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小米汽车真的会有人买吗? -> 正文阅读 |
|
[汽车百科]小米汽车真的会有人买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米汽车真的会有人买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汽车 小米科技 汽车提问大赛 2024我在路上 小米汽车真的会有人买吗? |
会是肯定会的,只是销量多少的问题。 配置和参数确实很好看,即便宣传的时候用了些管用的伎俩,但是能看出是第一梯队的;价格应该不会比竞品要高;大品牌,在其他行业证明过自己,且有相当数量的粉丝; 未知因素: 中高层不乏小米的老人,对车的理解以及对业务的决策,都需要学习的成本,有些行业规律是没发打破的;品控:小米的风格大家也知道,追求极致性价的前提下,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起步: 但是即便出现问题,小米的资金链压力比起刚起步的新势力,都要好得多。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新能源的供应链也要更成熟; 而且凭借小米的品牌和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小米汽车在供应商那里的项目优先级也都是P1,所以小米比当年的蔚小理,起步要更容易。 总结: 起步晚,供应链成熟,但是竞争也更激烈,但小米不缺钱,所以即便第一款车卖不好,也可以通过调整价格,积累经验,快速提升后续产品的竞争力。 |
![]() |
|
不但会有,而且大概率会大卖。 有两个迹象: |
![]() |
截图是大学同学在开发布会的时候,问我有没有F码。 我从粗粮离职已经几年了,11 年开始就帮朋友同学们找F码,最早的F码功能就是我开发的。所以即使离职后也有人找我看看能不能要到。从找的人的数量上很容易有一个体感。 这是迹象一。 迹象二是:从发布会开始前到现在,我在很多年以前匿名回答过的一些小米的问题又开始有不少新赞。每次有表现不错的产品出现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至少表明,流量不会缺,用户需求不会缺,就看雷老板最后喊出的价格了。 |
肯定会有米粉买的。 但是想要第三方消费者买那就困难点了。 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小米高层会在几十万的车这样的消费品上用几千块手机的那套玩法。 还是小米高层觉得只要考虑米粉的基本盘就行了? 20万的车了,再怎么也算要点档次,而小米的宣传方法完全显得没档次。 。。。有些人会杠,别杠了,20万以上的车不可能不考虑档次和品牌的。这又不是几万的买菜车。 所以,树立正面形象是必要的。。。但是,到现在为止的宣传手法。。。 这就很把消费者当傻币在耍。 档次这东西不能说是配置:比如同样的轿车,宝马7系为什么比不过奔驰S? 有人买宝马奔驰奥迪的时候会去刻意强调发动机转速什么的么? 大多数消费者就是“哦,新一代BBA出了,去试驾看看,不错,买了”! 可以说小米应该在汽车领域消除消费者对小米的刻板影响,但小米为了影响力,自觉的把过去手机的玩法用到汽车上。。。 实际上,我个人感觉这是某军在赌气:我非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小米能够站稳高端。 当一个人不缺钱的时候,面子(个人价值)就是唯一的东西了。 |
会,而且首发一定会成为爆款。 原因很简单,造车这东西,现在在国内产业链的加持下,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你看什么哪吒零跑这些玩意也能造车,你再看华为,2021年底的SF5跟一坨翔一样,到2023年7月,2年不到,M7和M9已经进步很多了。 而小米相比他们,是真真切切的自己建厂搞研发造了两年多车的。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其实现在国产新能源车,整体都在同质化。加速,想做大家都能做到3.x秒,内饰,照着理想一抄,屏幕安排上,或者学蔚来,走简约风,再搞个车机手机分布式流转;外观,照着保时捷迈巴赫这种复制粘贴再微创新一下,成了。 所以你会发现,其实决定成败的,还是流量。 说到玩流量,手机厂和车企比,就是完全的降维打击。 在说小米前,先来聊聊问界M7是怎么翻盘的。 很多人觉得是产品力和智驾的巨大提升,但是别忘了,这套智驾方案M5智驾版已经发了好几个月了,无论是讨论度和销量都一直不温不火。 但是华为把麒麟复活后的最大流量发布会,就是那个9.12万众期待的Mate60系列发布会,直接给了M7一台车。 当时我也看了发布会,没记错的话全网同时在线峰值应该有亿级别了,这是绝对的顶流,多个直播平台都瘫痪了。 这一波流量,是蔚小理或者比亚迪一辈子没享受过的。再配合降价和产品力提升的组合拳,产品直接大爆。 如果没有这波麒麟芯片MATE60系列流量加持,M7的发布热度可能都不如M5,毕竟前代M5就比M7卖的好。 说完了华为,再看看小米。 车还没发布,流量就一飞冲天。 搞个技术发布会,关注度比友商几个产品发布会加起来还高。 蹭着华为比亚迪们打,一些技术的自研与否引起粉丝和黑子的广泛讨论。 小米这样玩流量玩了十几年了,他根本不在意你黑他,他怕的是你不理他。 一些宣传话术直接导致华为系kol组团下场,质疑的也好反对的也好,你质疑就有人反驳,你喷人就有米粉挂你,一来一去流量吃到饱。这是小米最爱看到的局面,也是最擅长操作的领域。 我这段时间经常在贴吧知乎等地方看到熟悉的面孔们一直撕来撕去,阴阳怪气的有,骂人挂人的也有。大家乐此不疲的扒汇川电机,扒9100t真伪,扒各种供应商等等。 但是文字怎么搞得死小米?一些小米肯定没投放过的对家kol,有的还是流量很大的kol,最后都成了小米的流量。 白嫖对家流量和制造话题这一套,小米玩了很多年了,也就是很多人所谓的性价比营销。当然也翻车过,比如当年那个啥十核双茎头和常程的偷拍裙底,但总体是用极小的投入撬动了极高的关注度。 流量有保证了,接下来就看产品力了。抛开所谓的自研与否的争论,小米认真造车也造了两年多了。得益于国内的产业链优势,这个时间点已经够小米积累很多东西了。 而且这第一款产品,肉眼可见的有亮点,不拉胯,只要价格合适完全能打。 所以第一款车成败,就看小米上市定价了。刚刚说了,问界新M7的巨大成功也离不开定价。在这一点,我虽然不敢打包票,但是雷军一直以来的定价策略,我持乐观态度。 我应该不会买,但是第一款车大卖几乎是定局。 小米汽车后续可能会陷入危机,但那一定是后续的产品定义出了问题导致巨亏,或者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才行。 如果没有意外,那么小米汽车一定能拿到新能源赛道的一张门票。 说到这里,很多人说,小米车质量不会行。 首先,新实力(包含问界)如果和传统车企对比绝对的故障率,肯定是比不过的。 但只要不出大问题,并不影响别人卖车。 理想从开始造车到第一台车上市也没多长时间,也没拦住人家一年卖了三十多万台均价三十多万的车。 |
肯定会有人买。但很快会出一个两难的问题。 别忘了锤子手机都有人买,小米汽车没人买是太瞧不起小米了。 一个技术发布会,汽车还没量产呢(类比软件发布流程就是阿尔法阶段,还没到贝塔阶段),热搜就几十个了。这营销手段,这流量是传统车企,甚至造车新势力,比亚迪都望尘莫及的。何况粉丝经济,核心米粉忠诚度。。。 但小米体系最大的缺陷是品控问题。什么是品控问题? 1.质量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同一款手机,甚至同款同批次手机,有的质量好,有的质量差。 2.质量在时间分布不均匀,要么是配件,要么是整机的疲劳测试不足,随着使用时间,各种大小毛病开始出现。 这种特征伴随小米手机始终,甚至有几款手机出现严重品控问题而翻车。 那么两难问题就来了:如果小米汽车象其宣传的那样,是自研自产,那么必然会掉入品控坑,叠加小米造车是新手,更加是大概率事件。(虽然技术团队是挖的吉利研究院院长,但研发与生产是两码事,大牛未必懂生产,吉利有其它有经验的团队补足短板,小米是没经验的) 如果小米汽车依赖供应商保证品控,那么自研自产神话会破灭。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部分靠供应商,部分靠自己,那么整车还会暴露在品控问题上,只是多了个甩锅对象而已。 何况小米汽车面临时间压力。对手都出好几款车型了,匆忙也得上,否则份额真被瓜分完了。 手机品控问题,也就是死机重启,严重些的大不了多死几次,多重启几次,实在不行大不了扔了换新机。 但汽车是会要人命的,有多少人愿意当小白鼠,是个大大问号。。。 我猜这类品控问题,与小米系的软件背景有关。软件可以ota,可以快速迭代发布,有bug改正更新就是了,可以不影响发布。而硬件出现bug, 只能召回改正,成本大了去了。 所以不能象软件一样,可以带着大bug发布。强行发布,隐患风险巨大。 |
会啊,我就等着呢 小米SU7和24款海豹二选一 这俩定位都差不多,现在就等小米的价格,价格合适就优先小米,不太行我就等今年的新款海豹 我购车的理想价位是25上下,最高不超过30,这个价位里面哪台车配置好就选哪台 |
还是之前的结论,小米现在的品牌 已经可以做到全品类只要不比别人明显差,价格贵,就会有人买 |
1、买车不要买小厂和杂牌,要选择有一定技术积淀、品控过关、售后完善的品牌,切勿把自己和家人性命置于危险之中(小白鼠例外)。 (注意甄别社交媒体中的数据造假,如某度的竞价排名、某米的销量造假等) 2、车好不好由用户用钱包投票决定,若瞎推荐杂牌车给亲戚朋友出问题甚至出人命,绝对要闹矛盾,亲戚也没法做了! ………………………………………………… 车祸现场,如图所示: |
![]() |
杂牌车成铁饼 |
![]() |
新能源起火最后:保险受益人记得写军军 |
近小米宣布造出第一台电动车,期间投入100个亿,有3400名工程师参与,这无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关注。 作为一家以智能手机起家的科技巨头,小米一直以来都以其创新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而如今,小米决定将目光聚焦在汽车领域,着实让人惊讶。但是,面对小米的造车梦想,你会买吗?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小米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从小米手机到智能家居,小米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着智能科技的发展。如果小米能将这种智能化的理念应用到汽车上,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想象一下,你开车的时候,车里的音乐会根据你的心情来调节,智能导航会根据实时路况为你选择最佳路线,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可以让你轻松愉快地旅行……这些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小米的智能化技术或许会让这一切变为现实。 其次,小米以其高性价比的产品而闻名世界。虽然汽车行业和手机行业有很大的不同,但小米作为一家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企业,将高性价比的理念应用到汽车上也未尝不可。 如今,汽车价格越来越高昂,而相对于传统汽车品牌,小米的造车成本将会更为低廉。这或许能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享受到高品质、低价位的小米汽车,不再为了买车而犯愁。 然而,小米造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各大传统汽车品牌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小米作为新进入者,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必须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目前三电系统,硬件最强的是比亚迪。智能操作,软件系统最强的是华为。小米很难在软硬件超过他们,小米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唯有性价比。 但是,在电动车这方面,作为普通车主一员,如果选择地低端车,我会选比亚迪。毕竟硬件代表安全。汽车比手机更注重的就是安全这一要素。如果高端车,主要考虑的就不是性价比,而是驾驶体验和安全。这方面,没有人能超过华为。小米在汽车制造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虽然小米可以借鉴一些智能手机制造方面的经验,但汽车制造的复杂性和风险远超出手机行业。所以,小米要想成功造车,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来研发和改进。比亚迪和华为就是挡在前面的两座大山! 总结起来,我们对于小米造车这个话题存在着两面性的看法。一方面,小米作为一家以智能化和高性价比著称的企业,如果能将这些优势应用到汽车行业,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选择;另一方面,小米作为新进入者,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所以,小米造车,你会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取决于你对小米的信任和对未来智能化汽车的期待。你愿意给小米这个新造车力量一个机会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小米汽车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吧! |
你们说的杂牌小康都有人买,更何况良心米了 |
会很惨淡,一个月几百辆这样子 1.外形跑车定位:受众少 2.抄袭保时捷:抄袭外形卖不出高价 3.新品牌:第一次造车,安全性存疑 |
保留物理按键不用隐藏式门把手不整花里胡哨大灯能写字不整花里胡哨有学习成本的内饰 符合这四点的20万上下的纯电车,好像除了小米没几台了。 当那么多厂家都在绞尽脑汁玩新花样的时候,雷军能分清楚什么功能是有意义的、什么功能是没卵用的,这就注定小米汽车有它的市场。 这还没提它的物联网和智驾系统呢。 |
小米汽车真的会有人买吗? 问题有点业余,答案是:一定会有人买! |
![]() |
汽车企业从销售第一辆汽车到挣回口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购买汽车不是小额支出,绝大多数人不会去当小白鼠。 但总会有一些追求新鲜刺激,又不缺钱的主,人数不会多,总会有! 然后小米2万多员工吧?没点指标、配额? 据说小米汽车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了,自己弄出来的产品,不购买显示一下信心? 前期购买的大概就这些了!可能还会有点小米手机的用户。 怎么样?说得有没有点道理! |
![]() |
|
我们先不说别的,假设你现在有50万的现金,准备去买车,你会真的买一辆小米汽车吗? 如果我们问了100个人,有超过90个人都不会买小米汽车,那么这就是一个不成立的问句,又或者是纯粹制造话题的问句。至于它到底有没有对手,根本就不重要。 |
![]() |
雷军作为一个营销大师,不仅全网粉丝数千万,对于营销话题的制造,基本上属于顶尖级别。尤其是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之前,纷纷向华为、理想、蔚来、小鹏等车企致敬,就足以让大多数创业者学习到不少知识。 不过小米汽车也的确走到了最后一步,只差公布价格了。该看的,人们已经看到了,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诚意十足的价格。很明显,50万只是雷军放出的一个烟雾弹,也是测试市场反应的一个数字。玩笑中带着试探,这才是最可怕的。 小米汽车的下限是多少呢?个人猜测会是19.9万元起。因为在小米汽车举行技术发布会的时候,评论区的网友都在调侃:9万9,交个朋友。 雷军的回应是,大家不要再叫9万9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电池特别特别贵,只要是100度电、三元锂、宁德时代三个要素叠加在一起,电池的成本就十几万,用得起这种车的均价都在40万以上,因此,说14万9的人也不用说了。 根据雷军的描述,小米汽车的售价一定是位于14.9万-40万之间。由于小米车上的堆料还是挺舍得的,有人猜小米SU7的价格可能在30万元左右。 我不太认可这个价格,30万元的小米SU7到处都是对手。也有网友表示,30万我为什么不买一辆百年车企奥迪生产的A6呢? 按照雷军的说法9.9万别想了,14.99别想了,但是雷军没有接着网上说。留出来的空间应该是19.9万到29.9万。我推测19.9万的价格是留给最低配的。29.9应该是最高配的,超过30万,基本上就不存在性价比可言了,毕竟说50万内没对手,你不能卖49.9吧?那不就搞笑了。 按照雷军的营销调性,小米SU7的智能化程度对标的是特斯拉Model S,但是价格对标的是Model 3,这样才能将小米汽车的性价比凸显出来,否则用户凭什么要选择小米汽车呢?就因为创始人是雷军?这明显不是 |
![]() |
现在Model 3是25万元起,因此,小米汽车的价格很有可能比Model 3的价格还要低一点,也就是低于25万元。 可是即便小米SU7卖25万元,依然体现不出性价比,可能19.9万元会更有性价比。这也是我认为小米SU7会选择19.9万元这个数字的原因。 也许刚开始卖的小米汽车是亏本的,但是小米汽车的当务之急是抓紧量产,抓紧卖爆。卖爆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赚钱的重要性。其实当下小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定价,而是搞清楚潜在客户的用户画像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张口就来,当然是小米手机用户了,小米已经有上亿的手机用户,只要其中有1%的用户购买,就可以卖出去100万辆,这还愁卖爆吗? 理论上的确是这样算的,小米手机的用户中一定也有很多有钱人。但是大多数是追求性价比的人,甚至是钱包并不鼓的人。20万对于国产车来说,已经不算是很贵的价格,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依然是比较奢侈的价格,本来10万元就能买到大把的遮风挡雨的车,为什么要花20万元呢? |
![]() |
也有小米用户表示小米汽车一定不要卖太贵,否则让我们这些月薪3000的手机用户买不起呀。紧接着就有网友回复:人家的目标用户也不是你,而是时代精英。没错,雷军认为小米SU7的目标用户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可问题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可能真的买保时捷Taycan或者是特斯拉Model S了,何必要买小米汽车呢?他们是不在乎性价比的,更在乎的是品牌溢价。 思来想去最终买小米汽车的人大概率是小米手机用户。因为一个连小米手机都不愿意买的人,是不太可能买小米汽车的? 可是用过小米手机很多的人,反而是带着一点失望之情的。以我们公司编辑为例,他已经买过5台以上的小米手机,可是买的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他有一台红米手机的音量键突然间就失灵了,他将音量开到最大,手机自动回到静音状态(出现这个问题的红米用户很多)。这个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小的问题,可能换一个排线就解决了,可是这个对于小米用户来说,则拥有非常差的体验。虽然说小米手机跟小米汽车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但是我很难说服这个资深小米用户买上一辆小米汽车。 因此我还是比较想知道,小米目标客户的用户画像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现在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的“天花板”是购买群体的支付能力,“地板”是生产这件商品的成本。小米只要不犯糊涂,那么小米的定价就不会冲出天花板,自挂东南枝;也不会低于地板,就地下葬。 如果定价太高,自己的消费阵营买不起,别的阵营撬不动,最后落得个两手空空。如果定价太低,成本压力也会很大,不知道小米的资金是否经得起烧? |
![]() |
我预计小米汽车将会有两个版本,基础版本的价格应该在19.9万,高配版的价格应该在25.9万。顶配版的29.9万。大胆预测,迎接打脸。 |
小米汽车第三年款我会买,第一年款不太敢买 别说小米,就是老牌车企,新车型的第一年都容易有设计缺陷 |
那得看小米汽车的定价了。小米品牌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就是当初做手机的时候,其手机的性价比比竞争对手高出很多。小米手机性能不是最好的,价格也不是最低的,但它抓住了大家又想拥有高性能手机又不想花太多钱的心里。同理,小米汽车也像当初小米刚杀入手机市场一样,要想脱颖而出,就看小米的定价和小米汽车的性价比和其他新能源车品牌比有没有明显优势了。 |
会不会有人买,这一点不用担心,肯定会有人买,但问题是小米的车会有多少人去买。 先来看一下小米这个品牌的定位,当年小米为了能拿下手机市场玩命的在中低端领域刷“经验”,结果等级是上来了,问题是自己“转职”只能往中低端市场转,高端市场转不上去 当时小米也出了高端货,无奈市场不认,小米的定位就是廉价,这一点在消费者心里已经定型了,除非自己再新建一个高端的“小号”,说实话,就算真的新建“小号”,小米这个廉价的“标签”也是很难取下来的 廉价就意味着没有利润空间,这一点雷军肯定是深有感处,所以这次进军汽车市场他玩了命走高端。其实走高端路线也不单单是因为利润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生存 因为,如果走中低端,肯定没市场,先不说五菱这个国民大佬在这挡着,像比亚迪、奇瑞、长安、吉利,这些老牌车企的底下谁没有几款便宜货?最关键的是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的中低端领域真没有太大的需求量,但市场供给量却不小,想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中生存,而且还是新手,这样的小米汽车上市之后不是挂不挂的问题,而是挂得多难看的问题 那么走中高端路线就一定能赢吗?当然也不是,但是,中高端产品的利润空间摆在那,而且现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中高端产品需求量还不小,虽然竞品多,但至少生存空间比入门端大一些 那么,提升生存机率就成为了小米的当务之急。怎么提升呢?一字个,炒 小米发布会当天大家都看过了吧,雷总那通吹,屏幕上刷了多少世界第一?不管是什么领域都一样,只要炒起来了,垃圾都有人买,更何况雷总还往里投了百亿,好歹也是自己砸钱 最终的问题来了,小米SU7的定价是多少?价格高了,销量基本就是奔着扑街去了,价格低了,雷总不乐意,低价出售,小米汽车不也就走老路子了吗? 所以这款车的定价有可能会在极氪007和智界S7之间,雷总也不傻,想和这些大佬斗,太硬了,自己就断了,太软了人人欺,所以不软不硬才是雷总的风格 |
![]() |
|
不要小看真爱粉和精神股东 |
有人买 一、小米汽车热度比其他友商加起来还要高 二、小米一期工厂年产量才十几万普通人根本买不到首批 三、使用小米全家桶的用户买得起这台30w左右的车 |
说真的,先不说价格到底如何,买肯定是有不少人会去买的。 就拿华为问界m9、仰望U8、极氪009等等这些车来看,你觉得贵,你觉得性价比不高,但是人家一样很受欢迎呀。有钱的人,不在乎价格,只在乎品牌以及自己的兴趣。 小米su7 ,只要价格不是很离谱,我觉得会很火爆,如果价格适中,相信会卖爆。 |
这有谁买啊!不买又不会丢国藉! 你看,到现在,2024年1月16日为止,中国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一个人买过小米汽车。 |
有一个人买不就算有人买了? |
米粉肯定要支持的 不支持那还能叫米粉吗? |
按手机的套路,不要冲首发。后续没有bug了应该可以放心冲 |
肯定会,但关键是定价,不要搞成富人看不上,穷人买不起的局面 |
小米居然对标特斯拉,他们是不知道特斯拉有多差劲吗?如果小米对标特斯拉,我肯定不买。老车主买了特斯拉都后悔,说不后悔的,要么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要么就是没开过其他店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很多人说这车样子一看就不家用,肯定不好卖。 我说小米这样决策是特别特别对的。 首先开门红要响,噱头和声量要足,这点来说做小超跑没问题,也应该是敲定做轿跑的初衷。 第二个小米亦庄车厂2024年产能就10w辆,前期产能还需要爬坡,前几个月可能单月就只能出三五千台,出跑车也能卖完,出畅销车卖完了赶不及造也只能干等。 所以前期出轿跑,后面25年产能上来了,再出面相大众的SUV和其他车型,考量完全没问题,也很合乎情理。 但是你非要说一年10w辆卖不掉,那属于对小米有刻板偏见了,雷军有自信做这样的体量,天下也有识货的人。 |
肯定有啊,米粉当年支持那么多台手机,今年小米14又是销量冠军,当年的米粉长大了,也该到买车的年纪了,就让我们再次助力雷总一把,干翻友商! |
买肯定有人买,就算再差,小米高管的亲朋好友,骨灰米粉也都会买 但是只有他们买并不能让小米汽车活下来,还得看价格能让多少路人购买。 不过小米汽车打错了牌,不应该顶着小米这个品牌出道,要知道小米在消费者心中还是性价比低端品牌。上抖音看看,有女生发自己用小米的视频,还有很多米粉会因为这个激动:“终于有女生愿意光明正大的用小米”。可惜这种行为本身就证明了小米品牌的低端。 汽车呢,尤其是家用车,在国人心中又很大程度上是面子的代表。大家都想买能让自己有面子的车。想象一下,如果有人二三十万买了纳智捷,买了众泰,或者五菱的家用车,然后特别骄傲特别自豪,你会认同他的骄傲自豪吗?大概率不会吧,反而会有很多负面的看法。 这就是小米汽车的困境,便宜了不赚钱,贵了没人买。 其实还是走五菱的路更适合小米,只卖10万以下的车 |
肯定会有人买这是肯定的了,在这个魔幻且疯狂的世界里,任何产品你买不买其实都不是你说的算,而是看谁先吸引你的眼睛,攻占你的耳朵,入侵你的大脑,在这个营销过度的社会里,一起床到处都是营销,即使你的灵魂能躲过了,你的身体也躲不掉,尤其小米汽车本身不是凭空出世的,在小米手机做背书的前提下,小米汽车还是有生存空间的。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