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外资车企被我国新能源汽车卷哭了吗?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外资车企被我国新能源汽车卷哭了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外资车企被我国新能源汽车卷哭了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汽车科技
零跑汽车
零跑
外资车企被我国新能源汽车卷哭了吗?
圆桌收录
2024 我在路上
在美国待了4年,亲眼见证了中美同款外资车质价比的大逆转。
众所周知,美国此前一直是全球车市的价格洼地。2万美元以上(不限排量)的车,美国都比中国便宜;2万美元以内的车虽然美国不比国内便宜,但配置、动力和安全性至少高半级(就连A0级车都标配倒车影像、自动大灯、定速巡航和多功能方向盘),好歹也算一分钱一分货。
就在两年前我做10代雅阁混动的中美对比时,两个版本还是各有千秋:国产版在感官品质上占优,中低配就有皮方向盘、双液压杆舱盖、电动副驾、软包后门板……美版则是实而不华的配置多一些,比如座椅加热、双膝部气囊、座椅比例放到、盲区监测、铝合金舱盖、CarPlay,白车身的钢材强度还高一级别。考虑到安全性的权重更高,外加美版雅阁当年还比国产版便宜10%,甚至还是可以认为美版小胜。


但是今年我拿11代雅阁又对比了一番,这次美版从里到外基本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了。除了美版因为是HEV而比国产PHEV换来了一个完整的后备箱,其他似乎没有一处比国产版强。而且很多2022-2023年改款或换代的合资车都是这样,一边降价一边增配已然成为趋势了。




不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中国税前20万级的车,没个座椅通风、方向盘加热、胎压显示、全景影像、全LED灯组、智舱智驾(甭管好不好用,反正得有)、AR HUD都不好意思说吹自己配置丰富。再看美国市场,三四万美元的车给你标配个机舱盖液压杆、泊车雷达、软包门板、后排出风口、电动座椅、皮方向盘都算杀手锏了;要是低配给了你铝合金轮毂、门把手和后视镜壳喷漆和后视镜加热,你都得千恩万谢。很多中规车全系标配的东西,到了美规车都甚至可以作为顶配专属。
如果说配置高但价格提上去了,那也没啥好夸的,可你看看现在合资车的价格:
3年前裸车20万的凯美瑞2.0G高配,现在落地不到18万,2.5L混动入门也不到20万。3年前加价1万还得等的公路闪电ES200,现在优惠5万还有现车。美国3年前的ES350优惠四五千美元,现在不仅指导价涨了几千美元,而且不加价就算4S开恩了。2.0T+9AT且机械素质还不错的迈锐宝XL,顶配不到18万开走,比1.5T+CVT的美版中配还便宜。2022款指导价近15万起步的2.0L昂克赛拉,2023款直接官降5万。虽然以它年迈的动力总成来说这个价也谈不上多委屈,但它确实是同排量下最便宜的车了。蒙迪欧全新换代之后,轴距干到2945mm,定价区间从老款的19-28万降到15-22万,优惠后混动顶配22万出门,空间比第一梯队的雅阁、凯美瑞、汉还大,直接降维打击。内饰档次感在中国也不落下风,放到美国同级轿车里是30万都享受不到的。传统豪强BBA也是日趋亲民, 5系和A6L的2T高功率低配车型40-43万拿下,和美国的价格已经基本持平,还多了长轴大后排。下游车型的价格在国内也几乎都是保底8折。


A6 2T高功在美国税前都6万美元了,一点儿不比国内便宜
“带电”的车(包括HEV)就更离谱了:
五菱星光PHEV、荣威D7 DMH,100+公里的纯电续航,主流B级混动轿车的空间和动力,10-12万元就能买到。美国最便宜PHEV轿车普锐斯Prime,中游紧凑型轿车的空间和动力,售价3.5万美元,195mm的面条胎,舒适性配置更是惨不忍睹。




标价分别是35万、40万的宝马i3和iX3高配车型,落地只要26万和30万出头。美国同样动力的i4,优惠完也要5.2万美元起。


混动思域,7秒多的动力,不到5L的油耗,电车级的驾驶体验,落地14万都不算便宜。但在美国,10秒破百、钢轮毂、全塑料内饰、油耗比1.5T还高的2.0L纯油思域裸车都接近18万。


奇骏E-power混动高配20万,和美国1.5T汽油版最低配大致同价,而混动版压根儿不供美国市场。


紧凑型插混SUV,中国普遍卖15-20万,美国4万美元起跳,还是入门级尺寸的。


3年前我以为中国车只是逐渐走高端路线推高身价,没想到其实是全面开花,从入门到豪华,哪个档次都是琳琅满目。在车只是改善型消费品的中国,就算你只有10万预算,物美价廉的代步买菜车也足以挑花你的眼。但在没车还不如没腿的美国,税前2万美元以内的新车一只手就数得过来。这在三五年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如今放眼5万美元/3.5L以下的蓝牌车以及8万美元以内的绿牌车,中国的外资车在配置、价格甚至动力方面样样占优,随便一款新车拿到美国来都能爆杀美规同款甚至整个同级大部分对手。


反而是所谓成熟完善、人均懂车的美国市场,消费者普遍比国内更好糊弄,高价低配、年年提价、换代后先减配再增配都是常规操作。8代凯美瑞,刚出的头两年发动机盖全系都是液压撑杆,现在反而减配成手动撑杆,但依然不影响销量高歌猛进;奇骏全系三缸汽油版,配置比国产e-power低,价格还更贵,销量也不错;荣放的空间短板明显,内饰用料集丰田精益生产之大成,综合产品力也就是同级中游,加价还非常硬气,然而就是能蝉联销量一哥,似乎车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叫不叫Rav4。
20223的美国,折叠钥匙、门把手/后视镜外壳喷漆、铝合金轮毂、独立后转向灯、前排椅背储物袋、后排出风口、泊车雷达、后备箱主开关在税前3万刀的车上竟然还可以叫做“配置”,带毛茬儿的塑料件、不平整的漆面、不对称的接缝、不均匀的焊点出现在4万多美元以上的车上都不会有损产品形象。因为只要你没见过更好更便宜的,你就不会觉得这些是问题。




以上操作如果出现在中国市场,那这个车企一定是活得不耐烦了。
前两年,很多殖人告诉我,只要BBA在新能源领域一发力,国产新势力和比亚迪等等,全部得秒跪。
现在都快被骑脸输出了,BBA你们怎还不发力啊?
现在外资车真的被我国新能源汽车给卷哭了,因为他们发现以往的品牌溢价不好用了。曾经外资车企是有溢价的,同样级别的车,合资品牌就是比国产品牌贵。比如曾经的A级车市场,大众、别克价格最贵,溢价最高高。其次是丰田本田日产,再其次是二线合资标致现代起亚,自主品牌处于价格链的底端。


?现在呢,合资品牌变成了“杂牌”,曾经的溢价经验一点都不好使了。以大众为例,算是合资品牌里认真做新能源车的,也对市场的竞争有一点心理准备。带着百年造车经验的一点点技术优越感定了自认为比较合适的价格,ID.3 21年上市起售价15.98万起,ID.4x 19.98万起。结果ID.4不温不火,ID.3只有员工买。
?真的卷哭了,虽然智能化不行,车本身还是不错的。可是市场竞争太激烈,国产新能源车太卷。大众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不好使了。好在大众还算灵活,2024年赶紧ID3一波降价,降到和海豚同一水平,销量马上起来了。
?也就是说,大众的新能源车溢价值和比亚迪差不多,可能还不如比亚迪。大众的大车ID6完全卖不动,而比亚迪的汉火了很久。


?还有宝马,一开始头也比较铁。当时ix3最早的起售价是50.9万,这是多么有品牌自信的售价,没多久就直降7万。和大众一样,宝马也是很快就认清了中国市场的残酷性,要销量就不能再有过去的架子。
?宝马i3的优惠最高达到10万元左右,厂商指导价35.39万元的宝马i3,优惠后降到25万左右。35万的i3不屑一顾,25万的i3满是优点。在这样的优惠下,宝马今年的电动车成绩还算不错,是BBA中最好的一个。
?宝马和大众付出了放弃品牌溢价,伤害长远品牌价值的代价,获得了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这么多年的品牌耕耘就因为新能源革命,一下子事半功倍,重新洗牌,外资车企能不哭吗。
?但是至少宝马和大众对中国市场有了清醒的认知,没有销量,何谈未来。他们也是最有可能在将来还能占有一席之地的国外品牌。别的还不能接受现实的如丰田之流,被中国市场淘汰时连哭的时间都没。
现在新能源汽车问题最大的应该是轮胎了
米其林,固特异这些外资轮胎一个比一个贵
反而比亚迪扶起来的佳通轮胎越来越便宜
我相信有一天佳通的轮胎也能做到跟进口米其林一样的品质。
以下更新
所以有句话很真实,当大家都去淘金的时候,你卖个铲子也能挣钱
当新能源卷的特离谱的时候!我真的希望!
有一天!国产轮胎!也能跟米其林跟固特异一样!
我也想国产的PS4走接!
我也想半热熔胎白菜价!
我也想要换个19寸的轮胎只要500块!国产加油!
只要中国彻底吃透了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会白菜价。很明显,现在中国已经吃透了汽车行业,不管是传统的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中国都已经吃透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更是遥遥领先。
说个暴论:未来三五年,国外车企将深刻感受到被中国汽车的汽车支配的恐惧,外资车企未来不是哭不哭的问题,而是死不死的问题。
中国汽车最大的优势就是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控制优势。中国有世界最完善的产业链,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了,这是硬件方面的优势。中国还有世界最多的理工人才,拥有最多的各行各业的工程师,这是软件方面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磨合 ,汽车产业链上的软硬件设施已经适配好了,正在快速运转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前进,现在燃油车已经跟上德日等汽车强国的步伐,而新能源汽车由于起步早, 布局早,优势更加明显,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可能你会感觉很奇怪,好像中国汽车汽车产业怎么突然就崛起了?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近1000万,占世界份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汽车出口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国汽车的市场价格已经成为世界最有性价比的市场,中国人可以花最少的钱买到世界上配置最好的车,大量的国产车平行出口到国外,且供不应求;中国生产的大众ID6返销德国比国外产品更好,价格只有不到一半,欧盟正在讨论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壁垒……这些事情换三年前你能信吗?
中国汽车好像是突然就崛起了。为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车企现在非常重视研发,敢于投入研发,而且消费者也更加青睐重视研发的企业的产品。以比亚迪为例,2021年研发投入大约100亿,2022年研发投入就翻了一番,大约200亿,而2023年预计在350亿以上。其它车企也都在加大研发力度,这就是中国汽车前进的动力。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川建国同志的贡献。自从2019年建国同志开启对中国的贸易战和科技战,打醒了中国人,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全民共识。只要是建国同志看准的行业,中国都在加大研发力度,在这种氛围下,车企的研发积极性高涨,特别是因为中国严重依赖石油进口,马六甲海峡的困境让中国毅然决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
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背后,是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壮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成本越来越低,竞争力越来越强。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可以做到比燃油车更低,比亚迪最新的秦plusdmi和驱逐舰05的起售价低到7.98万,比同级别油车更低,而产品力远超油车,按照现在的趋势,要不了三年,日系就会在中国市场沦为others,德系因为与中国产业链整合更紧密,可能会好一点,但也避免不了出局的命运。
中国汽车的出海才刚刚开始,等到中国车企在海外布局逐渐落地,欧美日韩车企基本都得完蛋,马斯克这一点倒是没有说错,如果没有贸易壁垒,国外车企大部分都会被中国汽车干掉。
它们接下来只能搞各种贸易壁垒,进口禁令,后面该轮到我们喊“开门,自由贸易了。”


我只能说我国的新能源政策有点无耻,不讲武德。
比亚迪秦dmi798,这个价位一个能打的都没。你说秦798算新能源车吧,也对,挂了绿牌,是插电式混合能源;你说秦dmi不算新能源车吧,也对,有几个秦dmi的车主会去充电的,基本就是当做纯油车在用。关键是秦动力还不错,高速上跑150无压力,塞车的时候用电力驱动,秦dmi跑高速综合油耗不到5.5L,市区跑基本就是4L左右,这油耗,比日系三大妈还出色。
绝大部分秦dmi车主都是把秦当做燃油车在用,和燃油车对比,还不用购置税,798落地需要多少钱?再算上新能源补贴,再看看同等价位落地的燃油车,有谁能打?这简直就是一辆不用购置税的燃油车,配置上比得上10来万的燃油车(对标雷凌双擎),这配置这性能,1台雷凌双擎可以买2台秦dmi,车身价本来就离谱了,问题是比亚迪是新能源车,除了不用交购置税以外还能享有当地的新能源补贴,在中低端车市场上,什么车都卷不过比亚迪。
23年中入手了秦998,不到一年就变成了秦798,一年缩水20%,不怨恨比亚迪,希望买了秦798的车友能记得我们这些秦998的付出,没有秦998拉动的大规模化生产,就没有秦798的问世。
——————————————————————————————————————————
没想到大家对这个话题评论那么多,我再补充下。
我国的新能源政策有绿牌混动和蓝牌混动,蓝牌混动就是卡罗拉、雷凌、丰田CRV为主的中混动车,蓝牌混动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说乱七八糟的原理,最直观的区别就是要交购置税。所以本身合资进口车车身价就比国产高,加上还要交购置税,就导致落地价要比国产新能源车高很多。
而蓝牌混动的政策,真的让合资车吐了一口老血,为了更省油,做了油电混合来对抗中国的插电混合,结果被政策搞了一手,只有绿牌混动才能享受免购置税,合资、进口的这些混动全部都要交购置税,对于老百姓来说,购车成本又增加了,用落地价去对比车型,国产车永远都是真香,加上近年来民族意识的提升以及国产车企的技术升级和弯道超车,国产车的性价比已经大幅提升,合资车还拿什么来卷中国市场呢?
——————————————————————————————————————————
没想到这个话题大家这么热烈,再说点心里话。
23年买车的时候其实对比了三大妈的车系和比亚迪秦,当初998的时候性价比就很明显了,更别说现在798。我建议最近想买车的朋友,先不理会网上这些乱七八糟的讨论,自己实地去感受下几辆车的对比,上手开一圈,当初我就是被国产车的体验征服了。静音、舒适、加速各方面,在这个价位上真的无法挑剔,综合性能都比三大妈好。比亚迪秦的销量不是靠水军吹出来的,而是一代代车主的认可累积起来的,包括我身边坐过这辆车的朋友,真的是充满惊讶,因为他们总以为比亚迪就是廉价的代言,但真没想到在廉价的基础上,还能做得这么好,这销量实至名归!
作为第一辆车,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所以性价比就尤为关键(自从知道秦998变成秦798后,车上的几道刮痕也无所谓了)。120km版本比55km版本贵2.5万,折算里程可以多跑6万公里(油箱48L,一箱油不到400元,满油可跑1100km),没有私人充电桩的,真不建议入手120km,因为买秦就是为了买性价比。我坐标在广州,长途用车占了三分之二的里程,加上55km是慢充,充电的确没必要,本身车就足够省油,没必要增加太多的时间成本去充电,同时也没了电车的续航焦虑。实际上我就是当做燃油车在使用,但是在市区内行驶也能获得电车一般的体验,高速行驶又用油,也没有电车里程虚标的问题。所以dmi混动真的吃上了电车和油车的舒适区,电机切换自如,体验感真的很好。
最后,感谢所有的国产车的车主,让国产车行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不仅中国新能源车在国内卷死进口合资品牌,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同时国产车已经进军国际市场,希望能在其它国家卷死国外同行。
外资车企面对国产新能源车企:今日降三万,明日降五万,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卷,接着卷,一直卷,去全世界卷。
外企哭没哭不知道,我弟在上汽上班,过年回来说他们快哭了。
em……评论有说小鹏这些新势力的都很滋润。我弟的说法卖一辆亏一辆。咱是不懂车的人。他专业是热物理。我之前也问过他能不能去新能源。他的说法是不太好去。再卷几年倒了几家可能就开始盈利了。。。
他上班一年多没涨薪反而开始降薪缩减福利。天天996。所以之前一直有跳槽的念头……说比我个程序员还加班多。
之前他校招时候的聊天记录。


他同学转芯片的9个月被裁员赔偿了十几个,直接买了辆车,给他心态搞崩了。


回答就是说了个我从从业人员了解的情况。也别杠我了。我这个人现在不爱抬杠。过年就轮胎转速这些破事,我弟跟我爸吵的。差点没当场给他推导传动公式。您不认同就是您对。没必要。或者您也上数据。我搞程序的。信这个。
没有。
因为国内的真正的“外资车企”只有特斯拉一家,至少目前不会哭,还笑的很开心。
而其他所谓“外资车企”,实际上是“合资车企”,当然,私下里我都叫“买办车企”,不过这话是不能在公共平台上说的,涉嫌泄露国家机密。
可以不参与卷,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只要通过法案不允许中国自主品牌进入市场售卖就行了。
打不过,关上大门还不行吗?
我个人是接受不了很多的品牌溢价,尤其是汽车,现在汽车的炫富属性太差,作为7.98万的车主,bba和百万以下的汽车我都不咋羡慕,当然,几百万的还是羡慕。
其实小时候是很欣赏豪车的,年轻的时候也幻想过有朝一日买bb,现在与自己达成了和解,越抠越舒服,越换越便宜,经济实用太重要了,我不做生意,对我个人来说车只是个纯粹的工具。
真要说炫富让人羡慕的,我羡慕那些有能力生好几个孩子,儿女双全的家庭,那对我来说是真的富裕。


卷哭还不至于,但是趋势是这样。下表是我做的主要车企中国市场过去一年的销量和市占率变化,红色是市占率降低,绿色是国内品牌增高,蓝色是外资品牌增高。


2023年全球各区域普遍从2022年汽车销售低谷缓解,出现销量显著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的新车登记数,
欧盟 968.5万辆,同比增长17%,
中国1794.2万辆,同比增长7.1%,
美国1160万辆,同比增长14.1%,
印度308.9万辆,同比增长8.1%,
日本302.3万辆,同比增长17.7%,
巴西153.5万辆,同比增长9.8%,
墨西哥97.5万辆,同比增长25.4%。
全球头部车企的2023年前10月全球区域市场份额变动情况:
1,丰田集团(包括大发和日野),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882万辆,同比增长4.7%, 亚洲市场增长6.1%(在其在印度的年度增长一样),美国销量增长6.6%,欧洲增长9.1%。
可见丰田销量增长显著低于这些区域的汽车市场销量增速,市占率在欧洲和美国降低约7%和6%,在印度等亚洲国家也有轻一些的市占率下降。
2022年丰田全球销量1048万辆,2023年销量1123.3万辆,同比增长7.2%,可能和年底在中国等地的促销有关,依然低于全球9%的汽车销量增速。
2,大众集团,前10个月全球销售715万辆,同比增长9.1%, 看上去不错,其实不过是和全球市场平均增速一致(全球市占率约9%),而且比2018年全球销量少了约20%,全球市占率比2018年减少了约10%。
大众在美国和欧洲有16.6%和20.3%的大幅增长,对应的应该各有约4%的市占率小幅提升。但由于大众全球销量增速远低于此,说明大众在中国销量肯定是大幅减少(是一篇文章有全年数据证实),而2022年中国销量占大众全球销量接近三分之一。
3,现代-起亚,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591万辆,同比增长4.4%,全球市占率从7%下降到约6.8%;主要在美洲增长7.9%, 在亚洲增长6.3%, 在美洲市占率变化不大,在亚洲市占率有几个百分点的降低。
4,雷诺日产,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563万辆,同比增长5.1%, 全球市占率略有降低,在美国和欧洲大幅增长(22.2%和18%),市占率上升, 在亚洲和非洲大幅缩减(-15.3%和-8.8%),在亚洲市场市占率减少超过两成。
5,Stellantis集团(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形成),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552万辆,同比增长5.2%, 和雷诺日产很接近,全球市占率同样略有降低,在亚洲也是大幅减少(-13.3%),市占率减少大概率超两成,在欧洲大幅增长(12.5%)不过市占率还是有所下降。
6,通用汽车,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505万辆(含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微增1.5%, 全球市场份额下降约5%, 其在中国销量下滑约8.7%,市占率下降超过20%;其在北美市场增长约8%, 市占率基本不变。
7,福特汽车,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331万辆,同比增长4.6%, 全球市场份额轻微下降。
8,本田,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329万辆,同比微增1.5%, 全球市场占有率降低约5%左右。其销售在欧洲和亚洲大幅衰退(-11.5%和-9.8%),这意味着在欧洲市场市占率同比缩减超过四分之一,在亚洲市场市占率同比缩减接近两成。
9,铃木,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255万辆,同比增长5.3%, 全球市场份额有轻微降低;主要是在亚洲增长5.5%。铃木约一半销量都是在印度,其在印度实现了惊人的41.6%的销量增长,说明其在亚洲其它国家普遍出现了大幅销量下滑。
10,宝马,2023年前10月全球销量183.7万辆,同比增长5.1%,奔驰是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二者都是全球市占率略降。
而中国品牌汽车呢,2022年出口还只有300万辆,2023年整车达到491万辆,八成是中国自主品牌,一年增长有多少?
来晚了,欢迎大家点赞顶一下,感谢!
我是宝马x3的车主。自从开了一回电动车,真的很喜欢电车的加速能力。
但是宝马的电动车太坑了。
所以我一直有个想法,国产新能源能不能出一款宝马4一样的敞篷车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长城汽车直播实测城市 NOA,全程零失误,如
蔚来乐道 L60 无伪装谍照曝光,该车型有哪些
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体验这么好,还有必要选
成品油价第五涨,92号汽油进入「 8 元时代」
如何看待小米su7四月第二周纯电轿跑在与主要
极越汽车员工自爆因买小米SU7创始版被辞退,
腾势 N7 的智能化体验究竟怎么样?
宣扬左脚刹车右脚油门的人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男性喜欢开suv?
丰田去年销量世界第一,为什么网上各种无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26 22:23:14  更:2024-02-26 22:44:18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