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如何看待奇瑞表示「智界 S7 拥有世界超先进产线,每一台出厂都经近万道检测」?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如何看待奇瑞表示「智界 S7 拥有世界超先进产线,每一台出厂都经近万道检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4 月 11 日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奇瑞董事长表示,智界 S7 拥有世界超先进产线,每一台智界 S7 出厂都需经近万道检测。对此,你怎么看?
雷总都在祝智界S7大卖,我当然也要先祝智界S7大卖。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回应雷总的是鸿蒙智行的官微。


鸿蒙智行与智界是什么呢?这要从华为参与新能源车的模式有三种说起,分别是:
零部件供应模式:为车企提供标准化的部件模块,比如市面上的一些热销车型采用的就是华为的电机,通信模块。解决方案模式:也就是常说的HI模式,为车企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比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全套的解决方案,阿维塔等都是采用这种模式。智选车模式:也就是这里说到的鸿蒙智行,华为利用多年To C的经验,参与到整车型设计到销售的全环节,同时充分利用汽车厂商丰富的整车制造造经验,实现强强结合,利用双方的优势造好车。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选问界,原因狠简单,我对品质和安全比较看重,如果你关注新能源车就会发现鸿蒙智行至今没有一辆自燃的,甚至宁德时代也说问界电池最安全。现在智界也加入了鸿蒙智行大家庭,一样的高品质要求,这种品质应该说是智选车模式造就的。
智界是华为与奇瑞合作的产品,这种合作并不是奇瑞生产出来贴上鸿蒙智行的牌子这样一个简单贴牌,而是结合两者的优势制造出来的。奇瑞作为头部车企具有超高制造能力,拥有1400万辆的整车制造经验,产线的硬件设备与信息化软件系统均处于行业高水准,并成立智界事业部。华为拥有三十多年的ICT技术积累,两者优势结合共同努力做出了智界。在实际的生产种华为从研发、制造和产品验证全流程对智界进行端到端的质量管理,也把华为ICT和终端领域的制造经验移植到汽车领域,确保智界产品具备华为的高质量标准。


华为与奇瑞是如何合作的?这种高品质的车是如何生产的呢?,这其实是一个从设计道检测全链条高质量标准的事情,下面咱们就详细聊聊
高品质源自于好的设计
质量还跟设计有关?当然,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就以盖楼来说,楼盖的好不好,兼顾不坚固,首先要看图纸设计的合理不合理,如果图纸有问题,后面用料施工再好也会有根本上无法解决的问题。造车也是一样的道理,华为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已制定严苛质量标准,并针对智能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进行多轮的研讨和验证。
说个具体的例子,相信有些人在开车的时候遇到过大屏幕突然死机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些车就无法行驶了,因为它可能连带着导致仪表盘等出问题。华为在设计的时候就把中控屏与仪表盘做出了安全隔离,所以即便中控屏出问题也不会影响驾驶,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没遇见过鸿蒙智行的车车机死机的问题,系统稳定性非常好,即便如此,隔离还是有的。
类似的地方有很多:
智驾:将毫米波雷达安装精度、保险杠安装一致性与油漆精度三者之间做到极致的平衡匹配,通过对后向毫米波雷达的设计,安装精度提高了35%,对后方来车位置检测精度提升0.3m以上,这样智驾在变道的时候就更从容 ,特别是夜晚雨天眩光场景。
智能座舱:车机-屏幕-OS全自研,保障车机系统的极致可靠性
极致安全隔离:中控屏与仪表屏极致安全隔离,实现100%故障不蔓延,如中控屏死机、黑屏,仪表盘仍可正常显示,且不影响使用智驾。系统瞬时自修复:车机系统还设计的安全岛,能对7种常见关键场景进行自检,覆盖80%以上常见故障。极端场景不断连:车机系统设计了逃生通道,可保障极端场景如车机遭受高温、强电压等情况时,基础显示能力不断连,提供持续告警、档位及车速等基础信息。
途灵底盘:华为团队在设计途灵智能底盘时,就定义了途灵底盘的材料和结构,让途灵底盘在可靠性、耐久性、强度及防腐等方面在行业有领先性的优势
霜月银车漆:完成耐高温(90℃)、耐低温(-40℃)、耐水浸泡(240h)、耐酸雨、耐强碱等32项性能测试
AI改变制造,智造的品质更可靠
工业革命的开始就是通过大量机械加工代替手工作坊,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使得产出品质一致性更高,但是汽车加工智造的环节以及配件实在太多了。比如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供应商每个批次的配件可能并不一样,一旦某个供应商的产品出了问题,就需要追踪该批次的产品并决定是否找回维修。
零配件不能检测后再进入生产环节吗?传统的汽车制造并不是这样,他们就是按合同办事儿,零配件出问题供应商按合同赔付。华为从手机到车都遵循的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优先,将零部件供应商的设计白盒化,不仅检视tier1供应商,甚至部分会对供应商的零部件做检视。供应商来料出厂前必须进行全量检测,并且会做整车零部件配合的功能性测试,通过模拟整车架构,抽检来料检验其零件性能与匹配性,并最终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大数据质量检测系统,进行分析,只有这些检测都通过后才会进入总装环节,这就极大提升了整车的产品品质,同时也能减少返修几率。


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的制造还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涉及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内部线束数量非常多,这些线束在车内是以接插的方式进行连接的,如果线束没接好直接就会影响整车的稳定性,这有点像手机、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的制造。主机厂通常都是通过人工目视和触检的方式来检测,人犯错是难免的。这就不得不提华为的手机生产经验了,华为在手机制造过程中使用了AI质检解决方案,现在也将它带入了智界S7总装生产中。这种方式简单说就是通过手机拍照的方式对单点位或连续多点位进行检测,系统在接收到手机APP上传的图片后,会自动和后台数据进行AI检测,这就提升了可靠性。


自研自动化测试程序,整车检测更严苛
汽车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涉及的零配件众多,设计和生产不易,甚至检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汽车的生产初期因为各种原因(如设计不当、材料缺陷、加工缺陷、安装不当等)故障率较高,很多问题在传统的整车检测中是难以检测的,出现问题后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复测、分析故障。
智界产线在这方面就有优势了,华为自研数据采集仪,借助大数据存储、计算分析、日志索引等能力,建立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车辆故障的自动化系统,进行整车电气老化、动态道路测试、强化道路测试、整车ORT老化等多维度测试。同时结合整车EOL检测场景、HWICT技术和手机老化经验,借助自动化工具有效发现潜在风险,通过实时运算,对电气、动力、机械、工艺类等早期产品的缺陷进行拦截,每天最高检测数量2000台,可实现每台车测试时都生成一份测试评估报告,确保产品以健康状态高效地交付给消费者。
这里重点说下ORT测试,也就是产品可靠性测试,在智界生产线上它是通过华为自研的自动化测试程序针对车身、电气系统、空调、高压系统等进行应力自动化测试,例如上下高压150次、开关背门150次等。对于暴露问题的车型,进入ORT拦截区分析定位问题原因,解决质量隐患。ORT测试可以激发整车前500公里的功能隐患,这样交付后用户体验也会更好。
设计、制造、检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保证了智界的品质
事实上不仅是我上面提到的这些,华为在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不同生产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只是篇幅的原因,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后面有机会咱们再详细聊。


我们可以看到在智界的生产过程中,华为凭借自身的ICT积累,从设计-制造-检测整个生产链条出发对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引入了众多的自动化和AI技术。华为把自己积累的先进智造经验赋能给传统企业,帮助车厂完成从传统汽车的制造到鸿蒙智行的智造的升级,成为新能源车生产的标杆,因此智造的智界S7比很多传统厂商的车更值得买。
工业革命的开始就是通过大量机械加工代替手工作坊,快速的产出品质更好更一致的产品,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则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也意味着产品的品质更好,一致性更高。


@智界汽车
在某平台进行广告投放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平台的用户是对广告,尤其是软文广告容忍度最低的用户群体。
然后我们要知道平台官方的广告投放机制几乎是按着用户的头来进行展现的,并且这种展现是铺天盖地且无孔不入的。
而第三方的引流文章更是直接假设用户是一群没有脑子的蠢货,单纯是用直钩钓鱼。
基于这两点这个平台用户的直观体验就是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
而平台官方和第三方引流号对于这些是完全了解的,但是他们完全不在乎,因为这些行为不是传统的营销与传播逻辑,而是单纯的针对流量变现的一种投机行为,他们关心的不是营销与传播效果,而是用各种手段骗取点击。
简单来说就是平台联合写手对厂商进行的大规模薅羊毛行为。
以上仅仅只是各位厂商在资金方面的损失,更可怕的是这些令人厌恶的低级手段会被理解为厂商行为,使用户迁怒于各位厂商,直接反应为大规模的用户负面评价和产品品牌象形的直线下滑。
也就是说平台与写手打着厂商的旗号去抽用户的嘴巴,抽完了还要告诉用户是厂商出钱让他们这么干的。
各位厂商对平台与写手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他们给你挖的坟墓上填一锹土。
另外如果各厂商的审计部门发现贵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坚持在这个平台进行推广,我真的建议你们要好好关注一下了。
很早就听说发布会有智界S7,如今终于要来了。
之前智界S7发布后热度很高,大定订单也很猛。
奈何后续展车和交付跟不上,生生错过了热点,不得不说很是可惜。
说实话,智界S7的产能波折我认为非技术性因素是主要原因。
但客观来看,智界S7产能爬坡也有芜湖工厂建设的影响。
不论是菊厂还是奇瑞,都为芜湖工厂倾注了大量心血。
1,奇瑞芜湖工厂本身是工业4.0高度自动化的典型,放在全球更是最顶尖的行列。
我们国家对于工业4.0,一直是认真践行,持续推进。
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高端化的代表,高度自动化和新质生产力的推进更是全行业共识。
奇瑞芜湖工厂更是集超大压铸,超高工业机器人密度和5G专网于一身,可以说是行业内先进工厂的代表之一。
具体来说,汽车产业传统的冲压、焊接、喷涂、总装四大车间,每一项芜湖工厂都有现代化改造:
芜湖工厂的冲压车间,有冲压机器人、双臂机械手传输系统、三坐标测量和激光打码等先进技术设备,硬件100%全自动化。
而且智界S7冲压车间是目前行业内少数具备工厂级生产管理中台系统的产线,设备每一个运行参数和生产每一个环节都能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看见。
某些国家炒作的“工厂数字孪生”概念,其实已经在我国逐步变成现实。
先进技术带来的结果是,冲压车间每小时最多可加工900个部件,冲压零件的精度高达±0.5mm,同时还能做到100%检验监控


芜湖工厂的焊装车间,有多达600多台工业机器人协同。
产线的高柔性支持铝钢混合车身,能够满足多平台多车型共线生产;
而且芜湖工厂还引入了AI视觉检测,间隙面差是行业最顶尖水准。
简单说一下,间隙面差一般是指两个零件阶梯型面之间的高度差异,是衡量制造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质量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智界S7间隙面差的检测采用激光测量,公差要求控制在±1.0~±0.75mm区间,未来还计划逐步提升至±0.5mm。
这个成绩明显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准,与航空飞机制造要求相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涂装车间,不仅配备了167台工业机器人,而且车间实现了5G全覆盖,打造出全自动喷涂柔性化生产线。
之前回答我就说过,知乎连篇累牍批判的5G,如今工业端已经大批量落地,整套方案已经比较成熟。
比亚迪、宁德时代、三一重工、海澜、万凯等等企业都有建设5G工厂,覆盖各种不同行业。
美国直到最近才开始追赶,少数明星企业如特斯拉开始打造基于“私有5G基站”的工业互联网:


GPT-6训练导致电网崩溃,AI为何如此费电?如果不能解决耗电问题,AI是不是将凉凉了?408 赞同 · 61 评论回答


2,华为与奇瑞强强联合,将ICT产业的来料检测、AI质检、数字化追溯、云端大数据检测等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汽车行业
过往相当长时间内,汽车是最庞大最全面的消费产业链,进而形成了最先进的制造业管理模式必然来自汽车行业的思维定势。
但智能手机产业链越来越长、竞争激烈、迭代迅速,且融入了很多半导体和互联网相关的元素,实质上正在催生最复杂的IPD管理体系。
再加上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过往的很多经验传统都被颠覆。
综合来看,以菊厂先进的IPD管理体系、庞大的研发投入、超强的战略定力和执行力,杀入汽车产业后完全是独一档的存在。
比如华为自主研发的,同时也是行业少有的云端大数据质量检测系统:
华为云在国内一直是第一梯队,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一直都有独特建树。
智界S7的云端质量检测系统有超700台高性能服务器及华为独有的AI算法模型,实现了研发、测试、生产、检测到交付的全流程质量数据的在线分析与管理。


又比如华为自研的数据采集仪;
菊厂根据自身产线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建立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车辆故障的数据采集和信息自动化系统。
测试人员在进行整车电气老化、动态道路测试、强化道路测试、整车ORT老化等多维度测试时,能够收集更全面的测试数据,尽早排查隐患。
再比如菊厂首创的AI线束连接状态识别:
不论燃油还是电车内部都有大量线束,线束的接插往往还需要手工操作,连接的紧密与否也会影响整车的功能和使用体验。
传统主机厂在线束接插检测过程中,工人通常会通过目视和触检的方式来进行自检和交叉互检。
用大白话说就是,用眼看用手摸,大家相互检查。
可想而知,这种做法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不会特别高。
菊厂在手机制造中就引入了AI质检,实践证明相比人工质检提升了检测效率与准确率。
因此,菊厂将这套AI质检方案带入到智界S7总装生产中。
对单点位或连续多点位进行拍照,系统在接收到手机APP上传的图片后,会自动和后台数据进行AI检测,效率会比人工质检更高、效果更好。


尤其是总装车间,充分借鉴华为在手机领域的质量管理经验,通过质量门+线控+AI视觉全流程把控生产质量,制造过程质量参数100%数字化追溯。
车辆在总装车间需经过32道检测工序,约4000个检测内容。
检测包括12道IQC来料检测,12道生产质量检测以及8道下线质量检测,确保车辆下线的高质量。
3,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领先全球,奇瑞的先进制造工厂为海外攻城拔寨贡献了重要力量
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抓住了历史机遇,借助产业革命的东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很多人还沉浸在燃油车时代海外巨头过往的辉煌里,还以为老牌车企积累了大量底蕴,仍握有诸多优势。
这种观点一两年前或许还不算错,但殊不知,时代变化的速度往往超乎想象。
之前回答中,我曾经提过一个“暴论”:
电池、电机、电控、悬架、压铸机、激光雷达……近两年国内产业链发展堪称日新月异,时至今日已经接近反超海外所有国家的总和。
苹果取消探索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 AI,原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影响?843 赞同 · 142 评论回答
近些年虽然有种种因素阻挠,但国内产业链仍然在海外不断攻城拔寨。
东南亚、俄罗斯、中东、中亚、拉美等市场,自主品牌的销量和市场份额都在节节攀升。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达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跃升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具体到奇瑞,国内市场不是特别理想,但在出口方面是妥妥的自主品牌主力之一。
事实上,奇瑞在海外早已默默耕耘多年。
近些年来,奇瑞的努力逐渐收获回报,海外市场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3年,奇瑞集团实现销量“十二连涨”,累计销售汽车达到的1881316辆,同比增长52.6%。
2023年出口汽车937148辆,同比增长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今年一季度,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25.34万辆,同比增长40.9%,出口继续位居中国汽车第一;
随着自主品牌在海外的攻城掠地,一些过去国内销售吹捧“德系品质”的桥段,如今也成为“回旋镖”用在了国产车上。


总的来说,华为与奇瑞两家深度合作,可以说为智界S7这款车的量产倾尽全力。
菊厂在ICT行业多年拼搏锤炼多年,早就形成了一整套极度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先进的IPD管理体系。
而且菊厂同时也是To B领域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先行者,智能生产制造方面同样有极其深厚的积累。
菊厂与整车厂深度协作的车型,品质和NPS在业内一直有很高的水准。
智界S7这款车,就是菊厂与整车厂深入协作的典型代表。
未来随着菊厂研发投入不断井喷,菊厂和整车厂还会有更多成果不断涌现,我拭目以待。
这个问题其实特别好,可以说是“一鱼三吃”,通过这个提问,我们来尝试解答如下问题:
智界S7是什么生产出来的?华为智选车业务模式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华为与奇瑞在这个合作项目中分别是什么样的角色和职责?


误解源于不透明
关于华为智选车业务,虽然每次有车的发布会上都会提一下,但其实大众对其真实的运作并不是很清晰,大家都晓得华为手机是华为自己研发、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的知根知底,华为智选车的信息透明度要差很多。
华为智选车是华为终端集团下面的一个业务部门,与车厂联合生产新能源汽车,放到华为在全国的授权门店销售。用老余经常挂嘴边的官宣文案来说:赋能车企,帮助车企造好车。
这个“帮助和赋能”到底是怎么样个帮助和赋能法?没有几个人知晓详情。
既然这些车都不姓“华”,那他的品控、售后、将来有什么不可抗力的影响,华为要不要兜底?
也正是这些疑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严重影响了华为智选车的销售。在我买问界时,身边很多朋友都觉得我是彻底傻掉了,将来万一这个品牌没有了,我找谁哭去。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理解里,对华为智选车业务有三个“以为”:
华为搞一套图纸出来交给车厂,利用车厂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好汽车,放到华为门店销售。将来真要是有点啥,华为和车厂都会相互甩锅,让用户去找对方。华为做手机还行,做汽车绝对是门外汉,生瓜蛋子。车厂说什么华为就只能接着,因为他们也不晓得怎么才是好的。华为智选车主要就是为了卖自己的产品:激光雷达、驱动电机、智驾软件系统、鸿蒙座舱一大堆。
正好借着这次智界S7的沟通会,我查阅到了一些资料,这才发现以上的这些“以为”都是我们以常规的工作方法论在揣测。在华为智选车业务里面,华为绝不是外界以为的轻资产投入,进可攻,退可守,车卖得好就大块吃肉,卖得不好就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华为是流程管控的老司机
首先要纠正大众的一个误区,华为是高科技企业,但也是制造业企业——这是华为与国内诸多互联网公司的最大不同点。
华为的电信设备、高端手机等等,都是自己在生产,华为南方工厂在业内的名气可是响当当,华为负责制造业的一把手在董事会也是排名靠前。只是电信设备生产规模不大,手机更多的产能还是放在了比亚迪,加上华为的研发实力实在是太过耀眼,以至于很多人忘记了华为也是有自己在生产产品的。


那这个和智界S7的品控有什么关系呢?
肯定是有关系的,虽然大家的产品和工艺有区别,但对于如何提高品控效率,确保供应链的顺畅等,还是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以管理供应链为例,零部件供应商自己对自己的产品品质负责,在没有发生品质问题的前提下,产品合格与否是供应商自己说了算。装车以后因为零部件发生了品质问题,供应商会按照合同赔款。这样看起来,是节约了整车生产的人力资源占用。
但电子制造业是来料全量检测,零部件入库是否合格不是供应商说了算,而是IQC的检验为准。一些重要的零部件甚至会与相关零组件组装后进行功能性测试,测试数据还会上传到云端大数据质检系统进行模拟整车架构分析。
这样做法虽然增加了IQC的工作量,却是将品质隐患堵在了生产前,减少了整车组装后的返修概率。


再举一个例:如果你修过汽车电路,就会理解那密密麻麻的线束有多么恐怖,而电动汽车的线束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又远胜燃油车。涂装、焊装甚至总装都可以依赖机器人来实现自动化,但线束接插却还是无法完全做到。传统主机厂都是员工间交叉检查,通过目视和触检来完成。
但百密终有一疏,人有时候总是难免会犯错。华为在手机生产中已经对精密制造积累了成熟的方法论,将其移植到汽车生产的线束接插中来就是so easy了。插接完线束以后,操作工用手机对线束拍照,上传到后台与标准接线进行AI检测。人眼会偶尔花一下,但机器却会一直保持清醒。
智驾对汽车生产提出新的标准
燃油车与电车的最大不同点是在于驱动和传动方式的巨大变革,燃油车以内燃机为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机械传动来驱动。虽然近些年来电气化的比例不断提升,但与电车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
以智界S7的途灵底盘为例,其协同元器件数量比传统底盘增加了3倍,同时各模块之间的协同及调校条件更加严苛。机械底盘所遇到的极限考验,都会在数字化底盘上过一遍。数字化底盘遇到的问题,却是机械底盘从未遭遇过的。
所以对智界S7的产线而言,稳定性测试就要走到前面。华为在智界S7的生产链中安排了700台服务器,为全产线云端大数据检测的AI算法模型提供运行环境。这套检测系统大到线束接插错误,小到一颗螺丝的松紧,凡是与整车品质有关的,都会直接反映到数据库内。


传统的汽车生产流程虽然也会借助仪器设备来控制生产品质,但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在掌控标准。智界S7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华为为其定制化开发的全周期质量管理系统,可以做到实时传输、自动识别、及时预警,从上游供应链到生产结束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是在大数据的实时监控跟踪下完成。
除了生产全流程的跟踪之外,智界S7还加大整车测试规模和检测次数。
智界S7的生产全流程所要经历的检测有近万道,如果这些检测都通过人工来执行和记录,那真是人山人海。提升检验效率和检验品质,这也是华为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来改造产线的原因。比如在焊装流程,有24道检测工序,4879项检测内容。除了利用600多台焊装机器人来高效作业外,还利用AI视觉检测来进行多项生产检测。


智界S7的每一道生产流程虽然生产内容各有不同,但对流程的控制和检测却都遵循一样的标准。特别是检测环节,是非常典型的现代化工业标准。机器视觉负责检测执行,AI系统负责大数据的提取、跟踪和分析,最终给出结果反馈。
智能驾驶模块的加入,让每一个细小的元器件都担负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重担,也对整个汽车生产流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华为在这个生产流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去帮着拧螺丝,而是通过其在手机生产中积累的高品控经验,针对汽车生产的特性和需求进行改良和适配。华为的赋能是让主机厂对提升效率和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刷新——源头管控,流程管控、生产和检测自动化。


系统底层的精益求精
很多刚刚接触电车的司机,最不习惯的就是实体按键的大规模消失。实体按键不见了,让仪表盘变得简洁,但也让潜在的系统级风险随之放大。
华为的车机系统是全链路自研,而且HarmonyOS在数亿台智能终端设备上测试过稳定性。很多人对鸿蒙座舱车机的第一印象是流畅得不像是车机,殊不知华为还对车机安全做了诸多极限隔离和自修复设计。
在行驶过程中控屏卡顿或是死机,仪表屏一切正常,不会一起卡死,不管是智驾还是人工驾驶都不会被影响到。通常仪表屏与中控屏都是100%故障不蔓延,就算发生了极小概率的仪表屏故障,安全岛也可以瞬时检测并开启自修复。此外在高温、强电压等极限场景下,车机也预留了逃生通道,协助乘车人员能停车开门,逃离危险环境。


我们驾驶油车时,对驾驶点位的预估都是大概差不多,但自动驾驶中所涉及各种传感器却没有这么大的弹性。比如后向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精度提升了35%,就可以对后方来车的位置检测精度提升0.3米以上。0.3m对开车的人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假设你将车辆侧移出库时,传感器少测了0.3米,可能你就会剐蹭到前车了。
智界S7高配车型有搭载空气弹簧,很多老司机提到这个就是一句话“容易坏”。空簧耐久寿命的行业标准为不低于100万次,这听起来很多,但如果按一辆车天天开,开五年的话,一天也才500多次。所以华为对空簧的测试标准提高到了行业标准的2.69倍,这样一来开起来就放心多了。
不管是对硬件还是对软件,只要与行驶安全、稳定有关的细节,华为都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关于整车检测的提升
车辆的研发和测试阶段,会针对充电放电、电源管理、行驶驱动等性能做压力测试和重度测试等。华为自研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通过自研软件控制中心,将多种测试场景并行多轮检测,覆盖启动、换挡、充电、空调等多个场景。
比如要测一辆车的油门踩下去再送回来一万次之后的状况,如果用人在那里测,真是从早踩到晚,踩到生无可恋。但用自动化测试软件来做,只要预设好有关参数,人就可以离开。这样一来,就可以一个人管多台测试样车,定时来查看情况,记录数据就好。


一边在节约人力的过程,华为一边又在扩大人力的使用强度。
过去主机厂的新车试驾通常就是几十台数量,内部小规模小范围内完成。华为智选车延续了手机的大规模Beta测试模式,扩大试车规模,招募新车Beta用户,回收用户的实际驾乘场景反馈。
同时试车场景和里程数也大大延长,高温、高寒、高海拔、盐雾、沙尘等恶劣环境都要测试,还要做到长里程、多轮次路试。
这让我不由想起此前华为手机卫星短消息的测试,为了拿到尽可能丰富的场景测试数据,测试团队连很多原始森林的山峰都爬上去过。车辆路测的辛苦,在华为人眼里恐怕就不算什么难事儿了。


现在可以答题了
智界S7的生产全流程都是高度自动化和高标准化的,很多零组件的品质标准超过了国标和行业标准,而且有严格的IQC来料检查。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会有机器视觉在监督,有AI大数据在实时跟踪生产品质。智界S7的生产车间大量使用了标准化作业的工业机器人,但同时又在测试环节以超越行业惯例的测试台数和里程数在开展工作。


华为智选车不仅是华为提供了激光雷达、鸿蒙座舱、车机系统等核心零组件,提供营销及服务系统的支持,同时在品质提升,流程管理中,华为也在为传统车企提供自己的严格体系助力。我们常说体系化能力是华为最强悍的能力,从华为与奇瑞的合作中,我们就窥见了一斑。
奇瑞有着丰富的整车生产经验,有着成熟的供应链开发及管理能力。奇瑞对品质也有高要求,但那都是基于汽车行业的固有传统标准。奇瑞可以说是加热到99℃的水,华为则是那关键性的1℃。因为华为的加入,通过数字化和联网化对生产工艺和检测标准提升,又让品质管控的水平和目标有了进步。


华为对品牌建设和零售渠道管理有着极其细腻且全面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的强大堪称魔鬼级别,这是任何一家汽车及消费电子品牌都无法比拟的。
在华为智选车及智界S7的业务布局中,华为并没有外界想得那么轻松和自由。华为在其中扮演着设计师、质检员、后勤服务、培训讲师、市场运营等多重角色,至于我是不是说得太过夸张?接下来的三个月一切就会见分晓。
古往今来,能在汽车产业称王称霸的公司,往往是对汽车制造有颠覆式创新的公司。
比如为汽车行业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福特Model T,颠覆了以往汽车用手工组装的方式,在一条流水线上让每个工人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负责同一项任务。同时把汽车的零部件实现了标准化,工人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技能,每个工人只需要完成一个小的简单的任务,既降低了培训的成本,又避免了一个技术人员抱恙,整条线都停摆的问题。同时在那个时代,福特还引进了一些自动化设备,比如传送带可以运送零件,机械臂可以辅助装配,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


通过这一系列的颠覆式创新,福特Model T的组装时间从12小时以上,减少到了93分钟,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成本,使得汽车从奢侈品变成了平民靠工资也能买得起的工业品。
后来大众汽车的大众化生产,基本就是在福特模式上继续打补丁。
比如大众的经典车型甲壳虫,就是将汽车的设计进一步简化,将汽车分解为几个大的模块,组装的时候直接装配模块,进入更多的自动化设备,由此就可以更少地依赖人工,简化了供应链,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加大汽车行业的规模效应。


我们现在看特斯拉的产线,其实逻辑上依然还是福特那套逻辑,只是引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比如压铸来进一步增加集成化程度,把好几条流水线汇集成一条。
后来对汽车行业做出重大变革的,就是丰田的生产系统TPS了。
丰田TPS解决的问题是提升汽车工厂整体效率的问题。
比如JIT及时生产策略,通过工厂进一步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库存,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


与欧美厂家不同,丰田鼓励员工学会更多技能(因为简单重复的劳动被自动化机械进一步替代了),鼓励员工持续改进生产过程,提出了5S组织方法,推进可视化管理,提升工厂透明度。
再到了韩国现代的时代,对于员工的培训就更加深入了。现代希望员工掌握多种不同的机器和设备,因为现代引入了可编程机器人和可调整的装配工作站,员工需要随时根据柔性生产去执行不同的生产任务。


从以上这一段汽车工业产能简史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汽车工厂的生产就是一个从标准化,走向自动化,再进入智能化,与汽车产业其他部分进行数字化耦合的过程。
到了工业4.0时代,工厂已经完全褪去了纯粹的组装角色,而是充满了协作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系统。
我们从智界S7的工厂里还可以看到很多时代的影子,但可以说已经被华为和奇瑞完全重构了。
一台智界S7在下线前需要经过接近一万道检测,可能大家对这个数字还没有感觉。
大家想,智界S7一分钟就可以下线一台,这接近一万道检测如果全都是人工来做,意味着要接近一万人以上的检测团队,产量大的时候一线两班,一个月光这部分的人力资源成本就要一亿多。
而在智界S7的产线,华为自主研发了行业独有云端大数据质量检测系统,集合了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并针对智界S7质量管理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超700台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的算力,覆盖从研发生产到检测交付的全周期质量管理。
在研发阶段,华为就自研了自动化测试系统,对于高频功能和高频场景进行反复压力测试,一定要发现潜在的问题。总共七千多项测试用例,以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操作条件和极端情况,覆盖了整车行驶、充电,空调、续航电耗等场景。
在交付之前,华为还会组织大规模用户测试,真实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智界S7,从而发现可能被前期自动化测试遗漏的问题或实际使用中的用户体验问题,通过Beta用户的反馈进行复盘改进,最终通过OTA来解决问题。
相比传统主机厂在研发阶段只做冬测夏测,华为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包括高温、高寒、高原、高湿、盐雾、山区、沙尘等,针对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三电系统的耐久性、底盘强度以及整车防腐性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长里程、多轮次路试。这种认真劲是远超行业标准的。
以途灵底盘为例,其零部件和整车强化腐蚀实验,是要求满足6年无锈斑、12年无锈穿的欧盟高标准,对于关键底盘部件空簧的耐久性测试标准是行业的2.69倍。
这种对零部件的高标准不只是途灵底盘,智界S7的供应商来料出厂前必须进行全量检测,甚至直接派驻场到供应商厂里进行出厂检测。
传统主机厂则是采用了一种相对分层的模式:他们通常将核心部件的设计工作外包给一级供应商(Tier 1),即专注于生产特定组件的专业制造商。这种模式下,主机厂主要关注产品的组装和整体设计一致性,确保各个环节按时完成并能顺利安装。
然而,这种方式在质量控制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责任链清晰,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往往需要逐级追溯至供应商,这可能在查找问题源头时消耗时间和资源,并且解决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主机厂对于供应商产品性能的深度了解和监督也会相对较弱。


智界S7的供应链管理则是将零部件供应商的设计白盒化,这也就意味着供应链是完全透明化的。制造商、供应商、原材料来源、生产过程、成本结构等信息对所有相关方都是公开的。这种透明度有助于增强供应链的信任和可靠性,因为每个环节都是可追溯和可验证的。这种透明度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如供应中断、质量问题或合规性问题。
在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华为在装车前依旧会对各个零部件厂商的来料做整车零部件配合的功能性测试,通过模拟整车架构,抽检来料检验其零件性能与匹配性,并最终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大数据质量检测系统,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整车的产品品质,同时也能减少返修几率。
打通了上游供应链之后,加上智界S7工厂整装数采率超过98%,通过质量门+线控+AI视觉全流程,智界S7的制造过程质量参数做到了100%数字化追溯。
相比我们之前提到的丰田的精益生产,现代的柔性生产,现在智界S7的工厂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通过全链路的数字化,消费者从对车感兴趣,到下单开始,上游供应链就开始收到信号动作,即下单即排产,每一个零件从哪来到哪去,怎么安装的,上了智界S7之后在路上跑得如何,全程都有云检测,AI全程参与工况检测。


这些数字化的工作华为也不是第一天做了,华为的政企业务一直以来都在帮助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转型。
比如帮助某新势力完成先进制造基地转型的依柯力,其新一代汽车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就是基于华为云工业数字模型引擎iDME构建的。
在汽车品控这件事情上,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在智能汽车时代,不仅仅是要生产环节做到极致,智能化的部分,以及销售服务的部分,也全都要容纳到数字化的体系里面。
华为在智界S7工厂做的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工作,会给传统汽车制造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现在中国汽车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已经走到世界制造业的前段,文初所提到的那些颠覆汽车工业的公司,工厂的科技水平已经落后于我们。
智界S7工厂在ERP、MES等工业软件、仿真工具和机器人的应用下,大幅提升了汽车工厂的智能化程度,厂内异常停工率不断降低,JPH大幅提升。数字化系统还将制造端、供应端和消费端进行了横向拉通,驱动流程中全要素的价值整合。
然而,企业数字化系统建设并不容易,有一些企业会忽略系统间协同性和实际价值,导致数据能力未能完全体现;还有部分企业的关注点仅在效率提升上而忽略不同汽车零部件生产切换时间的缩短。
仅仅是数字化无法完成中国汽车行业的颠覆式创新,因为数字化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工具,它的本质是一个组织管理工具。
由于缺乏经验,很多企业的整体 IT 规划不健全,造成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系统与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孤岛状况严重。
随着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很多业务流程需要进行调整,而流程与流程之间的集成又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集成程度越来越低。
由于没有深度的数据挖掘,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没有得到利用,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支持有限,没有发挥企业信息化的优势。
企业所选择的软件供应商没有能力与自身的发展同步,其功能远远滞后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不断的购买新的系统,不断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这些传统汽车行业经过百年发展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在上面智界S7工厂的讲解中,大家都可以找到华为对应的答案。
某种程度上来说,奇瑞成立单独的智界事业部,也是为了另起炉灶,联手重头打造一个汽车制造的标杆,一个真正意义上打通上下游到终端的超级制造智能体。更为本质的说,要想全面拥抱数字化的制造业,需要在组织管理上也跟上。
这就像华为的IPD一样,全世界都在学华为的IPD,但只有华为的IPD能做到既高效有战斗力,又可以降低成本,并在现实商业环境中可以加速优势的建立。
智界S7的工厂亦是如此。
因为只有华为奇瑞真正信仰数字化,他们都相信一个数据透明、决策敏捷、设备智能、流程高效的数字化,可以引领世界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其实我很不明白每一台出厂都经近万道检测还能60秒下线一台车,但我相信华为+奇瑞。
从发布会就一直在关注这台智跑,可惜后续一直销声匿迹,这次的华为春季沟通会,智界s7总算看到了曙光。
华为智界S7越看越不像一台普通的新能源汽车,发布会后半年才上市,依旧遥遥遥遥遥遥领先!
奇瑞成立智界独立事业部,专属制造工业园区和专项资源投入保障。华为技术和标准深度赋能智能制造。
奇瑞的尹总说,智界是奇瑞最重要的项目。话说到这个份上,智界s7的产能算是稳了。


华为与奇瑞的合作,必定能打造出令人信赖的高质量产品。期待他们的新成果,为智界增添更多光彩!
希望四界都能好好造车,承接华为不造车的梦,也实现余总的梦,我现在赚钱还不够买,但是有一天我肯定会买一台鸿蒙智行的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造好车,必须先把工厂建好。
华为对与其合作造车的企业所有的工厂都是新建的符合工业4.0要求的智慧工厂。
目前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的汽车工厂已经在重庆修建了3座,满足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9的生产需求。特别是生产问界M9的第三工厂,规模宏达,设施先进,规划年产能70万。
而与奇瑞合作的智界车型此前因为生产问题导致汽车交付遇到瓶颈,现在新建的超级二厂投产,专门生产智界s7,产能已经完全没有问题 ,可以做到平均一分钟下线一台智界S7。
奇瑞方面还表示智界S7拥有最好的生产线,每台车出厂要经过近万道检测。这反映出华为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
从发布会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的发言来看,尹同跃认为华为比德国人更有“工匠精神”,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这其实也是华为一贯的工作作风,对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极度重视,短期内或许会面临成本控制的问题 ,但是长期来看,这将是华为做高端汽车的必由之路。
所以, 我是非常看好华为深度赋能汽车的发展前景的。汽车上重要的出行工具,质量问题关乎安全和车主切身体验,容不得半点马虎。智界S7近万道检测做出来的汽车必然是精品车型,值得消费者信赖,这对于产品形成良好的口碑是非常关键的。
这一次的2024款智界S7产品力非常强,价格也非常有诚意,感觉月销过万的可能性很大。
?这有什么吹的,汽车行业从零配件到最终大检总检路试,少说也得上万跳质检啊。
在各位的千呼万唤中,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本次沟通会的主角之一智界S7,放在今天这个内卷到极致的中国电车市场,智界S7依然很能打,可能是最好的智驾体验、首发途灵底盘、onebox空间设计等等,在经过了芯片产能拉升、工厂搬迁之后,也开始面向用户开始大规模交付。


好饭终究是不怕晚的,我始终相信,智界S7能够扛起鸿蒙智行的一面大旗。
不过,既然我们一直都说,华为对智界S7的赋能是全方位的,所以这条世界最先进的产线到底被华为赋能了些什么,也挺有趣的。
正好借助这个话题,也唠点心里话。
赋能,首先自己要有能力。
什么叫做赋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和“授人以渔”的意思很接近。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就是把自己有的,自己足够出彩的,但你目前还比较欠缺的东西,我手把手地教给你。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确实得有“两把刷子”。
所以华为拥有的是什么?华为深厚的ICT基础、多年消费者终端产品制造经验每年数以亿计的产品交付能力。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一个品牌能够站稳高端的市场经验。
别的不说,至少在过去的几年巨大的压力面前,华为依然牢牢占据着国产最高端的地位,依然能突破压力推出口碑销量双丰收的终端产品。这就是华为终端的底气。
当然华为终端在高端市场的成功自然有很多因素的,不可能一篇文章就全部讲完。这里我们就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远超行业平均标准的质检规则;超大规模Beta用户测试。前者保证了每一款华为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的可靠性,后者则在产品交付之后,也能持续改进用户体验,实现产品的常用常新。
这两个例子,其实也是华为赋能智界S7的两处注解。


比如说智界S7的产线上,设定了更加严苛的高精度质量控制标准,并利用5G、AI技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等手段,达到飞机级别的精度。
而像覆盖广泛,OTA更新常态化,其实更能体现华为的赋能。在如今这个“软件定义汽车、算力革新马力”的智能化汽车时代。新能源汽车的体验,不再像以往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样,出厂即永恒,车企们其实是可以通过软件OTA升级来改善甚至是“二次颠覆”车辆的体验。换句话来说,电动化为智能化提供了一个最佳载体,智能化软件决定了电动化体验的上限。
而在这方面,华为可太有话语权了,每次鸿蒙系统的换代,都是数以亿计的华为终端产品,在体验上的一次体验升级。国内其实也没有几个厂家,能像华为这样,有着海量设备的同步OTA经验。
华为每年有上亿的智能终端出货量,也为智界S7开启的大批量交付时更加高效地对供应链体系进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华为有能力、有底气赋能车企造好车、造出用户信任的车辆。
赋能不光是抓细节,也是为质量提供一条准绳。
在工业领域,“奶酪漏洞”是大家最不愿意听到的一个名词。它通常是指“某一个不常见的问题,因为工序或者其他原因,击穿了整条生产链。”


汽车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着复杂流程的工业项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奶酪漏洞”容易出现的领域。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在工艺细节上精益求精,更关键的是要有“系统化”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防控体系。
这方面华为确实有点发言权。远的不说,至少在ICT领域,华为的交付可靠性是有口皆碑的。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非洲的边缘地区,还是罕有人迹的深山之处,华为交付了一批又一批的通信解决方案。更不用说每年数以亿计的终端产品,按时、按质地交付到用户手上,这种系统化的质量管控能力与经验,其实是华为能不断快速发展的关键。
这些ICT交付经验和终端产品的制造经验,都拿来帮助车企,从设计源头到生产制造再到交付后的质量跟踪,对整个制造链的深度参与和技术赋能,确保智界S7的高品质。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严苛的质量标准和大规模OTA升级能力,在设计阶段华为就坚持高质量标准和前瞻设计,比如说智界 S7 的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等关键组件等等,就确保车辆符合华为质量的要求。
在生产工艺和质检流程这里,以往传统车企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产线工人目视把控产线的相关环节、车辆测试的项目与流程,离用户实际体验场景偏差较远、对可能存在的隐患之处进行大规模复测,缺少时间和经验进行全方位的复盘分析等等。
但这些,对华为来说,其实都不算什么难事。
在制造阶段,尤其是线束安装阶段,不是容易出现因人为疏忽造成的漏插、插接不紧固等问题吗?华为就通过 AI 技术对线束连接状态进行识别,确保原材料和组装环节的质量。


在总装车间,华为采用了极高精度的自动化生产线,严格执行 EOL 整车下线检测,通过 ORT 测试模拟用户前 500 公里的可靠性,确保车辆在出厂前就已经达到了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传统车企的测试流程容易忽视复杂用车场景下的随机故障,难以发现隐性问题,那华为就搭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监控和预警故障,以及开展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多轮次、多场景的路试。
以及,华为还有自己的独家本领: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
简单来说,华为构建了行业独有云端大数据检测系统,利用超过 700 台高性能服务器及华为自研 AI 算法模型,对智界 S7 的研发、测试、生产、检测直至交付的全过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通过实时传输、自动识别和及时预警,即使发生问题也能迅速定位并解决。
强强联手,强者恒强
我们都说,汽车产业正进行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比赛进入下半场——智驾时代。
在这个下半场的智驾赛道上,相较于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华为这种ICT公司在软件开发、智能化功能和互联网连接等方面,优势是更大的。
并且正如我在文中反复提到的那样,华为作为每年能够销售数亿台终端设备的头部企业,华为对用户对于智能出行生活的深层需求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这其实远超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所能触及的范畴。
智界S7是辆好车,奇瑞与华为都给予了不小的厚望。
在集团战略层面,奇瑞智界事业部设立、华为协助奇瑞建立更多的用户服务中心,引入汽车行业用得不多的“多层防护网供应商选择原则”等等,确保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汽车产品交付和优质的服务体验。
在品控方面,华为的自动化检测赋予超级工厂的更加精准的检测,让每一处细节可以被看见,同时,自动化检测实现了人力的解放,依靠机器的高精度测量和数据的互联互通,让每一辆车都有极为可靠的华为同款严苛高质量。
与此同时,华为不仅仅提供技术赋能,也将自己在智能移动终端领域的经验、对用户的了解,赋能给奇瑞,双方各取所长,合力让品牌和产品方方面面尽可能满足用户对于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诉求。
这是鸿蒙智行旗下的首辆轿车,奇瑞和华为一道,已经准备好了为智界S7的大量订单做好高质量交付的准备,未来两家还将会在更多车型上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鸿蒙智行”的全新高度。
今天的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主要有两个重磅产品,一个是华为MateBok X Pro 2024款,另一个则是智界S7。
智界S7早在去年11月28日就已经正式发布,且当时的热度、销量表现都蛮不错,据传大定超过10000台,但后面交付量一直不上来,以至于泼天流量最终无法转化为有效订单增长,属实是有些可惜。
自去年底发布至今,一直有不少谣言说智界S7之所以交付不了是因为品控和产线问题,但其实原因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华为和奇瑞对品控及产线的高要求,在新车交付初始阶段,双方一直严格把控生产流程的每道工序,所以才导致前期积压了不少订单,直到最近才开始接近交付完成。
对于汽车而言,品控和质量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对于汽车用户而言,汽车的便利性、智能化、加速度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第二要素,安全才是第一要素。
而品控和质量管理,则是影响用车安全的最基础因素之一,有缺陷的汽车甚至会导致事故发生、更严重者会威胁到驾乘安全。
交付慢,其实并不可怕。
品控和质量出问题,才是最吓人的。
此外,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如果没有适当质量管理和品控的话,一则会因为层出不穷的品质问题而影响品牌口碑,再则大批量出现品质问题还可能会引发高昂代价的召回。
正是为了确保品控和质量,智界S7初期交付速度略慢,不过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智界S7在发售初期宁愿交付慢、也要确保品控和质量关,而现在整个生产流程已经打通且调教完毕,近段时间交付速度已经上来,比如上周(4月1日-7日)便以1059的上险量位居25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排行第二。


甚至我们可以到预料到的是,智界S7越往后产能上涨越快,且后续既能够快速生产,同时还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严格质量把控,也因此如果是已经下单还没交付、又或者打算下单智界S7的话,完全不用担心后续交付问题。
如何看待奇瑞表示智界 S7 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产线?
在今天的沟通会上,余承东余总为我们展示了智界S7的产线、以及质量管理系统,看起来着实很震撼,而智界S7的生产制造厂商奇瑞更是放出豪言“智界S7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产线”。
这里放一张从沟通会视频里截出来的GIF动图,就问这个生产画面。。。是不是很震撼、很有科技感?(实际上现在汽车制造业也确实是前沿科技应用最广泛的行业之一)。



话说坊间一直有传闻华为和奇瑞双方在智界S7上存在许多争执和矛盾,但其实用来佐证的基本都是子虚乌有的消息,这两家企业里,奇瑞有着近30年的造车经验,而华为的质量管理体系一直为全行业所静静乐道,双方合作推出智界S7可以说强强联合,智界S7之所以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产线”,也与这两个厂商之间的密切合作息息相关。
智界S7总装车间拥有10条自动化主生产线+3条高精度检测线,整个生产过程与AI、自动化、机器人、智能网联等脱不开关系,比如焊接车间拥有600多台机器人、可以实现九大连接工艺100%自动化,再比如冲压车间产线自动化率100%、每小时最多可以加工900个部件、且冲压零件的精度±0.5mm。。。正是有这些高科技的加持,才有智界S7的超高品质和快速生产。
但智界S7之所以敢喊话“世界最先进的产线”,和上面这些高科技的加持有关,但却远不止于此。
不知道读到这篇回答的小伙伴,有多少人去过工厂产线?又或者有没有在车间里待过?
我大学毕业头一年,因为找工作非常迷茫,曾经跟着在广东家具厂做管理的表哥在工厂待过几个月,工厂虽然蛮大,人也比较多,但其实熟悉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工厂的生产流程还是非常清晰的,简单可以分为“下单-来料-零部件生产-品控-组装-成品测试-包装-运输”这些步骤(家具厂相对特殊,通过成品测试和品控后,通常会按照零部件直接包装、组装反而成了最后步骤,而汽车、手机、电视这类产品最终运输的则必然是完成品)。
产线是什么?
产线就是生产流水线,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由一组设备和工人组成、按照固定流程工作、可以完成特定产品生产任务的系统。
而这个系统如果要想不出错,就务必要求每个环节、每道流程、每台机器、乃至每个人都不能出错。
但对于传统工厂而言,这是何其困难的事情,不说再精密的机器在运行工程中都有出问题的概率,就说负责操控这些机器的人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生产出现纰漏。。。而且产线流程越长,出问题概率也就越大。
也因此,一个牛X的工厂,除了拥有高端设备机器、以及经验丰富的工人外,务必还得有非常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甚至质量管理体系要比机器、工人等更为重要,即便是对汽车制造这样已经进化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模式的行业而言。
而说到质量管理体系,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华为。。。华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严格要求,早在一二十年前就已经闻名于世。
犹记得十多年前还在读大学时,因为所学管理学专业的缘故,好几次听老师在课堂上讲华为学习丰田的“精益管理”,甚至在更早的1997年时华为就曾花费2亿美金引进IBM管理咨询,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而现在回头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华为的远见卓识,正是因为对质量管控的高标准高要求,华为才在通信、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多个领域大杀四方。
而如今。。。华为将质量管理体系带入到汽车制造行业,于是有了智界S7“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产线”。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智界S7的产线之所以牛X,与AI、自动化、机器人、智能网联等息息相关,与华为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是关系密切。
且重点聊聊,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在智界S7生产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智界S7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由华为对工程设计-测试-制造-下线质检全流程进行质量赋能,简单来说。。。就是智界S7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华为质量管理体系都要参与进来,从而确保每个零部件的质量、以及每个生产环节的品控,从而确保生产的每一辆智界S7都能拥有超高品质。
以上这些步骤说起来很简单,似乎每家汽车制造厂商都能做到。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做到每个零部件、每个环节的智联管理,其实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也只有像华为这样一直精研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再加上有着近30年造车经验的奇瑞,两家强强联手,才有可能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超高质量管理。
下面且说说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在智界S7整个生产过程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首先是研发和设计阶段。
在智界S7产品设计之初,为了确保整车由内而外的高质量,华为就制定了严苛的生产标准,且在设计过程中精确到各个子系统及零部件的细节把控,比如将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精度、保险杠安装一致性、以及油漆精度三者之间做到极致平衡匹配,再比通过32项性能测试的如霜月银哑光漆,其它像车机、底盘等等各个零部件也都精益求精,在我们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华为团队都做了多轮研讨和验证,从而确保整车的质量和可靠性(话说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汽车这类产品的“可靠性”着实是很重要)。
话说。。。我现在开的便是智界S7的“霜月银”配色版本,哑光漆的质感和观感着实很爽。


然后是测试阶段。
在整车完成研发和设计之后,便要进入量产前的测试环节。
传统汽车制造商在这一过程中,只能依靠供应商提供的通用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并改造,有如盲人摸象,难以发现所有问题、并进行系统化解决。
与传统汽车制造厂商所不同的是,华为拥有行业独有的云端大数据质量检测系统,其包含超700台高性能服务器提供的强大算力、华为自研智能高速网卡提供的超高网络带宽和收发包能力、以及华为自研AI算法模型,集合了华为在云计算、大模型、AI等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可以将试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由系统自动进行风险识别和预警,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除此外,华为还自研了自动化测试工具,对整车功能和使用场景进行高频测试,并对小概率的风险问题进行反复压测、重测,这与传统汽车制造厂商只能通过测试人员进行典型场景测试相比,效率更高,且测试范围更广,最终的品控和质量也更有保障。
另外在车辆研发测试阶段,华为团队针对车辆在复杂环境(比如高温、高寒、高原、高湿等等)的可靠性、底盘强度、三电系统的耐久性、以及整车防腐蚀等,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轮路测,并结合前面提到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对关键用车场景进行专项测试并验证,从而再次确保整车质量把控。
测试完成之后,便进入生产制造环节。
在这一环节,华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来料检测,传统汽车厂商的零部件质量由零部件厂商自己保障,而华为则将零部件供应商的设计白盒化,供应商来料出厂前必须进行全量检测,且在装车前会对各个零部件厂商的来料做整车零部件整合的功能性测试,再将结果上传到云端大数据质量检测系统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整车零部件的品质。
再比如汽车内用于不同模块间信息通讯的连接线束,传统制造厂商需要工人通过目视和触检的方式来进行检查,很容易就会出现纰漏或者差错。
而华为则凭借AI质检解决方案,通过手机拍照的方式对单点位或连续多点位进行检测,系统在接收到手机上传的图片后会自动和后台数据进行AI对比检测,既可以确保关键线束的连接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因工人因素导致的检测疏漏。


当完成生产流程之后,出厂前的最后一步则是质检。
如果大家关注汽车领域的话,会发现不少新车型在发布初期总是能遇到各种奇葩问题和故障,这是因为在整车生产过程中有一些缺陷无法被发现并解决,当汽车投入到市场后,随着驾驶人群增多,问题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对于消费者而言非常影响使用体验和驾驶安全,对于汽车厂商而言不仅影响商誉口碑,高昂的返修成本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华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赋能下,智界S7产线建立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车辆故障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在测试阶段通过实时运算,对各类产品设计缺陷进行拦截,并通过ORT测试模拟用户前500公里的可靠性测试,从而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和隐患。



通过上面各个环节的分析,可以看到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在智界S7研发、测试、生产、质检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这才是智界S7“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产线”最主要的原因。
出厂经近万道检测,意味着什么?
我们且先列举一下,这个“出厂近万道检测”到底都有哪些检测,按照沟通会上公布的数据,简单列举如下:
冲压车间:14道检测工序,176项检测内容焊装车间:24道检测工序,4879项检测内容涂装车间:20道检测工序,717项检测内容总装车间:32道检测工序,约4000项检测内容
计算了一下,上述共计90道检测工序、约9772项检测内容,应该是目前汽车制造检测项目最多、也最严格的产线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制造出来的车品控更有保障,开车可以更安全无忧。
对于奇瑞这样的汽车制造厂商而言,在华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赋能下,可以帮助在质量管理和品质把控更上一层楼,而这时其它汽车制造厂商所羡慕不来的。
最后的总结
正是有着华为质量管理体系渗透到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再加上奇瑞与华为的强强联合,如此才能让智界S7拥有着“世界最先进的产线”,且还有着无与伦比的品控和安全体验。
除了产线够牛、品控够强之外,智界S7还有着行业内第一梯队的智驾体验、以及途灵数字底盘,而且要颜值有颜值,要空间有空间,要续航有续航,且本次发布会还带来XXX优惠,以及不再拖拉的交付,如果之前一直在观望,又或者希望入手一辆智驾够强、品控够严、且其它方面也足够均衡出色的轿车,智界S7完全可以做第一之选。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长城汽车直播实测城市 NOA,全程零失误,如
蔚来乐道 L60 无伪装谍照曝光,该车型有哪些
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体验这么好,还有必要选
成品油价第五涨,92号汽油进入「 8 元时代」
如何看待小米su7四月第二周纯电轿跑在与主要
极越汽车员工自爆因买小米SU7创始版被辞退,
腾势 N7 的智能化体验究竟怎么样?
宣扬左脚刹车右脚油门的人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男性喜欢开suv?
丰田去年销量世界第一,为什么网上各种无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12 12:24:53  更:2024-04-12 12:35:28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