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欧洲人人高马大都买微型车,为啥中国人人小还要买大车呢? -> 正文阅读 |
|
[汽车百科]欧洲人人高马大都买微型车,为啥中国人人小还要买大车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欧洲人人高马大都买微型车,为啥中国人人小还要买大车呢?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汽车 德国 车辆 欧洲国家 微型车 欧洲人人高马大都买微型车,为啥中国人人小还要买大车呢? |
去年,也就是疫情之前,遇到了一个广元的客户找我买车。 最开始他问我是买SUV好还是轿车好,开始我简单的询问了他的用车需求之后建议他买个SUV。过了几天又问是不是应该买个MPV。正常情况下,我一般不会回复这种。不是因为我懒也不是因为我高冷,是我实在没时间。直到几天后这哥们给我发了条消息。他非常陈恳的请求我帮他把把关,于是给我交代了家庭情况。 本来一个孩子,国家放开二胎后就想再生一个,结果运气好生了个双胞胎,现在三个孩子,老大7岁,双胞胎3岁,老哥直言压力非常大。一家人在广元的某个农村生活,夫妻两在距离20多公里的镇上做小生意。现在需要一辆车,一来方便夫妻两每天往返,二来为一家人服务。首付下地不能超过10万,否则无法负担。毕竟要留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不能太过寒掺,最好是合资车。 很明显,有几个关键词: 1,家庭第一辆车。不要太过寒掺。 2,一家老小7口人,7坐刚需。 3,压力大,只能买一台车。 4,路况基本是省道和乡道。 说真的,我第一反应是建议他买个五菱宏光,但这大哥竟然说他的驾照是C2。后来综合他的条件以及预算,列出了几个备选:标致5008、日产奇骏、荣威RX8、传祺GM8。我让他去试驾,哪个满意买哪个,后来按揭买了其中之一,首付落地不到10万。月供也是能承受的范围。 像上面这个大哥的,你让他去买个小车?买个微型车?在我国,像这种用车需求的家庭很多。而且家庭只有一辆车的还是要占绝大多数,那么一台车所要承载的绝对不只是把你从A点带到B点。它还需要拉更多的人、载更多的货。需要兼顾更多的使用场景,请问,这种情形下,我买台小车有啥用?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人都一台车的需求都成了一个被批判的点。 有部分人永远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去看待世界。比如我们这人均BBA的言论,我们这开BBA都不好出门的。这帮人确实富裕,去的地方也多,但是眼界还是太小,因为他们走过的地方,看到的东都是与他们所处环境对等的。他们以为了解了全世界,他们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大家都很富有,都很有钱。所以才会动不动就出现欧洲怎么怎么样,日本怎么怎么样。 需求才是影响选择大车小车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你家庭富裕,同时拥有几台车,也不需要为了生计去奔波,不需要你的汽车去为了拉人载货,你尽管去买你的精致小车。也没有人去批判你买个中看不中用的车。 现在的风气很奇怪,批判中国人喜欢的俨然成了ZZ正确。譬如某销量排前的A级车。按理说它不高不低刚刚好的定位确实能匹配我们国家很多家庭的的用车需求。但是到了键盘侠的口中就成了中国特供车、套娃车、拉皮车等。你要说这车适合家用,基本上符合一个车的定位,那你一定是不懂车,是个憨批。 无论大车还是小车,适合你的,适合你家庭的,能服务你更多的就是好车。 |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21世纪20年代而言,中国人才是人高马大的那个? |
|
我这一米九正经东北精神小伙,开个酷路泽不过分吧?你给我整个菲亚特500,人家以为我要给方向盘喂奶呢。 |
我还在卖车的时候,见过两次客户拿着卷尺到4S店买车。 一个横着量车宽,一个趴在车底量离地距。前者告诉我他们家住在村子里面,农村建房没规划,两栋房子盖得很近,车太宽过不去。后者则是家门口有个超陡的斜坡,如果底盘不够高会磕到。 就跟金字塔一样,他们是最极端的需求,但是背后有更多人的现实需求。每个人买车都会把自己的生活背景无形的带入买车诉求中,比如这后座爸妈坐的会舒服吗?这底盘能过家门口那片烂路吗? 尤其是国内买车的大部分是家庭使用,而不是为了个人,车内空间都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少的一家3口,多的一家5口甚至7口,难道不用为家里的长辈多考虑吗? 我在城市4S店和县城4S店都工作过,真实接触过很多买车还是来源于父母的支持,最后签合同很多父母也会过来最后确认。说到底,车不是为你一个人买的,而是整个家庭一起用的,国内的家庭结构决定了车的大小。(还不包含不少消费者还要拉货的特殊需求) 家轿和SUV都会带入家庭概念。 |
|
国内一些汽车媒体有时候也是幼稚得可笑,看到别人买车时想要买大的,就把别人想的非常猥琐,就觉得国人喜欢买空间大,底盘高的车是被媒体和厂家带歪的。在他眼里,都是汽车评测媒体天天在文章里吹哪个哪个车空间大,哪个哪个车底盘高,客户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了。甚至分析车身越大,占用城市道路资源越多,希望政府限制车的大小,以此来为城市的停车环境得到改善。 第一条我是先做汽车媒体,然后再去底层的。可以很明确的说,他太高估汽车媒体的影响力了,买车人和爱车人完全是两个概念,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即使买车也根本不关心汽车媒体说了些什么,其实连底下汽车行业的都很少有人看。对于国人,买车跟手机一样,纯粹的需求而已,就像真正会在知乎汽车板块回答问题的,大多是圈内人或者对汽车感兴趣的,而绝大多数买车人并不关注。不信可以问4S店或者路边的维修店的朋友,真有几个人看车评和汽车行业新闻的? 可悲的是汽车媒体人画地成牢,以为圈子就是所有汽车消费者,那种洋洋得意让我觉得莫名其妙。 第二条为了解决城市道路资源缩小车身,简直跟说笑一样。难道以后每个车企都要出城市版和农村版两个配置?农村版的不许进城? 最反感一些汽车媒体说车小好,车小才是消费理性的象征,好像买大车就是脑残一样。这次还有个在汽车圈“”很牛逼“”的网红自媒体跑来知乎说这个事,让我特别无语。车买大买小都有刚需在那里,我承认将来车会越来越小,但是原因绝不是消费理性了,而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了。 中国式家庭从7口之家变成5口之家,最后变成3口之家,空间不再需要那么大。车的消费门槛越来越低,以前要花30万买车,而每个人一年才赚1万块钱,而现在年轻人工作一年就能买一辆QQ,不再需要考虑家人的乘坐需求。正是这些客观上不可逆的原因才是推动车辆小型化的根源。 拿国外的用车买车习惯来证明自己国人汽车消费观有问题,不深层次了解双方的经济和家庭结构差异,这种车小好的逗比理论还是去互相吹捧的汽车圈说吧,别来知乎丢人了。 .......................................................................................... 而跟以往只能问朋友不同,现在懂车帝的选车功能也能解决这个需求,更容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车型。 可以填写懂车帝APP买车表单,选择关注的车型和想要提车的地区,一键查询各个车型底价,拿着底价去谈价,遇到大促/月底/年底等节点甚至会更低。 针对不同人对于具体配置的不同需求,懂车帝选车功能就很好的针对了这个需求,强化了车型库,可以用最短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车型。 打开懂车帝APP,点击中间下方最醒目的【选车】,点击进去能看到新能源、新车、二手车和低首付车四种选项。如果有很明确的车条件的话,可以点击最右边的条件选车。 |
|
除了车身参数和价格,懂车帝的条件选车还有更加细化的配置差异。大家最关心的一些细节配置,都能在其中找到,而且还会显示具体数量。比如考虑紧凑SUV,点击在乎的是内置行车记录仪,就可以看到总共有65款车符合要求。 |
|
点击下方符合条件的车型,它会主动按照热度给出目前符合需求,并且很多时候一个配置不是所有车型配置都会安装,懂车帝还会显示出实际有哪几款车型配置符合要求。 |
|
点击符合条件车型后就能看到具体的配置价格,在点击之后就能看到具体车型介绍。而不再需要再一个个车型去搜,寻找自己想要的配置。这套流程下来只需要几十秒,真正意义上的用最短时间找到自己最满意的车型。 |
|
|
我在荷兰工作了六年,能说么? 人高马大是真的,都买微型车是假的,买不起才是真的。不只是微型车,手动挡和老爷车数量非常多,你以为荷兰人喜欢?屁咧,没钱而已。 香港人住鸽子窝,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蜗居,是因为他们买不起大房子。即使他人均GDP比我们高很多。 别以为发达国家就是钱多。人家只是生活条件高。穷人一个月一千块生活费,觉得如果自己一个月挣一万就能有钱了。可你真的月收入一万,你会买更多的东西,生活条件可能更好了,但你不会觉得一个月一万块能存下来钱。毕竟那时候一个包包都要一万块了。 |
题主的问法颇有一棒子打倒一片的精髓,也就是 @李梦晨 说的引战的意思。但我相信题主甚至很多人有这个刻板印象,可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把印象中的欧洲和身边的中国拿来做了对比。 话说在前面,第一.我没有在欧洲长住过,第二.虽然现在从事汽车营销工作,但是对于欧洲/中国整体车市的产品结构没有做过通盘长线的研究,因此辨不出个黑白曲直来。我就跟着感觉走,看看这感觉怎么来的。 我自己算是个菜鸟自驾游爱好者,2019年(为什么停了,细品)之前的数年,基本每年都飞个长途去自驾游一趟,算是把欧洲囫囵玩了一小半。 我的眼睛非常游客,对欧洲的了解应该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偶尔出国开荤和主要在电视上开眼的中国人民了。 拿最近一次的意大利之旅来说,佛罗伦萨、罗马占据了我大半的旅行时间。看佛罗伦萨老城的红墙小巷,一辆500在里面腾挪辗转当然是最好的选择。我是在离开佛罗伦萨去往托斯卡纳的时候才开始租车,然后在进入罗马之前把车还掉了。 |
|
俯瞰佛罗伦萨老城 |
|
佛罗伦萨老街 对我们而言,欧洲的大部分精髓在老城,而老城狭窄的街道注定对大车,甚至是所有的车都不那么友好。更不要提古城集中的景点区通常都有ZTL禁入区域(ZTL、Zona a Traffico Limitato、Limited Traffic Zone)。我至今仍记得在徘徊在一个个城墙口被ZTL支配的恐惧。 |
|
相似的经历还有开着途锐在海德堡大学旁的小路上苦苦寻找停车场... |
|
在依云小镇上留心别把后视镜蹭了... |
|
欧洲不是没有大车啊,你往城市边缘开,往高速公路开,常见的A6、5系wagon,长度宽度绝不小于题主嘴里说的所谓大车(也许就是H6,RX5这样的compact suv),还有后面拖着房车的小炮老炮们一路狂奔。这个时候你开辆twingo或者smart,到了露营的湖边,可能也就能拿出个充气小黄鸭耍耍了,它不合适不是吗。 所以与其说我们看到的欧洲人都开微型车,倒不如说因为我们主要想去看教堂皇宫,想去这个西班牙广场那个布拉格广场,因此常去到了欧洲最适合微型车生存的那一面。 回过头来,讲讲身边的中国。我不知道题主是不是觉得同样的价钱,“贪大”是一种很low的表现。假设我们就是贪大,那从汽车消费史简单聊聊国人的选择依据。 60年前MGB一张广告,无声地告诉你人均拥车数是车辆多样化坚实而必要的基础。 |
|
小40年后,这辆奥拓由我身高1米83,200多斤的表舅转手卖给了我身高1米80,180多斤的父亲,但凡有个天窗,他们可能都会把头伸到外面开车。而我家已经是浙江某市里较早一批有私家车的家庭了。 |
|
我们一家人也坐着小奥拓去了不少地方,甚至表舅和我爸也可能同时出现在车里过。除了两轮变四轮开天辟地的幸福感,这客观存在的空间压迫感也深深烙印在两代中国人心中。 接下来的20年,整体行业的进步和自主品牌崛起让我们可以用非常公道的价格让全家人坐得舒适体面,而飞速发展的基础设施也让我们也有地方去畅快驰骋。 |
|
仅仅是五一回家路过的一条省道 虽然中国车市降速,大家都在说未来空间还很大,但目前我们的人均拥车数实实在在地就只有欧美的几分之一,这个阶段我们路宽人多车少,大车就是个普世的好选择。 也许我们会有SUV配smart或者MX-5的那一天;也许我们会跳过这个阶段,让"贪大"成为中国市场永恒的标签。这又如何,永远别忘了,车终究是人类发明来便利自己的工具,一如筷子和叉子,合意顺手,乃是初心。 |
|
罗马 |
|
巴塞罗那 |
|
布达佩斯 |
|
巴黎 是啊,为啥呢? |
我记得原来某车之家专门做过调查,就在国内找洋人,找那些开过欧版同款车的洋人来驾驶/乘坐国内的加长版。 那会舆论主流还是“中国人不懂车所以才喜欢加长款,加长款就是文化垃圾,劣根性和经济落后的象征” 然后这个调查的结果就特别搞笑: 百分百的洋人都对加长款车辆赞不绝口,认为中国人真会享受,整出来这么舒服的东西。 然后就问洋人既然这样他们国家为什么不加长,欧洲洋人的意见出奇统一: 路太窄,中国的各种L车型大概率拐弯都困难;这么长的家伙停车肯定困难。 重点:美国洋人根本没有任何“人均一辆车所以没必要”的观点,他们纷纷表示: 鬼才知道他们国内的厂商为什么不这么干,也许就是为了多卖车吧。 |
关于大车与小车的地域问题,由我司的欧洲工程师同事们来回答就再合适不过了。问了一转,观点特别多,跟大家一一转达: 1、欧洲人均拥车量更高 欧洲进入汽车社会比较早,人均拥车量高,是个“前排买家”汽车社会,后排上座率低,毕竟前排座椅可以往后挪,位置够。 相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比欧洲多数地方高,需要更多、更宽大的座位,是个“后排买家”汽车社会。 |
|
大众up!在欧洲为何好卖?这车好泊车又好开,大后排基本用不上 2、城市化时间节点不同 西欧城市化进行得早,道路规格早已形成,但汽车尺寸规格是一直在增长的,现在宝马3系的轴距(G20为2851mm/G20为2961mm)比第一代宝马7系(E23仅2795mm)还长。 CD机尺寸总不能小于CD碟片吧,西欧老城市群的道路能“装下”的车都偏小,而中国大城市总有双向12车道的主干道,哪哪都不缺行车空间。 |
|
让驾驶者怀疑人生的路面宽度 3、“巴黎停车法”让大家不想买太大的车 欧洲人喜欢两厢车,因为够短,太长的车塞不进路边停车位。大家听说过巴黎式特殊停车大法吗?用自己前保险杠推前车后杠,再用自己后杠推后车前杠,硬挤出一个车位来停…… 为何欧洲那么多侧方位泊位呢?还是因为城市化得早,百多年的老建筑没有停车地库,楼建成时的交通工具只有1-2马力(也就是马车)…… |
|
欧洲老城市特常见的侧方位“亲密接触”泊车法 4、国情不同,带来的一些认知差异 很多人对欧洲车主有各种误解,比如认为“欧洲人都爱小车” 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小车买着便宜,泊车方便。毕竟西欧国家纬度普遍比中国大城市群高,天气冷,日照短,开廉价四轮小车比骑摩托车舒适很多。 又比如认为“欧洲人喜欢手动挡” 主要是手动挡便宜还省油,欧洲的油价你们感受一下。 认为“欧洲人喜欢柴油车” 也不对,主要是柴油机省油省钱。 |
|
老家汽油折合人民币15块多一升啊,不是汽油加不起而是柴油更有性价比 5、消费习惯和治安环境的不同 西欧人的财务习惯,跟中国消费者真的不同,这里存钱的习惯没那么兴盛,为了兴趣爱好、为了爱情、为了梦想可以挥金如土,但为了车这种“代步工具”就抠抠搜搜。况且开太好的车容易被盯上,这里治安真不如中国好,路边总能见到被打爆的车窗玻璃碎片,车里就是刚被“0元购”的案发现场…… |
|
伊拉克战损级别的车都能继续开,反正只是工具罢了 对于中国消费者为何喜欢大车,我们中欧双方的同事都有见解,且观点基本趋向一致: 1、说点科学的,那就是中国人的体型涨势惊人 根据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研究,1985年到2019年间,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增幅世界第一,增加近8厘米,达到175.7厘米;19岁女性增幅排世界第三,增加近6厘米,达到163.5厘米。 |
|
威然:直接报我名字吧!就没有我塞不下的大长腿 2、国人开车没欧洲人那么彪悍 大家有没发现,调校特别激进的车子,在中国市场都卖不太好;舒适宽敞的车,在中国市场更容易热销。 欧洲人喜欢小车子轻巧,推重比更高,而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大车子主攻大沙发。 |
|
大众造了一堆性能车,但造大沙发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上图Volkswagen Type 2算是威然的鼻祖 3、中国城市拥堵问题更严重些 接上一个话题,没那么彪悍是因为飙不起来呀,中国沿海城市早晚高峰太拥堵了,性能版没用武之地,还不如把车子造得大一点,即使塞车坐在里面舒坦一些。 |
|
狗狗:怎么还没塞完啊?我都坐不住了,站一站 4、人均拥车量、行车/泊车空间、车的身份标签有不同 这在“欧洲人爱小车”环节说过了,相对应的话题就不赘述了。中国人均拥车量低,需要更多座位、更宽座位的车;中国城市路宽,停车场车位宽,能容纳大车;部分消费者会把车子当做身份财富的标签,把车造大一点更好卖。 |
|
欧洲停车得靠挤,车稍微长了都挡路 5、中/美市场的加长策略很有效 举个例子,大众途昂致主要在美国和中国生产,美国市场注册名叫Atlas,中国市场叫Teramont(上汽大众途昂)。中/美的道路和停车位宽且大,大车好卖合情合理。 此外,说个工程学的题外话,为什么车子变大总是加长而非加宽呢?工程师们表示,车子加长,只涉及一部分零部件;若加宽,所有零部件都要重新加宽,比如中控台重新加宽、座椅重新加宽,小到行李厢垫子都要加宽……车内车外几乎所有零部件都要重新设计一遍,还不如重新开发一台新车。 |
|
途昂这种尺寸的SUV在西欧是很难腾挪的 6、其实全球车主都喜欢加长版 只有中美车主喜欢加长版?小啦,格局小啦! 实际上,除了部分追求极致驾控的群体,全世界车主群体都喜欢加长的大车车! 拿一台中/欧都有的车来说,上汽大众途观L与德国当地销售的Tiguan在尺寸上有巨大差别。 车型途观LTiguan差值车长4735mm4486mmΔ=249mm车宽1859mm1839mmΔ=20mm车高1677mm1646mmΔ=31mm轴距2791mm2681mmΔ=110mm 体验过途观L的内部空间之后,好些欧洲同事表示“我也很想买一台加长版的途观L回国”,毕竟以实惠的价格(比紧凑型的德国Tiguan便宜)买到一台中型SUV,一家人坐得舒舒服服,何乐而不为。可惜跨国带个车回去,综合成本太高,只能作罢。 上汽大众推出的途安L、途观L等加长版车型,一直都是同级热销榜单中的佼佼者,更大的车体与更舒适的调校,是多数终端消费者所渴求的,毕竟我们也有性能与运动产品线补充另一类消费者的需求。 |
|
途观L策略的成功呈现在销量之上,大车是真的好卖 7、中国有多大,欧洲同事终于有概念了(手动狗头) 在中国做了几次长途自驾旅行的欧洲同事表示——中国实在太!大!了! 整个欧洲加起来也只比中国全境大一点点,欧洲一个大国的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大车不憋屈,跑长途更舒适,这是要实践才知道的真理! |
|
跟遍布羊肠小道的西欧相比,中国的路是真的又长又直 简单小结:中国人多、路宽、地域广,大车更合适,加长版明显卖得更好。中国消费者喜欢什么车,我们就造什么车,顾客妥妥的是上帝。 在这次有趣的中欧文化碰撞采访中,我们除了获得上述如此多精髓观点之外,还发现电动化浪潮也是不容忽视的中欧差异点,中国市场特别适合电动化。因为电动车的动力电池需要放置在两轴中间,想打造长续航电动车就必须让车子再宽一些、再长一些,中国路况环境和泊车条件允许这件事发生,而欧洲电动车则很难拔高续航。不过没所谓了,欧洲这么小,一不留神就开出国了哈哈哈…… |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怎么选车的好问题。 这个问题最本质的还是需求,只不过很多所谓的媒体老师,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例如欧洲车普遍悬挂硬,车小,所以操控好。于是得出了欧洲人比中国人懂车的结论...... 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以北京为例,我带你们看看首都北京这个一线超级大都市的胡同: |
|
|
|
北京二环内这样的胡同数不胜数,这些胡同道路的宽窄基本上是固定了,绝无可能拓宽。而由于地处二环内,所以极高的低价导致拆迁成为了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这些胡同就这么作为“文物”一直保存了下来。而居住在这些胡同里的人,他们会发现随着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原本不宽的胡同里如今停满了车: |
|
|
|
这种尽可能利用了胡同道路两边停车,导致整个路口极为狭窄,行人不得不在车和车之间停留以让车过去的路况中,你认为是大车好还是小车好?这种生活对于居住在里面的人来说,那就是常态,你觉得他们会怎么选车? 停在这里的虽然大中小车都有,但新车中小车的比例会很多,比如新能源车在这条胡同里,平时北京见不到几台的欧拉R1,这片地区你可以经常遇到: |
|
这些胡同最初车少的时候是双向通行的,现在已经改成了单向通行,这也意味着开进来了想出去怕是得绕一大圈。 反正这种地方如果不是经常住这里的人,开一次进去恐怕不会想开第二次。 那么人高马大的欧洲呢?它的老城区虽然比胡同宽多了,但还是比较窄: |
|
好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基建措施已经很好,加上要带父母出去玩的需求,这就导致人们比较重视大车,但不能因为普遍喜欢买大车,你就忽略了还有另一部分人对小车有需求的群体存在。 最后举个非胡同地区偏爱小车的例子: |
|
|
|
在如今寸土寸金,停车难的城市里,这种小车不考虑来一台买菜用吗? 所以,买车这件事,脱离了实际使用场景侃侃而谈,就是扯淡...... 我是卫藤芽生,一个汽车专业毕业,专注于汽车领域问答的知乎er,以后还会做更多关于汽车选购的分享,欢迎关注 : ) |
欧洲人:虽然我们人均GDP是中国的好几倍,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没那么大,虽然工资几千欧元换成人民币不少,但各种税费房贷房租旅游教育……支出,能用来买车的钱真不多。洋舔狗:不,你们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不像中国人死要面子。 欧洲人:我们街道几百年都不变,太逼仄。洋舔狗:不,你们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不像中国人死要面子。 欧洲人:我们也是人,也觉得大车舒服,加长好,追求个鸡儿原汁原味短小精悍,都是家用车,追求个鸡儿操控。洋舔狗:不,你们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不像中国人死要面子。 欧洲人:我们也不乐意开七手菲亚特500标致206,也想买比亚迪汉理想L9那样的车。洋舔狗:不,开那种车跌您的份,你们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不像中国人死要面子。 欧洲人:……。洋舔狗:不,你们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不像中国人死要面子。 欧洲人:滚nmd!劳资又不傻。 |
你以为他们不想买? 我接触过一些外企的职工,不少长期定居在中国,对BBA中国特供的l或者li很有好感,外出用车坐长轴基本都会夸两句这车好。 当年我还小,受到互联网蛊惑颇深,真的觉得那十厘米太影响驾驶感受了,只有向欧洲人那样买两厢和标轴才是王道。结果听到了欧洲人告诉我长轴车真棒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
|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们为什么觉得长轴好,结果他们一脸理所应当的表情看着我:“你不觉得坐着很舒服吗?” 这时我更加懵逼,说这样不是会影响驾驶体验嘛,结果人家也一脸疑惑的看着我:“X,你真的能从一辆五米的车上感受到十厘米长度对驾驶感受的影响吗?” 我仔细想了一下有道理哦,然后抛出了我最后一个问题,那你们在欧洲的时候为啥不买现在又夸长轴三厢好。 他们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己的理由,总结下来就是:欧洲道路没有这么宽,两厢车肯定比三厢好用;家里有几辆车,后排很少做人,只需要带带孩子就行了,长轴没必要;在中国道路不存在问题,好多城市害限制车牌,如果只能买一辆的话还是长轴好,因为十厘米开起来感受差异不大,但是坐在后面还是挺明显的。 所以他们并不是只买微型车,而是市场环境决定了微型车比较吃香,就如同美国人喜欢皮卡一样,不同地区偏好不同太正常了,一般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
说吧,你想让我们说什么原因 |
刚卖车的时候,我也曾纠结于这个问题。 那时我刚进入汽车行业,在长安马自达4S店当销售,马自达的车型特点是颜值出色操控好,但后排空间相比竞品很是窄小,我1米77的身高坐在后排时都觉得憋屈。 几乎每个战败的客户都会告诉我:“车挺不错,就是空间也太小了!” |
|
而我作为菜鸟销售总是被噎的没话说,业绩一直上不去。销售经理每天看着我气不打一处来,特意安排店里从业多年的内训师每天晚上单独给我“特训”。 于是每天晚上,西装革履颐指气使的内训师都会反复告诉我: “中国人的用车观念不成熟” “像欧美这种成熟的汽车市场,都对于汽车的操控要求更高,才不会考虑什么空间” “车主要是用来开的,是你对于用户的引导不到位,要用FAB的方法!懂不?” |
|
那时能说出这些高大上理念的内训师,在我心里是大神般的存在,于是我点头如捣蒜,每天做醍醐灌顶状,对于所谓的“发达国家的用车理念”倍加推崇,有样学样的对着每个客户颐指气使: “车要那么大干嘛?反正平时都是你一个人开” “一个车不好开,你空间再大有什么用?我们讲究的是人马一体!” “很多车企一把车卖到中国就加长,这是畸形的用车观念!你看看我们的魂动设计!” 现在想想那时我一脸虔诚的样子,估摸着和寺庙里求子的父母们差不多。 |
|
但让我疑惑的是,业绩并没有因此发生质的改变,于是内训师每天更加痛心疾首的训斥我:“你看看人家把马自达的理念传达的多么到位,你的能力还是要提升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内训师离职了,我开始不再坚持他的那一套理论。而是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有什么事情尽量先帮客户考虑,靠着努力和运气好,终于拿到了销冠。 再之后我也离职了,有一回之前的同事结婚,我应邀参加,也遇到了曾经的内训师。他现在已经开了一家汽贸店,每天开着自己的BJ40,每天风风火火的到各家4S店拿车,日子过得不要太潇洒。 |
|
BJ40 酒桌上我不经意的聊起:“王哥,咋没买马自达的车呢?” 他哈哈一笑“这车内部价多优惠了好几万,便宜嘛!”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啥欧洲人人高马大都买微型车,为啥中国人人小还要买大车呢? 按照我粗浅的个人理解,有一部分原因源于长辈们的生活经历。 在曾经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长辈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饿肚子,什么时候会居无定所,为了对抗这种风险,只能把维持生存需求之外的东西尽量多的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自己用不完可以给儿子,儿子用不完可以给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所以越多越好。 |
|
反映到现代社会,你就会看到长辈们的这种执念,东西要越多越好,房子要越宽越好,车子要越大越好。这种观念无关对错,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我家车比你家大,代表我占有的生产资料比你家更多,就更有可能在未来的风险当中存活下来。 而新一代的年轻人,你可以明显的看到这种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买车要的是好看好开,至于空间嘛,够用就行,反正家里不只这一台车。 当然,对于那些现在嘴里还嚷嚷着要买旅行车,皮卡车的人,也也不必太当回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我的发小就嚷嚷着说,自己最喜欢日本的KCAR,样子又萌又可爱,不占地方还省油,奈何国内没有合适的车型,不然怎么都要买一台! |
|
然后前段时间,我看到五菱宏光的微型电动车即将上市,赶紧问他准备啥时候买。 |
|
他很尴尬的表示:“新能源暂时不敢买啊” |
|
而对于那些用自己所谓的“成熟用车理念”来抨击,甚至想影响他人的人,你要保持警惕,因为他很可能是: “嘴上说着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
德国的米勒,身高185体重两百斤,开一台高尔夫,座椅位置调到最宽松,后排堆满了杂物。中国的李雷,也185两百斤,也开一台高尔夫,因为后排还有他老丈人和丈母娘,只能稍微缩着开车。 美国每千百人拥有汽车量是837辆,排名第一;第二名是澳大利亚,每千人汽车拥有量747辆;第三名 意大利,每千人汽车拥有量695辆,第四名加拿大,每千人汽车拥有量670辆,第五名日本,每千人汽车拥有量591辆;第六名德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589辆;第七名是英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579辆,第八名是法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569辆。 可以看英法德意,每两个人就有超过一台车。这意味着在欧洲的车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坐进去两个人而已,后排空间不重要。同时考虑到欧洲山路更多,历史老城也更多(比如很多几百年历史的老城老镇,几百年前什么样,现在也基本什么样)。看三贱客的时候经常发生的剧情就是他们开着漂亮的大GT在漂亮的古城街道里行驶,结果转弯都转不过去。所以小车也有利于灵活操控和停车。 当然高汽车保有量不代表欧洲遍地都是高尔夫这个级别的小车然后前排就坐了两个人…较高的保有量主要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丰富的车型选择,从而更倾向于干什么事情就去开什么车。比如一家四口人,可能有一台紧凑轿车一台大一点的SUV或者旅行车,也可能有一台跑车一台van…… 中国每千人拥有173台车,就是一台车平均对应6口人——也就是一个家庭。一家人出去吃饭之类的,经常车里坐的满满当当,后排又经常是上下车都有些费劲的老人。这时候给后排加大空间可不就是刚需了么。 中国汽车普及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步进行的,很多新修的路比较宽,老城区的主干道也都做了加宽处理,所以一般对车的灵活性没太大要求。 另外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各级别的车都像进化论一样经过了大空间的基因筛选,甚至哪怕A0级车也都尽量做大空间,我们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容易碰到欧洲版的车了。而没通过市场的大空间筛选的品牌则基本都退出中国市场,比如菲亚特、雷诺等。而其他一些品牌也选择不把欧洲市场车型继续引入中国,转而给中国提供“特供车”。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挂着欧洲牌照的试验对标车: |
|
新丰田Yaris。突出的轮拱和相对低矮的车身高度都为Yaris出色的比例与姿态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台车的内部空间和国内“皮薄馅大”的A0级小车相比完全处于劣势。我坐进去简单感受了一下,内饰相当紧凑,我坐舒服的情况下后排肯定很不舒服。而且目前看来广丰并没有把国内的Yaris更新成这样的打算。 国内特供车大行其道,一方面主要针对美国市场的车型被引入中国,比如途昂、塞纳等;另一方面有了很多加长轴距车型,比如尺寸怪兽速腾L,各种长轴距的轿车,同时标轴款Sedan大多不在国内销售。 引申来说,为啥中国跑车市场做不起来?因为只能坐2个人的车在这样的汽车人均保有量面前,实在太奢侈了。为啥SUV受欢迎?因为在相同的轴距下,SUV普遍有更好的头部空间。 |
|
后排有人的情况下司机无法采取比较后靠的坐姿,这时直立坐姿时头部空间就很关键了。另外最普及的紧凑型SUV车高最适合腿脚不灵活的人上下车也是值得考虑的一点。 以上 |
你去欧洲玩一圈,尤其是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捷克这些国家城区全身狭窄的老街道,小车好开好停车,大车开都费劲跟别讲在不到四米宽的老街掉个头了 跟穷关系不太大,毕竟西欧车价不便宜,一台高尔夫 福克斯 polo clio这些人民币都要十几万 同样是白人国家澳洲 北美, 人家地广人稀马路宽,你看那些人的车一个比一个大,小车没什么市场 |
我来更新啦,找到了一些以前的照片,唉,一转眼半年过去了,国外还是水深火热不敢出去。 老外停车技术我也是服了,就这样亲上来了。 |
|
|
|
|
|
|
|
|
|
|
|
|
|
但是有一说一,老外倒是不会乱停乱放,可能因为国外不仅仅是贴罚单那么简单,有时候直接给你拖走!!! |
|
|
|
|
|
|
|
原答案------------------------ 这是欧洲的路 先来个郊外的吧,欧洲一些国家有很多高速路段是双车道的,通常也就是三车道,首都高架等另说。 |
|
瑞士高速(其实就是国道) |
|
尼斯市区马路 |
|
马路算宽的巴黎(我车挡风玻璃被砸了呵呵呵) |
|
米兰街道 以下这个小镇这样的路可以代表欧洲多数城区里的路况 |
|
童年附近山头小镇 |
|
阿姆斯特丹市区马路 有轨电车和车辆共用车道在欧洲城市的市区里是很常见的,部分路段会有专道 |
|
还是阿姆斯特丹 |
|
多洛米蒂小镇市中心(标准石头路) 其实车大你开着没问题,就这些路,只要你不是擎天柱,开起来还是很溜的,问题的重点是在于:停车!!! 欧洲停车场很少,还贵!多数都是停路边的,你车大的话,我可以保证,你找车位的时间我一顿饭都吃完了,通常我们都是要在路边等着别人开走,而且商务车基本上就不要想了,老老实实去停车场吧。 |
|
停车位是等出来的 国内的就不需要我贴了,总之就是一个字:大!马路太宽太大了。 停车的空间也非常宽裕。 这宽大的还只是非机动车道 |
|
欧洲有些道路你开的还没有国内电瓶车的待遇高 |
|
努力追上前面的女司机 当然,欧洲SUV还是很多的:X5, X6, Q5, Q7, Q8, GLE, ML, G63, LEVANTO, CAYENNE, MACAN, RANGE ROVER, TESLA 还有这个少见的大屁股 |
|
都是在说路窄不好停车,其实大车也是有的,猛禽够大吧?但是欧洲的路真的不适合。 对了忘了说,欧洲很多老城区是禁车的,排量太大养路费都交不起。 欧洲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大”,也就美国人喜欢肌肉车,知乎都是健身达人,随便一个都是187cm 一身肌肉,适合知乎儿开吧。 |
|
我可能也只是适合这种小车子吧。 |
|
啊,放错了,是这个 |
|
道路王者 |
首先:欧洲不是人人人高马大。 只有北欧人高马大。相当于中国的东北人。 大部分欧洲人和中国人差不多,南方的瘦小,北方高大。 中国人并不小! 题主自己小不要代表中国人! 谢谢! 至于汽车,中国一个国家,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欧洲总共才1045万平方公里,塞了40多个国家在里面。 俄罗斯一国的欧洲部分就有426万平方公里。 欧洲第二大面积的国家是乌克兰,60万平方公里。 其他40多个国家分剩下的5百多万平方公里。 俄乌战争是欧洲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之间的战争(国土面积上论) 所以,欧洲总体上地少人多,城旧路窄。 开车总要适应大多数的路,可以去大多数的地方。 所以欧洲人又小,地又少,车子当然小了。 俄罗斯:17,075,400平方公里(欧洲部分426万平方公里) 乌克兰:603,700平方公里 法国:553,965平方公里 西班牙:505,900平方公里 德国:357,376平方公里 英国:约24.36万平方公里 |
|
|
自己小就自己小,别带上我,也别带上其他中国人。 欧洲我也去过,比我高大比我壮的没几个。 没事别瞎带中国人三个字。 |
先不论中国人是不是就比欧洲人个头小。 首先要澄清的是,欧洲这些小型车和微型车,乘坐大块头的人根本就不局促。 我自己身高1.86米,坐自己家的Mini 2门版,一点也不觉得挤。原因在于,在只乘坐两人的情况下,只要前排座椅后移,自然就有充足的腿部空间。至于上半身需要的头部空间,小型轿车因为并不比紧凑型和中型轿车矮,也就不存在问题。 |
|
而至于微型车,也许纵向空间会不足,但是他们一般会做的高一些,通过增加坐高来减少对于纵向空间的需求。比如Smart ForTwo的车高是1555mm,高于一般的轿车60mm左右。 |
|
实际上,我坐过的小型轿车、微型轿车也有几十款了,还没有一款我在前排觉得挤的。 除去跑车以外,我在前排也觉得挤的车,恰恰是两款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不太小的车,一款是吉利帝豪,一款是哈弗H6,我在6年前试驾这两款车的时候,都发现车厂给前排座椅配备的滑轨太短,前排移到最后,腿也不能完全舒展,其中哈弗H6还算可以接受,帝豪就真的很局促。可能吉利的研发人员真的认为”中国人人小“,即使增长滑轨只有几毛钱的物料成本,也没有必要把前排做的比较宽敞。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逆向种族歧视“。希望现在已经改进了。 那么小型车、微型车真正局促的场景是什么呢?是后排也需要坐人的时候。 可是欧洲因为人均汽车保有量大,后排坐成年人的需求远少于中国。 |
|
从上表可以看到,欧洲五大国的千人轻型载客汽车保有量都在500左右或更高。(排除了货车和重型客车) 千人轻型客车保有量500、或者说每2人一辆车是什么概念呢?假设人口按0-80岁平均分布,那么如果30-60岁的上班人口每人一辆车,60-80岁的退休人口每两人一辆车,就是千人500辆。 (当然,30岁以下肯定也有些人有车,但70岁以上的人群也有一些人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驾驶车辆,差不多相互抵消。) 这也就是说对于绝大部分30-60岁的欧洲核心家庭来说,有下面两个情况: 家中第二辆车后排基本不需要考虑坐人。家中比较大的那辆车,后排也不必考虑成年人的经常乘坐,只需要考虑儿童。 而欧洲没有成家的年轻人,或者子女已经独立的老年人,他们买车后排也同样不必考虑坐人。 实际上欧洲有很多微型车、小型车,根本就是两门的。车主考虑的是只要前排能舒适乘坐就够了,根本不考虑后排。 所以说,欧洲人均汽车保有量高,决定了欧洲人能够接受小车。 相反,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要低得多。因为60年代初和80年代末的两个生育高峰,中国已婚未退休的人口占比接近50%,如果要这些人每两人有一辆车(相当于核心家庭每家一辆车),那么也需要千人轻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到250辆的水平。而中国目前千人159辆的水平显然距此还有相当距离。在这种保有量水平下,中国的汽车购买的绝对主力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群。那么这个人群购车,后排空间一定很重要,甚至有很多人是对三排座有刚需的。 以上是欧洲人相当一部分车比较小的必要条件。 而欧洲与中国的另一个区别是,欧洲城市因为发展远比中国早,很多城市市中心的格局都是在19世纪汽车出现之前就已经奠定,因此道路远比中国城市狭窄。再加上人均汽车保有量又高,导致停车位比中国更紧张。 比如意大利的城市中心有很多这样的街道: |
|
相反我国多的是这样的大马路: |
|
虽然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但开大一些的车确实压力比欧洲小多了。 当然中国也有胡同,也有小巷子,但是这些地方一般没有多少重要的场所,一般人不太需要去。而且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中国人,一般更是一个车很多人用,后排的需求更高。 以上是欧洲人买小车多的充分条件,或者说欧洲人确实有必要买小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也不是铁板一块,欧洲内部汽车的平均大小有很大的国际差别。但这主要也不是因为身高造成的,而主要是由这些国家城市道路形态不同决定的。欧洲城市道路当然也不都像意大利那么狭窄,因此很多国家的小车比例也没那么高。 2015年意大利最畅销的50款车型,小型车微型车占了一大半 |
|
这是英国的,微型车很少,相反紧凑型、中型就多一些 |
|
这是德国的,前50就没有微型车,小型车也不多,紧凑型和中型很多,而且很多是旅行车。 |
|
全世界平均汽车尺寸最小的国家之一是丹麦,但丹麦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之一: |
|
这里也附上ICCT统计的欧洲各国轻型客车的平均参数 |
|
因为知乎上传图片会压缩,这里可能看不太清,我也做了个表格,对比欧洲五大汽车工业国和中国的汽车平均尺寸。其中中国的数据,是使用2017年的销量数据、配合汽车参数数据计算的销量加权平均值。这个数字会比计算全部保有的车型要高一些,因为早年中国销售的车型偏小一些。 |
|
可以看出瑞典的车其实并不比中国的车小了。题目本身对于欧洲少数国家其实也是不成立的。 |
讲个笑话:我买卡车模拟游戏的时候,之所以选美卡而不是欧卡,就是因为欧卡路太窄。 |
|
在汽车爱好者圈子中(尤其是网络上),铁买党挂在嘴里的都是标轴、瓦罐、性能车,就好像如果有人去买汽车销量榜前十的热销车就是没品位、不懂车。 国内汽车进入高速普及期至今也就十几年的时间,其中的原因不仅在于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同时车价也都大幅度下降了,如果不是门槛降低,可能至今还有很多家庭买不了车。 在中国,人们喜欢大车的理由其实和SUV的热销有共同处:一个人/一个家庭在有了购车计划后,希望这台车能满足多种需求,适应多种场景,要兼顾家人还要能跑各种路况,所以追求大车本来就是非常符合汽车消费市场规律的行为。 我11年前在比亚迪经销商工作,亲身经历有一次车展夜场中,两位大姐在F0车旁聊天: “你看这车多便宜啊,买一辆也花不了多少钱,还能遮风挡雨。” “打死我也不买,这是寡妇车,牌子又烂车又小,家里没人的才买这个车,呵,寡妇车。” 这样的对话毫不避讳,就是在我们工作人员身边扯着大嗓门说的。 再后来,我在铃木经销商工作,奥拓和雨燕还很好卖的那段时期,车主大多数都是以下几种人: 1.年轻女生,刚学会开车不久,买台车既是用来代步也是用来练手。 2.中年人,很少出行,平时上下班,预算有限,买台便宜的小车先开着。 3.老年人,开车把握已经不是很大,买台小车更灵活,停车也方便。 ——注意,以上三种人群,还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家中已经至少有1台车。 当然也有家庭第一台车就买小车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基本5年内都增购/换购了更大的车,也就是说,在国内,如果家庭只有一台小车,那么可以理解为,受限于预算,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值得讽刺的是,在铃木工作了7年,雨燕销售了将近2000台,几乎没有遇到过觉得雨燕开起来有趣、有操控、有动力(同级1.5L)而买这车的,甚至连有这种想法的人都很少,但是在网上还经常看到有人把雨燕、飞度这类小车纳入“具有驾驶乐趣的汽车”。 当然,维特拉作为一款小型SUV,网络评论也类似。 铃木的车型我开的非常多,比爱好者开的多,比车评人开的更多,所以我更理解铃木为什么卖不动直至最后退出中国市场。 不是小型车不够好,只是小型车不够适应当前的中国市场。 期间我还在标致经销商工作过一段时间,在标致上量最疯狂的那段时期,也是经销商被压库最狠的时候,在年底参加片区会议时,标致大区明确对经销商说:明年1月份是今年的第13个月,任何经销商不得懈怠,同时要背负比12月更高额的进销任务。 很多经销商选择大量囤货301,为什么是301而不是308?明明彼时308的销量最大。 因为301进货价更便宜,并且老款301比老款308的轴距更长,在面对消费者的时候,更容易转化。 零零散散提到了三个不同品牌的一点情形,可以看到在产品层面上,车型大小永远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买大车是因为中国大多数家庭还只能买一台车,其他需求往往要排在家庭标签之后。 不得不说自主品牌在当年对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各个品牌的SUV车型上市都发生在同样的时间段,在当时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并不低还持续走高的情况下,SUV却相比自家产品依然是卖爆了。 车迷说:我喜欢听发动机加速时的声浪,喜欢精准操控人车合一的感觉,我在意驾驶体验,在意机械素养,和别人聊车的时候,话不投机半句多。 普通人说:我希望自己买的车具有性价比,空间够大,能让老人孩子都一起乘坐,周末能出游,平时还能多装一些东西,比如购物、小孩的平衡车、老人的轮椅等,如果预算充足的话,会再为家人/老人买一台代步车,这样他们也能没事接送孩子上下学,平时出行也方便。 后来,普通人买了车,过了几年又添了一台车。 车迷却一直都没买车,但看上去越来越懂车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