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曾经很流行的集邮为什么没落了,当初为什么会火呢? -> 正文阅读 |
|
[工程技术]曾经很流行的集邮为什么没落了,当初为什么会火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曾经很流行的集邮为什么没落了,当初为什么会火呢?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邮票 集邮 邮政 兴趣培养 业余爱好 曾经很流行的集邮为什么没落了,当初为什么会火呢? |
以下我说的是国外 先宣称只发1000张,底板会销毁,制造稀缺度。价格起来以后,再偷偷的发1000张,价格还会涨。然后再发一万张,直接砸砸盘。 |
中国邮政成功的割韭菜把韭菜割没的一个典型。 标志性事件是92年,从中国人民邮政变成中国邮政CHINA。没了人民,多了CHINA。 下面是综述和几个节点。 集邮是全世界范围内一个经久不衰、入门门槛低而十分广泛的一个爱好。当初火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中国建国后至80年代发行邮票十分精美,设计别有特色,在国际邮坛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代表性的老纪特、文字、编号及82年前的JT,印刷精美,设计美观,选材特色明显,应用广泛,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进入80年代还增加了一个保值特征,即在物价飞涨,老百姓一辈子血汗钱几天清零的情况下,能够给老百姓提供一个不多的入门门槛低的保值手段,这都是当时80年代火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里谈几个节点。 邮政从中敏锐的看见了割韭菜的商机。 1、83年发行的熊猫邮票和小型张是割韭菜的一个尝试,3元的超高面值和天量发行量1200多万。成功的割了一茬韭菜,此事的影响在于坑了国外一堆著名集邮者和邮商,如著名中日友好人士、集邮家、日本集邮协会会长水原明窗先生等。此举的意义在于劝退了国外中国邮票的地位和需求,换言之把国外中国邮票爱好者的韭菜根刨了。 2、进入80年代后期,具体说87年左右开始邮票设计和印刷逐渐粗制滥造,完全失去了美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89年左右发行的邮票,几乎全部采用印报纸、广告的低劣的胶板印刷,而不采用保证精美的雕版、影写印刷,其设计水准和印刷技术水平远差于5、6、7十年代你敢信?换言之随便找个印广告、包装的小印刷厂就能印,试问一个东西不再精美不再是艺术品怎么还能让人去喜欢加爱好呢? 3、92年的节点,前面说了,开始以不必要的大面值、天量的完全超出实际需要的印量、粗制滥造为特点彻彻底底的把中国邮票变成了花纸头。 4、以著名的王老虎为代表的一帮子“专家”把持设计,特点是善用PS,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设计不堪入目。 5、彻彻底底把集邮摁死的割到韭菜根的代表性举动发生在97年,此举使90%的集邮者退出集邮。即香港金箔小型张的发行。此事多有讨论,不在详述。 6、邮票的退出使用给集邮订上了最后一根棺材钉。前面说了,80年代末开始用粗制滥造的胶板印刷而少用伪造难度高、印刷精美的雕版、影写印刷,此举恶果是市面上假邮票横行,此外本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原则,内外勾结,大量邮票低于面值打折售卖于市场邮商,于是邮政基本禁止了寄件使用邮票。在世界上也算一大奇葩。试问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怎么能有价值呢?于是邮票彻彻底底的淡出老百姓的生活。于是集邮的彻底凉凉也就无可逆转了。 1月29日补充: 7、有的朋友说邮政90年代后可以无限加印珍惜邮票割韭菜,我想说的是多虑了。 这里我可以明确说,邮政90年代后已经丧失了印刷87年以前邮票的能力,即使是有原始印版,无论从技术、设备上都已经没有能力再从新印制老珍邮了。凡是了解中国印刷技术和设备的都知道。具体原因我在下面的回复里有说明。 |
上学时流行集邮所以入了行,当时看中了一款小型张,省吃俭用了一个月攒了50块钱终于把它拿下, 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打开淘宝一看,30大洋。卧槽! |
集邮有一个行话叫“花纸头” 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赚钱为目的,印制了显著超过正常流通使用量的邮票。 而如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邮票几乎都是花纸头。 从中国来说,集邮人口老化,圈子变小。更重要的是,新邮票的质量惨不忍睹。 所以,集邮没落是应该的 |
当我知道邮票并不是挨家挨户的搜集信封来获取,而是可以通过钱来买的时候,我就彻底的转移了爱好。我放弃集邮改成攒钱了。 |
我突然冒出来个疑问。集邮与我小时候攒小浣熊水浒卡有什么区别呢? |
强力推行,总是让一些东西火起来,有正的,也有负的。 |
|
我自己的 |
|
别人的 准备也搞个相框,裱起来。 |
|
刚做完核酸,看到路边的老奶奶…… |
前几天看邮政发行一个熊猫的纪念币,发行量写“只有8000万枚” 它大概把自己当人民银行了,还是有铸币权的 |
以前不止有集邮的,还有集烟花,火花的,知道什么意思吗?烟花就是烟盒纸,火花就是火柴盒纸,以前的科教频道曾经出过一类制作精良,很有氛围感生活性纪录片,专门记录过这种收藏者。他们会用精致小心的手法,轻轻的把这些纸盒上的图案完完整整的取下来,然后风干,收集,保存。 这东西现在看来比较小众好笑,当时可是一阵风似的刮遍大江南北,引得一群憨批跟风模仿,当然,说憨批过分了,这其中还是有很多人只是出于一种兴趣爱好或者精神修养,对人类工业初期衍生的工艺品进行记录,但也不排除很多纯粹是受纪录片蛊惑,以为能藏着等升值赚大钱的真憨批。 当年这些东西能够升值,一是因为工业水平不高,生产线印花成本较大,除了实用之外不太可能超量发行,很多工业品都等同于奢侈品,现在收藏个LV纸袋玛莎拉蒂车皮也是能很装格调的事。其二,当年各地的工业区联络并不广泛,也不存在互联网,各大厂商有自己固有的销售地,一个在本地习以为常发行的产品,可能到了外地就闻所未闻,有些小厂子可能刚开门两天卖了一批货就倒闭关门了,这就造成了稀缺性和新鲜性,即使今天,由于某些人为隔离的原因,陕西的延安烟盒扔到广东去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这两方面的原因,造就了烟花火花这一类初期工艺品的收藏价值,但也就仅限于初期了,时至今日,流水线马力开动,什么样的花样都可以低成本产出到吐,且还能全国发行而且除青新蒙包邮的情况下,稀缺性已经不复存在,现代人也基本不再使用火柴,连记录社会生活变迁价值也没有了。 邮票我觉得也是同理,最早,一种花色相对精美,应用极其广泛,成本也不算低的印刷品,让很多有美感追求的人珍藏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而集邮与烟花火花不同的是,邮票的初始时代和持续时间远远早于后两者,在中国最低也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这足够造就一批对集邮有传承神圣感的保守派,坚定的维持和传扬着这种前工业时代里充满仪式感和文艺性的行为。 不要小看这种时间惯性的威力,历史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几百年的情况下,某些宗教信仰的力量仍然能操控十几亿信徒的一言一行,如果没有现代打火机俯拾皆是的发展速度,给火花收藏一百年发现时间,也不排除文艺火柴屌丝火机的文化氛围,考虑到那时我的年龄,我应该就是最积极打击打火机异端的保守势力了。 可惜,烟花和火花,不过是上世纪后半叶才诞生只持续到到上世纪末的短期现象,刚刚迈入新世纪就已经开始面临崩溃。曾经跟随着纪录片去积极收藏,很大可能成长为未来“中国烟火花收藏协会”骨干的小孩们,在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只能随手顺个朋友的打火机,然后在回忆中感慨火柴盒珍贵的岁月了。 失去了工业产品的稀缺性,广泛使用的记录性,还面临着低成本超量发行的窘境,集邮,最终会如原始人收集贝壳,古代人珍藏绸缎一般,成为历史的记忆。人类的收藏癖不会变,只是历史有历史的文物,未来有未来的藏品,以后的人类到底是收藏太阳黑子还是土星大气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集邮这样已经脱离现实实用范畴的小众行为,只会越来越小众,直至消亡。 哦,你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emmmm……还记得前文里那句“很多纯粹是受纪录片蛊惑,以为能藏着等升值赚大钱的真憨批。”吗? |
我大概集过10几年,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后几年。 现在回想,集邮带给我快乐的阶段大多在高中以前。那时候邮票不多,也很不全。但集邮的过程却很好玩。 比如在目视范围内搜罗一切,不但自己家,连亲戚家的信封大多被我检查过了。偶然“捡漏”,便会高兴好几天。 小伙伴们交换邮票,虽是小孩,也发扬了尔虞我诈的贸易精神,对自己的邮票极尽吹捧之能事,对对方的邮票志在必得,又假装不屑。最后交换成功,大家都觉得自己赚到了便宜,又得意洋洋好几天。 小伙伴们还结伴到邮票公司“打样”——买是买不起的。在那儿人生第一次跟黄牛周旋,被骗得一愣一愣的,最后用零花钱换回来远远不值的邮票。 大概从高中开始,集邮就变得省事多了,可以去邮局预定,只要到发行日去邮局领取就好了。再后来连预定都免了,直接每年上一本年册。“集邮”变成了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的过程,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当然最后来上致命一击的,就是发行者本身,他们拼命扩印,造成邮票的通货膨胀,邮票出货不是以套来计,而是动辄整版。那时候发行者也好,购买者也好,还好意思提集邮么?都是想发财呢吧! |
没落的原因是,97年之后邮政就放飞自我了。 当初买香港回归小型张,面值8元。封面是小平同志。 |
|
然后邮政抽奖,还是同样的设计,封面是小平同志,面值50的金箔小型张。这张邮票要先买8块小型张加两枚邮票的那个册,然后才能参与抽奖。抽到了才有资格买。我记得我中奖后买的价格是200。今天在网上查到的当时最低售价是100,是内部价。 |
|
看,就是这个。这两枚小型张发行量巨大。刚刚查到这枚面值50元的小型张邮票发行了2000万枚。 这个天文数字,和天文发行量,透支了整个集邮爱好者的预期和预算。同时也透支了邮政的信誉,甚至由于香港回归与小平同志的紧密联系,邮政利用他在广大人民中的声誉,赚了一笔出卖他声望的钱。 自此以后,所有邮票,就像48块钱的中国石油,一路下行。 |
被中国邮政和商业市场玩死了。集邮的乐趣在于搜集、交换,恐怕很多爱好者都对当年搜集齐一套邮票时那种心动的感觉记忆犹新,然而,邮政主导的过度商业开发彻底弄死了这个市场。 超量发行,早期的纪念邮票发行量不大,加上渠道不畅,很多爱好者不一定能第一时间买到,这形成类似饥饿营销的局面,然而邮政本着有钱为嘛不赚的思想,敞开了发行,而随着人们写信需求的逐步缩小,以及销售渠道的不断完善,导致新邮票供大于求,而邮政为了盈利再出昏招,每年发行邮票纪念册,这下好了,爱好者根本不用搜集、交换了,连集邮册都不用买了,随之而来就是集邮所带来的成就感逐步消失。 再版:如果说滥发断绝了集邮的后路,那再版就是掘了集邮的根,集邮爱好者都知道,文革票曾经是价值很高的一类邮票,然而曾几何时,市场上忽然涌现出大量崭新的文革票,甚至还有实寄封,一开始坊间传言是邮政库房里的存货,但也不应该有那么大量,而且也不像是保存几十年的旧物,要说是假票吧,也没有统一口径宣称要打假,而且不少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后来坊间传闻是邮政找出了老版再次发行,此举一下搅乱了市场(它不是假货,但没有承载历史),导致真正的文革票价值大跌。更离谱的是邮政在十几年后公开重新发版整套文革票,我不知道这种再版票除了圈钱还能有什么意义。 炒作:集邮其实很早就在国内有小圈子,不温不火,然而自gk以后,集邮市场被迅速炒作,大量以投资为目的的人和资金涌入,加上邮政的神助攻,导致这个市场泡沫大增,但泡沫总有破的那一天,从某个角度看,集邮就类似后来的文玩核桃,被炒废了。 |
更新:先放一个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首日封。 |
|
台专60《花鸟图古画邮票》首日封(1969) 在很多集邮者看来,集邮除了怡情益智,还具有给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除去其文体活动的属性外,还是一种较为稳健可靠的投资。这一点也曾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得到官方确认。比如台湾地区“中华邮政”的油纸护邮袋上印有“集邮三益”,现在的版本是“怡情 益智 会友”(如下图,来源见水印),而以前则是“怡情 益智 储财”。 |
|
中华邮政现在使用的纸质护邮袋样式 然而,仅以中国邮政为例,伴随着最近二十余年邮票发行的乱象(大量短腿邮品溢价发行,邮票打折,邮票管理不严格导致邮票提早流入市场之类事件频发),再加上日益降低的邮票使用率,邮票——特别是最近二十五年的邮票,其保值(已不奢望增值)功能已大大令人怀疑。职业邮商暂且不论,普通集邮者心灰意冷、逐渐退坑的倒是很多。当代年轻人除了写明信片可能会用到邮票外,基本上也接触不到此物,自然生不出什么兴趣。这一点就和电话卡收藏事业的沉寂是类似的——上世纪末,很多热门题材的电话卡可以卖到一套房的价格。 |
|
1997-10M《香港回归祖国》纪念邮票金箔小型张(1997) 这一过程中,一些本来有望成为保值升值重点的邮票反而成为促使邮票市场崩溃的主力军。典型者,请参考上图。这张金光闪闪的中国第一张金箔小型张(图片来源),一开始是装在折子里溢价发行(面值50,卖120,两倍还多),而且每人限购两张,其价格节节蹿高,从120窜到最后将近千元。但是很不幸,这张票发行量高达2000万,其价格也灾难式地回落,最终跌破发行价,现在某宝售价36~40而苦于卖不掉的很多。这张票的巨高面值也导致它较难实际用于邮政业务。澳门回归时,中国邮政如法炮制,也整了一张金箔张,情况和这个大体相同。这两张金箔张,印刷成本相对可以忽略,邮政仅靠这些便吸走数以亿计的资金,留下大量囤货的邮商和举家排队抢货的邮民欲哭无泪。 老舍有诗云:“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此诗刊登于1959年的《集邮》杂志。老舍其实是不怎么集邮的(当然他吸猫出名),但这首集邮诗,现在看来可谓高瞻远瞩——如果过分期待投资和增值,邮票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有稳定且强烈兴趣者或许不会特别在意此点。 PS:ball ball邮政爸爸发行邮票的时候,可以别整那么粗糙。放两套邮票,都是纪念五四运动,一个是精工细作的艺术设计成品,一个简直是PS初学者的练习作。以下三张图片均取自中国邮票目录。 |
|
纪62《“五·四运动”四十周年》(1959) |
|
|
|
2019-8《“五四”运动一百周年》(2019) 此外,中国邮政似乎较少发行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题材,这一点和其他邮票发行机构稍有区别。以英国皇家邮政(Royal Mail)为例,它发行的哈利·波特系列邮票、漫威超级英雄邮票等,完全可以吸引到普通集邮者以外的粉丝群体。毕竟年轻人才是保证一项活动长久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
|
|
|
|
|
如果你是个老爷爷老奶奶,你会骄傲得拿出这张邮票给孙子们看吗? -- 作者是谁,有多NB,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这玩意儿作为新年邮票来发行真的不合适,看着恶心,当时也被吐槽推上热点,大家看着也都受不了 你要拿到抽象派画廊去,可能合适,那是小圈子的事儿,外人也看不到,也不会说什么;做邮票,真的不合适 |
1987年的邮票 |
|
1999年的邮票 |
|
2011年的邮票 |
|
2023年的邮票 |
|
我在疫情前基本上每一年邮政年册都买,后来慢慢不买了。你别跟我说这玩意多稀缺,多有艺术价值,是哪位哪位大师作品。你要我收藏至少出点人间玩意。 |
炒邮票的人在91年之后陆陆续续都去炒股了,到97年是一个拐点——国家发行了一枚50元面值的小型张,据说原计划发行一亿枚,后来崩盘了才减半再减半。 所以说,人民群众本就没几个小钱,几个私人庄家炒起来就算了,国家邮政局竟然也下场当庄家独揽大食,渣都不给人留一口,连私庄的本钱都吞得一干二净!一下子邮市全崩了! |
这个就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集邮兴起就建立在远程沟通以写信为主,邮票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其中的稀缺品就会成为人们的收集目标。 而二十多年前电话普及,后面是手机,智能手机,写信这种行为早就消失在了人们的生活里。我们中学时还流行过交笔友的文化,而后面的年轻一代,基本上从出生就没怎么接触过写信,邮票这些东西。 就好比有些人爱收集球鞋,这种文化也是根植于篮球运动在年轻人中的盛行,球鞋是很多男生的必备装备。球鞋中的稀缺品自然就有了收藏的价值。假如哪天篮球不再流行,这种收集文化也会随之没落。 我个人从小学开始集邮,一度非常痴迷,一直到大学。老家的房子还存着两大箱邮票。不过后面也放弃了,现在主要是去旅游的时候,会买点当地的旅游邮票做纪念。 世界杯系列 |
|
|
|
海南建省 |
|
北京亚运会 |
|
|
|
纪念巴黎公社 |
|
外国名人系列 |
|
丹麦童话系列 |
|
伟人诞辰纪念 |
|
中朝建交 |
|
下面是十几年前去台湾买的,同行阔佬都在买红珊瑚之类,本diaos只能买得起这个了。 |
|
最后发的这个值得一说,是15年领结婚证的时候买的。当时老家的小邮局没什么可买的,只有一个《柳毅传书》还算是爱情主题的。 |
|
|
|
|
说个真事,那天我去了趟邮局,看见一款非常漂亮的邮票,问了一下。 |
|
我让销售员拿出来看了一下,里面就是那种立体书,而最吸引我的是当她翻到哪吒吊打龙王三太子的时候。 那一页是这样的,左侧是个哪吒,古典漫画风格,立体的,活灵活现。中间及右侧是一条黄白色古代龙,也是很有表现力。而哪吒手里拿着一条混天绫,另一头勒住龙的脖子,随着书页缓缓翻开,哪吒的手张开,而龙头被拉得左摇右摆,不断挣扎。 我擦,居然有一条暗绳机关藏在扉页!! 我很是心动,问一下职员这套邮票发行量如何,票面价值多少? 结果那人一问三不知,我粗略算了下,没有什么小型张,小全张,就是连票,大概就面值30来块钱。 我心目中的预算假如这玩意面值有个70,也就是零售价的一半还可以接受。最好肯定有些精美的小型张那更好,必定有收藏价值。 |
|
对的就这邮局 |
|
这个是在app上问的 当然我是穷逼,如果我像知乎人均年薪百万肯定眼睛不眨马上拿走。但是这次给我的感觉是,溢价有点高了。 至于邮票以前为啥会火,那是一个以前通信不发达,邮票还是个必需品。另外就是集邮还是很亲民的价格,一张小型张面额多少就卖贵个一倍左右,那过几十年还是能有点收藏价值的。 现在他丫的离谱到几倍面值,而且最无耻的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来一波扩大发行量!?那基本上断了收藏的路,妥妥的情怀消费,不值得。 |
集邮的乐趣在于“集”。 而“集”之所以有乐趣,在于它少,而且不再大规模发行。 好比集邮界最让人神往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就是因为政治错误,发行了以后迅速收回,导致市面上流通的极少,而且以后也不再发行了。 这样的票,大家才会趋之若鹜,谁要是有一张,能在圈子里牛逼很久。这样的票,偶尔有人愿意转让,才有同好愿意出高价收购。 可是后来邮政部门发行和重印邮票就跟老蒋印金圆券一样。集邮变成了割韭菜。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毫无难度,单纯氪金的事情有什么意思呢? |
我记得这样一段话:柯达直到破产的那一天,生产的胶卷质量都是最好的,只是世界不再需要它了。所以,离开有时候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不再被需要了。 |
第一现在没人寄信,第二邮政当年蛮无耻的印刷了太多邮票,想捞钱呗,印多了这不等于草纸嘛 |
以前在那个物资流通不佳,没见过大世面的人一抓一大把的年代,不仅是集邮,各种各样的收集癖好多了去了。收集烟盒的,收集火柴盒的,收集光盘磁带的,收集杂志的。我爸还是个打火机爱好者,但凡看到一个模样没见过的打火机,他都要想方设法的给藏起来。各零食厂家更是抓住小孩子的这种心理,一包零食里面放一张小卡片再低价卖给小孩一本收集册,这样小孩们就开始为了填满手中的收集册一包接一包的买零食。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电脑电视中各种图片视频题材看的人眼花缭乱。现在的人很难理解那时候的一张邮票大小的图片能带给我们多么大的视觉冲击。手中只有五毛钱在一顿饭和一张贴画中只能选一样时,不少人会选择放弃一顿饭去选择贴画(那还是个伙食没那么好的年代)。而邮票作为这些收集癖好中最高雅的类型,自然受到人们的推崇。(艺术是分高雅和下贱之分的,电子产品拍出来的东西要在国画面前低头这是事实,收集也是一样。 现在再精美的图片也不会对人产生多大的视觉冲击了,不稀罕自然也就没有收集的欲望了。你也甭指望弄几张贴画再给小孩们一本收集册就能忽悠小孩买你的东西,那个打开收集册几个小孩头攒在一起欣赏画册的年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
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是23年8月份,国家邮政总局计划销毁2000吨库存邮资票品。2000吨是什么概念,里面有多少吨邮票呢?这还是库存的。 还有个事,就是印邮票比印钱简单多了。袁大头现在批量生产,一个才几毛钱,一个纸片片成本能有多少钱呢? 集邮这个行当已经没有经济基础了,凭爱好和热情集邮走不长远。 |
只需要两条政策集邮就会火起来: 第一:EMS和快递小包可以用邮票付邮资; 第二:邮票发行量比现在少九成。 |
有意义的集邮:收到来信,把贴着邮票的那一小块信封剪下来,泡在水中,片刻后小心将邮票揭下,清洗吸水晾干,装入透明小袋,夹在集邮册中。 所谓火爆的集邮:炒作,直接买。 |
我集过,中国邮政不诚信,邮票发行后不销版,甚至干出重印文革票的勾当,市场最终崩盘。 |
题材和发行量,一旦变成邮政的敛财工具,也就丧失了收藏的意义。 |
前两天,刷视频,看到一个收钱币的老板, 有一个客户拿了2000张100块,是纪念钞,蓝色的,不得不说确实好看, 看着就稀奇,不过拿到市面上买东西,应该没几个超市会收。 客户的意思是能翻倍,说这东西稀奇,发行少,也就是一张200块, 老板说,要是真发行少,能让你买到这么多张? 老板最后收了1000张,一张101块收的。 |
私人信件已经消失,邮票已经没存在的必要。 这点和对岸小日子很不一样。日本写信回函寄包裹贴邮票还是很普遍,邮票是很常用的东西,每年几亿的发行量都可以消耗点。日本历史上也没什么邮票热,普通集邮都是收集信销票,价格十分低廉。 反观我国,你现在拿着邮票去邮局寄包裹都要受到重重阻挠。邮政把邮票卖给你就没想让你用,目的就是印刷带面值的废纸翻几十倍收割越来越老龄化的爱好者们。 就集邮市场来说,各种下水票二胶票拼接票,非专业老玩家无法分辨。就算没被卖家坑,你买回来还需要有博物馆级的保存环境。 而且历史上邮票的发行量并不小,邮票实际发行一直不透明,传言邮政仓库里各个时代的票还有很多。 买金银币就算市场崩盘那么多年好歹跟着国际金价有个底线材料价,花大价钱买有价无市的印刷品实在不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观念。 |
为什么大家认为邮票会增值?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稀缺性吗?你自己拿张纸,涂鸦一下,也是全宇宙独一无二的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