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中国(大陆)半导体能崛起吗? -> 正文阅读 |
|
[科技知识]中国(大陆)半导体能崛起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半导体行业也近年来得到了很多曝光和关注,但在目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能崛起吗?要怎样崛起呢? |
十几年前,我在国内电子信息领域还过得去的学校毕业,进入了消费类电子这个大行业。阴差阳错,第一份工作是写软件,不过是嵌入式软件,也算跟硬件贴得很近。写了三年,后面转了项目管理。也因此有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可以观察整个行业上下游。 刚毕业那时,行业内最火的是山寨MP3,过两年山寨手机也火起来。 那时候到处都在流传着华强北发财的故事,山寨MP3出货都是按集装箱来算的,那时候深圳只有2条地铁线,流水线工人月薪在1000上下,没有社保公积金。苍蝇馆炒个肉菜5块钱,米饭免费。 自主品牌?没这概念。 自主研发?不会。都是IC原厂给的参考设计。产品都是千篇一律。 我们唯一能嘲笑的是印度。岔题讲个故事。 一个搞外贸的老板讲的,有个印度人来找他们买线材,别的不关心,一门心思就是杀价,老板把成本都摊开给他看,铜芯多少钱,胶皮多少钱,包装、人工多少钱,加一点点利润,没有空间了。三哥就是觉得贵,但也不走,一直磨,老板昧着良心跟他说,如果铜芯直径缩小一号,可以降到多少多少,但就不是你要的那种规格了。 三哥想了想,一咬牙....... 铜芯不要了! what!!!老板把下巴从地板上捡起来安好。 Yes!三哥眼神坚定。 最后那一单老板要求100%预付,卖完之后就删了联系方式。 但对于欧美品牌,我们是仰望的。 那时候我们公司给一些大品牌做ODM,觉得他们人傻钱多又很作。曾经Top2手机品牌M,做一个小产品,大小就类似U盘吧,我给报了10多万美金的模具费,等着他们来砍价的,没想过两天他们就回复同意,领导都过来夸我够狠....... 产品做到试产阶段,每个阶段他们要求拿72个样品,跑一遍他们规定的测试流程。在我们看来有个三五个样品我们就能把测试都跑完了,每批都跑72个,太奢侈了吧。但人家说这事你别管,这72个样品的成本计入开发费,他们付。 试产中间出了一些问题,M客户发邮件要我们出8D报告,我们没有人知道8D报告是什么东西,分公司总经理联系了总部,才从其他更有经验的同事那拿到一份8D报告作为范本,项目组研究了几天,模拟出一份报告交给客户。 结果客户看了报告不满意,派了一个满嘴英文的中国人来给我们上课,我们公司组织了包括质量,研发,测试,项目在内的十几个人认真听讲,其实就是听他吹牛。 那个时候找工作的鄙视链是 欧美外企>日企>韩企>台企>港资>大型国企>华为这一级别的民企>交社保的民企>其他 后来,行业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 大家开始抱怨国产阻容件不好用,说便宜是便宜,但良率太差,后面维修不良品的成本比元器件省下的钱还多。(以前可没听说过有国产货) 开始有段子传说,国产芯片在低端市场真的不讲武德,芯片成本三分之一来自测试,国产品牌直接把测试省了,反正坏了就给你补货。(以前没听说芯片还能有国产可以选) 又听说珠海有家公司可以生产MP3芯片了。那时候觉得MP3可是高科技产品啊,苹果的iPod那时候火得一塌糊涂。 再过两年,公司每年要求的cost down任务,我们应对的其中一个策略就是阻容件换国产,没人再提良率问题了,但是一些高精度器件研发还是会阻止换,说关键器件还是用日本的放心一点。 接着,发生了一个标志性事件,至少我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米做手机了。买国产品牌没那么丢脸了。我第一台智能机就是小米1S,可惜没有再早半年买小米1,享受不到雷老板的退款。 也就在那几年,山寨机以非常快的速度溃败,部分市场嗅觉敏感的公司转型做老人机,又火了几年,但最终也是没落了。 那几年我的职业生涯也是兜兜转转,走了一些弯路,但没有离开这个行业。 特朗普上台之前,我进入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不久后,针对华为的打压和对中国的贸易战就开始了。那时候我的团队正在用海思的芯片做一款产品的第二代,主要销售区域在美国。我那时候跟人开玩笑说,就是要赚美国人的钱回来补贴华为,我们也算站在贸易战的最前线了。我们做的那一代产品直接把销量翻了也就几倍吧,年底拿了公司的一个大奖。 我们还是会嘲笑印度。但我们已经开始可以平视甚至俯视欧美的产品了。我们产品几倍的销量增长,就是从美国品牌手里挖出来的,就在美国本土市场,在他们自己家里! 我们的产品每次试产也是几十台几十台的拿去做测试,成本我们付。 我们也会让供应商出8D报告,他们写得比十几年前的我专业多了。 但我们不会派人去供应商那里训话,每次现场解决问题我们研发团队的人数比供应商的工程师还多。而且只针对问题讨论方案,解决了就走。公司不允许让供应商请吃饭。 没过多久,就听说海思快断供了,因为美国的制裁,台积电不接单替海思生产芯片了。 于是我们团队在项目已经结束的情况下,紧急动员起来,找解决方案。 首先,肯定要找海思芯片的替代品。要知道,最高峰的时候,海思占安防摄像头主控芯片全球70%的市场份额,找他的替代品不容易。尤其,在海思崛起之前,安防摄像头的芯片主要供应商有NVIDIA,Freescale,TI,清一色美国公司。就美国这德性,我们怎么还敢用回美国芯片啊。找了一圈,发现国内君正有规格正好合适的产品。那找过来谈呗。 对方十分积极,毕竟我们一年超过60万台的出货量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很快我们就拿样品开始打板调试。新方案总会出现这个那个问题,君正的实力本身也弱于海思。可是这场仗本身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啊,对于君正当然天降大单肯定积极配合,对于我们更是华山一条道,没有别的选择。于是双方工程师一起铆足了劲地干,有一段时间他们还派人过来一起办公。大家加班到9点10点是常态。最终,终于在老板喝了一顿大酒抢回来最后一批海思芯片用完之前,君正的方案顺利量产。使用效果差距不大,用户基本无感。 据我们所知,当时同一时间,国内摄像头企业换主控的一大堆,绝大部分都用了国产芯片。而在那之后一年时间,国产摄像头主控芯片冒出了一批,基本把海思留下的地盘全部吃干净,根本没给美国芯片剩下多少。 故事到这才刚开始。 我们换海思芯片的过程,顺便梳理了一下物料清单,当时我拉着团队一起开会,说,板子都已经大改了,几乎等于重来一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物料都国产化吧,谁知道美国哪天就断供了,顺便我们还能降降成本。 请注意,我们本来产品一个接一个地做,已经量产的产品基本就不会动设计了。要不是海思断供,不太可能提起换物料这种事。 于是DDR从美光换成了国产的,电源芯片从TI换成了国产的,EMMC本来就是国产的,犄角旮旯的芯片,只要是国外的全换,其中还误伤了一颗德国芯片,很冷门的一个传感器芯片,全世界几乎就2家在供,德国这家占的比例贼大,但居然被我们找到上海有家公司在做,换!换了之后发现高温下他的数值波动有点大,我们让软件的同事做了个简单的去抖算法,一测,没问题。 最后,我们目光落在了摄像头最核心的CMOS传感器,当时我们用的是SONY的700系列,详细型号忘记了。为了保证图像质量,我们是不太想换的,但是当时都已经上头了,来都来了不是,让供应链去找一圈,居然发现国内有几个名叫XX微的公司都在做同类的CMOS(吐槽一下国内公司起名字真是土),找了两个回来试,最后锁定其中一款,经过2个月的调试,效果略差于SONY,但那是图像工程师的角度,项目组其他人根本看不出来,找了一堆路人盲测,都没感觉出差别。得,换! 芯片和传感器都换完了,整个物料清单里孤零零一个LG的电芯就显得格外扎眼(我们做的是无线摄像头,需要用电池),不换掉它都膈应,电芯找国产的还不容易,顺手的事。 我们的品牌还是比较高端的,之前设计的时候,谨慎从稳,都选用了口碑比较好的物料,除了适当控制成本外,没过多考虑别的因素。这一波换下来,我们发现,国产真香。而且从那以后,新项目选物料,国产是绝对优先考虑的对象。 替换完销量继续涨,客诉比例稳中有降,消费者完全无感。 虽然我们的出发点不是要降成本,但一番折腾之后,换掉的物料没细算,但肯定超过100块人民币,一年几十万台的量啊。我觉得公司再给我们发个奖也不为过。 什么叫发达国家粉碎机,就是那一个个公司名字土得掉渣的中国企业,当然还包括我们这类品牌商,算是总包吧,我是总包的项目经理,这事我能吹上好多年。 再后来,我们的代工厂开始应各个客户的要求,去东南亚开分公司,然后在国内把产品做到只剩下打外壳螺丝的程度,运往东南亚工厂,打螺丝,质检,出货。就为了避开那25%的关税。当然成本也会因为这番折腾而增加了几个点。 我想说,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东南亚的那些代工厂就会慢慢做实,从打个螺丝过个账,一点一点说不定就成长起来了,那边的人力成本确实低。从资本的角度,其实还是属于国内的企业所有。但国内的就业机会就被转移出去了,相关的餐饮,住宿,娱乐,衣食住行等等也会转移出去,所以这个影响还是挺深远的。美国现在就在承受着去工业化的苦果。这很值得我们引以为鉴。不过这个过程也是很漫长的,罢工,停电,交通不便,文化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等等,很多问题在等着他们去解决。 有些人会关心,关税成本或者转运东南亚的成本,我们能通过涨价收回来吗。很遗憾,不能。消费类市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涨价的。 那这成本就由中国企业默默承受了?也不是这么说,比如做活动的幅度就减弱了,以前黑五可以降50美金的,现在只能降30了。还有,以前每一轮降成本之后,都会通过降价去抢占市场,而竞品一般也会跟进,无形中就给消费者让了利。现在可能就没那么积极去调价了。美国现在的通胀多少有这方面的贡献。 前段时间,我入职了一家做国产芯片的公司。 很奇妙,中国电子行业从步履蹒跚,一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到现在终于柳暗花明,我没做过什么值得一提的事,但全程都在参与,都在看。 这么些年,这么多中国公司成长起来,是因为他们爱国吗?我亲身参与全程,可以负责任告诉你,没有,压根没想这事。 除了少数大佬级别的人物,微观的社会个体不管你多有情怀,其实一点用都没有。房租、房贷,彩礼,奶粉钱,医药费,情怀在这些东西面前像鸡蛋一样脆弱。 一个行业要起来,只要让大家看到赚钱的可能性,再给大家一些试错的机会,最后再给一些时间,事情慢慢就成了。 光刻机以前有赚钱的机会吗?没有。那么复杂的东西,集齐各行业的顶尖科技,做出来的产品一年全行业销售额还不如小米一家卖手机销售额的一半。等你万一做出来了,ASML就可以降价打死你,你也就没有研发下一代产品的本钱了。 但就是这么巧,美国硬是给国内企业创造了这么个赚钱的机会。ASML没法来竞争了。 光刻机以前有试错的机会吗?没有。资本是逐利的,谁砸钱给你玩这个。 不巧,现在国家愿意给这个钱让你去试。 所以,我们需要的,只是给他们一些时间。 我不知道要多久。 但我知道我同一届的同校师兄弟有3000人,出来在这个行业内都是能打的,跟我们同水平或比我们水平高的院校,也不是一个两个,大学在我往后的每一年都在扩招。理论的突破,有时候没办法,你就是要几十年等一个爱因斯坦。但做应用嘛,不好意思,人多就是力量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芯片(集成电路)从业人士 @石大小生 回答一下,我是一名半导体设备销售,欢迎关注我。 今天主要说一说国内半导体设备的情况,欢迎批评指教。 根据SEMI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030亿美元,这其中前五大设备厂商(AMAT、ASML、LAM、TEL、KLA)的市占率合计占比超过70%。兼之目前中国大陆的设备市场基本被国际企业所垄断,因此,通过分析这五大设备厂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情况,可以基本反映中国大陆企业半导体设备的购入情况。(下图为2021年五大设备厂数据) |
|
根据全球前五大设备厂商的2021年财报,其2021年半导体设备销售金额按地区分布的占比如下。 |
|
针对上图,补充说明以下几点:1.以上数据均来自五大公司年报公开的数据;2.中国大陆的数据包含了国际公司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的中国大陆子公司的采购额。3.公司数据中包含LED、太阳能、面板、大硅片等非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数据4.每家公司财务的确认收入方式不太一致,在时间上略有区别,但不影响作为分析的一个样本。 |
|
据CINNO Research统计,2021年中国大陆已上市半导体设备厂商中,排名前十的公司营收合计达182亿元,较2020年增长73%,创历史新高。近几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通过自主研发,已在多个工艺制程中实现了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并进入产业化量产阶段,并涌现出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优秀的半导体装备商。除上市企业外,未上市与申请上市中的屹唐半导体、中电科、上海微电子等也是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商的中坚力量。 |
|
从营收上看,国内与国际设备收入差的太多! 在整个半导体设备市场中,晶圆制造设备大约占整体的80%,封装及组装设备大约占 7%,测试设备大约占 9%,其他设备大约占 4%。而在晶圆制造设备中,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核心设备,分别占晶圆制造环节设备成本的30%,25%,25%。从半导体设备供给侧来看,据Gartner统计,全球规模以上晶圆制造设备商共计58家,其中日本的企业最多,达到 21 家,占36%,其次是欧洲13家、北美10家、韩国7家,而中国大陆仅4家,分别是上海盛美、中微半导体、Mattson(被亦庄国投收购)和北方华创,占比不到7%。接着我们再看各设备的国产化率情况: 1、刻蚀:国产化率 22%,中微公司、北方华创 2、薄膜沉积:国产化率 4.6%,拓荆科技、北方华创、盛美 3、过程控制:国产化率 2.4%,中科飞测、精测半导体、睿励科学仪器 4、氧化扩散/热处理设备:国产化率 29%,北方华创 5、清洗:国产化率 31%,盛美、北方华创、至纯科技、芯源微 6、去胶:国产化率 74%,屹唐股份、盛美 7、化学机械抛光:国产化率 21%,华海清科、中电科45所 8、离子注入:国产化率 1.4%,中科信、万业企业 9、涂胶显影:国产化率 1.1%,芯源微 10、光刻:国产化率 1.2%,上海微 国内目前拥有的是后发优势,同样也有这技术劣势。在专利有效期外,我们合理利用,专利有效期内,我们想尽办法跨过,同时建立自己的专利墙。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做出客户想要的产品! 此外,积极并购。半导体前十家公司自1996年起至2022年共发起了90多次的并购。在高技术壁垒的基础上,并购行为助力半导体设备市场逐渐成为高度聚焦的市场。根据Gartner的数据,前十家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1998年为58.2%,2016年达到77.2%,2017年超过83%,即使到了2021年也还是占到76.9%!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衷心希望中国雄起,半导体崛起,我也想每天上4H班但拿着12H的高工资! 以上,谢谢。 |
6业内人士,实话实说,制裁这一招很臭。 制裁中兴那天,我研二,我们导师几乎是跳进的实验室大门对我们喊好日子要来了。 此前几乎所有ic行业的硕士毕业生都转行了,甚至我入职的某上市公司,进去的当年,除了项目经理只有两三个设计人员,比我早一年入行的学长更离谱,去了就是部门二号人物。 被制裁前我们的普遍薪酬预期是一线城市8k,说实话,这样的收入,这个行业不管他迟早会死。 制裁了以后三年调薪四次,入职13,到17,到20到27,年终基本在6到10个月。 并且由于国外制裁,给国产芯片厂释放了巨大的市场,尤其华为的供应链,塞进去了一堆国产企业,这是国产芯片崛起最大的助力。 以前是真的打不过,国外顶端的op,ldo,dcdc 一颗卖几毛钱几块钱,新公司就算能突破技术壁垒也会被市场活活打死。制裁以后国内几乎全面转向国产芯片,虽然价格更高,技术还差一些,但是能用就行,防止制裁。 直接形成了正循环,设计公司有钱迭代产品,有销路,高价招人,甚至我去考公的同学也有辞职出来做设计的。 总而言之,感谢川普,我愿意给他立个长生位,他拯救了中国芯片。 这几天 有人在这下面刷合订,我也不知道你们在合订什么东西,全面制裁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然推进国产化意义在哪里~这也能让你们高潮我是没想到的 20231/09 最近和业内的一些小伙伴对行业现状做了一些讨论,并且沟通了一下各个方向的发展现状,得到一些结论,或者说预测吧,不一定100%靠谱,可以给大家做个参考。也可以让大家感受一下国家动员安排一个行业有多离谱。 这里介绍一点前置知识点,设计厂:指设计芯片的,例子就是大伙经常说的英特尔,英伟达,英飞凌,德州仪器等。工艺厂:指提供工艺参数文件,提供流片工艺线的,例子就是台积电,中芯国际等。 正常项目流程是评估工艺需求,选择项目工艺,设计芯片,提供设计版图给工艺厂流片。 芯片大方向分数字芯片,模拟芯片。 数字芯片比较常见的就是cpu,gpu,单片机等。 模拟芯片一般指:运放,ad,da,时钟pll,数据收发等。 早期芯片一般数模分开,当前芯片基本上是数模结合,一个cpu内部基本上会有自己的收发模块,时钟模块。所以当前更为常见的分类方式以模块划分,比如某芯片的模拟模块,某芯片的数字模块。 一个mos器件的大小由w和l控制,也就是长宽。常说的工艺指的是最小l值,比如14纳米工艺,那么我的l值就可以设置为14纳米。对于外行你可以这么简单理解一下,不考虑其他因素,越小越省电。 模拟模块由于设计难度以及需求,一般不会用到28纳米以下的工艺,即便用了,也不会采用最小尺寸。 即我也许会采用14纳米工艺做模拟模块(毕竟14纳米的cpu有模拟模块的需求)但是在设计模拟模块时,一般不使用l为14纳米的器件,必须调大使用。 Ip交易:指出售成熟的模块,这种模块一般是固定的工艺,固定的功能,比如28纳米的pll,工艺是中芯国际。那么如果你在做一块28纳米的cpu,但是我只会数字模块,模拟做不来,那我可以买一个成熟的28纳米pll模块。购买以后我不会得到ip的设计图,只会得到一个黑盒,使用方式是在我的电路设计图里留出你给定的空间面积,在去工艺厂流片的时候,告诉他们加上这个ip到哪里哪里,并接上端口。ip交易实际上是在工艺厂完成。 然后骚操作就来了,ip交易是可以单个ip多次买卖,也就是说,当我有一个成熟的ip,我可以卖给所有有使用需求的设计方。 单看这句话好像没什么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个嗜血战场。直接导致了任何一个工艺线上的任何一个模块都是零和博弈,即第一个公司做出某个模块的成熟ip以后,全国所有的公司,都可以购买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前几年ic草创公司无数,两三年就死了一大批。不是他们没有才华,他们只是在零和博弈里输给了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你们看去年各大公司的财报,有些公司收入锐减90%,有的猛增90%,这就是有一个方向尘埃落定了。这一轮一轮的博弈中,任何一家草创公司,容错率也就是两三年,两三年没有一个能打的,赶上时间窗口的ip,这家公司就到此为止了。 Ip交易中一般为模拟模块比较多,数字也有,但是比较少。因为当前数字电路设计可以用编程的方式实现,而模拟模块设计是纯纯的微电子设计模式,难度更大,且失败率高。因此多数大厂都是自己做数字,买模拟ip。 而由于模拟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导致模拟电路的工艺上限十分的清晰,基本就在14/28这附近。因此就导致了模拟电路实质上已经开始内卷。我们根据当前各大公司和研究所的立项情况来看,预估大概5年时间左右,模拟电路就会全面进入ip交易时代,设计人员失业。也就是说,模拟电路设计的黄金期,不会超过五年。 在这之后,电路设计就会越来越像编程。这个趋势已经形成了。 我身边模拟的小伙伴不少已经开始考虑优化以后的事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身在业内,我也不信我们动作会这么快,但是现实摆在这,没办法。几年前,我们还做不出百兆光纤的收发芯片,现在千兆光纤的收发芯片市面上能有好几款。。。几年前我们的时钟芯片还是渣,现在我知道的就有至少两家公司的四五个项目在做fs级抖动的时钟芯片。fs,非秒,秒,毫秒,微秒,皮秒,非秒。精度单位在这里,大家自己感受。这种芯片就属于成功之后,国内就没有公司再去做时钟芯片,赢家通吃。 数字模块的设计由于被制裁无法使用最新工艺受到的限制,但是模拟的推进速度奇快。 根据上海那边小伙伴的说法,高端工艺线几乎完成了除光刻以外的所有环节的构建,包括刻蚀,外延,切片,旋涂烘干清洗等。 光刻机的进度目前子系统除了光学镜头我不了解,双工台个极紫外光源都已经有现成的了。。。。 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原本以为追上来要10年左右,现在看如果动作快,七年甚至更短,集成电路依然是那个夕阳产业。。。。 |
能不能崛起我不敢肯定,我只说说我这两年经历的事,我们公司是做工控的,以前设计电路所有用到芯片都要进口的,甚至电容和电阻都要用进口的。同样功能的国产器件有没有呢,有,而且很还便宜。那为什么不用呢,就是对国产的没有信心,觉得会不可靠。所以贵也是要用进口的。但前两年进口芯片突然出现断供,能买到的价格也涨了好几倍。所以公司不得不进行调整,进行国产化替代。经过两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国产化替代。最后发现,国产的也还可以,而且成本还降了不少。最终的结果是,能用国产全用国产了,就算进口芯片恢复正常供货和恢复原价也不会再用了。已经回不去了。这只是我们一个小公司的缩影。我相信全国许许多多的公司都会有相同的经历。国产化进程是不可逆的了。国内的市场被释放出来,那是天量的。有市场以中国人的聪明,结果应当很明确的。所以老美这步棋应当是步臭棋。 |
业内人士,某先进封装领域头部公司一线研发 前不久也算是做出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又恰逢党的生日,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小作文,与各位共勉。(注:本文不存在基于任何对公目的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强制要求的工作报告,思想汇报,评先评优申请资料等,纯属个人的感悟和总结) 几个月前,我刚迈入新居,看着空荡荡的墙壁,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于是,就请姥爷帮我写下了“见贤思齐”这幅字画。一则是为了装点墙面,二则,更是为了鞭策刚步入职场的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学习、提升。 |
|
见贤思齐 我自毕业起,就投身于半导体行业,不觉间,已在研发岗位奋斗了近一年的时间。回想起去年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许多事物都显得陌生,甚至从未接触过,需要从零开始学起。作为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面孔,我倍感压力。幸运的是,经验丰富的同事们宽容我的不足,对我倾囊相授,领导也给予我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适应,总归是慢慢成长了起来。我常自嘲称,我的代码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我需要向不同的同事请教,“见贤思齐”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成语,一幅字画,更是我工作以来的真实写照和人生信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渐从处理简单任务过渡到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同时,手头的任务也日益艰巨,我开始加入了“加班大军”,有时候需要工作到深夜。为了完成紧急的研发任务,我甚至在端午三天假期中一天都没有休息。 让我欣慰的是,最近,我主导研发的第一台设备(由于保密原因,不透露具体信息)出色地完成了主要功能的技术验证并已投入使用。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该类型设备,也是我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重点项目,难度极大,任务艰巨。研发这样的一台设备,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其中我所在的部门加班最多,任务最重。经过不懈的努力,设备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完成了主要功能的调试。正当我要松一口气的时候,计划突变,上级要求紧急将这台新研发的设备合并到大型机台中。由于最初是在新软件架构中进行的开发,现在要合并的却是基于旧的架构开发的机台,所以要改动的地方太多,时间非常紧迫。但是,使命不可推卸,困难必须克服。部门领导派了两个同事来协助我完成这个事情,我们共同攻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端午节的最后一天完成了任务。 然而,我的经历只是科研团队中微小的一个缩影,我的同事们之前面临过更加困难的问题,半导体行业千千万万的科研人员,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我国的半导体行业较西方起步晚,基础建设也相对薄弱。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我们需要跨越无数难关,攀登漫长的历程。这并不仅仅依赖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努力,而更需要全行业的同筹共心,共担风雨。很多企业一度历经连年亏损,生存全靠国家的扶持,最终却能逆风飞翔,转亏为盈,达成赶超目标。这一切来之不易,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我们从未退步。作为此中一员,我深感自豪。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最近的20年,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代青年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半导体产业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对于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更是意义非凡。数据显示,我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由2017年的788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预计2023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5009亿元,中国半导体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崭露头角。 然而,在EUV光刻机等关键领域,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西方也在对我们进行围追堵截,制造出了“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等问题,甚至国内也有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问题,既需要加强技术研究,也需要通过重大课题来带动科技创新,更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挺膺担当,形成最广泛、最牢固的团结,并开展最有力,最持久的奋斗。我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作中流之底柱! |
|
科技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自信。中国人从来不缺创新思想,也不缺创新能力。如今,我所看到的行业内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的研发成果缩小了与西方的技术差距,甚至在不少的新兴子类里面达到并超越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一场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是追梦人,更是圆梦人。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一生的追求去做超越个人价值的事情,去做有长远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不辜负我们所身处的这段历史,不辜负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此刻,所有研发人员的团结奋斗就像是星星之火,正在汇聚,我相信,就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星星之火必将引发燎原之势! |
我做外贸十几年了,但凡一个国家要把自己工业的某个分支搞起来,最重要的就是建城墙,让国外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进不来,保护国内落后幼小的企业成长起来。 然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人人都这么干,国际贸易就别做了,于是就有了很多贸易组织,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世贸组织WTO,加入贸易组织,也就进入了世界市场,同时成员国也需要开放自己的市场,这个时候你就不能随便限制国外有竞争的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当然具体操作上要复杂的多,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还是有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自己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吧。 说到这里,重点来了,我们如果要发展本土芯片产业,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是要限制国外的芯片进来,然而我们参加了很多贸易组织,顺差又那么大,随便限制国外产品肯定不行。以前碰到类似情况,通常是偷偷补贴,定向采购,通过国家牵头企业亏本也要守住本土市场。 就在这时,神助攻来了,建国同志开始了制裁,主动不卖芯片给我们了。 来,一起拜一拜我国芯片的祖师爷。 |
|
|
对于产业来说,道阻且长。 对于我个人来说,已经爽到起飞,制裁以来明面薪水翻倍,这还是我作为一条咸鱼没跳槽的前提下。实际收入*3,好多公司要做芯片,私活越来越多了。 这过热了,不理性,泡沫,终究要完,…… 这都对。 作为打工人,能爽几年是几年。今年目标抛去家庭花销攒100万,2022过半已经达成了。 |
击垮一个国家的产业,最有效的方法是低价倾销,而不是制裁。低价倾销,任由盗版横行,让一国处于襁褓状态的公司没有任何利润空间,活不下去。面对这种情况,本国一般会设置一个贸易壁垒,构建一个温室环境,孵化本土的产业。这时候如果第三国再制裁,就是双层壁垒了,反而更利于本国的产业发育。 Windows为什么这么成功?因为盗版啊,全世界这么多电脑,有几个掏钱装正版的?微软难道不知道?当然知道,前几年的黑屏事件,包括MATLAB对国内高校和单位的精准封杀,都验证了这一点:你用盗版,人家不是不知道,而是懒得理。因为,盗版,也是一种变相的倾销手段,有时候也成了一个利器,成了维护Windows生态的护城河,让任何想做OS的其他厂商没有了利润空间,想在夹缝里找点生存的空间都难,一家独大,寸草不生。 现在很多商业版软件,各种破解码、各种破解工具,给你准备得好好地,就等着你用了,软件厂商也不管不问,任由盗版横行,肆意传播,有时候在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倾销手段呢,人家只要卡主政府、学校、企业这些大头,就可以活得很滋润了。盗版反而成了护城河,让其他竞争对手活不下去。 半导体行业也是一样,这几年投资巨大,我有种预感,2023年~2024年,等芯片产能上来,将会有一场惨烈的芯片价格战,到时候很多芯片的价格会砸到地板价、白菜价,显卡也会跌入史上最低价。届时,一些刚刚发育成型的企业将受到巨大的冲击,迎来巨大的考验,活下去了,相当于毕业了,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有继续玩下去的资格,活不下去,就可能要沦为炮灰了。 |
行业边缘人士,的确势头很猛啊! 讲个故事:我们集成电路学院的院长,是个诺奖导师的大弟子。回国之后,某一年开始,好好的物理人家突然不研究了,就专门带着博士生开发半导体产业相关的设备,最后开发出了world-leading的磁光科尔显微镜和磁控溅射设备… 后来一看采访,原来是这些设备都对华(特别是我们学校)禁运…没地儿买,只能自己造… 一句话:让巨佬去当工程师开发实用国产仪器(而不去搞没有用的物理学研究)这件事儿,多少官员都做不到,特朗普做到了…还是挺感谢他的… |
|
|
刚刚公司开会,领导传达zf指示精神,已经在提windows国产化替代的事,也就几年后的事,我们公司是贸易公司…… |
似乎不能。 长春某所,博士研究生就因为抱怨了两句大家都快受不了的食堂伙食,就被处分了。 这种后勤集团大于天的环境,真的可以出重要成果吗? |
举个我知道的例子。 美国品牌ao史密斯,做热水器的。 以前99%都是用的德州仪器这些欧美的功率芯片。 美国制裁开始后,主动寻找中国芯片代替者。 现在稳定有30%的芯片要用中国的。 而且同类产品德州仪器还要更便宜点。 美国企业都害怕美国制裁丢生意,要被动扶持中国芯片企业。 通用这些我估计更甚。 不是有很多所谓芯片业内人士唱衰的吗?你们就说我说的是不是事实。 你说能崛起吗? 但我也不乐观,最近新的制裁,恐怕这个崛起会迟到。 |
博士毕业那会,去合肥CX面试,工资开贼低,找HR沟通,HR就傲慢的一句话,你们这个层次的都是这个价。转头去了某外资厂,HR非常热情,工资也给的高,面试完没吃饭着急赶火车回校还给打包吃的让带着路上吃,果断去了,现在工资都是之前合肥的两倍了。美国制裁我们设备,我们制裁自己员工吧。。。 |
阻止中国半导体崛起的根本方法是在国内大肆宣传”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念,与此同时大量的倾销半导体产品使得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技术比不过,价格也比不过,最终卖不出去导致破产。 最好还要培养个教父级的领袖人物,振臂一呼上百个”企业家“站出来支持的那种,组建一些协会,再跟其它人一起创建个什么水池学院、水池商学院之类的,给国内的企业家天天洗脑”造芯片投入大,如果去做芯片, 万一公司做没了怎么办“”世界产业链分工,中国有自己的职责,就是做好加工贸易“之类的话语。 在过去很多年都是这样,所以中国的半导体行业除了那么一两家一直没起来,然而这一切都被川宝看穿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不拜下川宝都说不过去,想想这些年的高薪是因何而起的。 |
|
|
一支医美用的透明质酸填充物乔雅登一支卖给整形机构2600多一支,顾客打的话12000左右一支,每次都不是打一支,都是三支起打。 单支实际成本不超过160元。 美国Allergan公司利润也是不到200元/支。 那你知道成本去哪里了吗? 答案是品牌宣传,让医生站台。 美国Allergan公司经常举行大型会议一周最少一次,邀请国内大量的医疗美容领域皮肤科及外科医生,都是在国内顶尖级别的酒店(上海柏悦这种),请行业内的人去参加会议,住宿费一晚上2000元那种酒店。吃的自助餐都是最奢侈的。 吃好了休息好了,然后会有数名国内出名(不是知名)的专家(费用非常高)来讲乔雅登多好,播放研发视频,工厂视频,企业文化。 这样高频次的洗脑让行业中的【全部医生】都知道美国东西好,乔雅登好,灌输给顾客也是这种观念。 就形成了一种常识,默契。 类似的问题在一些高端靶向治疗药物,高端医疗检查设备尤为突出。 所以国内此类产品完全空白,你就是研发出来了也没人买,你能打破常识吗?你能让医生给你站台吗? 类似的问题在医疗领域比比皆是,高端医疗靶向药,医疗检查设备等等都是这样。 说明一下: 不可否认,确实人家的产品好,也是因为人家在研发阶段投入巨大,评论区不要歪楼,我们讨论的是我们国产发展及未来所遇到的阻力。没有说国外产品不好,也没有说医生用国外的就是不好。 这跟当年盾构机,锂电池是一样的过程,我们终会冲破枷锁,实现突破。 |
本来是有点难度,技术密集,资金密集。 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怎么可能干得过欧美韩台主导的半导体产业。 你这还在搞技术攻关呢,人家研发投入和产线都已经折旧完,准备搞一波降价了。 等你研发和产线都搞完了,人家前期所有投资已经收回,可以直接一波降价倾销打掉你盈利预期,你丫就直接完蛋。 大家都在这条赛道卷,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现在好了。 好就好在美国制裁。 企业首先考虑的就不是用那个供应商更先进更便宜的问题了。 而是公司业务连续性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同时也包括供应商的业务连续性问题),你要敢用外国芯片外国设备,就相当于给自己的业务连续性埋了一颗雷。 美国制裁一升级,你公司的业务就要停摆。 像中芯国际,中国最大的芯片代工厂。 现在最热衷的就是验证国产设备,并且为此专门成立了技术团队,和国产设备厂商一起攻关设备。只要国产设备达到技术要求,马上优先采购。 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制裁,直接推升了中国半导体科技行业的国产化率。 比中国国务院发文好使多了。 |
中国过去历史上:VCD寄了,DVD寄了,显像管寄了,MP3赢了,液晶屏最后赢了,手机赢了… 那么芯片在“还没输”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走一波LCD的走势的。对于中国来说,输可以输很多次,但赢一次就够了。 半导体的崛起,需要三件事: 设计出能盈利的芯片,这点华为已经做到了做出能盈利的先进制程,这点SMIC也算是做到了实现先进制程的自主,这点差距较大 实现先进制程的自主又分成几种: 耗材去美,是说美国设备的耗材/生产材料比如光刻胶实现自主/日韩机台去美,是说不使用美国设备,使用自主/日韩设备零件去美,是国产机台也不依赖美国零件完全国产,机台零部件也实现国产 (个人认为实现到2-3的水平才能实现靠自主研发实现反制裁的水平) 就制程来说还可以分成几种: 干式arf自主(90nm和更落后)浸润式arf自主(90-7nm)euv自主(7-3nm) 我个人的观点是,7nm足够守成。即使在今日,7nm仍然可以实现麒麟9000的性能和功耗(当然这需要优化),仍然比“爵士不打游戏”时代落后的更少。 因此,可以认为是“自主7nm”什么时候实现,什么时候足以崛起。 但还存在另一条路径,就是依靠海量的28nm或者更落后的芯片拉动国内fab使用美国设备/材料进行生产,时间足够后依靠体量使得美国无法制裁。但这个仍然困难,因为美国在以非常大的决心(相比于美国现在的状态)对中国进行挤压,并将自家芯片推进先进制程。 美国想要达到的就是卡中国在28nm,自己3nm,这样双方的生态位大概相当于五菱宏光vs宝马。 实际来看中国大概率会走出两者之间的效果。自主7nm会比乐观估计(甚至有人估计今年)晚,但一定比悲观估计早,个人估计2023-2025之间会实现自主。 在这中间也很有可能发生行业内的一些变局,类似于尔必达破产之类的,也会带来一些影响,经济周期也是很重要的。 崛起还要再等等看。 |
中国的颠覆式创新:光刻流水线! 综合各方信息,情况基本上对上了,就是中国不搞ASML那样的光刻机,而是搞了一个国家大装置,相当于光刻流水线。原理是一样的,但是设备全换了,这样一来,由于不需要高度集成设计,不但绕过了很多专利陷阱,最关键的是良率的概念也不太适用了:原来由于光刻机本身非常贵,晶圆光刻周期也很长,导致一个晶圆上如果良率不足,成本就会很高,如果搞成光刻流水线,晶圆大规模并行光刻,芯片光刻周期就很短了,就算单个晶圆上的良率不高,成本也能有效控制下来……这是真正的颠覆式创新! |
|
|
|
|
|
|
|
|
只要美国保持制裁,就一定可以。如果美国搞倾销,那就会变得麻烦且复杂,可能需要通过反倾销、加芯片进口关税之类的办法去应对。 需求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而美国的制裁为国内半导体创造了需求。制裁不可怕,倾销才可怕。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