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广州城市规划有哪些败笔? -> 正文阅读

[工程技术]广州城市规划有哪些败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广州城市规划有哪些败笔?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广州市
城市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
广州城市规划有哪些败笔?
最大的败笔?新城区和地铁配图发展规划啊
不要怪一号线(97年开通)当时地狱西(体育西)一点都不挤好吧。
陈清泉当年还在(现在有事烧纸)亲口对爷爷说是按照老三区(东山越秀荔湾)外加延长到客运站(广州东)和芳村两个延长段设计的,当时总流量最大值110万,而当时全广州总人口还不到700万,(95年646.71万),相当于可以承受六分之一总人口的运载量绰绰有余啦
现在广州多少人呢1440多万,而著名的地狱西日流量近85万,直接就把110万的指标占据了了78%,三个串联的换乘站一到上下班高峰直接爆棚
在已知一号线最大可承受流量的情况下
一口气在东山口、养鸡~口胡(杨箕)、体育西三个连续的站点分别搭上6、5、3号三条线路,导致2000年以后新开发的所有新城区的中转承载点都分布在一条老线路上连续三个点。
按照广州话来说:甘搞法唔塞?我切啊!
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非机动车道。
我来说说城市节能方面的败笔吧。
近两个月全国各地限产限电的消息与传闻频频见诸于路媒体,其原因大家基本上都有所了解了,那就是全球疫情之下,美元泛滥与国内外供应链严重受阻,叠加资本炒作,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动力煤价格飙涨的结果。在这轮限产限电中,广州工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市区居民的生活基本上还是处于舞照跳马照跑的状态,影响甚为轻微。长期以来,每逢用电紧张,工业企业就少不了首当其冲承担起节能的重任,损失不可谓不重。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等区域同样作为耗能的大户与工业产品的最终用户,不能置身事外的错觉。远离工业区的城市将节能的原则渗透进居民生活和城市的其他方方面面,尤其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上,更应对此倍加重视,节能意识在要在现有基础上倍加提高。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生产生活高度现代化,其最为依赖的能源必然是电能。更何况广州处于亚热带南缘,一年时里起码有一半实际要开空调制冷,不然就非常难熬,因此空调用电占了广州全年城市居民用电的三成以上,所以节能必先节点,节电的重心又必须放在空调用电的减少上。而众所周知的是,室外温度对空调的耗电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数据显示,夏天在室内温度为25摄氏度的情况下,室外环境温度每升高一度,耗电量最多可以增加10%~15%。
广州这几年城市建设逐步提速,城市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近年广州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多不能离大(规模与感官意义上的大)、亮(鲜明夺目)、空(强调开阔与通透感)三点,而并没有把对城市环境温度的控制放在靠前的位置上,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近年内将市区人行道的铺砖由透水砖大半换成了仿石PC砖。透水砖内部多孔,导热系数低,热容量大,有透气疏水的突出优点,可以让外来降水与湿气透过砖地渗入地底,而在温度升高时可让其孔间及其地下水分与低温空气通过孔道缓慢蒸发与逸出,可明显减缓阳光直射和环境高温导致的人行道表面温升。从而进一步抑制高温地面对周围空气的持续对流加热,在夏季可有效抑制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温度。从而对节电有明显的辅助效果。而仿石PC装恰恰相对缺乏上述优点。在同时附有两种地砖的区域,在盛夏中午时铺透水砖一侧的体感温度明显要比PC区域低,有兴趣的广州居民可以去富力海珠城对面的人行道体验一下。


近为仿石PC砖,远为透水砖
二是市区树木覆盖率下降,部分区域甚至是严重下降。从2017年起,由于城市电缆埋地,营造景观和更换树种等原因,市区内的行道树数量不断减少,部分新更换的树木也树冠单薄,枝叶稀疏进一步降低人行道树荫覆盖率。同时在各大公园内,在稀树草地的指导方针下,不少公园的树木被批量砍伐,露出或换植了大片草地,就如越秀山的西门与南2门,以及白云山的南门及麓湖周边,白云山西门等,如今改造后的区域内,树木大为稀疏,一眼望去不是满坡满地绿草就是白花花的水泥路面。


正午阳光曝晒下的疏树草地,只有游客寥寥二人躲在远处树荫下


工业大道光秃秃的人行道,更像一个小广场
草坪和大树虽都能绿化环境,但在相同绿化面积下,植树和种草坪的投资比例为1:10 ,树木和草坪产生的生态效益比为30:1。从调节小气候方面比较,植物对气候的调节是通过植物页面的蒸腾作用来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草坪和树木由于其叶面积的不同,所以在调节气候方面存在差别。草坪作为一种软地面,能吸收热辐射,但因为草坪植株低矮,太阳辐射面几乎接近地面,对地面降温作用不大。此外,草坪有强烈的蒸腾作用,热气使人在夏季难以接近地面。而树木在这方面有其优点,它把太阳辐射面和蒸腾面抬到离地面较高的位置,不仅降低了地面温度,而且也创造了荫蔽的人为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绿地中树林和草坪的经济效益比较经济效益指的是种植和维护的开支状况。如果取材一样,按单位绿化覆盖率计算,树木种植费用与草坪相差不大。然而,种植后的维护费用则草坪远远高于树木。因草坪的修剪、浇水、除草、复壮、除虫等比树木要求高得多,如果包括其他人工管理,其费用更高。据测,一个面积为6.6hm2的大广场,每月的费用高达3万元,其中包括保安费、清洁费、用水、电等。而除草、复壮、除虫的费用还没有包括在内。在我国城市绿地普遍浇水的今天,无论从经济上和环保原则上都是极为浪费的。这与植物成林后廉的维护保养费用形成鲜明对比。树木成活后几乎不需浇水,而其他维护保养人工管理费用也极低。另外,现在种植的一般草坪草种,都是属于观赏性草种,不需践踏,易染虫害,如管理得好,一般可维持4年,如果管理跟不上,草坪很快会衰老死亡,特别是在7-9月的夏季高温季节,由于各种害虫、真菌等危害,草坪死亡率可达10-30% ,常常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有违低碳原则。


夏末正午,二沙岛海心桥旁的草地,园丁正给草地浇水


改造后的天河公园一角
三是广场面积的激增。近年广州雨后春笋般的冒起来大大小小的许多景观广场,大的如东园文化广场,白云山东门广场的,小的如各个街道自己搞的许多小广场。另外原有的一些广场也得到扩建或改建,如海珠广场和天河公园的南门广场等等。在这轮广场热中不管是新建的广场或者是改建的广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广州旧有的广场相比,他们显得特别大特别亮特别空,绿化覆盖率偏低,且绿化以草地为主,树木的覆盖率相对很低。同时广场的铺砖多为亮眼的仿石PC砖。目前所述,在减弱地面对空气对流加热效应,降低城市城市环境气温方面,PC砖不如透水砖,而任何地砖都不如植被;而植被中的草地效果则远不如树木。广州有大半年阳光猛烈,夏季白天气温很少有低于30度的,一年里至少有半年要长时间大规模的开空调。大建缺少树木的广场。只会严重加强对流加热效应,大大增加附近区域的空调负荷和电能消耗。尤其令人担忧的的是,广场热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不但许多街道都在搞自己的小广场,还有不少规模较大的大商场甚至办公楼都把门前的绿化带清理掉了,弄成类似广场的样子,以突出门面提升观感。而这些建筑本来就是空调使用大户,户外空间广场化使它们及其周边区域的电能消耗如火上浇油般上升。


铺设仿石PC砖,树木稀少,白花花晃眼的东园文化广场


广场化的人行道
还有一个在广州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最近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一些新建的地铁站的规模越来越大,除了一些枢纽站点是必须做大上规模的以外,部分原先规划规模相对较小的站点,或者某些通道与出口也在跟风做大。下图是13号线纪念堂站扩建部分的某个出口的征地告示,其中黄线是原有的规划,红线是调整后的新规划。相比原来的规划,新规划的通道与进出口面积大了近一倍。再看看此次后施工公示前的风险提示。建设规模的扩大,不仅意味着在施工中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与能源,也意味在以后的运营中的通风照明、温度调节、应急保安等各个环节会消耗更多的电能,这些都是与节能原则相背离的。


暗淡粉色线为地铁出口原建成规划,黄线为现建成规划


近几年广州的夏季越来越长,夏季的平均温度也越来越高。降低城市环境温度,调节小气候对节电的意义也愈加突出。近期广州城市规划与建设大多过于追求“大”、“亮”,“空”的效果,结果削弱了道路表面、道路绿化,公园及其他公共场地的城市气候调节功能,间接地降低了用电效率,加剧了城市的用电消耗;而地铁站及其通道规划的扩大,则会直接增加相关的耗电,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广州完成国家分配的能耗指标与达到碳排放标准。
—————————贴图回复区域——————


这是回复某评论的。相近色的pc砖(下)与透水砖(上)。这是一个街道的入口,不时有小货车出入的。透水砖已经使用了大约6年,pc砖大约已铺设3年多,同时同手段定期清洗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2021.12.04 贴图回复区域——————
有网友说透水砖下不能有水泥砂浆层,这完全是偏离事实的,证据请看以下的《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的标准条文。透水砖路面找平层完全可以使用水泥砂浆,基层也可以使用透水水泥混凝土。前两天我还掀了块透水砖拍了张照片,确认下面是有水泥砂浆的。












掀起的透水砖,下面明显有水泥砂浆
透水砖路面耐用与平整与否及排水情况根本上是要看设计与施工方案是否符合使用环境与使用要求,以及施工中是否足工足料,与面层是否是透水砖基本没有关系,偏离上述原则,就算是仿石PC砖路面一样会短时间内出问题。






铺设不足两年的PC砖路面现已破裂下陷


铺设6年的透水砖仍然非常平整坚实
—————————2021.12.05 贴图回复区域——————
有网友说透水砖容易损耗。我前面已经贴了破裂的PC砖路面,再贴一张表面污旧的PC砖路面。


此处铺设2年多的仿石PC砖面层已是非常肮脏残旧
我说一个吧,珠江新城的妇幼儿童医院,建了没多久,算是珠江新城的配套。
最奇葩的是,这个医院竟然只有一层地下停车场!
为什么呢?因为据说设计师秉承国外的观念,说是外国人带小孩看病都是坐公交车去的。所以,中国的儿童医院也要设计成一层,你们小孩生病了都坐公交车来吧。
问题是,妇儿中心周边就没有几个公交站,地铁站离得也很远。作为医院的设计师,当然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这是交通部门设计院的问题,关我屁事。
结果就是家长不得不开着车送小孩。而且中国还有个国情,都是独生子女。都有老人照顾,坐公交也不方便。
结果就是医院附近,常年堵车。而这里本身就是珠江新城的一个交通节点,堵车的结果,常常蔓延到附近的主干道黄埔大道和广州大道,然后堵到东风路和环市东路,进而导致整个城市交通的混乱和堵塞。
我不知道当时设计医院的人是怎么考虑的,为啥不搞两层或者三层停车场,要是80年代建的没有地下停车场,或只有一层,那也就算了。都新世纪了,珠江新城规划的高大上的金融新区,还这样设计,只能说这些设计师没有人性吧。
看了大家抱怨的各种问题,想说一句:规划不仅仅是面对未来的(开拓和奠基),还需要面对当下(应对复杂的变化)以及面对过去(修复和优化)。“败笔”这个词多数时候有些言过了,私以为只有如下事件能称为败笔:
Definition 1:规划出现了已证实的、近乎完全不可逆或难以修正的谬误,城市在过去和将来持续受其深远的消极影响.
在这一标准下,目前能想到的例子是:
①(空间规划、管理范畴)番禺北部地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由于土地利用管控疏忽和规划不合理形成碎片化的“睡城”广布。
②(设计、管理范畴)海珠北岸临江一线高层住宅造成的景观系统割裂。
可以看出,这样的标准有些严格,很多现有的“问题”其实是可以逆转、修复或优化的。因此给出下列标准:
Definition 2:规划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城市的某种特性,使得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在这一标准下,我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关于城市副中心,国内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州提出的南沙副中心与北京通州理念一致,是副城的(主)中心;已发育成熟的上海徐家汇与五角场乃至仍在发展的花木、真如属于另一类,是主城的副中心。
诚然,南沙是广州拥抱海洋经济的根本、湾区繁荣的重要一环,然而广州最缺乏的却是成熟的主城副中心。据一些基于POI的区域识别研究,广州偏向表现单中心化。事实上,目前三个成规模的城市中心——北京路、环市东、天河,主观来看也可以视为一个中心区。其余的热点区域如上下九、江南西、流花等由于地理空间、产业结构的限制发展缓慢。
副中心的作用是广泛而有效的。最基本地,它为城市在不同绵延方向区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公共服务要素聚集地。其他作用包括:分流,缓解主中心压力;振兴产业,为都会区边缘注入活力;促进该方向的要素流动,类比高尔基体;重构当地公共空间形态;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价值等。
根据东京三个副都心(涩谷、新宿、池袋)和上海两个成熟副中心的经验,副中心与主中心硬核距离以5-10km为宜。于广州而言,城市绵延方向主要有三个(沿珠江与白云山之间地带向北、沿广园快速路与海珠湿地之间地带向东、沿工业大道-广州大道之间地带向南),另还有一个重要的西联方向(广佛)。相应地,白云新城-棠溪、鱼珠-夏港、琶洲、海珠湾-洛溪、白鹅潭-西朗地区都可作为选择。其中白云、白鹅潭两地距离主中心最近,后方有足够的人口与空间支撑,但旧改压力最大;琶洲现有会展与商务发展质量高,旧改压力小,与天河联动效果好,但自身腹地不理想;鱼珠被作为第二CBD规划,因过于脱离主城,个人认为不乐观,但长远来看为适应黄埔地区体量还是很适合发展成为热点区域;海珠湾-洛溪在最近接连出台高标准的详细规划,拭目以待。
以上讨论显然只立足于空间结构本身。实际上,规划工作能做的,仅仅是狭义的空间规划而已。其余也被大家划入城市规划范围的发展策略、城市设计、城市管理三件事情,执行者和对象都与规划有所不同。当然,规划(planning)对于后两件事情的影响是显著的——规划一定程度上划定了设计的天花板,而管理就常常要为规划的瑕疵擦屁股了。
回到开头。我们评价城市规划时,常不加注意地仅以其“面向未来”的性质来衡量,一旦对未来的预测出现偏差,又或是步子迈的不够开,就把规划方案、规划者批判一番。这显然是欠缺考虑的,尤在中国,城市规划所面对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有时候不得不做一些必要的妥协,甚至撒一个比一个大的谎。因此我不必提L3的问题(实际也不是规划的锅,而是管理的锅),至于拥挤自有L18、L26去解决,也许解决得十分完美;也不必提南站的问题,时间会证明南站对于整个湾区对外交通的意义,至于处于水深火热的黄埔人民,让我们看看最新文件讲的东部新客站做的如何便是。时间也可能会证明更多失误和败笔,对于金融城、知识城、广州新城等等,我们真正该感到恐惧的是坐以待毙。世上满足“败笔”条件的规划真那么多吗?只是尸位素餐者总是忘记,规划也要面向过去,面向现在。
各位提了这么多意见
拿北上深和广州做各种比较
就是不提广州的三级财政和政策
还说广州每年能反回来很多钱
我都笑死了广州政府有的区都穷到要贷款发公务员的工资了
广州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其他三个城市确实是事实啊 那怎么办啊 请问是不是你负责站出来给广州钱还是给广州政策啊?
钱就不用想 也不用说什么广州吸血论 只要你城镇化的政策还在大力推动的话 人口绝对都是往大城市跑的 广东省也是贫富差距最大的省 所以广州自己每年的扶贫任务都很重 哪里留得住什么钱?
旁边就是北京的飞地深圳 政策优惠你直接别想 有都不给你
广州又没财政又没政策优惠还要养这么多人能怎么办 是我们不想发展吗?是你出钱帮忙整理城中村吗?不够的窟窿可以问你补上吗?行吗?不行的话你在这高高在上指指点点什么
我们穷 打扰你飞黄腾达了 您这么懂直接去中央上任呗 我们也想飞黄腾达 带带我们啊 我们广州人民感谢你
北上深这么先进这么发达你就在那买房定居呗
我们圈地自萌 自娱自乐也没得罪你们外来爷啊
不喜欢就走呗话这么多
不能说败笔,只能说是城建质量和规划成片的落后,特别是:东部三中心(原新塘&科学城&海丝城割裂未连成一片)的割裂。
首先强调:工业区为主的、城中村为主的区域不算入城区,已拆迁道路已成型且正在建设的新片区列入城区,含有一些城中村但主体部分是建成区的片区全部列入城区。


广州城市格局:一个主城&四个卫星城&三个远郊城
对比下成都城区


成都主力南进,老城已与南部新城(高新区)融合
跟内陆版“广州”的成都比,差距很大。
成都主力南进,原有城区与南部新城已连片融合成一个主城区,面积高达739km2。
广州主力东进,东部的海丝城、科学城、新塘城区却相互割裂未连片抱合成团,主城区现有面积548km2(如果海丝城、科学城拓展建设并与新塘融合,共同建设成东部中心,可与原有西部老城连片融合成面积600km2的主城区)
东部三城的割裂感如何?别说三城之间相互割裂(相互之间是工业区、城中村、仓储等零碎地块),就连海丝城内部也割裂,贯通海丝城北部的护林路三期工程烂尾足足15年。


东部中心跻身广州三核之一背景下,东部三城之间的“缝合”迫在眉睫!图中ABCD是四个缝合方向。
首先广州2049战略提出:海丝城要打造中央科创区,海丝城内部要进行缝合,主要是护林路三期复工建设,逐步搬迁沿线物流园,打造护林路科创主轴,以及大沙东路四期复工建设、东鹏大道建设推进【路线B】
借丰乐路沿线开发,缝合科学城与海丝城【路线A】
尽快推进宁埔大道完工,缝合科学城与新塘永宁片区【路线C】
借住临江大道建设,缝合海丝城与新塘【路线D】
刚刚突然想到广州南的一个败笔,就是南站周边道路规划。作为一个方向感、位置感超强的人,去南站虽不至于迷路倒也是小心谨慎。 顺便提一句,走了那么多地方,唯一一个让我找不到方向感的地方也在广州,就是时尚天河╰_╯
我觉得需要为广州南站说句话了
首先,要明白广州南站服务的对象是泛珠三角地区,而不单是广州市。用虹桥来类比是不科学的,长三角还有南京南杭州东等大型枢纽,珠三角由于地形地貌,注定在广州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交通核心。把车站放进市区?市区有没有地先不说。一股庞大的中转客流涌入,如果一切正常还好说,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请参考08雪灾的广州站。所有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在闹市区多出这么庞大一股人流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把广州南如今的位置虽然偏,但基本1小时交通圈覆盖了广州主城区。同时,经济重镇佛山、顺德也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大型交通枢纽。
其次,我们谈一下广州南的主要定位——高铁枢纽站。广州南除了西南方向就没有城际线了,从设计之初它就不是服务短途客流的,而是作为珠三角去到其他省份交通节点。而市区内的广州东站便有这不少城际车次。
再说句其他的,有人把南站外面现在还很荒芜作为不适合的论据。长途高铁站旁边为什么就要很繁荣?火车站就是市中心是很典型的普铁时代思维。得益于网络售票,现在的高铁站完全可以做到随到随走,不再积压客流造成堵塞,自然对周边商圈拉动小很多。 还有,南站商圈没有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是市府同番禺的博弈,番禺明显是把重点放在了万博,对南站毫无兴趣。
如果一定说广州南站有什么败笔,那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就是修小了。停等民时代被降标的广州南,如今已经有些不够用了。作为全国第一大站,当初应该建成西安北、南京南那种规模。
最大问题就是钱不够,拆迁做不好,所以恶性循环了吧。。。
目前广州市是这样子的:


老城区在中间偏西的位置:


既然不舍得跟佛山共享经济,或者没能力吃掉千灯湖这一块。。。 那么为了广州的发展,老城区就注定,一定要没落。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顺着这个脉络往东往南跑。
广州就应该把人口和产业往东往南发展。 目前应对的自然就是琶洲万胜围,和金融城、老黄埔。


这样的大趋势下, 发展其他板块的卫星城。比如说番禺的南村万博、白云新城。
再有一个,其实广州市的领导班子。。。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而且很多时候需要统战境外的某些大佬、资本。 广州其实约等于华南的耶路撒冷,普通的领导,并没有那么大能耐管理好这个城市。
当年,广州对番禺设区撤县,凭的是上面有人。 当时就很多人说广州市没这个能耐的了。 现在2024年,其实也还是挺多消化不良的。番禺成了睡城,归根到底是没导入产业;南沙口惠而不实,同样的就是产业导入问题。
半导体方面,面板招了LG,现在明显完蛋了,要找接盘侠;粤芯半导体?哈哈哈哈。
因为招商做不好,土地升值潜力不如隔壁深圳, 进一步导致拆迁难。各种堵车、没非机动车车道。恶性循环。
接下来,大概率还是求阿爷给政策了吧。


规划仙人万庆良疯狂规划山顶上挖湖2013年又提出了9个“新城” 规划委专家不听话的全撤了
万庆良2013年又提出了9个“新城”的想法。 两个新区、3个副中心再加上9个“新城”,广州市一下子有了14个发展平台。 对此,一些学术界人士有不同看法:很可能出现整体失控。“因为广州中新知识城规划的挫折,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说:不要再叫我‘规划之父’了,我在广州遇到了‘规划之神’。出事官员大多不尊重科学,不知道常识,在山顶开挖大湖,在山地建百米大道,疯狂又狂妄。”近日,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在微博上炮轰“出事官员”不懂规划,引发社会关注。
/上面内容出自多个官方媒体,这种神仙操作下,真正专业都规划大师都无可奈何,最多帮忙打补丁,结果就是问题问小气了,有哪些不是败笔?
珠江新城:是主城区拥堵加重的控源头。


南北通道过于集中-在珠江新城广州大道/广州大桥:
广州因为过江通道非常少设计上忽视行人和非机动车,主城区南北走向天河往东只有广州大桥和猎德大桥,本身车流非常大这两条桥夹住珠江新城。
过江通道太少,没有规划非机动车行人容易通行的桥梁隧道,导致南北人流车流集中到广州大桥,所以你可以每天都会看到广州大道拥堵。
超负载的地铁设计:
地铁站密度不够,极少的地铁口。地铁3号线原本超高的人流量从体育西到珠江新城无法疏导
换乘设计问题,新18号线不与旧线路打通,无法转移换乘。
偏高的居住人口密度:
再珠江新城灾难性往里面堆功能和人口。珠江新城作为一个CBD和金融中心,内部分布的住宅数量非常高,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没钱只能卖地修城。
珠江新城尽头断头路是员村,附近几大超级城中村,石牌村天河村员村,再加上海珠区的一大片城中村和住宅,人口密度超高。
CBD求大贪全的功能区设置:
1.医院、图书馆、剧院这类高人流量的单位和cbd堆一起
2.畸高的高密度住宅比例
4.花城广场在城市核心区占用大量土地,造就奇葩的路线规划
看看深圳的布局,对比一下就知道猪城为什么拥堵。




电鸡是广州人唯一的出路:
打工人被迫自救,电动车普及后发现珠江新城变成电鸡新城,这种小工具比私家车和公交地铁更方便。
更一下,广州草莓音乐节举办完毕,看看乐迷反馈,就知道水准体验如何了。
广州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广大市民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与品质,与经济结构城市规划落后导致的城市不能满足市民需求的矛盾。也是城市文化与乡镇文化价值观取向的矛盾。
再次印证了我之前说的:广州过度拘于以村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及以成本(便宜)为上价值取向,已经逐渐抹杀了这座城市【高品质与性价比潮流文化】的生长土壤,也注定无法支撑【高品质与性价比潮流文化】项目的经营与落地。典型表现就是,相比于其他一线城市,越来越少的高水准文艺文化展,举办水平(可不是明星数量哦)越来越低的文艺演出。
针对这次广州草莓音乐节的选址,某些人还不以为然,觉得【反正铺了假草皮不是一样听】。我只能说,您已经习惯了广州的低水准文化消费环境,被同化了。如果您还有点追求,对于演出的选址、环境、交通、视觉、流程、组织,都会有一个标准与要求。而这些,在广州草莓去跟一个城中村村委以及开发公司为主体的场地方谈合作的时候,就注定是体验很差的。不然,您以为乐迷平白无故受那么多主办方保安的气,是怎么来的?这些平时维护城中村治安的人员,真的会在乎你草莓乐迷的体验和感受么?
为什么我可以断言如此,因为之前天德街开张的商业合作项目,跟猎德村的开发公司打过交道。即便是所谓广州潮蒲新热点的天德街项目,其水准和眼光,也令人不敢恭维。您去看看天德街的Logo,和环绕周围的QQ空间粉钻风,就知道水准几何了。自此之后,对广州各种与城中村物业合办的文化活动水准,不抱希望。


图中的黄圈处都是现存或待拆的城中村拆迁楼


图中的黄圈处都是现存或待拆的城中村拆迁楼


没有真正的草地和绿荫也就算了,弄一个大拆迁工地办音乐节算什么呢?


没有真正的草地和绿荫也就算了,弄一个大拆迁工地办音乐节算什么呢?
再看看多少吐槽主办方组织和保安态度的?








大片场地空着,以所谓的安全名义 不让进,买了什么票都得老实在围栏外看














————————————————————————————以下为上次各地草莓场地对比回答
最近因为广州草莓音乐节场地选址的事儿,对广州的城市规划与价值取向感触颇多,更一波。
如果您是一位比较在乎广州城市潮流文化生活的用户,不知最近是否有关注11月18-19日广州超级草莓音乐节场地的热议呢?
先说由此事观察的结论一:
广州正在为早期糟糕的土地与城市规划买单,这座城市已经无力为【高质量的城市文化潮流生活】,提供【高性价比】的环境与场地。使得整座城市的文创潮流消费,都降级为【在与广州城市地位不相符的场地】进行的缩水版经济与文化活动。
结论二:
广州的社会已经被【城中村好-便宜肠粉好-电鸡好】的论调裹挟,并被这种论调深深影响了城市的价值取向。这种无限追求极端便利和低成本生活的观念,必然会导致这座城市对【高质量高性价比潮流文化生活】的漠视甚至排斥,导致【低水准潮流文化生活】逐渐占领充斥这座城市。注意我这里没有指人,而是观念,请勿对号入座,但如果您是赞同【城中村肠粉电鸡是广州之本】的群体,也大可不必吱声,我们不是一路人,说多了都是肥皂沫子。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通过广州草莓音乐节场地与各地草莓的比较,得出这个结论的吧。
首先,不必埋怨摩登天空,毕竟这是一家文化企业,有自己的商业利润标准,不会为了情怀做亏本买卖,只会在利润范围内尽量选择【最合适】的场地。其结果就是,2023截止目前,所有举办过草莓音乐节的城市,广州场地周边环境最差劲。
其次,先不必在意内场地面,毕竟还有时间,最终广州场地地面是铺活草皮铺假草皮铺柏油还未知,摩登最终都会落实妥当内场地面。关注点是场地周边环境,与音乐节的调性匹配、观感美感、心情感受。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探讨的是场地周边环境,而不是场地交通,事实上各地举办场地的交通差异极大,这里就不做比较了,以下按照2023年举办草莓的顺序排列,图片都来自社交网络公开图片,侵删。


西安草莓音乐节,跟原来的广州草莓一样,在主题乐园举办


西安草莓音乐节


武汉,春季樱花林中的草莓,氛围和城市特色没的说。


武汉,春季樱花林中的草莓,氛围和城市特色没的说。


南昌,与地产项目合办


南昌,地产项目的环境基本不会太差


南昌,周边都是已经建好的地产项目及绿地


成都,可以看到举办场地的绿地周围,是树林


成都,地皮被踩得有点荒


盐城,也是个地产新区合作的


周围看起来应该是树林


佛山,在体育场里


佛山,在体育场里


北京,郊外树林里的一个砂石场地


北京,郊外树林里的一个砂石场地


北京,郊外树林里的一个砂石场地


北京,郊外树林里的一个砂石场地


上海,郊外公园树林中的草坪场地


上海,郊外公园树林中的草坪场地


上海,郊外公园树林中的草坪场地,这张San值狂掉


三亚,树林里的一片硬质场地


三亚,树林里的一片硬质场地


深圳,直接在大梅沙海边


深圳,直接在大梅沙海边


深圳,直接在大梅沙海边


深圳,直接在大梅沙海边


长沙,是在会展中心


长沙,是在会展中心


长沙,是在会展中心


长沙,是在会展中心


长沙,是在会展中心


乌鲁木齐,周边比较一般,草皮也没来得及铺,就只用了地毯。


乌鲁木齐,周边比较一般,草皮也没来得及铺,就只用了地毯。


乌鲁木齐,周边比较一般,草皮也没来得及铺,就只用了地毯。


乌鲁木齐,周边比较一般,草皮也没来得及铺,就只用了地毯。


杭州,直接在旧厂房文创改造区


杭州,直接在旧厂房文创改造区


杭州,直接在旧厂房文创改造区


杭州,直接在旧厂房文创改造区


杭州,直接在旧厂房文创改造区


桂林,今年最仙儿的场地了


桂林,今年最仙儿的场地了


桂林,今年最仙儿的场地了


桂林,今年最仙儿的场地了


沈阳,在市郊的体育训练基地足球场


沈阳,在市郊的体育训练基地足球场


沈阳,在市郊的体育训练基地足球场


沈阳,在市郊的体育训练基地足球场


珠海,山林里的一片硬质地面


珠海,山林里的一片硬质地面


珠海,山林里的一片硬质地面


珠海,山林里的一片硬质地面


泉州,也是在海边


泉州,也是在海边


泉州,也是在海边


泉州,也是在海边


景德镇,周边环境一般,不过看起来也很空旷


景德镇,周边环境一般,不过看起来也很空旷


景德镇,周边环境一般,不过看起来也很空旷


景德镇,周边环境一般,不过看起来也很空旷


景德镇,周边环境一般,不过看起来也很空旷


贵阳,也是很空旷的户外场地


贵阳,也是很空旷的户外场地


贵阳,也是很空旷的户外场地


贵阳,也是很空旷的户外场地


贵阳,也是很空旷的户外场地
再来看看广州草莓音乐节的选址,以及周边环境。场内暂且先不说了,毕竟完工后会铺草皮,主要是这个选址,可以说非常有广州特色了——名义上设计之都(空有名号并未体现设计的地产项目)的场地,实际则是城中村拆迁后还未善后平整的土地,周边甚至还有没拆完的破楼。看看乐迷都是如何评价的。这就是广州这座所谓岭南文化潮流中心,给本地及外界乐迷的印象。
































































如果您是对城市潮流文化生活质感要求比较高的人,应该能感觉到近年广州为文化消费提供的场地,特别窘迫与捉襟见肘,直接从场地上就限制了这座城市文化消费的繁荣与提升。
甚至那个所谓潮流风湿地的东山口,但凡多去过几个城市的历史文创潮流街区,都不会把它捧成广州潮流据点——寥寥无几的几栋老洋房(外墙还未必是修就如旧),逼仄的交通,爆炸的人流,混乱无序的店面装饰。虽然上海安福路也是网红塞人,但最起码视觉上好看啊,东山口这种程度能成为广州潮流聚集地,从环境和视觉上真的不够丢人的。这也是我所说的:受土地和价值取向所累,整个城市的文化潮流消费环境都在掉份。
针对以上感受的广式评论我也准备好了:这些跟我收租、食便宜肠粉、骑电鸡闯红灯有什么关系?
——————————————-以下为原回答
2010-2023目前的广州,无论对比2001-2010的广州,还是对比同期的北、上、深、成、渝、苏、杭,都会显得【城市整体发展速度较慢】,以不进则退的标准来说,没错,这座城市是在【相对衰落】。
除了单纯单薄的的数据层面对比,在社会生活与城市面貌层面,更能感受到【近年广州】与【巅峰时期】的差距。
一.【文化层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05年开始就陆续在广州生活了,彼时广州GDP全国排第三,跟北京只差1000亿,比第四的深圳多200亿,是中国经济的一极,完全有【实力底气】支持当时的文化繁荣。
所以当时的我,经历过答主
@Tracy.T
所说的那一番【文化传媒繁荣】:除了年轻潮流文化,还包括【都市画报】【南方系传媒】【G4出动】等,都算是当时的广州城市文化代表。
那个时期广州的【整体】经济地位、人口结构、审美水准,基本决定了以往的文化形态与水准,就是广州上限了。长期在广州生活的各位,应该会注意到,亚运后的近十多年,随着广州经济的增长变缓,文化生活的质量水准都在掉队。
如今广州GDP已经跌到第五,跟北京相差1.2万亿,跟深圳相差3500亿。大家真的觉得城市文化生活质量与经济和人口无关么?难道近年来深圳、杭州、成都在文化消费上的发展,与GDP排名上升无关?
当一个城市在吸纳高知群体时出现乏力(是否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更符合现代城市的生活环境),当一个城市吸引外来人口的理由变成生活成本低(不愿为没必要的文化消费买单),城市整体的审美终将趋向于平庸功利(城市更新及文化难以有高水准的文艺人士参与和组织)。
反映出来的结果,就是高水准的文艺演出展览、公共建筑、传媒机构,甚至商业消费文化的呈现(对比广州核心商业区的业态与其他一线城市的业态)全面降档缺失。
二.【社会管理】
来看一条2020年的社会新闻:
黑车团伙铲除,旅客生命财产更安全,值得庆祝。但是都2020年了,才处理掉,可想而之南站的管理水平,直到现在,南站的体验仍是周围很多广州本地和外地朋友屡屡吐槽的。
再来看另一条:
看看评论区里面百姓的声音,你会发现没一句好话。从一个如此重要的新交通枢纽周边交通对接、配套服务、旅客感受就能看出,规划者的眼光能力极其低下。前些天跟外地朋友亲测广州南—香港西九龙站往返高铁,朋友对于两侧车站交通引导标示、引导人员配置、建筑设计规划,都表示出深深的惊讶——怎么能差这么多。更别提三点多到达南站,在非高峰期被限流,乘坐二号线进站+买票花半个钟这种体验了。而这种混乱的深层原因竟然是市府与番禺政府对于该区核心地段投入的分歧与争执,让人哭笑不得。
不得不承认,广州即便基础再好,管理者层面也是扣分或者让城市打负分的,所以关心广州发展的朋友们才会如此紧张——广州一手好牌能玩的好么?
由于涉及到广州的讨论,基本都会顺便捎带上深圳。这里先不扯上深圳,单单说广州“偏安一隅,小富即安,生活舒服随性即可”这种民风。在普通人来说,也许还算恬淡。但换做领导班子有这种想法,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发展来说,绝对算不上幸事。毕竟目前经济发展到这个水平了,广州也早已跻身国内超级城市,城市土地储备也是全国数一数二。
一座超级都市有着庞大的身躯和复杂的经济棋局,如果还试图待在自己思维的舒适区,不能积极的参与城市竞争,更科学长远进行地进行城市规划。那这种领导层行事风格种下的苦果,终究要民众买单(现在某些局部规划失利,已经由民众买单了)。
三.【城市反思】
以下是参与过广州城市发展规划(不只是城建)的专家,2020年发布的一篇文章,现在看来依然适用。文章属于少有不是唱赞歌而是敲警钟的。毕竟有反思才能有近乎,天天彩虹屁夸夸团的,于发展无益。
如果你感觉现在的广州就特别美好了,希望你能看完这篇文章。当然如果你认为凭广州的老本,可以一直“这么好”,那根本不用往下看了,因为你心里这座城市完全没任何问题,也并不在意“大湾区”体系下,各个主要城市的发展对比和变化。
身在一座城市之中,不管你是家里十栋楼,还是租住城中村,你不可能仅仅满足于楼下有个肠粉吃,房价或者城中村租金比其它城市便宜就好,不可能。


























总结一下个人对广州发展的整体感受:
1)广州基础很好(医疗,教育,商贸,便利),土地存量资源极其丰富,看看上面文章里提及的各种新城发展规划用地,深圳恐怕要哭晕在厕所,但这也容易导致政府懒政吃地皮饭。对比因为土地问题苦恼的深圳,某些广州因土地和历史原因占据的固有优势,确实不太可能被夺走。但在很多方面都在被快速发展的其他城市赶超,目前仍属于吃老本阶段。
2)广州作为原本坐拥各种优势的一线城市,近年在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经济扶持、城市规划方面的作为,相当差,可以说是不及格。其中有当政领导个体原因,譬如六百帝,也有领导层秉承了广东“偏安一隅小富即安”思想的发展思路原因。
3)特别反对某些人“把房价当成城市发展指数”的行为,无论是鼓吹北上深房价高就好的,还是叫嚣广州房价低生活更舒适的。一个城市的现状和潜力,合理的规划,并不是房价可以代表和左右的。广州房价相对低不代表在城市发展问题上没毛病,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的客观的评价,请不要用“楼下就有便宜肠粉”片面话来搪塞,也要看由于规划失误所丧失的那些“本可以更好”的机会。从这一点上来说,广州扣分项相当多。
4)广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针对新老城区共同发展问题的处理效果,比较差。很多人鼓吹的所谓城市新老融合,美食遍地,其实并不存在。天河与老区的发展落差使广州非常割裂,且这种裂痕在加大。天河区属于城市病特别突出,便利性低,美食指数低。而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区,由于历史遗留的规划问题(重商贸),近年经济人口结构愈加不合理,尤其是外来人口和低端产业,占据了老市区很多具有人文价值的区域,使得这些城区本地人口大量迁出空心化,城市景观和维护开发的经济潜力不断降低(对比上海静安的老宅区第三产业发展)。甚至很多长期居住天河区的广州本土居民,都会嫌老区颜值低脏乱差等原因,并没有经常去帮衬光顾那些老字号食肆糖水店。
5)广州政府的某些迷之规划,最后往往沦为政府卖地圈钱的幌子。在政府的结构性收入中,广州的土地财政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就连号称“广州未来”的南沙区,各种报道和讨论,也极多集中在当地房价这种短视现象层面,并没有几个真的在讨论南沙经济、城建、引进、交通,如此“务实”的氛围,对比深圳前海深圳湾等区域的发展,以及闷头打造港深一体及总部经济,还有迅速建成深中通道的举措,不免让人唏嘘兴叹——广州你究竟在干嘛啊?
6)作为一个近十几年在北上广深成渝苏杭这些城市或工作或生活过的“新广州人”,作为一个关注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建筑人文、生活质量等领域的人来说,广州需要反思的大于需要赞美的。这一切都源于,广州本可以“更好”。
——————以下原回答
我的正常讨论城市规划建设的回答,居然被人恶意举报了,真是开了眼。那位举报我的同学,您以为我的回答没了,对广州城市规划不满的声音就会消失么?别这么幼稚成么?另外这件事也让我再次认识到某些执拗自大的本地市民,对于外界客观声音的抗拒,我这个广州户口的新广州人,以这些人为耻。
关于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对一座城市所带来的影响,往往要等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会真正显现,因为城市是在动态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城市规划的缺点问题,也许并不会在第一时间显露。
2、如果当下你觉得所在城市规划烂,那八成几年、十几年后,这城市的规划体验还是会很烂。因为【真正差劲】的规划就好像先天残疾,多久以后都不会好转。
站在2022这个时间点,【回望】广州【近30年的整体城市规划】,可以说,很失败。
至于规划差带来的感受和体验,先把话撂到这:广州无愧是中国的孟买,广州是中国乡镇型都市的天花板,伟大的广坎达。
广州城建最大的败笔有三个(已从2改3,因为电动车问题太严重了):
1)对城市人口发展的严重预估不足
2)长期未能真正面对(已经无从谈解决)的城中村问题,最近在广州各个大城中村聚集区集中爆发的疫情,就是问题的真实写照。
3)新加一条低水平城建规划的影响:所有一线城市里,行人的路权和步行体验最低最差劲的。
最近一两年在广州无论开车坐车骑车步行均深受电动摩托车困扰,这个问题太具有广州规划的代表性了,??有展开说。
————————以下原回答
看看这位B站UP主的观察(可以忽略堵这个事毕竟全国都堵),了解下现在广州的城市格局为何这般模样:享受了爆炸式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红利的同时,也错过了城市有序科学规划生长的最佳窗口期。任何城市发展都没有完美答案,无论对于人口还是城市本身,一定时期的收获,必然对应着一定时期的代价。甚至现在,这些状况应该被定义为收获还是代价都存在极大的争议。
这两位知乎答主则从更深层的历史上珠三角地区人口迁徙及经济组织方式的角度,来分析了为何广东及华南的村落文化会对乡村以及城市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以上两点引发了广州快速增长的经济、人口,与广州低水平的城市设计规划管理能力之间的严重矛盾,也使【对城市生活要求较高的市民和外来人口】对广州印象比较差,落差极大。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城市管理规划者水平,没说爱广市民,某些生活等于肠粉论群体请勿对号入座。
国内主要一二线城市,基本都是90年代开始进入城建规划加速期,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大抵也能看出各个城市规划的水平了。感觉没有能比这幅图更贴切地描绘近三十年广州城市发展规划风格了。不理解的同学建议去搜一下北方民间谚语:黑瞎子(熊)掰苞米。


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成为早期的北上广经济三极之一,也使部分人因经济成就而产生了广州的城市规划和人居环境真的挺不错的错觉。然而随着现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普遍快速发展,以及广州经济排名光环的褪去,当你抛开经济成就滤镜,重新审视这座城市时,会发现广州原本的城建规划起点并不高,而这快速发展的四十年,无论是历史建筑保育、新老城区融合、外来劳动人口安置、城市整体功能结构布局、城市市政交通配套等,都没能达到匹配其经济地位和关注度的程度,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典型表现就是当你深入了解广州后(走马观花旅游不算),会发现在四线城市棚户区和贫困人口居住都解决的差不多的今日,在各大一二线城市都已经转向城市下一阶段发展以及发扬城市美学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的时代,广州居然还困在【城市里的村集体土地如何处置】【外来劳动人口需不需要住得更好】这种范畴的讨论阶段,简直匪夷所思。
一、对城市人口发展的严重预估不足
规划不足导致核心城区严重缺乏发展用地,地铁的诸多败笔规划也是由于这个根源,很多道路交通和市政配套的不足也源自于此——广州的城市规划针对目前的人口,太过于[袖珍]和[拥挤]。打个比方以地铁为例,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可能一号线后的地铁,车厢载客数都应该等于或者超过一号线,才能应对目前的交通,然而。。。城市规划没有如果,临时产生的某个决定会深刻影响城市的未来。
由于规划的不合理以及缺乏前瞻性,又导致广州的人口和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典型如与其他区对比,资源与人口集中度极高,过于拥挤的越秀天河,以及居住人口过于集中的海珠番禺。典型表现就是无论整个城市就会让人有那种【已经比较挤的地铁,里面明明还有空位,偏偏一群人在门口挤着不往里走,使上车的乘客特别恼火】的感觉(广州三号线现状)。
这种效应与极其庞大的本地+外来人口数量叠加,使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资源长时间处于异常窘迫的状态。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论去哪里都很拥挤,三号线任何一个站点都很狼狈限流于事无补,几乎每条主干道的人行道上都挤满了抢行的电动车,整个城市的核心区呈现一种异常嘈杂无序的混乱感,让人血压飙升焦躁不已。可以说广州在城市规划上,完全没有准备好接纳与服务这么多外来人口,在享受大量人口带来的经济红利与低廉用人成本的同时,并没有提供对等的服务,吃相比较难看。
如果这一败笔的深层原因,也是因市区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与原本城郊村落土地交融,出现大面积城中村。而政府又没及早对城中村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将其转为城市发展储备用地。那广州城市发展的败笔也简洁多了,其实只有一个——没有及早重视正视城中村状况(状况至今没解决就变成了问题难题)。


晚上七点半你以为过了下班高峰期的3号线镇楼,下了班想搭地铁去机场坐晚班机?想的美,去个P!连结机场的全国客流强度最高的地铁线,但是高峰期能临停两分钟,短短十站最高能四五次听到“各位乘客请注意,现在是临时停车”,高峰期广州东站去机场要等七趟车才能上车!非高峰期发车间隔最大能到五分钟,别的一线谁敢这么玩?
咱也不知道广州这个经济体量和地位的城市,怎么就会在储备用地充足的前提下预估不足,以为原本的规划尺度与规模“够用”,导致规划上常常做出天生残疾的决策。是不是相关的规划部门和人员,已经习惯了老广州拥挤的环境,突然给了一大片地就不知道怎么玩了,从而难以做出更科学更有预见的决策,如果是还挺麻烦的,因为这是理念和思想的事,不是钱能解决的。
以核心CBD办公区为例,商业地皮紧张的深圳,尚且留足了储备用地,在福田CBD和南山高新区不断扩建的同时,在深圳湾沿线又开发了同等规模的办公区,满足区域内人口工作需求。北京就更不用说了,1980年代就开始规划的国贸CBD核心区,三期工程到现在仍在建设并进行收尾工作,规划早就做足。
至于广州?珠江新城有分期分批规划和利用储备土地这回事么?不是一股脑把地卖完办公楼与商品房混杂,挤占城内道路空间,中间立一个华而不实的大公园就完事了么?
即便以目前在建的最新办公区—琶洲西区为例,虽然这个区域理应拥有广州最科学现代的规划,但受限于周边环境,整个片区的未来也并不让人乐观。虽然与过多住宅混杂的珠江新城相比,琶洲西区总部基地的规划更纯粹,颇有点深圳湾沿线总部基地的样子,但制约其发展和体验的两点因素,也同样体现出广州的城市规划眼光问题。如果有了解该区规划的人士,欢迎指点迷津。
其实我还蛮希望这个区域发展好了打脸的,但广州这种顾头不顾腚的规划风格见的太多了之后,我觉得我的预测会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区域的规划隐患有两点:
1)肉眼可见的交通制约【补充:有同学说19号线(远期十四五)和28号线(佛穗莞深城际)都配套了,会与18号线琶洲西区站相交,希望到时候能多建个地铁站多开几个口吧,最好能辐射全区,另外天河也即将拥有自己的第一条过江隧道】


这是非周末工作日周边道路上午十一点非高峰期的交通状况,可以看到琶洲西区地块,是一面临江,三面环路,与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的区块,主要道路交通疏导就要靠周边这三条路。然而其中两条南北走向的是桥,可以看到已经是紫红状态。而南边的那条路是新港东路,早高峰走过的都知道从滑快或新光下来进入新港东路,是怎样的一派堵景。
而地铁支持方面,除了目前看到18号线有琶洲西区站这个设置,再无看到其他地铁规划,难道要重现一个3号线珠江新城站苦撑整个珠江新城办公通勤的奇景???据说APM有延长规划,但对其辐射能力存疑。
所以在目前就已经非常拥堵的周边交通来看,几乎看不到任何道路系统和地铁系统优化改造的空间,而且作为办公区,海珠琶洲西片区的配套服务和消费支持,也是严重不足,不可能完全自成体系,免不了要和对岸的珠江新城联通,那么请问过江隧道在哪里呢?需要过江都走两座桥么?
更新:说是已经落实了车陂到万胜围的隧道,不过位置比预测的更加偏东,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东部吧。


2)周围片区匮乏的配套规划
目前琶洲西区办公区周边地块,基本已经建设完毕,大都是豪宅民居和城中村,也没什么购物消费的配套,配套的公共空间公园绿地和城市景观带也不足(因为琶洲西区还挺小的),可以预见届时该区办公群体,工作之余的生活与休闲消费不会太美好。
这个区域东侧是琶洲展馆,走展会经济路线,对日常办公消费没什么促进作用。西边是沿江豪宅区如珠江帝景或者紫龙府等,除了一个四季天地以外,再无大型点的购物中心。至于南面和西南,就是面积巨大的城中村和老住宅区了,我之前住在广州塔下的泊雅湾,经常在周边消费,从CBD配套的角度看,这个区域的消费品质和水准是完全不足的。而且我住那时候,还经常出现观览广州塔后的游客,因为没什么消费配套,只能跑到泊雅湾楼下的士多店吃烧鸭饭,在一堆临时破桌椅和快餐盒饭中,凝望广州塔的匪夷所思景观。让我对广州的城市景观配套消费建设有了新的认知。不过大片城中村倒是又能够完美解决CBD人口的居住问题了,这里我为城中村经济的拥护者们提前道个喜。
综上,琶洲西区北面临江无法与珠江新城联通,分享其消费,东南西三个方向,也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为琶洲西区提供足够的消费支持。可以预见该区域无法购买市区豪宅和租住小区的劳动人口,未来将会享受到在全新CBD办公,但吃饭靠外卖(大厂有食堂还好),居住在附近城中村的幸福生活。再次声明这不是对居住城中村群体的讽刺哦,是拜政府规划而形成的现实。
加一个最近让人无语的砍树风波,真的是被震惊到,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人,到底每天在想什么呀???该动的不动,不该动的穷折腾什么呢?
二、制约广州城市发展的特色问题,就是堪称村里建城的遗留城中村。
广州是国内各大一线城市中,肉眼可见城市化进程最差的。因为在城市蔓延生长的过程中,一直没有真正重视和应对城市与农村的混杂。最后导致的问题就如目前,号称一线城市,但透着一股子野蛮生长的野味。以及因为核心区城村深度融合导致的一系列城建及社会影响。作为一线都市,作为城市,就应该起码从感官上有个城市化的样子,这样才能将城市提供的服务与效益最大化。现在这种不村不城的城村融合,城中村爱好者和支持者说叫包容,但我只看到怪异、尴尬与混乱,像一摊不知要变成什么的融合怪四不像。
贴一位城中村原住同学的发言吧,少有的来自本地居民的声音:


最近一则新闻,让人对广州城中村的改造进程充满担忧,这一轮不能利落处理城中村,恐怕2050年也解决不了广州的城市发展问题:
文中提到广州的城中村旧改工程,存在着过快和过慢的问题。为什么过快或者过慢?过快是因为以前完全没有治理规划,任由城中村泛滥发展,现在又开始突击任务式拆迁,尤其是黄埔区这种准备打造成广州新名片的区域,更是搞出了先拆后批的模式。这种急功近利的举措,使原址人员安置,传统文化建筑景观保留等都不尽人意。过慢则是一直以来的问题,因个别拆迁业主谈判问题,导致整个拆迁工程进度延误,消耗整个项目拆迁和新建的效益窗口期。
另外很多人以为谈及城中村就是把炮火对准了低收入群体,一来这样过于敏感了,二来也说明现在城中村群众基础(利益)有多深。其实很多人对城中村不满的源头是政府差劲的规划能力(早先不规划,违建不阻拦),这里也更多在指出现状,至于解决方案,我等丝毫影响不到政府规划的人,还要替政府去出谋划策么?
那些以为对城中村非议只是针对天河越秀跟海珠的同学,不妨也来番禺走走,感受一下城中村的庞大以及城市规划的绝望。番禺坐拥高铁枢纽南站,连通制造企业密集的南海顺德,甚至到所谓的新中心南沙都比广州城区便利,更别说积累了将近20年的在广州定居安家的所谓社会中坚力量。然而呢?整个番禺跟20年前刚开发的时候比,有什么区别么?地理位置如此优越的区域,有建立第二经济中心么?当年土地便宜的时候一股脑的卖给了各大地产商和长隆,有考虑过建立高新产业区么?20年来除了南站和万博,有对村属土地进行过科学规划么?现在的番禺除了安置市区人口,有一丁点让人感觉振奋新鲜和朝气的发展题材么?针对那些喷城市发展经济不应该太过聚集的,20年毫无建树活生生的规划失败案例摆在这,我们这些反对城中村的,还真是不敢对城市规划发展有什么指望,无非是无能狂怒罢了。
我之所以旗帜鲜明地反对反感广州城中村,并不是对居住于城中村内的原住民以及劳动者有成见,而是不满意广州把外来人口安置甩给缺乏管理规划的城中村的懒政行为:不提早积极进行旧区改造(财政收入好的时候根本没见动),不尝试在尽可能低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有需的规划,提升原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居住质量,而是一股脑地把外来人口都扔进了这些城市核心区杂乱无章的城中村,使大量的人口驱动着城中村向更加无序混乱的方向发展,且导致整个城市被城中村聚集区分割得支离破碎。虽然这其中有着众多社会和经济因素,但某些三四线城市的市区棚户旧改和廉租房工程,都比广州的城中村力度大效率高。这还只是规划层面的而已,还没提城中村为大家提供住所的三层以上面积,自诞生就带着“违建”这种严重影响社会财富公平与分配的原罪呢。
另外声明,回答无关居住在城中村的打工人,而是针对为核心城区严重违建城中村(三层以上)洗白,以及在那宣扬私权产权不可侵犯,政府天价补偿天经地义的。讲真,这不是坏就是傻,或者本身就是房东。城中村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多少不公违法违规,你说你一点不知道?这种论调跟那些为原始积累阶段不择手段赚取第一桶金家的资本家,宣扬财产合规合法,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的,有什么区别?听了是真让受着累交着税通勤远在城里讨生活的普通打工一族生气。占了那么多便宜低调点得了,还在那恨不得把城中村做成广州优越性广告牌?行,让你们看看得了便宜还卖乖会招来多少炮火。
另外各位别真把广州城中村当成所谓宽容先进的象征,其实城中村人口政策代表了抛弃与自生自灭——这部分人口并没有纳入政府的规划与考虑之中,政府部门在意的并非城中村的劳动者打工人,关注的只是城中村下面的地皮。当旧改执行到眼前时,除了原住民能得到回迁房作为补偿,原本居住在城中村的群体,有什么可值得欣慰夸耀的呢?如果这座城市除了城中村以外,有更多高性价比的居住选择,完全可以减轻避免城中村人口不得不离开时的失落与迷茫。
以下白云机场降落时的情景,可以看到令人震撼的机场周边村落景象,虽然这里确实也就是村。尤其是第一次来广州的朋友都为这景象惊叹,飞机上睡了一觉的还以为降落到别的什么机场了。坐地铁3号线往返机场时,高增站那莫名其妙的巨大上下客流,就是来自这些村落的。画黄框的都是村,房屋平均高度五层楼以上。可以预想到随着以后城市扩张发展,需要面临的征地和拆迁难度。市区的城中村从形态上来看跟这些市郊的村落差不多,但跟包邮地区机场周边整齐的黑瓦白墙村落不同,感觉广州的村落建筑似乎都是没什么顺畅纹理,就各式各样的房子完全随机生长开的感觉。








这几张是不是有点原来香港启德机场降落前九龙城寨的感觉了。初次来广州的乘客都会被这景象震撼到,也许这就是广州城市那“原始旺盛生命力”的本色吧。






看看现在广州的核心区-天河区(相当于北京朝阳区),区政府眼皮底下(1000米),天河核心区目前最大的城中村-员村,呈现的房屋破败民房高耸,就知道广州的城中村问题有多严重,以及往届政府在城市规划改造前升级上欠债多深了。


那些一味强调所谓广州市包容的,能不能稍微清醒一些?那些废品收购站、洗车行、装修力工交易广场,怎么就非得放在城市功能核心区?整个广州的城市第三产业消费结构和质量上不来,这些以此为生的劳动群众群众,生活跟收入能有什么改善?




这些房屋所谓的容积率高过小区,是以牺牲安全、舒适、健康、公共空间为代价的,全部都是住建部明令禁止的问题,就问如果两栋楼可以握手的房间发生火灾,怎么救吧,我拍照这个地方也是断然进不来消防车的。








同比参照下深圳的向西村,向西村的位置在罗湖,属于类似广州越秀荔湾的【传统市区】,但即便这样向西城中村的布置和规划,也比石牌员村敦和这种核心区城中村强太多了,尤其是石牌村,内部没有任何发生火灾后的急救消防空间。当然这里并不是推崇深圳这种“商业小区式”城中村(盖那么高可以想象背后房东势力的强大和稳固),只是指出广州城中村迷之逼仄狭窄脏乱差。


这种非主干道区域自带消防通道的城中村在广州确实没见过


城中村主干道商业街






城中村楼距最窄的地方,还是可以容下两辆电动车并行通过的,而且楼的布局与过道都比较规整。




你没看错,这都是村里的自建房,结构上已经打破了大家对城中村的认知,基本与老一点的商品房无异了。当然也不排除是早期有村外人入资的小产权房。
列举深圳的目的是帮大家拓展下视野,理解城中村不是必须“广州式”这种存在,也可以低成本居住与整洁宽敞并存(再次强调不是赞同城中村,只是探讨下城中村内部的居住环境与建筑规划,而且建这么高违规严重多了)。民众在自建房这种事上,说实话规范意识能高到哪里去呢?主要还是看政府和监管部门管不管事,尽量在卫生和居住环境上使城中村“尽量别那么差”。我想如果在广州的城中村问题上能看到多一点政府和监管的身影,大家也不至于对广州城中村这么大意见。
在城市【科学规划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太过于在意“利益群体”(sorry,城中村那一小撮人我个人觉得不能称之为民意),行动没法大刀阔斧被束缚畏首畏尾的,最后为此恶果买单的必然是这个城市本身和本市常驻居民。
看看有关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新闻,就知道广大 【城中村文化爱好者】,是有多么爱自我麻醉,以及拿 【包容】给广州差劲的城市规划管理贴金了。一种城市缺乏管理规划的落后现象,一个严重阻碍城市发展并无限拉高城市改造成本的存在,居然能被这个群体捧为先进开明的象征和图腾,非常令人迷惑了。如果政府那么心水城中村,给城中村配套修了多少地铁道路学校医院?
其中,最最核心的是界定了合法宅基地3.5倍的补偿上限,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层半”。不过,黄埔的补偿一般到了四层,其中白云陈田村最高可以补到五层,而天河吉山村亦是提出了4层半的补偿。
——广州城中村存在的原因,是政府管理规划能力差,村落宗族势力强大,村民绑架政府。然而一旦利益上达成一致,并没有什么人乐于包容和怜悯所谓的 [外来城中村居住群体],一起都是建立在利益博弈基础上的 [包容假象]。
此外,各大城市更新项目亦是明确规定可以将集体宅基地,转为国有证,未来可入市交易。这也意味着,村民不仅有租金收益,未来随着城市发展,还可以享受资产升值的财富。
——由 [博弈谈判] 获得的土地使用权,未来还可以进入土地交易市场,让城中村土地持有者们除了早期的租金收益,还可以享受土地交易带来的额外利润。就想问问那些在城市中打拼的996群体们,对这种极端社会财富分配模式怎么看,是不是会为了房东美好的未来而欢呼?
不合理的,无论怎样粉饰吹捧,都无法洗白。
另外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感觉很多力挺城中村的人士,似乎只能看到所谓城中村为外来人口节省生活成本,全然看不到地块经济转型升级后,外来人口可以通过第三产业获得收入的提升,乃至因周边消费业态改变而带来的新工作机会。
在他们看来,改造城中村就像断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口的生计一样,非常让人费解了。举个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在上海静安寺附近的一家全国连锁高档SPA馆,我遇到了按摩师TINA(阿莲),碰巧她话比较多,闲聊之际了解到她居然是8年前在深圳罗湖区湖贝村城中村水疗馆工作的按摩师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虽然从湖南湘潭周边农村到深圳打工已经不错了,但原来的自己怎么也想不到会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市中心的SPA馆,跟鬼佬们边按摩边聊天,以及成为公司老板夫妇的指定按摩师。收入也从深圳时期一个月的5K左右,变成现在2.5W保底,甚至有可能成为入股员工。
虽然静安寺并非城中村改造区域,但可以类比这些占据市中心核心地段城中村,改造后的消费环境与业态。深圳罗湖区的湖贝村、向西村,商业繁华程度已经等同或超过广州的石牌杨箕,按摩师傅肯吃苦收入已不低,而阿莲仍能在上海更高级的SPA馆使自己的收入获得质的飞跃。这不已经说明,即便城中村改造升级,原本在此务工的群体,仍能获得类似的工作机会岗位,而收入则可因消费环境和群体的升级,也获得提升,这时候,阿莲们还会在意租房多花几个钱或者住的稍微远一点么?有能力的劳动者,是可以适应城市任何变化的。
所以那些力挺城中村,声称保护外来务工人口的人,不知他们是否缺乏想象力,无法想象城中村改造后区域经济迸发的新活力,以及他们心中的广州核心城区城中村,就应该是无下限无门槛,吸收庇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慈善机构? 城市生活,谁都不易,市民与外来人口无异,凭什么你从外地来务工,就应该多受照顾?凭什么你想又赚钱又省钱住市中心交通方便?这合理么?
针对那些盛赞城中村的人士,我有个问题搞不清楚:
请问为何深圳城中村少,但是的士起步价10元,广州这么多城中村给的士司机住,的士起步价12 ?
按理说不应该因为很多出租车司机居住在东圃等城中村,出租车公司因为司机生活居住成本低,降低车费惠及消费者吗?
另外广州的快递、送餐员、洗浴沐足、餐饮业服务人员,理论上也都享受了城中村低廉的房租,是不是这些行业的收费也会因此而比深圳便宜呢?
我个人的感受是——并没有,我作为城市的一员和消费者,并没有因为广州城中村享受到任何的便利和实惠。相反我只感受到城中心地区城中村的逼仄,对交通等公共资源的占用阻碍,以及因为城中村人口导致的区域经济一直处于低端服务业,没有动力和能力升级,使该地区的经济潜力迟迟开发不出来。
所以实际情况是:
1)广州城中村主要惠及人群,大都是从村镇到城市谋生的小劳动者,并没有惠及到真正大多数的城市居民。
2)即便这些居住在城中村的劳动者享受了较低的居住成本,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并未因此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商品或服务,打个比方市中心石牌村的网红酸菜鱼,并不比隔壁大Mall里和深圳的酸菜鱼便宜。另外像出租车起步费怎么解释?
所以,那些既非城中村地主,又非进城务工劳动者,为城中村摇旗呐喊的本地居民,对他们来说,城中村就真的只是广州(混乱无下限)式包容的一张名片,与其生活毫无关联,他们也不在乎城中村为自己带来了什么利益,以及为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多大的困扰。由这样的一批人宣称城中村有百利无一害,你说可信么????
这么激动应该是惹到城中村房东了,追着骂到私信了,挂一个吧。


以新兴市区为例,虽然我知道广州有花城广场(不跟周边城区开放式联通的体验以及树多草少的设计,不敢恭维),以及二沙岛(个人认为是广州市区最舒服的开放式绿地,但面积有限,前往并不方便,在广州认知度并不算高),但像深圳湾CBD沿海一带的人才公园绿地,难道不是城市空间利用的另一种选择么?难道取代市区城中村的就只能是高楼大厦?试问广州有魄力和能力,在城市核心区预留这么大地皮,做市民的休闲空间么?深圳湾公园面积128万平米,绵延13公里,其中包括毗邻深圳湾CND的深圳人才公园(面积77万平米,湖体面积30万平米),这些基本都是市民可进入的公共绿地,天气好的节假日可以作为市民休闲空间。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城市规划。


我个人认为在不搞形象工程、不搞不切实际设计和不大肆浪费空间的前提下,城市拿出核心区的空间做市民休闲,是良好的规划性以及对市民友好度的体现,不论你收入几何什么群体,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市政。就像有的豪华酒店为什么肯留三十多平的卫生间,因为客人你对我很重要啊。当然你要非得在这里杠,说广州城市建设和空间也就七天汉庭水平,离全季桔子还有差距,更别提我说的【豪华酒店厕所】了。那也成,毕竟躺在舒适的草坪上在夕阳下吹着海风小憩,跟爬上城中村楼房天台晒太阳,晒得不都是太阳么,有什么不一样呢?












最新的中央文件: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防范家族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
虽然相对来说,该文件更偏重于真正的村镇地区,但是当联想到猎德百亿村长等事件后,其实也算有一定指导意义。
另外居然看到还有同学认为东京的一户建也适合我国,以及城中村有一户建的神韵,是城市生态的最佳范例。我很无语了,感觉这样的同学是真正不食人间烟火,完全不考虑所谓一户建的低容积率对于城市布局和生活交通的影响。一张图就足以说明。


左边是小区房,右边是一户建,大红块是医院,小红块是你家。我们就暂且脱离一些实际情况,以纯模型和数字的角度讨论下。
假设你所在小区10栋楼,每栋20层,每层100平,你跟别人合租,每人五十平,小区布局如左侧,你或者家人有急症需要去医院,电梯下楼打车或者开车或者步行,就去到医院了 。
按照一户建朋友的想法,大家都是独门独栋,既然照顾到低收入者,那就面积别太大了,取一半50平,这样原本一栋20层住宅的住户面积,就需要40间一户建才能分担,当然如果面积摊这么大,这些一户建就只能按照城中村的标准建设了,没有任何周边道路和住宅之间的缓冲和绿化,窗外就马路。另外道路你总得按照消防规定,能进个消防车吧,好家伙这路面就得多少面积?整个城市得多大面积?你要说要求不用那么高,能走电瓶车就行,那OK,道路面积缩减一下也OK,反正就是模仿城中村嘛。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或者家人急症需要就医,你住在右侧图红色房屋位置,你去医院需要多长时间?注意由于道路窄到只能走电瓶车,救护车进不来的哦。所以你或者家人,先用电动车运送到外面的主干道,再叫救护车?还是你背出去抬出去?另外这城市不是只有一个小区,你家和医院如果隔十个小区呢?这十个小区的住房面积,平摊到一户建再加上道路面积,得多大?你确定还能及时到达医院么?????
三、说一下后加的一条,拥有一线城市里最差的行人路权,和城市步行体验。
之所以加这一条,是因为前些天经历了很让人气愤的事。和朋友约了在珠江新城吃饭,吃完饭想着去花城广场溜达溜达,在华明路这种CBD核心区的街道,朋友的孩子差点被背后行驶过来的送餐电动车撞到。第一明明是人行道,电动车上来做什么?第二送餐员只顾着看手机,根本没发现前面的孩子,以至于连鸣笛都省了。在广州核心区街道上步行,这种被电动车抢道冲撞的情况不要太多,体验太差了。究其原因,就是广州的城市规划对步行非常不友好的同时,差劲的管理又过于纵容非机动车使他们肆无忌惮地挤压侵犯行人路权。


可以看到化明路距离CBD核心东塔西塔的距离有多近。
作为一个喜欢用脚步丈量城市,步行感受城市风貌的人,我可以说广州传统城区(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番禺,黄埔新区步行也没什么意义)极少有让人舒适的步行体验区域(不是完全没有别乱杠)。
用一组城市主干道环市东路的交通规划对比图,足矣说明近10年来广州对人行道的规划,以及行人路权不断被削弱的现状,以及官方的解决思路——欺负行人。


像越秀这种老区,本身早期城市规划就拥挤不堪,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车辆暴增,直接把原来的非机动车道全部划为机动车,然后把非机动车挤到原本就不宽敞的人行道去开,这思路也是没谁了。
至于天河区这种相对较新的区也是迷之操作,明明规划时有大把空间,结果也是走拥挤逼仄路线,仍然在重复老区汽车挤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上人行道的操作。
行人路权这一点北上广深放在一起对比,北上属于第一阵营,城市规划发展的同时,由于早期格局开阔,预留空间大,且都曾经有过自行车通勤大军,因此并没有在为汽车让路时,过于削弱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大家都算能各行其道。
深圳这座新兴城市没有经历过自行车交通大潮,在城市规划初期,将大量道路资源分配给汽车,给非机动车空间预留较少,导致现在非机动车道也挤占了人行道。但好在规划建设时城市格局较开阔,老区的人行道也足够宽,即便有一部分被划定为机动车道,行人也还算能有个独立安全的步行空间,行人的路权有保障。至于新区,就非常重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路权的平衡了,都挺科学舒适的。
至于广州的行人路权?妥妥的第三集团垫底,基础差,规划烂,摩托野,非机动车人行道上翻飞,完全无视行人的安全与权益。广州应该会对上海这一幕很惊讶:你们的骑手居然会等红灯,居然不随时逆行?(上海不是完全没有非机动车不守规矩,但确实很少)




至于广州,看看不到一百米的路段上,有多少电动车在人行道上飞驰?


















—————————插一段
今晚到老城区越秀珠光路这边吃个煲仔饭,愈发感觉广州城市在原基础上发展不充分、不均匀,大量资源和人口被输送到广州大道以东的天河跟海珠,导致老城区迅速衰败化空心化的恶果了。
给不了解的同学普及下,这个地段毗邻广州传统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北京路的地位,以及在核心城区的位置,大家就当成类似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深圳华强北,成都春熙路的地位吧。然而,在距离北京路不到一千米,广州引以为傲的老式骑楼街区,就是我下面随手一拍的场景。在越秀老街区稍微走一走,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两三百米长的街道上,就能有如此多堆放在街边的废物和厨余垃圾,很多都是吃过的盒饭包装,是没垃圾桶么?有垃圾桶也不分类,垃圾桶直接摆在街上,垃圾桶脚下一堆什么意思?








随便不知哪里装修的建材垃圾直接扔街上,也不遮盖围挡。这一片还很多围绕贸易市场打转的发货公司,外发的货品就随意堆在街上。别的一线城市,垃圾就这么大剌剌地堆在主要街道或者传统文化街区上,你好意思?




传统城区的无着庵,姑且就当静安寺一样的佛教历史建筑吧,门口的地铺的跟狗啃的似的,佛门不都讲究清净整洁的么?




护广一族引以为傲的,也是广州为数不多的,面积还没汕头或者海口老城区大的,传统建筑文化街区骑楼,除了古城墙和光孝寺等古迹,为数不多能代表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建筑,很多都已是这般模样。围上不知是要修缮还是怕危楼倒塌危险。估计又是私产不能碰吧,修了或者粉刷了,都是改变人家的原貌,就没内味儿了,侵犯私产警告。


也不是光拍难看的,而是这种修缮一新,重新投入商业经营的骑楼你知道多难找么?
同样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商业步行街周边不到一公里范围内,哪个城市的街道景观、卫生条件、传统建筑会这么不堪???广州最令我无法理解的就是老城区陈旧以外,又破又乱又脏。尤其是脏真让人受不了!脏到让人气愤!再这么下去广州在我心中就得沦为印度一样的存在了,光鲜亮丽和污浊不堪同处一个场景内。对此场景,我的感受是城市的割裂与混乱,难怪这城市会孕育出如此多的城中村——因为大家对居住环境没什么要求(因此导致外地人入乡随俗,如同你去了印度不随手扔个垃圾你好意思么)。当然护广一族又会管这叫有人情味,唉。
历史建筑城区如此,传统核心商业办公及高档消费城区也没好到哪里去,只能说广州下跳棋一样东扩的虹吸效应太明显了,把老区的资金消费和高素质的人都吸走了,留下给某些并不是很在意广州形象的外地朋友。




离建设六马路不到五十米,遍地的污水渍和各种垃圾碎屑,还有凯宾斯基后门的巨大垃圾存放点


建设六马路(繁华现代程度相当于上海静安寺)凯宾斯基后门的华乐路路口。不到五百米是花园酒店(国内第一家超五星酒店)、友谊商场、丽柏广场(相当于燕莎),宜安广场(早期广州顶级写字楼),街面就常年这副模样,那个垃圾桶围挡还是刚建的,原来就大剌剌一排垃圾桶堆在那,然后隔壁就是凯宾斯基酒店停车场入口。我能说什么呢,毕竟这是一座以烟火气为重的城市,唉。
最大的优点就是最大的败笔。没错,就是天河。
天河是最大的优点,我不赞同现在高赞的说天河离中心区太近了。现实不是中心地理论那种理想的平地,南方地势复杂,还要高架,从车程而言(无论有无地铁),时间在30-40分钟,距离是合适的。而且还能填补基础设施的资金需要。
但天河也是最大的败笔。其道路的预估是严重不足的。不是说主干道要继续加宽,而是整个区域内的支路互相连接度不足,而且单个车道做得太宽。
其功能过于单一,目前每晚都很好看的内透都是加班出来的,而不是应有的常态。
结果后来只能通过降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路权来保障车道通畅。在我看来,就目前的状况,还不如让天河堵得更离谱点,然后强推公交和慢行交通。
(根据数据统计,小汽车的出行占比在这十年间一直没变,地铁开通只不过是让坐公交的人改去坐地铁。也就是说,地铁越挤,和小汽车没关系,只不过公交空了。所以在双碳要求下,应该要求小汽车换成新能源的,而且还必须严格限制通行的范围,真正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对了,恒大对面那块地,准备盖吗?还盖的话,大概不用考虑人行了,把人行道都通上车叭。
对其他讨论的补充。
有人说广州是东一锤西一棒的,但作为最早提出城市更新的城市,这些城中村和老城本身就是资源而不只是伤疤,只是可惜拍脑袋的人不是从居民的角度去发掘利用而已。
南方城市还想要像平原那样方方正正的,那是想太多了,把以前填了的河涌复原,把人行道恢复到更亲近自然的材质,把树种上。加上这些绿道和蓝道,整个老城和城中村都会被连接起来。(想想平江图上画的河还剩多少)
千载的花城,不是让人把眼睛放天上去看的。(说得就是你,海珠广场!)
城中村在天上看真的不好看吗?只不过是各部门的电线满天飞,下水道挖完,把麻石路给拆了。当然,也有部分居民占出道路,非理性地加盖。
然后,很多人说城中村这不好那不好,说要拆迁改造,然后盖上高楼,之后可以增加租房市场供给,一样可以降低租金。我说,这太天真了,先不说盖上高楼这几年没有租房以后,产业升级以后面对的人群有多大改变。
单从容积率而言,增加两到三倍才可以成功拆迁,那就意味着城市要住现在的三到四倍人。有人说,这刚好可以应对之前的人口预估不足嘛。但有没有想过,一个城市的供给最重要的不是房子,而是公共服务。你们要城市的房子,归根结底是那个城市的公共服务,不然回家里不香吗?问题是公共服务能供给这么多吗?以目前来看,广州的规模效应不太行(钱不够),这不止在于广州本身,而是广州周边地区还缺乏潜力的挖掘。等什么时候湾区其他城市发展起来,反哺一部分来,才有可能把老城拆了建新城。但,这有意义吗?
实际上促进自发更新才是最好的方法,有人说这成本高,但这不是资金成本而是社会成本,这是可以很好解决的。从我们的角度而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我们最根本的能力之一。
自发更新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遗留问题。有人说缺少公共厕所,为什么,因为这里是最早招拍挂的地方之一,也是大片区出让的试点。为了省下市政的钱,把所有东西都包给各个小区。你看老城的复杂街巷中,总能找到公厕,却不能在繁华商街中找到独立建设的公厕(虽然现在搞了些临建),原因就在于大面积单调的“小区”,占用了公共用地。自发更新完全可以用几乎可忽略的让步(加几平米和乘容积率完全是两个世界),来腾出公共用地。
觉得高楼大厦就绝对好的,特指那种单调而封闭的小区。为的是让保安守护你们的房价吗?需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以后的小区由于“成本高”的问题,大概率是只剩大草坪了。还不如邻居街坊自己搬个花坛出来。
请问用本地外地区分立场的那些网友,你们争论的是该听本地和外地的问题吗?不是,因为谁的话都没听。
有人说东山口和广外和本地人的反对,实际上就是老粑登和特离谱的区别而已。实际上所有方案都不是基于全部人的利益出发的。来管理这里的人,最擅长就是在小区域内给予一些人巨大利益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对于城市的任何一个区域,不能像大老板对员工的想象那样,要求程序员把腿砍了,只留手和脑,要求外卖员把脑袋去了,只留手和脚。
哪怕柯布都知道一个公寓里面要有很多东西,不是简单划个功能片区,然后只有单一的功能。就像公园里应该有几个小卖部可以卖些泡泡枪一样。
来展览就是看展览吗?说不准看个粤剧、划个龙舟还能突然发现些新产品和新概念。如果签合同谈生意就是千里迢迢签个名,互联网必然会替代城市。而城市的特殊之处就是什么都有,可以让人发现平时不知道的事物。
22.01.02,元旦后补的。虽然主要为了看1000秒来找科普。
好多人吐槽的都是市政问题啊。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广州的市政项目款项是超支了。。。很明显一点,大家知道加装电梯补贴一万吧?那个是市政名目的,但现在只补贴19年和之前报建的电梯加装了。emmm
还有规划上,总规上面的问题,有些是不能背锅的。当初600元,搞一区一湖一景,还有广佛同城,还有旧改,其实是挺好的,不过嘛。emmm
差点差点忘记了一点,关于市政方面吧。上一位遗留问题,广州珠江两岸的护栏的空洞,都被加上了夹胶玻璃,如果再次发生海水倒灌。在如此重的水压和水流冲击,不确定是否会出现玻璃碎裂夹杂在水流之中,又或者整个栏杆被冲倒接连着沿江的护栏如决堤一般全部冲倒。
如果我的预感成真,那造成的损失可就恐怖了。。。希望只是虚惊一场。。。
2022.01.14
哎,怎么我这回答这么敏感吗?怎么这么多评论都显示已删除。。。Σ(?д?|||)??
2022.02.03
诈尸更新
不能算败笔,但属于所有类似的旧城改造和乡村振兴与改造的经验。
永庆坊,以社会资本为主,政府给予政策。结果绅士化和商业化,连最后的居民活动中心都出租给大益茶。
沙湾古镇,以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居民(农民卖地有不少钱)同样出资。结果虽然没有绅士化(乡村审美的确不绅士。。。),但同样过度商业化。由于居民失地的同时,没有第三方社会(肥羊)托底,于是祠堂卖门票,民居出租,缺乏公益性旅游景点。(既然都要花这么贵的钱,我还不如去乌镇)
一般老城,只有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结果基础设施好了(虽然排水管没有排水口),但户内设施不更新。政府不是《梦想改造家》,每家每户的表内电线二十年了会不会超负荷,给排水好不好,淋浴防不防滑,建筑结构是不是完全安全(除了危房),都是不会管的。老城区增设消防站,但不妨碍你自家电路负荷不够烧了。
总而言之,真想振兴和改造,无论乡村还是旧城,政府、社会、居民的多方资金和参与都缺一不可。
最后,再续之前对广州市政的提醒。除了珠江两岸的栏杆问题。还有荔枝湾两边的栏杆。
那个不一定是偷工减料,但一定是粗制滥造,技术不到家,栏杆扶手没镶嵌到立柱上,这么大一个大石块就那么摇摇晃晃。我相信,就目前不断拿胶水来粘的做法,总有一天连人带杆一起掉进荔湾涌里。( ′?ж?` )
20220319增补


其中是把高第街纳入改造范围了。
高第街属于老城,参考2月的内容,希望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改造成果。也考虑到高第街还现存的服装批发的租户。
高第街我经常去(去北京路途径)。消防安全不容忽视。或者说,所有老城的消防安全都很一般。
不过,如果因为老城的种种时代局限而把老城作为包袱,那么不受时代局限的新建的小区可能才是真正的包袱。老城固然因为建设过密而有消防问题,但现在的高楼大厦的消防一样不安全。
现在我们的消防喷淋,只在45米高度内有效。45÷3=15层,现在的住宅楼动辄22层以上,论消防安全,也没比建筑密度过高的老城好多少。看着光鲜,却没有内在。
如果要反对城市里面有一堆老旧垃圾,何必不先反对新增这么多新垃圾?
别说什么新垃圾是年轻人的锅,虽然是新盖的,但这只是为了填补过去的窟窿。
而且钱都全给了老一辈的,而他们还要我们去反思。年轻的规划狗,该反思什么?这么高的容积率是谁定的?这么高的容积率所代表的价值又是谁拿的?土地金融让城市发展了,但却没能发展到如展望中一样的成功。中间的差额谁搞出来的?谁挖的坑谁去填。
年轻的人住在破旧的垃圾堆里,被外来的贫民嘲笑,渴望着离开的机会。外来的贫民花一辈子的努力,住上新建的垃圾堆,然后去嘲笑还没进来的人。没进来的人一边说着自己在外面很舒服,一边往垃圾堆里跑。
多么比烂的世界啊。
2022.04.08
北京路的改造,目前还是有待观瞻的。由于清明太忙,在b站的草稿箱里存了个开头。
目前我关注点回到六百搞的金融城。
广州整体的轴线,从天河往广州大道向南延伸。次轴按琶洲延伸连接大学城和金融城。旧轴线是北京路和海珠广场。副中心是南沙和佛山。
几个大城市以及省会城市(包括郑州、兰州、昆明等)的扩张势头还是必须的。而资源枯竭的工矿业城市衰退,也不可阻挡。不进大城市,也会流入和大城市有产业联系和交通联系的县级及以上的城镇。
大量优质资源(仅仅指高校和三甲医疗,高精密实验室等)最后必然集中于中心城市。对此,我的提议是把高校放在交通便捷的交通枢纽的末端,把医疗放在最接近对外交通枢纽的火车站和地铁站附近。然后附近大量修建微型公寓和多种价格的服务,以方便整个城市群乃至全国所有人可以便捷、便宜地陪护有需要的人去就诊和学习。(高校周边的房租多黑,很多人心有体会)
上面几段和金融城有什么关系呢?且听我细碎慢说。
金融城,顾名思义,对标金融行业的。南沙,搞的是碳指标交易,带有金融方面的绿色商贸产业。高校和广交会,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商贸。天河本身就是金融CBD。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都扯上金融了?而且,这些地方都是“新城”。
我们惯有的发展思维,“新城”必须对标创新、金融,新来的人住新建的地方。(题外话一说,我们要高质量的发展,而不是发展的高质量。片面追求高质量,导致高质量和发展出现重大的矛盾,那么这个高质量不要也罢。不能模糊重点。)旧人就留在旧地方。大家不动就是好。
结果新城的配套不全,大量优质资源在旧城盘旋,于是,旧城的资源价格被哄高,困在旧城的土著住不起也搬不走,卡在新城的优秀人才觉得新城的吸引力不足。
金融城周边的学校(指中小学而不包括高校),不过是执信中学的分校,能有市中心的三中、执信本校、培正好了?
新建的公园,能有传统园林营造的兰圃好吗?
这些学校和景观都不是那么容易搬的。既然如此,何不让人去流动?
兴建新城,对标普通人,把没能力留在城区的土著转移。把旧城的容积率控制住,把旧城的产业对标创新和金融,干不了这种活的屌丝土著上个班都要去很远,自然就走了,能干的就留下。旧城按自发更新也好,整片改造也好,把绿地、河流重新点缀进旧城,把地方特色建筑发掘,加上原有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注意,这是本地资源,是中小学和社区医院),能不吸引到高端人才吗?
高端人才,年薪至少二十万起步,往上五十、一百万,常态了。住在防得住疫情,没有毒品、枪支,有传统文化,有便捷交通,有优质的本地医疗教育,有充足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居住环境,有高端产业的国际化都市的市中心,花个五年十年乃至久点二十年,得到一个长期保值的资产,可以吧?
拿到钱,没能力的土著,在城市边缘,刚好一套房和一个商铺。商铺对标什么人?好的就对标市中心的高端人才,人才也要吃喝拉撒的。人才没那么多需求怎么办?前面就说了,中心城市,有各种高校和三甲医院,服务的是全国,来来往往的人总有或多或少的服务需求。
中心城市周边的居民呢?有能力的,往市中心去卷,没能力的,就和被踢到城市边缘的土著差不多。只不过是卖蜂蜜和走地鸡与卖可口可乐的差别而已。
每个城市都想学雄安和深圳,集全国之力,把产业转移出去,人不用走。但,能有多少个新区新城可以做到?最后只是把外来人口困在新区新城里,眼巴巴看着市中心的资源,挤不进离不开。旧城里的穷屌丝,看着愈加高涨的物价,买不起用不上走不了。
从投资角度,如果可以忍受一大笔钱放十年,还能受得住折旧,那么金融城,我是看好的。从城市发展角度,虽然大量人口进入广州,而广州的各种供给不足,那么金融城,我是看好的。但要说,金融城打造成金融中心,我只能说尚可。如果说未来还继续新增开发几个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我只能骂了。
需要注意,人口往城市走,是把城市作为点的宏观尺度。而把“土著”和“高端人才”的更替,是把城市这个点,看做是网络结构的中观尺度。并且,作为抽象的点网,在理论上等价,在实体空间上,有面积、密度、行政区划的差异。
作为一个长期使用非机动车通勤的人,感觉在广州用非机动车通勤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非机动车道设定非常随意,有时候在路上踩车,同一条路,明明是有设立在机动车道旁的非机动车道,但踩着踩着突然就没了,要不就上人行道,要不就只能走机动车道,这非机动车道设计出来就有种应付式交作业的感觉。
另外就是本人长期住在老城区,通过非机动车出行的话,感觉东风路与广州大道就是强行把老城区分开的两刀,想要往北走,被东风路拦住,骑单车的人估计都不喜欢走天桥吧,不想走天桥,要不就冒着生命危险横跨东风路,要不就只能在那么几个路口过马路,广州大道同理。
还有就是去芳村,要不就是去黄沙坐船,要不就绕远一点走珠江桥(非机动车道的路况还贼烂),从我小时候把芳村当作是山卡拉就已经是这样的交通方式,现在都2022年了,还是这样,广州还真的是一个古色古香修旧如旧的城市呢。
强答一波吧,我就知道这种提问下面肯定有关于城中村的。本人是客村地铁站附近某城中村土著,从事服装原料类采购,交际圈内充满了城中村土著,城中村租户。所以我认为我来回答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当然,我只回答城中村部分,其他关于地铁道路与旧河北的规划小弟无能为力,望谅解。
关于城中村部分,最大的问题是利益差距导致的阻力。
我看到高赞的回答中,有提到有手有脚,少两层有如何。我觉得这个不是重点,城中村之间拉开差距的不是个体的房租,而是分红。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我的职业,服装。基本上中大(非中山大学)人人皆知是服装行业的原材料集中地,从中大向外延伸的周边大部分区域,只要跟服装有关的,都能找到。一件衣服从0到1,只要在中大你都能满足到。
靠近中大的4条自然村,鹭江康乐旧凤凰瑞宝,分红就是很夸张的数字了。这里不方便透露具体数字,以下的都是以个人单股为单位。鹭江是其中偏少的,接近一台顶配XRV。瑞宝太多版本,有说接近一台URV,也有说接近一台顶配X3。康乐,最高的那一次是一台X6。旧凤凰,很多年前就是一台X6。
其实ZF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早于4年前就提出将中大整个的产业移到清远,从而开始把这个区域改造成服装品牌的运营中心。但是问题是,这里的村民会想改造吗?不想,一点都不想。村民早用手里的钱购买了市中心的商品房,而村里的房子则改为一间间的单间。产业的迁移,只会令分红与租金减少。想通过脏手段恶心,受苦的只是在村里租房的租客。
所以大家会发现,这几年改造成功的,大部分都是老四区以外的,曾经的山卡拉。改造成本低,村民配合度高,交通改善后,通勤时间减少,从郊区改为新城。南沙,萝岗,番禺,白云等等就是案例。但现在随着地铁的流通,附近商品房涨了又涨,那自然赔偿方案就越来越高,村就越来越难拆了。广州这几年的改造,不是以中心向外延伸,而是每个区域改一块。
说到底,广州城中村这个问题不解决,肯定是发展不了的。但在这么大的利益冲突中,问题很难解决,当年大学城的强力改造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肯定行不通的。把发展力全部转移到南沙,但是早期各种国企工厂的迁移南沙已经占据了很多用地,霍家也霸占了南沙很多地。现在发展新黄埔又发现,只是把一个区域的房价炒起来而已。发展番禺,各种的楼梯楼,旧小区,投入以后区域面貌并不能改善。白云具体我不清楚,我就觉得有点远。
败就败呗,我早已不在客村了,我控制不了我村如何发展。老老实实增值自己,为求自己走到每一角落,都能找到容身之地。
江南大道断头路:


江南大道在江泰路地铁站断头: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程技术 最新文章
大妈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不让人坐, 12306 回
如果地铁取消安检,你还会坐地铁吗?
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今日开售,12306 回应开
阿姨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如何看待
为什么大家都说飞机餐不好吃呢?
“天然良港”需要怎样的条件?
为什么杭州市不把西湖填平盖房挣钱呢?
假如给你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代价是你余生
轰20为什么迟迟没有亮相?
记者暗访波音工厂:管理层无视 90% 生产问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1 14:44:37  更:2024-04-01 22:27:36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