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汇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小游戏 视频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富士康斥资 1.4 亿元投资美国造车新势力,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 -> 正文阅读

[科技知识]富士康斥资 1.4 亿元投资美国造车新势力,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鸿海科技集团日前正式向美国电动汽车新势力公司 Indigo Technologies投资了 2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 亿元)。 这项投资于…
其实富士康此举和苹果也脱不开关系,毕竟当时老大哥也有造车打算。
“苹果雇佣了特斯拉开除的工程师。我们总开玩笑说苹果是特斯拉的墓地。如果一个工程师在特斯拉无法胜任工作,那就去苹果工作吧”。
这是在2015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谈及苹果为推进造车计划,频频从特斯拉挖人时的表态。
马斯克当时还称,苹果造车符合逻辑。
但他话锋一转,认为苹果难以成为特斯拉的对手。
在他看来,相对于制造手机,造车非常复杂。
“你不能走进富士康,然后说,给我造台车”。


马斯克知道苹果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造车,但对后者的具体计划并不一定了解。
但对富士康来说,为苹果造车看上去属于水到渠成。
作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和苹果的合作代表了一种精准反映产业转移的商业模式——即由苹果负责最为复杂的研发和设计等工作,富士康则提供来自亚洲的低成本制造,两者合作供应全球市场。
如果这种合作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汽车领域,意味着富士康又赶上了未来数十年的产业风口。
但这一切,都在2024年2月底戛然而止。
在跟特斯拉明争暗斗差不多10年,且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之后,苹果终止了最初被命名为“泰坦”的造车计划,这就让富士康直接骂娘了。
富士康没有对这个重磅消息发表声明。
但富士康已经公布的那些堪称庞大的造车计划,很可能已经失去了最大的潜在客户。
在去年10月18日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展示了最新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根据时任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的说法,富士康的CDMS(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商业模式,为汽车产业提供了完整且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他说,这种商业模式能够大幅减少造车投入,并缩短新车上市的时间。
在他看来,这是决定未来电动车成功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上述表态,是特意向准备跨入电动车领域的传统车企喊话。
这里出现了第一个微妙变化。
2022年的“鸿海科技日”,刘杨伟的说法是,集团的愿景一直是携手全球标杆客户,共同创造全方位智能生活,“过去我们造PC、造手机,未来我们要造EV”。
富士康的这个“全球标杆客户”到底是谁,就差捅破一层窗户纸。
刘当时还强调,富士康40多年来带给客户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是最可以信任、也最可以依赖的伙伴”。
但是在2023年的“鸿海科技日”,“全球标杆客户”的说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传统车企”。
另一个变化在于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
2022年的“鸿海科技日”,郭亲自乘坐富士康制造的电动车“Model B”进入会场。
他还体验了另一款量产版的“Model C”。
他还称,富士康在电动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如同过去协助全球品牌客户,一步步改变消费电子生态,未来富士康也将重新定义电动车产业。
他提到的“全球品牌客户”,和刘扬伟的“全球标杆客户”,都指向同一个客户的名字。
不过到了2023年,郭直接缺席了这一届“鸿海科技日”。
这或许预示着,最早在2023年10月中旬,富士康就已经知晓了苹果对于造车的态度,并开始找后路了(转向服务传统车企)。


苹果放弃造车,堪称是对富士康造车计划的最新打击。
在过去十年间,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布局,遭遇了多次挫折。
2015年,富士康与和谐汽车、腾讯成立“和谐富腾”,正式切入造车领域。
在当时,“和谐富腾”堪称一个完美组合。
富士康当时通过旗下的“群创光电”,已经开始向特斯拉提供车内显示面板,这表明其在汽车产业链领域有所积累。


腾讯的优势在于车载互联技术,以及各种智能应用(比如微信)。
和谐汽车作为知名豪华汽车经销商集团,拥有销售渠道。
最初的计划是,富士康、腾讯及和谐汽车三方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美元,打造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
为了给造车加上一重保险,和谐富腾还在2016年初请来了前宝马集团副总裁、i8项目总负责人毕福康,以及前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分别担任CEO与COO。
但这家造车新势力很快就分崩离析。
2016年底,富士康和腾讯双双退出“和谐富腾”。
富士康的第一次亲自下场造车,失败了。
接下来的几年,富士康开始通过投资方式,介入中国大陆汽车产业链。
富士康投资的项目包括滴滴、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等。
2020年开始,富士康的想法又变了。
在当年首次举办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第一次亮相了MIH电动车平台,计划是做“汽车界安卓”。
随后几年,该电动车平台一直是鸿海科技日的主角。
2021年,富士康和吉利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正式推出汽车代工业务。
2022年,富士康又以6.95亿美元收购美国汽车初创公司Lordstown的工厂,以在美国生产基于MIH电动平台的智能电动车。
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连串的收购或者布局,都未能把造车真正落地。
在中国大陆的造车新势力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富士康的造车计划近乎销声匿迹。
尽管造车几乎未达预期,但富士康的这一布局并不是拍脑门决策。
因为无论是富士康还是中国台湾,其实在电动车产业链方面,都有相应的产业基础。
根据中国台湾电子连接产业协会秘书长彭永权的说法,即便是特斯拉,早期也是靠中国台湾的中小供应商撑起来的。
彭永权介绍,特斯拉刚刚起步时,传统供应链的供应商们不愿意合作,于是特斯拉在中国台湾成立研发中心,解决了很多供应链难题。
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富田电机”。
在特斯拉找到富田电机之前,一个能提供100匹马力的电机,通常重量高达300公斤。
这对讲究轻量化的特斯拉完全不适用。
当时特斯拉的CTO是JB Straubel,他先后拜访过欧、美、日、韩供应商,都没人愿意合作。
后来他来到富田电机,向富田电机老板张金锋畅谈特斯拉的电动车规划,后者很快决定研发新款电机。
为了实现电机轻量化,富田电机花了3年时间,制造出重量仅为60公斤的高性能电机。
富田电机的成功,是中国台湾产业链配套特斯拉的缩影。


有资料显示,特斯拉的零部件供应商中,一度有多达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台湾。
背靠这种产业基础,富士康造车并不是春秋大梦。
事实上早在2010年,富士康就进入特斯拉的供应链,随后又成为宝马、奔驰等车企的供应商,提供仪表盘、显示器等部件。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甚至说过,“希望有一天鸿海可以帮特斯拉造车”。
但这并没有成为现实。
现在随着苹果造车失败,富士康的造车大计看上去失去了准星。
但有一些迹象表明,富士康仍未放弃造车。
1月初,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
来自第三方的企业信息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且由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
这或许意味着,富士康计划在河南郑州推进造车计划。
河南的确有一些产业基础,比如上汽、比亚迪等,都在郑州设有基地。
但对富士康来说,以哪种角色融入汽车产业链依然是个问题——到底是生产“富士康牌”智能汽车,还是继续做“汽车界安卓”,或是为其他车企做“CDMS”模式代工?
上汽或者比亚迪,基本都是自己造车,代工这条路很难走。
想做“汽车界安卓”,又触碰了上汽当初被华为引发的“灵魂或者躯壳”的逆鳞。
至于比亚迪,更是几乎把一切都牢牢抓在手里。
看上去,亲自造车是唯一出路。


而且蹊跷的是,就在近日,郑州国资接管了海马汽车郑州基地。
这是否会是为富士康造车铺路?
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答案。
因此富士康的造车之路,依然前路漫漫。
看到1.4亿,我下意识认为是美元
寻思1.4亿美元用来投资造车,连泡都不会冒
看清楚了才知道,好家伙,1.4亿是人民币啊,才2000万美元?
专供车企员工下午茶都喝不了几天吧?
富士康此次投资美国电动汽车新势力公司Indigo Technologies,投资额达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这项投资首次宣布于去年年底,最近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加速Indigo开发智能、平稳和高效的轻型电动汽车,这些电动汽车专为可持续的打车、送货和自主交通服务而设计。富士康将利用其在汽车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帮助Indigo在2025年推出首款车型。


从商业角度来看,富士康的这一举动体现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雄心壮志。通过投资Indigo,富士康不仅能够扩展其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业务,还能够进入快速发展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此举也有助于富士康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多元化其业务,降低对传统电子产品制造业务的依赖。此外,投资Indigo还可能是富士康为了获取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经验,以便在其自有品牌下开发电动汽车产品。
Indigo Technologies作为一家专注于商用电动汽车的创新型企业,其主要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车辆设计和技术创新。Indigo开发了名为SmartWheels的道路传感技术,这是一种将动力传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完整集成的机器人硬件和软件技术包。这一技术使得Indigo的电动汽车更加轻便、高效,并实现了平稳驾驶。此外,Indigo的电动汽车FLOW拥有比同类车型更大的可用驾驶室空间、更低的平地板、更平稳的驾乘体验和更优越的单位经济性能。FLOW的车内空间约为180立方英尺,续航里程约200英里,预计将于2026年底在美国上路。此外,Indigo还将推出一款名为DASH的小型智能电动汽车,该车配备了最新的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和与云软件连接的传感器,可帮助车队降低风险和总体拥有成本,同时改善服务体验。
而Indigo Technologies也面临一些潜在挑战。首先,作为一个初创企业,Indigo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中需要快速建立起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信任。其次,尽管其技术创新具有潜力,但将这些技术从概念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实际产品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挑战。此外,Indigo的产品主要针对商用市场,这意味着它需要与大型运输和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商业谈判和合作挑战。
富士康在大陆合作代工手机业务大获成功,让富士康飘了。
富士康认为在大陆代工手机是给大陆的恩惠,离开大陆富士康去哪里都能成功,大陆却离不开富士康。
富士康为了证明这点,准备不用大陆产业链进军汽车产业,结果不言而喻……
看看究竟是你富士康重要,还是大陆产业链重要。
富士康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商,近年来积极布局电动汽车领域,其投资美国造车新势力Indigo Technologies的举动显示出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雄心壮志。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点:
1. 投资规模与目标
富士康向Indigo Technologies注入了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的投资,这笔资金对于Indigo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不仅为Indigo提供了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和生产,也显示了富士康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决心和对市场前景的看好。
2. 合作内容与方向
Indigo Technologies的目标是为城市、市民和企业提供经济实惠且理想的电动汽车,以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舒适性。富士康的投资将加速Indigo开发轻型电动汽车,并将其应用于网约车、私家车和货运市场。这表明富士康希望通过合作,进一步拓展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业务范围。
3. 富士康的战略布局
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席战略官关润加入Indigo董事会,将利用其丰富的汽车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经验来帮助Indigo在2025年推出首款车型。这一举措显示富士康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确保合作项目的成功。
4. 市场前景与预期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Indigo能够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范围并增加收入。富士康的投资和支持有望帮助Indigo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推动其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5. 富士康的电动汽车战略
富士康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涵盖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气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富士康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此次投资Indigo Technologies是富士康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结论
富士康斥资1.4亿元投资美国造车新势力Indigo Technologies,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富士康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投资决心,也预示着其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的进一步扩张。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富士康正逐步实现从电子产品制造服务商向电动汽车领域转型的目标。随着合作项目的推进和市场的成熟,富士康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富士康想投资新能源汽车。
富士康不想投在中国大陆。
虽然美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除了特斯拉,基本都拉胯。
但除了中国之外,也就美国行了 。
总比投印度好吧。
印象中好像哪个投印度来着?
我的评价是,逆天!
富士康,你的麻豆B呢?


从两个维度来说,Indugo确实值得投资,但是富士康没有相关经验可以传授。






indigo是一家专注面包车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已经做出来试验车,看他们公司官网估计是要小型量产了。美国汽车公司看不上他们的产品,如果是皮卡,可能会收到青睐。但是VAN和商用面包车,美国车企暂时不感兴趣。
目前市场上也没有相关类型新能源车,假如真的要完成零碳排放,所有的准备要充足,indigo算是填补市场空白。富士康看上这种项目,是非常有眼光和勇气的。要是indigo顺利进入量产,富士康肯定就是汽车相关制造公司了,为富士康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接下来说的是另外一个纬度,富士康没什么经验可以教给indigo,只是天使投资人。
富士康所有的经验都是制造手机,造车对于鸿海集团是新鲜玩意。鸿海集团自己试图造新能源汽车,和裕隆、纳智捷合作造车,一直是不温不火。实际上鸿海和富士康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2005年富士康以3.5亿元拿下台湾安泰电业100%股权,后者是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从此,富士康正式涉足电瓶线、影音传输线束、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车用电子用品的制造。
2010年,富士康开始为特斯拉生产中控触摸屏面板等零件;2013年,富士康接下奔驰、宝马等品牌供应包括车载娱乐设备、汽车电动机械在内的汽车电子设备生产订单。
一年后,富士康与北京奔驰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电池与系统。富士康开始首次进军电动汽车行业。
2015年7月,富士康与腾讯、中国第二大豪车经销商和谐汽车开展合作,双方按照3:3:4出资,在“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领域合作造车,并成立了和谐富腾。
在和谐富腾旗下,共有两个项目,分别是FMC和爱车公司,这也是拜腾汽车和爱驰汽车的前身。
当时,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成立不久,理想汽车恰好出生,中国智能汽车行业起步不久,FMC在智能汽车发展上有极大的空间。
然而,由于三家公司造车理念不合,富士康和腾讯在2017年先后退出FMC。
尽管造车失败,但是在电动汽车领域上,富士康并没有死心。
2017年,富士康向宁德时代投资10亿元,获得宁德时代1.19%股权,2018年,投资小鹏汽车B轮融资。
沉寂一年后,鸿海集团表示,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共同组建合资企业,开发及生产纯电动汽车并经营车联网业务;同年10月,富士康与汽车制造公司裕隆联手推出MIH纯电车平台。
2020年11月,鸿海则与裕隆合资成立了鸿华先进(Foxtron),通过裕隆获得了有造车经验的车厂——华创。
在2021年初,富士康还拉了一把濒死的拜腾汽车。
2021年1月4日,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合力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制造工作,并争取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量产。
长达15年的布局,富士康在造车上的确是认真的。


台湾一直试图自己造车,但是产品不佳,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纳智捷这种东西,连台湾人都忍不住稀烂的品质。所以,新闻稿后半部分说富士康有汽车制造相关经验和技术,这就是恐怖片了。
纳智捷没开出去几步就提示发动机有问题,还是新车,到现在也没有修好这种小bug,而且耗油奇高,indigo指望富士康传授这些经验给他们?
鸿海和富士康有点太想当然了,异想天开想出汽车代工。零部件制造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整车不太可能像手机一样有代工,而且这个模式没有经过考验。
蠢!
为什么富士康会有此举?显然是看到了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速度太吓人了,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自己也想在市场里抢点利润。但问题是国家在扶持的时候,富士康没动作,当国家队撤退的时候,满地都是新能源品牌,富士康本身在汽车市场就没有半点影响力,这时候竞争对手比消费者都多了,富士康再想在中国玩车,不用说汤都喝不到,可能连气都喘不了。
但是海外市场就不一样了,美国市场玩电车的品牌并不多,富士康以为美国市场的生存环境会好一些,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仔细想想看,为什么国内竞争环境这么激烈?原因就是需求量,凡是激烈的领域,肯定有需求量在顶着,否则的话,谁没事在个没有需求量的领域里投资呢?富士康就以为美国市场的竞争环境相对好些,就想在那投资新能源车市场,从这一点来看,富士康成功的概率不大。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新能源车需求量不高?主要原因是成本,很多人都对新能源车有个误解,就是用车成本低。所谓的用车成本低是低在能源上,在国内,电费确实比油费便宜不少,但是电池费用可并不低,一组电池包的价格相当于半台车的价格,本身西方人就比较现实,看到电池成本的时候就已经劝退了消费者。
而且美部分地区的电费比中国的电费相对高一些,美国平均每度电费用差不多是8-9毛钱,但美国地区不一样,电费价格也不一样,像得州在2019年8月份,日均电价达到了6.53美元,1度电超过40元RMB。这时候开电车和开油车哪个省钱还需要算吗?
本身美国就是一个用电大国,所以电费方面相比中国来说稍高一些,再加上美国人对燃油车的情怀追求比电车高的多,再加上特斯拉品牌在本地的影响力,再加上富士康在美国毫无知名度,再加上恐怖的电池成本,能开得起电车的人绝对是华尔街还没破产的精英。
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来投资新能源车,就好比说在寺庙门前开梳子店一样,蠢!
何小鹏把UC卖给阿里,套现300亿。
然后去造车,听了个响。
现在小鹏汽车烧光了当年的投资,
2023年亏损103.8亿。
1.4亿造车?
就这?


真相是:2024年1月4日,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等业务。
相当于我们买了十块钱的基金
出于什么目的,我们还是很清楚的
谢邀,老郭就像蝙蝠,在野兽的世界,他说自己是野兽;在鸟类的世界他说自己是鸟类。看起来两边都占便宜。但是实际上两边都不信任他。
造车也是一样的道理,全世界汽车行业竞争是最大的。传统的日韩、欧盟、美国汽车已经厮杀很严重了。而中国汽车又崛起,欧盟考虑对中国汽车搞补贴调查;美国考虑禁止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自己汽车的保护。
目前咱们大陆汽车市场,已经有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小米挤进来已经让汽车行业叫苦连天,要不是雷军是很多汽车投资人身份,估计汽车行业都要明着黑他了。现在还能容得下外来的汽车品牌吗?
造车我认为对富士康不算是难事,毕竟它供应链也很完整,也不差钱。但是它的市场在哪里?大陆它是没能力进来的;美国、欧盟、日韩车企会欢迎它?
至于东南亚市场,日韩、大陆汽车、特斯拉品牌已经厮杀很严重。还能有它的份?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220 赞同 · 52 评论文章


说的直白点,没它的份了。
1.4亿造车?电动自行车还是玩具车?
这么点钱能起什么作用呀?美国的供应链又那么差,苹果都放弃了造车计划,估计99.99%打水漂了。
任何设计,无论是结构和软件,最终要落实到车上,要进行各种测试。
这么点钱,在美国也就够一段时间的房租和工资吧。
这波啊,真就是欺负白皮姥爷们是文盲了


2016年,李斌认为造车门槛价是200亿。2022年他又表示“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了”。
何小鹏曾说200亿不够花,李想则曾表示10亿美元就能造车盈利。
至于贾总:“在过去的九年里,我们已经投资了约30亿美元”。
特斯拉:从2007年到开始持续赚钱的2019年,研发费用和资本开支累计高达185亿美元,近1300亿人民币,至2022年则为426.3亿美元,近3000亿人民币。
雷军曾透露,小米造车要在10年投入100亿美元,其中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所以这个1.4亿人民币的造车投资,不值一提。
我就在富士康上班!我没接到通知啊……
这是好事!!!






我最后强调一次。
美国能称得上造车新势力,唯一值得投资的造车新势力,有且仅有一家。
那就是法拉第·未来。
其他的所谓“美国造车新势力”都是只会写PPT的骗子。
中恐输!
此举对美国意义极大!
台湾历史上就有造车基因,前有纳智捷,在中国国产车还不堪重任的时候,纳智捷已经是广东拖鞋房东土壕的象征,20年前能消费得起纳智捷的,无疑不是和BBA同等实力的成功人士,同理可得台湾燃油车绝对的高端车代表。
有人说燃油车慢慢成为过去式,电车中国已经弯道超车。别忘了,在电子信息化及新能源这块,台湾也是有着深厚的底蕴。电子信息化方面在中国手机市场充斥着一水华强北山寨机时,htc已经和苹果分庭抗礼。新能源方面台湾用爱发电的独门绝技也是一步绝尘。
如果台湾开始入场电动车市场,还背靠美国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对美国意义极大,中恐输。再回到纳智捷,当年一台纳智捷,可以养活广东村口的一个加油站,台湾车进入美国市场,将极大提振美国充电桩需求,一里一电桩,十里走一天的盛况即将到来,极大的提升美国的基建水平,中国不止在基建水平,乃至中国电网的规模和技术优势都将丧失殆净!
美国一直在费劲心思搞制造业回流而不得,中国汽车出口爆发的元年,台湾去美国造车的计划,对中国汽车产业无疑是毁灭式的打击。对于开始突破高端制造业的中国产业,无疑也是沉重的打击。
从来没有过的绝望!
1.4亿公斤黄金在美国可以搞搞新势力
1.4亿,能买几块电池?就这,还想造车,玩具车吧,奥迪双钻那种。
是开了家专卖新能源车的4s店吗
鸿海科技集团日前正式向美国电动汽车新势力公司 Indigo Technologies投资了 2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 亿元)。
这项投资于去年年底首次宣布,最近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这笔投资将加速 Indigo 开发轻型电动汽车。富士康将运用其丰富的汽车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经验,助力 Indigo 在2025年推出首款车型。
内容来源公众号【期股挚友】公众号每天分享炒股涨停板马前炮干货,学习更多知识,非常受用!!!
富士康给美国造车新势力的一个态度吧
这点钱换成把人民币换成美元都不够听个响的
简单嘛
1.4亿买点厂房,注册个商标,买点设备,从第三方进口China整车新能源车,价低质量好。喷个漆、换个标、加个尾翼,多印点星条旗,这不是就是美国造车新势力吗?
这些车吊打美国其他新能源车。
剩下的搞点政治现金,这个公司大大滴好,中国、第三方、美国和各厂家都很满意,至于谁不满意,那我不知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知识 最新文章
《消失的问界里》为什么网传华为选择大面积
特斯拉万人大裁员涉及中国市场,销售部门是
媒体报道「特斯拉一天内失去 2 个高管和 10
去年是「大模型元年」,今年会是「AI应用落
2024 年人工智能方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如何评价小米汽车SU7全球首例无故抛锚?
Firefox是如何一步一步衰落的?
熊猫烧香技术含量高吗?高在哪里?
人的大脑会不会出现“过拟合”病?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苹果公司 CEO 库克,库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3 12:57:44  更:2024-04-03 13:03:09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