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工程技术 -> 为什么我觉得上海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繁华? -> 正文阅读 |
|
[工程技术]为什么我觉得上海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繁华?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我觉得上海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繁华?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上海 城市规划 上海旅游 上海工作 上海生活 为什么我觉得上海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繁华? |
你月入一万时,上海就是上海 你月入十万时,上海是繁华的十里洋场 只有当你月入百万、千万时,上海才真正是纸醉金迷的魔都。 |
杨超越说过,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乘坐长途汽车来到的上海和妆容精致拎着小皮箱从国际航站楼出来的上海不是一个上海。 大意这样,她总能用非常朴素的语言精准如画面般描述出她的想法,而我复述都复述不准确,惭愧 |
个人浅见 我没在上海呆过 我只在北京呆过几年 普通白领 每天地铁上班 加班 下班 只有周末有空 去逛逛商场和酒吧 我也觉得北京不过如此 后来一个北京富二代同事带我们玩 请我们吃饭 原来不起眼的门走进去里面是当代艺术馆一样的饭店 服务员非常有服务素质 就连沙拉都这么好吃 就连洗手间都有着淡淡香水味 和护手霜 后来我明白了 北京是一个多层次的北京 看客是什么层次 北京就是什么层次 |
你如果是5点出门,你看到的是一群电瓶车; 你如果是8点出门,你看到的是一群共享单车和5-20万的车; 你如果是10点出门,你看到的是20-70万的车; 你如果是12点出门,你看到的是外卖小哥; 你如果是下午4点出门,你看不到车; 你如果是下午6点出门,你看到的是8点出门的车; 你如果是12点出门,你看到的是上午10点和下午6点出门的车; 你如果凌晨2点出门,你看到的是全世界的名车。 不是上海不够繁华,而是这繁华,和老百姓没啥关系。 |
住在宝山,住在闵行,住在联洋,住在翠湖,住在瑞虹,住在陆家嘴,住在静安区北京路以南,住在崇明农村的人感觉到的上海是各不相同的。只能说,你所在哪个阶层,上海就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想要的样子它都有,换言之上海的繁华一直存在,而且这个城市总有地方适合你。如果你是来上海做高端职业(比如金融行业)的,那上海带给你的感觉自然就会像《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的描述一样咯。 上海,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城市,从人民广场或者徐家汇、五角场等副中心,或者各个郊区发展最好的地方往各个方向,每走三里路,景色变一变,所以城市界面怎样,与这个城市无关。如果现在是2010年之前,你会对这个观念感触更深,那时候的上海郊县的发展远远没有今天好,就哪怕是市中心的居民区,那个年代都是很有烟火气,很平易近人的。 再说上海人,同样是讲上海话的,土生土长的,一个弄堂里出来的,像杜禄冠这种家大业大的大老板是上海人,阿德哥这种默默打拼的中产阶级也是上海人,在小区里开一间生意冷冷清清的奶茶铺赚不到几个钱的阿庆,他不也是上海人吗?(杜禄冠、阿德、阿庆是上海经典情景剧《老娘舅》的三个角色)所以户籍人口的贫富水平,与户籍无关。 你如果是工薪阶层,很自然会觉得上海没什么了不起,反之亦然。有一点大家都一样——我们的生活无非就是在这个城市里自得其乐。上海带给大家的感觉各不相同,大家爱上海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也是应了那句“我们的上海,我们去创造”。 那繁华是什么呢?这就是大家各执一词了。 最后祝你,在上海的都市体验愉快。 注:崇明农村在百日封控时期至少有饭吃,住宝山的嘛也没有。 |
南京东路知道么? 我逛过无数次。 是的,不花一分钱就可以逛无数次, 如果肯花个二三十, 还可以在南京东路上, 喝着奶茶看着东方明珠, 看着外滩的流光溢彩灯火辉煌 好像置身繁华拥有繁华, 但是旁边有些商场, 只要走进去, 你会看到, 自己的工资, 挂在一条小小的手帕上。 |
当你收入足够多的时候你就知道上海的繁华了 上海的繁华不是逛一圈外滩 看看陆家嘴建筑群 吃个几百的自助 专卖店买个几件衣服 然后打个车回外环的出租屋 那你只是个看客 这些繁华不属于你 |
杨浦的我看不见金山 五角场的我从不出中环 汤臣一品的灯光璀璨 中山东二路上的雅座爆满 镀金的复附国际部 几十米外就是政肃路 小小的店面逃不过「市容整治」的归宿 象牙塔里的学生们宴饮正酣 谈论着晚春留下的伤痕如何弥补 迎接着久违顾客的老板 盘算着如何还清三个月的店租 看得见的强颜欢笑 看不见的无声痛哭 「如何让繁华与我有关」 新教伦理在改革开放的最前端为自己招魂 「如何让繁华和所有人有关」 小布尔乔亚开始了装点自己的悲天悯人 收到铺天盖地起航号召的蒲公英 对落地之处已了无期待 「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外」 不如随着癫狂的柳絮 等待着风起云涌之时 「现代性」的到来 |
现在上海发展得很畸形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已经快被繁华搞崩溃了。 上海的问题根本不是不繁华,是一只手在大米上雕花,另一只手卡着人呼吸的脖子。只要你一说你缺氧,就会有主流的声音跳出来讲:你看啊这个大米雕出来的花多美丽啊! 我生长在一条很安静的小马路上。从小这里就不大有人来,周围更没啥有逼格的店面,那时候才是题主所说的不繁华。“姐妹”餐厅;给附近的农民工开的十块钱两个菜的盒饭店;连招牌都没有的,自己家开一扇窗门就卖包子的家庭作坊。现在盒饭店早八百年倒闭了,我现在都能想起来去楼下买来物美价廉的盒饭粗糙又暴击在唇齿间浓郁的新鲜香味。那家卖包子的,是再也找不到的好味道,不谈711罗森卖的预制包子,就是现在卖的什么手工网红包子,拍着马追都追不上。那个包子的皮是皱皱的,颜色也不白,里面的肉馅是甜甜的不放酱油的,就不靠重口调味的鲜甜美味。至于姐妹餐厅,改成山东饺子馆,不要说我地域歧视,我的祖辈也是山东人吃习惯山东口味的。这家店还不错,就是想不到它也能成网红店!小红书各种推荐…我经常会想如果那家家庭作坊的包子店还开着,那给它这样的赞美也算实至名归。而作为山东饺子店,我又心疼我老家那么多好吃到爆炸的店,默默无闻资本不屑一顾,它一个饺子馆也配? 这是一个来自吃货的怨念。我看着自己家这一条美食之街,现在变成一个汉堡店或者米线就统领的时代,气得真的要昏古七。用最不需要手艺的制作方法,但是加上了概念和包装,没有明火的后厨房就能吸引无数人坐在马路牙子边捧着吃,排长队吃,趋之如鹭。然后我住的地方莫名其妙了成了旅游区,别说周末了,就是正常下班路上也有无数人来参观,你说房价涨没涨,是的涨了,你说你住在这里同事会高看你一眼,可是每天晚上要带耳塞入眠。 我是一个高敏感人,承受不了高分贝。但是这里直到凌晨两点都没有清净的时候。房子也不是我而是父母辈的。我也不年轻了,大概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双目无神,上班追求稳定,下班只想躺平。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属性,上海完全满足不了我。 我可能真的是落伍了。一个被时代淘汰的人,年纪大了,只想说,上海以前也是有很美味亲民的东西,它不繁华,很廉价,现在早就失传的工艺繁复好吃到飞起的“两面黄”,街边的苍蝇馆子里也有过。就像现在三四线城市还有的。我去淄博的时候真切被博山菜感动过,如果去淄博不要吃啥烧烤,更不要吃私房菜,找个能团购,108一桌五六个菜的炒鸡店,你能感受到中华美食尚且没有被房租和资本暴打的魅力。 而现在,就是用“上海币”还不算,还得买指定品牌走指定路线,大家都千篇一律,拥挤在一个赛道承受低氧气人挤人烂品质高价格,好像才叫上海的时髦? 你去长宁区上只角转一转,会震惊于一个菜市场门口都摆着一大捧鲜花,还有阿姨每两个小时来拾掇一次,喷喷水让它更光鲜。再一转头,一个平平无奇的地标竟然会散发干冰!上面的字还有电子火焰包围着,特别好看,底下是干冰的烟雾袅袅。总之这种不计金钱的摆设,才是上海目前最难以在其他城市复刻的繁华。我不认同说上海的繁华一定要在富人才能享受到的种种,浮光掠影间,哪怕走过一条马路其实都能感受到,哪怕堵在高架上,也有很好看的一盆盆花卉摆着,这是其他一线城市感受不到的“繁华”,是哪怕再迟钝讲不出名堂的女性,也能感受到的美。这些免费的景,微小的细节,才叫繁华,上海作为对女性最友好城市,实至名归。 但是有什么用啊???我今天请病假去医院,这种摆设根本缓解不了我堵在路上焦躁的心情。感觉已经活得没有空间了,每次开车出门都战战兢兢有没有停车位,停车费是不是瞳孔地震,但是真的看到有一个停车位的时候,又完全想不起来停车费要多少钱。有一个小小的位置可以停车,哈利路亚,赞美上帝。空间太有限了,你在上海的马路上走一走就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那时候金钱不过是数字。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才是你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以前看过一个老鼠实验,说是集群密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不繁衍下一代了。雌性变得有攻击性,雄性反而娘娘腔。这就是目前的上海最真实的写照。上海人都不生了,全靠外来的支撑生育率。 人口密度实在太太太高了,只要走出家门,那就是犯人。坐地铁,有安检员翻包;开车,交警和电子监控天罗地网;骑自行车,在某个草丛里有三五个大汉蹲着等罚你最高规格的款。走路也不代表没事。某个闯红灯多的路口会有警车停着,还有红绿灯面部识别。 上海的精密管理是繁华能促成上军功章的水平。可作为自然“人”,我支持的限度还是查酒驾,而不是后排绑不绑安全带。 以前上海还蛮有意思的,老爷叔脱光了膀子街边眯眯黄酒,校区旁边卖五块钱的炸鸡柳,迪美七浦路三五十砍砍价,大家都很接地气,以前有个骂人的话叫上海小市民,但是小市民真的是很舒服,却又回不来的日子。题主你说上海不够繁华,那我猜你说的大概是上海郊区,现在某些城乡结合部还勉强保持着不繁华也是我认为很珍贵的面貌,在你眼里是土鳖,在我眼里是最后的老上海的时光。在这里花一百多块,也能吃上一桌手艺还不错的家常菜,没有网红,非预制菜。唯一不好的大概只是堵在高架上。 十块钱一场的音乐会,是大概七八年前我上班偷溜出去听的,这个价格还包一杯茶,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要么是精神错乱了,特别是去年淄博的朋友跑来上海,还花钱请我听歌剧,五百八的门票。我坚持不到二十分钟就跑出来了,真的对不起我朋友,可是我实在吃不消那么逼仄的空间腿都伸不直,前后左右全部坐满了人,面前栏杆挡住舞台的位置,我觉得我在坐牢。就像我每天要出门上班,挤地铁,坐在狭小的工位,中午忍受不到半米隔壁胖子同事呼噜声的那种酷刑。 我也反思过自己,真的是因为我年纪大了了,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只觉得这些追卡司的,或者没卡司临时学生来唱唱的剧,除了金钱的味道毛都没有。越贵票价的舞台越高高在上,pua顾客语气冷冰冰,不能准时开场连sorry都不说只让你老实待着。周边倒是搞得风生水起,店里披萨158,十个鸡翅128,啤酒48还算良心,送你一个主题相关帆布包包,就像我看病路上的花花草草一样,昂贵精美,末了一个停车位倒是要我挠破头皮。 上海本土一个叫九乐堂的小众剧院,以前蛮有意思的,几十块一张门票,然后非要上价值,搞年会的时候把一众大咖请了来,我记得住的还是一个唱山东快板没牌面没名堂的老爷子,技惊四座,就是除了表演什么名头都不介绍,规规矩矩搞完,一副急着收工再不上台的架势。 自然属性被剥夺到极致,而金钱,名头,高大上属性也被发挥到极致,簇成了上海的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这种繁华,这种福气,谁要谁拿去。 |
繁华不繁华,主要看你自己属于什么阶层。 你去陆家嘴iapm这种地方看看,里面的白领好像也不过是西装笔挺人模狗样的,和其他地方的白领也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你要知道他们的收入,每天消费的地方,你就知道白领和白领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猴子还要大。 你再看看巨鹿路,晚上六七点以后,街边一扇铁门缓缓拉开,马路上一辆劳斯莱斯迈巴赫开进去,再缓缓关上,里面的私房菜,是没菜单没价格的,也不招待外人,吃的都是普通人吃了要进去的食材,招待的是什么阶层的人呢? 我还见过四辆宝马摩托车的骑警给一辆库里南开道,当时库里南好像刚全球发布,开进一个静安区附近的小石库门小区,这司机的车技神了,换我一定擦掉车漆,车子进去了,警察就骑走了,上海骑警平时用的是春风。 如果你收入在社平工资,一万税前,那么你都看不到那份繁华,你最多去环贸逛的时候看见8.90一小片的千层蛋糕还要排队买,倒是郊区小商场地下室的米线店总是倒闭。 阶层决定了繁华是不是与你有关。 |
在大众点评——美食中选上海全城,餐饮价位选人均消费300以上,店铺数量是999+。 改选黄浦区,浦东新区,长宁区,静安区,徐汇区,闵行区,人均300以上的店铺数字分别是334,328,234,234,227,172。其他10个区我就不列了。 切到江苏省会南京,人均300以上只有297,还不如上海一个区。 再改成江苏北方的地级市徐州,这个数字只有9。 北京,朝阳区,534家。前提是朝阳区面积471平方公里,而黄浦区只有不到21平方公里。繁华程度显然是需要与密度挂钩的。至于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平均只有120家了。其他区更是大多只有两位数。 |
上海再好和三毛又有什么关系呢 |
![]() |
|
“如果你是富人,上海是纸醉金迷的魔都,是夜夜笙歌的十里洋场;如果你是穷人,上海只是上海,只有黄浦江和弄堂。” |
我是上海郊区的,俗称乡下人。 住在合庆,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过,大概因为这里太偏了。 上海的繁华和我这里的孩子没啥关系,每天过的生活就是上学回家两点一线。偶尔周末了就去隔壁川沙、唐镇什么的败败家,吃点东西玩一玩,看个电影就挺满足了。 至于市中心的那些精致,真的和我没关系,有时候甚至也觉得很割裂,感觉自己去市中心就像进城…唉ヾ( ′ー`)? 乡下的好处可能就是比较慢?放假的时候每天推开门就是各种自然景观,因为家里养鸡养鸭,湖边还有船,烟波浩渺嘛 哈哈哈.. 每次顶着上海IP发言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心虚..总觉得像是强行蹭来的 2023.3.21:实话讲 一年过后再打开评论区就觉得亲切的像到家了一样 我从小在这里待了这么久的邻里关系都没评论区逛一圈来的开心 哈哈哈哈 大家都很和善的交流心酸经历(捂脸笑)个别地域歧视言论被我删掉了 大家要欣欣向荣和和气气的呀(*-ω-) |
希望题主不是引战的,那么我们可以心平气和的讨论这个问题。 不都那么繁华,才是所有城市原本的模样。 先贴一张我网络冲浪时候看见的图片,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原著出处: https://www.zhihu.com/answer/2571345264 |
![]() |
以前有一个外国同学和我聊起,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他手机上搜了一张中国典型的城中村的图片问我,这是真实的中国吗?我看了看,告诉他这个图片应该是真的在中国拍的,而且很多城市都有差不多样子的城中村。 他又找了一个陆家嘴的照片,问我这个也是真实的中国吗?我如实回答,这是真实的中国,而且这可能是中国高楼大厦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了。中国每个大城市都会有一些高楼大厦,虽然不一定有陆家嘴这么多,但是也都很现代化。 他又找了张乡村田园风情的图片,图片里一个老农在插秧。我看了看是中国农村的样子,而且现在也存在一些人力插秧的地方。我说是的,不过中国也有很多大规模的工业化种植。然后给他看了眼我去东北旅行的时候,看到用飞机撒农药的照片。 聊完这些,我也陷入了思考,到底什么是中国?田园牧歌?高楼大厦?大漠孤烟?雪山冰川?也许,正是这些多样的场景,一起构成了这个奇妙的国家。 那么,什么是上海? 民国古建筑 |
![]() |
人民广场 |
![]() |
古镇和远方的住宅 |
![]() |
小镇商业区 |
![]() |
巨型铁路枢纽 |
![]() |
港口 |
![]() |
江滩 |
![]() |
海边的雕塑 |
![]() |
乡村的破楼 |
![]() |
园林 |
![]() |
沙滩 |
![]() |
这些都是上海。不是只有高楼大厦才是上海,也不是只有“繁华”才是上海。 城市是需要多元化的,是包容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繁华,是对一个大都会的赞美。但是繁华不是城市的全部。 美丽的城市一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些不同的美景,上海缺一不可。 结尾:本人不是上海人,但是经常来上海旅游。从小到大至少去过上海不下50次,有访友、旅游、转机、办事等等原因。 今年是我第一次对上海更深入的旅游,我去了嘉定、宝山、南汇、奉贤、金山、松江、青浦的很多地方。 以往,作为一个普通的游客,其实去的地方无非就是南京路、外滩、市区的各种博物馆、陆家嘴的高楼大厦这些地方。还真的很少去到上海的郊区去了解这个城市。 目前,除了崇明,别的区都已经去过至少一次。这几次的旅行,让我深切的意识到,上海不仅仅只有原先的那些刻板的印象,还有更多可以去探索的东西。 |
月不过万, 是游客,上海与你无关。 月不过3万, 是生存,上海于你而言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月入5万, 是生活,上海于你而言是繁华的都市 月入10万, 是享受,上海于你而言是十里洋场 月入100万,是忘情,上海于你而言是纸醉金迷的魔都 |
家住闵行,父母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里也不是拆迁户。 小学的时候,没去过市中心,顶多就是我妈家里亲戚来了要来上海玩玩,去外滩,东方明珠,我也跟着去去。 那个时候也没觉得上海很繁华,甚至觉得上海很普通。 六年级(五四学制)的时候,因为团体活动,小队活动,去了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第一次去的时候,大家好像都来过,就我没来过。那个时候我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了,可一次人民广场都没去过。 那个时候觉得上海很热闹,好像没那么普通。 初二的时候,因为网上冲浪,也认识了一些奢侈品品牌的logo。和朋友原本打算去一个地方吃饭了,结果走错路了,天气太热,打算随便找个商城坐下来吃点喝点东西,结果一不小心就进了ipam,我靠,进门就是Prada,再进去就是一堆的奢侈品牌,那个时候我连巴黎世家的英文都不知道,只认识Prada,Gucci...(是这么拼吧....)里面有一家苏式面馆,80多块钱一碗,直接被震惊到,劝退劝退。离开商城,到了边上找了家麦当劳,美美开吃。 那个时候才知道上海的繁华是我遥不可及的,让我觉得很割裂。 高中,再进ipam,是为了吹空调...因为英语的长进和网上冲浪,又多认识了几个奢侈品品牌,问朋友,这个是不是巴黎世家,这个是不是压力山大王……第一次去了环球港,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商场,逛不完。第一次去了大悦城,摩天轮有点贵,坐不起,我的评价是大悦城非常适合小情侣和学生党去。 我从一个当初看到迪奥和香奈儿专柜都是说:“你看这边有迪奥和香奈儿诶!”到现在“你看这里有LV和GUCCI诶!” 我逐步的才认识到了上海的繁华,我也逐步的知道了上海的这种繁华不属于我。 上海对我而言,永远都只是有市井气的家。 匿名了,怕被骂,心态差,经不住 ——————————————————— 纠正一下是 iapm… |
![]() |
|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白领,那你可能觉得上海也就那样,只是摩天大楼多,玻璃幕墙好看一点,穿正装的人多一点而已,少数地段才觉得挺繁华,大部分地方特别是老地段也就是大部分城市老城的模样。消费上,确实很多花哨的地方,但除了少数极为高端的餐馆,大多数网红连锁店在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也会有,花样看多了感觉也就那样。 但上海的里子比面子还要丰盈的多。可能随便一个高档馆子的包间,在场全是亿级甚至几十亿身家的人,但他们平时可能就像个土老帽,跟常人无异。 见过了才知道,上海有钱人是真tm的多。 |
正常,去了纽约也会感觉没那么繁华,毕竟法拉盛的盘子刷不完。 |
我记得爸爸去哪里里面有一集是去海南,他们去的海底酒店,在海底餐厅,吃的大龙虾。我当时就想,我以前旅游也去过海南,为啥和我去的不一样,这地方在海南吗? |
评论区的部分回复真的让我恍惚间回到知乎人均年入百万的时代。 还是友好一点吧……我想说,人对世界的认知总是片面的。嗯。 喏,请看窄门餐饮的数据,8月更新的。 城市大数据不用付费就可以看~ |
![]() |
怎么说呢……我还是希望和大部分人友好的交流的。 我很能理解那种个体世界观被冲击的感觉= =在我过去做广告的时候也没发现其实人均150就算是高餐饮消费了= = 但千万不要觉得“就这”,“这么看消费也不高啊”。 请看广州和重庆—— |
![]() |
|
![]() |
世界是参差的吗? 不。世界是正态分布的。 你感受到的参差,不是因为世界,而是自己的视野。 上海可能比你想的还要繁华……哪怕在疫情的摧残下…… 我去年在咨询公司,年底接了一个福建的餐饮集团客户。他们主做南洋菜,在全国不少二线城市都有店。按照他们自己的定位,他们属于中高端餐饮,来上海也想走这个路子。 第一次给他们做高层访谈听他们老板讲他们过去的经营模式、门店安排、菜单一帅九将啥的。 听着听着我们这边就感觉不对劲……因为怎么听怎么也不觉得高端。 然后打断他们的忆往昔,问了一句他们现在门店的人均,答“130+”,且表示来上海这个人均可以做到150。 我方沉默良久。问,之前对上海市场有调研么。答,没有,这不是找你们来了么。 遂打开大众点评。随便找了加人均150上下的连锁日料(上海餐饮行业日料属于价格带上层),拉到评价一览,给他们看标签。 第一个,“口味赞”,第二个,“分量大”,第三个“性价比高”。 客户一脸郁闷开始抽烟…… |
综合来看,上海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这一点没有太大疑问,能达到同一水准的恐怕只有香港了。 “繁华”是个定义很灵活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是很正常的。相比各类客观的经济指标,繁华程度是高度主观的,正如一些答主所说,取决于你的亲身感受,然而我对这个问题下一些回答中充斥着的某种优越感感到很悲哀,将感受繁华描绘为一种由阶层、圈子所决定的活动不仅愚蠢,更是居心不良。上海有两千多万人,上海的繁华从来不是某些阶层的人独享的,而是属于所有为这座城市付出贡献的人民,提高感受繁华的“门槛”而与大部分人民切割,如此的行为实在是给上海和上海人民蒙羞。 事实上,优质的消费(并非高价格的消费,一些回答只说价钱是毫无说服力的,而应该多介绍上海的东西好在哪)只是繁华体验的一面,甚至很多时候无需消费也能很好地感受繁华。繁华包括“繁”和“华”两个维度,前者强调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后者则指优秀的质量。因此港岛那些鳞次栉比的大厦里西装革履的人能感受繁华,在九龙那些五颜六色招牌下吃着街边摊的人也能感受繁华。 一个城市综合起来的繁华程度,更应该被解释为它能否使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在很多地方(而不是极少数的地点)找到适合他们的繁华体验。除了区位和政策优势外,所谓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们基于自己巨大的体量(人口、经济等)孕育出了各个维度上的高度多样性,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持。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广州,尽管广州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被北上深拉开了不小差距,但它的“低端商品”市场却极为发达,因此即使广州的消费没那么“华”,“繁”却是绝对达标的。 除了餐饮零售这些日常消费产品之外,文化活动、服务产品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多样性同样是繁华体验的维度,这方面上海和北京可以说是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在这两个城市你可以花一百块钱左右听到高质量的音乐演出,可以花几十块钱甚至不花钱逛艺术展览。特别当你有一些小众爱好的时候,也许只有北上广深能有足够多的同好支撑起一场展览或会议等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所需的组织能力和商业化运作往往只有在这些城市能方便的找到可靠的支持渠道。 此外,最直观的繁华体验常常来源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本质上也是一种产品。截止目前,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仍是全国最为完善的,拥有相近里程的北京在市区地铁可达性上远逊于上海。上海市区的规划设计也代表着国内的最高水平,路网密度高、建筑退界小、绿化水平好,深圳虽然目前已经在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建设街道,距离上海这样的整体高水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题主若说感受不到繁华,我想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一是可以将眼界放的更宽些,关注一下自身日常生活以外的东西,或是发展一些新的兴趣爱好从而得到另一种观察城市的视角,一些特殊的视角更能凸显上海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也要多出去走走,去一些平时少经过的地方消费或者利用公共资源。 二是城市发展与繁华体验的关系始终脱离不了边界递减效应,这时更要从薄弱环节去看、从细节去看。郊区就是一个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2014年我第一次从广州去上海,火车驶进上海郊区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原来郊镇也能这么整洁,那时候广州的很多郊区地带的干道可能连人行道都没有,道路上扬尘漫漫,路牌标识年久失修,现在倒是好了很多。二号线和十号线中间的一带,特别是静安寺-南京西路附近、淮海中路,一直走到徐家汇去,能很明显感受到“built”这个词的意味,你会觉得这里现在建设得就很好,行道砖、树池、花坛、井盖、艺术装置等细节都到位,几乎找不到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了,如果缺乏对照可以去北京看看。 现在国内的城市发展得很快,从繁华程度上大大拉近了与上海的绝对距离,有一些局部区域达到或超过上海的水平也是常见的,例如比陆家嘴建设稍晚的珠江新城在规划理念上实现了对“中央商务区”的突破,可谓是国内新建城市中心区的标杆,而更晚开发的深圳后海在街区设计细节上比上海更加精致。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消费内容的多样性和质量以及消费文化方面广深和北上仍有很大差距,考虑到北京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落后,上海称为最繁华依然名副其实。 |
看过老舍《龙须沟》吗? 龙须沟是这么一个地方: “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沟里全是红红绿绿的稠泥浆,夹杂着垃圾、破布、死老鼠、死猫、死狗和偶尔发现的死孩子……沟的两岸,密密层层的住满了卖力气的、耍手艺的,各色穷苦劳动人民。他们终日终年乃至终生,都挣扎在那肮脏腥臭的空气里。他们的房屋随时有倒塌的危险,院中大多数没有厕所,更谈不到厨房;没有自来水,只能喝又苦又咸又发土腥味的井水;到处是成群的跳蚤,打成团的蚊子,和数不过来臭虫,黑压压成片的苍蝇,传染着疾病。每逢下雨,不但街道整个的变成泥塘,而且臭沟的水就漾出槽来,带着粪便和大尾巴蛆,流进居民们比街道还低的院内、屋里,淹湿了一切的东西。遇到六月下连阴雨的时候,臭水甚至带着死猫、死狗、死孩子冲到土炕上面,大蛆在满屋里蠕动着,人就仿佛是其中的一个蛆虫,也凄惨地蠕动着。” 看过张恨水《金粉世家》吗? 七爷出场的介绍是这样的: “他的父亲,是现任国务总理,而且还是一家银行里的总董。家里的银钱,每天像流水般地进来出去。所以他除了读书而外,没有一桩事是不顺心的。这天他因天气很好,起了一个早,九点多钟就起来了。在家中吃了一些点心,叫了李福、张顺、金荣、金贵四个听差,备了五匹马,主仆五人,簇拥着出了西直门,向颐和园而来。燕西将身上堆花青缎马褂脱下,扔给了听差,身上单穿一件宝蓝色细丝驼绒长袍,将两只衫袖,微微卷起一点,露出里面豆绿春绸的短夹袄。右手勒着马缰绳,左手拿着一根湘竹湖丝洒雪鞭。两只漆皮鞋,踏着马镫子,将马肚皮一夹,一扬鞭子,骑下的那匹玉龙白马,在大道之上,掀开四蹄,飞也似的往西驰去。” 同样是在北京城,差不多的年代里,有的人生活如同“蛆虫,也凄惨地蠕动着”;有的人,出个门溜一圈,要备五匹马,带四个仆人。 你说说,他们对北京城的印象能一样吗? 在龙须沟的人,一辈子在臭水沟边生活,“谁也甭打算好好的活着!” 嫌弃龙须沟臭?“东交民巷、紫禁城倒不臭不脏,也得有尊驾的份儿呀!” 但人家金燕西,出生就是公子哥儿,能享受北京城的各种顶级资源,自然就觉得北京繁华无比,纸醉金迷。 这放在上海不也是一样么? 你要是一个不缺钱的人,不用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累,在上海肯定能够感受到全国第一流的繁华,只要你有钱,在上海你什么享受不到?放眼全球,繁华程度超过上海的地方也屈指可数吧? 但你跟我一样,在上海无立锥之地,靠打工苦苦谋生,上海的繁华又跟你有啥关系呢? 我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在最繁华的陆家嘴中心上班,但我住在郊区,早餐都不敢在陆家嘴买,吃饭要么是带饭,要么点外卖,正大广场就在我公司隔壁,除了同事之间吃饭我也很少去吃过。而上海闻名全国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一丝一毫跟我无关啊。 只要是需要花钱的高级享受,都跟我绝缘。那我又能从哪些地方感受上海繁华与便利? 题主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大概也是跟我一样的人吧。对于你我之辈来说,不是上海不够繁华,是你没条件享受而已。 |
你在上海,你偏爱的冷僻餐馆能长久开下去,你的小众运动爱好能得到设备支持,你的跨性别恋爱可以在街上毫无顾忌,这些才是构成繁华的要素,而不是超高层住宅楼,高大上的商场 |
这是上海 |
![]() |
上海中心,2021年5月3日,晚上19:00左右 这同样是上海 |
![]() |
南京路步行街,2022年10月5日,18:00左右 但是这也是上海 |
![]() |
永康路,2020年6月14日,17:00左右 从第一张图到第三张图,坐地铁只需要34分钟,开车只需要8.7km |
有个姐姐曾经问我:“从小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什么感觉啊?” 当时我愣住了,第一次试着以另外一种角度看待上海。然后我走马灯似地捋了一遍我对上海的印象: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郊区市区我都住过,体会过家门口就是地铁站大商场,也体会过买个药还要开车;吃过街头巷子里的炸油条,也尝过滨江大道价格不菲的法餐。 上海对我来说是什么呢?回想起来不过是哪个拐角的小吃可口,从学校或单位回家要走几分钟还是一小时。但我深知上海的风评不佳,这样回答难免惹人多想,所以我只说:在住宅区里,生活和其它城市也差不多。 那个姐姐用一种很不可思议的、惊叹的语调指了指面前的大厦:“可是这种繁华商场,你们想来就来诶。”她用的词确然是“繁华”。 我能想象出她那时的惊讶,大概就是“我的幻想是你们的寻常”之类的感慨。 那时候我们都是实习生,收入薄微。不同的是我吃住都在家里,而她自负盈亏。我时常能感受到她迎合办公室女人们一起买二三十奶茶时候的舍不得,也记得第一次我请她吃饭时候她的别扭和故作镇定。她时不时找机会和我说:其实她家里有很多名牌包,只不过怕同事们嫉妒才不背;或是说她家其实颇有威望,她过年回家都有专职司机去接她。 对于这些的真假我认为我也没资格追究,毕竟我们也只是普通朋友。况且我能感受到她是不喜欢我的,她和我走得亲密似乎也只是在收割一个未来在上海发展可以利用的对象。 和很多回答说“上海只对有钱人繁华,普通人冷漠”的答案不同,我想那时候的上海在这个普通女孩子眼里一定是极尽繁华的。而那时候的我倒是对这座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大都市有些乏味,一心准备留学,万分期待着心里的欧洲小镇。 所以我们吃饭各自畅谈理想的时候,我说我向往的古老街道,她描绘她亦真亦假在港汇shopping奢侈品的经历。各自不相干。 我记得我实习到期那几天她正好收到一大笔外快,坚持要去吃一家巨贵的网红餐厅。我们七绕八绕找到地方才发现人家是预约制,不接受现定,只好站在门外的玻璃窗前一起看霓虹车流,灯火辉煌。看了半晌我们下楼,还是跑去了火锅店。 她说祝你留学顺利,我说祝你早日在上海定居。 然后我的留学一点也不顺利,先是考试不停被取消,然后是断断续续的封城,拿到offer了又开始铺天盖地的欧洲局势变动消息,闹得人心惶惶。 也就是这几年,欧美的形象不复以往,光环消退后让人知道没有所谓的乌托邦。比我先去欧洲的朋友反过来安慰我:嗨呀,哪里不都是正常生活嘛。我挂了电话刚好看到这个姐姐的消息,说她在青岛买了一个小房子,如果我去旅游一定要好好招待我。 我说你不是说一定要住在上海吗? 她随意发了个表情包说,青岛的风景好美啊,我家走一会儿就能见到海。 我正在思考回什么,她又回我:刚来的时候是觉得想过悠闲的生活,不想加班了,但到这里来发现,md,还是要加班。不过我发现你说得对,不管在哪里,都是过生活嘛。 后来我们没有联系了,只是偶尔能看到她拍的落日、海水和她自己,看起来整个人都不再像几年前那样戾气和紧绷。 我不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对心里那个无尽繁华的魔都梦释然的。可能就是那天我们站在玻璃窗前一眼看完了长虹,下电梯后发现还是只能走进一家店,两碗饭,过我们自己的生活。 所有荡气回肠的诗文都是在高处写就的。但是生活就是在低洼之地像蚂蚁一样劳劳碌碌。所以为什么觉得上海没有传说的那么繁华呢?我想说这个感受是真的。最好的繁华只存在于想象中。 我接触过住市中心大平层和佘山富豪区的所谓有钱人,也认识过起早贪黑开理发店,在工厂挣扎的本地工人。他们的痛苦快乐生活体验当然无法互通。但也不必。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繁华殿、春秋梦。但漫长岁月里,生活的主题仍是平淡。 ————— 回忆和感慨写起来很是琐碎,如有偏题或者冒犯,烦请见谅。 |
当年在五角场上学 大学四年除了南京路、博物馆这些著名旅游景点,基本上就在五角场范围活动 后来大三大四的时候,听说静安大火,消防车赶不过去,导致很多人受伤 我就在想,静安是什么郊区啊,消防车再慢半个小时也应该能开到呀 于是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外地同学来上海实习,住在静安寺附近 我就跟他说,你怎么住静安那种郊区啊,消防车都开不到的地方,聚餐还是来五角场吧,我带你看看上海最繁华的地方 |
当你人均150块的时候,你会发现上海吃饭虽然选择多,但和二三四线城市并没有本质差别,都是那些品牌、那些吃食。 当你人均500块的时候,你会发现上海汇聚了全球各种新奇的食材和饮食风格,琳琅满目、十里洋场。 (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在某众点评上,你随便想一个冷门国家的名字,在上海竟然都能找到对应的餐馆,而且评价不低,比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太神奇了!) 当你人均2000块的时候,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米其林、黑珍珠餐厅,明白上海才是中国餐饮璀璨的明星。 |
上海这个城市很奇特,除了财政收入年年第一,任何产业上都没有绝对光环。 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大家肯定想到北京,电商大家肯定想到杭州,电子产品想到深圳,服装、鞋包想到广州,论金融人家香港也排在前面。 上海的好多企业放全国看是不得了的存在,比如拼DD,小红薯。比如特斯拉、迪斯尼。但是上海好像从来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过,感觉就是有你不错,没了也没有啥的态度。 上海一直是旅游热门城市,在网上的搜索热度好像仅次于北京,比重庆、西安这些网红城市都高。 论高校资源,除了北京,大约也就是上海了。但是你看大多数中国人脱口而出的是清华北大,绝对不会把复旦交大挂嘴边。 一般人会被上海的气质和外表迷惑,认为上海是一座很时髦的都市。但是这个城市的内核却是重工业高科技的,它有很奇特的工厂,比如江南造船厂,拼命造大渔船下海,这个一般的城市真没有。 |
上海是直辖市,是三千万级别的大都市,可以抵得上台湾一个省的人口数量,你觉得的上海不繁华是你觉得自己看到的部分,毕竟上海也有郊区郊县也有农村渔民也有城乡结合部,也有地铁没通的地方。有富人也有穷人。而且每个人思维都不同,看法不同。你眼中觉得的不繁华和别人眼中的繁华并不相冲。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大家说的繁华入不了你的眼,如此。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