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宣传底盘?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国产车为什么很少宣传底盘?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宣传底盘?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汽车
国产汽车
汽车底盘
汽车提问大赛
国货好车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宣传底盘?
圆桌收录
我眼中的国货好车
宣传底盘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很难给出直观的答案。
我经常和公司市场部讨论如何进行产品营销,以及寻找我们产品的卖点。营销上有一个概念是营销成本,即投入多少成本能带来一个进店,一个小订,一个大订,一个成交。在这个领域,不同产品点对应的成交转化率是截然不同的。
举个例子,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即加速多块,续航多长,油耗多低,这个指标读起来就一句话,消费者也只需要记住几个数字,不需要任何专业背景,就可以和其他品牌对比,比出个三五九等,键盘值极高。宣传这种指标是最容易的,也最容易出成果,最容易转换成销量。


再举个例子,外形尺寸,空间大小,也是非常容易被消费者get到的点,所以加长加长,加大加大就是投放在中国市场的经典路线,车有多大外观一眼就能看出来,车内空间有多大用手比划比划也就有了概念,这种参数认知的营销成本极低,而且对宣传技术要求也很低。


我举个底盘的案例,要宣传底盘有多好,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还是材料,什么扭力梁、麦弗逊、345连杆、双叉臂……但即使如此,这种结构宣传出去就需要消费者懂这些区别,至少明白它们的概念,就有了一定的营销门槛;这只是基础,还有铝合金、双层冲压钢、镀锡镀铬等等,这又需要提高门槛,营销更加困难;再往上有隔振率、减衰率、转向不足转向过度、响应性、侧倾抑制、俯仰抑制、NVH、耐久等等综合底盘性能,这门槛就极高了,连普通营销人员自己都无法掌握,消费者更是云里雾里。车企往往用麋鹿测试成绩、赛道成绩来形容底盘优劣,可是这种数据水分极大,而且评价优劣的难度也很大,营销成本太高,还不如直接宣传大屏幕、座椅、大灯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就拿底盘来说,现在车企宣传什么呢?就是硬件材料,什么多连杆、铝合金、空气弹簧、电磁悬架……因为这些消费者比较敏感,感觉出一份价格一分货,消费者觉得高大上,为其买单。而底盘这玩意是最看中调教的领域,堆料是无法体现实现表现的。
睡不着打开知乎看到这个话题,深夜回答,不请自来
我理解的题目意思,说的就是整车在操控性、稳定性上的表现、技术以及设计用料等,范围主要集中在支撑车轮的悬架结构、减震器、衬套以及最重要的参数设定和调教标定。
回答题目,为什么很少能看到国产车宣传“底盘”呢?
因为整车的操控性、稳定性、舒适性等由悬架系统直接主导的动态表现需要相当高的体验门槛
换句话说就是,厂家哪怕宣传了,消费者也未必开的出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阿尔法罗密欧Giulia的转向响应很快,很灵敏,同时高速又给人一种稳重且随心所欲的感觉,那么在消费者眼里,他怎么能凭空想象得出来,这种“快”,到底有多快呢?之前我在主机厂的时候做过一次针对某市的消费者调研,发现绝大多数人,在日常驾驶过程中,转弯时候能接受的侧向加速度峰值也不过0.2g,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值,他们就会觉得“这个弯拐得太快了”,可能会发生危险,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约等于以10-15kph的速度掉头差不多。


在这种买菜开法之下,一旦换上Giulia,继续保持同样的驾驶节奏,侧向加速度就会突破他们觉得的“危险阈值”。那么好了,玩车的都知道我们享受的正是Giulia这种灵敏而稳定精准的转向响应,但大多数消费者不会这么认为,这时候,我再继续谈更多技术,还有意义吗?并没有


那你可能会说了,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所谓的“底盘”就一定要与运动挂钩,一定要操控强悍犀利,普通消费者追求的只是坐起来舒服就好了,不会关心太多。是这么个道理,那么接下来讲讲舒适性方面。
以目前的销量数据来看,大家买车主要还是集中在20w以内的价位,同时有少部分在20-30w,极少部分在50w往上,100w以上那更是凤毛麟角,而以目前这个时间点为例,往前推算,大多数人应该换车的次数在2-3次,少部分人在3次以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到目前为止,算上日常开的最多的车,也就不过三五台,但是市场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车型这么多,主打舒适的车型数都数不过来,请问普通人怎么能辨别,这个底盘到底有多“舒服”,唯一的办法,就是拿自己开过的这些车来做比较。


这里涉及到的就是对比样本数量的问题,大家脑海里没有太多的体验和数据进行对比,自然而然也无法想象的到,舒服的车,它到底有多“舒服”,它到底是哪里“舒服”,是一阶振动运动平稳,还是二阶振动优秀?是前后俯仰控制好,还是离散冲击柔和?不知道,也无法辨别,多数人最终都还是会往价格看齐,往品牌看齐,我花钱多了,品牌强,那么自然而然会带入个人主观臆测认为,这就是“舒服”,贵有贵的道理。


那么这时候,我宣传“底盘”还有意义吗?有,但不多,或许会让对于舒适性非常在意的人群,在试驾过后下单,但万一,他开不出来差别呢?何况绝大多数4S店的试驾路线,往往都在市区柏油路面,铺路情况良好,这种路况下面,舒适度的高低之分被路面抹平,10来分钟也体验不出来太多细微差异,久而久之,就没人提了。更有甚者会坐井观天,想当然的把自己原来的爱车视作一切性能的巅峰,那么这时候,无论多优秀,他都不会在乎,因为他始终会带着挑毛病的心理,去审视每一辆车。


归根结底,是普通人无法得到专业的训练,也没有太多机会去长期驾驶多台不同风格不同价位的车型,更没有办法通过短暂的时间来找出“底盘”上的差异点,所以自然而然,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宣传方式就没有人愿意去做了。
另一方面,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化的大力发展,让现在的车比以前多出了相当丰富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是习惯了智能手机的用户,更容易也更轻松感知到的部分,比如屏幕顺滑程度、响应、色彩、细腻度、分辨率等等,语音助手的精确度、功能多样性、内饰材质,这些通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但“底盘”表现,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自己的“屁股”来决定,并且不同人,高矮胖瘦,屁股都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千差万别,他说舒服,但你说垃圾,你们或许都是对的,因为参照物不同,对比纬度不同、路面不同、胎压不同等等,都会产生影响。


那既然如此,“底盘”不是完蛋了?不,相反,主机厂的工程师们,尤其是搞底盘的,无论设计还是标定,这些年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一是对于主机厂来说,能长时间接触到竞品的机会更多,开车的机会也更多,从原理上比普通人更能理解底盘的重要性,并且一直在致力于如何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往往是燃油车时代下,需要一个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价格,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产品变得更优秀,才能让没怎么开过车的人也能感受到它的好,才能让你体验过后第一时间下单,只是没必要在这个时间点,浪费口舌苦口婆心的告诉大家它有多好,但并不代表不用干活,相反是部分以往享受惯了的车企,在现阶段出现明显的滑坡,因为同价位下,只要一开,就能得出结论,捧着那些曾经在井底的人一睹蓝天的辽阔。


同时我也相信,以后关于“底盘”的宣传,会逐渐增多,目前已经开始有苗头了,原因有三:1是大家能选择能接触到的车更多了,2是汽车购买不再像以往那么乏力,3是多元化需求增加让车企不得不往多方向纬度努力,归根结底还是那个道理,只有开的车多了,你才能体会到更细微的“底盘”差异,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跟我们的驾驶息息相关。
我是负责底盘开发的.
底盘不是没啥宣传的,而是宣传效果上确实没有大彩电来的快.
你说“前桥侧倾刚度大可以获得转向不足,继而获得更好的操控体验”
和“我们中控屏幕是15寸的”
很明显是后者更容易理解,但是一个老司机是会开出来转向不足的操控感的.
我感觉随着我们汽车文化越来越普及,对底盘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的,对底盘技术的理解也是需要越来越多的老司机来慢慢体会和发扬光大的.
对汽车爱好者的兴趣进阶来讲,底盘技术也是一个需要门槛的,它需要你懂基本的轮胎定位参数,悬架布置参数,才可以慢慢理解底盘的精妙配合.
但是还是有很多朋友喜欢看我写底盘相关的科普文章的,甚至我还特别认识了很多朋友.
我感觉这是一个需要一定“门槛儿“的技术爱好。
有个概念叫营销杠杆。
也就是说用多少投入来获取多少流量,再进一步获得关注和口碑,再进一步获得进店和成交。
一个好的杠杆,宣传点要通俗易懂,也就是说受众容易理解,最好是一看就懂,一懂就想体验,有体验的欲望,这样才能有下一步的成交嘛。
好,现在再看看,宣传底盘?管你什么麦迪逊还是cdc,有几个人听得懂,有几个人在意?拉着他们去试驾,又有几个人体验的出区别呢?在意的人可能自己早研究明白了,比销售还明白呢。
那宣传冰箱彩电大沙发,是不是容易多了?连小孩子都懂,更可怕的是小孩子他也想买。你带着家人去看个车,孩子老婆都喜欢,你说你咋整吧。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宣传底盘=吃力不讨好。
更别提开发底盘和开发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问题得先明确啥是底盘!
“底盘”这个词其实是个相当古老的概念,来自与过去非承载式车身占据主要市场的时代。因为独立的大梁结构存在,悬架系统、动力总成等部件可以独立于车身而不会散架,就像是车身底下有一个单独的底,因而有了底盘这么个概念。


路虎老款发现是典型非承载结构,车身和底盘分离后,底盘保持完整
这种底盘结构有什么优势?结构强度大,承载能力出色,通过性强,维修便捷。
如果延续这个概念,国产车有没有宣传过底盘?
除开商用车,现在不论是国产还是合资,使用非承载车身结构的车不多了,毕竟卫士都叛变了(但卖爆了),有限的几个车型基本集中在硬派suv上,但哪个没有疯狂宣传。
从哈弗H9,到坦克300,现在比亚迪又专门给方程豹整了一个新能源非承载式平台,不都是在宣传底盘,重点不都是底盘强度、通过能力、承载能力、拖曳能力。


脱离开这个稍显古老且狭义的定义,“底盘”在现在更多指代的是悬架suspension、车辆动力学特性的标定、驱动系统所能实现的一些功能等。
这些其实国产厂商一直有在不遗余力的宣传。


古早的有中华酷宝,做为一个双门Coupe小跑车,底盘的运动性能是当时的宣传重点,保时捷调教可以在任何一篇通稿里看到。


皮尺厂也曾经是有过追求的。


奇瑞A3后悬带副车架独立悬架,以及英国MIRA调教,全系标配ESP,底盘性能就是宣传重点。


北汽绅宝延续自SAAB的陆地飞行秀,宣传的可不是大彩电吧......


理想ONE的复合材料下摆臂在前期可是宣传重点之一。


比亚迪云辇完全是一个底盘产品,当时那个跳舞不是把很多人跳高潮了吗?难道转眼忘?
还有一些就移步这个回答。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宣传底盘?7 赞同 · 0 评论回答


咱就是说,压根不是国产车很少宣传底盘,而是大多数人根本不关注国产车宣传底盘,然后造成了这个刻板印象。
非常同意@Sean老师说的,营销杠杆投入产出比的概念。国产车不宣传底盘主要最核心就是 营销投入产出比不高
这点sean老师说的很透彻了。相比于一眼就能看到,摸到,感受到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显性优势】,底盘带来的操控,舒适性等【隐形优势】宣传包装起来太难,哪怕费了很大努力包装出来了用户也好难买单
① 宣传包装起来太难-国内部分第三方营销公司功底太差,无法真正将底盘优势进行解读和转化,底盘优势场景化落地太难
营销的传播路径大致就是结合产品本身,首先展开技术解读(开发技术工程师同事)→技术解读场景化优势理解(公司广告宣传营销策划同事)→传播方案及创意落地(第三方广告公司进行创意)。在这个不算长的信息传递流中,你会真切的感受到信息非常容易扭曲失真,你会感受到隔行如隔山。
让技术的工程思维和市场的用户思维这两者之间交流就仿佛......


对牛弹琴
底盘的隐形优势场景化落地太难了。懂技术的不懂传播,懂传播的不懂技术,真正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偏少,导致底盘宣传的落地太难。技术人想象中的宣传和宣传人想象中的技术总是驴唇不对马嘴。


② 包装出来了客户很难买单-国内消费者对于汽车本身的机械认知还不够成熟,不care底盘,优先度及关注度太低
国内的的寻常百姓接触汽车本身的时间太短,汽车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间太短了。


要知道不算遥远的30年前1995年,当第一辆Santana 2000顺利下线,它迅速占领了国内中级公、商务用车的市场。那时候汽车是新奇玩意,重点服务于政府公用以及企业商用,普罗大众只是在路上看看车,普罗大众真正开始用上车,真正普及开上车的时间不到三十年,也就是不到一代人的时间,这意味着什么呢?8090后这庞大的一代从未经历过出生就坐车,出生就对车辆有感知,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双手第一次开上汽车,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真正出生并成长于车轮上的一代人。
这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知是不够深刻的,更多能关注到的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汽车本身除了代步工具本身,还会被赋予更多意义。
国内的汽车消费其实还不够成熟,购车除了代步出行这个基础作用之外,还被赋予了很多的意义。其中之一就在于...车是需要给别人看的,是有面子需求的。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还没有成熟到把车只是当成代步工具,还没有成熟到关注车辆本身的机械性能,并没有那么care驾驶操控感受,而这些恰恰是底盘最核心的价值提供点。
营销需要投其所好,用户喜欢什么就宣传什么,什么吸引眼球就宣传什么,像宣传底盘这种“启蒙+科普+交易”消费者的行为是很少会被买单的,是吃力不讨好的。
阿杜有一首歌“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而底盘恰恰就是这么一种在车底默默付出,干着“脏活累活”的角色,或许未来某一天,当国内车企重视底盘宣传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各大车企开始全方位内卷真正重视汽车本身的机械素质,意味着消费者足够成熟,车轮上出生并成长的一代对于车辆静态和动态都有足够深刻的认知,那时候的国内汽车市场应该会形形色色,百花齐放,良币驱逐劣币,实现真正的成熟与繁荣。


【图源网络侵删】
根据身边统计学,除非某辆车坐着顶腿挤肩,否则9成的人在9成的场景只在意这辆车是否能把他送到他要去的地方......
因为国产车利润率低
宣传费用不如外资给的足
要是每辆能多溢价2-3万
也能像外资品牌请一大堆吹鼓手
保证连车漆都能吹出花儿来
日本面包车,用着国产十万都不如的底盘,没有防撞梁,里面全是泡沫和塑料,敢卖100w甚至200w,关键销量还挺好,这是谁的问题呢?
中国人最大的黑色幽默就是嘴上说的注重三大件转头买了省油为卖点的日本车。
这就和底盘一样,其实不光国产车,大部分合资车也很少宣传底盘。毕竟销量摆在那,网上车神嘴上说底盘多么多么重要结果美系和法系都在国内快死绝了。法系底盘遥遥领先,结果都被你们吹的快退市了,30万以内迈锐宝刷圈刷的其他品牌不要不要的,现在半死不活。但凡网上这帮底盘吹能真金白银的支持一下这哥俩也不至于活的如此艰难。真的是你买我推荐,我买我不买。啥也不是。
你别说国产的,就连外国车企在中国内地,卖点是底盘好的,全都是销量差的要命,最经典的莫过于当年汽车杂志的一个小编推荐大家买宝马标准轴的,说的天花乱坠,什么操控好啊之类的,结果一问他开什么车,5系长轴版……
对啊,有次去峨眉山耍,下山的时候仗着自己是小钢炮GTI,一路间车超车。直到遇见了一个拉西瓜的小托板孩,见我逼近了,立马提速。那下山的速度叫一个快啊,我死活超不过去啊。在熟悉道路的胆大驾驶员面前,管你什么DSG双离合,麦弗逊独立悬架,统统不管用,一个小托板孩都给我压得死死的。
直到一个急弯,嘿,他斗斗里的瓜飞出去了两个。。。。
海豹:我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还全是铝的!快来买啊!
销量卒。
腾势N7:我不仅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还有业界性能拔尖的空悬云辇-A加持,就问你牛不牛?!
销量卒。
消费者:这车底盘真棒!开起来感觉真棒!操控感真棒!啥?这么贵?算了算了。
宣传底盘这个事情吃力不讨好!
看一看底盘造的好的车都有谁?捷豹XEL,25万左右捷豹的底盘绝对数一数二,但是看看XEL上个月的销量1097辆,隔壁的宝马X1用的三连杆销量都能有5859辆!


在看看标致雪铁龙,东风标致销售3402辆,东风雪铁龙销售1595辆,两个品牌加起来4997辆,还不到5000!这可以一贯以底盘优秀出名的品牌。


相比底盘,发动机有最直接的参数体现,马力多大,扭矩多大,一对比就很明显,变速箱最好的PDK,后面是采埃孚,爱信,再就是各家的CVT,双离合,比较下档位数,显而易见。
但是,底盘是一门“玄学”材质上区分铝和铁,用的最基础的麦弗逊还双叉臂,多连杆是几连杆。。。但是放到一起以后,正真考验功力的还有调教,材料。结构决定了这个底盘的下限,但是调教可以拔高底盘的上限。
用一道菜来形容底盘可能更合适一点,因为众口难调,上海的喜欢甜口的,重庆的喜欢麻、辣,广东喜欢咸鲜。


底盘调教非常受到主观影响!举例说明一下:凯美瑞日系的典型代表,放在大多数父母的年纪,感受就是,非常舒服,能缓冲掉很多路面颠婆,加上本身车身大,座椅舒服,他们会觉得这是个好底盘,但放在年轻人手里,就觉得凯美瑞支撑差点意思,过滤掉了太多路面的反馈,当然不是说凯美瑞不好,只是说每一款车的底盘调教,定位人群不同。


曾经有句话叫做开宝马,坐奔驰。
宝马一贯以操控,驾驶感优秀著称,而奔驰设计的方向则是乘坐的舒适度,所以很多老板更愿意去买奔驰,而奥迪整体设计偏中庸,介于两者之间,但近几年宝马G系列的新车设计也在学奥迪的路线,驾驶操控性能下降,去提升乘坐体验。


主流同价位同级别的底盘大家调教的都相差不大,成本放在那里,技术差距不大,加上国内市场对于消费者的教育就是车主要市场还是家用,很少有人去跑山,去下赛道,在底盘上堆料,升级结构还不如有一块大屏幕来得吸引人!
看看X1用三连杆,30万的车哦,林肯减配了底盘,把钱留给了内饰!产品讲究性价比,用户调研,这就是当下市场的需求。


当然国内也不是没有宣传底盘好的,极氪001,还是个新能源,卖点之一却是机械素质出色,领克也是以运动为卖点,但是看看领克现在的销量。
车企还是以盈利为第一目的的,所以一切的设计都是追求产出比的,这才是所谓人民需要什么,我们造什么!
因为之前有过大力宣传的,都卖不动,最后不得不出口了……
在油价如水的沙特夸车低油耗。
销售:大哥百公里给你省一瓶水钱呢。
在道路质量最新最好的中国夸车底盘好。
销售:不要急啊大爷,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一段搓板路,让你体验体验这辆车的底盘调校。哎,这段路前几天还坑洼的,怎么被修好了。
这些车企脑子多少带点……
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底盘质感调教的好坏没法量化 即使量化也是宣传搭载的硬件 在我看来 硬件只能保证效果的下限 而并非上限
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不明白自己的需求 放在底盘上来说 很多消费者期望中的好底盘是诸如RR的魔毯和Mercedes魔术车身的效果 (例:中高速过连续起伏路面悬挂拉得住车身 也能柔软的接的住车身 体感上没有海豚跳 过细碎坑洼路面时像熨斗熨烘干过的衬衫那样 化解所有的坑洼)但实际上很多驾驶爱好者口中所谓好的底盘是激进驾驶下输入大量转向角 感受前轴动态从而推定抓地力 就导致实际上车企的宣传和消费者反馈脱节
第三个原因比较简单 中国消费者用车时间比较短 不知道什么叫好的底盘 改革开放才45年 购车时间也就本世纪初开始 强如我爸那种90年代初就买奥迪100的人 现在让他试阿罗 他也只能直摇头
综上
这是一种错觉
营销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品牌营销,一类是产品营销。营销只考虑一点,投入产出比,只不过品牌营销收益是渐渐累积,而产品营销则追求速达。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国产车很少宣传底盘,就如同说国产车不重视品牌和技术标榜一样,不成立。
底盘绑定技术平台进行品牌营销
2023年4月10日,比亚迪发布云辇系统。云辇是比亚迪汽车历时5年、耗资数十亿元全栈自研打造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包含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


2023年7月27日,理想魔毯空气悬架技术日,理想魔毯空气悬2.0正式发布。理想魔毯空气悬架,是一套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控制执行的智能底盘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的意见反馈持续OTA升级成长,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机械悬架、智能空气悬架、CDC可变阻尼减震器、全自研XCU中央域控制器和7个传感器组成了理想魔毯空气悬架系统。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长城的柠檬和坦克平台,奇瑞的EXIII 超级滑板平台。那么为什么又给人以这种错觉,樵兄认为有三个原因。
其一,底盘只是汽车平台的组成部分之一,底盘需要加上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才能构成一套汽车技术或者架构平台,成为汽车品牌的核心技术。其二,一套汽车平台可以用在其多个产品之上,而宣传产品时,又需要专心宣传产品的新卖点,架构平台又只能简单带过,产品宣传的目的,技术只是部分。其三,相对于产品的更新速度,平台技术的更新需要更长的时间,一家主机厂通常都有若干款新款汽车上市,而技术平台则需要三到五年的更新时间。
因此,我们通常会看到各大主机厂,经常在自己的技术日,着重以技术平台、架构平台为核心,宣传和打造品牌硬核,其中底盘是绝不对绕不去的重点之一。
想必,至此大家对于底盘宣传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底盘会作为平台的组成,常常在技术日作为整体,被主机厂以硬核技术进行宣传和品牌打造。新产品上市时,需要追求营销热度,会着重以卖点而非平台技术为核心,进行营销,要重视触达率和成交。
产品营销的特点
产品营销投入的是真金白银,一般一款新车的宣发成本占1%-5%不等;产出要计算传播的触达率、进店量、订单量、成交量等。
这里面存在两个关键点:产品力营销和传播力营销。
传播力营销
传播力考验的宣发公司对可能产生的传播热点的把握,能够制造出热搜和全网狂high的热点或槽点。具一个例子,新问界M7上市的时候,制造了一个热点:如何看待华为花五亿新投入做一台改款车?引起全网的讨论,大量的流量涌入,帮助新问界M7流量拉满。


这背后的逻辑时:你认为你的产品是牛杯的不重要,你得让用户觉得你的产品够牛杯,用户怎么就觉得你牛杯,谈属性目标,谈配置,谈努力往往事倍功半,最重要一点,是让用户觉得你的东西“贵”,“贵”的就是好的,“贵”的就是牛杯。
与之相同的,还有余大嘴的“遥遥领先”、蔚来的女王座驾等等。
产品力营销
要选择用户更容易理解的卖点进行着重宣传,比如动力属性、车内空间、智能水平、硬件配置、舒适配置等进行,因为这些参数的对比,消费者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比较、也容易作出决定。




消费者肯定知道33英寸的屏幕比14.8英寸的要牛,肯定知道3.5米的轴距比3米的要空间更宽裕,肯定知道座椅通风加热比普通座椅好,实现市区领航辅助驾驶比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要牛等等。这就是列举再多产品力数据(双叉臂、麦弗逊、多连杆、转向不足、底盘刚度等),也不如冰箱、彩电、大沙发、优惠力度大更有效的宣传逻辑。
用户记得住、比得出,就会走到你的店里看一看,比一比,能下单。
聊汽车界的八卦和正儿八经,请关注
@四方樵

这问题问的,话里有话啊。国产车很少宣传,是不是意指国产车底盘技术不过硬,所以丑媳妇不敢见公婆。不敢show?
而外国品牌就底盘好,大肆宣传?
其实,先回答是不是的问题。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随便挑了两个国产车的官网,都有底盘技术的宣传。(大家可以自行去官网上去看。)
首先是蔚来。


详细的介绍了蔚来的底盘技术,前后五连杆悬架,智能底盘域控制器,CDC动态悬架阻尼控制,以及ISS智能舒适杀停系统。
接着是上汽的智己。


也详细的介绍了底盘硬件的阵容,大陆空气悬架,Bilstein电磁动态阻尼调节等等。
所以说,国产车很少宣传自己的底盘技术,根本就不是事实。
只不过,底盘方面的介绍,在网页中比较靠后,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毕竟底盘技术,相对比较专业,想了解的用户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不是大多数用户关心的内容。
要介绍产品,总要由浅入深,从大多数用户,最先可以感受的点开始介绍,然后,逐步深入。
这在国外品牌的产品宣传中也一样。
你看宝马、奔驰的宣发,有一上来就说自己的底盘技术的吗?
查了一下宝马的官网,相关底盘的介绍,也是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所以还是那句话,产品的宣发,要想起到很好的效果,务必要先覆盖大多数用户都关心的亮点,然后才是逐步深入,介绍一部分用户关心的亮点,最后再介绍小部分用户关心的功能亮点。
而大部分用户都关心的点,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比如智能交互,冰箱彩电大沙发等等。
所以,这些亮点,会被放在前面被介绍,当需要浓缩宣发的内容时,这些大多数用户都会关注的点,也是会被优先保留的。
同样的道理,底盘技术的专业性,以及关心用户的小众性,也决定了,它被宣传的优先级和力度不会强。
和国产,非国产没有什么关系。
原来的回答:
被和谐了,也不知道谁家花钱给黑了。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看到。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理解:
人们对车总是有一种迷之自信,认为自己的见解就是最棒的。
作为一个职业汽车设计师,我已经看过太多人揣着自己糟糕又拙劣的审美品味来点评一辆辆车子。而他们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拥有艺术学学位、接手多年美学教育的Pro。
然而,这部分人呢,依然觉得自己代表了最高审美水平,然后高呼:
“BMW vision neue klasse概念车设计个什么鬼!”、“奔驰S比上一代差远了!”、“BBA里只有奥迪设计还在线!”、“阿维塔12的屁股丑死了!”、“特斯拉内饰毛坯房!”等等。


底盘也是一样的情况。人们一共没开过几台车,根本不知道好的底盘带来的体验远大于一切。但是你有什么办法给他们讲明白这件事呢?我写再多的文字难道人们就信了吗?
信的人不需要我写,不信的人我写再多也不信。
人们开着一辆辆令自己不快乐的车,抱怨开着不舒服,从来不去想是不是底盘的问题。
他们只会怀疑是不是因为屏幕不够大,是不是因为座椅不是真皮的,是不是因为没有氛围灯,是不是因为后排不够宽敞。
说到后排,消费者们居然真的不知道同样价格,【好底盘小后排】的舒适度爆杀【烂底盘大后排】。最后挑了一辆底盘稀烂后排宽敞的车子载着老母,打着稀烂的转向,然后纳闷为什么妈坐车犯恶心。
好一个为了面子折磨妈。
md受不了了我要更新(11月5日):
原回答的超大加粗字号有些人是一点都没看啊。
我谈下评论区的问题,共三件事:
关于“底盘硬=底盘好?”;关于“教育消费者”;关于“卖给消费者&审美服从”。
1.关于“底盘硬=底盘好?”
理解错误,底盘好并不映射底盘硬,反过来底盘硬并不映射底盘好。
我能理解一般人总共没开过多少车,恐怕不知道什么叫好的底盘。好的底盘首先肯定要有非常好的支撑性,但是有支撑性就一定代表底盘硬吗?还是底盘硬就一定有支撑性吗?
我讲三个最简单的大家都能立刻体会到的例子:第一个:库里南的底盘,有没有支撑性?有,硬不硬?不硬!没开/坐过劳斯莱斯的话,那凯迪拉克Lyriq呢?这个去4S店可以随便试吧?
第二个:货车的底盘硬不硬?硬。有支撑性吗?有个屁!
第三个:理想L9的底盘硬不硬?软!有没有支撑性?有,但聊胜于无。
好的底盘,还要在方向盘上给予驾驶员足够的信息。比如奥迪的转向,就没有宝马好。你要真让我说点充满争议的极端事实,我想说:甚至上汽产的MG的转向感都好过奥迪S4这种小而运动的车子。连长安福特首次产的电动Mustang Mach-E的转向都爆杀了造那么多年电动车的蔚来。你说我在黑蔚来和奥迪?自己去试啊,又不要钱的咯,试完了你还能说得出我是在抹黑他俩不?
好的转向,就是在你刚开始打方向的时候心里就知道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就能松手让它自己回,而不是看着路口拐弯觉得车身快对准了开始调整方向。
好的底盘,遇到狭窄的蛇形S路,听从内心就和走路一样绕开障碍随便开,而不是小心翼翼一边盯着车身运动趋势一边调整方向盘。
要是能把驾校所有的大众斯柯达换成E世代的宝马,哪怕是2000欧元的宝马E36,科目二的S弯和直角弯的通过率能咔咔暴涨。
我永远欣赏每天上班路上那些30-60km/h拐十字路口的86、BRZ还有F30们,他撞不到别人的,我这么说了很多人也不理解,这种车开在手里只要他不是故意想创死人家,他肯定撞不倒的。底盘好就是可以像走路一样开车。你走路会撞上看到的人吗?
2.关于“教育消费者”
车企的话有两种,好的和歪的。好的就不说了;歪的就是那些讲着甜言蜜语骗你钱还给你洗脑让你消费的那啥。鬼迷心窍的顾客在染病的边缘被真正为他考虑的人拽了一把,结果被他反手一巴掌招呼到:“你tm敢阻挡老子的爱情?”
劝不动的,告诉你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是正确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听的。要是人们真的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而不轻信他人的话术和洗脑,66到76能持续10年?他们只会觉得时代主旋律就是正确的,就像网购买东西只看销量排序一样。
我今天摆事实讲道理跟你从底层逻辑解释,唉不听,反手找了个可以抬杠的地方,大喊:“你在教我做事啊?”
累了。
3. 关于“卖给消费者&审美服从”
我谈客观事实,你拿主观评价来定性客观问题?
你可以说我不喜欢哪台车的设计,ok没问题。但是你要说设计的不好却讲不出个道理和原因,那是你的问题。
你当然可以说你不喜欢达芬奇的画,但是你敢不敢跑到卢浮宫指着《蒙娜丽莎》公开发表不好、画得烂透了、达芬奇不行之类的言论?怎么到了车上就敢指指点点了?
设计师有自己的想法,审美领先一般人5-20年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做出来的量产设计在我们看来都是十分保守的,因为要照顾一般消费者的美学认知能力。我不相信哪个设计师对自己从头到尾经手的量产车是满意的。因为自己的方案都经历了领导和用户诉求的强x。我都这么妥协了你居然搁这跟我讲“一代不如一代”?
因为底盘这玩意,就跟你下楼买了一瓶来自xx的纯天然矿物H2O一样,吹起来就是一股浓浓的奢侈品,踩的话就是一瓶跟自来水没区别的解渴饮料。
真正纠结底盘的永远是少数,因为绝大多数人对这个并没什么感觉。轿车舒适通过性差suv没轿车舒适通过性好,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车,只有是否适合你。
基本上拿底盘巴拉巴拉长篇大论或者动不动几十分钟长视频的,都是在赚公关费(越野及跑车圈除外,但人家也不用领什么公关费)
所以看到底盘相关的巴拉巴拉,浅笑讥讽就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长城汽车直播实测城市 NOA,全程零失误,如
蔚来乐道 L60 无伪装谍照曝光,该车型有哪些
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体验这么好,还有必要选
成品油价第五涨,92号汽油进入「 8 元时代」
如何看待小米su7四月第二周纯电轿跑在与主要
极越汽车员工自爆因买小米SU7创始版被辞退,
腾势 N7 的智能化体验究竟怎么样?
宣扬左脚刹车右脚油门的人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男性喜欢开suv?
丰田去年销量世界第一,为什么网上各种无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5 10:34:27  更:2024-01-25 10:55:34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