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怎么看待余承东在心声社区的留言? -> 正文阅读 |
|
[汽车百科]怎么看待余承东在心声社区的留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图片] [图片] |
华为内部这种战略上的不一致历史上有很多次的。 最出名的就是终端业务,任正非不同意,但是高管们想做,最后还是做了。 从传记上看,任正非是个性格复杂的人。 在外界和一线员工眼里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头,但是在高管眼里,却是一个脾气及其火爆的老头儿,堪称暴君。 什么当众踹李一男,会议上骂哭女高管在各种关于华为的书中都能找到一些案例。 余承东作为华为老兵,就算自己没有被踹过,还能没见过别人挨踹?岂能这一点压力都扛不住。 任正非虽然是企业家,但他年轻时拿过科技发明奖,某种程度上他是懂技术,或者说他是有技术视野,属于对商业和技术都有深刻理解的人。 他深知技术对业务的正向引导,也深知不能产生价值的技术研发带来的财务负担。 他将其总结为一句话,一切为了客户。也就是服务于客户价值的技术,才是有用的。 这自然是一种功利导向,在华为创业期间保证华为的生存。当为阔绰起来以后,很快成立了研究性部门,鼓励创新和基础研究,但这些研究的立项也还是围绕其自身的业务。 任正非很早就去研究过众多科技公司,从国外的ATT,IBM,思科到国内当时红红极一时的四通,联想等企业,也见证了摩托罗拉被及其超前的星链计划拖入财务泥潭的惨烈,以及技术极其强悍的贝尔实验室被ATT抛弃的悲剧。 所以他一通调研学习后,没有向当时的华为引进什么特别高科技的技术,反而是花了40个亿从IBM引进了一套IPD研发流程,并强力推进流程落地,将华为的交付成功率从45%左右提升到了80%左右,达到一个从司法到行业规范上都媲美同行业国际一线公司的水准。在此之前,华为只能说是一个野蛮生长出来的土公司,但在此以后,华为成为了一个相当标准的国际化公司。这套流程落地后,华为在海外市场快速增长,并最终把思科拉下行业第一的宝座。 华为早期还专门搞过一些运动式的“表彰”会,来专门颁发给那些看起来很吊,但没什么用的研发产品,告诉工程师们,你们做的很屌,但下次不要做了。任正非的经典语录有一条是,不要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没有功劳,投入的苦劳就是对公司资源的浪费,我不找你赔钱就不错了,你还要苦劳。 一切研发,必须服务于自己的主营业务和客户,以纠正工程师们的过度泛滥的技术情结。 前期他不愿意做手机,后来高管多次建议,并且在成为通信行业老大之后,面临增长困难的问题,任还是同意做了。说明在战略层面,他并不是闭塞专断的,在合适的时机他还是会下场。 而消费者领域对于一直在企业市场打拼的华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华为对此一没有经验,二没有积累,但最终手机业务成了华为的第二增长点,这是思科也没有做到的。在企业史上,如此体量的公司做如此巨大的转变且成功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公司,为人熟知的是郭士纳时期的IBM,韦尔奇时期的通用,当前的微软等 从不同的传记来看,任正非在个人特征明显,而且负面的偏多。比如吹牛,暴躁,冷酷,朝令夕改,强硬,对高管打压乃至人格侮辱,是一个你肯定不愿意与其共事的人。为人所熟知的是李玉琢离职时,向任正非提出离职时说因为与爱人分居两地,不能顾全家庭。任正非脱口而出的是,这样的老婆还要她干嘛,为什么不离婚。不知任当时是开玩笑还是说真的。 但是在企业经营上,任正非是想的清楚,拎得清楚的,分得清楚的。同样是李玉琢在书中提到,任正非对他的离职非常不满,但是最终把离职同意书的日期晚签了一天,这样李玉琢仍然能够完整的拿到改周期内的绩效和奖金激励。在个人上纵有千班不好,但在企业经营上他能给你提供最直接的两样东西,很多钱和很多权。 华为的体量很大,有很多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大多数都绑定着华为的某些业务。比如上文提到的莫贝克电子,就是为华为的设备提供电源的。依靠海量的出货和产品线,可以为自研产品提供产品迭代和输血。其海思业务也是如此成长起来的 在人事上,他舍得给钱,舍得给放权。华为曾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叫郑宝用。被任称之为宝宝,能力极强,管理和研发能力兼具,资历又高,现在的几个轮值董事在郑宝用面前都要略逊一筹。但是郑宝用后来得了脑瘤,华为出钱送去美国治疗,然后分配了据说有一亿股内部股,给其养病退休。 余承东会因此出走么,我觉得不会。 余承东作为一员猛将,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华为一线的员工。战斗力强,执行力高,组织程度高,流程体系完善等优势,是余承东能拿到关键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很多国内公司不具备的。 我自己就是程序员,待过一些大厂。在我的认知里,我认为华为是国内极少数能驾驭上千人研发团队投入到同一个产品的公司。国内大部分的公司,对某一样产品的研发,状态最佳是几十个人,瓶颈在百人。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研发团队,很快就会落入一个软件工程里常见的陷阱,人多了,质量却下去了。据我说知,华为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输出了研发方法论的公司,也就是IPD。其他公司的研发团队,尤其是新生代互联网公司,相当一部分都还是作坊式小兵团开发,相当一部分公司是没有敏捷,没有流程,没有实践或者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背靠大树好做事,我相信余承东不会不明白的。强如李一男,离开华为以后也没折腾出什么了么。 单从财务角度来说,余承东早就可以退休了。但是做到他们这个位置的人,我觉得可能多少有一点成就事业的驱动力。只要不是高层决定踢他出去,他自己主动离职我觉得几率很小。 不过他们这种高管多少自己暗地里是有一些投资的,我听说徐直军牵头在苏州那边投了一个做仿真软件的公司,可能在为自己谋新的出路。 |
还是那句话,华为之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华为的轮值听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实际就是接班人确定不下来,这种轮值是建立在任老板压大轴这个基础上,任老板马上80了,还能压多少天的大轴? 不真正确定接班人,那些有接班潜质的肯定还想拼一下,当你确定之后,服任老板的未必会服他的女儿。 以史为鉴,古时候那些不安心辅佐新君的功臣良将,最终的结局如何? 谋反,归隐,边缘 |
华为的高速发展掩盖了很多问题。 但是并不等于问题不存在。 |
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在华为终端高歌猛进的那几年,任正非仍然认为华为聚焦ICT,终端只是提供现金流。在华为高层口中终端地位最高的一句话,也是就是“云管端”。 制裁开始一年后 2020年年底,荣耀被卖 2021年年初,余承东兼任华为云CEO,传闻手机产品线总裁将接任终端CEO 这说明什么? 在高层眼里,终端最好能帮集团赚钱,但是没有战略地位,说卖也就卖了,卖了你的荣耀,也觉得你是个大将之才,华为云就你来管吧,终端就那样了。 但是余承东自己对终端感情很深,他上任没多久就辞去华为云CEO,位置给自己的小弟张平安坐。他也曾在公开会议上说,他还是愿意留在终端,和大家一起,有些高层的压力,也只有他能在这里抗。 他留下了,人心还没散。 华为终端20,21年的战略,1+8+n产品,云服务,没有弥补被制裁的业绩下滑,但这让手机被制裁空出的人力有了事情做,没有大规模毕业。 但2022年的寒气,首当其冲的就是终端公司。如果把终端公司比作一棵树,那么它已经被砍到只剩最后的枝干了。 2023,真的能春暖花开吗?如果你对国内半导体行业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一定知道,最多就是升升温了,离春天还早。 mate50,问界m5的成功,已经是终端公司这两年最大的希望了。 如果你是终端公司CEO,你造不造车? 现在整个华为公司的层面来说,造车有风险,但也有巨大的收益啊。这完全看老板的个人风格,激进一点的就造车了,保守的不会造。 最后,余承东加入小米完全是无稽之谈,余承东即使离开终端,他也是会接管华为其他业务,华为高层也不傻。 |
哎,又是嘴总的瓜。 这段时间也写了不少关于嘴总的回答。 这里就简单说几句吧。 嘴总现在的成就(手机和问界这块),实际上是嘴总和华为互相成就的事。 挺余的无论内部还是吃瓜群众基本就是类似余总说的都成为了现实这类言论,证明余总不光嘴大,能力也很牛8 。 能力方面余用当然厉害,但是还是前年哪句话,互相成就。 华为手机的成功离不开华为本身的实力和资源投入。 而华为的研发投入力度几乎在国内头部企业里首屈一指。那些高成本人力和强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是华为手机成功的基础。 所以在前期烧钱之后后期华为手机必然是冲高端的,因为需要高利润来回馈公司的资源投入。 那么这个问题回到汽车行业上来,形势跟手机大不一样。 手机基本上在消费市场里比较成熟了,或者可以说熟透了,这类成熟市场面对的市场压力和竞争比较稳,也就是不会大幅波动甚至出现竞争对手掀桌子的举动,大家都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里打牌。 而汽车行业,现在属于变革期,成熟稳定的燃油车市场正在被新能源汽车颠覆。什么叫颠覆呢?就是市场环境风起云涌,波涛骇浪,掀桌子的,甚至垂死挣扎搞到要倒闭的都层出不穷。 这边燃油车搞腰斩价格战,那边新能源汽车气势汹汹市场渗透率节节高升,市场乱战成一团浆糊。 那么华为带给市场的表现是什么呢? 华为和广汽安合作降级,原因是要价太高。 |
|
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去年虽然销量大涨,但是增收不增利,反而亏损。 现在赛力斯又推出自己的蓝电品牌,起价13.99万。 |
|
而问界本身在今年的市场表现也大大不去去年。 实际上这几件事情都指向华为造车(或者作为供应商)的弱点,就是成本太高,或者说成本高要价也高,华为需要高利润。道理同造手机做高端一样。 但是坏就坏在现在的汽车行业的形势,大家都在拿价格搏命,你这高价跟谁去要?上面这两个反例摆在那。 哪怕做整车,汽车投入几百亿都是毛毛雨,跟手机可不一样。前期投入,加上华为的成本这么高。在现在大家都拼命压低价格抢占市场的时期,你拿一台高价格整车出来,你怎么打市场?对现阶段来说这是逆市场大势而行,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华为如果早几年造车,还是有比较大成功的希望,那个时候市场开拓期,正适合新品牌打造人设,蔚来理想这样的也算把握住了行业红利期。 但是现在嘛,华为高成本如果不能打下来,前景不看好。但是华为这个高成本削减嘛,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是很看好。 所以回到余总这个事,可谓成也华为(手机),败也华为(造车时机不对)。 哪怕一些人说余总跳出去,比如去小米,也能大展拳脚照样成功。那就太乐观了,绝大多数公司研发没华为那么大气魄的投入,投入少就产出少。余总想复制华为手机上的成功,难啊。 |
公司高层的决策意见不一致,这对于公司发展规划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任正非:华为绝对不会造车。 徐直军:华为3年不造车的规定到期,那我再把它延长至5年,5年一到,华为就再发布下一个5年。 孟晚舟的意见就更不用提了,肯定是跟着大老板走的。 你看,余承东的位置就显得很尴尬。 之前非但在华为P60系列发布会上大肆宣传“HUAWEI问界”的智能驾驶成果,还在轮值董事长报告会上吃了瘪,因为徐直军说出不能滥用华为品牌的时候,大嘴就在旁边,徐就差把余的大名说出来了。 也不能说“造车或不造车”的决策对或不对,只能说是方向不同。 所以,高层的决策意见就非常重要。 你说,现在余大嘴满怀期待的要大干一场,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我不能说他一定就会离开华为,至少这对于智能汽车BU来说,打击不小。 对于之前合作的汽车品牌来说,意见更是不小。 |
大嘴是心有不甘的,不止心声社区的留言可以看出,汽车百人会的发言也能看出。 任总要考虑整个集团的业务和发展,和BG董事,要考虑自己的业务部分,他们考虑的内容,与大嘴主张的加大新能源汽车布局甚至下场造车,是有冲突的。 前几天看解读菊花财报的回答,有人没像其他人一样,大谈营收和利润变化,而且谈了现金流。还有不少,不过对于菊花这种挣得多花的更多的,显然要防备风险。 而造车,以及卖车可能引发的口碑下滑,以及打上“菊花牌”备了很多车又卖不出去,就是目前最大的黑天鹅。其他业务的变数,肯定会有预案,而这个业务,其他董事不懂,只看到目前不太理想,而又是高投入晚回报的业务,自然是在公司困难时,压一压,少出风头慢慢做。 毕竟,真要造车,牌照问题、工厂、以及汽车开发时间,都要考虑。而在汽车开发期间,这些已经定了的问界合作伙伴,估计也就散了。那么持续性两三年高投入,也无法保证后续的成功的业务,自然要被制止的。 去年汽车领域的营收还是利润,好像是二十多亿,这个资金,对于菊花来说,是止不了渴的。 大嘴有些话说的是对的,做Tier1或者Hi,这两种路线,基本已经被证实,是走不通的。 新能源车不同于传统燃油车,菊花做的,真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灵魂,以及主要躯干。而这些,又是最挣钱的,真全交出去,那就真是代工厂。在合资车领域,这些代工厂,好歹有超过五十的股份,利润会强制留下来一部分。看看赛力斯去年这销量以及亏损,为啥要赶着去呢?又不是跟赛力斯一样,不抱大腿立马就要死了。而且赛力斯一边抱大腿,一边发布了个子品牌,压宝了菊花,却又在外面养了个小儿子。 大嘴在汽车百人会上说的很清楚,蔚小理会自研,不会买它的“灵魂”。上汽、广汽也会自研,也有入股的自动驾驶公司,即便是合作,华为作为一个供应商,强势且难讲价,也不是优先的合作者。它能打入的,就是赛力斯这种要死的品牌以及江淮这种已经死了的品牌还有奇瑞这种一直发力传统燃油车落后的品牌,这三种品牌里面,奇瑞也就依托它走走量,展示一下自己能做好新能源车,重点还会是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合作的问界。 那菊花的巨额投入,怎么表现? 大嘴说做“菊花问界”,还想造车。他考虑的只有这些吗?不是,还要为消费者业务找一个核心的、能支撑起营收、利润的业务。消费者业务的渠道,那么多店铺,要有产品卖才行。 所以大嘴肯定想造车,最起码要卖车。但是现实是,这不符合现在菊花的利益,除了他,都会被这个业务绑着,被吸血,被边缘化。 既然无法卖车,也不能用菊花牌卖车,那还能不能在菊花店里卖车,是不是要弄个单独的AIOT门店?还要接着看。 但是,之前的问界车主怎么看?潜在的问界车主怎么看? 大嘴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
终于,华为还是从狼性主义,变成了狗智主义。 效率悖论告诉我们,当你为了想要为了一件事的效率而专门设立一个部门,那么这个部门则会本能的为了保证自己存活的独立性和长久性,而不断的寻求权力扩张,于是又阻碍了效率本身。 而华为所谓的“造车模式”,则一口气设立了三条互有交叉又互有竞争的业务部门。 年羹尧希望西北无战事,但并不希望西北真太平。唯有如此,才能在实际上保证他的“西北王”,以及来自朝廷源源不断的输血。 华为难以真的下场造车,恰恰在于内部难再造血——“诸侯部门”太多了。 |
很明显任正非的寒气没有传导到余承东,华为真的有能力再扔上百亿下场造车吗?华为能支撑到现在政府掏了多少钱余承东心里没有数?你再投资上百亿去进入一个红海制造业内卷对国家有什么好处?现在国家要的是华为全身心地投入芯片设计制造摆脱国外封锁实现产业升级,不是去和各大国内车企血拼,投入了上百亿搞汽车零部件发现挣不到钱首先想到的是追加投资这是赌徒心态。 |
说白了就是华为造不造车的路线之争。 余承东想造车,华为高层不造,胳膊拧不过大腿,委屈了。 为什么余承东想造车? 很简单,不造车,他领导的车BU几乎没有出路。 看看他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发言,局面已经非常清晰。三大模式: 1.传统T1,卖零部件,华为擅长硬件但不擅长车,何况T1格局已定,不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博世或大陆。 2.Huawei Inside,解决方案形式交付MDC计算平台实现高级智能驾驶。这是OEM的灵魂,主机厂当爹当惯了不会请一个爹过来。而且价格太高,单车两万只能上B级车。华为认为无法把控设计,营销端,导致销量不理想,挣不到钱,这块业务逐渐边缘化。 3.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华为造车强在哪?高效的管理体系,强大的软件能力,成千上万家终端门店。所以OEM负责车壳子和零部件组装,其他的事情华为给你包圆了。问界22年7.5万辆的销量,还凑合,仅仅证明这条路子也许能成,但这也是唯一的路。 问题在于,华为造车每年投100亿,22年收入21亿,把华为参与的车型全部算上,22年满打满算也就10万销量,单车2万元。这个数字包括了华为的电驱还有车灯喇叭T-BOX之类的硬件,已经逐渐逼近供应商的天花板。所以华为面临一个取舍,要单价还是要销量?要单价就得卖25万以上车型,这个市场品牌力至关重要,所以余承东才想用HUAWEI 问界的品牌做营销。要销量就得和更多主机厂合作,产品下沉至A级车,就算单车一万,打平100亿投入要卖100万辆,一个品牌卖10万,得合作10个品牌,然而这是众多传统主机厂的核心地盘,有几个会采用智选车模式? 现在,HUAWEI品牌不让用,大厂不可能谈下来只能找二三线的主机厂——人家的车要是能卖得好还是二三线吗? 所以余承东想造车,反正帮赛力斯干了几年自己多少也会点了,没有资质收一个厂子也行,设计研发生产软硬件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加上上万家终端门店渠道和华为品牌,绝对是一条搅动市场的鲶鱼。 从商业上考虑是没问题,无非就是算账,造车得投大几百亿,就算是华为也经不起这么造。但是汽车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而且整体是一个存量市场,自主品牌欣欣向荣突然杀出来一个华为来抢市场,怎么想都不合适,更何况广东已经有比亚迪,广汽,小鹏。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汽车市场不需要多一个华为,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决定不造车的关键因素。 总而言之,华为不造车板上钉钉,余承东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干智选车。他心理也很清楚,车本质上还是个大硬件,华为的智能化做得再好不过是锦上添花,消费者关注的是驾驶体验,动力性能,空间大小,价格是否合理,售后服务到不到位,这些东西还是要由主机厂来定义,所以只能看能不能撞大运做出爆款了。 当然,还有一个机会,把自动驾驶搞出来,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那所有主机厂立马跪下来叫爸爸。 |
以前还说不许做手机呢,只有余大嘴敢犯上,结果还干成了。 华为的几个轮值,全部是内部提拔,没有一个外边空降的。除了余大嘴敢顶着风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其他的都是任老爷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华为一向喜欢技术壁垒高、市场容量大、需求变化慢的大行业,极其厌恶风险,这么大的船如果方向错了是个灾难。CT(通信技术)的2B和2C是最成功且上下打通的细分行业,IT(信息技术)就弱爆了。本质上说IT是为各行各业服务的,不同行业之间的IT解决方案差异极大但规模不大,这样的内生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储备在华为是不存在的,只能招聘外部专家来做咨询和解决方案设计,交付也严重依赖合作伙伴。有人戏称华为硬的很硬,软的很软,就是这个意思。 华为信奉多年的被集成战略也时过境迁,当初是对的,不代表现在就是对的。是做核心技术供应商,还是整车研发制造商,无非是选择混吃等死还是主动找死。任老爷子一直不避讳讨论华为是什么死法,但是认为造车一定会死,是不是也关闭了一条生路呢?横下心来杀出一条血路,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电动车和燃油车不一样,其实是个大号智能终端。机电一体化的硬件制造部分华为不擅长,面向C端的泛驾驶综合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也不擅长,造手机积累的能力和经验不是都能平移到造电动车,有顾虑是必然的。但是战略选择绝不是能做什么才做什么,而是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造电动车虽是一片红海,也是汽车业升级换代造就一个新的巨型行业的难得机会。造车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菜,值不值得押上身家性命,这其实就是分歧所在。 不让造车还有效期5年,谁知道5年会发生多少变故?新冠这3年的变化,比过去30年的变化还要大、还要快。新冠变异株卷土重来,中美台海硬碰硬对抗,俄乌战争谁输谁赢,随便哪个都是巨大无比的黑天鹅,走一步看一步吧。 换个角度看,余大嘴虽然心里憋屈,没找到出路之前,估计还是能忍多久就多久。干不成当然是公司买单,如果又干成了,功高盖主就不好安排也不听话了。华为已经有了一次误判的先例,再来一次的话,无论是对公司还是个人形象,都不是什么好事。至于谁来接班和高管班子忠诚问题,也是头等大事但只能幕后操作。事后看起来伟大的战略,都要事先选择对的人来掌舵和执行,否则都是未卜先知的瞎扯淡。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考验任老爷子识人眼光和用人手腕的时刻到了。 一个前HWer的一孔之见。 |
在这点上支持任董 目前智能汽车市场早就是一片红海 如果是3年前说要造车,还可以考虑一下,3年前的市场都是什么鬼? 现如今呢?智能汽车市场内卷的,一个个都盼着对方先死。从一开始卷配置,到后来卷服务,到现在卷价格。 华为如果造车,有什么可以杀伤的致命武器吗? 理想主打需求,消费者要啥他给啥。薇来主打科技高端和服务,可是目前 单纯说所谓的华为生态,其实早就失败了。这几年车企采用华为座舱的,哪个卖的好了? 极狐? 阿维塔是因为设计在线,但是目前来看也只是叫好不叫座…… 甚至那个问界的前身,赛力斯sf5 ,销量如何…… 直到换上问界标,打华为擦边球。销量才稍微起来一点。但实际上这是在透支华为的品牌力。 一个油改电,十万的东风ix 7的换壳车问界m7 卖30万…… 这是真敢卖啊?中保研碰撞成绩一塌糊涂…… 就这么割韭菜根的产品力,今年销量惨淡。华为居然不选择出新产品换代,直接把华为标贴车上…… 我要是任董我也得叫停这行为,再这样下去华为汽车就等于=人傻钱多了 智能汽车市场说白了,还是个汽车。单纯的比拼智能化并不能让消费者就选你。如果智能化有用的话,现在卖的最好的应该是小鹏汽车 |
正常啊,认不清自己的地位,再高级的打工仔还是打工仔,还真的以为立下几个功劳就和35岁滚蛋的普通工程师是两个阶级了?老板就不会让滚蛋了? 平时忽悠员工以公司为家把老板当爹搞得入戏太深,没想到老板自己有亲女儿,再高级的打工仔也得让路。 |
|
这句话的意思是,传统toB端的市场早就红海饱和了,无法给华为公司带来爆发式增长。前两年可以靠卖业务换钱,toB端收割渠道分销代理竭泽而渔,那未来呢? (20~23这三年华为ToB端很多产品因为芯片短缺导致核心畅销产品及部件缺货无法到货,实质的出货量可能还是下降的,然而22年的toB收入增长300多亿,虽然部分有几个行业军团的收入功劳,但是其中还有多少是收割下游代理带来的呢,原本和下游约定好的设备折扣,在下游分销已经签下指定华为设备的巨额的合同之后反手把供货折扣优惠打折了,单就我知道在我有活动三个省的圈子里,被华为这么收割的合同订单加起来就近20个亿,那全国多少呢?这些大单的客户回款周期本身就慢,分销集成自己贷款垫资,赚得就是加了杠杆承担风险的辛苦钱,被这么玩一把项目两年垫资+白干,下次不换供应商才怪,而且其他国内供应商的价格还更便宜折扣优惠还更漂亮) 但是华为每年巨额的分红支出都是刚性,被制裁以来这三年,华为每年都有高额的分红。 如果换做我是公司的控股大股东,碰到这种情况,就算得罪其他的所有股东,也会暂停掉绝大部分分红,每年股东象征性的分红大家意思意思一下,共度时艰,把钱全部砸向关键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推广、市场渠道建设、行业生态合作伙伴扶持。 但华为每次遇到困难寒冬和艰难都是卖资产卖业务换现金保分红, 早年卖掉安圣电气, 卖掉华三股权,最近卖掉荣耀,卖掉X86服务器业务, 其他很多细分小市场的赚钱业务被卖掉更是不计其数。 当然华为特殊的股权模式也逼得华为不得不这么做,管理层也没得选,毕竟背后那么多员工股东都要等着分红到账支付自家的贷款、开支账单养家糊口,把分红停掉,大家的士气和凝聚力恐怕就彻底崩盘了。 前两年靠卖家当分钱,国内四大运营商猛上5G定向输血,国资云,政务云等等项目输血支持,那后面几年怎么办? ToB端云计算以及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增长早就放缓,毛利净下滑,更别提华为还受美国制裁,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只要华为自己没办法在国内搞定,那就还是一直受阻卡脖子的了。徐直军这家伙还想指望美国放行放生真特么搞笑,华为的机制体制决定了华为会一直向前向上而不是停下来的享福的那种,美国佬要摧毁掉欧美日韩以色列核心国家国家之外有这种机制体制基因的大型科技企业。 华为如果不想办法搞钱把营收、经营性现金流以及利润拉回19年和20年的高点,持续的给员工股东们分红维持士气维持战斗力,否则华为财务流动性枯竭崩盘散架是迟早的事情。 什么华为熬过21年和22年,2023年正式转危为安,特么骗人而已。 另外华为的价值观是和很多人不对盘, 但因此对它报以仇恨喊打喊杀的人真的是自由真的民主真的人权真的左翼么? |
民用消费品行业,谁能抓住市场,谁就能抓住先机。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而对于中国来说,21世界的头20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个人通信领域的单一市场,有了这个市场规模,才有华为中兴小米等手机厂,华为中兴等企业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通信技术。 但是现在个人终端设备领域,基本已经到头了,剩下的只能红海竞争。 而接下来呢?还有哪个赚钱的民用消费品市场?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好像只有新能源车这个增量市场了吧? 而至于华为是否有造车的经验和技术基础,说实话这还真不是问题。 今年开始,将会有大量的合资厂合资品牌倒闭关门,其中会流出大量的生产设备、厂房、设计、技术团队等产业资产,对于一个技术起家的公司来说,收购整合还真不是什么不可完成的事情,只要市场还在增长,那么这些产业资产换个东家洗刷刷后再投产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现在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开始价格战了,被洗出去的产业资源需要被继续整合,市场上需要一家除了比亚迪以外的、具备较强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很明显这是华为擅长的。 |
余大嘴就是成功版本的小镇做题家,当然华为人大多数都可以说是成功版的,大嘴应该是特别成功版的。 大嘴这类人呢,就是目的第一,手段无所谓,赢,赢,赢,必须要赢,必须一直赢。 手段是不是下作?手段是不是体面?手段是不是合法?都不重要。 他们这类人的底层逻辑里是他们的“正义观”,就是“我的生存权、发展权压过你们所有的规则,潜规则,甚至法律。” 我努力,我赢了,动机上我就是正义的,结果上我就是胜利的,我就是赢家,你们就是loser,你们没资格评价我。 构成原因可能确实是童年资源不足,例如安徽农村多个孩子,你不会抢,就没资源。 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就业,买房子,婚恋-----所有的所有都必须赢,而且还是串联的,任意一个结点没赢,前后就没有意义了 回到这次余大嘴发声。 很明显这个是替汽车线条的手下喊得,大嘴知道,直接告诉他们过去几年你们的努力没用,输了,有多残酷。 一直赢,必须赢,从哲学上就不可能长久存在啊 |
说句难听的实话 真正要支持嘴总 不是靠在网上发帖支持 是买他的车啊 问界M5这车,我一个迪粉都觉得真棒 如果花粉能给它买到月均1.8万销量 嘴总在董事会上也硬气 嘴总总不能在董事会上说:“网络舆论都支持我”吧? 他需要的是把销量摔到别的董事脸上 月均1.8,年销20万 豪华车扛把子,懂? 可惜,折戟沉沙…… 真别一直搞叫好不叫座的事 公司撑不起…… |
华为又一次宣布不造车了。这一次,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顺着时间线梳理,仅从这几天的消息来看,华为造车事件的连续反转堪称大型宫斗剧。 3月31日,华为再次发布汽车业务的决策公告,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署名签发,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几个小时后,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重申,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此前外界解读华为签署“5年不造车”是给自己留的退路,但是按照徐直军的说法,是因为华为文件签署最长的有效期只有5年,他非常笃定的表示华为坚决不会造车。 徐直军在发布会上称:“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 矛头直指余承东,暗指后者把华为品牌用于问界,才会让外界误以为华为下场造车。 时间拉回到3月8日,有媒体发现,在“女神节”的宣传活动中,华为终端和AITO汽车在各宣发平台的文案中同时采用了“HUAWEI问界”字样,取代之前的“AITO问界”。 随后,华为线下门店、机场和高铁站等广告牌上都相继出现了同款海报。 于是,外界纷纷猜测华为距离下场造车又进了一步。 无独有偶,月底,华为与广汽埃安合作造车项目破裂的消息甚嚣尘上,被外界解读为华为在造车问题上的摇摆让主机厂放不下戒心。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变更后华为还将作为埃安的重要供应商参与车型开发,项目投资由9.25亿元增至12.33亿元,全部自筹解决。 简单地说,华为与埃安的合作被降级了,由原来的联合开发变为广汽主导,华为作为供应商参与其中,甚至更进一步说,埃安将来是否选择不用华为这个供应商还不得而知。 于是,才有了以上一连串华为不造车的重申禁令。 然而,本以为事件到此为止,余承东却突然发力,算是对发布会当天的“挑衅”正式“接招”。 3月31日,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留言表示:“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
|
4月1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余承东作为华为代表发言,继续火力全开,大陈华为除了造车,别无选择。 他在大会上强调,“华为做供应商现在被制裁,美日德的车企不会用我们的方案。新势力,今天李斌和李想都在现场,也有他们的追求,也不会用。传统的车厂,怕失去的灵魂的也不会和我们合作。那我们的东西卖给谁?” |
|
对着“外人”说自家内部的问题,不满情绪,溢于言表。 这边厢,余承东的话音刚落,华为的“不造车派”又有高人出来接招,你方唱罢我登场,随后网上就流传出了华为长公主孟晚舟的如下言论: |
|
尽管官方称如上言论并不属实,但华为对待造车的两派态度已经火药味十足。 结合此前徐直军在发布会上的言论,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 换言之,余承东不仅造车梦不成,还可能因此“获罪”,甚至被华为开除。 行文至此,话分两头,华为造不造车,进退皆耐人寻味。 进一步说,如果余承东造车成了,加上此前其在智能手机一战的居功至伟,余承东在华为的“战功”空前。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反对余承东造车。 退一步说,如果余承东被排挤,被边缘化,无法造车。 对余承东个人,即便按照华为内部人士的说法,余承东在华为劳苦功高,肯定不至于被开除,最多被边缘化,但是以他的性格又怎么甘心退居幕后。 那么,余承东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苏菁。 于华为而言,不造车相当于错过了一个时代。 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个百年大机遇之下,华为却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国际市场的制裁,国内车企的警惕(灵魂论),华为内部又不能统一意见。 造不造车,华为正在面临或许是史上最艰难的一次决策。 |
华子内部分裂为三大派系: 以任总为代表的保守派,任总高瞻远瞩,轻易不发言,发言就一锤定音。这次就是直接按住了大嘴的激进策略。任总以往都是斗争经验丰富,面对挑战游刃有余。在汽车的大战略上选择保守,退后一步,不抢生意不得罪所有汽车厂商。 以长公主为代表的接班人派,长公主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能力也为零。这次拉着当朝重臣大嘴的老上级一起敲打大嘴。 以大嘴为代表的激进派,大嘴在华子几十年顺风顺水,狼性十足对友商毫不留情,当的起华子头狼的称号。大嘴想把手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汽车上来,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华子目前在汽车行业的积累只有车机一个模块可以拿的出手,岂不知汽车上还有很多比车机更重要的部件。手机上的成功是产业链的成功,华子能很好的控制手机产业链,但远远控制不了汽车产业链。 待续 |
唉,大嘴确实给问界带活了,但没办法,华为的这种轮值机制,权力压人。 现在要撤销HUAWEI标,董事想的是会造成消费者误导,认为华为造车了,大嘴认为是帮助消费者快速认识车辆“血脉”,快速产生信任感。 不论是哪种结果,都改变不了HUAWEI是供应商不造车的事实,撤掉HUAWEI也是避免很多人去做文章。 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没什么问题,只是大嘴刚拿到华为造车大权,现在又被压制了一波,难免会有些郁闷。 |
|
稍微扩展一下,大嘴以前只是负责问界,像是长安、极狐等项目是王军负责,在不久之前,华为将所有汽车业务都交给了大嘴。 我挺佩服大嘴的,起码他让问界火了,也让大家记住了问界。 要知道,塞力斯可是比长安、上汽知名度小很多的小企业,隶属于东风小康。 这就像是,一名成绩很差的学生,和两个学习很好的学生PK,在大嘴的辅导下,差生逆袭的故事 可以确定是,华为去造车是个赔本的买卖,至少任在位的期间,是肯定不会去造车的,华为去做供应商其实我是非常能理解的,但是据供应链的朋友说,华为的态度比其它供应商强硬很多,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所以,余大嘴虽然平时开发布会喜欢吹,但他确实做了不少实事,人也比较接地气,是能看出他是真心想帮助华为在汽车行业打开销路,而此时,大嘴刚拿到大权又被当头一棒,搁谁都纳闷吧。 |
一家公司的主业是什么? 如果所有公司都抛弃主业追热点,会变成什么样 换句话说,如果华为冬天熬不住,去炒房 你们怎么看华为 大家就是对华为过于滤镜了,根本看不出本质 当前汽车是仅存的内需唯一消费,在房地产熄火贬值谁买谁赔钱之后,汽车,是最后的系统性内需,大宗内需 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就像几十年前不少企业搞地产暴富一样 确实,不管外面如何,大环境怎么样,带着某个企业、带着全体员工致富的高管一定会被员工夸赞,过去地产行业也是如此,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样走,对吗? 华为体量太大了,它要转向,只能吃掉一半以上汽车市场才能拖得动它的财报,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华为就算进房地产,也要一个省的地产市场拿下才够用,常年前三的民企,更换支柱产业,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
华为的掌舵人可以是高管中的其他任何人,但一定不能是大公主,不管她受过什么难,也不管她的经历有多坎坷,也不管华为的管理机制是不是可以脱离人保证大方向不偏移。大公主一旦掌舵,华为的战斗力至少得下降30%…… |
事情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了。华为在所有人都认为会发布Mate60 pro的发布会上发布了新的M7和年底全国可以使用ADS的消息。 余承东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任正非是一个创业者。所以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样的原因也是余承东与Elon Musk的不同,当然华为在汽车业务上与特斯拉也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思路。 |
有不少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造车绝对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技术门槛很高; 基础投入巨大,回款周期长; 行业非常卷; 造个能上路的容易,想造好一点巨难; 大宗商品,又跟用户人身安全相关,产品质量问题容忍度很低; …… 很明显,造车跟造手机差异非常大! |
首先承认余承东很强,华为造车很可能成功,但是华为如今的情况不允许犯错。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众所周知,华为被美国针对的厉害,堪称360°无死角,谁又能保证华为造车就不被美国针对?就算华为汽车很厉害,还能有当年占国内市场一半江山的华为手机厉害? 现在时机不对,华为汽车输了损失华为元气,成了,只不过再给美国填一个靶子罢了。没有任何意义。 汽车行业,比亚迪,广汽,特斯拉,五菱,理想,蔚来,生态位已经足够丰富了。华为没必要在这个时候下水搅局。 风口浪尖的华为过的太不容易了。 只是因为华为也太强了。 强大到美国恨的牙痒痒,要拿国家机器针对一家企业,非要全力以赴干掉他不可。 企业恒以弱灭,独华为以强亡。这句评价,华为当之无愧。 华为有多强大?看看华为竞争对手是谁? 手机领域是三星,苹果。 手机系统是谷歌,苹果。 处理器是高通。 通信领域是诺基亚,思科。 计算机领域是联想,苹果。 当然,华为的竞争对手还有长长一串,等等等等,这些对手无一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商业巨孽。 美国为什么要抛头露脸下场针对华为?唯一的原因就是在自由竞争的角度,这些行业的竞争对手迟早会全面溃败! 华为这么强,为什么华为现在过的这么艰难? 因为华为发展的太快,甚至超过了国家的发展速度。中国现在的实力庇护不了一个华为,如果中国再发展十年,也许美国就不会公开对华为如此肆无忌惮的追杀了。 华为不是唯一一个受害者,TIKTOK也是中美两国关系恶化的牺牲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华为也好,字节跳动也罢,中国出海的企业不管怎么改变,也改变不了自己中国公司的历史。 想起孙中山先生讲的一个故事: 在南洋爪畦,有一位财产超千万的华侨富翁。一天他到一位当老师的好友那里聊天。二人谈得高兴,忘了时间。直到深夜,富翁忽然起到该回家了,但自已离家时却忘了带(夜间通行证)和夜灯。按照当地法令规定,华人夜出,身边如果没在夜照和夜灯,给荷兰巡捕查获,轻则罚款,重则坐牢。这位富翁自然不敢冒这个风险;但他又想当夜赶回家去。却找不到好的办法,只得偷偷站在门口嘹望。 富翁发现离门前不远的地方,有一间日本娼窠。他计上心来,便对朋友说:“我有办法回家了。”这位教师正在愕然,富翁已经直朝日本娼窠走去。富翁到了娼窠,给一块钱叫了一个日本妓女,让她陪伴自己散步。妓女得了一块钱,也自然很愿意。他们挽着手散步,一直走到富翁的自家门口,富翁才让妓女转回娼窠,他自己也达到了回家的目的。 孙中山对这事的分析:假如不是那个日本妓女,这位中国富翁在那夜便不能回家去。因为他有一个日本妓女同行,荷兰的巡捕以为他是日本妓女的客人,便不敢动问。拥有一千万的中国富翁,竟还不如日本的一个穷妓女。 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却很强盛,所以她的国际地位高,行动也就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连走路也没有自由。 不得不说,这两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
|
|
|
|
|
|
|
|
|
|
|
|
|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