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未来小县城、三四五线城市会变成空城吗? -> 正文阅读

[工程技术]未来小县城、三四五线城市会变成空城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想知道中国未来的小县城和三四五线城市会不会成为空城,大概多少年内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仔细分析一下,不要看见其他人回答了 加不回答了哦,感激不尽 谢谢
空城不至于,但会一层层的剥离,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圈。
这个生态圈看上去非常完备,有狮子老虎,也有牛羊驯鹿,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问题,这里面居然没有草,只能靠外面投喂的东西维持。
因为关系社会的核心圈层只能占整体的小部分,不会超过5%的人口。外围能通过依附核心圈层获利的也不会超过20%。另外75%的外人都是被核心圈层剥夺的人。
随着人口减少,具有资源优势并能更多提供平等机会的大城市会想办法吸引其他小城市的外人,用以为自己的核心圈层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
虽然来到大城市也是被剥夺,但因为大城市的生产效率更高,个人感受会比小城市强得多。至少在这里你还能有一种接近财富的虚幻梦想,在小城市你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
大量小城市的人口被吸引入大城市之后,小城市核心圈层就被迫要分离出一部分失败的自己人,把他们当做外人进行剥夺,以保证健康的核心圈层比例。
那些被排挤为外人的人,又会在大城市的诱惑下离开。这样一层层的剥离会持续很长时间,直到外来输血和本地利益达成平衡。
这种小县城和三四五线城市现在就已经很恐怖了。
所有的施一公,几乎全都是沾亲带故的。
其次一群做生意的,背后的老板也几乎就是那几个熟人。
再往下。。。
小镇做题家们,全都在往外走,回不来的。
就算过节回来,感慨的也是,还是小镇贵妇们生活好。。。
20231110更新:黑龙江体育馆坍塌,受害者母亲被用亲属的工作施压,这么看来,小镇贵妇的日子,其实也是有代价的。
首先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一定范围内的人们需要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教育、医疗等服务,而人们不可能做什么事都跑到千里之外的一线城市去,任何一个地区,都需要一座能满足该地大部分需求的城市。
所以判断一座城市会不会变空城,也很简单——100公里内或500公里内有没有更大的城市能跨越文化等壁垒把居民的需求吸引走;几十公里内有没有足够的乡镇、农村居民可供吸纳。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六普和七普人口对比。按知乎上的观点,这些地方已经遍地“空城”了,而看省为单位的整体的人口数据的话似乎也在佐证这种感觉。但分析到县级行政区的话,可以看到仍然有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是上升的。
同样,虽然这个表里许多县级市的人口出现了20%级别的下降,但在当地生活的话却也没有“空城”的感觉——因为县城也在从周围的乡村吸收人口,具体分析的话可能县城本身的人口还是上升的。
无论如何,这些三四五线城市和小县城都存在为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提供服务的功能,而数百万的人口并不会凭空消失,在全国城市化水平没达到80-90%之前它们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我的观点是,可以作为“地区中心”存在的城市没有成为空城的危险的,因为几万、乃至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地区必然需要行政和经济中心。地级市基本没有危险(但距离主要城市太近可能会被卫星城化),大部分县城在20年内还好但长期不乐观。
我所在的县城是山东鲁中丘陵中的一个县。县内户籍人口56万。前两年疫情,要求全部接种疫苗,按户籍人口比例要求完成接种任务。第一次接种鸡飞狗跳的忙了一周后,县里上报市里,说确实没有那么多人了,最后按48万人口的数量完成的疫苗接种工作。
最后一年全民核酸,一共组织了几十次,每次最多完成42万人次的。算上各种自查不统计,各种疾病无法采集的,实际全县居住人口不超过44万
而少掉的这十万多人,大多数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他们收入最高,消费能力最强,但都在外地。县城里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
其实我前几年就知道这事了。
我媳妇在一家食品调味品公司工作,前几年代理了一款全国驰名的食品,做了几年销量一直达不到厂家要求。厂家也很奇怪,觉得他们的销售量要求也不多,是按照周边另一个县的实际销售情况制定的。那个县户籍人口只有我们县的七成,但销售额是我们的两倍。怎么我们这边一直完不成任务呢?
他们做竞品调查的时候发现,竞品在我们县的销售额也比其他区县少。
他们自己分析,就是我们县缺乏小工业小商业,只有几家大国企。而国企用工有限。隔壁区县有大量的小作坊,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还有外来人口。所以虽然两个县gdp和人口看起来差不多,但我们县人口少于户籍人口,人均收入也低于隔壁县。隔壁县小微企业多,就业人口多,消费能力远强于我们。
所以这两点可以看出来,县城会不会空,主要看当地有没有经济,尤其是繁荣的小微经济。只要有充足的民营、小微企业良性发展,那么县城经济肯定不错。县城也成不了鬼城。相反,只有几家大企业支撑的话,gdp再高,也用不了多少工人。
就说我看到的,河南 某小县城,户口人数80W,核算检测人数是 50W,相当于30W人出去了,剩下的50W,大部分都还是年纪大的,还有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逐渐外出,老人逐渐消亡,,我们村丧事经常办,结婚啥的,很少见了。。
空城不会,但会慢慢老去。
本人所在甘肃某县城,20w人口,经济在甘肃省所以县区里排前三分之一,可以说在甘肃省算是比较富裕的县。
现在已经很明显,县城是以中年人为主,年轻人较少,老年人也有相当群体。小孩子不少,但他们将来肯定会去外地上学,然后在外地工作。因为本县根本没那么多就业岗位。
也不可能变成空城,这么多人口,怎么会都迁徙到大城市去呢。没工作,房价高,不可能的。
只是会逐渐老去,现在的中年人将来变成老年人,年轻人则越来越少且都是体制内的。因为体制外的用人单位面临着市场逐渐萎缩、招人困难等问题,最终选择关门或者去更大的城市。
最终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垂垂老矣的城市,而体制内的年轻人,则是这个城市最后的年轻人群体。
我老家已经变成一个空城了,我回了一趟家感觉像是进了鬼屋一样。
到处都是大量的房子,我们骑行了六七公里,一路人都是这样的楼房,却没有多少人住。
路上没多少人,荒无人烟,偶尔从街上过的,也都是老年人。
打不到车,找不到宾馆,大量饭店倒闭。
小区楼下全都是停的老头乐。
候车大厅空无一人。
这座城市正在慢慢死去。
(不是浙江,浙江是我上班的地方,是个北方小城)












你所看不起的县城,五线城市,
在我们农村人眼里,是梦寐以求的地方。
一个再小的县城,他也是城市,农村根本没法比。
举个例子,在农村,都是旱厕,也没有洗澡的地方,
大冬天去外面上厕所,冻的要死,夏天熏的要死,
天天洗澡,天天用热水,也不现实。
县城房子起码这些基本设施还是有的,可以用马桶,可以一年四季365天,天天洗澡。
可以随时用水,用热水。
更不用说取暖,在农村得自己买煤买木头自己烧,烧就热,不烧就冷,
在东北,哪个农村冬天都会冻死几个老人。
县城不会,一年交2000多,整个冬天都是温热的,不遭罪。
更不用说,医疗,教育,交通了。
县城永远不会空,因为永远都有农民。
→更新


我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
这里什么样我自己还不清楚?
之前低端制造业,会从沿海转移到内地的假定。
搞出来了城市群计划。
并且当时内地几个样板地区,贵州 重庆是得到了大量银子和各种头衔。
重庆是最高规格的直辖市了。
建设的结果大家是知道的。
其实,非常诡异的没有选择有大平原和出海口的
河北 山东 苏北进行实验,
非要玩刺激,挑战最高难度的山区建设。
如果当时选择让山河四省+苏北 安徽卸掉耕地负担,进行产业实验。
是否一切不一样。
毕竟,在苏北大原建设高铁是世界级工程难题。
几年内空城不会,但大概率治安会很严峻。
本市近年发展全靠涨去诓骗了大批农民进城。本身没有什么技能,全家老小年龄不当又会导致收入支出极不成比例。现在皇帝的新衣没了,已经大量出现新城市人资金耗尽的情况,甚至包括被征地的补偿款。
农村户口还有地的话,出租还能换个饭钱,但社保太低在城市等于没有。地没了就真的是坐吃山空了。
以前我有这个担心,
现在不太担心了。
受益于中俄贸易的爆发式增长,
连东三省都开始人口回流了。
再比如比亚迪的济南基地,
虽然号称是在济南,
实际上是济南下面的县城。




我分析了几千家上市公司,
发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在十八线小县城布局。
随着各行各业产业升级,
每个县城都有几个拿得出手的行业生产基地后,
就没那么多人到北上广深卷了。
济南比亚迪给高中、中专毕业的工人开到6-8k,何苦去大城市卷1w块的岗位?
留在本地后,就要在本地消费买房买车,又拉动了县城的经济。
先说结论:不会。而且,这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提问。
先说四点疑问:
1、全国共计337个地级以上城市(2020年5月),三线及以下城市288个,占比85.5%。更别说广大县城(289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问:如果这些地方都是空城,那么人去哪儿了?


全国2895个县
2、广大年薪百万的知乎er扪心自问:你那些没有学计算机专业、没有学金融专业,没有前往一二线互联网企业拿高薪,也没有去顶尖投行拿高薪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现在在哪个城市?细数一下自己12年基础教育+4年大学教育遇到的所有同学,定居一二线城市的占比多少?
3、退一步讲,学了计算机等高薪专业的毕业生,刚毕业时去了一二线城市,等到三十岁需要谈婚论嫁结婚生子时,面对少则四五万,多则八九万的房价,是否真的有能力可以“定居”下来?(六个钱包的首付?持续高薪的工作不被裁员?)
4、中国城市化(城镇化)还没有发展到头,那么你们猜猜,剩下的城市化进程,到底是“农村——县城——小城市”的迁徙路径和发展路径靠谱呢,还是“农村——一二线城市”靠谱呢?
再作3点解释说明(避免杠精):
1、未来,指的是可预见范围内。比如中国人口从14亿变成13亿、12亿。而不是中国人口腰斩到7亿,甚至有的回答所说的3亿。我们这代人都活不到那时候,谈什么“未来”?哪怕3亿人口的美国,三四五线城市也没有都变成空城。
2、个别不代表全部。的确会存在部分县城和小城市,由于自然条件、政策、经济发展等原因,导致出生人口减少、外来人口减少、本地人口流出,渐渐成为空城。比如,西北一些城市,风沙大、交通不便、气候不好,人们逐渐往内陆迁移;又或者东北一些小城市,气候太冷、经济落后,人们逐渐南迁等等。这些情况,会导致对应城市人口减少,但是,迁出的人口只会去一二线城市吗?靠什么定居呢?
3、中国刚实现全面脱贫,广大知乎er就已经开始高唱“小城市和县城没有未来”。难不成在你们眼里,脱贫后的下一步,就已经是“在一二线城市买房定居”了?大部分人都是“小镇做题家”,但有些“做题家”是不是读完书之后,也渐渐离人民群众太远了?
我老家在一个山西五线城市,持续三十年人口流出的那种。
小时候老家其实还是有很多产业的。但是现在回去,发现他们都消失了。
小时候家里有亲戚在纺织厂,机械厂,食品厂,制药厂等等企业工作,但是慢慢的他们都下岗了,这些厂子也一个一个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曾经的工厂宿舍随着时间慢慢老去,诉说这些企业真的存在过。
小时候每年暑假我喜欢住二舅家找表姐玩,那里旁边是个酒厂。每到出酒的时候整条街都飘着浓浓的酒香,有点闻香则醉的意思。这里出的酒很好,品质足以在汾酒的压力下杀出一条血路,以至于几十年后我仍然很思念那种夏夜飘荡在晚风里的醇香。但是这个酒厂现在不见了,想买厂里做的酒再也买不到了。
城里的其他厂也一样,一个一个都不见了。超市里市场上,本地的产品只剩下一些农产品。
没有产业的城市,除了慢慢凋零,有其他出路吗?
关于人口流动,最大误解是“村去镇,镇去县,县去市,市去省会”。这种说法,让人误以为:县市还有几年缓冲时间。
其实,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村,镇,县,市”,孩子们毕业后,直接就往省会级城市跑,一步到位,根本不会给你从下往上慢慢挪。
你自己想一下,这些年,老家的弟弟妹妹/邻居同学/认识的人,还有在本地县市买房的吗?
我妈妈的老家,在湖北某县级市。那里有我很多的亲戚。
跟我同一辈的兄弟姐妹,只有一个大我十岁的表哥,在当地买房。其他人无论什么学历,无论家在农村还是市区,全部都在武汉买房,或者去北上广深等地安家落户。
有个表舅舅,一家老小在老家县市区租了一辈子房。我以为他们是实在没钱。结果2021年,跑到武汉远郊区,接盘了一个小房子。因为他女儿大专毕业了,不回老家了,就待在武汉做服务员,接线员等工作。
我年前出过一套武汉的房子。接手的是一个荆州的小老板,在荆州开一个小面馆。他说:我们那条街上,每个老板都在武汉有套房。等孩子大了,把店一关,就来武汉住了。
谢邀。
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按照目前的人口结构和生育率情况,本世纪末我国人口7亿左右。从14亿到7亿,这些消失的人口不是三线以下小城市和农村,还会是大城市不成?
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一线城市人口8299万,新一线城市人口18118万,二线城市人口为24528万人,一二线城市加起来人口数量是50945万人。大城市人口减少肯定更少些,也就是说二线及以上大城市怕是还是4亿规模,剩下3亿其他地区分。
以下为旧文:
十八线县城的房价8800,能降低吗?344 赞同 · 162 评论回答


人口老龄化下以及负增长的情况下(两年内必负增长),未来的大趋势是从村村合并上升到乡镇合并,甚至最终是县城合并管理。
对于小县城来说,未来的只有少数有优势产业的县城才能得以发展,这里的优势产业比如旅游业、优势制造业等。
考虑到我国资源配给的严重失衡,我不觉得产业会普遍下移到县城,一些大型城市的卫星城可能好过一点,大部分的县城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凋敝。
而他们的房地产呢?
鹤岗/阜新之风将席卷绝大部分县城,绝大部分的县城的固定资产将一文不值,鹤岗/阜新最起码还是地级市,本题目所述的县级市命运更加艰苦卓绝。(知乎居然有个大V19年还唱4线一下城市房价翻倍,完全背离物理客观事实,很多人还趋之若鹜,可怜之人啊。)
不远的未来,鹤岗/阜新这样的城市的房子是不用买的,政府会通过赠予而吸引活人过来生活。
阜新其实和前面的鹤岗一样,都是没落的传统工业小城市,而且所谓的产业也是依赖自然资源的,不仅如此,本身还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境地——距离中心城市比较远,吃不了中心城市产业外溢的红利。不过话说回来,在东北,似乎中心城市本身也是泥菩萨过江,也吃不了什么红利。
还有一个,他们都处于人口流失状态,不仅如此,人口老龄化也在加速恶化,别以为这是东北特色,江南诸省也逃不脱这样的宿命,只不过东北先走了一步,因此东北是江南诸省的参考范例。
人口才是房地产行业兴衰的核心,不仅如此,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没有人,什么都将没有。
1、
对于阜新/鹤岗这样的衰弱小城市,经济是不可能好的,只会每况愈下,结合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基本盘,基本上无力回天。
而房价呢?房价的崩塌还没到位呢!我个人观点,以后阜新/鹤岗这样的城市的房子是不用买的,政府会通过赠予而吸引活人过来生活。
关于送房子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我们的前车之鉴日本早已有先例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18年曾转载过一则新闻:
随着人口负增长成为趋势,“房比人多”的现象在该国各地的居住区愈发普遍。废弃住宅的激增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不少地方政府纷纷推出“空屋计划”、上线“弃宅银行”,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寻求外来者“接盘”,一些地区甚至抛出了人口大国想都不敢想的“超级福利”——“入住即送房”。
并且还列举了一个例子:
对于井田一家来说,居住紧张一直是最头痛的问题。夫妇二人带着3个孩子,常年挤在男方的父母家。4年前,夫妇二人分得一套免费住宅,位于东京都地区最西端的奥多摩町,距市中心约两小时车程。住宅地段虽偏,但这栋两层小楼房间轩敞,彻底终结了一家人“蜗居”的窘况。
这还是东京都呢,距离市中心车程也才两小时,都要送房子吸引人来生活。有些地方,更加严峻,送房子都没人愿意去。
这就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结局,朋友们,千万别以为我们国家距离这样的情况还很遥远,由于某些个原因,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来得会比日本还要迅猛,情况也会更加严峻,参见人口分析旧文——《2050年,中国人口会是多少?》
关于鹤岗的房价分析,我曾在19年4月份就系统分析过了,详见旧文——《房市房价:鹤岗之后,还有多少鹤岗在路上呢?》,那篇文章结尾是这么写的:
你可千万别说“这是公务员,当然可以送房送车了”,你要知道在其他地方可曾听过送房送车,还有对于鹤岗这种“十八线”城市来说,除了公务员等事业编制的单位外,还有其他岗位具有吸引力吗?没啦!鹤岗已经把自己的家底掏出来吸引人才了,不可谓不用心啊。
“人才引进”将在未来会越来越激烈,各大城市开出的条件也会越来越丰厚。但是,这些热闹都属于明星二线城市的,其他四五六线、十八线城市什么都没有!
鹤岗之后,还有无数的鹤岗在路上,你所在的城市,会不会是鹤岗第二呢?!
2、
房地产的走势始终要盯死三点:人口、经济和政策。长期看人口、中期看经济、短期看政策。
前些日子,经济学家李迅雷博士说:“大部分城市的人才引进计划都将落空。”我是非常赞同的。


对于未来的城市,不对,是今后的中国城市来说,年轻人就是人才、高消费年轻人就是超级人才。20年之后,能够喘气的人都是人才了,我甚至觉得极端情况下死人都是要吸引的人才,对于没有什么产业的卫星城来说,可以凭借廉价的土地资源打造丧葬产业,因为大城市未来的情况很可能面临死不起的局面,比如香港,“棺材本”的由来便是如此!
去年我曾针对中国城市抢人大战写过一篇文章——《房地产杂谈,城市抢人大战全面升级》,文章末尾写道:
基于人口即将锐减以及老龄化正在加剧的事实,我有一个观点:二线以下城市应该要立即马上不计成本抢人来买房落户,因为未来的城市竞争实则是城市常住人口数量的竞争,你拥有的人越多、年轻人越多,消费能力就越强,财政收入就越多、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更好。
现在趁着一二线城市还没有完全放开政策,要先下手为强,等到一二线城市也放开手抢人,你们不说汤,连渣都没有。
其中,我说的不计成本最重要的就是房子,反正房价迟早大回撤,还不如现在拿房子送温暖,博个好彩头好名声。
有不少人把各地出台的抢人大战仅仅理解成了是为了保房价,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把全国各地的抢人大战仅仅理解为所在城市是为了保房价,看得未免太浅了,抢人大战实质是各地的求生之战。
未来的城市,有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未来;年轻人越多的城市,未来就越灿烂。
温州打响了用房价抢人的第一枪,相信接下来的两年内各个地方的城市会相继加重筹码参与抢人大战!
目前各地拿出的抢人筹码,过两年再回头看,那都不够看!
一句话:别为这样的情况大惊小怪了,这是我们国家的新常态,习惯就好啦!
3、
当下的中国,产业升级以及经济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
产业方面,过去主打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产业,但是只靠这样的产业是无法参与世界竞争的,根本就没资格去高端的牌桌参与游戏。过去几十年,我们升级产业还是一点担忧:那就是人才庞大的劳动力如何安置?但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劳动力锐减,这样的担忧算日渐减弱。
经济方面,拉动经济的主要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我曾在19年初分享到公众号“悟空新之助”旧文——《中国与美国GDP各细项比重的比较研究》分析过:
我国和美日相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消费占GDP比重严重落后于美日,而投资占GDP比重则大幅领先美日。
我们国家会实现伟大复兴,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也会成为发达国家,既然都是发达国家,那GDP各细项比重也不会有显著差异。因此,以美日来看,我国的消费以及投资占GDP比重应该也会在50~68%和17~24%区间内,我也对照过欧洲主要国家英法德的情况,没有一个消费占GDP比重低于50%的,英国的和美国差不多约65%。
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消费能力还有巨大潜力可挖,由消费自身的增长以及消费占GDP比重的提升,将会带来戴维斯双击效应。未来我国消费能力的巨大增长将是显而易见的,消费升级也是值得期待的。
而且美国主导的去中国化也迫使我们必须调整经济发展重心,过去几十年投资和出口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两条路目前来看潜力有限了,全国层面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大格局已经基本建成,剩下的只是小修小补。
房地产这个行业同样也是走到了头,甚至可以说是走过了头。房地产掏空了人们几代人的积蓄,扼杀了中低阶级人群的消费念头。对于富裕阶层,对内需的贡献绝没有中低阶级大,而且他们之中的不少人更愿意出国消费,而不是国内。
要想撑起国内的消费,还得看中低阶级的人民,这就必然涉及一个消费意愿的转移,从房地产转移到消费上。因此,房地产的金融投资属性就必须剔除,这就需要房产税发挥能量了,房产税一方面帮助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另一方面将资金刺激到消费市场。
同样也是因为房产税提高了房产持有成本,很多小城市——比如鹤岗类的小城市——并没有足够的租客需求,因此多余的房产扮演的就是现金流吞噬怪物,是负资产。那个时候,可能甚至会出现人们主要放弃房屋产权,将其赠送给政府或者其他什么机构。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我国长达约半个世纪的基本盘,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是关系到国家复兴的两大核心。
在它们面前,房地产什么都不是,而是负面!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悟空新之助】or【悟空价投】(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可能会吧。
最近有点可怕,我以为不会发生的。
我们这里是一个针织大镇,据说一万名本地人,三万名外来人口。
疫情连续肆虐了三年,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厂子一家一家的倒闭,外来人口一个接着一个离开。
现在已经一万本地,一万外来务工人员。
不知道路在何方,该死的疫情。
数据来源是针织厂老板闲聊得来的,数据应该为真。
不光疫情,还有新疆棉的问题,针织外贸直接歇菜了。老外只要一种进口的棉,有新疆棉直接拒收。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符合经济规律,中国人口出生率高峰也已经结束,四五线城市的衰败不可避免。
王老师建议所有三四五线城市的人除了自住房外卖掉所有多余住房,不然以后打骨折才能变现了。
未来三、四线城市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做,所有在三、四线城市做实体生意的人,都应该提前5年对本省省会进行布局。这叫战略。
什么叫战略?战略就是在没下雨的时候补房顶,战略就是在夏天的时候准备冬天的粮草,战略就是在你最赚钱的时候,把钱投入到3年内你一分钱赚不到的领域,战略就是在你打工打的最嗨的时候,你要开始做副业为5年后做准备。
未来10年一定是省会城市化的10年,三、四城市里有钱的人家一定会把孩子送到省会,一定会在省会买房子。慢慢的三、四线就剩老弱病残了,这叫趋势,你根据趋势去进行长远布局,哪怕开始不赚钱,这就叫战略。
鹤岗市第一中学是黑龙江省级重点中学,全国文明单位。高考还有清华北大录取。
鹤岗共有5所三甲医院,分别是1、鹤岗市人民医院2、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3、鹤岗市中医医院4、鹤岗鹤矿医院 5、鹤岗市妇幼保健院。
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几万块一套房的鹤岗,你说它真的是空城吗?
那么它未来有可能是空城吗?未来是多久呢?
东北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人口坍塌其实早就开始了,彼得洛夫董德升早就把孩子送到县城,因为村里的老师一个个都跑了。
可是什么时候跑到三四五线也空城呢?
我的观点是,至少二十年,会出现大量机构兼并,人员转置,董德升的下道干村你随便翻,几乎看不到年轻人。这跟几线不是正相关的,要看产业结构,但是鹤岗不可能空城的。
未来,中国可能「澳大利亚农场化」,整个过程,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人类集中居住,已成定局。
因为城市化有利于 GDP,想拉升 GDP,只需要简单地「赶人进城」;
减少户籍管制,放农民进城,增加人口流动。
一、资源
我们有三种最基本的资源:农田、矿藏、人力。
其中农田几乎是平均分布的,矿藏有几处,人力则是可以移动的。
我们设想一种极端情况,假设完全没有「历史包袱」,7000 万人要从头建设一个省,按照今时今日的生产力,他们最有效率的模式,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每块土地一个农庄,粮食集中输送到省会。
矿藏挖出来,集中输送到省会。
所有人住在省会。
在上面这个模式中,是不存在「地级市」的,县、乡、镇之类的更不会存在,因为不需要。
整个生产模式就像一片巨大无比的「树叶」,一个个农庄把农作物集中起来,输送到支线,再输送到干线,最后全部集中到省会,再进行「进一步」处理。
以前有句老话,「货到汉口活」。
在当时,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是最大的交通枢纽,任何一种冷门的货物到了武汉,总能找到买家,总能找到用途,永远不用担心滞销,积压在手里。
这其实说的是「商贸」的好处。
猪鬃最有价值的用途是刷枪管。
「二战」时,中国凭借地大物博,大量出口猪鬃,换取了大笔外汇,猪鬃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而如果在农村,猪鬃就是废物。
钾长石基本属于伴生矿,没有直接开采价值,可是拿到城里来,就可以广泛地用于陶瓷、玻璃行业。
哪怕不值钱的水晶,还能做成 SWAROVSKI(施华洛世奇)呢。
这些事情告诉我们,如果「交通」允许,则把所有的原材料统统集中到一个「市集」,然后再进行加工和分配,要远远比分成 N 个地级市,小范围内流通,直接低用途地用掉更有效率得多。
在古代,交通效率十分糟糕,例如关羽「千里走单骑」,就是从许昌到新野,按目前的航空距离也就是 250 千米。
可关羽走来,就是一千里路,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让关羽带猪肉脯,恐怕早就坏了,因此才有了镇、村、城,每间隔百里的城市群。
但是,今天的交通工具完全改变了一切,如果从省内任何一个地方到达省会都可以控制在 5 个小时内,那么在原地进行原料初加工,把所有的初级产品统统运输到省会,再进行深加工,才是效率最高的办法,而且不需要中转站。
这时我们展望未来,一块土地可能仅剩下一个农庄、几个食品加工厂,把所有的「产出」统统送到省会,在省会再进行复杂的、大规模的制造和交易。
放眼全球,秘鲁这样的国家,事实上只剩下一个首都利马,首都圈之外,就是矿山,无人居住。
如文章《梦想与现实:3 年前这对夫妻卖掉北京房产到澳洲当农场主,如今却苦不堪言!》,讲的是一对北京夫妇,买了澳大利亚 300 多公顷的农场,欢欣雀跃,以为可以像中国一样玩房地产。
结果,最近的人类在 30 千米外,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是每周一次把农产品送到集市,带几瓶啤酒回家。
人类集中居住,已成定局。
二、威胁
经济学第一定律是:dT >0,交易产生财富。
经济学第二定律是:市场产生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今天的大城市,可能处于人类一个非常奇特的转型关口,也是「特大城市」最脆弱的婴儿期。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著作,也包括所有的务实实践,都无比清晰地表明一个事实:城市化有利于 GDP。
于是开始减少户籍管制,放农民进城,增加人口流动。
想拉升 GDP 吗?只需要简单地「赶人进城」。
把越来越多的人口堆积到省会城市,这本身就会促进 GDP 增长,拉动生产力和需求的双增长。
假设城市的人均 GDP 和农村差 5 倍,每年城市化 1% 的人口,换算成 GDP,就有 4% 的增长。
但现实情况却是「超大城市」都在尽力地削减人口,所以京沪连续三年 GDP 增速全国垫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今天所获得的一切,都是基于「和平」红利,而在战争时期,「超大城市」是高度脆弱的。
在地图上,「超大城市」会显示为一个圆,随着直径的增加,整个城市的人口是呈「平方」增加的。
直径每增加 1 倍,人口增加 4 倍。
但另一方面,例如上海,城市和外界的通道,无论是沪宁、沪杭、沪渝高速公路,交通线都是呈一次方增长的。


一个 3000 万人口的城市,所需要的生存资源是惊人的数字。
上海本身粮田已经不多,目前仅仅 3000 万人,每天所消耗的粮食都是问题。
上海需要 12 根专用铁轨,日夜不停,专职为上海市输送粮食,这还不包括上海所需要的其他各种大宗要素,如煤炭、木材、蔬菜、钢铁、日用品、纺织品、垃圾处理……
在刘慈欣的作品《超新星纪元》中,他曾经举了一个食盐的例子:三个孩子走了一个下午,走过了 200 节车皮,漫长得永远也看不到尽头,那么多的食盐却只够全国人民 1 天的消耗量。
目前的军事对抗,基本呈现一种「易—难—易」的格局,在所有的交战地形中,巷战是最难对付的,几乎是所有大国的噩梦。
一座 30 万人口的中等规模城市,基本就可以认为是「不可征服」的。
哪怕强盛如当年的俄罗斯,面对车臣武装的格罗兹尼巷战也是连打两次,损失惨重。
因为城市地形高度复杂,射手视野高度受限,冷枪防不胜防,而且有「反坦克炮」这种奇葩武器存在。
「反坦克炮」其实就是一辆坦克,使用坦克一样的火炮和弹药,区别在于它完全没有装甲,也没有移动力,防御力为 0,一旦被发现,马上完蛋,连普通的机枪手都打不过。
不过也因为这样,造价便宜到你想哭。
「反坦克炮」的优点是在野外作战时,它经常躲在草丛、灌木里,以及交通必经之路。
你没发现它的话,它一炮就能摧毁一辆坦克,如果身处最侧翼,N 炮 N 辆坦克。
我们看战争片时,经常看到一辆坦克跟着四五个步兵,往往会有一个步兵探头探脑地走在最前面。
这样的「弃卒」,并不是长官不爱惜他的性命,而是前去探查有没有「反坦克炮」。
在城市「巷战」中,「反坦克炮」的威力非常巨大,高层住宅中的任何一个废弃窗口,都有可能探出一管炮管,装甲部队轻易都不敢进城。
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不是这么好摧毁的,炸几个洞容易,彻底打到没高楼可费弹药。
俄军连续经历两次车臣战争,在格罗兹尼门口流尽了鲜血。
到后来,各国军团都学乖了,目前业内的共识是:城市战只能「平推」。
找几百辆威力巨大的战车,遥遥地一字排开几千米,然后一起开炮,把第一排建筑全部夷为平地,前进 50 米再继续开火。
如此反复,就把整座城市炸成零海拔。
虽然这种作战方法缓慢耗时,但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再让指挥官们用陆军打「巷战」,他们是万万不肯的了。
接着问,一座 30 万人的城市就这么难打,堪比斯大林格勒会战,那么 300 万人口的城市呢?难度是不是要大 10 倍?甚至 100 倍?答案是一点都不难。
因为 300 万人口的大城市,其「维系本身」的开支已经大得吓死人。
30 万人口的城市,东南西北四条公路,小分队都可以潜进去,一周通一天,补给就够了;而 300 万人口的城市,需要至少 50% 的畅通率,并且要日夜不停地补给。
如果敌军围困 300 万人口的城市,他们只要切断这座城市的补给线,用不了几天,城里就会闹饥荒,药品短缺,继而引发暴乱,秩序失控,城市本身就可以把自己饿死 。
更进一步,如果是 3000 万人口的城市呢?
答案是简直不需要「围困」,只需要「微扰」,整个大城市运输已到极限,只需要轻微地卡住任何一条「血管」,比如粮食、煤炭、水电、电信……
任何一项维系生存的管道被切断,整个城市立即崩溃。
所以,超大型城市根本不可守、不能守。
一般认为,人口超过 150 万,在军事上就没法防守。
三、未来城市
我们有三种最基本的资源:农田、矿藏、人力。
如果我们把事情想到极致,「未来的大城市」一旦对外交通被切断,它真正缺乏的、导致防御崩溃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外界补充的粮食、矿藏。
那我们继续脑洞大开一下,人类可不可以脱离粮食、煤炭,而让大城市的生存能力更强?
答案是可以的。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大街上隔三十米必有一家药店,药店门口标配一台音箱,手机店、金店和服装店也标配音箱,一天到晚循环播放着,白天三轮车穿街走巷,夜晚的路边烧烤摊人声鼎沸,这便是我眼中的小县城模样。
小县城不会变成空城,因为现在农村的人口正涌入县城,最吸引他们的是县城相对优质的教育。
买得起商品房的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选择在县城买房。
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也去县城租房陪读,读一个县城初中,要花上万元才能塞进去。
无论是在县城有房的,还是租房子住的,他们都喜欢在寒暑假带着孩子回到村里,孩子们发了疯一样整天玩、吵吵闹闹。
别听无良媒体瞎说,很多人对14亿人完全没有概念,
中国统计年鉴,不计港澳台地区,我国共有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市、278个普通地级市、388个县级市, 共计685个城市。
在这685个城市里,只有105个大城市,
7个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
14个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特大城市,
14个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I型大城市,
70个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II型大城市。
我做个粗略估计,有3.5~5亿人在特一二线城市,
余下500多个是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也就是所谓的三四线城市),不到5亿,还有约3.5~5亿人口在乡镇村庄。也就是说,有将近8.5~10亿人口在所谓的三四线城市和乡镇,你说空城。
是在说笑话吗?
PS:为了便于理解,粗略估计仅为估计
中国越来越像日本了。
低欲望、躺平的年轻人。
凝固的社会结构。
过度基建、过度房地产、高政府债务。
东京有4000多万常住人口,差不多占日本人口的四成。
如果中国真像传说中的那样,在很多城市放开户籍,搞所谓的更彻底的城市化。那么人口很可能会集中在几个区域核心城市吧。
可以去看看日本的县城,基础设施完备,路、路灯、桥……都修的结实耐用。医院、学校配套齐全。四通八达的新干线,让全国人口流动都非常便利。
可是就是几乎没人,空空如也的日本县城,只能看到零星的老人,年轻人要么在家躺平睡觉打游戏,要么去大城市打拼了。
过去中国学日本学香港,用的是拉动经济效果最好的“房地产加基建”套餐,但当中国的人口结构越来越像日本,社会状况也越来越像日本,其实也更应该早一点按下终止键,换一套玩法。
中国经济惯性更大,如果出现当年的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先给出一个结论:国内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尤其是一些小县城,房价已经到顶了,今后会不断阴跌,永远不会可能超过2021年房价的高点。这点我敢保证!
要分析清楚,国内房价是否真的已经到顶了,只需要分析清楚三个因素即可:住房供应,住房需求和广义货币M2的规模趋势。
万事万物的价格变动,都离不开供需关系之下,货币的流通方向。
钱,是最聪明的东西,只会流向供不应求、有涨价预期的领域。供不应求程度越大,钱流入的越多,今后该领域的价格上涨压力,自然就越大。
1、住房供应。
在很多人印象中,土地是稀缺资源,其实,这是一个假象,国内的房地产用地只是全国建设用地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我是说如果,把那些低效的工业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每年匀出一半给城市房地产用地,我们全国,包括一线城市,都不会却住宅用地。
事实上,为了土地能卖上一个好价格,并且土地价格能保持连年上涨的趋势,相关利益部门是有默契的,在压缩住宅用地指标的同时,各个城市保持住宅用地的“非饱和供应”,人为制造住宅用地的稀缺性和供不应求局面。
这两年,房地产一不行,房价一下跌,就露了原形,要不是各地城投托底土地市场,全国2022年的真实宅地出让规模同比下跌50%还多。
所以,住房供应,在全国范围来说,是不短缺的,尤其是今后我们国内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明显的大背景下。(注:2021年,全国房户比已经达到1.5,全国户均1.5套房,含农村)
2、住房需求。
哪里流入的人口多,哪里的住房需求就强烈,而人口的流动方向,又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弱和产业前景优劣有关系。
一座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产业基本面越强,新兴产业占比越高,越容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这座城市就业和生活,同时,也更大概率能持续提升年轻人的收入和社会保障质量。
根据西方国家城镇化,工业化方面的经验(诺瑟姆曲线),我们国内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以上(学界认为该数值被低估),我们会进入到城镇化速率放缓的阶段,同时,会伴随着“二次城镇化”,即,三四五六线人口,往一二线城市集中,因为国内最优质的的产业和最优质的的城市配套都集中在国内35个一二线重点城市。
自从2017年武汉打响“抢人大战”第一枪之后,这些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都在疯狂抢人。能在抢人大战中胜出的城市,也只能是这些一二线重点承受。
所以,接下去,大概率是国内一二线中的部分行政级别高,产业高级的城市,能源源不断吸引国内年轻人口流入。人口的流入,自然也就会带动这些城市住房需求的持续上升。这些重点城市部分区域由于住房供需关系的紧张,房价也会出现一定的上涨。
3、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趋势


广义货币M2的规模,可以代表市场上所有钱的规模,从上图历史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很明显发现M2的规模是一路,一直,膨胀的,甚至连M2规模总量的下跌,都没有出现过。
这其中的逻辑很复杂,其中一点,是自从1973年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又与石油挂钩之后,我们人类社会就从金本位时代,进入了信用货币体系时代,信用货币体系的一大特征,是货币会不断超发,用债务驱动经济发展。
一句话,只要我们没有跳出信用货币体系,印钞机印钞的轰隆声就不会停下来,广义货币M2的规模会不断上升。也就是说,市场上的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多。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必然增发的货币M2,一定会流向那些行政级别高,产业高级,城市福利优越的一二线重点城市中,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板块,进而推升这些板块的房价。由此可知,这些区域的房价,还远没有到顶,还会继续上涨。与之对应的,是那些年轻人口流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住房供大于求,无法吸引投资客和超发的货币,大概率今后房价是连年阴跌行情,形成房价下跌趋势。
有关于房价,我给出三个大趋势
趋势一:房价涨幅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将来不可能出现过去十多年那么快的房价涨幅了。
因为目前所有的政策,都在弱化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或者说是把房地产的杠杆降低,没有了超量资金的支持,任何商品价格,都不可能快速上涨。比如说过去40年左右,我们年均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大概是15%,将来是不可能的,M2中低增速是常态。
趋势二:城市之间房价涨跌和增速分化,乃至同一个城市,不同板块和地段之间,不同品质的房产之间,房价涨跌和增速分化,都会加速。全国性房价普涨,大涨,已经不可能。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金融杠杆红利、经济增长红利等等能给楼市加杠杆提供增量资金,以及提升居民收入和促进增量购房需求入市的诸多红利因素,都在消退或者已经释放完毕。楼市已经进入到存量红利争夺的阶段,同时,人群之间的购买力在分化,即贫富分化。
此外,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新型房地产制度也在不断构建和发力,楼市的部分需求正在用政策的力量满足住房需求,被分流出市场之外,意味着楼市的供需紧张关系会在制度层面得到缓解,最终缓释。
趋势三:房价的涨幅今后主要看一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入量和经济基本面。
以前房价上涨,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因为房价上涨可以带动土地财政,地方有了钱就可以大搞投资,拉动经济。
但今后,房价上涨,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只有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了,吸引了就业人员从别的城市进入当地,同时,自身收入不断提升,才会推升房价。
有关于房地产是否真的凉了,我给两个观点。
观点1:如果用房价涨跌衡量房地产是否凉了,那么一些中小城市,尤其是东北,西北,中部,西南的县级行政区划的城市,2018年之后,就一直处于房地产寒冬当中,从未走出房地产寒冬,今后也走不出来了。
一方面是人口净流出量很大,年轻人都走了,购房需求连年萎缩,而当地又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依赖,供应持续扩大。
另一方面,是资源枯竭或者产业孱弱,经济不行,当然提供不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年轻人也就用脚投票了。
再说了,经济增速与居民收入挂钩,经济不行,居民收入也不行,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购买需求和购买力,都无法推动当地房价继续上行。房价从来不会横着,要么涨,要么跌,只有两种状态。
观点2: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行业是不会持续有冬天的。
不管是经济环境,还是行业的制度建设,又或者监管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今后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一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是不会再成为主流了,重运营,重品质,重民生,是今后房地产行业的主流逻辑。
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尤其是金融16条,不动产私募基金管理新规,住房租赁金融17条的出台,说明会死一批房企,诞生一部分持有运营型的大型房企,行业重新洗牌。
还用未来么?2030年八普时就会变成空城了。
这里说的小县城、三四线城市主要是中西部、三四线城市非核心区。
以我县为例,2010-2020年人口少了4万,峰值总人口也就17万,目前只剩13万,这是全县。山西100多个县/区普遍如此,一个地级市老城区还勉强可以维持,下属各县已经是断崖式人口下滑。


好点的,可能东部、几个城市群的三四线城市好一些,其他中西部三四线城市一点机会都没有。
城镇化最理想的逻辑是村里的先去县城,县城的去市区,市区的去省会,省会的去首都,这样的话一家子爷爷盖了农村的房子,爸爸买了县城的房子,你买了市区的房子,你儿子买了省会的房子,你孙子买了北上广的房子。
现实是怎样的?人家爷爷在北京用半辈子积蓄买了套四合院,你爷爷在村里用半辈子积蓄也盖了一套四合院,四十多年过去了,你爷爷的四合院白给人都不要,人家爷爷的四合院租出去一个月租金就能拿十几万。你一大家子看起来房子多的很,但是六个钱包掏空了不如人家爷爷辈早点到北上广扎根的一套房子。
老百姓不傻,直接上来就是去省会、北上广,哪怕买不起北京上海,也得买燕郊、昆山。这样的话,凭什么三四线城市能留住人?图你老板不当人,还是图你工资低。
我们这代人,其实没资格说什么“家乡”的。我是80后,出生的时候就背井离乡躲计划生育,6岁以前跟着姥姥在农村当留守儿童,小学5年级前在煤矿工人村瞎逼跑,然后回到县城直到高考,大学在西安,毕业以后去了福建、广东、河南,28岁进京读研。。。你和我说我的“家乡”在哪里?
贫穷可能会限制想象力,富裕也一样。
生活在大城市久了,可能已经失去了对小县城的想象。
你觉得只有北上广深是城市,但是有很多人会喜欢县城。
人变少了,北上广深也一样,不会空的。
短期几乎不可能,长期的话,恐怕在座的各位,都活不到那一天。因为农村人口实在是太多了,比你想象的还要多。咱们就算80年后的2100年中国只剩下7亿人。7亿人也完全足够填满大部分三四五线城市了,顶多就是五六线城区人少点,变成空城也太难了。
农村人口肯定是减少的,但是,大部分的三四五线市,甚至18线小县城,过去二十他们的城区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普遍增加了很多。天量农村人口,完全可以补充三四五线的人口流失。
即便是大家口中津津乐道的鹤岗,我觉得,都不能称为空城,其实鹤岗中心城区也是有很多人生活的。市中心三个区,最近10年人口几乎没有变化。远谈不上“空城”。鹤岗这种极端的本来就领先全国几十年的城市,恐怕也要几十年后才有概率谈会不会成为空城,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又怎么可能变成空城呢?


当然,鹤岗是极端案例了,是大家认定的究极人口流出城市,显然郊区还是流失了不少人的。我们还是来看看正常一点的三四五线城市吧。接下来我会举三个例子,一个沿海四线城市,一个内陆五线城市,以及这个五线城市下属的六线小县城。这三个城市,都是人口流出城市,但是很可惜,先给你个结论吧,这三个城市,城区人口全部都大幅增加了。即便是那个六线小县城,城区人口也是大幅增加。究其原因,农村人还是太多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哪些城市是三线城市。个人认为,北上广深,一线。有地铁的地级市,二线。没有地铁的地级市,三线。混的比较差的地级市,四五线。他的下属县城,妥妥五六线。县级市除昆山特例,即便是江阴、张家港,一律从三线城市开始往下排。
我向来喜欢用我的老家举例子。我的老家是一个江苏省县级市,南通启东市。户籍人口110万,常住人口90万。按理来说,县级市顶多就是三线。也可以算四线。所以这是一个人口流出的、出生率低的吓人的、老龄化严重的 三四线城市。户籍人口下降已经二十几年了,出生率低至千分之4,60岁以上人口占比35%。领先全国。非常符合题主的要求。
看似人口流失了20万,老年人众多,是吗?
那你知道启东市的主城区:汇龙镇,人口是怎么变化的吗?
主城区的户籍人口,只有二十几万。只占了总人口的30%,并且每年都在增加。另外六七十万人,他们的户籍还都在下面的小镇和农村。数据来自每年的统计公报。
当然我知道,户籍人口不代表常住人口。但是常住人口,是很难计算的。既然中心城区的户籍人口一直在增加,不断有人来中心城区落户,那么我认为,没有理由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减少。




从2013年到2021年,虽然大市的户籍人口减少了3.61万,常住人口没啥变化一直都在95万左右,有大约15万人一直远走他乡。
但是,主城区的人口从24.86万,增加到了28.03万。并没有任何要变成空城的迹象。
不管你人口流出多少,不管你出生率多么低。不管你死了多少老人。主城区人口,确确实实的增加了。
并且同时,农村户籍人口、小镇户籍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居然还有好几十万。
江苏算是城市化率比较高的省了,启东居然还有70%的小镇、农村户籍人口,一直在补充主城区的人口流失。不难猜到,内陆省份的农村和小乡镇户籍人口占比更高。只要其中有一部分人愿意进城,哪怕五线城市,都不可能变成空城。
看完沿海三线城市,我再举个例子,内陆地级市安徽六安。你们觉得他是几线城市?如果人均GDP12万的启东是三线的话,人均GDP3万多的六安,估计连五线都排不上了。不过这不重要,姑且算他4、5线城市吧。我们直接来看六安市的六普和七普数据:


安徽六安市2010年六普数据


安徽六安市2020年七普数据
安徽六安市,六普-七普期间,全市常住人口从460万减少到439万,人口减少22万。(寿县100万人口被划入淮南)。然而…主城区常住人口丝毫不受影响,从177.9万增加到了196.9万。
或许你发现了,虽然整个六安流失了20万人口,单一个霍邱县就流失了30万。也许这个霍邱县,就是网友口中,即将空城的18线小县城了吧?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霍邱县的 五普-六普-七普数据吧


霍邱县五普、六普数据


霍邱县七普数据惊喜出现了,即便是这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小县城,五普至七普期间,虽然常住人口从146万减少到了94万,但是他的城镇人口,从五普的22.6万,增加到了六普的29.6万,又增加到了七普的33.4万,丝毫不受人口流失50万的影响。
就这种从来没听说过的18线县城,城区人口都大幅增加了,哪还有什么空城呢。究其原因,农村人口实在是太多了。2020年了,这个县城三分之二的人都还在农村,你觉得他们可能全都是老人么?肯定还有很多年轻人的。他们不想进小县城改善一下生活质量么?
当然,我这里仅仅讨论是否会变成空城。并不讨论房价。个人认为,未来三四五线小城市的房价是保持不住的,内陆三四线的房价其实还算合理,但是江浙地区的县级市。我认为性价比是很低的。在人口大量流失,出生人口少的可怜的情况下,房价却要卖到1.5-2w一平,直逼苏锡常地级市。你说我都有两百万了,我为什么要待在县城呢?去苏州买个小户型不香?去无锡中心城区也能买个很不错的房子了呀。
但你说空城?我感觉我这辈子是没希望看到的。个人认为,即便是按现在这种出生率和人口流失率,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最差的结局,就是在2060-2080年左右,总人口减少50%,并全面实现城镇化,回归居住价值。
这个数据已经非常极端了,在我的计算中,只有江苏省中部地区,还有东北地区,这种从1980年就开始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目前已经持续40年保持极低出生率,并且没有多少人口流入的城市,才能在2080年这个节点,减少到当前人口的50%,内陆大部分三线城市,之前都还是很能生的,大部分城市几乎是2015年后房价上涨才开始被动一胎化的。这种地方,想要人口减少50%,恐怕要到100年后的2120年了。问题是哪怕人口减少50%,甚至减少70%,主城区也够塞得满满当当的,你觉得你能等到空城那一天么?
到时候,就是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在三线地级市主城区买套房。花不了多少钱,但不可能变成空城。
农村和十八线不知名小乡镇,才是变成空城的那一个。但凡是个叫得上名字的三四五线城市,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都很难变成空城。
三四线城市不会,时间线放长,小县城逐渐变空是大概率事件。
农村逐渐消亡减少是大趋势,从西部到中部,空心化会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蔓延。B站有走访山西的up,很多不太适合居住的村落已经空的只剩一两户老人了。
小县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经济差导致人口流出,人口流出导致财政减少基建变差,基建变差导致人口继续流出,恶性循环。但小县城人口流出会比农村慢,这会是一个缓慢失血的过程,再加上老龄化和生育率降低,最终人口一步步减少。 具体可参考东北农村和小城市。与之相反的是发达地区,比如江浙,即便生育率不那么高,常住人口却在逐年增加。
至于部分人说的农村人口会给县城补血,我持悲观态度。小县城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源型城市,无论是农业、矿产还是其他,这类城市以资源为基础聚集人口形成了稳定的经济模式;另一类则是偏向人口聚集形成的城市,这类城市本身资源其实一般,最大的经济基础是人,以人口聚集形成经济循环,一旦人口剧烈减少,经济活力会大幅度下降。 人均土地少、外出务工者多是这类城市的典型特征。无论哪种,人口大规模流失的时候,都是整体性流失,而不是城市人口流失,农村人口补上。城市人又不傻,会等到农村流失完自己再跑。 相反,城市经济好信息渠道多,能跑反而跑的更快。能力范围内,能去多好的地方去多好的地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所以整体上的人口迁移会以金字塔模式进行,能力大的塔尖和塔身会往更发达的地方跑,人口多的底层会向周边城市富集。 那答案就很明显了,经济不好的欠发达的城市会首先没落,经济和环境稍好一点的城市才会成为农村人落脚的区域,城市和农村里的有钱人大概率会向更远处的发达城市迁徙。
东北目前就是这么走的。目测河南下一步会跟上。
对城市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产业不行导致经济和就业不行,年轻人因为工作安家等原因流出,然后地区经济发展更加落后,逐渐被大城市抛离。
具体情况远比上述的复杂,但最终大致的格局将会是中西部人口围绕资源聚集,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人口围绕财富聚集。一线二线城市不会被过多影响,三线四线短时间内不会受大的影响,这些城市人口一般都比较多,比较厚的底子能够形成循环,但小县城在人口,产业,财政等方面恐怕会很快出现劣势。
至于时间,大概2030年这些事情将会初露苗头,人口数量下降会加快这个过程。2032年后中国的年死亡人口数量将会逼近2000w,如果出生数量依然低迷,年均1000w+的人口下降速度不是闹着玩儿的。
这里面的另一个变量是国家经济。如果经济转好,一切会延缓。经济变差,一切会加速。
这不一定是坏事。看现在的一些迹象,有些政策规划本身就是是照着这个趋势走的。
顺带说一句,无论从人口还是经济看,小地方的房地产大概率都是要崩的。
2022-07.
追加。
有人提到了户籍和土地。我不认为土地和户籍能有效维持小城市的生存,因为这俩东西没你们想的那么重要。
先说土地,以东北和河南为例,东北一家种1500亩地可以达到小康小富水平,以这个标准看,河南目前人均土地不到一亩,得离开多少人才能达到一家1000多亩地? 算起来恐怕得300至400户的土地给一家种才可以。 土地没你们想的那么值钱,真那么值钱,早有种植公司进去投钱了。而且目前的大规模承包种植是无法全面推广开来的。 按目前的走向,大概率是等着农村人口凋零,然后推行大规模承包模式,但这种模式挽救不了人口众多的城镇和农村。未来大概率会形成以土地和农场为基础的镇,少量人口,零星分布,类似美国那样。
再说户口,户口除了财政方面,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国内除了北上这俩资源超一流的城市需要户口作为护城河,其他城市目前落户都不难。今天可以为了卖房放宽限制,以后为了抢人,一样可以放宽限制。如果目前的老龄户人口规模和生育率不发生大的变化,放开只是时间问题。 租房落户目测会慢慢放开。
所以依然是上面那个结论。2024-1-15.
果不其然,主城区人口数量300w以下的城市户口都放开了。
等于说除了一线和省会,都放开了。
2024-1-29
这就是美国唱空中国的论调,不用信。欧美3,5线城市和小县城消失了吗?
一个国家不可能只剩部分大城市的。中国一直在像欧美发展,连欧美的3,5线城市都没消失,凭啥中国的3,5线城市会消失?
不用信欧美唱空中国消息,他们都唱空几十年了。现在欧美通胀严重,他们自己解决不了,咋办?唱空其他国家,才能吸引资金,移民去他们国家。老花招了,没用的,
有人说人口下降,人口下降,也不可能都往大城市挤,为啥建高铁,造飞机。
比如说东北吧,完全变成粮仓?那住家面积都得很大,人生活是愿意住百平大房子,还是愿意挤小房子?
再说人口下降问题,出生人口下降10年就叫下降了?这几年还赶上疫情影响,下降很正常呀,过几年再看,这10年只是个低谷,不代表以后出生人口不会上涨了。
这70年世界各国人口基本都在增长,不论经济水平如何,只是有时增长慢,有时增长快。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在增长,2022年6月外贸顺差又创了新高,所以人口为啥会下降?不够吃,还是不够住?
有的国家不怎么够吃,人口都还在涨呢,现在不是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了吗?说明房子够分了,大不了,国家按人头分房,按人头分吃的,生孩子的后顾之忧全解决。
有人说鹤岗,的确纯能源城市,能源用完了,有可能消失,但是南方增加了更多3,5线城市呀。
再说随着人口下降,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收入,人均资源,很多方面都会增加,条件更好,生孩子也更简单了,人口必然回升!
美国日本会,中国不会,因为中国有转移支付制度,让地缘气候劣势地区保留一部分人口。同时中国大城市没那么多岗位,高房价会劝退绝大多数人,很多人也就懒得出来折腾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海道夕张和黑龙江鹤岗,夕张很早就破产了,人口从上个世纪顶峰的12万人暴跌到现在的不足6000人,而房价崩盘的鹤岗至今仍有80多万人,与发达国家的地缘劣势地区相比可以说是天量了,也相当于克罗地亚全国总人口。
我老家是锦州下边一个沿海县级市凌海市,现在仍有40多万人,相当于卢森堡全国总人口,年轻人虽然少,但并不是没有,未来感觉有可能会逐渐减少到20万,锦州人口可能会从270万逐渐减少到200万以下,相当于卡塔尔总人口。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比发达国家更为漫长的过程。还是以凌海为例,有些人胸无大志,或者想离父母近些,就留在老家了,也有一部分去锦州的,能去沈阳大连的都不是很多,一般也都是初中班里前几名这种,本科毕业去沈阳大连找个工作,家里帮忙付首付,才能留下来,去北京或者南方的就更少了。
别跟我杠我ip在日本,我中学基本是班里第一名,没出过前三名,父母都是体制内,不具备代表性。我初中那个班50人,考上本科的绝对不到十个,小城市能上大学的比例要比沈阳大连低,没有学历出来干苦力也不见得比老家或者锦州多挣多少。
房奴时代即将彻底结束!!目前我国80%的房子正在面临着最后一波行情,直到2025年,我国的房地产将会彻底进入到一个躺平的阶段。为何这么说呢?
今年幼儿园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关停潮,同时呢,有权威机构预测,今后的十年里面,我国将会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退休潮。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未来很有可能会发生一种现象,我们曾经依赖的人口红利将会慢慢消失,年轻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人却越来越多,而随着人口的下降,住房的需求的减少,未来的房价将会越来越低。
现在有6亿栋的建筑,其中5亿栋都是商品房,根本不缺住的,已经盖完了的房子,足够30亿人居住了。那些说房价还会大涨的人,你猜他们是什么心理呢?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靠着卖房子成为发达国家的,只有利用政策把资本绑定在高科技领域,绑定在高端人才和能源上,未来才可能会一直富下去。你们觉得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程技术 最新文章
大妈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不让人坐, 12306 回
如果地铁取消安检,你还会坐地铁吗?
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今日开售,12306 回应开
阿姨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如何看待
为什么大家都说飞机餐不好吃呢?
“天然良港”需要怎样的条件?
为什么杭州市不把西湖填平盖房挣钱呢?
假如给你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代价是你余生
轰20为什么迟迟没有亮相?
记者暗访波音工厂:管理层无视 90% 生产问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26 23:08:49  更:2024-02-26 23:45:37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