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为什么大家总说日本车「车身薄如纸」,但却卖得很好? -> 正文阅读 |
|
[汽车百科]为什么大家总说日本车「车身薄如纸」,但却卖得很好?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大家总说日本车「车身薄如纸」,但却卖得很好?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汽车 汽车制造 汽车设计 车身设计 日本汽车 为什么大家总说日本车「车身薄如纸」,但却卖得很好? 圆桌收录 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 |
正好手边有资料,那就顺着知乎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思路,来一起看一下究竟这题该怎么解。 第一步:引入对比对象 日系代表我选择了2014款丰田卡罗拉,德系代表我选择了2013款高尔夫,美系代表我选择了2013款迈锐宝,韩系代表我选择了2012款i30。四款都是销量还算不错的家用车,且年代接近,未必能反应出当下的状态,但是能看出一点趋势。 |
|
第二步:外观覆盖件对比 大家俗称的车身薄如纸,主要说的是外观覆盖件,比如按按机盖,按按车门啥的。尽管众所周知,覆盖件薄并不等于车身安全性差,但是会给人带来一种主观印象的厚重与轻浮。强度方面也只是参考,覆盖件更多时候考虑的是应对各种棱角造型的冲压可行性,会选择稍软的材质方便成型。 机盖 卡罗拉的机盖外表皮厚度(带漆面)是0.69mm,高尔夫是0.8mm,迈锐宝是1mm,i30是0.8mm。迈锐宝看上去厚度最大,但它是铝合金材质,其他三者都是铁的。重量方面,分别是4.4,4.1,3.8以及2.8kg。强度方面,卡罗拉的屈服强度是400Mpa,Golf是455,i30是406。所以,四者差距并不大,卡罗拉确实略微薄了一点点而已。 车型卡罗拉高尔夫迈锐宝i30厚度(mm)0.690.810.8强度(Mpa)400455N/A406重量(kg)4.44.13.82.8车门 车门的覆盖件也是经常被人按到的,同时也会决定开关门时候的“手感”。为了对比方便,我就选取了车辆前门,后门参数基本相同,大家类比一下即可。这里有意思的事情就来了,卡罗拉的车门覆盖件居然是最厚的,而且强度表现也还不错,反倒是i30在这方面显得略薄了一些。大众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开门的“手感”,用了较厚的钢材,但是强度却并没有特别高。总体而言,在车门这部分四台车区别不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 车型卡罗拉高尔夫迈锐宝i30厚度(mm)0.820.820.80.76强度(Mpa)429383400429重量(kg)4.44.44.74.2尾门 任何开闭件,重量都会影响手感,所以我们直接来看。四台车的厚度是0.83,0.92,0.69和0.74。重量大概是2.3,2.6,2.3,2.0kg考虑到高尔夫是一台两厢车,其他三台均为三厢,所以重量对比仅供参考。强度分别为321,335,338,366Mpa。再一次的,四台车做到了殊途同归。高尔夫看上去最强壮,卡罗拉属于平均水平,反倒是i30呈现出略软的趋势。 车型卡罗拉高尔夫迈锐宝i30厚度(mm)0.830.920.690.74强度(Mpa)321335338366重量(kg)2.32.62.32.0翼子板 四台车的厚度是0.65,0.66,0.72和0.82mm。重量是2.2,1.7,2.0,1.8kg。强度是340,346,335,437Mpa。不知道为何,i30在翼子板上的用料呈现了一种一骑绝尘的感觉,最厚且最硬。重量会被翼子板尺寸所影响,所以同样仅供参考。但是综上,日系车依旧没有和德系美系的代表产生特别明显的区别。 车型卡罗拉高尔夫迈锐宝i30厚度(mm)0.650.660.720.82强度(Mpa)340346335437重量(kg)2.21.72.01.8侧围外板(后翼子板) 具体数据可见下表,厚度上,依旧没有明显差别,强度也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重量基本也一致,高尔夫略轻是因为两厢车长度短了一些而已。再一次的,四台车处于同一水平线。 车型卡罗拉高尔夫迈锐宝i30厚度(mm)0.750.820.720.86强度(Mpa)324369310343重量(kg)13.210.412.512.9总结:从各个外观覆盖件的对比来看,卡罗拉相较于另外三台车并没有呈现明显的“薄”或者“软”的特性。 第三步:车身结构件对比 从各个群里经常能看到事故视频,特别是那种两台车相撞,一台看似毫发无伤,另一台七零八落,于是得出某款车更结实的结论。总体方向是可行的,不过对于车头撞车尾这种情况,还是需要理性看待,毕竟车头部分的溃缩结构更多,还需要考虑行人保护,往往“轻轻”碰一下就七零八落的。但是在乘员舱区域,该硬的地方肯定是越硬越好,这将会决定乘客的生存空间是否会被挤压。那么究竟这四款车的表现会如何呢?让我们一个个来看。 A柱上部 C-IASI小偏置碰撞弯A柱这种事情,大家应该是喜闻乐见了。想要避免这种情况,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肯定是提升钢材强度。当然,也可以通过利用设计优化来达到改变受力的目的。通常A柱会有3层结构,因此综合来看才是有效的,其中最外侧的是覆盖件,不涉及强度讨论。 车型卡罗拉高尔夫迈锐宝i30内板厚度(mm)1.421.101.471.06内板强度(Mpa)4661153557816外板厚度(mm)1.211.31.561.42外板强度(Mpa)6081645417487 断面分析也很有意思,不同的车企设计思路也大相径庭,总的来说,越粗越好,越硬越好。 |
|
卡罗拉A柱断面 |
|
高尔夫A柱断面 |
|
迈锐宝A柱断面 |
|
i30A柱断面 可以看到,除了大众在这方面一骑绝尘之外,另外三台车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i30的内板是最硬但也是最薄的,卡罗拉的外板是最硬但也是最薄的。同时将厚度和硬度综合考量的话,三台车的物理层面表现应该是比较接近的,大众不知道为何,丧心病狂的搞出了个又粗又硬的玩意儿。所以,A柱如果拿卡罗拉去对比高尔夫,确实可以得出“薄如纸”的结论,但其实这已经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可以看到其他车的表现和卡罗拉基本也大差不离。 A柱下部 这个位置同样会涉及小偏置碰撞性能。如果下端不够硬,轮胎就会侵入乘客舱,挤压驾驶员的左脚,也会同时挤压仪表台,导致方向盘位移,气囊偏离驾驶员头部。A柱下部也同样由3层结构组成。 车型卡罗拉高尔夫迈锐宝i30内板厚度(mm)0.921.321.890.72内板强度(Mpa)4461093423647外板厚度(mm)1.220.9611.2外板强度(Mpa)714484528748 这里的区别就相对没那么大了。高尔夫的内板看似强硬,外板可是又薄又软。卡罗拉和i30的涉及思路比较接近都是内薄外厚,迈锐宝和高尔夫的则都是内厚外薄。不过真的就只有这样了么?不不不,高尔夫居然用了四层焊的工艺,在最外侧(蒙皮以内),还整上了一层热成型钢。厚度是1.3,强度达到了1645Mpa,再一次做到了独领风骚。所以,结论依旧,除了高尔夫以外,其他三台车之间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差距。 B柱 那么究竟B柱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侧面撞击主要就靠B柱硬抗的。通常而言,B柱也会是全车最硬的地方。难免让我对结果产生了一丝好奇。所以我们直接看表: 车型卡罗拉高尔夫迈锐宝i30内板厚度(mm)1.481.001.250.86内板强度(Mpa)605411504702外板厚度(mm)1.381.46~1.801.651.2+1.0外板强度(Mpa)472158012211645+662 从表上来看,冠军花落i30,尽管厚度并不是最厚的,但是使用了丧心病狂的四层设计,总体强度表现看上去是会优于另外三款车的三层设计的。那么丰田的 表现如何呢?和A柱相反,丰田在B柱使用了内板强于外板的设计,不过厚度和迈锐宝差别不大,但强度还是差了一些的,甚至最高也就使用了600Mpa左右的钢材。这一波看下来,卡罗拉距离传言的车身薄如纸终究还是迈进了一步。 其他 碍于篇幅,我就不一一进行对比了,在C柱强度上,各家都在300左右,卡罗拉稍高一些,达到了320,不过C柱并不涉及受力和传递,某种意义上可能也不那么重要。另外的例如侧围加强板或者底部大梁边上的加强件,卡罗拉的表现始终处于和i30交替垫底的状态,高尔夫在强度方面大概率是冠军。 总结 尽管网上都在说日系车的车身薄,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厚度差异。如果真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在局部区域的用料会有不同,但是总体而言,差异也没有十分明显。结合丰田在各种碰撞测试中的优良表现,还是能证明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只不过从车企的设计阶段,丰田就秉持了精益制造理念,在能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更低成本的原材料。 |
|
|
你要的是不是这个答案: 因为中国人傻,日系省料便宜了,车轻省油了,广告一忽悠,中国人就连命都不要了。 翻了几个答案的评论区,基本都是这个论调。 我说难听的,2023年了,买个电脑相机手机电子产品都不能看牌子了,你买车居然敢看“系”。 十代思域断B柱,十一代思域中保研全G,同一品牌同一名称同样在售的两辆车成绩差这么多。 阿特兹A柱变形,新昂克赛拉中保研IIHS EuroNCAP成绩全优列强认证,同一品牌安全性下克上。 同一品牌都没得看,你居然还“系”。 当然了,给你列数据你也不看,你就看图。那就给你图。 车辆碰撞是个很复杂的工程,尤其是法律要求行人保护,谁敢把蒙皮做硬了? 你拿弱点撞强点,谁都扛不住。全世界车型都一样。 |
|
|
|
|
|
|
|
|
|
奥迪奔驰大众雪佛兰,哪个撞自行车不变形的?哪个敢不变形的?碰撞测试行人保护分不要了? 车辆碰撞的复杂性没有那么简单。双方车重、车速、航向、碰撞角度、碰撞点位,每一个都是变量。 就算是碰撞测试,也只能采取“控制变量法”去控制掉一些变量,所以无法100%的涵盖实际情况,也不可能涵盖100%的实际情况。所以你总是会发现会有那种“比亚迪S6提车作业”(现在懂这个梗的应该不多了吧)。 尤其是碰撞测试的结果是看假人,不是看现场,现场一地零件,只要假人完好无损,那就是G。沃尔沃掉轮不就是为了这?你要看现场就能知道安全系数,那还要假人干啥,把你绑摄像头上,撞完了拿眼一看,还省钱。 我说实话调侃一下倒也无伤大雅,但有些人就老拿着这不能涵盖的部分去说“实验室数据不能代表真实情况”去说安全测试没用,那你不信这个你信啥? 我说难听的你爱信啥信啥,连你的车带你的命加起来三者险额度都用不完,但是人家保险公司可是指着这个止损的,你觉得他们信你“日系车薄如纸”,还是信“中保研全G”? 所以这个问题能收入圆桌我是没想到的。 “日系车”首先就不成立,“薄如纸”更是不成立,一共六个字没一个对的,你让我真的很难去回答“为什么卖得好”。 黑“车身薄如纸”的还不如黑特斯拉刹不住。 毕竟日系车日薄西山,你放那不管它怕不是自己都得没。但是人家特斯拉可是连续蝉联销冠的。你黑日系花那么多钱对你市场占有率没有什么实际帮助,而如果干掉特斯拉,空出来的位置可是谁都能上。 而且,特斯拉是真刹不住(狂笑) PS。 很多评论区在说“特供车”。 中外车辆差异,国内简配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总是会贴着当地法规的下限走。大厂因为销量大,能承受差异化生产,总是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简配。 所以你要买全球统一车型,你买小厂就是了。差异化生产是有额外成本的,小厂负担不起,特供车型就少。你看马自达一个破板悬都因为国内开线生产不划算得进口。从安全数据上来看除了一马自己拿老马6底盘DIY的CX-4之外国内车型品质全球通用。 没特供的车型多了去了,你买么?(我真买) |
|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这个事确实也该黑,这个我觉得确实有必要敦促一下全球车型的统一化。 但是别黑太狠,因为黑到底你会发现黑的是法律法规。你这是在踢铁板啊兄弟。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PSS。 已经有人出现了,这里补充一下。特斯拉刹不住那个是玩梗,以及从营销方面给厂商的建议(坏点子) 并不是说特斯拉真刹不住。这货的销量一直高居新能源车前几甚至榜首,这么大量级下出几个事故都会被新闻效应放大的。客观来说特斯拉在这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动能回收系统做的太激进,单踏板模式很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这东西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干扰人的判断。 但是我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据表明这东西会直接导致刹车失效,毕竟单踏板模式不是只有一个踏板。干扰判断能否直接导致事故这里,我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关于这块我最多只能持保留意见,不能支持任何结论性判断。 所以这里只是一个玩梗,大家不要深入解读。 |
因为车身的强度从来不是靠那一层薄薄的铁皮,而是车的骨架 哪怕是拉力赛车也是靠防滚架来保证安全的 所以你喷日本车ABC柱,保险杠,车架强度不够,那没问题 但是要喷日本车上那层车壳薄所以不安全,就好比你说张三考试成绩差的原因是早上起床的时候没用黑人牙膏刷牙一样 非常没道理 |
因为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车辆撞击的安全性靠的是车身框架,不是外表的一层壳。 蒙皮薄影响安全,能相信这个的人,花点冤枉钱其实一点也不冤。 |
老一代迷信日系,日系一群jdm时期的遗老遗少,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基本没人鸟日系了。 |
大众那四十万的途昂,车门一按一个坑,搏冷搏冷的 弹性可好了 |
|
薄如蝉翼,轻如鸿毛日本制造。 |
|
厚如钢铁,稳如泰山美国制造。 抛开车型只论产地就是耍流氓。 |
因为遭遇车祸,日系车能直接穿越到二次元。 |
|
作为对比,某国产硬怼大货车,A柱很坚挺,大货车倒变形了。 |
|
某国产车还做了货车前后夹击测试 |
|
|
车身的钢板从来就不是防撞的,而是遮风挡雨,保持车辆气动外形的。 真正保护安全的,是车身框架,而不是那1mm左右的钢板。 所以你喷的点是错误的。 你可以喷一个学生成绩差,但是你非要喷他每天右脚先进门,就很搞笑了。 |
一部分人想用“车身薄如纸”揭露它偷工减料的事实 另一部分人想用“车身薄如纸”转移注意力,掩盖它四梁八柱脆如纸的事实 卖的好因为车真的不是用来撞的 |
几个观点: ①车身蒙皮厚薄不影响安全,所以日本车皮薄没什么问题。 ②大家觉得日本车皮薄是的原因是日系车内饰和隔音用料差,造成共振多。 ③日系车安全线确实差,主要体现在整车扭转刚度差,和钢材强度低。 比如奥德赛 |
|
|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答主已经说得很到位了,咱们就不重复解释了。 但有一个很关键的“观念性”和“认知性”问题,好像没有答主说到,咱们这里作为补充吧。 因为很多车民即使开上了车,其实对于汽车的认知也只是一知半解的,甚至不少人还是以为一辆车使用外壳、蒙皮包住里面所有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的无知根源,导致了出现一堆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而调侃“日系车的车身薄如纸”就是最为明显的一个。销售员用手指压铁皮宣称够厚、够安全也成了一个历史性的笑话。 中国的商业汽车媒体历史诞生得很晚,直到1990年代末才陆续出现精装杂志类的读物,但作为一下子蓬勃起来的事物,更多的人被外观吸引或者被舒适性吸引正是这种舆论误导的基础,太多的人以为一辆车的诞生就是靠设计师画完外观、再交给其他部门安装发动机的研发流程了,直至今天,持有这种思路的人也不在少数。外观论的感性认知基础就源于此。 汽车的根基是车架、然后是底盘、最后才会根据机械布局去设计外观蒙皮,汽车发展史上“先设计外观再完善机械布局”来造车的个案,在小编的记忆里好像没出现过。但这些结构都被收藏在蒙皮之下,看不见摸不着,想要了解个大概,自己动手、自己升起车来研究,在中国的居住布局里也很难实现,更多这方面的知识也只能靠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了,这里就解释了题主所说的“大家说”是怎么一回事。 被喷成薄如纸的外壳本来就没资格决定一辆车的被安全性,即使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所谓的硬壳式车身结构,也只是在二战前昙花一现过,战后被应用得最广的反而是在赛车领域,目前的一级方程式车身结构,也是硬壳式的思路,只不过无论材质还是设计思路都跟当年Lancia提出的思路完全跨代了。在民用车领域,硬壳式从来没有成为过主流,最早是马车、后来是梯形阵式、再之后是骨干式、单体式、空间管阵式、浴盆式等,最终修成量产化正果的是单体式。单体式借鉴了空间管阵式对于结构力学的理解,虽然结构刚性不及空间管阵式,但与之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容易实现流水线制造,这对当年想完全收回车身制作权的车企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既然追求的是结构性的刚性,那么外壳完全可以视为遮羞布或者好听点儿:衣服吧。难道你会寄望一件衣服扛枪打、扛棍砸吗?真有这样的东西,也是军事用途,你不会想着买了坦克上街吧? 如果有一天,科技水平发展到用植物纤维也能实现风吹不变形的话,用纸来造汽车外壳也绝非没有可能。 |
因为熟读中国市场,日系三剑客独领中国车市十几年。但是这样的时代马上要被终结了! 中国人买车最大的几个诉求 1.空间大(我认为中国人喜欢大空间不仅仅因为面子,更多的是中国人口多,家庭成员多,需要拉人多,中国人更顾家,作为家用,更多的要照顾家人的感受) 2.省油,美国人的消费是提前的,刷卡,贷款!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是攒钱,哪怕现在的花呗,信用卡,其实一众年轻人也是口袋有钱的,但一个多月的花呗,现金可以先拿来买个理财。所以,节俭是中国人的品质。 3.耐造,容易修,维护成本低,其实这个和销量有很大的关系,两者是正相关的,销量越好,零配件越便宜,车越多,相关的修理人员越多,修的多,也更熟练,当然日系本身的故障率也非常不错。 日系很好的抓住了这几点,10万出头的售价区间,消费者的定位很重要,什么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为什么曾经的轩逸能长期霸榜。十万,很多人可能还要有车贷,哪有那么多钱去维修,去保养,去加油。牺牲一点安全性怕什么,买这些车的最喜欢安慰自己的一句话是,车又不是用来撞的,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谁不想要个xc90级别的安全等级,无奈口袋有限,无奈生活所迫。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曾经国产车,很少有能打的,设计没有,质量不行,工业垃圾。所以消费者没得选,日系,还有抄日系的韩系,销量非常好。 但是国产车现在崛起了,于是首当其冲,先斩杀韩系,当年的屌丝三宝,卖的多好,看看现在的销量,似乎国产一夜之间崛起了,憋了十年,当大家疯狂杀新能源纯电时,突然有车也一并雄起,韩系不管是政治因素还是本身产品因素,也迅速退出中国市场。日系十万出头的销量也在下降,国产车在各方面都不输,甚至配置上能吊打。 不是薄如纸还能卖的好,是消费者没得选,矮个里面挑个高个的。但是现在我们有的选了,现在问十万买什么?吉利,比亚迪,长城,而不是卡罗拉,思域,轩逸。 |
有一帮人说别人不安全,后来a柱折了,自己老总新x自治区出车祸挂了。 说别人车修不好,后来有个狮子的盾牌标车子坏了是真修不好。 说自己公司姓质优秀,结果公家一辆都不愿买,私家车大家不选择的时候,你去别处优秀吧。。。 |
首先 不要给日系车洗地 日本车车身薄如纸 说的又不是车壳薄如纸 日本车保险杠,地盘等等 所有的地方都是偷工减料的 其次 日本车偷工减料的基础 也是能过国标的 能开 而且能开很多年 然后 不出事的时候 偷工减料很省油 好评 出事了 日系车主就没机会给差评了 最后 日系车相对便宜 |
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用手按车门或引擎盖,可以感觉到日系车比较容易按下,而欧系车比较难按下。 但是欧系车的钣金比较硬朗,尤其是一些钣金很难压下的老款车型,主观上感觉日系车钣金比较薄,大众汽车钣金比较厚,实测也是这样,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丰田呢?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个原因是,丰田车的外饰件和保险杠虽然更薄,但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轻车重,相当于变相降低了车的油耗。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人选择车的要求一定是省油,丰田的车也确实省油,那么车身的安全性呢? 其实丰田早就想好了应对方法,丰田的车身结构非常巧妙,采用了可折叠设计,近日,中保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对丰田卡罗拉进行了碰撞测试。 该车辆具有极好的耐撞性和维护经济性,总体来说,在乘客安全指数、外行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上都获得了优秀的评价,可以说没有完美的车,但说明只要安全,皮薄不是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车辆的保值。 从二手车的销量和买卖价格来看,丰田的车型可以说是非常有质量保证的,比如主要销售车型三年保值率在60%以上,埃尔法、汉兰达、普拉多在70%以上。 可以说,它可以在你成功的时候陪你走遍天下,在你失败的时候让你东山再起。 第三个原因是它很耐用,不会坏。 这个论坛上经常有人说,买了丰田之后只要加玻璃水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可笑的回答。丰田车只要后期保养得当,用十年一般没问题。第四个原因是,当旅行车较薄时,也会提高车辆的动力和操控性。同样,动力车辆加速更快,也更容易操控。 |
因为日本品牌都是一被黑就打折。 像我买的第一辆车,刚好遇上砸日本车。 之前谈着没多少优惠,突然爆发了砸车这个事,日本品牌的车几乎都降了几万块至少。 那段时间日本车那个销量火爆啊,那边一边砸车,这边一边抢购。 所以,大家只是想买车便宜一些而已。 |
五年前 家里人:你将来买车可憋买日系车,铁板子杠薄,创一下人就瘪了,还是得买美系,皮实抗造 五年后 家里人:你要买车那就买丰田,可省油了 不知道这个小粉色的是什么车,我喜欢这个! |
|
|
车轻嘛,省油啊。 很多人不考虑车轻车重,钢板厚薄的,主要就是看你省不省油,经济适用性好,就买你的车。 于是日本车一直销量都很好。 然后电车一来,这些日本车的用户就发现电车在使用上的花费是真香,经济性几乎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异,于是集体转向去买新能源了。 只要你的单价和日本车差不多,性能差不多,功能差不多,使用寿命差不多,然后费用又少很多,日本的油车当然是永远竞争不过国产新能源啦。 我其实也是当初没想明白这一点,才入了比亚迪的毂,其实我从来就不是日本车的潜在用户,也不应该去买日系车对标的比亚迪。 |
因为我们买的是车 不是装甲载具 |
|
|
|
因为这些汽车配件质量好,不容易坏。 |
国产车为何钣金厚,是因为薄板是高张力钢板,贵。所以国产车用厚的 |
首先,同级同大小发动机类型的日本车,车重绝对不会差太多 |
|
上面四款美系的车反而最轻 其次,按老司机说的,既然大家差不多车重,那么车皮厚=车皮重量大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骨架缩水,更轻呢?是不是也可以说车皮越厚越不安全呢? 车这种东西,要看安全设计,对碰撞的优化,最终得出一个整体的概念 并不是说越重越好或者越轻越好 但目前没有非常官方的测试来对车进行统一评价,所以才能人云亦云,谁都能来说两句 就像油耗一样,因为这种东西不可能有一个统一解,所以大家可以随意喷 目前最官方的也就是各种国家级碰撞测试了。 日本车的口碑,是从一个非常不好的环境中硬生生杀出来的 老一代人用车环境非常差,车经常坏是家常便饭 但是90年代日本车开始逐步推开以来,老一辈人是实打实的用钱得出一些日本车确实是耐用 也有当时买了其它品牌车,最后发现身边开日系的车就是比较耐用,这种情况还不少 比如卡罗拉,现在在网上被喷的一无是处,要啥啥不行,要啥啥没有 但当普通家庭真去选车,还是会看它一眼 你可以说你的车加速快,配置高,各种各种优点 但不管你喜欢还是黑这个车,我相信都没有人会说卡罗拉会坏吧。 潜意识里都会认为这个车虽然要啥没啥,但确实不会有大的质量问题 换句话说,现在让你免费选一个车从中国北边开到南边,卡罗拉和13YD的某些车二选一 我相信大多人第一念头还是卡罗拉 说实话,日系现在已经不太对新一代人用车的胃口了 但是短时间内,在老一代一些人眼中,还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因为车的本质,还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工具 ,并不是谁都天天上路崩零百,也不是谁都上路看电视,大多数人就是想开车遮风挡雨去买个菜接个娃而已,稳定才是第一位的 而日本车作为一个工具,尤其是像卡罗拉这种,真的不要太合格……(丰田给我打钱谢谢) |
因为我们刚进入汽车社会, 国内大多数消费者不懂车,没开过车, 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所以先买一款大众化车型解决有无问题, 等用的多了自然就知道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了。 所以国内某些车厂就是抓住这个心理, 可见配置堆的天花乱坠, 看不见的或大多数人不懂的地方玩极致简配, 例如某车型简配后排座椅钢板, 如果是某些后方追尾刺穿场景会导致后排乘客受到严重伤害, 例如某些车型用低到天际的S等级轮胎, 等等,就是欺负你不懂车罢了。 就是下表, 我人生第一辆车标致307,标配轮胎是韩泰级别H,我嫌弃抓地不好自己更换成了倍耐力级别V,后来买的奥迪标配米其林轮胎级别是Y。 一辆30万日本车用S级是什么路数大家自行体会。 |
|
|
车身薄是真的 碰撞安全性跟车身薄厚没有直接关系 从来卖的最好的车都不是全部性能最好的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