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马斯克发布特斯拉全员信,宣布特斯拉全球将裁员 10%,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马斯克发布特斯拉全员信,宣布特斯拉全球将裁员 10%,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记者获悉,马斯克发布特斯拉全员信,宣布特斯拉全球将裁员10%。 (凤凰网) 特斯拉全球裁员10%
最终还是裁员了啊,前几天特斯拉发布了2023年财报数据,虽然销量节节攀升也成为全球第一纯电汽车制造商,但是数据远不及华尔街预期的交付量报告。
除此以外,2024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38.68万辆,大幅低于机构预测43万辆左右,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高达20.1%。是特斯拉自 2020 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


2022 年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因激进人员扩张导致效率低下,不得不进行裁员并削减大约10%的工作岗位,
而2023年7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部分电池生产工人正遭到解雇。一些有助于取代电池生产线上人工的自动化设备正处于设计和施工阶段。
另据十方智行报道:
预计一期电池车间的裁员比例将超过50%,而相关设备将被拆除或转移。
两名特斯拉上海工厂车间员工向界面新闻证实了裁员这一消息,但他们并不清楚裁退比例。特斯拉中国没有回应界面新闻置评请求。
界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特斯拉上海工厂发现,工厂运转正常,来往运送零部件的物流车不绝,仅有少部分第三方外包员工出入,目前特斯拉全球员工数为14万人。


特斯拉的裁员意料中,但是却来的比预期快,原本以为至少也要到2025年才开始。
我国市场是全球最卷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也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扩张和进化比其他国家快很多。市场的饱和以及自动化建设的跃进,就会让裁员数据也会更进一步。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的,市场饱和自然会导致销量缓慢增长或者停滞不前,之前快速扩张的都将整顿收敛。而自动化工厂的普及,越来越多低端岗位会被机器人代替,这些是大环境趋势使然。
所以这种情况不单单只有特斯拉会有,而会辐射至所有车企,甚至其他高新科技都会出现大量裁员的新闻,只是下一家是哪家呢?
马斯克在信中强调,当下降本增效极为重要,说明特斯拉经营确实遇到了问题
这是特斯拉自2017年裁员2%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裁员
2018年特斯拉裁员9%
2019年特斯拉裁员7%
2022年特斯拉裁员3%
这次2024年特斯拉裁员10%
因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特斯拉全球员工总数为140473人
裁员10%,那么可能有1.4万人受到影响
特斯拉要求所有经理确定其团队中“关键”的成员
对其下属进行“二元评估”确定哪些人可以留下
而且特斯拉还取消了部分员工的半年绩效评估


说明特斯拉经营确实遇见了压力,开始通过全球裁员来降本增效保住利润
2024年特斯拉股价累计跌幅30%以上,跌幅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排名第二
如果不裁员,业绩开始下滑,股价会跌的更惨,这是特斯拉不想看见的
特斯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386810辆,创过去5个季度的新低
这一数字远低于分析师449080辆的平均预估,为疫情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一季度汽车产量433371辆,同样不及市场预估452976辆
华尔街前不久表示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可能再次同比下滑
各大机构指出特斯拉面临的需求环境已经恶化


结合特斯拉的全球裁员来看,说明特斯拉今年交付不断下降,新能源汽车不太好卖是真的
马斯克之前对特斯拉交付下降有做出过回应,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家都很艰难
并不认为是特斯拉自己的问题


马斯克为了维护特斯拉股价,不仅仅全球裁员,降本增效最近还在强调自动驾驶,想让投资者对特斯拉有信心
前不久宣布了自动驾驶方面新的进展以后,股价反弹了4.9%
但马斯克搞自动驾驶已经搞了很多年了,但一直没有特别大的成果
特斯拉2013年开始研发Autopilot的系统时,马斯克当时估计自动驾驶将能在几年内达到客户行驶里程的90%
2016年,马斯克在其公司第二阶段的总体规划中暗示了自动驾驶,并开始销售为全自动驾驶FSD的功能
2019年,马斯克当时宣布,很快将有100万辆特斯拉上路,并且完全能够自己驾驶
目前已经过去这么多年,特斯拉FSD仍未达到其名称所暗示的功能
马斯克这次宣布将于8月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但其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以特斯拉一贯跳票的作风来看,很多黑科技都经常放鸽子,不一定有说的那么好
所以大家目前都认为,马斯克在刻意创造话题,维护一下股价而已
但如果进展没有那么好,到时候还是会继续下跌的
制造轰动话题,是马斯克惯用的伎俩,这样可以省下一大笔广告费
马斯克是比较懂投资者关注的风向的,每次他说的一些东西,很多年都没办法实现
特斯拉未来压力确实很大,不仅仅要稳住销量,还要维持毛利率
只能不断的想办法加快各种黑科技的进展,并且继续降本增效,裁员,降薪什么的
特斯拉今年业绩不会太乐观,新能源汽车交付方面压力确实比较大
2019前的特斯拉,老板梦想远大,员工没有未来。
2019后的特斯拉,老板梦想受阻,先拿员工开刀。
2019年5月,特斯拉宣布裁员9%。
2022年6月,马斯克发布全员邮件裁员10%。
2024年4月,马斯克又发全员邮件裁员10%。


马斯克全员邮件,中文翻译
发现了吧,19年以后,特斯拉基本每3年一次裁员,一次裁员10%,只要业绩不好,马斯克就裁员,裁员滚滚来,保留曲目了属于是。
在马斯克眼里,员工是耗材,是燃料,是脚蹬子,用完就丢。在硅谷,马斯克的风评特别差,工作狂魔,PUA之神,一言不合就开人,资本家中的资本家。
疫情的时候,全美都倡导居家办公。马斯克偏发全员邮件,要求员工一周至少去办公室40小时,才能居家办公,不达标就辞退。
马斯克是个偏执狂,在马斯克手下,能工作超三个月,就是英雄。
传记作者-艾萨克森这么评价马斯克:他的胆大包天、他的狂妄自大驱使着他完成那些史诗般的壮举,但是不是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原谅他的鲁莽轻率、出言不逊、横行霸道、冷酷无情?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可以欣赏一个人的优点,同时指责他的缺点,但我们也要理解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交织、难以割裂。理解他的人格整体,就要接受其中难以剥离的阴暗面。
不可否认马斯克是天才梦想家,有无限的精力。作为员工,也要有无限的精力,跟上他的节奏,不然就是随用随弃的耗材。这种类型的老板,远远看着就好,当员工大可不必。


有人曾现身说法,特斯拉比福报厂还能PUA员工,要求一周工作70小时,也就是997。还把马斯克一周工作100小时当榜样,来PUA员工。


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销量同比和环比都大降,交出了4年最差答卷,没有达到华尔街的预期,导致股价接连下跌,市值蒸发了6个百度。


推特上一堆人喷特斯拉,马斯克立马回怼说,不是特斯拉做的差,比亚迪环比都降了42%,都是环境的锅。


国内一季度有春节,是传统的淡季,比亚迪主要市场在国内,环比下降是正常的,看同比数据才能说明问题。比亚迪同比去年增长13%,交出历史最好答卷,在马斯克嘴里成了下降,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
马斯克再次拿出压箱底的裁员,属实是真没辙了,全是猪队友,翻牌无望。
中国和美国是特斯拉最大的市场。在美国市场,马斯克公开宣称投共和党,拜登盯着特斯拉搞。在中国市场,卷的飞起,有小米su7,极氪007这种超级卷王,特斯拉真的不香了。在欧洲就更难了,马斯克动了太多的奶酪,被人打着环保旗号烧了柏林超级工厂,高端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2月29日,拜登宣布要对中国汽车采取前所未有行动,来应对中国对美国汽车产业的冲击。现实是,在美国的隐形限制下中国汽车对美出口是零。但美国车企在中国的销量,通用汽车210万+,特斯拉60万+,福特23万+。
这种情况下,拜登准备制裁中国汽车。如果中国对等制裁,首先遭殃的就是特斯拉呀,第一大产能没了,第二大市场没了,你说马斯克怎么办?不得天天感谢拜登的八辈祖宗?
事实上,特斯拉内在的问题在于,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依托美国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需要上海工厂和中国的产业链才能把成本降下来。但在中美对抗的大环境下,美国天天喊脱钩,拜登还要对中国汽车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因此马斯克不敢把鸡蛋全放在中国,一但两国汽车产业真的脱钩,马斯克哭都哭不出来。
特斯拉外在的问题在于,在自主品牌的新车面前,特斯拉的车就是不香了。
全球都一样,大家都是日子人,最爱买的车是代步车,买菜车,看重的是实惠、省油、皮实耐用。如若不信,你看看全球销量最高的几个车企,丰田、大众、现代都是平价品牌,豪华车品牌奔驰排在11位,宝马排在13位。


从下面的对比就能看出来,特斯拉汽车均价是31万元。别看特斯拉车是毛坯房,装修风格是家徒四壁风,但价格是豪华车呀,31万买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都绰绰有余。比亚迪汽车均价是15万卖,就是一个买菜车,平价车当然比豪华车卖的多了。
比亚迪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增长太快了,销量增长高达67%,放在汽车百年历史都是惊人的数字,而且销量、利润全都爆炸式增长,成本还大大降低。比亚迪的毛利率竟然不输特斯拉,平价车的利润率堪比豪华车,这上哪说理去?
你永远不知道比亚迪的成本底线在哪里,今年比亚迪秦plus降到7.98万,又开始价格战,销量原地起飞,直接登榜周销量第一。


更可怕的是,比亚迪的豪华车仰望U8月销量1000辆。仰望U8可是落地价要130万左右的百万豪车,一个月卖了1593辆,奔驰S级月销才1551辆,路虎卫士、奔驰GLS都是弟弟。比亚迪平价车能走量,高端车能起势,上下通吃还让不让别人活了?


特斯拉股价的下跌的原因,不是比亚迪被比亚迪反超。而是营收增长乏力,利润增速和单车利润都在下降,让华尔街不看好特斯拉的未来的走势。
特斯拉是电车的鼻祖,国内车企都摸着特斯拉过河,一人摸一把摸把,特斯拉就这么秃了头。
国内汽车市场太卷了,卷着卷着还卷上了瘾,卷到汗毛都像烫了头,梳成了麻花辫。
全都盯着特斯拉的氧气管卷,特斯拉年初还是小甜甜,年底就成了牛夫人,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老牌车企,一人踩一脚氧气管,就是泰森也能踩成贾队长。
特斯拉是毛坯房家徒四壁风, 国产车NAPPA真皮安排,麂皮安排,氛围灯拉满。
特斯拉纯电有续航焦虑,国产车插混、增程安排,可油可电跨山越海。
特斯拉起步价26万多,国产车20万就能买到配置更高的。
特斯拉迭代慢,国产车一年出好几款新车,把车卖成了快消品。
2024年了特斯拉还是4G网络,你没听错就是4G。国产哪家敢用4G网络?
特斯拉车机有大屏,国产车直接上三联屏,46英寸8K贯穿大屏。
好汉架不住人多,群狼战术,一人一口全咬在特斯拉的氧气管上,特斯拉怎么招架的住?


外面群狼环伺,你猜特斯拉会怎么做?
当然是躺平任捶了。model 3焕新版升级了座椅通风、氛围灯、后排屏幕。model 3卖5年了,就升级了这些,升级水准堪比丰田亚洲龙五大杀手锏。
你说我智能驾驶不行,那我索性把所有雷达都取消,特斯拉是懂反向升级(节省成本)的。


智能驾驶测试排名
反正是躺平了,爱谁谁吧。华尔街看到特斯拉这个样子,股价不跌才怪。
2024年,在国产车群狼环伺下,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不跌就万幸了,想增长那是不可能的。


特斯拉的定价策略其实和小米一样,都是成本领先定价。以最低的定价,最快的速度占领最大规模的市场,形成规模优势后让成本再降低,产品立马降价,让对手跟不上也不敢跟,以此来阻止竞争对手进入。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低成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战略。
我最佩服马斯克的是,他把车做成了电子消费品,保值根本不存在。生产成本降下来,特斯拉的车立马降价,前几年特斯拉降价,对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冲击非常大,李斌再嘴硬不降价,最后还是乖乖降价。


特斯拉为什么不香了?
但是,凡是都有但是。
国内汽车市场太卷了,卷着卷着还卷上了瘾,卷到汗毛都像烫了头,梳成了麻花辫。
全都盯着特斯拉的氧气管卷,特斯拉年初还是小甜甜,年底就成了牛夫人,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老牌车企,一人踩一脚氧气管,就是泰森也能踩成贾队长。
好汉架不住人多,群狼战术,一人一口全咬在特斯拉的氧气管上,特斯拉怎么招架的住?
特斯拉换代太慢了,也不对中国的需求进行定制。
Model 3是2016年发布的,2023年才升级换代。不换代还好,大家对特斯拉期望很高,Model 3焕新版一发布,升级很有限,还砍掉了所有的雷达,特斯拉是懂成本控制的。
2024年了,谁没有360影像和透明底盘。哦,是特斯拉。
2024年了,谁还用4G高速网络。哦,是特斯拉。
2024年了,谁没有3.3KW对外放电。哦,是特斯拉。
2024年了,谁还用祖传15W无线快充。哦,是特斯拉。
苹果5V1A都看不下去了,小马你能不能升升级?
7年前是顶配,7年后是垃圾。大家瞬间失望,出门右转进了自主品牌的旗舰店。
就不拿小米SU7上阵了,以免说我欺负特斯拉。
我们拿星纪元ES、极氪007和Model 3焕新版比一比吧:








极氪007和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相比,价格比你便宜,空间比你大,续航比你长,配置比你高。
星纪元ES和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相比,价格比你便宜,空间比你大,还有空气悬挂和CDC。
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即便降了2万,在自主品牌面前依旧没眼看。
这些自主品牌怕不是从解放军取过经。
解放军射击不依赖瞄准镜。瞄什么瞄,端枪就来,来了就有!绝对快、相对准!
讲究先敌开火,火力压制。


你说特斯拉电耗控制好,小电池也能跑长续航。极氪007直接上75度电池,堆料堆满力大砖飞,主打一个诚意十足。
华为出手稳准狠,一年推出问界新M7、智界S7、问界M9三款车,问界M7不到1年就换代,还有两个界在路上。特斯拉Model 3拖拖拉拉7年才换代,特斯拉怎么可能卷过华为。


反观华为问界,问界新M7发布后,交付率一直稳步上升,已经超过理想和特斯拉,成为新势力造车第一名。2024年预计月交付3万台以上,全年交付40万左右,给特斯拉一点华为震撼。
看到前排不少回答甩锅经济大环境,甩锅政策,甚至开始质疑智能电动车的前景,简直荒谬。
特斯拉经营下滑并且大规模裁员,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原因不还是产品力不足份额下滑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斯拉沦落到如今这地步,说到底不过是美国制造业整体沦丧的一个缩影。
讲道理,我个人关注特斯拉很多年,也算是见证了特斯拉崛起的历程。
17年我刚来知乎创作的时候就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曾经将个人签名改成“电动汽车坚定支持者”并沿用很久。
当初知乎一片嘲讽“弯道翻车”、“特斯拉年内破产”时,我写过多个回答看好我国的产业政策,并且积极吹捧特斯拉的前景。
当年我“吹捧”特斯拉有多激进?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
我结婚的时候还特意问过婚庆公司,头车能不能用特斯拉。
说白了,当年我们这些智能化的拥趸看特斯拉Model 3,的确有种功能机时代看到智能机的感觉。
甚至我在无数个回答中都强调过,智能电动车产业可能重演智能手机产业的历史:
美国猛虎和中国群狼携手,共同侵吞日本德国把控的市场。
然而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之快,,我觉得可以套用古人的一句名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国内智能电动车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
800V、SiC、新锐电机、半固态电池、底盘数字化……国内产业链发展日新月异;
比亚迪销量全面腾飞,仰望超高端品牌立住、华为问界销量爆发……国内整车厂更是如狼似虎;
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新锐电动车,特斯拉如今在三电、续航、空间、nvh、座舱智能化体验等等方面已经近乎全面劣势。
甚至就连特斯拉引以为傲的纯视觉智驾方案,在国内激光雷达成本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好、参数越来越卷的情况下,也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纯视觉算法再完善估测再精准,终究很难比得上激光雷达先天的3D真值,更难以匹敌多传感器的安全冗余。
国内激光雷达龙头企业已经把优秀产品卷到了“千元机”的价格,特斯拉费劲折腾的4D毫米波还怎么打?
所以之前回答中,我曾经提过一个“暴论”:
电池、电机、电控、悬架、压铸机、激光雷达……近两年国内产业链发展堪称日新月异,时至今日已经接近反超海外所有国家的总和。
苹果取消探索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 AI,原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影响?852 赞同 · 142 评论回答
与国内产业链日新月异相对应的,是特斯拉自己的执行力出现问题。
近些年特斯拉主力车型老化、新车研发进度迟缓、FSD落地速度不及预期,这些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特斯拉Model 3量产至今已有8年之久,且这些年来总体上看一直是小修小补;
特斯拉Model Y相比Model 3有改进,但整体而言也是同平台的产物;
更不要说Model X,我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有真正意义上换代了……
特斯拉主力车型自上市以来,已经多少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换代了?
特斯拉据说要到明年才能上800V,整车平台已经停滞不前多少年了?
新车开发方面,早几年前我个人就对Cybertruck可以说寄予厚望。
皮卡在全球固然属于细分市场,但在北美则是不折不扣的销售主力。
然而Cybertruck量产拖了多久?到现在还在产能爬坡,至今月交付停留在千辆的量级。
更绝的是,明明已经拖了这么久,这两天Cybertruck又官宣暂停交付了,据说是46800电池和不锈钢车身出了些问题。


这么多年就折腾这一款新车,还能整这么多幺蛾子,只能说给了我一点小小的美国制造震撼。
说起来,当年特斯拉上海建厂后市场暴增,国内曾经有极少数极端声音说“中国救了特斯拉”。
当初我还驳斥过类似观点,觉得太乐观太沸腾。
现在看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更何况,皮卡的定位终究更偏向赚利润的现金奶牛,特斯拉内部心心念念的“全球推广颠覆燃油车”,还是要靠定位比Model 3更低的重量级新车。
显然只有推出定价更低的车型,才能承担进一步普及智能电动车的重任。
也只有将起售价进一步拉低,才有可能实现特斯拉年销2000万的目标,才更符合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去年我在百度随手一搜,出来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神车”、“王炸”、“真的要来了”、“颠覆汽车产业”、“还买啥别的车”……
自媒体如此肉麻的吹捧看的我都尴尬,某些PTSD天天批判的“沸腾”也不过如此吧。
然而Cybertruck都还在折腾,新车就更没影了……
还有特斯拉引以为傲的FSD,推送落地也是一拖再拖。
讲道理,HW系列芯片,BEV+Transformer、占用网格等算法,Dojo超算,这些都是特斯拉较为强势的点。
只是特斯拉明明手握无数真实数据,上百万辆车跑在路上,FSD Beta推送却不是很理想。
FSD Beta推送停留在10~20万的量级,都过去多久了?
更关键的是,FSD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进展真的太慢了。
尤其是在中国,效仿苹果走云上贵州模式(敏感信息不出境),技术上应该没啥难度。
未来国内华为、小鹏等自动驾驶出海,我估计大概率也得走类似模式,数据主权已经是大势所趋。
特斯拉迟迟不动作,到头来就是引以为傲的辅助驾驶体验在国内全面落后于造车新势力,甚至连一些转型快的传统车企都不如了……
尤其是问界如今全面推送了“智驾开全国”,已经严重冲击了特斯拉品牌核心的科技感。
时至今日,相比国内的新锐电车,特斯拉在动力、续航、空间、舒适型、智能座舱乃至智驾体验上已经陷入全方位落后。
说白了,现在不少特斯拉消费者,本质上买的不是车,买的是科技感,是马斯克的个人IP,是Space X航天加成,甚至可能是整套超级大国意识形态光环。
崇洋媚外也好,保守思维作祟也罢,很多人确实下意识的更信任海外品牌。
而传统燃油车巨头转型实在太迟缓,电车产品实在拿不出手,使得这部分的需求全部涌向了特斯拉。
另外,特斯拉如今还能维持较高的毛利率,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汽车产业的贸易壁垒,以及特斯拉出海的先发优势。
美国相对欧洲的强势地位,使得欧盟的贸易壁垒不能完全阻拦特斯拉。
特斯拉创立之初就立足全球市场,很早就开始海外拓展,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先发优势。
但很显然,无论是品牌效应还是贸易壁垒,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我认为,特斯拉外表看虎威仍在,内里已经有些“病虎”的感觉。
说到底,再强的个人也很难完全左右时代趋势,再强的企业也没法完全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
坐拥Space X和特斯拉两家明星科技公司,马斯克毫无疑问是时代的弄潮儿。
在制造业整体外流的美国,新兴公司闷头扎向航天梦想和重资产造车,简直可以说是时代的另类。
但是同时也能看到,马斯克个人能力再强,也没法在他的母国南非搞出影响全球的新兴产业。
如今这个时代,新兴企业其实高度集中于中美等少数几个国家,如南非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未必没有人才,只是本国的产业和市场积累实在撑不起……
而且即使强如Space X和特斯拉,只怕也没法完全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
Space X能够一步步发展壮大,美国在冷战时代积累下来的技术和人才发挥了不小作用;
特斯拉能够在重资产造车产业急速崛起并维持优势,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美国ICT产业的积累。
在国内新能源产业链突飞猛进的冲击下,特斯拉能维持至今的优势项已经高度集中于芯片、算法等美国传统强项。
某种程度上来说,特斯拉可视作美国强势的ICT产业在汽车领域结出的硕果。
但随着行业发展一步步深入,特斯拉再强也不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
而在机械制造层面,特斯拉被发展起来的国内厂商逐步赶超,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业规律。
然而很无奈的现实是,普罗大众的观念转变往往需要时间,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
即使对行业的认知比较贴近现状,但我或者任何个人都很难撼动大量普通消费者的既有认知。
更何况,知乎等平台充斥着大量鼓吹特斯拉贬低国内电动车产业链的声音。
今天我就刷到一个问题,余大嘴一句“智界 S7 领先特斯拉太多”被知乎轮番吊打,前排大量回答都在宣泄情绪,简直了……
余承东称「智界 S7 领先特斯拉太多」,如何看待这一言论?257 赞同 · 52 评论回答
这还不算,眼见着特斯拉逐渐显露颓势,某些人又转而开始唱衰智能电动车的整体前景。
还真应了那句话,凡是中国没掌握的都是核心技术,凡是中国领先的都是落后产能。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欧美发达国家曾经是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坚定吹鼓手,意图在新时代巩固和扩大燃油车时代的领先优势。
而随着中国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狂飙突进,欧美各国眼见自己在新兴产业革命面前陷于弱势,不得不反过来修改政策,产业转型陷于停滞甚至局部倒退。
回想几年前,特斯拉、通用、福特、宝马的新能源汽车还曾经是被知乎车圈某些人热烈追捧的对象。
如今同样是这帮人,却对我国新能源车攻城掠地忧心忡忡,唯恐自己惹怒“洋大人”、“闭关锁国”、“自己跟自己玩”。
如此双标,岂不是可笑至极?
我奉劝这些人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究竟谁先进?谁落后?
究竟是哪一方积极拥抱历史潮流?又是哪一方因循守旧抗拒进步?
作为纯电动车坚定支持者,我始终认为长期看最大的趋势必然是纯电。
应当承认,受限于补能网络建设、消费者接受度等诸多因素,混动/增程相当长时间内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但动力电池成本不断下降,以及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使得新能源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方面都甩开了燃油车,这是无可逆转的核心趋势。
具体分析过程,多年前我就在回答中系统分析过。
比如2022年我就明确提出:
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条赛道上都在飞速进步,将燃油车彻底甩开只是时间问题。
我个人的预测是,五年后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新车销售的渗透率很可能突破50%大关,彻底逆转与燃油车的销售规模对比。
动力电池成本不断下降,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全生命周期将逐渐显露出巨大成本优势,这是电动汽车最硬、最根本的逻辑之一。
更进一步说,目前纯电动车之所以没完全展露出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规模效应。
目前已经完成产能跨越、规模效应比较显著的特斯拉,近期财报毛利率高达30%上下,远远甩开一众传统车企。
即使将特斯拉视作特例,但随着智能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规模效应的差距迟早会被拉平甚至逆转。
从智能化的层面看,近两年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算力平台等方面更是突飞猛进。
传统燃油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是分布式的,对整车智能化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
而在辅助驾驶层面,差距更是一目了然。
算力平台方面,造车新势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一路飞涨,从早期的捉襟见肘到现在数百Tops算力已经不罕见。
传感器方面,各类高清摄像头逐步普及,甚至连激光雷达都开始量产装车。
目前高阶辅助驾驶仍算不上成熟,这确实是是事实。
但造车新势力已经在加速落地高阶辅助驾驶能力,个人认为下一步城区高阶辅助驾驶很可能成为推动消费者观念转变的关键抓手。
5 年以后,燃油车会不会被电动汽车淘汰?65 赞同 · 19 评论回答
现在回过头看,事实发展是不是基本符合本人的预测?
随着碳酸锂大幅降价,纯电/大电池混动的成本骤然降低,比亚迪秦7.98万更是狠狠推动“电比油低”;
随着智驾技术快速发展,小鹏已经在全国开通数百城市,华为更是推动“无图开全国”。
甚至当年我本人“五年内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的预测,现在来看过于保守。
照现在趋势看,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就要突破50%大关,燃油车就此开始逐渐沦为小众。
诚然,新能源车逐步渗透需要充电基础设施支持,海外国家执行力普遍低于我国,进展相对更慢。
但如今欧美各国较为发达的采油/炼油/运油体系,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过程,智能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进程也是一个道理。
更何况,一些欠发达地区可能本来就没有统一的电网和加油站体系,直接上光伏+分布式电网+新能源车,说不定反而还方便点。
至于某些人心心念念的“别人不跟你玩”“脱离主流市场”,更是彻底搞反了主次!
整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浪潮,是任何个人都无法逆转的;
人类社会集体迈向可再生能源的历史洪流,更是任何国家都没法阻挡的!
某些国家若是为了自己的产业利益一味抗拒历史潮流,那才是真正的“闭关锁国”、“抗拒进步”、“错失新兴产业革命”!
特斯拉这个公司,看似独得天宠:
美国公司背景,可在全球畅销无阻(中兴华为:我可太TM羡慕了)
依托SPACEX,高科技光环加持(天知道在哪个次元里SPACEX是属于特斯拉的)
资本市场宠儿,融资无忧(市值最高万亿美元,比亚迪只能望洋兴叹)
特批中国独资公司,用尽中国产业资源(上海:您可比我爹还亲)


但是,俗话说得好,上天的每一份馈赠,都在背后标好了价格。
美国背景固然可行销世界,但必然被中国市场(世界车市三居其一)戒备。
这种戒备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有棱镜门电话门等各种污点,早就说明美国人的信息窃取是毫无底线的,哪个国家任由特斯拉的汽车获取敏感信息?
抱歉,工务猿群体中偏偏美粉还特别多,这种戒备其实极大地限制了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前景。


享受美国的支持,必然被美国管制,这导致特斯拉新车型研发一再难产。
马斯克其实对中国是比较友好的,也比较认同中国的社会运行机制,但是,他不敢把研发中心和全部的生产工厂设在中国,因为这不符合目前美国“与中国脱钩”的政策。
马斯克的SPACEX还要靠NASA喂饭吃,美国也是特斯拉的最大市场,马斯克哪里有底气与美国政策对着干?
以美国人工成本之高昂,研发人才之凋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缺位,在美国研发,基本就意味着特斯拉的汽车是无法同中国同行竞争的。
苹果放弃汽车项目,除了自身的方向调整之外,以上几点同样也是重要原因。
中国工厂的产品进不了美国,就导致最重要的美国市场必须依赖美国和德国的工厂,以这些工厂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还要维持高利润,那特斯拉的价格就低不了。
美国研发环境的劣势(相对中国,仅指新能源车),美德工厂的高成本低效率,逼迫特斯拉只能采用减少车型的办法应对。
万年不变的3/Y,可有可无的X/S,这就是特斯拉的所有车型。
特粉喜欢粉饰找理由将这件事合理化,比较少车型大批量可以降低成本。
只有马斯克本人是无奈的:我的研发能力和工厂的柔性生产能力不足以让我们象中国同行那样快速迭代车型啊。。。
以美德工厂的低效高成本,裁员10%有个睾丸用啊,就裁员50%,恐怕也不足以在效率上赶上中国工厂(裁这么多估计这俩工厂直接趴窝。。。)。
中国员工工资低是一方面,但不是全部原因,西方员工工作效率低才是更重要原因。


特斯拉德国工厂
马斯克的困境在于,对中美两国都高度依赖,都不能放弃。但是,中美两国都对它有戒备,生怕它帮对方做事。
看似左右逢源,实则被两面牵制。
最后一点:
资本绑架下的特斯拉,利润是生存线,想多赚,不敢亏,这也导致它与中国同行竞争劣势。
现在的美国股市是极度扭曲的,前十大公司市值超过了GDP的一半(我知道不同的维度没可比性,但就觉得离谱),高市值下资本市场已经背离了设置的初衷:投资者只要利润,不想要公司的持续发展。
因为只有利润好看,才能给高市值提供合理性。
所以特斯拉是不敢亏钱搞研发的,资本市场不答应。
而马斯克的其它生意(SPACEX,脑机,X, 机器人)都是只赚光环不赚钱的,如果特斯拉的股票崩盘,马斯克的商业帝国就危了。
你看,这是裁员的又一原因:拼着不要前景,也得要利润。
反观中国同行。。。


我以前也数次分析过,其实苹果也被资本市场绑架了。
苹果公司每年赚取上千亿美元的利润,但全被分了,一分不剩。
你没看错,一分不剩。
研发上的抠搜,大约也是苹果最后不得不放弃汽车项目的原因之一。
截止到2023年底特斯拉员工总数14万,也就意味着这次又1.4万失业。
特斯拉本月初发布了2024 年第一季度的产销数据:总计交付了 386,810 辆汽车,同比暴跌 8.5%。。这一数据使特斯拉回到了 2022 年下半年的水平。
特斯拉上个月还警告称,该公司在降低现有产品线成本方面已接近极限。特斯拉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在1月24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这是一项持续的工作,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压缩每一分钱。
此次裁员与马斯克在特斯拉销量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强调降本的做法相一致。
现在最伤心的是那些即将失去工作的员工,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希望特斯拉在裁员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补偿方案。
特斯拉最大的几个市场:美国、欧洲、中国,除了本土美国市场之外,欧洲和中国都分别出现了政策调整或者强力竞品。在这个情况下,特斯拉的全球市场必然承压,毕竟吃了这么久了先行者红利,车型更新进展也缓慢,销量不及预期引发人员结构调整也是正常。
特斯拉在国内的市场我就懒得聊了,虽然还是第一,但是多少国产品牌在盯着特斯拉这块肥肉。如果model y的改款不尽人意的话,特斯拉不一定会立刻滑落,但一定会吐出一部分市场份额。
欧洲市场给到特斯拉的压力也很大,2023年,特斯拉在欧洲的主力销售国为德、法、英三国。


但是德国的特斯拉上牌量在第三季度突然暴跌,原因是提前取消购买电动汽车补贴。德国政府于12月17日宣布意外终止了对电动汽车的激励措施,包括取消电动汽车补贴的申请。这一决定是在围绕气候与转型基金的谈判后做出的,其中预算削减了600亿欧元。


而且从新能源渗透率来看,欧洲渗透率最高的为挪威、瑞典、丹麦、瑞士等没有本土汽车工业的国家。而英、法、德这几个工业基础较好,特别是德、法这两个拥有强势本土汽车工业的国家,渗透率维持在15-20%。


特别是德国,在激进的取消了新能源补贴之后,本土车企出现了不错的增长率回归。
4月4日,德国联邦汽车管理局公布了3月份的车辆登记数据:市场整体销量下降了6.2%,而电动汽车登记量下降了28.9%,电动车的代表,特斯拉更是暴跌55.4%。


反而是中国品牌名爵、长城、比亚迪在悄咪咪的上分,虽然数量依然偏弱。值得注意的是,之前销量不错的领克,在德国突然挂零,有人知道原因么。
德国市场只是一个缩影,去年就在讨论,全球市场对于纯电的态度都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资本市场已经在看衰特斯拉的未来了,这次裁员也是印证了这一点。
奇了怪了,一直听特斯拉粉丝说,特斯拉秒杀一切
明明拿到196万订单的Cybertruck去年11月开始交车了
明明semi在前年就开始交车了
明明性能屌炸天的4680电池在2020年就量产了
明明成本下降一半的一体化压铸技术去年就投入生产了
明明今年的乐高积木式生产又可以让成本下降一半
明明驳斥了Model Q车型取消的传言
明明Dojo在2月就可以达到全球前五,今年十月算力可以达到100E
明明Roadster2身上绑了火箭发动机
明明猫女机器人和擎天柱找不到对手
明明robotaxi又要再次革命业界
明明比亚迪这样的友商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市场都在持续增长,员工人数又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大环境向好
明明优势在我,形势一片大好,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犹在眼前
正值用人之际,特斯拉咋就开始裁员了?
马斯克糊涂啊!
宗教车企的核心是什么?是信心,你这样做会让教徒们信仰崩塌的!
你Cyber??truck不是订单排到2026年吗? 怎么一边订单爆满一边裁员?
难道美国人都这德行? 就像美国政府一样,一边加息收水,一遍发钱放水。
之前看知乎有人总结得好,特斯拉卖的不是车,而是宗教法器
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数量越多,特斯拉的财报就越难看,毕竟买车的还是优先考虑车的性能和价格,宗教法器的销售毕竟不长久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未来几年的持续发力,特斯拉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的,现在只是个开头
两个方面问题:
1.特斯拉和苹果一样本质是赎罪券,美国的兴衰会严重影响二者的品牌号召力。
2.研制星舰投入太大,又很难实现堪比特斯拉的投入产出比,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盈利也未可知,从商业角度来说相当负面。
但是说出来各位可能不信,我其实挺希望星舰成功的。
因为星舰这玩意说到底只是个特化的运载工具,必须有相应的科技和工业能力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那么它只要继续留在美国,就只能用来撒小卫星。
问题在于,要通过撒小卫星覆盖星链构建特斯拉的全球端到端,猎鹰就足够好用且廉价了,而且星链的难点在接受设备的小型化和降低功耗,也不是运力。
更现实的问题是,美欧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能力设计制造可以充分利用星舰运力的工业奇观了,连韦伯望远镜都是上个世纪末的科技遗迹,新的“国际”空间站甚至连PPT定型都做不到。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星舰要最大化利用率和盈利,就应该到老钟这边竞争上岗。
未来50~100年里,人类世界只有老钟能造出大型太空站、中转站和巨型太空望远镜之类的工业奇观,星舰与其等着看老钟的航空工业按着路线图一步步稳速前进形成威胁,还不如直接来竞标运载工具,赚钱的同时还能减缓对手的前进压力。
而老钟则能省略大量的重复试验运载平台的时间,直接获取一个强大的运载工具,能快速实现自己科研清单上的一大堆目标,无论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会得到巨大提升。
所以这对老钟和马斯克都有好处。
否则星舰就算造出来也只能继续起到猎鹰的作用,——当然你要是真的相信你有生之年能“移民火星”那我建议你还是多买几辆特斯拉给自己充充信仰,这样晚上做梦的时候说不定效果会好一些。
反正我的看法就是这样,上次上海救了马斯克和特斯拉,这次也能救马斯克和星舰。
就看马斯克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汽车产业的东升西降已经完全显现。
其实,早在去年,中国的汽车产业就已经领先全球了。
今年和明年,开始在车企层面和销量层面崭露头角了。
中国汽车产业崭露头角,西方的汽车产业就要遭殃。
特斯拉算是他们里面混的好了,起码跟上行业转型的节奏了,而且选对了供应链。
那些传统车企,会越来越举步维艰。
这波行业变革,日系先死。
伴随着特斯拉/比亚迪这类唯二的正利润新能源车企开始断臂求生,大厮杀,大洗牌的时刻已经到来!
新能源进入你死我活阶段之后,持续降本增效/提升人效成了度过寒冬最重要的一种法宝!
By蝈蝈一直都在家
马斯克今天发布了内部全员信:
多年来,随着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多个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的公司迅速成长。随着这种快速增长,某些领域的职位和工作职能出现了重复。在我们为公司的下一个增长阶段做准备时,极其重要的是要审视公司的每一个方面,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力。
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我们对组织进行了彻底的审查,并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将全球范围内的员工人数减少超过10%。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痛苦了,但必须要这么做。这将使我们保持精简、创新、进取地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周期。我想感谢每一个即将离开特斯拉的人多年来的辛勤工作。我非常感激你们对我们使命的许多贡献,我们祝愿你们在未来的机会中一切顺利。
说再见是非常困难的。对于那些留下来的人,我想提前感谢你们即将面临的艰难工作。我们正在开发汽车、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一些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在我们为公司下一个增长阶段做准备时,你们的决心将对我们实现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
谢谢,埃隆


【结果】
10%,意味着特斯拉全球员工中的1.4万人即将收到优化大礼包!
【原因】
① 激进的全球扩张策略,2022年新增员工2.9万,2023年新增员工1.2万;
② 乏力的销量利润增长,2024Q1特斯拉全球38.68万台(市场预期43万台),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20.1%
此消(销量利润)彼长(用人成本)之间,裁员成了一种必须得选择!


【一些拓展思考】
本质上,所有车企都面临着更艰难的局面,和特斯拉同样最火爆的比亚迪也是如此,三年时间员工数量从28万极速扩张到70万人,但相对于特斯拉而言,比亚迪好的点在于销量也同步从74万上升至302万台。


比亚迪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元-310亿元,同比最高增长约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274亿元-297亿元,同比最高增长约90%。基本每股收益为9.98元/股至10.67元/股,上年同期为5.71元/股。
相对于特斯拉的此消彼长,比亚迪庆幸的是自己仍旧处于此长(销量)彼长(人力)的阶段,但也招聘华为系HR大佬,开启了提升人效产出的手段。
伴随着特斯拉/比亚迪这类唯二的正利润新能源车企开始断臂求生,大厮杀,大洗牌的时刻已经到来!
① 笛子赚的还是辛苦钱,但这是广大国内消费者乐于看到的。
有对比才会有感触,同样的新能源龙头企业特斯拉,用比亚迪60%的销量实现了250%以上的净利润。
笛子一台车净利1万块,特斯拉单台车净利润4.21万块。笛子不坑穷人,特斯拉去收割有钱人,这样的模式也挺好。


② 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笛子的净利润是高速增长的,特斯拉的却在打八折。
笛子净利同比增长了86%,特斯拉却因为产品更新换代慢,吃老本,竞争力不足,导致价格战以价换量,净利润同比下跌了23%。一涨一跌之间差异明显。


③ 希望2024年在国内提供更质高价廉的产品,在海外攫取更多利润变成更强大的公司,给特斯拉们造成更大威胁。
笛子一直以来海外表现相对于老大哥奇瑞,上汽等等表现很差,但2023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24.3万辆,同比增长334.2%,占国内出口销量份额约20%。有了长足的进步。
希望笛子以后更爱护国内的消费者,赚取外汇,补贴让利国内消费者,毕竟...吃水不忘挖井人才对!
想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伟大公司道阻且长,不过在新能源赛道上,我们的国产品牌还是足够争气的,此消彼长之下,实现目标指日可待!!
特斯拉为啥裁员?看组数据就明白了。
特斯拉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为38.68万辆,大幅低于此前机构预测的43万辆左右,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高达20.1%。
一下子裁1万4千人,有点猛。
看来这波全球经济不景气,特斯拉也顶不住了,当然我觉得也有国内新能源车企给到的压力,而且未来特斯拉的市场估计会被进一步蚕食。
当然了,如果说马斯克都扛不住了,国产蔚来小鹏那就更惨了。
蔚来汽车港股再创历史新低,其美股也创了近4年低点,曾经超6000亿的市值,如今两市加起来不到1300多亿。
曾今六七千亿的小鹏汽车,如今仅1100亿左右。
每当看到裁员的新闻时,又到了提问自己的时刻: 你在公司的不可替代价值是什么?
感谢特斯拉开源10%的员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如何评价比亚迪与大疆合作发布的车载无人机
如何看待波音「吹哨人」遗言曝光:如果我出
电动汽车为什么一下爆发了?
怎么看待华为太空宽带计划?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16 10:59:52  更:2024-04-16 11:03:30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