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西方国家集体声明放弃新能源汽车,是电动汽车不靠谱吗?还是玩不过中国了? -> 正文阅读 |
|
[汽车百科]西方国家集体声明放弃新能源汽车,是电动汽车不靠谱吗?还是玩不过中国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西方国家集体声明放弃新能源汽车,是电动汽车不靠谱吗?还是玩不过中国了?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西方 西方世界 新能源汽车 西方国家集体声明放弃新能源汽车,是电动汽车不靠谱吗?还是玩不过中国了? |
开始了,还“集体”, 哪个“西方国家”声明放弃新能源汽车了? 1、列出具体的名字 2、给出其官方权威部门的公告链接 如果没有,你就是造谣。 现在某些群体为了唱衰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无所不用其极,睁着眼睛说瞎话。 |
简单从两个方面来说: 1. 汽油相对很便宜 美国赚5000美金,汽油我就粗略按1美元/升算(换算后,相当于7元多人民币/升算)。国内赚5000人民币,汽油七八块元/升。 国内很多网约车都换成新能源汽车,主要就是电费更有性价比。但这个条件,在欧美并不成立。 要是国内赚5000人民币,油费只要1元人民币/L,你们现在也根本没几个人会考虑电动汽车。 2. 特斯拉的护城河 特斯拉的战略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它的规模经济导致其他欧美汽车老牌企业在这方面进入的壁垒太大,智能化也拼不过特斯拉。 很多人会说,【国产电动汽车】有优势,冰箱、彩电、大沙发! 这些条件也就是在国内算优势。而以美国为例,这些条件就是个屁。 为什么呢? 例如本文附图的典型美国高速,最左侧我红圈标示的HOV车道(2人或更多人员的高承载车道),你们从图上就可以轻易看见,这条车道的车辆明显很少……因为就没几个辆是2人或以上的,几乎都是一辆车一个人自己开。 那么,对于绝大多数车辆都是一个人自己开的环境,彩电有个屁用? 而冰箱就更扯淡了,每隔【几公里】就随时可以上下高速买东西,要个屁的冰箱。 最后是大沙发……美国车速是出了名的快,后排又鲜有人坐,司机自己开,要个屁的沙发。而且匝道过弯速度很多是70-90公里以上,司机配个沙发,过个匝道都倾斜严重。 关键是,车辆复杂了,故障就多了,欧美人工又是很贵。你们自己问问美国二手车的价值,奔驰宝马保时捷,价格根本没办法卖高。 上述情况,导致【特斯拉】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结合1、2点,导致欧美老牌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不是那么迫切。 |
|
|
|
现在是,汽车市场而言,国外市场、中国市场,处于平行世界。 |
人家搞碳税,宣传绿色出行,难得上各种政策激励电动车,就是希望以“环保”为护城河,利用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给国内被全球化制度下的第三世界低人权工奴抢走工作的百万漕工找点实质上本国政府出大头贸易逆差国出小头的以工代赈的活计。 结果老有一些整天一副吃不饱的样子的饿鬼,见到哪怕一丁点利润都要扑上来撒泼打滚地举国硬上搞垄断,人家只想玩点凯恩斯主义的二次分配都不允许。 也不靠啥别的,就价格战。拿西方开源的那点技术够了,然后低人工、重补贴,全部怼上去跟你耗,反正贸易顺差大国的纳税人出钱,主打一个有恃无恐。 西方:我舒适度高! 印度:我便宜。 西方:我电池安全! 印度:我便宜。 西方:我操控性好! 印度:我便宜。 西方:你除了便宜就不会别的了吗? 印度:我便宜。 西方:得,那你自己玩去吧,给脸不要脸,你让我的选民不好过我也让你不好过。 印度:他急了他急了!怎么全世界都针对我? 很多人每天嘲讽西方民主,却没有想过西方的底层人拿着选票在影响政府决策会有多大的能量。 红脖子喊着中国工人抢走我们的工作,美国资本家卖国,喊了多少年了你们也听不进去。 就觉得西方的脸色越来越差,是因为人家亡我之心不死所以就是要搞你,就觉得人家害怕你的武力所以要搞你,就觉得美国还跟2000年的哪个农业帝国一样要“争霸”,还是为了面子争霸。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如果做错了什么,那就是资本主义输出得太容易了,养出太多生活在现代的前现代精神小农。在他们的视角里外汇跟水稻一样,我在土地里劳作多久就收获多少大米,我在机器上拧多久螺丝就长出多少外汇,作为舆论主力的民粹居然没有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字面意思上理解都没有过,还不如一战二战前的德国小资产阶级们整体清醒。 美国在70、80年代反日思潮一点不比现在反华差,日本不是美国的狗吗它能对美国有啥威胁? 原因没有啥复杂的,就是因为日本对美国最广大的票仓:美国工人,即红脖子们,产生了巨大威胁。 自1971年起,美国的贸易逆差国属性就没有扭转过,始作俑者就是日本。 你对美国的产业威胁越大,就有越多依赖美国产业的选民对你产生敌视,所以任何一个不断产业扩张的国家一定早晚会引发美国的打压。 这套逻辑不仅适用于美国,还包含其他国家。只要在是这个世界市场里负责生产的和希望负责生产的国家,有没有民主制度,民间都会对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产生敌对情绪,无非程度有别。 你就看看其他发展中国家,凡是有点追求的,哪个跟你关系好了? 是因为你哪里举止不当得罪别人了,还是人家是美国的傀儡? 错! 大家都巴不得你完蛋,给人家留口剩的。 这个世界就是输不起的,没人愿意接受对自己不利的规则。你让我玩不下去,我不玩了也要让你玩不下去。 所有国家都要从最底端也是利润量最大的人口密集型做起。你不让别人有资格从第一层楼开始盖,别人怎么往第二第三层盖?你把所有的建筑材料拿走了俯视那些躺泥地的,有意思吗? 只会嘲笑东南亚过海关都吃拿卡要,印度卫生健康,拉美毒枭遍地,南美经济崩溃,然后扣个“西方民主”的帽子。 我记得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是提倡唯物主义分析的吧,怎么谈具体问题的时候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都忘了? 谁生来就喜欢不体面呢?还不是没得选嘛。 自21年来,越南、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国担负起突然空缺的生产国岗位,这两年他们也实现了快速进步,当地人在国际上一下就温良恭俭让了。墨西哥政府突然有钱整治毒贩,毒贩也有资本转型工厂老板,连润美老墨都干劲十足,刷盘子比华人还积极。 某国模式的成功压根没啥稀奇,跟战后日本的所谓经济奇迹一样,当你省去了重复建设和试错成本还有外资手把手教你搞定一切,无非就是快和更快的区别,中间隔着一个社会公平性而已。 讲真,人与人之间的公平靠国家级暴力机关维护,国与国之间的公平能靠谁? 虽说市场决定胜者,但没人会乖乖认输,尤其是到了无法无天的国际政治层面。你让人家一毛钱都没得赚,人家一定不能让你得寸进尺,日后的歧视性政策多着呢。 21年到23年,西方尤其是法国的高通胀已经证明了产业链高度集中于一个国家的后果,那就是碰上不可抗力因素就会物价暴涨,专业的叫法是输入性通胀。 为什么西方右翼政党集体抬头,是因为人家手痒了还是变坏了?是因为右派代表的“夺回工作”、“夺回产业”、“赶走移民(劳动力市场竞争者)”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选票数量上逐渐压倒了全球化既得利益者的声音。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确实是发达国家粉碎机,粉碎的是发达国家底层劳动者的未来。不过他们不像某些地方的底层一样,一点声音都发不出而已。 说结论: 生产从来都不是目的,利润才是。你让别人无利可图甚至吃亏,别人也不可能继续参与。像新能源车这种买方市场政策利好型产业如果继续维持现状,后果就是政策早晚撤销,又产能过剩一个产业。 电车技术不成熟问题依然突出,锂电池排除安全性还有续航性的问题。俄罗斯人不开因为气候寒冷,美国人不开因为续航不足。锂的化合价已经第三的低了,如果氢能源搞不定,那电车的续航问题永远解决不了。该弊端不除,电车只能作为油车的平替,而不是上位。 因此它不一定是正确的技术方向,很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最后的下场就像日本世界第一的显像管技术被液晶一夜颠覆一样。 |
先说结论:电车的未来大概率就是另一个高铁。技术是很先进,但是老外不感兴趣。 高铁技术我们也是从别人身上借鉴学习了最初的技术,然后靠自己庞大的市场发展成世界第一,但是……回头一看,国外不玩高速铁路了。这么多年了,就给印尼修建了一条150公里的样板工程。高铁技术好不好?那肯定好,但是国外基本不适合发展高铁或者没需求,甚至铁路运输(客运)都被人家放弃了,要么地广人稀没需求,要么有发达的民航运输能解决自身需求,要么有那么点需求但是基础条件不好也没钱,修不起这玩意,所以最后高铁技术没办法出口赚钱。 电动车现在也是这么个情况,中国大力推广电动车无非3个目的。 1、减少能源需求,这个痛点不少国家都有需求,比如日韩、和欧洲都有能源问题需要考虑。 2、抢占乘用车的市场,让自己百姓不被割韭菜,还能反过来割别人韭菜。这点需求只有中国有这个能力解决,其他国家要么有心无力,要么本来就已经占领市场了。欧美、日韩压根都没这需求,本来燃油车也是人家的基本盘,何必自己革了自己的命呢,能躺着赚钱,干嘛要那么幸苦。 3、环保……这点其实我自己都不相信,非要给自己拔高形象的话也算吧,暂且写上。 所以可以看出欧美发展电车的动力真不大,燃油车的市场本来就是他们几个分的,如果电车技术他们领先的话,以环保的名更新下技术继续赚钱也不是不行,但现在电车的技术他们落后了,这时候还大力推广电车怕不是脑袋被门夹了吧,所以就退出不玩了。 欧洲和日韩的能源问题其实都不算啥大问题,毕竟人少需求也不大,欧洲加上日韩一共也才9亿人口,美国目前维护的石油美元霸权体系还建在,所以完全不着急,参考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的应对过程。美国还是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中东也指望石油赚钱呢,那么大产能,总得卖掉吧(别指望中东产油国能团结起来敲欧洲竹杠,要是能的话,中东早蓝星第一了)。 所以欧洲的能源问题真不是啥大问题,真能断了欧洲的石油供应那估计也得世界大战了。 所以欧美基本没有死磕电动车的动机。而且欧美想发展电动车还有一堆问题需要客服,造车的技术已经落后了,用车的环境也得花大钱去投资。 电车多了,用电的问题总的解决吧,用传统化石能源发电还是搞风电,光伏发电? 化石能源需要进口天然气发电,要么建核电站(忘记核电因为安全被抵制了,哈哈。) 绿色能源的垃圾电用起来也极度不稳定,国家小,真有点波动都没法应急,真要玩光伏……还得买兔子的。 所以……还是进口石油算了,少折腾下。 另外充电问题也得解决,那么多公共充电桩要修建吧,虽然都有小别墅私人充电桩很好装,但是摊大饼一样的低密度住宅都得升级输电线路啊。 这他妈不但赚不到卖车的钱,还要花钱服务电动爹,那还玩毛线啊。脑袋被门夹了才会继续玩电动车。 最后……电动车能干的活油车都能干,电动车不能干的活油车也能干,推广电车又赚不到钱。索性不玩了。 所以未来电动车大概率就是中国独有的一张名片,技术和产品是很好,但是欧美有其他更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离开电动车也丝毫不影响国家发展。也就没人陪中国一起玩了。 最后:求证几个问题,还请懂行的赐教。 1、听说德国高速公路上车速飙到150公里是家常便饭,不知道国内这些电车跑到这速度的话,续航得打几折…… 2、如果按15-20度电每百公里的能耗,结合欧美各个地区的电费和油价相比较,电车使用成本真的比油车低吗?低的话能低多少? 3、欧美普通家庭的车辆每个月行车里程有多少?家庭用车的换车周期都有几年?买车是不是首选新车?对欧美都生活方式不是很熟悉,不知道他们用车习惯,月行驶几百公里和几千公里的情况对选车有很大影响。另外换车周期也会影响选择,动不动一辆车用十几年,当传家宝一样父亲传儿子,那铁定不会要电车了。 4、欧美每个月油费的支出能占收入的几成?对油费的支出是不是极度敏感?电车在中国能推广开主要原因就是油价太贵,用户对油费的支出太敏感,动不动一个月大几百上千块的油费在家庭收入中占比确实不低,如果每个月油费不心疼的话,估计没几个人愿意操心充电和续航的烦心事。 |
西方国家玩不过中国了 × 西方国家没法强摁着消费者的头去买工业垃圾,所以工业垃圾卖不动 ? 普及一个冷知识;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但凡车企和消费者能在油车和电车之间自由选择而不被政府制定的销售配额、禁售年限、车牌照之类的东西限制,电车销量都被油车打到满地找牙,哪怕政府糟蹋纳税人的钱给电车提供惊人的补贴也无济于事。 |
放弃新能源的这几家公司。有一个算一个,有什么新的开发计划么? 电动汽车不靠谱,可以;回头去做内燃机,也可以。内燃机开发还有什么改进方向?他们准备在2030年前将内燃机效率提升几个百分点?混动,就能超过长城BYD? 动力系统不更新,也可以。BBA准备在自动驾驶上怎么发力?比特斯拉能好到哪儿去? 还是智能座舱? 道理很简单,你说纯电不适合你。没问题,有什么别的打算么?但凡有,都可以称为有想法。如果没有,只是单纯的拒绝改变,集体躺在功劳簿上挣取高额利润。那只能叫做懒惰。 这种情况其实出现过。美国几个大整车企业就是通过法规给自己留了一片叫作皮卡的自留地。贸易保护么,不丢人。 你会因为中国不生产全尺寸皮卡就感觉目前的技术路线不靠谱么? |
|
明明是一个假新闻,还锁定了编辑? 西方国家只是“推迟”了电动化进程而已,并没有哪一家敢明确放弃电动化。 推迟的原因很简单,不想放弃油车的利润。 现在的电动车 并不赚钱,技术也并不成熟, 在过去的2023年,只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是盈利的 比如 极氪 推出3年亏了160亿,广汽埃安亏27亿,蔚来去年一年亏了200亿 而传统油车还有丰厚的利润,奔驰 宝马 现代等都利润创了新高。 |
前几天,苹果放弃耗资百亿的造车计划登上了热搜。眼尖的网友发现,不只是苹果,许多西方汽车巨头纷纷宣布暂缓或放弃电动汽车计划。先是福特汽车宣布推迟了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产能扩张计划,然后英国将燃油车禁售令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之后奔驰彻底放弃了2030年全面油转电的目标。同时欧盟则宣布,无限期推迟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车计划。就连特朗普也在竞选宣言中也提出要支持燃油车发展。 一时间,网上有舆论认为,我们是被西方国家忽悠了,掉进了他们预设的“坑”里。当初喊环保玩电车是他们,如今带头放弃的也是他们,独留中国在“坑”里蹦迪。也有网友认为,因为中国掌握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西方在这方面落后,因此他们想让中国的电动汽车掉入日本氢能源汽车同样的圈套。 |
|
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西方国家真的放弃电动车了吗?我们如何避免掉入西方的圈套? |
|
1 西方敲响燃油车的丧钟 2021年10月31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一则令人惶恐的报告。称2015年到2021年恐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年,同时警告创纪录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热量积累,已经将地球推向未知的领域。 一天后,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在英国第四大城市格拉斯哥激烈地辩论着,他们辩论的结果将决定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辩论的核心则是碳减排。 由于碳排放关乎各种的发展前景,因此政要们在谈判桌上寸步不让。为此,联合国不得不把大会“加时”了一天,最终各国才达成一份“妥协性”协议。 这次大会就是赫赫有名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期间,比亚迪、福特、通用、捷豹路虎、奔驰、沃尔沃六大车企承诺,2040年前将停售燃油车,届时只出售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大众、丰田、宝马、日产、Stellantis等传统汽车巨头则拒绝签署该承诺。出于环保考虑,比亚迪纯电动巴士还成为本次大会的官方接驳车。 |
|
事实上,西方各大汽车巨头都曾有比较激进的电动化目标。比如奔驰计划到2025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车销量占比50%,到2023年实现全电动车销售。宝马公司曾宣布宝马已准备好应对2030年起关于燃油车的禁售令,在中国市场,在2025年之前,宝马计划推出12款纯电动车型。奥迪宣布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电动汽车,一步跨越到完全电动化,奥迪品牌未来的新车将连插电混动或增程汽车都不再有。到2033年将逐步停止内燃机车的生产,其全球所有自有生产基地都将投入电动汽车的生产。福特公司也宣布2035年先在欧洲停售燃油车。 不只是西方车企,日韩车企也给出了电动化时间表。日产宣布计划到2025年后停售燃油车,并将把研发与销售方向转向纯电动与混合动力车型。另外,丰田也将在2025年前停止生产传统纯燃油汽车,转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东风本田宣布,2025年前电动化比例达到50%以上,2027年后不再投放燃油新车,2030年前累计推出10款以上纯电车型。现代集团宣布,到2040年现代汽车将只销售纯电动汽车,停止销售燃料汽车。 一时间,在环保及技术变革的驱动下,全球车企纷纷敲响了燃油车的丧钟,头也不回地朝着电动化转型。 2 中国电动车独领风骚 虽然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全球,但电动车却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1990年的洛杉矶汽车展上,通用汽车就向全球推出了lmpact纯电动汽车,1992年,福特汽车使用钙硫电池的Ecostar车型问世,1996年,丰田汽车发布了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 毫无疑问,西方国家在电动车领域理应具备先发优势。但近年来中国电动车却在全球大放异彩。据欧阳明高院士透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快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中国去年产销了950万辆新能源汽车,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反观西方车企,电动车的发展却不及预期。比如在欧洲市场,2023年电动汽车仅仅占奔驰总销量的11%,而混动汽车占19%。奥迪即使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电动汽车平台,但是他的电动车型一直都卖不动。大洋彼岸的福特2023年电动车业务亏损了47亿美元,净收入则为43亿美元。如果不搞电动化,福特没准就能赚100亿美金。事实上,即便在电动车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想靠电动车盈利依然是艰难至极,目前仅有比亚迪及理想做到了。 |
|
一方面是卖燃油车可以大赚特赚,一方面是搞电动车大亏巨亏。由此也不难理解,国外车企为何对电动车不再积极。 当然,这不是全部的原因。 欧美国家的汽车产业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制造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但在电动车领域,许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变成了由中国企业主导。西方如果要发展电动车,就需要依托中国的产业链。不论是从赚钱的角度,还是地缘政治的角度,恐怕现在的西方国家都不太喜欢这个局面。 此外,在电动车领域,西方车企失去了技术优势。在燃油车时代,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优秀的产品,西方车企从中国攫取了丰厚的利润。但在电动车时代,中国这个后进者居然从技术上领先西方车企。面对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发起的挑战,欧美车企无法再通过制定规则和技术垄断来保持领先地位,这显然令他们很焦虑,利润也大受影响。比如德国人就发现,同样是大众生产的ID3电动车,在德国本土大概要卖4万欧元,在中国只卖1.5万欧元,而且还有利可图。因此有德国经销商就从中国购买了22辆ID6轿车,运回了德国,准备在德国本土销售。当然,这名德国经销商很快就被大众公司起诉,甚至还要求法院将车辆销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政府和车企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让电动车在中国有了蓬勃生长的土壤。同时中国先进的电网和低廉的电价也为用户使用电动车提供了成本优势。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将持续爆发。欧阳明高院士认为,2026年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预计市占率会快速上升,2024年接近40%,2025年接近50%,2026年超过50%。这意味着,2026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占到市场的主导地位。他还预测,2030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市场保有量会达到1亿辆左右,市占率突破70%; 在锂离子电池方面,根据国内外估计,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50亿千瓦时,估计中国占到60%以上,也就是30亿千瓦时左右。 由此看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形势一片大好。 3 西方并未放弃电动车 对于西方车企放缓电动车的步伐,有声音认为这是他们玩不过就退出,然后想像孤立日本氢能源汽车那样孤立中国电动车。 但需要强调的是,到目前为止,西方传统车企只是放缓了电动化的步伐,事实上他们并未放弃电动化。他们放缓的原因也并非是电动化这条路不可行,而是因为跟不上中国车企的步伐。在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经喊出“电比油低”的2024年,西方车企的电车却仍然比油车贵不少,部分车型甚至贵上两倍。这确实让他们在电动化的路上走得并不轻松。 尽管步子放慢,但西方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并没有变。比如奔驰就表示将继续采取必要步骤推进电动化,在战略上保持聚焦,同时保持灵活性。预计在2030年前,奔驰的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将达50%。值得一提的是,奔驰已经在中国推出了涵盖9款车型的纯电产品阵容,2024年,还将在中国推出15款覆盖多种驱动形式的新产品。比如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全新迈巴赫EQS纯电SUV、新一代EQA和EQB纯电SUV等。 |
|
无独有偶,奥迪也表示,奥迪将不会寻求最大限度提高电动汽车产量,而是同时推广内燃机、插混车型。言外之意,显然是放缓而不是放弃电动车。 1月份,大众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亦表示,鉴于中国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大众集团将继续在华投资燃油车型。同时,所有主要燃油车型都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集团还将推出最新插混技术,实现超过100公里的纯电续航。 福特虽然延缓了电动化步伐,但其明确表示,福特将更多的发展希望寄托在了油电混动身上。预计2024年旗下油电混动车销量将增长40%。据悉,去年美国卖了116.7万辆油电混动车,同比增速超过了52%。 事实上,去年是混动汽车在海外市场爆发的一年。比如丰田油电混动车2023年销量大增31%至342万辆,占其全球交付量高达33%。在混动汽车的助力下,去年丰田集团全球销量增长了7%,达到了1031万辆,连续4年取得全球销冠。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想到了2022年混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爆发的场景。西方车企放慢的只是纯电的脚步,加码混动汽车,但并没有放弃电动化以及新能源。一旦技术有重大突破,产业链完成替代,基础设备有所完善,西方车企的电动化必将卷土重来。 此时此刻,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不应犹疑,而应在西方车企徘徊之际,快马加鞭,将他们越甩越远。 |
先问一句:特斯拉是东方国家的品牌? 美国华人在谈到种族歧视的时候,永远避不过一个“陈果仁案”。 陈果仁案的背景,便是1970年代质优价廉的日本汽车涌入美国市场,对美国汽车市场造成重大冲击,也造成了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衰落,底特律许多汽车工人因此失业。 陈果仁是底特律一家汽车供应商的工业制图师,1982年,他在一家俱乐部庆祝即将脱单时与一对白人父子发生争执,紧接着被对方跟踪到麦当劳用棒球棍殴打致死。 据证人称,这对白人父子中的儿子被汽车公司裁员,他们将此归咎于日本汽车业,并合并种族歧视到仇恨日本人,最终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了华裔青年陈果仁。 凶手没有坐牢,仅仅被判罚款3000美元。 中国发展电动车,本身就是从新的领域弯道超车,而欧美汽车公司长期浸淫于燃油车,改弦更张必将短期内伤害自身利益,况且欧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已经无力大面积铺设充电设施。他们更担心,一旦市场打开,质优价廉的中国电动汽车会像50年前日本车一样横扫市场,到那时候就无力回天。 而那一天的到来也只是迟早问题。 |
奔驰刚刚发表声明,说不会放弃对电动车的研发。所以你这个问题的前提就不对。 |
我不觉得是什么国外给咱们带进坑里之类的阴谋论。 其实原因很简单,没那么复杂。 就是国外油价没那么高,基建成本太高,所以开油车不那么贵,且建设电车配套太麻烦。 国内化石燃料没那么充足,未来又有不确定性,所以留给国防航天领域使用,这个很合理。老百姓么,为了国家,用电车市内通勤就够了。 至于西方国家,我更倾向于认为,西方国家更看重市场反映,当前技术突破没实现,电车怎么就是不好开,而且建设配套设施不经济还问题多,这就是事实。 那些满地打滚说电车好开,电车不存在里程数问题,混动的多么好,这就是水军,来一个删封一个。 |
看了这么多年新闻,过了这么多年日子,见证了中国发展之后,总结出一个规律。 1、凡是西方国家吵吵合抵制的,都是我们必须去做的,凡是西方国家鼓吹的,希望中国改变的,千万不能做。 2、即使当时看起来他们说的很有道理,过几年一定会有回旋镖,直接糊在他们面门上。 第二条很难理解,我举个例子,以前总有人吹欧美老年人富有爱心,喜欢收养中国儿童,简直就是天使,纯纯的正能量大片。 直到萝莉岛出现,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老人名字,直接把这片子变成了变态片。 |
利益问题啊 西方在汽车工业这一块可以说是有垄断地位的 哪怕人家啥也不干,每年都能从中国这里薅走无数羊毛 你中国现在玩电动车了,那是不是油车就变少了? 那他们的利益就受损了呀 他们是怎么收割中国的,他们心知肚明 他们很怕将来被中国收割,所以一定要打压 就这么简单 |
我在公开报道中看到,“苹果从来没有公开过造车花费的具体金额,不过数十亿美元是业界普遍提及的数额。” “十年”“数十亿美元”,是怎么跟“造车”联系在一起的? 对比一下: 2022年,比亚迪研发费用为186.54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投入249.38亿元。也就是说,仅仅这两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就超过60亿美元(当然这笔钱不都是拿来造车,但造车是比亚迪的主业)。 考虑到苹果公司惊人的赚钱能力(2023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近千亿美元),苹果用来造车的钱简直是九牛一毛,搞不出什么名堂而放弃不是很正常的吗?就因为它是“苹果”所以就要“友邦惊诧”? |
我们电车国内最大的卖点在哪里?舒适性?操控性?安全性?不,不是,是省钱。一部分是国家在围网堵鱼,希望开辟代替房地产的新市场,挽救经济。 那么国外油车有这样的需求吗?他们油车的价格、技术、油价、配套,还有驾驶习惯都在百年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磨合,很多环节都像两分钱利润的打火机一样,成本端已经减无可减,也就是已经达到最大程度的省钱了,效益最大化了。而“资源焦虑”他们也不是很严重。“枉称发达国家”的美国为什么不修高铁,是因为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已经用航空业满足了,不必要别人做什么他们也做什么。 所以,他们不跟我们跑一条赛道,理所当然,像体育上每个国家都选择自己有比较优势的项目来大力发展,大力推广。中国乒羽,体操,跳水,有优势,有前景,中国人玩得好,中国人玩。篮球,橄榄球美国人爱,玩得不错,美国人玩,冬季项目,欧洲,尤其是北欧玩。大家各擅胜场,没有什么不对。 只能说人家朝野没有解决经济和生活的社会需求,人家算账后觉得划不来,所以不能奉陪。只是我们这边呢一开始就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商品,简单的事情,而是把它赋予了科技,领先,强大的意义。现在人家“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自己在擂台上有点孤单,不好下来。 而“阴谋论”最后总是要出台的,我也不理解他们这种实质上是“看笑话”的心态从何而来,是群众真的“割裂”了吗?还是唱赞歌的和唱衰本就是一类人,都是不成熟且不客观,不理性的群体? |
今天还看到宝马电车在抖音打广告! 到底放弃没啊!我也真希望西方国家集体放弃啊,不要又是说一套做一套啊! |
以前在知乎看到有人这么总结过(大意): 凡是西方和中国都有的,那中国必然是落后的; 凡是西方有中国没有的,那都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凡是中国有而西方没有的,那都是奇技淫巧。 所以题主自己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吧。 |
这个事其实讲起来挺复杂的,不管对那个国家来说都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1、汽车行业太大了,牵扯的上下游产业链复杂,牵扯的企业跟人都太多了,输赢都是属于赌国运的大事,所以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很谨慎。传统欧洲在这方面压着中国是很多年的事情了,即便后期国产品牌汽车质量已经不差,但是根深蒂固的合资车比国产车质量好有面子的思想都很难被改变,所以中国汽车崛起的愿景是几代汽车从业人员的一个梦。但是欧美肯定不想看到中国这方面崛起,会有很多限制来压制中国。 所以这个是个赌国运的事情,中国汽车不想被老外欺压,老外也不想被中国按在地上摩擦。 2、目前新能源产业链大部分核心已经被中国掌控,这个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是欧美很难赶超的,就加班这一件事来说,秒杀老外那种四平八稳的速度。有人说还有部分技术我们是赶不上老外的,可以这样理解,八二开吧,中国领先老外的是八成,还有两成即便不是领先也差距不大。 汽车行业是个重资产,重智造的行业,这方面中国确实能力强,欧美对中国有压制是正常的。 3、中国的崛起速度太快,这点参考乒乓球,太强了别人就不跟你玩了,现在中国在新能源赛道上颇有些乒乓球在体坛上的味道,所以导致其它国家准备放弃这个赛道,因为他们实在干不过。各方面都落后,看不到希望。如果强制坚持就是被中国企业收割市场。欧美肯定不干的,是个人都不会干。 这方面要么就彻底打服他们,要么就把乒乓球变成足球,要有几个竞争对手,市场才好看。不过我感觉应该不会给老外太多机会。 4、欧美宣布退出新能源计划这事也不需要过多担忧,产品的发展肯定是有波折的,最终肯定是优秀的产品留下来,我们需要担心的不是老外对我们的限制,我们需要担心的是产品力能不能吸引消费者,因为全球消费者都一样会用脚投票,就像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一样。 中国在很多行业里从无到有再到壮大,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一样,有波折,也有困难,但是只要方向没错坚持就好了,对此有怀疑的人简单测试下自己,去开个5年前的车,再开下今年新品(价格相同的)自己摸摸良心说哪个车好。答案就出来了。 不过我认为这事欧美抵制中国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一些做法造成的,冲的太快了,太激进了,一下把老外打傻了,悄悄地蚕食老外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
丰田章男:老夫被骂了这么多年了,终于遇到知音了。 常凯申:我也是被美国人骂了很多年无能,直到朝鲜一战给我洗刷冤屈,有时候放弃不但不是无能的表现,反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叫反向进攻。 |
不是不靠谱,或者说只是对他们来说不靠谱。外国鼓吹环保来搞道德绑架在我看来确实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他们在强行推广一个适合中国的东西。所以说,一边是玩票性质一边是举国发展,他们本就不可能玩的过中国。 之前我回答过很多次了,国内电动汽车发展得好确实有补贴+先发优势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国家电网发电能力太牛比了!不但便宜而且稳定。外国电费贵,而且不是由国家来经营的,能源贵了人家可以框框涨价,使用成本不一定低,不如直接沿用油车。 |
施主如果不喜欢老衲把新能源产能用在汽车上,老衲也是略懂一些全电推军舰,电磁炮,电弹航母和全电无人机的。 |
这个问题的描述就不对。 首先,西方并没有放弃“新能源”车。西方是调整了激进的电动车全盘取代油车计划。而这种取代并不是由政府做出的,而是由企业做出的。企业做出这项计划的修改,是确确实实在市场的引导下:纯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缓慢,人们对油车的购买热情没有减少多少。而且随着政府补贴的退出,电动车相对于油车的成本劣势,更多的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第二,纯电动车是否靠谱,是相对而言的。纯电动车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远高于油车。而固有的缺陷,比如补能时间,尾部效应等等,这些影响用户体验的缺点,目前尚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三,不是西方在电动车上玩不过中国。欧洲、北美、中国的市场都有所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不同。中国电动车能在欧美立住脚的品牌并不多。中国国内市场又是国产电动车占据大头,且品牌众多。中国国产品牌电动车在海外,远远达不到当年日本车在欧美攻城掠地的地步。中国和西方各自都有内部市场来充分发展电动车。 所以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西方调整了激进的电动车发展计划,走向更加务实的油电并重,共同发展的方向。 在全世界,电动车都是一个被政府过度干预的产业,消费者是否买账,并不是政府说了算的。真正的决定权在市场。其实中国工信部在制定新能源车补贴计划当中,也采取了同样务实的态度,表达了油电共同发展的思想。而且国内油车发展的技术也一直不错,在能耗和功率方面,也接近了国际水准。类似HEV等油电混动技术,国内也并不太落后。纯电车在市场占有率达到一个级别后,很难再有更大的提升,这是可以预见的。更别说全面取代油车了。 纯电车在特定场景,比如网约车,是非常好的。它有继续存在的理由。西方也不会完全放弃纯电动车。更别说像特斯拉那种只制造纯电动车的企业。 不要把这事儿上升到西方阴谋论。 |
虚假的清粉: |
|
我头上的是通天纹! 真实的清粉: |
|
赛里斯的电动车是奇技淫巧,我大德意志的油车祖宗之法不可变! 原来西方才一直是大清的真爱粉啊! |
西方国家和中国集体声明放弃氢能源汽车,是氢能源车不靠谱吗?还是玩不过日本了? |
电动汽车唯一的优势就是政策红利。 1、续航焦虑,特别是冬天寒冷区域简直灾难 电车的所谓续航是在不开车灯,不开空调,不听音乐的基础上的续航。但是事实上不可能,特别是冬天寒冷天气,简直灾难,续航基本上打六折,再听一听音乐就是五折。像上海,冬天寒冷区域去崇明得屏着不开空调。 以600公理续航来说,对折就是300km,崇明来回200km,表面上看,来回没有问题。但是电池你不能常常20%以下充(不然电池质保厂商弄死你),出行前也不可能100%。这样一算,就没有多少余量了。 2、对于家庭没有固定车位充电桩的,电车简直非常不方便。 这种情况,得去外面找充电桩。首先外面的充电桩大部分快充,经常快充电车损耗快,质保时候厂商弄你可别哭鼻子。其次,你得专门找时间出去充,充电时间长,不像加油几分钟搞定,非常不方便。尤其是长途出行几个因素叠加,增加许多时间精力成本。 3、电池会衰减 所谓电车用10年是扯蛋。也就6-7年。和油车十几年一比用电省的钱完全还回去。 上海人买电车就是不要花钱买牌照。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