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设计艺术 -> 建筑行业的凛冬要来了吗? -> 正文阅读

[设计艺术]建筑行业的凛冬要来了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建筑行业的凛冬要来了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建筑
建筑行业
建筑设计
建筑行业的凛冬要来了吗?
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家都知道,建筑设计公司日子不好过,回款慢,靠谱项目变少,人手紧,员工工资要求还是一如既往得变高。我就我看到的一些现象给大家简单做个分析为啥2022年可能要凉。
01微观分析
微观上看,外资公司今年基本不招人,或者招人很慢,因为项目量没有增加&没人跳槽。所以放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千年老大难职位,或者急得最好你明天就来上班的职位。新鲜劳动力只招实习生,某些知名事务所连实习生岗位都内卷到优先看可以实习一年的gap year老八校学生,因为申请实习的人实在太多了。而有些大型外资已经裁了一个部门或者冻结招聘额度一年半多了,有些裁员都已经30-40%了,也就是说成本高的外资已经开始节流了。
民营公司今年更惨一些,顶部的民营大厂项目质量中等强排跑量的,进不来主创以上级别的人,大家都变聪明了,钱虽然多了一点但我也不想把命赔进去,毕竟能混到主创以上兜里还是都有点钱的,都想去项目质量更好收费更高强排更少的公司,人进不来的话,活就接不多,市场占有率就下降,留着的人业务量更重,加班更辛苦,更想要离职,恶性循环。
UA,霍普2021年双双创业板上市可能会变成昙花一现,因为创业板要求两年累计盈利5000万净利润,在这个要求下,按照今年,明年大部分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都不会好和拿地速度更是不可和2018-2020年相提并论,CCDI,HZS,联创,骏地,包括四川的洲宇,国恒,基准方中的上市日程表又要延后几年了。某大型施工图为主的上海民营企业已经计划裁员10%,有些民营公司因为项目缩水太厉害,内部各个部门都在互相抢设计师,抢项目。
此情此景,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空气中弥漫着让人透不过气的压力。大批量的裁员还没有发生,大部分公司都还苟得住,大家跳槽的薪酬预期还是比去年要高,企业还要雇人,因为还有活儿要干,要回血。但目前求职市场大量从业人员涌入外资和国企求职的趋势让我看到了求职者对民营设计公司背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忧虑正在增加,大家求稳的心态非常明显,这在2018年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大量的外资和国有设计院的主创扎堆跳槽到民营。
打破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啥时候来,我感觉会是在今年初一月、二月设计公司集中要回款的那段时间。
02宏观分析
从宏观上来看,上游开发商大部分今年都日子不好过,开发商日子不好过,靠开发商吃饭的建筑设计公司日子指定是不好过。先是开发商融资“三道红线”,接着银行房贷“两道红线”,随后土地“集中出让”。对于开发商来说,白银时代还没爽完,时代铁拳就直接给你摁在碎石地里摩擦了,接下去等着开发商的还有什么样的冰火两重天,咱拭目以待。
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分忧虑,毕竟回顾历史,我国政策一直以来把地产当做国内经济的兴奋剂。每当国内经济不行了,就把房地产这个兴奋剂拿出来打一打。比如1998年的房改,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2009年重启楼市,也是因为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2015年,去楼市库存,也是在经济萎靡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按照这个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怕是要完犊子一次啊。。。
好消息是物极必反,2008年惨,投了4万亿保8;2015年商业综合体的活儿基本灭绝,全市场都在招住宅的人,国家投了7万亿搞基础建设;2022年如果提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那2023年地产还能活过来,再来一个7年周期。
03打工人
对咱们个人打工人来说,这些瞎头巴脑的宏观形势,企业发展其实无所谓。公司垮了你换一家公司打工就行了,没啥影响。要注意的是,如果今年行业寒冬来袭,大批量的裁员发生在你身上,你该如何应对?
我个人觉得几点是要注意的:
1.如果你是企业骨干,莫慌,裁员肯定轮不到你头上,要轮到你了,估计整个企业离破产也不远了。你要做的是稳定心态,降低预期,抓紧回款,控制风险。稳定心态意思你不能慌,该咋布置工作该咋弄咋弄,要稳要保证品质输出;降低预期,本来觉得今年团队能干2000万的,现在一看,800万回款能保本就差不多可以了;抓紧回款,这就不多解释了,该怎么抓紧看你自己本事了;控制风险,负债率高的商票兑付不了的开发商少碰,央企国企资金流充裕的多找关系去抱大腿,白嫖怪要提防,就算是以前感情再好的客户,拖设计费的,及时止损,不要抱有幻想,一定要抓住付钱爽快的客户深入合作;能做到这几点,你老板如果还裁你,不要怕来找我,我肯定给你介绍个好企业。
2.如果你不是企业骨干,是属于工具人级别的,或者边缘人物,很可能被裁员的那部分,那你要相当相当警惕,做好万全的准备来应对2022年可能发生的裁员。你一需要留足差不多3-6个月的空档期的钱让自己不至于失业时候饿死;滴滴司机、美团、饿了么骑手都注册好,万一真的大萧条,做啥能赚钱就去做,不寒碜。老同学,老领导,学校老师记得今年中秋、过年都问个好送个礼,别等到真着急了再去拜会,那就假了。还有就是要培养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的其他可能帮助你就业的技能,自己感兴趣的,比如去学学原画设计,CG,游戏场景设计,游戏建模啥的,东边不亮西边亮呢?
04企业主
对企业主来说,从2018年的盛极一时,到2019年的强弩之末,到2020年的惊弓之鸟,到2022年的步履艰难,其实也就那样。风里来雨里去,第一层级1997年开始开公司干建筑设计那一拨老板财务基本都自由了,公司经营现在也大多是争一口气,完成一份心愿,心态是比较好的。第二层级经历过2008,2015年大萧条活下来的企业主都是见识过更差的情况的,2022年只不过是又一次小年罢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之后才起来的,吃着高周转红利的那一拨企业主,是会有比较大的系统性风险的。因为那一拨企业,设计是比较没有特色的,高周转转不过来的今日,回款也没有,搞了几百号人做强排做拿地,要项目没项目要设计没设计,内部事儿精逼王还多,还要比谁是老大,谁NB,内耗+外患,稍有不慎,那就是做鸟兽散的结局。
05总结
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猎头我们今年也明显感觉到了建筑设计公司的付款周期变长,招人数量减少,招人要求变高的情况。不少做效果图的公司朋友说去年的效果图钱到现在都还没结算的大有人在。在这个情况下,开拓新行业,去钱多的行业,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为了活下去。
所以对于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和企业主,也必须要去思考,哪里钱多,什么需求旺盛?该如何转型去应对接下去的市场变化?有朋友的公司已经开始和互联网公司合作,设计游戏的室内场景和建筑场景的外包工作了。可能一开始钱少,但至少是一个转型的可能。
多尝试新事物,也许就能抓住下一个十年的机遇呢?
前言:
自疫情以来,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日子越过越难得感觉。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冲击,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都在衰退,而正好我们国家又处在一个产业升级,双碳控制得转折点,多重的夹击让不少家庭和个人都感到疲惫。这是一篇个人随笔,只是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诸多情绪的渲染。无疑想给大背景下得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01-关于地产
我也从各大公众号,还有知乎以及一些论坛上惯性的看到了非常多行业探讨的观点。比较主流的是,由于国家三道红线的管控,地公司今年异常困难。一些靠着高周转高杠杆的公司相继暴雷,恒大首当其冲,许家印留给祖国人民的是高达1.97万亿的负债。广州市2020年全年GDP约2.5万亿,在消息爆出后,恒大股价相继暴跌,民众开始揣测恒大的破产重组。
这里我个人认为恒大虽然摇摇欲坠,但是破产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无他,这条巨船上绑定了太多人,不仅仅是恒大,买楼的业主,还有背后放贷的国有银行以及一些不可描述的部门。只要船没有沉,就还有逃生的希望。
而其他一些高负债高周转的地产公司就没那么好运了。有观点指出这只是地产公司的一个部分,还有很多过得不错的公司。对此我个人并不看好后市,包括国有体制内的地产公司都在积极寻求转型,或加入新能源战场或牵扯进互联网大数据。而大面积的裁员浪潮应该还没有来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好的消息是,房价确实在各种政策打压下停止了上涨。很多三四线甚至一二线城市开启了下跌模式,万物皆有周期,有涨有跌才是市场的常态。而回到个人身上,什么时候进场命运就会天差地别。在这个阶段,和我一样没有上车小伙伴不妨再观望一下。
在我们国家完成产业升级前,大跌可能也没有,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结构依然非常依赖于土地财政,很多地方政府除了卖地没有其他的大额财政收入,房价一旦下跌过快,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加上外围的不确定性,我们的日子会更难。正所谓稳定压倒一切。
02-关于生育
说起房价下跌的根本原因。还是要从90后不愿结婚生孩子说起。好家伙,原来绕了一圈锅又回来了。根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虽然总人口低速增长,但是生育率减低到了1.3,比隔壁的霓虹国还低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过不了十几二十年,不仅老龄人口急速增加,新生人口也会大幅减少,那么国家不仅面临着劳动力短缺还有养老的双重问题。那结果就是,一切影响年轻人生孩子的问题都要被消灭掉。什么高房价买不起房怎么生,什么教育成本高养不起孩,于是今年最惨的两个行业一个地产,一个K12教育。然后直接三胎鼓励,我估计用不了多久,生孩子就会有补贴了。
然而我们再多看一层。真的是高房价引起了90后不愿意生孩子吗?我觉得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发达国家的门槛,而纵观所有发达国家,他们的政策不好吗,福利不好吗,房价不低吗,生孩子没有奖励吗。但是出生率还是低的可怜。究其根本,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科技的发展,让以前很多需要靠人来维持的行业被迅速消化,比如农业,以前靠人耕种,现在机器,大家不再需要男丁来提高生产力;其次越是受到更多好的教育,人往往活得更加自我,更考虑自己是否过得舒适,对于传宗接代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是抵触。
房价的长期看人口,不出意外,我们这一代很难再进入一次地产的繁荣周期。时代的红利更多向高端制造,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倾斜。
03-关于设计院
房价的低迷抑制了开发商拿地的欲望,项目大量萎缩。作为地产下游的设计院自然日子不会好过。
设计院早就从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我都和大家一样,心情复杂,怎么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会变成这样。
目前还在设计院的几类人:
吃过之前地产繁荣周期红利站稳脚跟的一波领导,也是一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给新人无尽的PUA,拿情怀,拿绩效钳制年轻一代,但凡有点脑子的我都觉得不会留下来。我在BOSS上经常也收到一些HR的招聘,比如5-10年经验,13-18K薪水,我会直接让他滚,怎么有脸开出这种薪水来找5-10年工作经验的人。我希望青年一代不要再被这种血汗工厂剥削,我希望他们烂到骨子里之后被市场淘汰。比较惨的是没有完全爬上去的项目负责人或者高级画图员,上有老下有小,跳槽到外面也不知道干什么。对于这类朋友,其实上面的人不走,是很难有机会的,不如自己多谋一条出路和副业,以这么多年的经验总会有一些办法。最怕温水煮青蛙混吃等死。还有一类和我差不多大90后,进入工作2-3年,他们有一部分在一些还可以的大院,有一些和我一样在外企,也有一些在高端民营,行业的波动似乎对我们影响不大。但我的焦虑从未停止,我知道在一个下行周期的行业,我们一定要向上走或者走出去,周边比较聪明的已经开展了副业或者跨行到了其他领域。与其在设计院卷,这更是我希望看到的。最后有一些比较可爱的朋友,在进入设计院几个月就提桶跑路了,95后刚开始工作,年轻还有很多选择的资本,不要因为沉没成本而不甘心。人生在高考到毕业也不过短短几年,及时纠错才是最好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院今年都不好,也有一些处在政策风口的设计院,比如一些基建交通院,化工院,规划院,国企大院等等,如果从事这类行业的小伙伴,一时半会没有更好的选择,可以进入之后再找新的机会。
04-关于建筑学教育
建筑学的教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我个人都认为是严重脱离市场的。在校园的象牙塔里,一群连自己建成项目都没有的学者教授,来用大师用理论洗脑一波又一波的学生。等学生真正步入社会,会发现原本的设计方式在大环境下根本没有市场,能够让你立足的点无非是过硬的软件技能。目前国内的设计空间主要是资本所倡导的,与设计师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学生思维所理解的设计,比如功能,空间,流线这些,在整个项目周期其实占比非常小,如果是公建类项目可能有个百分之七八,大量的后期思维,结构水暖电,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占据了非常大的空间。要是住宅项目,之前沉淀下来的户型已经应有尽有,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
建筑学的综合性也必然导致学科的脱实向虚,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审美能力。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市场经济导向型选手,我更建议在这个学科中多关注前沿技术和项目管理,如果你对设计保有很大的热情,可以尝试向高端定制或者个性化需求方向发展。
以上两者其实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前沿的技术类似3D打印,预制建筑,BIM等等,还是有他的市场空间。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设计会从To B型慢慢转向To C型,我们会越来越多遇到有个性化需求的业主,比如网红店,民宿,旗舰店,家装等。
而关于考研和留学,这个我的态度鲜明,能去留学就不要在国内读研,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在做留学而如此。而是留学的时间成本更低,快速的拿到硕士,投入到市场,来发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如果不合适,可以快速转换赛道。而留学本身就是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可以跨专业申请相比跨专业考研优势太明显了。
05-关于择业与转行
其实我希望大家先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做对的选择。最主要的是在发现错了之后能够即使纠正。所以不要担心跨行与转行带来的沉没成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行业。
虽然转行被喊破了头,但我身边大部分还是从事了与建筑相关的行业。而考研留学选择类似专业的也比较多,我把这个归结于“信息茧房”,当你的行业认知和全局观达不到的时候,很难跳出原来的思维结构做出选择。
以下我列了一些周边朋友毕业后从事的行业:
去设计院和中高端外企民营:这里面依然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但正如我所说,设计公司不会是最终归宿但是一个过渡区间,他可以让你很好的认清设计行业现状,看是否适应这个行业。地产或者地产服务投资管理公司:地产就不说了,保利万科华润这些央企肯定是首选,服务投资管理公司可能大家接触的比较少,比较出名的有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第一太平戴维斯、仲量联行等。是服务于地产管理的金融机构吧。这个在硕士期间学习了房地产的同学选的比较多。建筑转交互:这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方向,我们很多学生也是从留学申请就开始向交互方向走。根据市场的反馈,虽然互联网也很卷,但是相对建筑来说还是不错,一般毕业2-3年,可以达到一个30w的水平。这里讨论学历为硕士或者985/211本科。建筑转游戏:游戏公司的场景蛮喜欢招建筑毕业的学生,这个跨度不是很大,虽然去了也是建模,但薪资幅度和待遇会好很多,也没有业主天天给你提一些煞笔意见。上升空间因为我自己没有接触过就不做讨论了。自主创业:不少厉害的前辈大牛已经成立了工作室,有一些运营的还不错,至少解决了温饱。那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博弈,设计师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也希望他们能找到一个好的出路。就目前来看,一些网红建筑师或者乡村振兴等方向是大部分小工作室走的路线。考公务员: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这几年,那不止是设计行业,各行各业,只要卷的厉害的,都是向着编制靠齐,这现象算是非常有意思,和90年代从体制跳出下海经商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教育行业和培训行业:虽然K12被整顿,但是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线教育,知识付费,教培行业仍然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赛道,如何进入细分领域做的更加专业,每一个过河的人都在摸索。
行业内部的人员最焦虑的是如何找一个前景光明的赛道,并且还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整体来说这并不容易,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这里就大概梳理几个被提及的比较多的概念。
互联网+地产:这是现在很多地产公司在做的事情,包括龙湖,万科等都有成立自己的数字部门,但如何突破现有的框架完成地产行业的升级,估计还需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是一个能够容纳庞大资金量的行业,20年我们国家100万亿的GDP,地产一个行业就占了7.3%。不会一刀切,只会艰难转型。AI+设计: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AI+的思想无孔不入,建筑行业加AI是如何,目前我看到应用有广联达BIM,小库科技AI设计,审图部门AI审图。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场景被开发,也是一个我比较看好的方向。智慧城市:负责任的说,这完全是我们学建筑的往自己脸上贴金,智慧城市和建筑学没半毛钱关系,主要还是依靠大数据和物联网,是别人互联网在玩。我们的智慧城市,我现在没搞懂是一个什么。元宇宙:Metaverse说实话确实是一个很有热度的话题。包括我自己都比较看好他的前景。但你要说和设计师有什么关系,这关系就像马斯克要在火星建造一个百万移民城市,邀请你去参加设计一样。有关系,但是那么遥远。然后概念一出来,不少设计师直接高潮了,连元宇宙怎么实现都没搞清楚,就来鼓吹建筑元宇宙。这就是当今建筑学,实质的科学贡献没有,蹭热点装X是最可以。高端制造:3D打印和预制化,包括清华徐卫国老师的团队,我觉得他们是有在尝试一些改变,可能大家不知道3D打印在别的领域应用,目前3D打印应用最多的有汽车,航天航空以及医疗,人体骨骼等行业,是一个还未完全的蓝海赛道。虽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还未被完全开发,但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
06-关于趋势
顺势而为,是我近年来最大体会。普通人最应该做的就是看准行业趋势,吃行业的红利,而不是傻巴巴的埋头奋斗,努力固然重要,也要看自己的选择对不对。就比如00-10年买房的人,10-20进入互联网的,都是时代给的机会和红利,虽然离不开个人选择和努力,但我更偏向先有趋势再有努力。
20-30也有属于我们的机会,以下有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仅供参考:
5-10年,新能源车有可能完全替代燃油车,对于我们买车可能是一个信号;工业4.0高端制造的浪潮才刚刚开始,很多我们之前瞧不起的实体行业会慢慢占据市场;人工智能趋势不可阻挡,他将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这里的AI不是电影里的AI,它是一种弱人工智能,深度机器学习,有机会我们再详细展开说;房价将会形成一个漫长的下行周期,开篇已经讲过,没有买房的可以再观望观望;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但依然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行业;金融危机可能在这几年蔓延,这个阶段建议减少不必要消费,开源节流,现金为王;A股将走一个长达数年的牛市;以上
END
与其说建筑行业“凛冬将至”,用“白垩纪末期”来形容可能更贴切:小行星砸下来,恐龙这样的庞然大物灭绝了,小巧灵活的啮齿类存活了。
后面的事情,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啊,什么?原来之前一直不是冬天嘛?
2021/11/4更新


更一张网传图,如果消息不准,还望同行们指正!
根本原因是这个行业没钱了,相关政府部门可能都缺钱了,没有资本再傻乎乎地进来,嗅觉好的李嘉诚等人五六年前捡漏早就把钱转到英国去了,只有学校的老师和培训机构还在给一批批学子画饼充饥,这个行业未来十年内没有好消息。
//最讨厌看见什么夕阳,凛冬,说点实在的人话听听不好么,天天打个什么破比喻,浮想联翩让你觉得诗情画意?你不就想问建筑业是不是快完蛋了?
天天靠着搞新地的房地产完蛋了,但是经营好的商业地产没有完蛋,当前美国纽约的第三产业龙头依然是房地产,我不是吹地产,就是说实话,建筑业更完蛋不了。
很多人喜欢看英德法日的情况,这些国家的土地本来就这么点大,意味着建筑存量也不大,资源等级和中国不能比的,只能看走在前面的美国。
因为房地产需要新地,但是百分之六十的建筑业不需要新地,国家要摆脱过去几十年的土地财政赚钱的方式,这种转型也不是短短十年可以缓过来的。
得到一些消息,恒大也完蛋不了,因为恒大和中国这些银行紧密相连,背锅的最后还是我们这些纳税人。
整体趋势看美国,新建市场会大幅度变成装修改造市场,装修改造市场确实存在俩问题,一个问题是建筑师的竞争力变弱,因为部分项目室内设计的人也可以做,不需要你一注的证书,另一个问题是确实会有一部分设计公司消亡,整体市场会趋于一个稳定值吧,会衰减到一个稳定值,建议尽量入职头部公司,一方面是免于公司倒闭裁员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过滤掉很多负能量。
收入也和美国一起看齐。
//除了地产建筑说这么多,还要多说点,工业产业升级这条路拍手称赞,但是目前技术所控,这种技术的控制不是只针对中国,是所有人的,谈了那么久的芯片,谈了那么久的新能源,近期看这种技术瓶颈是国家自己问题,远期看是自然规律的问题。除非把核聚变给解决了,全世界才有好日子过。
你之所以要产业升级,还是想让中国人去过美国人的日子,但是很好笑的是,中国又一直觉得美国人民活在水深火热的制造业空心化之中,很矛盾。
说白了信息化后内卷时代,没有哪一口饭是容易吃的。
你要说凛冬这种词,我只能说全员凛冬。
行业的发展,我个人浅薄的理解,需要四个方面,一是人口,二是需求,三是资本,四是技术。
我们十几亿的大国,同人口只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小国,各行各业的体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人们对哪个行业的需求量大,自然这个行业属于朝阳行业。
资本和技术就更不用说了,投入的越多,行业自然也就会发展的越好。
说回建筑业。
先看人口,第七次人口普查,国家放开三胎政策等表明,我们的人口在今后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相应需求的减少。
建筑业不单单是指房地产,它其实是为了满足人们“住”(房地产)、“行”(市政、轨道交通)、“社会活动”(公共建筑)、“生产生活”(各类厂房、基站)等这几个方面的需求。
我们可能只用了三、四十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基建道路,基建狂魔确实不是盖的。也就是说,未来随着人口的减少,自然对以上需求会有所减少。
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时候,房子已经建的够多了,自然就不会继续建房子了。
八纵八横完成后,交通也方便了,自然也就不会继续修建新的铁路、公路了。
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60%多了,配套的公建、市政设施也逐步完善,以后只能是小修小补。
祖国的腾飞确实离开不建筑业的发展和前辈们的辛勤努力,我们感激他们,但同样地,建筑业快速以及粗犷式的发展,也让后辈们倍感压力,求思,求变,求突破。
最后简单说下资本和技术,资本都是逐利的,现在哪些行业最受资本青睐?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互联网、大数据、大健康,医药等等,同样,这样行业也是科研力量投入比较多的行业,我们国家已慢慢从地产驱动转变为科技驱动了。
其实不光是建筑业,对很多传统工科来讲,今后的发展道路会愈发艰难,可能,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业还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只不过对于我们每一位从业者来讲,已不再能享受到行业发展的红利了。
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小富即安,各位建筑人,加油!
作为在建筑设计行业待了十几年的老设计师,我得说实话了。
2000年左右,是建筑设计行业的上升期,哪个设计师手里不是同时有十多个项目在进行,就不是叫在设计院工作的。加班是常事,熬通宵加班更是屡见不鲜。
建筑设计院都在大量招收应届毕业生,不会没关系,公司给安排退休的老师傅教。做上几个练手项目后,新生马上投入正轨,并且边做项目边学习,那学习劲儿,比在学校学习都足。
白天跑现场,晚上加班,这是常态。有时候晚上睡觉做梦都是在画图。
建筑行业经过繁盛期走向衰落,大约是从2015年开始的。银行贷款收紧、甲方在建工程的投资也减少、建筑项目减少、设计人员手中的项目也少多了、从事设计的人员也少了、设计人员休息时间增多了,也有了闲暇时间做兼职,催生了许多小设计院的成长。人手不够、专业不全?没事。只要打个电话有的是人来干私活。更有甚者,一个只有一个人的小设计院也敢接项目,所需专业全部外委。
现在这种风气更甚。如果说前几年是建筑设计行业步入了秋天,现在就是走入严冬了。一个又一个不规则的小设计院拔地而起,在市场中刻意压低价格,挠乱了市场秩序,使得大设计院无力负担人力成本的重负。大院一个个倒闭,小院肆虐横行,设计人员一个个面临下岗,不是严冬又是什么?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了,属于是……
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打压房地产,地方政府少了卖地这块收入后没钱了。
建筑行业的利润大概在20%左右,一个 1000万左右的市政项目利润应该在200-300万之间。
优点,1000万的项目如果政府资金充足,有开工预付款,工程款能按合同及时支付,那么垫资大概在300万左右,意味着只要投资300万就能赚200多万,基本上翻番。
缺点,一个项目所有的利润都在最后的20%工程款。例如一个项目假如工期两年的话,那么这两年你投资300万的资金,所有的回报都在两年以后。
最工程和做生意一样,讲究一个投资回报率,工程款能否及时支付关系到你的投资金额是多少,工期的长短就是投资周期。做工程项目的关键就在现金流。
一个3000万左右的道路工程工期可能就6个月,房建项目得2年。同样投资1000万,半年赚600万和两年赚600万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老板都喜欢做市政项目。
国家打压房地产,导致地方政府都没钱了,没钱也要发展,要不然领导没政绩,该修的学校,医院,以及市政道路一样都不会少,工程老板看着眼前这块肥肉,红着眼杀进去,没开工预付款,垫资去做,没工程进度款,借钱贷款来做,最后民工工资都发不出,工程就烂尾了。老板血本无归,当地政府不会管你,要钱没有,有能耐你就去法院告。有给你工程款的钱不如在给其他项目立个项,吸引别的老板来做。
没有工程款意味着你做项目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大,原来1000万能做3000万的项目,现在只能做1500万。工程尾款的拖欠意味着你的投资得不到回报。
房价涨你没地方住,房价跌你可能饭都吃不起。不是一句玩笑。当初囔囔着国家调控房价的人应该感受到了,这几年的钱是越来越难赚了。未来会不会饭都吃不起,我也不知道。
建筑行业的凛冬要来了?从国家打压房地产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码字不易,知乎的朋友双击屏幕加个关注,谢谢。
15年就白银期结束了。
17年就冬季了。
20年就集体夕阳了。
也就21年前房地产和着炒房的还在天天接着舞。
总觉得上半年还见过的一个吵着要买房的炒房客,那个人真的不是傻?后来才知道,自从地产黄金期以来,她就没在这房子上栽过跟头。提醒她,不要买,以后也会有稅,房租不抵房贷,高位接盘,三线无意义。奈何不听。
结果到了7月,日均1-3个卖房电话。房终于还是开始卖不动了,也不知道上面这位炒房客怎么样了。
不是凛冬要来了吗,是已经到了。
马上要到的基本上是末日了
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先上一张图


其实大家都有个误区,就是房地产=建筑
其实不完全,按照行业数据来看,房地产占了每年建筑份额很大一部分,大概30~50%。
地产倒了,寒冬了,就跟上图一样的各行各业都会跟着倒霉。
我一个在央企设计院的朋友,因为恒大付款的商票作废,现在岗位工资直降到2000元。
可见地产这个资金源头没了,下游企业都是一个下场,除了中建三八局、中交中铁建各别工程局不跟地产打交道外,各类施工单位要在今年的地产萎缩期跟着死一大片。
那基建呢?基建和zf项目也没钱,说到底还是经济环境和流动性过差。
再加上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因为环保减产而疯涨,人工疯涨,你觉得这还是凛冬吗,应该是世界末日吧




更多的更深的也不谈了,累
凛冬要来了,其实一点也不要怕,清除以下内容就可以了


冬季施工特点
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尤以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居多。如何在冬季施工、抢赶工期的条件下保证项目的质量目标,是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难点。质量事故出现的隐蔽性、滞后性。即工程是冬天干的,大多数在春季才开始暴露出来,因而给事故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轻者进行修补,重者重新施工,不仅给工程带来损失,而且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冬季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时间性强。这是由于准备工作的时间短,技术要求复杂,往往有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跟不上,仓促施工造成的。
冬季准备工作
冬季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施工要连续进行,必须做到有冬季施工安全生产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在入冬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的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确实能缩短工期。
冬季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现场布置,设备、材料、能源、工具的供应计划,安全防火措施,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方案确定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向队组进行交底。与当地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接收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安排专人测量施工期间的室外气温,砂浆、混凝土的温度并作好记录。有针对性地聘请顾问、专家进行评估、筛选冬季施工方法和进行专项试验。
冬季施工专项措施
钢结构安装


1、冬季运输堆存钢结构时,必须采取防滑措施。构件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无水坑、地面无结冰。同一型号构件叠放时,必须保证构件的水平度,垫块必须在同一垂直线上,防止构件溜滑。
2、钢结构安装前除按常规检查外,尚须根据负温度条件对构件质量进行详细复验。凡是在制作中漏检和运输堆放中造成的构件变形等,偏差大于规定影响安装质量时,必须在地面进行修理、矫正,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后方能起吊安装。
3、绑扎、起吊钢构件的钢索与钩件直接接触时,要加防滑隔垫。凡是与构件同时起吊的节点板、安装人员使用的挂梯、校正用的卡具、绳索必须绑扎牢固。直接使用吊环、吊耳起吊构件时要检查吊环、吊耳连接焊缝有无损伤。
4、构件上有积雪、结冰、结露时,安装前应清除干净,但不得损伤涂层。
5、在负温度下安装钢结构的专用机具应按负温度要求进行检验。
6、在负温度下安装钢结构后应立即进行校正,校正后立即进行永久固定。当天安装的构件,要形成空间稳定体系,保证钢结构的安装质量和结构的安全。
7、高强螺栓接头安装时,构件的摩擦面必须干净,不得有积雪、结冰,不得雨淋,接触泥土、油污等脏物。
8、栓钉焊接前,应根据负温度值的大小,对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等参数进行测定,保证栓钉在负温度下的焊接质量。
钢筋工程


1、当室外气温过低时对钢筋加工棚采取必要的封闭和保温措施, 保证钢筋不在过低的温度下进行弯曲和直螺纹成型。现场绑扎采取防风遮挡措施,及时清除钢筋上的冰雪。
2、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验、检查;钢筋在运输和加工的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
3、钢筋负温焊接,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及气压焊等焊接方法,焊接时应严格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纹等缺陷。
4、钢筋接头分批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先由焊工对所焊的接头外观检查,后有质检人员验收,发现不合格品立即返工。
5、采用钢筋接驳器连接时,要经过负温测试后方可使用。
6、雨雪天气不得在现场施焊,必需施焊时,采取有效的遮蔽保护措施,焊接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7、提前编制冬期钢筋焊接作业指导书,组织焊接人员进行学习,避免盲目施工。
模板工程
冬施期间在模板外侧是否再附加保温层以及保温层的厚度由热工计算进行确定。 模板及保温的拆除时间通过推算混凝土的成熟度值和试压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确定。
1、水泥优先采用水化热高的硅酸盐、普硅水泥等,水泥标号不应低于 C42.5 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 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 0.6。
2、拌制混凝土所需采用的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的防冻剂混凝土中,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这些物质的材料。
3、混凝土中掺入的外加剂宜选用无氯盐型外加剂,且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并保证在其低温期的早强及负温下的硬化,防止早期受冻。
4、为保证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水的加热温度。水的温度应控制在 70-80℃(不得高于 80℃)。搅拌时先加骨料,后加水泥,保证出机温度≥15℃,入模温度≥10℃。
5、浇注混凝土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并用热风机对模板进行预热:采取防风、防冻保护措施,一旦发现混凝土遭冻应进行二次加热搅拌,使拌和物具有适宜的施工和易性后再浇注;浇注时要采用机械分层振捣,严格控制分层高度,振捣速度要快。
6、养护措施
1)冬施期间混凝土内掺加早强减水剂或掺加抗冻剂。混凝土浇筑后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砼养护,专人负责测温。
2)冬施期间设专人测温,监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及养护温度,直至混凝土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7、冬施期间混凝土质量的检测
1)测量水的加热温度和加入搅拌时的温度。
2)测量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时的温度和浇筑入模时的温度,每一工作班至少测四次。
3)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测量方法,测温孔(点)的设置,采取蓄热法养护时,在易于散热的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测孔与梁板的水平方向垂直设置,梁测孔每 10m设置一个,孔深 1/3 梁高;楼板每 30㎡ 设置一个,孔深 1/2 板厚。
4)测温方法:测温时按测温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孔内 3~5min ,然后迅速从孔中取出,使温度计与视线成水平,仔细读数,记入测温记录表,同时将测温孔用保温材料按原样盖好。
5)全部测温孔均编号,并绘制测温孔布置图。
6)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的控制。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时,立即增加保温苫盖的层数。
8、按规范应较常温至少多留置 2 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一组用来测定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即临界强度,另一组用作检验 28d 的强度,混凝土试块应在浇筑现场用浇筑结构的拌合物制作。试压前试件应在拥有正温条件的室内停放,解冻后再进行试压,停放时间需 4-12h。
9、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冷却到 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 20℃, 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对承受荷载的构件模板,应在构件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条件下方可拆除。
砌筑工程


1、砌筑前应将页岩砖、空心砖、灰砂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石材表面的污物、冰、雪、霜清除掉,遭水浸泡冻结后的砖或砌块不得使用。
2、石灰膏、粘土膏或电石膏等宜保温防冻,如遭冻结,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3、砌筑砂浆标号一般不应低于 M2.5,重要部位和结构不应低于 M5,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冬季砌筑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砂浆掺用的外加剂使用前必须了解其化学成份、性能,使用掺量必须准确。
粗装修工程
1、在进行室内抹灰前,应将门窗口封好,门窗口边缝及脚手眼、孔洞等亦应堵好。施工洞口、运料口及楼梯间等处搞好封闭保温。在进行室外施工时,应尽量利用外架子搭设暖棚。
2、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5℃,以地面以上 50cm 处为准。
3、需要抹灰的砌体,应提前加热,使墙面保持在 5℃以上,以便湿润墙面时不致结冰,使砂浆与墙面粘结牢固。
4、用冻结法砌筑的砌体,应提前加热进行人工开冻,待砌体已经开冻并下沉完毕后,再进行抹灰。
5、用临时热源加热时,应当随时检查抹灰层的湿度,如干燥过快发生裂纹时,应当进行洒水湿润,使其与各层(底层、面层)能很好的粘结,防止脱落。
6、用热作法施工的室内抹灰工程,应在每个房间设置通风口或适当开放窗户,进行定期通风,排除湿空气。
7、抹灰工程所用的砂浆,应在正温度的室内或临时暖棚中制作。砂浆使用时的温度,应在 5℃以上。为了获得砂浆应有温度,采用热水搅拌。
8、装饰工程完成后,在 7d 内室(棚)内温度仍不应低于 5℃。
脚手架工程
1、冬季施工前,对各类架子的基础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架子基础牢固可靠,不至应冻胀而变形造成应力集中。
2、冬施期间要随时清理脚手架上的积雪、杂物,一方面减少脚手架的雪荷载,另一方面避免出现人员滑倒事故。
3、加强脚手架与结构间的拉接,提高脚手架抗风荷载的能力。冬期施工结束后及时检查脚手架基础是否稳定,避免由于土层解冻造成脚手架下沉。
主流的建筑学科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使用通用可重复的设计、放弃可持续性、成本时间效率低下已成为新的常态。尽管建筑领域已经进行了数字化转型,但现实是,我们未能利用BIM 工具创造出更好的建筑环境。但我们也不是满盘皆输!


先进的人工智能建模技术,加上机器人制造,有望在我们设计和构建的方面创造新的革命。但是,这些步骤要求我们破坏建筑实践的性质。那么,行业要取得成功,到底需要做些什么,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这样的变革了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精神错乱的定义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并期待不同的结果。然而,我们在这里,设计相同的建筑,一遍又一遍,并期待能够降低碳排、节省成本或时间,并同时改善建筑设计:我们不会成功,这显然也是不令人意外的。现代建筑正排放着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和人口问题,这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建筑已经辜负了我们。由于担心破坏自身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建筑业并没有充分利用技术来引导它实现目标。事实上,在谈到设计自动化时,最常见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建筑师的福祉,而不是社会和建筑世界的福祉。当然,我们目前拥有的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建筑赋能,并促使它回到正轨和民主化的建设上。是时候再拿起纸笔, 重新规划建筑业的未来了!


建筑师的“谁主沉浮”
建筑师作为建筑传统意义上的守护者,现在放松了警惕,让一个新入局者主宰了这个领域,用“建筑业”这个相对生硬的术语取代了“建筑”这个软性且边界模糊的词语。当然这种情况并非绝无仅有:建筑师在历史上曾多次改变角色:从现场的全能设计构建者,到坐在桌子后面的画图人,再一路到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计算专家。一直以来,建筑的核心是希望创造一个有价值的生活环境。然而,从置身于搭建现场到在几何世界中操纵数据和理论的转变,使建筑学科脱离了脚踏实地,让现代建筑师成为了构成建筑物的重复模块产品的起草者。事实上,正是生产商和承包商规定的制造限制,将99%的建筑物限制在了早期的设计阶段。对于普通建筑师来说,由于增加了工程和定制生产的规范,任何偏离规范的设计都会造成指数级的成本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明星建筑成为了那些拥有无限预算的特权阶层的游戏。简言之,我们在数据、云和文档方面已经变得强大,但在设计灵活性和幸福性方面却变得脆弱——这就是现在的建筑没错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已经成功地建设了更高、更快、更工业化的特大城市。然而,建筑行业未能达到自己的成功标准,问题仍在年复一年地加深。就像巴比伦塔的故事一样,我们的成功正是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那么,让我们保持乐观的因素有哪些呢?
改变游戏规则
自动化工具和机器人在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创造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现在也成为主流建筑领域最可行的技术。据估计,自从进入高级自动化时代以来,汽车的价格相对下降到了三分之一,然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建筑的成本越来越高。来自KUKA的6轴机械臂或来自波士顿动力和Festo等公司的仿生机器人工具,已经开创了新的大规模定制的新时代。但改变游戏规则的不仅仅是机器人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用数字 DfMA(制造和装配设计)方法对它们进行控制。现在,这些强大的工具触手可及的建筑行业,我们不再需要考虑模具和模块。相反,我们可以开始设计自由的形式和新的形态。那么,如何才能教会建筑师或工程师以机器能够理解并执行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哪至于让那些使用传统工具的施工人员去操作机器呢?毕竟,我们花了几千年的时间才想出与人类劳动的特性相匹配的方法。答案是:找到设计过程中的奇点,将所有利益相关者与同一个模型(从初始设计到制造始终如一的模型)连接起来,并通盘考虑从初始阶段开始的建造时间和成本。如果我们敢于打破常规,那现在也许会成为一个建筑历史的转折点。
让建筑再次伟大
建筑界的魔力时刻是看到自己的设计拔地而起,并惊讶于你自己设计的结果。有了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实现新的主动式设计,它会符合我们的设计目标,但仿佛有一只自由的手,不断调整方案以达到最终目的。如果我们打开这扇门,像GAN(生成对抗网络)和ML(机器学习)这样的技术就有能力创造难以想象的外观和功能。


上图是绝大多数建筑的样子。这与实现行业设定的目标相去甚远
明天的建筑将有自己的生命,并把适应性写在DNA中,能够根据需求和项目目标的变化,而不根据某一个固定的业主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师将不得不放弃作为个人设计师的很多权威,但作为回报,他获得了进入一个机遇的新世界的机会。建筑师、工程师和制造商之间的界限必须模糊,才能真正给建筑注入生命。我们必须引导和选择,而不是支配。那么,在自动化时代,建筑的未来将怎样呢?它会扼杀我们所熟悉的建筑, 还是经过一个新的转折,再回到它过去的荣耀?
一个基本经济学问题。供需平衡。中国需要多少职业建筑师我说不太清楚,但是假设在城市化加速的未来10年住宅及商业建设量可能只有过去10年的一半不到,那么我们需要多少建筑师呢?现有的设计院建筑师数量是否也要缩减一半更为合适呢?
建筑学的那些劝退真的理智吗?建筑学真的是个坑吗?3 赞同 · 0 评论回答
本源实验室大师兄:麻省理工哈佛团队领衔,元宇宙和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生成设计、交互景观和智慧城市4大工坊学员招募3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建筑行业的发展里离不开周期性。
一、建筑行业是存在周期性的。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存在周期性的,那么现在的建筑行业确实存在下降的趋势。
建筑行业的红利期是在我小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抢着去干土木工程,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行业轻松挣到钱。就像现在的互联网,感觉到挣钱是非常容易的。
受到上代人的影响,高考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越来越多,而就在上大学的时候,建筑行业的寒冬似乎慢慢来到了。
首先是控制房价,房子的价格平稳了,买房的人少了,炒房的人更少了,房子失去了附加的属性,很多人就选择了别的方式赚钱。
只有刚需的人会继续购买房子,同时开发商也谨慎拿地了,拿地的价格和卖出房子的价格差不多,那么谁还会费劲去投资地产呢!
二、个人想要发展,必须在行业的红利期。
我们大多数是普通人,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没有强大的人脉,普通人努力只有在行业的红利期,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建筑行业的凛冬要来了吗?
我觉得你可以理解为建筑行业在下降,下降到最低点之后,会触底反弹,行业的红利也会到来。
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土木工程人的辛苦努力,作为一个土木人,在这个行业,我们倍感压力,学历内卷,加班不断,只有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才能赢得行业的发展。
时代的红利越来越少,唯有努力才能更好的生活。
土木人,加油!期待你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想加入一建学习群,中建系统群,领取一建资料的,直接看主页联系方式。
如果你对一级建造师感兴趣,请看这个回答:大家为了考一建对自己有多狠?
如果你对专升本感兴趣,请看这个回答:专升本有用吗?
如果你对中建三局和中建八局感兴趣,请看这些回答:中建三局和中建八局真正的差异是什么?
如果你对中建三局感兴趣,你可以看这个回答:你为什么离开中建三局?、中建三局咋样?
如果你想了解工地现场假期情况,你可以看这个回答:中建公司为什么在机关单位的人双休,而在工地现场的人一天假期都没有?
如果你是实习生,你可以看这个回答:刚签了中建,见习期给出一年到手9w以上的工资,值得去么?
如果你不知道中建三局的要求,你可以这个回答: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入中建三局难度大吗?
如果你对中建三局的工资感兴趣,请看这个回答:本科生进入中建三局,工资待遇大概多少?


经历过2015年的寒冷,现在已经不觉得冷。
话说哪个行业没有经历过冬天?与其担忧寒暑,不如练就在恶劣条件里生存的能力。
这些天在看BBC动物与自然的纪录片,即便是非洲丛林里的狮子,在食物链的顶端的动物,每天也在为生与死鏖战。所以,行业的寒冬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信心、希望和奋斗的勇气。
建筑行业不是南极吗
疫情三年,建工行业可谓是一段时间都不大好过,许多人在单位都害怕突然被裁,嚷嚷着考个证“保命”,这也间接导致了很多人跟风,甚至餐饮、旅游行业的人员也想来插一脚,考个一建证,当个悠闲的“喝茶经理”。
2021、2022两年,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停考风波,有的地区更甚停了两年之久,现在防控开放后,2023年参加考试的人员,会不会达到一个恐怖的数量?
哪怕先抛开停考不说,2022年报考年限的放宽,报考的人数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2022年七月,一建的注册人数就达到了43万人,比上年增长了3.3%上下,其中跳槽的人员就占据了总人数的一半,这些持证人员大多数都是在现公司待个一年的过渡期,再跳槽转注册,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跳槽人数的增多,也导致了很多不明所以的人觉得建筑行业惨淡,土木工程行业正逐渐萎缩。
其实并不然,建筑行业一直都是我国最基础的,也是国家最重视的。
根据发改委住建部的两次公告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针对新型的城镇化和城市建设,都提出了重要的规划,其中对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面向七个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要求。


工程涵盖了城市交通、水系统、基建智能化、能源系统、环卫园林绿化、居住设施等七大方向。
27个细分工程类型涵盖城市道路11.75万公里,供水管网10.4万公里,城市公园绿化10万公顷,这些项目都是真金白银的。
最主要的是,工程行业并不代表房地产,工程行业是有未来是有红利的,但在现下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我们还是需要保持不断的学习进步,拥有更好的资本来迎接未来的竞争。
早就来了,近五年的城市化放缓之后,就来了
各大公司一半一半的裁员,上下游都不好过
我觉得已经是来到末日了
自己查下城镇化建设达到多少了吧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经在今年算结束了
房地产销售已经明显疲软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 我这边的公建项目 基本上都停工了 除了学校建设还在继续甚至有扩大趋势外 作为业主的zf已经没钱了
住宅工程+公建工程+公益工程+商业建筑工程
都不稳定了 所有材料都在涨价 我这边水泥已经一个月连续涨价三次 虽然可以调价 但是利润终归是越来越薄的
我在的国企从最高近百个项目跌到现在23个 还有不少准备竣工验收的 待岗人员一群又一群 哎 生活真是难上加难
我认识的做资料的朋友也说今年工程少了 不少人都接不到活
最乐观的估计也得是明年五六月份才会有转变 可是房贷信用卡吃喝拉撒都是要花钱的……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设计艺术 最新文章
有哪些对你很有冲击力的设计?
「英语流利说」的使用体验如何?
为什么设计院出的图纸一堆错误?
保时捷中国总裁首度回应「米时捷」:或许好
为什么很多JRPG游戏战斗中可操控角色一般是
设计师都觉得宋体很难看吗?
有哪些看着像 PS 过的照片,实际却没有?
为什么galgame普遍使用自研引擎而不是unity
“角色也有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
写代码用哪种字体看起来最舒适?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9 12:20:53  更:2024-01-29 12:30:02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