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 6 个月,3 月 15 日之前还留在高合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如何看待此事?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 6 个月,3 月 15 日之前还留在高合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如何看待此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2月18日,龙年春节复工第一天,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据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 高合汽车方面称,2月1…
当看到有消息说高合汽车更改发薪日、降薪、停工、辟谣停工等的时候我就晓得这事儿是真的了。
因为套路简直不要太熟悉? ?,和当初的威马几乎是一个节奏。可能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吧,或者说是公司准备赖账的惯用伎俩?
企业开始这么玩了,而且还预留这么多时间,我推测一是让一些员工自离,省一部分赔偿(实际上从他违法改发薪日、降薪开始就省不了赔偿,但是依旧可以吓退很多人)。其实就是赖着不赔也没事,国家反正也不会有啥处罚。最近两年我的体会就是当一个老赖可真是太爽了 ?。
还要警惕一些趁火打劫的公司,有可能会因为你上家公司黄了疯快压价,这种企业不去也罢。也别拖太久,很可能因为自己流水受影响导致后面谈价吃亏(虽然这种定薪方式不合理的,但是也没多少办法。。。。)。
另外这种宣布停工停产的“通知”也许会成为以后打官司法官大人用于少给你钱的理由,因为公司因为一些原因停工确实可以只给你发当地最低工资的,这时候可以收集点自己在这期间工作的证据,不过应该很难收集。。。。
最初是看到群友发了一个关于高合汽车降薪、员工大会的图片。


我想说,这种单方面宣布降薪并且改发薪日期的事情是违法的,改是可以的,需要员工大会双方同意才得行,单方面是没有效力的。
年终如果有约定的话,随意不发也是不行的,仲裁的时候可以加上,别觉得年终这玩意没有保障(我吃过这亏)。
别被一些鸟公司的违法行为吓到,拿起武器反抗他们,平常压榨违规已经很多了,折腾一下为己为人。
不过别把仲裁太当回事,因为仲裁相当于毛用没有,没说强制效力。但是又不能不当回事,因为你去起诉的前提是要经过仲裁。。。就是这么扯淡,起诉的时候法院还可能给你说你没经过仲裁而怎样怎样。。。
还得注意收集一些证据,比如你为某个主体工作的证据,譬如你走的一些签字流程什么的,要有公司的信息签章等,单独账务往来不一定会支持。反正维权确实挺费劲的,要费点劲。而且还可能因为公司没有资产(特别注意集团下面的子公司啥的)而导致就算赢了也拿不到钱。
另外,后续也许还会听到员工的工作账号什么的被停的事情。该收集证据就赶紧收集吧,劳动仲裁还有法院啥的才不会帮你找证据,打官司被动的很。你以为的证据也许法院一句“我们了解了的,但是还不够”就给你打发了,后续你再想找就废大劲了。
手里有啥设备值钱的能拿着就拿着吧[doge],说不定还能当个自由人。。。
公司越不承认越当回事,各个公司的hr也还是注意点,虽然公司出危机的时候是你们出业绩的时候,但是最好还是别干这种昧良心的事吧。
最后别问我为啥知道这些的,因为我的二审还没有开庭,我那个点赞快7千的回答都还没更新完 ?。
有些朋友可能害怕去维权,因为担心下家公司背调发现你有过仲裁等经历。我觉得有点多虑了,如果公司因为这个不要你,那这公司去了我感觉你也待的不会很舒服的,能把这些公司提前筛选出来也不是一件坏事吧,别总在粪坑里找金子了。
差点因为什么仲裁、法院的神操作要报复社会了〈 ノ。


我们试着从经营层面复盘一下高合所走过的路径。
当下的汽车行业的大的背景是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企的竞争环境非常之恶劣:
一个是新生品牌众多,这注定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过程其次则是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过度竞争导致的各种企业的车型盈利状况都不好
在整个汽车行业转型百舸争流的过程当中,想要活下来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背靠一家能够通过当前业务盈利的大车企,通过当前的燃油车业务不断输血从而等到行业洗牌,逐步迎来电动化产品能够盈利的那天。比如极氪、埃安都是这样的例子第二条路。则是通过自身产品的定位,技术优势等建立护城河,获得销量和毛利的双重丰收,从而自给自足走上盈利之路。典型的例子就是理想。


对于高合来说,第一条路线是行不通的。高合也没有一家能够盈利造血的公司作为支撑。那么想要活下来就只有靠自己的这条路。而要靠自己活下来就非常依靠产品定位、技术规划、品牌定位等等。但究其核心是要保证每款车型的使命明确,同时能够做到每个车型项目整体生命周期的盈利。
理想的做法很简单,通过平台化分摊前期开发、营销、经营管理费用,通过精确的定位在保证开发费用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单车毛利情况。
以L789来看,就是用1.5台车做3个爆款。实现了毛利和销量的双赢:
- 因为从平台共用件的角度看,789这三个车实在是很难算得上是两台车,最多就是1台半
- 在用户弱感知的白车身和下车体,789这三个车除了78和9的轴距变化,几乎一模一样
- 同样的轮胎轮辋尺寸和外径,同样的GC
- 同样的弹减一体的单腔空簧和CDC的配置
- 同样的增程器、油箱、排气管、空气弹簧气瓶等等布置
- 同样的动力配置
- 相同的A柱以前的结构,A柱以后除了老7车高增加50,L8二排座椅布置差异和L9轴距增加带来的调整外,非常相似的车身结构
- 甚至是几乎完全相同的NVH水平背后所包含的极其相似的玻璃、密封条和声学包的使用策略。


789三个车的差异几乎仅限于用户所强感知的:冰箱的有无、沙发的功能布局、后空调系统和香氛的有无,纵向空间的差异,中控屏幕的差异,电池大小的微差。
其背后的逻辑是在生命周期销量预估不完全明朗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通过车型共用,实现开模等开发费用的均摊和单件价格的下降,从而保证车型的经营能力,同时也保证了下边界车型的体验优势。
也彻底打破了传统车企在硬件上等级森严的秩序,比如5系一定不只是比3系尺寸更大,所有的硬件规格都会对应提升
以平台的上边界和下边界车型来看,7和9的物料成本差异可能在2万以内,但同配置的价格差异为8万元,只要L9的销量占比能够提升,整体的毛利水平就会保持一个非常高的水准。


所以车型能够生命周期获取正利润的两个前提:「单车毛利可观」+「单车销量达到预期」
反过来基于这样的标准来看,XYZ三款车只有Y具备这样的可能,因为XZ的定价决定了整体生命周期的销量不可能实现盈利。但HIPHI Y在上市之后销量的低迷则注定了XYZ和高合品牌的命运。
对于新势力来说,如果第三台车还不能够做到盈利,但就更加没有办法平摊掉公司的运营成本,其结局也是注定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不能否认高合在三款产品的开发过程当中,给逐渐同质化的汽车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想法,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总有一些人和物,都会最终成为历史的注脚。


高合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它的产品没有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护城河。
我们可以回顾以下高合目前发布的几款产品,包括HiPhi X、HiPhi Z 和 HiPhi Y, 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贵+设计花活儿比较多。
HiPhi X
HiPhi X是高合汽车的首款产品,2020年9月上市,定位为豪华纯电动车型,价格区间在60万到80万元,设计师缝合了对开门+顶开门,还有 ISD 像素灯,但是这些都不是护城河。


在2022年6月和7月连续两个月获得50万以上豪华纯电市场月销冠军,但这个冠军水分有点多,因为 2022 年 50 万以上除了它就只剩下 Model X/S 了,它比 X/S 便宜几十万,卖得多点也不难,但是蔚来 ES8 的销量可比它高多了。
HiPhi Z
HiPhi Z是高合汽车的第二款车型,同样定位在高端市场,2022年4月上市,价格区间在60万到80万元,它的设计还是类似的风格,卖点还是在对开式车门+ISD 像素灯。


然而,HiPhi Z 的销量并未达到预期,自上市以来,高合汽车并未公开披露其详细销量数据。
HiPhi Y
HiPhi Y 是高合汽车的第三款车型,起售价为33.9万元,相比前两款车型价格有了大幅下调,没有了对开门,但是保留了顶开门,定位为中级SUV市场,与蔚来ES6、腾势N7等车型竞争。


本来应该是进入主流市场的希望,但是纯电市场竞争太激烈,它品牌没有优势,交付很慢,订单也不太够,互相拖累。
HiPhi A
HiPhi A是高合汽车的豪华纯电超跑,首次亮相于2023年11月15日的全球发布会上,并预计于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


车本身还是很帅的,但估计是上不了了。
所以说到现在,你记住高合有什么了吗?
我估计大家跟我差不多,就记得有它的开门方式比较特别,然后造型设计算是比较独特,除此之外都没有了,而这是不足以维持生存的。
我有一个观点说过很多次了,不介意再来复读一遍: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拼的就是智能、电动和汽车。
说得更细一点,智能就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动就是能耗、补能、性能,汽车就是安全、操控、空间。
而高合其实只是设计比较特别一些,它并没有任何一个护城河,而且还选择了纯电动这个竞争最激烈的赛道,如果高合做轻松一些的增程,说不定会比现在好很多。
谢邀,怎么看呢,行情变了,很多事情都不是过往的样子了。
有一个师弟一个朋友在高合,也算是一直交流着这件事情。


1月2日的时候就在发酵了,当时还能否认一嘴。


等到2月7日的时候就说要找工作了。




这就是一个灰犀牛,大型、明显、即将到来但常被忽视的风险。灰犀牛象征着那些不像黑天鹅事件那样难以预测的风险,它们是可预见的,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拖延、否认或缺乏资源)而未被及时处理。
高端路线不是那么好走的,即使一开始用了各种手段刺激出来的销量,也缺乏持续性。站在风口上能够融来一笔又一笔的钱给自己续命,但是如果一旦风停下来了,融不到续命的钱,基本的商业运营逻辑还没能打牢实的,会怎么样呢? 高合拿了盐城那边不少的资金,地方上的资金可不是那么好拿的,上一个不行了的新势力天际汽车,张XX还在澳门没法自由行动呢。
市场上类似的灰犀牛会越来越多,比如持续增长的汽车总销量,如果有一天不再增长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中国国内的乘用车总量差不多就这么大了,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各家还在规划的产能,恐怕能够完成的只有那么一两家。这样的日子是可以预见的。
我们汽车行业过了太多高增长的日子,可能是时候要过一过苦日子了,还要学会打败仗,怎么体面的认输和退出。
就是可惜要苦一苦那些打工人了。
问了一下高合的朋友,确实是停了。这也已经是他干倒的第四家新能源车企了(我记错了,刚问了是五家)。他也正在找下一份工作。
高合作为一个主打新能源高端线的品牌,其目标是和特斯拉一致的,靠前两款产品确立高端定位,后续再逐步下探,给消费者一种低价买豪华品牌的感觉。


我觉得问题出在,高合错误理解了高端品牌的概念,或者对于普通用户对高端的期待有偏差。
当年高合发布hiphi X的发布会我去了,说实话华人运通底子很好,有车企背景,有研发,有投资,有供应链,一切资源都很到位,但是看到展车的时候我有点懵了,六个门在发布会上玩了有接近半小时,是所有卖点里占比最大的那个。
确实,高端品牌需要创新,需要给用户带来别人没有的体验,但不是在这种方面。如今各家新势力不论在用料和做工上都下了大功夫,选择从功能上进行突破确实是个方案。
我之前也试驾过高合hiphi X和Y,当时hiphi Y的底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机械素质是很不错的,只可惜这方面好像没什么人关注,都被浮夸的外表所吸引了。我也深度体验了一下展翼门的各种开法,对于后排上下车确实有帮助。但多少有那么一点点像是茴字的四种写法一样,有和没有,好像也没有太大区别,还要等车门缓缓打开,终究还是有所不便,更大的用处还是在于外观更吸睛。
而且高合还有个跳舞模式,音乐伴随灯光,还有车门的舞动,怎么说呢,略张扬,回头率不低于300%,但这种高调和张扬我觉得有钱人未必会喜欢,真正喜欢的应该是这些车主:


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最终销量上不去,那最后必然路越走越窄。
设计上玩花活以及和FF91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是我对高合汽车这家企业为数不多的印象。
高合HiPhi X是丁磊先一步将贾跃亭的“造车梦”在国内落地。而此时,正值FF借壳上市,贾跃亭“翻身”准备回国的关键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四年之前,丁磊的身份还是“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贾跃亭造车梦的左膀右臂。
有了这样一层渊源,所以高合HiPhi X成为 FF91的平替也不足为奇,毕竟FF91要卖到200万,高合HiPhi X只要你80万。




但是除了这套在当时领先的外观和内饰(FF91的设计得到过李想的高度赞赏),高合汽车还带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什么?领先的三电技术?引领了智能座舱与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或者在补能网络的基础建设上?答案是都没有,哦,有一样,就是在开门的方式上别出心裁,为车主尽显尊贵感。


就这一整套开门姿势,克莱斯勒还停留在概念车,高合汽车早早的落地量产了。


克莱斯勒 Halcyon概念车
时间的转盘来到2024年,显然仅仅凭这些是无法在全球最卷,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生存下去的,所以高合汽车能够体面收场是最好的结局。
真的,无论如何,都希望体面收场。威马之后真不想再看到一地鸡毛。希望车主能正常用车,希望员工能拿到应有的补偿,希望企业能有白衣骑士接盘。
没想到开年第一天开工就有车企出大状况。
不过高合的情况也基本是早迟的事,他战略上犯了一个大错误。
就是在早期有一两款高价位车还比较成功的占据了一点市场份额和互联网声量的时候,就应该加速推出低价位车来走量。
在我看来,30多万的Y出的太晚了,不管是产品节奏的问题还是要保持高端忽视低价位车的问题,现在的市场已经不给Y机会了。
有没有朋友感觉其他品牌也有类似的情况?
对了,就是蔚来,蔚来也一度宣称蔚来本品是高端品牌,不出XX万以下的车,这同样是昏招。不过蔚来好在还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蔚来本品牌撑不住了也在逐渐下探,好歹保住了破万的主流销量门槛。
而走中间价位冲量的阿尔卑斯品牌也开始加速了,当然在我看来用蔚来品牌冲量效果更佳。
一家新势力,冲销量应该是战略上最大的目标,这才是生存下去的底气所在,大车企都是以销量论英雄。
而有没有成功的反例呢,当然也有,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最初的高端高价位SX在占据用户心智和互联网声量后,随后就推出3Y来走量。
而最厉害的一手,就是3Y在国产化后,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连续降价。
为什么?特斯拉当时亏损还很大,国产后又不愁卖,按一般的逻辑没道理降价啊,谁会跟钱过不去?
这就是特斯拉厉害的地方,实际上眼光稍微看长远一点,就知道特斯拉国产化初期的高价位是不可持续的。特斯拉连续7 8轮降价到20来万,产品就进入到大众主流区间,销量迅速扩大,供不应求,只需要推产能就可以了。
现在的特斯拉,凭借180万的年销量,已经成功跻身大车企之列,还有谁会讨论特斯拉会不会倒闭的?没有吧。
最后回看高合,本身还是有点东西的,也许卖身也是条出路。靠自己或再引入资本,应该是机会不大了。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多数时候,多数组织,都是草台班子。
很多时候竞争非要分个输赢,比的不是谁比谁强,而是“谁比谁不那么草台班子”。


高合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个结果,我们今天事后诸葛亮也好,或者臭皮匠也好,这些眼睁睁看得到的规划,待它自发地爆出雷来---连你都看得到的问题,身价几十亿上百亿的企业家,会看不到么?但有些时候,它就是无法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问题不在于“掌舵者不聪明”,而在于“拔河”---参与决策的人,意见太多了,无法形成合力,个中矛盾,最后挨个爆破,而千里之堤,终于毁于蚁穴。
所以我想高合的问题,不仅是产品规划的事情,有投资的问题,有资金管理的问题,有项目管控的问题,有营销投放的问题,种种种种。
人总是会犯错的,企业也会犯错。犯错不可怕,一个错误,两个错误,都是能够被纠偏的,但完美踏空每一个正确的选择,背后一定指向一个有问题的组织,这是最致命的环节。
昨晚在群里聊天,其实提到了另一个品牌:蔚来。我是认同这种关系的。高合品牌出来得晚,彼时蔚小理已经吃到了先发优势,理想的增程与小鹏的自动驾驶与高合无关且不提,但同样以“高端”立足的纯电,蔚来占掉了30-40W这个“相对走量的豪华产品的核心区间”。高合被迫挤到了60-80W---没有量,就走上了最困难的一条道路。
按照新势力崛起的过程,用一款高高在上的产品先声夺人是没问题的,比如Model S/X之于Model 3/Y,比如昊铂SSR之于昊铂GT/HT,这意味着从一开始,项目线上就必须同步操作,在Hiphi X的同时,并行操作Hiphi Y,但我不知道为什么Hiphi Z出现了。


以上三款产品,必须都是非常不错的产品。
Hiphi X在油管上有许多海外的视频,香港街头不时可见。Z在X的基础上体验有不错的提升,以及Y,我觉得是高合那个特别有创意的“门”,下沉到普通人级别的一种尝试---相比于昊铂HT的剪刀门或者GT的鸥翼门,可真是有意思太多了!别说高合没有技术,按时间线Y的NOA其实应该已经准备释放了,动力性、操控、安全性,都有非常不错的成绩---原本算是全科优等生。
但对汽车市场来说,没有销量,没有得到主流认同,就是原罪。
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产品力的强势,无法弥补品牌整体运营的弱势。
要知道,销量的高低,与产品的好坏往往没有直接关系。
它可能是巷子太深了没有吆喝酒香出不去,可能是零部件供应掉链子,可能是工厂把产能让给了其他车型,可能是劳工纠纷等等等等---这才是最让人意难平的地方。
就像是原本你有一张中了500万大奖的彩票,结果你弄丢了。
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个遗憾。
这张500万大奖的彩票是什么呢?
高合是国内最特别的品牌,承载了无数小男孩的梦想,是高达、EVA等无数机甲愿望变成“真实存在”的产物,明日香成为了你的女朋友,远坂凛和你一起吃饭,醒来时你发现身边躺着的是尤娜。
它是国产汽车从“功能主义”通往“情绪主义”过程中,一个足以成为里程碑的品牌。
这也是我非常非常非常遗憾的地方。
如果说非要总结出来什么玩意儿的话,我觉得其实就两件事:
1. 做事认真不认真:认真造车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再难也能整出来,比如小鹏、蔚来去年去泥淖里趟出来了;草台班子,如何天花乱坠最终也是镜花水月,比如恒驰、法拉第前车之鉴。
2. 品牌定位与自我认知:高合上来架得太高了,远离群众基础是最大的问题。大楼平地而起,必须有足够的基石,比亚迪能玩仰望,是因为下面有坚实的土壤,蔚来和理想直接瞄准豪华序列打,也是在天时地利之下,打到了市场的要害之处。20W以下,威马已经倒下了,零跑和哪吒正在寻求新的可能性,在更低的序列上,轻橙出师未捷身先死。
如果我们用价格来锚定品牌的区间,你会发现,从2W-100W,还能塞下的空间,真的不多了---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有声音说,新势力会前仆后继地倒下,新入局者将十不存一的原因了。
我也维持当前的观点:小米、华为基本上是新能源最后的窗口了,他们有着独一无二的品牌力。如果说未来几年,还有新的新能源品牌诞生,机会多半与闽台有关,而且多半与宁德时代有关。
我去年2月从威马离职,4月入职现在的公司。
在此期间,基本没有任何写回答的欲望,因为每天都在忙着认真的职场宫斗。
尽管我真的真的一点都不擅长,也没有兴趣。
汽车是个很小的圈子,如果在聚焦到我所在的汽车公关圈,甲乙方换来换去,也还是那么一圈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必见。
而公关圈,历来是个灵通消息漫天飞的圈子,去年就已经从高合agency的口中听闻,高合今年一定会败走,因为资金链断了。
结合个人近两年的职场经历,真的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汽车行业感到无比的悲观。
2016年刚毕业入职PSA的时候,汽车行业是个旱涝保收的夕阳产业,大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现在呢?能在汽车行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已经非常不错了,真的,大家知足。
纵观最近几家耳熟能详,但“倒闭”的新能源车企:威马、爱驰、小牛、高合。
无论对用户还是员工,做到的最仁至义尽的大概是小牛了,用户的定金退了,员工的工资和赔偿发了,大家你好我好,尽管日后再难相见,我觉得这跟掌舵者的心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威马和爱驰、大概是属于做的比较差的一类,截至目前,仍有亿计的供应商欠款、媒体欠款、员工工资未偿还未支付。
至于高合,表面上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做心理设防,但时间节点非常鸡贼,在春节期间。
省下了一大笔年底奖金、还在逼迫着员工在主动出走,摇头晃脑一想,不过是同一批资本家罢了。
按照公告,3.15之后,高合仅以上海基本工资,支付在职员工。
而号称全国首位的上海最低工资是:2690块人民币。
我16年刚到上海,和同学合租在泗泾的安置小区,两室无厅,价格是3000块。


所以普通员工留在高合,只有一个可能:活不起。
但离开高合去哪里呢?
大家闲来无事 可以脉脉去八卦下,不是裁员就是降薪。
再闲来无事可以去猎聘看看,真正的招聘软件,刷来刷去就那么点坑位。
而且,以我去年的经验而言,不管对方是猎头、HR还是业务,大家聊面试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八卦你的现任雇主。
然后呢?
会以现雇主的情况+汽车行业的寒潮+经济形势的下滑,对你进行PUA,疯狂的压低你的职位和报价。
我记得去年,有个大家都知道的一家国企,前一个星期给出40+的报价,在我已经拒绝的情况下,第二个星期又来PUA,而且只给到30+。
我实在是,不理解他们的脑回路。
遇到公司倒闭这种事,真的倒霉又刺激。
但同作为一个打工人,且有同样经历的打工人,只能在心里抱抱大家。
如果高合的同仁有需要,可以找我,给大家尝试内推合适的岗位。
大概是能做的、唯一的、实际一点的事儿了。
我现公司,在目前的大形势下,真的算是为数不多的良心的新能源公司了。
且行且珍惜,大家都一样。
哎,最终还是到了这一步,首先,希望和当年蔚来一样还能有反转。
现在可以说说去年我遇到的情况了:
23年二季度初,我就在我的供应商那边听说高合欠货款的情况,我得知的时候,供应商已经停止供货了、据说已有两个月。
但,那家供应商也是业内顶流企业,可以说,高合用的供应商真心不差。
同年7月,高合第三辆HIPhi Y上市前,我在我的原材料供应商那边先看到了实车,当时旁边停了一辆蔚来EC6,两车就这么并排停着,头朝外——那一刻我印象很深,EC6看着比例更协调些(当时没发布,不知道另一辆是高合Y,高合客户来这家原材料供应商这边谈合作的,蔚来是该供应商技术老大的,因为蔚来也是他们客户)


如果和我有不同意见,欢迎,当时白天车停着,两车灯光都熄灭的情况下的对比
后来因为听说HIPhi Y有鸥翼门,后来稍微拉回一点信心,毕竟价格很美丽,同时原材料供应商也说高合的货款跟上了(年初时候也被停过),而且同样的原材料,高合用的比我们的还贵20%,他们的级别更高一级。


其实这个价位的人群,一般都很低调,鸥翼门在这里尴尬大于实用
23年第四季度,高合频繁爆出门店关停,于是我又问了我手下的几家供应商,供应商回复订单有减少或者停止,但货款是及时的。
我记得当时联络的时候有个插曲:
我和一个开蔚来的供应商技术高管聊了会儿他对他客户未来的看法。
我当时记得很清楚、他说:
HIPhi Y不是高合明智的选择,高合最棒的车型应该是HIPhi Z,所以,高合不该花钱开发HIPhi Y,而是应该出一款:
单电机,后驱
78度三元锂电池
取消部分车内功能
取消标准L4驾驶硬件,包括激光雷达
内饰以假皮为主、但设计颜色风格不变
内饰腰线以下部分硬塑代替
取消花哨LED阵列车灯,点亮效果不影响整体外观
最终打造一台,对开门,机甲风格,加速6秒内
的:HIPhi Z “冠军版”,售价29-35万


HIPhi Z本身设计就很好看,去掉了花哨费钱的LED和激光雷达,也不会影响(差不多就是图片效果),何况按照国内法律很多灯光在行驶过程中就不允许点亮。
现在的新势力纯电车企,实在是太想建立/重塑品牌了,起点一定要百万级,然后一步步下探,探到50万,又害怕和蔚小理在25-50万这个区间里的车型竞争,所以都在60万以上摸索市场。
但市场从不愿轻易改变……谁都希望豪车豪车为自己代言,而不是自己替豪车代言。
过年想开回家光宗耀祖?结果不怀好意的损友上来就问:
你这电车怎么回来的?
路上充了多少回?
充一次要等多久?
电不够了怎么办?
开空调费不费电?
……
这可不是百万豪华车主想要的体验!


特斯拉自建超充站也好,蔚来自建换电站也好,都是提升人群体验的服务,而如果豪华纯电品牌在这方面没有跟上,百万豪车还要和运营车抢充电桩,那即便是车主自己也会觉得憋屈
这,只是当前纯电豪华车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蔚来是其中最努力的、但再努力,也顶不住体验带来的开销。


而理想增程的出现以及U8这种百万增程的销量,直接给出了中端市场用真金白银予以的回应。
百万级电车何去何从?
动则2.5吨,3吨,3.5吨……
有多少最终可以熬到固态电池量产的一天,回归1.6吨,1.8吨?
在不断高喊油电同权的今天……
有多少可以离开国家补贴再坚持3-5年?
在国际流动资金紧缩的环境下……
有多少还能真正获得融资,最终可以熬到每个加油站都标配标准高压充电桩的高速网络?
而,无限能源的美好未来……又有多少最终活了下来迎来可控核聚变堆建成?
给各位百万级纯电品牌车企一个建议:
先活下去,保住品牌,多少豪车都是从一个小作坊开始的,你们应该研究他们当年是如何熬过一战和二战的,而不是急着学他们如今用什么车型怎么占领市场的。


1929年法拉利成立了自己的车队,二战结束后1947年才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制造了名为125S的V12赛车,1987年法拉利才打算制造一辆上市销售的跑车F40。
欲速,则不达,先活下去,做个一两个特色产品,刷刷赛道,做个知名冷门车型
个人觉得,默默只想从一个作坊慢慢做的,只有工匠派和他们的小跑车


这样的车企在30-50年后,国际上才会有这么一波营销文案: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进行纯电家用和赛用车型研发和普及的国家,很多中国车企也是国际汽联FE赛事的标准和规则制定方……
其中XXX曾分别夺得2028,2032,2035等11届FE赛事冠军,他们于2045年推出的这款限量版跑车首次搭载了采用FE车型技术的,临界低温超导电机技术配合液氮冷却系统,使该款1.2吨单电机车型在发布当日同时刷新了纽北和上赛的最新单圈记录……
从21世纪初期的2D影像记录中,XXX是一个在2011年创立的20人的小团队,起初主要给个大汽车品牌进行概念车的制造与改装……
他们在这40年间,经历了无数挫折,有站上奖台的辉煌也有逆境中的蛰伏,但今天,他们最终站在了这里!
归根结底一句话,百万豪车的车企,先学会生存,确保自己可以在公众眼中可以熬过30-50年,再谈市场认可和品牌价值。
关注新能源车好几年,我几乎从来没有谈过高合。
原因很简单,我从未看好过这家企业,所以干脆避而不谈了。
印象中21年还跟朋友聊过高合,当时他判断“高合明后年就要完蛋”。
高合能拖到2024年,已经比预期更能苟了,笑~
其实朋友去试驾高合的时候,对车本身评价不低。
底盘沉稳,驾驶感受不错,整体硬件完成度很高,只是软件比较拉胯。
尤其是机械和操控,倘若单论这块,当时高合甚至算得上新势力中最强的。
但高合的问题很明显,抛开组织管理层面的问题不论,我认为高合一是缺钱缺资源,二是方向走偏。
汽车是重资产行业,从头开始树立新品牌更是极其烧钱。
目前造车新势力里跑出来的蔚小理,其中有几家创始人嘴上说自己“不会融资”,但那是跟极其能搞钱的李斌比。
蔚来烧钱是真的多,但理想小鹏也都上市了,拿到的资源终究也不算少了。
真论起来,高合的背景其实还算厚,但放在汽车产业里就有点泯然众人。
高合不可能不知道自家车机座舱体验拉胯,更不可能不知道智能化是未来方向。
但没办法,团队资源有限,只能先凑合着。
如果说缺钱可能是各方面因素导致的,非战之罪,那么高合在产品定义和品牌塑造上的问题可就是实打实的了。
产品定义方面,前排回答已经说的很多了。
我自始至终都想不明白,高合搞一堆顶开门意义何在?靠这个强行树立差异化真的靠谱么?
对比跑出来的几家,蔚来发力高端和换电,小鹏发力智能化,理想发力“冰箱彩电大沙发”,哪个不比顶开门直观易感知?哪个不比折腾一堆灯光更具实用性?
更关键的是,智能电动车产业革命的主线毫无疑问是“智能”和“电动”,新势力选择发力机械操控无疑是“以短击长”。
讲道理,其实各家都会有一些新锐设计,比如小鹏折腾过鹏翼门,蔚来折腾出EC系列。
但蔚小理三家不论产品有何种取向,基础的座舱智能化和新锐电驱平台研发都没有丝毫放松。
800V、智驾、座舱交互……当新势力在新赛道上持续发力的时候,操控和开门方式是当务之急么?
而在品牌塑造方面,我觉得这是高合最应该好好反思的。
对比行业内目前为止两个经典成功案例:蔚来和仰望。
蔚来不仅有自家标识性的换电模式,更有优秀的服务体系和高效的用户情感触达,堪称国内树立高端品牌的标杆;
反观高合说是要经营高端品牌,结果我周围好多人愣是连高合是啥都不知道,从来都没听说过。
听说高合为品牌塑造还是花了钱的,我真不知道这钱花哪了……
而仰望品牌塑造其实不算特别狠,但架不住比亚迪投入多年力大砖飞,一手原地掉头直接出圈。
高合指望顶开门对开门树立品牌差异化,对比下来是不是有些小家子气?
事已至此,我觉得高合的情况也没必要多说,估计也救不回来了。
每一波产业革命浪潮,最终能成功跑出来的佼佼者都是极少数,大多数企业其实都倒在路上。
高合不是第一个,大概率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如果说高合此时倒下还能有什么启示,我认为可能是进一步突显市场环境的变化:
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首发7.98万起步,经济性车市场直接杀成血海,誓要将合资车企赶尽杀绝:
理想已经大额优惠,问界销量爆发也是攻城掠地,极氪小鹏等等均不甘人后。
我个人认为,2024年车市将是比2023年更惨烈的血海,也极有可能是未来数年间竞争厮杀最激烈的一年。
今年过后市场格局将逐渐明晰,随着落后玩家的逐步出局,预计后续市场头部车企竞争环境会好转一些。
前提是,车企能够活下来成为头部。
可能这次是真的没办法了,就是搞不到钱了,供应商的货款没结算,供应商不给供货了,资金断了,员工的工资正常发放都是困难。高合就是不行了,没钱了,资金链断了,一切就拉到了,高合基本上就是下一个威马了。
只要能搞到钱,高合立马原地复活。就看哪路大神能拉一把了。
年前的传闻都不是空穴来风,今年1月16日,网上流传出一张员工在高合工厂讨薪的图片,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2 月 8 日,有网友称高合汽车在 2 月 7 日召开了员工大会并作出通知:1 月的工资无法按时发放、2023 年年终奖取消、建议员工自寻出路等。


在去年 10 月,有高合员工声称公司开始进行 20% 比例的裁员,有的部门裁了 50%。
对于这样的负面消息,高合汽车肯定会辟谣的,给消费者各种信息。其实高合汽车的危机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问过我之前在高合的朋友,高合汽车是不是不行了,他的回答没有直接说不行,只是说确实遇到困难了。
高合目前三款车,Hiphi X/ Hiphi Z/Hiphi Y,其中Hiphi X 就是第一看上市的车,6个门的,我司买过一辆,拆了。拆的时候,我们都去看了,就真么说吧,能花10元就可以搞定的事情,Hiphi X 得花50元去搞定,也不知道是他们的研发人员不行呢,还是被供应商给坑了,总之就是,明明可以省钱,绝对不省,怎么贵怎么来。用料是真的好,不是一般的好,是真的舍得花钱。


那辆车的成本绝对不会低的,车子必须得卖高价成本才能回来,60多万的电动车有几个消费者去够买啊。所谓的高端品牌就是不记成本的堆料,然后把车价拉高,这也叫做高端?
高合汽车现在面临更为棘手的问题是背后注资的问题,造车是当下“最烧钱”的行之一,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说过,没有400亿造不了车。不仅如此,造车还是需要“持续输血”的行业。蔚来之所以没黄就是因为李斌能一直搞到钱。
我觉得挺可惜的,高合的三款车起码都上市了,能走到这一步的确不容易,但是造车终究不是游戏,创业公司,如履薄冰,走错一步都非常容易酿成大错。
不过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买了你的车,公司黄了,我的售后咋整啊!所以买新能源汽车,还是买传统车企的品牌相对靠谱一些,那些新势力造车,都是谨慎一点吧,谁能活多久,谁说的清楚呢?
新势力造车目前有小鹏,蔚来,理想,极石,集越,零跑,哪吒,小米等。
造车这个事还真不是想干就能干的,车子造出来不算本事,活得久,才是本事。所以消费者还是尽量购买那些造车久的品牌吧,尽量避免掉坑了,毕竟攒点钱不容易。
2020年参加过高合的Workshop,他们的基本盘太难了,没有大集团养着很难成功突围的。


国内和高合最接近的品牌有两个,吉利收购之后的路特斯(莲花)和东风旗下的猛士。这俩都是剑指高端的新能源产品,但是和高合的逻辑有不太一致,因为路特斯对于吉利而言并不追求「走量」,而是先把高性能运动的生态位先站稳,未来再利用路特斯这块牌子在全球的影响力去收割海外的高端市场。所以路特斯的产品并不追求现金流,反而需要在赛道圈速上立起标杆。


猛士新能源则是背靠东风集团,有足够的资源去耗。而且有军车的背书,同样占据着硬派越野的生态位。


高合可谓是成也乐视败也乐视,当初丁磊(并非网易的丁磊)从上汽离开,毅然决然的加入乐视汽车,跟着贾跃亭去造车,可以说是国内起了个大早的豪华阵容。问题就出在,贾跃亭不是真的要造车的,浪费了丁磊的许多资源和能力。


高合的车子一直保留着乐视汽车的诸多特点,HiPhi X和贾跃亭的FF91怎么看都有相当高的相似度。


可惜的是,高合为一的靠山就是丁磊,丁磊就是有通天的资源和能力,也奶不起高合需要的现金流。所以高合后续推出了想要撑起现金流的HiPhi Y,起售价33.9万元,但是此时的新能源市场,已经卷到红海发紫了,这个产品并没能从厮杀最惨烈的30万元SUV里脱颖而出,反而是在后来的价格战中销声匿迹。


这也说明了,2024年,还没进入走量阶段的产品和品牌,正在面临淘汰出局。
自古以来,汽车行业的超豪华产品都是依赖集团内的走量产品现金流创造出来的,连法拉利这样品牌价值含金量爆棚的品牌,都不可避免的和菲亚特搞在一起。比亚迪也是销量登顶之后,才开始布局超豪华,打造仰望这个子品牌。没有大集团的现金流养着,直接突击超豪华,消费者很难被打动的。
不过话说回来,丁磊至少是真的想造车,高合好歹交付出去了不少车子。贾跃亭在美国躲了这么久,FF91愣是没进入到流水线生产阶段呢。
去年的年底就爆出来,网传高合供应商断货,高合发不出来工资,各部门大肆裁人。1月2日的高合还紧急发文辟谣,确定没有此事发生,高合一切正常。


昨天,新闻明确说停工停产6个月,高合这次没有出面辟谣了……


今天还有朋友看到我之前写的高合评测的回答,担心我,怕我买了高合的车,谢谢这位朋友了。


这几年,高合走的是先高端赚口碑,然后中端走量的策略。
HiPhi X卖50-80万,HiPhi Z 卖40-60万,等高端市场稳定后,口碑起来后,再来走中高端的量来赚钱。


以前特斯拉也是这么弄的,先退出跑车,蔚来的早期五年规划实际也是这么弄的,先出最贵的豪华车型,然后推中高端,两者目前来看这种策略都还比较成功。
但这个路线放三年前估计还走得通,现在则是很难了。
其实高合的高端豪车卖得并不差,2022年都能年销4349辆,超过了保时捷Taycan的3292辆。
但是在去年下半年开推HiPhi Y的30-45万区间的时候,即便优惠力度很大,依旧卖不动,走量的意图不仅垮了不说,还连带着之前高端车型的销量也萎缩了。
2023 年12 月,高合汽车三款车型的总交付量仅 564 辆。至今,高合仍旧未公布2023年的整体销量……
而去年底,高合又推出来一款豪华 HiPhi A的百万级别以上车型,想维系自己的高口碑。


但市场定位来回反复,也不是不行,但得有雄厚资金链作为后备才行,否则不给市场适应和调整的时间,就容易出事了。
之前在8月份的回答里面,我说了高合Hiphi Y的众多优点和缺点。
我试驾了高合Hiphi Y足有三次,光从试乘试驾感受来说,高合Hiphi Y的车是不错的。
但在回答结尾的原话,我也说出来我最大的担心,这也是我建议各位朋友买车所需要注意的。
总体试乘试驾下来,对于高合Hiphi Y还是觉得满意的,也起了购买的心思。
但是对于一个新品牌的新尝试(30-40万区间),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的,组装技术怎么样,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水准到底怎么样,长期售后会不会出问题,这实际都是高合的弱项,也是需要时间给予证明的。
这估计也是消费者对崭新的新势力的一些顾虑了。如果这个新势力推出车型五六年,都没啥问题,实际口碑才能基本立住。那个时候,才能让人放心大胆地去买该品牌推出的新车型了。
毕竟买车对于大多数人即便不是一辈子的事情,也是以十年为单位来算的。而智能汽车很多都是通过软件来OTA的,软件和硬件深度绑定,一旦品牌垮掉,缺乏了软件维护/改善的能力,对于智能汽车的影响比传统燃油车要大太多了。就比如动力电池参数的24小时品牌实时监管和无品牌监管,这中间的安全差异就大了去了。
高合汽车能挺到今天不容易,其倒下也完全在行业意料之中。
高合汽车的创始人丁磊(不是网易的老板丁磊),沪圈大佬,88年复旦物理系毕业,早年在上汽从基层干起,05年做到上汽通用的总经理,最高做到上汽副总裁。
在车圈职业履历中比较亮眼的是04年主持完成对MG罗孚资产的收购,在当时一度打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向上发展的新思路,至今上汽海外出口高居国内车企第一也是基于MG品牌在海外欧洲、印度等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与渠道。
浦东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些年坚持的做法是将一些国企一把手纳入到公务员体系当中,成为一方大员,搞活市场经济。丁磊就是这类高级管理干部的代表之一,先是安排到张江集团担任党委书记过渡,紧接着马上升任浦东副区长。
于是11年丁先是调任到张江集团担任党委书记过渡,13年就升任了浦东区副区长,在任两年期间,主导了特斯拉的引入谈判,也是在这个时候让其敏锐察觉到了汽车行业即将发生的巨变。
坏就坏在,15年遇到了贾跃亭,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汽车行业的创业。15年乐视还处于巅峰期,不断圈钱,其中的故事就很长了,但是在乐视的两年,是丁磊真正主导了汽车业务的具体发展。也因此17年3月,丁磊离职;17年7月贾去美国后,丁磊真正承袭了法拉第未来国内的班底。
丁磊,大国企的背景,在城投领域是能融到钱的,所以早期丁磊拿到了上海交通银行的授信,把原型车搞出来了;落地生产找到了江苏盐城的城投,改造了起亚的生产线,也在2020年开始了交付。
但是明显可以看出,丁磊在市场化资本市场上融钱是非常吃力的,因为2020年这个时间点重复特斯拉、蔚来从高向下打的故事已经吸引不到民间资本市场的钞票了。
而21年开始,比亚迪强势崛起,资本市场已经完全不看好新能源整车品牌的投资了;没有一定的造血能力,还完全依赖于外部融钱的新势力已经被资本抛弃,威马就是先例。
销量数据上看,高合2021年全年卖了了4237辆;2022年,则全年卖了4349辆,两年基本就把融资的钱都花没了,之后只能是靠不断变卖资产融资。低功耗运行到23年7月 30多万的 Y型车上市,有了一定回暖,官方宣称前后卖了5千多辆,实际交付应该比这个要少,已经再无回天之力。
全球最卷的新能源市场,容不下一个弱鸡。接下来还会有新势力倒下,实属正常的市场优胜劣汰。不过,国内的创业总是呈现出资源巨大浪费的态势,一窝蜂而上,落得一地鸡毛,虽然有的时候可以大力出奇迹,但是还是缺少了像OpenAI这样可以独立理性向前发展的颠覆式创新企业,问题出在哪呢?


图1:丁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长城汽车直播实测城市 NOA,全程零失误,如
蔚来乐道 L60 无伪装谍照曝光,该车型有哪些
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体验这么好,还有必要选
成品油价第五涨,92号汽油进入「 8 元时代」
如何看待小米su7四月第二周纯电轿跑在与主要
极越汽车员工自爆因买小米SU7创始版被辞退,
余承东称很多车还要用手机支架,原来是导航
买比亚迪秦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上海小红楼是不是在效仿美国萝莉岛?
新车 MEGA 被恶意 P 图,李想朋友圈发声「存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19 15:56:41  更:2024-02-19 15:59:01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