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汽车百科 ->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理想汽车是工业垃圾? -> 正文阅读

[汽车百科]为什么有人会认为理想汽车是工业垃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理想one为什么坚持使用增程式架构?
如果理想管安全的博士工程师告诉你两片1500兆帕的钢材叠在一起就成了3000兆帕,你会怎么认为?








说几个事,让人对高中生的无耻有个直观印象:
第一个事,铝不比铁好。
理想one用的是铸铁下摆臂,其实这么啥,铁就是比铝便宜,而且就是比铝工艺成熟,为了省钱也没啥。但问题是,要做铝的并不难,找找供应商,开个模具也就做了。想王脑洞大开,用防腐漆把下摆臂喷成银色,这也无可厚非,银的黑的都无所谓,谁天天看底盘去啊。更迷的来了,网友质疑喷成银色是忽悠人,先是跟网友对喷,然后强词夺理“铝不比钢好”,最后让网友把家里钢筋都换成铝的。这逻辑,活脱脱的泼妇吵架。
同体积铝就是比钢轻,铝的耐腐蚀和抗氧化就是比铁强,这玩意是最基础的知识,有什么好狡辩的呢?造车造了一百多年,减轻簧下质量对提升车辆操控有多少优点都已经论证的透透的了,想王不做或者做不了,就大大方方说完事了,大家都理解,何必找一堆理由,反问谁说的铝比钢高级?教科书说的。而且想王一会用铝比铁,一会用铝比钢,可能大概率也不知道钢和铁不是一回事。
另外钢筋混凝土是钢筋的韧性+水泥的硬度的完美契合,同样体积的钢筋就是比铝筋更韧(铝更软,延展性更好),但是这个优势仅限于混凝土这个搭配(混凝土又不考虑减重),拿这个玩意来说明车的下摆臂没必要用铝的,是鸡同鸭讲,不是一个场景,这就纯粹是想王的诡辩或者坏了,混淆概念,怼赢网友,拉高销量。美其名曰“教育用户”。
为了赚钱不尊重常识,不择手段,这种人的底线能低到常识之外去。
第二个事,CTO滚蛋。
理想有个CTO叫wangkai,是个技术专家,牛不牛咱们不讨论,但是人家踏踏实实做出过产品,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此外,wangkai在汽车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方面也是个专家,还是同济的客座教授。当时很高调的被挖去理想,给了跟想王、Kevin一样级别的11级(合伙人)。但是很快想王就后悔了,觉得给高了,这个臭搞技术的不值这个位置(后来想王给自己和两个铁杆提成了12,后来来的高管比如华为的liwenzhi最高也就是11,杜绝了新来的人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可能)。再后来,想王和wangkai有严重的路线分歧了,主要原因是wangkai以前就业主要是诺基亚、伟世通这种欧洲企业,欧洲企业的思维是有些呆板,确实不怎么利于创新,但是也不怎么助长“吹牛逼”,就踏踏实实的干事,一点一点进步,该堆硬件的堆硬件、该软件的写软件,该测试测试,一步到位那就意味着根本没做,在忽悠。所以想王要求的自动驾驶技术大跃进,在wangkai那根本不成立。可惜,理想不是德企,想王就是想王,当时在内部对wangkai飚出了“能干就干,不能干滚蛋”的霸气豪言以后,wangkai就真的滚蛋了。
CTO都这样被对待,内部工程师的地位有多低可想而知。
第三个事,自动驾驶大跃进,百城通勤模式。
百城通勤模式说起来更搞笑。理想自动驾驶一直有严重的问题,早期节省成本投入少,连测绘甲级资质都没有(一直是挂靠的乙级资质),所以做依赖于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很困难,受制于人(华为、蔚来都有自己的图,小鹏不太确定)。L系列卖的好以后,自动驾驶不行这个事就成了理想的软肋,想王决定下大力气改进,先是从华为搞来一堆高管+技术人员,然后开始琢磨路线。当时,有个汽车之家出身的汽车自媒体大V,名字咱就不说了,反正那些大V没几个懂技术的,都是搞媒体搞流量(这个跟想王真是对路子)。大V跟想王说到了无图的通勤模式(这个模式是小鹏先搞的),想王真的以为这个玩意完全不靠图,光靠通过自己短期的手动训练,就能在日常通勤的路线上实现智能驾驶。所以连夜宣布,2023年开100城市的无图NOA通勤模式。可惜,牛皮总是要吹破的。
无图NOA通勤模式,对算法的要求是很高的,包括静态、人车混行、拥堵状态下的信息处理,以及复杂路况下的路线规划及变道、超车等功能的优化,都需要大量数据和算法作为支撑。算法是理想不具备的,算法的人才理想就没几个。我认识的几个领军人才都辞职了,这些人不缺去处,也不会甘于为虎作伥的。
23年下半年理想不怎么提这个百城无图NOA通勤模式了(今年更是没提。没办法,这玩意提了是打自己的脸)。又开始大量高薪招人,回头基础开始做了,也加深了和轻舟智航的合作。
一个CEO,能跟自媒体交流意见,然后选择技术路线,也是没谁了。
新加两个:
第四个事:想王屁股比尺子精确。
看到不少人说理想的胜利是产品经理的胜利,想王是产品经理吗?我觉得还真不是,他就是个年轻创业挣了不少钱,开过很多好车、豪车的消费者,回头根据自己的体验来造车的,没什么系统性和方法论,那些都是臭搞技术的搞的。理想内部流传一个故事,也被想王在各种布道的产品课里面提到过(也被想王第一狗腿子产品负责人zhangxiao反复说),说one一次座椅评审中,给了两个样品,问工程师,说两款座椅一样。但想王一坐,就指出一个座椅高了,工程师无奈承认,有一个座椅因为是手工件,海绵尺寸高了5毫米,后来被演绎成3毫米、1毫米。屁股比尺子精确,那要尺子干嘛呢?不过我理解工程师,搬砖人面对金主爸爸,还能说你屁股感应错了吗?即便他坐的那个是矮的,偏偏说高了5mm,工程师也得承认领导屁股高明。
这种氛围、这种文化,导致了一件事情——没有客观标准,一切取决于想王的喜好。想王有钱,体验过挺多好车,所以很多时候他的判断还是靠谱的。但是他毕竟没体验过所有的车,他也是个普通人而已(有钱的普通人),主管喜好不是一直靠谱的,总会犯错误。
第五个事:吹过的牛逼都实现了吗?
理想这两年确实很气势,销量好腰杆都硬了。想王自己也好,下面一众狗腿子也好,都开始布道,为什么会成功,开始diss同行那仨瓜俩枣,很熟悉的小人得志的戏码。问题是理想卖得好不过去最近一年半的事情,one的提前停产背刺老车主,不过是2年前的事情。记得有个友商CEO说得好,大家都是泥腿子造车,在宁坑里面摸爬滚打,都不容易。有些人前脚刚上岸,裤腿上还沾着泥,就开始嘲笑刚刚还称兄道弟的那些人。这样的事,败人品。
再说理想L系列成功之前呢?one匆忙停产。再之前的SEV呢?战略大师想王押宝的SEV,现在化身美团无人配送车在街上跑,当时想王可是寄希望于这个小产品的。活脱脱的一个失败的战略,一个失败的产品。
所以,都是造车的,谁也别笑话谁,谁也不比谁高明。
以上内容纯属瞎猜,本人没有理想的任何信息来源,请勿当真。毕竟理想法务部那几个货,正经事干不了,搞搞不听话的自媒体会下重手的。
我先说结论,理想one是一个产品经理的胜利。
虽然没能有幸认识,但私认为李想本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非常精准。理想one完美的结合了市场的需要以及自己企业的能力。他也只能抄汉兰达做奶爸车,别的车型他也抄不明白。车身大对集成水平要求低。就这,还心不甘情不愿得用了个东安三缸,因为就这个动力装得下。汉兰达这个车型定位就是好看点的奥德赛,没人拿他越野,也没人激烈驾驶。对调教水平要求也不高。年龄大点的还能记得汉兰达坡吧,一度沸沸扬扬,但对人销量没影响。就这种车型,常年加价。以马后炮角度来说,这个切入点堪称完美。
且,作为企业创始人,李想先生具有一般产品经历所不具备的魄力与资源调动能力。
以上的这一切,造就了理想one。一度在细分市场独一无二的存在。卡准市场定位有多么重要?我举个例子,别看BJ40这种产品力,坦克上市之前其实活得非常滋润。加上李想本人的营销(碰瓷)能力……
但是,理想这个企不能只靠牛逼的产品经理。本身内功还是差点意思,希望能拿着第一波挣到的钱好好提升。同时,对于其后续车型非常期待
理想one不是,但这个增程器属实工业垃圾中的战斗机。


10万公里后秦Plus Dmi气门挺杆


10万公里后卡罗拉双擎气门挺杆


10万公里后秦Plus Dmi进气道


理想one东安动力1.2T 10万公里气门挺杆


理想one东安动力1.2T 10万公里汽缸活塞
整车其实还可以优点突出,但这个发动机真是见过的最垃圾的。别家非混动的发动机需要应对各种多变的工况尚且不见的有这么多的积碳、漏油,更不要提卡罗拉和比亚迪秦混动10万公里那叫光洁如新,而这个东安动力的增程器放着给它最舒服的工况去跑,依旧跑出了这个水平的积碳和油泥。
卡罗拉和秦神仙打架,理想遭殃属于是了。
我认为理想one热销确实反映了产品力非常的贴近用户需求,车内的豪华配备和人机交互是行业顶尖的。但不见得所有的用户都知道它增程器的这些问题,我甚至都不觉得卡罗拉和秦一定做的有多么好,因为混合动力几乎永远都是最佳燃烧工况,零积碳应该是混合动力的及格水平而不是优秀,可见东安动力的技术能力有多么的糟糕。如果有新用户想要购买理想one,务必先了解一下,确保能接受这样一个已经给了最佳工况让它敞开着跑,都能跑出一堆积碳油泥锈斑的所谓增程器。如果可以接受,那就可以买。
参考资料:
缸垫渗油严重?防撞梁覆盖率低?理想ONE拆解报告汇总!横评系列之《真十万公里长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楚少归来揭开谁是最终神话!十万公里长测+拆解!秦PLUS DM-i VS 卡罗拉双擎!_哔哩哔哩_bilibili
四杯25摄氏度的水倒在一起就是100摄氏度了。
典~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工程师思维和好的产品经理思维的差异。
1.所有消费品都不是技术最好的产品卖的最好
我想这个问题在很多领域都能说清楚,电子产品是最明显的,技术最好的往往最贵,实际中卖的好的都是性价比高的产品。在汽车领域也是一样,保时捷卡宴、GLS、X7这些好不好?好,但是单纯比同尺寸的销量,没法比,价格在那里摆着,显而易见卖不出去多少才是正常的。再好的产品买不起也白搭。
2.工程师不知道市场的需求是什么
现在各行各业都讲究年轻化,加之大部分车企都在北上广,就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大部分年轻员工是没车的。没车你怎么开发车?你怎么知道各种用车场景?基层的工程师自己没有用车体验,高层的领导整天坐着司机开的车,自己对车都是想当然,那必然就是瞎开发。从市场各种右后座重视就能看出来,一看就是企业领导自己天天坐右后座。问题是,现实中的商务合作老板座,实际中有多少都是在家庭场景下使用?大企业在国内毕竟是少数,小微企业的老板自己开车、互相合作哪有那么多讲究?老板座有那么强烈的意义吗?
工程师和企业高层对市场的需求把握不敏锐,除了刚才说的基层员工没车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牌照制度和其他城市不同,全国四个一线城市才有多少人能买车?人口不算数,能买车的人是极少的。你在一线城市的环境中想象全国都是这么难,人口密集区想东北西北也用纯电?广大县乡村地区、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生活状态和需求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开发不同的产品。
企业人员不懂目标消费者需求的最简单体现就是MPV。近年来各个品牌都推出了MPV,长期使用过MPV的人还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就会发现市场上各种MPV的脑残操作和设计,比方说侧滑门开关位置(二排和司机都有开关)、三排是否有加热、角度调整、二排角度调整的方式和位置、冰箱、后备箱空间、正副驾的座椅功能等等,市面上每一个MPV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一看就是设计师没有好好研究本田奥德赛和别克GL8,细节设计才是体现设计功力的地方。
3.理想的目标客户和上网人群是不对应的
理想的车在目前都在30万以上,我周围的朋友已经买了理想的,和正打算买理想的,包括在理想论坛里看,绝大部分都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理想都是第二辆或者第三辆车;
(2)大部分都买过或者还有一辆BBA或者其他豪华品牌。
一般家庭里买第一辆车,都是十多万甚至更少的预算,每年价格区间销量统计就可以看出来。然后在换车时,通常期待的是换一个豪华品牌,BBA就是首选,稍差一点就是凯迪林肯之类,这个预算一般就在30或者40万。一般渡过这两个阶段以后,就会发现豪华品牌虽然机械好,但是配置太低,空间太小。此时如果想要大空间大尺寸,X5 GLE Q7起步,价格落地70起,而且配置依旧很低、空间依旧有限、多出来的两个座位完全不能坐人,还是蓝牌。此时理想就是最佳选择,为什么?用料配置空间和品牌形象,所有的理想都在30万以上,均价不比绝大部分的普通品牌强?更何况按照车型价格来算,比相当比例的34C和56E贵也正常吧。
网上发言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一是大部分人都没车,二是还都想要性能好操控强,三是自己没体验过自然就是网上说啥就是啥,四是总想显得自己懂车。任何公司要是听了网民的意见就离破产不远了,当年奥迪RS6引进那么多,后来拉回欧洲的事情都忘了?为啥顶级高端产品广告日常生活中看不见,因为目标群体就不在普罗大众里,我就见过一回威图手机的海报广告,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
4.尊重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
汽车各种配置成本再高,三十多万也是能实现各种舒适性配置的价格区间了。传统主机厂都学欧洲品牌,尺寸和配置必须严格按照级别划分,舒适型配置就要选装甚至没有。难道消费者的需求被满足就这么难?座椅通风和按摩功能很贵?人造革包裹车内仪表和门板很贵?第二排第三排电动调节成本很高?这玩意儿很值钱吗?给消费者都装上是犯法吗?各种卖不好的车企好好反思一下自家产品是不是瞧不起消费者。
更别说第三排空间,Q7 X5 XC90 探险者 汉兰达,还有一票各种六七座SUV,你们的设计师身高都在一米五以下?还是坐公交车不需要买票的小矮子?第三排设计好了,生产出来了,麻烦自己坐进去体验一下好吗?不说空间富余,坐第三排,好歹坐一小时行不?全家出行,请问谁坐第三排的小板凳?把第三排乘客当个人看好吗?特别是今年上市的各种MPV,作为专门拉人的MPV,新M8,腾势D9,极氪009,第二排搞那么好,第三排连个座椅加热都不给,设计师你有没有考虑过能买你这个车的人,出门不带父母?前排有加热通风按摩,第三排直接冷板凳,是不是有很大问题?
5.单一配置,不选装配置也很高
其实这点和上面有点重合,这里面的反面典型就是小鹏。定位在30万以上的市场,面对的一定不是首次购买汽车的用户,买过车的人都知道跟4S纠缠、以及厂家恶心人配置的问题。理想能把各种配置直接拉满,这也是难得的。所有竞品,没有一家能在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给出同样的配置水平,总是缺这个少那个。
当然L8也很坑,MAX版比PRO版就多了激光雷达和二排电视贵了四万,为了这个电视要多花四万,如果想要冰箱就得再花6万买L9。只能说这是一个比烂的汽车市场,其他竞争对手烂泥扶不上墙。
6.增程也是理想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理想各型号都是纯电,销量绝对和现在没法比。这就是网上很多反对理想者最大的槽点。因为增程,各种功能的使用才能彻底放心,也因为增程才能到处开着随便跑。对于消费者来说,便捷才是竞争力。纯电能做到彻底放心跑满载长途?纯油能供得起这么多用电设备和用车场景?只有增程才可以。要是理想做成纯电,起码损失60%的客户。要不然网上天天喷增程,各企业为啥都纷纷做增程产品?
综上所述,理想的成功体现在车上,就是
增程+满配+尺寸+空间+单一配置+品牌形象。
在目前的市场上,没有对手。
对理想成功的分析,很推荐23年2月8号晚上L7发布会以后,YYP对于L7试驾视频当中的分析,里面对理想为什么这么成功讲的很细,推荐大家去看看。
36氪今天爆了个猛料。
理想汽车前采购总监家里有1500万的豪车,包括:800万元的劳斯莱斯库里南、350万的劳斯莱斯幻影、200多万的法拉利跑车和超百万的保时捷跑车。
“2022年初,理想汽车财务部下成立了合规部,目标就指向了这位行事高调的刘姓采购负责人。数月后,刘姓总监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捕。”
“一场人事地震也应声而来,理想汽车三座工厂中有两名厂长主动请辞。” (来源B站)


前理想汽车员工。
理想one是不是工业垃圾我不好说,理想公司真是企业垃圾!
跟朋友换着开了两天朋友的l9,工业垃圾不至于,但是谁网上吹理想的驾驶感受好,我只能承认确实是宣传口做的太好了。睁着眼睛说瞎话呢这是。
跟车主朋友聊了下用车体验,发现车主完全不关心驾驶方面的感受。车么能开就行了,况且至少悬挂的纵向滤震还不错对吧。最吸引他的就是作为第三空间或者移动的家这个用车情景,目前50万以内除了理想以外,要么就是mpv咯。
他说每天晚上接完娃送回家,转头跟老婆说去办公室加个班,然后就下楼到车里后排外放电ps5娱乐屏搞起了。还可以叫上早上八点钟出门认识的同个小区的送娃奶爸一起打2k22。
突然觉得他买的好值。
现在,2023年10月8号。
李想卸任理想多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官方回应:这不代表管理层变动。
不是工业垃圾,理想one只是一辆比较实用的车而已。
以往的增程式汽车失败是这些车企的失败,不是增程式的失败。它们失败是因为它们没想明白增程式该做成什么样。
以往的车企搞增程式总想着先把电池用完,再用这个小发动机吭哧吭哧地发电拖着汽车走,但这就有一个问题,小发动机的发电功率只有几十KW,拖着车走就很吃力。所以以往的增程式汽车给人的印象就是垃圾。
但理想one的思路不一样,理想one不是要造一辆电池用完再发电的增程式汽车,而是做了一辆有两块电池的电动车。
我们假设你要造一辆240KW功率的电动汽车,车重2.3吨,要想续航足够,给它装上了160度的锂电池。
为了方便制造,把这个大电池分成了一块40度锂电池和一块120度锂电池,这个你能接受吧。
为了节省成本,把这个120度锂电池换成了磷酸铁锂电池,这个你也能接受吧。
为了继续节省成本,把这个120度磷酸铁锂电池换成氢燃料电池,这个你也能接受吧。
考虑到加氢不方便,把这个氢燃料电池换成性能弱一些噪音大一些的汽油燃料电池,你也能接受吧。
把这个汽油燃料电池的发电方式改成机械发电并改个名字叫做增程器,你能接受吗?
如果能接受,你就得到了一辆理想one
不要被那些喷三缸机的人带偏了,他们还是在用燃油车的思维去衡量一辆电动车,并且抓住他们能看懂的一小部分东西使劲黑,却不知道有些事物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了。
增程器就是一块120度电的电池,它全部的作用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跟锂电池的作用一样,只是性能略差噪音略大,但好在它便宜而且5分钟就能满血复活。至于喷什么三缸机的,它们怎么不去喷锂电池里面的电子运动速度不是光速呢?还不是这些人只能看得懂三缸机,却对锂电池的发电原理毫不了解无处可喷。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这是一辆240KW四驱、能坐6个人、百公里加速6.5秒的电动车,车上带了一好一差两块电池。好电池性能强无噪音补能不便;差电池性能弱有噪音补能方便。你充电方便就尽量多用好电池,对应着车上的纯电优先模式;你充电不便就尽量多用差电池,对应着车上的燃油优先模式。
这款车简洁的设计理念,清晰明了的使用逻辑,那些喷子是不会告诉你的,它们只会故意用燃油车的标准来喷这车上的增程器用了一个叫做三缸机的东西来发电。你要信了它们就上当了,它们不想让你开上好用的车,它们只想喷一切它们不能理解的东西。就像你不知道锂电池用了几个电极才把化学能变成电能一样,你也不必关注增程器用了几个缸才把化学能变为电能。
如果你需要一辆6座电车,又不想有里程焦虑,我建议你考虑一下理想one


默默掏出了理想L1
2022.09.16
理想one停产了,它非常的坚挺,停产的前一天还在卖。
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人必坑中国人。
1、不是工业垃圾。
2、根本没有理想死忠粉吹的那么好。
什么上揍奔驰GLS下打奥迪Q5L,一个吹得比一个神,实际上这玩意卖三十几万就是三十几万的表现,硬要跟百年豪华品牌做一个虚无的隔空对比并把人家从字面上打败,那就没意思了。
这里有个惯用语叫“利益相关”?那除了特斯拉老板之外,蔚来、理想、小鹏、威马老板我都采访过,能算半个行内人和半个“利益相关”了吗?对了,我也有好友在理想工作。
这个话题问得也够扑_街的,分明就是组一个局让两边骂起来,够损啊。
实际上我开过好几个版本的理想ONE,说说我的感受吧,如果有一点不公正,欢迎直接指出,我们明人做明事;
1、第一批车的品控烂到极致,作为媒体人我真的看不下去了怎么天下会有这么烂的三十万级别“豪华车”。2021年我试到的ONE,做工有了飞跃式发展,我甚至怀疑不是一个团队做出来的。
2、我很早之前就跟大家解读过增程式混合动力结构的原理和效用,但没什么人看,大家只想黑1.2T三缸。
3、黑三缸还算脑子清醒,黑1.2T就不正常了,多数没搞清增程式混动结构的原理。
4、其实最遭黑的是理想官方一开售的时候混淆视听说这是“纯电SUV”,而且是没续航焦虑的纯电SUV。掩耳盗铃啊好家伙,你把汽油机说成是“增程器”它就不加汽油都能发电了吗?这一点都不唯物主义。
5、增程式混动系统是插电式混动系统的一个技术分支,串联式混动结构并不稀奇,但硬把它说成是纯电结构才稀奇,你见过电动车有活塞连杆结构的吗?在北京能用新能源指标上路吗?享受纯电动车国家补贴吗?
6、这车的加速能力、乘坐体验、操控、品控、服务都符合30万级别中大型SUV的正常表现,但没有哪个因素是理想死忠粉口中那样“碾压50万内所有竞品”的。如果有,怎么它不加价卖呢,理想公司喜欢做慈善?
7、总而言之,理想ONE不是工业垃圾,它卖三十多万是正常价格,买卖双方都没亏;理想ONE也不是越级神车,就现在这些产品力,还配不上这么浮夸的营销手段,谢谢。
——更新——
我文章开头骂了理想的脑残粉,但我一直都是理性看待理想的,我从来都认为:理想这套REEV系统算是比较成熟的结构。
自己画了8张能量走向图,这样子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些:
















最后加个gif图吧


这个?


以前看小牛说车喷理想是彩电冰箱等组合,直到看了理想的安全负责人,安全的博士工程师告诉你两片1500兆帕的钢材叠在一起就成了3000兆帕,这就好比说两杯50度的水,倒在一起是100度一样。
是不是工业垃圾不知道,但是扯犊子这事,他们是认真的。
三十多万理想上配备的冰箱彩电沙发是工业垃圾,一百多万阿尔法配备的冰箱彩电沙发真香,懂车爱好者们是真的懂汽车工业哈!
一个厨子用煤气灶做饭不好吃
用上电磁炉就好吃了?


刚推出市场的时候,广大网友对于理想ONE三缸1.2T发动机的吐槽是很多的,三缸不说,功率相对于理想这块头太小,效率也不怎么样,反正不管怎么说不是一个好选择。
刚开始很多人对于这个发动机选型是很质疑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家对于理想ONE实际驾驶体验的增加,
至少从近期月销频频过万的销量看,貌似发动机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到底该怎么看理想ONE的这个发动机选型呢?
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理想ONE增程式的基本结构图。


这个解决方案怎么评价呢?
四个字,"中规中矩"
增程器(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动机,各个部件依次排开,各司其职,没毛病也没亮点。
看到这个解决方案你绝对不可能有初次接触丰田THS的那种惊讶和佩服,WC,什么脑回路能搞出这样的设计!


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如果要切换到燃料电池的话,
理想ONE是技术切换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没有之一,
其他不管什么THS,iMMD,DMi,DHT之类的,统统都要对动力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而理想ONE只需要把上面蓝色方格里的部分换成燃料电池即可,甚至尺寸没问题的话都有可能对已经售出的车辆进行后装改造。


那么如果是燃料电池的话,需要配多大功率呢?
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理想ONE搭载了俩加起来240kW的电动机,输出功率的主力要靠电池。燃料电池是可以直接驱动电机,但指望燃料电池做主力输出,那就有点太过分了,也是浪费资源。
燃料电池需要做的工作其实就两件事,一在合适的时候直接输出到电机驱动车辆前进,二,行驶过程中可以给电池补能保证车辆的续航能力。
前面说了大功率工况的时候主力是电池,燃料电池就是个添头,多点少点问题不大,所以他的功率需求主要考虑补能问题。理想ONE的电池组容量是40kWh,这个电量满电的话只要不是在高速上狂飙时速160,180,跑1个小时肯定不是问题,如果搞个120kW的燃料电池,20分钟就能把这个电池包充满(理论计算),完全没有必要。
最终选多大肯定是一个综合权衡,简单计算分析,激进一点的话40kW足够,理想ONE高速上120公里巡航所需要的驱动功率大概是30多kW,直驱的话不仅够用还能有点富裕给电池补电,只要做好SOC的规划,可以满足99.99%的工况需求,只有连续长时间大功率消耗的极特殊工况才会出现电池全部耗光功率不够用的情况。
保守一些,50kW或者60kW就更够用了,那时需要权衡的反而不是功率大小而是不同功率燃料电池的成本问题了。
从燃料电池得出来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增程器和发电机,所以东安这款96kW的1.2T发动机从输出功率而言是够用的,当然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不等于最佳效率功率,增程发动机的最佳效率功率才是最关键的。


某发动机的热效率图
从燃料电池这个需求反推,大致可以得到理想ONE最合适的发动机,第一功率不需要太大,第二增程式发动机主要用于发电,可以稳定运行在最佳效率点,效率要足够高。
显然东安这款1.2T发动机在功率上满足要求,但是效率上却差得有点多了。
东安官方数据,这款发动机的最高效率是36%,车友评测是32~33%的热效率,考虑到发电损耗,我们按照30%算。
再看业界标杆比亚迪DMi,插混专用发动机的宣传热效率是43%,假设两者发电效率差不多,大致估算比亚迪的真实发电效率是36%,实际肯定会更高。
表面上看只有6个点的差距,不算大,咱们来实际算一下
假设都需要发10.8度电,
理想ONE要消耗的燃油热能相当于36度电,
比亚迪要消耗的燃油热能相当于30度电,
这之间的差距是20%,如果再把比亚迪的发电效率搞准一点,这个差距还会更大。
这意味着什么呢?
只要理想ONE的发动机和发电机效率能达到比亚迪的水平,他的油耗水平可以比现在低20%,从现在的高速巡航8.x降低到7升以下,续航能力也随之提升。
这并不需要太高深的发动机燃烧理论和复杂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只需要一款单一工况下效率更高的发动机。
对于理想而言,再从头开始研发一款增程发动机也许不太现实,更多的还是看他们能不能外协采购到一款效率足够高的适用发动机,功率不是问题,关键是效率,这恐怕也是一个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苦所在。
但是,仅就现在这款东安发动机的技术表现而言,提出更高的期望也不算过分。
所以,理想这套动力系统组合最大的短板就是发动机,不是功率而是效率,
绝对算不上优秀,
合格,勉强吧!
不知道理想是寄希望于东安的继续努力呢,还是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替代品。
理想是在特定环境下以最便宜的方式实现最大杯的表像吃到最大的政策红利切入竞争最少的细分市场。整体看着很牛网上舆论也很牛,车其实也还行,但某鸡贼CEO宣传的500万内最强,这么一比说是工业垃圾还是比较好听的了。
作为一个特斯拉粉,在看完了下面大部分的回答后。我发现理想不但不是工业垃圾,简直是国货之光啊!
在之前,我也认为理想就是吃政策红利的工业垃圾,对他最大的记忆点是看过的一条很讽刺的新闻,“一台电动车靠增大油箱来提高续航”。 满满的全是中国特色幽默感。
但你们仔细看看他们粉丝的讲解,理想的一整条产品逻辑线还真没问题。论产品力,定位于油电交替时代的过渡性产品,从事实上解决了单一能源车型的问题。将他理解为一辆插电混动车。短途纯电省钱起步快,长途又兼顾油车的续航。三缸机又怎样呢?发电而已,你配个W12不还是用来发电嘛。
如果这算工业垃圾,那PHEV车型里,纯电续航不足180的全都垃圾不如。纯油车型里,纯油油耗高于8-10的全都垃圾不如。可实际情况“垃圾不如”的车型一大把,真要喷,理想还得在他们后面排队。
再说价格,他是少有的国产车上探30+选手,一不抢国产车市场份额,二拉高国产车价位接受度。三推动充电桩普及。四不拿国家补贴。五他是真心卖产品,比某些“卖赠品”的品牌强很多。等于说在时代交替的缝隙中准确填补细分市场,完美把握了当下。至于以后增程式早晚被技术淘汰,那也不太关乎理想品牌。毕竟电车时代转型很快,以理想的产品逻辑必然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依靠此时积累的品牌价值与客户,完全可以有更多选择。
当然说产品归说产品,再国货之光我也还是不会买的,这届话事人我选马斯克,因为他要带社团打上火星。
————————————————
那回到这个问题,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在之前我不了解理想的时候,会认为他是工业垃圾?
想了一下。我认为是 品牌方 宣传不到位。明明是结合双方优点的多面手,却被拿来跟电车比电续航,跟油车比油耗的怪异局面。
大多数网民其实都不是理想的目标用户(北方,小城市,价位高),起码理想这种新兴小品牌的宣发主战场不在这里。而人们对于汽车资讯的了解,普遍依赖于“媒体主动推送”“用户被动接收”“网民互相讨论”,一步步叠加形成的用户认知标签,比如宝马就是操控,奔驰就是内饰无敌,奥迪就是夸戳大灯。
那理想最深刻的标签呢?不是“奶爸车”,挂钩这个词的车型很多。而是“烧油的电动车”。要么油车烧油,要么电车充电,你烧油的电动车不是脱裤子放屁吗。连插电混动也不沾边,因为他的宣传标语是增程式。再结合“三缸机”“百公里油耗”这些信息,被动推送不够明确,又缺乏主动了解的意愿,那大多数网民眼里他的品牌形象,就是“达文西的手电筒”。
比如很多相关媒体内容(百度百科/懂车帝)写的都是“1.2T发动机”,三缸机啥形象啊。又不是直接动力源,写成发电机更确切啊。一旦品牌形象被网络段子固化,后续再扭转起来很费劲的。比如一提起纳智捷,你啥反应?光靠粉丝用户去帮你科普明显不够,你又不是特斯拉马斯克,天天上头条让人们有主动了解的意愿。
写完这篇文章以后,理想相继发布三款车,这个着实有点意外。
从现在的销量和口碑来看,证明了我之前的一个判断,L9为L8铺路很成功。但L9的销量我着实是没想到,这种尺寸的车能卖到这个月销,我也是佩服那些下单的人,不知道后续在市区开是不是会有各种烦恼。
另外,说说最近网上喷的最多的几个点。
首先,网上喷的最多就是L9的彩电、冰箱、大沙发,除此之外理想就是个没技术的拼装车。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何为技术?
彩电冰箱大沙发显然不是什么技术,而且后续的国产同级车一定会把这变为标配。
很多人认为物理的研发制造是真技术,发动机、变速箱包括芯片研发这才叫技术,至于其他都不重要,我不这么认为。
增程式本身并不能称之为技术,这只是一个动力总成的形式,使不使用只看适不适用。使用发电机供电驱动电机的交通工具早就已经有很多,只是很多人并不关心,比如现在还用的很多货运火车、大型货轮、国产的055大驱、003航母都是这种形式。你非说增程式就是大号老头乐,那003就是巨型老头乐了。
理想的成功被很人归功于营销和精准定位,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技术”能力,零部件供应商就在那里,所有的主机厂都一样用,为什么只有理想“组装”出了中大型SUV爆款,后来的跟随者即使对着竞争,都无法达到这个销量。
现阶段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像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产品升级就更加需要全产业链分工协作,各自做好各自擅长的部分,每个供应商专注于各自领域的研发,主机厂就是做好市场抓准客户需求,做好整合。灵活、快速反应才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简而言之,目标客户需要彩电、冰箱、大沙发,我给你做到行业最优即可。
再说安全性问题,很多人说理想只会搞表面营销,安全性相关的部分完全不提。我想说,这都2022年了,行驶安全早就已经是行业底线,一家车企还在整天宣传安全,实在可笑。
以下是原文。
2020年10月提车到现在也一年半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市内通勤偶尔高速自驾出行,跑了近3万公里。


先说说买车过程。
首先,我是标准的5口之家,家里1个孩子(5岁不到),媳妇,父母。媳妇喜欢出去玩儿,所以一般小长假都会去周边玩一玩(300公里以内自驾)。
家里有固定的车位且物业可以配合安装电桩。
没有大牌需求,因为家里有一台沪牌车。
以上的现状决定了我选车第一需求就是空间,5座也能满足,但绝不适合长途旅行。市面上的7座SUV第三排基本都是小板凳,偶尔短途坐坐还可以,长途嘛懂得都懂。
而MPV市场在2020年选择面也非常小,奥德赛已经是年代久远的车型,虽然也出了混动改款,但底子依旧太老。
传祺M8虽然是新车型,但我以前有同事的GS8居然在高速上发动机故障,排气管冒白烟(我当时就在车上,亲身经历),这让我对同样底子的M8不是太感冒。
塞纳也想过,但是当时没有国产,和奥德赛一样都是老车型,且价格有点离谱。
所以选择面进一步缩小到6座车。其实缩小到这个范围,市面上基本就没有太多选择了,只有当时刚上市不就的现代胜达、理想ONE和ES8。
其实我当时的首选是胜达,实车在车展看过,真的挺喜欢,整体设计在燃油车里面算是紧跟时代的,只是韩系车在国内每况愈下的现状最终还是让我将它否定。
选择落在了ES8和理想ONE。我是做互联网行业的,所以对新势力品牌倒不是太排斥。ES8比理想早上市一年多,当时已经积累了不少用户和口碑,在上海街头已经很常见,商场的形象店也比理想多不少。我也去看了ES8,其实车本身各方面都挺满意。只是第一次买纯电车觉得多少都有补能焦虑,另外各种选装之后直奔60万去了,实在囊中羞涩。


其实在车展上开理想ONE的时候我并不是太中意,四联屏设计说好听叫科技感,其实就是向成本妥协的方案。我是传统燃油车主,对于内饰的按键旋钮操作还是有些情节的,理想这一步迈得过于彻底,除了方向盘的多功能按键其他全部取消。这一点至今我都觉得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设计,即使它在触摸设计上尽可能地做到了盲操作,依旧没有按键来得顺手。
最终下订理想ONE是源于一次随意的试驾,我是在一次陪老婆在浦东世纪汇逛街,正好有理想的店(当时全上海就两家)。理想ONE的车型设计对于我来说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庸缺乏亮点,无论外观、内饰都是如此,不难看,但也绝对不属于亮眼。单就静态体验,很多人都不会对这车产生非它不要的感觉,唯一的亮点就是空间真的很大(在这个级别里)。但车是要开的,只有试驾以后才能完整感受一台车的好坏,理想就是如此。
驾驶感受总结一句话,这是一个灵巧的胖子。


优点网上说的已经很多了,就讲讲缺点。
1、储物空间设计不合理,中岛只有两个杯架和一个无线充电,小物件完全没办法收纳。也不像其他电动车,中间有镂空的储物格。主驾车窗上部给按了拉手,这个安排实在看不懂,不应该是眼镜盒的位置吗?还有副驾手套箱,小的出奇,居然连一张A4纸都无法完整放入。
2、这个眼镜盒。。。李想是被它伤过吗?主驾的拉手换成眼镜盒很难吗?全家人的位置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唯独这墨镜无处安放。。。即使到了新车L9上依然如此,实在是有些看不懂。
3、20款的座椅确实比较硬,21款已经改善了,好在整个座椅设计得比较宽大,好处是怎么歪着坐都可以,缺点是包裹性一般。
4、档杆是全塑料做的,作为一款30万朝上的车,这么一个每天摸着的部件做得很没有质感,甚至有那么一点松垮。
5、大灯亮度不够,虽然是LED大灯,样式也没问题,但是照度完全不够,碰到下雨天没有路灯的道路,开起来很慌。这一点连21款也没有改善,实属不解。
6、关于底盘,网上很多人说不够紧致,遇到颠簸路面会有多余晃动。这个确实存在,减速带如果是侧向通过车身会有比较明显的左右多余晃动,低速过坑洼路面确实摇晃会比较厉害,改成运动模式会有改善,但还是会晃。不过好在我所在的城市这样的路况少之又少,平时上下班都是很好的路况,如果是农村的非铺装路面,一般人也不会买这车。
其实说到底这就不是一台适合越野的车,不要指望他有多强的越野性能。
开了近3万公里聊下整体对这台车的看法。
我从不否认,理想ONE是在车和家现有资源下拼凑出来的车(即使是21改款也是一样),虽然还有很多缺陷,但对于一家新势力品牌来说,这台车的完成度已经很高,能将资源整合做到这个程度,车和家在汽车行业的能力我是认可的。
为广大网友诟病的1.2T三缸增程器在买车之前我也仔细查过,买的时候心里也有点打鼓,很多身边人也会笑话我30多万买个这么小排量的三缸车。但事实上,这台增程器的表现并不会让人失望,主要还是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增程器供电,从一开始就在最适合的转速输出功率,所以就不存在三缸发动机怠速抖动的问题。低速增程器介入会感觉到响动,但一般用到增程器都是高速路况,风噪+胎噪基本就覆盖了增程器的响动,我可以负责的说绝对比发动机的噪音来的小,网上说拖拉机,纯属扯淡。


我上下班单程25公里,15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可以支持我2天1充,大部分时间我是用不上增程器的,一箱油基本上2-3个月用完。
20款理想ONE的辅助驾驶功能,虽然用的是供应商方案,但是经过调教,整体还是比较稳定的。只要是封闭道路,我基本都会开辅助驾驶,有四分之一的里程都使用辅助驾驶功能。
很多人说理想没有技术,增程模式是上个时代的老旧技术。我觉得增程模式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技术,只是一种方向的选择,经过十年的发展增程式的动力系统已经比较成熟。理想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将其发扬光大。随着国内汽车产业这几十年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硬件供应商,一个主机厂品牌商真的需要事事亲为吗?我觉得没必要。
理想的价值核心在于理念层面,在理想之前,车企造车是以技术为导向,动力更强、更高效的发动机,更平顺的变速箱。。。把消费者培养成了参数党。当电车时代到来,好开已经不再是研发难点,超跑级别动力加速无非就是电机功率的问题。取消了变速机构,电车和燃油车的加速平顺性就是代差。
在电车时代,车企开始专心研究用户需求,造一台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的车才是好车。在理想之前有任何一家车企敢只做一款车一个配置就上市销售吗?
事实证明以消费者为导向,即使只有一款车一个配置也会成为一种优势。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这不是一台足够好的车,但是一台均衡的车,所有的参数配置都不出类拔萃,但组合在一起可以满足我这类人群几乎所有的需求,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台好车。


结合理想L9的发布和开了一年半的理想ONE之后,说说我对车和家这家公司的理解。
先下结论,我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
作为一家新势力主机厂,创立7年时间,直到昨天以前都只有一款车一个配置在售。放眼整个行业都独此一家。不需要更多的选择,精准的定位,只卖给最需要的那一小部分人即可。
这是标准的用户导向思维方式,先搞明白我的用户是谁,他们有怎样的特征,从而推断出他们购车的具体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即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对于这种造车逻辑,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准确定位。
从车系开发的规划来看,先有了中规中矩的理想ONE,成功跻身单车万台销量俱乐部稳住基本盘以后,推出旗舰车型L9,依旧沿用相同的定位策略,将品牌价格拉升到45万以上,提高品牌价值认知。紧接着放出L8(改款理想ONE),进一步稳住核心车型的竞争力。23年开始陆续推出中型SUV和紧凑型SUV下探价格,冲击容量更大的市场,走量。
一个非常清晰的车型开发策略,而且依照李想对于产品的精准定位,后续的车型依旧会保持单车单款的形式出现。


再说说理想这个品牌。
其实从母公司“车和家”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理想系列的产品核心定位在于“家”这个字,理想的整体品牌氛围也全部围绕着“家庭”概念展开,无论是宣传视频,APP里的置顶内容,包括车辆的内部氛围营造,都是围绕“车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这一概念来打造。






所以你在理想的门店也好,车里也罢,看不到什么花里花哨的设计,就像家装设计一样,耐看好用即可。
理想ONE成功以后,又多了那么多所谓对标的车型,都号称吊打理想ONE,但却都无法真正影响到理想销量。因为他们还在传统产品导向开发的思维里打转,简单地认为我的参数更高,性能更强,或者更省油,更便宜,等我的产品上市,理想ONE就玩儿完,事实证明这样的产品死的很惨。
我自始至终都不认为理想的品牌价值本身有多高,但却正好能打动这一部分对更向往家庭生活质量的人。
所以买理想的绝不是一群需要品牌价值认同的人,只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需要这样的一台车。


字都写错未免水平太低


理想one从空间、内饰的角度来说算得上它这个价位的top级选手
主要的问题来源于它采用的东安1.2T三缸机,理想one作为新势力车企,目前基础薄弱,是没有发动机研发能力,做不到像比亚迪和本田那样弄阿特金森循环的混动用发动机。不过这台1.2T的发动机功率是差不多足够的,理想one在135km/h巡航下的功耗为52kw左右,利用这台发动机可以做到高速巡航下不掉电。
而且恰恰得益于理想one采用的增程式,它不需要发动机直驱车轮,所以可以直接用减震降噪材料封闭发动机舱,利用夹胶玻璃、橡胶条、隔音棉封闭驾驶室,最大幅度地过滤三缸机的震动、噪音
理想下一步升级肯定是要换掉这台发动机的,毕竟热效率着实是一般,目前是技术限制凑活着用
因为理想汽车就是一个羞辱中国男人的道具。
这一代理想L9的核心技术是温奶器。
估计下一代能搞个吸奶器装到车里
真不错
我听到奶爸二字就恶心。
车评人的嘴可以骗人
消费者的钱包不会骗人
周总理的一句名言,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汽车百科 最新文章
长城汽车直播实测城市 NOA,全程零失误,如
蔚来乐道 L60 无伪装谍照曝光,该车型有哪些
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体验这么好,还有必要选
成品油价第五涨,92号汽油进入「 8 元时代」
如何看待小米su7四月第二周纯电轿跑在与主要
极越汽车员工自爆因买小米SU7创始版被辞退,
腾势 N7 的智能化体验究竟怎么样?
宣扬左脚刹车右脚油门的人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年轻男性喜欢开suv?
丰田去年销量世界第一,为什么网上各种无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12 14:06:37  更:2024-01-12 14:22:17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