致),但又不能像种地一样在上面开沟,因此这需要有管道灌溉系统的支持。另外,大型草坪的用水量也很大。
第五,如果草坪要能满足人往上坐的这个条件,那么草坪的草的茎秆必须足够强壮,这意味着草坪必须由充分的养料保障——这需要化肥。维护一亩草坪平均每年至少需要几百公斤的化肥——古代能有什么化肥?如果是天然肥,园子里还要不要住人了?如果是草木灰这样的肥料,肥力也为维持不了草坪的正常生长。
后面还可以说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草坪这个东西,真不是撒点草种子就完事的。
从草坪在园林中的应用来看,现代意义上的草坪正式应用是在18世纪末英国的园林中,这跟英国工业革命的进度是一致的。而且,英国园林中使用草坪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英国的纬度高、气温低,所以草木不会长得太高。而如果放到中国南方的园林中,气温高、雨水足,杂草都能长半尺高。古人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江浙地区的很多著名园林大都修建于鸦片战争之前,当时中国人既没有培育草坪的技术,也没有管理草坪的设备,所以在设计园林时肯定不会考虑到草坪。而在没有草坪的情况下,在园林里弄一大块杂草地,实际上是非常不好看的。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开始逐渐了解西方,许多人也开始模仿西方建筑来建设别墅。这时候,许多人就开始把草坪这个元素拿到了中国来。比如说天津五大道的很多公馆,里面都有草坪。但正如前面所说,这时候之所以能有草坪,也是因为草坪的培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归根结底,古人在自己的住宅中选择什么样的植被,也是受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限的。农业时代的农业管理水平,远不能跟工业时代的农业管理水平相比。别说是草坪了,就是池塘里的鱼,现在也能养的比古代更大、寿命更长。草坪这个看似很简单的东西,没有完整的技术系统作为支撑,也是玩不转的。
评论中有许多不同意见,都很有道理,我就不更新原文了,请直接看评论区
这么好的题目,答了半天就没见个答到点子上的,真是捉急。。。
简单地说,这是由东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决定的,而东西方园林都是从东西方的风景画发展出来的,所以最初的源头要从风景画中去找。
先来讲为啥西方的园林那么多草坪,其实西方的园林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多草坪。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以种植和雕塑为主,讲究对称和理性,比如


文艺复兴,佛罗伦萨波波里花园


晚期文艺复兴,萨尔茨堡海尔布伦宫
这种风格的园林后来被法国继承,就是法国古典园林,草坪多起来了


法国古典园林,子爵城堡
但这草坪明显不是给人躺的,是观赏用的,园林和人仍然是一个分离的状态,人把园林当作完全异于自己的审美对象。这种园林对现代城市公园影响不大,不适合当城市公园。。。当然巴黎还有一些“城市公园”是这种风格的。
现代的城市公园和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的玩法,主要还是来自英国景观园林(English Landscape Garden)。英国的景观园林,看了就从潜意识里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舒适感,愿意融入:


英国景观园林,Claremont Landscape Garden
经典的英国景观园林特点非常明显,视野宽阔,能看很远,大片的草地,微微起伏不平的地貌,草坪上以比较大的间距点缀树木,当然小湖和小河也是免不了的。
这种布景,非常契合埋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远古的安全需求。一眼能看很远,保证你能完全掌握周围环境,对野兽能及早预警。零星点缀的大树,让随时可能发现危险的观察者足够多的躲藏空间。两个因素相结合,给你充分的安全感,所以看起来格外舒适和放松。植物太密,可能会有很多未知的危险,太空旷,则未免给人赤裸裸无处可躲的感觉。
而英国景观园林中一般都会有小山丘,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游客会不自主的爬上小山丘,而小山丘一般被设计成都可以俯瞰整个园林全景,获得最佳构图,于是游客自然就会坐在草地上休憩观赏:


英国景观园林,斯托海德
所以英式景观园林非常受欢迎,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是融入自然的,大部分大型城市公园都是英式景观园林。比如纽约中央公园。慕尼黑英国公园更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英国景观园林,慕尼黑英国公园
可以发现,除了上述的各种景观特点,英国景观园林里一般都会有一个古典的圆形凉亭:


英国景观园林,圣彼得堡巴甫洛夫斯克公园
这是因为英国景观园林是从风景画中脱胎而来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国(意大利)风景画大师克劳德.洛兰的绘画:


1682,克劳德洛兰风景画
一般那个时代的风景画中都会有古典建筑遗迹,英国古典园林依随此例,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慕古的痕迹。对比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你会发现和英国古典园林很像:


克劳德洛兰风景画
因为本来就是照着画来造的园林。所以现在你知道了,草坪晒太阳的来历,大概是这么个过程。
回到中国,其实也是一样的,中国的古典园林也是从中国山水画脱胎而来的,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城市里的文人在家里寄情山水的媒介,山水画手卷就是文人在家里的案上缓缓展开,以游览的方式观看的: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中国文人的寄情山水是出于审美的,而不是放松身心的。拥有手卷,就是为了能在书房里阅尽丘壑,而这一习惯的延伸就是私家园林。拥有私家园林,意义和拥有手卷是一样的,为了在家中就能阅尽丘壑。可以说,家里的园子,也是艺术收藏的一种,欣赏中国古典园林,是为了跟看画一样,能在尺寸之间就看到各种变化。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最强调的是如何在小的空间内安排下大量审美元素而不觉得拥挤,同时还要移步换景,审美体验力求丰富:


苏州艺圃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要在闹市仿山水,是不可能有地方放草坪的,所谓山水画山水画,看的是山和水,园林里也是以山和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造园的核心就是叠石理水。对山水的审美和中国画强调笔墨的审美也是相通的,草坪未免太单调乏味,平铺直叙了些,是不符合中国画的审美的。而且中国园林的审美在于走动,移步换景,你得移步了才能换景,坐在草坪上晒太阳,不是游览中国古典园林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到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是很累的,他是艺术欣赏过程,而游览英国景观园林是很放松的,是自然欣赏过程,他们的审美心理特点完全不同。
图侵删
我想反问一下,不知道朋友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西方园林里的石头为什么不喜欢刻字?”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道理。
巧了,我的公众号【缘中说园】刚刚开篇的时候写过这么一篇文章解答为啥西方园林不喜欢刻字。


这俩问题一起说吧
1 核心原因——自然观不同
考古学家张光直提出一个观点,东西方的自然观是有所差别的。东方叫连续性自然观,意为东方人认为人与自然是连续的,有机的。宇宙的是演化产生的。西方叫断裂性自然观,意为人与自然是断裂的,自然与人都是被创造出来的,并且人类是文明的,自然是野蛮的,人类要与自然区别开。如果野蛮的自然要进入人类的文明,必须要经过改造。
这个观点可以很直观的解释为什么东方产生的是自然式园林,西方产生的是规则式园林。接下来说下一个问题。草坪和石头。(有评论说英国的自然风景园,那是在18世纪左右发展起来的,时间已经很晚了,而且大概率是收到东方园林的影响。在地球逐渐成为地球村的过程中,东西方的自然观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真正的西方古典园林一般以意大利和法国园林为代表。)
2 直接原因——亲近的自然不同
东方人为什么喜欢石头?西方人为什么喜欢草坪?
因为这是不同文化的人亲近的自然。
如果朋友们理解了上面所说的自然观不同,那么下面这句话就比较好理解。
西方——纯粹的自然叫野地,近人的自然叫牧场,更近的自然叫花园。
东方——纯粹的自然叫天地,近人的自然叫山水,更近的自然叫园林。


东方的自然


西方的自然
上面每个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楼主可以细品。
在上面两者的第二个自然,就是近人的自然中,西方体现出的是第二自然的表现,既农业景观。已经开始出现需要改造的自然。东方则不是,稍微离人近的叫山水。东方人超爱山和水,而且是石头山,不是土丘,所以东方人对石头有莫名的执着。至于东方人为什么喜欢山水,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山水,我觉得是另一个问题,我在这里不多说。
西方的风景油画是在18世纪后成为独立画种的,和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时期差不多。二者是有联系的,具体看园林史。东方的山水画出现的很早,但应该是从唐末的《明皇幸蜀图》开始走向繁荣的。对纯粹自然的审美,东方比西方早了可能不止几百年。
另外,太湖石的审美,老实说,有点病态。“丑、漏、透、瘦”,没有一个好词。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对比的是最近比较火的许老板的大莲花体育场。太湖石是古代文人审美,农民不一定有此审美。这是一种类似奢侈品可以带来的“身份区隔象征”。并不是说他真的多好看,历史上的审美是在不停变化的。很多奢侈品真的很丑,不知道怎么搭,但是就是贵到你想死。而且很多和避孕套一样,几万块钱的东西是一次性用品。所以楼主说不理解太湖石,你可以从这个方向感受一下。
石头是插播的。解决一下楼主提到的太湖石问题。我们继续往下说东西方的不同。
传统的西方需要被改造的自然才可以被人接受。比如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和。。。美国牧场。。。虽然是玩笑,不过其实差不多。
第一个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是这样阐述设计理念的:“要把牧场里连绵的草坪带到城市中。”注意他的想法,不是把自然带到城市中,而是牧场。


东方人不是,东方人讲究的是“城市山林”。你看《园冶》,《相地篇》是怎么分析场地的。最好的是“山林地”,最次的是“城市地”。古人对于场地和自然的关系的喜好表达是非常非常明确的。他们最喜欢山水野地,不喜欢城市地。另一方面在古代的中原地区,很少有大面积的自然草原景观。第二自然大量出现的也是农田景观,并不是畜牧。
所以东方人最喜欢的是第一自然(纯粹自然),西方人最喜欢的是第二自然(农业自然)。那么草坪是第几自然?
一般认为,在西方是第二自然,在东方,可能没有归属。因为古代文人没关心过草坪,起码画论里没有提过。我们养的牛是用来耕田的,不是用来挤奶的。喜欢草坪的匈奴在汉民族刚刚建立的时候就被霍去病赶走了。
可能比罗马时代还早的时候,西方的草坪就是用来聚会的场所。很多规则的草坪确实是用来晒太阳,吃饭,喝酒的。有一些草坪旁边还有专门运酒的渠道。


但在中国没有这种传统,文人是这样的。




3 楼主喜欢草坪的原因分析
全世界的现代园林的基础是公园系统。即主要为西方的自然观审美。确实,在现代的水泥城市里,与纯粹自然隔绝的公园更适合人类生存。起码虫子要少一些,不会那么难受。古人受得了,不代表现代人受得了。
我之前也说过,审美是会随时代改变的。我小时候是没有草坪可以滚的,我想要接近自然的方式是爬树。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爬过树。我那时候,所有的小孩都会爬树。时代不一样了可能,虽然可能我并没有比楼主大多少,但是城市的建设水平确实和过去不一样了。个人经验,不能够作为科学分析,但是我本来也不信科学。


这是我小时候爬的大榕树,旁边有辆三轮车,可以对比一下尺度。小时爬树贼开心。
插一句嘴,现在很多大城市的自然教育就是到草坪滚一滚,做做游戏,认认植物,还嫌脏。我表示鄙视。
哦,对了,最后关于石头刻字的问题,好像只说了石头,没有说刻字。因为东方连续性的自然观意味着人类文明和“野蛮”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所以代表文明的文字和代表自然的石头在一起在东方人眼里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听说还有毫无理由反驳和人身攻击的。没办法,园林行业就是这样,人傻钱少。
请大家尽情喷我。
补充一点内容吧,因为有些观点有点争议。说几点吧。
1 即使所有人都反对传统的观点,但是你会发现这些观念不知不觉中刻在灵魂里。这种会不断强化原有观点的理论科学上叫路径依赖。有人说现代人对古典园林的喜爱程度是不如公园大草坪的。这点没问题,是这么个现象。但是和本问题无关,现代人喜不喜欢古人才不管。
2 关于石头刻字的问题,这算是客观常识,东西方就是有差别,而且很大。找一些个别现象来反驳没有说服力。什么到此一游啥的就不用再想了。具体的原因分析我觉得和本案关系不大,玄之又玄也没必要打那么多字。传统西方喜欢雕塑,东方人喜欢在石头上写字作诗,这都是普遍现象。
3 关于传统自然观的问题。在历史进程中,东西自然观很大程度交融,所以现代的现象有时候是假象,因为自然观交融已经乱了,相互渗透完就很难看清本质。要研究古人怎么想,要看以前人怎么说的。现代社会的时间还太短一些,但是发展的太乱。而且很多看起来是反例的东西,其实是在历史进程中的合理表现。
所以以后不回答这类问题,解释起来有点麻烦,不明白的自己看艺术史、美术史、哲学史去。我上来还给大家讲柏拉图的绝对真实和毕达哥拉斯教派的数学通灵什么鬼,那我岂不是太闲了。设计师很忙的,而且我也没那么专业。
所以如果有学术反驳的,请拿出依据。如果有专业疑问的,请付费咨询,解答不了我也不收费。如果有专业喷子,那随便,既然不讲道理,那就好办多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缘中说园】,可能你们想要的答案里面都有,没有的以后慢慢也会有。
————————————————————————
本来没打算更新答案了,一方面原因是我在知乎上的回答大多是点到为止,另一方面是看到很多奇怪的答案,点赞数还特别多,其实对知乎挺失望的吧,有些答案是明显错的。后来想想,原来我上知乎的目的就是干这事的,所以不好意思,我食言了,还是来更新一下。这次的回答估计要得罪人,延续我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了。


我也没想到这个问题关注量还挺多,毕竟这是园林范畴的问题,这样的关注量很少见。不过专业的事还是给专业的人来做吧。
1 首先说说为什么我之前的答案要提自然观吧。问题里的古典园林和草坪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同的园林风格。大家翻一翻所有的园林史教材,不管是中国古典的,还是西方的,甚至是现代的,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前面三章之内,一定会提到,不同文化产生不同园林的核心之一就是自然观。园林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然的外化。很多人认为这个不是核心,那请问什么是?
可惜这些园林教科书,都是分析园林为主要目的的。没有人告诉你,究竟东西自然观有什么不同。一般都是简单说几页,基本考试也不考,所以大家就忽略了。东方(中国)自然观叫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好,请问,什么是天人合一?什么是寄情山水?这是核心问题吧?
去年风景园林大会上,王其亨老爷子大骂一帮大师提的天人合一。这个词是近代人总结古代思维提的,以前人根本不提天人合一。因为天人合一是常识,不用提。现在园林的学生说到古典园林,也认为天人合一是常识。但说到中西方对比的时候,又不知道究竟天人合一体现在哪里了。我上面关于自然观的回答,是引自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对于中西自然观对比的结论。他详细阐述了二者的区别。我认为,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的连续性自然观表达。


自然观的观点引用的这本书
什么叫寄情山水?为什么是山水不是草坪?上面的答案说了东西方偏爱的自然不同。人文原因这里不再多说。另外,为什么要寄情。这是另一个问题,不讨论。
结论:自然观是东西方园林文化差异的核心原因。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没有西方常见草坪的核心原因之一。
2 有些人说是自然气候决定的。还有说是为了炫富的。有道理的!我上面的答案提这个事不多。一方面我一直觉得气候这事这对于园林人来说是常识,不好意思,忽略了大众。另一方面,我不认为不管是气候还是炫富这都不是主要原因。一起简单说说这个事吧。
中国面积很大,不是所有的地方气候都不适合草坪。比如岭南地区。但是就是很少看到有“使用功能”的草坪。东西方人偏爱的自然不同。再强调一下,自然观是他们有这种偏爱的核心原因。
其实很多例子可以拿出来反驳我之前点到为止的回答。但是我只看到一个提了一下英国的自然风景园。不好意思,我不太了解知乎,是这么和谐的社区吗?我以为只有那种论坛会出现“好人一生平安”或者“1024”之类的和谐文字。(我也只是听说哦)
不提这些,跑题了。之前说东西方自然观不同。其实有个很明显的例子。日本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也适合长草。那么日本古典园林有草坪吗?
有,虽然没有西方的大。但是有。东西方审美不同,那日本是怎么回事?
日本不是只有枯山水的。我举个回游式庭院的例子。


无邻庵,日本古典回游式庭院的代表作之一
很神奇吧,和中国不同。中国的草地不是草坪,也不是一个空间的主景。日本有大量的空间来种草。好像也可以用来晒太阳对不对?
不对!当然,你可以用来晒太阳。但设计师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个。你仔细研究日本古典园林的草坪,会发现,他是出现在建筑和庭院主景中间的区域。用来把空间空出来,以便更好的观赏。这在日本传统手法里叫“间”。就像日本人吃不同味道的寿司前,要先吃姜片,用姜片洗一下嘴,把之前的味道清理掉,空出来品尝下一个味道。这个空的空间是为了让屋里的观赏者更好的欣赏外面的自然。(有机会可以再讲讲日本园林的相关理念,他是东西融合的关键研究对象)
所以这里草坪主要是“空间功能”,不是“使用功能”。
这多多少少说明一个事。即使气候合适,也不代表一定要有草坪。
至于炫富什么的。那你看看能用啥炫富,为什么这样的选择。本质不还是自然+人文么。炫富只是一个正常发展阶段的社会原因而已。还是说日本,气候条件也满足了,也不是没有有钱人,为什么他们不做个草坪晒太阳?所以这不是问题的核心。
结论:气候问题确实是传统园林难出现草坪的原因之一,但是在气候不是问题的条件下,古代文人依然没有选择草坪,所以气候不是核心原因。炫富同理。
3 现代草坪究竟是不是从英国自然风景园来的?
这事不好说,可能很多书上会说是。是直接原因应该是没错的。但在英国自然风景园之前,西方园林没有“使用功能”的草坪吗?
我在意大利古典园林艾斯特的草坪和法国凡尔赛宫的草坪上都打过滚。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意大利因为地貌关系,台地园多,看起来不适合大面积的草坪。但是确实有一小部分使用功能的草坪。法国的古典园林除了魔纹花坛外,草坪是非常多的。另外,我记得有考古显示在古罗马时期,贵族是有在草坪上喝酒聚会的。(我觉得不太重要,不一定记得清楚,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自己查材料)
所以西方古典园林是有使用功能的草坪的,但是中国几乎没有见到。
中国园林有草吗?很多大面积的园林确实有,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草坪,而是野草。另外,这种景观有他的历史原因,不能作为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园林去考量。比如汉朝的尚林苑,好几个省那么大。比如避暑山庄。甚至比如《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里都有类似的描述。“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不是古代文人集体认识里最喜爱的自然。(所以说,气候问题又被反驳了一次,中国也是有草的)
有人说这不是园林?我个人认为是,这是园林的雏形。有人文,有自然,二者在一起,就可以认为是有园林的基本内容了。
另外提一嘴,有人说拿中国的传统园林和西方的现代园林比较不对。因为楼主的问题里,草坪常规理解是指现代园林的草坪。所以这样比较也没什么不对。只是需要说清楚,西方古代到底有没有草坪就可以了。至于美国而言,这个国家就没有“古代”。但是第一个公园是出在他们那,所以如果按我过去点到为止的风格,就只能这么比了。
结论:可能是一些其他方向出发研究造成这样的误导。去西方传统园林看看,在自然风景园之前存在使用功能草坪。
4 关于草坪与山石偏爱的补充。古希腊哲学家在给学生讲课或者讨论的时候,是在大树下,草地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园林的雏形,或者已经可以称的上园林了。当然大家这点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讨论。
为什么要提古希腊?因为最为典型的西方园林是意大利园林和法国园林,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影响,意大利园林受古罗马影响,古罗马受古希腊影响。包括哲学理念,有言到“西方所有的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中国古代哲人在哪讲课呢?不好说在哪,家门口吧?我不太了解。另外有一类中国人有和古希腊人类似功能的空间环境。就是“洞天福地”。中国人非常非常喜欢洞,而不是草地。古典园林假山里会出现很多很多的洞。洞基本都是因为山石的地貌,才有洞。
结论:依然是自然观不同,文化发展情况不同,最终导致古人偏爱不同。
5 园林是从画里来的?
这是胡说八道。画对园林有影响的,在中国,这个影响更大更深远。西方的自然风景园被绘画影响多一些。但是远远谈不上园林是从画里来的。园林和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应该是并列的关系,不是绘画的衍生品。
西方自然风景园成为独立画种的时候才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之前提过,这时间没多久就到20世纪了。看看西方美术史就知道,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园林昌盛的时代(大约15世纪到17世纪),那时候的绘画多是在画人。包括西方古典园林里的绘画,大多以壁画出现,几乎没有见到风景画,多是故事画。(起码我没见到过风景画)
中国人会画山水,画花鸟。这很早就有。但是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的成熟是在唐朝末年才开始的。唐朝之前没有园林吗?唐朝之前的画,其实还是人物居多。


簪花仕女图,连环境都没有描绘的唐朝名画
不过这里有些需要说明的。唐朝、甚至之前的园林,和明清的不同,那时候还是有很多规则式的形态出现。甚至到了宋朝还有很多这样的结构。我个人认为这是自然观与技术结合发展的过程。因为中华文明的自然观几乎没有变过。明清时候的人非常不提倡把过去规则式的园林搬到当时那个时代来。他们在自然观发展到一定基础的时候对园林的认识就是——越野趣越好。所以他们对于过去的规则式园林是鄙视的,而对于自然式是向往的。这与绘画有关系,但不是最核心的原因,因为绘画同样也是基于此理念而发展的。
结论:绘画和园林都是自然观发展来的,二者是并列关系,且相互影响,绘画对园林的影响比较多而已,不是园林从绘画而来。
最后再打个广告,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缘中说园】!
东亚季风区防晒+隔绝外界恶劣气候,才应该是城建的主要原则。诸如“晒太阳”、“拥抱户外(的城市水泥)”等理念,本来就没什么意义。
比如典型的新建公共建筑,门前一片巨大的泊来风格草坪/苏式风格广场,顶着烈日穿过漫长的门前空地来到室内,是大片玻璃的阳光采光,室内阳光照到的地方狗都不去、室外反光的地方眼都睁不开。
假如这个建筑是大学/城市图书馆,那老档案馆的舒适性、便利性、成本、土地利用效率全方面吊打这种新建公共图书馆。
当代西马/现代/清宫各种建筑理念杂交,搞出各种水土不服尺度失控的广场、草坪、轴对称与空地,居民往往在曝晒高温和寒风中瑟瑟发抖。
一张图,感受一下北平的炽烈阳光,想象一下夏天顶着烈日,冬天顶着寒风赶火车的痛苦。


全球紫外线总辐射量没有系统性总结,但是简单搜索就能找到的资料显示,北京的UVA辐射量是巴黎的1.84倍,要知道巴黎在欧洲阳光算是还可以的。
而北京的紫外线强度,在我国东部地区并不算高,相比胶辽半岛、东南沿海、高原地区则已经算“温和”了,




可见我国、包括东亚东南亚整体的紫外线照射量都是相当高的。
更不必说之前也有回答阐述过,东亚南亚季风农耕区在全球人口聚集地区中,气候不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算是相当不宜居。
以欧美整体紫外线照射量为背景的研究为基础,世卫制定了各种指南。依照这些指南,针对晒不晒太阳的问题,骨科皮肤科还能打的有来有回。当环境变成东亚季风区,紫外线超级加倍、钙摄入量超级减半,两方面都需要干预才比较合适。
由于亚欧大陆东端受寒流影响,同样的纬度下东亚地区温度显著偏低,北京和罗马纬度接近,伦敦和漠河纬度接近,杭州与开罗纬度相近,广州纬度已经接近乍得/苏丹了。加之汉语圈的扩张因素,肤色较浅、带有许多寒带原住民特征的东亚人种,不靠大航海时代,就一路定居到北回归线以南,用自然状态下肤色较浅且细嫩的寒带/温带皮肤硬吃北回归线的紫外线,也算是一种奇景。
对于东亚季风区的高紫外线强度+东亚人种偏白且毛发稀疏细腻的皮肤来说,全民习惯防晒、习惯隔绝天然紫外线;同时全民关注钙和VD,像害怕上火一样害怕缺钙,是理所应当事情。
中老年人一边相信吃肉有害,给孩子喂食各种粥和中草药、一边把孩子拖去烈日下灼烧皮肤来长个、一边拒绝外源营养补充,基本属于祸害孩子。
其实古典园林中,都是相当重视尺度控制、遮雨挡风防晒和“不离开屋顶”的移动通道的。
比如大量的连廊(如下图)、再比如北方风格的合院+屋檐,保证至少两面都有阴影可供穿行。


南方园林建筑更不用说,尺度更加克制,对阳光/风雨的对策也摆在很高的位置上。(下图拙政园)


放在现代,这种理念对应的就是人行通道地下化/连廊化、小退界、加强行道树遮阳、小规模高密度道路/建筑/园林为主、公园减少草地多修廊亭多种树,建筑常规贴抗UV膜等等。
...有没有发现上述措施能和很多东亚/东南亚发达经济体城建的对上号...不论古今中外,大家都不傻,一个气候类型下住起来舒服的城建模式,总是相似的。
这个问题其实提得很好,尽管中国和西方气候不一样、地价不一样,建筑习惯不一样,但这些恐怕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简单而言可以一句话总结:因为西方人民炫富靠草,中国人民的炫富靠墙。
我们可以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延伸,那就是“为什么现代西方的著名建筑前大多都会有一个超级大的大草坪?”


(西方宏伟的建筑前往往都会搭配一个修剪齐整的大草坪,答主摄于剑桥大学)
前面已经有答主回答过了,大草坪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西方园林里有的,但却几乎成为了当今著名西方建筑的标配,甚至现在很多西方家庭,只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往往都会给自己家门口加配一个草坪。所以,为什么大家对于草坪都如此的迷恋?


(美国典型的house,烟囱+国旗+草坪+车库)
草坪的秘密
草坪并不是西方园林刚兴起时就有的,刚开始只是作为建筑外界用于拓展视野的留白。这种设计和故宫乾清宫前的大广场设计很类似——不管是草坪还是大理石地面,宽阔且无遮挡的空间极大地降低了敌人隐蔽接近不被发现的概率,要知道在古代,建筑的安全性几乎是最重要的设计出发点之一。但自从草坪出现了之后,很快成为了行业高端建筑的标准配置,因此迅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但为什么平平无奇的草坪会成为身份的象征呢?


养草坪是一项劳心劳力的大投入,这是草坪的特性决定的——草生长极快,并且很难成型;草的根系不发达,生长需要更多的人为干预——也就是说,草坪需要频繁定期浇水施肥,需要请专门的园丁频繁修剪、除杂草,在前工业革命时代,维护一块草坪的工作量和成本均远超于一片树林、花园。由于草地视野宽广、生长速度极快,且一旦杂草长到一定高度便会极大地破坏草坪的美学价值,因此维护的好坏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目了然的事儿。


(维护的很好的足球场)


(巴西里约热内卢足球场,拍摄时间距离奥运会结束仅半年不到,破败感十足)
不仅养护草坪的投入成本大,而且用处很小。草坪与养花养树不一样,草坪几乎没有任何产出,唯一的作用就在于——好看。因此,草坪天然地将精打细算只敢在双十一买买买的穷逼们隔绝开了。而且这是一种可以一目了然的隔绝。一家人有多少钱,你根本不需要看到房主本人,只需要看他家门口的草坪大不大,修剪的整不整齐,就能判断你们是不是一路人。
视野宽广、难以伪造的草坪是优雅地炫富的最佳手段。贵且无用是奢侈品的惯常套路,但如果仅仅是贵但别人却难以判断的话,奢侈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随便举个LV的例子:




( 7000 多软妹币的 LV 正品蛇皮口袋,提着这样的东西去火车站很容易被开学去学校的穷学生们错拿)
但草坪就不一样了,不仅大小一目了然,维护的好坏更是连三岁小孩都能分辨。也许你分不清楚一个妹子胸前大如鹌鹑蛋的项链是钻石的还是玻璃的,但你一定能够分辨出任何一块草坪到底是好是坏,炫富,就是要这么简单粗暴。
于是,被简单粗暴地洗刷了几百年之后,草坪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几乎无可撼动。就算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动喷灌+剪草机+除草剂的配置仍然不是一般家庭想要就负担的起的,虽然养草坪的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可以负担的地步,但仍然是阶级区隔的重要手段,而且草坪是开放的,是一种温和的隔离,在今天的价值观中,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没有供人晒太阳的大草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并不是很多答主所说的气候、地段、历史习惯等,而是因为中国人的炫富思路不一样啊!在中国古代,藏不露富是一个很普遍的心态,炫富仅对于阶层内部人士。因此“深宅大院”成为了富有家庭炫耀自己的标配。毕竟在士农工商的中国,如果你炫富炫的太明显,而且仅仅是单纯炫富却没有内涵的话,并没有很大的收益,先富干掉后富掐断富裕路的一般是大官巨贾,这些人是需要把自己和平民区隔开来树立威严并且隐藏自己的,因此高墙大院就成为了区分阶级最直接的方式。那既然你都修了高墙了,墙内的风景只有自己人才能看得到,那搞草坪又有什么意义呢?


乔家大院的院墙,隔绝了一切觊觎内部的可能
@Uiauriz
说的很对,"古典园林本来就是园主人展示自己的志趣,或者说雅趣的所在,其功用不是为了单纯的舒适或撒欢儿。"
就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富人只需要向自己阶层内的人展示自己的财富与学识品位,用来提升地位结交好友树立名声,因此才会出现园林这样维护工作小但却考验匠心设计的建筑取向,而空洞却费钱的草坪所起到的展示作用,在中国古代,已经靠院子外面的墙完成了。
我们且不谈美学,古典园林是给上等人住的,上等人以白为美,为啥要晒太阳?
不仅仅是中国啊!晒太阳这个东西,无论东西方,在古代都是下等人干的事情,贵族,上流社会,都是以白为美的!
西方流行晒太阳也就几十年的历史,二战后才有。
古典时代欧洲人为了美白,付出多大的代价,中国人都没法相信。
比如这个面具,不仅仅是化装舞会上搞怪用的,人家最初就是用来防晒的,物理隔离紫外线


然后吓人的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流行了整整300多年的“威尼斯美白面霜”,价格贵到飞起,中产都用不起,只有王族和富豪能买,最典型的代言人和骨灰粉就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那刷白的小脸,就是涂了这个的效果,说这东西吓人,是因为他的主要成分其实是砒霜、铅粉和白醋!伊丽莎白一世晚年有明显的砷中毒+铅中毒的症状,牙齿都烂光了,精神也很不正常。


美白王伊丽莎白
你以为砒霜铅粉就完了?更加骇人的还有:
用水银美白,用汞来达到抑制黑色素和磨皮的效果,那是立竿见影!毒性当然也更大!
用水蛭美白,出门前用几条水蛭把脸吸一下,面部血液都放空了,不就显得苍白了嘛!
用肺结核美白!肺结核病人脸色苍白中带有红晕,身体虚弱所以显得举止缓慢优雅!简直不能更“贵族范”,所以那年头上流社会女人得了肺结核,那是要开派对庆祝的,顺带给想得的小姐妹们也分享一下。
因为中国人所生活的地区阳光充足,不需要晒太阳。
所以没形成欧洲的晒太阳文化。自然不需要做晒太阳的大草坪。
这个问题刚好说明了 设计是要服从于形式,还是服从实用。
晒太阳是起源于欧洲的习惯。
究其原因,是因为欧洲的气候条件导致的。那边基本上从十月份到第二年五月份都是阴天,没什么阳光。所以导致当地人缺乏阳光照射,缺乏维生素D,以及一些别的健康问题。阳光对于他们是稀缺的奢侈品。所以,每到了夏季,阳光明媚,大家都跑出来晒太阳。这个是生理需求,到了后来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导致他们去了美国这样阳光充足的地方还是喜欢晒太阳。(我在那边待了8年,知道阴了七八个月见不到太阳有多烦,以及春末初夏见到太阳的兴奋。他们晒太阳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晒,主要是5月多,温度十几20度,憋了七八个月见不到太阳了,赶紧出来晒晒。)
中国,基本上不缺阳光。所以也就压根没有晒太阳的习惯。所以,干嘛要在园林里面加晒太阳的草坪一类的东西?
在不缺阳光的中原大地,皮肤黝黑被视为长期户外劳动者,皮肤白皙才是家庭条件好,养尊处优的象征。才有一白遮百丑的典故。
在欧洲,黝黑蜜糖色的皮肤是有时间度假晒日光浴的富人。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里没有晒太阳的草坪。
====================================================
评论里面说我没提到比较重要的纬度,好的 我这里就补充一下。
我不是搞地理和气候的,我只能把我在那边(莫斯科)的感受写出来。
放一个比较直观的图。


所谓南欧,也就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纬度对应的是承德,北京往北。。放国内叫避暑山庄。。。就算最南面,面对的也是山东。
法国北面德国南部对应的是妥妥的黑龙江。。。
英国南部德国北部更扯了可是黑龙江北部的小尖尖,正经的鸡冠子尖儿上。
虽然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天那边不算太冷。但是冬天天黑的时间还是会影响的
就是tm的冬天五点钟就黑天,早上8点钟才开始天亮,亮了之后也是一直阴了吧唧的。黄了吧唧的天一整就是多半年,7~8个月。基本完全见不到太阳。温度倒也不低。
到了5月份。太阳终于蹦出来了,然后也就一礼拜的时间,外面山坡就从泥拉吧唧的烂泥地(化雪化的),直接长成绿油油的草地,树叶也都炸出来了。温度从5度左右直接变成15度左右。
哪时候看到蓝天白云叫一个晴朗,见到太阳那叫一个欢欣鼓舞。
漫山遍野的白花花的人光溜溜的在晒太阳。。。舒坦~!
另,北欧的夏天也不太热。最高20来度,到30就算热疯了。所以那边房子装空调的都没几个。就是空气太好,阳光暴晒!晒到不戴墨镜睁不开眼,30分钟皮肤晒伤的地步,所以那边防晒产品特别多。(这方面还真得感谢雾霾,我们的阳光温柔多了)
1.


拥有牧歌腔调、可以在庄园里喝茶晒太阳的英国在北纬50-58度。这是什么概念呢?大连北纬39度,齐齐哈尔北纬45-48度,呼伦贝尔北纬47-53度。英国比这些地方还靠北,纬度相当于黑龙江内蒙古的北部,处于温带草原带向亚寒带针叶林带过渡的位置。


呼伦贝尔,出镜的是我侄女
湿润的海洋气候让南部平原的多汁牧草疯长,18世纪适合畜牧业的草场演变成了草坪。因为温带海洋气候,英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草坪四季常绿,最关键是海风吹着那叫一个舒爽。


英国的草原连着海洋
同纬度的英国还是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度可比上海,中国已经进入亚寒带气候,积雪压着枯草是常见景象。


这是你想要的草坪
当然这些都不是不设有大面积草坪的根本原因,你就想在金黄色的枯草上放张桌子喝茶也没人拦得住。这里面还是产权的问题。
前面说了,草坪的起源是牧场,大家都知道英国有个著名的圈地运动,把公共土地圈为私有牧场,快乐地养羊剪羊毛。无利不起早,圈地运动的前提是羊毛成为出口利润源。
15~16世纪,羊毛和羊毛制品占这一时期英国出口商品的90%,呢绒出口高达14.7万。
中国也有一段时间圈农田为牧场:
忽必烈时,东平人赵天麟上疏说:“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
很快忽必烈降旨,中国以农桑为本,禁止改农田为牧场。等到朱元璋打下天下,开始在大江南北推广种棉花,明清以松江、苏州棉纺织业最为发达。清早期棉布出口到菲律宾和俄罗斯。养羊没利润,谁还圈地。


圈地运动被称羊吃人
2.
其实答案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地理纬度不同,气候环境不同,一刀切肯定不行。
不过我们还是看看,大半个中国是否安得下一块晒太阳的草坪,铺了草坪到底能不能用上?
我们往南看。华北的园林,草坪也是有的。比如山东青州的偶园,它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冯溥的宅第,由明衡王府的东花园改建而成。


山东青州偶园也叫冯家花园
华北已经从草原带过渡到落叶阔叶林带,草坪上开始种树,树下放一长条石凳、长椅或鼓墩。


青州偶园
夏天你可以在树下乘凉。冬天你可以坐在光秃秃的树下晒太阳,草坪也是光秃秃。


三月的园明园
我们把目光从华北挪到西北。陕西。唐代达官贵族也流行自建园林,以王维的辋川别业最为有名。他那个也叫草堂,但草堂是茅屋的意思,用茅草苫盖屋顶,跟草坪没关系。辋川别业非常大,它是个山庄的底子,里面有山有水,柳浪闻莺,他还在里面种了竹林果园。
臣遂于蓝田,营山居一所,草堂精舍,竹林果园。(王维)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念念不忘回老家种地。红楼里贾政带着一帮清客逛大观园,初见稻香村时感叹:“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田园诗的祖师爷陶渊明说得更明白:“田园将芜兮胡不归?”


承德避暑山庄御瓜圃
既然谈到大观园,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江南。
先说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看着面积不大,跟迷宫似的,绕来绕去。江南人多地少,七山二水一分田,没那么多地方让你祸祸。明清人口爆炸,不浪费土地是士大夫的基本修养。


狮子林
园林里有没有喝茶的地方?有。临水搞个凉亭,种点荷花,吹着小风喝着茶。就不要晒太阳了,太阳实在太晒了,亭盖遮阳是正经事。


与谁同坐轩
苏州园林是画家审美,背后是文人画,元四家、吴门画派等等。画家重写生。不管园林也好,中国画也好,刻画的都是江南真实的山水。现成的太湖石取来,堆石成山,石缝里点缀草茎作为野趣,追求的是自然。


物尽其利、就地取材常见于私人园林。到了江南,用太湖石。到了海南,用珊瑚石。
这就回到了开头的话题。家在草原,圈一下就当草坪。家住湖山,你就是想放羊,也得看草配不配合。
3.
古典园林差不多就是这个情况。现代园林会引入草坪,但是我看实用性比较差。扬州瘦西湖北门的草坪一看就是现代作品,走在甬道上,那叫一个晒哟。是怎样的丧心病狂会让人在30度高温下出来晒太阳?反正南门的抄手游廊下坐了许多刷手机的人,北门的草坪上没啥人。长江流域尚且如此,再往南就不用说了。


融入现代草坪的瘦西湖景区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设计艺术 最新文章
有哪些对你很有冲击力的设计?
「英语流利说」的使用体验如何?
为什么设计院出的图纸一堆错误?
保时捷中国总裁首度回应「米时捷」:或许好
为什么很多JRPG游戏战斗中可操控角色一般是
设计师都觉得宋体很难看吗?
有哪些看着像 PS 过的照片,实际却没有?
为什么galgame普遍使用自研引擎而不是unity
“角色也有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
写代码用哪种字体看起来最舒适?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8 14:53:11  更:2024-04-08 15:00:13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