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失败的大型工程项目? -> 正文阅读 |
|
[工程技术]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失败的大型工程项目?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相关问题: 世界上有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功的工程项目? 世界上有哪些失败的大型科研项目? 历史上失败的软件工程案例有哪些? 参与过失败的大型工程的工… |
意大利的瓦伊昂大坝(Vajont Dam),曾经的最高大坝。 就强度而言,很成功至今未垮,就结果来说,5座村庄被淹没,2000人死于洪水,绝对的失败。 |
|
瓦依昂大坝 二战结束后,意大利刚摆脱了战争的阴霾后,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北部城市的工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瓦依昂峡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了兴建水力发电站的不二之选。 这里地处阿尔卑斯山区,冰川融水丰富且降水充足。再加上峡谷狭长的地形,只要建造一座水坝就能储蓄起大量的水。 早在1939年,就有工程师对峡谷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最初的设计方案。 |
|
在亚德里亚电力协会(SADE)的游说下,国会35位部长中的13位开会决定,要在意大利北部修建一座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拱坝*。 不过这个表决其实是无效的,因为法律规定讨论这类重大议题时,必须有超半数的部长到场。 尽管不合法,意大利总统路易吉?伊诺第(Luigi Einaudi)还是在1948年签署批准了这一议案。 *注:现排名世界第七。世界上已建成最高的水坝是位于中国四川省雅砻江上的锦屏一级大坝,高达305米。 |
|
路易吉?伊诺第 人类修建拱坝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已意识到拱结构有较强的拦蓄水流的能力。 在承受水压力时,拱结构可以将竖向的压力转化为向两端的水平推力,并传递给两岸岩石。 而且拱结构内部主要产生压力,所以能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很高,但抗拉性能较差的特点。 *注: 通常混凝土微观层面上存在许多裂缝,而混凝土的破坏是由于裂缝的发展产生的。受压状态下裂缝不会发展反而趋于闭合,而受拉状态下裂缝发展则导致混凝土发生破坏。因此混凝土中常加入钢筋提高抗拉强度。 |
|
拱面承重 早期运用的称作单曲拱坝,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它更适用于上下宽度相差不大的峡谷。 若遇到像瓦依昂峡谷一样的V型截面,上宽下窄的坝体就会出现问题。 在外半径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下部拱的宽度较小,形状更趋近于平面,因此拱的作用不明显,常常要增加坝体厚度来确保安全。 如瓦依昂大坝这般高230m,坝身更适合采用先进的双曲拱结构,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都呈弯曲状。 这种结构的受力条件优秀,在承受大荷载的同时还能做得很薄,非常节省材料。 |
|
瓦依昂大坝采用的双曲拱结构,各层拱圈外半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在坝底仍然保持了受力良好的拱结构。 如此一来,底部的坝体只需要相对少的材料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强度。 大坝的设计师更是宣称,瓦依昂大坝能够承受超过设计值11倍的荷载而不坍塌。 |
|
1956年大坝正式动工,但施工还不满一年,建造计划就出现了变动。 意大利的政客希望将瓦依昂大坝的用途改成为核电站配套服务的抽水蓄能电站*。 这样大坝的高度就从原先230m增加至262m,库容也因此增大到初始设计的3倍,达1.65亿立方米。 *注:利用核电站平日多余的电能抽水至高处,在用电高峰期再放水发电的水电站。它可将多余的电能,转变为用电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提高核电站的效率。 |
|
调整后的大坝在施工期间就陆续发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原来瓦依昂峡谷的地质构造是由石灰岩和粘土相互层叠形成。石灰岩层间的粘土吸水后很容易变成泥浆,而泥浆就相当于岩层间的润滑剂,有导致深层滑坡的风险。同时经过地质勘察人们发现,大坝的上游还存在着老滑坡*,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1959年,工程专家和技术顾问向大坝建设方提出水库左岸的斜坡稳定性存在疑问。 但质疑没有得到建设者的重视,施工还是按计划照常进行。 *注:若干年前的滑坡遗迹,平时是稳定的,但若外界条件改变,就有可能再次滑动。按形成年代可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古滑坡、正在发展中滑坡。 |
|
1960年瓦依昂大坝建成封顶,同年开始实验性蓄水。 随着水位涨高,岩层间的粘土被浸润,并开始变得不稳定。 在10月份水位升至163m时,在大坝左岸上出现了长达2km的拉裂缝。 这表明大块山体有往下滑移的趋势,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起来。 |
|
工程师对滑坡位移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山体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移动着。 到了11月4日,蓄水深度达到了180m,大坝左岸突然发生了局部的滑坡。 约70万立方米的岩质滑坡滑入水库,在大坝前制造出10m高的浪。 大坝的管理者决定全力控制山体滑移速度,但同时也不愿放弃蓄水的计划。 |
|
两次局部滑坡的位置 设计部门认为,水位上升是造成滑坡的关键因素,且认定降低水位上升速度可以阻止滑坡发展。 他们计划在控制滑坡速度的同时,慢慢将水库注满。 如果滑动速度过快,就降低水面让它放缓,最终达到让山体缓慢滑入水库的目的。 随后的两年里,人们监视着山坡的位移,不断进行着蓄水排水的试验。 |
|
这个办法一直都挺管用,山坡位移速度基本被控制在每天0.3cm以下。 但1962年底,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买下了水库,为了尽快完成验收,蓄水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次年8月中旬,水深维持在240m不变,但位移速度却反常地持续增加,十来天后更是增至每天3.5cm。 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妙,可是此时降低水位已经太晚了。 |
|
9月28日,瓦依昂地区开始了连续数日的大雨。 大量雨水渗入山体中,不仅进一步削弱了岩层间的摩擦力,还增加了山体自身的重量。 山体滑移速度不受控制地越来越快,已经超过了每天20cm。 人们开始听到瓦依昂山谷中传来奇怪的声音,水库里的水也无故变得浑浊起来。 1963年10月9号22点39分,灾难发生了。 大约2.6亿立方米的山体滑坡以110km/h的速度冲入水库,将1800m长的库段全部填满。 部分山体甚至一直推进到对岸140m高的山上,整个过程用时不到45秒。 |
|
横向滑落的山体掀起了滔天巨浪,高达250m的涌浪分别袭击了大坝的上下游地区。 上游10公里以内的沿岸村庄、桥梁均被突如其来的巨浪冲毁。 约2500万立方米库水越过瓦依昂大坝涌向下游城镇,浪头竟比大坝还要高出150m。 翻过大坝的洪水呼啸着到达1.4km外的峡谷出口,此时涌浪还保持着70m的高度。 巨浪在毫无预警之下席卷了龙加罗内和附近5个村庄,还在睡梦中的人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共1925人在冲击中遇难,几乎无人生还。 |
|
棕色为滑坡区域,浅蓝色为巨浪袭击区域 滑坡激起的空气冲击波威力同样十分惊人。 大坝地下厂房的钢梁扭曲后被剪断,调压室钢门被气浪硬生生推出12m远。 在厂房内值班和住宿的60名技术人员除1人外幸存外,其余全部死亡。 当时正在坝顶监测情况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也无一幸免。 经计算,巨浪对瓦依昂大坝的冲击力是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力的两倍。 出人意料的是,大坝凭借优良的结构设计经受住了巨大的荷载冲击,仅坝顶轻微受损。 挺立在峡谷间的大坝还拦住了身后的泥石流,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
|
也因为这样,瓦依昂水库被泥浆与堆积物填满,大坝失去了原本蓄水发电的功能。 在接下来的善后工作中,意大利政府不仅要救助安置灾民,还要抓紧抽空水库内残存的积水,减轻滑坡体对大坝的压力。 至此瓦依昂大坝肩负的使命还没开始就已彻底结束。 事后调查发现,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疏忽也是酿成灾祸的重要原因。 若大坝没有贸然增加高度,保持原来230m的设计,水对边坡的浸泡作用就不会如此严重。 如果大坝管理者在出现滑坡迹象时就及时停止蓄水,岸边的山体也不至于在三年的充分浸泡后最终崩溃。 |
|
这场灾难给意大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全国性的滑坡防治委员会因此成立,并在多地分别建立了研究中心和试验中心。 地质灾害防治也被政府列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应国内民众要求,阿尔卑斯山区的水电、流域开发项目必须要得到当地议会通过才能实施。 从工程结构的角度,瓦依昂大坝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它承受了数倍于设计值的荷载而依旧安然无恙。 但瓦依昂大坝这个项目确实也是失败的,不仅建成后没有发出一度电,还导致了巨额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留给幸存者的也只有惨痛的回忆。 |
|
事实上,每一个大型项目都牵涉着周边无数人的利益安全。 瓦依昂滑坡灾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障不了人们生命安全的项目,再多的荣耀,再高的创收也是枉然。 文章链接:如何毁掉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 |
烂尾的世界岛。 |
|
【迪拜世界岛】 “世界岛”(The World Islands )位于迪拜沿岸,由300座大小不同的岛屿组成一幅世界地图的图案,其工程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
|
【世界岛规划图】 |
|
【烂尾的世界岛】 迪拜世界岛位于阿拉伯塔及拉西德港之间,距离海岸4.1公里,邻近棕榈岛。所有岛屿都按其“地理位置”命名,如“爱尔兰岛”、“泰国岛”和“上海岛”等,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群岛。 |
|
【世界岛与棕榈岛】 按照开发计划,岛上打造了豪华酒店和奢享别墅,受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群岛建设项目债务缠身,不得不中途搁浅,其官方网站上的最后一条消息更新于2008年。 |
|
目前这幅人造“海上世界地图”正在下沉,面临被淹的危险,各岛之间的航道也渐渐淤积。除了被迪拜留作炫耀的“格陵兰岛”之外,大多数其他岛上的工程都已经由于开发商的债务危机而停工。 |
|
注:图片来自网络。 |
如果你对某些付出不少努力却几乎一无所获的事情感到沮丧的时候 那就去看看洪都拉斯的乔卢特卡大桥吧! 它在经历了一场载入史册的飓风过后 桥还在,河走了... |
|
1998年10月22日,飓风米奇在加勒比海形成,并造成了数万伤亡和数十亿损失 乔卢特卡大桥本身没什么毛病,虽然两侧的桥引被摧毁,但是主体部分非常完好 可是桥下的河流改道了几百米,硬生生从原来桥旁边的位置完美绕过去了 马奇诺防线-乔卢特卡米奇限定版 |
下面说的这两个工程,在当时不能叫失败,但是放到现在来看也不能叫成功。我是纯粹写着写着写嗨了…… 如果把古人算进去,就要说一个人,这个人可以说(直接或间接的)完全改变了中国三大河流的防洪局面。更为巧合的是这个改变的后果都是经过三百年累积后在同一个时期造成巨变,奠定了现在的长江、淮河、黄河的面貌。 |
|
这个人是一代名臣张居正。 张居正的一大功绩是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虽然最早提拔潘季驯的是高拱,但是真正的治河大权还是万历年间张居正给的。潘季驯这个人可以说在黄河古代水利史上可以占上三成篇幅,他提出了“束水冲沙法”和“ 蓄清刷黄 ”。束水冲沙法实际上是对的,利用遥堤和大堤之间作为黄河泥沙的沉砂池和蓄洪区,利用滚水坝,减水坝导流归槽,保证河道主槽的通流能力,堪称古代天才的工程设想。但是这个蓄清刷黄就不一样了。因为自宋末黄河夺淮,这个蓄清刷黄是拿淮河水冲黄河水,淮河可是比黄河小得多的。 |
|
潘季驯像 潘季驯认为:“清口乃黄淮交会之所,运道必经之处,稍有浅阻,便非利涉。但欲其通利,须令全淮之水尽由此出,则力能敌黄,不能沙垫。偶遇黄水先发,淮水尚微,河沙逆上,不免浅阻。然黄退淮行,深复如故,不为害也。”(《河防险要》)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淮清河浊,淮弱河强”的特点,他一方面主张修归仁堤阻止黄水南入洪泽湖,筑清浦以东至柳浦湾堤防不使黄水南侵;另一方面又主张大筑高家堰,蓄全淮之水于洪泽湖内,抬高水位,使淮水全出清口,以敌黄河之强,不使黄水倒灌入湖。潘季驯以为采取这些措施后,“使黄、淮力全,涓滴悉趋于海,则力强且专,下流之积沙自去,海不浚而辟,河不挑而深,所谓固堤即以导河,导河即以浚海也。 |
|
洪泽湖和黄河交汇的地方叫做清口——这个不是海派单口相声也不是淡菜,而是原为泗水入淮之口,元以后为南北运河、淮河、黄河三河交汇的地方。为什么叫清口,也是显而易见的。 |
|
黄河的泥沙问题不是简单的水浑不浑的问题,而是一个泥沙输送能力和径流不均衡的问题,以明清时候的工程水平,当黄河发大水,同时也是泥沙量最大的时候,通过堤防不使黄水南侵是几乎不可能的,更何况,还需要保证黄河大堤不往北溃决影响作为漕运命脉的大运河的山东段——所以舍南保北,但是舍南保北的结果就是黄河泥沙入淮河,最后淤积在洪泽湖里。潘季驯的治黄方略是有效果的——束水冲沙是对的,所以后人也就认为保大运河漕运,蓄清刷黄也应该是对的,所以明清两代都延续了这个做法,不断加高高家堰,也就是后来的洪泽湖大堤。 |
|
此后三百年,洪泽湖底越淤越高,洪泽湖大堤也越来越高,加上黄河南泛的影响,淮河中下游的水患也越来越严重,而“束水冲沙法”和“蓄清刷黄”两大法宝在黄河下游河道多年淤积和清末的财政危机面前也不再有效。到1851(咸丰元年),洪泽湖三河口的礼河坝被洪水冲坏,坝下冲跌深潭,此后淮河洪水从决口下三河,穿高邮湖、宝应湖,南入长江。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再次北迁改道由山东大清河入渤海,但淮河入海故道已淤成一条高出地面的废黄河,这条地上河将淮河流域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黄淮两河现在的局面形成。 由于淮河河道下游被洪泽湖大幅提高,原泗水河道也被废黄河抬高,所以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的水患自清中期起就一直非常严重;而洪泽湖大堤以东的里下河地区,则是头上顶着一盆水,洪泽湖大水,里下河则为鱼鳖。淮河、沂沭泗河、里下河三个地区的洪涝灾害,新中国花了差不多50年才搞定,完成了主席那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说完淮河、黄河,再说长江。 大家都知道长江防洪之险在于荆江,那么为什么荆江会那么险呢。今天的江汉平原,也就是过去的云梦大泽的一部分,和今天的洞庭湖在地质上是两个沉降带,长江、汉江、洞庭湖四水的泥沙在这两个盆地当中沉积,形成了两大平原-湖群区。 历经上千年的开发,到明朝,原先春秋时期的云梦泽逐渐萎缩变成了现在的江汉平原和江汉湖区,人口逐渐稠密,荆江大堤也逐渐成型。但是长江依然通过荆江大堤上面的采穴、油河、调弦、郝穴(今江陵县郝穴镇)及新冲等众多穴口向江汉平原、洞庭湖湖区分流,北岸经过江汉平原的河道、湖群和汉水汇合后再在武汉一带重新汇流为干流,南岸则由洞庭湖经城陵矶汇入干流。但是到了嘉靖年间,北岸口门全部堵上了,荆江大堤的北岸连成一条。 |
|
荆江大堤的北岸在明嘉靖年间连为一线,而对面南下洞庭湖的诸多分支河道都是清末形成的 其中的关键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是武宗朱厚照之后,而是由于武宗无后被拉来的,甚至搞出了大礼议这么热闹的事情。朱厚熜的父亲,也就是睿宗是葬在湖北钟祥的明显陵的;而张居正也是湖北江陵人,也就是现在的荆州人,皇帝和内阁首辅都是湖北出来的,自然要照顾乡里的,祖坟在么,所以对荆江一带的堤防非常重视,在荆江防洪上一度采取了舍南保北的防洪策略。 公元1530年(嘉靖十八年)堵塞监利新冲口,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堵江陵郝穴,隆庆元年(1567年)冬,荆州知府赵贤组织增修荆江大堤。他在堤防管理中创立堤甲法,沿用至清代。隆庆三年(1570)堤防竣工,张居正赞许“堤工告成,地方百世之利”。隆庆六年(1573),赵贤任湖广巡抚不久,张居正嘱咐“目前诸务,水利为亟”。第二年,张居正得知家乡水患比往年减轻,荆州府属大堤安然无恙,甚为欣慰。到万历年间北岸穴口几乎消亡,荆江大堤连成一线;南岸则剩下虎渡河口和调弦渡口向洞庭湖分流,为分流长江洪水,调弦口一度被疏浚。 随着荆江大堤的加高加固,城陵矶口高度不断增加,荆江对于洞庭湖的顶托作用开始显现,洞庭湖湖泊面积开始扩大。洞庭湖湖区水面自末元时期迅速由小到大,明清时期,水面面积继续增大,但趋势明显放缓,后期面积相对平稳,大体都在6000平方千米以内。由于人口密度增加,洞庭湖区的人水矛盾增加,围垦加剧。随着荆江大堤不断加高,荆江洪患也越来越大。而北岸的江汉平原由于地质沉降和没有泥沙的淤积与逐渐抬高的荆江河床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
|
荆江大堤上深陷的万寿塔——这个塔是明第七代辽王之母毛太妃为嘉靖贺寿修建的(嘉靖她母亲那个是搞错了) 红色为荆江大堤,于嘉靖年间连为一线到了咸丰年间,老天爷作怪,不光淮河、黄河发洪水,长江也发。1852年(咸丰二年)荆江大水,大堤南溃冲开藕池口,1860年(咸丰十年)的时候长江中游爆发千年一遇洪水,宜昌洪峰流量约为92500立方米每秒,枝城洪峰流量达110000立方米每秒,藕池口被冲成了藕池河,洞庭湖由两口变三口。这还不算完,1870年(同治九年)长江中游又爆发千年一遇洪水,宜昌流量达105000立方米每秒。“长江南岸大堤在松滋县被水冲决形成松滋口,洪水直泻洞庭湖,洪道所及,荡然无存;北岸大堤在监利决口加之汉江决口,荆北及江汉平原一片汪洋。” |
|
至此今日洞庭湖松滋、藕池、调弦、虎渡四口分流局面形成,汛期长江水量半数流经洞庭湖,洞庭湖被长江带来的大量泥沙迅速淤积,加上围垦的影响,洞庭湖面积在短暂扩张之后开始迅速缩小,到建国初年已经萎缩到4350平方公里,而建国后随着进一步围垦,萎缩到约2625平方公里。而荆江洪患直到三峡建成才算得上得到解决。 |
|
至于为什么淮河入江、黄河改道、荆江南决都发生在咸丰年间或者稍后一点的年份呢,我说那与 全球气候变化 有关,你信么。 |
元代的胶莱运河。 元代漕运的运输方案,也是有过很多变动的。 元朝前期,隋唐运河早已不堪使用,很多河段淤塞甚至被占用为耕地池塘。即使将其疏通也往往需要水陆联运,而且还绕道,于是元朝开始考虑海运。 古代海运技术落后,船只往往沿海岸线航行,苏北沿海水浅沙多,胶东半岛沿海则礁石众多,尤其是成山角一带风高浪急,最为难行。因此元朝就于1280年(至元十七年)派阿八赤率领一万士兵在山东半岛开凿了胶莱运河,海船在胶州湾登岸卸货,然后用河船运到莱州湾,再装上海船去界河口(海河河口)。 这条运河开凿以后,每年由此经过的漕粮一度达到过60万石,但是很快也发现了问题。 第一,海运转河运再转海运,非常麻烦,常年需要维持水手军人两万,一千艘河船,开支巨大。 第二,虽然避开了胶东半岛沿海的礁石和风浪,但是在运河入口处,即今天青岛对面黄岛区的半岛,同样海岸曲折且礁石多,风浪大,阿八赤也曾经在下图红线处即马濠试图开凿运河,让船只可以从此处通过,但是由于此地岩石巨大难以开凿而作罢。 |
|
到了至元三十一年,由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海运的漕船已经可以出长江口直接进入大海而不是沿海岸线,顺风的时候不过十天半月就可以从长江口到达海河口,元朝朝廷经过反复讨论,既然已经可以避开胶东半岛沿海的危险航段,再走运河划不来,于是就废弃了胶莱河。 到了明朝,朝廷一度也有过重开海运的打算,还是和元朝一样,觉得胶东半岛沿海航行不方便,也不敢直接开入大海,于是准备重开胶莱河,先开凿马濠运河,1535年(嘉靖十四年)花费了三个月将巨石摧毁,成功开凿了马濠运河。但是不久因为倭寇,明朝又放弃了海运,马濠运河不久也随之废弃。 |
美国波士顿的 Central Artery/Tunnel Project (中央干道/隧道工程),民间俗称 Big Dig,从这个优雅的别称也能看出它工程量有多大,当然它也名副其实,是美国建造费用最高的高速公路工程(虽然只有5公里的海底隧道和十来公里的高架桥)。 |
|
(Big Dig前后对比,图片引自Wiki百科) 这个工程倒也不算是彻底的失败——毕竟勉强完工投入运营了—— 但它的预算规划,成本控制,工期控制,QA等方面几乎到处都是败笔。 首先,Big Dig 项目上马的目标是要解决波士顿Downtown拥堵的交通状况。在建造Big Dig之前,波士顿中心城区的主干道早已拥堵不堪,麻省交通部门甚至预计,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在2010年,93号公路上的交通堵塞最多将会达到16个小时。。当然不排除是有关部门通过危言耸听来申请工程经费,但我在波士顿的导游说在建造Big Dig之前实打实地堵过长达5小时。。(不堵车的话大概可以从波士顿开车到纽约了) 于是Big Dig计划在1982年正式启动。 在一个城市的繁华中心城区做这样的大的工程,其复(shao)杂(qian)程度可想而知,1982年最初的工程预算就高达28亿美元,仅凭波士顿所在的麻省财政是难以负担的,于是就想到了去抱联邦政府的大腿,请国会的大爷们拨钱。经过长达5年的游说,国会终于在1987年(5年后)通过了拨款法案,但随后被里根总统因为费用太高否决。。当然以包工头为主的利益集团没有放弃游说,国会又于1991年推翻了总统的否决,为该工程拨款7亿美元(剩下的自己筹)。作为对比,同时期开始建设的罗斯福号尼米兹级航母大约是20亿美元。 在经过了长达近10年的扯皮后,Big Dig终于开工。而此时因为通货膨胀等因素,工程最初的28亿预算已经远远不够了。但已经有这么多钱砸进去了,总不能烂尾吧,不然还不被纳税人骂死啊,咬着牙也要把工程造完啊。。 此时,距离Big Dig最初预定的完工日期1998年年底,大概还有7年。7年时间打造一个5公里的隧道和十几公里的高架桥,在见得多了的我国人民看来已经绰绰有余了。 然而刚刚开工,当局掐指一算,觉得7年恐怕也不够,把完工日期推迟到了2001年(10年)。 干了两年以后,发现还是赶不上进度,再把完工日期推迟到了2004年年初(13年)。 一年之后,发现到2004年年初也搞不定,又推到2004年年底。 之后的套路你们应该都熟悉了。 直接告诉你们结果吧:这个工程竣工的日期是2006年,和包工头们签约的工期是到2007年。此时距离这个项目正式启动的1982年已经过了24年,建造期15年,超过了最初计划工期7年的两倍。 怎么说呢,三峡工程从正式筹备到完工也就是20年。。 当年在开工时候苦盼 Big Dig 来减少自己通勤时间的波士顿人民,那时候应该差不多都快退休了。。 当然,工程超期不是唯一的问题,由此带来的预算超支才是最大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啊,时间拖得越久,需要给工人发的工资越多,而且原料物价涨得也越多。所以原计划"只要"28亿美元的Big Dig最后一共花了143亿美元。。。即便除去通货膨胀因素,该工程预算仍然超支两倍。此项工程的贷款,估计要偿还到2038年。。 我当时在波士顿的导游调侃说:Somebody did the math wrong. 然而这个工程的噩梦还没有结束。 因为波士顿人民发现那条海底隧道它。。漏水。。人称 “Thousands of leaks” |
|
换了你,你敢在漏水的海底隧道里开车么? 于是不停地修修补补。(也是要钱的呀!) 祸不单行,2006年的一天,一块重达24吨的水泥混凝土板突然无故坠落,砸中了路上行驶的一辆车,导致一人死亡。 于是继续修修补补。。 Big Dig 就这样在坎坷中伴随着波士顿人民崎岖前行。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据称减少了62%的通勤时间),但也成了波士顿这个城市绕不过去的一个黑点。 所以现在你跟一个稍微年长的波士顿人提起 Big Dig,十有八九他们会给你做一个掩面叹息的表情。 |
|
Oh well ----------------- 再重申一遍我没有觉得Big Dig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工程,更没有否认这个工程的意义,只是就其中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请勿曲解 |
1981年Hotel Regency Walkway Collapse-美国工程课里都会提到的最经典的工程失败案例,911之前美国结构失败导致的死伤最严重的事故。在这次事故里共有114人死亡216受伤。 |
|
图中左侧的两层悬挂式走廊就是出事的部分。1981年7月11号晚上,几十人聚集在两层走廊上观看一楼的表演时,走廊突然垮塌,111人当场死亡,另外有三名伤者在医院里重伤不治。 |
|
事后的调查却发现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一个学过基本力学的人都能看出来的设计失误。下图左侧是原始设计,两层走廊靠两侧从屋顶悬挂的钢杆以及螺母吊着。在建造过程中负责生产钢杆的Heaven Steel Company提出按照这个设计整个杆的下半部分都要有螺纹,在切割螺纹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损伤钢的结构,从而提出了右边的设计。而就是这样一个完全改变了受力的设计居然被工程公司没有经过任何重新计算就盖章同意了。 |
|
恐怕经过国内中学物理基本教育的都能看出来问题出在哪吧。原本每层的螺母只需要承担那一层走廊的重量,改变设计以后第二层外侧的螺母变成了要承担两层走廊的重量。这样的设计刚刚够承受每层64,000磅的重量,当几十个人聚集在两层走廊上诗,垮塌随之发生。 |
|
这次事故也变成了美国工程界经典的教训,这样明显的一个错误但凡有点责任心的工程师审过图以后进行最基本的计算都会发现设计完全不可行,却偏偏发生了。我觉得在审图的过程中工程师和承包商都会有侥幸心理,总想着如果不可行的话对方应该会发现。但是要知道人在工作中都会犯错,但是一群工程师同时犯错的话后果有可能非常严重... |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了许多成功的失败工程 比萨斜塔Torre pendente di Pisa |
|
它可以称得上是最成功的失败工程了。 |
|
有些人认为比萨斜塔的倾斜是因为重心偏移。 其实其倾斜的主要原因就是土体的不均匀沉降。 比萨斜塔修筑时间为14世纪,当时的土力学还未发展成型。人们对建筑物的地基的判断认知不足导致了比萨斜塔的倾斜。 题外话:相比我国古代建筑,如赵州桥的沉降量。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还是厉害,特别是对场地的判断。 然而中国也有著名的斜塔 |
|
位于苏州的虎丘塔。 上述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是当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时,土质差别较大时,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沉降曲线为微凸形,造成墙体开裂,并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 类似的案例如 |
|
墨西哥城 当地表层为人工填土与砂夹卵石硬壳层,厚度5m;其下为超高压缩性淤泥,天然孔隙比高达7,天然含水量高达150%~600%,为世界罕见的软弱土,层厚达25m。因此,这座艺术宫严重下沉,沉降量竟高达4m。临近的公路下沉2m,公路路面至艺术宫门前高差达2m。(百度资料) 为什么说他们成功呢? 如果当时的工程师有足够的地质知识,对场地的勘查足够的话也许就没有这些著名的景点了。 然而现在人们能不能修斜塔或者倾斜的建筑物,让其也成为新的景观呢? 答案是:依照规范,扒了重建。 |
看了一下,大家写的基本都是近现代的大型工程,我来一个宋朝的吧。 宋仁宗时期的黄河回流工程。 先说修黄河这事。治理黄河在宋朝那会是个持续性工作,年年抓,代代抓,常抓不懈。通常这么抓的工程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怎么都抓不好。黄河的河水里夹杂了太多泥沙,流着流着河道就淤塞了,淤塞到一定程度就得改道,改一次道就把方圆几千里淹个生活不能自理。 仁宗以前对黄河的处理方案是能治就治,实在治不了就拖一拖等上两年再治。反正大不了决堤的地方咱们不要了,再找别的地方开荒种田去。结果庆历八年,黄河大决口,直接从澶州的商胡埽冲出来一路狂奔,奔到大名府,然后北上出海了(出海口在天津附近)。 这次改道是黄河历史上八次大改道之一,一下子把仁宗君臣都吓毛了。 为什么?因为黄河除了是一条重要的河流以外,它还是防御辽国骑兵最重要的一条天然防线啊!现在你一下子改道改到天津,那离辽国的南京(北京市)还有多远?你这还防御个毛线啊! 而且这么一改道,宋朝辛辛苦苦修了好多年的塘泊工事也被冲垮了,加上河北地区大面积受灾,这是要动摇国本啊! 所以仁宗马上派人,一方面赈灾征兵,一方面找人做工程论证,看看有没有办法把改道的黄河再改回来。 赈灾征兵这事,比较好理解。宋朝的禁军里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从灾民里招募而来的,每当什么地方有天灾人祸发生的时候,朝廷就会在灾民里挑年轻力壮的招到禁军里。这样剩下那些老弱病残们即使活不下去想造反,也没什么战斗力了。这也是为什么禁军规模越来越大、战斗力却越来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庆历八年的时候,宋朝总人口为一千零七十多万户,差不多相当于五六千万人,而军队总数为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相当于今天中国有三千多万的解放军。 而工程论证却不太顺利。黄河改道,本身就是因为旧的河道已经淤塞,不得不顺着地势向北蜿蜒而去。你想强行把黄河再给改回来,这得多大的工作量?以宋朝的产生力,根本就不现实啊! 然而仁宗君臣从庆历八年商量这事一直商量到至和二年,最后依然决定要改,还提出了两个方案。 一个方案叫做回河东流,就是说咱们把决堤的口子堵上,把原来的京东河道清一清,让黄河回来。而另一个叫六塔分水,是在回河东流基础上提出来的,意思是让黄河直接回流难度比较大,但是在附近有条小河叫六塔河,咱们可以把黄河水导到六塔河分流,这样黄河回流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这两个工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贵!以回河东流方案来说,这个方案至少需要动用宋朝六路一百余州军、三十万民夫——规模直追雍熙北伐。最关键的是你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还不一定能保证把活干好,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咱们能不能折腾,就静静的看着黄河北流? 说这话的人是欧阳修,他觉得你们这些非要把改道的黄河再改回来的人是不是有病?庆历八年决的堤,现在都已经至和二年了,黄河故道早就都堵死了你们还回什么河啊!再说这两年天下大旱,真搞大工程你人力物力跟得上么?对了,是不是还有人提出来要引黄河水入六塔河?六塔河是条宽不到五十步的小河,你引黄河水过去六塔河根本就受不了,不是上游决堤就是下游发大水——六塔河下游滨、棣、德、博、齐五个州向来富庶,是河北路主要财政来源,你们是准备把整个河北路都整垮么? 所以欧阳修最后提出的观点,就是干脆咱们也别折腾了,黄河想去哪就去哪吧,咱们搞好下游的水利建设,顺着他加固河堤就完了。 欧阳修的方案理所当然的被朝廷大佬们丢进了垃圾桶里:照你说的咱们不管它,塘泊工事怎么办?辽国打过来怎么办?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政绩怎么办?因此在宰相富弼和文彦博的支持下,六塔分流方案最终还是上马了。 嘉佑元年(1056年),宋朝史上最大的技术灾难发生了。当年四月,数十万民夫集体上阵,开始堵塞商胡决口,同时迫使黄河改道分流进入六塔河。工程开销之大简直匪夷所思,续资治通鉴长编大概提到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初,議塞六塔,河北轉運使周沆獨言:「近計塞商胡,用薪蘇千六百四十五萬,工五百八十三萬,今仲昌計塞六塔,用薪蘇三百萬,工一萬,共是一河,所費財力,不容若是之殊。蓋李仲昌故先為小計,以求興役爾。又今河廣二百餘步,六塔渠才四十餘步,必不能容,且橫隴下流自河徙以來,填淤成高陸,其西隄粗完,東隄或在或亡,前日六塔水微通,分大河之水不十分之三,濱水之民,喪業者已三萬戶。就使如仲昌言全河東注,必橫潰汎濫,齊、博、德、棣、濱五州之民皆為魚□食矣。今自六塔距海千餘里,若果欲壅河使東,宜先治水所過兩隄,使皆高厚,仍備置吏兵,分守其地,多積薪蘇,以防衝決,乃可為也。然其勞費甚大,恐未易可辦,以臣度之,六塔實不可塞。」不從。 结果大干快上的工程竣工当天就出了事——决堤了! 因为修堤大军此时还都在大堤上,因此这次决堤造成的损失之大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无数民夫物资都被冲跑,死者不计其数。而之后的日子里又一直阴雨不断,整个河北路几乎变成一片泽国,更给救灾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这次谁也不敢再提回河东流的事了,天要下雨黄河北流,想流你就流吧…… |
美国的辛辛那提(Cincinnati)地铁,美国至今为止废弃的最大规模的铁路系统。 |
|
Reference:https://zh.wikipedia.org/wiki/辛辛那提地铁 我只是一个搬运工,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就去维基百科上看看 2017年,有几位胆子大的youtuber进去探险了一番: 感谢B站up主 @王泽宇 为大家提供的视频资源,链接如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8754631/ |
|
夜晚“潜入” |
|
大门竟然没锁 |
|
进入隧道内部 |
|
城市的输水系统 |
|
废弃的站台 就这样。 |
我来答一个文革期间新疆的著名工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赛里木湖高山引水工程 这个工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将赛里木湖的水从高山上引到低洼的博乐市、温泉县的戈壁滩上,化戈壁为绿洲 |
|
赛里木湖是中国著名的高山地堑湖,海拔高度2000余米,山下的温泉县和博乐市海拔高度大约500-800米 有的人,看了图不能理解,明明此处看起来处处绿洲,到处湖泊,为什么还需要引水,这主要是由于附近的地全是盐碱地,最近的艾比湖是咸水湖 |
|
此图左侧河道即为开凿了一半的烂尾工程-赛里木湖高山引水工程 此处地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自治州的分界处,西天山山脉将东西两侧隔开,山的西侧是深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的温润的伊犁河谷,东侧由于天山的阻挡,土地大多为戈壁和草滩,赛里木湖恰好居于山间,号称北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
|
蓝色箭头线即为西天山走向,其中谷地即为伊犁河谷,可以看出附近湖泊密集,分布着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等多个大湖 紫色圈内即为著名的高山地堑湖--北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 工程计划从赛里木湖北侧一端,开凿一条干渠,将地处海拔2000余米的赛里木湖湖水,引向山下的博乐市、温泉县和兵团第五师各个团场 |
|
蓝线为已经开凿的部分 下面是实景图 |
|
其中的房屋建筑修建于2000年前后,当时,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合拍摄成吉思汗传记电影--蒙古王,孙红雷在其中还饰演了个角色,为了便于取景,修建了这些房屋 |
|
|
|
感受一下这个工程的宽度 当年博州人民的精神真正可谓敢叫日月换新天,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年代,单凭人工,就敢组织这样浩大的工程 这个工程后来之所以烂尾,原因说起来十分好笑 |
|
只因建设之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不知道这个湖虽然清澈,但矿化度却非常高,约为2.8左右 由于下面的土地本就盐碱化程度很高,所以这样的水自然不适合种地灌溉,而当时的革委会领导拍脑门决策,未将湖水送样检测,以至于开工很久后,才在自治区干预下,做了水样检测,最终因水质不适合灌溉,工程下马 |
|
………………………………………………………………………… 这么快就过百赞了,真是没想到,我再更新一下,给大家附几张赛里木湖的好风光,热烈欢迎内地朋友来新疆,看看赛湖 |
|
赛湖面积1301.4平方千米 |
|
东西长29.6公里,南北宽25.7公里 |
|
|
|
水质透明度达10—12米,水深92米 |
|
|
|
|
|
|
|
通向赛湖的果子沟大桥 |
韩国三丰百货店 纪录片《重返危机现场》详细描述了该商场从出现裂痕到整体垮塌的全过程,当时看完非常震撼,每一个细节、任何一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共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伤,是韩国历史上在和平时期伤亡最严重的一起事故,也是世界上建筑自行倒塌的伤亡极其重大事故之一。韩国政府在事后对全国的建筑进行严格检查,结果需要重建的占七份之一,需要大规模维修的占五份之四,只有2%确定为安全,不需要维修。 |
|
以下整理自网络: 事件描述: 1995年4月,5楼的天花板开始出现裂痕。 6月29日清晨,三丰百货店设施经理来到他的办公室,他的桌子上有一张守夜的保安留下的字条,内容大致是在昨夜守夜的保安发现楼顶忽然出现了裂缝,但是店长却认为该裂缝是两年前不当移动楼顶的冷气机所致,因此并未理会。 6月29日上午,顶楼的裂痕数量急剧变大,同时顶层的“春园餐厅”向设施经理报告了地板上出现了大裂缝,编号为5E的柱子开裂,餐厅暂停经营。在此期间,李鐏(三丰集团会长)和其他管理层对此的唯一对策就是将顶楼的货物和商铺移至地下室。不久后三丰百货里的人发现楼体发生震动,管理层认为是冷气机震动所致,因此关闭了顶层并关闭了冷气机,但为时已晚。土木工程专家也被邀请前来检查建筑结构。在简单的检查过后,得出的结论是,整栋建筑有垮塌的危险。但是,管理层却没有下达关闭百货大楼或进行疏散的命令,而原因仅仅是因为当天的客流量非常大,管理层不想损失潜在的巨大收益。 下午4时许,三丰百货大楼楼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但在地下室的人们和管理层对此毫不知情,而此时由于冷气机长期以来对5E号柱子施加压力和传导震动,使得5楼的地板、天花板和5E号柱子开裂,4楼、5楼的天花板开始慢慢下陷。 下午5时,4楼的天花板下陷愈发严重,百货大楼工作人员因此封闭了这一楼层。大约5点50分,楼上又传来一声更大的巨响并伴随着“噼哩啪啦”的断裂声,大楼开始剧烈摇晃,工作人员拉响了警报,并开始疏散顾客。6点05分左右,5E号柱子在5楼天花板的连接点再也支撑不住了,它终于崩溃了,楼顶开始垮塌,上面的楼板连同冷气机掉在了超载的第5层的地板上。而起支撑作用的承重柱,由于为自动扶梯腾出空间早已变得不堪重负,此时也开始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楼板一层一层地掉落,致使整栋建筑有一大半几乎在瞬间就全部垮塌,填满了4层的地下室,韩国曾经的标志性建筑在20秒内夷为平地。 共有502人在此次事故中遇难,另有937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2700亿韩元(约合2.16亿美元)。 事故原因: 改变用途 解雇承包商 曾是首尔地标的三丰百货店,由三丰集团兴建,位于今日首尔副都心的黄金地段、今日的韩国会计学院大厦旁。1987年,集团开始在这片位于瑞草区,原本用作垃圾掩埋场的开阔地上建设百货大楼。按照最初的设计,大楼将被建设成一栋4层的办公楼,但是三丰集团会长李鐏却在建设工程中,将其重新设计成一栋百货大楼。这一改动,导致了很多承重柱被取消,以腾出空间来安装自动扶梯。原先的建筑承包商,拒绝按照新的设计继续施工。李鐏因此解雇了他们,并让自己的建筑公司进行施工。 增加楼层 移动冷气机 不久,第5层楼面又被添加到了这栋建筑物上,原计划将其作为滑冰场,但中途改变了用途,取而代之的是八家韩朝美食店。由于韩国人有吃饭时席地而坐的习惯,这些餐馆的混凝土地面下添加了一层加热设备,这极大的增加了承重结构的负担。此外,整幢大楼的空调设备(水冷式冷气机)现在都被安装在了楼顶之上。3台大型冷气机共重29公吨,加上冷气机注满水时,总重量更高达87公吨,达设计标准的承重负荷4倍之多。 让情况变得更糟的是,在1993年,由于周围居民对冷气机噪音的抱怨,大楼后部所有的冷气机都被移到了前部。这一移动本应使用起重机,但结果是所有的设备都是直接在楼顶上利用滑轮被推拽到位的,使整个楼顶结构大受损伤,冷气机所及之处充斥着裂痕,再加上冷气机运作时产生的震动使冷气机附近的5E号柱子和楼顶的连接点出现裂痕,支柱不能发挥其作用。 偷工减料 装错钢筋 在之后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根据建筑物的安全标准计算结果,三丰百货大楼的柱子直径应该是80cm,而实际测量却发现其缩减到了60cm,中间的钢筋也从16条减少到8条。在4楼用于强化混凝土楼板的钢筋也装错了位置,本应与地面相差5cm,而实际测量发现其与地面相差了10cm之多,这相当于把楼板厚度变薄了,也导致了楼板与柱子之间的强度减少了20%。这两个变化,虽不能直接导致大楼倒塌,但为倒塌铺下了一条捷径。 纪录片链接:纪录片《重返危机现场:三丰百货坍塌事故》 该系列中也有一集是介绍楼上提到的“新加坡新世界酒店倒塌事件”的 后续调查: 外界最初认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大楼松软的地基。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很快人们便发现事故发生是由于李鐏和其建筑公司对设计的随意改动。后来对废墟的调查显示,混凝土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支柱的直径却比原来的要小。 调查也揭示了首尔市的地区官员在也涉嫌在三丰方面改动建筑的过程中接受贿赂。结果,许多官员,包括前瑞草区行政官被控玩忽职守而遭起诉并被判入狱。 1995年12月27日,韩国首尔地方法院根据《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及业务过失致死罪的罪名判处李鐏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其子李汉祥被判有期徒刑7年。 有关当局继续对三丰集团作进一步的调查时,揭发了三丰更多涉及贪污及诈骗等的罪行,结果总共有21人被判有罪,其中12人是市政府官员。 原址现在已建成为另一座商厦雄山大厦 |
南京阳山碑,大明超级工程。朱棣为纪念朱元璋而设计了这块史无前例的纪念碑,如果能竣工,在《文明》游戏中必然算世界级奇迹。可惜十五世纪的工程能力不足以完成它,凿到一半,工程主持者发现了问题——就算造好也运不走,运到地方也立不起来,立起来也得陷入地下,只好扔在采石场原址不管。 先看预计做碑头的材料,表情似乎很不爽呢: |
|
|
|
侧面看: |
|
碑身更惊人: |
|
碑体下面已经凿空,准备支撑起来再凿断运走。注意下面游客高度和石碑厚度的对比 |
|
最后看碑座。凿的比较粗略,显然是发现碑身运不走之后果断放弃了: |
|
如果阳山碑真的完成,碑座将重1.6万吨,碑身近1万吨,碑头也有6000吨,合计3万多吨。相比之下,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58年建成的,连同地基还不到1万吨。而且绝大多数重量集中在地基和平台,碑身本身是个几百吨的空筒,由许多石块拼合,其中最大的石头94吨。就这不到一百吨的石头,修建时还从东北调运大型设备参与搬运安装,前后两个月才从青岛运到天安门。由此可见,明成祖朱棣的3万吨纪念碑计划简直就是外星工程。 (西方方尖碑都是在沿海地带用船筏运输,绝不会有人疯狂到想陆路搬运1.6万吨的整块货物。那等于把万吨轮举起来扛着走,就是现在也没有可靠的技术搬它。搬运中如果不慎滑倒,可以把任何人造物体二维化。) |
|
1.7万吨散货船剪影,这么大的东西吊起来,首先要考虑会不会自己折断…… 补充1: @怀一 同学在评论中指出,朱棣的本意是造一个明朝版战术二向箔……233。可惜人类到现在还是没有能力操作这么先进的武器。 补充2: @混得过去 同学指出,应该介绍一下这个碑的现实替代品 神功圣德碑 。即最终竖立在明孝陵的那块碑: |
|
这东西当然也不轻,高约9米,连同下面的乌龟大概有80吨。但和三万吨的原设计相比……还是太可怜了一点。 |
|
相关回答: 中国当代有哪些足以彪炳史册、让后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发明或工程? - 马前卒的回答 如何不吹牛地形容北京有多大? - 马前卒的回答 如果集合全世界的力量,造一座山,这座山能造多高? - 马前卒的回答 |
蟹邀。 英国伦敦的“对讲机大楼” ——反光强烈的「熔车杀手」 |
|
UP主:MUZI看世界 av12939961 这座外表酷似「对讲机」的大楼位于芬乔奇街20号,楼高37层,造价达2亿英镑,是伦敦金融城三大地标之一。 与周围普遍低矮的建筑相比,它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如果单从气势上看,帅到爆炸啊! 令人惊讶的是,就是这座让人耳目一新的对讲机大楼,却在2015年被英国评为年度最差建筑。 ( ゜д゜)! 这座大楼最大的问题,就是朝南的那一整面凹墙。 朝南的这面墙,全部都覆盖着玻璃,表面积达3.3万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玻璃,组成了可以聚光的凹面玻璃! |
|
UP主:MUZI看世界 av12939961 这,不就成了超大凹面镜嘛!和小时候玩儿的放大镜的道理类似,凹面镜让光源聚焦在一个点上,有可能小时候的你,还用这个光源点过火柴,或者照过蚂蚁(大雾 小型凹面镜还有一定威力,可想而知,这么大的一面墙组成的凹面镜,就更悲剧了…… ▼先感受一下什么叫亮!瞎!眼! |
|
啊,小电视需要墨镜抢救 曾经有一辆汽车停在大楼对面,约2小时后,由于玻璃幕墙反射的光和热强度太大,车的后视镜及车身外层的胶,居然被热到融!化!了! ▼就像这样 |
|
UP主:天外飞仙HQ av5760684 ▼还有人在对讲机大楼的对面街道上,用平底锅「煎蛋」,由于反射的阳光太强烈,没多久,蛋…熟!了! |
|
或许,这里适合建个太阳能烧烤摊? (//▽//) 为了防止「熔车」事件再次上演,伦敦市当局暂停使用3个可能受影响的车位。 |
|
UP主:MUZI看世界 av12939961 与此同时,大楼的开放商也进行整改。 目前的解决办法是,给这座建筑的部分玻璃幕墙覆盖遮阳板、用黑色的布遮住大楼的部分凹面,避免镜面墙体反射阳光。 ╮(╯_╰)╭ |
|
UP主:MUZI看世界 av12939961塔科马海峡大桥 ——被「一阵风」摧毁的大桥 |
|
塔科马海峡大桥,是一座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悬索桥。它在1940年7月举行了盛大的通车仪式,同年的11月,塔科马海峡大桥却坍塌了! 你没有看错,不到5个月的时间, 大桥就坍塌了! 坍塌的起因, 是一阵风…… 其实,在塔科马海峡大桥启用的后数个星期后,桥面就开始出现上下摆动。有关人员在支柱上安装摄录机,观测摆动。 ▼当时,大风导致大桥来回摇摆,从桥下看是这个样子的(这真的不是在拍电影) |
|
|
UP主:IceCreamSandwich av16021753 同时,大桥的摆动也吸引了不少驾车人士慕名而来,感受其振荡威力的刺激。一些大风的日子,大桥桥面摆动幅度甚至可达五英尺之多。 ▼扶好咯,再从桥面上感受一下晃动 |
|
|
UP主:IceCreamSandwich av16021753 大桥坍塌的瞬间,恰巧被一支摄影队拍了下来,成为了后续研究的珍贵资料。 ▼大桥完全坍塌 |
|
|
这……简直比灾难片还惊险(#゜Д゜) 大桥的坍塌,没有造成人命伤亡,但导致一只汪星人死亡。 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坍塌事件,成为「20世纪最严重的工程设计错误之一」,也成为所有工程学科教学中都绕不开的经典案例。 据说,当时吹垮大桥的风,不过8级而已。 8级风的效果是,人迎风行走阻力很大,树的细枝可被风折断。 听上去,8级风是比较大,以现在的角度看,这可是一座大桥啊,抗风效果应该是过硬的啊! |
|
|
事件发生后,通过模拟测试,找出了塔科马海峡吊桥倒塌事件的元凶——卡门涡街引起吊桥共振: 原设计为了求美观与省钱,使用过轻的物料, 造成其发生共振的破坏频率,与卡门涡街接近, 导致大桥随强风而不断剧烈摆动, 最终导致吊桥崩塌。 |
|
|
卡门涡街演示图 后来,重建的大桥将道床厚度增至10米,并在路面上加入气孔,使空气可在路面上穿越,防止卡门涡街的产生。 新桥被称为「强壮的格蒂」,于1950年启用。2007年,新的平行桥通车,行车线由两条增至四条,是现今全美国第五长的悬索桥。 约翰·汉考克大厦 ——早期会下「玻璃雨」、会让人「晕楼」 |
|
约翰·汉考克大厦是波士顿一栋60层的摩天大楼,在波士顿,它保持了最高建筑的记录超过30年。 由于这座大楼采用极简主义的大规模玻璃墙,全身完全被玻璃幕墙所包裹。 这些幕墙大且偏蓝,这样的设计使得在晴天的时候,整座大厦与天空融为一体,美到转圈圈。(星星眼.jpg) 同样也是这些玻璃,早期曾让这座大楼引发建筑界的哗然—— 汉考克大厦是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 由于那个时候玻璃幕墙技术还不够成熟, 在加上没有考虑周全温度变化和强风袭击等因素, 导致刚装修好的大厦玻璃外墙, 因为暴风的洗劫, 而脱……落……了。 (*?_?) 短短两年间,2000多块玻璃从高层坠落,当时不得不在这座大厦外围镶满五合板↓ |
|
UP主:天外飞仙HQ av5760684 在这栋建筑建好后,也遭遇了诸多问题,比如在1976年建成后不久,经常出现窗户掉落,有砸中楼下过路的行人的危险。 后来发现窗玻璃不能适应温度变化,增强了玻璃的结构刚度,并将隔热玻璃换成单层较厚的回火玻璃,大家才敢安心在大楼附近行走。 同时,在大风激烈的摇晃下,在汉考克大厦高层居住、办公的人,会出现晕动症状,就像晕车、晕船一样,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 |
|
UP主:柚子木字幕组 av4363126 通过调查发现,在风压作用下,汉考克大厦的短向前后运动及扭转,使得的大厦的位移过大,引发人们身体不适。 幸运的是,后来通过安装阻尼器等诸多方法,最终让汉考克大厦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建筑物之一。 |
|
没错,我就是什么都知道的小电视! |
说一个新一点的吧, 就发生在21世纪, 各位肯定都知道的: 驴霸, 哦不, 绿坝! 简介: “绿坝-花季护航”,是为净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由国家出资,供社会免费下载和使用的上网管理软件,是一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计算机终端过滤软件。 其开发公司的宣传是这样的: ...主要针对青少年上网群体,可过滤色情图片、色情内容、暴力内容、过滤反审查软件等。软件采用语义分析技术,运用独特的褒贬义判断与红黑判断技术,根据全文语境锁定不良信息,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等;还可以自动截屏,随时记录电脑使用者的网络“足迹”。... 2009年4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发文,要求全国中小学校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全面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首先是在当初普遍使用的XP系统下不稳定; 再是不支持linux和mac(我很好奇, 它到底能稳定支持什么系统了, 据一些人测试的结果是最初版在98下面最稳定) 最有意思的在它的一个主要功能: 图像识别功能...太过于强大. 嗯, 只能这么形容. 因为就连你上网看个海绵宝宝都是会被拦截的, 就更别说看个什么奥运会新闻了, 要是搜出一张游泳比赛的照片来, 那简直就是太黄太色情咧. 说到这, 你脑子里肯定出现这个图了吧? |
|
然而, |
|
这么大块黄不垃圾黑乎乎的, 绝对是要被拦截的. 再后来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更多啦, 已经不仅限于技术方面了, 什么代码是抄的这种都是小事了. 已经涉及到资金非法挪用, 投标黑幕等等. 单从金额上而言, 4000多万, 和动则数亿的工程项目完全不能比. 但要考虑到其后面的推动力, 所以其扩张能力完全甩开几千万的广告费, 要知道天天在网页上蹦出来踢猪的那种low网游才多少广告费用? 绿坝最高峰时号称5000万的装机量. 作为一款"安全"软件, 也只有360才能灭了她. 所以, 加上背后的政治力量, 这完全是一全国性的大项目. ===== 这正儿八经的事算是最终完蛋了, 下面说个番外: 绿坝虽然是完蛋了, 但是在网上被调侃被娘化之后又变成了另一个模样: |
|
路霸娘, 哦不, 又说错了, 是绿坝娘出现了 个人简介: (英语:Green Dam Girl,日语:グリーンダムたん,Green Dam Tan)是中国大陆的网络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的拟人化萌娘 阅读更多:绿坝娘 - 萌娘百科_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 本文引自萌娘百科(萌娘百科 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 - zh.moegirl.org),文字内容遵守【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 大家有兴趣的自行查看, 其中有一点比较嘲讽的"中美混血,99%的美国基因和1%的中国基因" 暗喻抄袭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