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上海深圳哪个城市潜力大? -> 正文阅读 |
|
[工程技术]上海深圳哪个城市潜力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海契约意识好,深圳创新能力强,你看好谁?我看好深圳 |
上海社保基数都7000多了,深圳今年涨到3000多就说活不下去了,3000多到7000多还有4000左右的潜力 |
我现在居住在深圳,但是我觉得如果理解你题目所说的城市潜力,上海的潜力要比深圳的潜力大得多。 谈到潜力,如果能量化为一个潜力值的话,现有的钱和资源不重要,马云2000年没钱的时候的潜力值比2018年要大的多。 一个城市的潜力,第一是空间,第二是人。 空间:深圳大概2000平方公里,上海有6300平方公里。而且深圳的土地还包括了非常多的山地,除了爬爬梧桐山锻炼身体,几乎无法使用,而且通向外面惠州和东莞都有连绵的山体阻隔。上海6300平方公里,几乎全是平原,到了距市中心三十公里的上海最高峰佘山,海拔还不到100米,在深圳也就算个土堆……而且腹地就是中国区域最好的江南平原,万里长江出海口,这种老天爷赏的天热的区位优势,远东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和它相比。 人:城市的潜力核心在人,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也证明了,是外来的一批批优秀的建设者才建设成了现在的深圳。之前有个还比较权威的数据显示,深圳一直是应届毕业生愿意去发展的城市排名第二,第一名还是上海,北京第三,具体的懒得贴了,现在上网应该还能搜到。还有一项数据是海归回国的情况,百分之六十都在北上。海归不管再这么不值钱了,里面肯定还是有一部分现在中国受教育最好的精英,其他的及时不是什么精英,也是家里有钱送去国外读书,至少家里也不太缺钱这个资源,所以这些人身上带来的资源是很大的。 两个城市比,你的空间比别人小,年轻人才也不比别人多吸引,那你怎么可能潜力比别人大。 |
上海和深圳没太多可比性。 1.深圳目前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城市,看看年龄结构就知道了,平均年龄只有32岁,老年人口(60岁以上)仅32万,作为对比,上海的老年人口已超过500万。 2.如果说老年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负资产,那深圳可以说是几乎毫无负担轻装上阵,将人口红利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一座靠年轻人疯狂输血的城市,但它还没有为这些年轻人规划年老后的生活。上海开埠已有170多年,作为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人均预期寿命逼近84岁。上海证明自己是一座可以生活一辈子的城市,而深圳还没有证明这一点。 3.深圳也会面临老龄化和阶层固化。人们说上海排外,深圳包容,这也是暂时的。因为人一老就会变得保守,再过十几二十年,深圳本土意识就会大幅强化,到时候深圳将比上海更排外。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就像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还以说国语和上海话为荣,但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一切都变了。为什么将来深圳会比上海更排外呢?因为从人口平均素质而言,上海显然要比深圳高一档。 4.城市的年龄结构定义了城市性格。上海更保守,深圳更激进冒险。上海因此错失了互联网红利,但强化了国资地位,成为中国经济的锚。深圳成为创新之都和民资的天堂,成为中国经济的先锋。两个城市承担了不同的职能。深圳有更多的暴富机会,上海有更高的生活水准下限。 5.医疗资源并不算深圳的绝对劣势,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深圳也会用资金强化这一块。但教育上的差距很难弥补,这是由文化氛围决定的。广东人不重教育,和上海的人口素质差距未来仍然可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将决定两个城市远期的前景。 6.深圳将在二十年内成为一个“正常”城市,届时才是和上海比拼内力的时候。 |
不了解上海,只针对深圳创新能力强的说法发表看法。 深圳的优势是什么? 我认为优势不是创新,而是政策。对比广深: 无论广州还是深圳,都是典型的前店后厂模式,即店(公司)在广州、深圳,工厂在清远、中山、惠州、东莞,店跟厂之间有大量的人流物流需求。 广州需要跟周边商量: 在这种压力下,广州的限外政策经过反复咨询周边地市意见、听证,最后仅仅是开四停四,还仅仅限于是核心城区,对非广州车牌影响相对小很多。 工厂的人一周去省城出差一次,或者一周送一次货,或者一周拉一次零部件,也不是说对周边地市没有不便,但是大体上可以满足需求。 深圳自己说了算! 深圳呢?限外政策来得雷厉风行,没有酝酿,没有提前预告,就是突然一个通知:早高峰晚高峰禁行。 跟周边地市协商?没有的事 开始仅仅是核心城区,即便如此,很多人不知道中招。 后来出来一个政策,第一次违章免罚。 即便如此,没有解决非深圳车牌不便的问题。 去深圳办事,要么办事草草了事深圳戛然而止,怕堵在路上导致限外政策的违章,要么在停车场里耗两个小时,等到高峰期过了之后再上路。 结果周边地市怨声载道。 然后呢? 深圳果断的把限外覆盖到整个深圳境内。 换在任何广东省地市,这样雷厉风行都是不可想象的。 为啥深圳勇于车牌割据? 其实搞车牌割据的城市,就是为了解决本地道路的拥堵而已,但是,《车牌割据》确实严重的影响了周边地市。 这里的始作俑者就是首都。 |
|
当年北京出了一个“关于改变外地车辆来京审批办法的通知”,这个“通知”规定进京人员要思想可靠、进京车辆车况良好,需要所在政府和主管部门开具证明文件,实际执行基本是所属单位开具介绍信然后加盖单位及当地车管所公章。 司机拿着开具的介绍信,就可以去制指定的办证处办理图中的“机动车辆进京通行证”,在进京时要到指定地点盖戳。 2002年,进京车辆不再需要办理“介绍信”,只需要办理“进京证”就可以了。 2005年,《关于改变外地车辆来京审批办法的通知》失效作废,关于进京的介绍信时代正式终结。 2012年12月,北京出台治堵措施,办理进京证的外地进京车辆在早晚高峰时段不能进北京五环路以内,违章车辆罚款100元。 后来,其他城市慢慢仿效。 其实广州可能更堵,跟北京、深圳不同的是,广州跟周边地市商量了很长之后才实行限外。 停车的案例: 深圳在停车问题上强推某APP,要用本地某APP支付停车费。 这也算了,入乡随俗吧。 问题是,对于第一次使用这个APP的外地车主来说,下载APP、注册、绑定车牌,需要一个过程。 曾经有段时间,这个流程经常卡壳(我认为是这个APP当时出BUG了)。 当然,天下没有BUG的软件难找,这也正常。 但是,这就导致了很多停在路边停车位上的外地来的车辆绑定账号时候超时了。 结果呢,进入路边停车位10分钟未绑定账号的车辆算违停。。。 深圳的违停,起步价500元啊! 本来是个程序BUG的事情,车主买单了。 天下没有BUG的软件难找,这也说得过去,申诉吧。 但是,问题是申诉的,申诉失败。 甚至,有车主发起行政诉讼打到法院,还是输了。 周边地市有意见吗?当然有。 有用吗?一毛钱用都没有。 周边地市找深圳协商?想啥美事呢? 咱们深圳是首都市深圳特区,跟你老广的地市有啥好商量的? 虽然,在深中通道等等事情上,我是认为深圳高瞻远瞩而广州近视。 虽然深中通道本质上是利益之争,但是我支持深圳的原因是是技术原因-----我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轮船的桅杆已经毫无价值。驾驶视野的问题,可以通过在船的四周装设摄像头解决,所以,没必要担心净空的问题。 但是,我还是得说,深圳脚踏广东这块坚实的土地,深圳的尿,都不会流到广东田里肥广东。 当然,深圳别的地方也不是没有长处。 在制造业领域,除了富士康,深圳这BYD是遥遥领先了。 [1] 参考^https://www.niuche.com/article/6426.html |
这俩城市是互补的。 上海干不来深圳的事儿,但是把上海的工业门类交给深圳,恐怕是会惹出祸来,深圳的创新扔到上海的话,上海也拿不出那么高的效率。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历史和基础。 工业逻辑和IT逻辑不是一回事儿,大工业逻辑和快速工业逻辑不是一回事儿。 本来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互补的关系,就不要来回对比了 |
本人家在上海,在深圳住了4年,应该2个城市都比较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感觉更明显,所以如果以后说潜力和国际视野上海应该更强一些。不过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深圳的民营企业活力更强,科技,制造业更加发达,所以如果从事科技以及制造方面的工作,深圳应该会更适合些。如果从事医学,广告传媒,以及服务,金融业上海应该更适合些。还有生活方面,这个上海就更适合了,深圳毕竟太新了。另外环境气候深圳比上海强多了,不过夏天也太久了(个人还没习惯)。总体来说都是一线城市,不像杭州一类的明显二线城市的感觉了,所以都不错,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做选择。 |
虽然我在深圳十年了,也安家了。 但是 深圳拿啥跟上海比啊…… 你看大官和明星有几个在深圳的? 类比到职场里,深圳说白了就是个做事的人,无非就是技术好点工资高点。真正决策的是北上的人。 |
每次看网上这个问题都吵得要起飞了。 我出生成长在上海,深圳出差路过,华强北周围逛逛,做过深圳的地铁,走过深圳的机场。 上海VS深圳 超大一线城市之间 GDP、教育、医疗、产业结构、城市交通、国际化程度等等综合的复杂性问题吧。 还有就是所在的城市群 长三角VS珠三角(更容易原地起飞爆炸,谁都不服谁) 有句话,说了,大家请不要围攻我。 在上海眼里,我们只有从来没有深圳,国内可能会和北京同事有点冲突,然后不欢而散; 国际上,我们上海心里只有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可能新加坡的吉隆坡也不在眼里了,别说什么韩国的首尔,印度的孟买等等了,全部都看不见。 2022.8.29日更新,看到一个新信息,就加入一下,超一线城市的PK,刀光剑影; 过去十年深圳在全力追赶上海,但是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上海有深圳暂时难以匹敌的优势。 以半导体为例,上海有中芯国际,有韦尔股份,都是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深圳半导体领域最大的上市公司是捷佳伟创,其产品主要用于光伏,总市值仅547亿元; 且在技术创新的难度和应用广度上,都较捷佳伟创更优。 上海不仅在半导体制造远远领先深圳,而且在人工智能、航天科技、船舶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重装备制造远高于深圳,深圳想超越上海的难度还是需要时间的~~~ |
|
城市制造业VS |
3年前深吹媒体抓着上海没有bat不放,痛踩上海出不了互联网企业,是因为保守自大排外,总之上海衰落是迟早的事情! 短短3年,上海互联网百花齐放,拼多多,米哈游,小红书,b站,德物,携程,美团点评,东方财富等等 而深圳还靠着一个老态龙钟的腾讯撑着!到底是谁保守排外没有创新?? 说到创业创新,上海其实比深圳更强,说到城市整体综合实力,那更是强几个档次! |
把深圳社保基数也调成7000,深圳直接原地退化成东莞 |
上海有非机动车道,深圳没有,很明显上海至少把你当人。 |
前段时间去了一次广东。 在深圳广州看到很多不交金,才3000块左右工资岗位的。我吓了一跳 关键很多广东人以为上海也是这样,我更吓了一跳。 对了,本人是上海基层工作的。别的不敢说,每个区的劳动仲裁现在如果能看到这种不交金而且工资低于3000的,有一个取缔一个。三天内不取缔,主任的位置就没了。 |
香港北部都会区吸引250万人口的科技生活区,吸引深圳和香港人口,同时增加深圳和香港的土地供应,降低深圳和香港的房价。同理未来科技之城一线大城市雄安新区、上海临港新区、广西北部湾区、新疆自由贸易区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深化发展,对土地的平权效应,导致中央商务区CBD的没落和核心区域房价的长期下跌,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原本就缺乏活力,商业面积严重过剩,新冠大流行期间更加死气沉沉,新冠加剧了这一趋势。滴滴共享汽车的商业模式,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的新生产力都已经打破了地域壁垒,而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元宇宙也会加剧房地产行业的长期萎缩。 房奴忍气吞声每天辛苦打工劳动所得却绝大部分用于还房贷了,这种人下人的生活是没有尊严的!中国内需萎靡不振,实体店干不下去,除了中国老百姓被房地产搜刮干净导致没钱消费以外,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成本,房租成本过高导致社会运行成本高,其本质依然是中国房地产对老百姓的经济剥削。房地产不死,大消费不兴;打倒房地产,经济内循环!任何炒作房地产的行为都跟挤压房地产金融泡沫,释放以大消费为主的内循环相违背,都必须严厉打击! 房奴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值钱的就是青春,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的青春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买房接盘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当过房奴而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青春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刺破中国房价泡沫而斗争!” 中国房地产是一个已经着火了的电影院,所有人都看到了大火,卖掉房子的人已经拿着现金逃出电影院了,而二手房业主走不了,他们还在焦急地等待下一个人买下自己的座位。 2024年中国房企继续二次爆雷,N次爆雷!万科被实名举报偷税漏税超千亿元!而且万科拒绝交账目供检查!面对激增的债务,万科借新还旧拖延时间,美其名曰“延期去杠杆”!国际债权人正式申请碧桂园清盘! 深圳鼎益丰理财爆雷在深圳金融圈具有压倒性的地位,深圳土著房东们都信这个神棍,手里有点闲钱都投给他资金规模以千亿计。鼎益丰爆雷对深圳的房东人群后果是灾难性的,连锁反应会非常恐怖。大量的房东是从银行套了经营贷款然后钱投给鼎益丰,挣幻想中的30%的高额回报的。2024年大量深圳房东土著资金链断,这下就完了,一切全都完了!深圳房价会因为鼎益丰爆雷而继续暴跌,量价齐跌,无人接盘。深圳房租也会跟着暴跌。 中国M2一直在增加,但是房价却暴跌了,通货紧缩也越来越严重。中国GDP发展靠一手发债,另一手印钞,中国2023年的GDP按美元计算降至17.89万亿,与2022年相比减少了1000亿美元左右。 |
我定居深圳,对深圳不乐观,感觉以后为成为大号惠州。不单高房价赶人,政府统租房40岁以上就没资格租了。社保统一后,深圳制造业也没有成本优势。政府办事清明对大企业影响不大,大企业到那不都供着。 |
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数据事实,直接摆观点出来,爱信不信,因为摆论据太多了,你知道这题目多大吗? 先说结论:上海潜力大。 原因: 1.上海具备极大的政治优势,是全国政治地位第二的行政区。上海历任市委书记入chang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变,仅此一点就足以给上海带来深圳拍马也追不上的资源。 2.上海是直辖市,和苏浙鲁皖的关系非常明晰,分工定位准确。深圳是副省级特区,和广东省及香港的关系有和谐有矛盾,情况非常特殊。在地缘关系上上海比深圳有优势。 3.上海背靠长三角,辐射长江流域,影响空间比深圳大很多。不仅在广度上,在质量上珠三角也无法和长三角媲美,广东省的整体发展更是非常不平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拖累广深的发展。 4.不仅深圳,整个珠三角都面临严重的人地矛盾。整个广东人口超过一亿,但只有珠三角地区是大片平原,现在人口已经过5000万,将来会容纳超过7000万人口(含港澳)。具体到深圳自身,深圳的城市面积受到限制这已经很严重了,而且地形不好。 总之我说,上海是北京的亲弟弟,深圳是北京的亲儿子,不是一个级别的怎么比? |
除了北京,上海跟中国其他城市不是一个级别。而北京,也是依靠政治才能挤上跟上海一个级别。上海区位优势太大了。 |
对草根来说肯定是深圳更好 对体面人来说肯定是上海更好 深圳毕竟是野蛮生长,是整个珠三角野蛮生长的缩影 上海是按部就班的典型,也是整个长三角按部就班发展的典型 上海古代就是富庶地区,隶属于松江府,近代又是欧洲人来帮助建造城市 而深圳自始至终是渔村,直到南巡才成为城市 |
即广州倒下后,上海也被干趴下了。北京,我就问你怕不怕!!!??? |
|
|
|
|
哪个潜力都不大。 上海太老,整个长三角其实都比较老,除浙江稍好外,苏沪的计划生育落实的非常彻底。老龄化会降低社会活力,趋于围绕老年人的需求而提供服务,逐渐日本化——经过漫长的停滞周期之后,长三角的广大优质土地和水道有资格迎来新的繁荣。 深圳太小,整个大湾区其实都不大,只要人们还生活在地球,土地面积就是发展的基础。且深圳的活力取决于它还能不能维持目前的“用年轻人电池,然后中年踢出”这样的高价值低损耗模式。一旦第4-5代深圳人形成本土意识并开始产生土客矛盾,而市政府将毫无疑问的倾向已经形成的本土群体,情况就变了,深圳将会进入大城市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阶段。 当然,这两个不大是相对而言,它们仍然远超其他城市,北上广深+香港格局,除非发生世界大战级剧变,否则不会有什么改变。 那相对不大,相对谁呢? 真正有潜力的,有且只有北京,只有北京才拥有超过一切规律的资源汇聚能力,任何人文和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对北京都没有多大意义,缺乏水源并不会是问题,沙尘暴也不是问题。在这里,大道都磨灭了。 |
深圳创新能力强?互联网公司不是科技公司,谢谢,除了吸年轻人血吸全国人民的血,还会干嘛,天天想着怎么大数据杀熟,有啥创新?论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当然是北京最强啊。 全球科技创新城市排名,北京第6,上海第9 |
|
|
深圳和上海就像NBA中的詹姆斯和邓肯。 一个靠着各种政策上位的万年老四,怎么跟见过大风大浪的top2对比。 只要广州一天还是省会,深圳就永远老四。 |
深圳是历史线上的异端。 你现在告诉2000年左右的人们。20年后,世界新技术发展由我们主导。那是难以置信的。 那时某直辖市,刚刚爆出民工科研芯片的丑闻。 合资厂是技术主流。 长三角的合资企业,引入欧美日先进技术,无情收割市场。 原本历史线,就是大号韩国 东南亚。 和欧美存在技术差,长期当组装厂。 顶级高校毕业生,进入外企拿高薪,当翻译家和技术支持(客服),不承担核心研发任务。直接废掉科研能力。 然后渔村暴走了。 主导了新能源 新电子业技术发展。 小黄毛上台后,开始堵截渔村。 另外,历史线上的英雄也不止渔村。 08奥运,鸟巢需要高级别钢材,国内原本没有生产能力 原本应该出来担当的是上海厂,武汉厂这些钢铁巨佬。 但是出来拯救世界的是一个河南小城市,舞阳特种钢厂。 |
如果单挑出上海深圳,肯定是上海除科技外全方位强;但是别忘了深圳旁边就是香港啊,深圳加香港是可以吊打新加坡的,上海加苏州能有这个效果么? 深圳的潜力会大一点,但是更主要的是它是北京的飞地,广州的先锋,香港的靠山。 当然了,如果单论非机动车道这件事,上海强深圳一百倍 |
两个城市的玩法不一样 论潜力深圳很大 但是深圳的法治建设其实比上海差一点的 特别是公民素质上。 |
文末附“2023中国城市潜力排行榜50强” 正值6月收获季,高考志愿需要重点考虑三要素:城市、院校、专业。而选择一座城市,也意味着选择了其背后的资源、人文以及发展红利。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发展潜力,是指一个城市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改善和人民幸福的综合能力。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不仅能够吸引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还能够创造价值、创新模式、创造文化和品牌。 我国的城市可谓是各有特色,“网红城市”也不少,那么从数据层面看,哪些城市更有发展潜力呢? 近期,GeoQ智图数据团队基于2022年全国城市统计年鉴、百度迁徙指数 (2019-01~至今)、城市出行强度指数 (2021-01~至今)、餐饮休闲娱乐指数 (2021-01~至今)四大基础数据,提炼出了10大维度,80个二级维度指标数据。运用k-means算法、Z-score标准化等相关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对全国近300个地级市进行了“城市潜力”评估。 |
|
根据最终综合评价结果,2023年城市潜力最高的十个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具体分值如下: |
|
整体来看,我国的四个一线城市当之无愧,包揽前四。北京和上海更是“断层式”领先于其他城市。但相对去年的城市潜力榜单,上海以微小优势反超北京,位居榜首。成都也超跃重庆,排名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 从北京和上海的各指标对比可以看出上海比起北京更像一个“六边形战士”,而北京在经济开发和物流货物运输两个维度有所欠缺,这也是上海此次超越北京的重要原因。 |
|
成都和重庆作为西南双子星和中心城市,在大多数指标上都是平分秋色。成都因其在资源环境和餐饮娱乐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反超重庆。 |
|
其余后几位的城市分值较为接近,整体实力也较为接近。于去年的排名相比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下面我们将具体来看十个不同维度的城市潜力情况。 |
|
经济维度是衡量城市发展潜力的最直观的指标。该维度综合了GDP、人均GDP、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13项二级维度指标的得分。 由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潜力十强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苏州、广州、重庆、杭州、成都、武汉、南京。 |
|
上海北京位列前二符合预期。而苏州的经济水平超过广州排名第四,或许会让人有些意外。从分值来看,苏州主要在人均GDP、利润总额等二级维度分值较高。成都排名上升则主要在第三产业占比和房地产开发等指标位居前列。 |
|
|
|
经济开放度包含了货物进口额、货物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6个二级维度。 该维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深圳、苏州、北京、东莞、广州、宁波、天津、成都、青岛。 |
|
其中,苏州的经济开放度较为亮眼,甚至超过北京和广州。其在外商投资企业数,和货物出口额两项指标均处于十分靠前的位置,这可能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余的一些新一线城市,总体经济水平也都处于前列。 |
|
|
|
城市消费水平与与其人口数量和居民消费习惯息息相关,城市潜力评估中的消费水平维度包含了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消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住户存款余额、就餐休闲出行强度等二级维度指标。 消费水平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南京、武汉。仍然是一线城市领衔,新一线城市紧随其后的格局。 |
|
|
|
资源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天赋”,也是城市发展的保证和必要条件。在城市潜力评估中,资源环境维度由人均水资源总量、城市建设用地占市区面积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健康指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10个二级维度构成。 |
|
资源环境十强城市如图。其中前四强为上海、深圳、成都、广州。其余城市与前四强则有不小的差距。北京由于其水资源略微匮乏。加之人口众多,掉出前四。上海则因其在垃圾废物处理,电力和环境健康维度的突出表现,使得其在资源环境领域位居第一。 |
|
相比北京,同样身为内陆城市的成都资源环境能进入排前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环境健康指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 |
|
|
|
近年来,各大城市竞相落实人才引进政策,人口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劳动力丰裕度的评估主要从人口、学生、各类从业指标几个方面的十个二级指标入手。 劳动力丰裕度的十强城市分别为重庆、广州、北京、成都、上海、郑州、深圳、西安、武汉、杭州。 |
|
其中,重庆超跃四大一线城位居榜首。主要依靠其在常住人口、中职院校在校学生数和互联网接入户数等指标取得优势。 |
|
|
|
文化休闲娱乐维度指向一个城市的活跃度和宜居度,涵盖了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数量、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数量、博物馆数、体育场馆数、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和就餐休闲出行强度等6个二级维度。 |
|
十强城市中,北京、上海、成都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七个城市。北京在文化业、博物馆、体育场三个维度处于领先。而成都则在餐饮住宿和休闲方面拔得头筹。 |
|
|
|
城市交通承载力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引擎,由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公路客运量、水运客运量、民用航空客运量和上班出行强度等7个二级维度构成。不仅全面地衡量了城市交通承载力,也将城市交通需求纳入考量。 |
|
在这个维度进入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深圳、贵阳、舟山、苏州、天津。排名前五的城市和后五名的城市分值存在一定差距。贵阳、舟山、苏州市则在城市交通承载力冲进前10,主要跟地理位置原因,贵阳公路客运量排第一,舟山水运客运量排第一,苏州主要在公路货运量、公路客运量两个二级维度分值较高。 |
|
在此维度,北京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其在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民航客运量、公交客运量都取得第一。 |
|
|
|
物流及货物运输强度是衡量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物流运行效率和规模等方面,反映城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中心地位。物流及货物运输包括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公路货运量、水运货运量、民用航空货邮运量和邮政业务收入5个维度。 物流及货物运输强度十强名单如下,上海、北京和广州与其他城市在物流及货物运输能力上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
|
|
|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科技教育是衡量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反映城市的科技教育水平和创新驱动能力。总的来说科技与教育体现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教育维度包括了科学技术支出占比、教育支出占比、R&D人员、R&D内部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专利获得数、发明、教育从业人员数量、学校数、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等11项二维指标。 科技教育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广州、上海、重庆、成都、苏州、杭州、西安、武汉。可以发现科技教育进入十强的城市基本是全国科研院所与高校集聚的地方。 |
|
北京作为中国的科研教育第一高地,在R&D内部经费支出、R&D人员以及发明数三项二级指标中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这也是其在整个科技教育领域取得第一的关键因素。 |
|
|
|
社会医疗服务衡量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治安水平等方面,反映城市的社会服务水平和社会稳定性。包括卫生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数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均占比))、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均占比)等8项二维指标。 社会医疗服务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重庆、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天津、苏州。其中深圳和广州作为城市综合潜力突出的城市,其社会医疗福利略显欠缺。而成都重庆则超越广州深圳跻身前四,这两个城市均是在医院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卫生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数等维度分值较高。 |
|
写在最后 总结来看,与去年相似。北京、上海在城市潜力评估的各个维度上,多次占得榜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五个城市在十大维度均进入了前10,潜力评估较为均衡。 而重庆今年有8个维度进入了前10,一个维度占据榜首,城市发展潜力亦不容小觑。新一线城市杭州、武汉、苏州多数维度均进入前10。贵阳、西安、南京等省会城市偶有入榜,在多个维度上仍待发展补足。 |
|
|
过去二十年看深圳,未来二十年看上海。 深圳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发家的历史与香港紧密相连。从最早的承接香港外溢的制造业需求,到依托香港的渠道、资金、技术等不断向海外输出制造业产能。电子代工、跨境电商等产业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壮大。同时,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敢拼敢闯的创业精神也为互联网行业提供了野蛮生长的土壤。反观此时的上海,对规则和契约精神的重视使得上海缺少了一些打破桎梏的勇气。过去十年,上海被称为互联网荒漠也因于此。 然而,进入到本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从落后的生产问题转移到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邓公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深圳已经为“先富”成功的打了样,自此,政策的主要发力方向,将会集中在“带动后富”上。从此之后,以自由竞争、野蛮生长为象征的深圳模式遇到了监管的强力限制,失去了快速扩张的想象力。 再从产业集群和规划看,在中美竞争加剧、全球科技硬脱钩的新环境下,以半导体、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产业升级刻不容缓。和互联网这类轻资产行业不同的是,芯片新能源等新产业重资产、重资金、重规模、重技术,动辄上百亿投资的一条产线非常依赖国有资本的前期投入和扶持。复盘美日韩台等国家的芯片发家史,同样也都是举国体制下的产物。从目前的产业布局上,上海张江“中国硅谷”称号名副其实,目前已经拥有了从制造到设计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如从事制造的中芯、华虹,设备企业中微、盛美,设计企业更是数不胜数。新能源车上,上海早在19年就引入了特斯拉这条鲶鱼,带动国产新势力崛起的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周边电动车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再看深圳,以腾讯为代表互联网行业和以华为为代表的通讯行业,或多或少都存在触碰到行业天花板、增长失速的问题。而电子代工和跨境电商,同样也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转移、海外需求疲软等问题,转型改革刻不容缓。 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决定了深圳和上海发展模式的差异。广东只在沿海地区存在小面积的冲积平原,向纵深进发很快会遇上重重大山的阻隔。就连深圳市内都被塘朗银湖山强行划分成了关内和关外两个地区。地理原因决定了深圳只能选择出海这条路,况且曾经还有香港这个桥头堡的依托。反观上海,坐拥整片杭嘉湖平原和长江水道出海口。其经济动能既可以沿着长江经济带不断向纵深辐射,也可以向日韩东南亚等输出产能。属于典型的“进可攻退可守”。 综上,过去二十年,深圳对外依托香港桥头堡,对内抓牢人口红利和政策放权,成功创造了一个个“中国速度”。然而,当前改革和产业升级进入深水区、全球化进程被强行脱钩,仅仅依靠“民营经济”和“自由竞争”已很难在下一阶段取得领先。往后看,比拼的更多是经济的韧性和国家意志的强弱。接下来的二十年,上海或许会在双城之争中更胜一筹。 |
如果有的选,那是北京毋庸置疑,自古以来首都就是最好的,没有之一。上海深圳居住,选上海,倒不是上海比深圳强,是在上海比在深圳舒服。深圳太像香港了,面积小山多,容积率高拥挤房价高城市界不太好。上海嘛,有钱就买豪华house,没钱就买老破小,老破小也有政府更新维护,上海的老破小可比深圳的小楼好太多。医疗教育文化更比深圳要底子好一些。而且深圳非常强调加班,上海大多数公司没有加班文化。至于老龄化一定是坏事吗?这次上海年轻人都居家办公,志愿者基本都是退休老人,高素质的老人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城市负担反而会持续发光发热。城市强是一方面,生活的舒心一点也很重要。 |
深圳,因为深圳人永远年轻,但上海人会老。 |
如果把深圳的政策给上海,会发生什么事呢?有人说上海没有创新没有朝气,那现在深圳如果破产倒闭中国会怎么样?上海如果破产倒闭中国又会怎么样? 所以说,潜力这个东西不能这样对比的,两个城市对中国发展的定位完全不是一个层面,无法对比的 |
|
|
|
前几天,闺蜜联系孙博士,问儿子就业该选择上海还是深圳。 原来,闺蜜的儿子,今年从英国一所著名大学,金融硕士毕业。现在上海和深圳各有一家金融机构,发出了录用通知。 闺蜜有了甜蜜的烦恼。儿子本人倾向于深圳,但闺蜜想多方打听,比较在2个地方工作生活的优劣。 闺蜜的问题,令孙博士想起,多年前自己硕士毕业时,同时在上海和深圳2地找工作的往事。 其中部分场景,已经在《上海,值得留吗?》(点蓝字可看)中聊过。 当年,自己随同年级大部队去深圳找工作。忘记是出于什么考虑,神使鬼差地,还只身一人来上海求职。 记得在上海期间,自己睡过大约1周地下室,几次在上海和深圳的街头痛哭,泪水将大衣上的毛领打湿。 历经艰辛后,两边拿到录用通知。 当时,特有一种冲动——写一本求职指南书。 最终也不知什么原因,放弃随大流,放弃深圳,一个人选择了上海滩。 想来,保不齐,是母亲常年使用的那台,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起了作用。 刚落脚上海时,极度不适应,暗自后悔放弃了深圳。那阵子,不知道一个人躲着,哭过多少回。 后来,脱离了那个环境,去了北京。 数年后,无法忍受北京的沙尘暴,那种1米之外,就看不清人的感觉,非常糟糕,于是还是回到上海滩。 |
|
对闺蜜的问题,孙博士说,上海和深圳,2个城市差别不大,如果一定要选,自己更倾向于上海。 闺蜜问,上海相比深圳,各有哪些优劣势? 可能自己在上海呆久了,也尽管现阶段,疫情防控中,上海表现得一无是处,孙博士还是不自觉地对闺蜜说: 上海比深圳,能级可能略高。 关于定居城市的选择,除收入、职业发展是首先要考量的因素外,不得不着重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 闺蜜表示赞同。那就先看教育方面: 公开数据显示,2021深圳普高有109所,2022年将增加16所。 2021年深圳中考报名人数为9.96万。公办普高招生4万多人,录取率约为48.9%。 2021年上海有246所普高招生,中考报名人数为8万,公办普高招生录取率约为60%。 从以上数据看来,深圳的中考人数比上海的多,但普通高中数量不到上海的一半。 这样看来,中考后,深圳有更高比例的学生,需要分流到职业技术高中。 生源分流到职高,让一部分人更早地接受职业化的训练,这从城市的整体发展来看,可能更好。 但估计大多数家长,内心还是希望孩子读普通高中,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另外,全国十大顶尖高中排名榜上,上海中学肯定少不了。 近2年,看到深圳的中小学,招聘了大量北大、清华及海外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做教师。这固然是好事。 不过,相比深圳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学生人数而言,深圳普通高中的配比,还远远不够。 个人感觉,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普通高中配比的多少,比大学还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阶层。 |
|
以上是高中的情况。再来看大学。 上海有63所大学。除复旦和交大外,还有2所985学校,同济和华师大。上海还有另外6所211高校。 深圳除了有深圳大学,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外,还设立了一批名校的分校: 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中大(深圳)、港中文(深圳)、深理工莫斯科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港大(深圳)、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 据悉,其中本科院校只有5所:深大、南方科大、港中文(深圳)、深理工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 就本科院校来说,上海是深圳的10倍多。 上海高等院校,本地生源占比,各个学校不太一样。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占比19.89%,复旦同年占比17.8%。 自己所在的上海高校,上海生源占比目测超过20%。 2021年,复旦大学,在上海地区招生总人数为778人,其中仅从复旦附中招生就94名;复旦在全广东招生人数为17人。 上海交大的情况估计也相差不大。 人们也普遍认为,北京、上海学生参加高考,比其他地方的学生,占据更大的优势。 因为,这2座城市,高校林立。本地生源占比高。外地生源,要被上海高校录取,分数线拉得很高。 写到这,忽然想起,自己在深圳和上海两地的同学,各自子女就读大学的情况。 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如下: 深圳4位同学的孩子中,2个读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2个去美国读大学,其中1个是美国排名前10的藤校。 上海5位同学的孩子中,1个上了北大,就是《北大才女直播售课与荣耀》(点蓝字可看)中的那个北大小钢牙。 还有2个孩子读的美国高中,其中1个2年前被美国排名前3的大学录取。 另外还有1个,在外地1所211大学就读。1个就读于上海本地一所高校。 也不知道,以上的数据是否有对比价值。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指出: 上海、北京生源,到外地读985或211高校,比其他地方的生源更容易。 这估计和北上两地的学生,不大愿意离开当地到外地就读有关。 上海和深圳其他方面的较量,明天再聊。 (未完 待续) 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要不,关注了,聊几句再走? 欢迎大伙儿积极参与以下调查: 如果只有深圳和上海可选 ,你选哪一个定居?(单选) 上海 深圳 都不喜欢,弃权 如果认为孙博士说得有道理,何不转发,分享给朋友? 后期将推出更多精彩文章,要不,关注了再走 。 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孙博士说法》,获取更多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ENAuhUiuvRqDQr76s8nT6A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