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自然科学 -> 为什么会有人对明朝在云贵的做法歌功颂德? -> 正文阅读

[自然科学]为什么会有人对明朝在云贵的做法歌功颂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明朝以前,云贵地区几乎没有多少中原人,明朝大举进军云贵,把这些地方变成汉地十八省之一。这些人就没想过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吗?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这真是我们这些人的先祖父
我是贵州人,感谢大明对云贵地区的开发和彻底巩固。将云贵地区永远收为汉地十八省的一部分,作为汉人后代与有荣焉。
你说得对,但是根据中国历史研究院《清代国家统一史》,五胡乱华是促进了大一统,蒙元“四等人”制度也是促进了大一统。
明朝也曾拙劣地模仿了一下五胡和元蒙的“大一统”,但是由于太过于温和,时常被后人指责是破坏了“大一统”。
如何评价中国历史研究院《清代国家统一史》的观点?212 关注 · 91 回答问题




云南作为有26个民族的省份,却汉化水平这么高,这么稳定,从没有地域主义的倾向。我们这里的人也从不以什么古滇国,南诏国大理国为荣,以此来发展地域主义,从来都是心向中原。不像某个地方张口奉天,闭口盛京,举北洋旗伪满旗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分裂倾向。
打造出了这样如此成功的一个模范省份难道不该歌颂吗?不该称赞吗?
最后多说一句,某个族千万别说自己是什么汉化水平最高的,建议你来大理看看白族民居,这里的照璧都写的什么,看看明代木府土司的画像。再也别说自己汉化水平最高了。
你确定只是对云贵做法歌颂吗?
明朝对蒙古人多次犁庭扫穴不也被很多人歌颂吗?
蒙古因它早期的征服杀戮,最终遭到汉人的彻底清算~元末红巾军、明朝开国大军,作为汉人的部队,毁灭性打击了蒙古势力,并对蒙古老家进行了一次次犁庭荡穴的报复,所做所为,等于将蒙古人当年对汉人在内的各族做的事,在蒙古人身上回敬了一遍~ 且看汉人对蒙古各汗庭、京城的扫灭记录~: 大翰耳朵(明军一次) 哈拉和林(明军两次) 元上都(红巾军、明军各一) 元中都(红巾军一次) 元大都(明军一次) 应昌(明军一次) 达延汗时期威宁海汗帐被明军攻破一次。 蒙古人被虐得比宋朝首都被人攻陷两次还悲催几倍~ 据萨冈彻晨所著《蒙古源流》一书,元末,“四十万蒙古人中,得脱者惟六万,其三十四万(皆)被围而陷矣。”也就是说,40万蒙人只有6万败逃回草原。 但这个40万之蒙古,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40万,而是远高于实际的40万,蒙古人的数字逻辑与我们不太一样。事实上,整个元末明初,蒙古贵族、军人及家属先后被歼灭的高达100多万。今天内蒙古大学的学术论文根据史料统计结论是,从明朝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三年,光是被俘和投降的蒙古人,就不下七八十万之巨,还不带战争中杀死的。(见内蒙古大学论文《明洪武时对蒙古人众的招抚和安置》) 这其中以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军捕鱼儿海的残元歼灭战最为典型(此役打完顺手又把蒙古帝都哈拉和林给三光了),光俘虏的蒙古王公贵族、嫔妃女眷、宰相、各院官员、臣民、军人、妻女就达9万多(包括在和林俘虏的1.48万人),除了残元皇帝仅以身免,整个蒙古的上层统治集体、黄金家族,皇室女眷被一锅端。堪称蒙古的靖康之耻。皇帝的妻子也遭到明军的强暴,也算是替全世界的蒙古受害者狠出了一口鸟气~各类战役中被俘的大批蒙古亲贵,后来在朱元璋制造的蓝玉案中,大量株连,尽遭屠杀。 他儿子朱棣对蒙古干得更凶~屡次亲征,对草原进行毁灭性的政策,“近年兵马出境烧荒,俱至二百里外,顺风举火,草莽烧焚尽绝”,而且要搞三光,“地方人十分要打荡得干净”。元代草原,因经营得当,人烟众盛,“屯田连络,监牧相属,宫室相望”。而到了明成祖永乐八年,已被摧毁得一片荒萧。明成祖也感叹,“元盛时,此皆民居,今万里萧条,惟见风埃沙草耳。” 结合明朝史书与内蒙白塔题记这一具有地理坐标内涵的材料基本可以确定内蒙直到1447年仍然是明朝存在感较强在内蒙巡逻打击,反正总不会是蒙古人自觉自愿逃离故土~
明朝对蒙古多次犁庭扫穴不照样被很多人歌颂吗?
明初蒙古被明朝拿到的人头可不少。
借用知友的曾经发过的明军收割蒙古统计总结:
第一次,洪武三年正月到五月,出兵数字不详 北元损失官员2519人,民3379人,军84500人,马68180匹。
第二次,洪武五年正月到十一月,明军出兵十五万人
北元损失官员30人,军10400人,民830人,牲畜120000头。
第三次,洪武十三年二月到三月,出兵数字不详
北元损失军士一万余人
第四次洪武十四年正月到八月,数字不详
第五次,洪武二十年正月到六月,明军出兵20万
北元损失军64529人,民20万,马数千匹
第六次,洪武二十年九月到二十一年四月,明军出兵15万
北元损失宗室+官员2994人,军、民92867人,马49000匹,驼4804头,牛羊102452头,马驼48150头。
第七次、八次北伐数字不详
统计,八次北伐只计算有明确数字记载的收获,北元总共损失人口472051名,牲畜391626头。
数字不明确的不算在内。
也就是说这数次北伐光精确到个位数的记载里,北元就损失了四十七万多人口,还不算每年都有的小规模打击。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把蒙古这个人口损失放到准噶尔汗国身上都足够准噶尔汗国死几次了。
事实上很多人不止对明朝在云贵的所作所为歌颂,也对明朝多次对蒙古犁庭扫穴而歌颂。
这个提问其实是有意义的。
很多人认为,明代以前,云贵地区没有多少人。这个认识是不对的。
明代以前,云贵地区的人是很多的。
举个例子,自唐代起,南诏利用吐蕃与大唐之间的矛盾崛起,唐玄宗安史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军连续两次在南诏方面全军覆没。唐朝最后覆灭的原因之一,也是桂林戍卒要求返回徐州,爆发了庞勋起义。而这些戍卒也是为了对抗南诏召集的。当时南诏进攻安南,将安南地区的汉人屠戮一空。唐末名将高骈先镇守四川,后镇守两广,并且开通了广州到河内的通道天威径(河内、海防、防城港、广州),主要打击目标就是南诏。在这一过程中,高骈幕府曾经专门写诗警告南诏,不要以为唐军会像诸葛亮徒劳无功(辞天出塞阵云空,雾卷霞开万里通。亲受虎符安宇宙,誓将龙剑定英雄。残霜敢冒高悬日,秋叶争禁大段风。为报南蛮须屏迹,不同蜀将武侯功)。
后来北宋鉴于唐朝灭亡与南诏有相关性,发誓绝不再进攻大理,大渡河成为北宋界河。
北宋这个借鉴很有意思。唐代借鉴隋朝三证高句丽的教训,花了两代人时间,干掉了高句丽。宋朝借鉴唐代征南诏的教训,不干了。
如果你在思维上和宋朝是相同的,那么你就要警惕一下了。思维上的宋化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事情还不仅仅如此。唐代之所以会说“为报南蛮须屏迹,不同蜀将武侯功”,原因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平定南中”只是空名。诸葛亮以大军南下,在刘备、李恢经营多年、马谡拒绝参与的南中地区短暂拿下。《三国志》在诸葛亮本传对此事迹不吝赞美。但是实际上诸葛亮这次南征几乎将刘备 此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诸葛亮撤军时,将叛乱中抵抗了叛乱、忠于蜀汉的吕凯从老家调离,而又没有留下重兵镇守。结果诸葛亮前脚走,南中后脚叛,曾经依靠乡党抵抗叛乱你的吕凯当即被杀。这次诸葛亮就不说没人可以带兵南下了,所谓“五月渡卢,深入不毛”这样的事情,就让刘备生前指定的李恢重复了一次,击败了这次复叛。所谓诸葛亮平定南中以后物资丰饶的话语,其实就是依据李恢二次平定以后所写的。但是李恢这次平定就很不完整了。从此以后,南中地区的汉家势力就保持了与蜀汉的距离。蜀汉的太守根本进不去郡治,只能在八百里外办公。一直到诸葛亮死的那年,蜀汉才再次平定了南中。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我很感兴趣,毕竟,作为吕不韦后裔的吕氏家族发展成什么样,我还是很想知道的。结果后来查到的资料是,到了两晋时期,这一地区反复叛乱,后来这附近设置过一个宁州。但是最终失去了声息,脱离了汉家王朝的控制(宁州最后被南诏吞并)。吕氏家族在吕凯死后传了大概三代人,做过西晋的永昌太守、南夷校尉,最后成汉破宁州,吕家不肯投降,组织抵抗。历史上关于吕氏家族的记载,就到此为止了……我查的资料不多,看到云南地区还残留一些人自称是成汉后裔。只是不知道是成汉李雄后裔还是和吕不韦家族有关系了。和成汉李雄家族有关系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一地区再次收归汉家,就是明朝的事情了。
从东晋开始算,大约有一千年。从唐朝开始算,大约有七百年。
所以我看到网络上说云贵地区为了孔明守卫边疆,我就觉得这实在是有个扯淡的说法。
从三国到现在,不到两千年的时间里,至少一千年都在跟汉军作战。这还没算明朝期间以奢安之乱为代表的大规模战争。结果呢?结果明末一大批取着三国人物外号、与明朝联合的西北农民起义军进入云贵以后,就开始为孔明守边了。这一看也知道实际上是为明西联军守的,只不过在清朝背景下用的曲笔罢了。
好好的人民叙事不用,非要用反动贵族。投降主义。乍看上去可以短暂利用,但是将来针对更远的边疆,又将用什么办法来叙事呢?
人民叙事是可以再现的、可控的,贵族叙事你打算怎么办?将来万一需要进一步推进,你怎么办?再造一个新诸葛亮?再封一个世袭沐王府?果敢彭家是不是可以选址了?彭家声前车之鉴,还不明显吗?
贵族可以为我所用,自然也可以为他人所用。
忠于汉室的吕家被诸葛亮坑死了,我们在边疆有多少力量可以挥霍?
三国演义就是图一乐,真打算用这个治国吗?
明朝在云南的做法,第一步是清扫蒙元梁王府的势力,第二步是建立贵州大批卫所,进行武装移民,然后第三步才是建立沐王府的势力。在此基础上,明朝控制了云南的主要贸易路线,实现了对云贵地区的经济统合,然后才慢慢融合各族。即便如此,还面临着土司的反叛,双方不断爆发战争。最终完成云南的整合,还要依靠农民起义军。
经过明末农民起义的洗礼,曾经爆发大规模战争的云贵地区,到明末以后就变成了明朝反清的重要基地。
说到底,革命就是最好的办法。
很多事情有对比才有发现
一直到1949年西南还有极偏僻的少民地区是奴隶制,首领还在抓娃子,可以想象明初整个西南地区的落后程度,明代给西南地区实实在在带去了先进文化和生产力,拓展了商路畅通,人们生活水平也极大提高了,在大明的铁拳出击下土司们也必须得按儒家要求提高道德水准,如果阻碍商路或还干抓娃子之类的丑事就被剿灭,为什么人家不能歌功颂德?
因为这是促进民族融合的大善举。
佤族一直都有下山打闷棍,割路人的人头祭祀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教员在北京对佤族代表说:你们那个风俗不好,以后不要这么做了。
大部分佤族人就没有这样做了。
但是,有的佤族部落坚守传统文化,在50年代中期还下山割人头。
结果被解放军重拳出击,抓了该部落几个头人枪毙了。
我并没有说佤族不好,对于佤族恪守1500年前阿公(诸葛亮)的嘱托,为华夏守边,我认为应该大力支持他们。但是也要移风易俗,并不矛盾。
所以,如果换了明清,朝廷只会更严酷地打击类似的事。
我反复说过:华夏的传统是教化。
很多地方因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保留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风俗。
你不能说华夏的商代也是割人头、煮人头祭祀(有文物为证,有一个出土的商鼎里煮了几个人头),就说到了明代,还是要煮人头。。
实际上,明朝末期,西南少数民族是积极地参加李定国的反清大业。
这个只能说明,明朝重拳改土归流、从中原迁移军户、匠户开拓西南教化土著,是大幅度提高了土著人民的生产力、文明的。
你们这些人,永远记住教员的话:
手中没有米,叫鸡都不来。
包括什么殖人、目田派、一市场就灵的哈耶克派,全是弱智。
华夏不是盎撒。
华夏从5000年来所拓展的地方,没有占不住的,就是因为华夏的核心就是教化,是编户齐民,把土著当人看。
明朝之所以在越南没有占住,本质上也是因为战线太长,后勤困难,武人以战养战,烧杀抢掠,再加上文官集团把贪官污吏全派到越南,越南人实在受不了。
当还有人质疑改土归流的正义性时,我一般认为是改土归流还不够彻底。
用现代工业社会的道德去审视四五个世纪前农业社会的事,多少沾点高高在上了。
你说得对,所以请问您如何看待满清在汉地的一系列屠杀、对准噶尔部的民族灭绝、对回族的民族歧视和对索伦人的民族压迫?
明代是奠定我国西南边疆版图的重要时期,中原王朝首次实现实控云南,顾颉刚指出:“洪武十五年,平定云南,而大理亦内属,乃于其地置承司,近代所谓中国内部之轮廓,遂略具矣。”
一.云南地缘形势分析


云贵高原为我国西南门户,北障巴蜀,东隔江汉,洞庭湖平原,南接两广,向外对东南亚地区呈居高临下之势。东北方向,乌蒙山分隔云贵两省;西北方向,横断山脉自西向东,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金沙江从横断山脉分出,高山大河隔断外界交通,自古以来难为中原王朝实控;澜沧江外流称湄公河,串联缅,泰,老,柬,越,可称东南亚诸国母亲河,亦是中原大国向外输出影响力的通道;红河外流的冲积平原构成北越核心区,交趾,安南首府设立于此。
云贵高原山脉广布,地形破碎,适宜农耕的地区多为河谷平原与山间盆地,称作“坝子”,通过控制坝子,方可聚集足够人力物力,进取周边。贵州相比云南山地更加复杂,云贵高原核心区位于云南中部。对外沟通上,西夷道,南夷道为主要军事通道,沟通四川盆地,茶马古道通往青藏,起于唐代,盛于明清。
战略上看,川滇交界处山势破碎难行,贵州多为中原政权进入云南之通道,欲安西南边疆,必镇抚贵州。历来西南割据政权多以昆明或大理为中心。大理西倚苍山,东靠洱海,上关下关可为锁匙,称作南北金锁把天关”。昆明位于滇东高原中部,为西夷道重要节点,屏障川黔,自古为西南重地。昭通位于西南三省交界处,为蜀地锁匙之处,楚雄为蜀身毒道重要节点,有“省恒门户、迤西咽喉”之称。曲靖地区为滇东门户,中有白水关(白水驿)。以云贵高原为整体,则常德为其咽喉门户,抗战时期国军在此与日寇反复拉锯。




二.明代云南地缘博弈简述
1.明初收复云南
明朝建立之初,云南并未归附,蒙元残部大多溃逃漠北,西南方向梁王势力盘踞云南。在朱元璋五次遣使招降失败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明廷征召30万大军,以征南将军傅友德为主将,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大举征南。明军主力沿长江而下,经洞庭湖入沅江,芷江,另有先锋都督胡海自永宁(今泸州)进逼曲靖侧方。傅友德乘雾行军,沐英奇兵绕后,蒙元主将达里麻溃败被擒,曲靖遂取,云南门户大开。此后明军势如破竹,潜渡洱河,夜攀苍山,攻取大理,段世归降。洪武十六年(1383),傅友德,蓝玉班师,基本平定云南。朱元璋令沐英留守,设沐王府,此后沐氏一直留镇至南明灭亡。
2.麓川之役与滇西地缘博弈
滇西地区位于云南与东南亚地区交界,缅甸崛起后,元明清都在此与其反复博弈。14世纪初,傣族势力自麓川路(瑞丽江河谷盆地及周边地区)势力兴起,云南多有铜矿,而炎热铁易锈,故麓川人多有铜甲,铜铁互相夹杂。其首领思汗法,自东,北,南方向扩张,连续击败了元廷与云南土司军队,双方反复交战后和谈,元朝遂于其地设平缅宣慰司,封思汗法为世袭宣慰使。极盛时期,麓川王朝势力范围北至永昌、大理,南至勐润(今泰国),西达今印度阿萨姆邦,东至勐老(今老挝),元廷云南行省不断萎缩近半。


明统一云南后,继置平缅宣慰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称平缅军民宣慰司,同年更名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 。1387年,麓川军队与明朝都督宁正所部交战,遭到惨败。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思汗法之子思伦法再次出兵,率大军三十万,战象百余头,进犯定边府,威逼昆明。在南涧河谷与明军开战,沐英率火枪兵呈3列布阵,步骑弩严密配合,加以火炮,麓川军战象受惊,军阵崩溃,几乎全军覆灭,此战彻底中止了元末明初雄霸于中南半岛的麓川势力的迅速扩张,此后麓川三年一贡,局势缓和。
直至正统年间,地缘冲突再次加剧,思伦法之子思任法借缅甸危机,拥麓川之众谋反,率军侵占孟定、湾甸,正统三年(1438),又进攻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此后明廷于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三征麓川,最终王骥,蒋贵西渡金沙江,进取孟养,与诸部会盟,于金沙江立石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剑桥中国史》中如此评价:“这场规模浩大的战争给中南半岛的各民族带来了深刻久远又沉重的记忆”。此后明廷采取“析麓川地”策略,极大地削弱了麓川的势力,最终麓川势力仅剩瑞丽、芒市等地。
在麓川王朝与明的地缘博弈中,明朝占有国力优势,但云南地处偏远,调兵不易;麓川势力沿伊洛瓦底江流域扩张,实行兵役和军功爵体制,占有矿产与河谷农耕区,借助缅甸上游地势之利,雄踞缅北,威逼暹罗,实为崛起之态,堪称明代西南边疆大敌。由之后缅甸王朝的崛起及清缅战争可知,麓川之役不仅斩断其兴起之势,更阻断了缅族势力向东扩张进程,也为明代向东南亚输出影响力,羁縻三宣六慰打下基础。同时,也可看出,云贵高原位于河流上游,地势更高,在与东南亚势力博弈中占有优势,南诏,大理等占有云南的政权也多占据缅北,滇西与缅北在地缘上可视作相近板块。
三.明代移民入滇与边疆巩固
1.明代入滇移民情况简述
洪武十二年平定云南后,朱元璋最初实行“少量留镇,分兵散守”的策略,只留少量军队镇守战略要地。然而明初云南局势复杂,山高地险,守御困难,且民族众多,各部差异较大,多据险自守。征南主力撤后,多有“诸夷复叛,力莫能制”的困境。于是明廷调整方略,实行“大军屯聚”,于战略要镇,交通干线驻守,开始明代第一次大规模入滇军事移民。1382—1385年间,云南已设九卫一所。按标准军制,一卫5600人,一所1120人,但据陆韧考证,这一批卫所官兵实际人数远超规制,通过1384年朝廷战衣补给数额及洪武二十三(1390)遣尚宝寺卿杨颙阅试云南时军士人数,推测军队总人数约9万余人,这些官军多为征南军主力。
洪武朝中后期,由于云南各地民族大小叛乱不断,加之麓川势力内侵,西南边疆形势紧张,沐英所部9万余官兵连年平叛,多顾此失彼,且后勤补给困难,明朝再次调整方略。洪武十九年,实行卫所屯田政策,由明初把守干线重镇的“大军屯聚”变为腹地屯田,长期戍守,意欲彻底巩固边疆,消除隐患,“以为万世不拔之计”。此次军事移民为“屯种听征”,洪武二十年至二十六间,明朝在云南新设6卫5所,据陆韧考证,洪武二十年至二十一年间,明朝连续调兵9次,人数可考的7次皆以长期屯田定居为目标,他通过统计云南南都指挥使司和云南布政使司“新附官、军士”,及新设卫所数量,得出最终长期屯驻官军约为13万人,考虑新增卫所不能完全安置军民,其余军队可能转入布政司管理,此次移民人数应该更多。洪武后期,陕西河中,长沙护卫(后改为澜沧卫)均整建制调往云南,最终第二批屯田军队可能为17万左右。洪武年间云南军籍人口应为8,90万。
洪武以后,明朝大规模入滇军事移民基本停止,但在几次较大军事行动中仍有部分军士留守。正统八年,王骥为加强滇西防务,上书置腾冲卫,英宗令1万入滇官筑卫城并留屯。万历年间,为反击缅甸东吁王朝进犯滇西,而此时卫所军制弛坏,万历十一年(1583),邓子龙先率东南营兵一万余人先退敌于姚关,后刘綎出兵陇川,直抵阿瓦(今曼德勒),战后腾冲之外滇西又筑八关,营兵留镇屯田。明代云南都指挥使司下辖20卫,3御,17直隶千户所,共131个千户建制。陆韧根据千户编制与有明一代云南调入官军人数,得出云南都司约有14万正军,13万左右军余,而官军调往卫所,多携有家室,推出第一代移民约为80余万,加上后世调兵,总人数还会更多。
明代除大力开发军屯外,也推行民屯、商屯。洪武中后期有“移中土大姓以食云南”,诏令湖广常德,辰州二府出丁屯守云南的记载。为支持军事行动,明廷招募盐商,建立商屯,实行“开中纳粮”政策,即由商人组织人力在边境地区屯种,官府收其所获,商人得盐引到盐场购盐,随后可卖盐谋利,嘉靖年间改为直接收取银两。洪武年间就曾实行开中纳粮补给军需,昭通、曲靖、玉溪、红河、保山、大理等地也曾实行过该策,由此入滇的移民应不少。


总之,明代入滇移民以军屯为主,民屯迁移,商屯为辅,总计在百万左右。这些移民改变了云南民族结构,促进汉夷杂居格局形成,至嘉靖年间,云南汉族人口已逾半数,成为主体民族,形成“土著者少,寄居者多”的格局,加速云南民族融合进程,加强了西南边疆的向心力;内地移民入滇后,在明朝前期平定叛乱,抵御外来入侵,中后期屯田镇守,发展生产,将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入云南,推动了明代云南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的跨越式发展。
2.明代云南城镇建设简述
明代是云南城镇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城镇均在明代有所修筑。内地移民大规模进入,城镇的建设改变了居民和民族构成和生产活动。


平定云南后,朱元璋下诏“ 新附州城,悉署衙门广戍兵,增屯田,以为万世不拨之计”,内地移民大量迁入,军政机构不断修建。明朝往往在云南重镇建立卫所、修筑御城、环城屯田。


明代云南筑城有“以武卫文”的特点,军事卫所和府县行政机构多位于同城,许多城镇带有军事移民定居色彩,如高墙,垛口,营房,望楼等。大多数府城一般设一或多个军卫,人数逾万,常依靠官军与移民修缮城防。如云南三司署地昆明,建云南左,右,中,前,后,广南6卫31所,军屯人数最多,城防最为完备,移民定居最多,是云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滇东门户曲靖,建有曲靖卫,城“周围五里,开四门”,设七千户所;滇南中心临安府(今建水),滇西门户永昌(今保山),重镇楚雄,景东,鹤庆,大理,蒙化(今巍山)也是府卫同城。原有土司府城,在改流后往往设千户所,并筑御城,武定,寻甸皆如是。
设立卫所的州县也都有筑城,如品甸(今祥云)为抗击麓川前线重地,筑有砖城,设邮传;腾冲建城历时一年,城墙包砖,高四丈?广六丈,有门楼四座,为滇西第一大军卫。一些设立与战略要地的卫所(上关,下关,杨林等),没有卫所编制的府州县(石屏,弥渡)也会仿军事御城的形式修建。
城镇是内地移民主要屯田定居点,城内军事民政机构同设,不仅加强了云南政治的统一,也使文治行政力量得到军事保护;城高池深,对当地少数民族也有震慑作用;卫城中往往设立卫学,是明代云南重要教育机构,少数民族子弟多有入学,文化认同不断加深,云南有进士68%出自卫所;周边军屯开辟大量荒地,不仅可供军饷,至成化,正德年间,云南都司屯田粮米在供应全部卫军后还有结余,卫所军屯遍布西南,不仅使明朝势力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还促进当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化,有助于摆脱土司的封建地主经济影响。城镇周边屯田水利大兴,生产技术提高(“夷人亦渐习牛耕”),工农业快速发展。纺织得到推广,制瓷有所发展,万历年间已征收“窑课”,矿业方面,银矿有“合浙江等八省所产,不敌云南之半”的说法。
四.浅述明代云南军政区划
明代西南边疆版图极大扩展,全盛时期几乎囊括缅甸全境。明廷对云南采取分层治理措施,通过移民,屯田,军事威慑加强影响力。明朝在西南边疆设有“内”,“外”两层管理模式,各州府司中“直隶”,“外夷”对举,体现内外分野。直隶府,州,司共29个,外夷 府,州,司共17个。直隶府县可视作“内地”,可分为两层,一为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腹里地带,采取与内地完全相同的治理方式,“置藩、臬、郡、县,吏、赋役、学校”,并有大军镇守;二为明朝征南军随后平定大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土官与流官杂处的局面,治理模式与腹里地区差异不大。外边政区常被视作羁縻统治,可分3类:元末明初麓川王朝地域,明平定西南后归附地区,三征麓川后“析麓川地”设置的干崖、南甸、陇川三宣抚司,这些地区常称为“三宣六慰”。


1.明代云南改土归流简述
明朝于西南广设土司,制度较元朝更加完善。土司职衔与流官不同,分文职,武职。文职有土知府,知州,知县及属官,武职有宣慰司/使,宣抚司/使,招讨司/使,及各长官司,长官。对土司管理也由羁縻变为驾驭。土官承袭制度从洪武年间提交族谱,获取三司保奏到嘉靖时期三段转官,有功方能实授(官男,冠带,实段),有的土官不能世袭。在限制士司权力方面,明迁普遍推行流官“辅佐”土官,增设掌印流官等措施,取消了元代“土官有罪,罚而不废”的规定。
明代云南地区一共设置了430多家大小土司。分为3类:一为内地,在永昌—元江线以北,此区域各民族杂居,主要设置文职土官,此线以南为外夷地区,主要设武职土司,设有宣慰司,安抚司等:南部边境地带成为御夷地区,设置御夷州府或长官司。


与西南其他省份不同,明朝政府在云南改流力度较小,共改流20个文职土司,4个武职土司,改土归流主要以文职土官为主,且集中在“内地”,改制原因多是土司绝嗣,反叛等,改流过程也相对温和,只有平缅宜慰使司位于外夷地区,改流后也较少复土”。
2.三宣六慰与边疆羁縻
明代三宣六慰形成于正统年间。永乐年间有车里、麓川、缅甸、老挝、八百大甸、木邦、孟养、大古剌、底马撒、清定十大宣慰司,其“包西南夷,直尽南还,汉唐未有也”,但之后大古剌、底马撒等地基本失控,明朝中后期还能维持稳定管理的是孟养、车里、木邦、老挝、缅甸、八百大甸六宣慰司,统称“六慰”,三宣则指三征麓川,明廷后拆分麓川老巢之地设置干崖、南甸、陇川 三宣抚司。


(图片来自“貂锦赴胡尘”)
明代以军事管控形式确立西南边疆主权范围。周振鹤提出“采用军管或军事监护形式的特殊政区进行统治管理”的军管型政区概念,永乐一朝,西南新归附区域多具有军管性质,为都指挥使司辖制,“三宣六慰”直接隶属兵部,而同属外边政区的御夷州府亦隶属都司。
一方面,“三宣六慰”作为西南边疆外环,对内地呈护卫之势,是“全滇藩篱”,另一方面,明廷注重“抚夷”工作,“岁檄文武良吏深入夷方,名曰抚夷,一以勘明奏狱, 一以察识夷情”。明人刘文征便指出以腾冲永昌为门户,三宣六慰为藩篱,外御贼寇,内固门庭的滇南格局。
对于三宣六慰地区,明朝多以纳入版图为目的,并未采用内地行政区划,而是完全实行羁縻统治,“赋役、讼狱悉以委之,量编差发,羁縻而已”,且“差发”的赋税,最多不过白银千两。明廷仅要求当地改变以“昭”为名的酋长称号,接受宣慰,宣抚官职。
明代西南边疆地缘条件复杂,人口,风俗,历史传统差异较大,对外围地带羁縻管控符合明朝稳固西南的根本目标。明廷因地制宜,采取内外分野,分层治理之策,体现其行政管理的灵活性,保证了西南边疆的长期稳固。
有明一朝,洪武平定云南,永乐置宣慰司,正统三征麓川,在地缘形势上稳固西南;百万移民入滇,建城屯田治水,在民族结构,在经济文化上改变云南;边疆内外分野,因地制宜,改土归流以除世袭,三宣六慰以设藩篱。明代基本奠定了我国云南边疆版图,为西南地区长治久安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陆韧:《明朝统一云南、巩固西南边疆进程中对云南的军事移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12月
丁柏峰:《明代移民入滇与中国西南边疆的巩固》,《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覃远东:《明代西南边疆军屯的作用和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1期
王强:《明代西南改土归流研究》
陆韧:《论明朝西南边疆的军管羁縻政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 年 3 月
陆韧:《明代汉族移民与城镇发展》,《云南社会科学》1999 年第六期
明朝压迫西南各族数百年,结果明末各族还是愿意跟着明军抗清。
某些人就没想过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压迫”吗?
顺带一提,汉地十八省是满清搞种族隔离发明的概念,现在还拿着念的人,蠢和坏必沾其一。
提问者搞错了,问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说汉族不是云贵的土著,暗排汉人在外。
遵义市的历史:
直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才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这么来看,是苗族布依族才非遵义土著民族。
既然清军入关是民族融合,那赶苗拓业自然也是民族融合
不对封建朝廷在西南修路,搞屯垦,搞教育歌功颂德,要对土司奴隶主动不动剥皮抽筋、土民互相噶人头歌功颂德?要不要看看全国人大对解放前云南少数民族的报告?这脑回路倒也是有趣,不当朝廷编户,想当土司贱奴
乾隆以前,新疆地区是准噶尔人的地盘,乾隆大举进军新疆,把这些地方纳入清国,之后准噶尔人就消失了。这些人就没想过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吗?
你以为我是在阴阳?可这是一回事吗?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云南省在册人口为75690户,人丁354797人。一平方千米都不一定有一个人,今天西藏的人口密度都比它高
到了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云南全省人口增加到135560户,人丁1476692人。这为云南成为反清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不清楚明末的云南民族比例,但既然李定国归明后,能从云贵的苗族、彝族、壮族、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招蓦大量兵员,那当地的少民肯定不会少。
至于新疆,现在新疆有多少蒙古人?
某些人声称汉人与西南少民祖上有仇,结果西南少民还愿意和南明一起抗清,反观满蒙亲善,傅仪退位时,被满清供养的蒙古王公人呢?差不多得了
感谢大明对西南的改土归流。
你看西域就没云贵那么给力,结果汉人连“原住民”的身份都不能拥有。
汉人去西域的时候,豆奶连民族认同都没构建起来。
汉人去内蒙的时候,蒙古人连毛都看不见。
但是在今天,这两个地方却搞“去汉化”宣传。
当然,在七十多年前那个时间段,这两个地方并非不可能变成“西域省”和“云中省”/“九原省”/“朔方省”。
可惜了。
明朝以前,云贵地区几乎没有多少中原人 ×
明朝以前,云贵地区几乎没有多少人 ?
《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蹻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人后,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
汉人本来就是云南的原住民,我们在公元前278年就进入云南
明朝在云南的很多政策都是在拨乱反正,就如同日本投降后,国府在台湾的去除日语恢复汉语一样。难道这也是国府对台湾各民族进行迫害和文化灭绝吗?当然不是
所以明朝在云南政策与国府在台湾政策都是在去殖民化
看样子你对民族压迫很不爽,那么问题来了,皇汉指责满清民族压迫的时候你在哪?
你只在乎你族利益,皇汉只在乎汉族利益,你和皇汉有什么区别?你有什么资格嘲讽皇汉?
明朝以前,统治大理的段家就说自己是汉人
明清都在做的就是改土归流,而近几十年做的却是相反
不会以为缅人傣人都是什么大善人吧
你疑似有点想当缅北了
南方少民在明末跟着南明抗清,在带清时期又反清复明,带清的赶苗拓业别扣给明朝
你说的对,原大明督师洪承畴带领原大明建州卫的军队进入云南后发生的事情确实很惨,云贵少数民族发生了激烈的反抗
“除各土府外,其迤东之云南府以及临安、曲靖、澄江、寻甸各府与迤西之楚雄、武安、姚安、大理、永昌各府,无处不遭兵火,无人不遇劫掠。如衣粮财物头畜俱被抢尽,已不待言;更将男妇大小人口概行掳掠,致令军民父母、兄弟、夫妻、子女分离拆散,惨不堪言。所存老弱残废又被捉拿吊拷烧烙,勒要窖粮窖银,房地为之翻尽,庐舍为之焚拆,以致人无完衣,体无完肤,家无全口,抢天呼地,莫可控诉。见今省城粮米照湖南新官仓斗每斗增价至一两三钱有余,每石价至一十三两有余;若照云南旧用大斗一石约有新仓斗二石,价至二十六两,犹无处寻买。军民饥饿,道死无虚日。其在永昌一带地方更为惨烈,被杀死、拷烙死者堆满道路,周围数百余里杳无人烟。真使贾生无从痛哭,郑图不能尽绘。职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极也。”
在元江反清运动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之后,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还多次举兵反清。贵州在1660年(顺治十七年)九月有郑成功派来的使者吕弘??联络水西权时泰、贺鼎等谋攻贵陽;十一月有马乃土司龙吉兆、龙吉祥、龙吉佐“负固弄兵,遥为李定国声援”;1661年九月有刘鼎举兵反清包围定番州①;1662年(康熙元年)有南京人常金印(据说是明开平王常遇春的后裔)同丁调鼎、倪生龙来到贵州水西,扬言“海上已立新君,国号平顺;晋王李定国尚在,谕令起兵”②,水西宣慰司安坤、原明匡国公皮熊都参预密谋。1664年(康熙三年)正月,安坤聚众数万,以其叔安如鼎为总统,常金印自称荡鲁(虏)大将军湘平伯,制造印敕旗纛、给散纛付,“勾聚陈凤麟、高岑、吉士英、米应贵、熊国贤、戴胜、李万紫、陈国才等连结诸土府潜谋分路起兵”③。三月初一日,吴三桂统兵北上,经乌蒙(今昭通)东进毕节、七星关入黔;同时檄令贵州提督李本深统领贵州四镇兵向大方推进,以收东西夹击之效。尽避清军在兵力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水西的反清运动仍然坚持了半年以上才被吴三桂等镇压下去,安坤、安重圣等被擒杀,皮熊被俘年已八十多岁,“面责三桂,三桂不能答。皮熊绝食十五日而死”①。就在吴三桂领兵进剿水西的时候,云南迤东一些土司也准备乘衅而起,他们传布一种讹言说吴三桂已死于水西之役②。1665年(康熙四年)三月,宁州土司禄昌贤,新兴王耀祖、嶍峨禄益、王扬祖、王弄土司王朔,蒙自李日森、李世藩、李世屏,石屏龙韬、龙飞扬,路南秦祖根,陆凉资拱,弥勒昂复祖,维摩沈应麟、沈兆麟、王承祖等联兵反清,明黔国公沐天波的幼孙沐神保被土司藏匿在新兴州,王耀祖联络各土司的信中说:“今沐氏有子在,事成奉以为主。”明开国公赵印选也被拥戴为号召之资,“众至数万,攻临安,陷蒙自、嶍峨、宁州、易门,围弥勒、通海、石屏、宜良等州县,各郡震动”③。清云贵总督卞三元、云南巡抚袁懋功、提督张国柱调兵进剿,吴三桂也率部兼程赶回,分路击败各反清土司。赵印选、禄昌贤、王效祖、王朔、李日森、李世藩、沈应麟等先后被清军擒杀,直到这年十一月迤东各地方告平定④。事实说明,顺治末至康熙初贵州和云南少数民族的反清斗争都同复明运动有密切关系。联系到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统率的军中都有大量西南少数民族的将领和兵员,可以看出在南明史上少数民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同汉族百姓一道为了反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不惜流血牺牲,共同谱写了悲壮的史诗。《南明史》
这不民族融合吗?
我并不否认明朝政府是一个反动政权,但是如今互联网上很多人显然是受到“主体民族原罪论”“少数民族受害者论”的影响,对古代少数民族邪恶残忍程度是低估了的。
你要知道,像清军出了名的军纪败坏、打到哪里都要奸淫掳掠的马匪部队,跑到新疆都会被当做王师受到百姓夹道欢迎,跑到西藏给征用的农奴发了一点差役钱都被当做菩萨兵,从侧面可以看到所谓的古代少数民族到底道德水平底下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古代中原王朝周边的土司,像蒙古、女真那样搞奴隶制的社会可能都算是相对先进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野蛮,真正野蛮落后恰恰是历史记录中貌似温文尔雅西南地区的土司,而这些土司长期以来根本就是一群反人类集团,残暴程度甚至比搞人皮唐卡的西藏奴隶主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同样会掳掠汉人,拥有几极为残酷的刑法、对领地范围的人民进行奴役,会搞人祭、殉葬……
明朝对周边土司改土归流、编户齐名,把奴隶变成了穷人,这对当地绝大多数百姓带来人权进步,但是会导致当地奴隶主和反人类集团疯狂报复,明军又不是什么菩萨兵,拉锯过程必然是残酷而又血腥。
别说明朝了,解放军进军西藏之后也曾遭到奴隶主甚至农奴的顽强抵抗,以至于建国好几年后,解放军都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即便成功解放西藏后,新中国解放西藏不也被西方社会描绘成种族灭绝、文化灭绝行为吗?
啥叫歌功颂德啊。。。清末图满城的有不少西南少数民族,李定国靠的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啊
因为有些人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就是铁木真跟多尔衮。
因为那是消灭邪恶反动的奴隶主政权,解放当地。就和解放军进西藏类似,当然相比要狠辣,残酷了很多。
比如像凉山彝族那什么德行大家都知道吧,民国时期还靠着烟土换西方的武器隔三差五抓人当奴隶。你想想这种玩意要是没被揍到偏居一隅,而是占据着西南,得荼毒祸害当地多少人啊。
根本不存在有些人臆想中的中原王朝对南方当地人种族灭绝,然后腾笼换鸟。整个东亚的人血缘长相并没有多大差距。那就是西南奴隶主军事集团们被橄榄之后,当地居民被同化了,变成了汉人老百姓直至现在的身份证上。
话说时至今日,西方不还在用春秋笔法宣扬解放军进藏是侵略种族灭绝,旧西藏曾经是个自由的地方吗?咱们别用西方黑中国的套路来黑明朝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自然科学 最新文章
海南一村民被眼镜王蛇咬死,多名消防员和村
有哪些不起眼的牢底坐穿兽?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可为什么粮食产量不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2024国家科技三大奖颗粒无
假如航母被蓝鲸全速前进撞一下会怎么样?
你见过最狠的SCI评论是什么?
蒙古是个怎样的国家?
为什么屠呦呦再三落选院士?
如何评价未明子的庶政学(MMPP)?
为什么人类进化得如此脆弱?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7 14:51:15  更:2024-03-07 14:54:3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