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新能源车」时代引导的「智能化」汽车浪潮是否卷错了方向?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新能源车」时代引导的「智能化」汽车浪潮是否卷错了方向?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能源时代,智能化成了很多车企热衷的赛道,汽车也变得越来越像科技单品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是否更应该重视的是其驾乘的本质而非智能化?大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新能源卷智能化当然没错,因为智能化切实在改变用车生活,就像以前热车耽误工夫,现在手机APP就可以提前热车;以前停车要自己把握空间,现在甚至可以自动泊车。
不过新能源如果只追求智能化肯定是不够,安全永远是一台车的底色。
在汽车这个江湖,不可能单凭聪明劲儿就能成为大侠,还得有超高的“武力(安全性)”。
就像金庸小说里,黄蓉再聪明,没有武力值超高的靖哥哥在身边,丐帮帮主的位置也坐不稳;杨过脑袋瓜子转得比谁都快,但直到遇到雕兄经历磨练后,才成为神雕大侠。不怪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情窦初开时期得到大哥哥的全力保护,是谁都非他不嫁。


郭靖、杨过之所以能给身边人安全感,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武力,遇到攻击时能轻松应对。对于汽车而言,最害怕的就是躲无可躲,遇到碰撞伤害,因为乘用车绝大部分都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没有大梁,整车的各个零部件都依附于它,围绕着它进行组装。如果白车身一撞就散架,肯定是安全大问题。而且新能源车还有电池包,既要保护人,又要保护电池包,白车身的防撞能力尤为重要。
白车身的实战能力提升,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环节:
材料强度提升——采用更多、更强的高强钢;细节结构优化——采用更多环状结构,避免碰撞力拥堵,善用碰撞卸力;车身整体改造——刚柔并济(多材料融合)、电池底盘一体化。
接下来,我来一一分析下。
一:材料强度提升——采用更多、更强的高强钢
材料强度提升最迅猛的是在2010年前后的七八年时间,早前很多车高强度钢不足50%。往后,在15-25万级别中,高强度钢的进步明显,达到60%甚至更多。这个时期的典型强者是合资品牌,而国产品牌还在忙着堆配置,打性价比。
拿2016年前后卖的极好的别克英朗来说,关键部位采用了1250 MPa的超高强度钢材。全车高强度钢覆盖率达66.8%,比同级车多20%。


往后,国产品牌崛起,其中新势力品牌尤为下大功夫。比如轿车上,小鹏P7采用了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高强度钢及铝合金材质混合占比达到60%,其中前围横梁、A柱、中央通道等关键部位均采用热成型钢,整体占比高达8.3%;其热成型钢材最高抗拉强度达到1500MPa,也是比前辈提升不少。
在SUV中,零跑C10整车使用含铝合金的高性能材料占比高达73.6%,其中更是使用了高达21.8%的热成型钢;其在门双防撞梁及座椅横梁、B柱加强板等零件采用行业最高强度的2000MPa热成型钢。


二:细节结构优化——采用更多环状结构,避免碰撞力拥堵,善用碰撞卸力
如果只是材料增强,那就像在健身房里练出来的死肌肉,它就是不如沙场上锤炼的抗揍是一个道理,所以结构优化也同样重要。
近些年,新能源崛起后,结构优化尤为受到关注,因为油改电平台的出现,汽车的结构问题被无限放大。
一部分车企的办法是选择忽视,毕竟纯电平台/架构的切换,意味着白车身得重新开发,成本极高。新势力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反而走到了前头,比如蔚来ES8刚出来时,白车身结构就让人很惊艳,蜂窝结构的轮毂罩,多网格的门槛梁,纯平的地板等等,和以往的结构有很大不同。


不仅是蔚来,拿过去的2023年来说,零跑C10获得了 2023 年度中国十佳车身、最佳车身结构单项奖等荣誉,这也代表了最新的汽车车身设计理念。
零跑C10的结构特点可以总结为两类:
1、环状结构多,特别是有行业首个一体式热成型梁架
就像同样是一个爹妈生的,成长环境相同,塞斯库里只能是NBA角色人物,而史蒂芬库里已经是四冠王。史蒂芬库里的敏捷性、协调能力,以及手感都是历史级别,不是多喝牛奶、多吃牛肉,狂补营养品可以达到。
汽车能不能也从中得到启发呢?
其实是有的。
除了材料要下猛料外,工程师也非常关注建立“环状车身结构”。下图就是车身的A、B、C环,它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碰撞安全和车身刚性。环状结构能带动整体一起受力,它的功效就好比能提升人的“核心力量”,能使汽车更抗造。


零跑C10的一体式热成型梁架的作用也是类似,可以看到它的整个地板被高强钢形成了一个闭环。加之其中地板横梁和B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这一横一纵,对抵御碰撞有很好的防御效果。


而某些车就不一样了,比如下图这种,防御能力会差一些。


2、碰撞力引导出色,卸力方法丰富
B柱下部采用软区设计,在提供结构强度的同时,利用下端合理的变形吸收能量。这种设计很巧妙,因为侧碰没有前碰那样的溃缩吸能区,确保乘员舱变形量小,保证乘员生存空间难度就很高。
此外,新能源车的电池包安全风险大,零跑C10在电池舱的侧面设计了三角形力传递导向块,让车身梁架承担更多撞击力,以此减少电池模组间支撑梁的形变,保护电芯。
三:车身整体改造——刚柔并济(多材料融合)、电池底盘一体化
车身整体大改造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多材料混合技术,实现刚柔并济。一个是专属于新能源车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拿零跑C10来说,它的车身前段采用了钢铝混合材料,并使用了前中后三段式传力结构。铝合金双防撞梁双吸能盒设计,车身覆盖率达83%,提高碰撞接触面积,增加传力路径,确保吸能变形;铸铝扭力盒提供更高的强度,减少乘员舱变形,保证乘员安全。


说CTC是潮流,这是因为电池与车身的结合是大趋势。
从发展潮流看,正在由CTP(取消了模组设计,形成电芯-电池包两级结构)→CTB(CTB是CTP的延伸,把车身地板面板与电池包上壳体合二为一)→CTC(电芯直接集成于车辆底盘的工艺)方向发展。
当然,这种技术的难度也很高,比如把上盖取消之后,密封和可维修性存在很大的难题。2022年零跑首次发布国内首款可量产的CTC,而后各大车企加入的兴趣大增。零跑的特点是,他们用上盖密封结构舱室、下盖、胶条实现了电芯模组的全密封,实现防尘防水,下盖上集成了做气密性试验用的常闭式泄压阀,方便维修;在整个CTC的结构强度上,零跑设计了一系列的横梁、纵梁、加强梁以及加强板设计,并且在电池包的中央、侧面都进行了栓接。
目前零跑自我迭代CTC 2.0,进一步迭代进化,进化后的版本优势多多,比如轻量化、集成化、提升空间等等,并且它也能让车身与电池结构互补,使电池抗冲击能力及车身扭转刚度得到大幅度提升。零跑C10的车身扭转刚度高达42500N·m/deg,一般同级为多为20000-30000N·m/deg,这就是两倍多的了。
关于车身扭转刚度提升有什么好处,下图是行业常见车身刚度低的车型效果示意图,形变量明显。


在同等冲击下,零跑C10则是下图这种效果,稳定性好得多。


总之,「新能源车」时代引导的「智能化」汽车浪潮没有卷错方向,比如今天提到的零跑、蔚来等企业也没有把智能化落下,而是在应有尽有的前提下,没有忘记一个车应该首先【非常安全】的初衷。汽车安全是居家过日子的根本,当然你可以选一个机灵鬼一起闯荡江湖,但在遇到攻击时,也别太指望能得到多少帮助。
首先,当今时代驾乘的本质是什么?
我一直反对无脑地去堆砌智能化,但同时,当我们想要回归驾乘本质的初心时,我们要明白驾乘本质来源于什么?
驾乘感受,是汽车在上一个发展阶段的重点,本质是满足人对于该阶段车辆作为舒适的交通工具的期望。
回顾一下汽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人们对于汽车的角色定位和要求,一直在不断变化。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发明,汽车发明之初是为了解决运输问题,仅仅作为交通工具;之后,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使用,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过渡到舒适的乘坐体验以及丰富的驾驶乐趣,甚至衍生出了专为讨好驾驶者的超级跑车,和专为讨好乘客的行政座驾。
如今,在最近5年,随着高性能芯片、AI算法、先进车辆供电系统的发展,人们开始要求汽车具备智能属性,于是,汽车行业又开始疯狂地卷智能化。最典型的就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


其实不是卷的方向偏了,而是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在不断升级。现在社会大家对出行的需求,除了安全和舒适,也要有省时省心省力。
鲁迅先生说过,“当前汽车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智能化不断加码的要求,跟汽车厂不断增加的物料成本和研发支出之间的矛盾”(鲁迅:老子真没说过)。
可见,大家都是喜欢智能化的,只不过不断内卷苦了主机厂。
当下的智能汽车,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全新体验?
当下人们对于汽车的期待,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智慧出行的移动工具,需要满足智能驾驶、智能交互的需要,能够减缓人类的驾驶负担,提供丰富的车内交互和娱乐功能。
未来的汽车,还会是智慧的多功能空间。不仅是移动工具,而且能够满足无人驾驶,完全解放驾驶员;车内座椅位置灵活可调,车内空间可坐可躺、可娱乐可办公;车内的人机交互,不仅是语音助手,更能学习和理解人的意图,成为智慧助手。
汽车甚至成了移动的家,不仅买房可以省了,连房内的陪伴都由AI来搞定了,可谓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试想一下,如果有更强算力的芯片,更先进的EE架构、更多支撑智能化的根技术,就可以实现车辆的不断自主学习,不仅能智能化地识别车主的驾驶行为、车内乘客的用车习惯,还可以同时脱敏地学习车外的环境,不断提升智能驾驶的成熟度。
这样的话,车内的智能管家能让人享受惬意的驾乘体验,车外的智能驾驶,能让人安全舒心地到达想去的远方。
可见,在人机交互、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必不可少,而且是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底层支撑车辆智能化的技术升级。就好比大家都想要树上的果子,但要结出更多好吃的果子,就得让树的枝叶更粗壮。
是不是卷错了方向,看看卷王的选择
要看全球汽车的发展潮流,一定会看中国市场,因为这里所有的新能源玩家都在卯着劲创新;而国内新能源品牌里,有单卷智能驾驶的,但是多颗激光雷达方案,成本就要增加1万多;有单卷大厂供应配套的,博世、大陆、法雷奥等供应商,堆出来的产品固然好看,但成本也居高不下,而且还很考验主机厂的整合能力,处处都用大厂,意味着偷懒和不懂替消费者省银子;有卷续航的,比如网约车,续航虽然好用,但车辆品质不敢恭维,车内空间和智能化都没有亮点。
零跑汽车,则是不光卷技术、产品设计,还卷以性价比的卷王之王。零跑的卷,是在保证驾乘体验的基础上,把技术底座、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同时做好,还要给到用户惊喜的价格,确实卷的有点过分。零跑给的答案,就是对“应该往哪里卷”最应该的最好诠释。


外界常以为零跑是依靠压缩利润来降低价格,实际上,让利换取市场是一方面,技术创新也必不可少,因为一时不赚钱可以忍,一直不赚钱企业就发展不下去了,想要活的久,只能技术立命。我们看看零跑汽车在技术上是怎么卷的。
要谈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先从EE架构卷起
汽车的EE架构,就好比房子的间架结构,它决定了房子的空间布局、未来装修的上限。
零跑的四叶草架构,是真正的中央域控架构
根据博世对于汽车EE架构的经典划分,EE架构会经历“分布式控制、区域控制、中央控制、中央超算”的发展路径。零跑在2019年搞分布式控制架构,2021年进化到区域控制架构,2023年已经快速迭代到中央控制+区域控制的集成式架构。说起来好像喝口水这么简单,背后不知道零跑的工程师们熬掉了对多少头发,这里默默心疼两秒钟。
当所有人都觉得,先进架构是25万以上的车型才有资格谈论时,零跑的四叶草架构,已经把中央控制器的理念落地到20万以内的车上了。


先进平台架构,是零跑智能化的第一卷。
四叶草架构的特点和其他家所宣传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的区别是,四叶草实现了智驾、座舱、动力、车身的四域融合,打破了两项全行业都在努力攻克的技术:一颗SOC实现驾舱融合(英伟达雷神芯片、高通Flex芯片,都未量产)、真正中央集成形态(只有零跑是一个盒子,一颗SOC芯片做到);另一颗MCU芯片,对需要高实时非AI算法的部分进行运算。
四叶草架构让车上的多个小脑变成一个强大的大脑,不仅信息整合、提升了算力,还让OTA变得更加便捷快速。
一体化车身电池CTC技术
2021年11月,权威机构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强调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出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在电池和底盘的融合方面,业界有CTP,CTB,CTC。
CTP是电池包一体化技术,CTB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比亚迪是代表,CTC是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更为极致,把电池跟底盘做在了一起。
两三年前,人们还在感叹特斯提出的CTC技术领先性,没想到,别人是看热闹,零跑早就埋头卷起来了。作为全球率先量产无电池包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的企业,零跑的CTC技术已经迭代到2.0。把CTC在十几万的车上变成现实,这是零跑的第二卷。


权威机构的指导文件,就像老师留的作业,别的学生还在观望,零跑已经悄悄做完了答卷
通过CTC技术,电池的可以塞进底盘里,不仅极大提升了车上寸土寸金的空间(体积利用率做到75%),而且让整车的扭转刚度得到极大提升,还减少了车上不必要的零件数量,可谓一举多得。
但要想实现CTC,就很考验车辆的结构设计、电池设计、底盘设计,零跑有“金刚钻”,才敢揽CTC的“瓷器活”。“零压”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底盘的结构和电池组的摆放方式,实现对电池组挤压力的最小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零压技术,减少电池受力,提高使用寿命,无压力,才更舒适,活的更轻松,嗯嗯,打工人们表示非常理解。
智能座舱
先进架构和CTC技术不容易感知?别急,我们看看零跑的第三卷。
在十几万的价位,就敢上高通骁龙的8295芯片,算力达到30TOPS,比大家津津乐道的8155 CPU提升2倍,GPU提升3倍,这次直接把消费者最易感知的车机部分做到极致。
流畅的车内交互,顺滑的车机操作,给平价车型的车机上点强度,让科技平权真正落到实处,这是零跑的第三卷。


经过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教育”,消费者已经学精了,光看大屏幕可不行,操作起来到底丝不丝滑,智能助手到底智不智能才是关键。没有好的车机芯片,就还是“下次一定”吧,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
智能驾驶
还没完,除了上面的三板斧,零跑深知只有智能座舱还不够,作为该价位的卷王之王,智能辅助驾驶也少不了。
来看零跑的第四卷,智能驾驶。
零跑的最新车型C10,拥有一颗128线激光雷达,800万像素前视双目摄像头,一颗英伟达的Orin X芯片(拥有254TOPS算力),以及多颗300万像素环视摄像头,实现360°的车辆全景覆盖。


有了这些硬件还不够,好比大厨做菜,必须要有好的手艺用好上等食材,才能烧好菜。零跑的手艺,就是多模态BEV感知模型。
通过对多路图像、毫米波、激光雷达的数据融合,识别路面、空中交通标志、周围环境,比单模态模型的精度提升两倍。
堪称卷王的30个辅助驾驶硬件,加上先进的智驾算法,让零跑C10具备L3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不仅可以全程自动调节车速、自动变道、调头,转弯,还能实现自动泊车、NAP高速智能领航,大大解放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


零跑BEV算法对周围环境的感知,非常接近真实世界
总结
卷的方向对不对,要看是不是能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零跑C10车型上,先进技术底座、最新的高通骁龙8295芯片以及L3级别的智驾水平,都突出零跑在智能化赛道的超强实力,这不是瞎卷,是未来能留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关键底牌。
上面这些技术,如果放在二三十万的车型上,也许并不稀奇,但二十万内,用超高性价比给出的卷王答卷,谁能不心动呢?
让我们看看BBA几年前的概念设计吧。
这是宝马,最在乎驾驶乐趣的品牌,它对未来汽车内饰的反应是什么?
是干掉方向盘。


这是奔驰,几曾何时一度是「豪华」的代名词,它对未来汽车内饰的定义是什么?
是移动办公的大空间。


这是奥迪,以前被大家戏称为灯厂,在BBA三驾马车中曾经科技化内饰最丰富的,它对汽车未来内饰的定义又是什么?
这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是不是很眼熟?


所以不是「智能化」卷错了方向,而是欧洲的产业链配套停留在了引擎、变速箱、底盘悬挂、操控等领域,他们不是不想做智驾和智能座舱,而是博世、大陆它们没货。
前几天保时捷taycan刷新了纽北电动轿车的圈速,包括蔚来的电动超跑也是依托欧洲产业链做出来的。可以说在汽车运动这个方向,欧洲产业还是领先我们好几个段位,毕竟人家玩了快一百年了。


但是欧洲没有高通、英伟达、mobileye、momenta、京东方这些配套。所以他们想卷智驾和座舱也卷不动。
前段时间和家里阿姨聊天,得知她的企业原本是做屏幕的,总部在深圳,中建材投资了之后,生产放在了蚌埠。
以前她们出货量最大的是15.6寸的屏幕,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
现在车载LCD业务成为了企业现金流的扛把子,显然是智能汽车这一波行情给带动的。


所以不是卷错了方向,如果这些配套产业链在欧洲,BBA现在卷的比我们还狠。
汽车的新能源化,再怎么新,其本质仍然是一辆车,如果脱离了这个基本属性,想在其他的方面搞出花来,那就属于投机取巧。
2023年的中国车市已经收官,最出彩的就是比亚迪成功突破300万辆的年销目标,并且在欧洲匈牙利的首座乘用车工厂已经开工建设,成绩当然可喜可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就已经坐稳了全球汽车工业前十的牌桌。
我们拥有全球第一的汽车消费市场,2023年的产销量预计突破3000万台,这样巨大的市场足够包容,所以有很多以资本驱动,现阶段并不盈利的车企仍然能够生存。
但是某些车企在搞什么呢?
有的在卷彩电冰箱KTV,有的在卷换电与半固态,有的在想打造城市整体智能化。
不能说他们有错,他们都契合了消费者的某一点需求,因此能够维持一定的销量,但这绝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现在的很多新能源造车企业是对标原来的手机行业,以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机的思路,将汽车由传统的机械工程路径,转变成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智能移动终端。
这里面面对着很多的未知,探索非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但如果能引领正确的方向,这种成本是值得的。
但智能化是否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方向?但是没必要过早的下结论,因为新能源汽车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巨头比亚迪和特斯拉,方向就明显不一样:比亚迪用20年的积累开发出来易四方平台,这是号称颠覆传统汽车工业的技术,旗下首款上市产品仰望U8高达百万的售价,但仍然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而特斯拉三电技术的硬件,与自动驾驶的软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迭代,在这方面的领先是其他新能源车企望而相背的,并且相对于比亚迪开发的易四方平台,特斯拉推出的cyber truck,更像是外星产品。


所以,仰望U8与cyber truck都是在这种大环境的竞争下,卷出来的划时代产品。
而智能化,只是与这些产品方向在一同竞争,并且这不是非黑即白的路线之争,智能化与其他的发展方向并不矛盾。
仰望U8也可以以更高的智能化赋能,带来更高的产品竞争力,Cyber truck加以智能化,可以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所以,智能化如果能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更多的助力,推动智能化的大方向就不会错。
但是现在很多企业打着智能化的幌子,这样的在汽车上堆砌彩电,冰箱,大沙发,以及智能语音这些伪智能化,而忽略了汽车的本质是一个出行工具,最需要的是安全,以及三大件稳定可靠耐用,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并且,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能源路径现在也并不统一,中美不约而同的选择纯电,但日韩的氢能源技术也确实环保,是因为其两国国内市场太小,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但欧洲也不会遵循着我们的路径走,所以他们在推混合燃料。
所以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内卷充满了复杂性,智能化能否引领汽车工业的新时代?最终还是要看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新能源汽车正在带领中国车市走向新的高峰。回顾2023年的车市,虽经历了一整年的降价内卷。但新能源汽车在电池度电成本、补能技术、智能化等配置的不断完善下,让市场不断地认可,成功接过了整体汽车增长的大旗。更激烈的竞争将在2024年即将上演。
01
淘汰赛将持续进行
在2023年,为了冲销量,价格战从元旦打到圣诞。尤其是3月份东风雪铁龙C6降到12万,相当于把迈腾当速腾卖,直接引爆了整个行业。全年下来,前前后后40多个品牌加入,其中还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这样的销量优等生。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2024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年,年初将出现开门红暴增的局面,所以总体看车市呈现相对乐观的状态,因为预计年初的市场会非常好,在年初能看到较高的增长。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计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达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到40%。
行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淘汰赛”大幕已然拉起。2023年10月9日,威马汽车被申请破产重整,曾是造车新势力第二的威马汽车,已深陷停产欠薪的困境。雷丁汽车、爱驰汽车等多家新能源车企也陷入破产、停产泥潭,在淘汰赛当中率先出局。
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头部企业也加快步伐,跨界进入新能源车赛道,引发行业格局的巨变。大浪淘沙,更残酷的“淘汰赛”即将开始。
行业普遍预计,2025-2026年,汽车市场企业竞争格局将逐步明朗,这意味着2024年异常关键。未能在2024年胜出的企业,很可能面临被淘汰或者被整合的命运。东风集团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洛川将其概括为“既分高下,也定生死。”
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也曾表示,到2025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会初步落定,届时新能源汽车单月新车销量占比会达到80%,由前五名组成的第一阵营也会固化下来。他认为,特斯拉、比亚迪、华为已经锁定出线资格。这意味着其他企业将争夺剩余两个名额,窗口期只有2024和2025年。
业界普遍认为,2024年价格战和“内卷”不会结束,淘汰赛将持续进行。2023年,中国车市步入淘汰赛阶段。2024年,怎么把每一款车型做好,怎么实现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的重构,通过模式的变化、升级来构建“利润池”和成本竞争力,对各车企来说很重要。
02
智能化浪潮奔涌
目前国内高等级智驾的渗透率只有3%。但是我们判断后续渗透率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突破,智能化也有望进入快速提升期。在见证了2023年小鹏G6智驾版选购的占比和华为系汽车“黑科技”的表现后,消费者开始逐渐认可智能化在汽车中的价值。车企们在智能汽车的部分智能化的竞争中达成了共识。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就提到,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唯有不断进化才能实现领先。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2024年新年献词中也提到,新的一年,奇瑞将加快全面新能源化、智能化,持续丰富新能源产品矩阵,未来两年内计划推出24款超能混动和15款高端纯电动新产品,迅速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
在传统车企积极寻求智能化转型的同时,新能源车企也已全面进入智能化决战阶段。“2024,决战智能化!”智己CEO刘涛在个人社交平台上也表示,小米汽车用来卷市场、吸引用户的核心是三电和智能化的新技术。今天,不管是车企,还是用户、专家、媒体和KOL……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新赛道必须回归汽车的本质,这条赛道里最卷的也肯定是技术。
在智驾上,是2023年华为和小鹏率先发起了城市NOA的开城大战。在2024年,随着更多车企的落地(如理想、蔚来等)和其它车企的加入(如比亚迪系),城市NOA功能有望成为智能汽车品牌的标配。
同时,随着我国在政策层对L3自动驾驶的开放。奔驰、宝马、智己等后续其他品牌在L3自动驾驶准入试点的推进。2024年的领先智驾玩家们有望根据试点的接客量、里程数等指标,建立更深层次的智驾壁垒。
展望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汽车智能化依旧是行业竞争重点。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都将加速智能化转型,加大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为了占据更多价格段和车型大类,车企们也将向市场投入更多智能汽车产品。
03
欧洲将成为中国车企最理想的目标高地
从2021年的200万辆,到2022年的300万辆,再到2023年的500万辆(预计),近三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以每年一大步的节奏走向全球市场。尽管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数据尚未出炉,但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毫无悬念地将超过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近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市场时指出,2021—2022年初,随着中国汽车性价比的提升和汽车独资企业的出口,中国汽车出口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取得巨大突破。其中,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出口高质量增长的核心点,改变了依赖亚洲和非洲等部分不发达国家和市场不规范国家的汽车出口被动局面。中国新能源车主要出口西欧和东南亚市场,近两年西欧和南欧的比利时、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英国等成为出口亮点。
从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各大市场的表现看,格局正在从亚洲、欧洲和拉美三大市场三足鼎立演变为欧洲市场格外突出。统计数据显示,在电动汽车出口上,中国占全球出口的比重由2018年的4.2%增至2022年的35.2%,而欧盟在同期从16.5%降至13.4%。在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2023年9月的慕尼黑车展已经成了“中国人的国际车展”。随后欧盟委员会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程序正式开启。但中国汽车对欧出口的增长速度与进入欧洲市场的决心是不容小视的。中国车企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开始到当地投资建厂,以应对反补贴调查的影响。
2023年12月22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这是中国车企在欧洲建设的第一座乘用车工厂。另外,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与长城汽车等也有意到欧洲建厂。2023年7月,上汽集团宣布将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目前正在进行选址工作。长城汽车也表示已开始工厂及研发中心选址工作。
此外,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的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例从2018年的5.7%升至39.1%,超过了亚洲和北美市场,也即现在中国每出口10辆车,就有4辆是发往欧洲的。
随着越来越多自主品牌凭借成本、技术等优势加速进入欧洲市场,中国汽车未来势必会成为其中的重要一极。2024年,大概率又将是见证汽车出口增长奇迹的一年。
近年来,新能源车潮流席卷全球,智能化成为了很多车企竞相追逐的焦点。汽车,这个曾经的交通工具,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像科技单品,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元素。但是,这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其驾乘的本质,而非过度的智能化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几年前,被誉为汽车界的"三巨头"——宝马、奔驰和奥迪,他们对未来汽车的概念设计是怎样的。
宝马,一直以驾驶乐趣为主打,他们对未来汽车的设想是什么?是去掉方向盘,完全依赖自动驾驶。
奔驰,曾经是豪华的代名词,他们对未来汽车的设想是什么?是移动办公的大空间,让车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办公室。
奥迪,被大家戏称为"灯厂",在科技化内饰方面一直领先于其他两家,他们对未来汽车的设想是什么?是将车内空间变成一个家庭娱乐中心,配备了电视、冰箱、沙发等家居设施。
这些内容你说它是智能化的范畴吗?再对比下国内那些看起来很酷的设计,是谁在追求更高级别的智能化。但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是否有过于偏离了汽车的初衷?
事实上,这并不是是否智能化的问题,而是欧洲的产业链配套问题。他们在引擎、变速箱、底盘悬挂、操控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但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却因为缺乏像高通、英伟达、mobileye、momenta、京东方等公司的配套,而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这并不是说欧洲的汽车产业落后,相反,他们在汽车运动方面的技术仍然领先我们好几个段位。比如,保时捷的新能源车Taycan刷新了纽北电动轿车的圈速记录,这就是欧洲产业链的力量。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如果他们有像我们这样的配套产业链,那么他们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可能会更快。
所以,智能化并没有卷错方向,只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智能化是否真的是我们需要的,是否真的能够提升我们的驾驶体验,还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求。
总的来说,汽车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汽车的初衷,那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的出行。我们期待的未来,应该是技术与人性的完美结合,而不是单纯的科技堆砌。
你在质疑第三次工业革命?
当然没有卷错方向。现在汽车行业经历的一幕,和当年功能手机被智能化类似。
手机超越了其语音通信工具的本质,变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而汽车也将超越其驾乘工具的本质,变成某种程度上的一种移动空间,以及连接互联网的另一个入口工具。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基本上两大块,一是智能驾驶,二是智能座舱。


其实,智能驾驶以及一部分智能座舱对车辆本身的控制、交互功能,还是对汽车本身作为驾乘工具能力的提升。
智能驾驶,能让人开车更轻松,另外一些AEB之类的主、被动安全功能,也能让开车更安全。这部分发展到极致状况下,无人驾驶可以彻底把人类的驾驶职责解放。
而智能座舱的人机语音智能交互,以及通过车机屏幕对车辆的一些控制(比如空调调节、座椅通风加热、导航等),是让人用车更轻松。
上述的两类,本身就是对汽车这一工具的本身功能进行智能化升级,科技使人更轻松,这个方向的智能化肯定是大势所趋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对车辆本身的智能化,还必须提一提车里的大屏幕。
这块大屏幕其实不是普通的大屏幕,而是人类连接互联网的另一个入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学习、生活、工作的相当多的部分,都已经被搬进了这个虚拟的数字世界。
在互联网的早期,人类访问互联网的入口,只有一个就是PC机。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来临,为什么叫移动互联网,因为人可以带着手机到处移动,还能联网。


智能手机成了人们连接互联网的另一个入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催生了一大批应用,让人们的吃喝拉撒更加离不开互联网。吃的有饿了吗,娱乐的有抖音,朋友聊天有微信,开会有腾讯会议,等等。
所以,智能汽车时代,这个连接互联网的入口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车机屏幕对车辆本身的交互应用毕竟有限,而通过屏幕能让用户继续接入互联网,继续使用那些熟悉的吃喝拉撒相关的互联网应用至关重要。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已经有手机了吗?但是屏幕大小,体验还是不太一样的,要不然也不会有PAD这种产品的出现了。


另外,车机屏幕变成另一个互联网的入口后,说不定会催生出另一些独特的人、车、网交互的应用,谁知道呢?
驾乘的目的无非是更方便快捷的从A地到B地吗,抛开表面不谈,从驾乘的本质出发火箭何尝不是一种汽车,半小时走遍全球,多么的方便快捷。
所以汽车在驾乘层面的改进方向应该是搞一个大家上下班都用的起的火箭,实在搞不出来那大家上下班都用的起的飞机也可以,好歹不怕堵车。
【智能化】的方向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并不应该是比谁的屏幕更大更多更清晰,而应该真正从用户需求方面探索。
比如我现在还在开传统燃油车,我用车很不爽的点在于冬天和夏天进车后的温度不能马上适应,甚至让人难受,那么我的需求就是在上车前希望车子能提前自动调节好车内温度,包括空调、座椅、方向盘。
比如每次上车后都要用手机搜目的地,看哪条线路最快,是否堵车,这些信息都要在车上慢慢处理,这个时候的需求就是上车前车机就应该提前帮我规划好线路,上车直接出发就行。
比如冬天夏天有时候想喝点东西,但忘记带上车,之前车上的饮料要么太热,要么太冰,这个时候就有了车载冰箱或者加热设备的需求。
再比常常会有比较累的时候还需要开车,这个时候如果有高阶自动驾驶功能就非常棒,可以允许在车上打个盹儿。或者实在太困睡着了,车可以自动找个安全的地方停车,打开警示灯光或者灯语提示其他车辆。
所以我理解的【智能化】是可以让车和车主的生活习惯深度联动,并且有很智能的主动安全系统。那么符合这些要求的车企有哪些呢?
以个人的理解而言,目前只有华为和小米有潜力做到,因为目前只有这两家在布局完善的车、家、人生态系统,只有完善的生态系统才能拿到更多的用户数据来服务用户。比如出门前就语音说出目的地,系统根据当前路况和预测路况来推荐最合适的路线,并提前把车内各项功能都调至用户最舒适的程度,用户上车就可以直接出发。回家也一样,系统会预测回家时间,提前把家里所有的温度、灯光和娱乐设施提前准备好。这些才是智能服务于生活。
现在很多车企把屏幕做的多做的大只是为了给用户一种我们很智能很高科技的假象,这种路径很快会遇到瓶颈,不可能给全车都装屏幕啊。而且在发生车祸时,这些屏幕可都是些坚硬而锋利的东西。
我在这里给各位主机厂出个主意吧,如果非要在没有智能生态的时候卷屏幕这些娱乐设施来体现【智能感】,那VR眼镜才是更适合的方向,对比满车的屏幕有这么几个好处:
① VR眼镜在车上完全不会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
② 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屏幕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更好的设计安全系统,不会有额外的安全隐患,甚至VR眼镜可以设计的特别一些,能更好的保护乘客的头部。还防紫外线
③ VR眼镜可以在处理器性能逐渐落后时做单品的更换和升级,也是一个利润增长点,但车机性能不够用要换的话成本要高很多了。
智能化只是当前国产新能源车进步的一个方面。
国产车在三电、底盘、安全性方面都在快速进步,智能化只是更突出更容易做出宣传效果,并不是说国产新能源车只搞智能化,其他不搞了。
比亚迪的底盘令人诟病,但新出的宋L的底盘及操控性就颇受好评了。也许国产车在最高端领域,底盘距离传统厂家还有差距,但是在销量最大的三十万以下车型,底盘这些都不弱了。
而且底盘好不好要开了才知道,人们对于底盘其实也各有喜好。
智能化多好宣传啊,多酷,多有效果。
就像手机,芯片系统能耗等等都在进步,但是宣传更多的是系统和拍照,因为更有宣传效果,不是干巴巴的数据。
卷智能化没错,但不能只卷智能化!
说到新势力卷王,就要想到零跑了,15万,给你一个c级车的尺寸,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同级别大电池等等等等
这不,今天10号又来搞事情了,卷出新高度


带来了零跑c10,作为零跑 最新的leap 3.0架构下的首款车型,是行业首搭真正四域合一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的车型。对整个新能源市场来说,卷王又开始卷了。
一卷舒适性
零跑c10定位中型SUV,长4739mm,宽1900mm,高1680mm,轴距2825mm,可以说零跑c10同级别得房率最高的车型,达到了66.8%,前排座椅还可以全平放倒,放倒后就是一张双人床。可以说做到了同价位同级别最舒适。


二卷智能
可以说零跑c10是15万-20万这个价位区间里最智能的,这个价位区间零跑c10用的是8295芯片,采用了5纳米工艺,目前主流车型都在用8155芯片,它是高通骁龙第三代的座舱平台,而8295是第四代的,性能全面领先,算力比8155提升近8倍,cpu、Gpu等主要计算单元的能力相对于8155提升了近2倍。8295芯片使车机更加的丝滑流畅。另外零跑c10也搭载了激光雷达,精度更高,更稳定特别是夜间,优势突出,可以实现更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


三卷安全
车是移动的家,所以安全非常重要,首先c10达到了中国的五星安全标准,也满足了严苛的欧洲五星安全标准,使用了最新的ctc2.0车身底盘一体化,整车扭转刚度达到了42500牛米每度,相比于1.0的产品,技术零件减少了8%,重量下降5%,应用无模组堆叠技术,一体式骨架结构设计,强度高重量轻,配合AI BMS全时主动安全预警系统,识别电池一致性风险精确控制到单次充电,整车安全和电池安全提示到了新的高度。


除此之外,座舱内有边边角角都是用的圆角矩形设计,边缘柔软,把孩子在车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同时内饰材料达到了食品级的安全,座椅采用婴儿可啃咬级有机硅面料等行业领先的健康环保材料及工艺,达到了欧盟最严格的环保认证。
四卷续航
零跑c10具备纯电+增程双动力组合,纯电车型纯电续航530km,,搭载了69.9 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增程车型搭载了28.4 度的磷酸铁锂电池,纯电续航210km,匹配 1.51 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满油满电 1190km。


可以说零跑c10是20万内品价比最高的SUV,同价位没有对手,依托于越级的产品力,极大的机会成为市场明星车型,给年轻家庭更理想的家。
汽车的「智能化」浪潮绝对是正确方向,那个汽车不向这方面卷,就有危险。
首先,汽车智能化绝对不仅仅是在内饰里增加一个平板,让我们听听歌,看看视频,导航这么简单。汽车的智能化包括很东西,例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
1、汽车智能化体验过了,绝对让你回不去了。
汽车智能化让汽车有了更多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如果你需要,你体验过就回不去了。
我是汽车迷,一直以来都认为汽车就是移动工具,把我们从A点送到B点是基本职责。我以前很迷恋操控,甚至鄙视那些加长版的车,为了后排乘坐空间而牺牲操控性。我还一度认为只有操控好的车才是好车,大家都要忍受路噪、空间小的缺点。


随着年龄增长,对车或其他事物认知的增加,我发现这些观点都是很片面。直到智能汽车出来,我阔然开朗,原来汽车还可以这样。汽车可以是家的延伸,可以是一家人的娱乐空间。不再简简单单地只是送我们从A点到B点。


旅游去多了,很多人都意识到风景其实在路上,不是在某个打卡点上。同样道理,既然风景就在路上,我们任何不能更加舒适得享受风景呢?汽车智能化让我们享受风景的同时还多了其他选择,这个不好吗?
2、智能化是所有汽车的未来。
汽车智能化就好像手机由过去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一样,是必须的过程。不管采用何种动力总成,智能化是提高用车体验的第一要素了。以现在汽车的水平,单纯的出行已经完全满足和过剩了。你百公里加速如何、什么行驶稳定性等都很难有明显差距,以及很难大幅度提高用户体验。
这个和当年手机的发展阶段相类似,在满足一般通话的时候,已经很难在通话质量等传统、基础的应用大幅度提高用户体验。手机的智能化却能轻松让用户感知到。
当然没有 智能汽车拿掉了很多机械结构,有助于将车身重量进行降低,那么就直接减少能量的消耗;能量效率高也能够降低碳的排放;又搭载很多先进控制系统,举个例子,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辅助驾驶系统等方面。那么智能汽车在舒适性、安全性、人机交互上高出传统汽车,由于这些新的功能需求,那么也对汽车的驱动和底盘系统提出新的需求。
在动力系统方面,新合作的智能汽车将搭载先进的电动技术,为车辆提供高效而环保的动力输出。不仅如此,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将得到优化,提升行车安全性。此外,新车还将融入抖音的智能生态,实现更智能化的人车互动,让驾驶体验更为便捷和有趣。
而且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使得电动汽车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实用。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也将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例如减免购车税、免费停车等政策,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
这个问题,很像多年前功能机刚刚搭上摄像头的时候,对手机摄像头这个累赘的鄙视。
无数人质疑,这个小玩意儿让手机价格翻几倍,效果还不如,远不如卡片机,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结果卡片机早就没了,智能手机还在疯狂扩张摄像头,越堆越多,起来越花哨,甚至基于摄像头之上的智能化也开始了,最普遍的划过美颜功能,直接让卡片机拍照,拍完还得找photoshop进行花里胡哨处理的人员失去就业机会,但智能手机的爆发反倒增加了各种就业机会。
同样,当年诺基亚的塞班只能发个邮件之类,还能叫旗舰机的时候,估计也没几人预料到乔布斯在这种思路上直接颠覆形态。
如今对于智能化的怀疑,无非是这些变种。
而且智能化已经初见成效,再怀疑就显得保守。
最明显的莫过于智能化对于安全的保证。人驾驶再技术娴熟,也不可能有全车身摄像头和雷达感知能力更强。
到商场超市,人刷信用卡再省事也没有车上直接驾个nfc过路加油省事。
可类比的是微信支付宝的核心价值绝对不在于刷个码,那并没有比信用卡快多少,而在于手机本身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每一次支付都成了各种商用信息的综合处理过程,消费者能有更多的软件辅助,一如汽车上的智能技术。
这方面巅峰之作,显然是智能手机和网络玩得熟的华为,问界的智驾玩法只是刚刚起步,那种人去商场购物,汽车自己停只是初步。
随着汽车完善,绝对会有让汽车自己去商场,通过某种接口,让商场全自动把新鲜的牛肉鲜虾直接装车,再让汽车智能返回,车载机器人甚至是无人机给送上楼。
这些技术已经出现了,绝对不是科幻电影里才有的情节。
随着智能化提高肯定能实现。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长城汽车直播实测城市 NOA,全程零失误,如
蔚来乐道 L60 无伪装谍照曝光,该车型有哪些
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体验这么好,还有必要选
成品油价第五涨,92号汽油进入「 8 元时代」
如何看待小米su7四月第二周纯电轿跑在与主要
极越汽车员工自爆因买小米SU7创始版被辞退,
腾势 N7 的智能化体验究竟怎么样?
宣扬左脚刹车右脚油门的人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男性喜欢开suv?
丰田去年销量世界第一,为什么网上各种无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2 14:06:37  更:2024-01-12 14:36:12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