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自然科学 -> 为什么现代不重新测定农历了? -> 正文阅读 |
|
[自然科学]为什么现代不重新测定农历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农历经常有闰月,一年的时长波动性很大,以现在的科学技术,为什么不重新测定农历,使其成为稳定的历法呢? |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刚好讲了这个事。虽然看意思,提问者是想要“重新编定”农历,也就是再搞个新规则。然而提问者毕竟还是用的“测定”,那我们就说测定。 实际情况是,一直在“重新测定”。 原因很简单,目前农历的规则以及天体物理学预测的精度都仍不支持“预编”万年历。更何况还有“闰秒”这么鬼畜的东西在,情况就更复杂了。 现在用的农历,其实就两样东西最关键。第一是“定朔”,也就是搞清楚哪天是初一。第二是“定气”,也就是搞清楚节气在哪天。然后才有“无中气置闰”,“寅月为正月”。而这两条,动不动就出问题。 如果月亮“合朔”在午夜,初一就可能差一天。如果节气在午夜,闰月就可能会差一个月。而这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在清代,每当新皇登基,就会颁布一次《万年历》,根据当时的实测数据推算大约两三百年的农历历法。然而朝廷每年又会颁布当年的《皇历》,用的又是颁发前一年的实测数据。由于观测误差的存在,《万年历》和每年的《皇历》是有可能发生冲突的。事实上也发生过冲突。一般计日以《皇历》为主。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改用西历,但北洋政府每年仍然在颁布的西历历书里附上农历历书,一直到1929年,北伐后的国民政府停止每年颁布农历。此后民间事实上一直用清朝宣统年颁布的《万年历》。解放后,紫金山天文台一直负责农历的测定和发布。在1929年到1949年之间,我没有查到可靠的资料。知乎很多答案的意思,似乎是紫金山天文台在此期间承担了农历的测定和发布任务。然而1934年之后,国民政府虽然表示不禁止民间使用农历,但也没有资料表明国民政府在此后重新在颁布的历书里加回了农历信息。因此,我倾向于认为,1929到1949年间,中国没有官方颁布的农历。 今天我们使用的“紫金历”,比起清朝的《时宪历》,主要是改用现代天文学观测手段确定合朔和节气的准确时刻。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都有一定的不均匀性,而造成这个不均匀性的天体物理学原因不一定能完全准确预测,所以仍必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即便所有的天文学数据都能够精确预测,有一样东西也会时不时恶心人,那就是“闰秒”。 古代历法的计日开端一般以首都钦天监天文台所在地的子夜为准,但是现代标准时用的是协调世界时,它是用世界各地的原子钟测出来的,再配合时区在各国作出时差调整。这种时间标准甚至跟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的时间已经没有关系了。目前我们定朔和定气用的都是这个时间标准。但如果合朔恰在子夜前一秒之内,又恰逢闰秒,这怎么算呢? 答案是每年紫台发布次年的日历前公布的闰秒考虑进来,但发布日历后公布的闰秒就不考虑了。 其他天体测量的误差也是如此处理。也就是,如果出现了合朔时刻在子夜前后的情况,那么就以紫台公布次年日历前根据最新数据作出的预报时刻为准。公布后,如果实测数据发现了误差,使得合朔日期出现了调整,那么只能不管它。 因此,除有争议的1929年到1949年期间,历届中国政府都在重新“测定”农历,一如古代朝廷。 |
题主存在一种误解,那就是认为农历每年日数不等是因为编算太粗糙。实际上不是的,日月运行周期没有“最大公约”,农历这种照顾月相和太阳视运动的阴阳合历,想要兼顾日月运行周期,设置闰月是必然的选择。它很准,闰了并不代表它不准。 编制农历≈预测朔和节气时刻+填日期(选择一个元年作为原点)。 清代历法和现今农历历法差异的实质是古典天文学预测模型和现代天文学预测模型的差异。在中国古代,农历日期的编算需要先预测节气和朔的具体时刻,然后按照相应的编算规则去往里填充日期。如今借助现代天文学预测模型,节气和朔时刻的预测已经相当精确,编算农历只需直接按照相应的规则填日期即可。 (中国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中明确表示其以东八区(UTC+8)的北京时间为准去编算日期,使用现代天文学成果精确计算时刻: 朔和二十四节气的时刻用东经120度标准时(即北京时间)。 农历日期编排所依据的朔和节气时刻的计算依赖于太阳和月亮位置,按国际基本天文学规范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规范所规定的模型计算。规则: 在清朝入关后,传统历法一直以《时宪书/时宪历》的身份作为官修历书出现,但正如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后,汉语语境下出现了中医和西医之分,随着西历传入中国,为区别于传统历法,汉语语境下亦出现了阳历和阴历(或者太阳历和太阴历)之分。很多清末的基督教会为照顾中国信众,使用“阴阳合历”(此处的阴阳合历是中西双历),其中作为与西历(太阳历)相对应的称呼,《时宪历》才被唤作阴历(Lunar Calendar)。民国成立后改为公元纪元,西历又多了“国历”、“公历”的称呼,而此时的前清历法则被称为“夏历”、“阴历”或干脆被斥作“旧历”。 可见,“阴历”的俗称是与阳历区别比较而言的,它并非一种严格分类学称呼,清末民国大量日历都把传统历法写作“阴历”或“太阴历”。再例如1930年12月28日,蔡元培还发表了“国历远胜阴历,各界应切实奉行”的演讲,劝告国民逐步放弃旧历法,与世界接轨使用国历(即西历)。而互联网上最早可查的“农历”称呼出现在民国26年(1937),此前南京政府禁用旧历法,少数达官贵人尚可接受,广大农民百姓种地仍然看节气,渔民出海仍要看月相以观涨落,市民出门办事仍要看吉凶,此中“农民”的“农”可能也是最早的“农历”称呼的“农”之由来,我没有找到更早的有关“农历”的记录了,哪位朋友有更早的记录欢迎提供。 农历要求新月诞生的时刻——朔,依照历法必须设置为一个月的初一,初一当天称之为朔日(new moon day),阴历的“阴”是要保证每个月的朔时(新月之始)落在初一,否则就意味着失时。月球的平均公转周期为29.53059日,一个完整的农历月份要么29天,要么30天,所以农历月也有大小月,西方格里高利历法并不考虑月相,因而将农历初一对应到公历日期上,会出现阳历日的摆动。 如果严格按照现代学者的分类学说法,农历是一种太阴太阳历(阴阳合历)。“阳”就阳在它要兼顾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要保证日历的平均回归年接近地球的平均公转周期365.24219879天,由于农历每年的长度不同,有时会多于365.24219879日,有的会少一些,这里的“多”和“少”就是通过设置闰月来伸缩的。 观测模型的改进 历法需要适时修订,减小误差,中国古代的各种历书在颁布之初往往是准确度很高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累积误差。(扩展阅读:农历历法的变迁,需梯) 为什么古人有那么强的动力去不断修正观测模型? 因为君权神授。农历日与月相对应准确是农历的基本要求,符合朔和节气的观测结果更是它的初心(在中国古代,官修日历预测的天象时刻与实观不符也是很严重的“失时”行为)。反过来说如今,为了保证农历日期编排结果的唯一性,朔和节气的时间点的计算也必须是精确的,以便在本国区时下准确定位出它们所在的农历日,所以有时候韩中越三国的三个时区有时候农历日期还会有差异。 在古代东亚,朔和节气的通常以皇城本地的测量(预测)为准,修订历法是统治者申张皇权、统治权、宗主权的行为,私修历法的行为无异于称帝;但在现代东亚的国际秩序下,上述N个“权”坍演成了多个彼此平等的国家主权,因此中国发布的农历国标仅适用于东八区中国境内(当然也欢迎外国华人一起使用),其指出: 为了保证农历日期编排结果的唯一性,朔和节气时间的计算必须精确到在 0 时附近也能准确判断它们所在的农历日,根据 1900 年至 2100 年期间朔和节气时刻的计算结果,在用于日期判定时对它们的计算精度要求应达到 1 秒。 而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看,在地球各时区,同一次朔或节气显然对应不同的时刻甚至日期。这意味着东亚地区可同时存在多个版本的旧历,而中国农历国标仅可指导中国(东八区)的农历编算:朔(北京时间)当天必为中国农历的朔日;朔(首尔时间)当天必为韩国阴历的朔日;朔(河内时间)当天必为越南阴历的朔日。当大年初一的朔时落在前一天23:00至0:00时,越南和中国同一天过阴历新年,而韩国因为朔时落在了次日0点之后,所以迟一天过。如2027年2月6日羊年新年,韩国在2月7日: 地区正月朔时正月初一越南2027-02-06 22:552027-02-06中国2027-02-06 23:552027-02-06韩国2027-02-07 00:552027-02-07 我们甚至可以说,与其说Lunar New Year是一个节日,不如说它是一个节日簇或是一个集合,它包含多个互不隶属的元素:Chinese New Year、Vietnamese New Year、Korean New Year甚至Ryukyu New Year(琉球旧历新年)。 所以外国人送祝福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或者Happy Lunar New Year,我觉得都没有什么不妥,无非就是范围的问题,后面的提法只是在前者基础多包含了其他地区的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非要二选一的问题。但我不接受用Korean New Year祝我新年快乐,就如同韩国人不太愿意接受Chinese New Year祝他们新年快乐。 扯远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常说的现在的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是如何得到的呢?从现代历算的角度看仅是个统计学结果,并不是历算规则。请注意下面两个计算结果 365.24219879日×19年=6939.60177701日29.53059日×(19年×12月+7闰)=6939.68865日" role="presentation">日年日日年月闰日365.24219879日×19年=6939.60177701日29.53059日×(19年×12月+7闰)=6939.68865日365.24219879日\times19年=6939.60177701日\\ 29.53059日\times\left( 19年\times12月 +7闰\right )=6939.68865日 春秋时历法编算者就发现了235个朔望月与19个回归年的时间非常接近,于是采用十九年七闰法编制农历,但19个回归年比235个朔望月短了0.08687299日,即2小时5分5秒82,所以过上10.08687299×19年=218.710096年" role="presentation">年年10.08687299×19年=218.710096年\frac{1}{0.08687299}\times19年=218.710096年,偏差就累积1日了。果不其然,后来观测精度提高后,南北朝祖冲之就发现了十九年七闰法也很粗糙,他创制的《大明历》实行391年144闰。 365.24219879日×391年=142809.699727日29.53059日×(391年×12月+144闰)=142809.93324日" role="presentation">日年日日年月闰日365.24219879日×391年=142809.699727日29.53059日×(391年×12月+144闰)=142809.93324日365.24219879日\times391年=142809.699727日\\ 29.53059日\times\left( 391年\times12月 +144闰\right )=142809.93324日 而在现代天文学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掌握了更精确的日地月运行数据,根据(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历法编算使用回归年而非恒星年,在此我们设回归年数为 x" role="presentation">xx ,闰月数为 y" role="presentation">yy ,当计日误差控制在0.1以下时, x" role="presentation">xx 和 y" role="presentation">yy 有如下关系: Δ=|365.24219879x−29.53059⋅(12x+y)|<0.1" role="presentation">Δ=|365.24219879x?29.53059?(12x+y)|<0.1x 年 y" role="presentation">yy 闰的数据,不会代码的同学可以跳过代码。
结果不妨做成表格: 闰法回归年之日数农历年之日数误差之日数年闰比19年7闰6939.601776446939.688650.086873559999730792.7142857142857144334年123闰121990.89438584121990.86729-0.027095840006950312.71544715447154461021年376闰372912.28493396372912.290520.0055860399734228852.71542553191489374418年1627闰1613640.034121681613640.0293700001-0.0047516799531877042.71542716656422875439年2003闰1986552.31905564011986552.319890.00083435978740453722.715426859710434331613年11642闰11546401.6293998811546401.62882-0.00057988055050373082.715426902594056 祖冲之提出的391年144闰说白了就是1个334年123闰+3个19年7闰,此后还有古人提出1021年376闰,其实就是3个334年123闰+1个19年7闰,可以看成是观测精度提高后,对前两种闰法的加权修正。而我们上表计算出的5439年2003闰显然也是1个1021年376闰+1个4418年1627闰。 我们一览上述表格中”年闰比“数据,可知平均约2.7年1闰,而且在不断逼近一个常数,这个常数是多少呢? 考虑回归年长度为定值,令 Δ=|365.24219879x−29.53059⋅(12x+y)|=0" role="presentation">Δ=|365.24219879x?29.53059?(12x+y)|=0\Delta = \left| 365.24219879x-29.53059\cdot\left( 12x +y\right ) \right|=0 ,容易解出: xy=1365.2421987929.53059−12≈2.7154268905231946" role="presentation">xy=1365.2421987929.53059?12≈2.7154268905231946\frac{x}{y}=\frac{1}{\frac{365.24219879}{29.53059}-12}\approx2.7154268905231946 ,所以是每2.7154268905231946年1闰,即平均991天18小时55分25秒376毫秒 1闰。 我们还可以往后推算,得到37052年13645闰,但没有意义。且不说到时人类还存不存在,就回归年而言,当今学界回归年的测试数据是根据百余年的平均值计算的结果。每个回归年的时间长短并不相等,三万年以后误差有多大更是十分难说,毕竟回归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古大今小,有缓慢缩短的趋势,回归年值也是应及时修正的,考虑太长远没有意义。x" role="presentation">xx 年 y" role="presentation">yy 闰也统统都只是近似游戏,有了更精密的观测数据后,非要追求所谓”x" role="presentation">xx 年 y" role="presentation">yy 闰“,那同样是没有意义。 放眼古代,西汉《太初历》、隋朝《开皇历》、唐朝《大衍历》、元明《授时历(大统历)》、清朝《时宪历》皆有作者在更精确的观测数据下的推陈出新改进,是对旧历法的不断修正: 元代郭守敬在忽必烈的支持下主持了更高精度的天文学观测,东至朝鲜开城、西至昆明和武威、南至黄岩岛、北至西伯利亚,测算出更为准确的回归年。明《大统历》沿用元朝郭守敬于至元十八年 (1281年)所编更高精度的《授时历》,但也在大德三年 (1299)和六年(1302年)出现过明显误差,乃至明“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议改历者纷纷”。崇祯二年 (1629年),明钦天监推算五月初一日食时刻失误,礼部左侍郎徐光启用西洋新法推算无误,列出了《大统历》、《回回历(伊斯兰历)》和新历三种历法推算的日食时刻,证明新法最为精确。 同年九月,徐光启招日耳曼人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加入宣武门历局,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天文学说和测算方法,以崇祯元年为历元进行推算,于1635年修成 《崇祯历书》,但及战乱未能颁布。后来汤若望献历于多尔衮,汤若望扎实的科学功底为他赢得了满清皇室的礼遇和信任。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初二,清廷多尔衮采用汤若望以西洋新法重修的定朔定气的新制农历历法《时宪历》,基本全盘承袭了《崇祯历书》,摈弃了平气法,并于顺治二年(1645年)正式全国推行。但颁行不久受阻,因杨光先等本土守旧官员攻击而一度被贬废。康熙七年(1668年),旧明历法与观测不符导致杨光先被革职,康熙任命比利时人南怀仁为钦天监副,于康熙九年(1670年)重启《时宪历》,并明确了子时横跨两天分野的日期分割规则。乾隆七年(1742年)修天文测量著作《仪象考成》,采用牛顿时代的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更高精度计量手段和观测数据重修《时宪历》,并避“弘历”讳改其为《时宪书》。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依照《仪象考成(续编)》再修时宪历,奉雍正元年(癸卯年、1723年)为历算元年,即为“癸卯元历”。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采用当时最新的理论和天文常数重新编算了万年历谱,修正了《宣统元年时宪书》的很多不准确之处和错误之处,将北京本地视太阳时改为东经120度标准时再重修,其发布的《紫金历》和时宪历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紫金历》已经完全由现代天文学意义上的天体位置所确定。1949年建国后,天文研究所更名紫金山天文台,1969年起开始逐年发行《中国天文年历》,承载最新的观测和计算模型,并多次以最新数据为准编纂农历;2000年紫金山天文台采用公元2000年为历算元年,又以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常数和最新理论再次编算了一次农历。2017年,由紫金山天文台起草,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颁布的《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 现行非强制、推荐性国标出台。 为了减小误差,更新这么多次观测模型、更改了这么多次历算元年,显然,历法的精度和观测精度是密不可分的。每一次的修正都是为了追求更加符合科学观测和计算的结果,为了符合祖冲之观测的天象、为了契合第谷开普勒计算的图纸、为了融入牛顿的天体运动体系、为了囊括爱因斯坦相对论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农历的计算会永远与时俱进地使用计算时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数据,因而如前文一样追求一个x" role="presentation">xx 年 y" role="presentation">yy 闰的大闰数如今只能说是自娱自乐。其实公历也是这样不断完善的,在这个科学文明的时代,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消除累积误差,国际计量局甚至还统一规定在公历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称为闰秒。 如今,农历的精确度已经很高了,几百年、几千年以后某次合朔、某次节气的精确时间都能通过计算机模型计算得出,因此农历的编写就变得很方便了。可以说,农历是”硬把自己嵌进观测记录或预测天象之中去”的一种历法。 前文提到,农历日期的计算需要先预测清楚日月地的位置,再去按其历法要求规律填充月份及日期,但是由于观测模型太过于复杂,是不太好寻求一个通项公式的。计算机编程中,日历的公历转农历也不能凭空徒手去码代码计算,它不像公历一样有规律可循地通过程序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来,农历一般是通过查表法(类似于查字典的方式)获取。 诸如这样的代码项目https://github.com/opprime/calendarist/,也是把从1900年~2100年每年春节对应的阳历日期时间戳写死了放进去的。 那么既然说查表,这个表总是人编算出来的吧?在前文提到的国标中,对于计算农历的计算模型和精度要求如下: 1、太阳和月球的位置按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规范规定的模型计算。 2、朔和节气的北京时间计算精度应达到1秒,不计及编算时尚未正式发布的闰秒。 显然,在测量(预测)的层面上,朔和节气的预测已经相当精确了。 日期编算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组发布的国标是这样说的: 1.计算采用北京时间为标准。 2.太阳和月亮位置的计算依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 Astronomical Union)下属的基础天文标准评 审委员会(the Standards Of Fundamental Astronomical Reviewing Board) 推荐的天体位置归算标准模型。 3.朔所在的农历日为农历月首。 4.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为十一月。 5.如果从某个十一月开始到下一个十一月(不含)之间有13个农历月,则取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不包含中气的农历月为闰月; 6.十一月之后第2个(不计闰月)农历月为农历年的起始月。 本来在民国官方都打算采用西历作为国历了,打算先双历并行一段时间再废弃旧历法,但是老百姓的年节习惯有惯性,坚持过旧历新年(再例如南京方面鼓励百姓公历1月15号对着亏月过元宵,百姓不买账)所以后来农历就又被继续使用了,详情请看我以前的回答: 中国农历历法为什么仍然保留?50 赞同 · 4 评论回答 |
|
前文中的朔和节气的日期,我们已经讲了可以已经精确预测出来。这样合日又合月的农历,提问者无非是担心每年农历的日数不是定值呗?只能希望题主能改个编日期的规则了,不过改完以后也不好叫它太阴太阳历了,毕竟农历闰月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调和月相和日地回归年。 纯“阳历”是指历法中只保证一年的时间与地球绕日运行周期基本一致,不考虑月相;纯“阴历”是指历法中只保证一个月的时间与月亮运行周期基本一致,不考虑年长;而阴阳合历则既保证“多年的平均值”与地球绕日周期的一致,又保证“月”与月亮周期的一致。 太阳年不是阴历月的整数倍(它大约是12.37阴历月),所以阴阳历的一年必须具有数量可变的月。平常的一年是12个月,闰年添加一个月成为13个月。通常每2-3年便会插入一个闰月。如何插入一个闰月,通常使用固定的周期循环,例如19年的默冬章(希伯来历和推断复活节)或使用月相(印度阴阳历和中国的农历)。由于当前近日点在冬季 (北半球),冬季节气之间较短,较容易分配到中气;因此若采用无中置闰法,闰月较常发生在夏季。 如果好事者编订的新历算规则破坏了月相和初一的对应关系,则是快进到了纯阳历;如果该新规则不考虑太阳运动,则是快进到了回历这种纯阴历,平均每年只有354天多,届时百岁老人可能也才90多岁。 |
最新的农历是在2017年完成重新测定的,并颁布了标准GB/T 33661-2017,现在才过了不到7年,所以哪里来的“不重新测定农历”? 反而现在大家习惯使用的格里高历,缺点还真的很多,首先,竟然好多人东西认为“白天看不到月亮”…… 其次,就没有人觉得外语里面的9到12月,词根却对应7到10,这个实在非常隔应啊!例如December,Dec明明是十,例如十进制Decimal,这个还不隔应? 还有一点,好多人以为十二星座是根据格里高历设定的,然而这个都是错误的!十二星座的分割点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个中气的时间点,而不是某天的凌晨0点…… |
“一年的时长波动性很大”是农历的无解死结。 因为它要保证,一个“月”的长度、尽量匹配一次月相周期,所以月的长度没法改。 于是就只能一会儿12个月,一会儿13个月。 近代确实有人提出,农历以立春为岁首,避开这个问题, 这本来是个正确的建议,不过你是没看见,这些人被一群遗老遗少骂成啥样子了 |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每年都紫金山天文台都发布天文年鉴,包括下一年 每次朔望时间,这是农历的月初和月中。每个节气都时间,用于确定岁首(冬至后第二个月),是否闰月(第一个无中气的月)。 有趣的是,这些时间是算出来的。因为都是下一年的时间,没法实际观测。 现代天文学对日月地的短期运行规律可以计算的非常精确。 农历的月要对应天上月亮,十五这天必须是满月,月初必须月亮最暗,29天多一点的周期,12个月大约354天。这就照顾不到太阳,365天多一点的周期。所以每2,3年就加一个月让两个周期不会差太远。 |
实际上农历才是经常测定的,因为农历要保证朔望月与天文搭配。格里高利历才不需要测定,最近一千年就只改了一次。 题主的意思应该不是测定,而是重新设计新的形式。现在农历的形式从春秋战国的四分历算起也已经使用了两千多年,虽然经常修改,但年按回归年月按朔望月两三年加一个闰月的基本思想没变,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在里面,不少传统文化都根植于农历。而为了更方便与回归年配合,也有格里高利历可用。重新设计新的历法,未必能取代老的农历的地位,也很难无视与国际沟通而使用格里高利历的需求,最后只是徒然增加成本,没有必要。 像某位答主提到的所谓立春为岁首,先不讨论提这个想法的那些群体背后打的小算盘,请问立春为岁首的新历法怎么处理年和月的关系? 如果不改月份与朔望月的匹配关系,每年多出来的十来天怎么处理;或者年和月独立运行?可能吗。 如果改月为公历那样三十天或者三十一天,直接用现行的格里高利历不好吗?至少现行格里高利历不用查历书口算就知道2156年是366天,你用立春为岁首,你能这么轻松算出来2156年是不是闰年吗? 如果是为了传统,有农历可以用;如果为了与国际接轨,有格里高利历可以用。这个所谓新历法,既丢了传统,又不通行于国际,强塞给国人这样一套既不方便又不传统还特立独行的历法,意义何在? 就为了标新立异,我们中国人也要有自己的阳历? 或者嘴上讲是为了变革历法,实际是为了自己算命方便? |
|
|
因为农历是强行调和阳历和阴历的产物,所以必须有置闰规则。 农历的特殊置闰规则,使其具有地方性,而无法实现全球通用的唯一本农历,原因如下: 农历的置闰规则规定:一个农历年中(从农历十一月开始计),最先出现的一个不包含中气的农历月为闰月。 所以这就让农历必须选定一个中心点的概念,以这个中心点的时间为基准。举个简单例子,选东经120度为中心点得到的农历,和选美国东岸为中心点得到的农历,理论上有可能相差一个月,比如按一个中心点算出会闰月,但按另一个中心点算就不需要闰月;对于各个农历月的大小月也会不一样,例如某个朔时对于两个不同的中心点就落在了两个不同的日,这就可能导致一个是农历大月一个是小月。所以两个不同中心点的农历会变得不一样。 所以理论上,如果农历有一天普及到全世界,那么大家如果各自取各自所在地为中心点,那么大家的农历就完全不一致,比如出现美国地区的农历春节可能跟我国的农历春节相差一个月这种现象。如果强行规定一个世界统一的农历中心点,那么据此制定的农历对不同地区就可能失去了天文意义,变成强行的纯人为历法,既然如此还不如用纯阳历。 综上,农历这种强行调和出来的阴阳合历局限性很大,不具有普适性,所以基本不可能推广到全世界范围(但是不妨碍各自制定各自的农历),所以就当成考古和文化遗产研究研究吧。 |
当今世界有三大历法:阴历、阳历、阴阳历结合。伊斯兰历法是阴历历法,基督教历法是阳历历法,中国农历是阴阳历结合历法。 阴历是利用月球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阳历是利用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中国农历是阴阳历结合,农历的月份是月球运行规律,二十四节气却是太阳运行规律。 中国农历通过增加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结合,就保证了6月份不会出现在冬季、12月份不会出现在夏季的季节与月份反复颠倒情况(比如伊斯兰历法),也保证了月份的日期不会和月亮的圆缺对应不上的情况(比如基督教历法)。可以说中国农历是科学的历法。只可惜基督教国家的强势,导致基督教历法成了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历法。 三大历法都有优缺点,不要妄自菲薄和厚此薄彼。 |
因为农历和现代公历的设计理念就是不一样的。 农历把一次完整的月像变化周期算作一个月,这也是为什么农历15的月亮总是满月,因为他就是按照月亮确定“一个月”的,所以农历的“月份”是月亮历。 但农历又需要准确的保证耕种时间,它的“一年”分为24节气,24节气是按照太阳的相对位置计算的,所以农历的“年份”是太阳历。 现在问题来了。 “太阳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走一圈” 和 “月亮的月相完整的变化一次” 这两者的比值是个固定的整数吗?当然不是。 所以阴阳合历的农历必定搞不出来每年固定的月份。 因为农历的“月”和“年”从一开始就是两个东西。 而现代使用的公历,是纯“太阳历”,公历的“月份”和月亮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单纯的大概一年365天12个月,一个月自然就是365/12=30.41666667,30天左右 所以一个月30,一月个31天就是最自然的分配方式,再由于一些宗教和历史原因把2月的2天扣掉给了8月和1月,所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可以说公历的“月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是人为为了对上“年份”强行划分出来的分隔,自然每年都对得上,顶多只要闰年就行了。 而农历的“月份”是有实际意义的,就是月相完整的变化一次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是必定对不上太阳的时间的,固必然会出现闰月。 |
错鸟,农历稳定的很。 农历,顾名思义,指导农业生产的日历。中国古代用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年月日用的是阴历,也就是月亮历。月有阴晴圆缺,抬头一看,掐指一算,就知道今夕是何日,初一拜佛,十五吃肉,在没有方便计时器的时代,简单明了没问题,跟着月亮走,稳的狠。 而气候变迁、作物生长,是随着地球绕日公转而变化的,所以我国古人发明了24节气——这是太阳历。但是既然农历是一套历法,就需要把节气和阴历日期结合起来,就要算啊算啊算……算错了日子,耽误了农事,搞不好要颗粒无收天下大乱滴…… 以入纪年减去一,乘以余数九千六百七十,除以纪法一千八百四十三,所得商数为大余,余数为小余。大余满六十则减之,余下不满六十部分从所在纪干支起算,算外,即得天正十一月冬至日。 比如这个据说是晋代的算法,我是不会算了,古代监天官也算的迷迷糊糊。历史记载,到了明朝已经算不明白了,错漏百出,皇帝震怒,要找监天官麻烦,徐阶拦了一道,说“臣闻历法年久必糊,重来最好“,然后就让监天官赶紧去重新算。但监天官算不明白……大概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些监天官学的就是一套公式,用了几百上千年,其中个润月润日润时润秒润误差,润的稀里哗啦,根本对不上号了。二是上古传下这个公式,但没说是怎么制作的公式,监天官也没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果就是,不中……后来,这才引入了西洋传教士做历法…… 说多了,总之,“农历=节气+年历”,至于年历是阴历阳历无所谓,所以,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我们日常用的,其实就是农历。 |
|
|
没必要,因为你不了解农历,才会觉得它有问题。 实际上它比常用的公历精确多了。 公历是阳历,只表示一个系统(稍微有点数字历)。 农历是阴阳合历(与干支数字历),远比公历复杂。 如果你要像公历那种,你直接看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即可。 一个二十四节气就是符合你说的固定的365.24...日不变(不会有闰月或润日) 至于农历的月份和农历年它们和阴历有关(公历虽然也有月,其实它啥也不是,就是称月而已),特别是农历的年和公历年不是同一个东西,千万别把农历年看成是公历年(不然你就会觉得农历怎么那么不准能闰一个月。)公历年对应农历中的是二十四节气,古代称为一岁,农历(古代)的岁和年是两个比较接近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的东西。近代错误的把year翻译成年字了,实际上应该翻译成岁字更河狸。 |
为物候相关民生服务的天文授时,是为“农历”。 天文台是干啥用的?授时台是干啥用的? 每时每刻都在实时观测。 “农历经常有闰月,一年的时长波动性很大,以现在的科学技术,为什么不重新测定农历,使其成为稳定的历法呢?” 此问题,自己首先落入一个字符层面被定义的陷阱。农历,被定义为“经常有闰月,一年的时长波动性很大的历书”,而不知农历有演算与实时观测结合而与天体物候完全契合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并没有什么时长的波动。 一年时长的波动,并不是不重新测定农历造成的,是文字的定义性滤镜造成的。移除定义性的文字滤镜,则见一年时长的不波动。 文字定义性滤镜导致的问题,重新测定是解决不了的。 |
现行农历又叫《紫金历》,由紫金山天文台测定维护,前些年刚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 33661-2017)。 |
谁和你说农历没重新测定?现在农历的历法根据都是来自紫金山天文台的观测数据 |
别说农历了,就是地球公转一年的长度也是取121年的平均值365.2422作为近似值的,好在每个太阳年(从春分到下一年春分,也就是一回归年)的长度只有小数一位数后的不同,所以取平均值365.2422相对较精确而已 至于农历本来就是阴阳合历,无论是春节当做第一天还是立春当做第一天,该有闰月还是得有闰月,否则不设闰月就要每年少10-11甚至12天,三年就少近一个月,12年就要差不多少一年了,也就是日历上过去12年,实际上只有11年 当然伊斯兰历是完全的阴历,就按月亮走,只以单数月为大月30天,双数月为小月29天,12月则根据闰年设29和30,而且伊斯兰历的闰年也很固定,每30年的2、5、7、10、13、16、18、21、24、26、29设为闰年,其余19年都是平年,这样全年是354或355日,但是比公历历还精确(平均354天8小时48分,和真实的12次朔望月周期仅差33.6秒,而目前公历每年和回归年相差5小时48分46秒),真的佩服阿拉伯人的数学知识。连中国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及明朝大统历也都参考了伊斯兰历 假如中国农历将伊斯兰各月也用中国独特的传统名称,也按照月亮朔望运行周期制定一个中国纯阴历,不添加闰月,每月天数相对符合月亮朔望运行周期,相信也会是和伊斯兰历一样精确的一个阴历历法(当然夏商时期可能用过) |
有的,在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网可以查阅。 |
|
|
因为没有必要,农民已经抛弃“农历”了,他们已经拥抱更适合农业的阳历了。 而闰月这玩意,不是测定不良的后果,恰好是测定精确的后果 为什么农历误差如此之大,能闰一个月?0 赞同 · 0 评论回答 |
除了确定几个阴历节日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 |
现在的农历是1929年开始实行的紫金历,1929年对于月球公转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的具体时间和差距已经非常明确了,不存在以前王朝时,越过误差越大的问题。 至于闰月,太阴历看月相变化,月亮公转周期是29天半,12个月下来必然要和太阳历有10天左右的差距,这是必然的。只要你依照月相变化制定历法,必然存在这个问题。只要你闰月闰的准确,能修正这个差距就行。 以前的阴历,那是真的过糊涂了,咋闰都补不对。 |
农历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广东人:“叼毛,虾咩是冬雪雪冬小大寒”? 开个玩笑啊! 就是农历不实用了。 记日期,国际通用公历。身为村里老二,你要违反吗? 记农时天象,气象卫星可比伏羲八卦,五行观星要准。 |
农历的不稳定是自身“缺陷”导致的,这个缺陷是因为农历必须符合天时,但天时无法通过肉眼察觉。 月相变化周期平均29.53天和回归年周期平均365.2422天,不是整倍数关系。所以每个农历年(12个月)平均有354天,和回归年相差11天。为了使农历年大致符合回归年,避免夏天过春节的尴尬,需要每2.7年左右就额外加入一个闰月,抵消这相差的11天。 闰月具体方法是,以冬至为起点,测定25个节气(第25节气还是冬至)和13个朔日,把冬至所在的月规定为十一月,把朔日所在的日期规定为每月初一。 然后从冬至往后数,数到下一个冬至为止。如果两个冬至之间有12个朔日,则不闰月;如果两个冬至之间有13个朔日,则闰月。把首个不含中气的月份叫做闰某月。(某=闰月的前一个月份的序数) |
农历闰月规则19年一个循环,其实非常稳定。 |
因为没必要。 古代对这事很看重的原因是以农立国、协调社会生产、授时制历是君权天授的重要体现。正是因为皇帝是天子,所以农历必须协调日月、甚至对日月食做出准确预测。 对于现代而言,单纯为了农时,完全可以用公历+天气预报实现;协调社会生产,公历比农历更为方便,最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看月亮协调时间了,我们看手机;第三条原因更是彻底不存在了,现代中国的合法性来自革命合法性+改革合法性,不是甚么劳什子天。 如果只是想协调日月运行来测定新的农历,我的评价是,别乱测定,当前农历的处理办法是最为高明的,要改也只能小修小补。日月运行本没有完全遵循的规律,所谓的规律都只是部分地、一定时期地人为测定的规律,不可能永久符合(关于这一点,可以想想,物理世界的规律究竟是被发现出来的,还是被发明出来的);况且日月运行本来就乱,周期其实是不固定的(只是在一个值附近摆动罢了),所以我们所谓的一年365d5h48min46s,其实是由计算得出的连续两千个恒星年的平均值,月亮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协调这两位,只有闰月,闰月的最好办法正是当前农历使用的: 冬至所在月规定为十一月冬至开始,隔一个取一个(冬至,大寒,雨水,...),有12个节气,称中气,如果两个冬至之间有11个完整的月则不置闰,有12个完整月则必然存在某个月没有中气(容斥原理),取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 |
农历 和月球运动非常契合,要是想稳定,直接把月球绑住 |
现代科学早已经把数万年的阴历都算完了,连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的那几厘米都算进去了,还要怎么重新测定? 如果你说的是二十四节气,那玩意是根据古代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定的,现在中国这国土面积,节气已经没有指导农业生产的实际意义,现代气象预报已经远超二十四节气的精度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自然科学 最新文章 |
海南一村民被眼镜王蛇咬死,多名消防员和村 |
有哪些不起眼的牢底坐穿兽? |
美国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可为什么粮食产量不 |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2024国家科技三大奖颗粒无 |
假如航母被蓝鲸全速前进撞一下会怎么样? |
你见过最狠的SCI评论是什么? |
你在实验室最惊险的瞬间是什么? |
牛顿生活在中国,会有什么成就? |
虎鲸为什么不吃人? |
数学为什么这么可笑?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