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美国当年靠一台4KB内存的计算机完成登月,这是真的吗? -> 正文阅读

[工程技术]美国当年靠一台4KB内存的计算机完成登月,这是真的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美国当年靠一台4KB内存的计算机完成登月,这是真的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登月
航天
美国当年靠一台4KB内存的计算机完成登月,这是真的吗?
“IBM搬运世界上第一款5MB的硬盘,1956年”




IBM 350,世界上第一款5MB存储介质,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计算机硬盘,重量“仅有”不到一吨,用于IBM的305计算机和后来的IBM 7030超级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超算)。
阿波罗制导计算机研制于1966年,这款硬盘诞生的10年后。
现在你还觉得4KB很少吗?
另外,阿波罗制导计算机的4KB是RAM的容量,它还有另外64KB的ROM。
对,就是传说中“物理编程”的人工绕磁芯线只读存储器。
那年头的CS和IT都是人精,NASA那帮鬼才愣是在64KB的ROM里塞进去44个程序……


虽然源代码摞起来有一个人高
张小龙,滚出来学优化.jpg
再说一下计算机本身的性能。
IBM 7030,这个当时的“超算”,性能是多少呢?


IBM 7030控制机台
……答案是每秒120万条指令(1.2MIPS)。
1.2MHz的“超算”……
而且这玩意和最早一个型号的阿波罗制导计算机一样,是2kB内存,连4kB都没有。
更别提这玩意全系统30吨重,还需要100千瓦功率。
你根本不懂得摩尔定律的恐怖.jpg
这台机器本身的性能并不成功,但为后来IBM大受欢迎的360大型机奠定了基础,而IBM 360也正是阿波罗计划期间NASA在地面用来计算飞行数据的大型计算机主机。




休斯顿约翰逊航天中心内的IBM 360/75机房,为休斯顿飞控中心提供直接支持
IBM 360于1964年推出,其最先进的型号主频可“高达”16MHz,内存“高达”8-64KB,并且可以使用最高“达”8MB的“大容量”硬盘!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阿波罗制导计算机的性能:
主频2MHz,2-4kB内存,32-64kB ROM!
功耗55瓦,重量32kg!
的确,这玩意确实是有点不真实。
但不真实的不是“这点算力怎么能登月”,而是德雷珀和雷声(主要研制和制造单位)到底是TMD怎么把十年前还是超算级别(与IBM 7030不相上下)、放在同时代也是大型机水平的性能给塞到一个盒子大小而且功耗只有几十瓦的主机里面去的?!


就这么大?!
然后你再抬头看看上面的IBM 7030,同样MHz主频,同样2kB内存,功耗和重量差了一千倍……
感受摩尔定律的恐怖吧,凡人!.jpg
总之,答案是,是集成电路,我加了集成电路.jpg
阿波罗制导计算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硅基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这给予了它足以降维打击传统晶体管计算机的恐怖性能。在1961到1965年间,阿波罗计划几乎消耗了全美一半的集成电路板产能,是当时最大的集成电路单一用户。
然后作为对比,我们再来看看毛子这边。
同时代,联盟飞船使用的是“氩”(Argon)系列计算机,其研制工作正是在登月竞赛时期跟踪阿波罗制导计算机所开始的。实际上,在科罗廖夫最初设计联盟飞船时,由于发现全苏能够生产的数字计算机没有一台能够达到他所希望的性能要求,导致最早的联盟号飞船设计上甚至没有考虑搭载数字计算机,只有东方号和上升号同款的7K机电模拟计算机控制面板。


斯拉夫黑魔法.jpg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航天不一定非要高算力,很多时候需要进行的计算虽然计算量大,但往往不会太过复杂、或有太多变化的条件和种类,这就意味着,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适应面很窄的程序/计算机系统来胜任,因此系统可以大大简化,不需要很强的复杂算力。
实在不行,哪怕你连计算机都没有、只能靠机械程控,可能都不是问题……
可能是受到这种精神的启发,后来NASA提出了一个非常神经病的全机械计算/控制金星探测器设计,因为可能没有集成电路能够长时间活过金星地表的硫酸雾、400摄氏度高温和90个大气压……




扯远了。
氩系列计算机和阿波罗制导计算机一样,是最早的一批集成电路计算机之一。最早的实用型号氩-11S同样于登月竞赛期间投入使用,作为“探测器”系列无人试验飞船(即去掉轨道舱的联盟号)的船载计算机。后来的联盟号上则安装了于70年代研制的氩-16型,这也是苏联航天史上高度成功和常见的一型计算机,除了联盟飞船之外,礼炮系列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和钻石系列军用空间站也使用该计算机,总产量达到了300台以上。
除了联盟飞船之外,氩系列计算机也被广泛运用于苏联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的弹载/机载计算机,包括米格31远程截击机——实际上,长期以来困扰米格31系列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套60年代基础的老破烂计算机根本就带不动盾牌这个巨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前端。为了给计算机减轻负荷,一些米格31机组索性在使用雷达时把IFF关掉,结果就在演习中闹出了几次误击友机的乌龙。
联盟飞船上的氩系列计算机则一直用到了2016年,才在联盟MS系列上被新的TsVM-101数字计算机取代,同期换掉的还有上面这个匪夷所思的机械计算显示面板。
奇怪的是,网络上找到的资料都没有写明氩-11S和氩-16的主频性能。但总的来说,可以确认的是,氩-11S在内存方面的性能和阿波罗制导计算机是差不多的——同样是2kB内存、32-64kB外存。
至于计算速度这方面就比较难绷了,我搜来搜去只找到MIT从毛子网站上爬下来的资料,上面说氩系列的计算速度是,呃,每秒20万条指令……
也就是阿波罗制导计算机的十分之一……
如果是具体运算,这个速度就更难看了——氩-16的运算速度是加法每次5毫秒、乘法每次45毫秒,也就是每秒20-200次!


氩-11S则是加法30毫秒、乘法160毫秒,对应每秒6-30次。
这个性能和现在的手持计算器差不多……
觉得震撼了吗?是的,我小学时候第一次在某本科普书里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眼睛瞪得和你现在差不多大……
坏了,阿瑟·克拉克小说里面宇航员打算盘应急取代计算机失效的情节原来可以是真的.jpg补充一点常见的阴谋论观点1.“阿波罗宇航员没有做过训练,下了月球就撒丫子跑,一点也不顾虑,一定是假的!”
首先要明确一点,对于这帮子人来说,在月球撒丫子乱跑和飙车是理所应当,不是才是怪事,因为阿波罗宇航员都是空军和海军试飞员选拔出来的,60年代能开最牛逼的飞机的飞行员当然个个都是心高气傲的天之骄子(奥尔德林不是试飞员所以一开始没选上,后来他不服气又去毛遂自荐,据理力争说凭什么非得试飞员才能当宇航员,然后他也选上了),胆大心细作风粗放是理所应当的事。
至于说怕不怕死的,怎么说呢,对于这帮人来说,意识到自己有成为全世界飞得最快/最高/最先到达某一领域的人的机会的时候,能够青史留名、永远留在教科书上为后人铭记,那确实是死了也值了……
实际上这种粗放作风广泛存在于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就比如阴谋论者同样喜欢津津乐道的为什么我们和毛子的宇航员搁空间站上呆过之后下来是被医监医保人员抬出来、阿波罗的宇航员在太空中飘了两周下来就能自己爬出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你不能爬搞不好就淹死了!(
是的,这帮人连捞宇航员都特别粗放。奥尔德林还是柯林斯曾经吐槽过救援直升机跟TMD钓鱼一样,他们刚爬进网兜,屁股都没坐稳,那边就跟鱼咬钩了似的开始猛往上拽绞盘,都不等你拉两下绳子告诉他准备好了。


60年代粗放作风恐怖如斯
当然正经的答案是,只要确保锻炼,两周时间的肌肉和骨流失问题还没严重到站不起来的程度。实际上同样是因为是试飞员出身的天之骄子,这票人在天上是闲不住的,NASA给每次阿波罗飞行任务都带了个拉力器让宇航员日常锻炼用,结果宇航员们纷纷投诉说你丫是不是吃回扣了,拉力器一点都不经用,多用几天绳子就给拽松了(
然后拉力器不能用了,这帮人就搁飞船里拉着扶手悬空蹬腿当跑步机,还有拽着扶手做引体向上(是的,没有重力,但是也正是因为没有重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换个角度说他们在拿飞船本身举重——力最大的一位让飞船来回晃荡了半度,人力动量轮(),总之就是闲不下来……
有这个锻炼强度,飘了两周回到地球之后还能正常走路也不是什么怪事。只不过现在保险起见,哪怕你能走往往也要医疗人员给你先抬上车再说。
实际上,比较难绷的是,早期几次任务中NASA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担心月球上有没被检出的微生物,为了避免宇航员接触到之后带回地球造成感染扩散,从阿波罗11到15号,每次宇航员返回地球,救援人员找到他们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上去接他们出来,而是先给他们扔一人一套防护服和一瓶84消毒液,您几位自己看着穿好防护服再喷一下(
然后等到穿戴好喷完消毒液,仨倒霉蛋才能被钓,不是,接上直升机,然后飞到来接他们的航母上。而在那里,还有一个隔离检疫室,这仨人还要自己走进去,然后在里面自我隔离几个月。
这下真的是“他们回来要不要查核酸”了。
当然,这个隔离室其实是方舱(正式名称是月球接收实验室,Lunar Receive Laboratory,一块隔离的除了宇航员还有他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东西),是可以移动的,所以不会妨碍他们和热情的美国民众亲切会面,以及接受尼克松带统领的亲切接见,只不过隔了层玻璃(


实际上因为很多次阿波罗任务基本上都是在夏天着陆的,尤其是阿波罗11号返回地球的时间是7月24日,正值盛夏,阿姆斯特朗后来吐槽说整个回收过程中他最难熬的就是被套在防护服里,暴露在盛夏的太平洋气候中的这十几分钟——“我觉得要是我们再在里面套他个五分钟,帽兜都要被热气崩开了。”
总之扯远了,回来。他们确实是模拟过的,并不是真的两眼一抹黑就往下踩。
为了模拟在1/6G月球重力中行走是什么感觉,NASA想出的办法相当鬼才:




如图所示,直接把宇航员吊威亚挂在一个大幅度倾斜但不是完全垂直的斜面上,这样重力就会被分解成相对斜面的水平和垂直分量。
然后只要倾斜到垂直于斜面的分量刚好只剩六分之一,剩下六分之五的水平(相对地面是正常垂直)分量就靠吊威亚来平衡掉,就能对月球重力模拟个差不多大概了。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不要告诉我敢于独立思考质疑权威的撅醒人士连初中物理课都是睡过去的。
该系统被称为降低重力行走模拟器(Reduced Gravity Walking Simulator),由NASA兰利研究中心建造,理论上可以模拟任意的低重力行走状态。兰利中心也负责了几乎所有的NASA月球模拟设施,其建造的训练基地统称为月球着陆研究设施(Lunar Landing Research Facility),除了月面行走模拟器还包括了登月舱模拟器等。
当然很显然,这种模拟方式非常不完美,宇航员被这么挂着也很难受(当然,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目的之一——要模拟训练的不仅仅是宇航员自己,他们在月球上活动时的活动量和疲劳程度也是地面人员需要提前模拟来适应的内容)。阿姆斯特朗后来吐槽说真上月球了动作比这训练轻松多了……




面红耳赤.jpg
而这个方式也只能模拟“低重力行走”本身,在月面上的所有复杂操作则还是需要找到模拟月球地貌的模拟环境来进行。对于NASA来说,他们选择的地方是美国西部的沙漠地带,包括了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和德克萨斯州等。


当然这时候就没有模拟重力和穿宇航服了,宇航员们得在真正上了月球之后自己学会怎么把两个训练的内容结合起来。除了地表操作,宇航员们还要在实地训练中学习地质学知识和取样操作,这样起码在月球上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石头时能认得出来这玩意的大致成因和成分是什么,而不是奈何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进行地质学取样训练,拿着后来他们会在月球上实际使用的哈苏相机,1969年2月
我们现在在新疆吐鲁番那个所谓的“火星基地”派的是一样的用途,只不过模拟的是火星:


然后就是少量的综合训练了,包括使用失重飞机进行短时长的全装具失重行动模拟:


以及在包括了全尺寸登月舱模型和模拟月壤、并且模拟月表光照的室内设施模拟更全面的月表操作:


此类设施的图经常被登月阴谋论者解释为“伪造登月布景”,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变相验证了NASA模拟设施的成功程度
除了宇航员自己的行动之外,登月舱的着陆也需要模拟。兰利中心最初制造的登月舱模拟器和人的模拟手段差不多,用吊车来抵消地球重力进行模拟:


复 杂 电 磁 环 境
当然,这种手段模拟比较有限,范围也比较固定。所以后来出现了著名(臭名昭著)的登月研究飞行器(Lunar Landing Research Vehicle,LLRV)和其后继型号登月训练飞行器(Lunar Landing Training Vehicle,LLTV):


这个玩意的方式同样也是巧妙但第一眼看到会让人怀疑人生。在它的重心位置装着一台通用电气CF700-2V涡扇发动机,让飞行器的起飞推重比稍大于1(显而易见,不然没有机翼的东西是咋飞起来的?)。
在一次训练流程中,飞行器会使用涡扇发动机起飞爬升到训练高度,最大不超过200米。然后,发动机收油门到刚好产生5/6于飞行器自重的推力,留下1/6的地球重力来模拟月球环境。发动机本身安装在矢量推力万向节上并由计算机控制,确保此后宇航员无论做什么机动、飞行器处于什么姿态,发动机推力都始终指向竖直向下平衡地球重力(如果有需要,还会抵消风力和湍流,消除大气层作用来进一步提供更真实的模拟感受),只剩下模拟降落所需要的那1/6。然后,宇航员就可以正常地使用飞行器上安装的反推火箭和RCS推力器,像在月球重力环境中那样操纵其进行降落了。
虽然看起来很简陋,但是LLRV/LLTV受到了宇航员相当的好评,因为如果没有这玩意,他们唯一能模拟月球降落的手段就是直升机,而那玩意显然和登月舱的操纵特性差了十万八千里。时任NASA宇航员办公室主任德克·斯雷顿(Deke Slayton)后来表示,除了驾驶LLRV之外,没有办法模拟登月舱的操作,而阿姆斯特朗也表示如果不是有LLRV的模拟训练,他在阿波罗11号上计算机出篓子时可能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然这个玩意和它看起来的一样危险,总共建造的2架LLRV和3架LLTV中有3架都因失控而坠毁。不过,NASA为其配备了最早的零零弹射座椅之一,因此在3次事故中宇航员全都安全逃生,这其中就包括了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在驾驶LLRV-1训练时因失控而弹射,1968年5月6日
至于“月球飙车”……


设计时速最高9.7km/h,实操最高速度18km/h,这也叫“飙车”?(
以20km时速碾过老家没修好的破烂土路的我:别小看了悬挂的通过性啊,混蛋.jpg
人其他火星车月球车开得像龟爬是因为人家是全自动的,还得顶着几百瓦的总功率限制用十几瓦功耗的可怜小计算机脑瓜看到个石头大脑升级半天寻思该怎么走,你这车上坐的可是俩大活人,只要不翻车,油门不是爱踩多大踩多大(
完成登月需要执行的代码只是几十到几百条指令,其本质是按照预设的程序完成计算任务。
但代价是这些指令只能完成对应的工作,别的工作一概无法完成。
而且没有图形界面,输入执行代码基本靠输数字。
而目前的计算机消耗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大头恰恰在通用性和GUI上面。
美国人登月时用的计算机只有几kb内存,这是对的。
但要说登月靠这台计算机完成,这是错的。
阿波罗飞船上的那个计算机(按今天的标准,它只是一台特化的计算器)基本上完全无法执行任何能直接帮助登月的自动化指令。
所有的指令都是航天员自己找准时机(当然有地面的辅助),一个个敲进计算机,然后再根据算出来的数据手动操作飞船完成的。
一个讲到登月时经常提到的故事就是阿姆斯特朗在开启鹰号登月舱下降雷达时忘记了关闭对接雷达,两个雷达错误地同时工作导致计算机死机得不能再死,阿姆斯特朗就这样顶着满舱的警报声降落月球。这个计算机就是这么蠢
说白了,几位航天员才是当时飞船上搭载的“计算机”,那台能计算的小玩意只是一个配件,和你开车时的机械仪表盘和空调旋钮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阿波罗指令舱的导航计算机AGC的磁芯RAM是2k字,字长15位(另有1位奇偶校验)。所以有效的内存还不到4k(ecc的校验位也不会算入主内存大小)。这个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程序是完全写在ROM里的,调用某个程序的方式是在九宫格键盘输入程序号和参数,运行结果就是几位数字,用7段数字显示(那时候还没有LED)。
至于这个内存是不是很小,要看需要实现什么功能。如果用不到大矩阵运算,这个内存不小了。
题主是不是对4K是一个多巨大的容量没概念?
去搜一下4K编程大赛。
虽然不是一个原理,但人类对硬件的发掘远超你的想象。
不得不说,很多人对于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想象,完全是基于现代普通人计算算力多的程序基本用不完,网络数据流量基本用不完的这种富裕病。
相当初基于java的功能机用过吗?登陆qq只能通过wep网页。显示头像?显示UI?显示信息跳动特效?都是文字。
基于网页文字的游戏玩过吗?wep网页文字偷菜游戏玩过吗?网页文字抢车位玩过吗?只给你显示基础信息。
这还是比较高级的东西了,再回溯过往,基于dos窗口文字冒险游戏玩过吗?
更不要说显示器这个东西出来之前,计算机输出结果是打孔纸带,存储用的磁带。稍微干点现在soc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运算几十个人上百个人伺候。
现代因为计算机计算能力快速发展,廉价。让计算机有更多的性能给你运算UI,动画,特效。一个qq聊天软件自带过去游戏级别的渲染引擎。就这样在过去把CPU烧冒烟的高强度运算,现代soc强大性能都懒得动。
拿这件事情说事的,求求你们,先去了解一下计算机发展史,别用自己被现代计算机强大性能惯坏了的低端认知,去挑战那时候人类的伟大冒险。
当时关键的操作都是宇航员手工进行的,参考阿波罗13,手编内存的老爷计算机4K还是8K其实影响不大。不过我乎只要登月相关话题下就有登月阴谋论患者来造谣,看来有必要讲清楚登月阴谋论在学术界的地位,以免阴谋论信徒对自己认识不清,以为自己和学术界有什么关系:
阿波罗登月是全世界所有航空航天学者的共识,50多年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数以百万计的航空航天专家没有一人提出质疑,认为阿波罗登月造假的阴谋论信徒一辈子没有在全世界任何一本专业期刊上发表过哪怕一篇质疑阿波罗登月造假的文章。
如果接受过正规九年制义务教育,相信全世界所有航空航天科学家的共识还是大字不识几个只会在网上造谣的阴谋论信徒大家自己考虑。
美国冷战时期死对头苏联也毫不犹豫明确证实阿波罗登月成功,确实是登月阴谋论一辈子也解释不清楚的死穴之一,问到这个问题只能说一些什么苏联没有深空探测技术之类胡话来搪塞,一旦问到底啥深空探测技术,更是只能彻底哑火,或者给辟谣的网友扣上个不爱国的大帽子。
更加搞笑的是:
50年后全世界所有国家还是一如既往的承认阿波罗登月成功,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请看我国最新版中学物理教材:


难道教育部被收买了打压睿智登月阴谋论?
全世界所有国家大中小学教材都承认阿波罗登月,包括所有和美国不对付的国家,全世界所有航空航天科学家的共识不比大字不识几个只会在网上造谣的阴谋论信徒可靠?
再说你要否定教科书好歹发一篇论文吧?阴谋论信徒这辈子找的出一篇论文来吗?
其实我的意见很简单,鉴于全世界学术机构都认可阿波罗登月,全世界大中小学教科书都承认阿波登月,全世界目前为止也确实没有一篇质疑登月的论文发表,所以认为登月造假的人只要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即可,至少证明学术界认为登月造假说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否则只能说明登月造假就是个永动机第二,学术界连讨论的兴趣都没有。
看到有不少登月阴谋论者号称985211毕业,我只问一个问题:
一个合格的985211毕业生,凭什么在一篇论文都没有的情况下相信一个阴谋论?
我在现实中认识的相信登月阴谋论等一系列阴谋论的人一个大学理科生都没有,甚至最近毕业的大学生都没有,只有多年前工农兵大学毕业的老头老太在传谣言,难道相信阴谋论的大学毕业生都集中在网上敲键盘???其实不管文理,只要按照学术界的标准,判定一个学者是否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极其简单:
敢不敢把自己的观点理论发表到专业学术期刊上接受同行的评议
如果敢发表,至少说明提出这个理论的人自己认为是有科学根据的,就算最后证明错了,也属于正常学术讨论的范围。如果从来都不敢发表,只是在大众媒体上大肆鼓吹造谣,那就说明提出这个理论的人自己都知道自己鼓吹的是胡说八道的谣言,完全禁不起专业角度检验,那就是说明毫无学术素养。
永远不敢到学术期刊发文是所有阴谋论共同的死穴
从地平说到永动机、从登月造假论到西方伪史论等等,无一例外。学术期刊确实不一定靠谱,但是像阴谋论这样一辈子不敢在期刊上发一篇文章,肯定100%不靠谱。
居然还有登月阴谋论信徒硬着头皮造谣正规期刊上有怀疑阿波罗登月文章发表?口说无凭,请阴谋论信徒把文章doi发出来让大家开开眼好吗?至于说什么“审稿人不让发”的,现在不是某一个国家没有登月阴谋论的论文,是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有学术期刊50多年来都没有一篇好吗?
难道全世界所有国家成千上万学术期刊联合打压睿智阴谋论?
如果真的敢发论文,就算被拒稿了完全可以把退稿信发出来给大家看看,证明自己被编辑无理打压了呀? 全世界没有一个是怎么回事?学术研究需要接受同行评议让专业人士验证,一个阴谋论反而不需要?
以下是我国国家航天局关于阿波罗登月的最新说法,明确证实阿波罗载人登月成功:


难道中国国家航天局被收买了打压睿智登月阴谋论?
还有相信阴谋论思路清奇的人居然把宇航员不肯按阴谋论信徒要求把手放在圣经上发誓作为证据?
全世界没有一个正规媒体会和宇航员开这种无聊的玩笑,谣言中所谓的“媒体”都是什么媒体先去查查清楚好吗?
你现在找个中学地理老师让人家发誓地球是平的,你看有人理你吗?难道证明地球是平的?
你现在找个中学物理老师让人家发誓永动机不可能,你看有人理你吗?难道证明你造出了永动机?
地平说协会之前搞过很多次类似的把戏了,全世界没一个科学家理睬,于是地平说协会兴高采烈地宣布地球是平的[飙泪笑][飙泪笑][飙泪笑]
还有拿何教主出过书某某人发过言说事的,出书发言和发到专业期刊接受同行评议完全两回事,有闲钱谁都可以出书,脸皮厚谁都可以发言,美国地平说协会出过几百本专著,发过上千次谣言,难道地球变地平了?
顺便说一句,类似登月造假阴谋论伪史论这样的阴谋论信徒还有几个极其令人恶心之处:
一、造谣西方学界刻意贬低我们,所以我们也要造谣反击。
这要么纯属不学无术,要么有意歪曲事实造谣,难道嫦娥登月NASA没有祝贺?还是天问登火NASA没有祝贺?人家造谣CNSA造假了吗?再以伪史论为例,我看过的美加日等国历史教材,古代史部分基本和我国教材一致,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完全没有什么刻意贬低一说。再举个人尽皆知的例子:我们古代史引以为豪的标杆四大发明是李约瑟等西方史学家提出来的,人不说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老祖宗有这么牛,如果西方史学界刻意贬低我们,怎么可能给你造个引以为豪的标杆???
二、自称阴谋论很科学很系统,还造谣戳穿阴谋论画皮的学者没有科学性证据。
真相恰恰相反,大家可以用学术搜索引擎搜一下,登月阴谋论伪史论等阴谋论者心虚到几十年来从未在任何一本专业期刊上发表过哪怕一篇正规论文,一个自我吹嘘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却从来不敢发论文接受同行评议?阴谋论的若智谣言本质可谓一目了然。
三、拿揭露学术造假类比阴谋论。
科学史上揭露任何一个学科任何学术造假都是依靠大量学术论文,从来没有学术造假是被不敢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只能欺骗无专业知识群众的搞笑谣言戳穿的,所以这其实和上面一点一样,实质上是不学无术的阴谋论信徒往自己脸上贴金,强行碰瓷学术界的卑劣行为。
还有阴谋论信徒走投无路胡乱造谣没有人写论文支持阿波罗登月,只能说阴谋论信徒毫无正常人的逻辑,阿波罗登月是白纸黑字写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中小学教科书和全世界所有国家航空航天机构网站上的科学事实,世界各国各学科相关论文上万篇,阴谋论信徒装瞎装看不见?
非要按照阴谋论信徒的荒唐逻辑,那也没有科学家写论文公开“支持”嫦娥,所以我们的探月工程也是假的喽?
严格来说,航天器不需要搭载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也能实现自动月球软着陆(即无人)
也就是说,航天器有没有搭载计算机,和能不能登月,并没有直接关系
1985年,我初中了,参加了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当时用的外储,是5.25英寸的软盘,存储容量是360K。
当时我们开始学LOGO语言,在苹果II上运行LOGO语言环境,就需要插入这样的软盘启动,记得一共是两张盘,依照提示依次插入后,调入RAM,然后就可以用小图龟画图了。
软盘和驱动器大致长如下这样。




蛤蛤蛤蛤蛤蛤蛤
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 5000次照样能算弹道
现在的垃圾APP动不动占多少G,因为硬件是你的,软件是别人白给你的,所以肆意往里塞垃圾。而且现在需要漂亮的图形界面、动画。阿波罗登月时代没有那么多花哨事,就是实实在在做计算和逻辑处理。
如果你知道windows在95年可以运行在256KB内存的电脑上,你就不会对这个事产生疑问了。
目前世界上最屌的依然是人脑,有人在很多事儿反而简单了。
当年第一台载人飞船还不用电子计算机导航呢。阿波罗那会好歹有个带指令集的正经数字计算机,知足吧。
另外当年的程序ROM可是手工编织的,铜线绕磁铁圈,你还想塞几斤程序在里面?。
4K很少吗?


超级马里奥
上面这个游戏画面熟悉吗?超级马里奥是当年非常热门的游戏。储存这款游戏的容量你猜猜是多大的?
你可能怎么也得几十M吧,然而事实是它只有40K,就这点容量你可能连30秒的音频都存不了,但人家能做出一款有不少关卡的游戏来。
如果是单纯的计算登月中遇到的数学4K运行内存也足够了。
当然不是真的。
阿波罗登月造假的几个铁证:
首先从航天器再入技术角度去看。
据公开资料显示,土星5号近地轨道最大载荷为119t,近月轨道最大载荷为45t。我想问问大家,之所以运送到这两个轨道的最大载荷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两者的飞行速度不一样。阿波罗飞船指挥舱6t,服务舱24.5t(含18.5t推进剂),登月舱14t,土星5号三级火箭S-1VB无燃料质量为10t,满载燃料质量为120.8t。土星5号把阿波罗飞船从7.0km/s推到11.2km,用了110t燃料。而我们的嫦娥5号火箭长征5号近地轨道最大载荷25t,近月轨道最大载荷8.2t,参数对比,相差无几。嫦娥飞船轨道器4.25t(含推进剂3t),返回器0.3t,着陆器加上升器约3.6t。两者对比,你觉得经过在月球附近减速和加速的阿波罗飞船指挥舱返回地球时有足够动力从第二宇宙速度减速到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吗?嫦娥返回器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用半弹道跳跃方式返回地球的。阿波罗指挥舱是用什么方式返回的?要知道,2022.12.11猎户座飞船返回地球,NASA声称是首次采用半弹道跳跃再入的哦。
上世纪,苏联探测器从月球返回地球,没有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地球时,制动过载峰值达到15倍地球重力,远远超出了人体承受极限,因为过载达到9倍地球重力时,人的心脏就会无法完成血液循环。后来采用了半弹道跳跃式后,过载峰值才回到7倍地球重力,为人体可承受。正因为对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无法提供足够的保证,虽然已经尝试了30次登月探测,并且成功实现了3次登月取样的前苏联仍一直没有尝试载人登月。而美国,连一次无人绕月返回都未实现过的情况下,直接送人绕月,而且还一下子送三人,最后总共9次载人绕月和登月,100%成功返回。NASA声称没有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的阿波罗飞船过载峰值是6G,那你还改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个屁。你愿意相信,我们也没办法。
现在我们再从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角度谈谈阿波罗登月。
人类航天器进行空间交会与对接步骤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交会对接的航天器分别为目标航天器和追踪航天器。追踪航天器比目标航天器轨道稍微低一点,然后由地面控制,通过霍曼变轨(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什么是霍曼变轨)使其进入与目标航天器高度基本一致的轨道,并与目标航天器建立通信关系,接着,追踪航天器调整自己与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距离和姿态,向目标航天器靠近,完成对接合拢操作。在整个交会对接过程中,根据航天员及地面站的参与程度,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①遥控操作:追踪航天器的控制不依靠航天员,全部由地面站通过遥测和遥控来实现,此时要求全球设站或者有中继卫星协助。②手动操作:在地面测控站的指导下,航天员在轨道上对追踪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进行观察和判断,然后动手操作。这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③自动控制:不依靠航天员,由航天器上设备和地面站相结合实现交会与对接。该控制方法也要求全球设站或有中继卫星协助。④自主控制:不依靠航天员与地面站,完全由航天器上设备自主实现交会与对接。这种方式需要先进的GPS导航系统,是人类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趋势。
由于在月球没有月面站和中继卫星,苏联的三次月球取样返回是采用不经过交会对接方式,直接从月面升起,然后返回地球。这种取样方式增加了死重,所以能带回来的月壤很少。2020年12月,嫦娥5号月球取样,采用无人自主交会,那是因为中国已经向月球发射了中继卫星鹊桥。那么,1969-1972年,没有月面站和中继卫星、GPS导航系统帮助的阿波罗飞船是如何实现精准的太空交会对接的呢?连现在的空间站交汇对接技术都没这么牛逼的。前段时间,NASA甚至提出借用鹊桥卫星登月的想法,可想而知,阿波罗登月有多假。真不知那些信徒还有什么好辩解的,当别人是傻子吗?
说说登月视频。
不说“糖霜现象”,不谈“C字石头”、“飘动的红旗”、“周围没有脚印的月球车”、“两个宇航员玩耍时摇晃的镜头”、“若隐若现的威亚”、“上升舱在月面升空时旁边的摄像头自动跟踪拍摄”……,也不讲方向以及长度有问题的影子,我们只探讨拍视频用的胶卷。NASA说登月录像是用柯达胶卷相机拍下的,有好几箱底片呢,他们甚至还打算把它高价拍卖出去。那么现在请阿波罗登月坚信者解释一下,月球表面的物质白天温度可达到一百几十度,还有强烈的辐射,没做保护措施的相机是如何使底片保存完好的,如何穿着宇航服换胶卷。解释清楚了再提录像里面的细节是否合理,否则都是在扯淡。
最后说说月球发现水的事。
众所周知,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温度也很高,加之苏联和美国的探月器都没有拍摄到月球表面存在水,所以人们很容易认为月球表面没有水。后来美国阿波罗登月几次,上去了几批宇宙员,每次都采集了几十公斤上百公斤的月壤回来,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得出“月壤很干”的断论,所以月球不存在水一时间成为公认的真理。1978年,苏联科学家在月球24号带回来的月壤里发现了水,但这个研究结果没有得到重视。直至2008年印度发射了月船1号,用月球矿物绘图仪对月球陨石坑进行了成像处理,检测到了一种3微米红外波段的信号,符合这种波段的正好就是两种物质,一种是烃基,一种是水。于是科学家们才重新考虑月球含水的可能性。2020年嫦娥5号返回器携带约2kg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中科院通过对月壤的研究,不仅再次证实了月球含有水的猜想,甚至测算出较为具体的数值,平均每1吨月壤中大约含120克水,而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而在史全岐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月球暴露于太阳辐射时,太阳风质子与月球土壤发生反应合成水。
如果以上证据都无法动摇你对阿波罗登月的信仰,我对你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我写过有关美苏太空竞争史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看一下美国登月技术是怎么的突飞猛进以及大步后退,相信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这是真的。
系统内存是(ram),是指系统临时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的主要区域。
计算机内存容量和运行速度成正比,内存容量越大,意味着能够存储的数据和程序就越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自然就越快。


手机和电脑内存通常为2GB~16GB,然而即便如此,我们在使用时也会偶尔出现卡顿,但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当年登月的计算机运行内存只有4KB,还没现在一张图片大。
此外,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机,动辄占据一整个房间,而美国登月所携带的计算机却只有约一个手提箱大小,这难免让人不禁怀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
为了辟谣,美国只能拿出这台内存只有4KB的计算机,并且说出了当年的事情经过。
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航空航天一直是重中之重,随着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及第一人进入太空,美国眼看就要落入下风,这可是重点比赛项目,输了得扣大分。


于是美国赶紧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且很快选中了三位航天员,分别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
在整个登月计划中,让航天舱登陆月球是最重要的一环,太空环境无比复杂,此前也没有多少经验,所以登月的每一环都需要严密计算。
需要什么数据?


航天器的飞行速度、环境气流速度、飞船偏离角度、发动机点火时间、持续时间/方向、地形特征、预选着陆点等一系列数据,这些不可能让航天员拿着笔和纸去计算,也不可能用主观感觉去操作,这些数据需要归入系统中,得到精准答案。
所以航天员需要一台计算机,除了能规划宇宙飞船从地球到月球之间的最优路线外,还要计算摆脱地球轨道引力和进入月球轨道的时机和所需动力,更需要实时监测飞船的各种传感器和开关的状态,万一有故障也得迅速知道,否则问题出在哪都不知道,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所措。


为了避免航天员的知识漏洞,计算机还需要时刻保持和地面的联系,当时的计算机动不动就是一整个房间大小,宇宙飞船的每一克重量都需要经过严密计算,并且还涉及到火箭的推力,一旦携带“房间大小的计算机”升空,先不提能否成功登月,这么重的计算器,即便强如土星五号都送不上去。
当务之急,美国急需制作一台能具备以上诸多功能,但体积却小巧玲珑的计算机。


我们现在用的都是32位或64位计算机,简单的说,位数越多,计算机的处理性能越好,但“阿波罗制导计算机”(AGC)的运行位数只有15位,如果算上多余测试的1位,也才堪堪16位。
令人惊讶的是,AGC的确只有4KB,但却可以储存2048个字,它可以通过改变磁芯的磁化方向来存储数据,宇航员可以通过输入两位数的动词和名词来与计算机交互,例如“0633”,其中“06”代表“显示”,“33”代表“飞船位置”,两串数字一起输入,则代表“显示飞船位置”,信息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1966年,美国马不停蹄的造出了阿波罗制导计算机(AGC)。
1969年7月10日,美国宇航员带着AGC来到了月球上方110千米处。
此时,登月任务已经进行到了下降阶段,当宇航员奥尔德林向AGC输入代码,想得知飞船下降的着陆点和距离时,意外发生了。
计算机没有显示结果,反而响起了一阵阵尖锐的警报声,由于阿波罗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载人登陆,所以美国也不放心,生怕计算机出现系统错误,于是加入了紧急重启功能,并且能保留原有数据。



宇航员在向地面控制中心求助后,得到了指令是“继续”,AGC第一次死机就这样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就在宇航员松一口气,准备再次从AGC获取精准路线时,计算机却再次崩溃死机,没办法,只能重启后继续工作。
当登月舱下降到距离月表6千米处时,AGC居然又一次死机了,重复以上操作,重启后继续,这是第三次死机。


登月舱下降到距离月表610米处,就在登月就差临门一脚时,计算机又死机了,这次死机对宇航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因为第四次死机不同前三次,这次没有任何报错数据,如果AGC无法完成重启或者重启后无法正常工作,美国除了登月失败外,三名宇航员很可能死在太空。


不幸中的万幸,计算机在三分钟后离奇的恢复了正常,就在宇航员大松一口气、,并且登月舱距离月表仅有244米时,计算器离谱的发生了第五次死机,好在这次重启后恢复了正常。
就这样,美国依靠一台内存仅有4KB的计算机完成了登月壮举,确实令人震撼,为什么4KB的计算机能完成登月,通俗易懂的说,AGC只处理固定数据,而我们的手机和电脑需要处理很多事。


例如一天24小时,张三只需要读30分钟的书这一件事,就算完成任务,而李四需要做500件事才算完成,所以同样是“完成任务”,后者需要更强大的“能力”。
应该是真的。
但是按照真的来推测,理论上现在美国重新登月应该更简单了,因为大火箭有SPACEX和SLS,维生系统和返回方案也都是现成的,操控程序用现在最新的处理器,再加上美国吹上天的宇航员手操对接技术,应该不难啊。
阿波罗制导计算机AGC,体积有一个手提箱的大小,毎两台为一组包括备份,一共两组安装在指令舱和登月舱上,而任务的大部分时间,都由AGC辅助控制飞行。每次登月任务都有两台额外的计算机:中止制导系统,用于LM PGNCS发生故障时使用,AGS 可以用于从月球起飞,并与指令舱对接。AGC为航天器的制导、导航和控制提供计算和电子接口,作为一台基于硅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与早期的计算机相比,AGC采用了先进的数字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其中包括革命性的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AGC具有2048字的可擦磁芯存储器和36864字的只读芯绳存储器,两者的循环时间均为11.72微秒,内存字长为 16 位:15 位数据和一个奇校验位,CPU 内部的 16 位字格式是 14 位数据、一个溢出位和一个符号位
<img fetchpriority="high" decoding="async"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200560" src="https://pic.vibaike.com/img/2022/12/2022121907331092.png" alt="阿波罗制导计算机" width="1080" height="720" />
极其有限的内存,让工程师们考究程序和数据怎样组织,才能在这么小的容量下完成如此复杂的任务,他们需要提前预设每一个字符的内容容量。AGC的用户界面是 DSKY,代表显示器和键盘,它有一系列指示灯、数字显示器和计算器式键盘,命令以数字形式输入,作为两位数字:动词和名词,Verb 描述了要执行的操作类型,Noun 指定了哪些数据受Verb 命令指定的操作影响。三个带符号的五位数也可以八进制或十进制显示,通常用于显示矢量,例如航天器姿态或所需的速度变化。
AGC的字长为16位,具有 15 个数据位和一个奇偶校验位,AGC上的大部分软件都存储在称为芯绳存储器的特殊只读存储器中,该存储器由穿过磁芯和围绕磁芯的编织线制成,但也有少量读/写芯存储器可用。
逻辑硬件继1963年在星际监测平台(IMP)中使用集成电路(IC)芯片后,IC技术后来被用于AGC。 阿波罗飞行计算机是xxx台使用硅 IC 芯片的计算机。虽然 Block I 版本使用了 4,100 个 IC,每个都包含一个三输入或非门,但后来的 Block II 版本(用于载人飞行)使用了大约 2,800 个 IC,主要是双三输入或非门和数量较少的扩展器和感测器 放大器。 这些来自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的 IC 在扁平封装中使用电阻晶体管逻辑 (RTL) 实现。 它们通过绕线连接,然后将布线嵌入浇注环氧树脂塑料中。
在整个 AGC 中使用单一类型的 IC(双 NOR3)避免了困扰另一种早期 IC 计算机设计的问题,即 Minuteman II 制导计算机,它混合使用了二极管-晶体管逻辑和二极管逻辑门。 NOR 门是通用逻辑门,可以从中制作任何其他门,但代价是使用更多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程技术 最新文章
大妈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不让人坐, 12306 回
如果地铁取消安检,你还会坐地铁吗?
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今日开售,12306 回应开
阿姨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如何看待
为什么大家都说飞机餐不好吃呢?
“天然良港”需要怎样的条件?
为什么杭州市不把西湖填平盖房挣钱呢?
假如给你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代价是你余生
轰20为什么迟迟没有亮相?
记者暗访波音工厂:管理层无视 90% 生产问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26 23:08:49  更:2024-02-26 23:51:3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