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30 个中国汽车品牌蜂拥入俄,中国车企拿下俄罗斯近半市场份额,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
|
[汽车百科]30 个中国汽车品牌蜂拥入俄,中国车企拿下俄罗斯近半市场份额,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莫斯科人’即将复活!”一年多前,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决定,在被雷诺匆忙抛弃的工厂里,复活“莫斯科人”汽车。彼时,在俄罗斯汽车市场,60个汽车品牌中只… |
30多个中国品牌入俄,抢着上桌,但是能吃到大肉的,也就是早期入局的那几个,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先说2024,俄罗斯市场总量上应该还是会继续增长,增量市场,继续恢复。 因为在2022年西方车企大规模退出俄罗斯市场之前,2021年俄罗斯的总销量为166万辆。 2023年销量为105万,离完全恢复战前状态,还有60万的空间。 Autostat专家预测,2024年俄罗斯的汽车销售量将增长18%,达到125万辆。 所以,30多个品牌进去,看着比较多,但是汤应该还是能喝上几口的。但是,大肉,只能是早期入局的几个吃了。 为什么?先看一下2023年品牌销量排名。 |
![]() |
国内品牌里,销量前三的就是奇瑞、长城、吉利汽车。图中划红线的都是奇瑞的品牌或子品牌,加起来20万左右的销量,长城的品牌哈弗,坦克加起来也有15万左右,吉利8万多。 为什么这三家销量这么多,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三家要么提前在俄罗斯建设有工厂,要么在隔壁的白俄罗斯有工厂(吉利),部分实现了本地化生产。本地化生产的优势就是降低了整车成本,规避了关税以及交通运输成本。 去年8月份,俄罗斯又一次提高了进口汽车税率,所以以贸易出口的方式进入俄罗斯市场,产品的价格会随着关税的上涨而上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产品的竞争力。 |
![]() |
所以,早起的鸟儿有食吃,这些提前布局本地化生产的车企,显然吃到了大肉,而后来者,虽然也是国内车企,但是不单单是和俄罗斯的车企竞争了,主要竞争的对手,就变成了奇瑞、长城、吉利这些早期入局者。 即使你的产品力在国内有优势,但是加上了关税和交通成本,这竞争优势就打了不少折扣。 而接下来的一两年,奇瑞、长城、吉利这些早期设厂的车企,基本上就相当于给自己挖了一条护城河,一定程度上会保护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因为后来者,即使也依葫芦画瓢开建本地工厂,没个一两年时间,也没法建成投产。 |
![]() |
|
事实上不止汽车一个行业在涌入俄罗斯,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俄罗斯疯狂地扩张。 只是时间太赶人手不够特别是俄语人才, 要不然全中国各行各业都要去跑马圈地。 现在还只是大规模出口中国货到俄罗斯, 接下来很多企业还会在当地投资设厂呢。 到时候就需要派出中国的管理技术团队, 那个时候就需要更多更多的俄语人才了。 以前虽然有不少俄语人才但还是不太够, 因为之前就业很不好很多人早就改行了。 就算他们没忘掉多少俄语那也还是不行, 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拖家带口不方便外派。 我建议闲着没事感兴趣的人学一点俄语, 学会了做翻译做贸易都前景广阔能赚钱。 年轻人与其找不到工作在家里混吃等死, 不如学俄语去俄罗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已经工作了的人有时间也可以学学俄语, 努力成为懂专业又会俄语的复合型人才。 将来行业内大公司肯定会派人去俄罗斯, 那时候就能大显身手成为分公司元老了。 现在大家都焦虑怕三十五岁以后被裁掉, 与其焦虑不如行动起来让自己有竞争力。 很多人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还剩着, 不如去俄罗斯去找金发碧眼的大波靓妹。 俄罗斯男人抽烟喝酒打老婆一身坏毛病, 中国男人温柔体贴多金俄国妹非常喜欢。 最近哈尔滨的医院开始找会俄语的医护, 因为大规模的中俄交流很快就要深入了。 就算退一万步俄罗斯以后和欧美和好了, 那俄罗斯人也习惯了物美价廉的中国货。 习惯养成了到时候他们还是会买中国货, 所以不用特别担心未来局势有什么反复。 这几年国内经济不景气而且越来越卷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再一次闯关东走西口。 |
![]() |
|
感谢拜登,感谢泽圣! 其实除了这些,没进入俄罗斯的极氪001、理想等都在俄罗斯大火,2023年12月只靠平行进口理想就进入了俄罗斯销量前10,这些平行进口的车连俄罗斯版的车机都没有,都是平行进口商刷车机,负责售后,售价也很贵。 |
![]() |
国内刚发布的新能源倒爷马上就搞过去翻一倍甚至更多。仰望U8国内还没卖几台呢,倒爷就弄到俄罗斯了,前几天河北有客户一下定了600台问界M9,这可是五六十万的车,河北都想不出啥单位会这么干,很多人都怀疑是俄罗斯倒爷下的单,国内买了平行出口到俄罗斯,这种车在当地很受欢迎的。现在是油车多,预计未来增程和插混可能是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大方向。 |
![]() |
俄罗斯对平行进口管理的比较松,这是没办法的,毕竟欧美日韩都退出后俄罗斯确实没什么东西,根据最新的消息平行进口机制还将延长1年。 |
![]() |
我个人猜测理想2024年官方会进入俄罗斯,根据俄罗斯通讯社的报道MB Rus和赛力斯签约了要在俄罗斯买M5和M7的增程车,2024年下半年M9也将进入,中国车在俄罗斯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
![]() |
咱们再回头看看俄罗斯被制裁前,看看2021年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情况。 根据AEB(欧洲商业歇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俄罗斯一共卖了166.6780万辆车,第一的是伏尔加及雷诺日产三菱集团,剩下的主要是欧美日韩的车。2022年一开打,西方都在制裁,这市场就空出来了,第一的伏尔加及雷诺日产三菱集团也是一样,5月,法国雷诺集团就“提桶跑路”,日产也是1欧元大甩卖,把所有股权甩给莫斯科政府。俄罗斯汽车市场原有的60个品牌,只剩下14个:除了俄罗斯民族品牌拉达(Lada)、嘎斯(GAZ)、瓦滋(UAZ)外,剩下11个全是中国品牌。 |
![]() |
再比如丰田汽车,看看2022年的销量,直接下滑83%,考虑到前面一个多月没开打,基本就是开打后卖完库存就没没了。 |
![]() |
市场空出来了,中国汽车肯定就好卖了呀,俄罗斯的汽车,怎么说,供应链都不齐, ,俄罗斯汽车行业迎来了灭顶之灾:供应链断裂、工厂停产,5月新车销量同比暴跌83.5%。 这让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决定:在被雷诺匆忙抛弃的工厂里,复活“莫斯科人”汽车。 对俄罗斯人来说,这是个提气的决定。 毕竟,“莫斯科人”不但是苏联的国民轿车,更是俄罗斯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很快,新“莫斯科人”Moskvich 3揭开面纱。 |
![]() |
从外观看,Moskvich 3气质刚劲,配备了合金轮毂、LED头灯、大型中央触摸屏显示器,号称“俄罗斯生产的技术含量最高的国产家用汽车”。 但中国人越看越眼熟,这不就是江淮汽车的“思皓X4”吗? 随即有消息人士透露,Moskvich 3的生产方式,就是把零件运到俄罗斯,再组装成整车的思皓X4换标车。 有意思的是,俄方和江淮汽车同样缄默不语。彼此心照不宣默默合作,凸显出微妙的默契。 在遮盖不住的中国基因背后,是正在俄罗斯市场不断攻城略地的中国汽车。 |
![]() |
有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品牌在俄罗斯车市总销量达16138辆,较今年1月的8235辆大涨两倍;长城哈弗、奇瑞、吉利等中国品牌大受追捧,市占率从9.6%飙升到33.4%,创历史新高。 这其中,以长城哈弗的销量最为耀眼。11月,哈弗以月销4552辆的成绩位居总榜第2、中国品牌第1。 2020年、2021两年,在俄罗斯的中国品牌中,长城汽车连续成为销量第一;2021年,更是突破4万辆大关,成了中国品牌的“俄罗斯车王”。 俄罗斯汽车市场大洗牌,中国人正在接下所有 - OFweek新能源汽车 打开了俄罗斯市场,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市场就差不多了,而且这是产业链的替换。再着,也给国内的油车找到了一个倾销的地方,也增长下国外出口的经验 就是哪天取消制裁,日韩汽车估计也回不来了,没法竞争呀。 |
近半市场份额不算多,理论上能达到80%呢。 因为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之后,几乎丧失了民用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 说真的,如果从过去20多年的国际合作看,俄罗斯人的境遇其实比咱们好太多了,尽管叶利钦摧毁了俄罗斯工业体系,但是这么多年,从西门子到奔驰,从波音到雷诺,各种西方公司从管理运营到技术转让,对俄罗斯可谓是相当大方,所以俄罗斯只需要重建自己的优势技术产业那么几个环节,就可以轻松恢复工业体系,相比之下,我们的很多产业因为被西方国家排除在外,只能自主研发。 说到俄罗斯汽车工业,除了瓦洛佳集全国精英之力打造的高端乘用车Aurus外,剩下的自主品牌基本都集中在卡车和商用车领域了——毕竟拉达这些年早就被视为法系车了。 狭义上说的俄罗斯卡车自主品牌,包括卡玛兹Kamaz、乌拉尔Ural和嘎斯Gaz,广义上则还可以包括白罗斯的工业明珠——别拉斯Belaz。 这些车企其实不缺少技术,缺少的是全产业链的配件,此前西方商用车企业们纷纷撤出俄罗斯市场,而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封锁、撤资等方式对俄罗斯的商用车企业实施制裁,这让俄罗斯的商用车行业一度遭受了灭顶之灾。 针对这些窘境,俄罗斯采取了三个自救方法: 科技考古——比如卡玛兹,最新的K5代卡车和K4代卡车科技含量太高,一时半会还没办法复产。 为应对制裁,卡玛兹复活了40多年前的K3自卸车,卡玛兹K3代卡车从1976年开始生产,至今已近50年,堪称卡车界的活化石车型。在这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K3代卡车小修小补的进行过多次升级,不仅在俄罗斯民间运用广泛,也有不少军用车型诞生。 通过技术考古与外形升级,卡玛兹已经推出 了2023最新产品——KAMAZ-6520卡车。 |
![]() |
隔壁乌拉尔Ural卡车的生产情况就好很多。这家公司也为俄军供应了很多卡车,在遭受制裁后,由于其大部分零部件都自给自足,因而没有受到太大冲击。2022年,他们生产了约9900台卡车,2023年预计生产13800台卡车。目前,乌拉尔正致力于重型车桥的生产,以此来摆脱对中国汉德车桥的依赖。乌拉尔将于2023年完成车桥、鼓刹等系统的开发,并于2024年投入量产。 但这一策略最大的问题是技术周期长,没法解燃眉之急。 俄罗斯还有第二招——找白罗斯进口替代。卡玛兹汽车公司KAMAZ和明斯克汽车厂MAZ目前正在为彼此生产卡车的生产部件。 比如俄罗斯库兹巴斯采煤公司,今年就准备补充90辆承载能力为55至220吨的别拉斯自卸卡车BELAZ,其中82辆是最受欢迎的车型,即承载能力为220 吨的BELAZ-7530G改进型岩石运输车和承载能力为 130 吨的BELAZ-7513G改进型运煤车。推土机车队今年已经接收了8台强大的60吨推土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交付6台此类设备,还计划在2023年购买2台最新一代 22缸液压挖掘机。 |
![]() |
但是这个的问题在于,技术上没问题,零件也有,但是白罗斯企业的产能有限,就算不出口,全部供应俄罗斯,也弥补不了市场端巨大的产品需求。 总结来说,前两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俄罗斯的工业自主,但是周期太长,产能不够。 在正常年份,俄罗斯一年的汽车销售量大约在150万辆左右,2022年因为制裁,只有68万辆的销售,虽然经济不好削减了一部分需求,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需求被压缩了。 乘用车的需求可以抑制,但是特种车涉及到多个相关产业,而且是对俄罗斯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能源业,属于刚需,在自身产能短期不足,抱团取暖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大规模进口中国产品就成为了唯一选择: 今年1季度,中国出口了150万辆汽车,其中有14万辆是出口俄罗斯,占我国出口的10%。其中卡车出口俄罗斯2.97万辆,同比上升590.4%! 自御货车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和货车零部件,主要包括材、铝材、木材、塑料、橡胶、玻璃、化工材料等原材料及发动机、变速器、方向盘、仪表盘等零部件;中游为自卸货车整车生产及供应:下游广泛应用于货运、物流、建筑、采矿等领域。这些领域中国都不会受到任何卡脖子的情况,也不用看其他国家的脸色,所以可以大量出口俄罗斯。 而说到乘用车,那就更不必说了。虽然俄罗斯一年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基本上都是乘用车)还不到国内乘用车一个月销售量的七分之一。但是随着欧美日韩品牌撤出,这块市场现在就是中资企业的天下。 俄罗斯当然有自己的豪华品牌,比如普京座驾Aurus,但是3370万卢布的起售价和年产200辆的产能,使得该车除了吸引寡头富豪外,注定与俄罗斯老百姓无缘。 |
![]() |
俄罗斯超豪华品牌Aurus |
![]() |
豪华越野车Aurus Komendant 俄罗斯汽车市场还是以平价乘用车为主,这也是中国品牌发力的重点领域。 由于经济制裁与西方车商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新车产量和销售量都降至新低。2022年秋末,欧洲品牌乘用车新车在俄市场份额减少约70%;日本品牌减少超过60%;尽管韩国品牌在俄罗斯有工厂,但工厂现已停工,美国公司则早已退出俄罗斯。 以俄罗斯最大的国产车企伏尔加为例,其实名为国产车,实际上相当于法系车了。伏尔加汽车拥有的拉达品牌2021年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中所占份额为21%。2008年,雷诺以超10亿美元收购了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商伏尔加汽车25%的股份,此后逐渐将股份增持至近68%并实现控股。在伏尔加汽车和雷诺品牌的共同助力下,雷诺集团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中的市占率接近30%。2021年,雷诺在俄罗斯市场中的销量约为50万辆。 但是因为俄乌冲突,雷诺在去年2月份宣布在俄工厂停产,并在5月份出售在俄罗斯的全部资产,将持有的雷诺俄罗斯公司100%股份出售给莫斯科市政府,而其持有的伏尔加汽车(AvtoVAZ)近68%的股份则出售给俄罗斯国家汽车工程研究院(NAMI)。 与此同时,大众、日产、阿斯顿·马丁、宝马、福特、通用、本田、捷豹路虎、三菱、保时捷等多家西方车企也已叫停在俄罗斯的汽车销售业务,福特、丰田、宝马等车企在俄罗斯本土的生产同步暂停。 这导致去年俄罗斯的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汽车行业,是西方国家制裁的重灾区,车辆对俄罗斯的供应骤减。根据俄罗斯汽车市场研究机构(Russian Automotive Market Research)分析,俄罗斯新轿车2022年销售量与2021年相比将下降67%。 一方面是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老百姓生活成本增大,风险性升高,这种情况下购买新车的热情度自然会下降,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很多品牌无车可买。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搞了两个自救方案,一个是以俄白联盟为基础的进口替代计划,一个是向东转计划。 所谓进口替代,就是整合现有俄罗斯与白罗斯的优势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以替代西方产品退出后导致的产业真空。例如俄罗斯卡玛斯汽车公司(KAMAZ)和白罗斯明斯克汽车厂(MAZ) 目前正在为彼此生产卡车的生产部件。话说2021年卡玛斯还有信心满满地向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出口自主研制的氢燃料电池大巴,现在也不可能了。 |
![]() |
卡玛斯大巴 |
![]() |
卡玛斯重卡 借用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话说:“我们一直有一些拖拉——卡玛斯、明斯克汽车厂……而现在(编注:他们之间)没有竞争,我们为卡玛斯生产组件,卡玛斯也为我们生产部件。” 与此同时,白罗斯也正在为俄罗斯МС-21、Sukhoi Superjet客机生产近千种零配件。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优势产业可以内部整合,非优势产业呢?那就向东转找替代商。这个方案也有两种合作模式: 出于民族自尊心,俄罗斯人在西方品牌退出的时候,选择复活自己的民族品牌:去年年底,俄罗斯“莫斯科人”汽车厂刚刚推出了最新型的“莫斯科人-3”小汽车,并宣称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能够生产的技术含量最高的“国产”家用汽车。 |
![]() |
|
![]() |
|
![]() |
不过,大家马上发现,这款“莫斯科人-3”小汽车,实中国江淮汽车的JS4型SUV不说一模一样,也是差之毫厘了——莫斯科人3其实就是JS4的SKD贴牌组装款。“莫斯科人”汽车厂计划到2023年实现5万辆“莫斯科人-3”的生产规模。 奇瑞、哈弗和吉利则是在俄拓展市场最积极的三家中资汽车公司。奇瑞计划继续深耕俄罗斯市场,在今年春季向俄罗斯市场推出“捷途”品牌两款跨界车,分别是“捷途X90 “和 “捷途 Dashing”。长城旗下坦克品牌2款越野车坦克300和坦克500将在2023年年底之前登陆俄罗斯市场。吉利也将于今年4月在俄推出Mоnjaro跨界车。 2022年,中国汽车在俄市场份额增长2倍以上。2022年一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所占份额从9%增至37%。据12月统计显示,63.7%的新车从中国进口。今年1月份,所有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均有所增长。 但是也要看到,俄罗斯乘用车市场规模毕竟有限,冲突之下愿意购买新车的人则更少了:2022年,俄罗斯总计从中国进口约11.7万辆乘用车,较上年增长40%。其中,奇瑞、哈弗和吉利汽车在俄市场上最受欢迎,在俄罗斯购买的所有中国汽车中,这三个品牌占82%。 估计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乘用车市场将是这三家中资车企竞技的舞台。 这就是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现状,比例很高,但绝对数并不算多。要知道,根据中汽协的统计,2023年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5.8万辆,环比下降41.1%,同比下降24.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1.6%,占有率较上月减少5.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 |
刚看完卢克文的长文《小米为啥要造车?》 从大势分析,就是中国的产业要转型升级,也必然会转型升级,小米此时入局造车,属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汽车是全球最复杂的民用工业消费品,其产业链之长,对经济的影响之重,是每一个工业国家都想要把握的领域。在德国日本,汽车工业甚至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23年,我们国内的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第二大消费市场美国才1550万辆。第三名的印度507万辆, 所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是因为我们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足够的包容,所以有不少以单纯以资本驱动,至今没有盈利的组装厂都能够存活,足够大的市场,能够给他们足够长的时间去修炼,这是我们的优势。 但是,只卷内部市场是很难成长的,毕竟能够在国内市场生存下来的都是狠角色,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出去,尽管这条路很难。 |
![]() |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1.5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俄乌冲突使得西方汽车厂家撤出,这对于中资车企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俄国人的心态是很矛盾的,对于东边的中国人有着骨子里的傲慢,毕竟当年在苏联时期,中国就是个小老弟,要不是这次冲突,俄罗斯的市场从来也没有这么对中国人开放过。 对于欧洲人来说,鹅毛就是蛮荒之地的乡巴佬,要不是看他家有点资源,都懒得跟他打交道。但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打心眼儿里是想融入欧美的,所以,如今他们对中国打开市场是退而求其次,没办法的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车企就可以舒舒服服的赚钱,某音上有一位在俄罗斯的博主,曾经披露过中国汽车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很大部分车辆都走了灰色清关(不是正规的进口渠道)而赚的盆满钵满。 这种灰色清关模式存在极大的风险,一旦鹅毛的海关动真格,这些走私团体损失资金还是小事,可能还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勤劳勇敢而大胆,但也有少部分人专营投机取巧,一颗老鼠屎是可以坏了一锅汤的。 |
![]() |
A50预警机 从具体的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的销量来看,是长城奇瑞与吉利,这三家传统车企排在前三,俄罗斯的国土大部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这恰恰是新能源电动车的短板, 长城奇瑞吉利的燃油车,在国内就是颇有势力的大厂,在俄罗斯卖的比较好的,也是这三家的燃油车产品。 很多俄罗斯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低端廉价,有了这次机会,中国汽车工业千万不能掉链子,千万不能复制摩托车当年在东南亚的败局。 我们传统上认为,俄罗斯还是属于欧洲市场,如果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够首先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那也等于是在欧美市场踏上了一脚。 卢克文说,小米此时下场造车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此时进入俄罗斯市场同样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 |
|
体会到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坐收渔翁之利的爽感了。 |
其实,以前中国品牌产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但从前年开始,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逐渐独步天下;得益于两点: 1,中国汽车的崛起; 2,欧美品牌车的撤离。 俄乌冲突后,很多西方企业相应祖国号召、也为了自身安全纷纷撤离俄罗斯,其中就包括汽车行业。 中国多个汽车品牌瞄准这个时机,对俄罗斯逆向输入,迅速成为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绝对主力。 |
![]() |
2023年,俄罗斯一共卖出105.87万台乘用车新车,同比增长69%。这里面就有55.3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在俄市场的新车市场份额也从2022年的19%增到2023年的51%---- 半壁江山! 同时在这个时间段,俄罗斯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从29%升到33%。韩国品牌汽车的份额从19%降至6%,日本品牌汽车的份额从12%降到5%,欧洲品牌汽车的份额从18%降到4%,老美品牌汽车份额一年内保持了可怜的1%。具体是: 1、中国:51%; 2、俄罗斯:33%; 3、韩国:6%; 4、日本:5%; 5、欧洲:4%; 6、美国:1%。 |
![]() |
再就是,2023年俄罗斯销量前10名中,有6个中国品牌。 第一名是俄罗斯品牌拉达(Lada),全年销量为324446辆; 奇瑞在中国品牌中销量第一(118950辆,销量增长了2倍,所占市场份额为11.2%); 第三的是哈弗(111720辆,销量增长了2.3倍,所占市场份额为10.6%)。 第四名吉利(93553辆); 第五名长安(47765辆,销量增长了17.7倍,所占市场份额为4.6%); 第六名星途(42152辆,销量增长了2.5倍,所占市场份额为4%); 第七名欧萌达(41983辆汽车,销量增长了32.9倍,所占市场份额为4%)。 韩国起亚、现代(Hyundai)和日本丰田分别占据第八至第十名。 另外,中国的电动车在俄罗斯销量也很抢眼。 2023年全年,俄罗斯电动汽车总销量为14089辆,是2022年的4.7倍。 其中,中国品牌极氪汽车在俄罗斯销量为3724辆,成为俄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冠军; 紧随其后是中国另一个电动汽车品牌——Evolute,销量为2020辆; 排名从第3至第5的分别是德国大众(销量2000辆)、美国特斯拉(销量达1257辆)和另一家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岚图(Voyah,销量为674辆)。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总计售车4414辆。 算下来,中国23年新增加的200万辆汽车出口,其中80万销量是来自俄罗斯,几乎白捡了一个亿级人口市场; 西方国家忙着打仗,中国忙着赚钱,挺好! |
2022年泽圣刚崛起的时候,我说必须抓紧抢占俄罗斯市场,很多人在评论区还质疑人家不靠谱市场小没搞头,现在呢? 俄罗斯是拥有1.44亿人的庞大消费市场,现在白白让出来了,你不去抢,你是不是傻的? 如何看待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等企业宣布将退出俄罗斯? 排除掉历史因素,俄罗斯消费市场简直就是属于中国的加拿大+墨西哥(当然不可能完全相同),当西方制裁降临之后,俄罗斯市场空出来的一切需求都可以由中国填补。 就拿汽车而言,这两年很多国产品牌都卷得快吐血了,为什么?说到底,国内市场就这么大,经济大环境又不好,出口又很难打通人口规模较大的市场,就很难。 你产品力再强,找不到人买还不是死路一条? 我安徽人当然要谈奇瑞,以前都是被嘲讽“英菲尼迪低配版”,哪怕很多老乡的记忆里奇瑞都还是“奇瑞QQ”时代的。 哪怕这两年,奇瑞也算是新能源转型比较慢的企业,发展难度很大。 结果天降泽圣。 |
![]() |
在国内被视为技术落后、没什么前途的奇瑞燃油车产品,嗨一下子跟俄罗斯市场完美适配了! 2023年安徽汽车出口量全国第二、经济增速进入全国第一阵营,泽圣功不可没。 所以嘛,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俄罗斯市场潜力大,还可以继续深挖。 就咱们国家这些能在国内市场杀出血路的品牌(不仅是汽车),哪一个不能去毛子那大杀特杀? 我已经迫不及待看到瑞幸跟蜜雪冰城把红旗插到圣彼得堡了。 泽圣,挺住! |
除了私家车,中国正在拿下俄罗斯的出租车市场,进一步攻城掠地。 到2023年底,圣彼得堡约有3.8万辆出租车在运营,其中品牌前四名分别是韩国现代和起亚、德国大众和捷克斯柯达,第五名是中国奇瑞,2000辆,占比5.3%。 品牌数量份额国家现代8600辆22.7%韩国起亚8340辆22.0%韩国大众6100辆16.0%德国斯柯达4350辆11.4%捷克奇瑞2000辆5.3%中国 一年之前,第五名是法国雷诺;两年之前,中国汽车的份额几乎是零。 在2019年初至2021年底发放的牌照登记册中,唯一的中国品牌是吉利,一共才发放7张牌照,约占当年发放牌照总数的0.07%。 |
![]() |
目前圣彼得堡出租车中使用的中国品牌车辆总数超过5100辆,约占总数的13.5%。除奇瑞外,中国受欢迎的品牌还有吉利(126万辆)、江淮汽车(791辆)、星途(451辆)和哈弗(451辆)。 圣彼得堡出租车市场的趋势总体上与全俄汽车市场的动态一致。根据分析机构Autostat的数据,2023年俄罗斯新车销量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69%——达到106万辆。居民最受欢迎的外国汽车来自中国:奇瑞、哈弗、吉利、长安、星途、欧萌达。 另外2023年9月1日俄罗斯开始出租车市场改革,个体经营者可以领取交通运输许可证,个体出租车司机可以上路载客,结合中国汽车在俄销量,路上会看到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出租车。 |
感谢泽圣的大缺大德。 泽圣再加把劲,奇瑞长城给你刷火箭。 昔日老大哥,不如一个省。 俄罗斯一年卖105多万辆车,中国品牌50万辆,市场份额49%。 俄罗斯一年105万的销量,放在中国省份里只能排6,排在河南后面。 广东省一年卖253万辆,是俄罗斯的2倍多。 |
![]() |
中国一年卖2500万辆车,自主品牌1459.6万辆,市场份额升到了56%。 俄罗斯的年销量不到中国的20分之一。 |
![]() |
我们先看看,国产汽车出口国家排名。 2023年国产汽车出口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累计1-11月份累计出口84万辆。 2022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16万台,2023年1-11月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84万台,同比增长545%。 俄罗斯市场在2022年出现了剧烈下滑,国际车企坚决跑路,国内车企一开始也很谨慎,出口俄罗斯数量很少。2023年自主品牌彻底放开了,趁着其他车企跑路快速抢占市场,获得巨大的出口增量。 2022年,俄罗斯排在第八,排在英国和菲律宾后面。2023年俄罗斯狂飙突进,成为国产汽车出口第一的国家。 |
![]() |
汽车出口国家排名 俄罗斯对中亚国家影响力比较大,2023年国产汽车对中亚国家的出口增长也非常猛,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几个斯坦都很爱中国车。 乌兹别克斯坦排在第12,白俄罗斯排在第14,都是2023年挤进TOP15的。可见老毛子的文化软实力还在,主要辐射国家是原来的苏联加盟国。 特别注意的是,乌克兰在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出口量排在第10,2008年甚至一度排在第二。2014年后就彻底垮了,再也没进过前15。你们也知道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什么。所以说,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一旦乱了立马烟消云散。 评论区有人提到,伊朗14-18年一直排第一,19年之后就消失了,哪位大佬知道原因? 再看看,新能源车出口国家排名 出口排名第一的是比利时,累计18万辆,排名第十是巴西,累计5万辆。俄罗斯没有上榜,也就是说2023年1-11月出口俄罗斯80万辆车,新能源车5万辆都不到,新能源车占比不到6%。 新能源车出口最多的国家是比利时、泰国、英国、菲律宾、西班牙,共同点是冬天不太冷。可以说俄罗斯太冷啦,不喜欢新能源车。 |
![]() |
新能源车出口国家排名最后看看,中国汽车出口品牌排名 从品牌的出口表现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主要的表现亮点是名爵、奇瑞、哈弗,近期比亚迪海外销量表现抢眼。 名爵是上汽收购的英国品牌。1924年成立于英国牛津,2007年被上汽收购。名爵出口量高的国家,大都和英国关系密切,出口大英宗主国、某东方大国4.6万辆,出口袋鼠国5.4万辆,返销日不过大英7.9万辆。 另外,上汽卖给台湾省1.1万辆,是所有自主品牌里,唯一能买到台湾省的。可能弯弯同学,还认为名爵是英国品牌,追慕日不过帝国的荣光。上汽也是所有自主品牌里,唯一能买到印度的。上汽对俄罗斯的出口为0,毛子对名爵不买账吧。 |
![]() |
出口俄罗斯最多的品牌,都是以皮实耐用抗造的,排名前三的事奇瑞长城,吉利;奇瑞出口了15万辆,长城出口了11万,吉利出口了7万辆,比亚迪是新能源毛子并不买账。 |
![]() |
吉利是所有自主品牌里,唯一能卖到美国的,卖了1.2万辆。英国买名爵我理解,也买了1.2万辆吉利我真不懂,除了吉利外对其他自主品牌都不买单。谁知道吉利用了魔法,让阿美莉卡和日不过帝国买单,在评论区告诉我,先谢过了。 |
![]() |
最后回到俄罗斯公布的数据,奇瑞第二,长城哈佛第三,吉利第四,长安第五,和国内的数据是匹配的。只是没想到,俄罗斯的市场竟然这么小,全年就汽车销量只有100多万辆,奇瑞卖了11万就排名第二了,奇瑞2023年总销量188万辆,在比亚迪和长安后面,自主品牌只能排第三。 2023年中国汽市场销量2000多万辆,是俄罗斯的20倍。 2023年四季度,中国占全球汽车份额38%,中国占全球新能源汽车68%。 |
![]() |
10年后统计全球汽车产业,只剩中国和其他。 昔日老大哥,今日动员兵,无比唏嘘。 |
汽车强国的产业辐射能力是非常强的。 德国、日本能辐射到全球,而在他们本土周边的国家,影响力更是爆棚。 所以,中国汽车产业起来后,先辐射周边国家是必然,俄罗斯表现最明显不仅仅是产业和市场原因,更多的是政治原因:这块市场等于是欧美拱手送的。 这几年日系车之所以垮的最快,也是因为日本离中国近,第一个受到中国汽车产业挤压。日系车很快就要丢掉中国、东南亚、澳洲的市场,然后就是全球市场全丢。 |
很多人都觉得这要感谢小泽,这话其实也没错,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中国汽车自己不争气,机会来了也抓不住。 本来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只能喝口汤,肉都被德法日韩这些国家的车企给吃了。但是小泽主动招惹俄罗斯,导致俄乌战争爆发,西方国家歇斯底里制裁俄罗斯,硬是把嘴边的肉给放弃了,这么好的机会中国车企自然会放过了。 我们从俄乌冲突爆发前的2021年俄罗斯汽车市场的销量榜就可以看到德法日韩车企占据了俄罗斯市场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中起亚和现代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三名,仅次于拉达汽车。俄罗斯本土只有拉达和嘎斯两个品牌支撑着, 至于中国车企 ,销量排名都在10名以外。 |
![]() |
尽管德法日韩车企不甘心,但是奈何德法日韩这些国家的政府本身就受到美国的左右,没有自主权,而且这些车企在美国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自然也不愿意为了俄罗斯市场忤逆美国的意愿,于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关闭在俄罗斯的汽车工厂,退出俄罗斯市场。 中国车企近些年进步很大,只是缺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德法日韩车企凭借先发优势抢先占领了俄罗斯市场,对于后来者的中国车企来说想从它们口中夺食是很难的,但是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 现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格局是下图这样的。2023年销量排名前10的汽车品牌中,中国车企占据了6席,中国车企完全接手了这些退出的车企空出来的市场份额。 |
![]() |
当然,中国车企能够顺利占据俄罗斯汽车市场,除了美国愚蠢的神助攻之外,也是靠自己的实力得来的。 首先就是我们国家的实力足够强,拥有完全的国家自主权,不怕美国的威胁,敢于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其次就是车企的实力足够强。这些在俄罗斯的车企也是经营多年,技术实力相比德日车企或许稍逊一筹,但是与俄罗斯本土车企相比还是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的。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具有全产业链自主优势 ,各种零配件都能自己做,不仅给自己用,还能出口给俄罗斯本土车企用。 最后就是这些车企自己硬气。这些车企在西方国家的利益不多,不怕西方的制裁。即使是在欧洲有众多利益的吉利汽车也顶住了西方国家要求退出的压力,毅然经营俄罗斯市场。 德法日韩车企为了美国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美国霸权主义的嘴脸,而中国车企也因为自己国家的强大而尝到了天上掉馅饼的滋味。最新的俄罗斯11月汽车销量,中国品牌已经占到总销量61%,可谓气势如虹。 |
![]() |
而且中国车企还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的潜力,因为像拉达, 莫斯科人都汽车其实很多配件也都依赖中国,俄罗斯还是不要做汽车这种苦活累活了,反正中国也不会制裁俄罗斯汽车。 以后俄罗斯进口中国汽车,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
美国开放市场,比亚迪、问界等智能车能血洗美国市场,把特斯拉打成小弟。 欧盟能开放市场,德国的经销商就就不会去看中ID6这种低档次的电动车。 所以,新能源车要加速海外布局。 其中一个关键是充电桩。 充电桩是制约电车发展的关键。 电车普及了,智能车时代,是中国车的天下。 现在就是拿着放大镜看,也只有特斯拉一家车能跟中国车上一个桌面。当然在智能车方面,特斯拉只是属于上小孩桌子吃饭的。 连激光雷达都没有,就决定了特斯拉的上限。 |
饱和式供给,直接把俄罗斯市场撑哕...(手动狗头) 西方的车企在俄罗斯纷纷退出,就连三星那么大厂子1美元给抛售了,所以西方不亮就轮到我们东方亮了,即便是赚卢布,也是有利可图,很大的市场空白可以去抢占。 这是老美给创造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质量一定要搞上去,要不然就没有以后了,现在俄罗斯客户们主要还是喜欢SUV,毕竟俄罗斯老毛子们体型彪悍,身型宽大,然后SUV马力也足,能应对那边的冰雪复杂路况,更重要的是因为俄罗斯油太便宜了,所以电车新能源车他们倒不怎么感冒,一个车最重要的还是皮实耐用用着省心,其他的可以说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了。 |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俄罗斯有需求,我们有产品,欧洲老爷们不愿意赚这钱,咱们站着把钱赚口袋里。至少三赢,赢麻了好不好。 23年一到十一月份,奇瑞在俄罗斯的销量就达到了18.22万台,这18万是三个品牌的量,奇瑞,欧萌达和星途,搞不懂出去了就不能一个奇瑞吗,整三个品牌。 单一品牌的话哈弗是销量最好的,仅次于俄罗斯本土品牌拉达。之后还有吉利和长安。 我觉得这个成绩取得各家高低得给泽圣发个奖状,没有他这个局面肯定会有,但要推后许多年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