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自然科学 -> 有哪些中国历史冷知识? -> 正文阅读

[自然科学]有哪些中国历史冷知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相关问题: 你知道的最冷的中国地理冷知识是什么? - 知乎 进阶问题: 有哪些世界历史冷知识? - 知乎 本人刚来知乎不久,这是我第一个问题,很有纪念…


相信这幅《时局图》,大家都在历史课本里读过。晚清时期,列强环视,国家风雨飘摇。这幅图形象地传达了当时中国的状况。
不过,可能有很少人注意到《时局图》的作者,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飞艇设计师。他的名叫谢缵泰。
1899年,中国人设计出了自己的第一艘飞艇。
设计师是出生于悉尼的华侨谢缵泰,他把它命名为“中国号”,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这艘飞艇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身以铝材料为主,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旋转前进,还有3个计时控制的强力甲板推进器,采用自动伸缩钢翼来减少阻力。
引人注目的是侧身上标注着“CHINA”,尾部还悬挂着一面旗帜——大清黄龙旗。
设计成功后,谢缵泰满怀热情地将图纸呈献给清政府,祈愿大规模批量制造,建立第一支中国空军,可惜清廷毫无反馈。
没有政府的支持,飞艇的制造就化为泡影,谢缵泰颇为沮丧。
无奈之下,他向英国友人求助,将设计图与方案寄往英国。
1910年,按照他当时的方案设计出的飞艇,在当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展出,只是它的名字不再是“中国号”。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初,谢缵泰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制成一艘长4米,宽1.7米,上悬一个大气球的飞艇,并试飞成功,使中国成为最早拥有飞艇的国家之一。
实现这个飞天梦,谢缵泰用了十年。


听说过整个国家充当中间商赚差价的故事么?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个奇葩的小国家:自杞国。


自杞示意图,南宋等多数边界是根据谭其骧的地图册1204年画的,自杞国等少部分边界根据《岭外代答》和《元史地理志》划分。
自杞国极盛时期的大概位置在今天的云南东部、广西和贵州西部一带,时间大致和南宋重合。也许你从来没在历史地图上见过它,因为它是宋朝的藩属,名义上是宋朝的,一般的历史地图把它当做宋朝的羁縻州来处理,直接画进了宋朝的版图。
自杞国是彝族人的祖先乌蛮人建立的小国。乌蛮其实是中原王朝对西南地区一大堆汉化程度不高的部落的泛指(汉化程度较好的叫白蛮),他们长期以来就在云贵一带生活。自从汉朝吞掉了夜郎和滇国之后,他们就名义上臣服于中原王朝,但实际上经常是若即若离的状态,反正天高皇帝远,也没人管得着。顺便一提,传说中和诸葛亮玩得很开心的孟获同学,就是乌蛮的一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自顾不暇,对乌蛮是鞭长莫及,于是他们便逐渐从中原王朝脱离了出来。到了唐朝,乌蛮人分成几十个部,其中在云南洱海附近有六个部,建了六个小邦国,叫做六诏。六诏里最牛的一诏后来发迹,建立了统一云南的南诏国,其它的乌蛮部落基本都跟着它混。
在9世纪,南诏国被大长和推翻,云南陷入动荡,而中原也正值晚唐的藩镇割据,一片混乱,于是剩下的乌蛮各部也自起炉灶,在云贵高原建立了几个小王国,其中之一在北宋时演化成自杞国,也是乌蛮各国发展得最好的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乌蛮小国在宋朝初年纳土归降,宋太祖很高兴,将那里命名为『贵州』,沿用至今。
刚建国的时候,自杞国很弱,于是主动向宋朝示好,成了宋朝的藩属。后来在宋朝的掩护下,它逐渐混壮了,收拾了周围许多其它乌蛮人的部落和小国,地盘越来越大,在宋朝西南的山区里钻空子,最后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广西之间,逐渐形成了大致南北狭长的国土形状。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奇葩的效果:重新稳定云南的大理国,和统一中原的宋朝,基本上被它隔开了。这就为自杞国后来充当中间商赚差价提供了基础。
然后就出事了。1127年,靖康之变,金朝占了黄河流域。金朝女真人的骑兵很厉害,几乎所向无敌。岳飞之所以堪称名将,原因之一就是他用步兵扛住了金朝的骑兵。但宋朝不可能人人都是岳飞,他们想要和金朝打下去,就必须得有足够多的战马。宋朝境内产的良马本来就不多,北方的土地全丢了,淮南湖北一带产的劣马又不中用,那么哪里还有战马可寻呢?大理国。大理国往西,可以经缅甸、印度与中亚相通,而众所周知,中亚是产良马的地方。所以,大理国不仅有马,而且马种甚至比金朝人骑的蒙古马还要好。于是宋朝就去找大理国买马。买马这件任务,宋朝交给了邕州(大致在广西南宁一带)的官吏。
邕州人去云南买马,但是当时的云贵高原对于宋朝人来说,仍然是谈之色变的地方。广西往西的道路特别难走,到处都是崇山峻岭,羊肠小道,蛇虫出没,烟瘴遍地,去一趟大理国不死也要掉三层皮。邕州人心里叫着苦、骂着街、硬着头皮往西走,穿过自杞国的地盘去大理国买马。就这么几次之后,自杞国找上门来了。他们对邕州人说,你们其实不用那么辛苦,我们也有马,质量绝对不比大理国的差,找我们买吧。邕州人一看,自杞人的马果然是好马,于是便很开心地从自杞买马,不再去大理国了。
其实,自杞国境内那深山老林,根本就不产马。他们的那些马就是大理国的马。他们看准了商机,从大理国买马,再抬点价卖给宋朝人,赚取中间的差价。宋朝人是真不愿意去大理国那种化外之地,因此也就接受了抬价。由于宋朝和金朝战事不断,战马的消耗量很大,因此宋朝人买马的量也很大,自杞国于是几乎全国都开始贩马,成了宋朝和大理国之间的中间商,这个偏僻小国很快就富了起来。
不光是自杞国,旁边还有几个乌蛮小国比如阿僰国、罗殿国、罗氏鬼国等(当时宋朝统称他们为邕外诸藩或西南夷),都开始贩马。罗殿国位于自杞国东侧,距离邕州其实更近,因此抢了自杞国的生意,结果被自杞国发兵揍了一顿,后来这两个小国长期互掐,就是为了马市。再后来,自杞国甚至不等宋朝人找上门来买马了,而是每年都赶着马到宋朝境内去推销,甚至堵着邕州的城门强买强卖。
又有一次,罗殿国再次出手,和去邕州卖马的自杞人抢生意,自杞国烦了,就转而把马匹赶到宋朝的宜州(广西宜山)去买。地理知识匮乏的宋朝人这时候也明白过劲了:邕州和自杞国之间比较远,但宜州离自杞国却近些。于是,宋朝改在宜州和自杞国交易马匹,并利用搅局的罗殿国作为筹码,成功地压了价。
不过宋朝为了买马,给自杞的钱确实也够多的了,各种金银绸缎珍奇珠宝,全都往广西集中,很多都落到了自杞人的手里。自杞国有了钱,国力也大举提升,甚至超过了逐渐衰落的大理国和陷入内乱的越南李朝,成了宋朝西南方向最强的国家。自杞的国王甚至自立了年号,决定从此和宋朝平起平坐、分庭抗礼。这要改别的藩属诸侯,早被六师移之了,但也许是由于自杞的地理位置太偏僻了,宋朝人基本没鸟它,任其自娱自乐。
自杞人脾气暴躁,喜欢强买强卖,一言不合就拔刀,这让曾在广西当经略使的诗人范成大(写《四时田园杂兴》的那位)很恼火,把自杞人的恶劣行径记录了下来。后来,自杞人和宋朝商人起了冲突,打死了人,宋朝才派使者去严肃地申斥交涉,自杞国知道宋朝这个大腿丢不得,也惹不起,这才安分了下来,继续充当中间商卖马赚钱。这位使者回来后向朝廷禀报说,咱们得防着点儿自杞,以后如果西南方向出什么幺蛾子,多半就是自杞国这个刺头惹出来的。
没想到的是,自杞国到最后也没给宋朝惹出什么大麻烦,反而还成了宋朝的挡箭牌。1253年,蒙古灭大理国,对宋朝形成了半包围,蒙军开始从西侧进攻宋朝,作为宋朝附庸的自杞国,首先应对蒙古人的进攻。照理说,像自杞国这种组织松散的蕞尔小国,应该会很轻松地被蒙古拿下,结果,蒙古被自杞国挡在云南整整六年,直到1259年才灭掉自杞,或许也和蒙古骑兵在山区施展不开有关吧(作为对比,西辽和花剌子模这两个幅员辽阔的中亚大国,在蒙古人面前,加起来也没撑到六年)。就在亡国前,自杞国的末代国君还在给宋朝报告军情。虽然最终没能改变蒙宋战争的结局,但自杞国也是尽了全力,起到了远超预期的作用,报答了宋朝这么多年来在马市上给它的恩惠。


此图原为英文版, @你好 汉化
知乎专栏:地球的那些事儿
微信公众号 山中杂说 (ShanYeTalking)
云南消防总队搜救犬银虎,先后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楚雄姚安地震救援、德宏盈江地震救援。在汶川地震中,该同志几乎不眠不休地履行职责,与同伴先后成功定位被埋压群众206人。
2018年9月17日,银虎因肺心病离世,享年13岁。
南京栖霞区消防救援大队搜救犬沈虎,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首日便腿部受伤。之后它全程带伤参与搜救,成功定位15人。该同志因在奋战过程中吸入大量粉尘影响了心肺功能。
2019年,在一次突发中风之后,沈虎的身体状况极剧恶化。9月29日,沈虎离世,享年13岁。
搜救犬战神,于汶川地震中定位幸存人员22人,退出任务时全身带伤。2010年,战神参与青海玉树地震救援时出现高原反应,失去意识前拼尽全力指引训导员注意附近的楼板,训导员成功将楼板下的小女孩救出。
之后5年,战神作为国家级救援队的一员先后出征伊朗、印尼、巴基斯坦、海地、新西兰等地。
2016年,战神带着无数的荣誉与伤痕离世,享年13岁。
搜救犬冰洁,于汶川地震中定位幸存人员13人。08年后,该同志先后参加2010年南京“7.28”塑料四厂丙烯管道爆炸事故救援、2014年昆山“8.2”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救援、2016年盐城阜宁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救援。
2021年10月2日11时47分,冰洁因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退化离世,享年14岁。
至此,随着最后的老兵——冰洁的离开,参与过5·12汶川地震救援的67只搜救犬全部离世。
留下的名字的有银虎、沈虎、战神、冰洁、解危、解难、解援、海啸、旋风、天府、昆虎、金雕、小虎、西岭、黑豹、安澜、巴特、韦德、火狼、Tommy、金山、大黄、麦兜、辉杰。
这支英勇的特殊部队用10天10夜的时间转战5个灾区,定位了大量被埋压的幸存群众,为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宠溺的故事
随着地理大发现,马铃薯和番薯这些粮食作物逐渐传入中国。除此之外,另一种特殊的美洲植物也于明末进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那就是——烟草。
1、烟草最早由万历年间自吕宋(菲律宾)经由福建和广东的贸易口岸进入中国。明朝人根据音译称之为为“淡巴菰”、“丹白桂”(tabacco)等。又称为“烟酒”、“干酒”——是的,最早“烟酒”指的仅仅是“烟草”。之所以称烟草为“酒”是因为抽烟能让人熏熏然,如同饮酒一般。
当时抽烟的方式和现在抽旱烟的方式基本一样,是“采而干之,刃批如丝”,然后“衔长管,而点火吞吐之,有醉卧者。”
2、至崇祯初年福建等地已开始大量种植烟草,南方军中尤其流行吸烟,称之能避“瘴疠”。随着南方明军北调,吸烟这一习惯也被带到关外,又被吸烟者赋予了“御寒”的新功能。
起初烟价极高“烟叶出闽中,北地多寒疾,关外至以马一匹易烟一斤”,“二十年来,北土亦多种之,一亩之收,可以敌田十亩,乃至无人不用。”时人称之为“天下兵起,遍地皆烟。”
随着明清对峙,明军对面的清军也很快学会了吸烟。只不过明国烟难以买到,且价格高昂。清国当时主要从朝鲜进口烟草。丙子之役(见电影《南汉山城》)后朝鲜臣服于清,朝鲜世子根据约定赴沈阳为质,随身就带有大量烟草,用于赚钱和贿赂清方将领。
3、随着吸烟者日益增多,明末之人很快发现了烟草的弊端:
“火气薰灼,耗血损年,人不自觉耳”
“烟草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殁。”
但吸食者仍然络绎不绝“如飞蛾扑火”。为了应对这种烟草大流行,明清两国都采取了颇为严厉的禁烟措施。但是效果都不怎么样:
明朝方面“崇祯十六年,敕禁私贩,至论死,而不能革也”,“崇祯癸未下禁烟之令,民间私种者问徒。法轻利重,民不奉诏。寻令犯者斩。然不久因边军病寒无治,遂停是禁。……崇祯末我地遍处栽种,虽三尺童子莫不食烟。”“老壮童稚,妇人女子;无不吃烟。大街小巷,尽摆烟桌。”
清国方面,皇太极认为烟草“非土产,耗财货”遂下令禁止,但是这种禁令只能约束平民,约束不了贝勒。为此皇太极无奈的表示“尔等诸臣,在公署禁人用烟,及至家,又私用之。如此,复何颜责人耶。以此推之,则阳奉阴违,尔等竟无一可信之事矣。”
几年后由于禁烟效果不佳清国干脆取消了烟禁,转而强调自种自吸,不许从外国购买,以防金钱流失“前定禁烟之令,其种者用者,屡行申饬。近见大臣等犹然用之,以致小民效尤不止,故行开禁。凡欲用烟者,惟许人自种而用之,若出边贷买者处死。”
清军入关后,对烟草的禁令几经反复,总体来说愈发松弛。至嘉庆年间因为种植吸食者太多(1796年—1820年)朝廷干脆放弃不管了。
令人遗憾的是相较于“淡巴菰”,一种更厉害的新型成瘾性植物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


关于透视法
现在学建筑的基本上都是从线性透视开始学起,这种起源于西欧的perspective(透视法)被介绍到中国比大家想象得要早得多。
作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传教士,曾经在马德里和里斯本学习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于1582 年抵达澳门,并于1601年拜访了北京皇宫紫禁城。他是成功进入皇宫、留在北京,被允许在中国自由宣教的第一位基督教传教士。
利玛窦的方法是妥协的:他学习了本地语言,研究了中国经典,采用了儒家士大夫的自我认定,包括相关的礼仪和习俗。他对中国精英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他对儒家经典的兴趣,还包括他的科学知识以及他愿意和大家共享这些知识的态度。目前已经知道,他的科学知识传授和他对儒家礼仪和词汇的采纳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传教,让中国人皈依基督教。
而在另一面,中国的学者对他所能传授的所有信息都有兴趣,而对科学知识更大的兴趣也是很明显的。在传教并收纳教众的同时,他制作了多幅世界地图呈现于中国人面前,也在中国学者的合作下翻译了欧洲数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与徐光启(1562—1633)合译的欧几里德Elements 的前六册,于1607 年刊印,书名为《几何原本》。


利玛窦和徐光启
利玛窦对中国基督教徒使用中国当地礼仪和习俗的宽容,很快受到了天主教廷其他教派的各种批评。在1645 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Pope Innocent X)公开谴责了“利玛窦传教法”,并禁止中国基督徒采用中国本地供奉祭拜等习俗。对基督教传播一直持宽容态度并对西方科学抱有极大兴趣的康熙皇帝(在位1662—1722),最终在1721 年给予了回击,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但是在和罗马教廷争执的期间,一些耶稣会传教士依然留在北京宫廷里,而中国人研习西方科学的努力一直在延续中。
这次西方科学引进中国的一个结果,是线性透视法的到来引发的中国第一场视觉革命。


年希尧《视学》(1735)的一张插图:绘制透视图所用工具。源自:年希尧,《视学》,北京, 1735 年。
当利玛窦1601年在北京皇宫里献上基督教绘画时,画作中的阴影和透视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插图中运用这些画法的基督教书籍在此后几十年的流传,把这种新的视觉表达传播到更多中国人群中。1680 年代,北京宫廷绘画开始使用透视法。1730 年代,南方民间的苏州年画,开始使用透视和阴影法,并以此著称。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发展,会发现宫廷中展开的几个关键线索,对于这种画风的兴起和普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中一个关键线索发生在钦天监成员焦秉贞(活跃于1660—1680 之间)和南怀仁(Ferdinandus Verbiest,1591—1688)之间。
1663—1688 年间,钦天监监正南怀仁给北京皇家观象台增添了许多新仪器,并于1674 年绘制了117 幅展现这些新器材的有透视阴影的图画。作为画家和钦天监官员的焦秉贞,向南怀仁学习了绘画技法。焦秉贞随后把所学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于1696年制成了著名的46 幅木刻画《耕织图》,图中使用了线性透视法(图4)。焦与他的学生冷枚以及其他画家陈枚、蒋廷锡等,在此后几十年发展出一种画风;此画法在中国式鸟瞰全景中融入了线性透视法。


南怀仁(Ferdinandus Verbiest)重新装配后的北京天文观象台;铜版画, 117 幅描绘新设备的图画中的第一幅 。
另一个重要的联系发生在年希尧(1671—1739)和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之间。在北京宫廷供职、发展一种选择性的兼有欧洲和中国特征的综合画风的同时,郎世宁也结识了年希尧,并向他展示了伯佐的著作。在此前已经花十年时间研习透视法的宫廷官员年希尧,通过这些会晤,从郎世宁那里获取了关于透视法的重要解释。以此为基础,年希尧于1729 年刊发了《视学精蕴》一书,又于1735 年再次刊发;新版增添了内容,书名则更简单,称为《视学》。


年希尧《视学》插图: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源自:年希尧,《视学》,北京,1735 年。
这样,年希尧就完成了中国第一本关于线性透视法的几何学原则的论著。无论用哪种标准来衡量,年氏的论述和郎氏的绘画都是此次视觉革命的高潮。年希尧、郎世宁这一关系的一个特殊的后续发展,是西洋楼,即1740—1780 年间建成的位于北京西郊皇家行宫的一组准巴洛克宫廷园林建筑。
年希尧与《视学》


年希尧(1671―1739)字允恭,一作名允恭,字希尧,清代官吏,知医。号偶斋主人,曾官至工部侍郎。希尧博才多闻,常与友人论医,有方辄录之,并以之治人病多效。后辑成《集验良方》六卷,另有《本草类方》十卷,现有刊本行世。在数学和美术方面,著有《视学》介绍透视法。
《视学》今天只有第二版本保存了下来。1735 年刊行的此书,包括第一版前言(第1—2 页)、第二版前言(第3—5页)、绘图所用工具示意图一张(第6页),及125 页的内容,包括60 个问题、75 个插图和11 000字的讲解。所涉及问题的第一类关注物件的透视画法,第二类处理物体的阴影的透视画法。问题举例中所画出的物件包括:正方块(放在水平面上)、正方体、圆柱体、其他基本几何体、希腊罗马的柱头和柱础、中国生活物品如茶壶、花瓶,还有一幅单点透视下的中国元宵灯节的场面。


年希尧《视学》插图:中国器皿及其光线阴影的透视图。源自:年希尧,《视学》,北京, 1735 年。


年希尧《视学》插图:单点透视图中的中国元宵灯节。源自:年希尧,《视学》,北京, 1735 年。
需要提出的是,1607 年所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介绍了平面几何,而1729—1735 年这本书则第一次介绍了视野的几何描述,并把这一科学的观照,投向与欧洲建筑构件物体并列的中国的物像世界。它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希腊几何学及其形态的纯粹性,也带来了文艺复兴静态单点透视的科学方法;在此构架中,眼睛和观察人对于“世界”的关系是凝固的。由于中国传统方法让画者从移动的各视角、在人/物互动关系中,观察自然山水,所以1729—1735 年的这本书及此后所出现的画风,在此被赋予了一个欧洲的“偏见”、一个凝固的视野、一个科学的写实主义态度。
它以人天分裂、二元分离、对立距离的建立的构想,界定了“人”作为主体的位置。换言之,如果用哲学语言来表达,这是中华大地上出现的在主体视野界定问题上的一个“笛卡尔”思维的瞬间;其意义和影响要在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以后才会逐步显现出来。中国人当时对此是有争论的,表现在年氏1729 年和1735年的序言中。在1729 年的序中,年希尧说传统方法要求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但是这不好学,也模糊不清。西方的方法清晰可循,如本书所展现的。该方法要求固定的视点,以及从这些点出发的各种规则线;一旦视点固定下来,其他所有都可以逐步推演出来,而没有任何异议或不确定性。年希尧然后说,“母徒漫语人曰,‘真而不妙’;夫不真,又安所得妙哉?”


年希尧《视学》插图:欧洲建筑部件透视图。源自:年希尧,《视学》,北京, 1735 年。


年希尧《视学》插图:单点透视图中的中国元宵灯节。源自:年希尧,《视学》,北京, 1735 年。
在第二序言中,年希尧开始对传统画法表示更多的敬重。他说传统画法中早已知晓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中国画法善于处理山水沟壑,构图精妙,技法自如,而无需考虑严格的长度和具体形态;但是,当我们去描绘建筑和物体时,当我们需要精确时,西法是重要而有用的。(年希尧然后说,他又向郎世宁请教了,认真再三地研究了有关问题,并在第二版中加入五十个示意图)。
可以推断,当时对西法是有批评的。而批判性的研讨主要聚焦在两个问题上:1)表现技法中,写实的“真”与动态的“妙”的关系;2)在两种方法的仔细比较中,在重新认识本土传统中,对于西法中法各自益处的具体理解。关于这些问题的辩论,尤其是“真/妙”问题的讨论,在对郎世宁绘画的评论中又继续了下去。
本文原载于《形式与政治》,朱剑飞著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朱剑飞老师专栏:
光明城思想专栏:朱剑飞?zhuanlan.zhihu.com/c_178360119


萧梁曾经渗透过北朝的河西走廊,北魏的势力范围也疑似远达云南。
民国时期,甘肃武威出土了一方墓志铭《大唐上仪同故康莫覃息阿达墓志铭》,墓主康阿达是来自西域康国的粟特人,据载,康阿达的祖父康拔达曾担任梁朝的“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甘瓜三州诸军事”。传世文献里似乎没有相关记载。
祖拔达,梁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萨保。当官处任,水镜元以近真其怀;处逝公途,石廗不之方其志。诏赠武威太守。
虽然梁朝的统治从没越过秦岭,但是南朝一直都有通过吐谷浑道沟通河西走廊与西域的传统,许多西域国家都曾通过吐谷浑-益州路线遣使建康。梁武帝之子武陵王萧纪治蜀时的功绩也包括“西通吐谷浑”、“外通商贾远方之利”。
益州刺史、太尉武陵王纪,颇有武略,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雟,西通资陵、吐谷浑,内修耕桑盐铁之政,外通商贾远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积,有马八千匹。
身为凉州萨宝的粟特人康拔达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受封梁朝官爵的。
民国时期还在敦煌挖出来过一个“大同二年”的造像石幢,很可能是梁人在西魏境内留下的印迹。(“大同二年”为梁武帝年号,该年也是西魏的大统二年。)


曾经多次南征攻入蜀地的元魏也在云南留下了印迹。南朝在云南设立宁州,但除了侯景之乱前夕的徐文盛,历任宁州刺史似乎都未曾有所作为。在齐梁时期,攻入益州的北魏军队曾多次和入援的南朝宁州刺史交战。元明时期的云南文献曾记载,陆凉州有一个题为《魏故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宁州刺史同乐县侯爨使君雲》的碑刻,至清代时,碑文与封年都已失考。
孝明帝时期,魏将傅竖眼曾短暂攻入益州;西魏在尉迟迥占领益州后也曾遥控云南。但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两任南宁州刺史爨瓒、爨震名称都已有记载,因此爨雲的官职很可能是北魏孝明帝时期(萧梁初期)由傅竖眼遥封的。假定康拔达身处萧梁末年,封其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一事很可能是对北魏册封爨雲一事的报复…
但这只是猜测,由于《爨雲碑》内容失载,我们无法掌握足够证据,不能彻底排除爨雲在西魏时代受封的可能性,"爨雲"的"雲"与爨震的"震"都有"雨"字,那个年代流行同辈兄弟名字使用同一偏旁,“爨雲”也有可能是史书失载的爨震兄长。
:)




方国瑜《南北朝时期暴氏对南中诸郡的统治》
齐国有个人叫陈不占,这个人胆子很小。听说国君有难,要奔赴救援。要去的时候,吃饭拿不住饭勺,上车抓不住车轼。他的车夫说:“像这样胆小,去了有用吗?”陈不占说:“为国君牺牲,是道义准则;胆小怯懦,是我个人的事。不能因私害公。”于是就去了。听到武器碰撞兵员呼叫的声音,就给吓死了。人们说:“陈不占的勇敢是仁者的勇敢啊。”
齐崔杼弑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可谓仁者之勇也。”
明代有商学院,够不够冷…


1.
“玩弄”这个词在古时有一个含义是“玩味,研习”,“呻吟”这个词在古时有一个含义是“诵读,吟咏,”西汉末大儒刘向(字子政)酷爱《左传》,不仅自己读,还让家里所有人都一起学习,传为美谈。于是在东汉王充的《论衡·案书》中就出现了这么一句话:“刘子政玩弄《左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如果把标点符号去了好像就更说不清了φ(>ω<*) )
2.
先秦时人骂人和现在其实也差不多,要么人格攻击,要么人身攻击。比如《左传·文公元年》里提到,当时楚国的太子商臣听说楚王要废了自己另立太子,但消息还不确凿,他的师傅便让他请楚王的妹子江芈来赴宴,到时候再故意地激怒她。商臣照做了。于是在宴会上,暴脾气的江芈怒骂商臣道:“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役夫,也就是从事下贱劳役之人,相当于今天人骂别人是“臭要饭的”,“贱货”。结果后来商臣就造反把楚王给砍了。
又《宣公二年》,宋国大臣华元因为在战前没有给自己的驾车人羊斟分羊肉,到了开战后,羊斟就赶着马车载着华元直接冲进了敌阵里,于是华元就被俘虏了……《左传》作者在文后评价道:“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这货干的事实在太恶劣了,连君子都忍不住骂一句:“简直不是人!”
直接的人身攻击也有。比如《宣公十二年》,也就是邲之战发生的那年,晋国和楚国大军两强相遇,战事一触即发,楚王却仍举棋不定,听说晋军大军已经渡河压过来了,竟还想要班师回家。大臣伍參听说后,力劝楚王跟晋军打一场,令尹孙叔敖却不乐意,怒斥伍參道:“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这仗要是打不赢,(你要赔罪,可是)你的肉够我们吃吗?!骂得够狠,可是伍參的回答却更妙:“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若是打不赢,我的肉(尸体)自然会被晋国人抢去,你想吃还吃不着哩。
3.
先秦时人在祭祀祖先时,需要由一个活人来扮演祖先,在祭祀时享用人们的祭品,用来表示祖先真的已经来过了。这个人便被称为“尸”,于是在古籍中关于祭祀的部分我们便常常可以看到的句子——
“祝出,迎尸于庙门之外。主人降立于阼阶东,西面。祝先,入门右,尸入门左。”
“祝延尸,尸升自西阶,人,祝从。”
“祝、主人皆拜妥尸,尸不言。尸答拜,遂坐。”
“尸又食,食胾(注:肉)。上佐食举尸一鱼,尸受,振祭,哜(注:尝)之。”
“尸告饱。祝西面于主人之南,独侑,不拜。”
这翻译时一个不注意,外国人看了还不得吓死。
在国民大革命兴起以后,经由孙中山先生的亲自操刀,我国军队的精神信仰与追求,便有了新的高度,同过去那种效忠于个人的军阀私军或皇帝旧军不同了,转而诞生出一种混合的认同来:忠于“革命党”的“革命军”,会一边会自然的以“党军”自称,一边又会自豪的以“人民军队”、“人民的武装”来自居。“人民的军队”与“党的军队”之间并不冲突。
就拿“党军”与人民军队”来说,1924年的孙中山作为大元帅在广州编练新军,11月11日正式下令,所练的新军即定名称为“党军”。而对当时刚行改组,正“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欲行国民革命的国民党人来说,拥有一支属于国民党的“党军”,是国民革命事业的根本保障,与实现宪政、建设民主的长远目标并不冲突。
總理知道要發揚革命事業,非有忠實的黨軍不能成功(蒋介石1926年语)
既然“党军”是为实现尽善尽美的、服务全体人民的现代革命服务,那么自然也可大方的自称为“人民的武装”、“人民的军队”——这两词汇非后来赤色革命者的首创,在国民大革命的年代,身兼“党军”身份的“革命军”,就曾自豪的宣布自己是“人民的武装”。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居“人民的武装”、“群众的武装”的革命军统帅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大反动派蒋介石。
在北伐前夕的系列讲话中,作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国民党军委会主席,以及北方军阀宣传口中的“赤魁”,蒋介石曾多次谈到国民革命军的性质问题。
“民国十六年前之蒋介石”是如何看待他统领的“国民革命军”的性质的?当然就像前文说的那样,他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宣称国民革命军是“人民的武装”。且革命军的士兵,也是“农工子弟兵”(即“农工之化身”)
1926年1月6日,蒋介石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代表向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作军事报告。在从此报告里,蒋介石总结两年来广州政府东征平叛、统一广东的军事行动,自豪的向与会代表们声言,“革命军所到的地方,民众都来切实帮忙”,他认为,这正体现国民革命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武装”。
這兩年中的軍事,總括起來說,有十三年積極的準備,才有十四年統一廣東的成績。我們從今以後,只要接受 總理的遺囑,繼續努力奮鬥,國民革命的成功,當不在遠,最後還有要聲明一句話,這兩年來國民革命軍小小的成效,實在是三民主義的力量來戰勝的,革命軍所到的地方,人民都來切實幫忙,不僅表示熱烈的歡迎而已,所以革命軍實在是人民的軍隊,革命軍的武裝實在是人民的武裝。
《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第三卷 第八编 北伐开始时期(一) 民国十五年一月至三月
在完成军事报告后,蒋介石作为全代会代表继续参会,1月13日,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
在对提案的解释里,蒋介石认为帝国主义之入侵使国家沦为“次殖民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观点,即“半殖民地论”不过自欺欺人,彼时国家实际是连印度这样的殖民地也不如的,应称为“次殖民地”)令大批良善的手工业者、小商人与农民破产,成为军阀军队的士兵来源,而又军饷低下、生活困苦,做了内战的炮灰。
在这个判断上,蒋介石提出,革命军中的士兵属“农工之化身”,国民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为全国国民谋福利,应让作为“农工化身”的革命军士兵享受到优渥的生活——在蒋介石眼里,他统帅的军人也可称为“农工子弟兵”,是“从群众中来的”群众一员。
列強帝國主義者,以經濟侵略爲目的,用政治、經濟、文化各種手段,侵略壓迫,中國因此淪爲次殖民地之國家。……因此手工業工人、小商人,多數良好之農民,皆被迫失業,饑寒交至,非刼掠以圖苟全,卽從軍以求生存,軍閥從而利用之,組成軍隊,以少數金錢,操其生死,餉値固低,又加以虐待剝削,當兵者不但不能養父母妻子,甚且不能自養,此卽中國一般士兵之生活狀況……本黨革命原爲求大多數民衆之生存,三民主義,首重民生,士兵爲農工化身,爲民衆之一部。且爲革命前途犧牲之一員,無論平時戰時,實較其他民衆爲尤苦,事業之艱辛如此,生活之低落又如彼,若不急速從事實際上之改善,爲士兵者,將不免對革命事業有所懷疑。
《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第三卷 第八编 北伐开始时期(一) 民国十五年一月至三月


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be like:
当然,“北伐竞成”、“革命完功”之后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无论1926年的蒋介石是否真的将“国民革命军”看作是“人民的武装”、“农工化身”,1927年的四一二之后,由无数“工农化身”组成的“国民革命军”,还是在蒋介石的领导下摇身一变,成为枪口向人民、镇压农运的“攻农国军”。
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蒋介石在四一二后倒反天罡,欲以军统党,行反革命之实。“党军”、“革命军”中有良知而向革命者,自然不会去追随蒋介石,做镇压农友的“攻农国军”。
于是在讨伐“蒋逆中正”的呼声里,南昌起义爆发了,工农红军也很快诞生了。


载于《南昌起义》
如若问起今人工农红军——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什么性质的军队,许多人肯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革命军队”或“人民军队”,可要是论起“党军”的话题,可能有的朋友就会有些支吾。
其实这样的问题,大可大胆的回复:“八路军、新四军就是党军呀,当年的革命先辈都是如此标榜自己的”。
就拿贺龙元帅1940年在晋西北各军参谋会议上的讲话来讲,在开头部分谈整军之重要性时,贺龙便总结了十余年来革命武装的历史,尤其讲到了八路军、新四军这两支武装的重要性。
贺龙讲到,1927年国共分家后由于没有武装,CP与进步青年被杀了许多、捕了许多,今天不一样,为什么?因为CP有了“党军”——八路军、新四军。
而且贺龙告诉与会的八路军指战员们,作为CP之党军的八路军、新四军,是眼下民族解放斗争中日本法西斯感到“最可怕的一支军队”,是最令敌人棘手的一支军队。这样对“党军”身份的自信、自豪,正可谓是对国民大革命的继承。


《在晋西北各军参谋会议上的大会讲话》贺龙 1940年3月16日 载于《贺龙军事文选》


《在晋西北各军参谋会议上的大会讲话》贺龙 1940年3月16日 载于《贺龙军事文选》
再比如胡服同志在1942年2月的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在称赞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部队的重组与建设时,胡服便表扬了新四军四师九旅。他是如何表扬的呢?他这样讲:“它(九旅)已经成为正规化的党军之一部”。
1942年2月,当时的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九旅是华中抗战后新成立部队中之成绩较优者。它已经成为正规化的党军之一部,并创造了一些优良的作风,战斗力提高了。它在开辟与恢复皖东北和苏北根据地的工作及战斗中,有相当大的成绩。”刘少奇的指示成为九旅继续前进的新动力。
《新四军九旅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韦国清 载于《鏖兵苏鲁豫皖——新四军第九旅老战士回忆录》


《抗日烽火中的新四军第九旅》张震寰 载于《新四军?回忆史料》2
显然,对经历过国民大革命的中央同志来说,尽管蒋介石政府已几乎不提“党军”之称,代之以“国军”,可“党军”仍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之中,与“革命军队”、“人民军队”一样,是对一支革命军的崇高赞美。
到1945年党的七大前夕,朱德总司令曾请陈毅为他作军事报告的草案,尽管这份陈毅为朱德代笔的、篇幅详尽的军事报告最终未被采用,但其中透露的许多思想取向仍值得我们注意。
我们前面提到的“党军”,在陈毅所作的报告里就被再次提出,且得到了相当多的讨论。在这份报告中,陈毅不仅写到八路军、新四军是为人民服务的、一扫旧军队恶习的革命军队,还就“党军”之性质展开了论述。
陈毅写到,他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党军,一是“希特勒式的党军”,二是“八路军新四军式党军”。
“希特勒式的党军”,是愚昧盲从、只会“忠于领袖”的专制军队,于是变成全德国人民和全世界的灾难,是应当被彻底消灭的一类“党军”。“八路军新四军式党军”则截然相反,是为人民、为民主的党军,是“人民的救星”,是“争取中国民主争取世界和平”的军队,反对这样的“党军”,就是“根本反对中国人民的利益”。


《朱总司令在七大建军报告(初稿)》1945年4月25日 载于《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下)》
当然,随着抗战胜利后的和平谈判、“团结和平民主建国”口号的被提出,“党军”之论逐渐消失,至于新国家建立以后,更提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之口号。以“党军”自居的心理,也就随新民主革命的完成而日渐消逝,往往只说“服从”、“忠于”,却没不再提“党军”的身份了。
我想,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成熟革命政党形成“的伴生产物,“党军“体现了“革命军人”作为“革命政党”一员的自豪——这也体现了革命政党成员们的“道路自信”,他们相信自己身处的政党、追随的信仰代表国家、民族和大众的利益,那么将革命军队视作革命政党的附属组织,又有什么冲突之处?
九零后是最后一代放麦假、交公粮、在全国批评中长大的人。
先说麦假,以前每到麦子熟透的时候,学校总会放七天假,老师们回去割麦,学生们回家帮忙。因为年纪小,通常只干些捡麦穗、小跑腿等辅助工作,大人们往往会趁这时来教育孩子:“好好上学,不然将来只能种地!”
麦子割完后男人们都到铺好的场地晾晒去了,妇女和孩子就在地里捡麦穗,像播种般来回走动,孩子们很快就受不住,蹲在地上磨蹭,想耗到吃饭时间。如果遇到通情达理的家长,说两句就让躲到阴凉里,如果家长脾气不好,就会看到孩子含着眼泪弯腰拾麦。炙热的太阳扭曲了空气,每块地里,都有许多老弱妇幼顶着阳光辛劳,期望有个好收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不只是一句诗。


麦子收完也晒好了,就该交公粮了,现在小孩对交公粮的理解就是打牌,和斗地主一样,真是绝妙的讽刺。
什么是交公粮呢?官方解释是农业税的一种,有两千六百年历史。民间俗称交皇粮,建国后改为交公粮,改革开放那会儿有句脍炙人口的口号就是:“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等农民把麦子晒好,就往粮库去,往往一人出动,全村紧跟,在门口排起长长的队。我没赶上手推车的时代,跟着爷爷交粮食时坐手扶拖拉机去的,具体情景如图:


这就是当年交公粮的模样,队伍长到看不到头,忙时要等一两天才能轮到自己,期间一日三餐都是家里送,晚上在粮食边上睡,省得被人偷走。
那会儿还有以物易物,村里时常听到走南闯北的小贩拖着声音叫喊:“小麦换西瓜、换苹果~~”,这时孩子们就会缠着大人,希望他们用刚收的麦子去换水果,基本上大人都会答应,换来的水果放在门后,里面多少个全家一清二楚,每次偷吃都要挑最大的一个……
等到麦假结束,该学生们交公粮了,学校在放假前分下指标,规定每个人上交多少斤粮食,作为劳动证明。我现在还记得交粮前自己抱着布袋心慌意乱,总觉得斤两不够,逼着老妈又往袋子里倒了两盆麦子,才鼓起勇气上学。
那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交公粮,后来国家宣布废除农业税,人们说再也不用交公粮了,可种地的人已经很少了,等到国家给农民发放补贴时,老一辈感激涕零,对共产党赞不绝口,但是整个农村,只剩下他们还在种地了。


也不知是不是电视普及和改革开放的原因,八零后和九零后对种地极其抗拒,这其中也有家长们不断以此来威胁恐吓的“功劳”。二十多年来,我从没见过爱种地的年轻人,倒是多次听说谁谁家孩子一怒之下摔农具走人,发誓死也不会种地的事。
诚然,在当时的长辈眼里,八零后九零后都是孩子,需要接受教育。那会儿人们“天下为公”的精神很强,简而言之,就是:你孩子虽然不是我孩子,但我有义务告诉你怎么教好孩子。
于是,“小皇帝”、“小公主”、“垮掉的一代”,成为八零后的标签,报纸电视广播作文,甚至连童话书都不忘批评孩子身上的毛病,尤其是那篇神文——《夏令营里的较量》,成功把全国人民对日本的惊惧和愤怒转化为对子女的高压,仿佛优待一点中国就会亡国灭种。此文影响深远,我亦深受其害,在此对作者表示抗议。
其实和八零后年轻时所受的指责比起来,九零后那并不算什么,充其量是因为过于另类而成为新闻焦点。颓废忧伤阴郁消沉、形如乱码奇形怪状,讲真,非主流和火星文差点成为我们的代言人……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九零后与八零后冲突不断,就像两头小狮子互相撕咬,直到现在百度八零后和九零后,依然会冒出大量比较的文章,越往前翻火药味越浓,堪称是两代人的“战争”。
举个例子:
“80后的几乎在上班
90后的几乎在上学
80后的几乎在挣钱
90后的几乎在花钱
80后的几乎在低调
90后的几乎在高调
80后已步入成熟
90后还在愤青
80后流行游戏机
90后流行非主流
80后几乎都害怕恋爱了
90后几乎都爱到麻木了
80后还记得高山下的花环
90后只记得火影忍者和犬夜叉
80后的都在努力的创造美好的未来
90后的都在准备把美好的未来给糟蹋掉
…… ”
这只是沧海一粟,还有许多九零后反驳八零后的文章,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到最后大家亲戚满天飞,又是何苦呢?
我曾在公众号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四代人的网名变迁,这里节选一部分:
待八零后长大成人学会上网时,昵称开始远离现实,英文、拼音和符号大行其道,成语和诗歌片段也异常火爆,风格偏向文艺。


等九零后也到了上网的年纪,在社会变革、青春文学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昵称风格急剧变化,火星文风靡一时,人们崇尚个性,具体风格如下:


如今零零后早已习惯上网聊天,他们没有经历过八零后被社会抨击,称作“小皇帝”和“垮掉的一代”;也没有体会过九零后被千夫所指,只能私下追求喜欢的事物;他们出生在一个根基已经打好,人们学着互相理解的时代,因此昵称也发乎于心,简单直白起来:


写到这儿,忽然百感交集,想起一句名言:历史总是螺旋型上升。从最初的“路晨、信、铭”,到“紫依、老K、梦在心中、”,再到“黑S控。、_勿念&<baoer∮、嘿,gril”,乃至最后的回归本心:“梦瑶、冰之恋、英语,与我无缘”。
很好奇将来一零后长大,会起什么网名呢?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八零后,将来的人生轨迹又会因此发生多大变化?
不管怎样,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长路漫漫,我们始终上升着。
长路漫漫,我们始终上升着。
与君共勉。
在你亲历的短短时间内,世界有哪些惊人的改变?
6月28日已更。不知道哪个是最冷的,干脆多写一点吧。
1.春秋早期打仗非常讲君子风范,一般击溃敌人后不会赶尽杀绝。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国被打败了,晋国人逃亡时有战车陷在坑里走不动了,楚国人一看乐了,教晋国人抽出车前横木,才从坑里出来,没逃两步马又盘旋不能前进,楚国人又教他们拔掉兜风的大旗扔掉多余的重物,这才顺利逃走。晋军感觉脸上挂不住,一边逃一边转过头来说:“哼(。?`ω′?),我们可不像你们有这么丰富的逃跑经验。”(注1)
2.秦始皇规定天子自称是朕,秦始皇之前呢,天子自称是“余一人”,至于孤和寡人,是诸侯王的自称。(注2)
3.君主自称寡人并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的意思,警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注3)
4.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时其实还剩一个卫国没有灭掉,因为当时卫国已经只剩一座城并且投靠秦国已久,直到秦二世时才将卫君贬为庶人。于是卫国成为持续时间最久的诸侯国,从公元前1115年分封起至公元前209年,持续了907年。
5.虽然七夕和元宵都声称自己是中国版的情人节,但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版情人节的节日叫上巳节,日期是三月初三,在这一天男女相约出游,互赠芍药。(注4)
6.西汉最鼎盛的时期,既不是文景之治,也不是武帝时期,而是汉宣帝时期,汉宣帝时,无论经济、疆域、国际影响力都达到西汉巅峰,并且宣帝时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正式将新疆地区纳入版图。
7.和尚不能吃肉喝酒,一开始不是佛经要求的,而是佛教狂热爱好者梁武帝萧衍下诏禁止的,后来才慢慢变成佛教习惯。(注5)有说楞严经里有记,那已经是梁武帝禁酒肉几百年后的事了。
8.武则天虽然是唯一一个女皇帝,但是想拥有皇帝权力并不是需要“称帝”,而是要“称制”,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也即实际掌握政权,与女皇帝只差个名份。这样来算的话,临朝称制的女性,至少有一打。
9.四川人近代才吃辣的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确历史悠久,辣椒虽然是明代传入中国的,但不代表着没有辣椒就没有辣味,在辣椒之前,提供辣味的是芥姜、葱蒜以及茱萸。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里明确说了:(川人)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类似说法也多见于其他文献。
ps.有人纠结辛和辣是不是一回事,这个没什么可纠结的,就是一回事,《广雅》:辢(辣),辛也。《声类》:江南曰辣,中国曰辛。《通俗文》:辛甚曰辣。《新华字典》:辣:像姜、蒜等的刺激性味道;
10.唐朝时,叫爸爸要叫爷爷、阿爷或者哥哥,叫哥哥要叫阿兄,叫爷爷要叫阿翁。另外,不要叫某大官为大人,因为大人也是爸爸的意思,每次看到狄大人就不忍直视。
11.高句丽和高丽基本没有关系,高句丽由高句丽族建立,其政权被唐朝灭亡后,绝大多数高句丽人被迁入内地,消失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高丽起源自半岛南端,建国后借用了高丽这一称呼。
12.大多数朝代对皇帝的称呼是圣上、陛下、圣人、皇上,而宋朝普遍叫“官家”。以及除了在电视剧里,皇帝日常口语自称很少用朕,基本还是用吾、我等。
13.古代也是有官方节假日的,并且宋代最长,全年假期达到了上百天。(注6)
14.宋朝以前上朝的时候大臣需要正坐,宋朝之后才开始站着上朝。
太晚了先睡了……待续
我的b站主页,欢迎关注哟~
———————————————6月24日更新—————————————————
15.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只比秦始皇(生于前259年)小三岁。
16.诸葛亮和汉献帝同一年(181年)出生,同一年(234年)去世。
17.偃月刀也叫掩月刀,是唐宋之间的发明,所以关羽铁定是用不上了。正史中对于关羽的武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描绘,但是南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中有记载,声称关羽自采都山铁造了两把刀,起名叫:万人敌。(注7)
18.柳下惠是真是假不知道,但南朝宋的褚渊是真的猛,山阴公主刘楚玉灰常淫乱,看到姑姑南郡献公主的老公褚渊长得非常帅,就让皇帝刘子业把褚渊送给她玩弄,刘子业就命令褚渊去陪山阴公主,于是褚渊就被送到了山阴公主府上,山阴公主使尽浑身解数,对他百般诱惑,但整整十天都没有得手,最后褚渊以死明志,坚决不肯就范,公主只得作罢。公主说:“何苦呢?”褚渊说:“我可是个老实人。”(注8)
19.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唯一一个国号和皇帝的姓相同的朝代,当然这是一个巧合,因为陈霸先认西周时虞满为祖先,虞满的封地在陈,是陈国国君,谥号陈胡公,于是梁敬帝封陈霸先为陈公、陈王,直到禅让后成为陈朝。
20.唐以前的人们喝茶用的方式叫煮茶法,煮茶时要加点生姜,葱花等佐料…(注9)
21.葡萄酒大约西汉时传入中国,在中国有两千年的饮用历史,比楷体字历史还久,可以说是传统饮料了。
23.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在位61年),这不是冷知识,冷知识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金哀宗完颜守绪在宋蒙联军兵临城下时不欲作亡国之君,于是禅让给完颜承麟,仪式草草举行完,完颜承麟就赶紧去组织守城,未能挽回颓势,城破被杀。
24.寿命最长的皇帝是乾隆(89岁),这不是冷知识,冷知识是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殇帝刘隆,出生百日时登基,一岁时夭折。
待续
———————————————6月25日更新————————————————
2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之中,后世我国诸多政权里,唯独没有以韩为国号的。
26.秦以十月为每年开始的第一个月,汉初沿袭秦制,直到汉武帝改用太初历后,才改用一月为岁首。
27.汉武帝时才开始出现年号纪年,武帝之前的皇帝直接用年序纪年,比如秦二世元年,汉文帝二年这样,但是皇帝又想改元怎么办,比如汉文帝十六年的时候决定改元,咱们从元年从新开始,于是我们就将文帝元年称作文帝前元年,原本应该是文帝十七年的时候称作文帝后元年,这样来记。但汉景帝改了两次元,所以出现了景帝前元年,景帝中元年,景帝后元年三个元年。于是,我们就看到景帝时出现了一个中二病发作的年份:汉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
28.历史上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国号是汉,排的上号的就有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刘备)、汉赵(刘渊)、成汉(李寿)、后汉(刘知远)、南汉(刘?)、北汉(刘崇)等 8 个,如果再算上刘玄、侯景、陈友谅等持续时间较短的势力,总数能达到 20 个左右。
29.西燕废帝的年号叫昌平,北周武帝有个年号叫保定。
30.隋文帝晚年讨厌诗书,于是做了所有讨厌学习的人梦寐以求的事——下令废除全国学校,只保留国子学一所限额七十人。就是这么任性。(注10)
31.我们把汉魏皇帝大多都叫某某帝,如汉武帝、魏文帝,后世皇帝大多叫某祖某宗,比如唐太宗、宋徽宗、明太祖等,这个区别是武则天造成的。
某某帝是谥号,用来死后盖棺定论,评价皇帝的生平,一般一两个字,大家就用其称呼该皇帝,一般都遵从谥法,叫个文皇帝、武皇帝、昭皇帝等等就好,但是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不按套路出牌,给自己老公定的谥号叫天皇大帝,窝勒个去这下没法玩了,总不能把李治叫唐天皇大帝吧……于是只能改叫庙号为某祖某宗了。而且从此之后谥号字数如脱缰野马一路增长越来越浮夸,到明清时已经长达二十多字了。
至于武则天之前的唐太宗,本身谥号叫文皇帝,所以原本应该注定叫唐文帝了,结果武周之后谥号变浮夸,给太宗多次加谥,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于是也没法叫唐文帝了。
32.作为计量单位的“石”字,字典上以及大多数人都读dan4声,但其实还是应该读本音shi2声,王力先生打趣说:“所以常听人说,最少文化的小学生与最高水平的研究人员的发音是一致的,而介乎二者之间的普遍文史知识爱好者会有不同的发音。 ”(注11)
33.我们今天去博物馆里看到的各种上古器具的名字,比如鬲、簋、爵、觚、觯等等礼器的名字,是宋代人考据确定的,近代考古学出现以后,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大量出土,发现上面记得名字居然跟宋人定的名字一模一样。(注12)
34.铁木真的名字意译过来是铁匠,泰定帝也孙帖木儿的名字意译是九铁,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名字意译是纛铁(纛,音同到,仪仗用的旗子),元成宗铁穆耳的名字意译是铁的,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的名字意译是铁锅。厉害了老铁。
待续。
———————————————6月26日更新————————————————
35.上面说了,谥号和庙号是皇帝死后才起,用来描述这个皇帝,但曹丕的儿子曹叡还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上谥号为明皇帝,起庙号为烈祖,我去这不是咒自己吗,果然刚上完一年后就突然得病死了,才36岁。(注13)
36.宁夏的夏来源于夏商周的夏朝,不是因为夏朝在宁夏,而是因为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西北建立了政权,因为《史记·匈奴列传》里记载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于是赫连勃勃就以夏朝后裔自居,称国号为大夏,从此这片地方就叫夏了,经过后世一系列复杂的行政名称变迁,有了今天的宁夏。(注14)
37.如果司马光没有瞎吹的话,南朝宋武帝刘裕可能是所有皇帝里个人武力值最高的。《资治通鉴》里对刘裕和孙恩的一场遭遇战写道:刘裕带了十几个侍从去侦察敌情,被敌人发现,受到数千人围攻,于是奋力反抗,侍从都战死了。主将刘敬宣见刘裕良久没有回来,于是带人去寻找,结果到达战场后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数千人正在前方逃命,刘裕一个人在后面追杀。刘敬宣:Σ( ° △ °|||)︴什么情况。(注15)
38.星座在隋朝就已经传入中国,至迟在宋代已经用来算命,也是有上千年历史了,比我们熟知的算生辰八字的子平术都要久远一点点。(注16)
39.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的父亲叫做来操……(注17)
40.唐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总共发生过四次,第一次武德九年李世民夺位;第二次神龙元年张柬之、崔玄暐夺取玄武门,逼退武则天;第三次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杀掉武三思,围攻玄武门;第四次景龙四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攻入玄武门杀死韦后。以至于陈寅恪总结道: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系于北门卫兵之手。(注18)
41.“力士脱靴”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唐玄宗,高力士,李白,都去世于公元762年。
42.以前清明节理论上是没有扫墓的习俗的,清明应该做的事是踏青,寒食节才应该扫墓。但是因为两个节日离的实在太近,所以到明清以来慢慢就习俗合并,不区分了。(注19)
43.辽主耶律德光南下,天气太热染病而死,契丹人为了保存尸体防止腐化,于是把耶律德光用盐腌制了一番拉回去了,被后晋的百姓叫做皇帝肉干……(注20)
44.有史可查的地震次数最多的朝代是明代,高达1159次,远超第二名清朝的690次。其中陕西省为地震次数最多的省份,达到了302次。(注21)
其中就包括著名的1556年关中大地震,以华县为震中中心的2700多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区被夷为平地,累计造成了83万人死亡,创下全球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高纪录,超过第二名唐山大地震三倍多。(注22)
45.唐伯虎因为牵扯到科举舞弊案中被永不录用的那届科举殿试里,王守仁拿到了二甲第七名,都是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科举。对了,这届科举的状元是伦文叙,伦文叙曾对过一句著名对联:“图画中,龙不吟,虎不啸,看见童子,可笑可笑;棋盘内,车无轮,马无辔,说声将军,提防提防。”被周星驰安到了唐伯虎身上。广东人可能对他比较熟悉,留下的传说很多。
待续
———————————————6月28日更新————————————————
46.曹丕跟建安七子的王粲感情很好,王粲死后,曹丕十分伤心,组织大家去吊唁,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大家为他叫叫吧。于是葬礼上响起一片驴叫声。(注23)
47.洛阳纸贵的左思曾经上演过男版东施效颦。潘岳(潘安)长得非常帅,年少时出行,满街的女子看见了都上来围着他看,向他的车上投掷水果。左思听说了,也学潘安的样子出行,然而满街的女子见了他都向他吐口水,于是左思伤心的回家了。(注24)
48.公元386年是我国拥有皇帝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东晋、前秦、后秦、后燕、西燕、西秦、后凉、北魏等 8 个政权总共贡献了 13 位皇帝,其中西燕一国就贡献了5位。
49.追封皇帝最多的朝代是北魏,一般朝代建国后会象征性的追封3-5位祖先为皇帝,但北魏一口气追封了三十二位,往前溯了一千年左右,以至于常用的单字谥号基本都用掉了,正经的皇帝只能用双字,比如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这样。
50.北魏正经在位过(有庙号且有年号)的皇帝总共10位,他们的平均即位年龄只有13.7岁,平均寿命29.9岁,除了太武帝拓跋焘,没有活过40岁的。
51.有一次大旱,北齐文宣帝高洋去西门豹祠(河伯娶妻还记得吗)求雨,但是没有效果,于是高洋就让人把西门豹祠拆了,顺带把西门豹的墓掘了。(注25)
52.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开始铸造的,而是比开元早将近一百年的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造的,用于取代五铢钱。(注26)
53.官衔最长的人是元朝中期权臣伯颜,他权柄最盛时的官衔是: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武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达剌罕、中书左丞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比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斡罗斯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禋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剌赤也不干察尔、领隆翔使司事。(注27)
54.元朝虽然统治时间只有90多年,但水灾次数高达1870次,为历代之最,并且最后直接亡于水灾引发的大起义。对比之下,宋朝319年有628次,明朝276年有1034次,清朝268年有1581次。这与元朝政府游牧出身不够重视水利有很大关系。(注28)
55.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眼镜店叫做“益美斋精制水晶眼镜铺”,店铺位于明朝晚期苏州街道上五人墓碑旁。【这行写完冷的我自己都打了个喷嚏,配张图吧……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苏州市景商业图册》



@南海
元老院攻略苏州的时候请帮看看是不是真的有233333)
额写了好多了…看心情续更。
——————————————————割——————————————————
注释:
注1: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注2:《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
注3:朱熹: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
注4:《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注5:见梁武帝《断酒肉文》。
注6:见《宋会要·职官60》、《宋史·卷163职官三》、《野客丛书·卷16》等。
注7: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敌。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注8:《南史·褚彦回传》:帝召彦回西上阁宿十日,公主夜就之,备见逼迫,彦回整身而立,从夕至晓,不为移志。公主谓曰:“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彦回曰:“回虽不敏,何敢首为乱阶?” 《宋书·本纪第七》:主以吏部郎褚渊貌美,就帝请以自侍,帝许之。渊侍主十日,备见逼迫,誓死不回,遂得免。
注9:陆羽《茶经》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注10:《隋书·高祖纪下》:(隋文帝)又不悦诗书,废除学校。
注11:见王力《古代汉语》。
注12:也见王力《古代汉语》。
注13:见《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注14:《晋书·卷一百三十》:(赫连勃勃)义熙三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
注15:《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
注16:最早见于隋代那连提耶舍译本的《大方等日藏经》。
注17:《新唐书·来俊臣传》:来俊臣,京兆万年人父操,博徒也。
注18:评语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注19:《旧唐书·玄宗纪》: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杜佑《通典》: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
注20:《旧五代史·契丹传》: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为帝羓焉。
注21:袁祖亮《中国灾害通史·明代卷》。
注22:《明史》: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注23:《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24:《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注25:《资治通鉴》:齐主以旱祈雨于西门豹祠,不应,毁之,并掘其冢。
注26:《旧唐书·食货志》: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
注27: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
注28:袁祖亮《中国灾害通史·元代卷》。
1.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朝最高学府南京国子监曾经接纳过一位“女留学生”。
这个女学生名叫姑鲁妹,是琉球中山国人(现在的日本冲绳岛)。乃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女性留学生。不过再后来就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了。
三十一年,王遣亚兰匏等贡马及硫磺,世子武宁贡如之;女官生姑鲁妹偕入谢恩,以昔常在京读书也。
但是,明朝的文人们对这段女留学生故事津津乐道,认为这是旷古未有的佳话,证明我大明威名远播,外国连女学生都派来了,真是仰慕中华到了极点!
本朝外国如朝鲜,号知诗书者,间游国学,或至登第,然未闻妇人亦来中国诵读。向慕华风至此,真史策未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2. 清朝初年,一位名叫季文兰的江南女子在三藩之乱后被俘虏至沈阳,在旅舍上题诗道:
“椎髻空怜昔日妆,红裙换着越罗裳。爷娘生死知何处,痛杀春风上沈阳。”
出乎意料的是,此诗被路过的朝鲜使节发现。因为朝鲜当时浓厚的“尊周思明”的思想,朝鲜人硬是认定季文兰是在清灭南明战争中被抓到沈阳的才女。感慨其悲催遭遇也题诗附和。
之后两百余年,写诗唱和季文兰这个中国女子几乎成为历任朝鲜使节的不成文规定。
以下特此摘录历任朝鲜使节部分诗文。
绰约云鬟罢旧妆,胡笳几拍泪盈裳。谁能更有曹公力,迎取文姬入洛阳。
已改尖靴女直妆,谁将莲袜掩罗裳。唯应夜月鸣环佩,魂梦依依到吉阳。
纤眉宝髻为谁妆,染泪潇湘六幅裳。却羡春鸿归塞远,秋来犹得更随阳。
痴儿金货买残妆,尚忆征车泪染裳。壁上芳诗无处觅,一尊惆怅酹斜阳。
塞天漠漠晓啼妆,尚忆阿娘作嫁裳。梦里江南春草绿,芳心应羡雁随阳。
王嫱出塞犹平世,蔡女沦身尚得归。琵琶弦弱胡笳短,难写崇祯万事非。
临水无心洗汉妆,胡儿夺掷旧衣裳。苍黄死别三生恨,不向江南向沈阳。
壁上新诗掩泪题,天涯归梦楚云西。春风无限伤心事,欲奏琵琶响转凄。
江南女子洗红妆,远向燕云泪满裳。一落殊方何日返,定怜征雁每随阳。
江南江北鹧鸪啼,风雨惊飞失旧栖。日暮天涯归不得,沈阳城外草萋萋。














晚清新军照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部分人都没有辫子…
这个事情其实就是…庚子年后满清朝廷痛定思痛,下决心彻底军改,认真编练新军。全套的近代化装备、全套的近代化军装、全套的德国步兵操典,配合洋教官,誓要打造一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军队”。
新军士兵饷银:
步队兵丁每名月支食银四两五钱。伙夫每名月支工食银三两五钱。炮队兵丁每名月支食银四两八钱,马队兵丁每名月支工食银九两。
统制官薪水月银四百两,统领官每员每月二百两,统带官每员每月白银二百两,炮队协领官每月白银二百五十两,工程队参领官薪水白银二百两,教练士官每员薪水白银一百两。步工辎管带官每员薪水一百两,马队管带官每员一百两,炮队管带官每员薪水银一百两,督队官每员薪水银五十两,步工辎队官每员薪水银五十两,马队队官每员薪水银五十两,炮队队官每员薪水银五十两,排长每员薪水二十五两。
为了认真贯彻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的理念,除了老淮军调任、上三旗选拔、普通旗营选拔之外,还普遍采取“招募”的方式征兵,而且因为待遇颇高,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参军。
总之,新建陆军基本上是当时中国人才群英荟萃的场所,是全国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团体,完全符合满清朝廷的预期。
按照清廷设计,这些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拿着全国最高的收入用着世界首屈一指的装备组成的全国最强大的陆军,必能保卫大清国祚万万年。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
从1903年10月成立总理练兵处,并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负责训练新军,确定裁减原有的旧军,计划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的新军为地方军,一共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开始,这些全国最优秀人才组成的新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剪辫子…
而且剪辫行为颇为时尚,剪辫被视作新潮、摩登、进步、高层次的象征,留辫者被视作食古不化的顽固分子,不仅汉人剪辫,连上三旗组成的禁卫军和旗人为主的第一镇也都以剪辫为时尚潮流…
1903年南方新式学堂已经基本全部剪发,甚至开始出现剪辫的学生在学校内捕捉留辫者强行剪辫。同年,《大公报》发布《剪辫易服说》,把剪辫易服和尚武精神、强健体魄联系在一起。而新军中绝大多数人能够识字读报者…
然后就掀起了新一轮的剪辫新高潮…至1905年6月,在普及1905军服的同时,包括上三旗子弟在内的全部新建陆军官兵开始整建制剪辫,剪辫从个人行为上升到集体意志。1906年的时候,新建陆军内军官留发辫者已成为少数,士兵基本都已经剪掉了辫子…受新建陆军剪辫潮流影响,新建立的警察三分之一剪掉了辫子…
1905年出洋考察团队“剪辫者已居其半”,等考察回来,徐世昌辫子剪了…同年回国的驻德钦差荫昌在德国就剪了辫子,回国之后只有在慈禧召见的时候才在官帽上绑一根假鞭子充数…而且出洋一圈,端方还染上了酷爱拍摄的“恶习”,走哪里都得拍几张过瘾…最后在慈禧出殡的典礼上端大人亲自扛着大相机对着隆裕太后一通拍照,“惊扰太后”被革职了…
五大臣归国后分别呈请剪辫,没得到答复。有官员跟慈禧“面呈削发之利便”,结果是“皇太后但笑而不言,未蒙允许”,但是也没有受到申斥处罚…
1908年慈禧去世,载沣摄政,所重用的青年满洲勋贵别的不会,上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闹着剪辫子…
1910年荫昌任陆军大臣,新建陆军全面剪辫…
所以,你以为张勋和他的辫子军只是南方革命党看他不顺眼吗?
错了…不仅北洋系统,连满洲勋贵都拿他当笑话…因为年轻的勋贵也剪了辫子…所以他那个所谓“大清忠臣”,真的就是自我感动而已…
而且,因为文化水平较高,自1903年起,新建陆军的士兵就很流行读报…尤其喜欢看西洋画报,后来就开始读南方的革命读物,一开始只能偷着看,后来发展为即便被军官发现也只是进行申斥没收刊物,结果军官没收了刊物之后,闲来无事自己也看,看着看着就变成了全军一起看,至1910年新建陆军看革命刊物“蔚然成风”…
最后连贝勒载涛这种有一定的从军经历的人,都看的一脑子“爱国思想”…
到武昌一声枪响的时候,在这种氛围的冲击下,所谓“满洲”到底还有几个忠臣是可疑的,而且即便是还有点“忠臣”,这些“忠臣”到底是赞成帝制还是赞成满清,这又是个大问题…
反正在已知的世界中,大多数勋贵是只主张帝制,唯一高喊“满汉大防”、“满洲血脉”的良弼因为跳的太高,直接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给炸死了之后,似乎就没有人主张“满汉大防”这种事情了…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满清的那种独特的“首崇满洲”、“满汉大防”叙事方式,1911年这个年月上,“满洲”只有良弼一个忠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自然科学 最新文章
海南一村民被眼镜王蛇咬死,多名消防员和村
有哪些不起眼的牢底坐穿兽?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可为什么粮食产量不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2024国家科技三大奖颗粒无
假如航母被蓝鲸全速前进撞一下会怎么样?
你见过最狠的SCI评论是什么?
你在实验室最惊险的瞬间是什么?
牛顿生活在中国,会有什么成就?
虎鲸为什么不吃人?
数学为什么这么可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8 12:23:21  更:2024-03-18 12:43:3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