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为什么人在潜艇中待不超过90天,但在空间站上却可以待6个月? -> 正文阅读 |
|
[工程技术]为什么人在潜艇中待不超过90天,但在空间站上却可以待6个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潜艇能够在海面下长期潜伏,潜艇的艇员出航一次有时候需要在潜艇中待上60天,但几乎没有超过90天的。而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基本上每隔半年返回地面轮换一… |
空间站能晒太阳。 空间站能看月亮。 空间站能看地球。 空间站能看星星。 空间站能收快递。 空间站温度适宜。 最重要的是: 空间站有网,有网,有网。 |
一百多名精壮的汉子,挤在一根长七十米直径十米的不锈钢管子里生活三个月,吃喝拉撒睡觉打飞机都在里面,呼吸的空气也是过滤后的掺杂着机油汗臭响屁闷屁打嗝等等味道的…… |
军官还好,至少能有自己铺。 普通士兵的热铺,我想想就崩溃! 热铺:你刚工作完,回到床上想躺一会。你会发现自己的床还是热,上一个人刚走,床上还有他留下来的汗味。 |
建议读一读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封闭环境于人类的最大摧残不是生理,是心理。 |
有个笑话是:如何在军队被确诊患有精神病?答案是:主动报名潜艇兵。 |
潜艇兵:我们吃的好 航天员:我有窗 潜艇兵:我们待遇高 航天员:我有窗 潜艇兵:我们有国之命脉的水下核武器 航天员:我有窗 潜艇兵:我们不用飘着 航天员:我有窗 潜艇兵:我们不用每天健身 航天员:我有窗 潜艇兵:NTMD能不能换句话 航天员:我有网 |
宇航员:我想家了,我难受了,我不想干了 地面:来来来你有什么要求,要看看你家人吗?马上给你请来,想聊多久聊多久;要什么玩具吗?下次补给带上去,萝卜刀都行;想玩游戏吗?来你看窗外,太阳出来了,白茫茫一片对吧,原sh…… 哦哦哦,你想骂局长啊!来来来叫过来了,他敢还嘴我就抽他。 - 潜艇兵:我不想干了,什么极霸环境 战友:政委呢政委呢救一下啊 |
去年被封控了3个月,重获自由那天开车围着周围转了好几圈。 潜艇?三个月得多难受啊。 |
空间站是封闭空间,但不是封闭系统。 其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极为顺畅,并可通过货运飞船持续获得物资补给。 而潜艇...... 长期不见天日 & 缺乏与外界沟通的问题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克服,食物吃完得不到补充怎么办? 执行火星救援(原著)中赫尔墨斯号乘组的 Plan B? 如果在部署过程中能够重新补给物资,潜艇乘组持续执行任务的时间完全可以超过 90 天。 |
![]() |
2021 年英国皇家海军胜利号 Victorious 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 SSBN 创造了单次威慑巡航出海 207 天的纪录,过去 3 年内英国海军 SSBN 每次威慑巡航平均出海 163 天。 由于持续航行时间太长,远行归来的 SSBN 艇身上长满了海洋生物。上图为部署 195 天后的某艘前卫级 SSBN。 |
来 看看这些潜艇的截面和照片 在这种极度密恐压抑的环境中 你要和一百来人挤在里面 床只能躺好平移进去 还是轮流倒班用的 然后你跟着这铁管子潜到水面以下百十来米…… 在一旦出事就只能窒息死亡的压力干三个月…… |
![]() |
|
![]() |
|
![]() |
|
![]() |
潜艇兵才是最伟大的军人 |
空间站有小洞用胶布粘一下就行。潜艇的小洞一般是写在报告里的。 |
空间站出了问题,乘员有大把时间进行操作,甚至弃船返回 潜艇出事基本就是死了,捞都没法捞,全船坐底。 空间站能看见外面整个地球,星空,太阳 潜艇什么都看不见 空间站可以随时打电话,聊天,甚至可以刷视频 潜艇连电话都打不了,只有浮出水面的时候能跟外界联络。 |
现代军事出过一期特刊 讲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海试 里面有一段,潜艇空调失灵后,舱室温度上升到45度,经过抢修,空调恢复,舱室温度降到30多度 潜艇兵真是硬汉中的硬汉 |
没吃的,本意。 核潜艇能保证动力后巡航周期就主要由艇上食物消耗速率决定了,一般是65-85天。 空间站上的饮食是科研项目之一啊: 预制食品:航天食品研发,吃=产品测试,食用后还要研究人员身心体验; 新鲜食品:太空培育蔬菜水果,标准科研项目,吃=产品测试,食用后当然要研究人员身心体验; 食品运输:通过补给船运输,整个流程是空间站的重要活动; 太空用餐:无重力/人工重力环境下的饮食,太空中的重要活动之一。 核潜艇上的吐槽如下: 最先消耗完的新鲜食物是牛奶(48h),之后使用的奶粉等制品口味被称为White Plastic Death(白色的塑料味死神),和食堂存放方式也有关,正常奶粉也会变得非常难喝; 第二消耗完的新鲜食品是绿叶蔬菜,一周之内就吃不到沙拉(欧美)/炒蔬菜(东方)了; 第三消耗完的新鲜食品是鸡蛋。没消耗完时候的做法是:从冰箱里拿出放了一个月的鸡蛋,然后一次打散十几个做一大盘,然后放凉(经常吃不上热饭); 之后剩下的就是块茎类蔬菜(土豆为主),罐头,大块冻肉。消耗到一定程度就返航了。等到只剩这些东西吃的时候一般也尝不出啥味了,所有东西闻起来都是“潜艇味”(boat smell),就是轮机室气味+设备机油,金属和塑料味+其他人的汗味; 冻肉是放在冰箱里的,潜艇里的冰箱兼做太平间(核潜艇才有,常规潜艇的冰箱不够大)。如果是越战期间的潜艇偶尔执行搜救任务,捞到飞行员遗体,或者潜艇巡航期间有事故伤亡,那他就和你晚饭吃的牛排当邻居了。 等到返航后刚回到港口的感受是: The world is too HUGE, the air smells weird, and there is a strange yellow bright thing in the sky. 这个世界大得不正常,新鲜空气的味道闻起来很怪异,天空中悬着一个明亮的奇特黄色物体。 那个物体是90天没见过的太阳。 |
前几天在青岛机场第一次睡太空舱,进去不到一个小时就受不了了,总感觉上不来气,活动不开,要憋死了 最后出来坐了一晚上,浪费160块钱 |
我朋友潜艇兵复原,一期士官结束直接退伍。家里人刀架脖子上让他转二期,自己死活不愿意。 东部某基地,核潜艇。出任务一般下海两个月上岸,吃的还行,内部空间狭小封闭,阴暗潮湿,直立行走都少。没有白天黑夜,按时间作息。没有娱乐活动,只有嘈杂的噪音和常亮的灯,很压抑。 很多人上岸后第一件找心里医生开导,有的人还有抑郁症倾向。 有趣的是即使是潜艇兵,也会有旱鸭子不会游泳(个例)。 还有潜艇兵复原后,基本上不能出国,涉密东西太多。 |
潜艇是生怕弄出一点声响被别人听到,空间站是生怕别人听不到一点声响。 |
看电影 从海底出击。 你就知道原来还有这么苦逼的兵种! |
国际空间站最多容纳13人,设计长期容纳7人。 能潜航90天的,只能是核潜艇,常规动力做不到,一艘核潜艇想正常运转,最低需要艇员人数在100人上下,想有战斗力的话,满员超过200人。 这么多人,一天光食物就要吃掉上百公斤,氧气和水可以靠无限能源来换,食物怎么办? 空间站外面是真空,里面是1大气压,压差最大1大气压。 潜艇每下潜10米左右,艇外就增加1个大气压,核潜艇巡航深度在100米以上,浅了容易被发现,艇内外的压差得有10个大气压以上,这对耐压壳体和各种密封件有很高要求。 结果就是,核潜艇需要更频繁的补给,超过90天的下潜也没多少实战意义,反而增加事故几率。 核潜艇的正确用法,多建造几艘,一部分在深海执勤,另一部分在港内休整,不断轮换。 核潜艇在港内,会被卫星、侦察机等定位,只要你出海,下潜,不出几天你的位置就不可追踪了,目前还没人敢在和平年代用反潜机持续追踪他国核潜艇,这无异于宣战。 |
空间站才三个人 潜艇上百人,能比?气味都能让你吐 |
空间站没去过,不过核潜艇我还真进去过 |
![]() |
大黑鱼 |
![]() |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里面不给拍照,有人带着,一人发一副白手套 |
![]() |
进去的感觉是,我这种有过一周以上雪山、沙漠重装徒步露营史的(也就是还比较能自虐),在这个艇里面,自我评估3天都待不下去。 闷热潮湿不说,那个床,为了节省空间,是3人上中下铺,感觉人只能平移进去,翻个身都勉强。再想象下那味道。心理、生理不坚强的,真太难了。 老091的条件,当年的官兵太不容易了。 |
人类维持愉悦,典型的要素有,空间不局促,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温度湿度气味宜人,食物丰富多样,日常工作有新意有意义,通信畅通,不孤单…… 空间站:空间还算宽敞,视野无敌开阔,每天N次日出日落,温度湿度气味皆舒适,食物很花哨,日常工作新意不断且意义重大,能上网,有战友陪伴。 但在潜艇上,以上特性中的大多数,都要打个折扣,甚至彻底不存在(如视野和阳光)。 但以上这些皆非核心。 可能很多人还是无法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真的是可以大到仿佛就不是一个物种的。 而虽然我国的潜艇兵皆优秀,但和目前我国航天员的生理心理筛选度比起来,还差着好几个级别呢。 当然了,随着我国空间探索规模的深入和扩大,早晚会有越来越多的所谓 “素人” 航天员进入太空的。 和潜艇环境相比,空间站几乎唯一无法对抗的强负面因素,且是不论人的生理心理素质多强,皆无法有效对抗的强负面因素,也就是强辐射了。 5 |
早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主角团就跟随尼莫船长的鹦鹉螺号在海底世界进行了一场长达八个月的旅行。而尼莫船长本人更是和鹦鹉螺号一起历经更悠久的时光,直至长眠海底。 这八个月中他们不定时上浮可以重见天日,每日享受各种海底美食,鹦鹉螺号的内部甚至比现代核潜艇空间还大,可以容纳图书馆,娱乐室等等。 他们还进行了各种有意思的探险活动 最关键的是!鹦鹉螺号是当时唯一的潜艇,他在海底是不需要保持静默戒备敌人!他们也就是和章鱼打打架而已。 听这个条件,是不是不太像潜艇里反而有点儿像在国际空间生活条件? 现在你是不是明白为啥空间站更容易待了吧? |
空间站工作→一天工作8-10小时,能看到窗外的太空,然后吃饭睡觉,睡觉是睡整的,吃的是地上精挑细选过的东西,而且定期有货运飞船送货 潜艇工作→4-6小时一班岗,不分白天黑夜,睡觉的地方不停的有人进出走动,而且大概率没自己的床铺,上工的时候脑子是没转的,用咖啡当水喝强行启动。吃饭也就是潜艇吨位上升以后才好转,但是全靠自己出门带的储备。 所以自然潜艇一般最长也就是90天左右,空间站就像地面实验室上班一样,可以比较长时间 |
俄亥俄级核潜艇:170米长,截面10-12米左右,载员150人左右,外加十几枚洲际导弹。 国际空间站:109米长,79米宽,载员6人左右,外加一些设备。 很明显,空间站人均住房面积是核潜艇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当然要宽敞许多。 |
最关键的一点是空间站可以看见阳光,不论周期是多少,只要有固定的规律就有助于维持生物节律 |
从潜艇兵补贴就可以看出下面多痛苦。 |
青岛海军博物馆有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可以买票进去参观,你去一次就知道在那玩意上呆60天(而且不见天日,失去与外界的通讯)真的是折磨。。。。。 |
实际上,潜艇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恶劣很多。从外部看,潜艇的体型非常庞大,但其实内部分布着很多设备,所以能够留给几十名官兵的空间并不多 |
![]() |
官兵们的床铺非常窄,差不多刚好够你翻个身的,一般都是上下铺两层或者三层,私人空间肯定是没有的。哪怕是舰长室,最多也就只有医院那种能放下一个单架的大号电梯差不多大。 |
![]() |
而我国的太空空间站现在已经有了隔离的休息仓,至少是有了私人空间。而且太空舱的人员数量一般不大,不会显得很拥挤。 人一多身上的气味就会散发出来,尤其是潜艇这种内部设备多,发热量大的装备,室内温度一般维持在30℃。如果是在航行中,温度动不动就是40度往上飙。在没有检查的时候,官兵们往往都是光着膀子执行任务。 |
![]() |
同时,高温封闭的环境不仅会让空气很难闻,空气湿度也会维持在70%左右,很容易导致皮肤病。 然后,潜艇上没有舒缓心情的娱乐环节,wifi肯定是没有的,要看书的话在这种环境下也看不进去。一般来说,在这些封闭空间里工作的人,除了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外,最想要的就是能见到阳光,看看外界环境。 这一点在太空中比较容易做到,太空舱里是有窗户的,大概和飞机的窗户差不多,透过它可以看到地球的天际线,还可以看到随时在变化着的宇宙,可以为无聊的封闭生活提供持久的慰藉。甚至太空里还有专门的网络通信环节,可以让宇航员和家人见面聊天。 |
![]() |
然而,潜艇作为水下作战平台就没有窗户了,就算有数量也不够大家看的,而且外面也是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长久的这种封闭状态会持续对人的精神造成冲击。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让你在一个封闭房间内隔离90天是什么感受。我们普通的隔离还有手机电脑可以上网,有窗户和阳光,空气质量和温度也十分适宜,所以潜艇的隔离难度堪称地狱级别。 |
![]() |
在晕船中工作 太空中的空间站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会有颠簸的情况,但是在潜艇上可就不一样了。别看它的排量有一两千吨,但和大多数轮船相比都属于小船,在风浪颠簸下会持续抖动,晕船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 尽管官兵们都受过严格的训练,但是随着颠簸时间的增加,忍耐力自然就会下降。甚至过去一些轮船海员还发现,有的老鼠甚至忍受不了这种颠簸,直接跳海自杀。 |
![]() |
另外,太空空间里的任务大多数是在太空引力环境下做实验,并不会威胁到太空舱的安全。但是潜艇的操作一般都是要改变潜艇的状态,训练项目较为复杂,危险性比较大。潜艇的阀门又比较多,稍有不慎搞错一个都有可能引发危险。 如果是在战时,官兵们的压力就更大了。潜艇其实要比水面舰艇脆弱,即便是战略核潜艇也不敢和水面上的驱逐舰,甚至巡逻艇硬刚。 |
![]() |
一发反潜鱼雷或者导弹打过来,即便不命中你,也可能引发海水剧烈震荡,导致潜艇受到巨大冲击。所以作战的时候,潜艇官兵是不能靠墙壁和设备站立的,这是担心爆炸引起的冲击让墙壁把身体撞骨折。 中外潜艇部队的经验表明,在巨大的压力下,潜艇兵长期水下生活,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血压降低、腰腿疼痛、皮肤溃疡等症状是常有的。 现如今,水下潜艇兵的工作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比如休息室略有加宽,通过增加床头阅读灯、床头插座、折叠小桌板增加舒适度,还给每名潜艇员配备了平板电脑等。内部还设置了专门的活动室和健身室,帮助官兵解放压力。 |
![]() |
尽管很多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封闭不透气的环境和晕船等问题,始终是制约官兵长期待在水下工作和生活的最大障碍,也是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潜艇官兵的日常生活确实会比宇航员煎熬。 |
大概要从环境、生理、心理、永久损伤、注意力和设备要求几个方面来说。 我们先讨论下所谓的“潜艇90天”是怎么来的吧。 1.为什么有人需要连续水下停留,90天指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其实不单是指“潜艇里”的人员,在和平时期,更多从事水下潜航的还包括“高压潜水仓”的工作人员。 他们从事的包括水下勘探、打捞、维修、绘测、操作等作业。 不带压力设备,自由潜水一般可以到水下几十米,但如果是海下的作业深度就不够了,所以需要潜水员佩戴加压设备进行更深的压力潜水。 |
![]() |
而潜入水下超过一定深度,人呼吸的气体压力要和周围的水压相同,如果上浮,气体在身体内溶解会达到饱和程度,快速上升出水面会让气体在身体里面形成气泡,也就是“潜水员病”。 所以,很多水下作业,实际时间可能只有一两小时,而阶段上浮要十几甚至几十小时,每上升一段等待体内压力平衡很久。 这就有了“水下潜水仓”的出现。有点像沉在水下的一个固定加潜艇,只能上下垂直升降,潜水员作业后进入里面休息,尽可能久才上升出来轮班一次,减少因为上浮耽误的时间。 这类设备里的工作人员也是和平时期需要“长期间潜水”的特殊工种。 |
![]() |
而对于潜艇人员来说,往往是“核潜艇”且执行任务期间,才会水下连续航行。 对潜艇来说,几乎不会有“90天”那么夸张的任务。 这里借用网上的军迷说法目前核潜艇最长能在水下时间为美国85天,俄罗斯45天。当然,应该是推论,准确的时间外人很难得知。 从这个角度来说,潜艇待不超过90天,没有这个说法。有也是应该指的目前潜艇稳定运行的潜航时间,而不是人的时间。 在1960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在水下连续航行84天,打破世界纪录。法国“可畏号”核潜艇最长记录是67天。 (不过在下非军迷,仅通过公开网络资料得出以上推论,如果错了欢迎指出) 所以,还是以上面潜水仓工作人员的时间,来主要分析不能太久的原因。 2.在水下仓(艇)里面不是和宿舍差不多,为什么不能太久? 差异非常大,我在一个关爱失智症老人的活动中,曾经为了体验老人的情况,穿上厚重的套服、手套,耳朵塞上影响听力还有耳鸣感的耳机,再带上棕黄色不清晰的眼镜,感受自己的行动。 坚持了2分钟都没有,那种压抑、沉重的感觉就让人终身难忘。而长期在水下导致的情绪和身体问题,和这种情况很像。 A.没有白天黑夜,几乎不谈话 在潜水仓里面生活因为是深海,几乎没有白天黑夜的区别,舱室的灯是长明的,因为身体容易疲劳,每个人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2小时。 因为高压环境下,人的声音会变化,而且说话非常困难。大部分队员除非必要否则极少交谈。 B.湿度温度问题 水下工作舱其实并不是太空舱那样的密闭仓,其实和海水是联通状态,方便潜水员进出,依靠压力让海水无法进入。 所以,其内部的湿度非常高,生活质量很差。气温常年保持在38到40度,抵御海水的寒冷。 C.身体问题 潜水仓和潜水服一样,使用的是氦氧混合气体。水深增加10米,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如果是上百米的深海,可能需要增加十几个大气压。 使用氦气一方面因为可以防止“氮麻醉”,另一方面氦气的分子小,压力下距离液化点更远,呼吸起来身体压力更小。 氦、氧混合气体虽然在这样的压力下还是气体,但“密度”增加了十几倍,对肺部的考验非常大。可以说在呼吸的是比普通气压下“更加靠向液化”的空气。 人类长期在高压下还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比如味觉迟钝,耳鸣等,心理上也会逐渐烦躁。 |
![]() |
D不能玩任何手机、电子设备 “高压、氧气”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对,起火的危险。 为了杜绝可能的火灾,生活在潜水仓里是不能携带普通的民用电子设备的。 这就让工作人员除了书籍和纸牌这样传统的娱乐设施外,很难有现代人上网、游戏之类的娱乐。 E.永久性损伤 在高压下气体会“渗透”进肌肉和骨骼,让肌肉疼痛、骨骼发脆,如果呼吸不顺畅,被痰、脓堵塞耳道、呼吸道,可能还会发生因为压力造成的更严重问题。 F.精神压力 在这样的水下精密舱室生活,有多套必须遵守的“行动规范”很可能弄错一个开关、打开错一道门,上厕所后按错一个按钮,压力差就会导致海水涌入,甚至舱体爆裂坏掉。 同时,水是可以传导声音的,各种工作设备,换气、维生设施都会产生极大的噪音,这些对狭小空间宝贵的水下仓来说,几乎是需要工作人员时刻在发动机旁边一样。 在这样的深海压力下生活,精神高度紧张,同伴又很少,时间久了精神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实际上,每天高强度的作业,狭小的居住空间,哪怕没有上面这些问题,也不宜长时间的在水下环境停留。 据说,美国的饱和潜水员每天的工资是一千四百美金,要不是这么高的待遇,可能真没人愿意做。 如果非说和太空环境的区别,只能说“和门外比外面是上万吨想把你压扁的液体比,门外是真空并不是最糟糕的选择。” PS:因为篇幅和重点原因,很多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用氦氧混合气体,潜水仓的布局和运行机制等没有展开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参阅下面的相关资料。 本文参考公开资料: 200m、300m氦氧饱和潜水作业要求 纪录片:挑战深海 饱和潜水实战作业 短片:睡前消息:500米饱和潜水,50倍工作压力 文章:饱和潜水员——怪异危险又孤独的生活 文章:饱和潜水员和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