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欧美车企掀电动车「逆流」,推迟甚至关闭电动车业务,业内担忧中国或成「电动车孤岛」,如何看待此事?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欧美车企掀电动车「逆流」,推迟甚至关闭电动车业务,业内担忧中国或成「电动车孤岛」,如何看待此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就在中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持续创下新高时,国际车企对电动车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根据最新的消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财报发布会…
在如今美国利用俄乌战争逮住欧洲这帮子嫂夫人挨个biu的当下,你就别扯什么欧洲经济问题了,更别说啥电动车制造业,必要的时候你甚至能够眼睁睁看到欧洲老嫂子们挨个自爆给你看。


很简单,他缺乏独立性。
前几天去试驾了宝马的ix3,整体来说你可以拍着胸脯子相信自己:欧洲没有电动车。除了油电通用的部件如避震、刹车、轮组以及车壳子,单独属于电动汽车的组建如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最重要的智能驾驶、智能底盘,他就是非常单纯非常严格的“0”,一丁点没有。


这个销魂的挡板,我都不大明白宝马这么干是在侮辱谁,是侮辱花了大40万买这车的冤大头,还是侮辱自己。好歹也是大40万的车,你就连壳子都舍不得换一个的吗?重新开个模好歹你弄个新壳子把排气管出口给盖住吧,真的就差这么点钱?


这个是油车的壳子。
这就是赤裸裸的摆烂,摆明了不在乎前途、不在乎品牌、不在乎忠实用户,能捞一笔算一笔,捞不到了倒闭拉倒的态度,就不要说底盘、行走部件这些细活儿了,仅仅是个壳子都舍不得给你好好做,你一个纯电动车你难道留着个排气口等着用户自己给安个汽油机增程器上去?活活笑死个人。
但是人家就是不在乎。
就这一丁点外观上的设计其实能够看出很多东西来:
第一是底盘电池组的凑合,电池组安装一定是瞎整的,通过强行抬高悬挂高度,硬给底盘下面塞进去一个电池仓完事儿。开玩笑呢,他连壳子都不愿意动一下,他怎么会去单独给你设计一套车底壳子?


果不其然,电池仓就是那么硬挂上去的。对此4儿子店销售的说法是“底盘高,通过性强,SUV好”,我不得不报以看智障的眼神,恁是不会使用直尺吗?不说40万的车一体化底盘算是标配了,仅仅是“底盘高”这是从何说起?你把悬挂调高了的空间,不是又被电池仓给占了么?
第二就是操控稀烂,强行抬高底盘“油改电”的结果就是整车底盘感受稀烂,操纵完全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底盘行程大量占用后显得特别的硬,感觉就跟没有弹簧似的,水泥路面上那点儿收缩缝都能感到“腾”的一声撞上去的。
等于就减震完全靠轮胎。
对此销售“高手”说法是“路感好”。
那啥,这玩意儿“路感”更好:


都是硬怼,你还能有这个“路感”好?
欧盟汽车产业现在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发挥自己在油车时代的积累,做好油电通用部件,把自己的产业链跟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高度整合,中国做三电、做智能化、做一体化底盘整合,欧洲做行走部件、做刹车、做其它附属设备,大家一起来分享电动车市场。
可惜的是他做不到。
其实回想一下欧洲在“伽利略计划”上的骚操作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欧洲的事情欧洲人自己说了是不算的,现在跟欧洲的任何战略合作都是去当冤大头,是一定会遭到背叛的。即使明知道自己的汽车产业最好的出路是什么,欧洲人自己也说了不算。
于是你才能看到ix3这种奇葩。奔驰的电车也是一个德性,整个欧洲现在面对电动车技术革命就是个躺平摆烂的格局,既不能迎头赶上,又不能主动整合,完了在行走部件、底盘避震这些传统油电通用领域的优势,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赶上来。
很明显现在美国正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中国产业升级,哪怕是拖慢一点点也是好的,比如说阻止欧洲汽车产业跟中国整合,尽量拖慢中国电动车出海的步伐。即使这么干,会让整个老欧洲现在用来吊命的汽车产业整体被淘汰,也在所不惜,“American first”嘛。这种为了自己一口吃的不惜让别人房倒屋塌的缺德事,也就美国人干得出来。
欧洲车企纯粹是被美国给忽悠瘸了,或者是干脆被绑架了,本身老欧洲就在电动车领域落后现在还不思进取主动躺平,结果只能是彻底淘汰。
美国车企可绝对没有推什么“逆流”,更不可能“关闭”电动车业务,不要拿PPT造车的苹果说事儿,你要看特斯拉。特斯拉关门停业你再来说什么“逆流”、“业内”担忧、“电动车孤岛”。
先问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欧美车企拱手让出市场,这不是特大的好事嘛。
首先,对于国内市场来说,中国汽车市场也是第一大市场,2023年占全球销量的33.8%。


如果欧美车企推迟或关闭电动车业务,那么就等同于他们将中国市场的份额全部让出。因为其现有的电动产品会因为没有后续强大的资金研发投入,而逐渐丧失竞争力,而传统的燃油车就更是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块欧美车企让出的市场大概有多大。
目前,整个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的份额,不断在上涨,2023年大概占比在51.9%。


那就是说,大概还有一半左右的市场,仍然在欧美合资车企手里。如果他们推迟电动车业务,这部分市场势必会丧失。
按2023年3005万的乘用车销量,一半就是1500万辆,足够自主品牌车企吃上一阵子了。
其次,对于国外市场来说,即使欧美车企推迟电动车业务,也不意味着,中国的电动车在国外就没市场了。
有没有市场,关键在于用户的选择,如果用户喜欢开新能源电动车,那市场就依然在,除非欧美诸国垒起难以逾越的关税壁垒,或者用反补贴调查,征收惩罚性关税等手段阻止中国电动车进入市场。
但是,即便是这样,除了欧美市场,我们不还有东南亚、中东、中亚、东欧俄罗斯等市场吗?
所以,如果发展好了,中国的新能源电动车,出口也还是可以期待的。


综上,欧美车企的这些行动,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不大。只能加快他们退出中国市场的脚步。
那些说国外不推进充电桩的,有没有想过。
电动汽车是可以慢充的,根据搜索结果,比亚迪元Pro和汉都支持慢充功能。
国外独栋别墅,可以使用充电桩的选择更多,实在不行用随车充。
欧美如果不是设置壁垒,价格能比国内电车贵一倍吗?
一倍的价格你要是敢降下来,你说外国人能不能接受慢充?
燃油车发动机是内燃机,内燃机的热效率从来没有超过50%,而电车电机的热效率很轻松就可以达到80%以上。
只要电池技术一直发展,内燃机永远也干不过电机。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存在,已经把燃油车的价格打了下来。
作为燃油车粉们,为了自己钱包考虑,也应该支持一下吧。
满屏喷新能源汽车的到底图什么?难道都是拿工资的?
很多人对欧洲汽车厂商,不做人的程度没概念啊。


这种就敢收8万人民币的玩意。


上面的老头乐续航也就跟五菱宏光迷你一样。
我大山东农村和很多三线以下不禁摩的,以前老头乐没有禁的时候,照样打的各种摩托屎都出来了。现在农村也是,老头乐和三蹦子的天下。
很高兴跟各位讨论这个问题,再来说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说一个结论在开头,欧日韩可能会想着放弃电车,中美注定不会放弃的。
2024年了,汽车靠什么打动消费者。
以前电车靠的是冰箱彩电空调,都是电子化产品,都是喝电的大老虎。
这个时候燃油车努努力,还是可以追的上电车的,只是价格略高一点。
现在市场告诉大家智驾才是未来,这也是特斯拉这款家徒四壁简装车,能卖这么火的原因。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命交给机器呢?
各位需要考虑人性啊,不说网上那些智能驾驶帮助车主躲过一劫的视频了。
就说说身边的我编的故事,某个不愿意把生命交给机器的车主。买了台带智驾的车,嘴硬的要命,打死都不开智驾。
那天发现,智能驾驶3000公里。
“你开智驾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赶紧上菜上酒,要20串烤肉。”便给自己倒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
我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开智驾了,是不是很香!”
他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亲眼看见你的智驾行驶记录了。”
他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一直盯着路况……盯着看!……一直盯着看,能算智驾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酒桌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息。
人不能高估自己的惰性,就是懒。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内燃机想满足智驾时代汽车,对电的需求很难的。里面的算力芯片,雷达等等都是喝电大户。
还有最重要的系统,美国人说电车是四个轮子的苹果手机。
而手机系统只有苹果、安卓和鸿蒙。
智能化以后车机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欧日韩,恰恰是错过互联网革命的落后者。
目前看来智能驾驶系统方面还是中美走在了前面,美国不会放弃电车的,人家手握最强芯片,又有系统优势为什么会放弃割韭菜?
特斯拉最好的工厂已经在中国了,还“电动车孤岛”,这是要逼马斯克把特斯拉研发部门也搬到中国吗?
欧美也有今天。老欧美当然要开老爷车。


不管从任何一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本身就是地球上最大的一片大陆,就算全世界都成了孤岛,中国也算不上孤岛。


相对于欧美的朝秦暮楚,进退失据,中国的新能源战略清晰坚定,领先欧美十年以上。
这几天我大A新能源股票大涨,知道为什么吗?
就因为英伟达老板黄仁勋的一句话:AI技术发展的真正瓶颈是能源,而能源的未来在于光伏和储能。(抱歉开始错写成马斯克了
这话直接导致A股的光伏和储能相关股票疯涨。
未来AI计算需要远超目前总发电水平的巨量的电力支持,仅靠化石能源发电是十分不现实的——化石能源有限,且化石发电高排放高污染。
那么自然地,未来的电力供应只能由新能源主导,而在新能源中,核能成本高还有核污染担心,聚变发电短期内指望不上,只有光伏发电才是技术成熟、潜力巨大的清洁新能源。
不好意思,光伏发电产业链中国断崖式领先。
光伏的弱点是不稳定,所以需要储能技术来调节。
又不好意思,储能技术和产业链,中国又是遥遥领先。
中国把新能源产业链当作国家战略已经十几年了,欧洲竟然现在还在摇摆不定,是不是落后十几年?
而日本更狠:干脆就来一个掩耳盗铃。


AI需要巨额电力,而AI技术已经到了爆发的前夜,那光伏技术就会迎来大发展时期,是大利好。这就是光伏股票暴涨的逻辑。
而新能源汽车,不过是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一环罢了。
而AI技术在汽车上直接落地的,就是自动驾驶必然加速成熟。
AI技术的两个分叉:后方需要电力供应,前方通向自动驾驶,在汽车上汇合了——条条大路都通向电动汽车。


潮流就在这,如果欧洲要逆潮流而行,除了被淹死,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虽然实际上欧洲并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但万一他们真放弃了呢?
那就意味着欧洲汽车不可避免地将快速衰落,市场份额将被中国同行取代,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值得浮一大白,因为这意味着你和你的子孙大概率可以生活得更好点儿了。
那马斯克不是白开源了吗?
诺基亚在逆流做老人机


柯达也在逆流做胶片相机


中国即将成为智能机和数码相机的孤岛
请问特斯拉是哪国企业?
这会儿特斯拉又不是人类之光了,你们要不先统一一下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是对是错我不知道,反正欧美是真的急了。
渲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威胁,已经成了美国政客的“流量密码”。
3月6日,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表示,“我中国公司正在生产大量低价电动汽车,这可能会对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商造成损害,尤其是那些最近专注于生产大型汽油动力SUV的企业”。


其实她说的有道理,在中国,一辆20万以下的纯电或者混动汽车,就能让人获得不亚于美国那些大排量V6、V8的平顺感和充沛动力,你看现在国外的汽车还吹他们的“零百加速”、马力吗?
因为某些百万豪车,动力还不如二三十万的比亚迪唐、比亚迪海豹、极氪001,甚至比不过更廉价的比亚迪宋……唐也就20多万,两吨多的大车,零百加速四秒多,有多少百万燃油豪车能做到?
很多传统豪车越野冲坡,更是不如方程豹,玩泥巴甚至还不如老款的比亚迪唐DM,你看看什么酷路泽、卫士、途乐、大指挥官在泥巴坡上干吼的窘态,再看看十几万的比亚迪宋都能轻松一把过,就明白高端燃油车在已经在马力、扭矩上输得一干二净了。什么花里胡哨的变速箱、分动箱、差速器,还不如一个电四驱管用,力大砖飞。
你想想,如果没有国产新能源自主品牌的努力,那些进口、合资的垃圾杂牌电车会卖出什么样的离谱价格?
新能源汽车是真正的降维打击,让欧美真的恐惧了,这一次和之前还不一样,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和高端产业链,全部都在中国,他们实际上无法封锁我们……
詹妮弗.还格兰霍姆表示,美国不希望重蹈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覆辙。她说道,“太阳能技术是在美国发明的……但由于市场被中国制造商充斥,最终美国制造商失去了优势。”说得也没错,当年的光伏产业,也是欧美先发展的,结果被中国乘势而起、一鼔荡平,彻底占领了世界市场。
你知道欧美为什么破防成这样,极力渲染中国汽车对他们的威胁吗?因为国产新能源真的动了他们的棺材本了,欧洲的各大老牌车企、汽车供应商正在大规模裁员……燃油车时代他们躺在品牌和专利上吃的盘满钵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汽车的崛起,就是要推翻一个旧的世界产业秩序。


新能源产业,原本是发达国家借着“环保”的名义,用来打压发展中国家、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扼杀发展权的,但没有想到,我们面对阳谋,堂堂正正接招,以阳谋对阳谋,走自己的路,成为欧美无法逾越的高山,实际上,它们不是造不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但他们没法利用他们衰败孱弱的产业链,造出能够和我们竞争的商业化新能源汽车。


不是他们不想做,他们是真的做不到,我刚刚参观了比亚迪在合肥的超级工厂,对比之前参观过的某世界豪华品牌的工厂,那就是“降维打击”,那是真正的智能化生产,工业机器人、智能传送安装系统忙得热火朝天,几十秒就能完成一个大部件的安装……更重要的是,实在是太“忙”,一台一台的车子排着队下线,由此可见他们的订单量有多大!为什么他们能够如此高效、大规模地生产?因为他们几乎一切设备、产业配套都是国产化、自研的,要想做到这些,真的是需要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全体系的产业链支持。
所以,不要再听那些“新能源走错了”的王八念经了,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大国根本不在乎什么“路线”对错,因为能走,都能靠雄厚的实力走成通天大道,工业超级大国甚至可以多头并进,发展所有的路线;只要那些工业衰弱的国家、偏科的国家才会关心自己“走没走错”……只有没前途的垃圾国家才会去“赌国运”、拼什么邪魔外道奇葩领域投机取巧的“工匠精神”。
不信等着看,无论是燃油、纯电、插混、氢能源……哪怕是可控核聚变、反物质湮灭推进,最有可能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只会发生在东方神秘大国。
因为东方大国真的是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简中财经媒体先把特斯拉股价嘴下来看看含金量
与此同时呢今年市场刚好需要出清一部分产能,如果真有不相信能源转型的车企填这个人头我觉得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这些天,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话题很多,主要分两派。
一个是不自信派,说欧美已经宣布不玩了,就中国自己玩。这是中国的选择出现了问题,走岔路了,本来应该走燃油车的道路。
这些人很多引用了春节大堵车时电动车的窘迫。
寒冷的道路上,电动车在快速掉电。没电之后,需要用拖车拖到服务区补电,到了服务区,还要推车,推到充电桩附近,还要排队。
相对来说,油车如果在路上没油了,救援车过来加上油就能跑。
所以他们中有人说,人家欧美已经看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不玩了!
另一个是自信派,主要理念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异军突起,已经把欧美给卷崩溃了,所以他们都不玩了。
他们依据的理论应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数据。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950万辆,增速超过35%。其中出口120多万辆,增长77.6%,出口量稳居全球首位,带动新车出口数量跃居世界第一。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前期的一个重磅新闻:2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llenius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坦言,该公司已经调整了先前设定的目标,不再计划在2030年前在主要市场全面转为电动汽车销售。该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已做好了继续生产内燃机汽车的准备,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更新技术。
这条新闻,被人解读为奔驰放弃了电动车,继续走油车的道路!
实际上,他们只是停止了汽车全部电动化的计划,即,在2030年之前,既要生产油车,又要生产电动车。只是不再是全面停产油车!
所以,他们并没完全放弃电动车,只是调低了产品中电动车的占比。
其次,看到美国的商务部长、能源部长和议员在呼吁抵制中国的电动汽车,有些人就感觉中国的电动车出海会很困难,如果不能打开海外市场,在中国国内一直卷,将是死路一条。
所以,他们认为,这意味着中国选错发展赛道了!
我先用老人家的话来回答一下这问题吧: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敌人越是起劲地反对我们,就越说明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看到美国抵制我们的电动车,我想说,中国绝对做对了!
美国为什么抵制我们的电动车啊?
贸易保护主义!


正如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所说“太阳能技术是在这里(美国)发明的……但由于大量产品涌入市场,我们失去了市场份额”。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对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影响在电动汽车领域“重演”。
“中国正在投入大量资金,目的是站稳脚跟,因此我们需要明白,让人们以负担得起的方式购买电动汽车非常重要。”格兰霍姆为此表示,在美国《通胀削减法》(IRA)和其他计划的激励措施下,美国国内制造商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
中国人有个很恐怖的能力,就是一旦把一项产品做到产业化,很快全世界这项产品立马白菜价。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电动车行业,特斯拉出自美国,是翘楚。当初没有在上海建厂之前,特斯拉的价格高不可攀。现在呢,在中国投产后,价格大幅度下降。
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美在人工成本、供应链成本等方面的差距。
总体上,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全产业链条优势让中国产品物美价廉。
这一条美国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所以,与其说美国人抵制中国的电动车,不如说美国人在保护自己的电动车行业!当然,方式是:“美国国内制造商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
降不降价格我们不管,“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说明美国人在造电动车!
所以,我的第一个结论是:欧美没有放弃电动车,我们更没有选错赛道!
接下来,我们分析第二个问题:他们能不能玩的过中国?
这个问题,实际上要看电车自身发展的情况,一个是电池续航,一个是充电快慢。
如果电池技术过关了,主要是能量密度过关了,充一次电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而且自重减轻了,这就好多了。
有人可能不理解能量密度的问题,我简单说一下。
以比亚迪E6为例,自重达到了2.7吨,是两台桑塔纳3000的重量,这里主要是电池重量。
这台车充满电需要83度,理论上可以跑400公里。
如果电池能量密度增大了,一台车自重只有1.2吨,却能充电100度,跑1000公里,这就解决了很多问题。
再说充电快慢。还是也比亚迪E6为例,这台车在高速上的充电功率是40千瓦左右,也就是说,电池从零到满需要充2个小时。
这是很耽搁时间的。但这又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车,一个是充电设备。
先说车,车辆对充电功率支持程度不一样。同样是比亚迪的产品,使用同样的充电桩,我看到汉的充电功率在65千瓦左右,不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充满。
再说充电设备,据说华为超充桩功率达到了600千瓦,号称“一秒一公里”。这就很快了。
但是车如果不能承受这样的功率,超充也是白扯。同理,如果车能够接受600千瓦的充电功率,但是没有超充桩也是白扯。
所以,哪个国家能够先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他就能玩过其他国家!因此,理论上大家是机会均等。
可实际上,至少在建设超充桩这方面,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国家电网和土地使用。


我国早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电”,电线漫布整个山区、沙漠,而且中国的土地国有,安装超充桩不需要向西方国家那样挨家挨户去协调。
简单一点,这个和“为什么我们可以建设高铁,美国却一公里都没有”是一样的道理。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未来怎么发展?
回到开头,奔驰为什么要在2030年之前既生产油车,又生产电动车?
因为,目前电动车还不可能完全代替油车!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电动汽车、汽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将并存,共同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对消费者是一个需要重新认知和适应的过程。
我们国家“双碳”目标是坚定不移的。即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绿色发展是一条崭新赛道,我们已经局部领先,不可能放弃新能源。
但是,未来新能源一定是电动车的天下吗?不一定!
我看到,山东对氢能源车免收高速费的消息,我感觉,我们国家将进一步拓宽新能源的种类。
欧洲能在油车和电车上两条腿走路,我们新能源上电车和氢能两条腿也不应该奇怪,毕竟“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你只要看看比亚迪把秦PLUS价格降到7.98万引起的蝴蝶效应就应该明白,未来新能源的发展,带给咱们的是实惠。
至于以后中国的新能源车能不能在海外杀出一片天地,要看很多因素。主要是还是技术的突破。
比如,我刚才说的,中国的车可以接受超级充电,而且便宜。偏偏中国又研制了依靠太阳能发电就能提供超充的桩,这样的新能源汽车谁能阻挡?
贸易保护主义也不能!他们会邀请中国过去开工厂!就像当年我们请特斯拉到上海开厂一样。
我没想到,这篇文章这么热,于是将这些天的有关感想趁热打铁写了一篇文章,帖在下面,作为后续:《中国人要警醒:电动汽车话题下,一堆带节奏的,这是典型的认知作战!》
何为孤岛?外资只是说推迟电动车,比如奔驰只是说推迟五年,又不是关闭。
毕竟欧洲那边没有那么多政策补贴,还有环保人士动辄搞事情——还记不记得前两天柏林的环保人士把德国特斯拉工厂的变压器给烧了?
但是这种短期的术,并不意味着人家就不搞电动车了啊。
而我们也没有放弃燃油车啊,齐头并进,多种选择,不是挺好吗?真要是做到人无我有,岂不美哉?
你说野蛮生长也好,他说行业内卷也罢,但是能通过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还能把汽车销售价格打下来,给大家多一点的选择外加省点钱,本身就是挺好的事啊。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这个世界能造车的国家其实挺多,连叙利亚和朝鲜都能造车,但是他们造的车你买吗?事实上是能造好车的国家很少,而只要汽车品质好,自然不愁卖。
在造车这方面,咱们属于没啥包袱,还有后发优势与弯道超车的好处,真要是成了所谓孤岛,还真成了好事呢。
而欧洲则是有先发优势,还有点尾大不掉的情况,一方面是内燃机产业链盘根错杂,一方面是搞电气化要投入巨额成本,两相对比,一味推进电气化,阻力大且成本高,推迟也在情理之中。
再举个例子,且不说汽车,就说更为常见、更便宜的编织袋子吧,全世界超过90%的国家就造不出来。
难道是因为编织袋子比汽车更复杂?技术门槛更高?当然不是,原因在于,要想生产化肥袋子,首先要能炼油,得能先生产化纤材料。得先有石油炼化,然后搞出聚氯乙烯,再混合颗粒造纤维,最后纤维编织袋子。没有大规模的化纤工业,就是造个简单的化肥袋子也要进口纤维原料。
单纯的炼油,也并不是什么高门槛高技术壁垒的科技产业。但是要把炼油做成规模和效益最大化,就成了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活,需要复杂的产业链配套,这是大国和工业化国家的专利。
所以,大部分国家,只能直接去购买成品袋子,这背后折射出了的其实是工业成本与能力的问题。
欧美只是暂缓,推迟,可并没有说不搞,放弃。
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奔驰汽车都公开的表示将会暂缓电动车的研发,主要原因是电动车的投资太大,亏损太多。这就导致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面非常难看,无法给投资人,给股东交代。
亏损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他们做出来的电动车成本太高,并且在技术上面也不占据优势,根本无法与售价便宜的中国电动车竞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
大众ID7在欧洲的售价为5.7万欧元起步,大约折合人民币45万元,而在中国的价格为22.78万起步,是欧洲价格的一半,即便是这样,一个月在中国也没卖出去多少量。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
为什么差距是如此的悬殊,主要还是供应链的问题,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好,供应链非常成熟,自然价格也是最低的,一个零部件,比如电池,有十多个供应商可以选择。国外就不同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供应链不成熟,可能有的零部件还得需要进口,国内可选择的供应商也是有限。还有就是没有产量的支撑,成本根本降不下来,体现在车价上面自然就贵了。
国人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中国的电动车会成为孤岛,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会发生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而已。未来主流的能源一定是电能,欧美国家也不可能放弃新能源汽车,他们只是暂时不想亏损太多而已,事实上,他们一直都在寻求盈利的办法。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内卷,其实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价格战。汽车主机厂在面对价格战的时候,通常会把压力转给供应商,逼着供应商降价。比如强势的主机厂上来就要求供应商把报价单中的价格打8折,然后每年年降10%,最后再来一句,愿意谈就做下来谈,不愿意谈,我们就立马把你们换了,有的是人在排队。。。你要是供应商,你会怎么办?
供应商也不傻,因为供应商也得活着啊,供应商也是需要利润的,现在主机厂给供应商的压力那么大,最终非常有可能提供的零件质量不咋滴。明明之前的零件可以用10年,现在就只能用5年了,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同时价格战也会淘汰一些车企,市场上大部分份额都被少数车企给吃掉了,这其实是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一家独大不是什么好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行业最好的状态,才是最有利于行业发展的。
欧美汽车很鸡贼的,除了智能驾驶之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也不高,中国造出来的新能源汽车,欧美车企都能造。欧美车企可能是在等一个机会,等中国人自己厮杀的差不多了,两败俱伤了,他们会卷土重来的。
不过我始终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定会称霸全球的,未来世界汽车前十的企业中国会有8家,一定会的。
别人科技领先,就是工业皇冠明珠,
我们科技领先,就是电动车孤岛,
真的我发现现在新闻学毫无价值,
对经济甚至是负帮助,全靠哗众取宠。
另外这件事让我想起航天技术。
当初欧美一起制裁,结果现在我们技术反超,其他国家干脆放弃太空计划了,我们又成“孤岛”。
1. 曾经坚信欧美汽车企业有所谓深厚的技术积累,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就能击溃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信徒(虽然现在已经很少但不能说完全没有),要崩溃了。欧美车企还没拔刀先怂了。
2. 无论从动力的稳定强劲,还是从汽车终极形态—自动驾驶来看,电动车是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的产物,电动汽车趋势不可阻挡,更不会因为欧美几家车企放慢步伐就停止前进
3. 全球电动车市场渗透率,欧洲有很多国家是高于或接近中国的,英、法、德欧洲大国都高于20%,挪威70%,瑞典50%,人民有追求电动车的权利,欧美自己车企减慢发展跟不上人民的需求,我们可以生产出来送过去卖给他们


4. 电动车的经济型已经证明可以打败以经济性著称的日系车,全世界人民都需要经济型车,当年日系车也是靠经济性在美国大肆抢占市场份额的
5. 不要被车企说什么迷惑了,他们主要是打不过国内车企和特斯拉,但又必须给股东一个交代,只能主动宣布“减缓发展电动车”


吾日三省吾身:吾tm哪里有错,谁tm说吾有错,tm凭什么说吾有错。


………关注我,一个拥有低级趣味的灵魂。………
号外资讯:
就在中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持续创下新高时,国际车企对电动车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根据最新的消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财报发布会上宣布,决定将原定在2025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推迟五年至2030年,并将在未来十年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阵容。
这一举动与奔驰之前对电动化的“狂热”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就在三年前,奔驰高调地宣称,自2025年起,公司所有新推出的汽车将只采用纯电动设计,新能源销量占比达到半壁江山;到2030年,实现全电动车销售,即停售燃油车。
奔驰的“反水”并非个案。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国际车企都出现了类似的状况。其中,奥迪于去年底宣布放缓电动车推出速度;福特汽车今年年初突然宣布,关停所有电动车生产线;通用汽车则推迟了新工厂的开设计划。近日,苹果公司放弃了坚持10年的造车项目,也引发了“当前已不是造电动车的好时机”的议论。
一夜之间,电动车从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国际车企纷纷推迟甚至关闭电动车业务。似乎只有中国车企还在坚持。回顾过去十多年,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动化也一度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共识。如今,一场前所未有的“逆流”出现了。
最近反而听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声音,就是欧美放缓电动车是个好事。
其实论资金储备,现阶段国产和海外老牌汽车品牌确实不能比,此时如果他们孤注一掷,倒是真有可能快速缩小差距。
但现在他们自己停了,那这个主动权就又稳固了一些。
而未来,整车电气化(无论是纯电还是插混),其实依然是趋势。
电气化意味着更高的操控精度与广度,能够有效提升控制效率,要不然工业革命也不会是电气化革命在后了。
关于电价问题,其实对于欧美那些地方,现在不少家庭其实都有光伏顶板与家庭储能装备,这种条件下的新能源车用车相当于不要钱。。。
而且就欧洲那些白左们,政府不环保了,他们真的能放过政府?就算当前日子不好过了可能还能妥协点,只要吃的饱一些,很快就又开始要求环保了。
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形态完全成熟了,到时候就看欧美车企要如何自处吧。
美欧大公司和老牌汽车集团,突然不约而同地放弃电动车项目。
比如奔驰,决定把原定在2025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推迟五年至2030年,并在未来十年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阵容。
奥迪于去年底宣布放缓电动车推出速度;
福特汽车今年年初突然宣布,关停所有电动车生产线;
苹果公司直接放弃了坚持10年的造车项目........
这说明了两点:
1,放弃与中国竞争。
在深知中国领跑电动车行业技术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丧失在这个产业中享受高垄断价格的黄金时段,如果不改行就意味着接下来面临“白菜价”的残酷竞争局面。
美欧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方式根本无法和中国企业搞竞争,从生产成本到关键技术,再到新材料新工艺,没有任何一点胜出的可能性。
实际上,中国的绿色能源发展是比较领先的,不管是光伏、低碳清洁能源、电动车都遥遥领先的。其中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已经占据全球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占到欧洲的一半。
再拼价格,欧盟会血亏,不得不放弃。
2,行业甚至人类分化到了一个重要时刻!
在欧美舍弃新能源汽车决策背后,意味着另一种战略的存在,就是世界市场和经济的分割和分裂!
美欧以对发达国家市场的集体性政策保护主义,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就如同美国会因为航空航运工业的高度发达,从而形成了对高速铁路工业的排斥和抑制一样。
其实老美一向就是自己定规则,有利于自己的就遵守,一旦不利就废之,这也是WTo的最终结局。
这样以来,还有可能会在通讯、人工智能等方面继续复制“去中国化”,与中国及第三世界国家,逐步拉开距离,追求所谓的“小院高墙”策略,营造“孤岛”生态,形成“孤岛经济圈”。
就像澳大利亚的有袋类生物和南太平洋塔斯马尼亚群岛、加拉加斯群岛的生物物种一样,走一种与周围隔绝的进化发展路径。
所以,人类的分化已经来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我怕我的空调卖不出去,因为大家更喜欢用蒲扇?
很多人以为现在的电动车就是智能网联车的最终形态,大错特错!
现在只是电动车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初级阶段,主要是解决电机、电控、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的性能。
电动车的最终形态一定是智能驾驶、无人驾驶!
所以欧美知道现阶段卷电动车,电动车三大件的专利和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肯定干不过中国,利润大头被中国拿走了,只是给中国做嫁衣。
欧美现在放弃第一阶段卷,不是永远放弃电动车,是战术性撤退,是为了集中资源卷电动车的第二阶段,在无人驾驶所需要的AI、人工智能方面扳回来局面。
这才是苹果为什么说放弃造车,转向AI的真正原因!
看下这个新闻:


这个新闻说明什么?说明人工智能、AI的底层科技基础设施,仍然是6G网络、电力电网、特高压输电、芯片半导体的实体生产制造。
美国现在暂时领先的是科技创意和设计,但是把这些科技创意和设计(good idea)变成有产品竞争力的产品,仍然是需要优秀的配套产业链、成熟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
特斯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特斯拉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软件和概念设计上很超前先进,但是没有中国的超级工厂,特斯拉在美国注定只是个PPT或者不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实验室产品。
日本人口一亿,产品的市场主要靠出口欧美,日本无论选择哪个技术方向,只要中美反着走,日本都是点错科技树。
中国人口14亿,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意味着任何品牌和行业,只要在中国做到牛逼,那一定是世界一流。
反之,任何经济贸易小圈子,只要排除中国人和中国市场,必定玩不转(比如TPP),没有了中国参与,喊敢说代表全世界?
中国不但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还在通过一带一路计划深耕开拓亚非拉市场。
如果你非要觉得美国西方那10亿市场比中国14亿+40亿亚非拉市场重要,那我也没办法。
但是我想提醒你,西方主宰世界这500年只是历史的特例,长期的趋势已经显示:必然是东升西降!
首先,奔驰CEO康林松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2023年欧洲市场中电动汽车仅占奔驰销量的11%,加上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这一比例也仅为19%。
翻译翻译就是,体面站着玩纯电,赚不到钱丢人。跪下继续吃老本,能赚钱不寒碜。
欧盟宣布2035年之后仍能继续销售使用合成燃料e-fuel的新燃油车,英国也决定将禁燃的时间节点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
这不就给台阶护犊子了么。
再者来说,还得玩个道具赛,欧盟新电池法这是眩晕减速还是香蕉皮,伤敌三千自损八百?为了讨论碳足迹和碳标签到底怎么执行,我还参与过百人大群的讨论,甚至跨公司讨论,讨论到怀疑人生,这玩意儿到底有啥意义。。。
最后,『电车孤岛』也是个预计1300万规模、渗透率超过40%的“孤岛”。这还能叫孤岛吗?这是妥妥的风向标好吗!
百人会预计,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整体渗透率超过40%,乘用车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50%,迎来产业发展重要里程碑。
最后的最后,稍微吐槽一下,经常在小区地库看到这台车,咱就说一左一右的蹲在地上充电,这设计就没什么人机工程学可言,能舒服吗?河狸吗?


这是好事啊
欧美一些车企选择了倒退 保守
这是衰老的表现
我们要抓紧机会继续往前跑
所谓担忧中国的那些人
他们的深层逻辑是一定要跟着洋人的方向走
甭管洋人走对了还是走错了
在他们心里都是中国错了
还是麻烦这些人站起来
你用车用的爽不爽,国家不关心
国家关心的是大家都有车用并同时减少两亿吨石油的进口
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别的国家用不用电动车,说句难听的话,关我们P事
你以为搞电动车是为了让你省那块八毛的油钱啊?
那tm是为了推动背后庞大的电池电机电控产业链!
这些产业链有啥用处?
举个例子,
俄罗斯坦克大赛,我军96B机动性吊打俄系T-72B3M,加速快,转弯快,
但是,96B发动机功率比T-72B3M低,重量比T-72B3M高,
为啥机动性还比它好?
因为96B使用第三代坦克才有的液力传动系统,T-72B3M还是全机械传动,
但你以为液力传动系统就是坦克动力系统终点了吗?
NO!
就算用了液力传动系统,坦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依然很差,
因为坦克设计的时候,都是按照极限状态设定最大功率的,
所以第三代坦克发动机的功率,设定在1500马力,
可常规道路行驶,只需要800马力就够了,这就让常规路段行驶多耗费了大量燃油,
再加上战场上频繁加速减速,动力系统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齿轮传动轴不堪重负,
这一切就导致,第三代坦克,公路续航500公里,
到了实战,也就能剩下100公里,续航达成率不到20%,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电传动!
战斗机早就已经实现电传动了,
战舰也在向全电传动、全电推进迈进,
主战坦克,也在向电传动转型,
第四代主战坦克将会是增程式的,柴油机发电,电动机驱动,
对之前全机械、液力传动的坦克,形成降维打击,
而在无人作战车辆上,更是彻底放弃内燃机,纯粹以电池驱动,
看到了吗?
这就是电池电机电控产业链的巨大用途,
谁放弃了电池电机电控,谁就放弃了未来战场的主动权,
欧美真要放弃电动车,那可真是太好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长城汽车直播实测城市 NOA,全程零失误,如
蔚来乐道 L60 无伪装谍照曝光,该车型有哪些
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体验这么好,还有必要选
成品油价第五涨,92号汽油进入「 8 元时代」
如何看待小米su7四月第二周纯电轿跑在与主要
极越汽车员工自爆因买小米SU7创始版被辞退,
腾势 N7 的智能化体验究竟怎么样?
宣扬左脚刹车右脚油门的人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男性喜欢开suv?
丰田去年销量世界第一,为什么网上各种无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2 12:07:40  更:2024-03-12 12:09:5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