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石油真的是远古动物尸体来的吗? -> 正文阅读

[工程技术]石油真的是远古动物尸体来的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石油的产生,是在高温、高压、隔氧的情况下产生的。 如果按照此说:远古动物尸体,怎么会自动聚集在一起?就算地壳巨变,为什么有的成立化石,而有的成了油?
我是学工程地质的,经常给长庆油田做地质项目,曾经对委托单上常见的“超低渗油田”一词好奇,就专门搜索学习了一下,跨度不算大,我尝试作答一下吧。
石油其实是存在石头里的!大致像这样:


网图,侵删


网图
这些岩石都是沉积岩!比如细砂岩,通俗来说就是那种一层一层被重力压实的致密砂子。
虽然岩石看起来致密,但依然有个很低的液体渗透通过率,同时别忘记了地下深处的条件:高温、高压。根据流体渗透的工程学原理,高温时石油的粘滞下降,而且巨大压力差使石油在岩石中渗透力变强,因此如果含油的岩层里有裂隙空间,那么石油就会被岩石的围压挤出,充填裂隙形成油层。也正是因为岩石的低渗透性,其内部像水和天然气等穿梭得快的小分子物质先跑了,石油作为大分子物质被岩石阻滞,等于间接地被层析分离出来,才有天然气田和石油田的差异。


网图
既然大多数石油是富含在广袤无垠的岩石层中,而且普遍渗透性较低。于是人们把容易开采的高渗透的油田抽完后,就打一圈注水井,把高热的蒸汽或者水用强压注入地下,增加岩石的压力和温度,把石头里的油给“憋”出来,这就叫“低渗开采法”,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现在能开采“超低渗”、“特低渗”的油田。这时评价石油的储量就不是简单地算一个地下裂隙空腔里有多少油,而是把技术能力包进去,原先产油率较低的岩层逐渐也被纳入储量,与此同时,人类现在能开发海底油田,而且海洋油田才是现在产油的大头,这就是石油开采还没枯竭的一个原因。
那为什么全球石油储量这么大呢?刚才说了,石油存在于沉积岩的孔隙中,而且是静水缺氧的沉积环境,那么其最初的形式很可能是远古的有机淤泥层。石油的有机成因说是证据充分的,简单概括就是“石油的化学成分有强烈的生命化学物特征,比如碳同位素[1]、碳链旋光性、微量元素[2]、生命独有的萜类和甾烷类化合物[3]等等”,具体大家可以百度。然后,主要来源应该是微生物,[4],或许也有来源于水下未完分解的植物和小动物的尸体[5]。但绝不会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动植物尸体,因为在有氧环境中细菌分解尸体会使碳从新进入大气圈,与石油固碳的本质相悖。
一般不从事地质工作的人看到地球上“大”的自然现象会感受到刺激,会在想象中放得更大,以为神造之物,但是像我们学过这些知识的,因为头脑里有对比物,“大”就不显得大了,感受就会更平淡一些,我讲几个同类微生物沉积的地质现象,与石油对比一下。
先说到远古微生物沉积,那就不得不谈“白垩纪”了,白垩其实是一种土,它里面全是钙藻制造的钙质壳,含量可达99%,以英国东部的多佛尔海峡的地层时代全是白垩,因而得名“白垩纪”,那里整整一片台塬、海滩以及连通到法国的海床深层都是这种地层,是著名的“白崖”风景。注意哦,整个地区全是古代微生物的壳哦。其实还有一种“硅藻土”你们肯定听说过,诺贝尔用来制炸药的原料,这东西和白垩土一样也是古代藻类尸体沉积的生物矿藏,硅藻土里的硅藻壳含量也可以达到90%以上,全国硅藻土的储量远景估计有20亿吨,每年全球产量可达300万吨,这个数值其实相比石油来说微不足道了,但是当你意识到这东西成分只是高纯度的生物遗骸时,你肯定也会震撼的。其实铁矿也可以有一半算微生物的功劳,7亿年前,微生物造氧间接导致远古海水里悬浮的铁元素被氧化成铁锈沉积起来,完成初步的富集,现在全球铁矿的储量也是多得惊人,在当时大海海底可能是红色的吧。


多佛尔海峡,著名的“白崖”风景,图片来自网络


“白崖”,白垩纪得名的源头,全都是“白垩土”。


白垩土的微观照片,“颗球藻”的外壳,微生物化石都是古气候的标识物,那颗灭绝恐龙的陨石所造成的酸雨和无光照气候导致这种单细胞生物迅速凋零,海底有机物也随之减少,白垩纪时代也随着它的命名物从此终止。
巨厚的微生物沉积体现了地质历史上的一个现象,在一个时期(以百万年计)会突然进化出没有天敌或者特别适应环境的种类,疯狂增值后巨量的尸体堆积导致它改写地貌,形成生物矿(现在的人造塑料也可以算这种模式)。比如在寒武纪以前没有吃微生物的动物(寒武纪底质革命),地球海底堆积了超级巨厚的藻类菌毯,其厚度以至于最初的动物不需要怎么移动,只需要进化得像煎饼一样摊在海底啃啃啃,足足吃了一亿年。对于大型生物,从等效思维来说,它们体内固积的碳最终会走两条路线存入地下为生物矿,一是死后被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之类进入大气,然后经由植物形成煤矿,二是死后被微生物吸收,经由有机泥沙存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生物圈固碳作用主要还是靠微生物。
煤和石油的故事,是把碳收集起来堆积到地下的故事,其实也是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反面故事,你不用担心地球煤和石油的生产中断(以百万年记),如果地壳里的碳变少了,都被排放到大气里,那么气候会变暖,植物就会疯长,伴随雨量增加,地球到处都是沼泽,海岸面扩大,突然形成了绝好的固碳条件,“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地球的碳跑不掉,不在天上,就在地下。这就是为什么在地质历史中,石油和煤在沉积岩含量比率是间隔起伏,呈现为一段时间富集,接着一段时间贫瘠的现象,并不是稳定连续增长,而且人们发现在那些成油成煤的集中期,同时代的沉积岩在全球范围都是富含有机质的,这种古气候控制石油的现象也是有机成因说的一个证据。那如果反过来大气里的碳减少呢?24亿年前遍布地球的蓝藻固碳过头,榨干了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失去温室气体的地球变成了持续长达3亿年的“雪球”。可见在5.4亿年以前,动物未显现时,微生物的可怕体量足以称为“地球工厂”,可以与造山运动、气候风化、水循环侵蚀等等“地质营力”想当。(今天海洋藻类微生物依然制造了全球90%的氧气,假如把陆地植物全砍伐光了,对地球含氧量也影响不大)




澳洲德纳姆的贝壳海滩,因海水盐度好,本地物种在仅仅几千年就创造出110公里长,深厚10米的纯贝壳海滩,其数量估计有几十亿颗。图片来自网络。
自然石油的形成时间最少要200万年,但这个长度在地质历史里只是一个小小段落,人类的进化历史就是250万年,一般人意识不到,当你站在沉积岩风景区的山脚下,同一个位置看向山顶,这垂直的短短300米距离就是200-300万年的时空。考虑几亿年的微生物固碳积累,既然连只有仅仅200万年的钙藻壳都可以以99%的纯度从英国堆积到法国,既然寒武纪菌毯都可以供动物吃一亿年,同类比较一下,石油的储量这么大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它也不算大。
分割线+++++++++以下可以不看++++++++++++++++++++++++++++
我大概明白了,很多人对地质学陌生,没有领会到我文中故意提供的线索,比如我说石油是存在沉积岩的石头里,而且伴生有介形虫,就凭这一点,90%的地质人压根就不会再撇一眼去看什么无机成因说,无机成因说只是被当做一个预留后门,补有机成因可能出现的漏缺。我想到了一个更加形象地展示全球石油储量并不算“大”的方法。
以石油的密度0.8克/立方厘米计算,也就是0.8吨每方,以一个平面为10km2,厚10m的纯油层为1个单位(这个厚度来等效代表油田是很合适的),那么这1个单位的储油量就是0.8亿吨。现在已知油大户沙特阿拉伯的全国石油储量是366亿吨,换算下来,我们设定的油层的平面面积是4575km2。
好了,这个平面范围有多大呢?西安市的行政区划总面积是1万km2,所以最多就是半个西安。沙特阿拉伯的国土面积是225万km2,油田占其国土面积0.2%,这个数值大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大,整个沙特国家拥有的油田平面面积等效来说就也半个西安市。我刚刚举的英国微生物制造的白垩土海岸的体量都快赶上它了,而且再与其他地质现象比,比如中国仅仅短短第四纪形成的黄土总面积63.5万km2,再考虑黄土上百米的厚度,这个石油储量的体积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据估计,石油的母质在地壳中的总存量是 1016" role="presentation">101610^{16} t,然而目前全球所探明的2.4 ×1011" role="presentation">×1011\times10^{11} t总石油储量,只是它的十万分之二。
参考^碳同位素不仅仅可证明石油来自生命有机物,还可以推测其母质是什么沉积环境,根据一些资料,阿曼石油母质来源于深海有机沉积;沙特、安哥拉和伊朗石油母质来自浅海有机淤泥,巴西石油母质则是来自陆地高等植物,委内瑞拉石油母质则是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石油灰分中的微量元素比一般岩石高出许多倍,其数值与生物体内的微量元素相似。^石油中广泛含有的卟啉只在低温下才稳定,表明石油最初的生成条件只能是低温的。而且叶绿素能生成卟啉。^大庆油田的发现,普查工作就是先在岩层中寻找含有一种叫做“介形虫”的带壳微生物化石,这种微生物的种类形态能指示古代沉积时水流速度,因此可以找出古代湖泊,这是陆相油田的一种来源。^从现代沉积物中也检测出了石油所含的烃类,而且是所有种类,表明近代沉积物依然有些在生成石油。
首先呢,石油是由碳氢有机物为主要成分的,这是比较主流的观点,不仅在石油是有机因形成的还是无机因形成的都很难解释的全面,石油的形成过程就更多争议了。
在人类还没有大规模开采石油的时候,就有科学家猜测石油是植物的残骸形成的。之后,俄国的大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碳化说,大概意思就是认为石油来源于地球深处的碳化铁,经过地热和水的作用,形成了碳氢化合物,因为质轻上浮形成了石油,但是这个说法是不太靠谱的,因为门捷列夫假说中的碳化铁并没有大量存在。
此后关于石油的讨论就进入了有机物的时代,有人认为石油是海洋古生物(主要是植物)沉积被掩埋而形成的。如今主流的假说就是基于海洋生物沉积发展而来的。
有机成因说认为,在生命演化的早期,大量海洋植物或动物的尸体在海底沉积,没来得及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就被泥沙掩埋,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这些有机质又经受了高温高压等条件的作用,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脱去氧元素,形成单纯的碳氢化合物。而不同的条件所形成的物质也不同,石油只是其中一种,类似的还有天然气和煤炭,它们也都是这些有机质沉积的结果。
而如今更大的争议还在于石油是否是可再生的,以主流有机成因理论,石油再生是缓慢且困难的,以我们人类的开采速度短期内可能就会枯竭。而无机成因理论认为,石油可快速再生,并且也的确出现了个别枯竭油田重新恢复储量的现象。但对人类的未来而言,保守点不是坏事,多开发新型能源总归是有利的。
远古动植物死后腐烂变质,腐烂后的杂质在雨水、河流、山洪的冲刷下流入河道、沼泽、湖泊,在稳定的水流中(湖泊、河流入海三角洲、沼泽中)逐渐沉淀下来,变成淤泥。——即便现在,河流、湖泊、三角洲底部还是黝黑的、腐烂发臭的沉积淤泥,以至于必须定期、及时清淤。


富含有机质的水底淤泥
古代时期可没有什么清淤,就这样沉淀、淤积百万年,哪怕平均每年只沉淀1mm,一百万年(地质基本单位)也足够沉淀1000米厚了。——不过陆地河流、湖泊、沼泽寿命一般没有这么长,有个几万年、几十万年也就差不多了。
地球演化,沧海桑田,山河剧变,原来的三角洲/湖泊/沼泽变成陆地,这些沉积的淤泥也被埋在了地下,上面覆盖的越来越厚、越来越重,淤泥逐渐板结成为岩石。
如果水底原来是砂子,有机物就和砂子一起板结为砂岩;如果是砾石,就板结为砾岩;如果是淤泥,就可能板结为泥岩。


砾岩标本(可见明显的砾石)
砂岩、泥岩、砾岩中的有机质,在高温高压下,逐渐变为石油。
如果地质条件合适,形成圈闭,就能存储下来,直到人类把它开采出来。但是大部分陆地油气资源其实都因为地质变化,形不成圈闭,散失了。
以上就是陆相地层生油。
至于海相地层,比陆相条件更好一些,海底的沉积时间一般会比陆地更长一些,形成的油藏厚度也会更厚一些。
我国西南区域,2.5亿年前是海(古特提斯洋)、2亿年前成陆地湖、7000万年前成为陆地。既有古代海洋沉积生成的油气资源,也有陆地生成的油气资源。
石油如何生成的至今没有定论,因为无法复现,也就是说没有办法通过实验产生石油,所以不能盖棺定论。
总体来说,有两种猜测方向,一种是有机生油论,一种是无机生油论。
有机生油论如题主说的,由动植物等等有机物,通过高温高压等环境作用形成石油,这种观点相对主流。富含有机物的暗色岩石,统称为烃源岩,在符合条件的高温高压环境(生烃门限内)中,有机物会转化为烃类物质,也就是石油、天然气等。
无机生油论大概是说石油是由地壳深处无机物经反应形成的,原理和反应不明。
现今国内钻探的超深井一部分钻探原因就是为了寻找生油原理的答案,通过向深层的钻探,钻进至不含有机物的地层,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能发现石油或天然气,那就有可能证明无机生油论的正确性,那么了解清楚原理后,石油就可以批量'制造'出来,那么石油就成了可再生能源,三桶油有希望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公司。
石油来源,绝不可能是动物尸体。
最大可能是远古藻类尸体演变形成。
理由如下:
1,藻类是最初进化出来的水生植物类型,结构简单,伴水而生,繁殖快速,量大管饱,有条件在水下形成层层叠叠的藻类尸体。
这种“有机质尸体”堆积几十米、几百米都是常态,某些地方厚达上千米也是可能的。
有机质堆积,不止会形成石油,还会变成土壤,个别地方还能变成肥沃至极的“黑土”。
所以,藻类在尸体规模上,符合绝大多数石油的埋藏条件,它是制造石油的第一嫌疑犯。
2,几亿年前的藻类,品种并不多,结构也类似。
藻类,符合石油成分相对单一的情况。
3,藻类植物虽然平时不起眼,但藻类是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改变地球大气成分、气候温度的植物类型。
藻类的影响力,完全配得上石油的力量。


藻类,迅速的生死更替,高效的光合作用,固碳,固氮,造氧,数次把地球降温到冰川时代。
你想象一下,
在那个细菌还没进化出“分解叶片”能力的远古,这种植物怎么可能不给地球留下点“纪念品”。所以,石油,绝不可能是动物尸体形成的,这是违反常识的。细菌或许比植物进化快,也绝没有植物进化得早。
细菌与植物伴生,植物适应大自然,细菌适应植物,动物需要适应植物、细菌,历来如此。
动物的进化能力,远远落后于植物,更远远落后于细菌,
动物尸体的数量、集中度,完全达不到石油埋藏的硬条件。所以,我敢断言一一石油就是远古藻类尸体经过地质运动而形成的。
本人本硕博均学习石油工程。对于石油产生原因大多数人支持有机生油论,极少数人支持无机生油论。
主流学说还是有机生油论。主要是藻类,浮游生物,和动植物残骸沉积在海底,三角洲或者湖底,被上面的覆盖物压实,在高温高压缺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运移到不渗透岩石(常称为盖层)后聚集形成油气藏。这个观点被实验和实践证实。
当然也有无机生油论,极少数科学家认为,石油是由地球矿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这个观点几乎可以认为是假设的。
煤炭是森林被埋在地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
本人支持有机生油论。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研究室在2013年成功还原了藻类成为石油的过程,透过模拟原油的生产环境,将藻类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并提供高温高压,仅需一个小时即可产生出与原油极为类似的生质原油;其他如美国的蓝宝石能源公司与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等企业,也陆续成功还原藻类转化成石油的过程,并找到产油量高的藻类种类将产油过程商业化。
维基上的
我来一个人人都听得懂的答案。
臭水沟都见过吧,那就是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下的保存状态。石油是有远古生物转化的,可不是一整个尸体,而是残余有机物沉积后转化的。
没有人类干涉,河流,湖泊淤积都会积累有机物,水封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层层覆盖就变成了一层一层的地层,几百万年的地质作用,深层的高温高压使得有机物就变成了小分子,就是石油天然气成分。
地层有水,类似石头会吸水一样,里面有纳米级别的缝隙,油气在地层就会上浮,遇到特别致密的地层就不再上浮,聚集成油矿了。这个过程很漫长,几千万年到几亿年不等。
年代比较近的淤泥层就是页岩油矿,因为淤泥被压实后像书页一样,所以叫页岩油。
人类文明历史才几千年,是不是觉得古代已经很遥远了?地球可几十亿年了,从出现生命到现在也几亿年了,这个过程可以积累很多有机物的哦。
国内油田就是按照上面一套理论去找油的,地震勘探先获得地质剖面,研究一下有没有生油层(就是远古淤泥层),储油层(就是有空隙的岩层),盖层(就是致密岩层,不然油气会继续上浮被空气氧化掉)。三者缺一不可。当然勘探手段很多,几十种吧,物理,化学,生物手段都有。
石油挥发到地表就是火焰山,西游记里面的火焰山就是这么来的,古人不懂就觉得是太上老君炼丹炉泼下来了。
不是。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数亿年间的大量海洋浮游动植物,藻类和其他微生物死亡后,留下的残骸有机质沉积形成的。当然还要经过沉积,埋藏,在合适的温度压力下进行缓慢的,复杂的化学变化,经历非常漫长的岁月才能变成现在所谓的石油。
另外我想说,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有来有回。但在石油工业界里面,根本没人搭理无机成因。极少的拥护者可能也就在前苏联的圈子里,以及我国。我在油气行业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听说哪个跨国石油公司(IOC)的总地质师或者首席科学家,是信奉无机成因的。因为靠这个理论,找不到油啊。
我觉得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哪一种说法能够指导油气发现,而目前绝大部分油气田都能用有机成因解释。
假设,有一天,无机成因能够指导油气勘探,并且取得若干重大发现,那我相信业界也一定会支持无机成因的。但现实情况是,这个理论找不到油,所以业界很少有人搭理。
远古死亡的生命会形成两种矿物能源,一种是煤炭,一种是石油。
两者的主要差别是,煤炭的碳元素含量极高,而氢氧元素含量很低。
而石油几乎保留了死亡生命遗体中的碳氢氧元素占比。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因为煤炭形成于陆地,而石油形成于水体底部(主要是海洋)。
而众所周知,海洋里是没有植物的。
如果用除了植物,生下的生命都是动物的两级分类方式,那么石油确实就是动物尸体形成的。
不过,大型陆地湖泊底部也有可能形成石油,而淡水水体中是存在植物的。
所以,说石油都是动物尸体,这个说法不够准确。
说个搞笑的吧
我小时候做了一个梦,发明了一个锅炉,把死囚犯装进去,高温高压再加上烃类催化,龙头一打开就是原油,后来我申请了专利,当天夜里家里就来了欧佩克的杀手。
于是,我将专利无偿化后,人类世界迎来了空前的和平和宽容,再也没有犯罪和冲突。
为此,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我和平奖。
回国后,他们给我立了一块碑,上面有三个大字:缺德啊!
2022年,全球多国、多地都发现了“石油”,地球上的石油——真的是动物的尸体演化而来的吗?
的确,这个疑问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很多人都在说,如果石油是动物尸体演变而来的,为何地球上的石油却变得越来越多了一样。
就算是在2022年,我们都已经发现了不少的石油。曾经地球上就算是有非常多的动物,那也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石油,早就使用完了吧?这究竟是什么情况?疑问,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进行说明。
2022年全球多地发现石油
我们不说远了,就说我国的江苏也才发现了11亿吨页岩油,当然,这个页岩油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与石油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除此之外,例如:俄也才新发现8200万吨石油等等,这都说明了在我们地球上,其实石油是非常多的,并不少。
而石油被称之为“工业的血液”,的确它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而石油在被发现的时候,它本身是不能使用的。
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以及天然焦油等形式,只不过在我们生活之中,经常将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互结合起来说,但是又有分开的状态。而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而我国的石油相对来说也不少,主要集中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
按照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的区域)和中深层(2000米~35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
虽然分布的情况看起来非常容易采集,但是我国的石油品质也不错。
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所以,我国是全球石油分布相对较大的国家。
而截至2017年底,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42亿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5.33亿吨,这就是一个资源情况(公开数据)。
这么多,那石油是尸体演化而来的吗?
的确,这个问题就如我们曾经讨论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石油面临枯竭的状态。但是很显然,我们发现的石油是越来越多,也没有看到石油枯竭。
只不过在石油的价格上,存在较大的波动。而石油的形成在科学之中,主要分为两个理论。第一个就是动物尸体演变,还有一个就是地球本身就有很多石油,那到底哪个是准确的呢?我们先看理论。
生物成油——生物成油这个理论在科学界是比较认可的。通过对石油的研究表明,我们地球的石油形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
而人类已知发现最为古老的石油——时间可达5亿年。而它的出现按照生物成油理论,就是曾经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然后再经过时间演变,与地球内部的其他物质相互混合起来。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温,内部压力等条件的影响之下,最终产出了石油。而它的形成理论与我们说的煤炭生产过程基本上一样。而我们已知地球出现过五次生物大灭绝过程,这些生物可能就是形成石油的一部分动植物,这就是第一个理论。
非生物成油理论——这种理论就是我们说的石油本身就在地球上存在很多,并且是用之不尽的。
按照该理论作者托马斯·戈尔德表示,在我们地球的地壳之中,存在许多的碳,而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也是随着碳氢化合物的形成之后,变成了石油。但是它与生物成油没有关系。这就是两个关于石油的理论。
而这两个石油理论,其实就是“理论”,并不是一个肯定性的说法。所以,科学界也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归根结底就是说——石油是动物尸体演化而来的吗?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那石油到底会不会枯竭?
对于石油来说,全球到底有多少石油,我们都没有人知道,更别说会不会枯竭。而且我们看到的石油发现趋势——是越来越多,而不是减少。所以,石油到底能够运用多久,也是一个疑问。但是,使用石油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
那就是石油的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这对我们地球的生态系统威胁较大。
所以,除了很多关于“石油枯竭,石油紧缺”等传出的问题影响石油使用之外,污染问题,也是减少对石油使用的原因之一。只不过很多产业需要石油的支撑,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该用还是需要使用。
除非有一天,人类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替代石油的产品,那个时候就可以减少石油的使用量了,但是这个可能性还是极小的。
从来也没有哪个权威期刊发表过石油是动物尸体的言论啊。
动动脑子想想也该明白吧,那得是多少动物专门挑一个地方死,死个几百上下年,才能形成一个油田啊。
石油是以前的植物或则藻类变化而来的。
地下的石油是哪里来的?
人类怎么发现哪里有石油?
其实都与化石有关
在地质勘探、找油的过程中
我们会在地下挖出很多“无价之宝”
它们是亿万年前留下的“活档案”
化石能让我们了解当时丰富多彩的
生命和环境
也成了人类寻找石油的“指路标”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可以帮我们了解
哪些地层蕴含石油
从而指导钻井作业,开采出石油、天然气
供应到祖国的千家万户
今天
小石头带大家来到
西北油田的古生物陈列室
体验一场穿越几亿年的时光之旅
在这里收藏有200余块化石
这些都是一代代石油勘探科研人员
在野外科考和钻井取心过程中收集起来的
它们是科研工作者寻找石油的“指路标”
哪些地层蕴含石油,化石也会“说话”




























看完这些化石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呢?
快在评论区告诉小石头
水葫芦听说过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如果没有干扰,水葫芦这种可以在水面生长的植物可以一直蔓延,直至铺满全水域。
后果①铺满湖泊 (不管多大湖)
后果②水下缺氧,遮蔽阳光,全封湖泊成为死地
后果③水葫芦死后沉入无氧水底无法彻底分解开始累积
地球历史上有类似水葫芦的植物遮掩湖泊数千万年,累积的厚度可以有几百米厚,这可比动物尸体聚集效率高多了。
它们应该是石油的主要来源。
众多石油来源的解释中,这个解释我认为是最合理的,因为水葫芦现象可亲眼所见。
老家的河道被这玩意铺满了,河床上原本的水藻因为被遮蔽阳光的部分已经全死了,若封河面,水葫芦下会寸草不生,水里的鱼也会缺氧慢慢死完(现在河面不可能全封,所以还是有鱼的,但遮蔽部分没有水藻是事实)
设想远古地球,有类似生态位的水面存活植物占据了大湖几千万年,能累积多少石油原料?
石油储备大小应该是取决于最初的湖泊大小,长年累月的水面植物凋亡汇集,最后被埋藏地下慢慢变成石油。。。
目前,地质学主流观点认为石油是远古动物遗体形成的,因为在金星、火星、月亮等没有生物的天体上的确没有石油,连有机物都没有。当然,有人认为石油是地球深部温度压力形成的和生物无关,也有专家认为是菌藻类植物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形成的,都不是主流观点。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熟悉的地球表面,比如平原、草原等环境中,动物、植物是很难大量聚集在一起的,要么被其他动物吃掉,要么腐败、氧化掉,不可能聚集在一起形成石油、煤炭。石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环境和漫长的时间,不是随便一个(些)动物尸体都可以形成石油的。
(1)地质环境:石油一般形成在比较深的海洋、湖泊中。
中东的石油是古海洋环境形成的,由于海洋的面积大,形成大油田;中国大庆油田、松辽油田、中原油田都是“湖相”的,由于湖泊的面积小,中国的油田都是中小型油田。共同点都是在水中形成的。水体一般有一定的深度,深部水体由于富含有机质处于“缺氧”环境,浅部的生物死亡之后,掉入深部的“缺氧”环境,有机质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保存,而不是腐败、氧化。如果水体比较浅,含氧量大,这些有机质就会被氧化掉。
(2)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数以百万年计。
在人类一生的几十年的历史中,无论是海洋还是湖泊或许不会有多少有机质积累,但是在以“Ma(百万年)”为单位的地质历史时期,海洋中动物、植物生生不息、日积月累的有机质堆积则是一个天文数字,数以百万年、亿年的地质环境形成厚度巨大、分布广泛的富含有机质的地层,为石油的形成奠定了有机物基础。
地球上的大多数沉积岩都是黑色的,都是富含有机质、碳质的岩石。在中国南方,随处可见的“灰岩”,简单敲击一下,就会闻到“臭鸡蛋味”,就是其中生物遗体导致的。很多的灰岩中会出现“油苗”、“油洞”,就是被锁定在岩石中没有逃逸、挥发的“石油”。可惜的是,中国大陆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破坏比较大,形成大量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床,早期形成的油气构造被后期地质构造运动破坏,其中的油气资源逃逸、挥发了,没有了。
(3)特定的地质构造
油气矿产的形成还需要“储油构造”:由“隔水层”形成一个封闭的储油空间,一般是褶皱构造形成的背斜的核部,由于油气比水的比重要小得多,就会向上富集在的背斜核部,最终形成油气矿产。没有油气构造,油气资源均匀分布在地下水中,不能聚集,也不能形成油气田。


当然,如果这个构造被后期构造破坏,其中的油气资源就会逃逸、流失,无法保存下来。中国南方有大量的中生代、古生代海相地层,甚至出现油洞、油苗等油气矿化迹象,但是没有发现可供开采的油气田,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到后期构造的破坏,其中的油气资源被破坏了。
我不是学地质的,也不是学石油的,我就是想问,为啥远古动物都在中东集体死亡?
当然不可能是,地区上自我合成有机物最多的是藻类,动物尸体也许也有但是占比绝对远远不如藻类和植物。你要说远古藻类在没有分解者的时候留下大量尸体并在地质活动中变成地球上绝大部分石油没问题,但是动物对石油的贡献绝对是可有可无的。
石油是当今世界使用最普遍的能源和最重要的化工原料。然而关于石油的起源,自从100—200年前,俄国两位有名的科学家分别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以来,学者们也就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学派,各持一说,至今仍争论不休,难分胜负。


世界上第一个试图探索石油成因的是俄国的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早在1763年,他就提出了以下观点:“地下肥沃的物质,如油页岩、碳、沥青、石油和琥珀……都起源于植物。因为油页岩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古代从结果实的地方和从树林里被雨水冲刷下来的烂草和烂叶变成的黑土,它像淤泥般沉在湖底……树脂和石油以它们的(重量)轻和树脂的可燃性表明它们的成因也是同样的。”
石油是怎么形成出来的呢?
无机成因说


1876年,俄国另一位著名人物、化学家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遂生成碳氢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类似于石油。已生成的碳氢化合物沿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部位储存冷凝,形成石油矿藏。“碳化说”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流行一时,但不久因为在地球深处并没有发现大量碳化铁的迹象,而且地球深处也不可能有地下水存在,此说渐渐被人们所否定。
这一期间,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发现太阳系某些行星大气层和彗星核部都有碳氢化合物存在。它们显然与生物作用无关。俄国的索柯洛夫即于1889年推出石油成因“宇宙说”,认为地球在诞生伊始尚处于熔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地球不断冷却,被吸收的碳氢化合物也逐渐冷凝埋藏在地壳中形成石油。反对者则指出,地球形成的大气成分与现代大气差不多,不可能存在大量碳氢化合物;即使有的话,遇到高温有熔融状的地球也早就分解了。
人们把“碳化说”、 “宇宙说”称为无机成因说。还有一种无机成因说,叫“火山说”。持“火山说”的人不多,他们认为石油是火山喷发作用的产物,但世界上位于火山带的油矿毕竟是极少数,这种学说无法解释大量的不存在于火山带的油矿的形成。
有机成因说
到了1888年,杰菲尔(Jefil)继承罗蒙诺索夫的有机成因说,向无机成因说“发难”。他认为所有石油都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不久又有人提出植物残骸在湖或海底受温度压力等影响生成有机质,然后再转化成石油的观点,其中有的强调海生植物的重要性,有的则说陆生植物对石油生成更有利。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古勃金(И.М. Ив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Губкин)综合两家意见,发表“动植物混合成因说”,认为动植物的混合物经一系列变化更有利于生成石油。石油有机形成的最新理论认为,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有机物包括陆生和水生的生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为主。它们同泥沙和其他矿物质一起,在低洼的浅海、海湾或湖泊中沉积下来,首先形成有机淤泥,有机淤泥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造成与空气隔绝的还原环境。随着低洼地区不断沉降,沉积物不断加厚,有机淤泥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也不断加大,经过生物化学、热催化、热裂解、高温度质等阶段,逐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20世纪40—5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石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有人在现代沉积物中发现了与沉积物几乎同时形成的烃类物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又称“分子生油说”。60年代,取代“分子生油说”的是晚期成油说。晚期成油说认为,当沉积物埋藏到较大深度,到了成岩作用的晚期、蕴藏在岩石中的不溶有机物质—一酐酪根(Kerogen),才达到成熟热解而生成石油,因此又被称为“酐酪根生油说”。然而,无机成因学派并未偃旗息鼓。1951年,在过去40年中一直是有机成因论者的苏联地质学家H?A?库德梁采夫,突然180度大转弯,创立“岩浆说”。他深信地球深处的岩浆中不仅存在碳和氢,而且还有氧、硫、氮及石油中的其他微量元素。它们在岩浆由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自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然后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的有利部位经运移和聚集而形成石油矿藏。俄罗斯人在远东开发油气时发现,有一些油田深部的饱和度高于浅层。支持他们慢慢就形成无机生油的观点。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的天文学家高尔德,1977年起,在宇宙说和岩浆说的基础上,多次提出:石油来自地球深处,而且早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时就已产生。他反驳有机说的理由是:世界上油矿的规模比其他任何沉积矿体大得多,已查明的油气储量也比原先根据生物成因说估计的高出数百倍之多;最难以解释的是许多油气伴生氦,但生物对氦的浓集不起任何作用;再有,生物作用说明世界油田分布高度集中的现象(指中东)。另外,按照传统理论,花岗岩是火成岩,不可能有油气,可是高尔德预言,瑞典中部一个欧洲最大的陨石冲击坑——呈环状的锡利延(Siljan)地区,系由花岗岩构成,却因有陨石撞击产生巨大裂缝,足以使地下深处的碳氢化合物流到地壳表层。为此,瑞典国家能源局在陨石坑里钻了7口500米左右深的探井,居然都见到了少量天然气,似乎证实了高尔德的假说。有机生油和无机生油最大的差别是,有机生油讲横向运移,无机生油认为以纵向运移为主,即沿断层运移。所谓断层就是通道,无机生油既然是深部成因的,那就应该到结晶基岩里面找油。越南的白虎油田,深入到花岗岩1500米,仍然有油气显示,这是有机生油论无法解释的。至于说公认白虎油田是无机成因的油田,也不一定。花岗岩确实渗透率很低,但裂缝很发育,侧向运移过来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虽然无机成因说在学术上假说不断,证据频出,但石油业内的主流观点仍是有机成因。争议了半天,权且认为我们天天为之奋斗的石油天然气,都是萌萌的生物演化而来,反正绝对不是这么来的↓↓↓!


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在中东、中南美洲、北美洲等地,且近十年除中南美洲探明储量有较大增长外,其他地区变化不大。截至2016年底,全球探明储量为1.7万亿桶,中东储量占据近半壁江山(47.7%)。中东以下探明储量排序为:中南美洲(19.2%)、北美洲(13.3%)、欧洲及欧亚大陆(9.5%)、非洲(7.5%)、亚太地区(2.8%)。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15个国家占全球储量92.9%,依次为:委内瑞拉(17.63%)、沙特(15.61%)、加拿大(10.05%)、伊朗(9.28%)、伊拉克(8.96%)、俄罗斯(6.41%)、科威特(5.95%)、阿联酋(5.73%)、利比亚(2.83%)、美国(2.81%)、尼日利亚(2.17%)、哈萨克斯坦(1.76%)、中国(1.5%)、卡塔尔(1.48%)、巴西(0.74%)。表 1 石油探明储量及占比情况
序号国家探明储量(十亿桶)比例1委内瑞拉300.917.63%2沙特266.515.61%3加拿大171.510.05%4伊朗158.49.28%5伊拉克1538.96%6俄罗斯109.56.41%7科威特101.55.95%8阿联酋97.85.73%9利比亚48.42.83%10美国482.81%11尼日利亚37.12.17%12哈萨克斯坦301.76%13中国25.71.50%14卡塔尔25.21.48%15巴西12.60.74%合计1586.192.9%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非洲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北美洲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中南美洲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70亿吨,也是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45亿吨、12亿吨、9亿吨和6亿吨。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中东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吨升至143.1亿吨,跃居全球第三。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欧亚大陆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那里是石油,明明是古神的血,毕竟祂的出现带来了无数的癫狂……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程技术 最新文章
大妈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不让人坐, 12306 回
如果地铁取消安检,你还会坐地铁吗?
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今日开售,12306 回应开
阿姨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如何看待
为什么大家都说飞机餐不好吃呢?
“天然良港”需要怎样的条件?
为什么有些进入航天院所的人干几年就离开了
为什么在广东江浙沪的厂里几乎没见过东北人
刘慈欣为什么会保留自己当过电工的黑历史呢
为什么近年日本从工匠精神的代名词变成了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1 11:47:50  更:2024-01-21 12:07:2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