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为什么中国很多火车站站前都建有一个大广场? -> 正文阅读

[工程技术]为什么中国很多火车站站前都建有一个大广场?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请不要删除问题描述,否则知友无法了解问题原委。 ——— 原问题描述: 在福冈的博多站,那里火车站就一个大楼,不注意根本觉不出来是火车站,在台北和中和也…
我大深沟村火车站第一个不服


出站门口就是路,哪里给你弄大广场去。


大隐隐于市,十人问九人不曾闻其名。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故有“东棚特隐”之称。


出站口对面就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边上还附带餐饮服务


进站口对面就是垃圾分类中心,展现了深沟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来早了就和垃圾待着吧,大候车区在垃圾站后面,注意做好分类。


治安极其良好,警务室都给撤了


天堑衔接摆渡公交,亲身感受公交司机的围场之梦,800米两块钱尽享超越出租车的奢华价格。


复古风地下通道,梦回90年代,带你寻找第一次坐火车的感觉。 (大佬
@toosoot
给这张图片加了个滤镜,放在了评论区,太有内味了)


空调?吊扇?只有自然风才能凸显我大深沟村的健康理念。


视野开阔,站台上就能看见卫星城地标建筑。卫星城的发达离不开我大深沟村站的鼎力支持。


站务员亲切友好,见你拿着长枪短炮或手机到处乱闪,会主动询问你今天的拍摄目标,并当场批准——“拍什么?拍!”


出站夜间可直接走独立通道,尽享vip级待遇


大深沟村火车站是我通勤首选,有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下车。


换个国籍,大概又会吹出一个“为了一个乘客保留的车站”的故事吧。
这是你以为的火车站广场


但是那么大的广场十五年前,甚至有的地方10年前还是下图这些样子


















有句话说的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是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题主可能从小坐的就是高铁,但是我小的时候曾经做过闷罐车,对,就是长镜头里五千里他们出关时候那种车!
题主可能没有做过绿皮车,可能T开头的特快都很少坐,更别提L开头的临客了!现在高铁40分钟的路程,当年普快需要3个多小时,如果是临客的话,有句老话叫见站停,遇车让,遇上前方有车一等个把小时,四周眼界内全是荒山野岭多不胜举!
还记得03年上大学,从西安到郑州普快八个半小时的站票,已经让回东北老家30个小时坐火车的同学羡慕不已!
其实题主问题并没什么问题,只是没有经历过,印象里就没有那个概念罢了
你可能觉得那个广场没啥用,还耽误大家走路时间。你以为的广场是这样的:


那就让你看看这个吧,2008年春运。
广州站。


广州站,史无前例。


合肥站。


08年春运是特殊情况,再看看国庆郑州站。


说白了,火车站广场这个地方,平时没啥用。但一出事要转运居民,动员群众,战争是集结部队,都是要到这个火车站广场。
你没在春运的时候,去过火车站吧






前几年有个问题,嘿嘿
摩托车大军返乡,不管从安全角度和经济角度,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为何他们骑摩托车返乡,而不去买火车票?230 关注 · 81 回答问题
我谷歌了下题主说的几个车站,并没有觉得这些车站没有广场,下面是博多。


台北站


而且新建的高铁站很多倒是真的没有站前广场,比如上海虹桥。20年前重建的杭州城站也是没有站前广场的。
再看看国外,
巴黎东站,人家不光建设了站前广场,还把广场围了起来,汽车都不让进


像巴黎里昂站这种正面侧面有两个大广场的车站我就不提了。
补充一个冷知识,绝大多数火车站广场都是应急避难场所。


想说啥就直说
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搞大工程捞油水
这国怎、我陷思、定体问
不就这些吗
拿自己贫瘠的知识出来炫耀空旷的大脑吗?
告诉你
因为那玩意儿还兼顾公共防灾减灾设施的职责
你家要是被九级地震震没了你可以去那儿打地铺,国家会给你一个帐篷,以及不把你饿死
就像你家地下室兼顾人防设施的功能一样
北京的地铁换乘是我非常讨厌的,有的是因为两个站离得远,所以换乘要走很长。
有的明明上上下下就可以,偏偏要设计很长的通道。
直到有一天我早上八点到东直门地铁站,我瞬间明白了,原来真的有这么多人。
之后随着找到工作每天通勤,我算是彻底明白了。
你说这种广场没用简直是没良心,我都怀疑你坐没坐过火车,没见识过春运时候的火车站你真没资格发言。
现在是2022年,到目前为止广州火车站只有两代建筑。两代广州站门前都有广场,而从两代广州站的变迁来看,似乎很难用一些专业的、规范的甚至穿越时空的因素去分析。愚以为唯一能在前面很多专业的回答和我看过的历史资料之中有共性的一点,就是火车站广场对于城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集散地。
广州站有两代。第一代是建于1911年、作为广九铁站广州起点的广九车站,1951年至1974年称为广州站,后来改为广州东站,80年代中期停用,90年代拆除。第二代就是现在环市西路的广州站,50年代开始规划建设,1974年落成启用至今。


网上流传比较多的早期广九车站的照片,是上面这张据说摄于1924年的照片(该组图片确实有市内其他地方,包括附近的越秀南路)。图上火车站门前看起来非常宽阔、整洁,但事实从来并非如此。广九车站门前多数时候是拥挤的,而更早的照片就反映出这是一个交通集散地:


改革开放后的广州火车站,门前停满的士、公共汽车。但是一百多年前,广九车站门前停的是轿子!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广九车站门前的模范马路白云路以及市内的主要马路应该还没有建成,汽车无法通行,所以达官贵人出行仍然要靠轿子。也就是说,往来省港的人需要用轿子来连接市内处所与火车之间的路程。对于轿子来说,门前这块空地确实够了。
随着广州市的设立和市政的发展,广九车站门前开辟了新式马路,变成了一个T字型的路口。


我按照上面的广九车站正面的老照片的方位,画了这张地图来示意。从前的广九铁路成了现在的东华南路(内环路),广九车站就夹在现在的白云路和东华南路之间。在有钱人普遍坐轿子的时候,广九车站前面还算是个广场,开马路以后,就完全成为一个路口了。


开辟马路之后,广九车站外的情况就不同了。轿子变成了人力车,站前树立了一座邓仲元铜像,铜像面对着车站大门,背对广九大马路。
火车站前广场变成T字型路口是一种逆操作,只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前火车站极少出现持续的巨大客流,而不至于显现出来。人力车和后来的汽车,相对于之前的轿子,活动的尺度无疑大得多。马路又极大地拓展了广九车站之于市内的通达度——门前的白云路,东边通往东川路、大东路/百子路(后来的中山路),西边可经东铁桥进入东堤,正对的广九大马路、越秀南路则直接通入城内的闹市区。正常情况下,这样的规划和设计会随着城市发展而日益局促。而广九车站前也由单一的铁路-市内交通的节点,增加了市内交通汇集节点,成为了双重意义的交通集散地。


广九车站门前的白云路,东侧一段采取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设计,马路中间设置了绿化带,双向三车道,当时被称为模范马路,这条马路一直保留直今无需拓宽也比周边的道路宽阔
广九车站建设之时,前面很多回答提到的汽车、酒店、商场等现代的设施仍然是极其稀罕的事物。当时广州市也尚未设立,作为粤垣和南海、番禺两县县城的广州府城连宵禁都尚未取消,根本不存在任何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因此,广九车站门前需要有“广场”,都明显不符合现代的“广场”的理念和要素,倒是由于恰到好处的区位(临近东濠涌进入珠江的位置,背靠大沙头水道),为后来兴建马路留足了空间。
但酒店、商业、汽车等等总要配套。所以广九车站门前的东北角后来建起了酒店,但城内的大型高档酒店主要位于长堤和西堤以配合水路交通。各种小商铺在白云路、越秀路、东堤一带随处可见。解放后,位于越秀南路东园的原国民政府交通部广州公路总局第三运输处(另一说法为三区公路局)成为了广州汽车客运站,就是后来的越秀南客运站,直到2019年停运拆除成为团一大广场的一部分。以至于解放后至1974年以前的二十多年间,广九车站、大沙头码头、越秀南汽车站形成了广州铁路、水路、公路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只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门前并没有大广场。


这是1938年广州沦陷后几名日本兵靠在铿铜像下面向广九车站,他们背后东北侧的酒店建筑保留至上世纪末,拆除后地块烂尾至今


1966年广州站门前的景象,从前邓仲元铜像的基座变成了花圈


1957年电影《羊城暗哨》中冯喆饰演的男主角坐着人力车来到了广州站。旧社会靠跑腿拉动的人力车在解放后已经逐步替换成人力三轮车


上世纪50年代的广州站
在目前能够看到的几乎所有广九车站门前的照片和视频中,往来车辆基本都是直接开到火车站门前、和现在的的士一样几乎即停即走的。早期还能停轿子,但是改成了马路以后显然就不能再停人力车、三脚鸡和汽车了。


上世纪90年代尚未拆除的原广九车站建筑
真正建有大广场的,是第二代广州站。但是这个广州站广场的真实情形也和前面很多回答所提到的春运有较大的出入。
广州站的规划兴建从50年代开始,后受到空军等部门的干预一度中断,直到1974年才落成使用。围绕广州站站前广场,有几点是值得详细探讨的,但这里只简单概括不再展开了。
1、广州站主体建筑及门前广场确实吸收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流行的苏式建筑风格和广东地区适应建筑材料极端缺乏和雨热充沛气候条件的岭南现代建筑风格,并被要求不能高过北京站,选址时就已经充分考虑了日后发展的需要。


1974年的广州火车站
2、从规划到建设广州站的大跃进时期和文革时期,都不可能预见日后南下打工的巨大客流,相反,在火车站建筑设计及周边规划上赋予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精致的高规格。从火车站广场通往市区的人民北路上,布局着流花宾馆、友谊剧院、广交会展馆等一批70年代市内最高级的建筑。


70年代新建的广州市人民北路,左边建筑为交易会展馆


70年代的流花地区
3、广州站站前广场的功能几经变迁,1992年以后春运人山人海的候车情景实属意料之外、迫不得已。现在用护栏层层围蔽、有警察把守的广场大片区域,从前就像机场候机楼外一样,有公共汽车站(现在是因地铁施工临时迁走)、有的士候车点,每逢节日还会摆放花坛。


1984年广州火车站广场,地面画有停车的格子,还能看见公共汽车中流行的通道车


1986年的广州火车站广场,停满了的士


1992年的广州火车站广场,摆成了巨型花坛,当时车辆还能开到站前


2004年的广州火车站广场,车辆已经不能进入


1989年广州年鉴上的火车站照片,比较清晰地看到当时广场的空间划分。当时环市路高架已经建成,但广场上还有绿化,车站人流量和周边车流量都不算太大


2008年1月26日,广州火车站旅客滞留情况严峻
1974年以来的这个广州站,和之前的广九车站有显著的不同。
一是广九车站在50-70年代承载了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的交通模式,而广州站承载的是巨量的铁路客流加公路客流(全盛时期周边有省汽车站、市汽车站、流花车站),尽管规划时不可能预计得到。
二是广九车站兴建时广州仍然是古代城市,广州站真正兴建时广州已经在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1963年提出四化),广州站连同流花地区是要规划为广州的地标和门面,尽管后来成为了广州市民最不愿意踏足的地方。
三是广九车站建成后面临的是开辟马路,而广州站建成后面临的是门前马路兴建高架桥、修建三条地铁的换乘站、引入高铁……地址难换,建筑难拆,广场规划得再大,都不可能预计并承载林林总总的复杂建设。
广州除了广州站,还有东、南、西、北站,其中旧南站(原黄沙车站)和东站(原天河火车站,不是广九车站)都位于市区。这两个车站,或许有“广场”,但也不符合题主所想的“大广场”。
曾经的广州东站是这样的:


后来变成很多人以为的这样:


实际上一般人见到的广州东站是这样的:


广州东站与地铁之间不需要去户外,站外还有个环境相当好的地下商场东方宝泰,这和过去很长时间里面臭名昭著的广州站截然不同。站外的人工瀑布还曾入选2002年羊城八景“天河飘涓”。
旧广州南站即黄沙车站,书籍和网上流传的从前的样子是这样的:




或者现在的人以为是这样的:




实际上,资料显示1901年落成的黄沙车站站外是这样的:


是不是有点像京师的大栅栏?旧广州南站拆之前是这样的:


再往门外走几步,就是黄沙水产市场了……
一些人记得一个重要的时间,这很重要,2008年。
2008年发生的两件大事,想必大家也记得:年初南方雪灾和512大地震。
尤其是大地震之后,一项重要事宜提上日程:公共防灾减灾设施。
一句话:当城市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者非自然灾害)时,人员往哪里疏散。08年之后,几乎所有开阔的公共区域都成了应急安置点,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广场,学校,大型公园。
显然这是不够的。学校的操场光是安置学生都够呛,商业步行街有多挤修多挤,广场,大多数城市也就一个人民广场吧。
所以在那之后,很多城市“脱实向虚”,喜欢修大型广场,大型公园,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也是如此,有条件的都会修。
而火车站更重要,他还是一座城市人员和物资的流通中心,如果真发生了以上事件,火车站会聚集多少人,谁能估计?广州仅仅是人员流通受阻,就聚集了40万人。
可以说杞人忧天,但国家喜欢有备无患,但愿这个功能永远也用不上。
其实是个时代局限性的问题,第二、三代铁路客站建设的年代,普遍没有足够的轨道交通配套疏散旅客,要依赖地面交通疏导旅客,依赖地面交通,那以契丹的人口密度就必然要有大广场。
所以没事就拿08年说事也是挺没意思的,08年全国才几条地铁,现在呢?省会级别的高铁站大部分都有一两条地铁了,能一样比么?
这几年新规划/建成的一批第四代客站(比如白云)就有逐步缩小广场面积的倾向。因为大广场在城市规划里面是割裂的,和站城融合的目标有相当的冲突,再者还是大部分都通过地铁进出,本身也用不上广场了。
*实际上一些建设时轨交配套就比较完善的第三代客站例如虹桥、北京南,广场面积本身也不大。
四代客站这个理论是铁四院的人提出的,摘抄一下:
以北京站为代表的第一代客站,担负着“城市大门”形象,但建设规划中城市功能缺失,是“有站无城”的1.0时代。
以上海站为代表的第二代客站,开始尝试将长途客运、地铁等城市交通引进火车站,但缺乏整体前瞻性规划,是“站城分置”的2.0时代。
以北京南站、武汉站、广州南站、上海虹桥站为代表的我国第三代客站,形成以高铁客站为中心、无缝衔接其他交通的综合客运枢纽。同时,各地纷纷围绕新建铁路客站打造“高铁新城”,可称为“先站后城”或“依站建城”的3.0时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铁路客站和城市建设规划在前期就开始统筹。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站、广州白云站、杭州西站等一批创新客站方案的确定和付诸实施,中国的高铁客站建设进入“站城融合”的4.0时代。
现在,我们正全力投入杭州西站的建设之中。杭州西站引入了商务、商业等多重城市功能,是以交通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体。站中有城,城中有站,城市与车站没有截然的界限。以前走得了,现在要走得快、走得好——让老百姓更舒服的乘车,这是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
https://www.kpcq.org.cn/kitchen/347/418965347.shtml
贴图举举例子——
重庆北站南广场,典型的第二代客站,长期只有一条地铁(3号线),并且一度以广场面积太小而臭名昭著。


重庆北站(改造后),三代广场常见的大广场+地铁组合:


沙坪坝:人流基本通过地铁疏解,广场小到已经看不见了。


(完)
反对“无论什么样的火车站”。。广场大小也和站的等级有一定的联系啊。。中国成堆的三四等站被题主吃了吗。。


1945年12月20日,经林彪、彭真、罗荣桓的决定,任命洪学智兼任铁路司令。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1954年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多时铁道兵总兵力达40余万人。
1953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与志愿军6个铁道工程师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同时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的番号。
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铁道兵在战争条件下,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在和平建设时期,共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有8000多名官兵为铁路建设献出了生命,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136人,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392人。
引用比较多,关键在于给大家理清头绪,铁道部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正规国防军。
而当初任命洪学智为铁路司令的原因,就是林彪进入东北后并控制第一条铁路西满铁路时,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
最先抵达的部队将不但将火车车皮和机车都占用了,而且还出现了无视工人劳动强度而强迫铁路工人不按照列车运行图随意开车、强占车站办公地点等。
林总很生气,要求立即解决铁路管理问题,迅速整顿秩序。
林彪在见到洪学智后,便开门见山直接说道:“我决定将解决铁路混乱的问题交给你处理,你有意见没。”
这么一大推内容说明了一个问题,铁路以及车站实际上是中国的军事设施。1983年大裁军让铁道兵就地转业,但是铁路以及附属设施的军事设施功能并没有发生变化。和平时期主要让位给民用,一旦出现紧急状况,这就是军事物资和人员的集散地。
大家都在说的春运,其实没多长的历史。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
形成春运大潮实际上要到九十年代初期了。
中国铁路在建国前后因为性质和产权归属不一样,早期的火车站大多没什么广场,紧挨着候车室的就是马路。


青岛火车站
这种火车站前规划才是建国前火车站的主流。
建国后,为了保障铁路的枢纽作用,解决战时或者紧急状态下的军用民用人员物资集散问题,在50年代就开始了站前广场的设计建造工作。


广州站
这是50年代初刚扩建完成的广州站,这时就出现了站前广场。
火车站就是军事设施,一声令下,必须清理出来可以集结部队堆积大量物资的地方。这一切都要为军事需求服务。
从50年代以后,站前广场就成了地市级城市火车站的标配,县级城市火车站及以下,就没有这个要求。
站前广场只是正好迎合了春运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春运而建站前广场。
站前广场的本质就是军事民用人员物资在紧急状态下的集散地,也可以作为临时救灾用地。是部队根据军事物流需求开发出来的功能。具有毋庸置疑的军事用途。
我真的佩服有些人为了黑中国广场只是政绩工程,无所不用其极,就连地震了,大家直接去防空洞里躲避灾难就成了,谁会去广场避险,我真的无语了,这操作是避险还是直接落地成盒,连埋都不用埋了
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吧。
很多人肯定会以为,所谓“火车站广场”就是一个铺满地砖的大平地。实则不然,很多火车站的广场,都不是简单的平地,而是一个“屋顶”。
而“屋顶”下面,是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可以是地铁、公交车站、城市道路、商业区、停车场、出租车上客区、酒店.......
用我的灵魂画手画个简图吧。
(中间红色带着铁路标志的是火车站主体)


图:我们曾经以为的火车站广场


实际上广场是这样的
举几个例子吧。
南京站。
南京站有南北两个小广场,广场面积不算特别巨大,但是广场事实上很有作用。
南京站北广场西侧,是地铁3号线站台站厅。一般火车站中,地铁线布局会选择平行于火车站国铁方向或垂直于国铁方向布局。平行于国铁方向布局的地铁线,一般不会设置在车站主体建筑正下方,而是在一侧广场下方设站。除了南京3号线的例子之外,还有杭州东站的6&19号线、南京南站的两条S线、合肥站3号线。
而南京站南广场,底下有一小部分地铁1号线站台站厅,还有龙蟠路隧道。隧道从广场下面穿过广场,不仅节省了土地,还减少了地面道路对步行旅客的影响。


如图,北广场西侧是地铁3号线站台。




这是隧道中的图片,隧道的正上方就是南京站南广场。
第一个例子,杭州东站。
杭州东有东、西两个广场,两个广场正下方都是重要的交通设施。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如上图所示,杭州东站东广场,正下方有地铁6号线站台和站厅。而即将在几天后开通的19号线,站台站厅就在6号线的西侧(图6号线左侧)一点点的地方。这两条地铁的正上方就是东站东广场。


如图,在东广场范围内,有很多诸如“全家”、“星巴克”、“自选快餐”这样的图标。而很显然在卫星图上看不到这些商店。其实这是因为,这些店铺在东广场正下方的商业层。


同样是东站东广场,还可以在另一张停车场分布图中发现,在前面所述的商业层的更下方,还有停车场。其中的P1/3和P2/4停车场就是在东广场的正下方。
如果要把东广场拿出来看,布局其实是这样的:1层 广场 ,-1层 商业区(和出站口相连),-2层 私家车停车场和地铁站厅 ,-3层 地铁站台。
所以这个广场完全没有浪费土地,反而在有限的空间里,利用多层的设计,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空间。而我们平时熟悉的车站广场,也不是个大平地,而更像一个巨型建筑的“屋顶”。即使杭州东站没有广场,这里也会是商业区、停车场、地铁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程技术 最新文章
大妈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不让人坐, 12306 回
如果地铁取消安检,你还会坐地铁吗?
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今日开售,12306 回应开
阿姨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如何看待
为什么大家都说飞机餐不好吃呢?
“天然良港”需要怎样的条件?
为什么杭州市不把西湖填平盖房挣钱呢?
假如给你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代价是你余生
轰20为什么迟迟没有亮相?
记者暗访波音工厂:管理层无视 90% 生产问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16 11:49:03  更:2024-04-16 12:02:2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