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拜登称将对中国汽车采取「前所未有行动」,出于「潜在国家安全风险」,如何解读这一发言?可能带来哪些变化?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拜登称将对中国汽车采取「前所未有行动」,出于「潜在国家安全风险」,如何解读这一发言?可能带来哪些变化?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观察者网讯)综合美联社、《纽约时报》等1日报道,当地时间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以所谓“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宣布将对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展开调查…
从推特上恰好看到了一个推文。
推文的主角可能是一个在美的台湾人,他说了这样一件事。
他去FBI和海岸警卫队参加了一上午的安全培训,估计是公派性质的。
到了现场发现很多来自大疆的无人机正摆在桌子上充电,估计是要用这些东西讲一些与安全有关的问题。
不过大疆的无人机很早就被美国政府以安全的借口禁止军队和政府购买了,所以作者就跟培训的去唠嗑,问他们为什么现在还买大疆的无人机。
培训的负责人一愣,接着说了一句,这些不是买的,而是租的。随后打听了一下价格,发现租的价格比买新的还贵。。。
作者随后说了一句,你们这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啊。
培训的负责人说,这没办法啊,SX的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大家就一起SX呗。。。。
这就是美国干的事情,需要用的东西被政府禁止采购了,那就通过租借的方式使用。而这些提供出租服务的公司肯定大概率都是国防供应商,也就是整天在军队里鞍前马后伺候美军合各级领导的家伙。
最终,美国政府禁止采购XX的结果就是又肥了一批人,而美军的作战和训练成本就更高了,最后五角大楼继续跟政府哭穷,要求政府提高军费开支若干个百分点。。。
拜登所谓的中国汽车存在安全风险,其实本质上就是懂王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版。只不过懂王比拜登更实诚,不玩这些拐弯抹角的文字游戏,而是直接诉诸于关税政策。
其实美国汽车早在上个世纪就面临着崩盘的边缘。1978年,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成为了在全球范围内都数得上号的知名车企,再加上石油禁运导致的能源危机,日本车省油的优点就更加明显了。
所以到了1979年,日本对外输出了450万辆汽车,其中在美国销售了近200万辆,而美国汽车在日本的销售量仅1.5万辆。
后来在各种关税政策外加广场协议手段以及石油禁运解除的加持下,美国汽车才稳住了阵脚。现在美国本土的汽车产量与日本进口的产量基本持平。2023年美国企业在本土卖出了675万辆车,而日本出口到美国了553万辆汽车。
日本的这些前车之鉴使很多中国企业未雨绸缪,很早在墨西哥建立了组装厂或者干脆就是皮包公司向美国出口汽车。
所以,就在前两天,美国制造业联盟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低价中国汽车。。。。
这与上面的事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里讲个故事。
话说美国民主党自奥巴马开始,就大力推动电动公交化,主张全美的科技企业与大学都采用电动巴士作为员工/学生交通工具。
为此美国跑出来一个“大巴界的特斯拉”Proterra,2004年成立,2011年,Proterra第一家工厂开始投入使用,不过因为产品相对拉跨,卖不出去。
2014年股东们拼了,挖来两个特斯林前高管担任CEO和COO,产品往高端包装,技术参数先讲高了,能不能实现再说。一顿折腾下销量开始有了起色,上市后市值一度到了40亿,号称拥有顶尖的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


拜登上任以后,把其作为亲儿子看待,不但跑去视察,还多次给与联邦基金补贴,甚至减免了很多官方贷款。
然则2023年7月,这家美国电动汽车的明星宣布向特拉华州的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目前沃尔沃在进行收购谈判)。
破产的原因美国人找了很多,什么疫情期间供应链乱套了,什么美国科技企业裁员导致需求降低了。
但其实根本原因是这车根本卖不出去,美国人自己都嫌弃,开业到破产一共卖出去1400辆。只占到美国市场的20%。
而另外那80%的市场,都是比亚迪的。
虽然比亚迪在美国也建了两个场子,但干的都是组装的活,系统还是中国产的,在美国这次制裁之列。
可亲儿子目前ICU,比亚迪是中国的,那还怎么买电动巴士呢?
去英国看看,英国的电动转型很快吗。伦敦那个红皮双层大巴都全电了,多时髦。


可惜这是比亚迪K8SR
去韩国那选选,韩国是造车大国,而且比亚迪电动巴士在韩国市场被其他品牌压制着,那个第一的牌子叫“海格”听着多亲切,打开官网了解下去——


算了,咱还是谈谈对比亚迪的豁免吧,当然得让比亚迪给某个保护动物基金会多捐点才行。
感觉哈耶克在棺材板里看到这个,会先对拜登采取「前所未有行动」
没有中国市场,通用汽车2008年就完蛋了。
把美国一堆车引进国产的人士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
曾驻美多年的对岸外交界人士介文汲在节目中表示很难理解:大陆满大街日本车、欧洲车也就罢了,居然把美国那些破车弄进来,真是匪夷所思……


美国传统的汽车产业界(注意!传统的)对中国汽车是有现实的“恐慌情绪”的。有一个逻辑是,美国的汽车传统产业界将中国新兴汽车产业(主要是新能源,也就是所谓的Plastic vehicle)视为特斯拉冲击的“衍伸影响”,暨“创新的”,与“传统截然不同”的一个新兴产品(TOYS)。
在美国的同志可以评估一下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对于传统汽车产业的“冲击性”。美国传统的车企认为,中国的产品本质上与特斯拉是趋同的,暨“新能源”,“互联网化”及“低成本”的。在这种新兴产品和服务逻辑的冲击下,美国传统车企其实缺乏“现实的应对手段”。
其实想想就能明白,传统美国车企,反对激进的新能源,反对激进的环保手段,在他们看来,有什么比猛禽F150和Silverado这样的产品更能展现美国人选择和爱好?而美国不断爆发的劳工潮,例如由于去年爆发的,由UAW(全美汽车工会)的掀起的“Stand-up Strikes”,迫使美国三大汽车巨头( Ford,General motors,及Stellantis)最终妥协并提高员工福利,导致了最终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经营成本,更加深了这个趋势。
这样的美国车企如何和新能源竞争?而中国电动车在海外的销售,更是便宜的让人发指,即使美国现在针对中国发布了“高关税”。
实际上参考中国电车的廉价成本,美国车企在价格上还是难以与中国电车进行竞争。毕竟美国人是经历过1970年的丰田冲击的,他们深刻的知道,即使竞争对手的产品看起来是那么“粗糙”,但他们一旦在美国落地生根,就难以再赶走了。因此,不能小瞧任何对手!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隐藏的逻辑,美国传统车企,视特斯拉为“离经叛道”的产业竞争者。美国车企可以考行政命令和关税去对付中国汽车,但是他们对付特斯拉的手段就极其有限了,这毕竟是美国自己的公司。但是,特斯拉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在全球领域与中国电车进行竞争,实际上在各个全球市场(不论在中国还是欧洲),特斯拉都已经通过改善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被迫的”去应对中国汽车的“冲击潮”。这里的反向影响是,当美国特斯拉不得不应对的降价和产品升级的外部压力和提高竞争力的时候,他会同时增加在美国国内对于传统车企的“威胁”能力,进一步压迫他们的市场。
所以,阻止中国车企在全球的成功,已经被视为针对中国的一场“全球化层面下的全面竞争”了。
也因此,拜登希望在针对中国车企的问题上“做的更多”,“走的更远”。而这个时候,“国家安全”就是美国百试不爽的一个法宝了。
其实这个事情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中国大陆那些曾经指责“不让特斯拉进入敏感单位”的简中批评者们该如何评论睡王的“国家安全考量”了。
因为基于美国国务院的说法,美国在“人工智能”,“芯片”(也包含汽车芯片),“互联网”等层面拥有针对中国无可辩驳的优势。那美国国务院为什么要针对这个“低端”,“低技术”的竞争对手制定比对手(中国)还要严苛的“国安标准"呢?“技术绝对领先”和“市场绝对封闭”这两个假设中,总有一个是真的吧lol
时代发展太快了,去年前年我说过的一些“暴论”,现在看简直是保守了:
我从两年前就开始说,欧洲各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必将转向贸易保护:
汽车产业关系重大,带动就业岗位众多,世界各国本身就有大量或明或暗的贸易壁垒。
当年海外巨头在中国高速扩张,借助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当然可以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
如今日德法等传统巨头陷入路径依赖,在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中反应迟缓。
这些巨头不仅在国内市场节节败退,更面临中国品牌反攻本土的危险,必然甚至已经顺滑转向贸易保护。
结合最近大众要求销毁进口ID 6的事件,趋势已经再明显不过。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我没提美国,是高估了特斯拉和美国的汽车工业,也高估了美国的节操。
这么看还是马斯克说的是大实话,“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车企能干掉世界绝大多数车企”
虽然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还找补了一句“特斯拉除外”,但说实话,就特斯拉目前的表现,相当程度上也是依赖先发优势和美国的贸易壁垒。
道理其实很简单:现在的美国,早已不是二战后工业实力如日中天的美国了。
嘴上虽然还喊着“自由贸易”,但实际上北美市场或明或暗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
反倒是海对岸的国家一直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部分领域已经堪称全球最开放的市场。
时至今日,大多数行业、大多数领域,实质上已经是某东亚大国扛起“自由贸易”的大旗。
严格来说,美国过去十几年间也不是不开放市场,而是有限度、有选择的开放。
面对墨西哥和拉美后院的一些国家,美国还是很愿意开放市场的,当然前提是对方大量关键行业也要向美国开放。
面对有驻军、关键企业有控股的日韩台,美国总体上也是相当放心。
曾经美国与欧洲也是比较紧密的,然而近些年连这点关系都维持不太住了……
而面对某崛起的东方大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美国当然无所谓,可其他的领域真的开放么?
从手机到汽车,从光伏到通信,从高铁到航天,但凡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社会价值的领域,美国哪次不是对我国重重提防层层围堵?
以手机为例,美国市场基本上被苹果三星几家大厂瓜分,这么庞大的市场国内厂商不想进吗?
还不是人为的贸易壁垒,进不去啊!
美国对华为的无理制裁,现在绝大多数都听说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制裁正式开启之前的2018年初,美国就通过行政手段阻挠中国科技企业在北美的发展。
华为一度雄心勃勃的计划进军北美市场,更曾经跟AT&T达成合作意向。
然而随后不久美国18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叫停了美国运营商与华为的合作。
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由运营商高度把控,绝大多数新机销售都是合约机。
在被切断与运营商合作后,华为实质上已经被美国市场排除在外了……
以汽车为例,李斌批评美国贸易壁垒时,就已经把窗户纸捅破了:
蔚来在欧洲在日本在海外众多国家都有布局,唯独不去美国,难不成是不想赚钱吗?
这倒也罢了,很早之前我就说过,汽车产业链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太大,世界各主要工业国都不太可能放手。
美国有特斯拉有通用有福特,站在美国立场上保护本土企业也不是说不过去。
可是美国的贸易壁垒太高,国内相关产业链发展都受极大阻挠。
尤其是动力电池,这个领域也算得上重要,但我说难听点,你美TM还有啥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值得保护啊?
宁德时代哪怕是跟福特这种“根正苗蓝”的美国企业合作,也只愿意技术授权而不是赴美建厂,原因到底在哪呢?
真要举例,各行各业的例子太多了,我最无语的还是光伏。
讲道理,光伏作为市场空间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长期看的确算得上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新兴行业。
从重要性的角度出发,美国打压某东方大国维护本土产业链,好像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
可问题在于,TM你美的光伏产业链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你美对中国光伏产品设置了极高的关税,表面上看进口也下降了不少。
然而实际上怎么回事,业内谁不知道啊?
我国的光伏板出口到东盟,好一点的在当地组装成成品,说是非中国产勉强也说得过去。
差一点的,就在当地卸个货打个标签,新鲜热辣的东南亚光伏产品就可以顺畅出口美国啦~
说起来,我昨天刚提到经销商跨国串货,将国内的大众ID系列从某些国家中转“洗白”出口欧洲:
只能说,在贸易保护方面美国和欧洲属实是卧龙凤雏。
不过想想国内不也有螃蟹送到阳澄湖过一遍水就算阳澄湖大闸蟹么,只能说人类就这德行……
说到底,穷则抵制外货,达则自由贸易;
美国去工业化严重,优势产业大量丧失,自然只能顺滑转向贸易保护。
曾经美国好歹在互联网和半导体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借此鼓动舆论攻击中国。
然而随着Tiktok在美国饱受指责,半导体更被视作制裁的有利抓手,自然是连这点脸面也顾不上了。
我上面说的种种情况,有不少都是早已有之,为何很多人潜意识还是觉得美国市场开放我国相对封闭呢?
无非是舆论对美国贸易保护唯唯诺诺,对我国维护本土产业链重拳出击罢了。
说起来,我一直有种感觉:
对于中国这种后发工业国来说,每次产业革命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凭借着庞大市场、全产业链和灵活转向,我国往往能够借助产业革命的东风,大幅缩短与先发工业国的优势,甚至一举掀翻整个产业链。
甚至推而广之,类似情况并不仅限我国,而是所有后发工业国都有相关案例。
五六年前我来知乎创作第一篇长文,系统分析产业升级的理论和现实时,其中就提到这一点:
网络上一直有种声音,各种贬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产业,认为我国发展互联网产业是“脱实向虚”,认为政府提出的弯道超车理念是“弯道翻车”。
他们鼓吹必须先掌握好发达国家擅长的基础产业,然后再考虑升级与发展。
这种看法简直是鼠目寸光、愚蠢至极。
德国、美国崛起,是因为他们造出了比英国更好的蒸汽机、纺织机么?
不是!他们是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在内燃机、电气等领域弯道超车。
日本汽车产业崛起,是因为日本造出了比福特、通用更好的大排量汽车么?
不是!日本是抓住了石油危机的机遇,在小排量、低油耗的经济车型上弯道超车。
中国手机产业崛起,是因为我国造出了比诺基亚、索爱更好的功能机么?
不是!我们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在智能手机领域弯道超车。
这就好比两人赛跑,其中一人先跑,领先优势很大,后出发的人苦苦追赶。
突然有一天,所有人被通知有机会换条跑道,所有人同时起跑。
而一旦换到新跑道,先发者不仅丧失了领先优势,甚至过去在原跑道积累的经验也不一定能套用在新跑道上。
在这种情况下, 后发者选择新跑道,不是能够极大减少先发者的领先优势吗?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脚踏实地步步追赶式的发展,在行业本身没有大变革的时候,脚踏实地的发展,当然应该鼓励甚至给予政策扶持;
但当行业面临大变革甚至从产业革命时,对后发国家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有机会拉近与先发者的距离,甚至一举超越对手;
在行业面临变革的时期,还在鼓吹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这不是脚踏实地,是目光短浅!是投降主义!是消极退让!
更具体的说,过去三四十年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电动车等产业革命相继爆发,整个世界因此加速走向弱两极格局:
美国率先引领科技革命,享受最大的红利,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持续拉大;
中国作为后发工业国仅仅跟上,一步步艰难崛起,与美国联手侵吞欧洲日本的市场。
但现在回过头看,同样面对产业革命,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链和智能电动车产业链的发展却有所不同。
当智能手机产业革命来临时,我国整体经济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信息工业、电子工业等相关产业差距也比较大。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链需要耗费时间发展壮大, 过程中长期陷入“缺芯少屏”的困扰;
下游诸多厂商长期在中低端挣扎,长期未能对苹果的高端统治地位发起有力挑战;
直到京东方等显示面板逐渐崛起,直到麒麟芯片逐渐站稳脚跟,产业链才算逐步克服“缺芯少屏”的顽疾;
直到华为持续建设高端、开辟影像新赛道、发力折叠屏等新领域,苹果的高端份额才逐步被赶超。
整个过程耗时漫长,而且眼看着麒麟芯片和华为高端大放异彩,美国撕破脸亲自下场干预。
最终下游高端份额又被打击,产业链的崛起也受到一定影响。
然而当智能电动车产业革命来临时,我国的经济基础早已今非昔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有相当积累。
甚至从整车电动化的角度来说,我国可以说是全球智能电动车产业革命的发源国之一。
早些年特斯拉整出来纯电平台、中央集中架构、BEV+Transformer等一系列创新,在发展初期确实有气吞万里的猛虎之势。
我本人作为电动汽车坚定支持者,从刚来知乎的时候就开始激进“吹捧”特斯拉。
甚至我在无数个回答中都强调过,智能电动车产业可能重演智能手机产业的历史:
美国猛虎和中国群狼携手,共同侵吞日本德国把控的市场。
然而现在看,时代发展真的太快了:
800V、SiC、新锐电机、半固态电池、底盘数字化……国内产业链发展日新月异;
比亚迪销量全面腾飞,仰望超高端品牌立住、理想问界销量爆发……国内整车厂更是如狼似虎;
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新锐电动车,特斯拉如今在三电、续航、空间、nvh、座舱智能化体验等等方面已经近乎全面劣势。
甚至就连特斯拉引以为傲的纯视觉智驾方案,在国内激光雷达成本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好、参数越来越卷的情况下,多少也有些力不从心。
纯视觉算法再完善估测再精准,终究很难比得上激光雷达先天的3D真值,更难以匹敌多传感器的安全冗余。
特斯拉也不是没有测试过激光雷达,只不过现在美国激光雷达企业已经被国产打的溃不成军,说难听点特斯拉也要担心卡脖子风险。
当然考虑到品牌效应,长期看特斯拉国内市场占有率以及销量可能缓慢萎缩而非极速下跌。
说白了,现在不少特斯拉消费者,本质上买的不是车,买的是科技感,是马斯克的个人IP,是Space X航天加成,甚至可能是整套超级大国意识形态光环。
同样主打科技感,特斯拉这方面的品牌光环小鹏无论如何实现不了。
另外,特斯拉如今还能维持较高的毛利率,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汽车产业的贸易壁垒,以及特斯拉出海的先发优势。
美国相对欧洲的强势地位,使得欧盟的贸易壁垒不能完全阻拦特斯拉。
特斯拉创立之初就立足全球市场,很早就开始海外拓展,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先发优势。
但很显然,无论是品牌效应还是贸易壁垒,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我认为,特斯拉外表看虎威仍在,内里已经有些“病虎”的感觉。
我已经不止一次强调过,我个人对今明年新能源车市场的判断是:
旧“两超多强”的时代已经结束,新“两超多强”的时代即将来临。
比亚迪的王座仍然稳固,但特斯拉已经逐渐显露出颓势。
今年特斯拉的销量和均价很可能被不止一个品牌超越,进而从“两超”的位置上退场。
取而代之的将是华为智选车以及鸿蒙智行品牌联盟,今明年华为智选车很可能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崛起,销售增长的速度很可能近似于比亚迪当年的势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新时代的“两超”之一。
如果不出太大意外,我认为今年华为智选车年销量突破50万基本板上钉钉,突破60万也不是太难。
如果算上鸿蒙智行,今年“菊系车”甚至有小概率触摸百万级的门槛。
再加上国内整车厂如今已然加速出海,未来特斯拉在全球层面势必迎来更多挑战。
其实不止是特斯拉,我认为苹果很快也要面临这个问题。
随着Mate60系列横空出世,iPhone的高端市场份额已经收到不小冲击,更是历史上少有的迅速降价。
如今看来,iPhone 15这一代的降价速度和幅度,已经是iPhone XR那一代历史重演;
更进一步说,下一代iPhone 16复刻iPhone 11的案例,在市场竞争冲击下同版本起售价相比上代直降1000也未必不可能。
最近跟业内的一位老哥聊天,他说的一句话我认为算得上一阵见血:
iPhone的国内售价,取决于自主产线上光刻机的数量(国产光刻机已经上线测试了);
iPhone的海外售价,取决于我国已下水的航母数量;
我记得某些人曾经对限制特斯拉进出某些单位冷嘲热讽来的,怎么没几天大美也拉了
中国临时管控不让特斯拉上立交桥,你国专政独裁,没有人权。
美国直接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动刀,上升到国家安全,我看不见,布道啊。
低道德标准就是这样优势十足,无论怎么突破下限都不会有人指责。
希宗所说的互联网汽车,是指基于AI的智能汽车。
在此之前,美国政府不断升级对华半导体、AI芯片的出口管制。
比如拜登签署高达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过527亿美元的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条款,简单说就是想要补贴,就别和中国公司打交道。
到了2022年、2023年,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连续两次发布对华先进半导体和计算设备的出口管制。
英伟达、AMD、英特尔的多款GPU和AI芯片产品不能再对华出口,就连高端游戏显卡RTX 4090都受到了限制。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更直接:绝不能让中国得到这些最尖端的芯片,绝不能让中国芯片技术赶超美国。
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还没完。
2024年以来,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重点开始转向AI云计算、AI智能汽车、数据流通等领域。
拜登政府正打算签一个行政法令,限制中国“智能汽车”和相关零件进口到美国,还把范围扩大到所有第三方国家的电动车和零部件。
另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司法部和国土安全部对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数据交易实施新的限制,阻止他国家利用美国人的敏感个人数据进行 AI训练。
要是两个法规最终实施,会成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华采取的最重要、最新的限制措施。


这次公布的所谓“智能汽车”,是指采用AI技术和L2+级别辅助驾驶技术的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具备其他车联网功能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汽车等。
拜登政府“害怕”智能汽车会收集美国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传输到互联网后会使它们(美国人的汽车)成为黑客攻击的潜在目标----果然是好莱坞大片的所在国。
特别是在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卖了52.64万辆纯电动车,超越美国特斯拉(48.45万辆),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
去年,比亚迪就超过大众汽车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
但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汽车厂商目前还没在美国市场布局,关税太高。
不过未雨绸缪,拜登政府已经提前在准备了。
拜登考虑重新调整特朗普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27.5%关税,阻止和减轻他们眼里的“廉价汽车”对美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冲击。
除了智能汽车外,拜登团队计划全面限制美国的个人数据流向中国。
所谓有关美国人的大量敏感数据,包括财务信息、基因构成、声音模式、使用习惯等。
美国情报机构担心,中国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训练其 AI模型,为行业提供战略优势。雷蒙多在今年2月初就担心,美国人的数据可能会落入中国手中。


目前,已经有近800家中国企业和个人实体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当中,其中超过300家是拜登政府任内被纳入。
有点滑稽,搞点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就能阻止中国汽车的发展和挽救美国汽车工业?
AI技术上暂时平分秋色,但在新能源技术这块是老美根本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中国储能产品像动力电池一样几乎在国际上处在垄断地位,前十名的公司中国包揽前九,其他国家只有三星排在第十。
关键是,中国在电动车产业链中把持着电池、锂、镍、石墨等关键矿产资源和技术。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来说,没有中国,世界能够造出电动汽车电池吗?
目前美国国内的现实情况是:
符合美国新规定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只占一成多,如果完全实现汽车制造“去中国化”,这需要车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建设基础设施,为更分散的原材料供应付出更高昂的成本。
所以,老美的骚操作简直就是螳螂挡车。
美国对中国越来越紧绷的限制措施,只能表明自身的焦虑和不安,但根本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
这与其说是抵制中国汽车,不如说是抵制特斯拉。
美国的虚伪嘴脸这几年真的看够了。
将全球化自由贸易、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人权、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所谓普世价值都挨个扔地上踩呀踩。
也就一帮无耻公知,还在鼓吹,一个个臭不要脸。
美国俨然已经成为地球上最无赖的国家。
跟这种国家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必须以拳头和胡萝卜说话。
必须狂造航母,航母开到哪里,哪里就是市场。
同时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帮助它们发展起来,这才是我们的后花园。
美国暂时是指望不上了,脱钩断链会继续下去。
欧洲可以分化拉拢。
重点发展俄罗斯、东南亚、西亚和南美市场。
美国继续搞“天朝上国”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美国人开始认真向中国学习,开始认真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
到目前为止,包括拜登的此番言论,美国透露的依然是老一套:
“美利坚还是天下第一,只要我们抵制中国,不买中国的东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与清末的“闭关锁国”何其相似,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阶段美国人现在都没到。
短期内人为措施可能确实有点作用,但长期来看,闭关锁国的越狠,只会让国家被拉的越远。
这个道理,中国人实在是太明白不过了。
自苏联解体之后,美利坚合众国迈上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国地位。
在美国人的设计之中,未来的人类世界应该是这样的:
美国人占据世界上最赚钱的产业,其他国家各分一块蛋糕,互相牵制。
一切纠纷,最终都由美国来承担裁判角色。
美国当裁判所依赖的经书就是全球化自由贸易,大国竞争都是老黄历了,只有全球化才是至高无上的政治正确。
中国迅速崛起的另外一层意义,就是打破了美国人的霸权迷梦,事实证明,大国竞争依然是各国兴衰的主要决胜方式。
所以美国人现在非常精分。
一方面,它们想继续推行全球化自由贸易,继续捞“天朝上国”的好处,
另一方面,它们又想展开大国竞争,以遏制中国的崛起。
甚至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国人也是两面派。
一方面,它们要求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继续自由市场,
比如金融领域,美国人就在不停地喊,中国要继续开放,要让资本自由进出;
另一方面,它们又要求要坚决地“去中国化”,坚决地要求“与中国脱钩”,
比如此次针对中国汽车,美国政府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人类历史无数次证明,凡是想搞这种“既要又要”的,最可能的结果不是大小通吃,反而是把所有筹码都输干净。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连本钱都不敢下,怎么赚大钱?
这就是美国,很美国。
“自由贸易,市场经济”是他们喊的,你真跑去信了,他们又开始关门放殖人了。
“TM的,灯塔咋就变成这个B样了,这么不自信。”
这美国真像老拜登一样,老的暮气沉沉的毫无生气。
要不然,美国也不会跑去选老拜登了。
不过说真的,老拜登配现在暮气沉沉的美丽奸,也算是绝配了。
马斯克之前曾发言,如果不施加贸易壁垒,中国汽车产业将碾碎所有对手。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过去超豪华汽车的分期利率一般是2-3个点,只有15年金融危机低于过1.9。(使用他们自家的金融服务)可以理解为低利率是一种促销手段。
这是迈凯伦2.26号发的消息,而前一天就是仰望u9发布会。




我看知乎上很多宣称自己是保时捷 劳斯莱斯 法拉利车主的人在踩国产车,不过目前也没见谁公开发邀请码拉人进官号。(每个品牌基本都有自己的小程序app)


国产车大概是腾势d9开始,实际配置就和入门级劳斯莱斯差不多了。
比d9贵个5 10w的其他品牌一般也不逊色。
话说很好笑的是,我看有美国ip的大v论证美国车比中国车便宜。
美国车市基本每隔几年新款涨价百分10 15左右。
你19年买的保时捷,23年还能原价卖出去,够牛吧。
国内2w美元的日系车,在美国能卖到5万美元。
那种一体化的钥匙。(无法折叠,恐怕这代人都没见过。)
一体化的车钥匙只有国内5万块的车,个别会用。其余的都是折叠的。而美国在3万美元价位上依旧有用这种钥匙的。
在裤兜里狠狠戳你肉肉。
然后就是5-8w美元档次的,塑料毛边,金属毛边。车门大到能塞小拇指。
至于德国大众的汉堡销车事件,可以说明着说,我们德国汽车需要贸易壁垒的保护。
我师哥16款的ev秦,那个时候要36万块。现在这个配置的车只要9万。
让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开得起车,就是中国汽车厂商在做的事情。同样的钱追求更好的配置。
我们经常说民主自由之类的话题。
在汽车贸易这件事上,可以说那个国家限制老百姓买中国的廉价车,施加高关税,就是在践踏自由和民主。
请问老百姓愿意买高价车吗?
哈耶克的脸被拜登打肿了,根本停不下来。
我好奇,中国啥汽车“充斥”美国了
以后轮到中国踹门,同时高喊:自由贸易!
有没有懂哥解释一下,我寻思美国也买不到国产汽车啊?
唉,闭关锁国,一张信纸毁灭一个行业…
啊,是美国啊,企业出海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美国不和你做生意是人家自己的事,根本不是制裁。
这喊话就是拉票用的,有啥卵用?美国本身就不想让中国汽车和手机过去。
现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零件都是在墨西哥洗个澡走北美贸易协定,接近零关税到地方再组装,汽车玩出了大闸蟹的味道
中国人带着老墨一起挣USdollar,是老墨发财的好搭档。间接导致现在从墨西哥走线都比以前安全了,产业链趋于安全和稳定,撸网贷的润人狂喜
拜登赌咒发誓,美国驻华大使馆在新浪微博上向中国网友喊话“我们要针对中国汽车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大致意思可以概括为一个不等式和一个等式:
美国汽车制造商和从业者是全世界最好的≠美国汽车不害怕竞争
美国因国家安全(找个幌子)限制中国汽车=汽车行业未来必将由美国创造
拜登这发言稿忽而论不公平竞争,忽而申国家安全;一边讲行业自信,一边要高建壁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逻辑之混乱简直堪称欧美自由市场冥场面!
我就问人类灯塔大国自信哪里去了?自由买卖自主贸易哪里去了?市场开放无形大手哪里去了?
我愿称2024年为世界汽车行业的回旋镖元年!太伟大了,哈耶克!
拜登说,如今大多数汽车都已连入互联网,就像是“带轮子的智能手机”。他声称,来自中国的联网汽车可以收集关于美国公民和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并传回中国,这些汽车还可以被远程访问或禁用,会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
美国有一个特点,他们总是习惯用自己做过的事情来推测别人也会这么做。比如他们总是强调所谓新疆强迫劳动,那是因为他们历史悠久的奴隶史;他们造谣中国少数民族灭绝,是因为他们向好心的印第安人挥起了屠刀;他们动辄宣传中国周边局势紧张,是因为他们四处资助恐怖组织在他国造分裂。那么稀宗说的,汽车连入互联网,对国家安全带来风险,是哪家公司呢?
美国的汽车会不会连入互联网,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对中国公民和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传回美国。特斯拉当时的哨兵模式,中国的政府机关、军队等部门不准其进入,在中国就掀起了渲染大波,当时不少人大肆攻击中国滥用国家工具,现在回旋镖来了,他们该怎么说?另外,滴滴也是被处罚的真不冤啊。
行业普遍认为,美国调查措施不会对中国汽车行业带来直接冲击。美国汽车关税税率为2.5%,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对中国出口汽车额外加征25%的关税。这一措施至今没有取消。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部分打算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取消了相关计划。
2024年2月28日,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称,中国向美国直接出口的汽车接近于零,他还判断,到2030年之前,看不到中国车企在美国市场有明显机遇。
随着大选的临近,中国牌成为不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共同拿来拉选票的工具。拜登在之前21日签署行政令,提出在未来5年内投资200多亿美元用于港口安全建设,其中包括在美国国内生产新的港口起重机,以更换全美各地港口的中国产起重机,消除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所谓“潜在威胁”。
舞台已经搭好,就看接下来两位80岁老人的表演了。
我突然想到了柴静采访丁院士时候,丁院士的灵魂发问:“中国人,是不是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
同样的,在国家安全上,中国,是不是一个国家,为什么国家安全你美国可以使用,我中国用一下,你和你的爪牙就开始使劲叫唤?大到国安法,小到特斯拉,当中国觉得影响到自己国家安全推出政策的时候,你英美欧日韩,有什么置喙的理由?
前一阵子德国人把从中国进口的22辆大众ID6集中销毁,销毁的全部费用让进口经销商承担,史称“汉堡销车”。
美国人本来就不让进口中国汽车,想销毁都无从下手,建议老拜登把所有使用了中国零配件和中国技术的汽车全部集中到洛杉矶海滩,集中销毁,搞一次“洛杉矶销车”。
接下来该轮到中国人高喊自由贸易了,可是现在的舰队规模还是不够看,需要加大力度下饺子了。


需要立刻组织翻译,将国内这些年众多大儒(财经和媒体人士)们的经文翻译成英文发给美国人启蒙他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关键字:
市场经济
自由贸易
哈耶克
看不见的手
政府不能干预市场
企业家精神
理性人
新自由主义
自由价格
限制竞争
权力寻租
抵制洋货
经济义和团
吸引外资
营商环境
前两天刚说,殖人和田目最好现在别轻易触碰市场经济话题,更别轻易用这个话题来攻击中国,否则回旋镖太快。
结果这比我想的还快。
下面是白宫原文中午翻译,机翻的,大家凑合看。


登子都说了什么?
第一段:汽车行业对美国经济很重要,美国汽车业和工人是世界最好的。(美国车啥样,登子心里有B数,市场被日系车攻陷,苹果放弃造车,只剩特斯拉一个闪光点。这是美国公文的修辞手法,睁着眼说瞎话,把自己捧到天上。后面的但是才是重点)


第二、三段:中国要主导汽车的未来,对美国构成威胁。汽车是装在轮子上的手机,会收集敏感的数据发回中国。(和禁华为一模一样的说辞,威胁了美国的数据安全)
第四、五、六段:中国限制美国车,美国要禁止中国车。美国要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确保中国车不伤害美国的安全。汽车的未来,必须是美国创造。
核心思想就3句话:
1、汽车行业对美国经济很重要;
2、中国要主导汽车的未来,美国要禁止中国车。
3、汽车的未来,必须是美国创造。
登子还是冷战思维,数据安全只是借口,目的是限制中国汽车产业,扶植美国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出口哪些国家?
虽然登子要禁止中国车进美国。但中国汽车2023年出口300多万辆,只有1万辆卖到了美国,还是吉利旗下的沃尔沃。严格意思上说,中国没有1辆车出口美国。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本来就是零,登子再怎么禁,还是零。


我们看看美国乘用车销量榜单,丰田本田排第一第二,雪佛兰福特第三第四,现代起亚第五第七,基本上是日系车吃肉、美国车啃骨头,韩系车喝汤。德系车、中国车连汤都喝不上。


美国2023年乘用车销量1500万台,新能源渗透率11%。中国2023年乘用车销量3000万台,新能源渗透率35%。美国市场无论市场规模,还是新能源车的发展,都不如中国。这就是登子害怕中国车攻陷美国的原因。
另外,欧洲国家德国、法国、英国新能源渗透率都在30%左右,对新能源车接受度很高。所以,中国的新能源车大量出口到了欧洲。日本新能源渗透率只有2.8%,只比印度的0.8%高一点,怪不得丰田章男天天骂电车,日本人除非有外力暴力打破,否则真不接受新能源车。所以说,日系车就是2008年的诺基亚,未来一定会掉队。


2023年国产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累计1-11月份累计出口84万辆。
俄罗斯市场在2022年出现了剧烈下滑,国际车企坚决跑路,国内车企一开始也很谨慎,出口俄罗斯数量很少。2023年自主品牌彻底放开了,趁着其他车企跑路快速抢占市场,获得巨大的出口增量。
中国汽车出口排名是:欧洲180万辆(俄罗斯80万辆)>亚洲160万辆>北美洲56万辆>南美洲35万辆>大洋洲22万辆>非洲20万辆。全球7个大洲,非洲排在南极洲前面,排名倒数第二。
从品牌的出口表现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主要的表现亮点是名爵、奇瑞、哈弗,近期比亚迪海外销量表现抢眼。
名爵是上汽收购的英国品牌。1924年成立于英国牛津,2007年被上汽收购。名爵出口量高的国家,大都和英国关系密切,出口大英宗主国、某东方大国4.6万辆,出口袋鼠国5.4万辆,返销日不过大英7.9万辆。
另外,上汽卖给台湾省1.1万辆,是所有自主品牌里,唯一能买到台湾省的。可能弯弯同学,还认为名爵是英国品牌,追慕日不过帝国的荣光。上汽也是所有自主品牌里,唯一能买到印度的。上汽对俄罗斯的出口为0,毛子对名爵不买账吧。
出口俄罗斯最多的品牌,都是以皮实耐用抗造的,排名前三的事奇瑞长城,吉利;奇瑞出口了15万辆,长城出口了11万,吉利出口了7万辆,比亚迪是新能源毛子并不买账。
登子如何限制中国车,将起到什么效果?
登子限制中国车,无非是制裁华为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禁止中国车进入美国。
绝对是无效的。中国车本来就因为各种限制,进不了美国市场。登子禁中国车,无非把隐形的限制变成了公开的限制。虽然中国车在美国没市场,但美国车在中国有市场呀。特斯拉2023年在美国卖了67万辆,在中国也卖了60多万辆,况且特斯拉的大量产能在上海;2008年通用没中国市场的利润,早就倒闭了。
如果中国采用对等的限制,反而是美国汽车产业受伤害。毕竟中国汽车年销量3000万,美国年销量才1500万,是美国的2倍。谁轻谁重,追逐利益的资本家们是拎得清的。
第二板斧:劝盟友不买中国车。
有效果,但效果不大。英国、德国最有可能听登子的,出台限制政策。中国车出口最大的市场的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肯定不停登子的。所以有影响,但不大。
第三板斧:关键零部件卡脖子。
绝对是无效的。中国基本通吃了新能源车产业链,连德国都从中国进口电池,没有短板,也就不会被卡脖子。至于芯片的短板,汽车芯片没手机芯片尖端,国产芯片和高通芯片的差距,没手机芯片大。
所以,登子的三板斧肯定要落空,过分的制裁反而激发中国的研发决心,像华为一样加快补短板,实现自主的产业升级。
中国汽车的崛起 是熬秃头卷出来的
中国汽车的崛起,不是一两个品牌的胜利,是全产业链升级的成果。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熬秃头卷出来的。
国产车企太卷了,不卷死自己,就卷死同行。3年内吃完国内日系合资车市场,5年内吃完国内德系豪华车市场。
能在东亚大区卷出头,都是身经百战一身腱子肉,去其他大区那就是降维打击,遇上非洲大区的优秀匹配机制,那就是开着坦克的现代人对手持石斧史前文明的进攻。
发达国家也,发展中国家也好,大家底子都一样,都是日子人。
卖得最好的车是买菜车,讲究个便宜,耐用,省油。


在国产新能源车的逼迫下,丰田等日系车不但治好了加价的毛病,还竞相降价。不仅官方直降,经销商还偷摸着降,只要到店还能有优惠。不降价今天卖不出去,降价以后卖不出去。先不管以后了,还是顾眼前把库存清干净要紧。
国产品牌的利润,十家盈利的车企摞在一起,利润都没丰子高。国产品牌的利润哪去了,都给车增配了呀,座椅通风加热按摩,方向盘加热,360全景影像,L2辅助驾驶,15万的车全给咱标配,还是迪子良心呀。
要我说,迪子还得上上强度。因为我想买15万的宝马i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长城汽车直播实测城市 NOA,全程零失误,如
蔚来乐道 L60 无伪装谍照曝光,该车型有哪些
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体验这么好,还有必要选
成品油价第五涨,92号汽油进入「 8 元时代」
如何看待小米su7四月第二周纯电轿跑在与主要
极越汽车员工自爆因买小米SU7创始版被辞退,
余承东称很多车还要用手机支架,原来是导航
买比亚迪秦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上海小红楼是不是在效仿美国萝莉岛?
新车 MEGA 被恶意 P 图,李想朋友圈发声「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1 23:50:58  更:2024-03-01 23:55:3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