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为什么中国人研制出盾构机后不以外商价格的九成出售而是以一成价格出售? -> 正文阅读

[工程技术]为什么中国人研制出盾构机后不以外商价格的九成出售而是以一成价格出售?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为什么中国人研制出盾构机后不以外商价格的九成出售而是以一成价格出售?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中国人
盾构
盾构机
为什么中国人研制出盾构机后不以外商价格的九成出售而是以一成价格出售?
这就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了:怎么通过垄断获取高额利润。
难道真的是靠德国人的严谨,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意大利人的想象力,北欧人的八代积累以及盎格鲁撒克逊人平凡而又伟大的民族性么?
别逗了,真正的标准流程是这样的:我先发明了盾构机,成本一万。但是我垄断,所以我可以卖十万,老板赚的盆满钵满,工人也能拿不少用来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
然后,过了几年别人把盾构机研制出来了,卖九万。
不慌,进入plan A-1,我们也卖九万,我们有品牌优势,还是我们垄断。
等那边卖八万了,进入plan A-2,我们也卖八万。
….…
…….
最后进入plan A-9,大家都卖一万。我的研发成本早都平摊完收回了,产品成熟维护费用也低。你那边搞研发的贷款还没还完呢,等着倒闭吧。
结果等了一年,对手还没倒闭,还在卖一万。
不慌,进入planB。你凭什么卖这么便宜,肯定有倾销行为,不是国家给了补贴就是有其他大资本在烧钱。这是严重违反市场规律的违法行为,叫我们在国会的马仔提交议案,打贸易战。
要是那边不厉害就进入planB-1。直接搞死,把他的企业收购过来,过两年直接搞消失。
要是那边惹不起就进入planB-2。大家都是体面人,坐下谈一谈,大家一起还卖十万。
———————
回到这个问题,大概是这个流程
:报告,有人研发盾构机了!
:不慌,按流程来。先把plan A拿来,那边卖多少?
:报告,那边卖五千。
:…..plan A全拿走。把plan B拿来,对面是哪个公司?准备打贸易战
:报告,是邪恶的社会主义帝国的公司,他们和美国正在打贸易战,我们要作为光荣的第三方进入战场吗?
:…..plan B全拿走。是时候启动plan C了。
:plan C是什么?
:跑上街大喊:他们的产品是奴隶生产的!
你降一点,对方降一点,对方有品牌优势,你的货卖不出去……
你再降一点,对方再降一点,持续循环……
降价几次之后,对方不会跟着降了,你的价格连续降,市场已经不信任你家的货了,老客户觉得买你家的东西亏,今年买了,明年亏一波,后年再亏一波,这是把市场行情做崩了……对方稳住价格,反而市场会追捧。
价格战就是一步到位最能击溃敌人。
主要是原来盾构机的价格水分太大了。
当初的外国盾构机都是天价,成本可能连卖价的1/10都不到。
那时候随便一台盾构机都要卖几千万美元,甚至卖几个亿。
反正当时能造盾构机的就那么几家公司,有需求的客户不买他们的产品就没有盾构机可用,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低头挨宰。
等到中国能够制造并且对外销售盾构机了,当你想要以他们的9折价格售卖国产盾构机的时候,外国人也可以降价啊。
你降到多少他们都跟,反正不会赔钱,人家入行早名声响亮,同样的价钱买家肯定是买他们的。
直到国产盾构机的价格逼近成本的时候,外国同行才跟不起,毕竟国外制造业的成本比中国高,中国这边都逼近成本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赚头了。
事实上,现在外国盾构机的价格也比较便宜了,至少比当年便宜得多,大概就是比中国盾构机略贵一些的样子。


举一个我所知道的例子。
内存条,大家应该都知道三星镁光垄断了的玩意儿,之前要么断电造成减产,要么洪水造成减产。前些年8g的,最高涨到了400块一根。(评论区很多人说我记错了,最高涨到了八百。我这里指的是普通牌子最低价格,不包含高端产品及品牌溢价。当时我帮一个女生装电脑,就是以四百多的价格买的杂牌的最低频率的ddr4 2133 8g,而不是3200这些。)
然后合肥长鑫量产了,刚出来的时候我记得还是“鱼竿厂”光威生产的,价格是249,比外国货便宜,但也便宜不到哪去。出于质量方面的考虑,很多人担心国产刚量产的性能不好或者容易坏,毕竟一根内存条只要正常使用人老死了它都不会坏,买国产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只有极少数人出于支持国产的情怀买了一些,京东上销量也就几百的样子。
这个时候外国厂商开始打价格战了,京东最低见到过109一条8g的。就是想把价格打到国产内存条的成本价之下,然后直接拖死国产厂商,好继续垄断。国产内存条的价格我没记错的话最低是到了140,实在不能再降了。当时我以149的价格买过棘蛇的8g内存条,颗粒就是长鑫的。
就这样过了一两年,国产没死,国外的扛不住了。价格才回到一个综合考虑利润、市场竞争之后的水平:180块左右。
所以,并不是国产厂商国产化后打价格战抢市场,而是外国人在尝到垄断市场的甜头后,坚决不允许其他后发厂商破坏其垄断地位。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买家。
近30多年来,地球上的商业隧道工程,全是中国挖的。
美国距今最新的一条地铁,是在1990年开通的洛杉矶线。已经30多年了。
亚洲距今时间最近的一条,没有华人企业参与建造的地铁,是1984年,由荷兰通力公司、日本三井集团、石川岛播摩、三菱集团、印度DMRC公司,联合开挖的德里地铁。
过程一波三折,多个承包商先后跑路。甚至还从印度独资,变成了印日合资项目。至2018年,共开通8条线路,至今(2023年9月)仍未彻底竣工。
东亚地区,时间最近的一条,则是汉城地铁。前身是二战时期,日军挖的地下煤矿。里面活埋了大量朝韩矿工。二战之后,被美军改建成地下运输线,用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之后,又改建为地铁,于1974年建成通车。
2000年以后,除中国国内,亚洲建成的地铁有2004年的曼谷MRT地铁,以及2020年的巴基斯坦拉合尔地铁。这两条地铁,都是中国企业挖的。
那些外国盾构机制造商,之所以能存活至今,是因为中国的需要。
而中国能生产盾构机之后,它们无论降不降价,都找不到第二个买家。
只有“基建狂魔”,才需要盾构机。
至少今天的世界上,只有一个“基建狂魔”。前任们有的空心,有的解体,还有的赔光了殖民地。
至于其他国家,根本没能力承接商业隧道项目,要盾构机干啥用?拆废铁造摩托?
至于中国为啥卖低价?
自产自销,当然是成本价。
地球上独此一家,还能敲谁的竹杠?外星人?
其实换成别的行业也一样。任何一件能卡中国脖子的设备,全球买家都不会超过四个。你挨个数去吧。
因为任何一项工业产业,中国都在世界前五,乃至前三。
否则凭着黑发、黄皮、无神论,还能坐在安理会,跟四个白人基督教国家,合称五大流氓?
如果一家设备供应商的门槛,高到连行业前五的买家都被挡在门外,它还能有几单生意可做?
一直有意无意的有一种说法,中国虽然是发达国家粉碎机,但粉碎完了,中国企业会内卷,价格压的极低,不赚钱。
其实这是因为对国际市场的基本逻辑不了解,或者假装不了解,不是蠢,就是坏。
卷到极致,就会迎来暴利。
以光伏行业为例,二十年来,靠着政府补贴,面临着巨大的质疑,亏到尘埃里,终于做到世界第一。
现在呢?
隆基2021年净利润接近100亿,正在忙着和同行业的小伙伴们做一件大事:
涨价,价格甚至涨到二十年前欧美玩家的定价水平,不仅仅把二十年来的亏损、补贴都赚回来,还要继续涨。
6月29日,硅业分会发布了国内太阳能级硅料最新成交价,国内单晶复投料、致密料、菜花料价格均跃升至280元/千克,超过2021年最高价格水平,达到历史新高。


对此,官方解释是这样的:
硅业分会表示,本周硅料价格上涨幅度增大,主要原因在于新疆地区一家企业计划外全停检修,导致其部分长单供应突然中断,国内多晶硅供应总量减少的同时,临时补单需求也同步增加,硅料短缺局面更加凸显。
工厂检修,下一个桥段就是仓库起火了吧?多么熟悉的味道啊!
大家坐过地铁吗?这种深入地下的轨道交通给现代城市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它巨大的工程量也足以让任何人感叹。那么这种在地下几十米深处长达上百公里的宽敞隧道它到底是怎么挖的呢?
这就要说到建设地铁最重要的东西——盾构机。这种潜伏在地下的「穿山甲」用它旋转的钢牙给城市打通了一条条隧道,并且还是挖掘、排土、衬砌一条龙作业。盾构机在工作时,前面的刀盘挖土,传送带会将土从后部排出,于是通过的地方就形成了一条中空的隧道。挖好隧道后,盾构机携带的装片机还会安装管片,相当于给隧道壁装上「金刚罩」确保隧道不渗水。
然而,也正是这种利国利民的巨型机械却曾经让我们发了大愁。在 2008 年以前盾构机还不能国产,我们只能依赖进口,而价格则是天价。当时盾构机技术仅被美国、日本、德国的几家企业垄断,开凿秦岭隧道时,我们花了整整 3.5 亿从德国进口盾构机。而在当年南京纬三路隧道开始修建的时候,中方找到德国一家威尔特公司洽谈购买盾构机,对方认定中国迫切需要他们的产品竟然开价到 7 亿元一台。
昂贵的进口成本、低效的设备维护、耗时的跨国沟通,可以说那时我们在盾构机的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被这些外国企业死死的卡住脖子,甚至严重影响着我国基建的效率和发展。但是这样的现实也让我们坚定了攻克盾构机技术的决心,只要我们自己能生产就不怕他们漫天要价。于是从 2003 年开始,以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为主要牵头企业开始了盾构机的攻坚之路。
2010 年,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首台土压平衡盾构机「开路先锋 19 号」横空出世,国产化率达到 87% ,创造了当时国产盾构机的最高纪录。此举直接让「洋盾构机」在中国市场被迫降价 30% ,从此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开始大幅度缩水。
2015 年 11 月 14 日,我国研发的中国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下线,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这个时候,中国也开始在全球市场和欧美企业对垒。目前,中国产的盾构机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 65% ,国内市场的 90% 以上,可以说已经垄断了全球市场。并且,国产盾构机的优异性能正在赢得世界各国的认可。
2017 至 2019 年连续三年获得产销量世界第一,2019 年仅中铁装备集团一家的订单就达 868 台,关键的是我们还把产品价格直接拉低了 40% 。那些外国垄断企业再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靠所谓高科技来赚取高额利润了,开始把自己的盾构机也大幅降价,而当初企图一台盾构机要价 7 亿天价的德国威尔特公司,他们的盾构机业务因为经营不善最终卖给了我国的沈阳重工。只能说那些当初想卡我们脖子的,都会被我们打肿脸!
盾构机、高铁、5G 技术如此,相信不久的将来芯片技术也是如此。
看了一遍这个问题,找不到系统的答案,试着自己解答一下。欢迎理性讨论,拒绝情绪输出,现在在知乎回答工程机械问题,写卡特彼勒的优点要被骂另类美狗,写三一的优点要被骂替卷王说话,实在是心累。
以下按在工程机械行业从业这么多年积累的一点浅薄认知展开分析一下
一、成套定制化设备的价格机制非常复杂
类似于盾构机、矿山设备、混凝土成套设备等成套定制化设备,价格形成机制,合同非常复杂,里面有各种前提条件约束与限制性条款,除开合同签订双方外,具体细节外人无从得知。所以,“外国盾构机以前是国内10倍”这个论点有点单薄,实际上,工程机械行业40多个产品门类,除开极端情况,很少听说有这种情况。
但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合同价格非常高是有可能的。
比如,正常的到货期是3个月,一定要求要1个月到货。
比如,我接触过的一款产品,客户要求极端情况下的所有零部件的保障速度,最后的解决方案是工厂专门在当地设置仓库,所有零部件全部备齐,即便是理论上20年才需要更换的零部件都做了库存。最后的合同价格就是天价,因为工厂付出了巨额的运营成本。
再比如,曾经我对当时一家竞品卖给客户的价格感到完全不可思议,几年之后,时过境迁,已经离开那个行业之后才知道,他家给客户提供了Buy Back Option,这台设备是约定了几年后工厂要买回去。
当然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情况,现实中的成套订单,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合同明面价格只是其中一环,基本上听听也就算了,真实的成本与价格大多数情况下无从而知。也许,所谓的外商价格九成或几成中的”外商价格“只是牌面价而已。
二、市场大环境的约束
这里面只谈国内工程机械海外市场价格面临的两种情况:
1、其实,盾构机在工程机械产品线里面不能算是国产替代最成功的典范。最成功的典范算是混凝土设备,中联、徐工、三一国产替代之后进一步把他们的老师,欧洲同行企业全部收购了。
那么照一些答主的观点,是不是就可以卖高价了呢?并没有
中国消耗了世界上90%的混凝土,换句话说,海外市场没有多少混凝土设备的需求。有需求也可以通过一些替代方案来解决,即便不能替代,改装一些设备来作业也可行。说到底,别人本来就会。当然,这里要排除一些极端情况,比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临时需要高米段泵车救急。
2、看起来同样的产品,内在的结构、形式并不一样。
最典型的产品是装载机,国内的装载机技术来自于美国卡特彼勒与日本小松的技术转让,产量爆棚之后远销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那么在欧美日澳等国的销售情况呢?卖的很少,卡特彼勒、小松等厂家依然在全球市场以国内新机5-7倍的价格销售装载机。
欧美厂家的装载机技术往舒适、低噪的方向发展,看起来一样的装载机,用了静液压方案,设备的震动、噪音很小,驾驶员的舒适度大幅提升。驾驶员的舒适度在不发达市场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欧美日澳这种建筑业劳动力匮乏的国家就成了头号大问题,不舒适根本就找不到人给你开设备。
三、性价比优势要放到整体环节中去看
一台设备,从低端产品走向高端产品,从高端产品走向品牌,从品牌走向竞争护城河优势是一件非常艰辛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诸多条件的加成。单说价格,这种中高端工业产品一般要算大账。
十几年前,国内的机床产品曾经销量冲上过全球前几,这么多年过去了,全球机床营业额十强已经找不到国内企业踪迹,国内的制造业企业基本上也在大面积使用日欧台厂商的机床产品。
为什么?光价格便宜没有用啊。机床是生产资料,就要考虑到故障率、产量、折损,机床的价格放到整个产出里面就不算什么。
同样,国内的挖掘机产品距离卡特彼勒、小松是还有差距,但是差距并不大。但是在美国市场,一台二手卡特挖机的价格能买两台国内同吨位新机。即便是这种价格优势,国内品牌销量最大的三一,在美国有工厂,耕耘多年,市场占有率也是很可怜的个位数。
为什么?核心原因在于算大账,这个账分两本算,第一、工程造价比挖掘机价格是几何倍数的高,要保证工程质量。(我并不是说国内产品不好,但是从产品好到客户相信你产品好,这中间有巨大的鸿沟)。第二、设备是要计算残值的,一线品牌的挖掘机几年之后还能以很高的价格销售出去,中间使用成本并不高。那么怎么建立残值?除开品质、品牌之外,得有全球化的定价体系、服务体系、零备件体系,二手设备的处置渠道、网点建设吧,这些不仅需要花时间,更需要花大钱。
也就是,有心建立起高溢价品牌,需要长时间、跨周期的资金投入,还需要长时间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招募。而这些,只能算是基本条件,很多事情还要看运气,靠造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能够制造高溢价的工程机械企业,全球范围内也就寥寥几家,这已经是在无数的倒闭破产企业中爬起来的精英之中的精英,直线去对比,并不合适。
结语:
突然有兴趣写这个答案是因为最近在想怎么样能做好海外工程机械市场,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日本小松为什么能战后30几年能够从产品质量是美国同行的50%的小企业成长为风靡全球逼得一众美国工程机械企业破产的行业巨头。
看了很多这方面介绍的中英文论文都觉得隔靴搔痒,很多结论,什么重视质量、全球化体系建设、供应链建设听起来是有道理,但是这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其中无数的细节,深刻的商业洞察与决断很难一窥全貌。
高价格,高毛利,高净利的工业产品,除了一些比如烟草这种运动员就是裁判员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大脑的集体智慧结晶。一个制造业企业,能做到质量、产量、交货期、品控、价格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已经算是了不起的行业佼佼者。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形成品牌溢价、形成竞争护城河,实在太难太难了,其中面临的不可知与不确定性,是业内人士每天每夜思考都难以得到答案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类似于麦肯锡、波士顿等商业咨询公司要花天文数字的成本去招聘最优秀大学的年轻人。
有些答主居然能想出亏损几十年,把别人逼死卖高价,这是什么地摊文学上学来的野狐禅。即便是三星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商业洞察力之上,建立在运气和时代红利的基础之上,并不能简单的归因于逆周期扩张大法。
把如此复杂的商业世界,碎片化,直线化到如此一维的逻辑,只能表示叹服。
最后,推荐一些工程机械的模型,男孩最爱,O(∩_∩)O哈哈~
在盾构机制造厂家工作过两年。
说一下我了解到的。
1.盾构机制造一点也不难,难得是订单,还有结款。
中国现在盾构机便宜,不是单独的对盾构机便宜,是整体的成体系能力提升。
现在大的锻件,可以很容易的得到。
以前真是要用大锤锤的。
盾构机的厂家,甚至自家都不用买卷板机,二三十的卷板机也可以用租。
以前找个焊工,听到氩弧焊都是蒙圈的。
以前算周长,不是用2πr,是用一根绳子,圈出来,然后拉直,用尺子量。不开玩笑。
以前难,是因为这些,都要盾构机厂家自己独立搞定。
现在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整体工业能力的提升,以前的那些问题和困难,现在看起来是很可笑的。
2.盾构机卖出去以后,国内厂家会自己负责施工的机器操作部分,不用施工队瞎操作,故障会少很多,小故障基本自己就排除了。
3.盾构机施工完毕对施工方就没用了,可以拖走卖废铁。
4.盾构机都是先谈好合同,付款后才开始做计划。没有合同下来之前,所有的厂房,地皮,人工都要空置,没有预制件。没有合同时,就属于纯亏损时间。
5.盾构机基本都是做的国内的单。竞争对手也是国内的,政府采购,要招标的。价格高了,拿不到。
5.盾构机要很大的地方很大的车间。很大的机器。5米10米的大立车,没单的时候折旧费,房钱和师傅的工资,实打实是不能少的。
6.中国做盾构机人的很多。。。。。
只要有单,现在的利润还很大。
现在的价格主要是补空置期消耗。
遇到大单,再降降,完全没问题。
7.劳动力成本低,国情如此。
我卷板的时候,师傅跟我说,一定要小心,在我之前的卷板的小青工,我的前任,两个蛋蛋都被打得稀烂。
赔偿到位,别说新闻了,我在厂里,不去卷板,我都不知道发生过这事。赔了多少不知道,但没见老板伤筋动骨。
8.师傅提示的很到位,我很小心,蛋蛋很安全。不要做无谓的猜测。
总结。
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上升,制造成本和难度,是断崖式下降的。
有一定的政府关系,有个一定资金,稍微懂工业,就能进入相对内卷较轻微的行业,必然会造成大利润,进而使更多资金涌入,直至更严重的内卷。
那么这个价格就不奇怪了。
至于国外高价品牌,你可以理解为智商税。
这个,人傻钱多。
这个不是人品牌坚挺,是遇到傻财主,中国人遇到这种主儿,也不会低价卖的。
百赞加更。
评论区对盾构机技术难度好奇的,我这里解释下,
盾构机有技术含量。
但最难的地方和你们理解的不太一样。
这么说吧缩小版的盾构机,你把盾构机缩小二十倍,现在中国稍微有点实力的厂就能做。
但放大二十倍,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成了大问题。先不说大型锻机和焊接的问题,公差配合问题,你得有那么大车间,车间空高得二三十米往上走,光有大车间不行,得有大行车,大行车得有大承重大跨度能力,操作大行车得有视野和通讯需求。
物料进出车间,人力是不行的,得上轨道。
缩小二十倍,外壳直接上大铁锭掏空了就行,放大二十倍,那非得厚板卷起来焊接,焊完了还得有那么大机器加工,还得保证力学性能。探伤也麻烦。
各种轴的强度也是大问题。
放大二十倍,出厂怎么出去,上路了怎么走?出门能直接上船吗?不走船,汽车拉走吗?都是问题。
发现没有?这都不是盾构机的问题,是大体系和工业基础的问题。
实际上最开始人卖过来盾构机,随便个人看看就知道是个什么原理,但你就是做不出来,没法子,所以当时才叫攻关,不叫科研。
但现在工业基础起来了,各种问题在现在根本不是问题,出门就是路,大车间,给钱就修,轴强度不够就上大锻机,壳子大了就卷板,看不见操作就上5G上全监控全投屏。
所以你看到的其实不光是盾构机,那航母和各种军舰也不断在修,火箭也上天了。
这是个体系的问题。
回过头来,那现在在看,盾构机放现在的中国,有啥技术含量?
没有。
但老实说,换个国家,那就又太特么有技术含量了。
所以现在结果就是,只要你有单,能结款,盾构机利润大大的(国外一成售价下)。
你要没单,或者就为一单盾构机从头投资到尾。还自己修路修码头。
那是脑壳坏了。
了解了这些,你该问,为什么国外的品牌不跟中国卖一个价呢?
我的答案是,做不到。
不是不想,是做不到。
2021.1.4
官方通知上热门。
本来只是随手答一下,没想到那么多人关注,那么很多内容就要更严谨一些。
一个是卷板圆筒的直径大小问题,圆筒的直径可以通过辊间距来调整。
我描述中使用的是长度参数。
就是体积计算公式中,底面积乘以高的那个H。
因为太久远了,不太记得细节,大小细节可能有点小出入。
我在在网上找了几个图片。都太小,跟我见到的不太一样。网上找到的图片都是这样色的


我当时见到的,大型的非常大,有专门的操作室,就像塔吊一样。
当时我们厂没有这么大的机器,是直接借一家阀门厂的车间和卷板机(虽然我不知道一个做阀门的为啥需要有那么大机器)。
(经评论提醒,大型卷板机可以用来做核潜艇。。。。。。。)
当时小型的如下图,以a点为轴,抬起至B位置锁紧。
阴影部分为锁紧部,是个大铁件。
操作人员站位及蛋位如图。


二个是有朋友有疑问,氩弧焊并非高精尖,当年县城就有很多会氩弧焊的,为什么我会那样描述。
是这样,第一,是技术要求不同。
只是能焊起来和焊的要求技术达标不一样。
造船的,造飞机的和只是焊一个铁管的。
厚板和薄壁件,管件,技术要求都不同。
只是以能烧做标准,那是不少,我们这就随便一个修车的,或五金加工的铺子也能烧。但显然给自行车点焊,随便弄下就不会脱。做合金防盗门也不用太高深的技艺。
但是这种水平去焊高要求的产品,是不可能的。可以参考造船业。
这里插一个百度来的图


按这个标准,当时我们厂,能上手就必须是十年以上的高级工和技工了。
二呢,是绝对数量少。
现在会多是职业培训加上焊机普及和降价。
你可以这么理解,八九十年代还有九级车工这种生物。但你不能说牛逼的车工到处都有。
三呢,我本来就是把这个和算周长那个类比,意思就是这个不算高级技术,都很多人不懂。
那个时候工人多是技校教和厂里自己培训。
而现在多是自学,厂里很少会培训。
所以很多人说技术工人青黄不接,工人学了也不涨工资,没啥动力。
随便学下能糊弄就行,遇到高要求的做不了。最后能做的只剩老家伙,这是大问题。
注意,这里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低学历工人和高学历工人最大的区别,并不是他们做事的效率不同。而是接受新技术和学习新技术的速度、效率、以及教授的成本完全不一样。
例。
教文盲列队走正步,都需要左右脚绑不同颜色的布带做区分。小学文化就只需要喊左右左,初中开始,就可以写成技术文档发下去人自己看。
而以前为了解决“让一个文盲学会专业技术”这一课题,一般是老师傅一带一,是真的是师父。
师父带徒弟非常辛苦,所以新中国以前,徒弟都要给师父做很长时间牛马。新中国以后,靠的是以厂为家的自豪和新中国主人的骄傲,才开始大规模传帮带。
师父和徒弟的关系亲密到什么地步呢?
我妈妈的徒弟杀了人要跑路都跑到我家来借钱。
而我自己高中学历,那时候学技术,是自己找书看,全靠自摸。
在座的各位,只要上过高中,就知道,牛师傅很久以前就实验过,苹果砸头上了不起一个脑震荡。
铁块砸蛋,拿重力加速度算一算,再感受下老二的受力极限,显然,换个铁内裤也不会管用。那么干活就会尽量避免。
但像那位坏蛋的兄台,很多人并没有这个意识。义务教育看起来很low,其实对白板来讲,这才是真的降维打击。
跑题了,现在圆回来。
大型的机械啊,工程啊,不可能靠一个两个人就能完成,最后落实,靠的还是底层的工人。个把人能焊接,能精加工,累死了,能做出个啥?
这是我对那位朋友疑惑的解答。
而且那时候国家大环境正是大下岗,大批熟练工都在家里吃土,所以不用疑惑我说所谓看到氩弧焊都一脸懵的真实性。
现在我是没看工厂到有师傅带徒弟了,也可能我没见过大企业运作。基本都是想学啥自己买本书自己琢磨。这是以前做不到的。
没义务教育的基础,自学是不可能的。
同理,同一个世界,同一种生物。
人均胎教肄业的非洲,你让他去做盾构机,不可能。做不了。
有天顶星科技的米国,他能设计,你让他去从头到尾重新搞投资,搞生产,算算性价比,应该不用算,简单粗暴乘以十,他说不定还要亏钱。也就做不了了。
就像f22。现在你让米国人去做,他也做不了。
记住,工业,是体系,资产和人,都是体系的一部分。
关于材料。
有种观点认为中国材料和冶金能力还很落后。
中国网友普遍是感觉中国应该追求大而全,其实工业追求完全体的大而全难度太大,也没必要。
国内和国外的一般应用型材料差距其实不大,大家觉得国产质量不好,其实是厂家追求的就是性价比。
打个比方,三菱和同样排号的国产刀片,三菱的25块钱左右,株洲的可能只要11块。对工人来讲只要用了三菱就是好,耐草。对老板可不一样。
这种价差下,只要用了株洲的刀片,除非有特殊需求,老板很难再去选择三菱。
那么,国内的材料和冶金能力是否超越了国外呢?也不是。
如我之前讲,工业,是一个体系,他不大可能出现一个天才,被就颠覆。
现在知识的获取其实不难,但就像网上那么多大厨,王刚教烧菜那么一手一脚的教,有多少人完全学会的?
冶金和材料比烧菜还麻烦,因为涉及到很大的固定资产投入。
准确的讲,
材料和冶金的高端理论和实验室方向,应该和国外有差距。
工业适用型和民用批量生产型,现在是吊着国外打的。
啊,闲鱼了一下,居然找到张这个,给没见过这玩意的开开眼。
第一张蹲着的是人。
第二张横梁上站着的也是人。
比例自行换算。




国产盾构机刚出那会儿可不是今天这般比肩甚至超越国外品牌的,相反毛病特别多,而且持续工作时间也没那么长,所以想卖国外成熟品牌的九成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国外盾构机厂商利润本也很高,仅便宜一点,人家也很快就会降价,但讲道理卖到国外产品的30%-50%也还是可以的。
但国产盾构机在上市初期主要是面对国内市场,而其在研发阶段也接受了大量盾构机使用企业的投资,当产品出来后,面对这些关系客户甚至是集团内部客户,几乎没有营销成本,索性全都回馈客户,如此大型的设备也来了个薄利多销,直接让外企擅长的降价打击后发企业的手段胎死腹中了,相信随着国产盾构机技术赶超外企,而且又持续保持低价,以后国外盾构机企业,慢慢也就没了。。。
盾构机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讲一下我们以前做的一个刀片。
这个刀片以前是瑞士公司在做,一片上千美刀。我们公司出了位大神,用另一个技术路线做出了更长寿命的刀片,定价高于瑞士人。因为当时的设备都是自己掏腰包攒的,借债度日,最穷的时候连钢材都是赊账来的。
但是毕竟也有销售了,然后不多久,客户那边开始上量了,这个过程大概一年,瑞士人一直没什么反应。
一年后其它国产上市,价格很低。瑞士人降价,我们没办法只能跟着降。最后瑞士人降到其它国产一起完犊子还在降,甚至降到成本一下。我们能跟得起纯属技术路线不同,还在搞报废刀片再加工才勉强支持。
要问瑞士人为何能这样搞,因为他在广大欧洲市场依然统治地位,因为要用上刀片,首先得有机器,人家机器出厂就配他们的刀片你怎么搞。他在亚非拉市场依然统治地位,所有挑战者都会被他们价格战干死。但是他们却不会存在全球市场同时出现挑战者。
回到盾构机,这种系统集成的重大工程,每个单品价格都可以降,别人怎么跟?哪怕一个铸造件都是从头开始研发,别人100年前就收回初始投资了,降价到价格一致依然有利润。
日。
所以走出去有多重要,但是疫情么,算了歇菜吧。
因为大部分卖给的是中国的商家,甚至是一个集团的不同子公司,而且大部分是国企,一群人扯啥呢......
哈哈哈,没这么复杂,多玩点金融帝国2,大航海家4,这类金融贸易类游戏就知道这种烂大街的战略。
叫砸场。
比方说前一段时间总理说我们搞不出圆珠笔芯,还得高价进口。太钢响应总理号召,亏本炼了一炉哄领导开心。
网上说这一炉圆珠笔芯够全人类用650年,德国荷兰美国等圆珠笔芯百年老作坊应声倒闭。仅剩瑞士和日本几个有“工匠精神”专供高端圆珠笔的小作坊苟延残喘于世。
我查了一下650年是吹牛,20年差不多。
意思是今后20年圆珠笔芯市场,起码是低端圆珠笔芯市场已经彻底毁了,谁做谁傻逼。
好,20年后,这一批珠子好不容易用完了,请问哪个国家还留着生产线?哪个国家还进行技术迭代研究?20年后请问圆珠笔芯由哪个国家垄断?
同理,这个世界多的是嫌贵买不起盾构机有需求不得满足的,只有经济到了一定程度要搞建设才砸锅卖铁买一台。
那么好了,突然有人十分之一价格卖货,买不买?明显但凡有需求的国家都会买啊。虽然我国卖盾构机不赚钱甚至亏本,但也成功让其他盾构机企业赚不到钱了。
那么好了,有需求的国家和企业都趁着这次中国大倾销的机会买了盾构机。那起码在这台盾构机用废了以前不会买新的吧,又不是小钱。iPhone出了新的就可以扔了旧的,奔驰出新款,你还能砸了现在这辆,买新的不成?
所以没有了市场需求,可以说盾构机市场又毁了,不好说会持续几年,反正现在谁搞盾构机谁亏钱。
那么问题又来了,小几十年以后,请问世界还有几家企业几个国家能保留并不断更新盾构机生产线?还能不断投钱做盾构机研发?今后盾构机谁垄断?
金融帝国2将商品市场竞争力简化为品牌,质量,价格三个因素。
品牌要花钱登广告,请明星,养球队,找代言,啪logo,用时间和长期资金投入建立口碑。
质量要工厂农厂干久了练出熟练工,每一层产业链上的原料、半成品都要高质量,研发中心还要投巨资和时间研发出超越其他企业的领先科技技术。
靠品牌和质量想把别人挤出市场实现垄断,那真是超级浩大的工程,甚至不可能实现。
但是打价格战就太容易了,直接把价格拉到1块钱,消灭市场需求甚至干到过量饱和,直接就把其他企业干死了。等人家欠一屁股债破产后,就收购技术收购人才。湖干了,鱼死光了,钓鱼的走光了。你再收购渔具,重新蓄水养鱼,最后整个池塘都是你的。
这就是最快实现垄断的办法。
因为你不以一成的价格出售,根本卖不出去!
谁也不傻,谁都想挣钱。用一成的价格出售是迫不得已。
首先,外国盾构机的研发成本早就收回了,卖给我们的时候一直是在享受超额利润。他们家底厚,耗得起。所以,价格战其实是外国大品牌首先挑起的。不止盾构机,很多中国取得技术突破的产品,都是在我们产品刚面世的时候,国外老品牌的价格就跳水了。
其次,同样的价格,客户肯定信任老品牌。新品牌要卖出去,必须比老品牌更便宜。要有破釜沉舟把老品牌干破产的气势,你才能生存下来。
最后,我们的产品刚出来只面向国内市场。国外的老品牌是面向世界市场的。他们从全世界获取利润,然后在中国这一个市场和我们打价格战。我们必须能够用一个市场把他们的全球利润都打光才能赢。所以,价格必须低到血崩的程度,而且还必须保证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市场才有希望。
中国产业升级能够突围是很艰难的。我们必须保证:
中国能够在外国技术封锁的前提下独立攀爬科技树。中国制造的成本远低于外国。中国市场规模极大,占世界市场的比重极高。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现在很多人吹嘘的越南制造,就是个笑话。他们已经快见顶了。
提问的朋友,盾构机有国际市场么?
盾构机是国内市场容量远超整个国际市场(除中国外)的产业之一。


上表中国近几年的产量


上表为中国近几年的销量。
然后再放个链接:
弯道超车!从外国垄断到拿下全球2/3盾构机市场,我国仅用20年
不看链接也可以,我摘出重要部分:
2017年、2018年、2019年中铁装备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盾构行业领先者。据报道,目前我国的盾构机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90%和海外市场70%的市场份额。仅仅几年时间,我国就已经造出了1000台国产盾构机。
咱们算一下啊,2020年中国盾构机产量520台,国内销量461台。
国内市场总容量:461除90%=512台
出口59台,占海外市场的70%。
海外市场的总容量为:59除70%=84台
这个数据也许不精确,但如果新闻没有造假,那就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别。
这意着什么?
国内市场的总容量占据了整个全球市场的86%,
全球其它所有国家的市场容量只占14%。
再通俗一点:
全球新建的地铁、隧道里程中,大约8成在中国。
这它马哪里叫基建强国,这明明就是基建怪兽啊。


好了,可以说主题了:
一个主要市场在国内的行业,一个主要买家为政府的行业,卖便宜一点,让你这个纳税人少交点税,它不香么?


再补充:
评论有说这是盾构机工程师红利,工程师收入远低于贡献。
不无道理,但是,几乎所有行业都是这样的啊。
各行各业的收入,有个合理的比价的,不可能某个行业的平均工资一步跨越到发达国家水平。
华为这样的特别牛逼的公司除外。
普通公司的员工要想收入高,还得寄希望于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成功,以及在国家竞争中占胜老美。
最后,我觉得象目前的状况,要不了几年,国外的盾构机行业就会消失。
盾构机行业有可能会成为一个100%完全内卷的行业,换句话说,也是一个100%由中国完全LD的行业。
一个产品,洋品牌买5000,国产品牌卖4500,哪怕做工一模一样,甚至洋品牌就是国产品牌的企业代工的。大部分人的想法肯定是,我与其花4500买个破国产,不如再加500,直接买那个洋品牌。
但是如果国产品牌只卖500,哪怕在五折(2500)以内,相当一部分像我这样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会选择退而求其次选择支持国货。哪怕数据上有所欠缺,基本上1/3的价格能有个洋品牌70%-80%的综合评分,我也能接受啊。1/10的结合能有个洋品牌40%-50%左右的评分。我也能接受啊!
2022-09-20
是我记错了厂子,应该是北重研发的,当时凭记忆随手回答的,但是国外降价打压这个是真的。
关于这个360挤压机我去找了新闻放在下面。
“360工程”的大国重器打造之路
“360工程”的大国重器打造之路_参考网?m.fx361.com/news/2019/0424/5055570.html
2011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组通过部级鉴定:研制完成项目预期目标,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研发成本3.4亿元,自研成本仅为国外报价的1/3。
2013年3月,北重集团向商务部提交诉原产于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进口P92钢管倾销调查申请。2014年5月9日,商务部颁布《关于原产于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进口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反倾销最终裁决的公告》(简称“终裁决定”)。终裁决定指出,经调查,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中国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2014年5月10日起,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相关高温承压用合金钢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税率为13.0%~14.1%的反倾销税。
下面是原回答
你这就是外行了,降价不是中国企业发起的。
比如超临界机组的一个核心钢管,需要360挤压机生产,这个设备国内没有,所以管子都是进口的,最便宜的韩国管子也要十万左右一根,黎明厂算了一下成本,只要管子售价四万就能盈利,咬牙花了十二亿研发了国产360挤压机,国产管子刚上市,进口管子降价到了两万五,黎明厂巨亏。
这是大国重器纪录片里面说的。
因为你想卖9成的价格也没人买啊。
很多人对于工业设备有个误区就是以为东西价格很重要,其实对于工业用品,最最最重要的是可靠。
打个比方,你们小区内的变压器,你是希望用价格更高一点的知名品牌的,还是用一个便宜的但是没经过市场考验的。或者你现在需要招一个人来做技术攻坚,你是更希望找一个工资高的,有资历,有类似项目经验的,还是一个工资低的才毕业学生呢?
我是在一个工厂里,我们买东西一般的原则是,会对整体有影响的东西,选择进口的;会大面积有影响的东西,买合资的;影响较小的东西选择国产的。
每当有仪表阀门出问题的时候,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在一起聊天就被吐槽,为啥不买一个好一点的东西,我说这玩意国产进口的差十几万呢。然后被别人很鄙视的说一顿,工厂停工一天少赚几十上百万,生产波动可能影响一下几十万就没了,你这点钱算个啥。
盾构机也是同理,不是说你花钱买了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使用时是否问题,能否全程使用下来不出问题,出了问题多久能解决,会不会影响整体的进度,这些才是最关键的。
可能你感觉一个盾构机进口的10亿,国产的才1亿,差9亿呢,其实相对地铁一公里3到5亿的造价,这些钱不算什么的。如果盾构机真的趴窝了,多少的人工,设备受到的影响更大,这些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甚至影响了整体的施工进度,那个影响就更大了。
当然也不是说国产的或者新的东西差,但是这都需要一个整体市场接受的时间,一个产品也是需要持续的积累经验慢慢改进的,谁也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尤其工业方面,很多面对的都是苛刻工况,面对的是一些特殊情况,新的产品到底能不能禁受的住考验谁都是打鼓的,除非是最终项目完成,要不谁也不敢保证。
很多时候我们会接触很多国产的品牌,和我们进行交流,想推销他们的产品,有些时候甚至不是低价,直接就是免费供货,你们先试用,如果使用没问题再买。一般我们就是一句话,有业绩么?有类似工况使用经验么?如果有,那么我们也喜欢用,毕竟国产的在售后服务,沟通,材料提供等方面还是吊打进口商的,但是如果没有,那么一般这种厂家需要很多让利来打开局面的,等到有了更多的使用经验,产品力提高之后,慢慢的市场就接受了,价格当然也可以慢慢提高了,当然更多的是,为了抢占市场,进口的品牌也会慢慢的降价。
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类似的车,手机都是这个道理。就好像之前有一个国产的泵厂,交流的时候厂家说了一句话,我们厂子更重要的是,保证这种产品国内有,否则国外品牌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要价了。
盾构机不是特别了解,就我有接触过电池领域来讲,因为外商很坏,资本家很坏。
我们以为国外的产品占领市场,你达到他的水平,然后就可以用他们九成价格出售,然后大家竞争,而实际情况是,你的产品刚投产,人家的产品迭代了!没错,忽然就迭代了,原来的产品被淘汰了,你的产品竞争个寂寞,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赔个底朝天,你的产品一起淘汰,二是苟延残喘,你的产品一折卖,这样只要你的产品能满足市场的最低需求,你还是能卖下去的,毕竟你才卖一折……而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怪物在这个时候才能发挥作用,量大管饱,你利润薄,但是量大啊,你还是有机会积累起来,继续追赶人家的新产品的。如果不是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大部分国家的产业在一折卖之后也是死路一条的。
外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科技停滞。其实不是停滞,而是人家没动力发展科技了。生产线上的产品五十年没有对手,试验线上的产品都转不了正,没必要呀。保险箱里锁着第五代产品、第六代产品的技术资料,实验室还在研发第七代产品,你让资本家怎么有动力再发展科技?
当前出现的情况就是生产关系开始制约生产力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明显已经跟不上人类星辰大海仰望星空的野心了。
这几年情况有些变化,因为中国这个变态出现了。一代产品被超越,迭代,二代产品又被超越,迭代,三代又被超越……外国资本手里的家底也不够了。
这几年人类社会的科技封印忽然开始松动,其实真的要感谢中国的追赶啊。如果中国不追赶,资本家能让全世界人民用诺基亚用到世界末日。
下次见到西方人说这种话,不妨问问他们:这么造谣我们合适吗?良心不会痛吗?
盾构机简单说就是由3万多个机密零件组成,2000多个控制点的控制系统,涵盖机械、力学、液压、电气等数十个领域的地下航母。能够让隧道、地铁的建造效率得以十倍百倍的提升。
97年一台德国盾构机7亿元一台,零技术的我们咬牙买下,修个机器还要处处求人。不服气中国人开始了自研之路,从零开始做起,只用了20年便占据了国内市场的90%,并占据了全球市场的2/3,直接打破日本、德国、美国的盾构机的垄断,西方也很恼火,盾构机本来是个高精尖的东西,直接被我们中国硬生生打成了白菜价。
1.8亿元一台,中国制造的盾构机被赞物美价廉,国产的普通盾构机只要两千五百万一台,复杂点五千万一台,只有外国产品的零头
因而欧美国家包括日本惧怕我们把很多他们一直领先的高科技给做成了白菜价,没给他们的公司留一点活路。
类似的还有交换机,从最早的二十万每台到现在的几百块钱,其他的,导航芯片、光伏设备、碳纤维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我们可以细究一下这些产品的发展史,无一不是在外国公司的强烈打压下生存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几乎无法与外国产品的竞争,往往都是产品性能几乎相当于国外产品性能的百分之七八十,却拿着国外产品不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这样慢慢硬抗过来的。
现在的很多产品性能上来了,甚至比国外同类产品还优秀,但是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国外就会掐脖子,而且其手段还特别阴险。比方说,光刻机和芯片领域,现在我们因为国外DUV光刻机对我们禁售的问题,国内几乎造不出28纳米以下的芯片(中芯国际在技术上的突破另说),但是28纳米以下的芯片利润要比28纳米以上的利润高很多,这从台积电公司就能充分说明问题。
一但我们能生产出14纳米的芯片了,那么马上国际市场的14纳米芯片就会大幅下跌,打压我们的利润空间,甚至无利可图。这个跟用盗版软件打压国内软件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芯片产业属于国外对我们的掐脖子项目,我们可以通过市场政策给予扶持,但是,很多公司在这样的打压之下只能薄利运营,甚至倒闭。
所以中国把很多高科技做成白菜价并不是国外所说的我方恶意降价,是市场相互竞争使然。
西方有的咱要做成白菜价,西方没的咱要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益,可以卖高价。真相是:西方人把我们逼成了发达国家搅碎机!
补充:
首先,“白菜价”并不意味着不挣钱。
之前为了修理熟人查理,承包商报价30亿美金,美国政府无奈放弃了;但同样的价格,够我们造3艘055大驱,据说002航母造价也就20多亿美元。
自己的价格虚高,成本下不来,就污蔑竞争对手白菜价,算不算双标?
其次,评论区有的小伙伴说白菜价不值得炫耀,中国人民没得到实惠,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之前都说华为推高了国产手机价格,现在华为撤了,国产手机的价格涨了还是降了?到底是谁在推高价格?谁在压低价格?
苹果13系列去掉了64G版本,同内存版本比去年降价不少,是什么让高端卖的最好的苹果反而选择降价?
一是,同等配置下,竟然降价了。很多人说是因为汇率问题,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核心还是库克自己想降,想趁华为无还手之力时,进一步抢占高端市场。
二是,苹果开始正视13和13Pro的硬件差异,以前的描述必然都是A15芯片,现在主动公布前者是4核简配版,后者是5核,变得更加坦诚。
最近看到了华为员工的发声,令人既心酸也欣慰。
心酸的是,没了华为,守住高端市场有点难了,苹果越来越有底气。
欣慰的是,因为华为来过,苹果们变得越来越坦诚了;因为我们还有粗粮、OV等国产品牌,苹果们的价格也越来越实惠了。
这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在世界经济分工里目前的层级决定的
类似的问题,现在美国和世界对中国商品如此依赖,去年到今年出口如此火爆,为什么国内出口企业依然选择低价竞标,而不是整体大幅度提高价格?
结论是做不到,我们依然处于突破”制造密集型”转为“技术标准型”的前夜,回想另外一个问题更有意思,实际上如果当年不是中国在80年代进入世界分工体系,成规模成建制的几亿高水平劳动力进入世界分工承接了日本低端产业,日本85年广场协议之后也一样会跟我们目前的状态一样,拼命压低成本,拼命压缩人工996,拼命赚取1%的利润并以量取胜,事实上当年大量日本企业在日元大幅升值之后的确是这么做的,但后来发现升值速度之快,房产股票上涨之快超出所有人的预料,大量日本制造业企业选择抛弃制造业转战金融股票,另外一部分企业选择出走中国,用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压低成本,而当时日本政府的政策选择是继续用高杠杆搞产业升级,类似我们用限电去逼迫出口企业限产抬价(限电不是今年开始),也就是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日本自我空间更小,只能逐渐把中低端转移出去,保留高净值高利润对成本敏感度低的产业去做“精”,同时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所谓日本“匠人精神”也同时期产生,就是不能压成本那就搞点新料搞附加值,类似的还有和牛,天价鱼,天价水果等等,日本也逐渐的确做到了产业升级,东西做贵了,不贵也不行,你货币升值那么多当然要贵了,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10年,但代价也非常明显就是因为你产业升级到一定阶段就被美国限定的死死的,芯片产业本来优秀但被美国强制转移给了韩国,近年来你虽然氢能做的不错,但中美两个大爷支持电动车,并因为中美市场最大,你氢能卖谁?类似的还有等离子电视等等,日本泡沫破灭之后大量企业被美国注资低价抄底,前后割韭菜,并因为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本质无法真改革政治,德川家康以来的玩法本质就没变,还是真封建那套,当然后来韩国97年也被割韭菜,但是韩国体量不够就不做对比了,总之就开始了日本矛盾的三十年,一方面的确产业升级了,也开始对外玩金融了(对华低息无息贷款援助),但他国内三十年的通缩和人口老龄化以及GDP的裹足不前,大量僵尸企业寄生财团捆绑大银行,也就是日本不是美国和欧盟,举个简单例子,标准和话语权方面,日韩依然在西方地位垫底,基本没什么发言权,国内做工业的人都知道国际通行的两大工业标准,DIN和ANSI,我们在很多第三世界做项目的时候,都是用这两套标准,几乎没人说什么日本标准,当然也很少用到中国GB,不过一带一路开始用了,我们做的冶金EPC项目也逐渐开始用了,因为机电一体化设备都是国内成套,他不用行吗。
所以事实上目前的国际分工是这样,美国英国开银行做标准算是公司里的财务和管理者,欧盟做标准做技术做专利做门槛算是公司里的设计师和技术专家,日韩做车间里的精细活,算是车间高级技工,中国特殊一点做制造业是大技工自己也做产品,但手艺多同时在管理层有发言权(五常、核武、军事),东南亚干脏活累活,拉美中东非常提供初级产品和车间用的原材料。当然没有我说的这么简单,姑且这么理解吧。所以你996当然正常,你内卷更正常,中日韩在产业结构里的尴尬处境决定了东亚怪物房和内卷房的地位。
复制我之前的一个回答,可能更明确一点
所以就是因为不掌握标准和话语权,你的东西是不可能真卖出高价的,说白了就是没有附加值,那些附加值不是你做到多“精”多“好”,甚至不在于你垄断,而是我说他好他就好,我说他贵他就贵,人家实在不行还可以改标准,反正你不制定标准,你不但不制定标准,还经常因为“乒乓球大球改小球”“举重项目再少一点”“田径和游泳项目就是多,你咋地?”而去闷头努力适应,我这么适应WTO了,我改变这么多了,人家美国觉得吃亏就可以不认命WTO大法官就让你玩不转,“哎,咱就是玩”,WTO这个标准不行了咱玩TPP,所以我们总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对方,人家找个借口就说你新江的棉花不好,某些跪族神神还要自我反省,人家刚说你怎么不韬光养晦了,你就自己骂自己战狼,殊不知文化也是“标准战”。
还好我们有核武器,我们有055,我们有歼20,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我们够大,我们还有能力去改变规则,改变标准,我们可以做一带一路,可以做亚投行,可以做RCEP,我们不是日韩,美国说拦腰切韭菜日韩就低头说“一切都拜托了”,只是这个过程在和平环境下没那么快而已。
如果按照进口价格9成卖的话,你们又要说中国人专坑中国人了,毕竟盾构机的大部分需求都在国内。
发达国家粉碎机不是浪得虚名的。
举几个例子吧:
在很多80后、90的童年回忆中,液晶电视想必是一个奢侈品,我还记得我家第一台电视机是索尼的92年买了3000大元,相当于我爸三个月工资。
那时候,大部分用得还都是那种体积庞大、画质也一般的显像管电视。
后来有了液晶电视。
不过,由于面板技术掌握在日本手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它希望能获取更高利润,所以就把面板的价格定得很高,也就导致液晶电视价格高昂。
结果以我国京东方为代表的面板商出手了。
因为我国面板商的介入,打破日本在面板市场的垄断后,家电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自然也会下降。
如今,一台五十吋的液晶电视,便宜的两三千也就到手了。
日本企业近期作假和频临破产也是事必有因的。
在以前嘛,一克石墨烯要5000元,比黄金还要贵10多倍。
后来,一群中国工程师觉得这太贵了,干脆自己生产吧。
结果呢,我们弄出一条年产300万吨的石墨烯生产线,价格从一克5000元被硬生生地折腾成一克3元。
西方的厂家哭倒在厕所里。
从前,一块电话交换机的线路板要20万元。
后来中国人觉得太贵了,干脆自己生产吧,结果现在被咱们折腾到了1000元。
从前,一台数字BP机要800元一台,文字的要1500元一台。
后来中国人觉得太贵了,干脆自己生产吧,结果折腾到几十元一台。
从前,水泥生产线的核心设备转磨机,要100万一台。
后来中国人觉得太贵了,干脆自己生产吧,结果现在被咱们折腾成20万一台。
从前,美国的“全球鹰”、“捕食者”等无人机,标配版一架5000多万美元,高配版一架8000万美元。
后来我们觉得太贵了,推出自己的“翼龙”、“彩虹”系列,标配版只要200万美元,高配版500万美元,而且大量供应海外用户(注意大疆产量已经世界第一,仅仅用了七年)。
2010年,一名澳大利亚记者在采访奥巴马时问:中国有超过10亿人口,将来会不会富强起来,拥有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水平?
奥巴马对着镜头回答说:如果超过10亿的中国人也过上与澳大利亚、美国人同样的生活方式,那么,全世界都将处于非常悲惨的境遇,因为地球会无法承受。
哦,原来你们欧美人甚至袋鼠才是人,中国人不配?
兔子是独立求存生活于地球村。
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人人平等的生活在这个社会。
什么叫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就是要打破一切资本垄断,人人平等。
我们的工业任务是什么?
就是要生产一切满足我国人民生活需求。
要做到大部分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
讲真,给外国人赚钱是无所谓的,但是不能长久让外国人赚钱。
我们必须掌握自己的生产能力。
80年代干部才配的小汽车,到了今天是什么情况?
80年代的三大件,在现在基本都能户均!
我知道 ,肯定有人跟我呛房价。
我再说一次,房价是为了套住中产的钱袋子,如果房子的钱出来了,我们的物价将会变得无法想象。
所以,除了房子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
也得益于中国制造的水平提高。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
在纪录片《超级工程》第二季“中国路”部分,南京纬三路隧道总工程师说过,当时我们国家超大直径盾构机的数量为0。
而这个工程需要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咨询外商后报价为7亿一台,别还价。
盾构机这个东西,可是真正的高精尖科技产品,当然了,依照“皇冠上的明珠”定律,中国造出来了,自然就不属于高科技范围了。
言归正传,盾构机这个东西,相比传统爆破挖掘手段不但效率成数倍十几倍的提高,更能有效解决人员安全问题。
可是在没有这个玩应儿的时候,我们不单要忍受着外商的漫天要价,同时也要被人家把脖子一把掐死。
以西康铁路秦岭线隧道为例,据说当时我们引进了两台德国的2手盾构机,可是2手的机器由于老化等问题,十分容易出故障。
出了故障就需要德国派专业人员来维修。
德国工程师自出门开始算工资,每小时接近4000人民币,这是1997年。
而在维护修理的过程中,比如换刀头之类的,他们也会让中方人员离的远远的,且遇到不懂的难题时,还需要支付咨询费。
这就是被卡脖子的痛苦。
但是,可喜的是,中国人不是傻子,相反很聪明,很争气。
说完了这些我们再来解答这个问题。
了解制造业国家发展史的,说白了就是后进国家,在技术积累和品牌还没建立起来的时候,无不以低廉的价格来弥补质量和品牌认知度的不足,从而占领市场。
美国、德国、日本不外如此,都是这么起家的,没什么好意外的。
至于说90%的价格…
本身这种具有垄断性质的东西就是利润大到没边,你90%,人家也能降,只要你没有第一时间抢占相应市场积累资本,那别人就可以以价格战先打死你,然后再把价格涨回去,那你连后续的改进、研发都没钱和技术去做。
还有就是有些人会提到工人待遇问题。
实质上技术工人的待遇是逐步在提高的,只是还没有弄到垄断资本那种令人咋舌的地步。
这个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说的,我们底子太薄,迫切需要技术革新和转型。
国家提出的是要逐步实现的,但是不是说几句话就能去实现。
脱离生产力大谈分配没意义。
不是想去提高待遇就能迅速提高,也不是给了待遇就要求别人马上出成果。
事物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想如何就如何。
当一种商品做到了垄断地位或者领导地位,自然就会产生巨大的利润,那么相关的产业和人员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的大型盾构机,哪怕第一台小型的盾构机到如今也不过才十几年,直到6、7年前才开始去开拓国际市场,所以,我们的盾构机远没达到那种地步。
后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几个高端制造业国家都是发展了几代人十几代人才有了后来的故事,而不是一出生就是天命之子。
我只想说 社会主义好!
恰好我有朋友在国内的盾构机厂工作,他的回答是:
盾构机厂家的主要用户是自己的兄弟单位,中国人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城市,盾构机厂家只要能保证盾构机厂家的生产、研发、利润等需求,自然不会像外国人那样通过技术垄断开出天价。
听他这么一说,我就想到:
建设地铁、高铁隧道的钱,买盾构机的钱,研发盾构机的钱,主要来自于人民的纳税,最终回报给人民以便捷快速的交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不是一家公司搞技术垄断,设立高昂价格,攫取超额利润的资本家行为。
当然我们不是计划经济时期吃大锅饭的状态,更不是中国企业打价格战通过恶性竞争挤压外国厂家。我们国家的盾构机企业的利润也很可观,据我朋友说,他们公司的盾构机业务部门,福利待遇超高,在传统机械行业大背景中拿到了互联网行业的的薪资待遇。
说起价格战,我想外国企业玩的更溜一些吧,你没有的时候,搞垄断设立天价,你有了的时候,就搞价格战,让你活不下去。
国家统一调配,产品价格合理公道,企业良性发展,国家基础设置建设成本大幅缩减,所有的这些在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下成为了现实。
所以说,社会主义好!
回到问题本身,中国盾构机的价格实惠问题可以概括如下几点:
中国盾构机的研发是国家领导的科研攻关任务。国家级的863项目牵头,全国多个国企单位攻坚。
中国盾构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省钱,打破国外垄断,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省钱。
中国盾构机的定价是实惠的,国外的盾构机的价格是垄断暴利的。
中国盾构机的初代产品实力有欠缺,属于即使想定高价也没有人买账的局面。但是面临高额的研发、制造费用,价格不能太低,太低活不下去,太高没人愿意用。所以开始时即使亏本也得卖。
中国盾构机随着大量的国内基建市场需求不断迭代升级,价格逐步下降,研发、生产成本摊薄,价格在如今产品实力赶上国际一流水平的情况下,依旧实惠,此时属于市场行为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请听我下面详细的回答:
外国人的产品是怎样的?
据说,之前买国外的盾构机,价格昂贵不说,工程师也傲慢,因为盾构机使用过程中需要各种调试维护,出故障的时候还得维修。但是这些外国的工程师,不仅不让中国人观看操作,还效率低下,最关键的是,就这样还得照样支付给外国工程师高昂的费用。
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盾构机是地铁隧道,高铁隧道的关键设备,中国的地铁、高铁都必须用到,是必须。
如果我们买外国人的天价盾构机,那相当于中国城市地铁建设成本以及高铁建设成本会急剧拔高,最终还是国家买单、各地政府买单、归根结底是人民买单,财政费用来自于人民的每一笔纳税。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盾构机不像挖掘机、大卡车一样是通用产品,每个城市地下、山体内部的成分不同,岩石成分,土壤含量,水分含量不尽相同,同时各条管线的设计尺寸以不尽相同,因此许多隧道工程用到的盾构机都是定制化的。关键的刀盘尺寸、刀头组合配置方案都需要定制。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建造,那么要支付给外国公司的费用将会比现在高很多很多,无法想象。
中国的血汗钱被我国人给赚走了,正常价格的商业合作我们也是接受的,但天价不行。
事实证明我们自己造的盾构机远不需要那么高的价格。
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
盾构购机确实建造难度很大,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动用大量的财力物力,还需要不小的一段时间,但这些我们都做到了。怎么做到的,看看中国的盾构机厂家有哪些就知道了。
中国具有盾构机整体设计能力的厂家主要有这几家(欢迎补充):
上海隧道股份机械公司
沈阳的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常熟的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这几家企业无不是国资背景的单位,其中上海隧道股份机械公司是国内最早着手研发盾构机的厂家。并在2005年成功研发了国家863计划中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34m土压平衡盾构机“先行号”,并在07年研发了11.22m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越号”。其中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前茅,硬岩掘进TBM更是占国内市场的70%。
看到没有,盾构机,是863计划,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关键技术设备攻坚任务。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战略统筹规划,没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支持,盾构机这样的高投入、需要大范围配套的研发项目,很少有个别公司能够承担。
那既然是国家牵头的项目,其主要目的就不是挣钱那么简单了,主要还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基建项目省钱。如果不是国家战略规划,如果只从国外购买盾构机,那将不亚于像如今我们买ASML的光刻机一样,受制于人还要承受天价费用。不管是中建还是中铁,还是其他建设单位,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兄弟单位,那自然是不能像国外企业单纯追求利润一样定高昂价格。不管是哪个兄弟单位多挣了钱还是多省了钱,都是国家的钱。归根结底,国家省了钱还是最重要的。
虽然,在我们发展初期,产品质量上没有国外产品好,可靠性易用性存在差距,但是我们价格实惠,兄弟单位也愿意支持国产盾构机,就这样我们的盾构机在不断迭代升级中,虽不至于最顶尖,但也具有了国际上一流的产品实力。
同时,这些单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盾构机的关键设备都有很多的国内企业进行配套,完成了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零部件生产供应的工作。从这一点讲,这是国家实力的象征,虽不及航母般庞大,但也不是随便一个国家能够赶上的。或许这就是这些外国公司傲慢的资本,但可惜他们选错了对手。
并且,中国各个地方都在如火如荼地新建地铁,中国高铁里程不断增加,逢山挖洞遇水架桥,巨大的产品市场,也给盾构机厂家带来丰厚的利润,能够将研发的巨量资金投入得到稀释,使得我们的盾构机价格进一步地亲民。
同时还要说的是,盾构机不是卖挖掘机,只卖机器本省就可以,配套额维修、维护、操作人员培训也是盾构机产品的一部分,中国人自己的团队交流起来自然是要比外国人效率高一些的。
中国的盾构机相关企业,也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高速铁路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所有的这些造就了今天国产盾构机价格相当 大碗真香 的局面。
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但是也得冷静地意识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高铁路网建设,已经处于中后期,未来国内市场空间会有一定的缩减,走出去将会是中国盾构机企业面临的下一个难关。
如果不想办法打开新的市场,一旦国内市场出现饱和或者供大于求的状态,最终会出现国内企业互相激烈竞争,在产品里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价格战或许难以避免。
特别是在中美经济竞争的背景下,走出去会变得更加艰难。
据不完全了解,我们国家的盾构机,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并不算很高。俄罗斯、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度也都买过,但是也不是很多。
假设中国高铁,中国地铁这张名片在国际上打的响亮,全套匹配的建设设备一同也销售到海外,盾构机也会一同走向世界。
到时候中国基建F4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想想就很激动啊。
中国的基建F4: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交建。
最后补充几篇文章,信息来源还是可靠的,仅供大家参考: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几家盾构机厂家的发展历程,产品特点等信息:






因为这个报告截止到2020年,一些数据也产生了变化: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程技术 最新文章
大妈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不让人坐, 12306 回
如果地铁取消安检,你还会坐地铁吗?
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今日开售,12306 回应开
阿姨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如何看待
为什么大家都说飞机餐不好吃呢?
“天然良港”需要怎样的条件?
为什么杭州市不把西湖填平盖房挣钱呢?
假如给你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代价是你余生
轰20为什么迟迟没有亮相?
记者暗访波音工厂:管理层无视 90% 生产问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4 12:13:06  更:2024-04-04 12:20:28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