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为什么有人看不上小鹏汽车? -> 正文阅读 |
|
[汽车百科]为什么有人看不上小鹏汽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有人看不上小鹏汽车?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小鹏汽车 为什么有人看不上小鹏汽车? |
因为 |
![]() |
|
![]() |
|
开普信车,过普信人生 小鹏不凉,天理难容 |
![]() |
|
![]() |
理由充足吗? |
durex的广告都能做的那么浪漫深情,你小鹏能做成这么猥琐下流也是不容易。 |
![]() |
唔,男女生都一块得罪完了 |
![]() |
|
就比如说吧,小米手机改名叫“小军”手机。 京东商城叫“小强商场”, 阿里巴巴叫“云仔电商”, BYD虽然不特别好,但比“阿福汽车”好一点。 恒大虽然过气了,但也好过“小印地产”, 老干妈也比“小碧调味”好听。 |
我在买小鹏之前对它是非常有好感的,但是现在已经好感全无。 当初我在选电车时候,只是去看了特斯拉和小鹏,当天就付了款,买了小鹏的P5。 给我的感受是P5的空间大,还有露营模式、里面的内饰也很好,和特斯拉比起来性价比很高,还有当天的销售人也很好,让人感觉很舒适,不像特斯拉的销售那样,我试驾之后就不停的劝我付定金。所以,我果断的选择了小鹏P5。 先是答应我可以给我大客户3万积分 因为我公司是大客户公司的原因,可以申请到3万的积分。在购买之前是答应我了的。但是在后续我提供了我各种资料之后,销售告诉我,小鹏的大客户积分政策已经没有了,他也才知道。。。。 然后作为补偿,说可以赠送我玻璃贴膜和车衣,说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价值几千的,我也不想为难别人,就答应了。 先说说车衣的兑现 等车到了,告诉我车衣是只是最便宜透明车衣,还只是材料费,想贴车衣得额外再交1800的手工费,当初怎么不说啊?这不是明细的欺骗么?然后我都忍了,我说我不用你们贴了,我说既然是送的材料,那你把材料给我得了,我自己想办法贴,他说不行,不能给材料,除非在他那贴。 就是要么就交钱、要么就没有车衣这回事了。我说那就不要了。我又忍了。。。 再说说兑现玻璃贴膜 答应了玻璃贴膜总不能还要手工费了吧,那这次是没要。 我当时不在现场,我爸去贴的,在现场一顿推荐得加钱买好一点的膜,以至于我爸顶不住压力给我打了两次电话,最后把电话之前让销售跟我说,那个销售说,你这免费的膜是最差的,使不住,得加钱才能贴好点的膜,有。。。。等各种价位的,你选哪个价位的? 我都不在现场,我听你说了一堆价位,我就得必须选一个?我知道都啥样啊?我说不加钱了,就贴免费的,那销售直接嘲讽的笑了一下,我真是无语了,觉得连个膜钱都加不起? 然后我问她,这个免费的膜是价值多少钱,她说价值800元,她说的800估计也就相当于500我都说多了,最后就闹得很尴尬被贴了个几乎就是透明的膜。 问题来了 我之前被答应的3万积分啊,3万积分也是相当于3000元吧,最后就得到了个价值几百的透明玻璃膜? 最后说说提车现场 车还没来的时候去一次提车现场,因为那天需要交剩下尾款来全款购车。 有一说一,交付人员人态度热情人也很好,耐心的各种讲解,端茶倒水, 我们看到大厅中间摆了一辆车,车上还白发摆着红色的大花。 我说:这是等着提车呢吧, 他说:对的,明天车主过来提这辆车。 我说:那我们提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吧? 他说:对,到时候提前我们把车开到大厅里,你们也是在这地方提。 提车当天。。。。 我和我爱人、我爸妈,一共四人去的,我们还特意打扮了一番,想着提车咋说也是个大事儿,在提车现场起码一起拍个照片啥的。 到现场直接带我们去了车库里,给我们讲解车的功能。 我当时心想:可能讲解完了,再去大厅里提车仪式啥的 结果。。。讲解完告诉我说你们直接可以开走了。 what? 我说不开去大厅,没有红花,没有交车仪式么? 他说:没有啊,大厅里放的车都是车库里没地方放才放那儿的 我就直接无语,我们倒也不是非得拍照,就是你为什么还说谎啊,没仪式就没仪式,那说大厅里是因为没地方放才放那儿的。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我爸也觉得太尴尬了,好像非要在那拍照似的,我爸说这边景也不好,咱们出去找个景色好的地方拍吧,咱们走吧。。 我们完全没和他理论,就走了,回去的路上也并没有拍照,大家都已经没有心情了,以至于现在提车几个月了,到现在我们都没跟新车合影过。 总结 在大家看来可能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客户的体验感就是从一件件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总是想着算了算了,但是却被一次次的欺骗。 两三个月的功夫,卖我车的销售也离职了, 真是都没处说理去,毕竟每一次都是口头说的。 以后大家买车,真的建议选择个售后服务跟得上的,而不是买完付完钱就要被欺骗的。 |
人家做自行车都知道给自己起名叫凤凰,一个做汽车的却给自己起名叫小鹏。。。 他俩要是都做自行车,我都会觉得凤凰牌自行车听上去比小鹏自行车厂子更大,质量更好的样子。。。 |
以“创始人名字”命名品牌,是工业时代幼年期作坊到工厂过渡期的产物。 一个姓穆的做面粉,自己的厂子,媳妇管账,大儿子修机器,二儿子跑客商,叫穆氏三强粉,一点毛病没有。 一个姓波舍尔的做三蹦子,机械、电控、外观设计一把抓,儿子女婿打下手,雇几个工人,叮叮当当造出来了,叫波舍尔车行,丝毫没问题。 咱们一直也都这么起名,张小泉、王致和、谢瑞麟都这么干,大家都这样,天经地义。 直到民国初年,民族工商业有一波短暂的春天,企业化管理、股份制经营、规模化生产后,这种创始人名字的“品牌”就逐渐少了,一个企业二十个股东,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开明士绅,叫谁的名字,怎么办? 好办,元亨、利华、兴业、四通这种昂扬向上,初具品牌内涵的名字越来越多,这是种进步,本来不应该回潮的。 现在时间线来到了问题提出的2019年,互联网都被移动互联网革了命,还整这套前工业时代的玩意是不是有点张辫帅进四九城,有点反清复明的。 除了少数自身名字就带着商业价值的,比如“李宁”。 其他以创始人名字命名品牌,多少沾点自我意识过剩。 人家徒手搓出WPS的雷军都没造个“小军手机”,平地里冒出一个“小鹏汽车”一听就是个车中油物; 长城汽车是股份制企业吧,前身还是国有企业吧,弄个什么“魏派”是不是有点公器私用,就可着魏某人一个屁眼子灌铅,还得消费者买单,就这玩意还好意思打爱国牌呢? 而且除非人名本身就是IP,Karl Lagerfeld之类的,国外的新品牌也不这么干了呀,那些个丰田、福特、强生、爱马仕、范思哲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 人家苹果要出个数字化智能萨克斯绝对不会叫“Blow Jobs”,特斯拉也不叫“小马汽车”,微软也不叫“盖茨科技”,From Software这种个人属性明显的工作室也不叫“Hidetaka&Guys”。 一个现代企业,为产品赋名,不能契合产品调性,不能为推广宣传提供便利,甚至还有反作用,也要弄出“小鹏”“魏派”这种玩意。 都是老板油腻自恋、管理层阿谀舔痔的产物。 不存在例外,不存在例外。 如果钱使投资人的,产品别人代工的,还要冠名的,消费者有些反感不是很正常么? —————————— 部分老铁,你们对线是真不管别人说的啥啊,反驳、抖机灵、抬杠我都欢迎,但阅读理解得基于原文啊。 ———————————————————— 关于手搓wps的问题,这俩都是coupé |
![]() |
但所指有所不同。 对于特斯拉的疑问,详见原文第一行。类似马可波罗瓷砖,路易十三干邑,成吉思汗烤肉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对于丰田奔驰劳斯莱斯飞利浦西门子等其他创始人姓名相关品牌的疑问,我整篇文章都是在解释这个,望垂爱卒读。 |
我模糊的记得有一个小鹏P7在公园边上邀请路人试驾的视频,其中有一大爷一边看车一边说,这车挺高级的,可是为什么叫小鹏?叫大鹏多好,大鹏展翅......这边一直解释我们老板叫小鹏...... 讲真,不是说小鹏土,土还能土过吉利?但是吉利那是真好,又好记又吉利,买东西就是买吉利嘛,哈哈 |
如果我的手机是李二蛋牌的 手表是张三牌的 西装是王铁柱牌的 腰带是刘四喜牌的 …… 那么开个小鹏汽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很多人忽略了起名字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产品好名字起什么不行?其实并不完全对——一个好名字可以更快助力产品起飞。 为什么曾经的“蝌蝌啃蜡”没有了,改成了“可口可乐”? 为什么曾经的“本次”没有了,成了如今的“奔驰”? 你小鹏即使产品再硬核,难道你初期还能硬得过可口可乐和奔驰吗? 让我们都现实一点。 在网上有人听到小鹏电动车的第一反应很多都是——“两轮的还是三轮的?” ?…… 听说老板的名字叫“小鹏”……我都能想象出来,一个名叫“小鹏”的企业老板开会决定名字,底下一群人拍马屁的样子—— “小鹏好啊,老板名字响亮!大气!上档次!” 我也能想象出来,后来企业老板也发现“小鹏汽车”这个名字反响并不好,但是自己碍于面子不想改的样子。 ?按道理说,名字起的一般,也不一定会耽误好产品。 但是,消费者不可能都是理性的。很大一部分人因为这个名字,而没有进一步了解这部车(从评论来看,现实中已经在发生这种事了)。 因此“小鹏”这个名字给这个可能还不错的汽车企业客观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个客观事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尽管我坚持认为,取个土一点的名字长期来看并不一定影响产品力强的企业未来能变大变强。但是短期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应来看,这名字真不咋滴,我所看到的网络上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吐槽这个名字。 再牛的产品力,也抵不过一句女朋友/丈母娘嫌名儿难听。 作为企业,你难道还能嫌弃消费者不识货? ?我估计可能会有小鹏粉丝听了不高兴,我已经尽量言语柔和了。千万别影响您的心情——别误会,我还是认为这车还是很nice。 溜了。 |
![]() |
|
小鹏这个名字就是low啊。 没什么好洗的。 你别说什么奔驰、丰田、福特……也是用的创始人名字,可人家没叫卡尔汽车、喜一郎汽车、亨利汽车,人家用得是姓,而不是名。 姓是用来传承的,大的家族达到一定声誉,姓就是荣耀,比如你在美国姓肯尼迪,姓布什,就知道你家政治地位不低,你姓罗斯柴尔德、姓摩根,知道你家肯定有钱。 所以长城的高端品牌,搞个魏牌汽车,大家就觉得很高大上。况且魏在古代,即代表战国七雄,也代表三国曹魏,听上去就霸气。 其次,你非得用名也行,那你搞个谐音梗,比如李想的理想汽车,寓意充满理想,大家听了至少不反感。 小代表的是平常、普通,鹏又是古代大鸟,又小又大的,整个一矛盾集合体。你要是卖的日用品、电子产品,你用个小x还可以接受,可汽车在国人眼里,那几乎等于半张脸面,人家肯定是要介意自己的脸面叫小x。 叫霄鹏汽车都比小鹏好。 |
名字的确有影响…… 我刚开始关注电动车的时候,直接忽略了小鹏,最后发现搞电动车像回事的并不多,才顺手了解一下小鹏汽车…… 如果主打老年代步电动车,我就觉得这名字很棒。 |
安倍晋三嗝屁的时候,小鹏的公关经理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
![]() |
好了,以后我绝对不会买小鹏了 ---------12月12日------------ 我来补充一点后续吧,后续就是这条微博发出来没多久,一天时间都不到,他自己删掉了 这我就不明白了 你要是觉得自己没错,你删它干嘛 你要是说是迫于舆论压力,看截图时间,至少40分钟了,才7个转发104条评论,这怎么也称不上舆论吧,你的坚持呢 你要说是因为有人留言抵制,怕影响销量,你这样挣钱不寒碜吗 |
《再谈小鹏汽车改名》 最近,小鹏汽车换了新LOGO,一直以来,多云君都觉得小鹏汽车的LOGO挺好看,在造车新势力中能排第一,好过蔚来的臃肿和理想的无聊。 在发布会现场,创始人何小鹏先生也回应了“网友的质疑”(不知道是不是指多云君,因为多云君最早写过一篇《建议小鹏汽车改名》),表示小鹏汽车不会改名。 |
![]() |
何小鹏先生提出“很多人认为小鹏汽车名字土”,其实多云君之所以建议小鹏汽车改名,并不是认为名字土,而是觉得不适合,或者说,这并不是一个最理想的命名方案。 何小鹏先生拿“小米”名字的成功来佐证“小鹏”也一样没什么问题。这就犯了一个典型的逻辑错误。 因为小米不是人名,或者说,小米不是一个让大众产生统一人名认知的名字。对此多云君曾经也说过,如果小米手机一开始叫雷军手机或小雷手机、小军手机,那么能不能如此畅快的流通与传播,那就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就像曾经声名大噪的“王安电脑”总在宣传中受阻,不加“电脑”两字根本就无法精确的表达品牌意指。 |
![]() |
而我们知道,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多云君大概查阅了一下,蔚来、比亚迪、吉利、极氪等都能直接用名字代表自己,而大多数媒体和人们在介绍小鹏汽车时,往往必须加上“汽车”两字,但“小鹏”才是其的直接品牌名啊。 哲学家布里奇曼曾经说:一个字的真正意义,只能从一个人怎样用它看出来,而不能以他怎样讲来定。 同时,另一位哲学家维特斯根坦也说:如果一个解释不是最终解释,那它凭什么作为解释? 品牌名本身就是释义,如果还要另一个释义来补充品牌名(“小鹏”需要“汽车”补充),那就太荒唐了。 |
![]() |
什么叫品牌名?不是一个你告诉消费者的名词,而是一个让其他人能免于解释就能告诉另一个其他人的名词。 也就是说,如果“小鹏”无法直接解释为品牌汽车,而必须进一步解释为“小鹏汽车=品牌汽车”,那么作为品牌名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 小鹏汽车的双重风险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名字,是最大的资产和媒体,没有之一。它至少要满足“最低成本的流通”原则。 肯定还会有人疑问,可是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品牌就是直接用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啊? 首先,这是犯了“幸存者偏差”,的确有很多人直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和品牌,但如今我们看到的有几个呢?我们所耳熟能详提及的那些,都只不过是最后的“幸存者”。 |
![]() |
而它们之所以不违和的原因,多云君在《建议小鹏汽车改名》中也论述过,那是因为那些名字就算在他们本国,也没有固定的联想。就像“丰田”,如果换成另一个日本名字“太郎”如何?同样是总统名,林肯汽车改名为特朗普汽车又如何?把“迈巴赫”换成另外一个德国名“卡拉”怎么样? 他们本国人也会“尴尬”。 何小鹏先生的观点认为,“小鹏”虽然在中国听起来很普通,但在国外却觉得很特别。 |
![]() |
这个很简单,那就换一个国内国外都觉得特别的名字不就行了?小米的名字在于特别,不在于它代表雷军。 而且,大部分国际品牌之所以不会轻易用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品牌,就是因为这对创始人而言是种“绑架”,对品牌而言也是巨大的“风险”。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在这个创始人的一生中出现了任何负面或形象危机,就会直接导致这个品牌的灭亡。 在创始人在世时,以其名字命名的品牌,在公众的认知中,会直接将品牌等同于创始人本人。 原本,创始人的名声资产和品牌资产是分开的,但搅和到一起后,创始人的名声资产将直接决定品牌资产。 |
![]() |
举个极端的例子。 XX汽车创始于二战前后。我们假设,注意,只是假设——XX汽车的创始人XX(两者名称一致)先生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判定为“zhan犯”,请问,你认为XX汽车还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吗? 我们再假设,威廉·迈巴赫先生创建了迈巴赫品牌,但如果后来他成为著名昭著的渣男,请问这个品牌还有复活的价值吗? 再比如,以罗志祥名字命名的潮牌,以前你会买,现在还要吗? 当然,我绝对相信何小鹏先生的人品和志向。只是说,这样的命名对品牌资产而言风险太大,对何小鹏先生本人也是一种道德绑架——这就要求何小鹏先生终其一生都要做个“圣人”,至少要做个没有显著道德瑕疵的体面人,否则小鹏汽车的品牌随时会土崩瓦解。 |
![]() |
你可能也会疑惑,不至于吧?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那我们就要更认真一步,究竟什么是名字? 二 这就叫1+1<1 我们对过于熟悉的东西往往懒得反思。 请问,名字究竟是一种听觉符号还是视觉符号? 本能告诉我们是“听觉符号”,因为我一喊你的名字你才会答应。 不然。 名字的本质是“视觉符号”。 |
![]() |
我想,你现在身边肯定没有“大象”,你肯定在周围也见不到“大象”。 但为什么我一提“大象”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个压根你现在完全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东西? 再举个例子。 你正在上班,你听到办公室外面有鸟叫,你能准确的知道是什么鸟吗? 然后坐在你旁边的我告诉你:是黄鹂在叫。 就算你现在明明看不见这只鸟在哪里,但你的脑海中会瞬间出现黄鹂的大概样貌。 是的,所谓的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不是靠感官来区分,而是靠其所调动的大脑区间来定义。名字,调动的是大脑的“成像功能”,而这与“眼睛”,即视觉所调动的大脑区间完全一致。在我们中国的甲骨文中,“名”也源自对看的需求,而非对听的理解。 其实很容易理解,只是我们常常忽略而已。譬如,最常见的场景里,我跟你聊一个身在远方的朋友,只要我一提名字,TA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
![]() |
这就是为何多云君建议“小鹏汽车”不要与“何小鹏先生”做直接关联,因为名字会“成像”。每当提及小鹏汽车,我们的脑海会浮现两个形象,一个是何小鹏先生,另一个是小鹏汽车本身。而很多人会先浮现何小鹏先生,再浮现小鹏汽车。 品牌名的职责是指示品牌本身,但如此一来却有了双重指示性,也诞生了双重风险性。因为本来品牌只需要维护自身的负面影响,如今也要兼顾创始人的负面影响。 一个新生品牌名,既要付出更高的流通成本,也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成本,那么意义何在?难道仅仅要秉持创始人情结的绝对正确? 这就叫1+1<1。 从词语的指示功能上来讲,何小鹏先生真想保留自己的创始人情怀,哪怕叫“鹏克”也要比“小鹏汽车”带来更广袤的指示性。 |
![]() |
这并没有丝毫贬低何小鹏先生的意思。多云君一介屌丝,有什么资格对他人说三道四。 这一切还是表达上述观点——在这个阶段,公众会把品牌等同于创始人本人,这就意味着会将产品品质水平等同于创始人的道德水准。 这就为品牌增添了没必要的麻烦。因为品牌名的诞生只需要负责“说明性含义”,即表达自己代表什么;但加上创始人情结,就又要负责“情感性含义”。风险在于,人们会基于对创始人的情感性含义来评判品牌的说明性含义。 |
![]() |
通俗讲,人们会把创始人的好坏,以及自己对创始人的喜恶,直接等同于产品的好坏和对品牌的喜恶。 就像很多人不喜欢库克,但不妨碍继续喜欢苹果。但如果苹果被改名为库克,就算他在事实上继续推行乔布斯的一切,也会在现实里失去乔布斯的一切。 这就牵扯到一个思辨:人类为什么要学习语言? 因为我们要将字词与他们代表的事物正确的联系起来。 正如语义学著作《语言学的邀请》中所说:不管人类把事物叫做什么名字,黑猩猩还是照样享受生活。但对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人类给事物起了名字后就会一生都受他们的影响。 我们的现实世界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言辞世界”。品牌名,是为了让我们认识该物质的外向意义;但何小鹏先生又把我们拉回认识该物质内向意义的言辞世界之中。 这是一个商业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更是一个成本问题。 |
![]() |
当然,就算名字不是最优选,也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品牌的成败。品牌战向来都是整体战。 这只不过是为了提醒我们,任何决策之际,我们不光要关注一个选项会带来什么,也需要关注会带走什么。 选择“小鹏”作为品牌名会带来什么呢?创始人的标识、情结与人格符号。但会带走什么呢? 想必你有自己的答案。 倘若换个名字命名呢?会带来什么呢? 至少,除了与创始人名字相关的个人化信息,什么再也不会带走。 诚然,小鹏汽车究竟改不改名跟多云君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纯属我咸吃萝卜淡操心。大家随意,不必在意。 -end- 以下为原回答: 不请自来。 「建议小鹏汽车改名」 总而言之,何小鹏的自恋没用对地方。 作为创始人,理应克制自己的自恋情绪,将其所创立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直接命名为“小鹏”,算是创业至今最大的错误,非之一。 你肯定会说,人家叫什么关你屁事?咸吃萝卜淡操心! 这不是非要杠,而是希望为所有的创业者提个醒,取名需谨慎,否则会伤肾。 我们先罗列一下目前我们所最常听到的几个造车新势力品牌名称。 蔚来、理想、威马、小鹏、爱驰、零跑…… 是不是有奇怪的东西混入?直观上是不是“小鹏”感觉最LOW?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主观题。 凡事讲道理,不能拍胸脯。 不作了解,你觉得“无限”汽车和英菲尼迪哪一个给你的感觉更高端? 汽叔随机问了十个人,仅仅从名字上,9个人投给了英菲尼迪。 然事实上,“无限”才是英菲尼迪进入中国市场最初想用的原名,当时发现已被他人注册,无奈改用“英菲尼迪”反倒救了自己一命。 不是叫“无限”有什么问题,而是如果你定位高端,就不能这么无限制。 同理,不是叫“小鹏”有什么问题,而是如果你想要定位中高端,就不能这么“鹏”克。 你肯定有会说,用人名命名汽车品牌的很多啊,比如丰田、福特、林肯、梅赛德斯,以及“特斯拉”也是照着户口本直接抄啊。 那么汽叔就得问你,如果现在有个叫tom的人创业,搞了一辆tom牌汽车,你是会咂嘴呢,还是会撇嘴呢? 如果又有个叫Tony的人,造了一辆Tony牌汽车,你是想踩油门呢,还是想美发呢? 名字无罪,但品牌名不仅仅代表品牌名。 1 话不能乱说 名字不能乱取 由于非母语所带来的距离美,同时也没有固定的词汇形象做前提,丰田、福特直接用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品牌则是成立的。 但当这种创始人所想追求的大众消费和平民气质得以成功,那么也就注定了丰田、福特无法作为旗下高端产品的品牌名。 于是雷克萨斯、林肯则进行补位。 有人批评丰田当年把“凌志”改名为“雷克萨斯”是失败之举。但从雷克萨斯近些年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来看,恰恰是成功的。 当初,丰田是希望“凌志”步入统一的全球化战略,于是采取了雷克萨斯(Lexus)这一与英语单词“豪华”(Luxury)相近的名字。 通过词义联想,进入以美国市场为主的英文世界,大获成功。 而林肯,虽然同样是人名,但取自林肯总统的本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高端圈层和精神符号。 特斯拉作为科学家更是站在物理学的金字塔顶端。 如果现在有款主打豪华的汽车品牌叫特朗普,你一定会觉得很LOW。 想必你已经明白了汽叔所想表达的意思。 汽车可以叫小鹏,但高端汽车不能叫小鹏。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说道:唯有词语才能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因此让它在场, 建议停顿几秒,再读一遍。 词语是对事物的召唤,词语若到达不了,事物就没法出场。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的用的词儿,本身就无法包含你想表达的事物,那么那个事物就无法出现。 比如,你想用小鹏汽车来命名中高端品牌,但是“小鹏”这两个字本身就没办法代表高端,那么高端汽车、高端品牌这样的初衷从一开始就无法成立(LOGO还是挺好看的)。 你可能会觉得汽叔“歧视”了,难道只有路易威登才配高端? 关于名字,无分好坏。 只是对于中国的现实语境而言,小鹏就像建军、翠花、狗蛋、彩霞、金龙等一样,是个十分大众化,甚至带有那么一点点时代烙印的名字。 就像同样是法国人,如果路易威登叫“罗伯特”,你是不是就不那么想剁手了? 而把西班牙名“梅赛德斯”换成“何塞玛利亚”,你是不是也觉得奔驰不香了? 中国也一样,你又会觉得诸葛亮和王亮哪个更洋气一些? 要知道,词语对思维的控制,远远超过了思维对词语的控制。 烙印,就代表着思维定式。 所以西方哲学家一直认为,词语创造并统治了世界。 因为世界源自人类的认知,认知源自分类,分类便是命名和标签,命名是词语,标签是符号。 2 品牌命名的两大基本要素 命名,是一个品牌建设最长线的投资,也是最大的资本。 可口可乐的创始人曾经说,哪怕可口可乐倒闭了,他依然可以靠着可口可乐这个商标东山再起。 而要为品牌,尤其是消费品牌取一个好名字,一定要满足两大基本要素。 一是名字的成本足够低 举个例子,小米仅凭名字,就能为雷军省下几个亿的传播费。 品牌成天喊什么自媒体、多媒体,名字本身就是品牌最大的媒体。 一个名字流通、传播的成本越低,越容易成为品牌符号。 你觉得“巴依尔”和“宝马”哪个更适合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呢? 前者就是BMW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所采用的名字。对比之下,你现在是不是为你的蓝天白云而感激“宝马”? “小鹏汽车”其实是满足“命名成本足够低”这一条件。 但是不彻底。 对手“蔚来”则更聪明。让人们从潜意识上让“蔚来”与谐音“未来”产生记忆关联,而对“蔚”的采用,又避免的俗套与俗化。 小鹏则就掉进了俗套的套子里。 由于人名的既定现实,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小鹏,始终要靠“小鹏汽车”来传播。不加汽车两字,人们常常会产生歧义。 不像现今单独出现的“蔚来”,人们就知道说的是某某电动车。 除非未来小鹏能像苹果、小米那样,强行用现有的定义,替换之前人们脑海中那个根深蒂固的人名定义。 这可以成功,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而本来没必要这么麻烦。 二是名字就是它的样子 如果你想做高端品牌,那么你的名字听起来起码要显得高端。 大众辉昂和奥迪A8同平台,标价百万多,但A8能卖到S级、7系之后的第三把交易,而大众辉昂则停产了。 瑞士曾经有一个手表商打算进军汽车产业,于是一开始将品牌命名为“斯沃琪”(SWATCH),连广告语都想好了“像手表一样运行的汽车”。 而他们的定位则是向面向精致人群,中高端市场。 但是熟悉手表业的同学肯定知道。 斯沃琪只不过是一个大众化的手表品牌。事实也证明他们失败了。 起初他们与大众集团合作,无疾而终。后来与戴姆勒集团合作,深谙豪华汽车取名之道的奔驰,立马就改掉了斯沃琪汽车的名字,换成了“smart”. 一辆能卖到十几万甚至二十万的微型轿车就诞生了。 一个很大众的化的名字,小鹏,能让你产生任何高端化的联想吗? 哪怕是大鹏都很难吧…… 还是何小鹏自己认为自己是高端人士?所以代表高端? 你可能又会说,苹果就不是什么高端的水果啊,但不妨碍它做高端品牌啊。 话说如今苹果在菜市场还真挺贵的…… 关于苹果为什么叫苹果,坊间有很多传闻。比如圣经中的禁果就是苹果,又比如牛顿的苹果、图灵的苹果…… 而关于苹果本身,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但却是所有水果中营养最均衡的存在,也符合乔布斯完美主义的强迫症。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苹果都能得到你想要的解读, 小米亦是同理。 也就是说,品牌名如果想找某一个词代指,尽量不要找过于单一的寓意,方便你延伸。 而小鹏,除了是个人名,你再也不会得到其他的理解。 你想想,如果小米手机一开始叫雷军手机,你是不是就立马从智能手机时代,被强行拉回了山寨手机时代? 所以从名字上,基本就注定了小鹏汽车只能走大众消费路线,或者低端路线。 市场也证明小鹏最走量的车型是起始价不超过15万的G3,而竞品蔚来最走量的车型则是起始价近36万的ES6。 相差超过一倍。且蔚来最贵又卖的最多。 而小鹏最新发布的P7,则信誓旦旦的“自信”会成为特斯拉modle3的最大竞争对手。 嗯……它想多了。 哪怕售价有部分重叠,亚洲龙也不会屠戮34C。 取名是一个品牌的专业课,更是一个创业企业的必修课。 品牌名称必须始终优先于公司名称吗,消费者购买的是品牌,而不是公司。 尤其是做面向未来的中高端电动车品牌,你的名字听起来更要充满未来感。 尽管现在小鹏汽车的销量还不错,但如果非要强调自己的高端性,那么小鹏汽车最大的对手,将是何小鹏自己。 -END- 微信公众号同名:汽叔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