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设计艺术 -> 如何看待202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 -> 正文阅读

[设计艺术]如何看待202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子问题1:不再那么引人注目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还能对建筑设计者有什么启发? 子问题2:为何日本建筑师还在源源不断地获得普利兹克奖? 子问题3:去除包装性的…
普利茨克,
不值得评说。
但是日本建筑师里,原广司这一脉,对空间的理解是比较大气而有追求的。
商业化方向运用也是最成功的,没有那些学院派设计师假清高的臭脸。
隈研吾是其中最表面化的,皮囊不错,够时髦。
所以市场化最成功。
当然也只有皮囊,不足一论。
原广司的作品,空间宏大,逻辑清晰,建筑技术上激进而又有节制,完成度控制非常靠谱。






细节丰富,延续了日本现代建筑细腻的一面。
细节形式上讨喜吃瓜群众,不受国内学院派性冷淡风气待见。
就这一点上,我感觉挺不错的,有个性有坚持。


虽然我也欣赏不来他的某些细节处理。
但是东西长时间考验下来,还不错,不堵心。
山本理显基本继承了原广司的所有优点,
大尺度的控制上继承了原广司的大气恢弘。


小尺度空间学习参考了日本众多设计师的探索,
比如能看见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等一大批设计师的某些惯用空间处理手法,但是形式上严谨规整,不追求过分明显的形式主义。
在细节上也是硬桥硬马,扎扎实实,直男癌。
这一点上比不上原广司随和,所以商业上不算特别成功。
日本建筑师的通病在于用材铺陈,审美上的极端。
惨白、惨灰铺天盖地,山本理显也不能免俗。
总的来说,属于扎实可靠,噱头欠佳,性价比高的设计师。
理应得到多点关注。
就酱紫吧,信口胡扯,表太当真。
想要做好建筑设计,好的参考资料必不可少。本篇文章为大家带来的是建筑师山本理显的建筑作品,项目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共17座。图片很多,建议收藏后慢慢看呦~
内容整理不易,如果对您有帮助的话请务必点一下赞同和喜欢,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努力的动力!
今年的普利兹克奖被授予了北京出生的建筑师山本理显,他在二战后不久在日本横滨定居,在那里他对建筑以及建筑如何塑造个人和社会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本理显于1973年创立了他的工作室RikenYamamoto & FieldShop,当时他刚从日本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建筑系毕业5年,并于1971年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从那时起,山本一直是多所大学和机构的教授和客座教授,包括koogakuin大学建筑系、横滨建筑研究生院和东京艺术大学。


RikenYamamoto,照片由TomWelsh提供山川山庄
1977,长野,日本
建筑师最早的作品是一座位于树林中的私人住宅,其设计感觉像是一片让人于温暖季节里尽情享受的开敞露台。进入这自由通透的露台空间便自然过渡到客厅和餐厅,而卧室和厨房等小房间则分散其中。地板和天花板均由实木条板拼装而成,其线性的纹理沿着这座狭长建筑贯穿始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唤起了周围环境的自然气息。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石井之家
1978,川崎,日本
这座住宅是为两位艺术家建造的,建筑师设计了一座亭子般的高大房间,内部的宽大台阶可以举办演出,透过高大通透的玻璃幕墙,自然环境和街坊邻里也被吸纳进来,其可见的公共区域成为邻里共享交流的平台,而相对私密的居住空间则被隐藏在该公共空间之下。


照片由ShinkenchikuSha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GAZEBO
1986,横滨,日本
作为山本自宅的GAZEBO,被设计为可以与邻居在露台和屋顶上进行更多的互动。1954年的《土地调整法案》将主干道从4米大幅拓宽至26米,从社会、情感和建筑层面彻底改变了环境。曾经培育社区亲密氛围的小型住宅群被四层和五层的混合用途建筑所取代,这些建筑满足新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节奏,其底层为商业空间,顶层为出租公寓。建筑师在顶部设计了其称为“阈”的半公共半私密空间,使得邻居们在各自的露台或屋顶上进行园艺活动和休憩的同时,还能相互交流。


照片由RyuujiMiyamoto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ShigeruOhno提供保田洼第一住宅区
1991,熊本,日本
山本的首个社会住宅项目包括十六栋住宅楼,共提供110套住房,各楼栋围绕一个树木环绕的中央广场布局,必须通过各住宅楼才能进入该专有广场。受到促进邻里间集体主义的传统日本町屋和希腊家庭住宅(oikos)的启发,山本设计了一个从私密到半公共的过渡空间,称为“阈”,既促进了“本地社区场所”的形成,又尊重了各个家庭的隐私。《公共住宅法》施加的职业限制导致住宅单元面积较小,因此每个单元都设有一个面向广场的露台,既扩大了生活区域,又将居民与自然环境连接起来。


照片由ShinkenchikuSha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岩出山中学
1996,大崎,日本
建筑位于北风地区的一座山顶上,弯曲的“风翼”可以有效减轻恶劣天气的影响,并将阳光反射进校园中,这在日照短暂的冬季非常有用。学校内部的宽敞中庭是学生们的日常社交中心。被称为“学生论坛”的大型多功能室位于二楼中央,悬浮其上的储物柜空间可扩展为学生休息区。传统的教师休息室则被一个专为教育工作者钻研专业而设的研究室所取代。社区居民必须通过位于“森林广场”上方的透明长廊进入学校,该广场被设计为一个可以随着学校人口增减而发展的灵活公共空间。


照片由MitsumasaFujitsuka提供


照片由MitsumasaFujitsuka提供


照片由ShinkenchikuSha提供埼玉县立大学
1999,越谷,日本
这所专注于护理与健康科学的大学由九栋建筑构成,通过露台互相连接,这些露台自然过渡为穿梭于绿坡和庭院的步行道。每个透明建筑体量都能让人从一间教室看见另一间教室,或透过一栋建筑看到另一栋建筑,从而鼓励了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所有实验室均设在一层,以促进不同专业间的联系。虽然教室、报告厅、图书馆、体育馆、食堂以及教师办公室遍布于校园各处,但建筑之间的界限感被有意模糊,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广岛市西消防站
2000,广岛,日本
这栋建筑的外立面、内墙以及地面全部由玻璃构成,营造出一种完全透明的视觉效果。中庭位于建筑的核心区域,这里专门用来展现消防员的训练和活动,吸引行人的目光并鼓励他们与这些守护社区安全的英雄互动,从而在市民与公务员之间形成一种双向的承诺。防火和针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公共教育是该项目的核心内容,其展览大堂和四层的露台空间均面向公众开放。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函馆未来大学
2000,函馆,日本
该大学专注于信息科学领域,旨在构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社区,将社区内的相互通达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在巨大的建筑规模中营造出一种亲密氛围。接待区配备了大型的下沉圆形座椅区,为演讲和讨论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学生和公众均可使用。教室、报告厅和图书馆设有透明玻璃墙,为每个人提供了驻足观看、参与和学习的可能性。开放的公共区域紧邻透明房间外侧,分布在各个楼层,让使用者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周围活动的紧密联系。甚至教授的研究室内部也能直接从外部看见,周围环绕着轻巧的铝质家具,鼓励学生靠近。


照片由IsaoAihara提供


照片由MitsumasaFujitsuka提供


照片由MitsumasaFujitsuka提供东云住宅公团
2003,东京,日本
这栋混合用途建筑为东京湾再开发区的工作者创造了一个社区。建筑上部是多样化的住宅单元,旨在满足各种居住者的需求,包括带小孩的家庭、老年人,以及需要灵活工作空间的人们。下部则为生活配套设施,设有商业、餐饮、艺术画廊、老年人设施以及儿童保育中心。六个体块通过二层的公共连廊、露台和绿地相连,形成可供邻里共处和公众穿行的微缩城市。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ECOMS 铝制房屋
2004,鸟栖,日本
这座115平方米的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建筑原型展现了铝作为建筑材料的高效性。采用轻巧、耐久和可回收的铝格栅、铝板及玻璃相结合,形成了方格状的外表皮,且这些板块之间可以互换,或替换为其他装置,如百叶窗或悬窗,无论使用玻璃还是铝材,都能提供出色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该模型的二层特别设计了高达3.4米的灵活使用空间,且在未来版本中有望扩展,提供增加第三层的可能性。


照片由ShinkenchikuSha提供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建外SOHO
2004,北京,中国
这一宏大的项目位于天安门广场以东,包括九栋住宅楼和四幢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建筑,将工作空间与居住区域相结合,这在当时的北京属于全新的概念。该综合体底部三层提供了177个商业空间,而上部楼层则为住宅。繁华的广场两侧遍布商店、餐厅、公共设施及一座下沉花园,吸引人们来体验这里的都市生活。车流被引入地下,从而为行人提供了连续的步行空间。


照片由MitsumasaFujitsuka提供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横须贺美术馆
2006,横须贺,日本
以用户体验为先,横须贺美术馆旨在成为旅游者的理想去处和本地居民的日常休憩之所。引人入胜的蜿蜒入口让人联想到周边的东京湾和附近的山脉,且多数画廊被巧妙布置于地下,从而为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提供了一片清朗、宁静的自然地貌视野。访客可以通过各公共空间中的圆形开口看到外部景色和其他画廊,将原本截然不同的环境融为一体,使得身处其间的人们不仅被艺术作品所打动,也被场所本身和他人的活动所感染。餐厅位于首层,设有贯穿全长的玻璃窗,四季皆可感受到度假胜地般的风情。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


照片由TomioOhashi提供福生市政厅
2008,东京,日本
福生市政厅设计采用了两座中层建筑,而非单栋高楼,以此更好地融入周边低矮建筑的街区风貌。建筑的曲面缓坡边缘巧妙呼应了场地中的小山丘。墙面与地面材料的平滑延续让人联想到自然地形,其交接处形成的凹面会吸引访客斜倚着休息。同时,绿意盎然的公共屋顶和下层空间被设计为可灵活使用的公共活动区域。


照片由SergioPirrone提供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 板桥住宅区
2010,城南,韩国
该建筑群由九组低层住宅组团组成,底层设计为开放的透明体量,旨在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即使是独居者也不会与世隔绝。横贯二层的共享平台可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互动,其中包括了集会区、游乐场、花园,以及连接各住宅组团的连桥。


照片由NamGoongsun提供


照片由KouichiSatake提供


照片由NamGoongsun提供


照片由GAPhotographers提供天津图书馆
2012,天津,中国
天津图书馆的入口大厅贯穿南北,为这座大型建筑提供了最大程度的通达性。六百万册藏书被巧妙地嵌入纵横交错的梁壁之中,最长达30米,营造出书籍悬浮于空中的视觉效果。图书馆的五个主要楼层各设有一个夹层,使得建筑看起来有十个交错的层次。得益于设计的开放性,访客在任何一层都能一览周围数层的景象。图书馆的外表皮采用石材百叶,有效抵御黄沙侵袭的同时,又保持了立面的通透性。由此产生的柔和光线,为各类阅览室营造出温馨氛围,吸引年龄不同、身份和兴趣不同的读者们都频频造访。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


照片由Nacasa&Partners提供


照片由Nacasa&Partners提供子安小学
2018,横滨,日本
附近大型公寓群的兴建导致了社区内学生数量激增,迫使当地亟需扩建改建更多的学校。在子安小学,即使是年龄最小的学生们也能形成一个小社会。贯通的宽大阳台连接各个教室,形成的灵活空间,使教室内外的视野得以互相延伸,从而促进了1000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照片由MitsumasaFujitsuka提供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


照片由山本理显设计工场提供苏黎世机场 THECIRCLE综合体
2020,苏黎世,瑞士
位于高速公路和大型公园之间的THECIRCLE综合体,其本身就是连接机场与城市的“阈”空间。这座建筑展示了建筑师对尺度的多样化把握,一侧立面宏大而统一,另一侧则呈现出自成一体的小城景象,让人联想到瑞士中世纪城镇的风貌,并融入了为现代及未来生活方式而发展的新技术。主通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德语中的“gasse”(意为“小巷”),引领人们前往会议中心、酒店、餐馆、健康中心、零售商铺及公共活动区域。玻璃幕墙和天花板力求最大限度的透明感,从而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在较高楼层,企业总部和办公区域的正面墙壁上,等距排列的细长混凝土柱营造出一种视觉的连续性。


照片由FlughafenZürichAG提供


照片由FlughafenZürichAG提供


照片由FlughafenZürichAG提供
关注公众号“AIEStudio”,免费获取更多设计与美学的参考资料。关注我们,拒绝套用模板,只教真正的设计。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通过我设计建造的建筑,哪怕只有一点点,至少也要让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比以前更加良好。”
——山本理显
3月5日晚,2024年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揭晓,获奖者是79岁的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Riken Yamamoto)。
他是该奖项的第53位获奖者,也是继矶崎新、坂茂、妹岛和世、西泽立卫、丹下健三、槙文彦、伊东丰雄和安藤忠雄之后第九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建筑师。
这个结果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山本理显并不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明星建筑师”,他的建筑也没有标志性的设计风格。
山本理显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20年前建成的北京建外SOHO,和12年前建成的天津图书馆。


山本理显(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 Welsh提供)
2016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本届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这样评价山本理显:
“未来的城市中,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通过建筑创造条件,增加人们相聚和互动的机会。山本用心地模糊了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为社区建设做出了超出其职责范围的积极贡献。他是一位令人感到安心的建筑师,让日常生活过得更有尊严;让惯常的事变得非比寻常;让生命从平静走向辉煌。”
01
山本理显:从“叛逆青年”到“不擅长设计,却想要改变世界”的建筑师
山本理显生于1945年,在日本横滨长大,他的母亲是一名药剂师,年少时,一家人生活在一座类似日本传统町屋式样的房子里,屋子里有两个空间,一个是母亲打理的药店,一个是生活区,“门槛的一侧属于家庭,另一侧属于社区,而我就坐在中间”。
从小,山本理显就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寻找平衡,也感受着社区带给小家庭的温暖,这是他对建筑的最初体验。


少年时的山本里显(中)和家人(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山本理显提供)
父亲在山本理显年仅5岁时就去世了,想要和父亲一样成为工程师的山本理显,却因为看到了奈良兴福寺五重塔而改变了命运,他被象征着地、水、火、风和空五大佛教元素的五重塔吸引,从此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师。


奈良兴福寺五重塔(图源:unsplash)
考入日本大学理工学院建筑系的山本理显,在学生时期曾是一名“叛逆青年”,用石头砸过警车,像当时西方国家“垮掉的一代”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
1968年大学毕业后,山本理显于次年开始了东京艺术大学的硕士课程,1971年进入建筑巨匠原广司的研究室做研修生。
大约在1974年,山本理显跟随原广司进行了三次建筑考察旅行,足迹遍及希腊、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摩洛哥、秘鲁、印度、尼泊尔等国家。那时大家都留着长发,穿着破洞牛仔裤,开着越野车奔驰在路上,考察各个国家古老的村落建筑。
通过对这些传统聚落的研究,山本理显重新找回了做建筑的兴趣,充满古老文化形态的聚落到底该如何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的建筑空间中?这些传统的形态与未来、现代的设计,究竟有怎样的关联性?这些成为他日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建筑考察旅途中的山本里显(右三)和恩师原广司(右一)(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山本理显提供)
1973年,山本理显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他最早的个人项目是山川山庄(1977年),这是一座位于树林中的私人住宅,这座建筑感觉像是一片让人于温暖季节里尽情享受的开敞露台,承袭了传统聚落的智慧。


山川山庄,1977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后来,山本理显逐步将创作领域扩展至社会住宅、公共建筑,在50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其设计项目遍布日本、中国、韩国和瑞士等地,提出“细胞城市”“地域社会圈”等构想,他的贡献远超建筑师,更像是一位社会理论思想家。
尽管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山本理显仍然保持着一贯的谦虚,他在一本专著的序言中写道:“我并不擅长设计,我很清楚这一点,不过我确实非常关注我周围的事物。”
山本理显对建筑事业充满信念感,他说:“我相信,我的建筑作品能够改变世界,我的建筑作品能给社会带来变革,即使是一座小的住宅,也有可能改变世界。创造建筑,即创造未来。”
02
住宅建筑:新的建筑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为“老龄化社会”开出药方
山本理显建筑理念关键词:“阈体系”“地域社会圈”“做减法”
山本理显建筑创作的起点和很多大师一样,都是从小住宅开始的,在住宅领域,他一做就是20年。山本理显特别关注建筑与社会、家族的关系,对“1户住宅=1个家庭”“邻里之间相互隔离”的现代住宅系统提出质疑,主张打破“一家一户”的标准模式,提出“阈体系”的构想。
山本理显对“阈”的定义是——它是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过渡区域,每个家庭虽然都处于社区之中,但它们也是各自独立的。
在现代繁华、快节奏的生活下,山本理显主张让大家的居住环境回归到原始的相互信赖、相互沟通、充分交流的状态。
1986年他开始设计自己在横滨的住宅GAZEBO,屋顶景观与邻居相连,可以与邻居在露台和屋顶上进行更多的互动。这个项目荣获了1988年日本建筑学会奖,这是山本理显给建筑界留下的最初印象。


GAZEBO,1986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Ryuuji Miyamoto提供)


GAZEBO,1986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Shigeru Ohno提供)
1991年的保田洼第一住宅区是山本理显的首个社会住宅项目,包括十六栋住宅楼,110套住房,各楼栋围绕一个树木环绕的中央广场布局。山本理显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不仅为家庭营造了居住的空间,还为他们创造了共同生活的社区,即便是独居的人也不会感到与世隔绝。


保田洼第一住宅区,1991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Shinkenchiku Sha提供)


保田洼第一住宅区,1991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2004年,山本理显设计的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以东的建外SOHO落成,包括九栋住宅楼和四幢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建筑,将工作空间与居住区域相结合,在当时的北京建立了全新的社区概念。
建外SOHO被称作“北京最时尚的生活橱窗”,那时还没有“网红”一说,但这里很快成为很多年轻人喜欢打卡拍照的地方。


建外SOHO,2004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提供)
建外SOHO通过仿照聚落空间的立体层次,打破了中国原来封闭的社区结构,实现了多层次,有活力的“社区交流”。
当时房地产商都在追求大,认为大的就是美好的,而建外SOHO的开发商潘石屹十分欣赏山本理显的理念——“做减法,不停地做减法,一直减到不能再减,最后必须保留的东西,就是人们最为需要的东西。”


建外SOHO,2004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Mitsumasa Fujitsuka提供)
最初设计建外SOHO时,山本理显的出发点是住宅、商业、办公一体化,但后来建外SOHO几乎只剩下商业活动和办公功能。
该项目建成后的诸多反思,促进了山本理显“地域社会圈”构想的提出。


建外SOHO,2004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山本理显构想的“地域社会圈”中的住宅,由“店铺”和“卧室”组成,各色各样的店铺朝向广场,聚集在一起,而“地域社会圈”中的居民可以共享便利商店、医疗空间、托儿空间等生活便利设施。私有空间与外部公共空间结合起来,构建住宅与住宅、住宅与住民之间具有整体性的“地域共同体”。


“地域社会圈”概念模型 (图源:山本理显设计工场)
2010年在韩国板桥住宅区项目中,山本理显实践了“地域社会圈”的构想。
板桥集合住宅采用了单元叠加和“阈”空间的设计手法,每户家庭由3层楼组成一个单元,一层为起居室,二层为大玄关,三层为卧室,用大量玻璃墙,打造住宅中的开放空间,让邻里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100户家庭里每10户家庭为一个组团,在组团中设置电梯并与小广场相连,居民可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地赋予公共空间不同的功能。


板桥住宅区,2010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Nam Goongsun提供)


板桥住宅区,2010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Nam Goongsun提供)
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很多老人都是老两口同居,或是一人独居。在日本有一个日渐频发的现象叫“孤独死”,即独自一人在一间住宅中辞世,无人知晓。山本理显认为,这种情况就是“1户住宅=1个家庭”的住宅方式造成的。
如今,山本理显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解决大城市“孤独病”的新思路。
03
公共建筑:优秀的建筑,必须与社区保持密切关联
山本理显建筑理念关键词:“通透感”“开放性”“与环境相连”“新技术”
在面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中,立体网格、模数制等设计方法被山本理显广泛使用,对于建材的使用都运用了高技术,使其十分精密、简洁、有秩序,每个建筑中,山本理显都会强调通透感,以建立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1999年建成的埼玉县立大学,是反映山本理显聚落形态建筑观的成熟代表作之一。这样一座现代化建筑,既融合了来自中东半岛聚落的灵感,也汇集了中国西部传统民居的空间营造智慧。


埼玉县立大学,1999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提供)
埼玉县立大学也是山本理显模数化体系形成的标志性案例,山本理显在这座建筑中做了许多新的尝试,第一次使用预制框架,整个建筑布局不是将大学的各个学科分栋布置,而是使教学空间以网格的布局形式形成一个由4层楼组成的一体化、极为通透的校园空间。


埼玉县立大学,1999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2000年建成的广岛市西消防站,以纤细钢框架、玻璃百叶、“红箱子”为建筑元素。透明的建筑为城市营造了某种开放性,消防员的活动是24小时不间断的,市民随时都能看到他们在建筑物内的活动,这个场所面向社区群众和邻里开放,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与消防员建立联系,获得满满的安全感。


广岛市西消防站,2000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广岛市西消防站,2000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横须贺美术馆是山本理显的首个美术馆项目,美术馆的基地是三个方向都被绿色包围的倾斜地,北侧面向大海,于是大海成了设计的一部分。引人入胜的蜿蜒入口让人联想到周边的东京湾和附近的山脉,多数画廊被巧妙布置于地下,为人们提供了一片清朗、宁静的自然地貌视野。


横须贺美术馆,2006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横须贺美术馆,2006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访客可以通过各公共空间中的圆形开口看到外部景色和其他画廊,使得身处其间的人们不仅被艺术作品所打动,也被场所本身和他人的活动所感染。餐厅位于首层,设有贯穿全长的玻璃窗,四季皆可感受到海边风光。


横须贺美术馆,2006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Tomio Ohashi提供)
2012年建成的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因为注重人与建筑的关系,让这里成为深受天津市民喜爱的场所,也是文化中心建筑群中每天客流量最多的建筑。


天津图书馆,2012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提供)
天津图书馆的建造没有用到柱子,而是把梁都拉到很高的位置,同时梁也扮演了藏书柜的角色,600万册藏书被巧妙地嵌入纵横交错的梁壁之中,营造出书籍悬浮于空中的视觉效果。
图书馆的五个主要楼层各设有一个夹层,使得建筑看起来有十个交错的层次,这样访客在任何一层都能一览周围数层的景象。


天津图书馆,2012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Nacasa & Partners提供)


天津图书馆,2012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Nacasa & Partners提供)
苏黎世THE CIRCLE综合体是山本理显近年来的公共建筑代表作,位于瑞士苏黎世机场附近。
感觉它不是一个庞大的建筑,更像一座欧洲的小镇,有“小巷”,有“广场”,是一座由几个小型建筑共同组成的高密度城市。综合体朝向东南住区的体量十分零碎,看上去像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方体盒子,宛如一片微型迷宫;而综合体朝向东北方城市道路的立面,却光滑而又连贯,显示着这是一个整体。


苏黎世机场THE CIRCLE综合体,2020年(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Flughafen Zürich AG提供)
结语
“回归理性”的普利兹克奖
山本理显的建筑作品,从未追求过张扬的个性和特点,也不追求建立独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他曾提出“边做边思考、建造着思考着”的观点,几十年来以朴实的态度进行设计实践。
山本理显主张建筑与环境交融共生,关注当下建筑技术的发展,一直走着用建筑设计反映未来社会变革需求的道路,他是一名满怀社会理想的建筑师,是当之无愧的“理性主义大师”。


山本理显作品:子安小学,2018年,贯通的宽大阳台连接各个教室,形成灵活的空间,促进了1000 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Mitsumasa Fujitsuka提供)
2023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戴卫·奇普菲尔德,同样也是一位理性主义建筑大师,他认为,“把建筑太当艺术品,我们就会忽略它的本质”。


戴卫·奇普菲尔德作品:上海西岸美术馆,开放于2019年,建筑形态低调,呈现简约的现代主义形态,设计理念是让美术馆参与公共生活(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照片由Simon Menges提供)
如今,人们逐渐厌倦了建筑的“矛盾”和“复杂”“冲突”和“疯狂”,开始在纷繁的视觉冲击中寻找安宁与理智,普利兹克奖回归理性,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它持续给我们带来关于建筑本质的思考。
今年的普利兹克奖获奖者是你心中所选吗?
请留言告诉我们吧!
参考资料
普利兹克奖官网相关报道 https://www.pritzkerprize.com/cn
《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山本理显的地域社会圈主义》(《城市环境设计》杂志(UED)2014年05期,翻译:牛征,编辑:刘婷玉)
《山本理显:我的一点人生经验》(全球知识雷锋,整理自2019年10月16日山本理显于名古屋工业大学举行的公开讲座,整理:名古屋大学建筑学硕士王佳敏,校对:山本理显设计工场建筑师徐浩泽)


凤凰空间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公司,建筑、园林景观、室内、艺术设计图书出版机构;设计师品牌与服务。
47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好书推荐
《十年十筑》+《十年十划》


《十年十筑》精选天津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建筑分院十年来的十个建筑项目,包含天津图书馆等,并对每个建筑项目的设计历程进行详细解读。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传统风格的作品,如泰安道二号院办公楼、丽思·卡尔顿酒店(泰安道四号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市民族文化宫、黑牛城道五福里、天津市第四中学迁址扩建工程等;第二类是是创造新空间、描绘现代城市生活的作品,如天津图书馆、滨海图书馆、滨海科技馆、济宁市群众艺术馆等。
《十年十划》是从作者及其团队完成的百余个规划成果中精选的10 个代表作品,分为三类:公共建筑集群类,如天津滨海文化中心;住宅社区,如河西八大里;城市更新,如泰安道五大院。通过同类项目之间的相互比较,揭示该类项目在规划理论、技术方法上的异同,剖析项目背后顺应时代发展的演化历程,进而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归纳出合理适宜的技术路径和规划策略。
《安藤忠雄 与光影同在》


安藤忠雄认为,住宅是人们精神的居所,灵魂的依靠,住宅是建筑的原点,安藤忠雄建筑的精髓,都在他所设计的住宅里。《安藤忠雄 与光影同在》一书,精选了安藤忠雄的11个经典住宅项目,包括小筱宅、六甲集合住宅、高松住宅、曼哈顿顶层公寓、墨西哥海岸艺术家寓所、好莱坞山艺术住宅等项目,除了安藤忠雄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还能惊喜地“尝鲜”他新近的住宅项目。
书中近300张高清实景图,全景与细部交替呈现安藤忠雄的住宅建筑,还有详细的平面图、剖面图、透视图、轴测图,以及安藤忠雄亲手绘制的草图,多方位呈现设计细节。本书由安藤忠雄亲笔作序,建筑历史学家菲利普·朱迪狄欧撰文,全面呈现安藤忠雄的住宅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全集》


记录建筑女爵经典作品
一手资料无保留呈现
多语种全球同步面世
《贝聿铭建筑探索》


贝聿铭是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大气庄重、谦虚沉稳,又不乏灵动巧思,在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中融入了东方式的意境与诗韵。本书凝结了多位专家对贝聿铭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研究成果,全面收录了海内外有关贝聿铭的相关出版物资料,并加以梳理分析和评论,是一本学习、研究贝聿铭的大成之作。
《日本建筑大师图鉴》


通过细腻手绘插画,展现日本近现代建筑的百年发展历程,了解日本建筑大师职业生涯中的趣事。带领读者漫游日本,探秘一座座日本近现代建筑之美,体味设计中的巧思。
《世界建筑大师图鉴》


解读了从古埃及到当代在建筑史上颇负盛名的67建筑师,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生平经历、思想、代表建筑。按照时代划分,分为“古代至中世的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17世纪的建筑师”“18世纪至19世纪前半叶的建筑师”“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的建筑师”“20世纪的建筑师”“20 世纪—21 世纪的建筑师”等七个部分。


凤凰空间
凤〡凰〡空〡间
设计类出版机构
一直只做一件事
用轻松有趣的方式
让人人都能参与设计
觉得不错,您再分享
微博/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凤凰空间
进图书交流群 请私信回复“交流群”


Riken Yamamoto
78岁的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Riken Yamamoto) 被选为202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Yamamoto194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注重公共和私人领域之间的过渡、融合自然和建筑环境、平衡建筑的透明度与隐私性等。其设计项目遍布日本、中国、瑞士等地,类型涵盖住宅、公共空间、办公楼等。


普利兹克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又名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由杰伊·普利兹克(Jay A. Pritzker)和其妻子发起、凯悦基金会赞助的于1979年设立的建筑奖项。该奖项每年表彰一位或多位当代建筑师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是建筑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本文汇集了Riken Yamamoto的重要生平转折以及经典项目展示,让我们跟随获奖者的脚步,探索建筑的魅力!
Yamamoto
Biography


Yamamoto第一次接触建筑是在17岁那年,当时他参观了日本奈良的兴福寺,被寺中五重塔深深吸引,并察觉到自己对建筑的情感。1973年,其创立了工作室Riken Yamamoto & Field Shop,开启精彩的设计之旅。




25岁时,在1970年大阪国际博览会的背景下,初出茅庐的Yamamoto发现自己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研究生,他参观了这次博览会,并深受震撼。American Pavilion是一个缺乏象征意义的空旷建筑,馆内只有一块据称来自月球的石头。这种建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塑造了其早期对象征主义和表现形式的理解。


Yamamoto对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建筑景观进行了反思。他抓住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他职业生涯关键时期的国际旅行。1972年,他踏上了追溯地中海海岸线的变革之旅。他的足迹遍布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沉浸在丰富的文化和社会细微差别之中。






1977年,Yamamoto于日本长野打造的山川别墅,是他设计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座住宅被葱郁的树林包围,外观呈矩形,拥有宁静的氛围,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体现了他早期的设计理念,即每个住宅都与外部环境相连,强调所有空间都有可能为更广泛的社区做出贡献。


纵观Yamamoto的作品,不难发现其风格经历过明显转变——从乡土建筑特色演变成现代主义设计。Yamamoto40岁左右,在Louis Sullivan设计的标志性礼堂大楼Auditorium Building内,遇到了19世纪的奢华与当代奇观的完美结合,丰富了他对现代主义多面表现的理解,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之一。








这位日本建筑师还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他于1968年获得日本大学学士学位,随后于1971年获得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转入学术界后,他于2002年至2007年担任工学院大学建筑系教授。2018年至2022年,他担任名古屋艺术大学校长,2022年起作为客座教授在东京艺术大学任教。
Yamamoto
Classic Projects
* Yokosuka Museum of Art








Yokosuka Museum of Art是Yamamoto最著名的项目之一,其特色是蜿蜒曲折的入口路线,旨在引起人们对周围海湾和山脉形态的联想。博物馆被架设在玻璃衬里的餐厅和展览区之上,以确保参观者可以不受干扰地欣赏艺术。Yamamoto将这些原本各具特色的环境融为一体,使观者不仅对艺术品留下深刻印象,还被周围景色所感染。






* THE CIRCLE at Zürich Airport






瑞士的THE CIRCLE综合体位于高速公路和大型公园之间,其本身就是连接机场与城市的“阈”空间。这座建筑展示了建筑师对尺度的多样化把握,一侧立面宏大而统一,另一侧则呈现出自成一体的小城景象,让人联想到瑞士中世纪城镇的风貌,并融入了为现代及未来生活方式而发展的新技术。主通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德语中的“gasse”(意为“小巷”),引领人们前往会议中心、酒店、餐馆、健康中心、零售商铺及公共活动区域。玻璃幕墙和天花板力求最大限度的透明感,从而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在较高楼层,企业总部和办公区域的正面墙壁上,等距排列的细长混凝土柱营造出视觉的连续性。








* Jian Wai SOHO






Jian Wai SOHO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以东,包括九栋住宅楼和四幢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将工作空间与居住区域相结合。该综合体底部三层提供了177个商业空间,而上部楼层则为住宅。繁华的广场两侧遍布商店、餐厅、公共设施及一座下沉花园,吸引人们来体验这里的都市生活。此外,车流被巧妙引入地下,从而为行人提供了连续的安全步行场域。






* Tianjin Library






天津图书馆的入口大厅贯穿南北,为这座大型建筑提供了最大程度的通达。六百万册藏书被巧妙地嵌入纵横交错的梁壁之中,最长达30米,营造出书籍悬浮于空中的视觉效果。图书馆的五个主要楼层各设有一个夹层,使得建筑看起来有十个交错的层次。得益于设计的开放性,访客在任何一层都能一览周围景象。图书馆的外饰面采用石材和百叶,有效抵御黄沙侵袭的同时,又保持了立面的通透性。由此产生的柔和光线,为室内创造出温馨氛围。






* GAZEBO






Yamamoto为自己打造的住宅GAZEBO,拥有大片露台,旨在增强与周围的亲密互动。Yamamoto将主干道从4米大幅拓宽至26米,极大地改变了环境,以满足新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节奏的需要。此外,他还在建筑顶部设计了称为“阈”的半公共半私密空间,使得邻居们在各自的露台或屋顶上进行活动和休憩的同时,还能无缝交流。






-------Presented By-------
Producer:get设计
Writer&Design:Winnie
Copyright:Riken Yamamoto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我们。


行知合一的建筑师。
enjoy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想象力把人居环境变得更好。
非常强的感染力、表达能力与执行力。
我看到三联的文章评论他的建外soho: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20年前人们对于建外SOHU是批评多于欣赏,觉得它太工业化,没有建筑美学的呈现。当时一直在国贸上班,对比起来建外SOHU确实不怎么样。最近经常到通惠河对岸的庆丰公园散步,从河岸欣赏建外SOHO的轮廓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夜晚华灯初上之际。对比旁边的几个建筑群,建外SOHO还说的过去。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设计艺术 最新文章
有哪些对你很有冲击力的设计?
「英语流利说」的使用体验如何?
为什么设计院出的图纸一堆错误?
保时捷中国总裁首度回应「米时捷」:或许好
为什么很多JRPG游戏战斗中可操控角色一般是
设计师都觉得宋体很难看吗?
有哪些看着像 PS 过的照片,实际却没有?
为什么galgame普遍使用自研引擎而不是unity
“角色也有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
写代码用哪种字体看起来最舒适?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7 15:22:48  更:2024-03-07 15:27:22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