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淘股吧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股票入门 股票书籍 股票问答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平安银行] |
股市论谈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商业财经 科技知识 汽车百科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家居生活 设计艺术 财经视频 游戏-- |
天天财汇 -> 科技知识 -> 媒体曝 SpaceX 为美国情报机构建设间谍卫星网络,与美国国家安全机构关系加深,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正文阅读 |
|
[科技知识]媒体曝 SpaceX 为美国情报机构建设间谍卫星网络,与美国国家安全机构关系加深,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当地时间3月16日,路透社援引五名知情人士独家报道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同美国情报机构签订一份机密合同,以建立一个由数百颗间谍卫星… |
这很正常。但凡能拿来做军事用途的玩意儿,肯定会被用于军事。 比如,当年为了完成侦察,美国制造了U2高空侦察机(英文:U-2 reconnaissance airplane,编号:U-2,代号/绰号:Dragon Lady,译文:蛟龙夫人,通称:洛克希德U-2),仗着自己飞的高、飞的快,在世界各地,尤其苏联和我国上空为所欲为——直到找到打它下来的方法。 然后,美国就又造出了更高、更快的SR-71(黑鸟)。 同样的,被军迷津津乐道的、苏联大力出奇迹的不锈钢飞机米格-25(北约代号 “狐蝠”),其实就是对标SR-71设计的。 再后来,美国大量制造和发射了“锁眼”Keyhole (KH)卫星,一共发展了11代。 锁眼 - 卫星百科,很认真的中文航天百科 - 灰机wiki - 北京嘉闻杰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sat.huijiwiki.com/wiki/%E9%94%81%E7%9C%BC |
|
锁眼卫星运行在近地轨道上,超出了所有对空导弹的射程,于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全天候的监视整个地球。 太空精酿:哈勃28周岁,但大家知道锁眼么?621 赞同 · 120 评论文章 |
|
|
|
锁眼1984年拍到的中国轰-6照片 |
|
也是1984年拍的,某国船坞 不仅如此,我们都知道苏联修有这个: |
|
这东西长460米,高140米——按层高3米算,这是30多层接近40层楼的高度。 |
|
它一共部署了两套。一套在乌克兰北部边境,另一套临近中国东北。 这东西消耗功率超过10兆瓦;一旦启动,全世界的短波无线电都会受到干扰(一种每秒10次的哒哒声,所以被称为“俄罗斯啄木鸟”)。 它号称能探测6000km内的导弹发射,但实际效果很差;而且因为功耗问题没法长期开机。 而苏联之所以建造这个,是因为美国的雷达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压倒性的:美国人可以用低得多的成本建造小的多的雷达,但探测距离和精度全都远超苏联。这使得苏联的洲际导弹近乎成了摆设。 基于双方核战争水平完全不对等的恐惧,苏联这才决定兴建这种庞然大物。可惜效果不佳,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给全世界的无线电通讯领域制造了一场持续许多年的灾难。 前苏联最强军事雷达!带来13年全球无线电灾难,如今被一把火烧光?www.163.com/dy/article/GO4K78G30532IGCR.html |
|
再后来,苏联解体;但美国在军事技术方面从未松懈。 比如,最早发展无人机的就是美国;而著名的波士顿大狗: |
|
它重要的客户之一就是美国军方(但因为噪音等问题未能签下军售合同)。 至于AI控制的、完全自主的战斗机,美国人也是进展迅速。 事实上,俄乌战场上,星链(starlink)早已成为乌克兰一方的进攻利器: |
|
它的天线甚至比你的显示器还要小,却可以和卫星实时高速通讯。 最新一代的星链甚至能够和普通的Android手机直接通讯,数据传输速率在实验用的三星手机上甚至达到了17Mbps。 基于星链的、满载炸药的自杀式无人艇全歼俄罗斯黑海舰队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
|
这图是2月24号的,已经落后版本很久了 |
|
|
|
|
|
|
|
|
|
请问俄国黑海舰队现在还剩几艘战舰?24 关注 · 12 回答问题 时代正在改变,科技革命已经发生。人祭正在进行中。 |
|
|
一旦有了“LEO每公斤百美元”这样的能力,太空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巨型星座。 军事上,巨型星座威力非常大。最简单的就是侦察卫星星座,数千颗低轨道侦察卫星可以对任何感兴趣的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再来几千颗搭载拦截弹的反导卫星(参考智能卵石),可以让任何敌方飞行器出不了大气层。再来几千颗搭载动能弹的轨道轰炸卫星(参考上帝之杖),可以随时打击敌方任何位置的目标。敌方面对这样的军事体系,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而星舰/BFR哪怕是技术简化很多的消耗上面级版本,也能实现“LEO每公斤百美元”这样的能力。 在可预期的未来,也只有星舰/BFR可能能实现。 这里只是把“LEO每公斤百美元”这个设定带入军事应用上做个简单展望而已。其实在“LEO每公斤百美元”时代,太空就是一块无垠的投资洼地,天文数字的资金和人力会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进入这个领域让太空开发迅猛发展(参考互联网、新能源这些行业),人类可支配的资源将会大幅度增加,地球上传统的争端基本都会失去驱动力,军事上投入资源远远不如投资于太空开发有吸引力。 |
站在商业与科技的角度,什么是最高级别的认可?那就是来自于敌人或对手的认可。 俄军目前在前线用尽一切手段去获取马斯克的星链终端,在俄罗斯如果有商贾可以从中东等地区为俄军购得民用星链设备,那便是俄国内宣传口径的民族英雄,比如最近在俄国内广为宣传的女英雄,便是为俄军弄来了6台星链终端。 |
|
还记得俄军最开始的宣传战略“失误”不?在星链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有很多人包括不喜欢马斯克的人嘲讽、批评、贬低星链,认为这种创新意义有限,不值一提。 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俄国、俄军、俄国科学家成为全球第一马斯克吹…… 在俄国媒体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对马斯克星链的愤怒,俄国政府最初的想法是内宣,让俄国民众看到马斯克和SpaceX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麻烦,甚至在乌克兰钢铁厂地下,星链成为乌军将士联络基辅的唯一手段,俄媒甚至称星链的抗干扰能力极强,给俄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最终这些都成为了星链全球的最佳广告,销路一下子彻底打开,俄军一线亲自认证,战场还能高速刷tiktok……就问你服不服? 马斯克对星链宣传,美军未必信…..但是俄军放下脸面全球寻求星链终端,这就是最高级别的认可与肯定,那么美军方还要犹豫什么呢? 俄罗斯可以抵制美国、欧洲的一切,现在却冒着被前期宣传误导俄民众的反感与误解,也要180度转向开始用星链,什么信息安全、军事信息保密也都不管了…… 这就是技术与商业上真正意义的“遥遥领先”。 在这个基础上,比民用星链升级一个大版本的“星盾”,自然是最“给力”的选择。 如果你看轻星链,那么你得先说服俄军别这么“丢人”,还要偷着买马斯克的产品。 |
思考一个问题——要求保密的是CIA,而是马斯克? 你想想,要是保密要求来自CIA,“美媒”这就是叛国罪。不必等马斯克去追究,这稿子首先就没人敢发,强行发出来必被围剿,责任人不是坐牢就是干脆“在车内自杀”。 能堂而皇之的爆出来而没有人死在地下停车场,并且SpaceX甚至都没有啥追究和起诉,本身就告诉了你答案。 希望保密的只能是马斯克。 因为ta知道这不是个好事,是手上要沾血、脸上要糟烂污的。 马斯克希望的是全球客户都能放心的使用他的服务,恨不得能在中国都搞一堆发射场,把哔哩哔哩和腾讯的单子都接了。 马斯克根本就不想沾上“军情御用”标签,对他只有损害,没有好处。而且是全面的、深刻的、根本的损害。越是这样,马斯克的业务越可能受到其他国家的抵制和禁止,越是会被限制为“本土服务”。 甚至存在被挡在整个第三世界之外的危险。 连印度也不可能信任ta的服务——人家还想做有声有色的大国呢。 可惜这由不得他。 想保密,想撇清,也由不得他。 不服你去告吧。 |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们在诧异什么? 美军要发射卫星,恰好太空叉的发射能力价格便宜量又足,军方不找马斯克找谁? 而军方向来大方,发射军用卫星这个高利润的生意,马斯克要是肯放过才奇怪,双方是双向奔赴。 对于大规模组网的卫星星座来说,目前太空叉几乎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说,影响间谍卫星网络建成速度的唯一因素是卫星的生产速度。 美国人开的卫星发射公司,帮美国军方发射卫星,这太天经地义了。 说不定贝秃头和ula不知道有多恨,多嫉妒这块肥肉落马斯克手里了。 |
表面上说是和美国国家侦察局(NRO)合作,实际上也是在和很多美国情报机关合作。 因为NRO是美国的第一个Hybrid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混合情报机关),工作人员共3000多人,除一部分是NRO自己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分别来自CIA、美国国防情报局(DIA)、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美国空军、海军、陆军和太空军的情报部门: |
|
|
永乐大帝明成祖:从马群之主到机群之主,战争成本之神的新眷顾 上124 赞同 · 48 评论文章 我这个文章还有下半部分,就是要说说星链,星舰的事情。 这个真的是最值得重视的事情了。 |
这算啥,美国那边现在还在讨论是否重启星球大战计划。 这个计划本来就是有可行性的,不然苏联也不会跟。唯一的问题是资源消耗太大 在马斯克的星舰把入轨重量和价格干下去以后,为啥不重启它呢? |
|
间谍卫星算个毛啊?不过不要紧,只要闹钟们继续复读骗钱的骗局,吹牛画大饼之类的烂梗,霉国太空军心善,那肯定不会用星舰装上炸弹来炸中国的。如果要严肃讨论星舰的军事价值,某位大佬已经总结的很好了 1)星舰能做什么之:轨道轰炸 做个简单的对比,来看看各种常见载具的每公斤投送成本: 巡航导弹:1000-10000美元量级;“铁炸弹”如JDAM:30美元(不计入载机出动所需要的油料/维护成本,这方面我们后文讨论);火箭炮如HIMARS:1500美元;身管火炮如M777:50美元 再来估计一下星舰的投送成本:Musk声称星舰的单次发射成本将会是1000万美元,经过简单的除法我们可以知道每公斤的入轨成本是大约100美元。考虑到弹头再入需要减速dv和防热,所以需要某种类似于PBV的东西进行搭载,按照现有ICBM所使用的PBV的数据,我们可以估算使用星舰进行轨道轰炸/部分轨道轰炸(FOBS)的成本不大于500-1000美元/kg(顺便说一句,这些PBV甚至完全不需要修改,只要把它们的核弹头换成常规战斗部然后当成星链一样塞进星舰就可以直接用来进行轨道轰炸了。或者如果你喜欢的话,不换也行)。 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即使Musk鼓吹的技术进步和大规模生产能把火箭的生产制造成本拉到汽车这种民用工业品水平(有所怀疑的请看4.4部分),能够入轨/在20000公里外投掷再入器的星舰是怎么能做到和射程几十km的炮弹/铁炸弹差不多的投送成本,比射程2000km的巡航导弹还便宜一个甚至两个数量级的?听上去这是否有点too good to be true?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物理上的:入轨-再入所需的能量/冲量是一定的,在入轨和再入之间,不管是走了两公里还是绕地球飞了两百圈,其成本都不会有所变化;而飞机/巡航/弹道导弹的成本却是随着航程而(比较接近线性)增长的。这意味着随着入轨成本的下降,两者之间的成本竞赛(特别是对于洲际投送)会有一个显著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之上,入轨载具相对于非入轨载具会产生根本性的成本优势。Falcon9接近了这个临界点,而星舰大幅跨越了这个临界点。第二个原因是现代武器都是“专用设备”,并不存在能从日常运营中摊平成本的可能性,存在只是纯消耗;而星舰是典型的“两用设备”,平时为民,战时为军,大量的商业发射可以吸收掉绝大部分成本。为了使说明更为简单,我举两种已经存在的飞机作为例子:B1b轰炸机单架成本约为2亿美元,波音787/767这个级别的民航飞机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但每架民航飞机在其生命周期中可以运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吨的货物,因此机体初始造价平摊到每kg运输成本中可能只有几美分到几十美分;而一架B1b在其服役期间充其量执行几十到几百次“真实任务”,投送几百到几千,或者尽可能地多说一点,两三万吨弹药。平摊到每kg弹药上的初始机体成本至少至少是在十美元这个数量级上,如果任务次数少,上千美元/kg也很正常(拿这个数字和火箭一比,是不是火箭显得就不那么贵了)。同理,商业飞机有足够的现金流覆盖日常运营维护成本,军用飞机却不能,日常训练维护花出的每一分钱都是实打实的国帑,正因如此同一个国家的民航机队规模通常比军用大飞机大一到两个数量级。星舰会更像哪一种?显然应该是民航客机。仅仅为了按时部署和维护星链可能就需要10架左右星舰,更不用提太空工业/旅游,重返月球和登陆火星等等所需要的入轨能力,这些都是能赚钱的民用市场,不需要军队花一分钱;而到了战时,与民航客货机不同的是星舰可以直接转为军用(参见新闻:美太空军有意效仿空运预备队模式将商业航天纳入战时使用),而20架星舰的投送能力就相当于美国空军当前全部轰炸机机队的总和!仔细想想这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如果民航飞机可以用作轰炸,那各大国的轰炸机数量可就不是像现在这样可怜的一百多架了,而会是四五千架这个数量级,战争形态也会完全不同。 一个每公斤入轨/再入投射成本100-1000美元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不妨形象一点说明:你可以用火箭炮/伊朗小摩托(Shahed-136)的成本打击两万千米外的机场或船只,同时由于能够拦截FOBS/ICBM的典型拦截器如GBI的成本高达5亿美元/发,用来拦截每kg成本1000美元的东西显然不现实,因此你可以永远告别被防空/反导拦截的烦恼。这个成本是如此的便宜,以至于如果美国空军愿意投资,完全可以用B21项目相同的预算投资100艘星舰,获得战时超过B21机队十倍以上的投送能力,更不用说轨道轰炸远比B21更难拦截且完全不需要考虑作战半径和前进基地之类的问题。而这还是在考虑遵守现行外空条约,仅使用部分轨道轰炸(FOBS)的情况下,如果像和平-2号空间站(对,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和平号空间站的后继者)计划中那样完全无视条约进行在轨预置,那么100艘星舰可以在十天内向近地轨道部署10万吨弹药,并在开战后的两个小时(轨道周期)内发射完毕。为了防止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它超过了海湾战争43天行动中美军消耗的空地弹药总量[1],接近伊拉克战争30天行动所消耗的空地弹药总量的十倍。而如果考虑提前30天预置,则同时在轨的弹药数量可以超过美军现有弹药库存的总量[2]。这个数量意味着在两个小时内,包括所有机场,船只,雷达,防空阵地,通信设施,弹药设施,交通枢纽,集结地……在内的数万个目标会毫无反抗的被炸掉,一个世界级大国的战争能力会被瞬间完全摧毁。20马赫的再入速度和火箭炮水平的廉价成本让任何防空反导/修复能力都显得如同一个笑话。更可怕的是这种战略轰炸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直到炸掉对手最后一个工厂和船坞并且让它们永远不能被修复,这会比冷战设想中最大规模的核战争更为彻底地摧毁一个国家。(全面核战争的破坏力参考“麦克纳马拉标准”[3]和JK JK:阻止敌国在核战后迅速恢复) 量变产生质变! 基于星舰的轨道轰炸项目已经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了。USTRANSCOM和SpaceX合作的火箭洲际运输项目[4]已经确定未来几年都会有稳定的预算,而这个“运输项目”的荒谬哪怕是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来。在包括知乎在内的社交媒体上这被当成“美国人很蠢,spacex吹牛”的又一证据,但事实上,在不触动现行条约和舆论的条件下,“运输”正是最好的伪装(虽然也不那么高明,奈何有人总是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这种用非直接攻击性用途来掩盖攻击性能力的项目在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了,“巧得很”,上一个类似的项目正是同样由运输机部队部署,现在已经成为台海登陆心腹大患之一的Rapid Dragon[5]。 2)星舰能做什么之:反导,核威慑与战略稳定 说完了主要着眼于常规战争的轨道轰炸,再来说说核战争与反导。冷战时期的反导计划广为人知,星球大战大家是都知道的,对具体情况不了解的建议至少先自行搜索“brilliant pebbles”,如果有剩余精力可以搜索“Excalibur”/YAL-1和GBI/SM-3。苏联方面 @kgb1986 写过关于苏联方面太空战计划的两篇文章(【原创翻译】“暴风雪”航天飞机的应用——“红星战”计划(一)【原创翻译】“暴风雪”航天飞机的应用——“红星战”计划(二)),强烈建议阅读,我就不想班门弄斧了。值得提醒的是冷战时期几乎所有太空军事项目都是立足于核战争的,但今天并非仍然如此,前文已经说过星舰使得常规武器大规模在轨部署和应用成为可能。 如果你已经对反导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应该知道如果不考虑轻量化需求,天基拦截器的制造成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历史上制约天基反导项目的最大因素就是发射成本。因此星舰使得有史以来第一次,把kkv和红外传感器铺满整个LEO成为了一个经济上可行的选项。如果你觉得单靠kkv容易被大数量饱和或者无法抵御多波次攻击,也完全可以像苏联人的计划一样在里面加入一些激光器,这会显著提高成本,但绝对仍在接受范围之内:这样一支太空舰队几乎不可能像整个空军机队/海军水面/水下舰队一样花钱。那么你能得到什么呢? 对手将无法再进入轨道! 对手发射的任何运载火箭/弹道导弹都会在助推段就被拦截,即使入轨成本类似,先占据轨道的一方也将具有牢不可破的优势。这和原教旨主义制空权理论在某些方面类似,但由于并不像制空权理论仅仅建立在机场/地面设施脆弱性的基础上,而是更多瞄准火箭助推段这个更脆弱的环节,从原理上比制空权更坚实。众所周知现代核威慑最主要的基础就在于ICBM/SLBM的“不可防御性”,即任何反导系统都比它们所希望抵御的威胁贵出十倍不止,因此根本不可能用来对付同一水平的对手。但当星舰出现的时候,由于其碾压固体火箭三个数量级以上的成本优势,这个成本限制失效甚至彻底反转了,一个核威慑彻底瓦解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此时如果对手手中只有一次性运载火箭/固体ICBM,那简直跟待宰羔羊没有什么区别。 即使没有预部署的天基拦截器,情况也不会好多少。一方面,在对轨道的争夺上,入轨成本优势的一方仍然会占据绝对上风,这点应该不难理解:因为没有上升段拦截,只靠共轨和直升反卫很容易打成发射能力和拦截器之间的消耗战,这种情况下能够二级复用&24小时周转 vs 不能复用&以周计的整备时间(这种局面下那些入轨质量几百kg的“应急发射快速补网”固体箭完全就是废物,说的就是你KZ/LM-11),就如同地面战中一方的后勤有火车汽车而另一方只有马车挑夫;海战中一方有蒸汽动力而另一方只有桨帆船;空战中一方有喷气动力另一方只有热气球一样,怎么打?等到获得了轨道控制权后,优势方仍然可以自由部署天基拦截器,到那时候对手只能选择是一次性打出所有核弹头(实际上不可行,原因参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29253/answer/133550375)还是投降了。另一方面,廉价轨道进入能力带来的巨型星座“战术用途”也具有抵消核威慑的能力(见下节“战术用途”)。 对核威慑的另一个影响在于:星舰可以花一枚中程导弹的钱从本土出发直接把单体重量几十吨的钻地弹投射到地球另一端。虽然之前我们主要在讨论常规轰炸,但如果你愿意用核战斗部的话星舰可以投掷单体>2亿吨当量的钻地弹,这个当量足以在花岗岩山体中造成千米级深度的破碎区[6],完全破坏任何深埋掩体,包括现存最高防护等级的headquater和核弹头储存设施。这使得目前核战争的大部分理论,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上都要面临修改。战略上传统理论认为领导层和指挥系统可以无条件幸存的前提不再成立,战术上依托深埋掩体(“地下长城”)的弹头存储中心和机动发射不再可靠。 说完了这些,我再补充两个在在相对专业的爱好者中比较普遍的myth: 星舰二级用作轨道轰炸或拦截器部署会经过目标上空,因此可以用传统反导手段在载荷分离前拦截:只要愿意牺牲50%运力,二级就可以选择大幅度狗腿机动绕开目标区,目标区的拦截器根本看不到二级,只能面对一堆pbv。何况这类任务甚至完全可以采用低成本一次性固体二级(所以我说二级回收系统可靠性不影响根本结论),复用二级可以只用来进行相对长期的在轨预置部署。由于其巨大的威胁,轨道轰炸和反导系统会迫使对方先发制人进行核打击(我已经看到N个“军事/航天博主”谈到类似观点了,只能说...算了不说脏话了 ):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很容易明白基于星舰的轨道轰炸/反导系统和非加固井基部署的ICBM有本质相似的战略稳定性。都有带来毁灭性后果的能力,都是可以被先发制人摧毁的,为什么在一个井基ICBM如此普遍并且在快速变得更普遍的世界中反导和轨道轰炸系统却会被先发制人?我建议在PLA建造中的silos被先发制人之前不用考虑“星舰破坏战略稳定性”这种愚蠢观点(你别说,前些年西方一部分核战略研究者就是用这个“会被先发制人”的弱智理由解释中国为什么不扩张核武库的)。3)星舰能做什么之:战术用途 以上讨论针对的是战略(核/战略轰炸)影响,下面谈谈战术用途:廉价入轨+巨型星座从两个方面来说是革命性的 1)由于星载GPU和星间链路的普及,卫星的数据处理+分发时间在2020年已经可以达到10秒级别,配合星链的无缝重返,意味着全球范围的实时监视。DoD方面有已经授出合同的天基GMTI[7]合同和TSTD计划[8] ,而最近的爆炸性新闻是SpaceX也已经正式宣布了包括遥感和其他定制载荷的军用版星链“StarShield”服务[9] ,与DoD计划中几百颗级别的星座不同,搭载传感器的几万颗星链可以实现真正的绝对抗毁和无缝监视。 2)由于星链的低成本/大数量和几乎不可能被电子战影响的激光链路/Ka/V波段空口,通信不可能从物理上被切断。这样的C4ISR能力配合轨道轰炸,足以产生二战舰载机对战列舰或海湾战争战术空军对地面部队一样的降维打击,弱势方无论在空中,水面还是地面都将寸步难行。不管你是SAM还是TEL,不管是洞库还是机动隐蔽,不管是CVN还是商船[10],不管是机场跑道还是垂直起降场,在永远悬在空中的眼睛(和炸弹)面前有什么用处呢?如果你无法想象这是什么场景,建议看看Enemy of the State (全民公敌)这部电影,里面的幻想几年内就能,并且能超额实现了(发现即摧毁)。这种“战术用途”也有战略作用:在轨预置的轨道轰炸比轰炸机甚至战术飞机都要敏捷得多,巨型ISR星座加轨道轰炸的反应速度完全可以快到TEL从洞库里出来还没到发射阵地就被炸掉。所以这里的“战术用途”要打引号,实际上即使没有轨道轰炸,单凭BM/HGV作为打击手段的TSTD和StarShield对核威慑带来的影响也已经接近甚至等同于天基反导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星舰对核威慑的摧毁是多方面的:廉价的天基拦截器和传感器,对TEL的实时监控和打击,对深埋目标使用超大当量钻地弹摧毁的可能性。后两者有可能完全消灭中国主要基于深隧道部署的二次打击力量的存在价值,而天基拦截器则威胁所有ICBM/SLBM。 4)对于星舰的军用潜力,有发展对等系统以外其他的反制方案吗? 答案是没有。由于基础科普的欠缺,一般爱好者中经常出现如下几种myth: 太空战产生的太空垃圾会毁掉任何轨道器:的确如此,前提是如果你观察的尺度以十年计的话。对于那些价格昂贵体型庞大且长期(几年到几十年)在轨执行任务的“传统卫星”来说,太空垃圾的确是不可忽视的威胁;但对于任何一个短期部署的卫星(以及反导/反卫星拦截器和轨道轰炸再入器)来说,即使是极高密度的太空垃圾造成的碰撞威胁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大部分人可能对太空轨道的广袤没有直观认识,你可以大概想象一下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个人拿着步枪随机开枪,最大规模的太空战产生的太空垃圾大概也就是这么个场景。如果你在这片土地上走几十年,那被流弹打中的风险确实是很高的,但如果你的行程只有几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这并不比开车超速甚至在家睡觉更危险。毕竟人死在床上的概率远远高于死在战场上,不是吗。HTHL空天飞机优于星舰:仅举目前最有希望的涡轮-冲压-火箭组合动力为例,其入轨载荷系数即使在ppt上也只有现实中星舰的大约百分之一,考虑复用效率和维护成本之后单位质量入轨成本可能要到星舰的一千倍这个数量级(历史上的航天飞机也在这个数量级上,尽管有技术进步但考虑到空天飞机比航天飞机复杂很多,这个估计应该是合理的)。原因在于这类动力系统用于入轨有双重debuff:1)推重比:冲压机推力低,需要远比火箭长得多的时间加速,长时间大气层内飞行的高阻力完全抵消了发动机的比冲优势,结果就是虽然不用自带氧化剂,其所需携带的燃料质量甚至可能比火箭的燃料和氧化剂加起来更多 2)结构系数:HTHL采用有翼构型,结构系数无法避免的低下,然而付出巨大结构重量和防热成本的大机翼却只在占总航程极小部分的亚音速段起效,高速段并无用处。对这句话不明白可以研究一下X-24A和X-38的构型,看完后再想想大机翼和水平降落是多有毛病的想法(星舰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用垂降替代了降落伞的改进版X-38)。这两个问题加在一起使得组合动力HTHL的载荷系数奇低,且属于无法克服的的先天理论缺陷,是不可能通过工程进步解决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由于高超音速长时间工作下冲压发动机难以避免的冷却系统结焦问题(氢燃料可以避开结焦问题但会极大恶化本就惨不忍睹的干质比/载荷系数)和不规则外形带来的防隔热维护问题(参考航天飞机),这玩意同样也是从原理上就不可能达到星舰的周转效率,甚至很难达到其十分之一。说到底,这类动力系统从本质上就更适合做大气层内飞行器而不是用来入轨,入轨所需的高速超过了它们适合的工作范围(作为核心的冲压机合适的工作范围从Mach2开始,很难超过Mach10,然而对于入轨来说这点dV也就三分之一)。地面激光可以摧毁轨道物体从而使得太空优势没有意义:对550km SSO及以上轨道进行有效硬杀伤完全超过了中期能投入应用的任何电激励激光的能力,目前能用的只有昂贵的化学激光(通过氟气/氘气/氢气,氯气/过氧化氢/碘等直接燃烧产生而非用电或其他外能源泵浦产生的激光)。即使是这些“最强大的”化学激光,也仅能勉强威胁到较低的SSO,对更高的轨道无能为力。由于其燃料固有的特性(氟和氘啊),以及复杂的气体存储/处理特别是压力恢复系统,这些激光器极其巨大昂贵,一个地基反卫星激光器全部设施占地面积加起来要超过足球场大小(你可以在商业卫星图像上找到位于新疆的激光器设施),更糟糕的是,这些激光器对SSO轨道的水平方向射程只有几十到上百千米,即使对于很不常用的的超低轨道,水平方向射程最多也只有几百千米,要靠激光器覆盖经过国土和战区的所有轨道所需的投资显然会是个不切实际的数字。退一步讲也不难发现即使是能够覆盖整个国土/战区的“激光长城”也很容易由于火力密度不足而被大量同时来袭的目标饱和掉,甚至比不上地面防空系统面对飞机时的态势。(与之相对的,天基化学激光因为工作在真空环境中无需压力恢复系统,同等要求的系统无论大小还是造价都低于陆基)Musk在吹牛逼,所承诺的入轨成本不可能:当然你可以选择不信,但我仅在此指出尽管具体时间表从来都是大幅拖延(“Elon time”),然而就最终目标而言Musk在SpaceX和Tesla“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夸下的海口”到现在为止很多还没有失败过,甚至都是超额完成。说个不算冷的知识:火箭发动机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复杂度和燃油汽车动力总成类似,远远远远比不上经常拿来与之相提并论的航空发动机。某些材料和工艺的成本虽然高于汽车发动机,但也与航发有n个数量级的差距,目前火箭发动机的高昂成本几乎完全是因为无法被大规模量产摊平的高昂研发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手工业作坊/实验室式的生产方式。更不要说火箭箭体同样远不如飞机机体复杂,按大规模生产的民用标准框算,Musk所说的这个$10M/次的成本完全是可以甚至很有希望可以超额实现的。在这里我并不打算仔细说明技术路径,我相信你可以在这个问题的其他回答下看到足够多的关于全流量分级循环,关于隔热瓦和其他主动/被动防隔热方式,关于新材料,关于着陆方式,关于燃料,关于不锈钢箭体,关于spacex的组织和开发流程创新,关于等等等等的解释。发射场脆弱,容易被常规打击摧毁:如果星舰能够实现预想中的24小时周转周期,那么意味着极少的维护需求。在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舍弃勤务塔,仅保留类似机场地下加固油库的LOX/LNG设施和简易吊装设备即可(另一个办法是仿照Titan I做发射井)。对更小一号的火箭甚至可以使用可移动设备如吊车和直升机,从F9到星舰早期曾经考虑过的SFR方案这个范围内的火箭都适用。这些东西并不比通常的机场设施更脆弱或更昂贵(实际上比机场跑道和其他设施更抗毁)。对更更小的火箭如天兵的TL-2,连固定燃料设施都不需要,这使得这些火箭可以像机动部署的ICBM一样在任意简易场坪上运作,可以说它们的生存力是远超大型固定翼飞机的。更何况一个现实问题是在没有前进基地也没有和星舰对等的载具的情况下你是打算用什么办法投送常规武器到美国本土的发射场呢?即使是B2级别的轰炸机飞这个距离的任务也需要多次空中加油,SSGN前出更是遥不可及,难不成用常规弹头的ICBM?电磁发射/轻气炮发射/spinlaunch……之类非主流发射能力:稍微了解一下技术现状也不至于对其有任何指望5)一个新军种的诞生 最后我想说一个观点,星舰是能够单独支持太空军真正成为一个军种的革命性发明,因为它解决了两个核心问题:1)通过轨道轰炸,太空军可以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直接主宰其他域(地面/水面/空中甚至水下)而不仅仅是通过C4ISR间接影响(传统上这种间接性使得太空军被认为是“支援部队”);2)可复用液体箭的成本优势使得传统反卫反导手段“以地制天”“以空制天”变得经济上完全不可行,“以天制天”成为唯一的选择。而这两点是决定一个军种之所以是军种而非兵种的核心因素:它使得太空军从此可以并且只能独立进行作战。 就军种政治而言,独立的太空军可以摆脱空军(大部分国家都由空军执行大部分太空和反导任务)中将太空作为一个仅具有辅助意义的域的文化,并且为轨道作战和轨道轰炸项目筹集足够的资源。这就像空军从陆军中独立的过程,我们可以比较自信的说成立独立太空军越早的国家越能适应太空战争。平心而论,从空军的观点看,相同的资源优先发展轰炸机/战斗机等平台,剩下的适当发展陆基反导系统,这简直是天经地义,没有任何理由大幅押注太空战;然而从国家整体角度来说,这是大错特错。我们甚至可以断言,没有独立太空军的国家不太可能及时发展军用星舰这类大型太空项目。 6)回过头看:然后呢? “火箭回收之前,航天飞船的回收实验也进行过多次,理论上可以降低费用75%,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龙乐豪坦言,SpaceX公司是一家企业,这类实验虽然对火箭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但个人认为有炒作之嫌。“对于此次实验的成功我们一定要重视,但不要反应过度。”龙乐豪说。(2016.4) 担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的龙乐豪说,猎鹰重型的发射难称“壮举”,甚至算不上“重型”。他指出,起飞重量2000吨以上、近地轨道有效载重在100吨以上的火箭才算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另一个受到关注的技术细节是其装备的27台“梅林”引擎同时点火,太空探索公司CEO马斯克本人都表示,这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龙乐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猎鹰重型’起飞重量大,起飞时需要足够大的推力。在较难增加单台发动机推力的情况下,太空探索公司只能选择用增加发动机数量的方式弥补推力的不足。“发动机台数过多不一定是好事,火箭的可靠性会受到影响,因为复杂的系统不如简单的可靠”(2018.2) “长征8号火箭,把这个一子级加两个助推器,三个体捆绑在一起一起垂直回收,做了一些初步的实验,效果很好,有望在明年年底前后我们要真实的投入使用。这样有可能我们后来追上,要超过马斯克spacex(猎鹰)9。为什么呢,他是三体分别垂直回收的,我们是一次三体全捆在一块的回收。”(2021.6) 在长征火箭总设计师说出“27台梅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靠性会受到影响”的时候,研发耗时十几年的长征5号仍在三发两败后的归零中。9个月后(2018.11)在火箭总装即将完成之时,与遥三上安装的同一批次的YF-77引擎在北京云岗进行试车时再度发生故障,根据遥三成功后官方透露的情况,这一次参数与遥二引擎失效前的相似,沒有找出原因的情況下,归零再次进入第二轮。当然后来归零成功了,可是与此同时“没有办法”,“不可靠”的猎鹰9号222次发射220次完全成功,一次部分成功,一次载荷故障(相比之下LM-5到2023年的现在总共成功发射了7.5次)。现在星舰虽然发射失败,终于没人说多发动机并联和不锈钢箭体“注定不能成功”了。至于长征8这个...啊哈哈哈哈... 不光是复用火箭,国内在太空战相关的几乎所有重要领域:核热推进,空间态势感知,卫星隐身,热管理,碱金属蒸气激光,等等等等……都大幅落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而且看不到什么改善的迹象,甚至不仅看不见美国的尾灯,连跟被打得像死狗一样的俄罗斯比都落后(顺便说一句现在说星链是垃圾的小可爱终于少了,谢谢普泽二圣和StarShield让我少听了不少犬吠),相比之下大型星座这种“只”落后五到十年的领域算相当可以了。目光再拉远,十年后就能看到希望了吗?就不说SpaceX了,看看Relativity Space的火箭连影子都没有就拿下军队合同,再看看连政府合同的屁都闻不到的国内民营和连续十年坚持不懈试图把私货掺在垃圾里强塞进用户嘴的饼9;看看萤火虫能液体箭入轨(虽然又掉回去了)还能给诺格提供发动机,再看看星寄荣耀的连续失败和归零大法; 看看电子和Spinlaunch都能成,再看看国内一水的固体箭拉投资,真真是不说也罢。 当然国内的火箭大佬们(比如上文提到那位)正在努力把当年吐出来的东西再吃回去(比如可怜的长征8和每半年出一版新ppt的9),祝愿他们趁着还热乎早点吃完吧。最新计划的LM-9要2035年非复用构型首飞,呵呵.....一院拿着军工系统最好的待遇搞了十几年饼九这种弔方案,现在还打算继续画饼到2035(35年能成都算好的了),范志毅那话怎么说来着.....讲真与其相信这个,我宁愿指望箭元和九州云箭合作的那个水桶[11]能早点成。民营火箭总体进展还算顺利,但是十年内指望他们硬刚SpaceX...咱们还是把眼光放近一点看看他们啥时候能从CASC手里抢点残羹剩饭的政府载荷再说吧。 唯一的好消息是航天强国写进了大会报告,位置还很靠前,这大约也是普泽二圣的功劳。军队可能已经(虽然晚了)意识到,如果Musk真的实现了吹的nb而PLA没有和星舰对等的入轨能力,纵使其他领域技术差距都能拉平甚至领先,打太平洋战争级的全面常规战争也根本就是必败;而如果有了对等能力,跨过地缘劣势直接使用常规武器大规模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会是革命性的。目前地缘政治劣势决定了任何全面战争都是对中国的巨大不利:北京离战区的距离和关岛差不多,长珠三角紧挨着战区而纽约华盛顿远在一万二千公里外。然而由于轨道轰炸可以忽视地理距离,如果双方都有相同的能力那么中国其实是占了大便宜的。可惜由于某些人的弱智至少在2035年前是看不到这种场景了。至于在Starship军用后,中国版二级复用火箭成功前是否会开战,呵呵,谁知道呢。这里要引用 @九乡河龙牙 的一个回答,虽然是说星际移民的但用在这也很合适 如何看待「登月无用,不如拿来改善民生」的说法,有道理吗?209 赞同 · 33 评论回答 |
|
等到未来某一天人类感慨"只要再多给人类两三年时间就能掌握应对的技术",抱着无尽的遗憾开这个纪元,这才是真正没有后悔药的状况。就好比2011年之前,那些没能等到特拉匹韦发明问世的丙肝患者无奈遗憾离开人世,但是特拉匹韦问世之后,大多数丙肝患者迎来新生的时间分割线一般。 最后的最后再稍微多说一点。2017年的时候我就在9ifly上说了一个判断:2030年前SpaceX的发展会把中国的安全形势打回到90年代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我大声宣传是因为这一切似乎仍有挽回的余地,然而五年间眼看着自己当初的预言一步步成为现实,而“国士们”仍然在歌舞升平中不知疲倦地画着饼,普罗大众们沸腾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站的泡沫中赢赢赢赢麻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作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821956/answer/29933873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https://csbaonline.org/uploads/documents/Evolution-of-Precision-Strike-final-v15.pdf^https://www.ndtv.com/india-news/defence-forces-to-stock-weapons-ammunition-for-15-day-intense-war-report-2338360^https://www.jstor.org/stable/26271503#metadata_info_tab_contents^https://theintercept.com/2022/06/19/spacex-pentagon-elon-musk-space-defense/^https://www.af.mil/News/Article-Display/Article/3216532/afsoc-conducts-live-fire-exercise-with-rapid-dragon/^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ae22f00bb45e7f147775bd3fc2d53271&site=xueshu_se^https://www.defensedaily.com/u-s-space-force-looks-to-deliver-analysis-of-alternatives-on-space-based-gmti-in-late-spring/space/^https://mp.weixin.qq.com/s/PjM1emNYtTOj0k2RTtI2Uw?v_p=90&WBAPIAnalysisOriUICodes=10001344_10000003_10000198&wm=3333_2001&aid=01A7Z7zAXwPbp26RsMBuKDAheI6og1a4aRdNw4NnwbvrBHstE.&from=10CA293010^https://www.spacex.com/starshield/index.html^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与星舰同等水平的发射补网能力,PLA的MRBM/ASBM所依托的天基ISR系统将极容易被degrade,毕竟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单一星座吉林一号也就只有70颗在轨,军星民星加起来一共二百几在轨的规模差不多相当于USN和MDA的反导弹库存的一半……^https://weibo.com/2645044133/Mp2jM8aAK |
坦率的说,这并不是什么新闻,应该说这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在两年前发生的俄乌战争中,马斯克的星链系统一直为美国的情报机构提供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乌克兰军事组织,也就是说 马斯克的space x以及训练系统早已经是美国的军事间谍卫星网络了 对于这些事实坦率的说,我们也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因为马斯克的space x的相关很多技术也是有美国军方的支持的,所不同的是 美国的军方以及美国的政府,他们可以将相应的技术转让给一家民营企业,并且相信这种转让可以取得相应的效果,而在我们国家,这是行不通的 这或许与我们的国情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客观地讲,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民营企业,尤其是资本家并不完全的受信任,这有历史的层面的一个原因,但是另一个层面也的确存在,那就是现在很多资本家试图将他的资金转让到国外去,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双方之间的不信任,所以说中国不可能出现space x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出现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 对于这一点的话,我们认为可能全社会都要进行一定的反思,也就是我们的土壤问题,当然,这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可能会很长,甚至于100年,甚至于1000年,甚至于更长,甚至于永远不可能 同时,我们要看到,马斯克的space x这个企业的发展的确是极其的壮大,我们也看到这家民营企业和全世界大多数的企业并不相同,他们的思路,他们的组织,战略都有巨大的差别 当然了,对于space x这家企业的股权构成,我们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梳理,但是可以相信这里面不光光是马斯克个人以及相应的资本占有股份,可能还有其他的国家力量在里面起作用 对于space x这家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是要怀着一种敬畏之心去看待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家企业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军事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对美国的军事力量的强大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这点上,我们需要时刻警惕 Space x这家企业成为美国的军事间谍系统之一,这并不是什么大新闻,这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所要思考的是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诞生一家space x这样的企业,为我们的军事力量,为我们国家的壮大而贡献力量 以上 |
|
|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家大家非常熟悉,也是现在被吹出天际的公司——英伟达。 目前英伟达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万亿美元,比整个加拿大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高,但当初却不是这样的,谁还没有个落魄的时候呢。英伟达的发展,有一个节点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
|
众所周知英伟达是靠显卡起家的,但游戏市场的天花板非常明显的,后来有个叫伊恩巴克的人,发现英伟达的显卡除了图像处理,还有非常强大的并行运算处理能力,可以用来搞各种并行运算。于是黄仁勋就把伊恩巴克给招进去了,专门开发这个新功能,这才有了后来基于英伟达显卡的编程平台CUDA。 只是那个时候人工智能的需求还远没有被发掘出来,如果在这样的市场中发展下去,英伟达很可能会破产。一方面新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研发等费用还在大幅增长。此时如果市场一旦出现新的显卡竞争者,英伟达很可能连原来的游戏业务都会丢掉。 对于首发性创新者,需求的爆发往往比产品的研发更重要,显然英伟达当时就没有搞懂这方面的逻辑。 就在英伟达最危险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白衣骑士——美国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当初正是这家有军方背景的实验室给了英伟达大量的订单,才使它能起死回生,一直苟到人工智能的爆发(中间采矿也小赚了一笔)。 |
|
这个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简称 ORNL,如果找度娘查只能查到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最大、最多样化的综合性国家实验室。 但其实这家实验绝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启动了“曼哈顿工程”。作为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1943年2月,在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以西30公里处的克林顿小镇,从事核武试验研究的克林顿实验室破土动工(后改称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 这个机构最早的时候,是亲自操刀研究颠覆性技术,后来则是寻找代理人,布局未来科技市场。 这种从单一的直接研发,到从市场发现战略科技,再到把战略需求广播出去,然后选择支持和刺激需求,直到最终攻克产品的“程序”,美国人称之为“科技采购”扶持计划。 |
|
所以,对英伟达的扶持绝非做慈善,其实类似英伟达显卡的这种超级并行运算的新功能,美国国防部早就盯上了,所以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也就是英伟达快干不下去的时候,选择“科技采购”支持计划,使其可以持续下去,从而能够逐步成长。 相同的例子还有马斯克的XSpace,2007年SpaceX的猎鹰1号发射失败,2008年猎鹰一号再次发射失败,公司现金也消耗殆尽,又遇到了美国金融危机,就在SpaceX快要倒闭的时候,2008年9月28日,NASA给了SpaceX公司16亿美元的订单,直接让SpaceX起死回生。 当年美国逐步的降低了对国家航天局NASA的直接研发投入,转而走向对马斯克等市场火箭公司的支持,这实际上就是美国版的军民融合,所以NASA的订单绝非偶然,且来的就是这么及时。 |
|
另外,如果仔细研究马斯克集团投资的数十家高科技公司,就会发现除了特斯拉电动汽车,以及发射火箭和卫星组网公司(星链),马斯克集团还有太阳能公司,脑机接口公司,隧道超高速铁路公司等。 更重要的是,还有下游的卫星手机公司,这个手机一旦跟星链组合,可能带来的网络、手机、电动汽车、信息、通讯等方面的改变,将是非常可怕的。过去一年来,他还收购了在全球舆论市场影响力非常巨大的社交媒体推特…… |
|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美国对马斯克相当够意思,把自己高科技的命根子都交到了他的手里,丝毫不担心他会重蹈诺基亚的覆辙,将自己的科技霸权葬送掉,简直就是以国士待之。 这种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到少数集团,再由少数集团展开几乎所有先进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放的模式显然不可能是没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要和美国的国运深深捆绑,就是要配合美国的“四大霸权”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可见,美国其实也有一支无形的手,且市场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似乎是顺其自然就发生了。这支手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颇有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架势,管你是马斯克还是黄仁勋,框框就是干。 比如正是2008年对SpaceX的救命性订单扶持,使得SpaceX得以存活及发展壮大,而等到SpaceX发展起来后,有点不太听美国的了,美国国防部就把新的订单甩给其他相关公司了,包括去年就把34亿美元的巨额订单,给了贝索斯等的公司,而不是SpaceX。 |
|
还有今天的主角英伟达,拜登政府要把英伟达当成武器,来阻止人工智能芯片的对外输出,黄老板则想尽办法规避美国的监管。于是,美国开始重新扶持英特尔,最新的消息是,美国军方将花35亿美元来采购英特尔的半导体,用来满足国防领域需求,这对英特尔介入人工智能领域是一次基础性保证,而这一计划将持续三年,起名叫“安全飞地”计划。 是不是有点:送上马再扶一程的感觉! 总之,美国尤其是军方对国内科技市场的一系列操作,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巨大的后续影响力,虽然我们很难在美国的科技故事和科技传奇里面,听到这方面的支持和操作,但这恰恰是其最为恐怖的事情,因为对美国尤其是军方来说,获胜远比“出名”要重要得多,更何况如果美国军方时常出现在美国科技故事当中,你让全世界还如何安心的为其买单。 部分内容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fXNAbr4O7KpIE9kIWJnjaw 侵删 |
不是,这还用爆料?美商务部长都说了,「假如美国路上有 300 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它们同时熄火」,人无法想象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我敢肯定,「假如中国路上有 300 万辆特斯拉,华盛顿能让它们同时熄火」。 |
3月15日,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用一枚重复使用的“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23颗“星链”卫星入轨。“星链”卫星发射总量已经突破6000颗。 2015年SpaceX公布“星链计划”,计划到2027年前将4.2万颗卫星送入低轨,目前已发射卫星数在全球低轨卫星总量中占比超过50%,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卫星群。 美国军方一直高度关注“星链”计划扩张的军事化潜力。2019年,美国空军就资助SpaceX测试“星链”卫星与军用飞机的加密互联网服务。 2020年5月,美国陆军与SpaceX签署协议,计划使用“星链”卫星宽带进行跨军事网络数据传输。2020年10月,SpaceX便获得了美国防部1.5亿美元合同,用于开发军用版“星链”卫星技术。 2022年SpaceX宣布启动的“星盾”计划,定向服务于美国国家安全机构和五角大楼,标志着“星链”计划军事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将从根本上提升美军通信侦察、空间态势感知和天基防御打击能力。 “星链”计划与“星盾”计划的区别在于,前者面向普通消费者和商业机构,后者仅为美国政府提供服务。 “星盾”计划虽然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为重点,但仍基于“星链”的技术和生产线,并与“星链”通信兼容。 现阶段“星盾”将主要开展3方面业务:一是实时对地遥感服务;二是实时快速传输遥感数据;三是利用“星链”卫星平台,托管各种军用载荷。 美国太空中心地带理论指出,谁控制了地球轨道,谁就控制了近地空间;谁控制了近地空间,谁就控制了地球。“星盾”计划的问世,加速了低轨卫星军事化转型发展,凸显出美国急于抢占外空轨道资源及颠覆现有作战体系的计划。 2022年11月30日,俄罗斯外交部防扩散和军控司司长叶尔马科夫透露,美国防部正利用低轨道卫星星座测试可覆盖世界任何地方的军事指挥体系,而绝大多数国家对此缺乏“有效反制手段”。 俄罗斯主张禁止民用商业卫星用于军事任务,并呼吁加快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面的、旨在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的国际法准则”,确保外层空间的和平利用。 美国正在利用已经遥遥领先的星链空间网络实施其太空军事计划。美国只要是自己领先的领域都不会顾及国际的呼吁,不管不顾地加强部署。 SpaceX首席运营官格温·肖特韦尔称,只要是为了保卫国家,我们就可以这样做。 由于低轨道卫星具有精确的时钟和信号,因此可以为美国军方提供替代GPS的导航定位服务,增强抗干扰能力和精度。星链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70厘米以内,并且信号很强,难以干扰。 低轨道卫星具有激光通信链路,因此可以为美国军方提供数据加密传输服务,保障通信安全和保密性。 星盾卫星可能为美国军方提供巨大的优势和强大的威慑力,尤其可能让高超音速武器的威力大打折扣,因此可能影响战略平衡,引发太空军备竞赛和冲突的升级。 星链卫星与星盾卫星的界限不太明显,既然军用与民用不分,那么一旦发生战争,这些卫星将会成为合法的军事打击目标。 |
这是必然的 更需要认真应对的还有星链 一旦美国用几万颗卫星占据了轨道资源 将是很危险的事情 如果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 中国的卫星必然遭到美军的攻击 那么几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将成为美国的杀手锏 不能轻易相信马斯克嘴里的“造福人类” 星链计划 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项目 打算以1.2万颗卫星组成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 注意这个数字: 发射1.2万颗卫星 这是目前所有在轨卫星总数的3倍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星链卫星本质上是霸权主义的自私行为 是美国先下手为强 用造价极低的小卫星群恶意抢占卫星轨道资源 从而让别人的卫星无路可走 事实上星链卫星早有霸道"前科" 2019年9月2日 欧洲宇航局的气象卫星"风神" 就险些与"星链44"卫星险碰撞 当时"风神"被迫紧急变轨进行规避 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此番星链卫星威胁中国空间站 说不定就是美国星链卫星的一个隐藏目的 面对美国这种毫无"公德"的霸道行为 全世界必须团结起来针锋相对 |
像 SpaceX 这样的发射技术/发射成本(包括贝索斯的 Blue Origin),不被美国军方使用才怪,未来的绑定合作只会更深入。 |
|
美国军方、太空军(Space Force)/国家侦察办公(NRO)一直与 SpaceX 有着深度密切的合作。此前已经有过很多报道,比如 2017 年 4 月,SpaceX 为 NRO 发射机密 NROL-76 间谍卫星[1];2018 年 6 月,SpaceX 的重型火箭 Falcon 击败 ULA 的 Delta 4,拿下1.3 亿美元军事发射合同,用于发射空军太空司令部 (AFSPC)-52 卫星。[2];去年 10 月,SpaceX 获得 7000 万美元的 Startshield 合同[3]。对于最新的新闻,大家可以看看 HN 上的讨论[4]。 |
|
军民两用技术,或者说军转民技术的范围影响,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去年报道里的原话是[5]: 尽管马斯克对此态度时冷时热,但美国太空部队的太空作战司令詹斯·萨尔茨曼将军在周三的太空研讨会上表示,他们并不担心过度依赖这些公司。 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回应了萨尔茨曼的评论,他说:“五角大楼依赖于与产业界的可执行和可强制执行的合同。” “我认为历史将表明,在所有领域、在全方位行动的所有方面,商业能力都已经被使用,坦白说,这是因为我们无法负担将所有能力保留在军队内部——费用太高了,”萨尔茨曼告诉《防务一号》。 然而,萨尔茨曼表示,太空部队尚未有机会与产业界讨论具体政策,以决定在冲突中如何使用商业卫星。 最后的题外话,总觉得老马这个人,在舆论方面很活跃,甚至不惜自己买下推特来确保自己有发言的平台,他能接这么多军方项目,安全许可的等级一定很高吧。 |
|
https://www.northcom.mil/photos/igphoto/2002117235/ 参考: 参考^https://www.space.com/36667-rocket-glitch-delays-spacex-first-military-launch.html^https://www.space.com/40978-spacex-falcon-heavy-rocket-military-launch-contract.html^https://www.space.com/spacex-starshield-space-force-contract^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9727257^https://www.defenseone.com/business/2023/04/pentagon-increasingly-relying-billionaires-rockets-and-its-ok/385420/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股票涨跌实时统计 涨停板选股 分时图选股 跌停板选股 K线图选股 成交量选股 均线选股 趋势线选股 筹码理论 波浪理论 缠论 MACD指标 KDJ指标 BOLL指标 RSI指标 炒股基础知识 炒股故事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天天财汇 |