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如何看待小米公司致歉后,小米 SU7 Ultra 准车主要求退车?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如何看待小米公司致歉后,小米 SU7 Ultra 准车主要求退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补充更新:准车主微博@JOhn呆伐 做了回应为什么不露脸 [图片] [图片] 手动分割线—— [图片] [图片]
按理来说,能花60w买这么一辆大玩具的车主,他们可能比问界M9系列的车主更高净值,毕竟问界M9还有一定的家用属性
结果就这么全给打成黑粉+hi90了?
我都不明白小米怎么想的。
7k的iPhone,1w的非凡大师,这些产品普通人咬咬牙都能上,我现在用1w的15pm,但我真拿不出60w预算买车。
能掏出60w现金买小米su7 ultra的,这是绝对的高净值用户(小米梦寐以求的高端用户),资产最少都是200w起步,普通家庭有60w首先考虑的是买房,即使买车也是20w的预算,不会去买个非家用型的60万跑车,而小米这接二连三的操作是在把好不容易俘获的高净值用户往外推,su7ultra会成为一个标签,谁买它谁不识货谁sb,高端的圈子就是靠口碑相传,东西好一传十十传百,东西不好那就完蛋了,小米这把操作我属实没看明白,支支吾吾的也不是道歉,字里行间的意思是用户误解了小米的宣传,而不是我们小米错了,最后就是2w积分赔偿。
小米宣传鸡贼,犯错后的公关还这么鸡贼,最后的结果竟然是把冒头指向了这些高端用户,是你们没理解小米的宣传,没听雷总的劝诫非要上风道版,而不是老老实实的说我们错了,我们就是侥幸宣传了风道版本的功能,实际是没有的,我们愿意赔偿选装用户的损失,已下单选配用户免费!
这个机盖批量生产的话,成本估计也就2w,ultra到4月大定是1.5w台,雷总统计63%的用户选配了开孔机盖,差不多是1w台,也就是说,小米只需要1w*2w=2亿就能化解这次高端用户的舆论危机还能收货良心评价,但小米没有,而是习惯性的选择了公关小作文+水军矩阵洗白,这一套对手机用户可能还有用,但这是60w级别的绝对高端用户,2w的获客成本对于一个豪华车型来说太值得了,雷总舍不得这些钱。
挖孔事件基本上注定小米汽车以后和高端绝缘了,小米在高端圈子里实质性信誉破产,小米以后的yu7 ultra掀不起一点浪花,可能以后有人会提问:小米xxx车明明配置更高价格更低,为什么高端用户不认可呢?
这就是答案。
我还是头一次见,一个厂商的一部分粉丝污蔑花了真金白银高价买该厂商的顶配汽车的用户为黄牛的,还能咋说呢?某品牌高端成不了,果然是有原因的。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小米的高端为什么年年不成了。
倒不是说把高端用户当猴耍,毕竟奔驰劳斯莱斯啥的都出过这种事。
高端品牌就是要情绪价值,而非值不值,而情绪价值的营造也是需要成本的,小米看不到这一点。
天天说小米冲高失败是因为性价比起家,形象拖累的太严重,那中华酷联出身的华为形象一开始不比你差多了?
高端产品必须像座冰山,用户一开始看到的优点只能是一部分,后面的使用中不断发掘产品的优点,每一次都觉得这钱花的值,形成认知的正反馈,从而形成品牌忠诚度。
而小米做的产品呢?他的优点会完完全全的告诉你,你对这款产品印象最好的时候就是买它的时候,后面全是负反馈。
就比如su7ultra这款车。
端到端的第一梯队的智驾变成了小米车不靠智驾。
碳纤维的车盖挺好,然而车身覆盖件和底盘是铁的,直接告诉你车盖减的那点重量就是逗你玩的。
挖孔很帅,有用,内部也做了改变,买了之后发现是装饰品,内部也没改变。
车的内饰说实话也一般,细节做的不好。
这一点那一点的,就失去了高端用户的心。
和手机的冲高之路基本是一模一样的。
作为对比,我们看看问界。
很多人说余承东发布会讲的都很玄,不讲具体参数,这就是策略啊。
问界的发布会基本是场景驱动,就是说车在这个场景下能做什么。你们看看M8的发布会吧,车的参数,很多功能基本都是一带而过,而介绍的功能到底有多好他不会仔细跟你说,有的功能甚至都不介绍。最后说一句惊喜等待你去发掘。
另外,问界发布会是不是从不重点宣传他的售后多好?多好你们可以去随便找视频看看,和小米的售后真的不一样。五一还给车主发亲属免费救援卡,还有免费充电之类的东西。你想想,要是真有车主用到了,那情绪价值是不是得到满足?口碑是不是就在圈子里传播了?
这是从mate开始华为打造高端就一直用的策略。
我之前车是奔驰,每次去4s店做保养,虽然钱掏的不少,人家那个服务那个环境确实可以,平时抠索索的,到那个氛围里,也觉得多掏钱是应该的。
你车都卖到60万了,不能学你卖红米一样卖啊。
我看很多米粉说排产又延期了,所以真实的车主根本不在乎。
可又有一些米粉说这些人退车的是蹭热度的,是黄牛。
可这两波米粉甚至都不会吵架,就像两条狗从左右两边分别咬你。
既然这样,你就退了这批用户的车又怎样?反正他们是黄牛,把黄牛的退了让真正的粉丝早点提到爱车还不用支付差价,说不定还有其他客户看见不用等这么长时间说不定就想买一辆呢正好不用从黄牛手里买。
结果就是这群高净值客户一边被嘲笑人傻钱多,一边还要被挠,你看他下次还买不买你的车。
这群人可真的是到哪都被当大爷。
我这么说吧,如果你有20万,你可能会买一辆998的秦,甚至稍微咬咬牙,上个汉之类的。
但是你只有70万,是绝对不会买su7ultra的。至少得有五个70万才会考虑这辆车。
前者花10万得开好几年。后者花70万说不定明年后年还买你的新款。
你把他们当红米用户耍啊,服了。
小米就是没脱离性价比的思维,就是在看得见的地方堆料,让消费者感觉值,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就比如车覆盖件和底盘。
你就一开始说这是为了纪念纽北原型车的纪念款,因为单独开模所以要贵一点,搞个单独编号,再送个终身免费充电,绝对不会有人说什么,价钱就算再贵点说不定还要卖的更好,这群人就是要情绪价值的,不要情绪价值的人不会花60多个买玩具车。你还怕他们天天蹭你的电去跑滴滴?就雇点水军把如今的那套碳纤维挖个孔四万真是太便宜了太良心了的话说一说,总比你过度宣传然后事后补救强吧?
纪念款诶,单独编号诶,那不得卖疯了?
说不定还有尾号520号和1314号的美丽动人故事,你这品牌故事不也来了?
比你这两万积分打发要饭的不强多了?哈哈哈,两万积分,我真的有点绷不住了。
评论区里有M9车主现身说法,其实这无关道德好坏,就是策略。
比如那个新增的旅拍或者M9老车主焕新,他要发布会上讲,你有这个服务,那后面就是应该的,不会觉得有什么,但要是出乎你意料之外,你就会很惊喜,还会和身边的朋友啊亲戚啊分享,口碑营销就是这么做的。
一旦你有“这家企业不会坑我,一分钱一分货,这钱花的值”的想法,那就是忠实客户了。而且口碑裂变营销还有个好处就是效率高转换率强,看十遍广告不如好哥们一句这东西真的好。
很多米粉就理解不了华为的用户,明明我看网上的介绍没有这么好啊他还卖这么贵,而用过华为手机的人基本都不会再换手机了。而且华为的产品还有个现象就是越贵的口碑越好卖的也越好。就比如puraX,贵的典藏版限量占了60%。这是在其他厂商中看不到的现象。
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华为的东西越贵越有性价比这个说法,其实性价比倒未必,只不过是越贵的东西,冰山底下的东西就可以做的越多,正反馈就越强,同时也有很多有品牌忠诚度的客户。他的整个宣传定价策略就是瞄准的买贵的版本的客户,便宜的客户算搭上的,刀法就没有那么精准了。
打造高端品牌这个事小米还真得好好学学。
这是个挺可怕的事儿,我们亲眼见证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发展最为迅猛的时候突然犯病,捅了自己最为忠诚的客户一刀。
su7 ultra的售价超过50万,无论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准豪车”的级别,如此昂贵的一辆车,外观最为显著,也是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居然只是个“装饰”?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种新闻我是嗤之以鼻的,毕竟su 7刚刚大卖, ultra风头无两,在抖音上都快成为“中国制造”的标杆了,雷军会在这时候玩这种小把戏?
但架不住类似新闻越来越多。直到看完一些博主的实测之后,我惊呆了。
我想了很久很久,完全想不明白小米为什么要这么做——无论是前期的宣发物料,发布会现场的直播,雷军多次的直播,雷军多次的在线访谈,都在明示“这是个空气动力学套件”,宣发图片上也清清楚楚标注着气流导向,但是,最后居然只是个装饰?
从销量上来说,su7受到市场高度认可,ultra排队甚至要排半年,小米正在成长为小米集团内增长最快、实力最强的BU,是小米未来10年最为强劲的现金奶牛;
从品牌上来说,su7正在打破“国产汽车”的低端形象,稳步迈向高端,以前玩法拉利的,玩911的,玩迈凯伦的,这批中国汽车领域消费能力最为强悍的人,第一次开始愿意尝试小米了;
从研发上来讲,ultra都已经耗费了如此之长的研发周期,如此之多的研发经费,完全不在乎多花一点,做个真正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出来,而且小米的现金流完全足够支撑;
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ultra都不应该在品牌攀升最为迅猛的阶段,如此彻底的,干净利落的毁掉自身企业形象,彻底得罪自己的高端消费群体,而且事后所给出的赔偿是惊人的低下(20000积分),愿意花50多万,等几个月提车的高端客户,稀罕你这2万积分?
这就好比一个富豪去顶级餐厅吃饭,结果吃出个苍蝇,经理来了,对不起先生,您这次消费2万零5块,我把5块的零头给您抹了吧,欢迎您下次再来。
小米汽车如果真的还想继续在圈子里混,还想着冲刺高端,就老老实实承认错误,立正挨打,该退车退车,该赔钱赔钱,否则这次事件就是小米永远的耻辱柱。
记住,你还有更多的ultra订单没有交付,你的yu7还没发布,真正的舆论风暴还在后头,无数路人和友商都提着板砖准备弄死你。
除非,你永远不想发下一款车了。
我其实没理解这宣传,都卖五十多万,定位豪车了。
类似的加装件,不应该是很跟保时捷等豪车一般,这个加装件虽然没啥卵用,但是它好看,所以得加钱,而不应该去宣传个没有的功能。
于买豪车的车主来说,有无用不重要,好看能装逼比较重要,加钱买也无所谓,而不是买了之后,被人说装逼装成傻逼。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这件事我是真的没李姐啊,小米只需要一招就可以完美化解,米粉也好,米黑也罢,都在这里分析这分析那的,这些人也没说要补偿啥的啊,也不是已经提车了要把车退了,只是退订单而已,你们没考虑过这件事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吗???
再开个限时退订通道,直接给人家定金退了不行吗???
已知:1、大定3天不到就1W9了,现在应该早就超过2w了吧?
2、看似炒的火热,其实说起来要退订的也才“几十个”准车主而已,要是再排除掉米粉所说的那些跟风出来虚假宣传的,顶破了天往里算,那退订的占比的也才99/20000=0.5%啊,可以算是忽略不计了吧?
3、之前开过限时改配置,把碳纤维机盖换普通机盖,也就说是通道都是现成的,连写代码的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
按照米粉们的说法,排产排到猴年马月去了。另外哪有几个真车主想退车啊,都是几个车贩子和黑子故意营销出来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让少数的这几个人退车,对小米汽车排产基本没有影响,甚至后面排队的准车主还能早点提车。


这种最直接的解决方法不是一举多得嘛?一方面把这些黑子拒之门外,一方面又给留下的准车主一波“插队”的快乐,顺带炒一波“真诚”人设——你看我们卖车真的不赚钱,就是为了回馈粉丝,你们想退的抓紧退,让那些真爱粉早点提车。要等40周啊!其他准车主看到这帮人退车应该高兴的要死吧?这不得夸一波小米宠粉?


不是说“我们克制了贪婪,只挣一点点”?那这几个破定单赚的这点破钱应该更加不在乎吧?多大事儿啊,给这些人退了,不仅给退,而且要高调宣传:随便退!这样网上跟在后面闹的不都瞬间闭嘴了?
再狠一点,到了限时退车的时限以后,公布真实的退车数量,最后一看退车人数远少于闹事人数,那黑子的谣言又是不攻自破?免费白送的正面营销机会,真的不要吗???
最后提一点小小的疑惑:很多人分析这些跳出来退车的都是黄牛,黄牛都该死,就不该给退。
那么我的疑惑是,黄牛为什么要退车啊?
黄牛买车是为了赚钱对不对?那他们要退车肯定是觉得赚不到钱了。
可是上面有米粉在反馈,挖孔版本的订车周期还变长了,那么这时候应该是最供不应求的时候,也就是黄牛最好赚钱的时候啊。
为什么那些车主愿意苦等40周也不愿意找黄牛买呢?如果说第一批黄牛买的普通机盖砸手上了,那现在这批是挖孔机盖啊,也没人愿意买吗?
当年普通SU7都是转手轻松赚2万的,现在SU7U订车周期更长,车主的经济实力显然也更强,为啥黄牛反而赚不到钱了呢?市场规律不存在了?
根据以上的内容我做几个推测:
1、嚷嚷退车的是真订单准车主。
按照小米的说法,卖SU7U的是比su7服务更好的专业销售顾问,也就是说他们如果没有监测到真实的退订需求,或者只有极个别的车主要退订,那么给上面反馈一下,就可以直接判断出是恶意造谣的网络攻击。这时候小米只需要高调回应,你来退吧!前文也提到了,这属于送上门的免费营销机会。最后再把这个博主跟翔翔一样送进去,还可以再做实一次“又被友商黑惨了”的设定。属于赢麻了——然而小米没这么操作,说明要退车的是演员这一假设不成立。
2、SU7U的销售情况并没有传说中火爆,且退订并不是极个别现象。
我们假设退订的都是黄牛,那么前文也提到了,黄牛要退车说明做倒爷不赚钱,进一步推出他倒腾的东西并不存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
我们再假设退订的只有极少数真实车主,且线下还可以持续接到新的订单。那么门店就能把这个事解决了,直接把后面来的订单给前面退订的协调掉就可以,汽车行业这种前面不要的单子后来的人填上是太常规的操作了,业内应该都轻车熟路的。不是大范围出现,店长就搞得定,完全没必要闹到网上去的。
综合以上两个假设,我们只能推出一个结论——要退订的坑,后来新增加的单子已经填不上了,所以才会协调不了闹到网上。
3、要退订的数量可能已经影响到排产计划了。
我非常认可雷总和小米的危机公关能力,也深知小米造车有大把的钱可以亏。那么以小米的公关水平没道理想不出我说的退车这条对策。哪怕给他们退了,也不过是少赚点罢了,毕竟也只是订单而已又不是已经交出去的车。如果他们不肯退,只能说明真给退了要亏钱,且亏的不少,供应商那边量都谈好了,生产计划都排上了,一点小的误差可以接受,如果这个差值大了,远不止我之前说的0.5%了,成本还包的住吗?所以小米顶着被黑的舆论也不给退,是不是已经测算过了,退车所需要的成本会比被骂造成的声誉损失来的更大呢?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凡是玩了命的把钱往新加坡搬的华人,你要相他会真心尊重中国人,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小米的此次处置一个词形容——小家子气。
小米对高端用户心理,高价值用户缺乏基本认知,他们是缺那20000积分吗?
他们丢的是面子!
他们丢的是面子!
他们丢的是面子!
就是说,小米su7u已经提供不了他们要的情绪价值——速度,赛道!
现在的小米su7u提供的情绪是:4万2,大冤种,样子货!
正确的处理方式其实有——把原型车搞出来,卖给车主们!
真惨,高端客户被一大帮低端客户冷嘲热讽。
怎么退车问题下,那几个御用洗地高手怎么集体失踪了。
我看了一个小米汽车的车祸事故锦集,小米汽车“绿化带战神”的外号当之无愧,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哪个路口就飘了。
“这些人是海狗,是黄牛党。”
“小米被黑惨了,雷总都不发微博了(瘦了、憔悴了、…)”


这个准车主已经是higo了
我想各位应该明白小米为什么高端成不了了吧。
对自家的高端用户的合法维权行为阴阳怪气。
对别人家的高端用户冷嘲热讽。
合着你自家的和别家的高端用户都得罪完了。
你高端产品卖给谁啊,卖给用你红米的用户么?
小米经常干这事,探索版透明后盖,买家以为可以看到手机内部,实际上看到的是贴纸,小米面对高净值客户的时候摆了明的觉得人傻钱多好骗,一点收敛的意思都没有,就差指着客户鼻子骂了。
一个su7u车主给公司带来的利润,起码比100个红米千元机用户高吧。他们把这种超级优质的用户当冤大头,当红米用户来糊弄,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而且人家花了60多万(su7u加上那个碳纤维改装超过60万了),就算提出质疑,不好伺候,你也得把他当爷供着啊。结果一群结晶粉直接要把他们踢出米粉队伍,打成米黑或者h190。他们是真的怕小米能留下高端用户啊

:“别说了别说了,累总烦死了,都补偿了2万积分了你们还想咋样?嫌贵别买啊!”
掏出60个W,不买行政商务轿,不买全尺寸家用suv,就买一台只能让司机爽的跑车。
意味着买这台车的人,掏出了60个W买一台车,不需要这玩意来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考虑家庭需求,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个人享受。
抛开那些贷款吃泡面强上只为硬装比的少数,很大概率是因为在这群客户的家庭系统里,已经有别的车去负责创造商业价值和满足家庭需求了,他掏60万就为了自己爽。
能做出这种消费决策的群体,其家庭财富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客户群体,任何一家车企都是要慎重的,都是要尽可能讨好的,最起码也不要得罪。
事实上小米这边也确实在不断调整策略,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尽力把他们留下来。
这段时间su7ultra动力问题和双风道前仓盖问题都在发酵,小米方面都迅速搞出了补偿方案或应对措施,在动力问题上小米甚至还出现了几天时间内出台措施反复横跳的情况。
且不谈补偿方案和措施最终的结果怎么样,起码这个反应速度说明,小米真的是把su7ultra车主群体的反馈和需求放在相当高的优先级的,是真的希望能用行动让他们满意的。
然后?
然后这帮被小米非常重视的、全世界车企都希望拉拢的车主群体。
反手就被米粉们给打成了“演的”,下一步就要变成higo了。


真的。
我人都要麻了。
阻碍小米冲击高端的最大障碍就是米粉,没有之一。
小米牛逼啊,新华社的视频都能OTA了


这次玩儿大了,不比以前龙晶陶瓷,米8探索版可以忽悠+装死过去,弄得不好可能会变成小米的滑铁卢,等着看后续。
那些还在说higo造假的,把新华社和国务院也列入higo吧。


【小米SU7 Ultra陷“虚假宣传”争议,数百名消费者要求无损退车,车主:不满意退车方案-哔哩哔哩】 https://b23.tv/5VEgZhE
新华社快看属于官方媒体。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官方性。新华社快看作为新华社旗下的新媒体平台,继承了新华社的官方属性,是其在新媒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不容易做了一款高端产品,
还是改不了虚假营销的毛病,
我米以后靠什么留住高端客户呢?
很简单,既然小米的真车主都很满意,那就开通无损退订通道,看看有没有人退不就完事了?
满意总不会退吧?重新买还要重新排队。
开通无损退订通道,即有面子,也不怕丢失客户。


所以你知道为啥米家没有高端客户了吧。
高端客户要的是情绪价值,是品牌认知。
结果Su7标准版现在成了黄毛鬼火车,Ultra版 4w2买个装饰板。。
把高净值客户当猴子耍。
说实在话,有些米粉真的是春!
如果一个客户用华为或其他品牌不爽了,米粉应该是好好的跟他推荐小米好的地方,把他拉过来,而不是一顿嘲讽说:higo韭菜吧,该!你认为这个客户还会选小米?
如果一个客户用小米不爽了,米粉应该站在客户一边,要小米好好处理,把问题解决,而不是一顿攻击说:黑子,假的,反串。就算十个客户里面有8个假的,你也攻击了两个真客户啊
真的,从没见过像小米粉丝这么春的
周围有人就在su7u的群里,这事儿在群里炸得很厉害,嚷嚷着要退车的不在少数。很多车主要退车绝不是假的。
然后很多博主怎么说这些人的呢?
都是黄牛。都是友商用手机刷的。图是伪造的。还有抖音要退车的博主为啥蒙着脸。
废话,你们动不动就网暴别人,谁敢露脸啊?开个盒,把人家从上到下查一遍,谁不怕?
我之前就说,我作为老米粉都不敢随便推荐小米产品,除非别人自己想买。有一半原因就是这些疯狂的“米粉”。
有时候不说话都比说话效果好。时间会冲淡一切,你的产品只要够硬,还是会有人买。






被律师米粉告了。可以看到这位也是认同小米价值观的,告了小米还要说为了小米而战。颇有点“清君侧”之感。
闫闯老师的看法我非常赞同。你可以跟我说这玩意就是个装饰,但你不能玩儿我。高端用户买你东西是有强烈心理预期的,打破了这种心理预期,而且是强烈打破了这种心理预期是会被反噬的。
小米这事儿大概率就是营销部门跟研发颗粒度没对齐,营销部门牛吹出去了,研发部门说没实现,最后只能硬着头皮上。本质上就是能力问题。这也是我一直说小米要认真解决研发问题的原因。让那些个不花钱的米粉头子闭嘴吧,好好处理事情,让用户满意。哪有企业一点问题不出呢?关键是后续处理到不到位。
雷总明目张胆说谎啊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在同级别车里,小米车是很差的,甩尾失控,平路都能断轴掉轮,直接原因是底盘悬挂太弱,根本原因是技术不行,又不愿在研发上投入,只想靠营销赚快钱。
以下内容,【车型是编的,故事是真的】


图片与故事无关
我们以前造前途K50的时候,因为用了很多碳纤维外饰件,有些件好做,合格率较高,有些件难做造型妖异,供应商铺层起来特别麻烦,下胎膜也难做,覆膜抽真空热压罐每个环节都会导致报废,甚至热压固化好了,包装和转运过程中都有大量报废(细窄结构太多,壳体为了行人保护,局部做的很弱)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毕竟越贵的车,上面的模块就越多,功能和模块一多,初期产能拉动的挑战就很大,以至于这个车型在刚上市阶段,根本无法满足大量订单的交付,所以工厂,SQE和采购,天天亚历山大,而这个碳纤维外饰件只是问题之一
一般来说车企高层是第一批试装车的客户,很多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也是高层在使用中发现的,车型发布后高层就能开着无伪装的车上路了,不巧的是,一位高层(售后领导)在用车过程中把这个碳纤维外饰件撞坏了,于是悲剧就开始了…
一开始说没件要等一星期…
一星期后,说他的件在运输途中损坏了,供应商在改包装,还要再等一两个星期
又过了两个星期,说新一批的件合格率低,优先给订单交付了,让领导再等一等
这一等就是一个月,供应商据说改进了工艺,模具,包装和运输方式,但还是没有领导的件,因为供应商这一个月的工程更改导致生产断断续续,无法完成足够的零件,做出来的全拿去装车了,还不够……
这个时候领导实在不淡定了,叫来了工厂厂长,SQE和采购高层,一顿输出:“为什么我等了快2个月了,就这么一个件都搞不定,那要是客户要维修零件,你们也让客户等2个月吗?!”
SQE和采购瑟瑟发抖,只有厂长比较淡定,拉着这位售后高层去了工厂,进了总装厂房后,厂长找了个可以看到线末的高点,指着线末一旁空地上密密麻麻停的2-30辆完整的K50,上面独缺这么一个碳纤维件
对着这位售后老大说:“X总,您看,这只是我们今天生产欠这个件的车,后面停车场里面还有几百台一样选了这个配置的车停着,就等零件到位,您看要不让我们工程和SQE团队给您个报告怎么样,您再耐心等等”
售后老大沉默了三秒,拜拜手,说报告不用,给他换个低配塑料件的就行了,等有了再给他换吧。
【故事讲完了】
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多位ultra碳纤维机盖车主要求退车”视频的时候,我都没在意真假,我觉得,如果因此建议降低ultra的订单,在这个时期,对小米来说也不是坏事,而且很快纽北的成绩就要公开了,就现在各种渠道看到的图片来说,对这个机盖的交付压力来说很不利……




通过这几周来关于这个机盖的各种问题,我也十分了解这个机盖的最佳适用场景——就是在赛道,无论是散热还是控制ultra侧面的湍流规模,甚至是减缓车顶气流流速,控制车身中后段的升力




最近看了这么多风洞实验,真的没有小伙伴会问一句,引擎盖出气难道不会影响车顶到车尾的层流稳定性吗?按照超跑的那个贯通结构,气流不是更多?这不是会大幅增加风阻吗?答案就在上面…
等这个引擎盖在它该去的工况下有了大家认可的表现后,我们再聊吧,我也想消停会儿…
【现在大家只需要知道】
这个引擎盖的最佳适用工况就是在赛道,而不是家用,因此,我觉得当初这个挖孔机盖应该是限定在纽北款,或者至少是和10万的竞速套装一起售卖的


我觉得当初雷总真的就是一时冲动响应呼声,或者是想增加ultra标准版的竞争力,才临时决定把这个“挖孔”机盖变成标准版也可以选配的
如今看来,如果真是他的决定,或许确实是一个不明智的,至少在那个时刻是,这也是我个人理解的他压力的由来之一,之一,之一…(我知道不止这一件事)


因此,我是小米营销,我倒是会一定程度上(不过多影响品牌,影响走量车型的前提下)放任这样关于“挖孔”机盖和相关车型的退订内容在网上,只不过,如果是我的话(站在工程角度),我会释放退订渠道后,找个理由关闭标准版订购挖孔机盖的选择权:
一来保障后续“纽北版”或“竞速版”的外观“唯一性”
二来已经定了挖孔机盖标准版客户,等同于“升级了”
三来降低产能压力,保障交付,这个真的很重要
说辞类似:
“我们已经认识到ultra标准版的定位更适合前备箱的配置,我们对释放“挖孔”机盖给客户带来的困扰表示抱歉,我们在开放退定渠道和给予积分补偿后,会尽快纠正错误在X月X日后关闭标准版“挖孔”机盖的选配,保障大家选出自己最舒心的ultra”
总之,热压罐碳纤维外饰件的产能在业界是公开透明的,在我们这些业内工程老狗皆知的背景下,看到开放挖孔机盖选配后发生的这么多风风雨雨(不仅是舆论还有T1碳纤维供应商那儿),真感叹是一次昂贵的业内lesson- learn
送礼物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如何看待5月14日,日本埼玉县汽车撞小学生事
哪吒汽车从销冠到「破产边缘」,它做错了什
网传贵阳一辆小米 SU7 电动车行驶中撞到人,
真有人一松开油门就把脚放在刹车上吗?
请问变道不打灯的人是什么心理?
高速上最危险的地方你认为是哪里?
如何评价马斯克对特斯拉在日本表现不佳感到
你会为了面子而买很贵的车吗?
如何看待滴滴女司机们吐槽女乘客迟到事多投
你亲眼所见最惨烈的高速车祸是什么样子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5-14 14:28:05  更:2025-05-19 14:23:3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