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设计艺术 -> 2024建筑设计还有前途吗? -> 正文阅读

[设计艺术]2024建筑设计还有前途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024建筑设计还有前途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院实习
建筑设计院
2024建筑设计还有前途吗?


大家好,我是老朱,又到了一年一度展望市场前景的时候了,龙腾云海送吉祥,福满人间万事昌,冬天会过去,咱们终会相聚在春天里!
本文约9300字,需阅读24分钟。01
对2023年的回顾
2023年的下行有目共睹,是否2024年会触底反弹,目前还不明朗。各大设计公司普遍的情况是一年下来一个大项目没有,新增合同寥寥无几,24年开年只能靠吃收尾项目再干一年,要是今年再没有新项目,明年就只能散伙了。
2023年初各大民营企业率先裁员,比例达到50%-60%,然后2023下半年各大外资企业启动降薪裁员以及做三休二计划,比例从10-40%不等。2024年初我估计要轮到头部国企大院裁员降薪了,明星事务所目前看下来还尚能维持现状甚至有一定的业务增长,独立事务所维持在个位数的员工人数半死不活。


△ 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中国北京 / MAD02
对2024年的展望
现在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是,2024年还能不能再差下去?
民营的情况来看裁员的差是没法再差了,但停工停产和关门的企业数量可能会继续上升。从企业自救角度来看,能做的都做了,该裁员的也都裁了,该降薪的也都降了,企业成本得到了控制,能留下来的短期内也不会离职,团队结构是稳定的。从市场上整体设计企业数量来看,2023年还有一批靠2022年之前老项目吃老本的企业,2024年这批企业老本吃完没有新项目了还是会关门,但总体来说整个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玩家就那些了。项目总要有人去做,也总有需要民营公司去做的项目,市场上设计企业数量减少后,大家能分到的肉稍微多一些,高低比2023年得好点。
外资的情况来看,还会更差,总部不想继续投入在中国市场发展全面撤离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关门的外资企业数量会增加。不适应中国市场打法的外资公司基本都要走。在头部的外资企业,比如SOM,KPF,福斯特这些影响不会太大,本身他们在国内的人数就不算太多,可能就是保持一个人只出不进的状态。目前在国内人数比较多的外资公司会继续受到影响,因为他们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降低没有利润板块的人员支出成本。
国企的情况要看每个部门自身的情况了,营收好的部门24年应该会更好,营收差的部门会更差,马太效应。23年来看头部国企最后营收很多部门还是完成了,我在上海头部国企大院的同学23年年终奖和2022年发的也差不多,反正就是行情不好的年终奖,不富裕是肯定的。
明星和独立事务所会两极分化,受到市场追捧的事务所会进一步扩大规模,商务团队和设计团队的规模都会扩大,是为数不多的好去处。回款艰难的事务所只能进一步压缩团队规模,老板一人承担起商务、概念设计、建模等工作,最后变成实习生+临时工的模式,有活儿就攒个局,没活儿就自个儿一个人,反正设计费够自己养活自己也行了。
2024年最重要的是现金,回款速度是重中之重。去年很多公司熬不下去被迫关门很大程度上是账期太长造成的,而账期太长究其根本就是客户不急,他不急他就不急着付钱给你。所以2024年选择客户的时候尽量去找有快速设计需求的客户,落地急迫的项目,他落地急迫付款就快。比如餐饮零售旗舰店,旧改项目等等。
本次展望分为外资公司,民营公司,明星&独立事务所,国有设计院四个板块。
1.外资公司展望
2024年对外资企业来说,生存下来是第一要务,降本增效是主旋律,合理收缩/业务线调整是必然的选择。现金流是关键,看上去好的项目,收不到钱/账期很长的不要参与。商务合作的思路要打开,不要局限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行业上下游合作,要尝试多和不同领域的合作方合作项目。最重要的是守住底线,来日方长,不要饮鸩止渴。
投标2024年依然是外资的业务大头,占到60%以上,毕竟外资事务所做的基本上都是政府重大项目,都要投标。对于政府重大项目,目前基本就是一种模式:大院+大所(外所)+大师=三大。
投标项目许多,靠谱项目很少。
这导致外资事务所在前期工作/投标甄选的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标就不要去卷了,有些把握的才去,不盲目消耗人力资源。抓住自己的核心客户,抱紧大腿。业内的横向交流也很重要,某些天坑项目需要互通有无。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对商务人员、设计人员的要求都非常高,差一点都不行,包括运气、平台。有品牌好的平台+能力强核心团队(商务+设计)的稳定组合,能够活到2025年的概率大一些。现在好项目基本都是大平台之间的PK,具体PK的就是看具体团队了。
对于外资事务所来说,2024年还是得靠合同金额大的建筑项目为主要收入来源,局部领域还有机会,跟紧国家战略(芯片类,高科技类的实验室、高科技园区工厂),城市更新课题也可以跟一下,其他类型项目基本上就是盘整和收尾。


△ 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 ?AST Studio / HPP
2.民营公司展望
对做住宅项目为主的民营企业来说,触底反弹的预期至少调到今年年中以后会靠谱一点。从宏观上来看,市场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起色,低潮期不会那么短结束,对经营个体来说,项目会更向头部的设计公司集中。基本逻辑很简单,房地产是依托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出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只要经济好剩余价值有就必然会涨,反之像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老百姓钱袋子里都没余粮了,那房产必然跌。宏观大趋势不好,房子卖不动,开发商没钱赚,做开发商生意的建筑设计公司自然也没钱赚。
住宅开发商放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民营和国有开发商还能活下来一批,但不是以前的放量增长模式了,以后商品住宅的模式是给快餐的时间做法餐的质量,至少得是个小灶的质量,纯快餐生存面越来越小了。保障性政策性住宅会逐步占到一个大多数。
从挑选客户角度来说,央企开发商基本还是稳的,地方平台型国企不具备商业能力的多数会找合作和代建,利润来自土地便宜或资金便宜,民营只有个别头部或在某些地区或者领域不可替代的小而美开发商能活下来。地方平台、中不溜秋的民营开发商都要慎重看待,虽然不容易爆雷,但是付款周期无限拖长也是家常便饭。
现在的市场情况不是你用足够长的时间做出来好的地产项目就能卖高溢价了,而是做出了好的地产项目你才有生存基本的利润。快餐时间这点不会变,因为银行们没有延长收开发商利息的时间。
这个行业大趋势不去掉一半的产能是没法在新常态下回到之前的人均产值的,没有人均产值大家就都过不好。有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大家往往都忽略了,一个优秀的房地产公司,他不会让他的下游产业链的平均利润率超过他的,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明里暗里都会这样。也就是你做有利润的客户,你才会有利润,除非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事实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死的更快。头部的民营设计公司都已经裁员了50%以上,还有些小的没啥竞争力纯粹靠回扣拿项目的民营公司还在挣扎,深圳已经出现了免费送方案抢活儿图个名打开市场的情况了,2024年这段时间是会比较黑暗的。去产能不仅仅是指去掉人数,50%以上的建筑设计公司主体也会关门被去掉。
在方案设计这块,可以考虑收并一些小团队作战,小团队不等于没有竞争力,反而一些大厂里吃快餐太多的方案团队没有竞争力。小团队属于游牧打法,归根结底团队领袖能力够才可能打得到东西,如果设计能力不强纯粹是靠公关,路子也会很快变窄。小团队要尽量找到挂靠的大平台,未来几年出路还能有一些,找不到的话未来出路会变小。
施工图设计这块,未来大概率是大厂话事,中小规模团队除非在某些特殊领域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否则干不过大厂,因为施工图很快就是数字化革命了(AI),大厂都在主动砸自己饭碗,小团队更保不住。大型民营企业革施工图的命的步伐会比国有大院更快,因为他更接近生死线,被迫革命。地库施工图设计的ai程度已经很高了,地上建筑施工图设计还在辅助效率的层面,但在2-3年内必然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建筑施工图的ai设计就像自动驾驶一样,不是说一上来就一定要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先辅助驾驶,然后一级级往上提,但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不要抱有幻想。大厂可以去找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发,比如浙大和清华的重点实验室。中小团队这点是没有资源的,只能等成熟产品出来以后去应用,那你天然就要被吃掉一部分利润了。
在市场上出现成熟的AI施工图设计产品后,施工图建筑师的数量需求会逐渐缩减,就像蒸汽机、发电机的发明会解放生产力,也会淘汰掉大量旧生产线上的工人。但施工图设计师的需求始终会存在。没了马车司机还有火车司机,自动列车也还需要调度员和运维,还要有现场解决问题的工程师,岗位会变化会提升要求会精简,不会彻底消失。


△ 重庆万象城二期室内 / 深圳天华设计
对做公建项目的民营企业来说,比做住宅的同行会好过一点,有充分准备的团队和个人,今年是有机会的甚至是有转机的一年。
宏观层面几个大方向可以关注:
低碳园区,海绵城市相关规划与建筑;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文旅休闲娱乐继续深耕;医学大健康养老持续推进;校园与社区的商业潜力再挖掘和创新。
甲方客户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他们更加期待:
拥有全专业的服务团队(很多甲方不想管团队+收缩团队规模);方案到落地的全过程服务(策划到驻场到交钥匙);设计服务团队自带一定的流量和资源(设计公司品牌营销需要下功夫,除了公众号、行业传统项目发布渠道等,制作短视频发布到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流量领域都是需要布局经营的方向)。
对要活下去的民营公建设计企业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成本控制下的多专业整合积极、随时响应的服务意识有特别优势领域(专精深耕某一细分领域)建立强大的资源关系背景


△ 上海临港新片区04、05街坊06-03小学项目 / 经纬设计
3.明星&独立事务所展望
对中小型的明星&独立事务所来说,精品化、内容化、场景化项目需求持续向好,酒店文旅相关业态项目在增长,并非纯酒店业态的项目,而是豪宅和会所的融合,美术馆和豪宅的融合,美术馆和餐饮的融合,类似于这种的复合业态项目需求在增长。
归结到底还是城市的精英中产群体生活需求在增长,这个群体不需要窝在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喝威士忌抽雪茄,他们更向往去到一个不一样的地方,能体验当代艺术、提升生活品质。而服务他们的品牌商则为了吸引这些客群而花钱去做迎合他们需求的设计场景。比如精品酒庄类的项目,就需要结合体验、内容、艺术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去做设计。
明星事务所要做好口碑,必须得有全链条搞定项目的能力,包括政府的主要领导汇报都得能够事务所老板去汇报搞定,主打一个保姆式陪伴,从方案概念到施工落地都得管好,这样项目的完成度才能达到要求,不管全都玩砸,就没有下一单了。


△ 北京U2美术馆 ?CreatAR / BUZZ庄子玉工作室
对于中大型的明星&独立事务所来说,本身已经处在行业的中上游,温饱不成问题,需要展望的是下一个十年的增长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挑战或者说新的增长点应该是在AI方向。比如SORA的发布,基于语言信息生成视频,必将对整个视频制作相关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建筑设计领域,AI生成效果图,AI生成方案图已经在初步应用阶段(虽然目前只有图片效果且雷同化严重)。事务所老板应该要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突破专业领域人才的工作界限,完成过去认为需要专业人才自身的“知识”和“智力”才可能完成的工作。
人工智能打开了应用层面超乎寻常的新的可能性,现在AI平台搭建可以加入使用者自己的倾向性信息,让AI按一定方向继续学习演变,这意味着建筑事务所可以介入它的学习,塑造拥有自己事务所风格的AI设计师,这也是这次AI最重要的突破,人人可以训练它。从大了说,摆在建筑师面前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项目好坏多少,而是在新的挑战下,建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边疆可以去开拓。当智能科学影响到建筑的根本方向和发展时,建筑的设计过程能否更“智能”;是否有超出建筑传统内容的加入在建筑设计中;能否有跨领域的自然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更广泛的人文思想的建筑思考实践这些都值得去思考。从小了说,现在谁能越快掌握训练AI做设计的方法,谁就掌握了资源,这又可变成市场经济收益。当然也有经济投入和回报是否短期可行,大型事务所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去找有实力的国内计算机研发实验室做研发,短期可能回报小,但长期看这是迟早的事情,毕竟谁都想一秒出300个方案,3天做完10个投标项目。


△ 杭州西投凤凰谷文创总部园区方案 / line+
4.国有设计院展望
对国有设计院来说,2024年会很关键。
一个是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下半场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年,2024年搞好了留点提前量,2025年目标收尾轻松一些。
二是国企,特别是头部的大型国企设计院,基本上在2023年已经向整个行业证明了谁才是接下去十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话事人代表。那把握掌控整个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兴衰的这数家国有大院,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国企地位作用,扛起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把握行业特征和提升各自国企大院的优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看了下头部几家大院的年度总结大会,总结了一些点供大家参考:
华东院的发展定位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他们在积极布局和拓展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两个新赛道。他们2024年的发展策略是:一、市场经营奋力前行,业务开拓稳中求进;二、创新赋能全面推进,技术引领驱动发展;三、战略实施再次出发,发展模式改革优化;四、风险防控多措并举,降本增效筑牢基底;五、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同济院2024年的工作部署有两块:一是拓展各种业务,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展业务渠道,守好质量底线。二是全力推进产教融合,重视设计原创能力,优化区域经营管理策略,全力配合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布局数字AI领域,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院,2023年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工作,为上市做好了准备。他们24年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确保企业合规,顺利上市。所以他们的方针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全力推进经营增长、数字赋能、科技创新、企业合规,完成上市前最坚实的基础工作。
中国院,2023年实现了新签合同额与实际到账收入同比双增长。加之还有李兴钢大师当选工程院院士,中国院已经有了四位院士。他们2024年的计划是: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总体看下来,这几点是这几家头部大院2024年共通的方针:1.要积极拓展业务,不局限在传统业务上 2.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3.布局AI和新兴科技领域 4. 保证设计质量。


△ 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项目,河北省高碑店市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03个人发展
我对各位还坚持在建筑设计行业拼搏的朋友想说的一句话就是:2024,尽人事听天命,追回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目前招聘职位需求还是不明朗,产能依旧过剩,纯纯的买方市场。想换工作的,抓住过完年到3月中这一个月的时间,赶紧谋划谋划。这段时间是各大单位招兵买马人员流动最高的时候,缺人招人就在这个月了,到4月往后职缺差不多补满了,没有签约的新项目进来,基本上就是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份的冷淡招聘市场情况。
对于0-1年的建筑师,特别是应届毕业想从事本行业的建筑师,找不到正式工作的,有实习就先去,当然要去的单位设计质量必须好,这行以后设计能力是基本线了,你作品集必须拿得出手,才能找得到好公司要你。所以在一开始你就必须得去设计好的事务所攒你的作品集,不管是家里托关系也好,有背景也好,有啥手段都用,就是一个目标,要进设计能力强的事务所,知名与否无所谓,是商业事务所,或者是独立事务所也没关系,项目体量大或者小也没关系,主要是这公司一得有落地项目,二他们的作品能给你带来美的感觉。薪水过得去就行,要落户上海的,家里肯定得给点支持,不然应届海归落户成本很多上海设计企业也吃不消的。
对于工作1年以上仍然愿意继续在这行干下去的,年龄35岁以下的建筑师们,我给以下几点建议,围绕这些点去花时间修炼是比较划算的:
有绝活 or 有创造力(绝活就是大招,你会别人不会的,主打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极,比如你飞无人机特别6,你滑雪教练级水准,能结交富婆富哥给公司带项目,你会midjourney和stabledifution出方案等等;创造力这块讲究天赋,毕竟审美这个真的看个人造化,纯祖师爷赏饭吃,想练也不一定练得出来,很可能越练越丑,只能说要是你知道自己创造力不行,就别老往方案那块去走,可以另辟蹊径往扩初施工图执行建筑师方向去钻研)。多项技能综合能力强(会犀牛revit是基础要求,会lumion、enscape、D5出效果图是进阶,会midjourney和stabledifution出AI方案是高阶,最好还会平面设计,标识设计,再会个AfterEffects和剪拍短视频啥的。)个人品牌和营销能力(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微博、B站、公众号多少粉丝,会不会直播带货,有没有脱口秀能力)
D. 有团队领导力(安抚下属、激励画饼、有担当、不坑人、年底向领导争取部门权益等等)
E. 能坚持理想(这点挺重要的,修炼心智的过程,主要是看在设计中是否能够满足你个人的价值需求,如果目前的设计不能满足你的价值需求,尽早换其他单位或者设计领域)
F. 经验积累与资源人脉关系储备(经验积累分几方面,也看各人不同情况,方案能力强的,多积累投标经验和领导汇报经验,多积累管理几个人的方案团队成功赢下投标的经验,多积累高端业主人脉和高级别政府领导汇报的经验,不是你主汇报也没关系,但越高层级的领导汇报场合越要去学习观察领导的逻辑思维。方案能力不强的,多积累中后期项目经验,项目管理经验,驻场建筑师经验,把平时去工地解决项目问题的照片文字都整理好,应聘中后期职位的时候拿出来给公司一看一说,基本上业务能力这块就没啥问题了。不想做设计但仍然想在建筑设计行业干的,注意积累商务人脉,公司运营经验,根据设计团队档期设计擅长点安排项目的经验和甲方对接经验,之后往运营总监、商务总监或者项目管理总监方向发展。)
年龄35岁以上的建筑师们,目前的市场情况对你们非常不友好,招聘需求少之又少,裁员名单上基本上都是你们的身影,跳槽一有不慎就会待业大半年,所以跳槽要慎之又慎,除非对方公司你背调下来非常靠谱,给的工资也比现在高30-50%,不然真的不如原单位先待着。被裁员待业的朋友,我只能建议大家不要在一个城市吊住,多看看其他城市的机会,或者往代建、工程咨询管理公司,设计相关的产业领域去转试试,比如室内设计、婚庆设计、会展event设计等等。如果实在没有太好转的方向,别炒股,别创业雇人开公司是底线。能自己一个人单干,一台电脑靠时间换空间那可以,每个月噼里啪啦大几万下去雇人开公司千万不要去弄。宁可平时接点小活儿,出去跑跑快递外卖也好过投钱炒股雇人。


△ 张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2b-6项目,上海 / Chapmantaylor
?04结语
最近也正好涉及了欧美地区建筑事务所的招聘,在和欧美地区事务所接触当中,我发现他们招聘人最看重的一点是:在和客户沟通中是否能够坚持公司团队的设计理念。这和国内大部分情况下得灵活机动满足客户要求才能赚到钱的方式可谓是背道而驰。在欧美,如果你想要高薪,往往会选择google,facebook,apple等高科技公司,或者量化交易、投行私募等作为首选。而只有真正热爱建筑设计并且认同建筑设计是一种有能力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法的人,才会选择建筑设计公司,因为在欧美,这是一个十分辛苦但平均薪酬并不高的行业。
现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也逐渐变成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十分辛苦但平均薪酬不高的行业。所以在这种转变之下,想赚大钱快钱的势必不会再选择建筑设计专业,就业都不好保证的,别提赚钱了。最后能留下的,下一个10年留下来的和新入场的建筑师们,基本上都是不焦虑在赚快钱大钱的,喜欢建筑设计的,有点理想的朋友。
现在的建筑设计行业寒冬,说穿了就是零和博弈,意思就是你拿了这个客户的项目,那另外一家建筑公司就没肉吃了。所以在有限的客户数量的情况下,势必导致建筑设计公司提供的设计水平必须越来越高,成本还要越来越低,你才能拿到项目,才能活下去。
从好的方面去看,这也是整个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创意密集型行业的契机。因为客户手里的银子不够了,没法乱花,设计公司为了拿到项目,他们会更加提高设计美感和原创性,粗制滥造“微创新”的设计很难拿下项目,长期来看这是利好整个行业的。而当客户体验过好设计,用好设计提高了自己项目的营收,他们就很难再回到低一层的设计上了,对于原创设计和精品设计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所谓开了眼界就很难回去了。在这个情况下,就算之后行情回暖反弹,对设计师的要求也不会回到原来只要能快速SU出图就行了,对设计师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会犀牛revit是基础要求,会lumion、enscape、D5出效果图是进阶,会midjourney和stabledifution出AI方案是高阶。
在现在整个行业需求收缩的情况下,快速复制变现的需求会越来越少,对原创设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但整体的设计费都在降低,所以整个行业公司对人才招聘的策略也都在调整,精简。以前是招10个50分的,只要手快就行。现在是招一个85分有创意设计能力手还快的,价格还得控制住,招不到宁可就不招。
这两年不时在各大建筑师群传播的消息都脱不开行业负面,也让很多人感觉这个行业完了,没救了,赶紧毁灭或者赶紧转行吧。但对大部分人而言,转行无非就是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非行业问题。现在这个阶段,只有理性思考,当机立断的求职者和企业主才能活下去。
企业该裁员赔偿的赔,抠抠索索让人自己辞职搞仲裁对企业自身损失其实更大。市场发展规律就是强者恒强,弱的,不守规矩的淘汰。各个大学减招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减少市场的供应,行业流出的想转行的,自媒体也好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也好,做好引导去向。建筑师本身都是精英教育出来的,就业面不应该这么窄,做得好建筑设计,做其他设计也是能做好的,比如婚庆场景设计,电影场景设计,虚拟场景设计等等。同时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要降预期,不要和前十年的收入去对比了,没有意义,朱荣斌前段时间去乙方说我现在赚两百万,已经很多了,还被很多当年赚一千万的同行耻笑,这就是搞不清状况了。
和前几年互联网烧钱模式不同,建筑设计行业是强绑定于既有需求上,强绑定于社会经济剩余价值,做设计不依赖热钱,打不了烧钱仗的同时反而让大家尽早开始搞清楚怎么有合理利润活下去,正常时期一个10%净利润的建筑设计公司现在可能在5%以内,无限接近银行利率,一个本来就在5%以内的建筑设计公司这几年恐怕就要死。
认识的一些建筑设计公司老板,原来都是几十一百人左右的团队,现在把团队收到十几个人做做后期设计,然后背上背包出去讨钱和打官司,这将是这几年的新常态。
不要站在半山腰非得回忆站在之前山顶时候的风景,想想怎么爬面前那座山更有意义,之前站在过山顶的和没上过山顶的设计师,都要接受这一点。
没有,如果还没跑路或者还没进入这个行业,赶紧看其他的行业。不要在建筑设计这一领域有太多想法了。当然,建筑、市政、路桥类型的设计院也都不要有太多想法,,铁路和电力我感觉还能混个三年,还有极少数的宝藏设计院(有亲爹、人数少、不跨行)能稳定创收,这个行业也大抵如此了。00后最好就不要来入坑了。
说说我的个人经历:人数千人的综合甲级路桥设计院工作11年,历任画图匠5年、设计项目经理3年、所里的市场开发主任3年。也算是技术、管理、市场都干过。除了财务法务我不太懂,设计院所有的岗位我基本上都能胜任,也比较有话语权和想法。
但是我已经离开设计行业半年了。为啥要离开,我决定系统性的说一说我认为的三点原因:
1.江湖地位
我遥想11年前我刚入职设计院的时候,我们公司作为央企全资子公司的综合甲级设计院,江湖上还有有一定地位的,我入职之前,听说的都是分包老板开着宝马路虎在我们公司门口,等着我们修改图纸,然后拿上图纸就去旁边文印店扫描了发给现场施工员,一刻都等不得。然后业主修改现场图纸,也要看我们的设计人员有没有时间,甚至心情好不好。
这还不算什么,听我的师傅说,他04、05在现场踏勘高速现场,都是县长陪同招待,县长不来,起码会来一个分管交通的副县长,全程招待我们。这个县踏勘完,去到下一个县的时候,都是警车开道护送,威风异常。
而当我入职的头一年,却看到我们项目团队的项目经理,被一个县级市的城投公司的副总随意训斥。当时感觉到不对劲,但是我还是太年轻了,二十郎当岁,没有立刻醒悟过来,其实当时的市场地位正在逐渐发生转变,卖方市场渐渐的变成了买方市场。
直到我做市场开发主任那两年,这个行业已经彻底的变成买方市场,卖方毫无话语权,管你是什么综合甲,央企,现在大爷们有钱,都得听大爷们的。以前我们董事长出去,还能拜访到一些交通厅的厅长,地级市的副市长,或者县级市的市长。现在董事长出去,能见到县里的交通局局长都算人家给面子。
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2.技术已死
我刚入职的时候,设计院还是一门吃技术的行业,存在越老越吃香的“鬼话”。当然我不否认基建发展几十年,有一波人吃到了红利,但我看到的更多是80后90后没有吃到福利。
我下定离职决心的原因,也是因为无意间回到了最初的设计所,看到了一个老同事吴工,我刚入职的时候,吴工跟2023年的我一般大,刚刚工作十年评了高工,一直在画桥梁图。现在11年过去了,我也跟他当时一般大了,他还是在蒙头垢面的在画桥梁图,我跟他打了个招呼,他还是像十年前那样笑笑回应,比十年前多了一丝沧桑和疲惫,其他的职位、工作、甚至衣服几乎没啥改变。
我看到他,就看到了11年后的自己,所以下定决心跑路。
其实这十年来吴工考了几个证书,还是很用功的,但是设计行业下行,公司的证书补贴已经全部叫停了,待遇基本打六折。吴工也是响当当的名牌985毕业的,家里背着房贷,有老人要赡养,有小孩要照顾,但是基建下滑的浪潮来的时候,也只能无奈的接受,毫无办法。
吴工是个纯粹搞技术的人,曾几何时,吴工曾跟我讲过,规范这个东西看似是个很高大上的东西,但其实就跟八股文一样,限制了设计师的发挥,把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扼杀在了规范数据里,你不是搞桥梁设计的,但是我教你一下,你一个月内也能学会常规桥梁的设计。
虽然我到离职也没有学会画桥梁图,但是搞技术的在设计院里不吃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就跟买方和卖方的市场转变一样,在设计院,搞技术的跟搞管理的身份也发生转变。我在大学实习的时候,可是见着过设计院的老工程师,拍着桌子大骂领导是外行的。现在的画图匠们哪有这个底气?
当然这也正常,现在设计院不差搞技术的,而是差能接活儿的人,我干过两年市场后,心态也有所转变,不大尊重做技术的同事了,因为好多工作都能外包出去,外包的价格低,服务好,协调成本更低。我一个三十出头的人尚且有如此想法,那些在设计院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们当了管理者,当然更加明白这一点。
尤其综合甲级的设计院,根本不缺考证的卷神,我们公司每年注册岩土和注册结构都是5个5个的过,尤其这几年活儿少,大家看书时间更多了,疫情这几年恨不得每年新增10个。一级建造师就更不谈了,每年都能过三十个。
2023年,大型设计院在降低维护资质的成本(减少或砍去证书补贴),小型设计院直接砍掉不需要的设计资质(接不到活儿),所以考证的性价比也在下跌。一个人考证能提高证书补贴,一群人考证只会取消证书补贴。
技术已死,莫过如此。
3.分配不透明
虽然知乎上很多人说过分配问题,但是我还是想提出一些我自己的观点。
很多年来,我感觉到很奇怪:为什么设计行业的分配制度三十多年都没改变。现在这个年代,我在其他行业都少看到这样的分配制度,不管是互联网还是金融,甚至我楼下小区的物业也看不到这样的分配制度:每个月发很少的底薪,年底发一半的工资,而且还要看回款情况,不保证能发到位。
当然可能20年前这样分配有理由,毕竟当时设计行业是吃香的行业,每个月不好发太多,怕跟“中金事件”一样,被大众关注到不太好,只好年底一波分红,让大家过年高兴高兴。
但是这都什么时代了,设计院还在每个月发3500的生活费,年底发奖金。最可恶的是,分配权还不在董事长的手里,绝大部分人的奖金的分配权在什么所长,部门主任的手里。
平心而论,大部分所长和什么部门主任,也都是靠董事长的欣赏而提拔上去的,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很少。为啥我说他们没能力,因为我站在做市场的角度上来讲,他们绝大多数人压根儿接不到活儿(能接到活儿也是因为当了领导后,能够资源置换),接不到活儿也就意味着养不了所里的几十个人,养不了所里的人,那他们凭啥掌握分配权。比如我之前那个所,大部分活儿都是院里的关系拿下来的,我们所一年7000万的合同额的指标,我们所长撑死能跑了500万的活儿(这还是当所长后,当所长之前年年零蛋),其他的基本我们在跑,还有院里专职跑市场的人拿下的。
试问:你如果无法接活儿,技术上也没啥优势(因为设计院的技术已死),也没有超高的管理水平(央国企根本不需要管理艺术,官大一级就压死人。)你凭啥分配这么多员工的工资?而且这种分配还是极端的不透明。大多数画图匠抱怨的也不是钱少,钱少的行业多的去了。而是抱怨分配不公罢了,毕竟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然最近发了不少文章,也有人评论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提出问题,不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我看了一下这类人,大部分是跟着领导吃了红利了,或者靠着点小资源,接了点设计活儿当老板的。
那我现在就提出解决方案,第二点技术已死我无法解决,那个要通过行业层面解决;
第一点和第三点都很好解决,我给出两条方案:
1.所有设计院联合起来,面对业主,不给预付款不交图纸。
2.所有设计狗不再接受基本工资+奖金这种模式。要求抬高基本工资到税后8000,年终奖随意。
说得容易,其实第一条就无法解决:因为我做市场开发的我知道,在拿到项目之前,项目的资金分配就已经定好去向了,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这种市场环境,你还敢对业主说不交图纸吗?
第二条就更不好解决了,假设现在画图匠有100万人。,只要有一个人自掘坟墓,说8000一个月的工资,我7000就能干,整个画图匠联盟就会瞬间瓦解。即便所有画图匠们,真的破天荒都联合起来说8000一个月,不给我就不上班。
我要是既得利益者,我也很容易攻破你们的联盟,我安插一个下属,6000一个月的人进画图匠联盟,然后跟他签订合同,画图匠们也会出现叛徒,立马卷到5000一个月。
综上所述,现阶段这个难题无解!
最后陈述
其实转行了6个月,还是很滋润的,虽然也是做市场。但是不用加班了,不用背指标了,目前是个冷门建材行业,没有央国企在里面卷,所以利润有保证,发钱也很痛快。
当然敢于跳槽,也是因为四年前行有余力,带领几个画图匠开了个咨询公司,类似于设计院的业务模式,也早就走上正路了,不需要我管,以央企高标准招的画图匠们的素质,能轻松应付业主的一切要求。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在管理我的咨询公司,事实证明只要肯分钱(给员工),服务到位,能帮业主解决麻烦。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也一样能运作好设计院。
下一阶段目标是在现在的行业再孵化一家公司,也欢迎一切画图匠们(杠精和既得利益者除外)跟我交流,而且全部免费。今天很意外,有人要付费咨询我,我很感动,但是完全不需要,我希望我的力量能一点一点的纠正走偏的行业,也能帮助到大家。


4年前就劝我的几个注册一级建筑师,还有注册岩土的同事,把证挂出去,不挂章,然后再打一份工,能拿两份收入。有的人照办了,当时注册岩土一年还能挂12万。三年来他们收入不菲,虽然23年他们都拿不到这么高的挂证费了,但是最近都很感谢我。既躺赚了36万,还有人交社保,自己还能跨行干点事情,现在风险很低。
而当初没听我的话,现在感觉情况不对,还想挂证的同事,再去市场上一打听,大城市的注册岩土只能挂到7万了,还要带章。注册一级建筑师连9万一年都挂不到了(四年前是15万打底,当然每个城市情况不一样)。他们现在很被动:挂了有点小亏,还有风险;不挂这个证就砸手上,白考了,都很纠结。
所以我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最后在2024年的大年初一,我祝大家新年愉快,在新的一年能找到好的工作,赚到大钱。也能阖家欢乐,美满幸福。
2024没前途,2025没前途……2094都没前途,因为你的前途(设计项目:酒店,写字楼,高层,超高层,体育馆、体育场,医院,图书馆,住宅……)早都被你的师哥,师姐,师叔,师婶,师大爷,师大娘,师爷爷,师奶奶们干完了,是不是感到很绝望,但这确是客观现实!为什么2094以后又有前途呢,因为建筑寿命70年,那时候又要拆了重建了(但愿那时候政府、开发商还有钱盖新的)。不过,那时候,你也90多了,也早没前途几十年了。


纯粹的建筑设计还会有么?
2024开年,上班第一天,唯一忙碌的只有一件事:搞考勤。公司突然开始抓考勤制度了,好像一下子在很多文章里看到的东西印证到了现实:“一个公司倒闭前的征兆之一,开始抓考勤。”绝了。本来就没有加班补贴,也没有晚上加班打车报销,那么迟到扣钱肯定也不能那么认真对吧?工时达到也就够意思了吧。鸡飞狗跳的一下午,回忆出了每一次的外出是开什么会,是哪个项目去现场,哪一天是迟到,还有哪一天就是真的忘打卡了。终于是下班了。
其实现在建筑设计行业这个行情,大多公司本就是苟延残喘了,抓抓考勤也是老板最后的倔强,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开年第一天搞这个事情着实让人情绪低落。回家的地铁上想了一路,也想不出个头绪,人好像可以鸡飞狗跳的过日子,可以大起大落的过日子,可以稳中向好的过日子,就是很难过稳定的走下坡路的日子,好像青蛙在温水锅里,总想着万一没点火呢,又总是知道好像大概率是要死的。情绪上是种折磨,白头发估计今天又要多两根。
24年了,一不小心就在建筑行业工作十年了,好像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操蛋人生到底要怎么过,也就这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了。从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三千五的工资,到现在不只翻了十倍了,我对自己的定位从来都是一个设计师,一个小建筑师,一个主创,一个项目负责人。心里觉得该我做到的,都认真做好。包括但不限于:熟练的使用CAD,整理好图层,没有乱七八糟的小数,甚至连里面线的颜色也要好看一点。SU用的就像做手工,能表达想法,能做草模、能做渲染。学习,学无止境么。当然还有犀牛,参数化,算日照,做分析图,做文本,写文章。项目里需要的,方案设计师需要控制的全部流程,都去学习,了解,精益求精。每一次投标都加班熬夜毫无怨言,只想做出真的对得起自己的设计,交出满意的答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这些事情就该是我工作的全部,拼命的努力只为了能更靠近自己仰望的大师们,能做出优秀的建筑,能真真正正的用自己的人生为世界创造一点价值。但是这么多年,一步一步往上走来,看到的,听到的越来越多,心里其实越来越矛盾了。停在现在这个位置很多年了,大概这五六年其实我没有往前再迈过一步,可能是能力到头上不去了,但我觉得其实更多是认知矛盾了,不想上去了。
当年学建筑的时候,并没有很了解这个行业,只知道这个专业需要美术加试,是个技术工种,只要能力强就可以干好,这对于我这种爷爷辈儿都不认识字的“老百姓”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咱可以靠能力。这也是当时选这个行业的原因,一个是想过简简单单的日子,二是最好还能是凭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工作十年了,待遇和位置都到了一个小小的堡坎之后,就算我再不愿意睁开眼睛,也还是不可避免的看到后面,更高位置的人和事。这个行业最绝望而正确的一句话就是“设计能力是最不重要的。”
人都是想向上走的,当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想着要努力把设计做好!当我能做好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之后,我想着要能干更重要的部分!当我能控制总图,沟通各专业,从头到尾的各环节都能做之后,我想着要能带个小团队!等我能带着自己的小团队做好项目,沟通好甲方,完完整整的自己做项目之后。我想,好,那接下来我要再往哪努力呢?问题来了,接下来的技能是需要能拉项目了。 一个理工科的人,一个一直以来以为自己要么跟艺术沾点边、要么就是和技术工人沾点亲的人,突然需要喝酒吃饭跑关系了?害,而且稍微参合进去一点,都不用多,只要窥见一点点,你就会发现这个关系就像血统,有没有大概率看投胎。可能稍微夸张了一点,不过稍微大点的项目,想拿到先要有关系,这不是啥新闻了,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哈哈,有点不敢回想自己曾经很多披星戴月热情满满的投标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陪跑(苦笑))。而这个关系是怎么来的呢?各位,如果是良性竞争,那么至少酒桌上各位大佬讨论的也应该是“XX的设计更利国利民...XX的设计风格很明显,能为这块带来什么价值...XX的设计是不是不太行?”,而不是“XX之前做了三块地了,这次要给XX了,平衡一下么/ 内定的就是你们几个,你们商量一下这次谁做/ XX公司一直都是给10个点,你们才5个点,这样上面不愿意帮你们说话的”对吧?还是说我的价值观其实是错的,我活在楚门的世界里。从好多年前看到甲方往送给局长的礼物里塞满MONEY,购物卡塞进消防大队长的裤兜里,到幕墙、材料公司十几万几十万的返点,再到各个区域总们,科长总经理们的饭局,进门先没收手机的会所里的姑娘们。干这行这些年,竟然涨了好多莫名其妙的见识,害。这种关系,咱普通人,怎么跑?当然也有一些金钱交易,这竟然是最简单干净的一种了好像。可要做这些,第一步先要扔掉自己的某些部分,麻木了才能做到。我不愿意为了工作,重塑自己的三观。
曾经,建筑行业辉煌的时候,这些密密麻麻的关系网下,总会露出一些,或是他们大概看不上的小东西。这些小项目,还足够一些还愿意坚持一点良知,或者虽然想但是没资源搞关系的小人物们苦苦支撑。现在,项目少了,大公司开始脸都不要了,一点渣渣都不能落下了,那些关系不够硬的小公司们就成片的开始死了。潮水褪去,竟然发现建筑这行业原来设计能力不重要,关系硬才是真的硬。
这几年真是越工作越迷茫啊,也不知道是项目少了闲的,还是咱这种没见识的人终于开始睁开眼看了,潮水退去,民智开了!哈哈,迷茫。希望行业好,但是无力,引用主席的一句话吧“一切会有变化。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力量小的要变成大的,因为大多数人要求变。”
这些年建筑设计院性价比急剧降低,导致内卷进一步加剧。建筑设计院作为建筑行业人才密度最高的一个分支方向,本来是行业“高知?轻资产”经营模式的典范,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前十年,设计院话语权很大,基本是指挥甲方的乙方角色,这也是保持那段时间设计院“高收入?高知人才吸引力?高门槛”的底层逻辑。 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的市场化蓬勃发展以及行业分工的进一步市场化调配,设计院话语权越来越小,彻底沦为纯乙方。 这些年设计院整体性价比下降有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多年弊病的累积暴发。设计院这么多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和模糊化,本质上设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很多设计院由于在整个建筑产业链中目前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应收账款回流速度不太能保证,间接进一步导致了年终奖占设计人员总收入绝大部分的不合理现象。 结合大环境,从性价比角度,垄断性工业国企大院依然是设计院的顶端,具体推荐单位可参考啸哥过往文章分析。 设计人员大部分是理工科出身,过于注重技能提高,其实设计院永远不缺能设计、画图的人,缺的是能拉来活儿的人,纯设计、画图人员的可替代性很高。 综上,设计院的分配制度的压榨性体现的更明显,尤其是对于刚入职的年轻设计师,再加上现在很多年轻人个性突出,敢想敢干,思维活跃,大部分人不愿意承受这种过分的压榨。当然,工作没有绝对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设计院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多的还是深耕传统优势领域?注重行业资源整合?进一步强化成本控制、风险控制。 建筑行业本身是个粗放型行业,不像互联网、金融行业天生具备精确属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在由规模化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不仅要整合外部资源,还要花大力气进行内部改革优化,道阻且长。而设计行业与其他建筑业分支相比,属于粗放中的精细行业,这也是导致设计院在整个粗放型建筑业中显得“另类”的底层逻辑。关注啸哥,土木路上不迷路。
说没前途的都是现在混的不好的,
说有前途的都是已经功成名就的。
这事自己得有自己判断,行业和个人没啥关系,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年代了。
骂的再狠也照样有人风生水起,
捧的再高也一样会有人当炮灰。
掂量掂量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再说行业行不行。
其他的可以参考:
2024年建筑行业会如何?会有很多建筑设计院倒闭吗??www.zhihu.com/question/617932694/answer/3251966185?utm_psn=1720133391922384896


建筑工程类设计师收入和满意度匿名调查(内含实时统计结果)
建筑工程类设计师收入和满意度匿名调查(内含实时统计结果)?v72wximn5w.feishu.cn/docx/HOtEdZvAzoUR2axVj6zcriFmn3e
怎么说呢,最高端的顶级设计师因该还是非常有前途的,地位,资源,人脉,社会认可度都是顶呱呱的,绝大多数的设计师可能相对比较艰苦一些,要么换赛道,要么躺平,要么奋力向上,90%的设计师都是更加艰难,除非你是各种二代
设计永远是设计,生产问题确实客观存在,这是设计与设计生产的区别。
建筑设计生产BIM化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如果你热爱它,是有前途的;如果想要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另谋他就是更好的选择。
没有丝毫和一丁点前途
有没有前途不知道,但是没钱途是肯定的。建筑设计院工资工资到手很多还不如楼下保安高。
至少得2043年之后才行
建筑设计有未来 结合人工智能 提高出图效率 降低无效内卷的修图 个人认为是可以的。但人工智能也降低了设计的门槛,所以单纯的拍脑袋设计没有什么出路吧,最好有设计特色。
也可以结合建筑设计做周边,就是多样化多元化。
切忌,不要去设计院 不要去设计院 不要去设计院
如果真的有设计的热情就去外面看看吧。在很多地方,建筑师一直都还是建筑师,一个专业而不可或缺的职业。在这个有点浮躁的环境里,我也曾经一度绝望,差点要放弃。但当我的想法和努力被给予真正的尊重的那一刻,我坚定了自己的初衷。
我从来都不会劝别人选择哪个行业,但能让一个踌躇满志但犹豫不决的人能更全面的了解这个世界,我会感到安心。
送你一句话:“为了将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欢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喜欢这件事情的结果。重要的是工作本身,而不是你为之工作的人。对象可能会改变,所以如果纯粹做这件事,就不会失望和目标不坚定。” —《源泉》安·兰德
当然有!除了坚持,更重要的是热爱。只是当分养家糊口的工作,那么基本是要失望的。因为没有热爱就只会应付,应付就会平庸,平庸意味着可有可无……
别说我唱高调!我说的再实在不过。
没前途,赶紧换行业
看不到希望……
市场需求不断下行,从业人员减少不多,僧多粥少,供大于求,竞争加剧,必然导致恶性循环。除了头部设计院,其他大部分设计院要么被淘汰,要么被迫恶性竞争。倾巢之下安有完卵。非必要,抑或不在乎金钱收入,应寻求积极转型!
2024年,土木行业的持续下行不会改变,建筑设计市场的业务萎缩更加严重,建筑设计仍然前途黑暗。


一周前,刚好参加了一个相对高端的会议,几十家单位,近百位厅级、处级领导济济一堂,讨论未来的发展问题。各位单位纷纷调低了未来两年的规划预期,对“十五五”期间土木工程行业的增速也持审慎的态度。


不要小看厅级、处级领导的判断力,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肯定不是区区百里之才。比如刘邦创建大汉时,小小的沛县竟然出了30多位开国功臣,而他们,最开始也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杀狗的樊哙、养蚕吹鼓的周勃、车夫夏侯婴、沛县小吏萧何曹参……
未来两年房地产开发能够调头上扬吗?
不会吧。
那建筑设计院从哪里弥补,民建设计业务的缺口?
靠直播卖点文创用品吗?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院),是新中国第一家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投资策划、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等领域。建立70余年以来始终致力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建筑设计服务,在行业中享有极高声誉,已成为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国有建筑设计咨询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新中国第一家民建设计院,老牌国企设计院,前段时间“积极”拥抱互联网,开启了直播卖货。


这是你要的建筑设计前途吗?
经济环境和地产下行会对整体建筑设计生产模式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建筑设计本身也会进化出对人员更高的能力要求
所以不能泛泛的讲市场走低这个职业就没有前途
市场受经济大周期的影响有繁荣有衰退是客观规律
而从业者可以根据自身在行业资源分配金字塔中所处的位置和自己的特长与喜爱决定是继续坚持
做大浪淘沙之后的金子
还是切换赛道,找更容易取得经济效益的行业
也许受市场环境和AI变革的影响会有很多人感觉前路艰难
但换个角度,“混乱”是“上升”的阶梯
勇敢的去坚持自己热爱的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设计艺术 最新文章
有哪些对你很有冲击力的设计?
「英语流利说」的使用体验如何?
为什么设计院出的图纸一堆错误?
保时捷中国总裁首度回应「米时捷」:或许好
为什么很多JRPG游戏战斗中可操控角色一般是
设计师都觉得宋体很难看吗?
如何评价 Na?ve UI?
二月二龙抬头文案有可以参考的吗?
你有没有遇到哪些设计是冤枉设计师了,吐槽
有什么小众文案适合发朋友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21 23:09:58  更:2024-02-21 23:26:16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