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时尚穿搭 -> 中国有不主动申请院士却强过院士的人吗? -> 正文阅读

[时尚穿搭]中国有不主动申请院士却强过院士的人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除了屠呦呦还有谁?申请了没评上的不算…
马祖光啊。
1996年,中国光学的老祖宗王大珩去哈工大视察的时候,就说:“小马(马祖光)该申报院士了。”
随后两年,哈工大把马祖光的材料递交上去申报院士,被他给追回来了,说要给年轻人机会。
直到2001年,在各位大佬的劝说下,马祖光才签了字,成了院士。
环境生态领域有一个很牛逼的地方,其他学校都不敢说自己稳占第一,包括清华,这就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这个研究所的牛逼之处在于环工、环化和生态三个大领域有三个大院士,就是那种院士里面他们还能当老大的那种:环工曲院士、环化江院士和生态傅院士。
这仨很少真的深度共处,因为他们仨的能量太大了,如果需要共同促成一件事,那得多大的盘子啊!
不过往前数20年,三位老师共同担任过中心副主任,当时当主任的是谁呢?赵景柱老师,非院士,但是中心的大多数老员工对这位老主任感情很深,当时他坚持的一系列改革对中心的影响延续至今(好的影响)。我觉得环境领域,赵老师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后来,赵老师在厦门又建了一个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我感觉也是很厉害的地方了。
赵老师前年在北京逝世了,享年仅63,缅怀……
零几年时候的潘建伟,凭借一篇二作平步青云,出道就拿到99%院士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成就:被nature评入“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与爱因斯坦、伦琴、沃森克里克等一众大佬共享榜单
某城市是院士之乡。
当时市委书记找到当地一民营企业家,希望他申请工程院院士,市里会全力支持。因为院士之乡虽然两院院士数全国数一数二,但没有一个是本地培养的“土院士”,市里希望他成为第一个。
没想到企业家婉拒。两个理由:一是成为院士,相当于进了体制,对他的企业而言不晓得是好还是坏。二是二院是个名利场。评院士花钱,评上院士到处站台圈钱,很不纯粹。
PS.这位企业家是我很敬佩的一位老先生。
我知道的一个教授,虽然不能说强过院士吧,但在我看来是有院士水平的,他本人不怎么在意这些,所以从来没申报过国家奖,院士也是直到65岁才由学会推荐了一次。
具体学术水平嘛,0几年的时候发表了某985强校第一篇某正刊,同时是该学科20几分综述的编委(一共8人,中国一人),当选了美国某学会的会士,也拿过国际上的奖(不是大奖)。
项目方面主持过创新群体。
他的院士申报书里面写的代表作甚至有一篇PloS one,以前看新闻的时候说他淡泊名利,校领导催他去申报国家奖,他嫌浪费时间不愿意,我还以为只是宣传的客套话,但直到他过了65岁,我才相信这真的有这种人。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本、硕、博地质专业毕业。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副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
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突出贡献博士(199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2)。
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有个重点项目,项目开会,在座的组员全是院士,只有组长不是。然后过了几年,组长终于成了院士
如果是指学术水平,那太多了。就目前的评选制度,院士主要靠一点学术加一大把人脉
光学领域老前辈,世界上真正第一个制作出光纤的人,因参与我国两弹一星计划而没有把成果公布出来,80年代后才解密此项工作。现在80多了依然没事就来办公室
修改一下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做光纤用于测量数据的,因参与我国两弹一星计划而没有把成果公布出来,80年代后才解密此项工作。这样准确一点,谢谢大家指出的错误
@苏东坡434
,但是吴老先生的成绩上院士是毫无问题的


不是针对谁,而是在做的各位,都是。。。。。。。
有,
我导就是。
每次组会都会提到此话题,
大谈那个谁谁居然能上院士的辛秘。。。。。。
肯定有。例如饶毅。


饶毅是一个十分出名的学者,就因为他敢说,第一件事是在2011年,饶毅参加中科院院士的评选,第一轮就被淘汰了,这可是有点侮辱人了。要知道,饶毅之于生命科学不输于鲁迅之于文学。
感觉被侮辱的饶毅,随即宣布今后不再参选院士,并暗示院士增选“对有海外做教授经历的是全面打压”。果然,从此以后,饶毅不再参选院士了。
就因为敢说敢做,饶毅获得了许多人的好感。
就在饶毅落选院士的那年,饶毅发文:《今天中国,谁最该做院士?》,并且说道,我们应该帮助屠呦呦和张亭栋这样的人,获得诺贝尔奖。有意思的是,就在文章发布四年后,屠呦呦果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令人叹息的是,屠呦呦至今还未获得院士头衔。
以上信息来自:百度:
细数那些实力超强,却评不上院士的超级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内?baijiahao.baidu.com/s?id=1677323796734103774#:~:text=%E9%A5%B6%E6%AF%85%E5%9B%A0%E4%B8%BA%E6%9C%89%E6%B5%B7%E5%A4%96%E6%95%99%E6%8E%88%E7%BB%8F%E5%8E%86%E8%90%BD%E9%80%89%20%E9%A5%B6%E6%AF%85%E6%98%AF%E4%B8%80%E4%B8%AA%E5%8D%81%E5%88%86%E5%87%BA%E5%90%8D%E7%9A%84%E5%AD%A6%E8%80%85%EF%BC%8C%E5%B0%B1%E5%9B%A0%E4%B8%BA%E4%BB%96%E6%95%A2%E8%AF%B4%EF%BC%8C%E7%AC%AC%E4%B8%80%E4%BB%B6%E4%BA%8B%E6%98%AF%E5%9C%A82011%E5%B9%B4%EF%BC%8C%E9%A5%B6%E6%AF%85%E5%8F%82%E5%8A%A0%E4%B8%AD%E7%A7%91%E9%99%A2%E9%99%A2%E5%A3%AB%E7%9A%84%E8%AF%84%E9%80%89%EF%BC%8C%E7%AC%AC%E4%B8%80%E8%BD%AE%E5%B0%B1%E8%A2%AB%E6%B7%98%E6%B1%B0%E4%BA%86%EF%BC%8C%E8%BF%99%E5%8F%AF%E6%98%AF%E6%9C%89%E7%82%B9%E4%BE%AE%E8%BE%B1%E4%BA%BA%E4%BA%86%E3%80%82,%E8%A6%81%E7%9F%A5%E9%81%93%EF%BC%8C%E9%A5%B6%E6%AF%85%E4%B9%8B%E4%BA%8E%E7%94%9F%E5%91%BD%E7%A7%91%E5%AD%A6%E4%B8%8D%E8%BE%93%E4%BA%8E%E9%B2%81%E8%BF%85%E4%B9%8B%E4%BA%8E%E6%96%87%E5%AD%A6%E3%80%82%20%E6%84%9F%E8%A7%89%E8%A2%AB%E4%BE%AE%E8%BE%B1%E7%9A%84%E9%A5%B6%E6%AF%85%EF%BC%8C%E9%9A%8F%E5%8D%B3%E5%AE%A3%E5%B8%83%E4%BB%8A%E5%90%8E%E4%B8%8D%E5%86%8D%E5%8F%82%E9%80%89%E9%99%A2%E5%A3%AB%EF%BC%8C%E5%B9%B6%E6%9A%97%E7%A4%BA%E9%99%A2%E5%A3%AB%E5%A2%9E%E9%80%89%E2%80%9C%E5%AF%B9%E6%9C%89%E6%B5%B7%E5%A4%96%E5%81%9A%E6%95%99%E6%8E%88%E7%BB%8F%E5%8E%86%E7%9A%84%E6%98%AF%E5%85%A8%E9%9D%A2%E6%89%93%E5%8E%8B%E2%80%9D%E3%80%82%20%E6%9E%9C%E7%84%B6%EF%BC%8C%E4%BB%8E%E6%AD%A4%E4%BB%A5%E5%90%8E%EF%BC%8C%E9%A5%B6%E6%AF%85%E4%B8%8D%E5%86%8D%E5%8F%82%E9%80%89%E9%99%A2%E5%A3%AB%E4%BA%86%E3%80%82
以下来自科学网信息:
科学网-饶毅受访谈院士落选:有人对我们回来感到不安?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8/251165.shtm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每两年增选一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8月17日一经公布,314位候选人锐减为145位,淘汰过半,但还是因为一个人的出局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他就是49岁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享誉海内外的神经科学家,回国前已经是美国著名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
回国就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
而他在博客中最新表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落选如此牵动人心是公众对科学公信力的质疑吗?院士又能否代表中国科学的最高境界?对此,饶毅接受了中央台记者车丽的独家专访。
饶毅发布的“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文一上午点击量就将近2万次,这是历次院士增选中少有的现象。昨天(1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公众的质疑远远超出了饶毅落选本身,人们更关注的或许是何时可在制度透明、规则明确的环境里轻松地生活。”
主持人:这次中科院增选院士的第一轮评选,其实落榜的占到一半以上,可是您的落选却让很多网友和业界人士鸣不平,他们觉得很意外,作为当事人,您怎么看呢?
饶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虽然可能有需要改革的部分,但可能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跟行政权力是一个平衡。我不主张其他人表态不参选。行内,特别是生命科学界,里面的人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不可能是学术的事情。有些人可能会说(落选是因为)我多说话,有一点这个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因素。
主持人:在您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落选呢?
饶毅:我觉得首当其冲,别人对我们这一群人回来感到不安、不自在。有一个人说是老院士反对我们,我觉得绝大多数老院士非常支持我们,反对我们的主要是比我年资低的人。我是78级大学生,我的实验室是1994年成立的。在生物(科学)里,1994年以后在中国(设立)实验室的这些人做院士比较多。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发博客说,8月17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而您自己说这个博客3月就写好了,只是刚刚发出来,这是您真实的想法吗?为什么隔了将近半年您才发布呢?
饶毅:我只写了这一个,并不是写了两个版本,一个当选的,一个不当选的。我已经猜到(落选)这个事情。我这个人我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希望跟别人搞黏黏糊糊的关系。有正常的关系,对工作好,对私人也好。
至于饶毅没有当选的原因,记者咨询了中科院,工作人员表示,这次评选都是院士们在做独立的评选,也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然而,院士论文抄袭、科研经费分配不公、项目评审不够公开透明等等……正是由于中国科学界近年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才让公众有了猜想的空间和理由。也才出现了种种尴尬: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但学术风气和学术水平并不令人满意,自主创新能力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徘徊。
主持人:从1996年起,您的博客中介绍了许多个中国科学家的情况,在您看来 “院士”可以代表“科学”的最高境界吗?
饶毅:中国科学界里,院士代表了很多不错的(科研人员)。有两个人可以得诺贝尔奖金,但在中国都不是院士,连提名都没有。他们的工作很重要,是过去一个世纪里,在重要现代科学研究里,做得非常突出的两个例子。有很多院士比他们的工作差得很远。
做科学一定要对科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有追求,而不是以当选什么为追求。在中国科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没有兴趣。
主持人:现在,科学界很多人在追求论文数量,学术头衔等等,可是2006年、2009年、2010年,您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有什么理由让您如此不同呢?
饶毅:做研究的论文都是要发表的,但有时快有时慢。你不要着急,要先为你最重要、最好的工作努力。
主持人: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提到目前中国科学界“腐蚀精神、阻碍创新” 您认为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饶毅:在中国科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没有兴趣。如果对科学(有兴趣),就很想听报告,很想看科学杂志。可是,在生命科学界,有相当好的国外的重要科学人物来作有趣的科学报告的时候,全国90%老师、教授、研究员不参加,参加的都是学生。这就说明这些老师一(对科学)没有兴趣。有些人很有趣,只有中国院士作学术报告,他才一定去听,露个脸希望人家认识他,下次给他投票。
主持人:在未来的科学界,您打算怎样来发展自己的科学研究,站在什么角度上以及您想做什么样的科学家呢?
饶毅:科学家是要做出有意义、很有趣的工作。科学研究外界对我没有影响,北大对我很支持,国家对我们很支持。我自己的研究是做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的,有一些简单的就是怎么打架,为什么社交,为什么选择对象,我们都能在动物领域做实验。我们这方面可以提高,可以和学生一起把这些方面做得很好,现在做的很有趣。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时期,前辈们就曾提出“今日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饶毅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个话题时饶有兴致,他说自己的科学理想是“做出有意义同时很有趣的工作”。
其实,只有一个充满公信的科学界,才能让公众期待它的创造力,也才能使得科技工作不仅有意义同时有趣。
不知道港中文Raymond Yeung杨伟豪教授算不算,网络编码创始人,信息论大牛。中国唯一的香农奖得主,汉明奖得主。
我校黄大年?回国后先全身心投入科研与技术方面,而没急于评院士。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马祖光院士是其中之一!
马先生是可调谐气体激光国防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是哈工大光电子系的创始人;这里的很多创意都是他老人家想到的,没办法,理论功底无人能及!
但是,国防重点实验室发的文章,绝大多数马先生的名字都放在了所有作者的最后一名;无论他在这篇文章中有多大贡献,他老人家就这么要求!
这就导致院士材料申报的时候,马先生的一作过少。所以,马先生就不想费那个唇舌,跟这个解释,跟那个解释,安心干好自己的事情不就可以了吗?
于是马先生主动放弃了两次院士申报的机会。
后来应该是王大珩院士说的:祖光应该申报院士了。校长到家里去求马先生,为了学校好,不单单是为了您个人!您得申报。
那个时代的人考虑问题先集体后个人,我是相信的。特别是马先生。我是03年进哈工大光电子读书的。
我们都知道,很多所谓的道德楷模,是远观挺好,他周边的人对他评价不会太高。
但是,马先生真的是一个大大的例外:我是真正的近距离接触马先生的同事 学生的。你真的看不到一位老师提到马先生的时候会撇嘴。
还有一些小事,作为当时的哈工大为二的科学院院士,他老人家没有单独的办公室,跟好多老师在一个屋子。现在的院士。。。。
我的硕导人很好,但是就是个普通老师哈,有一次去那个办公室看到还有一些期刊给马先生寄来的杂志放在马先生的办公桌上,老人家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作为旁观者的我真的能够感觉到我的硕导肯定是想马先生了。作为同事能处到这种程度,真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马先生人品真的很好!
马先生的住处是5 60年代哈工大盖的 专家楼。说实话03年前后,那个楼真的不能用好来形容了。现在的院士有几个不住别墅的?
高山仰止,祖国以光!!!
北航建校元老之一,陆士嘉先生
不主动申请,甚至拒绝
坚辞院士
1981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委员大会,在这次会上将补选学部委员。由于陆士嘉德高望重,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第一轮讨论时被列入候选人名单。她得知后立即向学校表示自己不宜作学部委员的候选人,认为自己回国多年来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且年老体弱,应该将机会让给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经当时领导及同志们多次动员才勉强填写了履历表。第二次讨论她又被列入了候选人,她再三考虑,决意不当学部委员候选人。她认为:“年纪大的同志应该主动设法为中青年同志创造条件,应该让他们在前面发挥作用,我们这些人不当委员也会提意见、出主意,绝不能由于我们而挡住了他们,这样对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不利。”她力排众议,亲自写信给中国科学院,恳求从候选人名单中删去她的名字。中国科学院在回信中深深赞誉她的高尚情操,认为信写得很感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位老科学家谦虚、礼让的精神和好作风 。
学术水平如下
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陆士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一名女生。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担任清华大学航空系教授。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担任北京航空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2年,陆士嘉发起、主持了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一届边界层和黏性流体力学会议。
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旋涡、分离流和湍流结构的研究。她是北京航空学院(现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者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陆士嘉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的主任,也是建立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有啊,跟屠呦呦同时代的人,张亭栋老先生,也是潜在的诺贝尔奖竞争者,不过年事已高,希望能等到那一天
必须有的,比如清华的颜永年,作为总设计师,革命性采用智能缠绕—坎合制造,完成了世界级的五台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国防上急需的重型锻压设备,真的是大国重器。
谢邀请!
这个应该是有的呢。顾方舟、饶毅等都是这样的人的。还有我听说的国内某女教授,一直不愿意申请评院士,后来被单位多次动员,说是她是那个单位神经学科接下来的领头人,没有院士头衔不行,后来才去评的。这个只是听说了。
总之,院士在中国科研界基本属于官衔的,趋之若鹜的人挺多的。能够自甘清贫、有风骨的人相对是偏少了一些的。尤其在这个趋利的年代。
院士当然也有认真搞科研的。只是相当多的院士都是拼爹上去的。这些人一生下来就已经被设计好了去当院士或大学校长。很多人到了年龄,立刻公派出国,几年后回来就往大学校长院士的路上奔了。有的老实点的,在国外还学了点东西。有的草包干脆就是弄个假简历,反正以前消息闭塞,也没法去国外查证。
就象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吹嘘自己得了德国菲尔茨奖,结果网络时代大家发现是假的。还有自称中国雷达之父的束星北,吹牛自己在美国时跟爱因斯坦共事过。现在网络发达,大家发现他不仅没跟爱因斯坦共事过,而且连博士学位也没拿到就灰溜溜的被踢回国了。还有何祚庥,搞一辈子政工,那十年还打砸,后来靠溜须拍马做了院长秘书卖中科院的地给柳八爷,深受赏识,竟然拿了个院士头衔…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院士也不是靠科研,院士靠的也是人情世故!湖北武汉病毒研究所艺术生王延轶所长和她的院士老公舒某某,可不就是人情世故?
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真正搞科研的人,目的是为了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诺贝尔奖,才去搞他的科学研究的。
FAST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
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知乎网友吧
提名制,可能有。
raoyi算吗
如今,超一流科学家里没有院士,大多数院士都是商人。
这个题目问的就有问题,院士不是自己申请的,而是他人推荐的。当然,名义上是这样。
如果不出去,基本没有,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国家队的确不出成绩,进去先学做人,和光同尘,不偏不倚,所以出不了大成绩,但离了国家队,民间各行各业各个体系是没有发展空间的,实力小的可怜,根本没办法支撑这种国际级或者国家顶级项目的存在,你也玩不了,玩了多半碰触这种法规真空,审批十年八年都做不下来。
天坛医院的 王拥军 应该上院士了 真的牛
段一士先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时尚穿搭 最新文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06 21:31:15  更:2024-01-06 23:02:3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